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不得不知的12个月养生规则

不得不知的12个月养生规则

不得不知的12个月养生规则
不得不知的12个月养生规则

不得不知的12个月养生规则

一月:天寒地冻阴邪伤人

气候特点:一月包含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

中医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

养生原则:“秋冬养阴”(《黄帝内经》)。

养生关键:“养肾防寒”。

注意锻炼、保暖:如散步、慢跑等,同时应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饮食宜“滋补”: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谚语。人们在经过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

饮食宜忌:多吃羊肉、狗肉、鸡肉、甲鱼、核桃仁、大枣、龙眼肉、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当然体质偏热、偏实易上火的人士应注意缓补、少食为好。忌一切寒凉之物,如冰激凌、生冷食品。

推荐食疗:

当归枸杞炖羊肉

用料:当归15克,桂圆10克,枸杞15克,羊肉500克。

制法:羊肉切块,加生姜用开水稍煮,水漂沥干,加入各药、上汤,隔水炖熟,饮汤吃肉。

功用:羊肉温热,含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维生素(A、B)等,有补阴壮阳、补虚劳益气血的作用。桂圆补益心脾,可去羊肉膻味。当归补血养血、活血化瘀。当归枸杞炖羊肉可补阴壮阳,补益心脾。

二月:阳气生发适当春捂

气候特点:二月是春天的开始,包含“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表明春季从这一天开始。过了“立春”,万物复苏,大地生机勃勃,草树开始萌芽,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节气的特点是冬去春来,湿度逐渐升高,加上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雨水”节气因为雨水增多,空气湿润,天气暖和但又不燥热,更加适合万物的生长。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而护肝要从心情着手,使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

养生原则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

养生关键春季是冷空气活动频繁之季,所以要适当“春捂”。

二月白天渐长,阳光暖和,气温趋于上升,日照、降水也逐渐增多。民俗谚语中有句话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说明人们经过秋冬养生,到了春天开始劳做了。

春季养生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注意保护阳气。

立春以后,气候仍然干燥,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春季饮食调养

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脏腑所好。

饮食宜忌

宜:多食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

忌:辛辣之物。

推荐食疗

枸杞子山药粥

用料:枸杞子20克,山药30克,糯米50克。

制法:将枸杞子、山药和糯米同放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大火开后改小火慢煮半小时至米熟烂,放温服用。

功用:枸杞子养阴益肾柔肝,山药健脾益肾,糯米和胃,共为养阴柔肝,益肾健脾。

三月:晚睡早起食甜养肝

气候特点:三月是春天将要过一半的时候,包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

“惊蛰”是指春雷初响,惊醒蛰伏中的昆虫。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的天气已开始转暖,并渐有春雷的出现,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出土活动。雨水渐多,是春播的有利时机。

春分的“分”,是过了一半的意思。此时正是农家最忙的时节,也应该是春暖花开的时节。

中医认为,春天应肝,肝气旺可伤脾。因此,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养脾。

养生原则:“春夏养阳”。

养生关键:春养肝。

春天,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民间称之为“春困”。这是人体的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三月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及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这就是说,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这样可以使精神愉快、身体健康。但处于北方气温较低,早晚温差大地区的人还要注意保暖。

春季应肝,如养生不当,可能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要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饮食调养:“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季的饮食既要根据节气变化,又要考虑个人的体质情况。以“春夏养阳”为主要原则,也就是适当多吃能温补阳气的食物。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春天应肝,肝气旺可伤脾,所以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养脾。

多食甜如大枣、锅巴、山药、韭菜、菠菜、荠菜、鸡肉、鸡肝等。

少食酸如西红柿、柠檬、橘子等。

推荐食疗:

山药粥

用料:鲜山药100~20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山药洗净去皮切块,与粳米同煮。

功用:山药健脾益肾补肺。

四月:补肾调阴阳

气候特点:

四月是春季最后的阶段,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

清明在节气上代表天清地明的意义。自古以来,这一天便是中国人祭祖扫墓的日子。清明又称“踏青节”,是中国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谷雨是春季最后的一个节气。古代称:“雨生百谷”,说明此节气在农业方面的重要性。

四月天气转暖,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北方的桃花、梨花、杏花等开满枝头,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这时候花粉过敏的人们日子就比较难过了,应该加以预防。此季节还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等。所以应依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预防传染病是这一时期的关键。

养生原则

以补肾、调节阴阳虚实为主。

从中医养生来说,清明前后是郊游、踏青的好日子。白居易《春游》诗中说:“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从防病来讲,在这段日子里,天气阴凉,应以补肾、调节阴阳虚实为主。为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运动为宜,如踏青、做操、打太极拳等。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防暴饮暴食。

饮食宜忌

多食菠菜、荠菜、葱、水果、山药、枸杞、兔肉,少吃辛辣、油腻、大寒之物,如辣椒、肥肉、海鱼、海虾等。

推荐食疗

山楂枸杞焖兔肉

用料:山楂、山药各30克,枸杞子15克,兔肉500克,红枣4个。

制法:红枣去核,兔肉切块,用开水脱去血水。诸料共入砂锅,加清水煮沸后改小火煲2~3小时,调味。

功用: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山药健脾益肾,山楂活血化瘀,红枣健脾益血,兔肉补益中气。此款食疗方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低脂肪、低胆固醇,有滋补肝肾、补气养血、活血化瘀作用。

五月:关注心脏

五月是夏天即将开始的时候,包含有立夏和小满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

“立夏”在天文学上表示即将告别春天,夏天马上开始。这个节气是一个万物增长增高的时候。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立夏”代表天气转暖温度明显升高,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雨水比“谷雨”更多。而对农作物来说,“立夏”又是一个旺盛生长的重要节气。

“小满”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季节,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夏季,各种植物农作物到了旺盛生长期。高温多雨,空气闷热潮湿,是“小满”时的气象特征。

中医理论认为,“立夏”前后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因此,夏季需要更多的保养心脏。

“立夏”之际,从精神上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暴喜暴怒伤及心阳。老年人更应注意预防气血瘀滞引起心脏病的发作。在饮食上应以低脂、低盐的清淡食物为主,多食用维生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清晨可吃洋葱少许,晚饭后饮少量红酒,以保持气血通畅。

饮食宜忌

宜多食:具有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水芹、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等。

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热之品,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生葱、生蒜、辣椒、韭菜、海虾、牛羊狗肉等。

推荐食疗:

冬瓜炖鸡肉

用料:新鲜连皮冬瓜250克,鸡肉100克。

制法:冬瓜切小块,与鸡肉同加适量水炖熟放温服用。

功用说明:连皮冬瓜清热利水渗湿,鸡肉补脾强身。合为健脾益气,渗利水湿。

六月:晚睡早起宣畅通泻

六月是夏季真正的开始,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

“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农事种作都以这个节气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越来越低。所以,农民俗称“芒种”为“忙种”。

进入“夏至”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白天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上,最高气温有时达35℃,部分地区气温甚至到38℃。在这个季节里,人们偏于“懒散”。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湿度增加,体内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即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气

