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0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备课材料

2010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备课材料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备课材料

船营区教师进修学校姜百双接下来,我要讲一讲关于六年级语文学科毕业复习的一些思考和做法,希望能对在坐的各位有一些帮助。六年级作为小学的重要阶段,承载着为上一级学校输送毕业生的重要任务,而且再过两个月就要面临家长和学生都很关注的中学的招生考试。应该说作为六年级的任课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是非常重的,也必将很辛苦。要想在短短的几个多月里更好的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上有所进步和提升,老师的引领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行之有效的去复习才会事半功倍。

毕业班复习时,不能走进一个误区:把复习课简单当作练习课来上,每天都是枯燥的抄写、背读、做题、讲题。这样既容易使让学生感到疲倦乏味,又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不利.是否可以尝试这样去做。

首先,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

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师也应该要明晰这样两个复习的观点:一是复习不只是应考,更应是整理;二是复习不只是温故,更应是知新。基于这样的理解,复习就不应急功近利,而应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

对于字.词.句.标点的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要踏踏实实,严格训练不走过场。从今年初一新生的入学答卷反馈来看,初中老师的一致呼声是我们小学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仍需提高重视,毕业生卷面书写潦草、乱勾乱抹、卷面上随意使用改正带和涂改液大有人在,好好的一张卷就像贴了野广告一样, 试卷字迹难以辨认。

学好语文的标准有三个一: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例子:考试命题)万丈高楼平地起,老师有义务和责任去监督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复习阶段仍要强化认真书写的意识。

学生到了六年级下学期难免会有一些思想上的波动,家长与老师经常联系共同去关注学生

学习情况,不断的明确学习目的,由为重要,比如要求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家长签字,老师利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作业,使学生、家长从心理上重视起来。

其次, 教师双线并行(新授与复习相机进行) , 拟订复习计划。

教材讲授要敢于取舍,更要取舍得当( 讲教材取舍,例子:名著部分没有讲).小学语文毕业复习,以《新课程标准》为参照,老师要对小学阶段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应具备哪些语文学习能力,心中有数。再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合理安排复习内容,制订复习计划。在复习中,我们可以分四个阶段复习:

第一阶段:以教材为主。

快速地浏览一至六年级,从中筛选有价值的部分,重点关注五六年级内容尤其是诗词部分(有精力还可以关注人教版5.6年级的部分内容例如2011年毕业生抽测有人教版的《学奕》),归纳知识点、运用读、写、背诵相结合的多种方式落实字、词、句、段的基本要求,把基础打牢固。不能仅仅是教材的重现,这样除了解一些故事情节没有其他的功效。

第二阶段进行横向复习,做到点面结合。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点的复习的话,那么第二阶段就是面的复习。第一阶段着重要求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过关,那么在第二阶段我们就要根据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将散落于各册书中的知识点建立紧密联系的“知识串”。抓住学生易混淆的知识归纳、比较、练习。

比如,学生容易将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以及文章的表达方法、文章的写作顺序等相混淆,我们就把这这几个方面都写到黑板上来进行比较,如说明事物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修辞方法: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描写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表达方法: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总分总、首尾呼应;写作顺序: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地点转移、时间先后、空间方位顺序等。让学生比较、理解、记忆,再通过练习在语文实践中掌握。

再比如,在复习“比喻修辞方法”时,如果照本宣科强调什么是比喻,要注意什么问题,当时学生也许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过后往往分不清本体和喻体。1.比如“鹅毛般的雪花纷纷落下”这个比喻句时,这样引导学生:这句话本来讲鹅毛还是雪花?——很明显是讲雪花的,那么就是把雪花比作鹅毛,用鹅毛来比喻雪花,很容易找到本体和喻体。

2.在比如:老师像妈妈一样.”是否带有比喻词就是比喻句呢? 老师、妈妈是同类,只能是比较,不是比喻。

3.“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是由“像”字引出的例子,说明当官、的人都有钱,也不是比喻句。

第三阶段的复习,要侧重对答题技巧的讲解和做一些学生易出错的题目,查漏补缺。

如指导学生的答题中作文审题、阅读题的阅读技巧(带着问题读短文能节省时间、不漏掉问题中某些小问题等)。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题的要领。

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由学生讲自己错题本上的错题,找出带有共性的错题,找准错题的方向,分析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弥补不足。

