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知识资料)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知识资料)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知识资料)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知识资料)

Sy-5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一、实验原理

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反应,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证明酶的专一性。

二、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

①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探索酶的特性之一(酶的专一性)的方法。

②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淀粉的反应。

2.难点

①学会探索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探索方法。

②让学生学会探索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材料用具

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试管,大烧杯,量筒,滴管,温度计,试管夹,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热水。

五、方法步骤(录象观察)

1.取材

2.实验过程

3.结论

序号项目试管

1 2

1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

2 注入蔗糖溶液\ 2mL

3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2mL 2mL

结论: 1号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2号管无颜色变化。淀粉酶只能把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不能水解蔗糖。验证了酶的专一性。

(1)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蔗糖的纯度和新鲜程度。这是因为蔗糖是非还原性糖,如果其中混有少量的葡萄糖或果糖,或蔗糖放置久了受细菌作用部分分解成单糖,则与斐林试剂共热时能生成砖红色沉淀,使人产生错觉。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实验之前应先检验一下蔗糖的纯度。普通的细粒蔗糖往往由于部分水解而具有一些还原糖。可用市售大块冰糖,水洗去其表面葡萄糖得到纯净的蔗糖。

(2)实验中要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37℃的温水中,因为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

(3)在实验中,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要现配现用(以免被细菌污染变质),取唾液时一定要用清水漱口,以免食物残渣进入唾液中。

(4)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一定要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因为温度过高会使酶活性降低,甚至失去催化能力。

(5)实验中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的原因是:

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过长,蔗糖溶液中的微生物分解成还原性糖,从而影响实验效果。这时应临时配制蔗糖溶液。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试管不干净,所以实验之前应将试管用清水再清洗一次,试管编号要醒目。

(6)实验步骤一定要按要求的程序进行,不可随意改变。

(7)如果实验中,自己的实验结果与理论上的预期结果不一致,应再设计实验,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或找出问题所在。

Ⅲ实验理论

本实验是探索类实验。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是否都具有催化作用,探索酶催化化学反应的特点。本实验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设计实验时,首先要从已知人手,确定何为实验变量(自变量),何为因变量,何为控制变量。

本实验的已知条件为题目,即“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从题目可知:

①淀粉、蔗糖水解的产物,水解的速率等变化的结果,即因变量。从因变量入手我们将推知自变量(实验变量)对其的影响程度或它们之间的关系。

②淀粉、蔗糖在实验过程中的浓度、用量、淀粉酶的浓度、用量、水解过程的温度等都为控制变量,需遵循同时等量原则,以排除控制变量对2个水解反应的影响。

③淀粉酶本身是实验变量。通过研究确定其分别对淀粉水解作用和蔗糖水解作用的影响。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安排淀粉、蔗糖、水、淀粉酶、温度、酸碱度等各变量的“出场”顺序,想必会容易许多。

Ⅳ随堂演练

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B.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C.酶只有在细胞内才具有催化功能

D.淀粉酶不能催化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

2.能水解蔗糖的酶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蔗糖酶

D.麦芽糖酶

3.能水解淀粉酶的酶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蔗糖酶

D.麦芽糖酶

4.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特殊蛋白质是()

A.抗体

B.酶

C.载体蛋白

D.激素

5.与酶的本质不相同的物质是()

A.性激素

B.抗体C.胰岛素 D.血红蛋白

6.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实验中,将唾液稀释10倍,与用唾液原液的效果几乎相同,这

说明了酶具有()

A.专一性

B.稳定性

C.多样性

D.高效性

7.如图所示,在A、B、C、D四支试管中均加入3mL浆糊。A、C注入2mL清水,B、D注入2mL

新鲜的小麦淀粉酶,保温5min后分别滴人碘酒,不变蓝色的是()

8.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表示,判断的理由是。

(2)若图中的B为麦芽糖,现C、D为,A是酶,这是酶的。

(3)一份淀粉酶能使一百万份淀粉水解,这是酶的性。

(4)生物体内生化反应种类多,需要的酶的种类,这一特点是。

(5)图中反应现象属于()

A.脱水缩合

B.聚合

C.水解

D.水合作用

参考答案1.C 2.C 3.B 4.B 5.A 6.D 7.B 8.(1)生物催化剂---酶催化反应前后本身不发生变化(2)葡萄糖麦芽糖专一性(3)高效性(4)多酶的多样性(5)C

Ⅳ课后作业

1.实验报告册(实验五)

2.能力提高练习

(1)在做“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这一实验时,倘若已知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

水解,那么请问本实验设置1号试管还有无必要为什么?

(2)在验证唾液淀粉酶专一性的实验设计中,已知:①滴入本尼迪克试剂并加热后,如出现黄

色,可证明有还原性糖的存在。②麦芽糖、果糖和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而淀粉和蔗糖无还原性。

①设1、2管的作用是。

②填出表中a、b、c、d的数值,预测每一处理的实验现象。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1 2 3 4

1%淀粉溶液(滴) 4 4

2%蔗糖液(滴) a 4

稀释的唾液(滴) c 1

蒸馏水(滴) 1 b d

温度处理37℃恒温水浴15分钟

本尼迪克试剂(滴) 1 1 1 1

温度沸水浴2~3分钟

现象

第3管色,是因为;

第4管色,是因为。

(3)下表是有关酶的实验,试分析:

试管号加入物质

用量

(mL)

温度

(℃)

试剂颜色变化

l 淀粉糊,清水各2 37

各加

碘液

2滴变蓝

2 淀粉糊,唾液各2 0 变蓝

3 淀粉糊,唾液各2 37 不变蓝

4 淀粉糊,经煮沸冷却的唾液各2 37 变蓝

5 淀粉糊,已滴加2滴5%盐酸的唾液各2 37 变蓝

6 蛋花液,唾液各2 3

7 无变化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4号试管。5号试管。

6号试管。

②通过上述实验能够验证酶的催化作用具有特点,此外酶为催化作用易受

的影响。

(4)关于酶的特性实验:如图所示,取标号为A、B、C的三支试管,各加入2mL稀淀粉糊。

㈠在三支试管内务滴5滴革兰氏碘液,摇匀,可见试

管内溶液呈色。

㈡再在A管内加2mL胰液,B管加入2mL煮沸的唾液,C

管内加人2mL液,然后将这三支试管放人37~40℃

水浴中,15~20分钟后,三支试管内溶液的确切

变化分别是:

