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已知载波频率为fc

已知载波频率为fc

已知载波频率为fc
已知载波频率为fc

习题

8-1已知载波频率为f c,基带信号s(t)是重复周期为T的方波,若求f c=2/T,画出2ASK信号的波形,并求其带宽。

8-2求传码率为200波特的八进制ASK系统的带宽和传信率。如果采用二进制ASK 系统,传码率不变,则带宽和传信率又为多少?

8-3若传码率为200波特的八进制ASK系统发生故障,改由二进制ASK系统传输,欲保持传信率不变,求2ASK系统的带宽和传码率?

8-4已知八进制PSK系统的信息传输速率为9600 b/s,求码元传输速率和带宽。

8-5有相位不连续的二进制FSK信号,发“1”码时的波形为Acos(2000πt+θ), 发“0”码时的波形为Acos(4000πt+Φ), 码元速率为1000波特,求此系统的频带宽度并画出与序列1011001相应的2FSK信号波形。

8-6设四进制FSK系统的频率配置使得功率谱主瓣恰好不重叠,求传码率为200波特时系统的传输带宽和信息速率。

8-7已知数字基带信号为1101001,如果码元宽度是载波周期的两倍,试画出绝对码、相对码、二进制PSK信号和DPSK信号的波形(假定起始参考码元为1)。

8-8已知数字信号{a n}=1011010,分别以下列两种情况画出二相PSK、DPSK及相对码{b n}的波形(假定起始参考码元为1):

a)码元速率为1200波特,载波频率为1200Hz;

b)码元速率为1200波特,载波频率为1800Hz。

8-9已知传码率为200波特,求八进制PSK系统的带宽和传信率。

8-10二进制ASK系统,相干解调时的接收机输入信噪比为9dB,欲保持相同的误码率,包络解调时接收机输入信噪比为多少?

8-11ASK系统,发送“1”码时的信号幅度为5V,信道噪声的平均功率2

=3×10-12W,

n

在相干接收时要求误码率为10-4,求信道衰减为多少分贝?(假定此时为最佳门限)。

8-12已知接收机输入信噪比为r=10dB,试求四进制FSK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系统的误码率。

8-13已知接收机输入信噪比为r=10dB,试求二进制PSK相干解调系统和DPSK系统极性比较法和相位比较法解调的误码率。

·199·

RLC联谐振频率及其计算公式

RLC串联谐振频率及其计算公式串联谐振是指所研究的串联电路部分的电压和电流达到同相位,即电路中电感的感抗和电容的容抗在数值上时相等的,从而使所研究电路呈现纯电阻特性,在给定端电压的情况下,所研究的电路中将出现最大电流,电路中消耗的有功功率也最大. 1. 谐振定义:电路中L、C 两组件之能量相等,当能量由电路中某一电抗组件释 出时,且另一电抗组件必吸收相同之能量,即此两电抗组件间会产生一能量脉动。 2. 电路欲产生谐振,必须具备有电感器L及电容器C 两组件。 3. 谐振时其所对应之频率为谐振频率(resonance),或称共振频率,以f r表示之。 4. 串联谐振电路之条件如图1所示:当Q=Q ?I2X L = I2 X C也就是X L =X C时,为R-L-C串联电路产生谐振之条件。

图1 串联谐振电路图 5. 串联谐振电路之特性: (1) 电路阻抗最小且为纯电阻。即 Z =R+jX L?jX C=R (2) 电路电流为最大。即 (3) 电路功率因子为1。即 (4) 电路平均功率最大。即P=I2R (5) 电路总虚功率为零。即Q L=Q C?Q T=Q L?Q C=0 6. 串联谐振电路之频率: (1) 公式: (2) R - L -C串联电路欲产生谐振时,可调整电源频率f 、电感器L 或电容器C 使其达到谐振频率f r,而与电阻R完全无关。

7. 串联谐振电路之质量因子: (1) 定义:电感器或电容器在谐振时产生的电抗功率与电阻器消耗的平均功率 之比,称为谐振时之品质因子。 (2) 公式: (3) 品质因子Q值愈大表示电路对谐振时之响应愈佳。一般Q值在10~100 之 间。 8. 串联谐振电路阻抗与频率之关系如图(2)所示: (1) 电阻R 与频率无关,系一常数,故为一横线。 (2) 电感抗X L=2 πfL ,与频率成正比,故为一斜线。 (3) 电容抗与频率成反比,故为一曲线。 (4) 阻抗Z = R+ j(X L?X C) 当 f = f r时, Z = R 为最小值,电路为电阻性。

RLC串联谐振频率及其计算公式38586

RLC串联谐振频率及其计算公式 2009-04-21 09:51 串联谐振是指所研究的串联电路部分的电压和电流达到同相位,即电路中电感的感抗和电容的容抗在数值上时相等的,从而使所研究电路呈现纯电阻特性,在给定端电压的情况下,所研究的电路中将出现最大电流,电路中消耗的有功功率也最大. 1. 谐振定义:电路中L、C 两组件之能量相等,当能量由电路中某一电抗组件释 出时,且另一电抗组件必吸收相同之能量,即此两电抗组件间会产生一能量脉动。 2. 电路欲产生谐振,必须具备有电感器L及电容器C 两组件。 3. 谐振时其所对应之频率为谐振频率(resonance),或称共振频率,以f r表示之。 4. 串联谐振电路之条件如图1所示:当Q=Q ? I2X L = I2 X C也就是 X L =X C 时,为R-L-C 串联电路产生谐振之条件。 图1 串联谐振电路图 5. 串联谐振电路之特性: (1) 电路阻抗最小且为纯电阻。即Z =R+jX L?jX C=R (2) 电路电流为最大。即 (3) 电路功率因子为1。即 (4) 电路平均功率最大。即P=I2R (5) 电路总虚功率为零。即Q L=Q C?Q T=Q L?Q C=0 6. 串联谐振电路之频率:

