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物理】走进实验室教学设计 教科版

【初中物理】走进实验室教学设计 教科版

【初中物理】走进实验室教学设计 教科版
【初中物理】走进实验室教学设计 教科版

第2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

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

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

通过测量活动,从中体会、练习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训练实验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长度的测量是本课时的重点,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器材:

示教刻度尺、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本节分为四个教学板块:(1)计量的重要性;(2)测量长度的要点;(3)了解误差的概念;(4)综合的测量活动。教师讲述计量的重要性

第1课时

一、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1.引入:测量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物理量的测量首先要规定它的标准量,并以之作为单位,将待测物理量与它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以鲁班制定中国木工尺为例,说明了统一计量标准的重要性:国际单位制是进行科学、科技、贸易交流的保障。测量本质上是比较,是将被测物和标准物做比较。

“如果不许使用尺子,你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法,选其中之一进行实际测量,比如请一高一矮两位同学用步来量教室的宽,必然得出不同的结果。教师就此向学生指出,同一长度的测量得不出统一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然后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得出统一的结果呢?通过这个活动和鲁班的故事,启发学生认识建立长度标准的必要性,同时认识长度单位以及国际单位制。中国古代在计量方面有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适当介绍,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信心。

2.长度的单位(SI):

1)基本单位:米(m)

2)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um,

nm。(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

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

例如:常用铅笔笔芯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

3)单位换算:1km=1000m;1m=1000mm;1mm=1000um;1um=1000nm;1m=10dm=100cm。

例: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C)

A.7.2m=7.2×100=720cm

B.7.2m=7.2m×100=720cm

C.7.2m=7.2×100cm=720cm

D.7.2m=7.2m×100cm=720cm

二、测量长度:迈开科学测量第一步

1.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2.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刻度尺的刻度: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关于量程和分度值,应给学生以简单的解释。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可用没磨损的其他刻度作为测量的起点,这时末端读数与起点刻度之差,才是被测物体的长度。

②刻度尺的使用:学生对刻度尺比较熟悉,自认为都会使用,实际上在使用中经常出错。因此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的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

让学生用透明三角板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学生把三角板反着用(即有刻度的一面朝上)。学生在测量时,故意让学生身体向左偏、向右偏,让学生回答两次读数是否一样?(不一样,且尺子越厚,两次读数差别越大)。这两个读数哪一个对?(都不对)。怎样读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数的视线规则: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可参照课本图1-2-7),在将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时,也要按这一规则去做。

让学生把三角尺翻过来,重复上面的测量,这时身体偏左、偏右的两次读数基本一致。由此得到,测量时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是:让刻度尺刻度紧贴被测物体的始、末两端。如果刻度尺不透明(如钢尺、木尺)应怎样放置?利用课本图1-6总结出刻度尺使用中的放置规则:刻度尺应"立"着放正,不能歪斜。(应使刻度尺面垂直被测物体表面,学生还不理解这些立体几何术语,改用"立"着的说法。可通过示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要求学生按上述放置和视线规则,正确放置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课本的一个边,看课本的另一条边靠近那一条刻度线,读取这一刻度的数值,就是课本的宽。如果要求测量更精确些,则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这就是刻度尺使用时的估读规则。

4.正确记录测结果

列举几个无单位数字,说用这组数是无用的。测量结果的记录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对于任何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只有标明单位数据才有意义。

5.误差

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

误差跟错误不同。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而造成的。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

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误差。如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简单而有效。

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小结:(从板书中小结)

刻度尺正确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认清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②使用时,尺要沿所测直线,并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一沿二

贴)。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一垂二估)。

④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课堂练习:

用刻度尺测量一木板的长度如图所示,木板的长度应记为cm。

3.实验活动——“建立你的信息档案”。(课后完成)

要求通过测量,认识自己,认识同学,学生会很感兴趣。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己的身体练习估算能力,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测量物理量的具体观念。

六、作业:p15 1 2

教学反思:

第2 课时

1.引入:上一节课学习了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练习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复习:

(1)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2)练习读数

3

.测量长度的几种方法:

(1)直接测量

测量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并把数据填入课本表格中。

(2)特殊测量

(1)累积法

测细铜丝的直径。把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铅笔上若干圈,测出这个线圈总长,计算出细铜丝的直径,并填入实验报告表格中。

(2)平移法: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测曲线的长度。

(4)轮转法:用轮子的滚动来测长度,如利用自行车轮测出弧形遗跑道的长度。

长度=轮子周长×轮子转动的圈数。

4.课堂小结

1)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2)在用常规方法测量有困难时,可采用今天学习到的一些特殊方法进行测量。

5.课后思考:

(1)怎样测量出一页纸的厚度;

(2)怎样测出10层楼的高度

(3)怎样测出学校到你家的距离。

四、作业:

P414、16、19、20。

教学反思

课题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设计教案课时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药品取用的规程,能进行药品的取用。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点:仪器的识记;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 教学难点:滴管的使用。 教学准备: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课型与思路:探究式、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训练为主线,与纠正相结合。 教学设计: 一、趣味导入 150多年前,国际化学权威柏采利乌斯在上一堂实验课时,用手指在试剂瓶中蘸了些溶液,放入口中品尝,看到他那美滋滋的样子,学生们也跟着学起来,结果大上其当。原来柏采利乌斯是先把中指伸入溶液,而后把食指放入口中,他根本没有尝到药品,而学生们实实在在尝到了苦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实验时一定要认真观察,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所以请大家吸取别人的教训。好了,让我们到实验室参观一下吧! 出示化学实验室全景图片。介绍化学实验室的情况,指出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就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因为这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正等着你探究化学奥秘。 二、自学与阅读:实验室规则和药品取用规律。

【初中物理】走进实验室教学设计 教科版

第2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 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 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 通过测量活动,从中体会、练习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训练实验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长度的测量是本课时的重点,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器材: 示教刻度尺、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本节分为四个教学板块:(1)计量的重要性;(2)测量长度的要点;(3)了解误差的概念;(4)综合的测量活动。教师讲述计量的重要性 第1课时 一、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1.引入:测量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物理量的测量首先要规定它的标准量,并以之作为单位,将待测物理量与它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以鲁班制定中国木工尺为例,说明了统一计量标准的重要性:国际单位制是进行科学、科技、贸易交流的保障。测量本质上是比较,是将被测物和标准物做比较。 “如果不许使用尺子,你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法,选其中之一进行实际测量,比如请一高一矮两位同学用步来量教室的宽,必然得出不同的结果。教师就此向学生指出,同一长度的测量得不出统一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然后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得出统一的结果呢?通过这个活动和鲁班的故事,启发学生认识建立长度标准的必要性,同时认识长度单位以及国际单位制。中国古代在计量方面有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适当介绍,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信心。 2.长度的单位(SI): 1)基本单位:米(m) 2)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um, nm。(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 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