中,人们就会感到胸闷、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所以,在此时要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

养生关键

六月的养生重点是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在精神上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不要恼怒忧郁,这样机体就能得以宣畅通泻,轻松自如。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运行。此时天气是昼长夜短,中午午休一会儿,对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一定好处。由于天气炎热,汗出较多,衣着应以棉制品为好,利于汗液排泄。要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卫生,还要防止中暑、腮腺炎,水痘等饮食宜忌

6月调养应以饮食清补为原则。

宜:蔬菜、豆类、水果等。如菠萝、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绿豆、赤豆等。

忌:辛辣油腻之品。如羊肉、牛肉、猪肉、辣椒、葱、姜等。

推荐食疗

冬瓜薏米粥

用料:冬瓜(带皮)100克,薏米30克,糯米30克

制法:冬瓜洗净切块,与薏米同煮至熟烂,每日一次。

功用说明:冬瓜清热利湿,含水量高,不增加人体热量;薏米祛湿,糯米养胃,可收清热利湿养胃之效。

七月:劳逸结合保护阳气

七月包含有“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

七月养生

中医认为夏季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所以人们在七月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阳气。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加强室内通风,尤其在闷热的天气中要注意使用物理降温。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

暑天防中暑是非常重要的。体力劳动者、室外工作的人员此时应多饮水,必要时可服少量仁丹,或喝绿豆汤等以防中暑。

饮食宜忌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蔬菜应多食绿叶菜及苦瓜、黄瓜等,水果则以西瓜为好。忌辛辣油腻之品。

推荐食疗

薏仁绿豆粥

用料:绿豆30克,百合30克,薏仁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以上各原料洗净同锅煮熟烂,加冰糖放温服用。

功效:绿豆清热解毒,百合润肺生津,薏仁清热利湿,粳米和胃,共食可清热利湿、健脾和胄。

八月:早卧早起神志安宁

八月是夏天即将结束、秋天将要来临的时候,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立秋”和“处暑”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

“立秋”是肃杀的季节,也预示着秋天来到。天气逐渐转为早晚较凉,白天仍旧热浪袭人。这是因为“立秋”时,伏天还没到尽头,暑气尚未消失。中医认为“立秋”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处暑”则意味着暑气消退秋天来临。很多地区处暑正好处在“三伏”天,所以天气仍很热,人们称为“秋老虎”。“秋老虎”属温燥,损害人体的津液,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眼干、咽干、少津液,小便黄,大便秘结等症状。老年人在此时还易发心脑血管意外,因此,老年人在这一时间段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八月养生

“立秋”以后,虽然还不是真正进入秋天,但至少是即将从暑热天气走出来了。“立秋”节气是一年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早晚温差逐渐拉大,晚上已有凉的感觉。但是,此时秋风秋雨渐多,气候多变,所以人们又称之为“多事之秋”。入秋后,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如果注意不当即可发生腹泻。婴幼儿在此时段为腹泻的易感人群,所以“秋季腹泻”患者多为婴幼儿。

“处暑”期间,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被称为“秋乏”。中医认为秋主燥,耗气伤阴,气虚导致四肢无力,神疲懒言,所以容易感到疲乏。

精神调养

“立秋”后的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生活上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是因为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所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秋天也是锻炼的好季节,要加强室外活动,如跑步、打球等。

饮食宜忌

因秋天由肺主宰,应多食酸,少食辛。如西红柿、辣椒、茄子、马铃薯、葡葡、梨等食物,都能帮助克服疲倦,应该多吃。

少吃油腻的肉食,多吃碱性食物。秋乏与体液偏酸有关,多吃碱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使人消除疲劳。碱性食物有苹果、海带以及新鲜蔬菜等。还要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

推荐食疗:百合莲子汤

用料:干百合100克,干莲子75克,冰糖75克。

制法:百合浸水一夜后,冲洗干净。莲子浸泡4小时,冲洗干净。将百合、莲子置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续煮4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安神养心,健脾胃

九月:阴平阳秘防秋燥

九月是秋天气候最为明显的时候,包含有“白露”和“秋分”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

白露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气温逐渐转凉。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秋分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降水频繁,气温下降明显,白天、夜晚温差进一步拉大。《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九月养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精神调养在秋天非常重要,因为秋天有万木凋谢之感,人们容易产生“悲秋”,所以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天气好的时候,多外出走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排解一下秋愁。最适宜的运动莫过于登山了,在晴朗的日子里,登高望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使自己身心愉悦,心旷神怡。登山使心情愉快的同时,还锻炼了身体,使身心都得到放松。从而消除不良情绪。

九月养生防秋燥也非常关键。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人们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含维生素的食品或用中药食疗。

饮食宜忌:

宜多食:西洋参、沙参、百合杏仁、川贝、冬瓜、黄瓜、萝卜、梨等。还可用葱白、生姜、豆蔻、香菜预防治疗感冒。

忌食:鱼虾、海腥,如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辣椒等。

推荐食疗:梨粥

用料;梨两个,粳米100克。

制法:洗净后连皮带核切碎,加粳米100克煮粥。

功用说明: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亦可用作秋季保健食品。

十月:控情绪防燥邪养阴精

十月是秋天即将结束的时候,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寒露”和“霜降”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

十月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将要来临。由于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民间有“白露白花花,寒露添衣裳”之说。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气肃而凝,露结为霜”是霜降节气的命名由来。“霜降”的意思是天气渐冷,开始出现白露,节气特点以北方较为明显。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精神调养在此时也应受到重视,这是因为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特别是北方,万木凋零草枯叶无,易使人产生悲观之情,尤其生活、工作中遇到不如意之时,更使抑郁多发。所以,此时人们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伤感,多做开心喜好之事,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安度过秋季。

秋对应的脏器是肺,又因“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所以此时要防燥邪之气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饮食上以滋阴润燥为宜。还要

多饮水,减少节气造成的干燥之气。此时还可根据每个人体质不同选择滋阴润肺的膏剂。

饮食宜忌

宜:适当多食芝麻、糯米、粳米、蜂蜜,鸡、牛肉、鱼、大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

忌:少吃葱、姜、蒜、辛辣之品。

推荐食疗

百花膏:用百合、款冬花各等分,水煎去渣,加蜂蜜熬成膏状,日服3次,每次一匙,有润肺止咳化痰之效。

黄芪膏:用黄芪100克,水煎滤渣,加蜂蜜500克,文火煎熬缩至膏状,日服两次,每次一匙,有补肺益气之功。

山药百合大枣粥

取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苡仁30克及大米适量。将山药、百合、大枣、薏苡仁、大米洗净煮粥。每日两次服食。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苡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滋阴养胃、清热润燥的作用。

十一月: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11月是冬天正式来临的时候,从24节气来说,包含有“立冬”和“小雪”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进入这一时节,天地万物的活动都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冬季到来,自然界表现为阴盛阳衰,气温降低,寒气袭人,人体阳气容易受到损伤,所以,要

特别注意保护阳气。“小雪”时期特点是天气逐渐变冷,北方地区开始下雪,但雪量较小,夜冻昼化。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在南方一些地区,经常一年见不到下雪。