(1) 公式: (2) R - L -C 串联电路欲产生谐振时,可调整电源频率f 、电感器L 或电容器C 使其达到谐振频率f r ,而与电阻R完全无关。 7. 串联谐振电路之质量因子: (1) 定义:电感器或电容器在谐振时产生的电抗功率与电阻器消耗的平均功率之比,称为谐振时之品质因子。 (2) 公式: (3) 品质因子Q值愈大表示电路对谐振时之响应愈佳。一般Q值在10~100 之间。 8. 串联谐振电路阻抗与频率之关系如图(2)所示: (1) 电阻R 与频率无关,系一常数,故为一横线。 (2) 电感抗X L=2 π fL ,与频率成正比,故为一斜线。 (3) 电容抗与频率成反比,故为一曲线。 (4) 阻抗Z = R+ j(X L ?X C) 当f = f r时,Z = R 为最小值,电路为电阻性。 当f >f r时,X L>X C,电路为电感性。 当f <fr 时,X L<X C,电路为电容性。 当f = 0 或f = ∞ 时, Z = ∞ ,电路为开路。 (5) 若将电源频率f 由小增大,则电路阻抗Z 的变化为先减后增。 9. 串联谐振电路之选择性如图(3)所示:

fodm频率偏移估计算法分析--本科毕业设计

OFDM频率偏移估计算法分析 摘要 作为一种特殊的多载波调制技术,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因其高频谱利用率、高数据传输速率以及良好的抗多径干扰性能,广泛地应用于数字音视频广播、无线局域网等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中。OFDM通信系统具备所有这些优势的前提是收发两端子载波均要保持良好的正交性,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晶振的非理想因素以及移动通信中多径信道产生的多普勒频移将会造成OFDM系统发射机与接收机载波中心频率的偏移(CFO,Carrier Frequency Offset),而这将严重破坏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因此OFDM系统接收机必须对载波频偏加以估计并对接收信号进行相应补偿以保证解调数据的准确性。通常,将这一操作称为载波频率同步,也可简称为频偏估计。由于OFDM系统对CFO非常敏感,微小的CFO就能造成系统误码性能的大幅下降,因此,频率同步技术是OFDM 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论文首先回顾了OFDM技术发展的历史,然后从基本的OFDM系统的原理出发,阐述了OFDM系统中的同步问题。接着详细阐述了定时同步偏差和载波频率偏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最后,对现有的频率同步技术(即,盲同步算法和非盲同步算法)进行了介绍且重点介绍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载波频偏估计算法:子载波间干扰(ICI,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自消除方法,高阶子载波间干扰(ICI)自消除方法和频率偏移盲估计方法,并通过仿真比较分析了它们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和频率选择性信道下的估计性能。 关键词:正交频分复用;载波频率偏移;子载波间干扰;盲载波频偏估计;自消除

电动机效率与损耗分析

电动机效率与损耗分析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异步电动机输入电功率,输出机械功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恒定损耗和负载损耗。恒定损耗包含风摩耗和铁心损耗,是不随负载大小变化的损耗。负载损耗包含定子绕组损耗、转子绕组损耗和负载附加损耗(或称负载杂散损耗),对绕线转子电机还包含电刷及转子外接电路的电损耗。 恒定损耗是电动机运行时的固有损耗,它与电动机材料、制造工艺、结构设计、转速等参数有关,而与负载大小无关。 1、铁心损耗(含空载杂散损耗),亦简称铁耗,是恒定损耗的一种,由主磁场在电动机铁心中交变所引起的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组成。铁心损耗大小取决于铁心材料、频率及磁通密度,近似的表示为: 磁通密度B与输入电压U成正比,对某一台电动机而言,其铁耗近似于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铁耗一般占电动机总损耗的20%~25%。 2、风摩耗也称机械损耗(何不称为“机械损耗”),是另一种恒定损耗,通常包括轴承摩擦损耗及通风系统损耗,对绕线式转子还存在电刷摩擦损耗。 机械损耗一般占总损耗的10%~50%,电动机容量越大,由于通风损耗变大,在总损耗中所占比重 也增大。 3、负载损耗主要是指电动机运行时,定子、转子绕组通过电流而引起的损耗,亦称铜耗。它包括定子铜耗和转子铜耗,其大小取决于负载电流及绕组电阻值。铜耗约占总损耗的20%~70%。 4、杂散损耗(附加损耗)P主要由定子漏磁通和定子、转子的各种高次谐波在导线、铁心及其他金属部件内所引起的损耗。 这些损耗约占总损耗的10%~15%。 §1-2电动机的效率 电动机的效率与损耗相对值(P)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1一ΣP 式中ΣP——电机总损耗 ΣP=(++++P)/Pl P1——电机输入功率 当一台电机效率为0.87时,由上式可见其损耗相对值为0.13,如损耗下降20%,则由上式可求得效率为0.896,即效率提高了2.6个百分点。并由此可见,如一通用系列的效率平均值为0. 87,作为高效率电机系列,其损耗如平均下降20%以上,则系列的平均值也应提高2.6个百分点以上。 §1-3端电压变动时电机的损耗 电机铭牌上电压值是电机设计时的依据,实际运行时电网上电压是波动的,我国规定低压系统中电压允许变化±10%,在一个工厂中电压变动往往超过这一范围,电压变动对电机各部分损耗有什么影响,电压调节在什么范围内变动能够节电,这是值得分析的问题。 国内外许多资料表明,电压低于额定值不超过10%,对一个系统,一个工厂往往是节电的。例如在保证供电电压合格范围内,降低配电压2—3%,无论对住宅、商业、工业负荷都起到节电 的效果。工厂降压运行(-5%左右)同样能够节电,而升压(+5%左右)则增加电能消耗。当然降压范围不能太大,否则引起电动机过负荷能力降低及某些重载负荷过电流等问题。但-5%范围内,一般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电压变化在负载不同时对电机效率影响是不同的。在重载时提高电压在一定范围(从342伏提到380伏)可以提高效率,再提(412伏)则效率反而下降。但轻载时,电压从342伏上升则效率 越来越低,如何调整线路电压及个别调整电机端电压力可以达到节能的效果。