教科版初中物理目录及重点

教科版8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2.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考试重点) 3.活动:降落伞比赛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1.认识运动(本章重点) 2.运动的描述(考试重点) 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考试重点) 4.能量 第三章声 1.认识声现象(本章重点) 2.乐音的三个特征(考试重点) 3.噪声(考试重点) 4.声与现代科技(本章重点)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1.光源光的传播(本章重点) 2.光的发射定律(本章重点) 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考试重点) 4.光的折射(本章重点) 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考试重点) 6.神奇的眼睛 7.通过透镜看世界 8.走进彩色世界 第五章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与温度(本章重点) 2.熔化和凝固(本章重点) 3.汽化和液化(本章重点) 4.地球上的水循环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1.质量(考试重点) 2.物体的密度(考试重点) 3.测量密度(本章重点) 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下册 第七章力 1.力 2.力的描述 3.弹力弹簧测力计(本章重点) 4.重力(考试重点) 5.摩擦力(考试重点) 第八章力与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本章重点) 2.力的平衡(考试重点) 3.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九章压强 1.压强(考试重点) 2.液体的压强(考试重点) 3.连通器(本章重点) 4.大气压强(本章重点)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 1.在流体中运动(本章重点) 2.认识浮力(考试重点) 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考试重点) 4.沉与浮(本章重点) 第十一章机械与功 1.杠杆(本章重点) 2.滑轮(本章重点) 3.功功率(考试重点) 4.机械效率(考试重点) 5.改变世界的机械(本章重点) 第十二章机械能 1.机械能 2.机械能的转化(本章重点) 3.水能和风能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走进化学实验室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 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课题分析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课题,能否上好这一节课,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材抓住这种情感,导出了“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绪言课,属于非知识性教学,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进化学。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教学中,建议通过趣味性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 加深对化学的了解。 设计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做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看书上的彩图,感知到化学真奇妙→学生看录像带,初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带着问题,学生看书,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例子。初步感知“观察”在学

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优秀教案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进入化学实验室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注意】要遵守实验规则,注意安全. 认识常见仪器 一、药品地取用 1. “三不”原则: 2. 节约原则:

3. 处理原则: 1. 固体药品地取用(通常保存在) ◆取用密度大或块状固体: 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应用药匙或纸槽. “一横二放三慢竖” ◆取用粉末状固体: 块状或密度大地金属颗粒可用镊子夹取. “一斜二送三直立”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盖满试管地底部为宜. 2. 液体药品地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 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 --1)取多量倾倒法 1 / 4 仅供参考学习个人收集整理 2)取少量--滴加法:

3)取定量--用量筒 读数时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地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若俯视,则读出地体积数实际体积数; 若仰视,则读出地体积数实际体积数. 【思考1】细口瓶地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思考2】倾倒液体时,细口瓶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思考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贴标签地一面要朝向手心处? 【思考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且标签向外? 二、物质地加热 1.酒精灯地使用方法

(1)检查:灯芯酒精地量 (2)点灯: 酒精灯火焰可为、、.温度最低,焰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应用焰加热 (3)灭灯 2 / 4 仅供参考学习个人收集整理 使用酒精灯时注意:、添加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地;且要用添加1 、禁止向地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2 . 、点灯:用,禁止,以免3 . 、灭灯:用,禁止,以免4 . 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要用扑盖、不要碰倒酒精灯.5 给物质加热2. )给固体加热(试管、坩埚、燃烧匙)(1 . 1、必须用焰加热 . 2、用管壁有水珠地试管加热,以免 . 3、加热地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 . 4、给试管中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倾斜,防止 且加热前要热;再将灯地外焰固定在地部位加热.(2)给液体加热 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即预热、其操作:来回移动酒精灯或移动试管),然

初二物理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测试题

初二物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专项练习 题型1长度的估测: 1、一支未使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最接近于( B ) A.10cm B.20cm C.1.3dm D.80mm 2、1.76×106μm,可能是() A. 一本书的长度 B. 一个人的高度 C. 一座山的高度 D.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3、一名粗心的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他的记录数据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m?( ) A.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0.185 B. 一名同学的高度:16.4 C. 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0.21 D. 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0.135 4、下面是同学对长度单位的估测值,其中基本正确的是() A. 普通26自行车车轮的直径大约是70㎝ B. 普通教室房门的高度一般都有3m C. 教室中标准日光灯管的长度大约是2.1m D. 一只钢笔的长度大约是1dm 5、物理测量练习中,同学们得到了很多的答案,其中错误的是:() A.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5dm B. 教室高度是30dm C.一张纸的厚度是30mm C. 墨水瓶的高度大约为6cm 6、下列是一位同学测量记录的结果,正确的是( ) A.一本字典的厚度3.5mm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0.175m C.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2.4cm D.一根头发丝的直径7×10-3m 7、现有1km、10m、2m、1dm、1cm、1mm、1μm六个长度值、请分别选择其中的一个完成填空:一角硬币的厚度最接近______ ,小手指的宽度最接近于______ ,教室门的高度最接近于______ 。 8、请在下列数据上填上合理的单位: 课桌长1.21cm______ ;物理书的宽18.41_cm_____ ; 太阳的半径大约是7×105______ ;王刚的身高大约是161__cm____ ; 课桌的高是80cm______ ;头发直径和纸的厚度70______ ; 成年人的腿长是1_m_____ ;手机的长度大约是12__cm____ ; 题型2刻度尺的读数: 1、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以下几种记录数据中正确的是( ) A.50.40毫米B.50.5 C.50.5毫米D.5.050厘米 2、某同学测得物理课本的长度为26.12厘米,则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