第三方面、将知识分类, 系统复习

在众多的复习方法中,阶段复习使用最多的就是归类法。归类法便于突破重点,掌握规律性的东西。从小学语文知识体系来说可以分成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标点、查字典、篇章阅读、古诗词和习作这九个方面。

下面我就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古诗词这几方面来说说在复习中的一些做法。

一、汉语拼音(课件出示)

说到汉语拼音,对于我们小学老师不陌生,对于小学生也不陌生。但是遗忘的自然规律,使汉语拼音对六年的毕业生来说反倒是生疏起来。但汉语拼音对于现在的小升初也好,中学的考试也好甚至是高中的一些考试也或多或少涉及到一些汉语拼音的知识,因此这部分内容老师们不能够忽视。

(一)复习内容(课件出示)

1、按顺序背诵、默写《字母表》《字母表》

2、掌握声母、韵母、拼音、声调、整体认读的音节

3、普通话的变调

4、拼写规则,能正确地拼读、拼写音节;

(二)方法建议(课件出示方法)

一. 集中讲解:

①在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中j.q.x.y和u 相拼时u省略两点的原则;( j.q.x.y小淘气遇到(?)两眼要挖去)

②标调原则;(有a不放过,无a找o、e,i u 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把点去,轻声不标就空着。)通过这样的儿歌强化学生记忆,以帮助学生准确熟练的掌握标调规则。

③轻声和儿化:这部分知识在考试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题型一般有:给字、词、句标音,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等。轻声、儿化这两种音变现象比较简单,因此教师还是可以以讲为主,适当的举例帮助学生理解。

二. 随练随讲(练习复习同时进行):

对于《字母表》、声母和韵母这部分知识,教师可以不必拿出大块儿的时间进行集中复习。完全可以随通过平时的练习进行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讲解。

三.讲、记、练相结合

上声的变调:

一、七、八、不、啊”的变调;

拼写规则中隔音符号的使用:

字母大写的原则

内容较多也比较杂,如果随练习进行复习就无法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构建。这部分内容就比较适合利用1-2节课的时间集中讲解,边讲边让学生记笔记。再配合相应的练习变调:

1.上声的变调:上上相见变阳上(二声)。

例: 美好m?i hǎo 理想lí xiǎng

2.“一”的变调和不”的变调:

在去声前都读成二声例如: 一岁yí suì不要bú yào

在非去声前都读四声例如: 一元yì yuán 不行 bù xing

单念时读本音。

位于词语中间读轻声:看一看去不去

3.在小学阶段应掌握的还有一种变调现象是出现在ABB叠词中,(部分ABB式叠词的后两个字一般变作一声(阴平)。如:绿油油”读作“lǜyōuyōu”;“火辣辣”读作“huǒlülü” ,“黄澄澄” dyng (澄ch?ng水静而清;dang使液体里的杂质沉淀~清)

但也有特例,仍念原调的。例如:“软绵绵、金灿灿“空荡荡”“红艳艳”“白皑皑”、“恶狠狠”“赤裸裸”“野茫茫”等。”等。

“啊”的语音变化:

语气词“啊”在不同的地方语音会有变化。

作为叹词时,因为说话时不受语音的影响,所以仍念a音,比如:啊,你来啦!

但是作为语气词用在句末时,因受前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的影响,会发生音变现象。这就要求学生把具体变化规律记在笔记上,以便日后忘记时可以翻开笔记查找。同时,教师边讲学生边记,教师同时举出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①当前面一个音节以u结尾时,“啊”变音为wa,如:多么温馨的小屋哇!

②当前面一个音节以n结尾时,“啊”变音为na,如:井里的水真甜哪!

③当前面一个音节以后鼻韵结尾时,“啊”变音为nga,如,这朵花真香啊!

④当前面一个音节以a o i ?结尾时,“啊”变音为ya,如,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呀!