电动机的效率、功率因数及其影响因素

、什么是电动机的功率因数? 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是衡量在异步电动机输入的视在功率(即容量等于三倍相电流与相电压的乘积)中,真正消耗的有功功率所占 比重的大小,其值为输入的有功功率P1与视在功率S之比,用cos 9 来表示。cos 9 二P/S 电动机在运行中,功率因数是变化的,其变化大小与负载大小有 关,电动机空载运行时,定子绕组的电流基本上是产生旋转磁场的无功电流分量,有功电流分量很小。此时,功率因数很低,约为左右,当电动机带上负载运行时,要输出机械功率,定子绕组电流中的有功电流分量增加,功率因数也随之提高。当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运行时,功率因数达到最大值,一般约为。因此,电动机应避免空载运行,防止“大马拉小车”现象。 二、什么是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 般用电动机从电源吸取的有功功率,称为电动机的输入功率, P1 表示。而电动机转轴上输出的机械功率,称为输出功率,一般用 P2表示。在额定负载下,P2就是额定功率Pn。 电动机运行时,内部总有一定的功率损耗,这些损耗包括:绕组上的铜(或铝)损耗,铁芯上的铁损耗以及各种机械损耗等。因此输入功率等于损耗功率与输出功率之和,也就是说,输出功率小于输入功率。 三、什么是电动机的效率

电动机内部功率损耗的大小是用效率来衡量的, 输出功率与输入 功率的比值称为电动机的效率,其代表符号为 n 其中,P —是电动机轴输出功率 U —是电动机电源输入的线电压 是电动机电源输入的线电流 COS )—是电动机的功率因数 电动机的输入功率:指的是电源给电动机输入的有功功率 P=V3*U*I*COS?( KW 其时,这个问题有些含糊,按说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应该指的是电 源输入的视在功率: S==V3*U*I 这个视在功率包括有功功率 ( 电动机的机械损耗、铜损、铁损等 ) 、无功功率。 效率高,说明损耗小,节约电能。但过高的效率要求,将使电动机的 成本增加。一般异步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其效率为 75—92%异步电 动机的效率也随着负载的大小而变化。空载时效率为零,负载增加, 效率随之增大,当负载为额定负载的一1倍时,效率最高, 1、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效率:n 二P/ (V 3*U*I*COS ?) 2、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指的是电动机轴输出的机械功率 3、

RLC串联谐振频率及其计算公式

R L C串联谐振频率及其计算公式 2009-04-21 09:51 串联谐振是指所研究的串联电路部分的电压和电流达到同相位,即电路中电感的感抗和电容的容抗在数值上时相等的,从而使所研究电路呈现纯电阻特性,在给定端电压的情况下,所研究的电路中将出现最大电流,电路中消耗的有功功率也最大. 1. 谐振定义:电路中L、C 两组件之能量相等,当能量由电路中某一电抗组件释 出时,且另一电抗组件必吸收相同之能量,即此两电抗组件间会产生一能量脉动。 2. 电路欲产生谐振,必须具备有电感器L及电容器C 两组件。 3. 谐振时其所对应之频率为谐振频率(resonance),或称共振频率,以f r表示之。 4. 串联谐振电路之条件如图1所示:当Q=Q I2X L = I2 X C也就是 X L =X C 时,为R-L-C 串联电路产生谐振之条件。 图1 串联谐振电路图 5. 串联谐振电路之特性: (1) 电路阻抗最小且为纯电阻。即Z =R+jX L jX C=R (2) 电路电流为最大。即 (3) 电路功率因子为1。即 (4) 电路平均功率最大。即P=I2R (5) 电路总虚功率为零。即Q L=Q C Q T=Q L Q C=0 6. 串联谐振电路之频率: (1) 公式:

(2) R - L -C 串联电路欲产生谐振时,可调整电源频率f 、电感器L 或电容器C 使其达到谐振频率f r ,而与电阻R完全无关。 7. 串联谐振电路之质量因子: (1) 定义:电感器或电容器在谐振时产生的电抗功率与电阻器消耗的平均功率 之比,称为谐振时之品质因子。 (2) 公式: (3) 品质因子Q值愈大表示电路对谐振时之响应愈佳。一般Q值在10~100 之间。 8. 串联谐振电路阻抗与频率之关系如图(2)所示: (1) 电阻R 与频率无关,系一常数,故为一横线。 (2) 电感抗X L=2 π fL ,与频率成正比,故为一斜线。 (3) 电容抗与频率成反比,故为一曲线。 (4) 阻抗Z = R+ j(X L X C) 当 f = f r时,Z = R 为最小值,电路为电阻性。 当f >f r时,X L>X C,电路为电感性。

现代通信原理(罗新民)指导书 第六章 角度调制系统 习题详解

第六章 角度调制系统 6-1设角度调制信号()()0cos 200cos m S t A t t ωω=+ ①若()S t 为FM 波,且4F K =,试求调制信号()f t ; ②若()S t 为PM 波,且4P K =,试求调制信号()f t ; ③ 试求最大频偏max |FM ω?及最大相位移max ()|PM t ?。 解:①FM 已调信号瞬时相位为0()200cos m t t t θωω=+,对其取导数得到瞬时角频率为 00() ()(200)sin ()m m F d t t t K f t dt θωωωωω= =+-=+ 因此调制信号为 ()50sin m m f t t ωω=- ② PM 已调信号瞬时相位为 00()200cos ()m P t t t t K f t θωωω=+=+ 因此调制信号为 ()50cos m f t t ω= ③ 由FM 信号瞬时频率0()(200)sin m m t t ωωωω=+-,可得最大频偏为 m FM ωω200|max =? 由PM 信号瞬时相位t t m ω?cos 200)(=,可得最大相偏为 200|)(max =PM t ? 6-2用频率为10kHz ,振幅为1V 的正弦基带信号,对频率为100MHz 的载波进行频率调制,若已调信号的最大频偏为1MHz ,试确定此调频信号的近似带宽。如果基带信号的振幅加倍,此时调频信号的带宽为多少?若基带信号的频率加倍,调频信号的带宽又为多少? 解:①由题目可知6 110f Hz ?=? ,4110m f Hz =? 。根据卡森带宽公式可以得到调频信 号的带宽近似为 Hz f f B m FM 61002.2)(2?=+?≈ ② 以单音调制为例:m F A K =?ω。当A m 加倍时,ω?加倍,故此时调频信号最大频偏 为Hz f 6 102'?=?