“立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又是一年中进补的最佳时期。中医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此时应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第二年春天作准备。所以,“立冬”之日要进补山珍野味,到了酷寒的隆冬,才不会怕冷。这是民间的习俗,但却体现了增强体质,预防为主的思想。

医学研究证明,冬天人们情绪容易低落,郁郁寡欢。当工作、生活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可能诱发抑郁症。精神养生在十一月应做到精神安静,保护阳气,不过度消耗阴精,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及时排解,疾病就不会找来。生活中做到早卧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背部保暖,这样,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穿着也应注意保暖。饮食上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

饮食宜忌:多吃热量较高的膳食,还要多食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缺乏,如牛肉、羊肉、乌鸡、豆浆、牛奶、萝卜、青菜、木耳、豆腐等。少食寒性之品,如海鲜等。

推荐食疗:木耳炒肉片

用料:黑木耳干品15克、猪瘦肉60克。

制法:黑木耳用温水发好、洗净,猪瘦肉切片放入油锅中炒两分钟后,加入发好的黑木耳同炒,再加食盐适量,清汤少许,焖烧5分钟即可服食。每周3次。

功用:黑木耳益胃滋肾、调理中气,与猪瘦肉合用,可补益脾胃、调理中气。

十二月:适度进补动静结合

12月是一年的结束,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大雪”和“冬至”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大雪”相对“小雪”而言,是个比“小雪”更加严寒的节气。民间认为,如果“大雪”节气当天下雪,则预示着“瑞雪兆丰年”。“冬至”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这一天白昼最短,夜晚最长。中医阴阳学观点认为,“冬至”到来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回升的节气,“冬至”以后气温下降明显,天寒地冻。

中医认为,12月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说到进补,很多人都理解为要吃营养价值高的贵重补品。其实进补是有讲究的,要“因人、因时、因地”进补,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适温寒、慎房事等综合调养方法,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首先要养宜适度、动静结合。就是说养生调整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如适当体育锻炼,在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防意外受伤。精神上要积极向上,保持乐观,认真研究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食补、药补。如体质弱、消化功能差的人,要选择“慢补”,适当多吃“当归

羊肉汤”等,还要多吃蔬菜,切忌过补、急补。体质好的人则要“平补”,不要过食油腻之品,以防产生内热而诱发疾病。可用“小鸡炖蘑菇”、“白果炖乌鸡”等。平时饮食上还要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脂肪、糖含量高的食品。至于脑力劳动者,在食补的同时可选择药补,如六味地黄丸可补肾健脑防疲劳。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的,可用乌鸡白凤丸等有调经止痛作用的中成药。

饮食宜忌:可多吃羊肉、牛肉、芹菜、白萝卜、土豆、大白菜、菠菜、苹果、桂圆等。忌生冷如海鲜等大寒之品及冷饮。

推荐食疗:当归生姜羊肉汤

用料:当归12克,生姜30克,羊肉250克。

制法:将羊肉洗净切块,同当归、生姜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共熬汤,烂熟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肉,每周1~2次。

功用:当归活血养血,生姜温中散寒,羊肉养血益肾,合用可补血益肾养颜。

十二时辰中医养生法

---------------------------------------------------------------最新资料推荐------------------------------------------------------ 十二时辰中医养生法 注意: 本文仅供参考,请读懂内涵,根据个人身体状况灵活调整。 植物白天吸取阳光的能量,夜里生长,所以夜晚在农村的庄稼地里可听到拔节的声音。 人类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细胞分裂的时间段大致相同,错过夜里睡觉的良辰,细胞的新生远赶不上消亡,人就会过早地衰老或者患病。 人要顺其自然,就应跟着太阳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 人在太阳面前小如微尘,与太阳对着干是愚蠢的选择,迟早会被太阳巨大的引力摧垮。 人的生理节奏跟太阳的运行有密切的关系,从亥时(2l 点)开始到寅时 (5 点)结束,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 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这和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良是一样的道理。 十二时辰别名解析对应生肖当令器官循行经脉常见症状时辰宜忌子时(23:00~1:00)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由天黑转为天亮这一时间段鼠胆胆经头晕目眩、口苦、善叹息宜: 1 / 16

睡觉;忌: 熬夜;吃夜宵子时心脏最脆弱子时 23: 00-01: 00 胆经人体状况: 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 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 气以壮胆,邪不能侵。 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 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 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 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 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但这个时候心脏功能最弱,心脏病患者绝大多数在夜间(心脏功能差)发病和死亡。 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分蒸发后盐分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心脏病人,要加强观察,备好救心丸。 这时要上床睡觉,有利于骨髓造血。 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

12个月的养生计划

12个月的养生计划 一月:养肾防寒 气候特点:一月包含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 中医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 养生原则:“秋冬养阴”(《黄帝内经》)。 养生关键:“养肾防寒”。 注意锻炼、保暖:如散步、慢跑等,同时应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饮食宜“滋补”: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谚语。人们在经过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 饮食宜忌:多吃羊肉、狗肉、鸡肉、甲鱼、核桃仁、大枣、龙眼肉、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当然体质偏热、偏实易上火的人士应注意缓补、少食为好。忌一切寒凉之物,如冰激凌、生冷食品。 推荐食疗: 当归枸杞炖羊肉 用料:当归15克,桂圆10克,枸杞15克,羊肉500克。 制法:羊肉切块,加生姜用开水稍煮,水漂沥干,加入各药、上汤,隔水炖熟,饮汤吃肉。 功用:羊肉温热,含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维生素(A、B)等,有补阴壮阳、补虚劳益气血的作用。桂圆补益心脾,可去羊肉膻味。当归补血养血、活血化瘀。当归枸杞炖羊肉可补阴壮阳,补益心脾。 二月:阳气生发适当春捂 气候特点:二月是春天的开始,包含“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表明春季从这一天开始。过了“立春”,万物复苏,大地生机勃勃,草树开始萌芽,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节气的特点是冬去春来,湿度逐渐升高,加上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雨水”节气因为雨水增多,空气湿润,天气暖和但又不燥热,更加适合万物的生长。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而护肝要从心情着手,使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 养生原则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

