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第6课《将相和》-(教案)(统编本)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第6课《将相和》-(教案)(统编本)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第6课《将相和》-(教案)(统编本)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第6课《将相和》-(教案)(统编本)

6 将相和

1.认识14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速读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三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

4.通过人物的言行,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重点

学习速读课文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加强语言感知能力。

难点

学习并练习速读课文,感受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1.字词教学。

本课词汇丰富,朗读时不容易上口,要特别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时跳过难读的词句,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初读训练。教师要提出初读要求:全神贯注,一目十行,准确抓住段落中的关键内容;再读课文,关注初读时跳过的地方,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圈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检查自读课文时要注意正音,“召、臣、抄”是卷舌音,“罪”是平舌音;“献、蔺”是前鼻音,“荆、卿”是后鼻音;“召”是四声,不要读成一声。有些长句子比较难读,教师要注意示范,教学生读通读顺。

2.阅读理解。

学习速读,读通课文,读懂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之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理清全文脉络,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弄懂三则故事的要点。

3.表达运用。

本课讲的是三个历史故事,三者之间关系密切,依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故事之间的联系。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语言表达对文中人物的感情。

1.预习提纲

(1)搜集《史记》的相关知识和《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片段。

(2)初读课文,默读浏览,了解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4)回读课文,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5)体会课文着重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

2.多媒体课件

《史记》的相关知识、《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片段。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无价之宝、召集、大臣”等词语的意思。

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初步感受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要学习一篇较长的文章,阅读长文章,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现在大家就运用自己掌握的好方法来学习本篇课文,在默读课文时注意文章中的人物,了解他们之间发生的三个小故事。(学生默读浏览)

(板书:和)

师:“和”,一个简单的汉字,不仅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处世智慧,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沿黄河奔波,把“和为贵”的信条四处传播。他经常以“和”教导自己的弟子:立身处世要“克己”,要由“人和”推及“政和”,甚至延续到整个人类,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和”的故事——《将相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初步了解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那课文中的“将”“相”分别指的是谁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相机引出:“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课文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并在板书中指导书写生字“荆”。)

通过对“和”字的讲解,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同时,自然过渡到本课的主题,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检查预习环节,根据课前的预习,初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学习新课,探究主题。

(一)找准矛盾焦点,形成探究主题。

1.题目是《将相和》,那肯定有不和的时候,为什么不和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廉颇是怎么说的。

2.生读文,找到第16自然段廉颇说的话,指名读。

“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了台!”

3.你知道廉颇为什么这么说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史记》中描写蔺相如和廉颇的片段。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

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4.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5.指导朗读:是啊,廉颇是上卿,而蔺相如出身低微,他只是赵国宦官缪贤家的一个门客,而这样的人最后职位却比廉颇还要高,你是不是也会为廉颇抱不平呢来,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小结:在廉颇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大功臣。而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那么蔺相如到底是不是只会耍嘴皮子呢官职到底该不该升这是咱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板书:嘴)

从“矛盾”出发,引出探究的主题,初步认识到矛盾的焦点,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紧扣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

我们先来看看“完璧归赵”这个故事。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找到描写蔺相如面见秦王说的话并做上记号。

(1)生自由读文。

(2)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圈画,教师巡视。

1.“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2.“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3.“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

2.我们来看第1句话,你觉得璧有毛病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结合相关语句,体会“无价之宝”这个成语的含义。学生交流)

(1)既然璧这么珍贵,那就是蔺相如在说谎了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结合当时的背景来谈一谈。

学生查找、交流,出示课件:

战国时候,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小结:在这样的情况下,想一想:蔺相如说璧有毛病,这是在说谎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体会蔺相如的机智、聪明……)

(2)指导朗读:朗读“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3.让我们接着交流理解蔺相如说的第②③句话。

(1)我们来看第②句蔺相如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理“直”在哪里

请大家默读第2~8自然段,画出重点句,组织好语言,替蔺相如来摆摆这个理。(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2)导读:

是啊,拿城换璧是你秦王提出来的,我把和氏璧给你送来了,你却不交城。理由充分,说话才有气势。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指名读:“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有理有据,蔺相如面对的虽然是虎狼之国的秦王,却仍然毫无惧色,言语中字字掷地有声。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生齐读:“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3)小组讨论交流:蔺相如真的会撞吗

(引导:秦王对和氏璧爱不释手,蔺相如早已看在眼里。这是蔺相如使的“金蝉脱壳”之计。)

(4)除了金蝉脱壳之计,蔺相如还用了哪些计谋请大家接着往下读,看看谁能最先找出来。

(生读后交流,师相机引导:“缓兵之计、瞒天过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

(5)过渡: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蔺相如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所以到了举行典礼的那一天,他进宫见了秦王才会那样说。

(6)引读:蔺相如大大方方地说——(生接读……)

(7)讨论交流:蔺相如难道不怕秦王杀他吗这可是欺君之罪呀!请大家再读蔺相如的话,揣摩一下秦王当时的心理。(相机指导:蔺相如已摸透了秦王的心理: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杀了蔺相如也没有用,反而落下不讲信用的恶名,让天下人耻笑。)

(8)导读:

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蔺相如已经摸透了秦王的心理,知道秦王不会杀他,所以才会大大方方地说——

(生齐读:“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

(9)你们从中能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4.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蔺相如也被秦王客客气气地送回了赵国。咱们悬着的心总算可以放下来了。让我们静下心来想想:蔺相如决定接受赵王让他带璧入秦的使命时,他心里有把握吗请大家读一读,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如果秦国提出用城换璧,我国却不答应,那理亏的是我们。如果我们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却不给我们十五座城,那理亏的就是他们。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1)指名读后自由读。

(2)你们从这里又能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蔺相如(交流:“自信、胸有成竹”,相机指导朗读)5.总结提升:“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切尽在掌握中。这就是大智大勇的蔺相如。正是有了这样的大智大勇,他才敢带璧入秦,最终完璧归赵,这个“完”是什么意思仅仅指的是和氏璧完好无损吗那你说还有什么也完好无损地带回了赵国是啊!是赵国的尊严,蔺相如凭着过人的才智和超人的胆识,用他的那张嘴和秦王针锋相对,不仅“完璧归赵”,还让秦国没有理由对赵国动兵。你们说说,他这张嘴是耍嘴皮子吗

(擦去黑板上“嘴”后的“”,改为“!”)

(三)深入人物角色,提升人物精神。

接着,让我们走进第二个小故事“渑池会面”和第三个小故事“负荆请罪”。

1.总结“完璧归赵”的学习方法,课件出示:

抓住蔺相如的嘴说的什么话来学习。

2.生自由朗读,找出相关语句来体会。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3.结合《史记》原文,小组讨论蔺相如在“渑池会面”上的表现。(课件出示《史记》原文,师读)

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4.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蔺相如呢他再一次维护了什么(板书:不畏强暴)

5.而这样的蔺相如却被廉颇误解,如果你是蔺相如,你会怎么做呢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蔺相如究竟是怎么做的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6.同学们,如果你是廉颇,现在面对这样一个“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爱国之人,你还会不服气吗现在的你又会怎么做,怎么说呢他们两人最后的结果怎样

(学生结合插图表演“负荆请罪”这一部分。)

7.通过同学们的表演,你感受到了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知错就改)

小结:同学们,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上立了大功,官职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两人不和,最后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二人和好。通过这样几个小故事,塑造了大智大勇、宽容大度的蔺相如和知错就改的廉颇。二人和好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二人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多么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啊!这就是《史记》为我们塑造的经典人物,课后,同学们可以走进《史记》,去认识更多这样的人物……

(课件出示:《史记》封面和作者司马迁)

三、课堂小结。

中国文学浩如烟海,它正等着我们去走近、去感受、去品味,正如我们祖国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让我们再回到奥运会的开幕式(课件出示),再看这个“和”字,它是不是带给我们更深的体会它表达了我们国家共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展现了中国人“和为贵”的博大胸怀,让我们一起努力,记住这个并不复杂的字:“和”。(题目中“和”字变成红色)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揣摩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着重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