①A管溶液的颜色。这是因为。

②B管溶液的颜色。这是因为。

③C管溶液的颜色。这是因为。

参考答案:1.(略) 2.(1)有必要,因为本实验设置1号试管,可以进一步确认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并且对2号试管起到对照的作用。(2)①分别与3和4号管作对照②4、1、1、0 ③黄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可分解为麦芽糖,具有还原性,用本尼迪克试剂检验出现黄色无变色反应4管的唾液中没有催化蔗糖分解的酶,故不出现还原性糖,所以不出现黄色。(3)①1号试管:由于清水中不含淀粉酶,试管中的淀粉末被分解,遇碘变蓝。2号试管:0cC时唾液淀粉酶没有催化能力,试管中的淀粉末被分解,遇碘变蓝。3号试管:唾液淀粉酶在适宜的条件下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遇碘不变蓝。4号试管:煮沸过的唾液,其中的淀粉酶已经失去活性,试管中的淀粉末被分解,遇碘变蓝。5号试管:在酸性条件下,淀粉酶不能催化淀粉分解,试管中的淀粉遇碘变蓝。6号试管: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蛋白质分解,蛋白质遇碘不变蓝。②专一性温度、酶碱度(4)㈠蓝㈡①褪色(变为五色) 因为胰液中有胰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②不褪色(仍为蓝色) 唾液被煮沸,其中的消化酶的结构被坏,失去活性③褪色(变为无色) 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测定α淀粉酶活力的方法

实验五激活剂、抑制剂、温度及PH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目的要求通过实验加深对酶性质的认识,了解测定α-淀粉酶活力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酶是生物体内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通常称为生物催化剂。酶催化的反应称为酶促反应。生物催化剂催化生化反应时具有:催化效率好、有高度的专一性、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活力与辅基,辅酶,金属离子有关等特点。 能提高酶活力的物质,称为激活剂。激活剂对酶的作用有一定的选择性,其种类多为无机离子和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使酶的活力中心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导致酶的催化作用受抑制或丧失的物质称为酶抑制剂。氯离子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铜离子为其抑制剂。应注意的是激活剂和抑制剂不是绝对的,有些物质在低浓度时为某种酶的激活剂,而在高浓度时则为该酶的抑制剂。如氯化钠达到约30%浓度时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酶促反应中,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和PH值称为某种酶作用时的最适温度和PH值。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增加,反应速度也增加,直至最大反应速度为止;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而使酶逐步变性从而使反应速度降低。同样,反应中某一PH范围内酶活力可达最高,在最适PH的两侧活性骤然下降,其变化趋势呈钟形曲线变化。 食品级α-淀粉酶是一种由微生物发酵生产而制备的微生物酶制剂,主要由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米曲霉等微生物产生。但不同菌株产生的酶在耐热性、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PH、对淀粉的水解程度,以及产物的性质等均有差异。α-淀粉酶属水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可随机作用于直链淀粉分子内部的α-1,4糖苷键,迅速地将直链淀粉分子切割为短链的糊精或寡糖,使淀粉的粘度迅速下降,淀粉与碘的反应逐渐消失,这种作用称为液化作用,生产上又称α-淀粉酶为液化淀粉酶。α-淀粉酶不能水解淀粉支链的α-1,6糖苷键,因此最终水解产物是麦芽糖、葡萄糖和α-1,6键的寡糖。 本实验通过淀粉遇碘显蓝色,糊精按其分子量的大小遇碘显紫蓝、紫红、红棕色,较小的糊精(少于6个葡萄糖单位)遇碘不显色的呈色反应,来追踪α-淀粉酶作用于淀粉基质的水解过程,从而了解酶的性质以及动力学参数。 三、激活剂和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C肽的测定和临床意义

C肽的测定和临床意义 LIA正常值:空腹:1.0±0.23ng/ml;当口服葡萄糖后,60分中出现高峰血值: 3.1ng/ml 所谓C肽是指胰岛素原(由86个āā组成,分子量9000道尔顿,它的结构是由Ins及连接肽两部分组成,连接肽有35个āā组成)它在胰岛素原转化酶作用于分解时,与Ins的AB 两链相接的CA1赖、CA2精、Bc1精及Bc2精等四个氨基酸分离形成的31个氨基酸的多肽。 正常人24小时尿中排出C肽为36±4ug。幼年型糖尿病者为 1.1±0.5ug.;成年型糖尿病者为24±7ug。C肽清除率与肌酐清除率无明显关系。C肽的清除滤较Ins微高。C肽为 5.1±0.6ml/min,后者为 1.1±0.2ml/min.每日C肽排出量相当于胰岛分泌量的5%,占Ins 总量的0.1%,因此C肽的测定可应用于临床。 C肽具有如下特点:(1)在胰岛的?细胞的分泌中,Ins与C肽总克分子量相等。(2)胰岛素半衰期为 4.8min,而C肽为11分钟胰岛素原为17.5分钟。 (3) 胰岛素在肝肾内分解 而C肽不被分解是完整链从肾脏排出。(4) C肽无生物学活性,但具有很强的种属特异性,与抗胰岛素无交叉免疫反应。.由于胰岛素原的浓度还不到C肽的十分之一,故一般测得C肽(总C肽)可代表血中的游离C肽. C肽测定的临床意义: (1)可反映机体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特别是对外源性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可测定C肽,因为外源性胰岛素制剂中不含C肽,以及?-细胞分泌时胰岛素和C肽分子数相等.经临床上同时测定血清胰岛素和C肽浓度是平行相关的.由此可推断内源性胰岛素分泌情况. 胰岛素和C肽是等摩尔浓度由胰岛?-细胞分泌.在达到体循环前途径肝脏,肝对C肽的摄取量很少,而对胰岛素的摄取约20-40%。C肽在外周血的降解较胰岛素慢,于是外周血中C肽和胰岛素相比C肽要高数倍。故C肽更能反映?-细胞的分泌功能。 (2)C肽测定对糖尿病患者的分型和低血糖症的鉴别有指导意义 成年型糖尿病患者内源性胰岛素分泌量比常人稍高,葡萄糖浓度也高,胰岛素和C肽浓度也上升。在幼年型糖尿病引起胰岛素绝对分泌不足,故血清C肽浓度明显降低。 幼年型糖尿病根据病情可分为易变和稳定二类亚型。有的幼年型糖尿病抗-胰岛素效价升 高,而C肽浓度不升高,给与糖负荷后,58%的稳定性幼年型糖尿病患者C肽浓度升高,而易变型患者不升高。可见稳定性幼年型患者虽然在基础情况下内源性胰岛素分泌不足,但胰岛的?-细胞上有一定的储备能力.这些患者在治疗时可给予适量的口服降糖药. 在成年型糖尿病患者血循环中C肽浓度与是否需用胰岛素治疗有关.需用胰岛素治疗患者,在负荷试验后,C肽浓度未见升高,而能为口服药物控制患者,C肽浓度升高.所以对成年型患者测定C肽 ,可为患者选择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提供有力的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关于“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专题检测

