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物理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考点总结

考点四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方法考点归纳与拔高

1.转化法:转化法就是将看不见、摸不着,不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

举例: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时,人们常用转化法观察、研究发声体的振动情况,例如。让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通过“水花”四溅,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如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如红旗飘动,树叶摇晃等;此外该实验还渗透了放大法.

2.实验推理法:实验推理法就是针对人们在实验室无法取得实验所需的条件而采取的一种“曲线”研究方法,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概括得出结论.

举例: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发声装置放入广口瓶内,并用抽气机抽瓶中的空气,随着瓶中空气慢慢变稀薄,听到的声音渐渐变弱,利用实验推理法可以知道,按照“随着空气变稀薄,人听到的声音渐渐变弱”的趋势,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将听不到声音.也就是说,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考点五利用回声测距离

1.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要发生反射.人们把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2.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 m.

3.测量距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的活动,距离较短时我们可以直接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对于较长的距离,例如高山、深谷间的距离,海底的深度等用刻度尺测量是不容易

的,也是不现实的,利用回声测距离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在利用回声测距离时要注意距离(L)和路程(s)间的关系,即L= 这也是利用回声测距离的原理.

注.本考点在中考中常与运动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及超声波的应用联系在一起考查,常见的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

考点六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大特性:单调、响度、音色

2.音调

(1)定义:声音的高低

(2)决定因素: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3.响度

(1)定义:声音的大小,

(2)决定因素: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4.音色

(1)定义:声音的品质叫音色.音色反映了声音的特点,也叫做音品.

(2)决定因素: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

(3)说明:人们可以根据音色的不同,来区分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

理解:(1)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响度表现为声音的强弱.

(2)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音调和响度的描述往往不够贴切,所以这两个概念极容易混淆.如

“高奏凯歌”、“高歌一曲”、“低声呢喃”,在这里实际是指响度.再如电视机中的“低音炮”、“女高音”等,实际是表示音调.所以我们应当注意:物理中的音调应该用“高”、“低”来描述;响度应该用“轻”、“响”来描述.

(3)一般来说,女子喉咙里的声带要比男子的声带短,在相等的时间里,女子声带振动的次数多,频率高,比如男高音的最高频率接近500 Hz,而女高音的最高频率可以达到1 300 Hz,因此她们发出的声音就尖.

(4)音色是一个物体发出的声音区别于另一个物体发出的声音的特征,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

5.频率

(1)定义:是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

(2)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用字母Hz表示,

(3)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

的是超声波。

(4)速度与频率的区别:速度反映了声音传播的快慢,与声音传播的介质、温度等因素有关,在不同种类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频率则反映了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发声体的振动有关,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

6.应用声音特性的知识解释相关声现象

1.涉及本考点的知识有:(1)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及关系.(2)决定响度的因素及关系.(3)音调与响度的区别.(4)音调与音色的区别.(5)影响音色的因素.

2.本考点是中考的热点之一,常见的题目有:(1)应用所学知识区分不同声音.(2)声音特性的相关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3)应用声音特性的知识分析、解释有关现象.本考点在中考中常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联系在一起考查,常见的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

考点七噪声的控制

1,乐章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有规律可循的。

2.噪声:从物理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它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3.来源:工业噪声如机器的运转声等,交通噪声如机动车辆的呜叫声等,生活噪声如人们大喊大叫、哭笑及家用电器声等。

4.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等级: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为0dB.

(2)危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5..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注:(1)当今社会的四大污染包括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考点八声的利用

1.声的利用主要包括: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这一点可以用超声波制成声呐来判断距离、确定方位;用B超可以诊断病情等.

3.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声波所携带的能量可以产生很大的威力,如海啸、地震、爆炸时产生的次声波可以摧毁坚固的钢板、建筑等.

4.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利用

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可以用来去污垢、打碎结石等.声呐、蝙蝠的回声定位、B超,

彩超,清洗精密的仪器

利用次声波能预报破坏性大的地震、海啸、台风,甚至可以探知几千米外的核武器实验和导弹发射.

第二章:光现象

知识点一:光的传播

1.光源

(1)概念: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种类: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举例:太阳属于天然光源、点燃的蜡烛、发亮的电灯属于人造光源.而像月亮、电影银幕、宝石、平面镜等物体,本身并不能发光,只是依据反射光而发亮,因而它们都不是光源.

2.光的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介质是指光可以在其中通过或传播的透明物质.

(2)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①影子:在灯光、阳光或月光下会出现影子,证明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日食:当太阳、月亮妣球转到一条直线上时,如果月亮在中间挡住太阳光,使地球上位于月亮影子区域的人看不到完整的太阳,就发生了日食.

③月食:当太阳、月亮、地球转到一条直线上时,如果地球在中间挡住太阳光,使月亮全部或部分位于地球的影子区域里,人看不到完整的月亮,就发生了月食.