第一章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

第一章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一、教材分析: 本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包括“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两部分内容。这一节的教学关键在于激励学生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了解基本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规则,并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显微测微尺,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关于“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教材首先应用达尔文和斯科的名言来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和实验室,因为好奇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的重要条件。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是研究方法的体现,教材列举了柳条鱼产仔条件的探究实验案例,分析了其中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并在“阅读与思考”栏目中运用“库鲁病”病原体发现的生动过程用以补充说明生命命科学探究是如何进行的。 关于“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教材强调了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室是进行实验和探究活动的场所。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安操作要求进行实验,为下一节实验课的正常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的“发现之路”介绍了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强调了技术的改进对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课题: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的实验室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比较生命科学探究常用方法的不同适用范围和优势。 能识别高中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能说出实验室的主要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主要条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观实验室,识别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学习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 阅读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了解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 理解高中生命科学教育对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学习生命科学课程的热情和信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难点:如何进行生命科学探究。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 七、教学过程:

最新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 全面复习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全面复习 1、热: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体温计的量程:35℃~42℃分度值为0.1℃ 水的比热:C水=4.2×103J/(kg.℃)(最大) 2、速度:1m/s=3.6km/h 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 时间差 0.1s以上、声源与障碍物距离 17m以上 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υ=340m/s 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 电磁波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υ=3×108m/s 3、密度:ρ水=ρ人=103kg/m3 单位换算 1g/cm3=103kg/m3 1g/cm3=103kg/m3 1L=1dm3 1mL=1cm3 1m3=103dm3=106cm3 g=9.8N/kg 水银的密度13.6×103kg/m3 4、压强:单位换算 1Pa=1N/㎡ 一个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760 ㎜Hg =76cm汞柱≈10m水柱 5、电学: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1.5V 蓄电池的电压:2V 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照明电路的电压:220V 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度=1Kw.h=3.6×106 J 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频率50Hz(1s内50个周期,电流方向改变100次) 初二 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m,课桌的高度约0.75m。 3.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制是: km 103 m 10 dm 10 cm 10 mm 103 um 103 n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刻度尺要紧贴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初二物理上----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 一、知识点 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科学探究的工具: 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 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 =103m。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 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记" 测量值是由准确数字、估计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设计

《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在参与了课题2的两个探究活动后,对化学的重要性已有初步的亲身体验,此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 九年级的学生可能是第一次走进化学实验室,但绝不是第一次走进厨房,也绝不会是第一次取用固体、倾倒液体。因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了把“厨房——化学实验室”联系起来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缩短了学生与“新知识、新技能”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在参观化学“三室”过程中,在陌生的环境中又有几分“似曾相识”的感受。 本课题是初中科学探究和化学实验的启蒙,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足学生时间。首先,带领学生参观“三室”:演示实验准备室、药品仪器储备室、危险药品保管室;在三个重要基本操作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教师先以厨房常见现象提出相关问题,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归纳总结操作注意事项,教师规范演示,学生探究练习,小组互相纠错,学生反思交流。突出重点的方法是采用课前实验、课中实验和课后实验来学习和巩固三个主要实验所涉及到的基本操作方法;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可从生活实例、从其他学科知识、从交通法规等多种角度来谈,从而认识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实验规范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做家庭小实验巩固基本操作,并要求学生能清晰的认识基本操作是科学探究的基础,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实验规范是科学探究的保障。 将家庭厨房与实验室相联系的类比教学,教师给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也创造了愉快亲切的氛围,从亲身体验出发,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实践中找出实例进行展示,又让学生来辨析正误,不仅“纠错”,还要“究因”。这种“正与误”都来自学生的操作展示,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没有停留在“辨析”上,而是从实验室又回到生活中去,反思一些不良习惯,如茶杯盖、水瓶塞的正放,又如酱油瓶标签的污染等,从而使化学与生活相联系,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整个教学体现了实验技能训练的实践性、探究性,同时也体现“学生为本”,教师主导,课堂内外结合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 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关于初二物理上走进实验室