十二时辰和五脏六腑的养生关系

十二时辰和五脏六腑的养生关系 早晨5点-7点:大肠经主时(排泄) 起床后先喝一杯水,最好喝温水。起床后的第二档水(津液)。历来的中医都管我们的口水叫做“长生美颜酒” 体内宿便对身体的危害。检测身体存在便秘危机的小方法:看手掌根处的生命线,如果有许多细的分叉的话,反映我们容易患有便秘的问题或者容易排泄排不出来。 检测身体存在便秘的小方法:食指指节有青色血管。伸出我们的食指来,如果食指指节有青色的血管,就会有便秘的问题。 早晨5-7点做洁肠瑜伽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归位。然后慢慢向下蹲,双手抱膝,保持3分钟左右。然后双膝跪地,右膝打开向外,右手按在右脚内侧,左手扶髋,左宽尽力向后展,保持两个呼吸。同样方法左边再做一次。三个动作,每天做一次即可。此方法配合腹式呼吸效果更好。进肠道排毒操方法: 双手向上尽力伸展,向右弯腰保持两个呼吸,再向左弯腰保持两个呼吸 通肠的穴位:天枢穴肚脐各向两侧旁开三指。揉,敲天枢穴加上腹式呼吸法可以达到更好的通肠效果 早晨7点-9点辰时胃经主时 早上9-11点脾经当令,此时智力达到高峰,是最佳的工作和学习时段,脾虚的表现是无精打采、疲惫无力、肿眼泡、有舌齿痕、手掌发黄等。 中午11-1点,心经当值,心为君主之官,中午要保护好心脏, 因此适宜午睡。做几节操,有助于保养心经肋消化,第一是拜一拜饭碗操;第二是搓一搓筷子;第三是点按神门穴,多按此穴有助于缓解失眠。 下午1-3点,小肠当值,提倡睡子午觉,但是不宜太久以15-30分钟为宜。拉伸小肠经,有助于改善肩周炎。 下午3-5点膀胱经当值,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此时宜多喝水,包括茶,但不要喝添加糖分的饮料,要一直不断地喝水,直到喝到去洗手间。 下午5-7点是肾经当值,是最佳的运动时间,但是不宜进补。此时练习肾经的瑜伽操是抬脚跟。翻揉小腿肌肉对水肿型的肥胖瘦小腿有很好的效果。 晚上7-9点,心包经当值,此时应保持心情愉悦,可以做20个竖卧

【人体结构经络穴位】中医十二经络养生法

【人体结构、经络穴位】中医十二经络养生法 中医十二经络养生法 1、小指尖端——心脏健康 所属经络:手少阴心经。 具体方法:经常摩擦、按压小指尖端,有利于心脏健康。 2、拇指尖端——呼吸系统健康 所属经络:手太阴肺经。 具体方法:经常摩擦、按压拇指尖端,具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咳嗽时用力重掐拇指尖端,可有效缓解其症状。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按摩拇指尖端,具有增加面部色泽的作用。 3、手掌中央——宁心安神 所属经络:手厥阴心包经。 具体方法:经常用食指指关节挤压手掌中心,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面部红润,减少皱纹,并能宁心安神。 4、肩窝——增强免疫力 所属经络:手少阳三焦经。 具体方法:用力按压肩窝处,不仅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还能刺激大脑皮层,放松神经,改善头痛、耳鸣、目痛、咽喉痛等身体不适。

中医12经络养生法 5、屈肘外侧凹陷处——小肠保健 所属经络:手太阳小肠经。 具体方法:按摩手肘外侧凹陷处,能进行小肠保健,促进营养吸收。 6、鼻翼两侧——大肠健康 所属经络:手阳明大肠经。 具体方法:用食指指腹轻轻按压鼻翼两侧,对大肠健康有益,便秘或腹泻时可按压此处。 7、脚底中心——改善过敏体质 所属经络:足少阴肾经。 具体方法:睡前按摩脚底中心,能提高睡眠质量;清晨按摩脚底中心,能带来一天的旺盛精力;经常按摩脚底中心,可改善过敏体质,同时对色斑、面色晦暗、面部浮肿等也有较好疗效。 8、腿伸直时膝盖内侧凹陷处——调理脾脏功能 所属经络:足太阴脾经。 具体方法:可用拇指按压或热水袋热敷。按压时尽量用力,以有酸胀感为宜,具有调理脾脏功能的作用。 9、大腿根部——促进肝脏排毒 所属经络:足厥阴肝经。

道家十二时辰养生法

道家十二时辰养生法 道家根据古代百岁寿星的养生经验,将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规律作息结合,制定了一日十二时辰养生法。明代石室道人称为“二六功课”,清代养生学家称为“十二时无病法”。所以,十二时辰养生法是中国传统延寿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卯时(上午5-7时):晨光初放即披衣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六七遍;揉搓两耳五六遍;再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放中指上,以中指叩击头部各24次,这叫“鸣天鼓”。 辰时(上午7-9时):结束后饮白开水或茶一杯;用手代梳,梳发百余遍,以醒脑明目,防止脱发;然后洗脸、漱口、刷牙;入厕排便。早餐宜吃饱吃好。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按摩腹部,以助脾健运。 巳时(上午9-11时):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或养花。疲倦时即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唾液)。老年人气弱,不宜高声与人长谈。因说话耗气,宜“寡言语以养气”。 午时(11-1时):午餐,只宜吃六七分饱。食后用茶叶水漱口,可去油腻,但刚饭后不宜饮茶。静坐或午休。 未时(午后1-3时):或午睡,或练气功,或邀友弈棋。 申时(午后3-5时):或读书,或写作,或练字作画,或抚琴吟诗,或浏览报刊。 酉时(午后5-7时):晚餐宜清淡、宜少吃,可饮酒一小杯。晚饭后可在庭院散步、观落霞、听鸟鸣。 戌时(晚7-9时):睡前漱口刷牙;用热水洗脚,以引血下行,防止老人上实下虚,上重下轻,坐床上练静功,然后安眠。睡时宜“卧如弓”,向右侧,以防压迫心脏,以利胆汁排泄。 亥时、子时(晚9时至次日凌晨1时):“睡不厌蹴,觉不厌舒”,即睡时宜屈膝卧,醒时则伸脚舒体,变换姿势,流通气血。环境宜静,安睡宁神以养元气。 丑、寅时(凌晨1-5时):此时精气发生,阴茎勃起。人以精气为宝,老年人宜节制房事,但又不宜强制。老人以二十日或一月行房一次为宜。

十二经络养生方法 十二经络养生

十二经络养生方法十二经络养生 十二经络养生方法十二经络养生,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十二经络养生方法十二经络养生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十二经络养生方法 十二经络养生缓解疲劳 按摩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帮助人体减缓疲劳,更是疾病养生的最佳方法。下面大家一起和我来了解一下这些简易且有效的按摩方法吧。 最易操作:小腹和脚底 揉小腹,有助健脾胃。肚脐是精气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医里的一个重要穴位“神阙”。 周围分别还有中脘、关元、气海等穴,轻轻揉按,对调整人体气血、改善体内脏腑功能都有好处。

捏脚底,促进血液循环。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此处穴位较多,有成千上万个末梢神经,与人体各个脏器的健康密切相关,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隔两三天用热水泡泡脚,每次半小时,是非常简便易行的一种保健方法,可以起到温经通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十二经络养生 功效最全:双耳和脊椎 搓双耳,全身都受益。中医讲“肾开窍于耳”,做好耳部保健,对强肾效果更好。 按摩耳朵应用力轻柔,通常以揪、揉、拉为主,时间以5分钟为好,不要超过10分钟。 向上揪揪耳朵,可以调节和促进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有益于增强体质;轻揉双耳并摩擦,可疏通经络,对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推脊椎,增强免疫力。脊椎及其两侧,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之一,督脉的行经之地,且有肝腧、肾腧等重要经络通过,属阳经汇集之处。 平时可由家人帮助,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来回推拿脊柱及两侧,可边捏边向前推进,或拍打前进,每次5分钟即有疏通经脉之效。 最易忽略:腋窝和前胸 按腋窝,宁神宽心胸。中医认为腋窝处有一个重要穴位,名为极泉,针灸或按摩极泉有宽胸宁神的功效。 按摩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揉按。用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按摩腋窝各15次,然后换左手按摩右侧腋窝,每次持续3~5分钟即可。

