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教育学重点复习

小学教育学重点复习

小学教育学重点复习
小学教育学重点复习

第一章教育学及其功能

?(一)基本概念:

?教育学P3;教育现象P3;教育规律P4;教育科学P5;教育改革P21行动研究法P30

1、论述教育活动的外在形式。

?教育活动的外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概括地说,可从两个角度来认识。?⑴从纵向上看,有原始教育现象、古代教育现象、近代教育现象、现代教育现象和当代教育现象。

?⑵从横向上看,教育的基本形态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和自然形态的教育等形式。

2、论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⑴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等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

?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阶段

?教育学逐渐从哲学、宗教、伦理等学科中分化出来,在学科与内容上走向独立,形成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

?⑶科学教育学的建立阶段。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使教育上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得到了科学的解释和论证。

3、学习教育原理的实践意义是什么?

?⑴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⑵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⑶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⑷教育原理可为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学等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具有深化和奠基的作用。

4、学习和研究教育原理的方法论是什么?

?⑴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⑵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教育研究。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基本概念

?生物起源论P35、心理起源论P37、劳动起源论P37、终身教育P64 ?1、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⑴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

?⑵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为生产劳动服务的。

?⑶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⑷原始社会的教育手段是极端简单的。

2、古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⑴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⑵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⑶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与对立,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⑷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

?⑸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

?⑹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⑺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3、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⑴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⑵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⑶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授。

?⑷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4、试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或特点)

?⑴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⑶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⑷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⑸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⑹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

?⑺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5、简述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

?⑴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⑵“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

?⑶教育法制化的形成。

?⑷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

第三章教育的本质

?(一)基本概念

?广义的教育P80、狭义的教育P81、教育要素P81

1、简述教育的质的特性

?⑴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活动。

?⑵教育是人类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⑶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的特殊性有何表现

?⑴学校是培养人的专职机构,它有专职人员来操纵和管理。

?⑵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最强的系统性教育活动。

3、简述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

4、简述教育要素的联系

?主体间的联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为主客体的关系

?主客体间的联系:在教育者是主体的教的活动中,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构成复合客体;在受教育者是主体的学的活动中,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构成复合客体。

?主要矛盾:教与学的矛盾

第四、五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基本概念

?社会P92、教育的本体功能P115、教育的社会功能P116、教育现代化P140 1、社会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⑴人口要素。

?⑵自然环境要素。

?⑶生产方式要素。

?⑷政治经济制度、意识形态、社会共同体所共有的心理特征、价值体系等。

2、简述现代社会的特征

?⑴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的社会。

?⑵现代社会是科学化的社会。

?⑶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化、法制化的社会。

?⑷现代社会是革命性社会。

3、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以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为例)

?(1)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

?决定着教育需求,因而也就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可能规模。

?(2)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影响:制约着教育的质量

?(3)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影响: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

4、现代教育的本体功能是什么

?⑴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人的培养。

?⑵人类精神文明的传递与继承——社会遗传。

?⑶经验和人才的选择——科学筛选。

5、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⑴教育的人口功能。

?⑵教育的经济功能。

?⑶教育的政治功能。

?⑷教育的文化功能。

?⑸教育的科技功能。

6、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的表现

?⑴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

?⑵教育可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

?⑶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⑷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

7、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⑴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⑵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⑶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⑷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8、简述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形式

?⑴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

?⑵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⑶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的政治斗争,把学生作为现实的政治力量使用。?⑷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9、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⑴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

?⑵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

?⑶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播功能。

?⑷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

10、教育的科技功能是什么

?⑴教育可以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⑵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11、简述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⑴在现代社会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⑵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人口质量,改善人口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教育。

?⑶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⑷教育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12、从各国教育表现出的总特征看,教育现代化有何表现

?⑴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教育现代化的宏观表现是教育必须首先适应社会的现代化。一方面,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根据社会现代化的要求来确定人的现代素质发展目标。另一方面,教育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与社会的其他方面现代化协调,不能抛开本国的社会现代化的规划和现实来笼统谈教育现代化。

?⑵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等一系列具体内容。

?⑶从教育现代化的价值追求看,教育现代化要通过自身的现代化进而实现教育的普及化、国际化、民主化、法制化、个性化、多样化、整体化、终身化等价值追求和具体目标。

第六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基本概念:

?人的身心发展P152、、发展关键期P155、遗传P157、遗传决定论P159、环境P159、环境决定论161 、教育万能论163

1、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及其教育学意义

?⑴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要按照人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要依据社会关系的需要培养人

?⑵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教育对人的改变和塑造是可能的;教育中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积极性?⑶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坚持统一的教育目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特长

2、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教育学意义

?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教育要循序渐进

?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教育要关注年龄特征

?⑶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⑷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教育要因材施教

?⑸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教育要挖掘潜能

3、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⑴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⑵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⑶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⑷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

?⑸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4、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⑴教育的自身状况。

?⑵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⑶家庭环境的效应。

?⑷社会发展状况。

第七章教育制度

(一)基本概念

?教育制度P169、学制P169、教育体制169、义务教育P176

1、简述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⑴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

?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⑷原有学制和世界学制的改革

2、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

?⑴重视学前教育。

?⑵小学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⑶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

第八章教育目的

(一)基本概念

?教育目的P192、培养目标192 、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P195、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P195、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内涵P202、教育方针P202 1、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⑴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⑵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惟一的,而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⑴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⑵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⑶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简述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

?⑴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分工的不合理

?⑵个人全面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大工业生产

?⑶资本主义的绝对矛盾限制了个人的全面发展:大工业的资本主义形式?⑷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⑴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⑵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⑶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5、贯彻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⑴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

?⑵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第九章教育内容

?(一)基本概念

?教育内容P213、课程P217、学科课程P217、活动课程P217、潜在课程P218、综合课程P220、课程计划(教学计划)P222、课程标准(教学大纲)P223 、课本(教科书)P224 、德育P225 、智育P228、体育P230 、美育P233 、劳动技术教育P236

?1、学校教育内容具有哪些特点

?⑴明确的目的性和充分的预定性。

?⑵高度的信息含量与严密的逻辑性。

?⑶价值的全面性。

?⑷高度的科学性和全面的教育性。

2、简述制约教育内容的主要因素

?⑴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⑵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⑶文化传统。

?⑷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3、简述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⑴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综合课程)

?⑵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结构主义课程)

?⑶重视能力的培养。(活动课程)

?⑷重视个别差异。(选修课程)

4、教育内容的意义和任务(以德育为例)

?(1)意义:德育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需要(社会意义);德育是年轻一代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个人意义);德育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需要(目的意义)。

?(2)任务: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社会知识态度任务);使学生具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的行为习惯(社会意识习惯任务);形成学生活泼开朗的个性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个人个性品质任务);形成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个人能力任务)。

第十章教育途径

?(一)基本概念

?教育途径P240、教学P 243、课外活动P248、社会实践P257

?1、如何理解教学的本质

?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人类所积累的文明成果的一种认识活动。

?教学是学生的认识

?教学是间接的认识

?教学是有领导的认识

?教学是有教育性的认识

2、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

?⑴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能力(智育任务)。

?⑵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任务)。

?⑶发展受教育者身体,增强体质,使其健康成长(体育任务)。

?⑷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心理素质(心育任务)。

3、学校教育工作为什么要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⑴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的。

?⑵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⑶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⑷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要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4、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⑴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⑵课外活动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

?⑶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抵御不良因素的影响。?⑷课外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

5、简述社会实践的功能

?⑴社会实践有利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⑵社会实践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主体性。

?⑶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向。

第十一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

?(一)基本概念

?家庭教育P263

?社区教育P272

?教育合力P281

?1、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地位: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在学生“优育”中占有主要位置。

?作用:是个体社会化的奠基教育;起到影响和调整学校教育的效应;使儿童受到始终如一的道德熏陶。

?特点: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针对性、终身性、个别性

2、简述社区教育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地位: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大环节;社区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社区教育影响学校和家庭教育,学校是社区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作用:社区教育具有协调育人、环境优化、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等作用。?特点:社区教育具有开放性和群众性、多样性和补偿性、实用性和融合性等特点。

3、简述学校教育的地位与特点

?地位:

?⑴是教育的主体形式。

?⑵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

?⑶是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导向和枢纽。

?特点:

?(1)教育职能的专门性;

?⑵教育作用的主导性;

?⑶教育组织的严密性;

?⑷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⑸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⑹教育形式的稳定性。