另外隔音符号的使用也是很重要的考点:a o 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这就需要使用隔音符号把它隔开。七中的考题中有两道这样的题①给词语注音皮袄(pi’ ao )②选择正确的读音恩爱(yn ài yn ’ài)这两道题都是靠学生是否会用隔音符号的问题。

大写的原则:

1.句子的开头和诗歌每行的开头要大写;

X?n kabtn fü xiàlai le。(新课本发下来了。)

2.人名的姓与名的开头字母大写;Lǐ Huá(李华)

3.姓名和职务、称呼等分开写;职务、称呼等开头小写。

(田主任)Tián zhǔran

4.时令、节日的第一个字母如:Chóngyáng 重阳

5.专用名词或词组开头大写:Btij?ng(北京)Guüngmíng Rìbào(光明日报)

这方面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具体例子给学生讲一讲让学生了解即可。

四.趁热打铁,综合复习

在对这部分知识有了整体把握之后,教师最好及时的针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一次集中专项复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汉字(课件出示)

(一)复习内容(课件出示)

1、笔画名称、笔顺规则。

2、偏旁与部首

3、三种查字法(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

4、形近字、同音字及课本中出现的多音字,改正词句中的错别字。

(二)方法建议(课件出示)

这部分内容也是比较多,比较杂,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一.究其根源整体把握

长春版教材对于字的构成这部分知识有所涉猎,但仍不够系统,而了解字的构成对于学生对字的结构把握及字义的理解,都会有一定的帮助。复习这部分内容时,要讲一讲字的汉字演变与组成

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形声字。

二.细心筛选.强化记忆

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在写字过程中最易写错的一些字如“凸、鼎”提炼出来,强化学生书写。

汉字的书写七条主要规则学生基本了解(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里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从外到里)。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书写规则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关于写点的顺序:左上为先(斗、为)右上为后(戈、书)点在里面要后写(瓦、叉)等。

三.形义辨析情境运用

区别形近字、多音字最好的方法是从字义入手(课件出示)如幕、墓、慕、暮、募。这几个字都念mu是同音字,也是形近字。那么如果从字意上分析就可以很好的进行区分,(讲它们的区分)就不会出现字形混淆或使用不当的问题了。多音字也是一样,对与多音字,形近字和同音字教师在练习中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课件出示)

喝:武松大喝(ha)一声:“快拿酒来!我要喝(hy)十二碗。”博得众食客一阵喝(ha)彩。

着:你这着(zhüo名词)真绝,让他干着(zháo动词)急,又无法着(zhuó)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zhe)。

这样把单纯的字还原到生活和情境之中,既避免了枯燥的讲解,又将知识与使用结合起来,防止了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

三、词语(课件出示)

(一)复习内容(课件出示)

①积累词汇

②理解词语,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③辨析词义

(二)方法建议(课件出示)

一.课内知识、加强巩固

关于词语方面的内容有很多,每课后的“写一写,积累”最为集中。这些内容一般都是本课的一些重点词语,因此要求这样的词语达到会写,会用。到了六年级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本册的书上,应当把知识加以整合,系统化。应当把一些旧知识也集中起来整合复习。教师可以让学生(也可以教师亲自)将4—6年级每个板块“积累,背诵”的内容总结到一起,打印出来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而每版块涉及到的成语、谚语、格言以及诗词的内容也尽量随课落实,定时抽查,加强巩固。

另外建议当接触某一集中主题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就这方面的内容进行拓展,给学生适当的多增加两句。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比如六年上册的《正气歌》板块,教师可以顺势积累同样能体现信念坚定,坚贞不屈的词语、诗句,积累之后教师完全可以见缝插针,利用课前时间读一读,背一背,这样做到温故知新,分散复习

二.课外拓展、分类复习

有关成语、谚语、歇后语、格言等这方面的课外知识可以说太多了。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本班学生情况适当拓展。在拓展时我们可以采用分类复习的方法。

即可以把成语系统分类。(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出自历史的、出自寓言的、出自神话的等;以及按字数分类的:三字的、四字的、五字的……)

如格言中写惜时的、写爱国的……)

每一种类型可以让学生记四-六个(句),不必要求太多。也不必要求每个人都能全背下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现在很多老师和学生使用的《知识大集结》中都有很细化的分类,教师每天可以给学生留这方面的弹性作业让学生积累。

三.形式多样、活学活用

背诵、积累本身就是很枯燥的,更何况马上面临毕业的孩子学习紧、任务重。教师着急,学生也有一些焦躁的情绪。如果复习形式单一,学生必将厌倦,复习的效果也不好。运用灵活多样的复习形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枯燥为丰富。因此在复习中教师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复习形式。(课件出示)如:①每日一句。这样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②变换一些检查形式——幸运“52”(抽签口头检查和书面检查相结合);③小组pk赛等方法。