关于“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 1.右表是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试管1 2 加入物质 淀粉糊+唾液 淀粉糊+唾液 温度 37℃ 0℃ 加入碘液 不变蓝 变蓝 A.需要适宜的pH B.只对一种物质起作用 C.需要适宜的温度D.效率很高 2.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注入2mL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 ③向3支试管中各滴一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④②③⑤ 3.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mL 新鲜的淀粉酶溶液;将甲、乙、丙3支试管分别置于0℃、35℃、100℃下约5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mL双缩脲试剂(边加边振荡),用沸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 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实验步骤不正确②温度设置不合理③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验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①和②正确 D.①②③都正确 4.某同学想知道自己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作用,他取三只试管,分别编号为①、②、③。然后进行下列实验: 试管号12345 ①②③ 加入加入2毫升清水 2毫升加入2毫升唾液 淀粉糊加入2毫升唾液 充分 振荡 放在37℃ 水浴中 10分钟 滴碘液 加碘液后,①、②、③号试管中物质不变蓝色的是: A.①B.②C.③D.②③ 5.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记录的实验结果如右表所示。该实验结果表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A.需要适宜的酸碱度 B.具有专一性 C.需要适宜的温度 D.具有高效性试管 1 2 加入物质 淀粉糊+唾液 淀粉糊+唾液 温度碘液检验 37℃不变蓝 0℃变蓝

淀粉酶及其应用

淀粉酶及其应用 0 引言 淀粉酶分布非常广泛,是人们经常研究的一种酶。从纺织工业到废水处理,这些酶都有不同规模的应用。 淀粉酶是淀粉降解酶。它们广泛存在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体中。它们将淀粉及相关的聚合物分解为带有具体淀粉分解酶特征的产品。最初,淀粉酶一词用来指可以水解直链淀粉、支链淀粉、肝糖及其降解产品中α-1,4-糖苷键的酶(本菲尔德(Bernfeld),1955年;费希尔(Fisher)和斯坦(Stein),1960年;迈拜克(Myrback)和纽慕勒(Neumuller),1950年)。它们水解相邻葡萄糖单体之间的键,产生带有具体用酶特征的产品。 近年来,人们发现了很多与淀粉及相关多糖结构降解有关的新型酶,并对其进行了研究(鲍伊(Boyer)和英格尔(Ingle),1972年;博诺考尔(Buonocore)等人,1976年;格里芬(Griffin)和福格蒂(Fogarty),1973年;福格蒂(Fogarty)和格里芬(Griffin),1975年)。 (1)有一些微生物源可以劈开这些结构中的α-1,4或α-1,4和/或α-1,6键,人们将现在已经或将来可能对这些微生物源工业化生产有重大影响的酶分为六种(福格蒂(Fogarty)和凯利(Kelly),1979年)。 (2)水解α-1,4键和绕过α-1,6键的酶,比如α-淀粉酶(内作用淀粉酶)。 (3)水解α-1,4键,但不能绕过α-1,6键的酶,比如β-淀粉酶(把麦芽糖当作一个重要的终端产品来生产的外作用淀粉酶)。 (4)水解α-1,4和α-1,6键的酶,比如淀粉葡糖苷酶(葡萄糖淀粉酶)和外作用淀粉酶。 (5)仅水解α-1,6键的酶,比如支链淀粉酶和其它一些脱支酶。 (6)优先水解其它酶对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所起的作用产生的短链低聚糖中α-1,4键的酶,比如α-葡萄糖苷酶。 (7)将淀粉水解为一连串非还原环状口葡糖基聚合物,称为环糊精或塞查丁格(Sachardinger)糊精的酶,比如浸麻芽孢杆菌(Bacillus macerans)淀粉酶(环糊精生成酶)。 1 淀粉 在描述淀粉分解酶的作用方式和性质前,有必要来讨论一下这种天然基一一淀粉的特性。淀粉是所有高等植物中主要储备碳水化合物的。在有些植物中,淀粉占整个未干植物的70%。淀粉是不溶于水的细小颗粒。这些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常常由植物母体决定,具有植物品种的特征。当把淀粉颗粒置于水中加热时,颗粒中的连接氢键变弱,颗粒开始膨胀、凝胶化。最终,它们根据多糖的浓度或形成糊状物或形成弥散现象。淀粉来自于植物,比如玉米、小麦、高梁、稻米的种子,或木薯、马铃薯、竹芋的茎根,或来自于西谷椰子的木髓。玉 米是淀粉的主要商业原料,通过湿磨生产工艺便可获得商品淀粉(博考特(Berkhout),1976年)。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特性见表1。 表1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较 性质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基本结构 基本直线 分岔 在水溶液中稳定性 回生 稳定 聚合度 C.103 C.104~105 平均链长 C.103 C.20~25 β淀粉酶水解 87% 54%

七年级生物: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 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七年级生物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知识: 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淀粉在口腔中已经开始被消化。 2.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针对实际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验证,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收集唾液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设计思路〗 本节探究活动以“分组探究”模式开展,因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关键有三步:一是制备淀粉糊并取定量;二是收集唾液;三是水温调节控制。所以我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