4、简述三结合教育合力的重要意义及形式

?意义:

?⑴有利于教育的完整衔接。

?⑵有利于统一教育方向。

?⑶有利于发挥教育的互补作用。

?形式:

?⑴互相访问;

?⑵通讯联系;

?⑶家长会和家长学校;

?⑷教育讲座。

第十二章教师

?(一)基本概念

?教师的职业道德P299

?教师的继续教育P308

1、简述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

?⑴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纵向与横向传播)

?⑵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个体与社会的价值)

?⑶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发掘者。(学生群体与个体的潜能开发)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具有以下特点(从劳动对象看)

?人有复杂的心理:复杂性

?人有主观能动生:创造性

?人会模仿:示范性

?人会反复:长期性

3、联系实际说说,现代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

?⑴思想政治素质;⑵职业道德素质;⑶科学文化素质;?⑷教育理论素质;⑸教育能力素质;⑹身体心理素质。

4 、师德的作用及内容

?作用:自我提高;学生示范;树立威信

?内容:

?对事业,无私奉献

?对学生,真诚热爱

?对同志,团结协作

?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第十三章学生

?(一)基本概念

?学生年龄特征P321

?智商P329

1、如何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是可塑性极大的人

?学生是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⑴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与学统一)

?⑵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以学论教)

?⑶重视学生主体因素。(重视实际)

?⑷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主动实践)

简答题

? 1.简述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⑴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⑵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⑶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⑷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

?⑸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2.简述德育的任务。

?⑴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⑵使学生具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的行为习惯。

?⑶形成学生活泼开朗的个性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⑷形成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最全面的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讲解

最全面的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 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20、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2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2、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24、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 25、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 26、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27、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8、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 29、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30、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小学教育学》复习要点(电子版)(1

16小教全科《小学教育学》复习要点 注意:考试必须一个小时之后才能交卷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雄辩术原理2夸美纽斯的代表作及其地位 夸美纽斯 代表作:主要著作《大教学论》,还有《母育学校》《世界图解》《语言与科学入门》《泛智学校》等。 地位:捷克教育家,在1632年写成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他首创了班级授课制,提出统一学校制度,普及初等教育,扩大学科门类和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取知识。他从教育要“遵循自然”的前提出发了,教学的直观性,系统性,自觉性和巩固性等原则。 3赫尔巴特代表作及其地位 赫尔巴特代表作:《普通教育学》 地位:是十九世纪中叶和末叶“赫尔巴特学派”的创始人,是第一个试图把教育建立为一门科学的理论家。赫尔巴特试图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形成了“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他不仅指明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指出了它同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而且提出了科学的术语、定义和分类。 4杜威的代表作?他的“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教学教学的观点? 代表作《哲学之改造》、《民主与教育》等 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正式目标。 社会即学校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从做中学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 5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传统教育: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xx 6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是?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是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总务工作管理。 7义务教育的概念?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上。 义务教育的概念: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2015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备考资料