四、句子(课件出示)

(一)复习内容(课件出示)

1. 句子的基本类型及特殊句式的转换方式;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 关联词语的运用。

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

选择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

3.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基本修辞手法,要能恰当地使用这些修辞手法;

4.扩句和缩句。

5.修改病句。

(二)方法建议(课件出示)

一.抓住课堂、随遇随讲。

讲《大孔雀蛾的晚会》一文时,讲到“这些夜蛾有多少?大约二十只”这句话运用了设问

这种修辞手法,因此,在讲到这句话时我便将设问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以及相关的——设问

与反问的区别,也在课堂中讲了。这样很多知识随课落实,不但节省时间,而且学生印象深刻。本学期留给我们大块儿的复习时间并不多,有关“句子”的复习,我们可以随着课文的讲解。

二.集中时间、单项落实

随堂讲可以把难点分散,但是它的弊端就是容易漏掉知识点。因此,对于“句子”这方面

的复习,要想全面,不漏项,不落点,还应该抽出集中的时间(2-3课时),进行集中复习。

在集中复习时,教师可分单项讲解边讲边举例。每个单项复习结束后练习要紧跟上,以便

从卷子中发现问题,查缺补漏。这样单项落实避免了知识的缺漏,复习就很全面了。

三.提炼方法、授之以鱼

方法的引领是最重要的,有方法学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因此,教师要善于提炼各种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下面,我将一些方法介绍给大家:

(1)肯定句和否定句的互改:(课件出示)

有一些教师对于肯定句与否定句的互改有误区,认为肯定句改成否定句就是加入否定词就可以了。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肯定句改为否定句不能只在句子中加入否定词,关键是要在理

解句意的基础上加否定词,但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

(课件出示)如:“张名学习认真。”(改为否定句)“张名学习一点也不马虎。” ( Ⅴ ) “张名学习不认真。”(×)

(2)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改(课件出示)

双重否定句就是有两个否定词,来表示肯定的意思。

一般在动词前加上“不得不”或“不能不”

如:“学好语文必须要加强课外阅读。”

改为双重否定句“学好语文不能不加强课外阅读。”

但是改成了“学好语文不得不加强课外阅读。”就不符合逻辑了,“不得不”听上去有“不情愿”的意思。我们的复习也要“三维并进”,学生仅仅明白句子的转化的知识和方法外,还要考虑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问题。

(3)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改(课件出示)(陈述句语气平和。反问句语气强烈,起到强调作用)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不劳动,连棵花叶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改应注意: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时除了要求学生加上反问词“难道、怎么、岂能、“句末要加上“吗、呢”等语气词,句号改为问号外。

(4)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课件出示)

需要注意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要做到

①三改一不改:(课件出示)

三改:

1.改换人称(第一或第二人如我、我们改换为第三人称他、他们)

2.改动标点(冒号改为逗号双引号去掉)

3. 可以适当的调换词语是语句通顺。

一不改:不改变句子意思。

②句子中代词(你、我、她)太多出现了代词指代不清时,要把部分代词还原成人名帮助我们理解句意。

另外,介绍一种比较方便的方法——那就是可以运用角度的转换来思考。我们可以让学生站在第三者,或者第四者的角度去问。

什么意思呢?就比如两个人a和b他们俩在说话。你想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你就问b,a和你说什么了?b回答a 说什么什么了,这就是站在第三者角度去问。还可以站在第四者角度去问,那么久假设旁边还有一个人,你问这个人:“唉,a和b说什么了啊。她回答a和b说什么什么了。

如: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间接叙述)

学生在第三者角度问“老班长对你说什么了?”

——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学生在第四者角度问“老班长对他说什么了。”

----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 (他们)同志们照顾好。

(5)缩句

在小学中,缩句是一种常见的语文基础题,也是句子练习的一个难点。尤其是缩句:缩到什么程度,哪些成分不能去掉,特殊句子的缩句方法等老师还比较困惑。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说一说。

缩句:要掌握缩句的方法,缩句就是去掉次要成分,保留主要成分,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我们缩句首先要读懂原句,明白句子所表达的句意上缩句。

1.语气不变,句式不变:

如“森林里的鸟为什么消失了呢?”

缩为鸟为什么消失了呢?