每人做一步,这样既可保证每个环节都得到探究又可节省时间。该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淀粉糊的制备、唾液的收集方法由教师提供并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是淀粉糊的浓度不宜太大,以免消化不完全。还应给学生解释不同人的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含量不等,为确保淀粉消化完全,收集的唾液应尽可能纯一些,这样就要求学生在收集唾液之前要漱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太行山脚下,教学条件与城市相比较为简陋,但我校为重点中学,教学设施与本县其他学校相比又较为优越,但还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探究需求,只能以小组探究模式展开,由于教学资源有限,探究的内容也要受到限制,不能一课多探。 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求知欲望强烈,学习态度积极,回答问题踊跃,但学习方法相对比较传统,缺乏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才能发现问题。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探究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探究技能,提高了组织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交流协作精神。假设的提出、方案设计和验证假设等是教师引导的结果,也是学生利用科学研究方法主动探究的结果。学生们掌握了这种方法后,就能够利用这种方法和已

(整理)α-淀粉酶综述

α-淀粉酶综述 佚名2013-10-06 摘要:α-淀粉酶分布十分广泛,遍及微生物至高等植物。α-淀粉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酶制剂,大量应用于粮食加工、食品工业、酿造、发酵、纺织品工业和医药行业等,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酶制剂之一。本文概述了α-淀粉酶的发现和应用发展史、分离纯化及结构的研究史、催化机制及其研究史、工业化生产和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等。 关键词:α-淀粉酶发现应用分离纯化结构催化机制研究史发展趋势 α- 淀粉酶( α- 1,4- D- 葡萄糖- 葡萄糖苷水解酶) 普遍分布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 是一种重要的淀粉水解酶。其作用于淀粉时从淀粉分子的内部随机切开α-1,4糖苷键,生成糊精和还原糖。由于产物的末端残基碳原子构型为α构型,故称α-淀粉酶。现在α-淀粉酶泛指能够从淀粉分子内部随机切开α-1,4糖苷键,起液化作用的一类酶。 1 α-淀粉酶的发现和应用史 1.1 α-淀粉酶的发现 啤酒是最古老的酒精饮料,发酵是其关键步骤,其中所包含的糖化过程就是把淀粉转化为糖。这个转化过程的机理一直都没有被弄清楚,直到淀粉的发现。 在19世纪早期,许多科学家都在研究谷物提取物中淀粉的消化机理。Nasse(1811年)发现,从生物体中提取的淀粉能过被转化为糖,而从被沸水杀死的植物细胞中提取的淀粉不能被转化为糖。Kirchhoff(1815年)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他将4份的冷水加入到2份的淀粉中,并边加边搅拌。之后加入20份的沸水使其形成一层厚厚的淀粉糊。在淀粉糊还是余温的时候,加入被粉碎的麸质(或麦芽),然后在40-60°列式温度下水浴。1-2小时后发现,淀粉糊开始缓慢液化。8-10小时后,淀粉糊被转化为一种甜的溶液。之后,他将其通过过滤和蒸发浓缩得到了糖浆,品尝后发现,其和发酵液一样甜。在操作的过程中,他注明了实验过程中仅添加了非常少的麸质,并且得到的糖浆与淀粉的量成正比。此外,如果在加入麸质前加入几滴高浓度的硫磺酸,最终就没有糖生成。从这个实验中他得到结论1)麸质是一种能够使温水中的淀粉粉末转化为糖的物质。2)作为种子发芽的结果,相比种子内的物质而言,麸质能过将更多的淀粉转化为糖。至此,Kirchhoff奠定了发现谷物中一种能够将淀粉转化为糖的蛋白质的基础。

胰岛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胰岛素检测的临床意义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胰岛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一、血胰岛素检查 血胰岛素检查,可以判定糖尿病患者是1型患者还是2型患者。主要适合于没有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在空腹及餐后2小时抽血进行测定,正常情况下空腹胰岛素水平应该为5~30μu/ml,而餐后水平应比空腹高出4~5倍。如果病友的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就称之为绝对缺乏,可见于1型糖尿病;如果并没有明显减少,而表现为血糖升高,就称为相对缺乏,是因为胰岛素发挥作用的环节出现故障,常见于存在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病友。 二、糖尿病是由于人体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引起的。也许糖尿病病友们很想知道自己到底能生产多少胰岛素,是绝对缺乏胰岛素还是相对缺乏胰岛素,很想知道自己患的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怎样才能知道就非常有必要接受血胰岛素检查或C肽检查。 一般说来,血胰岛素检测,主要适合于没有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在空腹及餐后2小时抽血进行测定,正常情况下空腹胰岛素水平应该为10-25mU/dL,而餐后水平应比空腹高出4-5倍。如果病友的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就称之为绝对缺乏,可见于1型糖尿病;如果并没有明显减少,而表现为血糖升高,就称为相对缺乏,是因为胰岛素发挥作用的环节出现故障,常见于存在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病友。

C肽检测:即使在糖尿病病友接受外来胰岛素治疗的情况下,也不影响C 肽检测结果。此时如果通过检查血中的胰岛素水平来评价机体产生胰岛素的能力,显然就要受到注射胰岛素的影响,结果肯定不准确。而通过C肽检查则仍能准确的反映机体自己产生胰岛素的量,不会受外来胰岛素的影响。C肽检测测定方法与胰岛素检测相同,也是在空腹及餐后某时刻抽血。正常情况下,餐后C肽比空腹C肽水平要高4-5倍。 总的说,胰岛素测定,可评定尚未用胰岛素治疗病友的胰岛功能;而C肽测定,可评定已用胰岛素治疗病友的胰岛功能。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要点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 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淀粉在口腔中已经开始被消化。 2.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针对实际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验证,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收集唾液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设计思路〗 本节探究活动以“分组探究”模式开展,因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关键有三步:一是制备淀粉糊并取定量;二是收集唾液;三是水温调节控制。所以我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每人做一步,这样既可保证每个环节都得到探究又可节省时间。该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淀粉糊的制备、唾液的收集方法由教师提供并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是淀粉糊的浓度不宜太大,以免消化不完全。还应给学生解释不同人的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含量不等,为确保淀粉消化完全,收集的唾液应尽可能纯一些,这样就要求学生在收集唾液之前要漱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太行山脚下,教学条件与城市相比较为简陋,但我校为重点中学,教学设施与本县其他学校相比又较为优越,但还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探究需求,只能以小组探究模式展开,由于教学资源有限,探究的内容也要受到限制,不能一课多探。 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求知欲望强烈,学习态度积极,回答问题踊跃,但学习方法相对比较传统,缺乏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才能发现问题。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探究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探究技能,提高了组织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交流协作精神。假设的提出、方案设计和验证假设等是教师引导的结果,也是学生利用科学研究方法主动探究的结果。学生们掌握了这种方法后,就能够利用这种方法和已有的知识,主动地探究自然的奥秘,了解生物的习性和自然界的千变万化,从小就培养适应生活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得还不够全面,学生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 〖教学点评〗 本节课是一节分小组来完成的探究课。教师以全新的教学理念设计课堂结构。学生通过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汇报交流的过程,提高了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学反思:

淀粉酶

一、淀粉 ?1、淀粉的性状及组成 ?淀粉为白色无定形结晶粉末 ?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和多角形三种 ?一般含水分高、蛋白质少的植物的淀粉颗粒比较大些,多成圆形或椭圆形,如马铃薯、木薯等。 淀粉的性状及组成 ?碳44.4%,氢6.2%,氧49.4% ?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普通谷类和薯类淀粉含直链淀粉17%~27%,其余为支链淀粉; ?而粘高粱和糯米等则不合直链淀粉,全部为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聚合度约100~6000之间 ?遇碘反应是纯蓝色 淀粉的性状及组成 ?支链淀粉是由多个较短的α-1,4糖苷键直链结合而成。每2个短直链之间的连接为α-1,6糖苷键。 ?聚合度约1000~3000,000之间,一般在6000以上。 ?遇碘呈紫红色反应。 2、淀粉的特性 ?糊化:淀粉在热水中能吸收水分而膨胀,最后淀粉粒破裂,淀粉分子溶解于水中形成带有粘性的淀粉糊。 ?第一阶段:淀粉缓慢地可逆地吸收水分 ?第二阶段:当温度升到大约65℃时,淀粉颗粒经过不可逆地突然很快地吸收大量水分后膨胀,粘度增加很大。 ?第三阶段:当温度继续升高,淀粉颗粒变成无形空囊,可溶性淀粉浸出,成为半透明的均质胶体。 3、酶解法 酶解法是利用专一性很强的淀粉酶及糖化酶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方法。 酶解法可分为两步: 第一步,利用α-淀粉酶将淀粉液化; 第二步,利用糖化酶将糊精或低聚糖进一步水解转化为葡萄糖。生产上这两步分别称为液化和糖化。由于在该过程中淀粉的液化和糖化都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因此酶解法又称为双酶法或多酶法。 ?优点:1、酶解法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反应条件较温和,不需要耐高温高压或酸腐蚀的设备; ?2、酶作为催化剂的特点是专一性强,副反应少,故水解糖液纯度高,淀粉转化率高; ?3、可在较高的淀粉乳浓度下水解。 ?4、酸解法一般使用10-12Bx(含18%--20%淀粉)的淀粉乳,而酶解法可用20—23Bx (含34%--40%淀粉)的淀粉乳,并且可以采用粗原料。 ?5、用酶解法制得的糖液较纯净、颜色浅、无苦味、质量高,有利于糖液的充分利用。 ?6、双酶法工艺同样适用于大米或粗淀粉原料,可避免淀粉在加工过程中的大量流失,减少粮食消耗。 缺点:酶解法反应时间较长,设备要求较多,且酶是蛋白质,易引起糖液过滤困难。当然,随着酶制剂生产及应用技术的提高,酶解法制糖将逐渐取代酸解法制糖。 葡萄糖的分解反应 葡萄糖(失水)5`-羟甲基糠醛+甲酸

胰岛素释放的测试

胰岛素释放的测试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胰岛素释放的测试 本试验做法与注意事项均与葡萄糖耐量试验相同。已确诊为可吃含面粉100克的馒头,未确诊者用75克葡萄糖。 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随血糖的上升,血浆胰岛素水平也迅速上升,高峰一般在服糖后1小时出现且为空腹值的5-10倍,然后逐渐下降,至3小时应接近空腹水平,即胰岛素释放试验与糖耐量试验同步。 1、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释放试验曲线可分三种类型: (1)胰岛素分泌减少型。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很低,口服100克馒头后,仍然很低,无高峰出现,说时患者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β细胞的功能衰竭,见于胰岛素2型糖尿病病人或2糖尿病病人的晚期,提示必需采用胰岛素治疗。 (2)胰岛素分泌增多型。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正常或高于正常,刺激后曲线上升迟缓,高峰在2小时或3小时,其峰值高于正常(但仍低于无糖尿病而体重相似的单纯肥胖者),提示患者胰岛素相对不足,多见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的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积极减轻体重。

(3)胰岛素释放障碍型。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可高可低,但刺激后曲线上升延缓,且峰值低于正常人,此型应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有效。 2、参与正常值及参考病理值(x±SD)μu/ml 葡萄糖-C肽释放试验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参考值: 空腹C肽/L(±/ml)。 峰时在30~60min,峰值达基础值的5~6倍以上。临床意义: C肽释放试验的做法与注意事项与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相同,它的临床意义是:(1)测定C肽,有助于糖尿病的临床分型,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胰岛功能。 (2)因为C肽不受胰岛素抗体干扰,对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直接测定C肽浓度,以判定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要点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改进 北京市八角中学刘馥花 前言: 北京版初中生物教材(第一册)第四章生物的营养,第二节人和动物的营养中的[实验]唾液的消化作用。要求学生分组实验,人人动手。但是由于上课时间有限,且学生在取唾液时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上课时做思想工作;再有本次实验所需的实验用具过多,教师在准备时也有很大的难度。于是,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的设备进行了实验改进。保证了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并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结果。 1.进行实验改进的原因: 1.1 做这个实验所需的仪器很多: 本实验需要的仪器有:大、小烧杯、试管、酒精灯、温度计、三脚架。我校初一每班平均近40人,那么所需的仪器如下:(以人教版教材为例计算) 仪器名称酒精灯试管温度计大烧杯小烧杯三脚架总计 需要数量(个)20 40 20 20 20 20 140 从表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酒精灯、试管、温度计、烧杯总计有140件。对于实验设备齐全地学校来说,是不成问题的,对于我们普通学校,就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教师准备实验也要花去很多时间。 1.2 制备淀粉浆糊与取唾液需要一定的教学时间。 实验步骤的第一步是:将淀粉煮成浆糊,需要6——10分钟,之后还要取唾液,时间也需要6——8分钟。即便两步同时做,也需要10分钟左右。这样就占了一节课近1/4的时间。后边的步骤还很多,一节课下来根本就做不完实验,常常是同学们没看到结果就下课了,不能进行实验分析,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1.3取唾液的过程中,学生的纪律不易保证。 取唾液的过程,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指导。有的学生觉得有趣,互相取笑,有的同学觉得恶心、不愿意做,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在课前拿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组织教学。 2.实验的改进: 2.1 用淀粉纸代替淀粉浆糊效果比较好。 选择淀粉纸的标准:吸水性强、有韧性、洁白。通过多次实验比较了白报纸、过滤纸后发现用过滤纸做淀粉纸效果最好。