十二时辰与养生

十二时辰与养生. 子时:胆经当令 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胆经从人的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人的头部两侧,顺人体侧面而下,一直到脚的四趾。生活当中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我们晚上吃完饭以后,8、9点钟就昏昏欲睡,但一到11点就清醒了,所以现在很多人习惯11点以后开始工作。还有的人到了夜里11点总想吃点东西,在屋子里找点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个时候恰恰是阳气开始生发了,所以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最好在11点前睡觉,这样才能慢慢的把这点生机给养起来,人的睡眠与人的寿命有很大关系,所以睡觉就是在养阳气。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春天把生发之机养住了,一年都好;少年时把生机养好了,对一生至关重要;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 重要。 丑时:肝经当令 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如果要是养肝的话,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如果一夜一夜地打牌,是养不起肝的。 在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而这个时候叫丑时,丑时是什么样子呢?丑字就像是手被勒住了,就好比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是你要有所收敛,你不能让它一下子就生发上去,所以一定要让它有所控制,就是说升中要有降。 所谓升中有降,用一个比方来说:大家都看过九龙壁,看龙图就会发现,升龙的头都是降下来的,降龙的头是升上去的,就是所谓升的东西你一定要有降才可以,生发的东西一定要有收敛,而收敛之中也一定要有生发,这就是中国学问,非常灵活,不能只有生发没有收敛,只有收藏而没有生长,都是不可以的。所以要想养好肝血,1点到3点要睡好。 寅时:肺经当令 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这个时候是肺经当令。中医的经脉也是从肺经开始的,现在所谓的正月也是从寅时开始的,这就告诉我们一天真正的开始是从寅时开始的。

-十二时辰养生法

十二时辰养生法 子时——胆经当令 —相关文献—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灵枢·经脉》子时睡眠是对胆经最好的进补方式 子时(23:00~1:00)气血时入胆经。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胆的生理功能是内藏胆汁,帮助食物消化代谢。不注意按时睡眠,就会影响气血回流胆经。胆经气血异常,就容易出现头晕目眩、耳鸣、皮肤粗糙、胸胁疼痛、失眠多梦。易惊、忧愁、神经官能症等。所以成年人最好养成每天子时前就寝的习惯,若长期子时不睡觉,就会比一般人更容易衰老。 丑时——肝经当令 —相关文献—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灵枢·经脉》丑时最需要养肝血 丑时(1:00~3:00)是足厥阴肝经气血最旺的时刻。从经络循行上可知肝经属肝络胆。 肝藏血,肝脏能贮藏、分配和调节全身的血液及疏导全身功能活动,使气血调和另外,肝经” 从目系下颊里”,肝开窍于目,肝经气血和眼睛关系密切。如果肝经气血出问题就会有两胁肋胀痛、胸闷、胃口不佳、口苦、腹胀腹痛,出现黑斑、眼袋、黑眼圈等。 丑时养肝血最好的办法是静卧 人躺下休息时血归于肝脏,眼睛得到血的滋养就能看到东西,脚得到血的滋养就能行走,手掌得到血的滋养就能把握,手指得到血的滋养就能把抓取。所以养肝血到关重要。人只有休息时,肝脏血流才充分,才能养好肝。人在睡眠时血可养肝,而长期加班,肝失所养,会导致肝气不舒、肝郁气滞,所以睡眠不好的人会时常发脾气。

一年十二个月养生法

一年12个月中的养生问题 一月:养肾防寒 气候特点:一月包含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 中医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 养生原则:“秋冬养阴”(《黄帝内经》)。 养生关键:“养肾防寒”。 注意锻炼、保暖:如散步、慢跑等,同时应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饮食宜“滋补”: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谚语。人们在经过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 饮食宜忌:多吃羊肉、狗肉、鸡肉、甲鱼、核桃仁、大枣、龙眼肉、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当然体质偏热、偏实易上火的人士应注意缓补、少食为好。忌一切寒凉之物,如冰激凌、生冷食品。 推荐食疗: 当归枸杞炖羊肉 用料:当归15克,桂圆10克,枸杞15克,羊肉500克。 制法:羊肉切块,加生姜用开水稍煮,水漂沥干,加入各药、上汤,隔水炖熟,饮汤吃肉。 功用:羊肉温热,含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维生素(A、B)等,有补阴壮阳、补虚劳益气血的作用。桂圆补益心脾,可去羊肉膻味。当归补血养血、活血化瘀。当归枸杞炖羊肉可补阴壮阳,补益心脾。 二月:阳气生发适当春捂 气候特点:二月是春天的开始,包含“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表明春季从这一天开始。过了“立春”,万物复苏,大地生机勃勃,草树开始萌芽,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节气的特点是冬去春来,湿度逐渐升高,加上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雨水”节气因为雨水增多,空气湿润,天气暖和但又不燥热,更加适合万物的生长。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而护肝要从心情着手,使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 养生原则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 养生关键春季是冷空气活动频繁之季,所以要适当“春捂”。 二月白天渐长,阳光暖和,气温趋于上升,日照、降水也逐渐增多。民俗谚语中有句话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说明人们经过秋冬养生,到了春天开始劳做了。 春季养生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注意保护阳气。 立春以后,气候仍然干燥,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春季饮食调养 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脏腑所好。 饮食宜忌 宜:多食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 忌:辛辣之物。 推荐食疗

中医养生 十二时辰经络行走时间表

中医养生十二时辰经络行走时间表 养生之道网导读:中医养生,十二时辰经络行走时间表。中医认为,十二时辰正好和中医中的十二经络对应起来,每条经络对应一个时辰中运行最为活跃。下面一起来看看十二时辰经络行走时间表,大家按照时间来养生吧。 十二时辰经络行走时间表 【卯时记得上厕所】 时辰时间对应经络 卯时05:00-07:00大肠经 此时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颖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步入兴奋状况,完成对食品中水分与营养的吸收,排出渣滓。这时起床,大肠蠕动旺盛,适合排泻。 【辰时勿忘吃早餐】 时辰时间对应经络

辰时07:00-09:00胃经 此时胃经最旺,在7:00过后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表现为嘴唇干,重则豁嘴或生疮。胃经胃最活跃,此时一定吃早餐,每一天这时敲胃经最佳,开始工作人体的发电系统。 【巳时喝水六杯】 时辰时间对应经络 巳时09:00-11:00脾经 此时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效好,表现为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红润。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这个时辰要喝至少6杯水,慢慢饮,让脾脏处于最活跃的程度。我们不能等口渴了再喝,要平时就均匀地喝水。因为感到口渴那代表你的身体已经缺水,这时候补充就略显迟了些。 【午时小憩助精力】 时辰时间对应经络 午时11:00-13:00心经 此时心经最旺,“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表”。心气鞭策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此时保持心情舒畅,适当休息或午睡。但午睡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否则会夺觉,容易引起晚上失眠。午睡起床后要适量运动,以利疏通周身气血,增强脏腑的功能活动。 【未时吸收营养物】