2. 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

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A:老人们钓鱼。B: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分析: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原句是说“夏天”怎么样,“老人们”爱好干什么,“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A句把主语“夏天”改成了“老人们”;把谓语“爱”改成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这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B句把“到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B句是正确的。

3、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句型:

如: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A: 鸬鹚站,像士兵等待命令。B:鸬鹚站在船舷上。

原句是一个复句缩句后不能变为单句了,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应当分别缩掉两个分句。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像士兵等待命令。

4. 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

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

缩句:A:鲸是鱼类。B:鲸不是鱼类。

5. 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

平静的水面霎时漾起了一圈圈波纹

水面漾起了波纹

昨天晚上下的大雨是一场及时雨啊!

这场大雨是及时雨啊!

6、以不改变原意为原则:如果定语、状语、补语的去掉会改变句意那么这样的内容就要保留。

比如:孩子在横木上差点跌到甲板上。

孩子跌到甲板上"

孩子差点跌到甲板上

比如:今天的文艺晚会开得非常成功。

晚会开

晚会开得成功。”

7、“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缩句:“把”字句和“被”字句缩句时要注意,句中的“把”和“被”以及它们连带的重要词语不能去掉。

如“粗心的小明把新买的水杯打破了”应缩为“小明把水杯打破了。

五、诗词(课件出示)

小升初考试诗词是必考内容。这部分内容含盖的面太广,考点也太多了。那么,对于这部分内容如何整理复习呢?教师必须有一定的计划,也要设计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分散落实法

首先,《课标》中要求的小学必背古诗词70首,是必会内容,既要会背,也要会写。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分散处理:每天留背五首甚至可以更多,其实听上去多,但是要知道很多古诗孩子们都很熟悉背起来并不难。可以通过课前三分钟人提问检查完成情况,这样不耽误正课,随堂就加以落实了。

其次,《课标》中所要求掌握的中学必背古诗词中,老师们也可以适当让学生背诵。这其中教师们可以先针对中学必背古诗词进行总结,有很多较长的文章和古诗可以只总结出其中的名句,学生只背其中的名句即可。

方法二:分类复习法

教师可以将不同类的古诗按作者、朝代、表达思想、描写事物的不同分成不同的类别。如:古诗中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描写思乡的;描写送别的;描写军旅生活的;还有惜时的;包含事物哲理的;描写花的;含有颜色的;带有数字的等等来分类。然后把不同类别中的典型诗句总结出来,分门别类的背诵。

方法三:把积累与生活结合

学生背诵的目的是什么?我想最大的目的是让这些积累为学生所用。用在的文章中,用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积累中感受到的与生活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在学生复习时可以适时的出一些题目:

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小明是个顽皮的孩子,五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朝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这样潜移默化,学生不但记得扎实,而且还能够将这些古文化用在今天的生活中。

总之,复习时教师要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把握准复习重点,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科学的复习方法,唤起学生对以往知识的记忆,使零散知识得以系统化、全面化。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全册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科 学 实 验 教案 教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实验一:放大镜

【实验类别】分组实验 【实验目标】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实验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实验结论】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周次计划进度课时备注 1 我在成长 1 2 悄悄发生的变化人生之旅 2 3 踏上健康之路生物的遗传现象 2 3;8妇女节 4 生物的变异现象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 密 2 5 单元总结课消失了的恐龙 2 6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达尔文与他的“进 化论” 2 7 单元总结课寻找生物的家园 2 4;4清明节 8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有趣的食物链 2 9 有趣的食物链生态平衡 2 10 生态平衡 1 11 各种各样的能量 1 5;1劳动节 12 能量的转换能源 2 期中检测 13 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单元总结课 2 14 拓展 1 15 应用 1 5;30端午节;6;1 儿童节 16 期末复习 2 17 期末复习 2 18 期末复习 2 19 期末复习 2 20 期末复习 2 21 期末检测