关于初二物理上走进实 验室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 一、知识点 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2、科学探究的工具: 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 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 =103m。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 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准确数字、估计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二、练习题 1、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分米的是: A、兵乓球的直径; B、拳头的宽度; C、火柴盒的长度; D、保温瓶的高度。 2、测量长度时,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度取决于: A、测量工具的种类; B、测量工具的最大测量范围; C、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 D、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3、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1000=1800mm; B、=×1000=1800mm; C、=×1000mm=1800mm D、=×1000mm=1800mm。 4、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原因: A、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课)教学设计

“自主?和谐?高效”课堂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案例设计 学科:初中化学 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课型:实验课 姓名:朱丽 学校:东营市胜利第四十六中学

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课型:实验课 课时:1—1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一的内容。上承常用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下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制取气体的综合实验能力,为今后系统学习气体制取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学习热情很高。学生通过课题2的学习与探究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本实验活动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气体的制备,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还处于初级模仿阶段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通过预习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已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小组展示与小组实验,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通过氧气的性质实验,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3、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教学重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突破措施:本节课我采用“自主?和谐?高效”课堂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为了让学生准备更充分,课前我将预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前发放给学生,学生带着问题精读教材,自主独立完成预习任务。由于本节课是实验课,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前我为每一个学习小组培训了一名实验助手,他们可以在课堂上对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进行指导和帮助。对于实验活动,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并通过组间互评、教师精讲等方式解决在交流展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法。 六、教学过程 1.预习

初二物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测试题

初二物理第一章走进实验 室测试题 一、选择 题 (每空3 分,共27 分) 1、一支未使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最接近于( ) A.10cm; B.20cm; C.30cm ; D.40 cm 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的错误叫误差 B.误差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造成的C.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D.选择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3、下列是一位同学测量记录的结果,正确的是( ) A.一本字典的厚度3.5mm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0.175m C.一枚壹角硬 币的厚度2.4cm D.一根头发丝的直径7×10-3m 4、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A、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5、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以下几种记录数据中正确的是( ) A.50.40毫米 B.50.5 C.50.5毫米 D.5.050厘米 6、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是() A、采用正确测量方法 B、只要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 C、只要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D、既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又多次求其平均值 7、甲、乙两位同学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直尺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的记录是23.06厘米,乙的记录是23.063厘米。你认为符合测量要求的是() A、甲 B、乙 C、都符合 D、都不符合 8、用同一根刻度尺按正确方法测量一物体长度,共测了四次,其结果不同,这说明:() A、该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不定的 B、这四次测量结果都是不可靠的 C、测量不可避免地有误差 D、测量次数多了反而得不到正确结果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教案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教案 1、知识与技能: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教学用具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 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板书】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问题】 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 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 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 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实验】 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观察记录:热的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对比。 【实验】 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加入少量氯酸钾并加热,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观察。 【讨论】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走进实验室》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 A. 日 B. 小 时 C. 分 D. 秒 2.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cm B. 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 测得图中线圈的总长度为15cm D. 实验中需要数所绕铜丝的圈数 3.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A.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 斜 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C.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 直 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4.某同学进行长度测量得到的正确结果是,则该同学所选择的测量工具 是( ) A. 米刻度尺 B. 厘米刻度 尺 C. 毫米刻度 尺 D. 分米刻度尺 5.一名同学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在调节天平时,他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后,忘记了移动游码,当时游码处在的位置,就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测量时物体放在左盘,在右盘放入50g、10g、5g的砝码各一个,指针正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 A. 65g B. C. D. 无法确定 6.一架天平的游码指在处,小明同学忘记将游码拨回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就调好平衡了,称量时,物体放在左盘,然后在右盘放了50g砝码后,天平刚好在水平方向平衡,则物体的质量是()