十二时辰与五脏六腑养生关系

十二时辰与五脏六腑养生关系 早晨5-7点:大肠经主时(排泄)。 起床后第一杯水最好喝温水。 起床后的第二杯水(津液)。 检测身体存在便秘危机的小方法:看手掌根处的生命线尾部,有没有分出许多小分叉,有就是会得了。 检测身体存在便秘的小方法:食指指节有青色血管。 早晨洁肠瑜伽操:双手向上伸展,向上合十,慢慢向右伸展,保持两个呼吸,起,再向左伸展,保持两个呼吸,起;然后把手落下来,并慢慢地蹲下来,双手抱小腿,保持3分钟;然后,跪立在地面上,左膝盖不动,把右腿打开向外,踩地,把右手摁在右脚内侧,左手扶着髋,左肩往后展,保持2分钟就可以了然后换另外一边做同样的动作。 演示通肠的穴位:肚脐各向两侧,旁开两寸(三指)的位置,可以用十个手指头插在一起,两个手的拇指指尖刚刚好摁在天枢穴上,轻揉并逐渐加上点力量,按摩上5分钟,然后双手握拳,轻轻地敲打5分钟。 腹式呼吸)洁肠呼吸法:吸气时小腹向外鼓胀,呼气小腹向里收。 早晨7-9点--胃经主时。胃经也叫长寿经。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 早餐的重要原则:1、辰不食凉,早餐应选择温热的食物。2、粥最养生胃,早餐可选择食粥。3、小咸菜,早餐可选择食用适量的小咸菜。 秋冬季最佳养生粥:大米燕麦山药粥。 东方人体质温和,早餐应避免吃凉食。 早饭后养生动作:1、摩膝盖。2、敲打足三里,可沿小腿外侧上下敲打5分钟左右,要敲三个穴位,敲足三里穴(调胃)后,敲下量四横指处的上巨虚穴(调大肠),再敲下量四横指处的下巨虚穴(调小肠)。 饭后20分钟,摩擦膝盖、敲打小腿外侧,可延年益寿。 手指并拢如手掌出现缝隙,预示脾胃功能可能不好。 如手掌心出现表色血管、或发黄,预示着脾胃功能可能不好。 调节脾胃的反射区:取“生命线”中间,往大拇指一侧方向移1厘米,经常按脾胃反射区,可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双向调节脾胃功能。 上午9-11点--脾经主时。是体力、智力高峰期,很适合工作和学习。 脾虚的表现:无精打采、疲惫乏力、肿眼泡、有舌齿痕、手掌(或脸)发黄等。 提高活力瑜伽操:坐在椅子上,把胳膊举起来,平在胸前,向左边转扶着椅背,目光向左后方看,保持5个呼吸,时快时慢回来,转向右边,5个呼吸,慢慢回来;把左脚搭上右前,身体慢慢往前趴,5个呼吸,换另一个脚夫做同样的动作;双脚伸直,脚尖往前勾,双手往上伸,保持5个呼吸。 中午11-13点--心经主时(午餐时间) 心脏是“君主之官”中午要保护好心脏。 保养心经、提升消化:1、对着饭碗“拜一拜”:双手合十在胸前,把手背翻过来,让两个手

十二经络养生方法

每日十二经络养生 每日的十二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联系在一起,而这些经脉又和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 寅时梦里深呼吸 时辰时间对应经络:寅时03:00-05:00 肺经 人体状况:肺经最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大地阴阳从此刻转化,由阴转阳。人体此时也进入阳盛阴衰之时。此刻肺经最旺。肺朝百脉,气运输于全身.肝脏在头两个小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而肺不好的人会经常咳嗽,就算是睡着后也会咳嗽,有些人可能在睡着后,咳得更厉害。 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如果家里有肺衰竭病人,一定要特别注意观察他此时的反应和症状。很多肺癌病人,心脏病人都在寅时去世。哮喘病人在寅时服药比白天常规服药效果好。在这个时候,如果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 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 卯时记得上厕所 时辰时间对应经络:卯时05:00-07:00 大肠经 人体状况:大肠经最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这是大肠经活跃的最佳时段。“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茅房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又因为肾脏系统此时最弱,所以很多人在此时嘿咻的话,会一整日精神不振,久之,还会有因为气不足而阳痿可能哦。所以要注重自己的肺脏保养。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 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一天24小时里的12时辰养生法则

一天24小时里的12时辰养生法则 子时:胆经当令23:00~1:00 此前要睡觉 常见症状:头晕目眩、口苦、善太息 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胆经从人的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人的头部两侧,顺人体侧面而下,一直到脚的四趾。生活当中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我们晚上吃完饭以后,8、9点钟就昏昏欲睡,但一到11点就清醒了,所以现在很多人习惯11点以后开始工作。还有的人到了夜里11点总想吃点东西,在屋子里找点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个时候恰恰是阳气开始生发了,所以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最好在11点前睡觉,这样才能慢慢的把这点生机给养起来,人的睡眠与人的寿命有很大关系,所以睡觉就是在养阳气。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春天把生发之机养住了,一年都好;少年时把生机养好了,对一生至关重要;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 子时不要吃夜宵,不易消化。"胆有多清,脉有多清"。 丑时:肝经当令1:00~3:00 要愉快入眠 常见症状:胸闷、疲倦、黑眼圈、特别容易烦躁 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如果要是养肝的话,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如果一夜一夜地打牌,是养不起肝的。 在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而这个时候叫丑时,丑时是什么样子呢?丑字就像是手被勒住了,就好比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是你要有所收敛,你不能让它一下子就生发上去,所以一定要让它有所控制,就是说升中要有降。 所谓升中有降,用一个比方来说:大家都看过九龙壁,看龙图就会发现,升龙的头都是降下来的,降龙的头是升上去的,就是所谓升的东西你一定要有降才可以,生发的东西一定要有收敛,而收敛之中也一定要有生发,这就是中国学问,非常灵活,不能只有生发没有收敛,只有收藏而没有生长,都是不可以的。所以要想养好肝血,1点到3点要睡好。 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丑时前未入睡的人,面色会显得膏灰,情志倦怠而易烦躁。 寅时:肺经当令3:00~5:00 要有较深的睡眠 常见症状:肺部胀满、咳嗽气喘、缺盆部(包括喉咙)疼痛 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这个时候是肺经当令。中医的经脉也是从肺经开始的,现在所谓的正月也是从寅时开始的,这就告诉我们一天真正的开始是从寅时开始的。 人体的气机都讲顺其自然,也就是从肺经开始的。这个时候是阳气的开端,所以这个时间是人从静变为动的开始,是转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人睡得最死的时候应该是3点到5点,这个时候恰恰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老人为什么到这个时候容易早醒?实际上就是气血能量不足了。寅时时常醒来,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应加以注意。"肾有久病者,可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吸七遍,以引颈