④小孔成像:

a。条件:小孔足够小

b.成像特点: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只与物体有关,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由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小孔到光屏的距离决定。

3.光的传播速度

(1)光传播的速度叫光速

(2)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由大到小依次是:真空、空气、水、玻璃。

(3)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用符号“c”表示,c=3×108m/s,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

(4)光年:光在一年内走过的距离。是一个长度单位。

知识点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在界面处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理解

(1)光射到所有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3.相关概念:

①法线:从光的入射点所作的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②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

③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r).

4.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①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理解:

(1)在叙述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时,应该注意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因果关系.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入射角变化,反射角也变化,但一定相等。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也就是说,若使光线逆着原来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到镜面上,反射光线将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射出.

5.反射的分类: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1)定义

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入射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镜面反射:射到光滑镜面上的平行光线经反射后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2)条件:发生漫反射时反射面是凹凸不平的;发生镜面反射时反射面是平滑的。

(3)注意: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考点三:平面镜成像

1.定义:呈平面状的镜子。如穿衣镜、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表面等

2.成像原理:光的反射课本43面图2。3-2尤其重要

3.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②像与物的大小相等;③像与物左、右相反;④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⑤像是虚像.平面镜成像的前4个特点可以用“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来概括.

4.虚像与实像的理解

(1)虚像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的交点会聚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会聚成的.

(2)实像不仅能被人看到,还可以成在光屏上。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5.平面镜的应用:既可用来成像,还可用来改变光线传播的方向.

(1)、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应用是通过平面镜成像看到我们自己.如利用平面镜进行梳妆;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检查自己的动作是否规范.

(2).利用平面镜增大视觉空间.如在客厅的一面墙上设一平面镜,能让我们的视觉空间是实际面积的两倍;在商场里,增加顾客的视觉上的商品数量;在狭窄的房间里进行视力检查时,我们经常看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

(3).改变光的方向

①光线射到直角平面镜上,通过两次反射后,又会反向射回.如在月球上放一个直角平面镜,可在地球上向直角平面镜发射激光,激光就会反射射回,被接收器接收,达到测距的目的.自行车尾灯也利用了这个原理.

②还有口腔科医生用平面镜成像观察不容易直接看到的部位.潜望镜等也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

③投影仪上的平面镜也起到改变光路的作用

6.常见题型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已知入射光线和镜面的位置,可以确定反射光线的方向

(2)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可以确定镜面的位置

(3)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可作出反射光和入射光

(4)利用几何知识以及平面镜成的像与物相对于镜面是对称原理作平面镜成像图。

7.1.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透光,同时能准确找到像在镜后的位置.

(2)实验中使用的两根蜡烛应当完全一样,这样才能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由于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成像时,玻璃板的前后两个表面都会各成一个虚像,这两个虚像的距离就是玻璃板的厚度.我们在探究实验中观察到的像是由玻璃板的前面的反射面形成的,玻璃板的后面的反射面所成的像由于比较弱,不易观察到,所以实验中应选用薄玻璃板,且在测量像、物到镜面的距离时要以玻璃板前表面的位置为准.

(4)玻璃板放置时要与水平面垂直.

考点四:球面镜

1.定义: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

2.分类:凸面镜和凹面镜

凸面镜:反射面是凸面

凹面镜:反射面是凹面。入射到凹面镜上的平行光线的反射光线会聚到一点,这一点是凹面镜的焦点。

3.各自作用: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4.应用

凸面镜:汽车观后镜

凹面镜:太阳灶、汽车头灯的灯罩、显微镜上的反光镜

考点五:光的折射

1.定义: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的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概括为:空气中的角大或传播速度大的介质中角大。

3.理解

(1)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和界面的夹角.同样,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也不是和界面的夹角.

②光线射向两种透明物质分界面时,将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光的折射规律.

③光垂直射向两种透明物质界面时,通过分界面后光的传播方向不变,这时光线的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均为零.

④光从空气射人透明物质时,如果增大或减小入射角,折射角也会随着增大或减小.光从透明物质射入空气时,如果增大或减小入射角,折射角也会随着增大或减小;但如果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入射光线会全部发生反射现象,这时没有折射光线.

⑤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举例:筷子折了、钢笔错位、鱼在哪里?池水变浅、潜在水中的人看到岸边的人变高,往脸盆中倒入,看到盆底深度变浅。

注:光的折射现象中最容易出错的就是在作图中,光线箭头的方向问题。解题关键在于牢固把握人眼是光的接收器,人能看见物体是由于有光照射到人眼产生视觉的原因,所以光路图中光线的箭头应指向眼睛。

考点六: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

1.色散: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3.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将吸收所有色光.

(2)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后为白色,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后为黑色.

(3)各种颜料主要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同时也反射光谱中跟它相邻的色光.两种颜料的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掉了.4.看不见的光指红外线和紫外线

5.红外线

(1)位置:在光谱的红光区域的外侧,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红外线.