课题1;1 我在成长内容P2~4页课型事实 教学目标1.能够收集自己成长的证据;知道人在成长中身高和体重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2.能够使用简单方法较准确的测量自己的身高; 3.能根据体检卡是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4.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5.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 重点交流成长的证据;绘 制身高曲线图;分析 其变化的规律。 难点 学生能正确的发现身 高变化规律。 关键 要求学生认真仔 细的制作身高曲 线图。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 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测量自己的身高。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复案 4'游戏导 入:猜猜 我是谁 1.谈话: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2.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 10'讨论与交 流:成长 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 它们排排序吗?为什么这样排? 4.学生分组交流;进行排序。 5.汇报:《说出顺序;说理由。》 6.讨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身体都有哪些方面变化比较明显? 7.小结:我们身体在身高;体重上有显著的变化;人的心理变化也较明显。 10'绘制身高 曲线图 1.谈话:人成长的证据有很多;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证据;《出示体检档案 盒》;你猜猜这里是什么证据? 2.学生猜测;之后教师将体检卡发给学生; 学生仔细的看看各项数据。 3.学生将体检卡是的身高;体重两项数据按照年龄时间整理在记录本上。 4.提问:你能将自己从入学到现在的身高; 体重绘制成曲线图吗?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8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8 第一课《细胞》知识点 1.细胞学的发展史与细胞学说 细胞是由膜包围着含有细胞核的原生质所组成的,它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基础。除了病毒和类病毒等是非细胞的生物以外,其他生物的机构和功能单位都是细胞。细胞学说的创立标志着人们认识微观世界的开始,并很快推广到生物学的各门学科。 1663年,英国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罗伯特·虎克用自己设计制造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其中有许多小时,状如蜂窝,他称之为“cellar”。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但这些细胞是一些死细胞。 1674年,荷兰学者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高倍放大镜观察到了池塘中的原生物和单细胞的藻类。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完整的活细胞。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发表了《植物发生论》。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在发表的《关于动植物在结果和生长中一致性的显微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细胞学”这个名称。 1855年,德国医生鲁道夫·魏尔肖认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2.细胞的分类 细胞可分为两大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以细菌和蓝藻、绿藻为典型代表,特点是没有明显可见的细胞核,没有以膜为基础的有专门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器;真核细胞是构成真核生物的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核、核膜和核仁。真菌细胞的生物种类繁多,既包括单细胞或原生生物,又包括全部的多细胞生物。 3.细胞的大小 最大的细胞直径有十多厘米,那是鸵鸟蛋;最长的细胞有2~3米长,那是鲸鱼的神经细胞;最小的细胞直径才1微米左右,那是支原体。 4.显微镜的维护和保养。 显微镜是精密的光学仪器,正确使用时应注意: (1)一定要两手取放,一只手握镜臂,一只手托底座;(2)每次使用后将载片取下。(3)观察完毕后务必盖上防尘置;(4)观察完毕显微镜,将其装入箱内或套上防尘袋; (5)镜头只允许用镜头纸擦拭;(6)避免物镜与载物台的直接接触; (7)千万不能有摔跌;(8)不得置于高温和阳光直接照射下,不得置于潮湿和不通风的地方;(9)附件等清洗干净、干燥后存放。 5.常用的标本种类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6.细胞的基本共性 (1)所有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及糖被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 (2)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即DNA和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3)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毫无例外地存在于一切细胞内;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清单 一、微小世界 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 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②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征服病菌,克隆牛羊,生产胰岛素,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处理垃圾和污水,帮助我们生产面包、醋等食物。 二、物质变化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备课计划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备课计划 www.5y kj.co m 本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个学段识字量,故从六年级上册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高年段前三册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读变调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全册总体目标】 、通过本册课文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河壮丽,文化灿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革命

六年级下科学考试知识点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重点复习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完整版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完整版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_完整版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基本结构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