电动机效率与损耗分析

第一章电动机效率与损耗分析 异步电动机输入电功率,输出机械功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恒定损耗和负载损耗。恒定损耗包含风摩耗和铁心损耗,是不随负载大小变化的损耗。负载损耗包含定子绕组损耗、转子绕组损耗和负载附加损耗(或称负载杂散损耗),对绕线转子电机还包含电刷及转子外接电路的电损耗。 恒定损耗是电动机运行时的固有损耗,它与电动机材料、制造工艺、结构设计、转速等参数有关,而与负载大小无关。 1、铁心损耗(含空载杂散损耗),亦简称铁耗,是恒定损耗的一种,由主磁场在电动机铁心中交变所引起的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组成。铁心损耗大小取决于铁心材料、频率及磁通密度,近似的表示为: 磁通密度B与输入电压U成正比,对某一台电动机而言,其铁耗近似于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铁耗一般占电动机总损耗的20%~25%。 2、风摩耗也称机械损耗(何不称为“机械损耗”?),是另一种恒定损耗,通常包括轴承摩擦损耗及通风系统损耗,对绕线式转子还存在电刷摩擦损耗。 机械损耗一般占总损耗的10%~50%,电动机容量越大,由于通风损耗变大,在总损耗中所占比重也增大。 3、负载损耗主要是指电动机运行时,定子、转子绕组通过电流而引起的损耗,亦称铜耗。它包括定子铜耗和转子铜耗,其大小取决于负载电流及绕组电阻值。铜耗约占总损耗的20%~70%。 4、杂散损耗(附加损耗)P主要由定子漏磁通和定子、转子的各种高次谐波在导线、铁心及其他金属部件内所引起的损耗。 这些损耗约占总损耗的10%~15%。 §1-2电动机的效率 电动机的效率与损耗相对值( P)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 1一Σ P 式中Σ P——电机总损耗 Σ P =(++++ P)/Pl P1——电机输入功率 当一台电机效率为0.87时,由上式可见其损耗相对值为0.13,如损耗下降20%,则由上式可求得效率为0.896,即效率提高了2.6个百分点。并由此可见,如一通用系列的效率平均值为0.87,作为高效率电机系列,其损耗如平均下降20%以上,则系列的平均值也应提高2.6个百分点以上。 §1-3 端电压变动时电机的损耗 电机铭牌上电压值是电机设计时的依据,实际运行时电网上电压是波动的,我国规定低压系统中电压允许变化±10%,在一个工厂中电压变动往往超过这一范围,电压变动对电机各部分损耗有什么影响,电压调节在什么范围内变动能够节电,这是值得分析的问题。 国内外许多资料表明,电压低于额定值不超过10%,对一个系统,一个工厂往往是节电的。例如在保证供电电压合格范围内,降低配电压2—3%,无论对住宅、商业、工业负荷都起到节电的效果。工厂降压运行(-5%左右)同样能够节电,而升压(+5%左右)则增加电能消耗。当然降压范围不能太大,否则引起

LCR串联谐振电路基础知识

LCR串联谐振电路基础知识 1. 谐振定义:电路中L、C 两组件之能量相等,当能量由电路中某一电抗组件释出时,且另一电抗组件必吸收相同之能量,即此两电抗组件间会产生一能量脉动。 2. 电路欲产生谐振,必须具备有电感器L及电容器C 两组件。 3. 谐振时其所对应之频率为谐振频率(resonance),或称共振频率,以f r表示之。 4. 串联谐振电路之条件如图1所示:当Q=Q ?I2X L = I2 X C也就是X L =X C时,为R-L-C串联电路产生谐振之条件。 图1 串联谐振电路图 5. 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1) 电路阻抗最小且为纯电阻。即Z =R+jX L?jX C=R (2) 电路电流为最大。即 (3) 电路功率因子为1。即 (4) 电路平均功率最大。即P=I2R (5) 电路总虚功率为零。即Q L=Q C?Q T=Q L?Q C=0 6. 串联谐振电路频率计算公式: (1) 公式: (2) R - L -C串联电路欲产生谐振时,可调整电源频率f 、电感器L 或电容器C 使其达到谐振频率f r,而与电阻R完全无关。 7. 串联谐振电路品质因子(Q值): (1) 定义:电感器或电容器在谐振时产生的电抗功率与电阻器消耗的平均功率

之比,称为谐振时之品质因子。 (2) Q值计算公式: (3) 品质因子Q值愈大表示电路对谐振时之响应愈佳。一般Q值在10~100 之间。 8. 串联谐振电路阻抗与频率之关系如图(2)所示: (1) 电阻R 与频率无关,系一常数,故为一横线。 (2) 电感抗X L=2 πfL ,与频率成正比,故为一斜线。 (3) 电容抗与频率成反比,故为一曲线。 (4) 阻抗Z = R+ j(X L?X C) 当f = f r时,Z = R 为最小值,电路为电阻性。 当f > f r时,X L>X C,电路为电感性。 当f <fr时,X L<X C,电路为电容性。 当f = 0或f = ∞时, Z = ∞ ,电路为开路。 (5) 若将电源频率f由小增大,则电路阻抗Z 的变化为先减后增。 9. 串联谐振电路之选择性如图(3)所示: (1) 当f = f r时, ,此频率称为谐振频率。 (2) 当f = f1或f 2时, ,此频率称为旁带频率、截止频率或半功率频率。

电动机的效率 功率因数及其影响因素

电动机的效率、功率因数及其影响因素一、什么是电动机的功率因数? 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是衡量在异步电动机输入的视在功率(即容量等于三倍相电流与相电压的乘积)中,真正消耗的有功功率所占比重的大小,其值为输入的有功功率P1与视在功率S之比,用cos ψ来表示。cosψ=P/S 电动机在运行中,功率因数是变化的,其变化大小与负载大小有关,电动机空载运行时,定子绕组的电流基本上是产生旋转磁场的无功电流分量,有功电流分量很小。此时,功率因数很低,约为0.2左右,当电动机带上负载运行时,要输出机械功率,定子绕组电流中的有功电流分量增加,功率因数也随之提高。当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运行时,功率因数达到最大值,一般约为0.7-0.9。因此,电动机应避免空载运行,防止“大马拉小车”现象。 二、什么是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 电动机从电源吸取的有功功率,称为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一般用P1表示。而电动机转轴上输出的机械功率,称为输出功率,一般用P2表示。在额定负载下,P2就是额定功率Pn。 电动机运行时,内部总有一定的功率损耗,这些损耗包括:绕组上的铜(或铝)损耗,铁芯上的铁损耗以及各种机械损耗等。因此输入功率等于损耗功率与输出功率之和,也就是说,输出功率小于输入功率。