(2)特点及应用:

a。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不分昼夜)发射和吸收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b.红外线最突出的性质就是热作用强.可应用在红外夜视仪、诊断疾病、遥控等方面

c.遥控器上使用的是红外线

6.紫外线

(1)位置:在光谱的紫光区域的外侧,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2)特点及应用

a.紫外线的主要特点是化学作用强,紫外线还有杀菌消毒作用,

b.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上使用的是紫外线

c.生理作用,少量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过量照射对人体有害。

考点七透镜

1.透镜定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两个折射面都是球面的透明体,叫透镜.

2.分类及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3.)相关概念

①主光轴、光心:连接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光线经过该点时,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0点).

②焦点、焦距: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F 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f).

③物距、像距: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物距,常用“u”表示,物体通过透镜成的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像距,常用“v”表示.

4.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即焦点F).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发散,其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于一点(即虚焦点F).

5.有关透镜的作图

(1)类型:已知透镜和入射光线,画出通过透镜以后的光线;

已知透镜和一出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已知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画出透镜,

(2)三条特殊光线

①通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a.经凸透镜后过焦点.b:经凹透镜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

③通过凸透镜焦点入射的光线或正对着凹透镜另一侧的焦点入射的光线,经透镜后跟主光轴平行。

考点八凸透镜成像规律

1.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特殊点和区间成像规律及应用

举例:

u与f的关系成像特点v与f的关系应用实例

f2f 倒立、缩小、实

u=2f 倒立、等大、实

uv =2f 确定透镜焦距

v >2f 投影仪f

u =f 不成像,光经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探照灯

的光线

u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fu)2.凸透镜成像情况总结

(1)两个分界点:二倍焦距处是缩小像和放大像的分界点;焦点处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动态特点:当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物距减小,像距不断变大,实像不断变大;当物体从透镜向焦点靠近时,虚像不断变大.

(3)如果凸透镜被遮挡住一部分,只有一部分,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不变,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像变暗了。

(3)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①实像是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实际会聚而成的,虚像是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

②实像既能呈现在光屏上观察,又能用眼睛直接观察,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

③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④实像可以因反射而成,也可因折射而成。如平面镜和凸透镜可以成虚像,而凹面镜和凹透镜也可以成虚像

⑤虚像不一定是放大的。如平面镜成的虚像是等大的,而凹透镜成的虚像都是缩小的。

考点九凸透镜的应用

1.照相机

(1)原理: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被照景物与照相机的距离应大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像成在胶片上,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

间,(2)变化规律:要想使胶片上的人像大些,人与照相机的距离要近些,同时胶片与镜头的距离要调大些.

2.投影仪

(1)原理: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投影片(或幻灯片)上的图象是物,投影片(或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成在屏幕上,屏幕离投影仪(幻灯片)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2)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像与物左右相反,上下相反。

3.放大镜: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工作的.被观察的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小于放大镜的焦距,才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4.显微镜: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在目镜前一倍焦距内成一个放大的实像,人眼通过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看到的是再一次被放大的虚像.5.望远镜:是用以观察远方物体及天体的光学仪器,有一种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靠增大视角达到看清被观察物体的目的.

4.眼睛和眼镜

(1)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外界物体发出、反射或折射光线进入眼中,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眼睛通过睫状肌调节晶状体曲度,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所成的像都落在视网膜上.

(2)近视眼和远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射作用过强,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前,使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应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射能力弱,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后,应戴凸透镜矫正.近视眼及远视眼的矫正。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概念及其意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温度,所以温度一般说是“高”或“低”的不同,而不能说是“有”或“无”的不同。我们说“一个物体的温度高”是指物体比较热,“一个物体的温度低”是指物体比较热,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2.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为℃.

3.摄氏温度的规定;

(1)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2)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3)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

二.温度计

1.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选择: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根据液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观察:首先要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3)测量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4)记录时应待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即在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同时,视线必须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常用温度计: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

体温计:

(1)测量范围为35—42℃

(2)有特殊的缩口,可以离开人体后再读数,但使用前必须把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

不允许甩).

(3)外形设计成一个三棱柱形,其中棱呈圆弧形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样便于观察和读数。

三.熔化和凝固

1.概念: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2.规律.两类物质的区别: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即它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也要吸热,但是温度在不断上升,即它没有固定的熔点;

②晶体在凝固过程虽然放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即它有固定的凝固点;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也要放热,但是温度在变化,即它没有固定的凝固点;

3.晶体熔化(凝固)的必要条件:一是达到晶体的熔点(凝固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放热).

四.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能发生且只发生在液体表面上的汽化现象.

①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上方气体流动的速度.

②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蒸发现象.

③液体蒸发时要从自身和周围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有制冷作用.

①规律: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液化的沸点.

②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③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液体的温度要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只有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液体才能沸腾.

(二)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部可以液化.

(2)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如罐装液化石油气、气体打火机内的液化丁烷气体等).

(3)“白气”不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是看不见的,当水蒸气遇到外界温度较低的空气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例如:冬天,从口中呼出的“白气”、烧开水时从壶嘴喷出的“白气”等等)

(4)气体液化时要放热.例如被100℃的水蒸气烫伤会比被100 oC的水烫伤还要严重.