a-淀粉酶的生产与应用

α-淀粉酶的合成与应用 谷君 摘要:酶, 发酵,生产,合成,应用 关键词:生产应用 一,淀粉酶的产生菌及酶的特性 (1)淀粉酶可由微生物发酵产生,也可从植物和动物中提取,目前I业生产上都以微生物发酵法进行大规模生产淀粉酶。在 1 9 0 8年和 1 9 1 7年德国的 B o k i i n 和 F A f r o n t [ 日先后由细菌中生产出 d .淀粉酶,用于纺织品脱浆。1 9 3 7年日本的福本口获得了产生a 一淀粉酶的括革杆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干抗生素的发明,使得微生物I业大步前进, 1 9 4 9年Ⅱ - 淀粉酶开始采用深层通风培葬法进行生产。1 9 7 3年耐热性淀粉酶投入了生产r 4 3 。随淀粉酶的用途日蓝扩大,产量日见增多,生产水平也逐步提高。近些年我们国家的酶制剂行业发展较快,从 1 9 6 5年开始应用解淀粉芽孢杆菌B F 一7 6 5 8生产淀粉酶,当时仅无锡酶制剂厂独家生产,近年在国内生产酶制剂的厂家已发展到 l 2 O多个,其中约有 4 O 左右的I厂生产淀粉酶,产品也由单一的常温I业用 d 一淀粉酶,发展到现在有I业用也有食品鼓,既有常温也有耐热的,剂型上有固体的也有液体淀粉酶。酶制剂I业现已成为近代I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门,它对社会的贡献远远超过酶I业本身。 (2)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以枯草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生产细菌淀粉酶和米曲霉生产的真苗淀粉酶为主要产品,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菌种,最初都是从自然中得到的,通过筛选和诱变育种工作,可改变菌种的特性,提高 n 一淀粉酶的活力。O n t t r u p 以地衣芽孢杆苗AT C C 9 7 9 8为出发菌株,用 Y射线, N T G以及 uV反复 7次 诱变,使其 n 一淀粉酶的产量为原苗株的 2 5 倍。A n d r e e v a 等将枯草杆菌孢子悬浮液经 5 0 ℃加热处理 3 0分钟,酶合成速度提高了 2 —2 、 7倍,可见采用诱变育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点,由于发生平顶效应使之育种效果降低,利用转化法改良菌种,在枯草杆菌 n 一淀粉酶的生产苗上已 取得可喜的结果 K a z u m a s a 等采用转化和诱变结合的方法.使 n 一淀粉酶产量比亲株高 l 5 0 0 - -2 0 0 0倍近年来,随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技术已应用到菌种的改造方面。 P a l v a r 2 等把解淀粉芽孢杆菌n 一淀粉酶基因克隆到枯草芽孢杆菌中,其 n 一淀粉酶活力比其原始的野生型苗株高 5 0 0倍。 H e n a c h a n 又把地衣芽孢杆菌耐热淀粉酶基因克隆到枯草芽孢杆苗中,美国 C P C国 际公冠的 Mo f f c t 研究中心,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 DA) 的批准,可用其研制的基因工程菌生产淀粉酶,这是第一个由 F D A 批准用基因工程菌生产的酶髑剂。。我国在利用基因重组构建耐热性一淀粉酶方面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何超刚[ 3 等将脂肪嗜热芽孢杆菌淀粉酶基因质粒带人大肠杆菌,使后者具有生 产高淀粉酶能力。任大明0 将带有淀粉酶基因的克隆片段,在枯草杆菌中得到表达。朱卫民将枯草杆菌 a淀粉酶基因在大肠杆苗中的得表达。

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血糖监测在时间安排上并不是随意的,这里面很有讲究。那么,临床上通常选择哪些时间点检测血糖?这些时点的血糖又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呢?血糖高低是反映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及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把血糖监测简单地理解为定期查空腹血糖,这是非常片面的。理想的血糖监测应当是全天候实时监测,但在动态血糖仪(CGMS)临床尚未普及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选择一天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若干时点进行血糖检测,来反映患者一天当中血糖变化的全貌。血糖监测在时间安排上并不是随意的,这里面很有讲究。那么,临床上通常选择哪些时间点检测血糖?这些时点的血糖又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呢?1.空腹血糖 1.1 严格地讲,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饮水除外)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点),午餐前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 1.2 检测空腹血糖的意义: 主要是为了了解基础状态(即非进餐状态)下的清晨血糖水平,用以评估头天晚上降糖药用量是否合适?此外,空腹血糖还可以间接反映患者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水平。另外,空腹血糖也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1.3 空腹血糖升高有三种常见情况: ①药量不足:特点是睡前血糖高于空腹或与空腹血糖相差无几。原因是晚间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用量不足或进食过多;

②黎明现象:与凌晨生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后者可加重肝脏和肌肉的胰岛素抵抗,导致清晨高血糖。"黎明现象"的特点是:患者凌晨4点到8点之间血糖突然明显升高,而之前未曾发生低血糖; ③苏木杰反应:是由于夜间发生低血糖以后引起空腹血糖反跳性升高,特点是凌晨3:00左右血糖低于3.9mmol/L,而空腹血糖较高。 1.4 注意: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00~8:00取血,采血前不用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动。如果空腹抽血的时间太晚,所测的血糖值很难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其结果可能偏高或偏低。偏高者主要见于"黎明现象"比较明显的糖尿病人;偏低者一般认为与空腹时间过久、肝糖元储备不足有关。 2.餐后2小时血糖 2.1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准时采血所测得的血糖值。如果是正在治疗的糖尿病人,查餐后2小时血糖时要跟平时一样进餐、用药。 2.2 "餐后2小时血糖"的意义: ①可以反映患者进食及降糖药用量是否合适; ②可以反映患者胰岛细胞的储备功能(即进食后食物刺激胰岛细胞追加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③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这是因为许多早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正常,而首先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 ④餐后高血糖还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课题: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年级:七年级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说明在口腔内发生的消化作用类型。 二、教学重点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三、教学难点 认识酶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四、课型 探究性实验 五、课前准备 提出问题:馒头或米饭在口腔内经过细细咀嚼后,其中的淀粉是否发生变化呢? 假设:馒头、米饭中含有的淀粉是没有甜味的。在这个事实的启发下,你组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 六、实验材料、用具 馒头、清水