三、什么是电动机的效率 电动机内部功率损耗的大小是用效率来衡量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称为电动机的效率,其代表符号为η 1、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效率:η=P/(√3*U*I*COSφ) 其中,P—是电动机轴输出功率 U—是电动机电源输入的线电压 I—是电动机电源输入的线电流 COSφ—是电动机的功率因数 2、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指的是电动机轴输出的机械功率 3、电动机的输入功率:指的是电源给电动机输入的有功功率: P=√3*U*I*COSφ(KW) 其时,这个问题有些含糊,按说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应该指的是电源输入的视在功率:S==√3*U*I这个视在功率包括有功功率(电动机的机械损耗、铜损、铁损等)、无功功率。 效率高,说明损耗小,节约电能。但过高的效率要求,将使电动机的成本增加。一般异步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其效率为75~92%。异步电动机的效率也随着负载的大小而变化。空载时效率为零,负载增加,效率随之增大,当负载为额定负载的0.7~1倍时,效率最高, 影响电动机功率的因素 电动机的损耗包含各种形式,有与负载电流大小基本无关的铁损、由励磁电流产生的定子铜损以及机械损耗,还有与负载电流大小有关的定、转子铜损、杂散损耗等。即使在电动机空载情况下,电动

LC固有频率计算公式

Q=wL\R=2πfL\R(因为w=2πf)=1/wCR=1/2πfCR 1. LC并联谐振电路最常见的应用是构成选频电路或选频放大器; 2. LC串联谐振电路最主要用来构成吸收电路,用来构成在众多频率信号中将某一频率信号进行吸收,也就是进行衰减,将某一频率信号从众多频率中去掉; 3. LC并联谐振电路还可用来构成阻波电路,即从众多频率中阻止某一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或其他电路; 4. LC并联谐振电路还可以构成移相电路,用来对信号相位进行超前或滞逅移动。 a. 无论是LC并联谐振还是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的计算公式相同,谐振频率又称固有频率,或自然频率。f0=1/(2*pi*sqrt(L1*C1)); b. 品质因数Q值——衡量LC谐振电路振荡质量的重要参数。Q=(2*pi*f0*L1)/R1,R1为线圈L1的直流电阻,L1为谐振电路中电感; ①频点分析:输入信号频率等于该电路谐振电路谐振频率时,LC并联谐振电路发生谐振,此时谐振电路的阻抗达到最大,并且为纯阻性,Z0=Q*Q*R1,Q为品质因数,R1为线圈L1的直流电阻; ②高频段分析:输入信号频率高于谐振频率f0时,LC谐振电路处于失谐状态,电路阻抗下降; ③低频段分析:输入信号频率低于谐振电路f0时,LC并联谐振电路也处于失谐状态,谐振电路的阻抗也要减小。 信号频率低于谐振频率时,LC并联谐振电路的阻抗呈感性电路等效成一个电感(但不等于L1)。

1. 谐振定义:电路中L、C两组件之能量相等,当能量由电路中某一电抗组件释出时,且另一电抗组件必吸收相同之能量,即此两电抗组件间会产生一能量脉动。 2. 电路欲产生谐振,必须具备有电感器L及电容器C两组件。 3. 谐振时其所对应之频率为谐振频率(resonance),或称共振频率,以f r表示之。 4. 串联谐振电路之条件如图1所示:当Q=Q ?I2X L = I2 X C也就是 X L =X C时,为R-L-C串联电路产生谐振之条件。 图1 串联谐振电路图 5. 串联谐振电路之特性: (1) 电路阻抗最小且为纯电阻。即Z =R+jX L?jX C=R (2) 电路电流为最大。即 (3) 电路功率因子为1。即 (4) 电路平均功率最大。即P=I2R (5) 电路总虚功率为零。即Q L=Q C?Q T=Q L?Q C=0 6. 串联谐振电路之频率: (1) 公式: (2) R - L -C串联电路欲产生谐振时,可调整电源频率f 、电感器L 或电容器C 使其达到谐振频率f r,而与电阻R完全无关。 7. 串联谐振电路之质量因子: (1) 定义:电感器或电容器在谐振时产生的电抗功率与电阻器消耗的平均功率

电机功率因素和效率

1、效率低涉及:铜耗、铁耗 定子绕组铜耗大、转子导体铜损耗大、定子铁耗大、机械耗大、谐波分量损耗大 a、定子绕组铜耗大:缩短端部降低漏抗(加大启动电流),增大导线面积降低匝数, 磁密、Tmax上升和功率因数下降 b、转子导体铜损耗大:加大转子槽面积,导致齿部和轭部磁密上升和功率因数下降 或加厚端环,或转子槽型深窄化提高漏抗,使得功率因数和Tmax均下降 c、定子铁耗大:减小定子内径引起转子磁密提高,增加铁心长度增加定子绕组匝数,使定子 电阻损耗增大, 漏抗增大,减少定、转子槽口宽度和采用磁性槽楔,以减少旋转铁耗漏抗增大,使Tmax降低 d、机械耗大:在满足风量下,尽量缩小风扇直径,注意倾角改善风阻,装配精度降低轴 系磨耗 e、谐波分量损耗大:选择恰当槽配合,降低5、7、11、13次谐波幅值,在无法改变槽配 合的时候 可以适当加大气隙,以削弱非基次谐波幅值,以减少损耗,但加大加大气隙 的结果就是励磁电流加大,功增加功率因数下降,基波幅值下降因此基本Tmax 下降 2、功率因数低涉及:励磁电抗、总漏抗 磁化电流大、电抗电流大 a、磁化电流大:增加定子绕组匝数,以降低磁密,定子电阻增大,使效率降低,漏抗增大, Tmax下降。 或适当减少气隙,降低励磁电流,如果槽配合不当会提高谐波幅值,最大转矩稍微提高, 使得效率下降,电磁噪音或震动增加,温升增加,同时造成装配困难增加。 使谐波漏抗增大,增加铁心长度以降低磁密,调整槽形尺寸,使齿部和轭部磁密分 配合理。 b、电抗电流大:电抗电流大,由于漏抗大所致,可以改变槽形尺寸,加大槽宽,减小槽高,增大槽 口 如此,漏抗减小, 启动电流增大,同时缩短绕组端部长度以减少端部漏抗,但嵌线 困难 随写几种,其实,许多是相互制约的,一般优先考虑Tmax、效率、启动电流,其次再考 虑功率因数, 必将两全齐美很难,这个就要看客户的要求,来分配铜耗与铁耗、励磁电抗与漏抗的关系。