2.理解“将相和”故事的意义,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一、探究情节,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将相和》。我们已经了解到,这个历史故事由三个小故事构成,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2.还记得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吗你喜欢其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对秦王和赵王,你们有什么看法

(学生交流)

3.看来大家都比较喜欢廉颇和蔺相如!那么,课文是怎样刻画这两个人物的呢请打开课本,快速默读课文,你觉得课文在写这两个人物时,什么地方写得最精彩把它们分别找出来,用心体会。

通过回顾情节,简单品评人物,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为体会以强欺弱、以弱胜强做准备,然后快速进入对语言的揣摩和感受。

二、品味语言,深入感悟人物形象。

师:咱们来交流一下,你觉得课文在刻画人物的时候,哪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

(一)研究“完璧归赵”。

预设一: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你们注意到了吗课文写蔺相如的这段话,用了哪组关联词读这样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读读蔺相如的这段话

像这样用假设关系的句式来描写蔺相如的语言,在“完璧归赵”这个小故事中还有几处,找出来读一读,再感受感受。

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来自具体的描写,而且在第一课时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因此,这里要做的就是直接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人物语言。

预设二: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如果秦国提出用城换璧,我国却不答应,那理亏的是我们。如果我们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却不给我们十五座城,那理亏的就是他们。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从这两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式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

预设三: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说:“秦国的国君历来不讲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你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

秦王愿意别人说他没诚意、不讲信用吗用这样的方式和秦王说理,你认为有什么好处抓住人物的语言,我们就揣摩到了人物的内心想法。(板书:心理)难怪古人说“言为心声”。

这两处做了略处理,原因在于都是第一个故事,且语言描写上都有惊人的相似,即采用了假设关系的句式。

(二)研究“渑池会面”。

预设四: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读蔺相如的话,你发现了什么吗文中是怎样写出蔺相如的这种气势的也就是说,蔺相如又在用假设的句式,以不容商量的口气,逼秦王为赵王击缶。

再抓假设句,体会蔺相如的勇敢、爱国、机智,感受文中用词的准确、生动。

(三)研究“负荆请罪”。

师:完璧归赵,蔺相如使赵国免受了秦国的欺骗。秦王很不甘心,又搞了一个渑池会面要侮辱赵王,蔺相如再一次以弱胜强,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回国后连升几级,被赵王封为上卿。本来顺理成章的事,却造成了将与相的不和,于是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课文还有哪些描写人物的地方让你觉得特别精彩呢咱们继续交流。

点明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突破教学难点。

预设五: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这一“避”,与完璧归赵的一“撞”和渑池会面的一“拼”一样,都是为了——赵国。难怪蔺相如要语重心长地说——引读蔺相如的话。

为了理解得更深刻,我们不妨把他们说的话对比着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了台!”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1)廉颇:个性耿直、心直口快、直截了当。

(2)课文是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来写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的(蔺相如:反问、因果、假设。廉颇:对比。)

(3)同样是语言描写,人物的个性不同,语言也不一样。我们以后在描写人物的时候,也要注意语言描写必须体现人物的性格。

(4)总而言之,蔺相如就是想强调为了国家安危,“将”和“相”应该——和。为了赵国,就应该——将相和。

此处的对比,目的是想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初步感受后,再从语言的角度感受人物的性格不同,语言特点自然也不一样。

(5)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成语“负荆请罪”的意思读读写廉颇负荆请罪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6)写话:此时的廉颇会对蔺相如说些什么蔺相如热情相迎,又会对廉颇说什么呢拿起笔,想象他们见面的情景,把他们可能说的话写下来。写的时候,尽量用上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的表达方式。

此处写话,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理念,意在使学生迁移运用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时所用的假设复句、因果复句等表达方式。

三、拓展提升,揭示“和”的意义。

1.一个知错就改,一个真诚相待,多么的难能可贵!(出示齐读)——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师:同心协力这四个字浓缩为一个字,就是课题中的——和。正是由于将相二人齐心协力保卫赵国,秦国很多年都不敢再来进犯赵国。

2.从此,“负荆请罪”就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段感人的佳话,《将相和》的故事也千古流传,家喻户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同学们,这篇课文改编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和杰出的文学著作,曾被当代文学家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想知道廉颇和蔺相如和好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一读《史记》这本书,你会感受到历史名著刻画人物形象的不同魅力。