2015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备考资料 绪论 1、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写成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3、赫尔巴特于1860年发表了著作《普通教育学》。该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4、传统的教育的教学模式: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在教师的主导下系统地传授知识,即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教学模式:强调“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等教育和教学原则,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5、教育学的作用:①使师范生掌握教育基本理念,指导教育实践。 ②使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 ③使师范生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 第一章 1、教育发展的五个阶段: ㈠原始社会教育㈡奴隶社会的教育㈢封建社会的教育㈣资本主义教育㈤社会主义教育 2、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①贯彻“三个面向”②实施“科教兴国”③推进素质教育 3、教育的概念: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而言,凡属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方面的影响。从狭义而言,专指学校教育。教育学对教育所下的定义,也是就学校教育而言。 4、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革新性。 5、教育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6、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一是决定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二是决定小学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 7、小学教育基本特征: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 第二章 1、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2、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过程。在一所学校中各种事物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要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3、我国小学管理基本内容:①思想品德教育管理②教育工作管理 ③教务行政管理④总务工作管理 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教育方法、经济方法、学术方法。 4、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习社会化, 社会化学习”正逐步成为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第三章 1、儿童发展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㈠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015教资统考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2015教资统考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2.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做了许多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关于动物和人的学习材料,提出了一些学习心理的定律.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4.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5.心理发展的动力:①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已有的心理状态与外界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②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6.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其发展速度、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情绪的稳定性、个性特征及其倾向性等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 7.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8.皮亚杰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和适应。 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记忆)②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运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守恒)④形式运算阶段(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10.道德观:道德观是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道德活动、道德关系的看法和态度。它是在道德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发展较晚。 11.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五六岁)是前道德判断时期②第二阶段(七八岁)是他律道德发展时期③第三阶段(九岁以后)是自律道德发展时期。12.美国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 理论:把道德观念的发展分为前习俗、 习俗、后习俗三种水平。13.准备状态: 是指儿童身心发展达到适宜于学习某 种事物的状态。 14.学习的概念:①广义,学习是人和 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 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 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 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 化。②狭义,学生的学习属于狭义的学 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 15.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 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这种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 的文化、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它 和科学家探索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的 认识活动是不同的。②学生的学习是在 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 知识为任务的。③学生的学习是在比较 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用前 人的知识经验武装自己,所以不可能事 事从头实践,重复原有的研究路线去掌 握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学生的实践活 动是服从于学习目的的。④学生的学习 不仅同人类发展中历史经验的形成过 程和科学家探索客观真理过程有区别, 而且和一般条件下人们进行学习也是 不同的。 16.桑代克的学习的联结理论:他的观 点被称为“尝试错误说”,简称“试误说”。 他认为学习就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形 成了一定的联结。 17.桑代克的情境与反应相联结的三大 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其中 练习律和效果律是“学习的主律”。 18.准备律的含义:当某一情境与某一 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 者的满意;反之,当某情境与某反应不 准备联结时,要求联结就引起烦恼。 19.如何看待和评价桑代克的学习理 论:桑代克是西方第一位从事动物学习 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并提出一系列学 习定律,成为西方最早的、最系统的学 习理论。这对后来学习联结理论的进一 步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学术上的 历史功绩是应当给予充分肯定的。 20.学习的条件反射学说(经典性条件 反射):1902年,巴甫洛夫在狗的消 化腺分泌反应的实验中发现了条件反 射现象。 学习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20世纪2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 义学派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22.经典性条件反射:由条件刺激引起 反应的过程,写成公式是S→R 23.操作性条件反射:先作某种操作反 应,再得到强化的过程。写成公式是R →S 斯金纳提出:人和动物有机体有两种习 得性行为①应答性行为,通过建立经典 式条件反射的方式习得②操作性行为, 通过操作式条件反射获得。 25.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格式 塔心理学是1912年创立于德国柏林 大学的一个心理学派别,其创始人是魏 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是“形 状”和“形式”的同义词,可以理解为一 种心理的模式。当客观外界的某一事物 呈现在我们的感官面前时,内心就有一 个格式塔与之对应。格式塔心理学家认 为,所谓学习过程就是面对当前问题情 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 一个格式塔过程。 怎样解释顿悟学习:所谓顿悟就是对问 题情境的突然理解。27.学习顿悟说 与学习联结说相比有两个优点:①注意 学习的认知特性,强调学习内部认识过 程的重要性,即观察、理解、顿悟等认 识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无疑是 正确的。②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观 能动作用,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积极主动 和有目的的过程。 怎样科学对待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 悟说: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研究,并重 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目的性,反对 机械的、盲目的学习观点。 学习顿悟说与启发式教学的观点基本 上是一致的。 布鲁纳:布鲁纳是美国研究认知学习和 认知发展的著名心理学家。 31.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思想: 人们通过认知过程把获得的信息和以 前构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积极的构 成它的知识框架,这种框架是一种“表 象系统”或称为“内在模式”。人类具有三 种表象模式,即动作模式、映像模式和 象征性模式。这些模式由定律或概括性 的体系组成。

教育学、小学教育--《教育概论》复习资料

教育学、小学教育5年《教育概论》复习资料1 一、名词解释 1、教师 2、隐性课程 3、班级授课制 4、德育 二、简述题 1、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简述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3、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4、德育的途径有哪些? 5、简述教学的任务。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 1、教师是传递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2、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指学生在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教育环境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影响的总和,是一种非计划的活动,是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有意无意地获得的经验。 3、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不同的班级,每班有固定的学生,有教师按照预先制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体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4、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采用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发展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活动。 二、简述题 1、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能规范人的发展,实现个体社会化。 学校教育能促进个体潜能发挥,提升个体价值。 学校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简述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健全人格。 3、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教学目的明确规定;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适当; 教学过程紧凑;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4、德育的途径有哪些? 道德课程;渗透在学科教育中的道德影响; 校内外组织及其活动。 5、简述教学的任务。 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教会学生学习。 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