A. B. C. 50g D. 55g 7.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砝码因长期使用被磨损,导致测量出的质量() A. 相等 B. 偏 大 C. 偏 小 D. 无法确定 8.用最小刻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记录结果中正确的是() A. 毫米 B. 厘 米 C. 毫 米 D. 分米 9.如图在玻璃瓶装满水,然后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用力挤压玻璃瓶壁,发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了,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小明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1: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 猜想2:手挤压玻璃瓶壁时,使瓶内水的温度升高. 于是小明进行如下探究:先用较大的力挤压玻璃瓶壁,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松手后水面迅速回到原位置;再用较小的力挤压玻璃瓶,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高度变小,重复多次,现象均相同,对于此探究() A. 只能验证猜想 1 B. 只能验证猜想2 C. 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D. 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10.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跟下面哪个因素有关() A. 摆锤的轻重 B. 摆动的角 度 C. 摆的形 状 D. 摆的长短 11.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错误的是() A. 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精品】人教版初三物理初中物理教材目录(教科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3活动:降落伞比赛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1认识运动 2运动的描述 3运动的速度 4能量 第三章声 1什么是声音 2乐音的三个特征 3奇异的声现象 4噪音 5声与现代科技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1光的传播 2光的反射定律 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4光的折射定律 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6神奇的眼睛 7通过透镜看世界 8走进彩色世界 第五章物态变化 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3汽化和液化 4物态变化和我们的世界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1质量 2物质的密度 3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八年级下 第七章力 1 力

3弹力力的测量 4重力 5摩擦力 第八章力与运动 1力的合成 2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3力的平衡 4力与运动 第九章压强 1压强 2液体的压强 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 4大气压强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 1在流体中运动 2认识浮力 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4沉与浮 第十一章功与机械 1功 2杠杆 3滑轮 4功的原理及应用 5机械效率 6改变世界的机械 第十二章机械能 1机械能 2机械能的转化 3水能和风能 九年级上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分子动理论 2内能和热量 3比热容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1热机

3热机效率 第三章电与磁 1磁现象 2电现象 3电与磁 第四章认识电路 1电路 2电路的连接 3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 第五章探究电流 1电流 2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 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第六章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 2测量电阻 3等效电路 第七章电功率 1电功 2电功率 3灯泡的电功率 九年级下 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1电磁铁 2电磁继电器 3电磁感应现象 4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5电话和传感器 第九章家庭用电 1家用电器 2家庭电路 3安全用电与保护 4家庭生活自动化、智能化 第十章电磁波与性息技术 1神奇的电磁波