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 记不要求书写二新课标的要求教学改革中要求重视课堂教学环节要求教师在备教改导考析等教学环节下功夫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和学科竞赛辅导在教学方法上对不同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层次分类别训练在预习课堂活动课后练习检测中围绕趣学乐学学会会学创设学生全身心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奉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简单的读书笔记关于自己的事在阅读中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2难点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会读诗歌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通过了解自我阅读报刊书籍及采访等途径小结自己的小学生活和成长足迹能够写简单学会活动总结四需注意的问题1要全面了解学生还可能存在哪些语文学习的问题1语文学习的兴趣开始减弱上语文课课外阅读和进行语文活动的积极性不高2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书面语言问题较多3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欠缺胆小很少当众发言2教师的教学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总结学生的上述情况哪些是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005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城关小学邓永亮 第一课时 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3、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4、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5、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2、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教学重难点: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准备: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 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1、常见的建筑 1、人类最早建筑的房屋是(山洞)。 2、新的建筑材料指(钢材)(玻璃)(塑料)(混凝土)。 3、江南的房屋多为(瓦房),主要为了适应当地(多雨)。 4、老北京人的住房是(四合院)。 5、(建筑机械)迅速发展,(建筑技术)的进步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使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相继出现。 6、楼房构成层次:砖—>墙—>房间—>单元—>楼房 7、不同地区的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方面各有不同。 8、傣族竹楼用木支架架起来,可防潮、防蛇蝎 四川民居屋顶大,晴天可挡太阳,雨天可遮风雨;窗大,便于通风采光; 圆顶土房蒙古包,用泥土建造,便于挡风取暖。 北京四合院适合冬季冷多风沙的天气,漂亮又挡风遮寒; 江苏民居,地基高,屋顶瓦片垒的很尖,便于防潮和雨水多。 2、巧妙的结构 1、赵州桥——拱形结构,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安普卡特中心——球形结构, 泰姬.马哈陵——圆屋顶结构, 金字塔——三角结构, 安菲尔铁塔——框架结构, 悉尼歌剧院——薄壳结构。 英吉利海峡大坝——实心结构 2、为了使房屋结实,耐用,屋顶或墙体的钢架结构一般是(三角形)。 3、建筑物的结构有薄壳结构,(如:体育馆);实心结构(如:大坝、桥墩);框架结构(如:铁架桥) 4、在建筑结构中,拱形结构能够(承载更多重量);空心结构可以(省材料);三角结构有(稳固)的作用。 5、北京奥运会主体体育馆构造为(鸟巢式),是典型的(仿生学)结构。 6、人们根据(王莲)结构建造了(顶棚跨度极大的展览厅)。 7、直径相同的实心纸棍和空心纸棍,实心纸棍更易折断。 8、为了使楼板轻便而结实,把楼板制成 1

了(空心)。 3、美丽的建筑 1、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2、对于公园长廊,我们应侧重欣赏它的(图案)美,壁纸的采用是增加建筑物的(装饰)。 3、仿生学建筑除了具有美丽的外观外,还具有(科学性)。 4、设计师设计建筑时,既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材料),又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还要考虑如何体现(建筑物的美)。 4、人体的构成 1、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的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有的结构复杂,由(数亿个细胞)构成。 2、细胞的观察需要的仪器是(显微镜)。 3、 4、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5、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6、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有机体 5、消化与吸收 1、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 2、消化后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3、消化分解后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被吸收掉。 4、暴饮暴食,可能引发的疾病是(急性肠炎) 5、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被送往全身各处,来满足其他器官的需要和体的正常活动。 6、食物消化要依次经过的消化器官是(口腔)、(咽喉)、(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7、大量饮酒对(肝脏)损害最大。 8、过多油食物以及大量饮酒的结果,先是使胰腺充血水肿,急性发炎,然后坏死。 9、怎么保护消化系统?(怎么保护消化器官?答案相同) 答:(1)保护牙齿,早晚刷牙,饭后漱 2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备课要点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备课参考 第一单元 授课提要课时 1 北京的春节 文中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字里行 间透露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 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2 2 腊八粥 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 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 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 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2 3 古诗三首 《寒食》是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诗。寒食节 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 有特权。 《迢迢牵牛星》一诗描述了织女无心织布,整 天泪如雨下,思念牛郎的画面。 《十五夜望月》是一首咏颂中秋明月的七言绝 句。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寄情,由望月升华到思 人怀远。 3 4*藏戏 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 式,感受到藏戏独特的魅力和它带给人们随心所 欲、不拘一格的艺术享受。 1 习作:家乡的风俗 要求把节日的活动过程写完整,有详有略,使 习俗具有节日的气息。 2 语文园地 阅读文章能分清主次;了解我国习俗的寓意; 了解同一意思不同的表达方法。 1

本单元人文主题是关于“民风民俗”的。这一单元的训练点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细写主要部分的。根据这一训练点,让学生深入学习抓住课文主要事件,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在自学交流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抓住古诗中的字词,体会作者的感情。 授课方法探究 1 北京的春节 1.自主阅读,讨论交流,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 2.抓住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3.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 2 腊八粥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八儿在等粥、喝粥时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亲情。 3 古诗三首自学古诗,理解古诗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 4*藏戏 根据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标要求,采用分小组学习,集体交流讨论,教师适时恰当指导。 第二单元 授课提要课时