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班级姓名 实验名称: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器材:试管,温度计,唾液,面粉,碘液,滴管,量筒,37℃温水。 实验步骤: 1、首先将面粉加水稀释成溶液状,静置一会儿。 2、取两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号,在1号和2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淀粉液。 3、在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中分别加入1毫升清水和唾液,然后摇匀。 4、将两只试管同时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至10分钟后取出,各加入2滴碘液,摇匀, 观察颜色变化,发现1号试管中溶液变蓝,2号试管中溶液不变蓝。 结论: 1号试管中滴加碘液溶液变蓝,说明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2号试管中滴加碘液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唾液分解而不存在了,由此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班级姓名 实验名称: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器材:试管,温度计,唾液,馒头,小刀,碘液,滴管,量筒,37℃温水。 实验步骤: 5、取新鲜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 C块不做任何处理。 6、用清水漱口,在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一分钟后,用干净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 液挤压进小烧杯中。 7、取三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在1号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然后加2毫升唾 液并搅拌均匀。在2号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再加入2毫升清水搅拌均匀。在3号试管中加入馒头块后加入2毫升唾液。 8、将三只试管一起放入37℃度左右的温水中,5至10分钟后取出这三只试管,各滴加2 滴碘液,摇匀,观察颜色变化,发现1号试管不变蓝,2号变蓝,3号变浅蓝。 结论:1号试管中滴加碘液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唾液中唾液淀粉酶分解而不存在了,2号试管中滴加碘液溶液变蓝,说明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3号试管中溶液变浅蓝色,说明馒头表面淀粉被唾液消化而内部没有发生变化。由此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淀粉酶,糖化酶

糖化酶 糖化酶Gluco-Amylase 又称葡萄糖淀粉酶(EC3.2.1.3),是以黑曲霉变异菌株经发酵制得的高效生物催化剂。糖化酶能在常温条件下将淀粉分子的a-1.4和a-1.6糖苷键切开,而使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凡是以淀粉为原料又需糖化的生产过程,均可使用糖化酶以其提高淀粉糖化收率。不含转苷酶将具有极高的转化率。其系列产品有固体和液体两种类型,适用于淀粉糖、酒精、酿造、味精、葡萄糖、有机酸和抗菌素等工业. 一、产品特性:1、作用方式:糖化酶又称葡萄糖淀粉酶,它能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性末端水解a—1,4葡萄糖苷糖,生产葡萄糖,也能缓慢水解a—1,6葡萄糖苷键,转化为葡萄糖. 2、热稳定性:在60℃下较为稳定,最适作用温度58—60℃. 3、最适作用:PH4.0—4.5 4、产品质量符合QB1805.2—93标准. 二、产品规格. 项目指标固体糖化酶液体糖化酶外观黄褐色粉末褐色液体酶活力5万、10万、15万10万、15万水份(%)≤8 细度(目)80%通过40目酶存活率半年不低于标定酶活三个月不低于标定酶活 三、酶活力定义:1克酶粉或1ml酶液于40℃PH4.6条件下,1小时分解可溶性淀粉产生1mg 葡萄糖的酶量为1个酶活单位。 四、应用参考 酒精工业:原料经中温蒸煮冷却到58—60℃,加糖化酶,参考用量为80—200单位/克原料,保温30—60分钟,冷却至30℃左右发酵。 淀粉糖工业:原料经液化后,调PH到4.2—4.5,冷却到58—60℃,加糖化酶,参考用量为100—300单位/克原料,保温糖化24—48小时。 啤酒行业:生产“干啤酒”时,在糖化或发酵前加入糖化酶,可以提高发酵度。 酿造工业:在白酒、黄酒、曲酒等酒类生产中,以酶代曲,可以提高出酒率,也普遍用于食醋工业。其他工业:在味精、抗菌素等其他工业应用时,淀粉液化后冷却到60℃,调PH4.2—4.5,加糖化酶。参考用量100—300单位/克原料。 淀粉酶 生物学 中文名称:淀粉酶