人教版初三化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案)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目标 1. 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和药品。 2. 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 通过几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加深对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有关物质性质的认识。 4. 知道严谨的态度、规范的操作是实验的基本保障,能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1. 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和药品。 2. 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教科书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1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所以学习化学就必须要走进化学实验室。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实验室,首先去认识一些常用仪器吧! 二、新课教学 常用仪器的分类。 常用仪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常用仪器(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用仪器(存放药品的):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 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几种常用仪器的用途和注意事项: 1. 试管 (1)用途: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溶解少量固体。③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①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②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③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④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 试管夹 (1)用途:夹持试管。 (2)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3. 烧杯(烧瓶、锥形瓶) (1)用途:用于溶解或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注意事项:①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②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2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第一章 复习 《走进实验室》(含答案)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复习 设计人: 审核人: 学习 预设 问题与活动 规则 与评价 教 学 (学习) 目 标 1.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 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及其换算,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22.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学会“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 认真阅读 明确目标 导入 新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自主 学习 合作探究 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一、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 一切巧妙的现象,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 和 , 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二、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 三、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 、 、 、 、 、 、 。 四、建立你的家庭实验室 第二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一、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1. 测量是将待测量与一个 基准进行 的过程。这个公认的基准量就叫 , 2.为了方便国际间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称为 制。 3.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符号 。 4.长度的常用单位: 二、实验: 测量长度 要求: 1、先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 3、十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 装 订 线 103 103 103 103 10 10 10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km m dm cm mm μm nm

降落伞比赛 达标检测1.这个学期起开设了物理课程,小刚很喜欢,下列说法和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相信书本上的知识,因为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来源:学。科。网Z。X。X。K] C.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D.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2.关于家庭实验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建立家庭实验室后,我们在家里就可以像科学家那样进行实验探究了 B.生活中的易拉罐、气球等都可以成为家庭实验中的材料 C.家庭实验室可以配置简单的测量器材和装置 D.家庭实验室必须配置专业的实验仪器和装置,不然无法完成实验探究 3. 1.60×106μm可能是() A. 一个人的高度 B. 一本书的长度 C.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D. 一座山的高度 4.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 A.78cm=78cm×10mm=780mm B.78cm=78cm×10=780mm C.78cm=78×10=780mm D.78cm=78×10mm=780mm 5.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得一块玻璃的长度是320.6mm,如果换用分度值 为1c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玻璃的长,测量结果应该是() A.320.6cm B.32.06cm C.32cm D.32.1cm 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只能是尽量减小,而不能消灭 B.测量时可以做到没有误差 C.测量中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 消灭误差 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可 以避免 7.如图所示量筒的分度值为 ml,量程 为 ml,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ml,读 要求: 独立完 成。积极 动脑, 做完后, 举手回 答。让思 路方法不 一致同学 介绍自己 的解题情 况, 教师引导 学生开展 质疑评价 。

第一单元,课题3 走进实验室 教学设计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单元分析:学生在参与课题2中的两个探究实验后,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已有初步的切身体验,此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学生的初步探索和教师的引导,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 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⑵认识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 ⑶认识药品放置要规范化。 2、过程与方法 ⑴实验操作时能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⑵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促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操 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 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⑵能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⑶主动参与、大胆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 难点: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安全教育。 本单元教学策略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结合实物,对一些常用仪器的名称、性能和用途等做一些简单介绍,课后,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可借助教学课件(3) 课题3 走进实验室]目的:给出清晰的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回顾,课前热身 化学学习的特点是什么?(关注三个方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链接视频:介绍标准化学实验室的全貌、基本操作演示]目的:进实验室之前,对实验室有一个感性认识。 [链接扩展资料:北京市中小学实验教室规则。]目的:了解实验室规则,体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1、固体药品的取用 【阅读教材】阅读教材第18页“固体药品的取用”,结合教材第152第2条。 【实验操作】教材第18页实验1-6和1-7。 【讨论交流】 ⑴在取用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时,为什么不能迅速直立试管? ⑵在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什么要将粉末药品送入试管底部? 【总结提示】 固体块状或金属颗粒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固体粉末的取用:一斜二送三慢竖。 2、液体药品的取用 【阅读教材】阅读教材第19页“液体药品的取用”,了解液体药品的取用规则。 【实验操作】观察教材第19页图1-26,图1-27,图1-28。 【讨论交流】 ⑴教材第19页中间4个问题。 ⑵教材第20页上面的问题。 【总结提示】 取用一定量液体药品时注意三点一线:视线、刻度线、液面保持一个水平面。在选择量筒时要选择与所取液体体积相近的量筒。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思考练习】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