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供参考)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关系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构成的。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2.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成不平衡关系。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教育的起源论:生物起源论(错)、心理起源论(错)、劳动起源论(对)。 原始社会教育特征:1.有社会性无阶级性。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3.主要的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的模仿学习。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和崇文馆。 宋代时,程朱理学成为国学。依据是《四书》。明代,八股文被列为科举考试固定格式。 古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特点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西欧封建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骑士教育和教会教育。 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教会教育的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几何、算数、天文、音乐)。 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近代社会教育的变化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教育的世俗化。 3.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教育的现代化特征: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多样化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教育学著作: 朱熹《四书集注》王守仁《传习录》韩愈《师说》无名氏《大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孔子学说的核心“仁”“礼”。强调“学而知之”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 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墨翟主要思想“非攻”“兼爱”认为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 史上第一部教育学文献是:《学记》。 产婆术出自“苏格拉底”。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 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凯洛夫《教育学》

2015山东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备考资料

2015山东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备考资料 绪论 1、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写成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3、赫尔巴特于1860年发表了著作《普通教育学》。该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4、传统的教育的教学模式: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在教师的主导下系统地传授知识,即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教学模式:强调“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等教育和教学原则,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5、教育学的作用:①使师范生掌握教育基本理念,指导教育实践。 ②使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 ③使师范生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 第一章 1、教育发展的五个阶段: ㈠原始社会教育㈡奴隶社会的教育㈢封建社会的教育㈣资本主义教育㈤社会主义教育 2、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①贯彻“三个面向”②实施“科教兴国”③推进素质教育 3、教育的概念: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而言,凡属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方面的影响。从狭义而言,专指学校教育。教育学对教育所下的定 义,也是就学校教育而言。 4、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 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革新 性。 5、教育的“三个面向”:面 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 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 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 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6、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一 是决定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 的基础地位。 二是决定小学教 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 7、小学教育基本特征:全 民性、义务性、全面性。 第二章 1、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 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 《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 学制》。 2、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 途径: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 受者之间进行交换过程。在一所 学校中各种事物的决策、计划、 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要能够 有条不紊地进行,沟通是必不可 少的途径。 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 流。 3、我国小学管理基本内容: ①思想品德教育管理②教育 工作管理 ③教务行政管理④总 务工作管理 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行政方法、法律方法、教育方法、 经济方法、学术方法。 4、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 展的重要趋势:随着现代社会的 发展,“学习社会化, 社会化学习”正逐步成为社 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第三章 1、儿童发展观主要包括以 下几点:㈠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 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㈡儿童的发 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㈢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㈣把握儿童发展需要澄清 的几个问题。 ①儿童发展不是简单的“变 化”两个字可以概括得了。②儿 童的发展是其生理成熟与生活 的社会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 程。③儿童的发展也不等同于 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 2、儿童发展的特点:顺序 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 异性、分化与互补协调性。 3、教育过程中尊重发挥儿 童的主体性必须遵循的原则: ①要尊重儿童的感受② 要尊重儿童的选择③要尊重 儿童的创造 第四章 1、教师的社会作用:①通 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 创造人类文化。 ②通过向受教育 者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人。 ③通过传递文化 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发 展。 2、教师的劳动特点:复杂 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 3、教师素质:文化素质(① 必须具有语文、数学两门主学科 和其他一门学科的全面扎实的 知识和技能。②必须具有艺、劳 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教育素质(①教育理论知 识。②教育实践能力:语言表达 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育和组 织管理能力。③运用教育机智处 理突发问题的能力。④教育科研 能力)、职业道德素质(①爱岗 敬业。②热爱学生。③严谨治学。 ④团结协作。⑤为人师表。) 4、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 关系基本要求:民主平等、尊师