紧扣课题,既是对故事意义提升,同时又引导了学生由读一篇课文到读整本名著。

《将相和》是根据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也是人教版教材的传统课文,脍炙人口,大家都耳熟能详。课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篇幅较长。怎样做到“长文短教”,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呢根据学情,根据课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的特点,每个故事都准确选择重点句段进行训练,再用教师的小结进行串联提升,点明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这样教学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走出了内容分析的套路,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呈现“板块”式的结构。以三个小故事为三个板块,三个板块用两条线索(一条语言文字训练线,一条感受人物形象情感线)串联起来,块线相缀相连,相互映衬。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了“主次分明,静动相宜,读写结合”的特色。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非常注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读书,以读带讲,读中理解,读中感受,这是值得提倡的。在学习了“负荆请罪”后,还设计了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两人见面时会说些什么请运用课文人物语言的表达方式写一写。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实现了读写的有机结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课文26 将相和|语文S版

《将相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 大家好,我是长新中心完小的特岗老师彭何良,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将相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将相和》一课是语文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故事。 《将相和》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三个小故事相对独立且又互相联系。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次事件中,职位不断提升,因为如此让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廉颇心理失衡,导致将相间的不“和”,廉颇多次向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精神最终感动了廉颇。廉颇“负荆请罪”,将相重归于好。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结合本单元的主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的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用小标题概括文中的小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默读、朗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形象; 3、领悟三个故事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蔺相如和廉颇的精神品质和爱国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重、难点设为: 教学重点:通过默读、勾画、朗读、思考人物的言行的语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和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事情的前因后果) 四、说教、学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客观条件和自己的主观情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学习方法,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为一体。,为组织好教学过程,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教法:1、讲授法教学过程中以讲授法为辅来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2、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获取更多的知识并且学会阅读的方法。 3、演示法使用多媒体进行一些教学资料的直观演示,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生动。利用白板和多媒体的优势来更好的进行教学。 4、情境教学法以情境来进入新课,动中求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创造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体现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新理念。 学法:1、阅读法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读悟结合。 2、讨论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将相和WORD版教案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4.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赵、壁、骗、怯、廉、颇、辞、缶、卿、削”;理解“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 5.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赵、壁、骗、怯、廉、颇、辞、缶、卿、削”;理解“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

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 2. 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 (1)“将”“相”各指文中的谁? (2)“和”是什么意思? (3)课文围绕“和”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故事?有几个小故事,各在哪些段落? 二、带着问题,初读全文 1.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2. 全班交流: (1)“将”指廉颇,“相”蔺相如; (2)课文写了三个小故事。 ①1-10自然段讲的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②11-15自然段讲的是“渑池相会”的故事; ③16-18自然段讲的是“负荆请罪”的故事。 3. 梳理第二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1.“和”是什么意思? 2.课文中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3.“相”“将”各是什么样的人? 4.课文为什么用“将相和”作题目? 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 自由朗读课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课文26 将相和|语文S版 (含答案)

将相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精品】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ào jíyǔn nuòjùjué ( 召) ( 集) ( 允)( 诺) ( 拒)( 绝 ) zhūwèi héshìbì ( 诸 ) ( 位 ) ( 和 ) ( 氏) ( 璧 ) 二、按查字典知识填空。 1.“瑟”按部首查字法,应查王部,再查 9 画。组词鼓瑟、瑟瑟、萧瑟。 2.“怯”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Q ,再查音节 qie , “胆怯”的意思是害怕,畏缩。 三、填字成词。 ( 绝 )口不( 提 ) ( 攻 )无不( 克 ) 无( 价 )之( 宝 ) ( 战 )无( 不 )胜 四、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完璧归赵 ( A ) A.全,完整 B. 完结 C. 完成 D.消耗尽 2.负荆请罪 ( B ) A.依仗 B. 背 C. 享有 D. 遭受 3.理直气壮 ( B ) A.挺直;使笔直 B. 公正的,正义的 C.直爽,直截 D. 简直 4.同心协力 ( B ) A.调和,和谐 B. 共同 C. 协助 五、照样子写句子,用上带点词语。 1.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我所以不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为的是不伤到这个孩子的自尊。 2.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壁到秦国去。 我们班本来计划今天去春游的,结果早上就下大雨了,我们只好改变了计划。 六、课内阅读。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拒绝),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对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秦王拒绝( 回绝)。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给文中加点的词个词语,意思不变。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请他为赵王击缶。 改成直接叙述: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