五.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要吸热,可制冷.

i(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热.

六.物态变化关系图

电流电压电阻

一.电荷

1.摩擦起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有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电荷的种类: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的电荷.

负电荷——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相同的电荷.

3.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同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验电器.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用带电体接触验叫器的金属球,它的两片金属箔就会张开,张开角度越大,说明带电体所带电荷越多。

5.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简称电荷量,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最小的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e表示:e=1.6×10-19C

6.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7.导体和绝缘体:由容易导电的物质构成的物体是导体,由不容易导电的物质构成的物体是绝缘体。

(1)导体和绝缘体无绝对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如玻璃、水、木块

(2)导体易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电荷(自由电子和自由离子);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无自由移动的电荷

(3)金属中导电的是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

8.半导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电流只能从它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不能反向流动.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意: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电荷既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电流的形成既可能是正电荷的正向移动,也可能是负电荷的定向移动,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的定向移动。

2.电流的方向: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1)电子带负电,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2)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导线、开关、用电器等流入电源的负极。

3.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称为电路.一个完整的电路应该包括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四种电路元件,缺一不可.

4.电路中各部分元件的作用:

(1)电源: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它工作时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2)用电器:用电器是用来工作的设备,在工作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3)开关;开关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起控制用电器的作用.

(4)导线;导线将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三.电路连接的基本万式

1.串联

(1)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2)串联电路的特点是:有一处断开,电路即为开路,两灯串联,有一灯损坏,另一灯不能工作.

(3)串联电路中只需一个开关就可控制整个电路,开关的作用与其位置无关。

2.并联

(1)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拱;赶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

(2)并联电路的特点是:各支路用电器的通、断互不影响,各支路用电器和干路分别组成通路.如家庭各用电器之间等.

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相关物理量 物理量英文字母单位 1、电流I安(A)毫安(m A)微安(μA) 2、电压U伏(V)毫伏(m V)千伏(KV) 3、电阻R欧(Ω)千欧(KΩ)兆欧(MΩ) 4、电功(电能)W焦(J)千瓦时(kw.h)伏安秒(V AS) 5、电功率P瓦(W)千瓦(KW)兆瓦(MW) 6、电热Q焦(J) 二、相关公式 1、欧姆定律I=U/R U=IR R=U/I 2、电功W=UIT W=Pt(普适公式) W=I2RT W=U2/R*T (纯电阻) 3、电功率P=W/t P=UI(普适公式) P=I2R P=U2/R(纯电阻) 4、电热Q=I2Rt(普适公式) Q=W=UIt=pt=U2/R*t(纯电阻电路) 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1、串联电路 2、并联电路 ①只有一条电流路径①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电流路径 ②开关在任意位置作用都相同②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条 支路 ③各用电器直接相互影响③各用电器之间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I1+I2 ④电流处处相等即I1=I2④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 总 ⑤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⑤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电压

A B C 即 U 总=U 1+U 2 即 U 总=U 1=U 2 ⑥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⑥总电阻比最小的电阻还要小 即 R 总=R 1+R 2(相当于导体变长了) (并联后相当于横截面积变大了) ⑦串联正比分压 U1/U2=R1/R2 ⑦并联反比分流 I1/I2=R2/R1 ⑧W1/W2=R1/R2 ⑧W1/W2=R2/R1 ⑨P1/P2=R1/R2 ⑨P1/P2=R2/R1 ⑩Q1/Q2=R1/R2 ⑩Q1/Q2=R2/R1 四、相关实验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注意控制变量法 (一)欧姆定律: 1、探究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①电路图 ②变阻器的作用 ③实验过程 ④实验结论 2、探究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电阻的关系 ①电路图 ②变阻器的作用 ③实验过程 ④实验结论 (二)伏安法测电阻 ①电路图 ②实验原理 ③变阻器的作用 ④实验过程 (三)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①电路图 ②实验原理 ③变阻器的作用 ④实验过程 (四)探究电功与电压、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 会描述实验过程,并根据电路图判断探究的内容 (五)探究电热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 会描述实验过程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014年中考物理易错题集人教版