胰岛素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胰岛素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前,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使用胰岛素,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 的检测能够区别其患病的类型。在应用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胰岛素抗体,对其抗体的检测能够确定患者自身的并发症状。本文通过对胰岛素及其抗体 的检测,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关键词】胰岛素抗体类型 糖尿病属于一种发病原因及机理都没有完全明确的内分泌代谢病症,在临床 中主要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1型糖尿病,其是胰岛素依赖型(IDDM),另一种是 2型糖尿病,其是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IDDM 属于自身免疫性病症,其是因 为起到免疫介导作用的胰岛β细胞受到破坏所导致的,疾病机理的主要特点为: 在胰岛的周围或者是在胰岛内出现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情况,也就是免疫系统攻击 胰岛β细胞,并使其受到损伤,致使胰岛素合成及分泌水平下降,甚至完全失去 此功能。目前IDDM在多数情况下认为其病症出现的基础性因素是胰岛素抵抗, 也就是说胰岛素所作用的靶细胞、器官组织无法迅速的对胰岛素引发的生物学效 应产生反应,甚至完全丧失。 1、血清胰岛值决定患者糖尿病类型 对血清胰岛素进行相应的检测,并检测空腹状态以及餐后胰岛素分泌能力。 通常需要和糖耐量试验(OGTT)一起完成检测。对血清胰岛素的分泌水平进行检测,能够有效了解糖尿病患者发病后病症严重状况,而且能够帮助其进行预后判断,并根据此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检查血清胰岛素主要有以下作用。 1.1确定患者是1型或2型糖尿病 对血清胰岛素检测,能够确定糖尿病患者属于1型或为2型患者,此种方法 主要适用在没有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过的患者,在空腹状态和餐后2小时进行抽 血检测,正常空腹状态下,血清胰岛素含量水平应是5~30μu/ml,通常餐后其水 平会比空腹状态高出4~5倍。若患者餐后血清胰岛素水平没有明显升高,也就 是绝对缺乏,通常都属于1型糖尿病;若血清胰岛素并没有出现显著降低的情况,但其临床表现有血糖上升现象,可称作相对缺乏,其征象的出现通常都是由于胰 岛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而且有效环节发生故障,此种情况通常存在于胰岛素抵 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 1.2糖尿病的分型 胰岛素抵抗型(分泌增高型):此种类型的表现主要是在空腹状态下胰岛素 水平处于正常值或者是比正常值偏高,在饮食之后胰岛素峰值发生明显变化,比 正常值要高出很多。此情况显示胰岛素具有较为正常的分泌作用或者是有偏高倾向,显示身体中存有胰岛素抵抗现象。此种类型大多出现在比较肥胖的糖尿患者中。其治疗方法主要调节饮食结构,加强自身的有效运动量,通常不需要使用药 物进行治疗,也可稍微使用胰岛素增敏剂进行治疗,最大限度来降低胰岛的负荷,对血糖控制所具有的长期稳定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胰岛素释放障碍型:此种症状主要是胰岛素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曲线具有缓慢 升高的形态,其高峰值有后移情况,患者大部分是消瘦型或者是超过40岁的中 年人,胰岛出现的病变征象通常都很轻微,属于β细胞功能障碍类型,此种类型 的患者在治疗中需要调节饮食结构,加强自身运动,而且在应用胰岛素增敏剂作 为主要治疗药物的同时,要适量加入能够使胰岛分泌受到刺激效果的药物,增加 胰岛素分泌量,能够将胰岛素峰值提前,确保胰岛素释放的正常化[1]。

胰岛素抵抗的检验方法

胰岛素抵抗的检验方法 胰岛素抵抗的检测方法很多,按设计原理大致分为三类:1.开环法:即阻断内源性葡萄糖与胰岛素反馈环法,如正常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胰岛素抑制试验。2.闭环法:即激发葡萄糖与胰岛素反馈环法,如最小模型技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耐量试验、胰高血糖素试验和持续输注葡萄糖模型分析法 3.基础状态法:用基础状态下的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浓度(FBI)两个指标评估胰岛素抵抗,如FBG/FBI,1/FBG×FBI和稳态模型评价(HOMA)等。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EICT)被公认为评价胰岛素的金标准;最小模型法与EICT相关性好,被认为是准确性较高的检测方法但两种方法操作繁琐,不适合大样本人群胰岛素抵抗的普查。胰岛素敏感指数、稳态模型法以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等方法简便易行,以被广泛应用于胰岛素抵抗的普查。 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EICT) EICT是目前公认的检测胰岛素抵抗的方法,被认为是IR检测的金标准。本方法是测定组织对外源性胰岛素敏感性的方法,快速连续胰岛素灌注使血浆胰岛素浓度迅速升高并维持在一定水平,改变葡萄糖灌注率使血糖稳定在基线水平。在这种水平下可通过抑制肝糖输出和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即阻断内源性葡萄糖-胰岛素反馈,这时葡萄糖灌注率等于外源性胰岛素介导的机体葡萄糖代谢率。 具体方法为:空腹12h,抽血测基础血糖、胰岛素的值,静滴胰岛素,使血胰岛素维持在100mU/L,保持此速率不变,然后静滴2%葡萄糖(2mg/),每隔5min监测血糖一次,并用Harvard泵调整葡萄糖的输注速率(GIR),以外源性胰岛素钳制血糖于正常水平(+L)持续60min。血胰岛素浓度在50mU/L 以上能抑制90%肝脏内源性葡萄糖生成,因此外源注入葡萄糖量减去机体所有组织摄取量,即为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代谢率和单位胰岛素所代谢葡萄糖量,这就是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应用较普遍。GIR越小,机体胰岛素抵抗越严重。与胰岛素耐量试验(ITT)相比,具有不产生低血糖和伴随的复杂神经内分泌反应等优点,因为以每5min间隔计算葡萄糖代谢率,可测组织对胰岛素敏感的时间曲线,对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帮助。该试验排除了体内许多难以控制的干扰因素对评价IR的影响。但该试验时葡萄糖可受胰岛素水平改变时周围血流变动的影响;并与输入胰岛素量而非胰岛素浓度相关。但是完成试验需要床边血糖自动分析议和Harvard泵等特殊设备,每5min调整GIR,费用昂贵,限制了此技术的推广。 胰岛素抑制试验(IST) 方法:受试者静脉注射普萘洛尔5mg,5min后用输液泵恒定输入由普萘洛尔、肾上腺素、葡萄糖和胰岛素组成的混和液,以抑制肝糖输出和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在这种稳定状态下,血浆葡萄糖浓度直接反映组织对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性。 改进方法:用生长抑素代替普萘洛尔和肾上腺素,理由是普萘洛尔和肾上腺素可以引起受试者心率减慢、血压升高、和血液重新分布等副作用,且肾上腺素可使脂肪分解,对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的分泌的抑制并不充分;而生长抑素可以充分抑制糖原分解,抑制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的分泌,对脂肪代谢没有直接的影响,不引起心血管反应。故生长抑素更安全。IST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但结果不如钳夹法精确。 微小模型法(MMT) MMT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机体血糖与胰岛素动力代谢的关系,而同步计算出标书胰岛素抵抗程度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不依赖胰岛素作用的葡萄糖自身代谢效能(SG),也被称为频繁采血的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FSIVGTT)。根据葡萄糖和胰岛素的动力学关系求得ISI。如果受试者β细胞功能过低,则需在注射葡萄糖前注射一次D860或胰岛素,否则胰岛素曲线太低,计算将出现误差。 具体方法:早晨空腹(禁食10h后),平卧休息30min,左右肘腕部各保留一个静脉通道,一侧用于葡萄糖,另一侧用于采血。注射葡萄糖按0.3g/kg计算,β细胞功能反映较差者在给葡萄糖20min 后注射0.3克甲苯磺丁脲钠,对完全没有β细胞功能者注射外源性胰岛素75mU/kg。采血时间最初为3h 采30个血样,后来改为12或14个,经对照分析,减少样本不影响测定结果。SG是指机体不依赖胰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