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京师同文馆 1862 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第一所官办新式学校,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直接管理。初 创时仿俄罗斯馆,专修外国语。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培养外语、外交和翻译人才,并兼及 其他新式的行政等人才。在课程方面,外语居于首位;也有算学等科目;汉文经学,贯穿始 终,特别重视对学生封建道德习惯的培养。在教师方面,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在经费方面,从海关税务司办公经费项下提成。 京师同文馆的历史地位: 第一,京师同文馆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近代以来向西方学 习由观念变为现实。 第二,它身处帝都北京,乃至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又为洋务中枢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直 接统领,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的一些重要举措以及由此引起的争执往往能反映出各派关于 教育改革的观点。 2.洋务学堂 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 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人才,其教学内容以所谓“西文”与“西艺”为主。洋 务学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实业学堂。洋务学堂数量少、规模 小;地区集中;学堂各自独立,附属洋务机构。 洋务学堂的特点(评价洋务学堂): 具有浓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以京师同文馆为例,招生始限于八旗贵胄子弟,后 扩大为正途科甲人员,始终有严格的等级界限;传统道德的灌输和儒家经典的研习仍是学习 的内容。 近代资产阶级学校的萌芽,是近代新教育的开端:以造就各类专门人才为目标,与传 统学校养成科举入仕人才不同;开设外语、自然科学等一些新式课程,这是区别于传统学校 的重要标志;改革教学制度和方法,采用西方班级授课制和分年授课计划。 3.中体西用 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对其进行了全面论述。“中学为体” 就是把《四书》《五经》等旧有的中国文化作为最根本的主体内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西学为用”就是用西政(指西方有关文教制度、工商财政等管理层面的文化)、西艺(近代西方科技)、西史等来观察、分析和处理当时世界上出现的各种事务,为洋务事业服务。这一 思想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纲常名教的原则下,谨慎地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技艺,以维护封建制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潮和文化思潮,起于洋务运动,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等观念意识,是中国近代政治斗争和文化斗争的 产物。 4.张之洞(顺便整理劝学篇) 他是清末大官僚,近代中国政治、工业、教育、学术重要而复杂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 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基本上反映了中国近代新学与旧学、中学与西学之争的文化和教育发展 史,因此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著作为《劝学篇》,全面论述了“中体西用” ,即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纲常名教的原则下,谨慎地接受西 方资本主义的技艺,以维护封建制度blabla (讲一讲中体西用的含义)。张之洞是兼具新、旧两面性格的人,他是那个过渡时代典型的过渡性人物的代表。 5.京师大学堂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六章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六章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在校学生专科大三,本科大四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统考试点地区有河北、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13个省份。 以下为文章详情 第六章学校咨询与辅导 学校咨询与辅导是指学校咨询工作者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对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 第一节学校咨询与辅导概述 一、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发展概况 (一)早期的职业指导活动 现代的学校咨询与辅导(以下简称学校咨询)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指导运动”。当时社会和教育部门对学生们择业求职及职业适应上面临的各种困难越来越关注,于是开始设立帮助机构以提供职业指导。帕森斯率先于1908年在波士顿成立了职业介绍所,并于随后出版了《选择职业》一书。此后有关职业指导的课程或讲座引进到一些学校,政府也在20年代开始规定学校应开设职业指导课程。30年代逐渐地开始有人在学校内成立教育与职业辅导中心,帕特森和威廉森于1938年出版的《学生指导技术》,初步总结了对学生进行指导的理论和实践。在这一阶段帮助学生的活动主要定位在指导,它的特点是,帮助者处于主导地位,根据其丰富的知识经验,专业技能,评估学生的特点,提供与职业有关的信息,为学生的决策起导向作用。 (二)心理咨询与治疗活动的开展 心理卫生运动是学校咨询的另一个来源。20世纪初,精神分析疗法就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开始占据重要的位置,其主要的诊疗方式就是心理学家和病人进行系统的会谈。到四五十年代,心理咨询开始作为独立的专业领域在学术界和社会上获得承认,1942年,罗杰斯出版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强调咨询的过程应当充分重视当事人认识和改善自我的能力与责任,提出了“当事人中心”的观点,指出咨询者不应当扮演居高临下的仲裁、指示的角色,而是以平等、真诚的态度,认真倾听、接受和鼓励当事人表达情感、认识自己、激起改善的愿望。在学校咨询领域,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适应当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与障碍日益受到重视。这一阶段,对学生的咨询的治疗活动,取代指导活动而成为主角。 (三)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政府支持下,学校咨询的工作开展得越来越普及。与此同时,心理学界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沃恩发表《变化世界中的咨询者》强调咨询服务不应当只是局