六年级语文上课文6将相和

6 将相和 课前小预习,课堂高效率 朗读1.课文共()个自然段,我读了()遍,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生字,画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概括 本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 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_______________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__________的精神。 认写1.读词语,不会读的在旁边做上标记。 和氏璧大臣蔺相如允诺廉颇抵御击缶上卿请罪2.认生字,在上面注上拼音。 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璧臣蔺诺廉御缶罪 3.我会写这几个字了。 理解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机智一()允诺一()理直气壮一() 悔辱一()乘机一()同心协力一() 2.面相如和廉颇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 料 让我们一起搜集《史记》中有趣的故事读一读吧。 质疑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小默写,知识熟于心一、生字新词默写。 二、理解型默写。 补充词语,完成练习。 ()()归赵理直()() 同心()() 1.形容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的词 语是___________。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等 2.请写出两个有关古代故事的四字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直接型默写。 1.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 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要让他下不了台!” 2.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________________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完成用时 ______(分钟)错别字数 __________(个)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9《将相和》同步练习北京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9《将相和》同步练习北京版 班级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z hào jíyǔn nuòjùjué ()()()()()() zhūwèi héshìbì ()()()()() 二、按查字典知识填空。 1.“瑟”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组 词、、。 2.“怯”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再查音节, “胆怯”的意思 是 。 三、填字成词。 ()口不()()无不() 无()之()()无()胜 四、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完.璧归赵() A.全,完整 B. 完结 C. 完成 D.消耗尽 2.负.荆请罪 A.依仗 B. 背 C. 享有 D. 遭受 3.理直.气壮 A.挺直;使笔直 B. 公正的,正义的 C.直爽,直截 D. 简直 4.同心协.力 A.调和,和谐 B. 共同 C. 协助五、照样子写句子,用上带点词语。 1.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2.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 ..派蔺相如带着和氏壁到秦国去。 六、课内阅读。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 ..(),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对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 秦王拒绝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给文中加点的词个词语,意思不变。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请他为赵王击缶。 改成直接叙 述: (2)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改成转述 句: 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4.“渑池之会”突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七、课外阅读。 和氏璧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 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人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

2019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9将相和课后达标

将相和 一、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答(dā dá)应回答(dā dá) 便(pián biàn)宜方便(pián biàn)便(pián biàn)利大腹便便(pián biàn) 正(zhēnh zhèng)在为(wéi wèi)难(nán nàn)的时候,有认说有个蔺相如,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jiǎjià)不上朝(cháo zhāo),免得(de dé)跟廉颇见面。 二、一锤定音(用“√”选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职位(zhí zhǐ)请罪(zhuì zuì) 削弱(xiāo xuē)撞碎(zhuàng chuàng) 三、对号入座(选字填空)。 1.壁璧避臂 ()力()暑()虎玉() 2.绝决诀 ()定口()()路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将相和》一文编选自司马迁的《》,文中“将”指,“相”指。 2.课文以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的活动为线索。由、、三个小故事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到又到的过程。 五、阅读理解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碰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处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9《将相和》同步精品作业北京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9《将相和》同步精品作业北京版 一、划去加点字不正确的音节。 击缶.(fǒu gāng)召.(zhāo zhào)集允诺.(nuò ruò) 胆怯.(qiè qù)渑.(miǎn yīng)池上卿.(qīng jì) 二、对号入座。给下列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负:①背着;担任②靠;依仗③享有④败;输⑤遭受 负荆请罪()不分胜负()担负责任() 完:①完整;齐全②尽;没剩③完成④完结 完璧归赵()完成任务()完好无缺() 三、你能根据下面的句子内容用“抵”字组成词语,并填在句子中吗? 1.一把把太阳伞,()不住烈日的炙烤。 2.我们要()不良思想的侵蚀。 3.廉颇做好了()秦兵的准备。 4.面对强手,不能认输,要做出顽强的()。 四、认真读下面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 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点给您看。”() 2.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3.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4.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5.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6.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五、按要求写句子。 1.蔺相如对手下人说:“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 改为转述句: 2.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就像。(补充比喻句) 3.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改为双重否定句:

4.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 改为陈述句: 六、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魏惠王为了拓展疆域,就派大将庞涓率十万大军进攻赵国,直逼赵国都城邯郸。 赵军仓促应战,节节败退。于是,赵王只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便任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前往营救赵国。 田忌打算马上率军急赴邯郸,孙膑却说:“我国离邯郸路程不近,如果我们直接到邯郸,只怕还没赶到,邯郸早已陷落。不如我们直攻魏国的都城大梁。现在魏国的兵力都放在邯郸,国内兵力一定十分空虚。大梁危急,庞涓一定会从邯郸撤兵,救援大梁,这样的话,邯郸之围也就自然解除了。而我们又可以选一险要地势,在魏军急急赶回的路上对他们来个突然袭击,一定可以大获全胜。”田忌听完,拍手称妙,立刻依计行事。结果,齐军把魏军杀得溃不成军。 围魏救赵,指围攻来犯的敌人的后方据点,迫使他们撤回兵力而更利于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 1.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战国七雄”,除了上面提到的魏国、赵国和齐国外,其他四国是:、、、。 2.文章中“大获全胜”和“溃不成军”是两组意思截然相反的词语,在成语中这样的词语很多,请你把下面的反义词连在一起。漫不经心重蹈覆辙 无懈可击化险为夷 危如累卵墨守成规 随机应变聚精会神 学富五车有机可乘 前车之鉴不学无术 3.《围魏救赵》中孙膑、田忌和齐威王这三个人物曾经在课文《》中出现过。这三个人物中最足智多谋,他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 4.“围魏救赵”是一种很好的作战计策,你还知道哪些计策? 七、《将相和》由三个小故事组成。你能将这三个小故事改编成三幕课本剧吗?改好后

部编版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同步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同步练习题 将相和 一、选字组词。 壁璧墙()()虎和氏()峭()完()归赵 攻功()劳进()()臣()打()击 绝决()心坚()()定()句()口不提 二、多音字组词。 xiāng( ) liàng( ) cháo( ) hé( ) huó( ) 相量朝和 xiàng( ) liáng( ) zhāo( hè( ) huò( ) 三、近义词。 称赞()允许()推辞()完璧归赵() 四、反义词。 削弱()推辞()失信()理直气壮() 五、把词语补充完整。 负()请罪自高()()()口不提()()激昂理()气()不动()()轻举()动攻无不()战无不()齐心()力 六、选择加点词语适当的意思。 勉强:①牵强,不令人信服。②心中不愿而强为之。 1、秦王没办法,勉强击了一下缶。() 2、秦王勉强找了一个理由,说愿意拿15座城池换这块璧。()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题《将相和》中的“将”指的是(),“相”指的是(),“和”是()的意思。

2、课文主要讲了()、()、()三个小故事, 赞扬了蔺相如()、()的斗争精神和()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的精神。 八、按要求改写句子。 1、蔺相如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请让我指给你看。”(改为转述句)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3、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因而不敢轻举妄动,只好让赵王回去。(改为 双重否定句) 九、根据意思写词语。 1、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2、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3、比喻物归原主。() 4、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 5、攻打城池,没有拿不下的,比喻善于打仗。() 6、比喻眼前精美的东西很多。() 7、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景象而感到迷乱。() 8、应该有的都有了,形容一切齐备。() 十、排序。 1、打草稿定中心抄写拟提纲审题目 2、端午重阳元宵清明中秋春节除夕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将相和第2课时_语文S版