一年十二个月的养生之道

一年十二个月的养生之道 一月:养肾防寒 气候特点:一月包含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 中医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养生原则:“秋冬养阴”(《黄帝内经》)。养生关键:“养肾防寒”。注意锻炼、保暖:如散步、慢跑等,同时应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饮食宜“滋补”: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谚语。人们在经过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 饮食宜、忌:多吃羊肉、狗肉、鸡肉、甲鱼、核桃仁、大枣、龙眼肉、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当然体质偏热、偏实易上火的人士应注意缓补、少食为好。忌一切寒凉之物,如冰激凌、生冷食品。 推荐食疗:当归枸杞炖羊肉用料:当归15克,桂圆10克,枸杞15克,羊肉500克。制法:羊肉切块,加生姜用开水稍煮,水漂沥干,加入各药、上汤,隔水炖熟,饮汤吃肉。 功用:羊肉温热,含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维生素(A、B)等,有补阴壮阳、补虚劳益气血的作用。桂圆补益心脾,可去羊肉膻味。当归补血养血、活血化瘀。当归枸杞炖羊肉可补阴壮阳,补益心脾。 二月:阳气生发适当春捂 气候特点:二月是春天的开始,包含“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表明春季从这一天开始。过了“立春”,万物复苏,大地生机勃勃,草树开始萌芽,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雨水”节气的特点是冬去春来,湿度逐渐升高,加上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雨水”节气因为雨水增多,空气湿润,天气暖和但又不燥热,更加适合万物的生长。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而护肝要从心情着手,使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 养生原则: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养生关键:春季是冷空气活动频繁之季,所以要适当“春捂”。二月白天渐长,阳光暖和,气温趋于上升,日照、降水也逐渐增多。民俗谚语中有句话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说明人们经过秋冬养生,到了春天开始劳做了。 春季养生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注意保护阳气。立春以后,气候仍然干燥,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春季饮食调养: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脏腑所好。 饮食宜、忌:宜多食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忌辛辣之物。

十二时辰与五脏六腑

12时辰与五脏六腑 子时(23点-1点):胆经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不能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还会因此“胆怯”,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最好。 丑时(1点-3点):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丑时不能入眠,肝还在输送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黄帝内经》讲:卧侧血归于肝,如丑时不入眠,面色青灰,情志倦怠,总而燥。 寅时(3点-5点):肺经最旺.“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经润,精神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应特别强烈(剧咳,孝喘)。

卯时(5点-7点):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张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排出渣,因此大便不正常的人在此时需要辩证调理。 辰时(7点-9点):胃经最旺.这时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可以在7点清胃火,胃寒者7点养胃健脾。(早上喝一碗小米粥,喝豆浆好过牛奶) 已时(9点-11点):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运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首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否则唇白或唇暗,唇紫。 午时(11点-13点):心经最旺.“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推动血

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过缓者,11点补心阳,心率过速者滋心阴。 未时(13点-15点):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柏送入大肠,精华输送进脾,小肠在未时,对人体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饭后两肋胀痛者,在此时降肝火,疏肝理气。 申时(15点-17点):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时遗尿.申时人体较湿热,阴虚的人较为突出。这个时间滋肾阴可调此症。 酉时(17点-19点):肾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体泻火排素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

十二时辰养生对照表

十二时辰养生对照表 十二时辰别名解析对 应 生 肖 当 令 器 官 循行经脉常见症状时辰宜忌 子时 (23:00~1:00)夜半,又 名子夜、 中夜 由天黑转为天亮这 一时间段 鼠胆胆经头晕目眩、口苦、善叹息 宜:睡觉; 忌:熬夜;吃夜宵 丑时(1:00~3:00)鸡鸣,又 名荒鸡 指深夜过后,鸡鸣之 时 牛肝肝经 胸闷、疲倦、黑眼圈、特别容易 烦躁 宜:熟睡 忌:熬夜;生闷气;久视 寅时(3:00~5:00)平旦,又 称黎明、 早晨、日 旦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虎肺肺经 肺部胀满、咳嗽气喘、缺盆部疼 痛 宜:熟睡。或导引吐纳,调理 肺经。 忌:熬夜

卯时(5:00~7:00)日出,又 名日始、 破晓、旭 日 指太阳刚刚露脸,冉 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兔 大 肠 大肠经牙齿疼痛、颈部肿大 宜:起床喝温热的白开水;排 便;调理大肠经 忌:饮酒 辰时 (7:00~9:00)食时,又 名早食 吃早饭时间龙胃胃经腹胀肠鸣、消化不良 宜:及时吃早餐,让胃有事可 干,调理胃经。 忌:早餐质量不好 巳时 (9:00~11:00)隅中,又 名日禺 临近中午的时候蛇脾脾经 舌根强直、食则呕吐、胃脘疼痛、 腹内发胀、时时嗳气 宜:适量饮水,调理脾经。 忌:思虑过度,久坐不动。 午时 (11:00~13:00)日中,又 名日正、 中午 此时太阳最猛烈马心心经喉咙干燥、头痛、口渴难忍 宜:吃午餐;小憩;静养阴血, 调理心经 忌:午餐过多;餐后马上运动;

未时 (13:00~15:00)日昳,又 名日跌、 日央 指太阳偏西羊 小 肠 小肠经 喉咙痛、颔部肿、肩痛如裂、臂 痛如断 宜:调理小肠经; 忌:多吃食物 申时 (15:00~17:00)哺时,又 名日铺、 夕食 指傍晩猴 膀 胱 膀胱经头痛、眼睛痛、颈项痛、 宜:适量饮水;运动;抓紧时 间工作;调理膀胱经 忌:憋小便 酉时 (17:00~19:00)日入,又 日落、日 沉、傍晚 指太阳落山的时候鸡肾肾经四肢冰冷、腰酸背痛、耳鸣 宜:休息;调理肾经 忌:过劳

中医十二条经络养生知识

中医十二条经络养生知识 经络养生方法一:梳 “常梳发,头不白”头为“精明之府”,它汇集五脏六腑的精气,有50多个穴位与全身器官关系密切。俗话说:“千过梳头,头不白”,经常梳头,不仅可以改善头皮血液循环,疏通经气,调理血脉,还能解除疲劳,改善神经功能,帮助睡眠。梳头时从一侧鬓角开始,逐渐过渡到头顶,再到另一侧鬓角。其中,鬓角和额顶是易生白发之地,要多梳几次。注意动作要轻柔,每天200次左右,感觉头皮发热即可。此外,还可以用梳子轻叩头顶百汇穴、两侧天冲穴及脑后风池穴,有助于加强头部经络系统与全身器官的联系。梳子不要太尖利,以木梳和牛角梳最佳;动作力度不要太大,以免刺激头屑产生。 经络养生方法二:搓 “搓面庞,洁脏腑”脸有多干净,脏腑就有多干净。”光洁红润的面部不仅使人精神焕发,还是脏腑功能状态良好的表现。人体的主要经脉大多经过面部,分布着十几个保健要穴。经常搓面,可以起到美容养颜、整体保健的作用,但是,搓脸有讲究,不能像搓澡那样用力,要顺肌肉纹理、逆皱纹方向,即两手轻轻地贴住脸颊,向上、向外搓摩,然后手指由内向外轻按眼角鱼尾纹处,最后用两掌心交替在额头从下向上摩擦,至脸部发热微红即可。脸上有伤口或明显痤疮时,要注意避免这个动作。