2014年中考初中物理经典易错题集 班级: 姓名: 一、声光学 1. 如图 1 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 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 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速度 2.在暗室里用蜡烛做小孔成像实验时,小明在硬纸板的不同位置戳了圆形、正方形、正三角形和五角形四个小孔,则在墙上可能 ( ) A 、出现一个蜡烛的火焰的实像 B 、出现四个蜡烛火焰的实像 C 、出现四个和小孔形状相同的清晰光斑 D 、出现四个蜡烛火焰的虚像 3.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60°,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1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和原来相比较,将( ) A. 减小90° B.减小30° C.减小45° D.减小15°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 2 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 .幻灯机 B .照相机 C .放大镜 D .潜望镜 5.小丽用照相机对远处的同学进行拍照,拍出的底片如图 3 乙所示,若相机的焦距不变,要使底片的像如图甲所示,则( ) A .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前伸 B .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后缩 C .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后缩 D .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前伸 6.图 4 是投影仪的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________(填“等大”、“缩小”或“放大”)、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如果图中 h =40 cm ,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________cm. 二、力学 7. 小明同学测某物体长度时,情景如图5,则物体长度________cm. 8.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v=s/t 可知( ) A 、v 与s 成正比 B 、 v 与t 成反比 C 、s 与t 正比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9. 盛氧气的钢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6kg/m 3, ,工人使用氧气进行焊接用去了1/3,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 ) A 6 kg/m 3, B 12kg/m 3, C.4 kg/m 3, D 无法确定 10.一个铜球在酒精灯上烧了一会,铜球的质量和密度将 ( ) A 不变、变大 B 、不变、变小 C 不变、不变 D 变小、不变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5

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带电体==本质:电荷 的转移 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种类 电荷 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性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排斥 检验: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电量:q 单位:库伦 简称:库 符号:C 元电荷:最小电荷:e=1.6×1019 - C 组成: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 电源:提供电能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作用 用电器:消耗电能 导线:传输电能的路径 导体:金属、人体、食盐水 两种材料 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 电流产生条件 ①电路闭合 ②保持通路 定义: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电路 电流的方向 在电源中电源的正极→用电器→电源的负极 单位:A ?→?310mA ?→?310A μ 工具:电流表 ○A 测量 使用方法 ①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电流的大小(I ) ②看清量程、分度值,不准超过电流 表的量程 ③必须正入负出 ④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直接连到电源 的两极 电路的连接:先串后并,就近连线,弄清首尾 通路:接通的电路 三种状态 断路:断开的电路 短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回到电源的负极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换句话说,带电体具有吸引 轻小物体的性质。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 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二、两种电荷: 1、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3、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带电体排斥带同种电荷的物体;带电体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和轻小物体。 例:1、A带正电,A排斥B,B肯定带正电; 2、A带正电,A吸引B,B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A、B都是轻小物体) 三、验电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粗略的判断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C)简称库; 五、原子的结构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在数量上相等,整个院子呈中性,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六、元电荷 1、最小的电荷叫做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e=1.6*10-19C。 2、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 七、导体、绝缘体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空气等; 3、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例如:1、干木头(绝缘体)、湿木头(导体)2、玻璃通常是绝缘体、加热到红炽状态(导体) 一、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荷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3、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尤其注意电子是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中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2019年中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得到声音 解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2、人的听觉是有一定的频率范围的,即:20~2019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如发生海啸、地震时产生的声波是次声波;而频率高于20190Hz的声波是超声波,如医院里的B超。对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无法听到的。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除了与频率有关外,还更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如果距离发声体太远,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后不能引起鼓膜的振动,还是听不到声音。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不一定”下沉 解析: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有三种情况,下沉、悬浮、漂浮,到底处于哪种状态,与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 1、下沉。根据F浮=Vρ水g和G=Vρ物g,因为ρ水ρ物,F浮,物体下沉,此时,该物体是实心的。例如:铁块放在水中下沉。 2、悬浮,当该物体内部的空心所造成该物体的重力与它浸没在水中所排开水的重力相等时该物体悬浮。(在挖空的过

程中,浮力不变,重力逐渐减小) 3、漂浮,当物体内部空心且空心较大时,该物体漂浮。(挖空的部分较大,使得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直至浮出水面,浮力再次等于重力)例如:钢铁制成的轮船。 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解析: 物体吸收热量,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物体内能增加,但我们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是势能的总和。 1、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不发生变化,即分子势能不变,只改变了分子的动能,则物体的温度就会升高,如给铁块加热,铁块的温度升高; 2、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虽然都在不断的吸收热量,但温度并不升高,温度始终保持不变。非晶体吸热时,分子的动能和势能都在发生变化,所以状态变化的同时,温度也升高。 物体收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 解析: 第一,力有两个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不一定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第二,即使力的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由物体受到力的共同效果决定的。1、物体受到非平衡