小学教育学考试内容

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二) 第七章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述 识记: 一、几种不同的课程观:(1)课程是知识:是比较早、影响相当深远的观点,也是比较传统的观点。这种观点目前仍然是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的。强 调学习者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2)课程是经验:认为课程是从学 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 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强调和依赖学习者个性的全面参与及主动性、积 极性、选择性、感情、兴趣、态度等。(3)课程是活动:强调学习者是课 程的主体,注意学习者的能动性,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 为中介实施课程。 二、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 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 排地。从目前而言,“课程是经验”的观念更加符合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和发 展的需要。 三、课程论:就是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 领会与应用: 一、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间接经验 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学科课程,认为课程就是分别从各门科学中 选择主要内容,组成不同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活动课程,认为课程应当是一 系列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学生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 问题,发展能力。两种主张都有积极和消极因素。既不能把学科课程当作唯 一的课程类型,也不能把活动课程作为课程主体,在我国小学课程的传统中 学生的直接经验是相当缺乏的。因此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将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课程究竟是给学生知识还是发展学生的能力?教育史上曾分为两派,一派是 形式教育派,强调课程以训练学生能力为主;一派是实质教育派,强调课程 以传授知识为主。两种主张都只看到了问题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知 识与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3、分科与综合的关系: 这是当代课程研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古代或早期的课程是以整体、综 合为特征的,近代课程是分科的。分科课程发展和相对成熟后表现出来的弊

小学教育学系统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 教育:广义的是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是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的科学。 学校教育: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1)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2)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3)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3、简述教育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得总和。 4、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分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三种典型的学制类型。 5、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与国际交流。 6、什么叫“义务教育”?什么叫小学教育?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重、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的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 7. 简述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1 )普及性。这主要表现为:一是必须保证凡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达到基本的教育要求;二是要求教育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并平等对待。(2)基础性。小学教育是一个人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也是接受中等教育的基础。从国家来讲·小学教育是国家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基础。(3)强制性。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力量。 8、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 (一)、古代教育(1)原始形态的教育特征: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的。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第三,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2)古代学校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二)、现代教育(1)现代学校教育;特征: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二,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第三,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水平日益提高。(2)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特征:第一,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第二,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9、试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1)教育终身化(2)教育全民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技术现代化 10、简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代表作及其主要贡献。

2018级成考高起专小学教育专业12月份考试资料比较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比较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一) 一、名词解释 1.比较法 2.教师转任制度 3.终身教育 4.《舒芬法案》 二、简述题 1.英国对初等学校初任教师培训的监督和管理的具体做法。 2.目前在法国的幼儿学校和小学中,除了校长外,还社有哪三个委员会参与学校的管理? 三、论述题 比较分析主要发达国家初等学校管理的异同。 《比较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比较法: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学前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 2. 教师转任制度:为了促进中小学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的平衡,加强校际之间的人事交流,日本实行中小学教师(转任)制度.一个教师在某一学校工作年限一般为5年,最多不超过10年,就要调动到同一地区其他学校任教。 3. 终身教育:最早由保罗·郎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验、成就,换言之,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所有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 4. 《舒芬法案》:《舒芬法案》奠定了普鲁士公共初等教育的六大基础:父母有送子女上学的义务;地方政府有提供小学经费的义务;规定了初等教育的教育目标、教学科目和年级阶段;规定了小学教师的培训、任命、晋级、奖惩和公务人员的社会地位;确定了初等教育的分级行政管理体制;确定了私立小学设立的规范和政府的管理规范。 二、简述题 1. 英国对初等学校初任教师培训的监督和管理的具体做法