电机效率与功率因数

什么是电动机的功率因数? 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是衡量在异步电动机输入的视在功率(即容量等于三倍相电流与相电压的乘积)中,真正消耗的有功功率所占比重的大小,其值为输入的有功功率P1与视在功率S之比,用cosψ来表示。 电动机在运行中,功率因数是变化的,其变化大小与负载大小有关,电动机空载运行时,定子绕组的电流基本上是产生旋转磁场的无功电流分量,有功电流分量很小。此时,功率因数很低,约为0.2左右,当电动机带上负载运行时,要输出机械功率,定子绕组电流中的有功电流分量增加,功率因数也随之提高。当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运行时,功率因数达到最大值,一般约为0.7-0.9。因此,电动机应避免空载运行,防止“大马拉小车”现象。 什么是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 电动机从电源吸取的有功功率,称为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一般用P1表示。而电动机转轴上输出的机械功率,称为输出功率,一般用P2表示。在额定负载下,P2就是额定功率Pn。 电动机运行时,内部总有一定的功率损耗,这些损耗包括:绕组上的铜(或铝)损耗,铁芯上的铁损耗以及各种机械损耗等。因此输入功率等于损耗功率与输出功率之和,也就是说,输出功率小于输入功率。 什么是电动机的效率 电动机内部功率损耗的大小是用效率来衡量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称为电动机的效率,其代表符号为,常用百分数表示,即: 效率高,说明损耗小,节约电能。但过高的效率要求,将使电动机的成本增加。一般异步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其效率为75~92%。异步电动机的效率也随着负载的大小而变化。空载时效率为零,负载增加,效率随之增大,当负载为额定负载的0.7~1倍时,效率最高,运行最经济。

详解滤波电容的选择及计算

电源滤波电容的选择与计算 电感的阻抗与频率成正比,电容的阻抗与频率成反比.所以,电感可以阻扼高频通过,电容可 以阻扼低频通过.二者适当组合,就可过滤各种频率信号.如在整流电路中,将电容并在负载 上或将电感串联在负载上,可滤去交流纹波.。电容滤波属电压滤波,是直接储存脉动电压来平滑输出电压,输出电压高,接近交流电压峰值;适用于小电流,电流越小滤波效果越好。电感滤波属电流滤波,是靠通过电流产生电磁感应来平滑输出电流,输出电压低,低于交流电压有效值;适用于大电流,电流越大滤波效果越好。电容和电感的很多特性是恰恰相反的。 一般情况下,电解电容的作用是过滤掉电流中的低频信号,但即使是低频信号,其频率也分为了好几个数量级。因此为了适合在不同频率下使用,电解电容也分为高频电容和低频电容(这里的高频是相对而言)。 低频滤波电容主要用于市电滤波或变压器整流后的滤波,其工作频率与市电一致为50Hz;而高频滤波电容主要工作在开关电源整流后的滤波,其工作频率为几千Hz到几万Hz。当我们将低频滤波电容用于高频电路时,由于低频滤波电容高频特性不好,它在高频充放电时内阻较大,等效电感较高。因此在使用中会因电解液的频繁极化而产生较大的热量。而较高的温度将使电容内部的电解液气化,电容内压力升高,最终导致电容的鼓包和爆裂。 电源滤波电容的大小,平时做设计,前级用4.7u,用于滤低频,二级用0.1u,用于滤高频,4.7uF的电容作用是减小输出脉动和低频干扰,0.1uF的电容应该是减小由于负载电流瞬时变化引起的高频干扰。一般前面那个越大越好,两个电容值相差大概100倍左右。电源滤波,开关电源,要看你的ESR(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有多大,而高频电容的选择最好在其自谐振频率上。大电容是防止浪涌,机理就好比大水库防洪能力更强一样;小电容滤高频干扰,任何器件都可以等效成一个电阻、电感、电容的串并联电路,也就有了自谐振,只有在这个自谐振频率上,等效电阻最小,所以滤波最好! 电容的等效模型为一电感L,一电阻R和电容C的串联, 电感L为电容引线所至,电阻R代表电容的有功功率损耗,电容C. 因而可等效为串联LC回路求其谐振频率,串联谐振的条件为WL=1/WC,W=2*PI*f,从而得到此式子f=1/(2pi*LC).,串联LC回路中心频率处电抗最小表现为纯电阻,所以中心频率处起到滤波效果.引线电感的大小因其粗细长短而不同,接地电容的电感一般是1MM为10nH左右,取决于需要接地的频率.