(完整版)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第一课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科学知识 ·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1)提前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 (2)身高体重仪。 (3)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生准备: (1)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集中话题 1.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此时可以出课题)学生汇报自己的收

集结果。 课前,教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写一封信或一张便条,讲清楚要上什么内容的课,需要家长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必要时可以详细列出你的要求,以保证证据的收集。 二、探索和调查 1.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将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如果学生带来小时候的手印或脚印,可以让他们把现在的手印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 (3)如果孩子们拿来的是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 (4)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 (5)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 (6)其他方面的证据,如展示拿来的乳牙,说说是如何脱落的;读一读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趣事…… (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2.测量现在的身高和体重,绘制曲线图,发现生长过程中的特点。 (1)谈话: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成长。长到现在身高和体重是多少?我们来测一测。教师讲解教材上测身高和体重的方法。 (2)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注:也可在课前讲清楚测量方法后布置学生测量,上课时把测得的身高、体重数据带来) (3)将健康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按照卡片上提供的每一年身高体重数据和测得的数据绘制曲线图。最好是将教材第4页的数据表利用起来,绘制出从出生到现在的标准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和自己的数据比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出生后第一年生长迅速,又发现从10岁左右开始长得较快。自己的身高体重是否符合标准;体重是否超标,等等。(注:会出现有的人稍微提前一点,有的人稍微滞后一点的情况,向学生讲明这些都是正常的) 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了解以后的生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清单1 一、微小世界 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 细节.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②晶 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 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 进一步放大了.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②洋 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 但看到的范围越小.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 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② 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②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征服病菌,克隆牛羊,生产胰岛素,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处理垃圾和污水,帮助我们生产面包、醋等食物. 二、物质变化 1.①物质: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②物质变化: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2.①物理变化:只改变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③白糖加热和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3.①米饭咀嚼一段时间会变甜的原因:米饭里含有淀粉,唾液里含有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注:所有的教案集都是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洋路学校陈建秋老师(科学课教师)召集各地老师编写并整理出来的,让我们在参考这些教案时心存感激! 编写人员: 第一单元:浙江宁波奉化市居敬小学张素珊 第二单元:江苏徐州铜山茅村实验小学王芳 第三单元: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新兴学校董茂娉 第四单元: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曾小红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站前学校方靓

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1、放大镜 (1)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2)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 4、怎样放得更大 (5)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7)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8)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9) 8、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为单元考核) (11)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2) 1、我们身边的物质 (12)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3)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5)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6) 5、铁生锈了 (17)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8)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19) 8、物质变化与我们 (20) 第三单元宇宙 (21) 1、地球的卫星——月球 (21) 2、月相变化 (23) 3、我们来造“环形山” (25) 4、日食和月食 (26) 5、太阳系 (29) 6、在星空中(一) (31) 7、在星空中(二) (32) 8、探索宇宙 (34)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36) 1、一天的垃圾 (36) 2、垃圾的处理 (37)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38) 4、分类和回收利用 (40) 5、一天的生活用水 (42)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46)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48)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49)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要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要点 1.(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2.应该怎样确定使用放大镜? 答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接图像大而清楚。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3.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观察不到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4.放大镜的特点:(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5.13世纪,(格洛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培根)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7.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8.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测),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9.蚜虫的天敌——(草蛉)。 10.蚜虫是黄色的,小小的,像小米,看起来密密麻麻的。 11.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有晶体)组成。 13.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是(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4.制作简易放大镜:上下移动调整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15.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16.(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 17.(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8.(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19.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他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20.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玻璃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21.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小黑点是(细胞核)。 22.不同生物的细胞结构也不同。 23.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4.(细胞学说的建立)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5. 细胞的作用:细胞是生物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构成的。例如:①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变成营养物质后被吸收,是通过细胞;②我们呼吸的氧气进入血液再被运送到全身,也是通过细胞;③细胞吸收生命所需的物质,排除身体产生的废物。 26.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因为(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27.我们可以利用(甘草)培养微小生物。 28.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也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29.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30.从古至今人类的观察工具是怎样发展的,人们的观察工具又是怎样拓展的,说说两者之间的关系。 答: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那时候,人们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蚂蚁等昆虫。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细胞。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物质 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宇宙”单元,学生将 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 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

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十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二、各单元概述、教学目标和实验清单: “微小世界”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