第一,明确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第二,设定专业成长目标和行动计划; 第三,对新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观察,主要是听课; 第四,召开专业考察会议。 2. 目前在法国的幼儿学校和小学中,除了校长外,还社有哪三个委员会参与学校的管理? 答:教师委员会:由全体教师组成,校长负责领导; 家长委员会:由家长代表组成; 学校理事会:由教师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的成员联合组成。 三、论述题 比较分析主要发达国家初等学校管理的异同。 答:共同的特点: 第一,各国都重视初等教育学校的社会和公共性。本来初等教育在世界各国都是作为国民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的一部分而受到重视,所以在初等学校管理中都很强调学校的公共性质.同时,初等学校就是为了包括家长在内的地区社会而存在,并为其服务的。 第二,实行民主管理。发达国家的初等学校,根据民主主义的各种原理进行管理.各国的小学都有不同形式的教师乃至学生参加学校的管理组织,美国的小学在学校运营委员、英国小学的董事会、法国小学的教师委员会等,尽管对学校的管理干预程度不同,但却反映出学校管理民主化的趋势。 第三,追求效率。由于各国初等学校的规模不同,使得小学管理层次也不尽相同,在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初等学校规较小,也就是说在校长和副校长之外没有其他法定的管理人员.而在日本由于小学规模较大,在校长、教头之外还有主任职务,形成校级与中层两级管理层次。不管是单层还是多层,提高管理的效率是主要目的。 第四,强调学校的管理性和自律性.教育既然是一种要求有某种程度自主性的精神活动,再进行其经营活动时需要有自主性并且由于同样的理由,要求有自律性既对自己的问题能有规律的加以控制的能力。

教育学一题库(13英语班整理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教育学: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必然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传统教育模式: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在教师的主导下系统地传授知识,即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 4.广义教育:凡属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方面的影响。 5.狭义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德、智、体、美诸方面(或身心两方面)全面发展。 6.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 7.学校: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组织形式。 8.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9.学校文化: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 10.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学校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11.沟通: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 12.儿童主体活动:是儿童依据自我调节的能力水平,对与自己有关系、也有意义的内外刺激进行反应的过程。 13.儿童的发展: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14.辐合论:也称为二因素论。这种儿童发展观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

个人整理的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 1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考点: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考点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考点: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a。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 b。制度化教育 选择: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从17-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近代学校系统。 名词解释: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考点: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中国近代系统的学制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制。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二战以后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注视与小学教育的制度。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 1.古代社会 a。古代中国:在奴隶社会初期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到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由六门课组成。礼、乐、射、御、书、数。b。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儒家经典,被浓缩为《四书》《五经》。 考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书经》《诗经》《易经》《礼记》《春秋》考点:古希腊的两大教育体系: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式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强悍的军人,强调军式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2.文艺复兴 3.近代教育

小学教育学考试重点

小学教育学考试重点 一、教育的起源 (一)生物起源论(二)心理起源论(三)劳动起源论 二、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点:(1)普及义务教育(2)采用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3)教育没有实现真正平等,教育存 在双轨制 三、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1)教育战略化(2)教育现代化(3)教育人性化(4)教育一体化 四、教育学发展的历史阶段(1)教育经验积累阶段(2)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3)教育理论的多样化和深化阶段 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贵小学生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目的(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4)....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发展和革新 六、教育对经济活动中再生劳动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2)把一般性的劳动 者转变为专门性的劳动者(3)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4)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 动者 七、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权利(3).. 决定即爱哦与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与的内容 八、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促进作用:(1)教育对文化的传递、保存作用(2)...活化、选择作用(3)...更新、创造作用 (4)...交流、交融作用 九、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提高教育质量和扩大教育者的数量(3)...影 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十、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能够传递传播科学知识(2)教育能够发展科学 十一、教育对人口的影响(1)教育可以调节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2)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是改变人口 质量的手段之一(3)教育可以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十二、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极其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2)社会坏境是热的发展的现实制约 因素(3)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部动力(4)教育 十三、我国现行学制系统(1)学前教育(2)初等教育(3)中等教育(4)高等教育 十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1)人的片面发展的历史根源在于社会分工和私有制(2)人的全面发展是工 业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提供了可能性(3)社会生产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条件(4)教 育与生产的相关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十五、教育的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 十六、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鲜明地提出了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性质(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 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是转载自百分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2150444.html,,请保留此标记人的唯一方法 十七、小学智育的实施要求(1)直接经验时间接经验相结合(2)培养独立学习能力(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培养良好 的学习习惯 十八、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1)全体性(2)全面性(3)发展性(4)科学性 十九、家庭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1)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2)家庭教育对儿童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具 有奠基作用(3)...的品德形成具有导向作用(4)...的性格形成具有塑造作用 二十、家庭教育的特点(1)早期性(2)示范性(3)感染性(4)丰富性(5)灵活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