中考物理复习易错题集锦

2016年中考物理复习易错题集锦 班级姓名成绩 1、如图所示若F 1=2N,F2=2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0N B、4N C、2N D、无法确 定 2、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 力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 则物体的重力为( ) A. 一定等于8N B.一定小于8N C. 一定大于8N D. 以上情况全部有可能 3、如图所示是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两种不同的液体在相同的酒 精灯下同时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两种液 体的比热容之比C a:C b为() A.3:1 B.1:3 C.2:5 D.5:2 4、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重20N,通过滑轮挂着 10N的物体B,当用15N的水平拉力F向左拉A时,A恰能在水平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此时撤去拉力F,则A将()(绳足够长且不计滑轮和绳重) A.立即静止 B.立即向右运动 C.向左运动后静止 D.向左运动后再向右运动 5、如图,两个滑轮组由每个质量相同的滑轮组成.用它们分别将重物G1、 G2提高相同高度() A.若G1 = G2,拉力做的额外功相同 B.若G1 = G2,拉力做的总功相同 C.若G1 = G2,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D.用同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 6、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拉力F的作用下使物体升高了2m,拉力F 所做的功为 800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0%,则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 A.280N B.28N C.160N D.16N 7、把篮球抛向空中,忽略空气阻力,如图哪一图象能正确反映球离手后至落回地 面前机械能(E)与篮球离地高度(h)的关系() 8、如图所示,B为AC的中点,蜡烛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右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 晰的缩小像,则凸透镜( ) A.应该放在B、C之间的某处 B.应该放在A、B之间的某处 C.应该放在B点 D.可能放在蜡烛的左侧某处 9、把一个实心小蜡块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3.2g,若把该蜡块再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则溢出水的质量是() (已知 3 3 3 3/ 10 .8 , / 10 .9 0m kg m kg? = ? = 酒精 蜡 ρ ρ ) A.2.3g B.3.2g C.3.6g D.4.0g 10、平面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S′与镜前物体到镜面的距离S的关系可以用图像表示.下

中考物理必考家庭电路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必考家庭电路知识点总结,中考题型讲解,寒假复习必备! 家庭电路 一、知识点梳理?(一)、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低压供电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插座、灯座、开关。?2、家庭电路的连接:各种用电器是并联接入电路的,插座与灯座是并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电器是串联的。 3、家庭电路的各部分的作用:?⑴低压供电线:给用户提供家庭电压的线路,分为火线和零线。火线和零线之间有220V 的电压,火线和地线之间也有220V的电压,正常情况下,零线和地线之间电压为 0V?⑵电能表:?①用途:测量用户消耗的电能(电功)的仪表。?②安装:安装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原因:这样才能测出全部家用电器消耗的电能。?③铭牌:所标的电压U是:额定电压所标的电流I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UI是:电能表后能接用电器的最大功率,如果同时使用的家用电器的总瓦数超过这个数值,电能表的计数会不准确甚至烧坏?⑶闸刀(空气开关):?①作用: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以便检测电路更换设备。?②安装:家庭电路的干路上,空气开关的静触点接电线 ⑷保险盒:?①材料:保险丝是由电阻率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②保险原理:当过大的电流通过时,保险丝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于是保险丝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③电路符号: ④连接:与所保护的电路串联,且一般只接在火线上 ⑤选择: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家庭电路的最大工作电流。[学#科#网]?⑥规格:越粗额定电流越大。 注意:不能用较粗的保险丝或铁丝、铜丝、铝丝等代替。因为铜丝的电阻小,产生?的热量少,铜的熔点高,不易熔断。?⑸插座:[ZXXK]?①作用:连接家用电器,给可移动家用电器供电。 ②种类:固定插座、可移动插座 二孔插座、三孔插座 ③安装:并联在家庭电路中,具体接线情况: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2011年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及使用条件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F = F 1 - F 2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密度公式: V m = ρ 浮力公式: F 浮=G – F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水gV 排 F 浮=G 压强公式: p =S F 液体压强公式:p =ρgh 帕斯卡原理:∵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或写成:1 2 2 1 L L F F = 滑轮组: F = n 1 G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n=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n=2 ∴F = 2 1 G s =2 h 机械功公式: W=F s 功率公式: P =t W 机械效率: 总 有用 W W = η ×100%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t (保证△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 Q放= mq ★电流定义式:

t Q I = 欧姆定律: R U I = 电功公式: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 W = U I t 结合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P = W /t P = I U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 =U 1+U 2 分压原理:21 2 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2 1 2 1R R P P =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12 2 1R R I I =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 =U 1=U 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表达式:12 2 1R R P P = ---------------------------------------------------- 补充公式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光学 声波 波的存在 电磁波 光波 波的作用:传播信息 特点:(1)光的传播不需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2)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两种不同物质界面上会发生 在传播过程中光的路线是可逆的。 速度: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真空中光速最大,数值为3×108米/秒。 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 漫反射 折射现象特点: 凸透镜 凹透镜 5、眼睛——视力的矫正 类型 特点 矫正方法 近视眼 来自于远方物体的光成像在视网膜前 戴凹透镜 远视眼 来自于远方物体的光成像在视网膜后 戴凸透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特点 像的位置 应用举例 与物体在 像距 u →∞ 缩成一点(实像) 异侧 v=f 测量焦距 u >2f 倒、缩小、实像 异侧 f <u <2f 照相机 u=2f 倒、等大、实像 异侧 v=2f / f <u <2f 倒、放大、实像 异侧 v >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光经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平行光源 u <f 正立、放大、虚像 同侧 / 放大镜 1、波 2、光的传播 种类 3、光的反射 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 镜面 反射 反射面 光线特点 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整光面 如果入射光线平行,则反射光线仍平行。 漫反射 粗糙不平 反射光线杂乱散漫。 透镜 4 、光的折射 名称 形状 性质 特点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对光起会聚作用,有实焦点 能成实像和虚像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有虚焦点 只能成虚 像 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靠 水或玻璃射向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力学 1、运动的描述 (1)参照物:研究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参照物可任意选择, 所选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地面或地面上的建筑物为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a )选择合适的参照物。(b )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位 置是否改变,若不变则静止;若变则运动。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内 直线运动 通过的路程相等。 机械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2、速度与平均速度 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 = s / t 单位:米/秒(主单位),千米/小时(常用单位) (2)平均速度: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通过的距离与通过这段距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 3、力 )。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2020-2021历年备战中考物理易错题汇编-功和机械能问题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 1.如图所示,一个玩具弹簧放在斜面上端,将弹簧弯曲一定程度后释放,弹簧沿斜面向下翻滚.弹簧在运动过程中,有哪些机械能发生了转化 A.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 B.只有动能和弹性势能 C.只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D.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发生了转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玩具弹簧放在斜面上端,将弹簧弯曲一定程度后释放,弹簧沿斜面向下翻滚.首先将弹簧作为一个简单对象考虑,向下翻滚过程中,质量不变,但高度降低了,所以重力势能会减小; 弹簧弹起后,另一端接触斜面时,动能减小,弹性势能增大,且减小的重力势能,会转化弹簧的弹性势能,即弹簧的弹性形变变大; 弹簧弹起时,弹性势能又转化为动能. 所以这个过程中,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发生了转化,故D正确. 2.关于能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因为它能够做功,所以子弹具有能 B.悬吊着的小球,从竖直方向拉开一个角度后,因为小球不能做功,所以小球不具有能C.甲物体比乙物体的速度大,则甲物体的动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动能大 D.甲物体的位置比乙物体的位置高,则甲物体的势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势能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因为它能够做功,所以具有能,A正确; B.悬吊着的小球,从竖直方向拉开一个角度后,尽管小球不能做功,但是它具有一定高度,具有重力势能,B错误; C.甲物体比乙物体的速度大,但是如果甲物体的质量比乙物体的质量小很多,那么甲物体的动能将会比乙物体的动能小,C错误; D.甲物体的位置比乙物体的位置高,但是如果甲物体的质量比乙物体的质量小,那么甲物体的势能可能比乙物体的势能小,D错误。 故选A。

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 4、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 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电路的几种状态:

①、串联电路: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特点: 电流只有一条通道,通过第一个元件的电流一定大小不变地通过第二个元件,只要电路中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都断开。 ②、并联电路: 把元件并列地连接在电路两点间组成的电路叫并联电路。特点: 电流有两条或多条通道,各元件可独立工作。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上用电器。 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 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1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热学: 1.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压强: 1.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

2012中考物理浮力压强易错题历年中考题

2012中考物理浮力压强易错题历年中考题压强、浮力易错题讲解一(选择题 1.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同一物体越靠近赤道,所受的重力越小;越靠近地球两极,所受的重力越大。一艘军舰从我国青岛港出发,前往位于赤道附近的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若军舰总质量保持不变,根据上述信息,比较军舰在青岛和亚丁湾两地海域所受浮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小 B、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大 C、在两地所受浮力相等 D、不知两地海水密度是否一样,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2、(上海)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兵乓球, 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里吹气,并将开始顶住兵乓球的手 指移开,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兵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B(兵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C(兵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D(兵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3((长春外国语)将一满罐“纯净水”(高约40cm)开口朝下放在水中,如图2所示,结果是( ) A(仍是满罐水 B(水将流出一部分 C(水将全部流出 D(以上答案都不对 长春外国语)把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铝球浸没于某种液体中,放手后,4( 木球悬浮而铝球下沉,静止后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 A(F=F B(FF D(无法判断木铝木铝木铝 5.如图所示,密度均匀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现沿虚线将下部分截去,则剩下的部分将( ) A(上浮一些 B(静止不动 C(下沉一些 D(无法确定 6、(浙江)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2所示。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若不考虑常数g的变化,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大小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和ρ的关系是 12

中考物理关于电学考点归纳

2019年2019中考物理关于电学考点归纳一条主线,二个规律,三串公式…,一条主线概括为“3721”,具体数字表示如下: “3"指3个基本电学实验仪器——电流表(安培表)、电压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7"指7个电学物理量(初中)—-电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电热、“2”指2个基本电路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1”指1 种最为典型的电学实验方法--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等)。二个规律指: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内容、公式、适用范围)。三串公式指:基本公式(定义式)、导出式、比例式。 现在就各要点进行详细讲明: (一)对3个电学仪器要求掌握如下:电流表、电压表(作用、电路符号、量程、最小刻度值、使用规则),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电路中的作用)。电流表可用“二要二不”加以记忆,电压表可用“二要一不”加以记忆,滑动变阻器可用 “串联接在电路中,接线一上加一下。AC、AD接线柱,P左R 小反则大。BC、BD接线柱,P左R大反则小。AB接线阻值定,CD 接线阻值无、”加以记忆(其中各符号如课本P88图7—11所表示)、 (二)对7个物理量要求掌握定义(意义)、物理量符号、单位(国际、常用)、公式(导出式)、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电量:

(1)定义:物体含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用符号“Q”表示、 (2)单位:库仑(库),用符号“C”表示。 (3)检验:验电器(结构、原理、使用)、 (1)定义: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电流强度(电流)。用符号“I”表示。 (2)公式:I=Q/t(定义式)式中I表示电流强度(电流),Q表示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t表示通电时间。 (3)单位:国际单位——安培(安)(A)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μA)、 (4)测量:电流表、 (5)电路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I1=I2=I3=…=In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与,即I总=I1+I2+…+In (1)电压的作用: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缘故。用符号“U”表示。 (2)电源的作用:电源的使导体的两端产生电压,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它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了电能,而在对外供电时,却又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3)单位:国际单位——伏特(伏)(V)常用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4)几种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U=1、5伏、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U≤36伏)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0 dB 7.声音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二章物态变化】 8.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9.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0.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1.物态变化: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 (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 12.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13.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14.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 15.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第三章光现象】 16.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7.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17.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18.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9.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 20.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2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另: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22.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4.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5.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红外线烤箱、电视遥控 (2)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验钞、杀菌 【第四章透镜及其作用】 2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7.平行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图:通过透镜的三种特殊光线:

最新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完整版

最新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完整版 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①像与物等大 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 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 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 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 = 3×108 m/s 8、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 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非晶体熔点: 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

中考物理易错题集萃光现象

中考物理易错题集萃光 现象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考物理易错题集萃---光现象1.(2014年南京)下列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 2.(2014年河南)下列光现象中,可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的是( ) A.立竿见影B.潭清疑水浅 C.池水映明月D.一叶障目 3.(2014年宁夏)如图2-1-9所示,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1-9 A.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 B.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比实物大 C.棋子与它的像关于镜面对称[来源:学科网] D.棋子移近平面镜时,像会远离平面镜 4.下列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5.(2014年福州)如图2-1-10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 ) 图2-1-10 A.入射角是30°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C.反射角是60°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6.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制成如图2-1-11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图2-1-11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7.(2014年天津)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 ) A.地面发生镜面反射B.地面发生漫反射 C.水面发生漫反射D.水面不发生反射 8.(2014年泰州)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A.红光B.黄光C.绿光D.紫光 9.(2013年广东模拟)湖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在岸上看到湖中的金鱼位置变浅,是由于光的 ________形成的. 10.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________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m/s,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________(填“快”或“慢”).

2019中考物理考点简单电路练习精品教育.doc

中考物理考点简单电路练习 理考点简单电路:1.在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中,各谐波有效值与振幅之间的关系是Ak=___________Akm。 2.在非正弦周期电路中,k次谐波的感抗XLk与基波感抗XL1的关系为XLk =___________;k次谐波的容抗XCk与基波容抗XC1的关系为XCk=___________。 3.在非正弦周期电路中,各次谐波的电压与电流产生的平均功率为__________。 4、非正弦周期电路中,电压的有效值U为() 5、电感的基波感抗为30Ω,则其三次谐波感抗为()。 A.30ΩW B.60ΩW C.90ΩW D.10ΩW 6.若某电容的基波容抗为60Ω,则六次谐波容抗为()。 A.60ΩWW B.360Ω C.120ΩW D.10Ω 7、非正弦周期电路的平均功率计算公式为()。 8.若某线圈对基波的阻抗为1+4jΩ,则对二次谐波的阻抗为()。 A.1+j4ΩW B.2+j4Ω C.2+j8ΩW D.1+j8Ω 9.若RC串联电路对二次谐波的阻抗为2-6jΩ,则对基波的

阻抗为()。 A.2-j3ΩW B.2-j12Ω C.2-j6ΩW D.4-j6ΩW 10.下列4个表达式中,是非正弦周期性电流的为()。 11.已知非正弦周期电流 i(t)=4+2.5cosωt+1.5cos(2ωt+90o)+0.8cos3ωtA,则它 的有效值I=()。 12.已知非正弦周期电压u(t)=40cosωt+20cos3ωtV,则它 的有效值U=()。 13.已知一无源二端网络端口电压和电流分别为: 试求:(1)电压、电流的有效值;(2)该二端网络的平均功率。14.复频域分析是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等变量都表示为 __________的函数,即电路的分析在 中进行。 15.通过__________变换将时域的电路参数转换为复频域的。 16.通过__________变换将复频域分析的结果转换为时域参数,从而得到实际所需的结果。 17.设原函数f(t)的象函数为F(s),则拉氏变换定义式为 __________,则拉氏反变换定义式为__________。 18.设具有初始储能的电感元件,其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关联,则其伏安特性的时域关系式为__________;复频域关系 式为__________。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 =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时间的测量 1h=60min 1min=60s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