1. 学习“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3. 根据人物言行, 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语文课件。 一复习点拨 1. 复习检查。 (1) “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3) 根据第一个故事, 说说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过渡: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赵王封为上大夫,那么,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是怎样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这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三个小故事。 二学习“渑池之会” 1. 按照学习“完璧归赵”的方法学习“渑池之会” 。 自学提纲: (1) 读第二个小故事, 理清层次, 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讨论、交流、整 理: 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 也让人记录了下来, 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老师补充: “瑟”是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声音悦耳动听。“缶”是古代的一种打节奏的乐器, 形状像个瓦罐子, 声音单调。这两种乐器比起来,秦王显得更丢人。 (2) 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思考: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 因为秦王让赵王为他鼓瑟, 并且让人记录下来, 这实际上是秦王对赵王的侮辱,贬低了赵国的地位,所以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 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 逼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 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秦王击缶后,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是因为廉颇大将军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秦

六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并给每个小故事加 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4、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赵、壁、骗、怯、廉、颇、辞、缶、卿、削”;理解“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 5、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 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一节课整理的问题 二、根据问题细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

1.学习完璧归赵 (1)默读课文1-10自然段,概括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秦王倚仗强势,要骗宝玉; 经过:蔺相如向赵王献策,并与秦王面对面斗争; 结果:蔺相如派人送宝玉回赵国。 (2)深入阅读,认识人物形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②带着问题深入阅读 ③在什么情况下,蔺相如向赵王献策? 理解“战国”“和氏壁”“说愿意拿15个城池换这个宝 玉”“为难”。 ④蔺相如献策时说了什么,他的态度、想法、心情怎样? 理解“我愿意带着宝玉到秦国去”“如果”“理屈”。 ⑤蔺相如怎样把献给秦王的宝玉又拿到手并送回赵国? “……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他是真撞还是假撞?由此你领悟出什么? ⑥你怎样认识这个故事的结果?取得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课文哪些语句描写突出了蔺相如的精神品质?有感情的朗读。 三、总结第一段的学习方法。 1.默读课文,概括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带着问题细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 4.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金华市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 将相和 同步练习B卷

金华市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将相和同步练习B卷 一、基础练习 (共5题;共42分) 1. (12分)根据偏旁写出新字。 口: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艹: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禾: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12分)换一换组成新字再组词 购________ ________ 猫________ ________ 蹭________ ________ 始________ ________ 鹅________ ________ 峻________ ________ 3. (4分)写出近义词。 宏伟—________ 精巧—________ 矗立—________ 紧密—________ 4. (9分) (2019二下·岳阳期末) 按要求填一填。 (1)在横线上里填写表示动作的字。 ________野果 ________蜻蜓 ________鹊蛋 (2)在横线上里填写与所给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忽然——________ 立刻——________ 帮忙——________ (3)在横线上里填写与所给词语意思相反的词。 黑暗——________ 安静——________ 失败——________ 5. (5分)理解句子的意思。 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她的翅下、胸下,得到一点儿温暖。

参考答案一、基础练习 (共5题;共42分) 1-1、 2-1、 3-1、 4-1、 4-2、

4-3、 5-1、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将相和》同步练习A卷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将相和》同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97分) 1. (3分)给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负:A.用背部背;B.承担,担当重任;C.享有,具有;D.战败,失败;E.违背 ①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________ ②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迎接。________ ③这场比赛我们不分胜负,打了个平手。________ 2. (4分)写出近义词 成就—________ 平等—________ 自夸—________ 谦虚—________ 3. (2分)给下面的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________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________秦王不敢进攻赵国。 4. (6分)给下面字加部首组成字,再组词语。 页 ________ ________ 耳 ________ ________ 鱼________ ________ 5. (6分)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________不安________成怒________待兔 朝思________众志________十万________ 6. (9分)解释诗句中的划线字词。 ①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持:________ 羹:________ 漉:________ ②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若:________ 等闲:________ ③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________ 妻子:________ 漫:________ 欲:________ 7. (5分)请你帮助璧上的某个音节找到它的主人。 8. (5分)按一定顺序排列下列各组词语。 ①树枝树干树根树叶 ②学生三年级学生小学生三(1)班学生 ③老人婴儿小孩中年人青年人 9. (3分)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为难________ A.做起来费事的B.使感到困难的C.不容易D.不好 ②负荆请罪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