电抗滤波器的谐振频率如何计算

关于电抗滤波器的问题,为什么在7%时189Hz时形成谐振?如何计算的? 今天一个厂家来做产品推荐,当谈到电抗滤波器抑制流经电容器的谐波电流时,突然想从理论计算出为何电抗为电容的7%时,形成谐振,而此时的频率F0=189Hz。但是我发现凭我的能力算不出来。麻烦会的朋友告诉我这个计算过程,现在很纠结这个问题。一个所有样本上写出的东西是如何计算得出的。 我现在就知道f=/(2x3.14x(LC)^2)。再往后如何计算啊? 问厂家的技术人员,他们也不能推导出整个过程,后来老总说你自己回去推倒吧。算了半天还是算不出来,睡不着觉了。 没人回答吗?我查了一晚上文献,终于明白自己错在哪了。 所谓的7%是指电抗与电容器的有名值比,即感抗/容抗,单位都应该是欧姆。而我一直是按照电感与电容来推导的,单位都不一样(H和F),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正确的推导应该是:XL为基波下(即50Hz)电抗器的感抗,Xc为基波下电容器的容抗,假设n次谐波发生谐振,则nXL=Xc/n(XLn=2π n f0 L,Xcn=1/(2π n f0 C),导出n=√(Xc/XL)=√(1/0.07)=3.78,即3.78x50=189Hz时发生谐振。 或者说,7%是指基波电流下感抗与容抗的比值,f0=50Hz。从这个角度出发,也可以通过f=/(2x3.14x(LC)^2)推导,只要把(XLn=2π n f0 L,Xcn=1/(2π n f0 C)搞懂就行。另外推荐大家看看《串联电抗器抑制谐波的作用及电抗率的选择》,对谐波治理以及无功补偿能有一个数学模型上的认识。 看来我还是对基础概念有混淆,相信有部分和我一样年轻的工程师也有这个问题,希望大家以我为戒。弄清这个问题实际上对做工程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样本上已经把想处理几次谐波选择多大的电抗器给出来,只要查数据就行了。只是我这个人有些偏执狂,如果弄不懂一个非常想知道的问题就睡不着觉。 另外,这个论坛要是能贴mathtype的公式就好了,否则写的麻烦,看的也麻烦。

FM频率调制

FM频率调制(Frequency Modulation Modulation)) 我们习惯上用FM来指一般的调频广播(76-108MHz,在我国为87.5-108MHz、日本为76-90MHz),事实上FM也是一种调制方式,即使在短波范围内的27-30MHz之间,做为业余电台、太空、人造卫星通讯应用的波段,也有采用调频(FM)方式的。FM radio即为调频收音机。 FM调频即收音机功能。作为MP3的一项附加功能,从实用角度来说,现在的MP3这方面做得并不很出色,应该说还不如普通的收音机,在接收范围、精度等等方面还都有差距,只能说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当然,如果你注重这个功能的话,也有做得不错的产品。而在具体机型上,针对FM,不同产品还有细分,是否可以保存选定的频道、可以保存多少个频道、立体声和普通声道可以自己设定还是由机器来设定。频率调制(FM)合成技术 频率调制(FM)在电子音乐合成技术中,是最有效的合成技术之一,它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约翰.卓宁(JohnChowning)博士提出。20世纪60年代,卓宁在斯坦福大学开始尝度使用不同类型的颤音,他发现当调制信号的频率增加并超过某个点的时候,颤音效果就在调制过的声音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更复杂的声音。 今天看来,卓宁当时只是在完成无线电广播发射中最常用的调频技术(也就是FM广播)。但卓宁的偶然发现,却使这种传统的调频技术在声音合成方面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当卓宁领悟了FM调制的基本原理后,他立即开始着手研究FM理论合成技术,并在1966年成为使用FM技术制作音乐的第一人。 基本原理 音频信号的改变往往是周期性的,一个最容易理解音频调制技术的范例是小提琴和揉弦,揉弦通过手指和手腕在琴弦上快速颤动,使琴弦的长度发生快速变化,从而最终影响小提琴声音的柔和度。与“FM 无线电波”相同,“FM合成理论”同样也有着发音体(载体)和调制体两个元素。发音体或称载波体,是实际发出声音的频率振荡器;调制体或称调制器,负责调整变化载波所产生出来的声音。载波频率、调制体频率以及调制数值大小,是影响FM合成理论的重要因素。 最基本的FMinstrument包括两个正弦曲线振荡器,一个是稳定不变的载波频率fc(CarrierFrequnecy)振荡器;一个是调制频率fm(ModulationFrequency)振荡器。载波频率被加在调制振荡器的输出上。载波振荡器是一个带有fc频率的简单的正弦波频率,当调制器发生时,来自调制振荡器的信号,即带有fm 频率的正弦波,驱使载波振荡器的频率向上或向下变动,比如,一个250Hz正弦波的调制波,调制一个1000Hz正弦波的载波,那么意味着载波所产生的1000Hz的频率,每秒要接受250次的影响产生的调制。制体和载波体都是有频率、振幅、波形的周期性或准周期性振荡器。 在频率调制技术中,调制体的振幅同样对频率调制起关关键作用,调制体振幅影响着载波频率调制后变化的深度,假如调制信号的振幅是0,就不会出现任何调制,因此说,就像在振幅调制(AM)中,调制体的频率对载波体的振幅有影响一样,在频率调制(FM)中,载波的频率变化同样受调制体振幅大小变化的影响。 因此,在频率调制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1.调制体的频率影响载波体的频率的速度变化。2.调制体的振幅影响载波频率的深度变化。3.调制体的波形(或音色)影响载波频率的波形变化。4.载波体的振幅在频率调制过程中保持不变。 FM中频谱的计算 在简单频率调制中,两个振荡器都只用正弦曲线(Sinusoidal)的波形。不过,由于频率调制技术可以制造出非常丰富的频谱,这使得作曲家也不必用频谱过于复杂的波形完成FM合成。事实上,如用一个频谱成分非常丰富的波形作为调制体来调制另一个声音(载波体),调制后的频谱会极其复杂,以至于听起来非常粗糙、刺耳。 在载波频率的任何一边有一些频谱构成,其间隔距离与调制的频率相一致。这些上边频和下边频是成对地根据调制频率(fm)的泛音数组合在一起的。用数学的语言解释,一个简单的FM频谱显示的频率

优化电动机效率

源自福禄克数字资料库@ ww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11707166.html,/library 优化电动机效率 应用文章 第1阶段:评估 电动机评估包括: 1. 调研和记录工厂总共存在多少台电动机、使用年限、马力和额定值,以及控制程度如何。 2. 识别最高和最重要的负载。 3. 对于这些关键设备,利用电能记录仪评估其能耗(功耗)。 这样您会大致了解工厂中的能耗情况。 第2阶段:立即改进 您可以采取两种立即改进方案。 1. 调整设备以及设备运行方式 2. 维修 设备调整包括将一些电动机更换为效率更高或规格更合适的型号、为其他电动机增加控制功能以调整输出,以及将需求与电费费率进行比较,重新规划电动机的运行时间。 利用MotorMaster+等电动机效率计算器来确定这些调整是否有效,可帮助您计算每台电动机以及每种效率等级节省的电量。 另外,您应该对打算继续使用的所有电动机进行三点检查: 1. 电压不平衡 2. 电流不平衡 3. 功率因数 如果测试显示上述三个变量中的任何一个存在问题,修正这些问题可以立即提高效率。逻辑上,您还应该将这些测试整合至长期定期维护计划中,以确认当前所做的所有短期改进。 公开的估算数据表明,在美国,电动机驱动系统消耗的电力占据总发电量的一半以上,在许多工厂中,有超过70%的电力被电动机消耗1。现在,能源和运行成本居高不下,提高电动机效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许多工厂发现,有必要将其电动机效率策略分为三个阶段: y 整体评估 y 立即改进 y 长期策略 本文简要介绍第1阶段,并详细介绍第2阶段。第3阶段的详细信息将在其它相关文章中详细介绍。