经络养生方法三:熨 “熨双眼,能明目”很多人时常感觉“累从眼入”。的确,“精气皆上注于目”,眼睛周围有多条脏腑的经脉,它们要是累了,人很容易觉得疲惫不堪。“熨目法”是流传了几千年的眼部保健法,双手搓热后,用掌心轻捂眼睛,就像给双眼盖上一床温暖的棉被。两眼自然闭合,眼球先顺时针慢慢转动几周,再相应地逆时针转动,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掌心的温热,再加上眼球的转动伸拉,会使眼部代谢加快,气血充足,视力改善。但要注意,熨目转睛时需保证手部和眼部的清洁;且手法要轻柔,按得太紧会使眼球受压,导致视力突然模糊,就像趴在桌上午休后看不清楚的感觉一样。 经络养生方法四:扬 “扬脖颈,护颈椎”脖子是人体的“交通要道”,督脉、膀胱经、小肠经、胆经及三焦经5条重要经络都从后颈通过。但是,此处“路窄车多”,气血很容易淤滞,久坐不动、频繁低头看手机等不良习惯也最伤颈椎。最简单有效的颈椎保健方法就是多抬头,这个动作被古人比喻为“仙鹤饮水”:脖颈扬起、挺胸抬头,下颚向前探出;接着收回下颚、微微低头,再抬头挺胸重复上面动作。这样做相当于颈椎的向上牵引,有利于伸展颈椎周围组织,疏松黏连在一起的小筋节,刺激督脉等经络系统。练习时越慢越好,每次8-10次为宜。需要注意的是,患颈椎病的人,动作要更轻柔,量力而行。

12个月养生方案

12个月养生方案 一月:养肾防寒 气候特点:一月包含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 中医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 养生原则:“秋冬养阴”(《黄帝内经》)。 养生关键:“养肾防寒”。 注意锻炼、保暖:如散步、慢跑等,同时应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饮食宜“滋补”: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谚语。人们在经过(春、夏、秋、冬)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 饮食宜忌:多吃羊肉、狗肉、鸡肉、甲鱼、核桃仁、大枣、龙眼肉、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当然体质偏热、

偏实易上火的人士应注意缓补、少食为好。忌一切寒凉之物,如冰激凌、生冷食品。 推荐食疗: 当归枸杞炖羊肉 用料:当归15克,桂圆10克,枸杞15克,羊肉500克。 制法:羊肉切块,加生姜用开水稍煮,水漂沥干,加入各药、上汤,隔水炖熟,饮汤吃肉。 功用:羊肉温热,含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维生素(A、B)等,有补阴壮阳、补虚劳益气血的作用。桂圆补益心脾,可去羊肉膻味。当归补血养血、活血化瘀。当归枸杞炖羊肉可补阴壮阳,补益心脾。 二月:阳气生发适当春捂 气候特点:二月是春天的开始,包含“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表明春季从这一天开始。过了“立春”,万物复苏,大地生机勃勃,草树开始萌芽,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节气的特点是冬去春来,湿度逐渐升高,加上

十二时辰与食疗养生

十二时辰与食疗养生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划分为12个时辰,食疗养生也是如此。 子时(夜晚23—01时):主胆。易失眠的人因为胆有问题,口苦。建议在每天晚上睡觉前21—22时,吃生冬瓜汁加酸枣面调养,喝2—3个月,小的胆结石可自行痊愈。 丑时(凌晨01—03时):主肝。易肝火旺,口干舌燥的人,平日多喝纯绿豆水、吃绿色蔬菜。晚上睡觉前吃绿色生菜,但不用沙拉酱拌菜(沙拉酱是高能量食品)。另外,晚上喝酒和吃油腻的食物,容易肝上火,导致心情烦躁,脾气大(切记:酒易伤肝)。 寅时(凌晨03—05时):主肺。肺有毛病、咳嗽厉害、便秘的人,建议睡前生吃白萝卜。想美容保湿和除去脸上痘痘的人也可吃生萝卜。 卯时(05—07时):主大肠。脸上长斑的人,晚上多吃白萝卜。 辰时(07—09时):主胃。此刻胃酸过多,吃早饭来分解胃酸,宜吃温热的食物。 巳时(09—11时):主脾。脾不好就会影响消化吸收,大便次数增加,影响心脏。建议多吃黄色食品,如豆浆、黄豆等。 午时(11—13时):主心。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酒可喝但不能醉。患有心脏病的人,午餐后须休息养心。 未时(13—15时):主小肠。小肠要吸收蛋白质,因此午饭要吃

荤,吃富有营养和丰富蛋白质的食物,荤素比例为1:7最好,但不要吃太多的肉。 申时(15—17时):主膀胱。男性前列腺肥大和尿道有问题的多喝生冬瓜汁。 酉时(17—19时):主肾。建议晚餐多吃黑豆粥、黑芝麻、黑米等黑色食物,在该时间多吃此类食物,坚持数月后白发可变黑。腰酸背疼的病症要补肾。记住咸补肾,但过咸伤肾。饭宜吃少、清淡,常喝点粥。 戌时(19—21时):主心包经(保护心脏)。通往心脏的经络不通易导致心脏病。此时间段,要保持心情开朗,修心养性。 亥时(21—23时):主三焦经。 总之,年有12个月,日有12个小时,五脏六腑有神明。我们的先人认为,人活于天地间,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只有顺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重点睡好子午觉,人体才能健康。顺应天时以养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才是长寿之道。 摘自《39健康网》

十二经络养生调理方法

十二经络养生调理方法 养生的方式有很多,在养生的时候,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对自身身体才没有损害,常见养生方法就是饮食,这样的做法对改善身体问题有很好效果,而且使用起来也是比较方便,那十二经络养生调理方法怎么样呢,这类养生方式也是很多人不清楚的,下面就详细介绍下。 十二经络养生调理方法: 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的原意是“纵丝”,有路径的意思,简单说就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路径,存在于机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络”的原意是“网络”,简单说就是主路分出的辅路,存在于机体的表面,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

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这是将脉按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为“经脉”、“络脉”和“孙脉”。 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养生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即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食养、药养、节欲、辟谷等多种方法,以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而调理在中医里有调理阴阳,调理脾胃等等,有治疗的意思。所以养生调理应该是以养生为目的地调理你身体的某一个系统或者器官,而不是单纯的调养。 在对十二经络养生调理方法认识后,选择这样调理方法的时候,也要注意一定要长期的进行,而且这些调理方式,对提高身体免疫力有很好效果,不过在对这些方法使用过程中,如果身体有异常情况,也是要停止选择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