电压不平衡 电压不平衡是三相系统中各相之间的电压差异指标。为了实现最佳电动机性能,相电压应相同或非常接近于相同。除了导致电动机性能下降以外,电压不平衡还会缩短电动机使用寿命。 电压不平衡等于100乘以(相对于平均电压的最大偏差除以三相平均电压)。计算得出的电压不平衡为一个百分比值。美国能源部(DOE)给出了以下示例:2 如果被测线电压为462 V 、463 V 和455 V ,平均值为460 V 。那么电压不平衡则为: [(460 – 455) x 100] ÷ 460 = 1.1 % 总之,电压不平衡应低于1%,不得高于5%。EN50160标准要求公共耦合点处的电压不平衡应低于2%。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相关标准要求电动机负载的电压不平衡应低于5%。但是建议电动机端子处的电压不平衡不超过1%,如果数值较高,应对电动机进行将额处理。3 应利用电能质量分析仪在电动机端子处定期进行电压不平衡测量,以确保电压不平衡低于5%。另外,定期的温度检查可能发现开关设备、隔离开关或电动机接线盒内存在高阻连接,这会导致电压不平衡。导致电压不平衡的其他原因还包括故障的功率因数修正设备、不平衡或 不连续的电源电压、不平衡的变压器组、分布不均匀的单相负载、单相至地故障或主要配电系统开路。 修正措施应由有经验的电工或电力专家进行。首先检查调速驱动的电源电压(如果系统中存在)。并且检查工厂的输入以及工厂至系统的输出。如果发现这些“源”上的各相平衡,则最好的方法是从电动机开始,并系统地回溯至最初来源,即供电公司电源。 潜在节约和ROI 计算总节约量的最好方法是利用软件工具,例如MotorMaster+。以下是基本计算原理,假设已知(括号中的值为举例值): y 电动机负载(100 %) y 马力(100 hp) y 运行时间(8,000小时/年) y 在负载标称不平衡度下的效率(94.4 %)4 y 实际不平衡度及负载下的效率(93 %) y 1马力相当于0.746千瓦 使用提供的举例值,采取修正措施之后,每年节省的电能(AEs)则为: AEs = 100 hp x 0.746 kW/hp x 8,000 hr/yr x (100 ÷ 93 – 100 ÷ 94.4) = 9,517 kWh 如果电费为$0.05/kWh ,每年节省的费用(AS$)则为: AS$ = 9,517 kWh x $0.50/kWh = $476/yr 在工业配置中,许多电动机可能由同样不平衡的电源供电。所以,潜在的节约要远远高于单台电动机,实际节约的电费取决于负载、工作时间、马力等因素。 最后,不要忘了,如果电源不平衡,电动机工作温度较高,大约是电压不平衡度平方的两倍:2 x %电压不平衡2。例如,如果电压不平衡度为2%,那么电动机的温升将达到8 °C 。电动机的工作温度每升高10 °C ,电动机绕组绝缘的寿命将减半。 2 Fluke Corporation 优化电动机效率

电动机的效率功率因数及其影响因素

电动机的效率功率因数 及其影响因素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电动机的效率、功率因数及其影响因素一、什么是电动机的功率因数? 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是衡量在异步电动机输入的视在功率(即容量等于三倍相电流与相电压的乘积)中,真正消耗的有功功率所占比重的大小,其值为输入的有功功率P1与视在功率S之比,用cosψ来表示。cosψ=P/S 电动机在运行中,功率因数是变化的,其变化大小与负载大小有关,电动机空载运行时,定子绕组的电流基本上是产生旋转磁场的无功电流分量,有功电流分量很小。此时,功率因数很低,约为0.2左右,当电动机带上负载运行时,要输出机械功率,定子绕组电流中的有功电流分量增加,功率因数也随之提高。当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运行时,功率因数达到最大值,一般约为0.7-0.9。因此,电动机应避免空载运行,防止“大马拉小车”现象。 二、什么是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 电动机从电源吸取的有功功率,称为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一般用P1表示。而电动机转轴上输出的机械功率,称为输出功率,一般用P2表示。在额定负载下,P2就是额定功率Pn。 电动机运行时,内部总有一定的功率损耗,这些损耗包括:绕组上的铜(或铝)损耗,铁芯上的铁损耗以及各种机械损耗等。因此输入功率等于损耗功率与输出功率之和,也就是说,输出功率小于输入功率。

三、什么是电动机的效率 电动机内部功率损耗的大小是用效率来衡量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称为电动机的效率,其代表符号为η 1、的效率:η=P/(√3*U*I*COSφ) 其中,P—是电动机轴 U—是电动机电源输入的 I—是电动机电源输入的 COSφ—是电动机的 2、电动机的:指的是电动机轴输出的 3、电动机的:指的是电源给电动机输入的: P=√3*U*I*COSφ(KW) 其时,这个问题有些含糊,按说电动机的应该指的是电源输入的:S==√3*U*I这个包括(电动机的机械损耗、铜损、等)、。 效率高,说明损耗小,节约电能。但过高的效率要求,将使电动机的成本增加。一般异步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其效率为75~92%。异步电动机的效率也随着负载的大小而变化。空载时效率为零,负载增加,效率随之增大,当负载为额定负载的0.7~1倍时,效率最高, 影响电动机功率的因素 电动机的损耗包含各种形式,有与负载电流大小基本无关的铁损、由励磁电流产生的定子铜损以及机械损耗,还有与负载电流大小有关的定、转子铜损、杂散损耗等。即使在电动机空载情况下,电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