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

名著导读练习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名着导读》知识梳理

《论语》

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

的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

3.《论语》全书共分20篇。在形式上,有的是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有的采用问答的形式,也有的是交谈的形式,还有少量的夹叙夹议性的。

4.《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仁”堪称全书的统率。但孔子对这一思想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

5.“克己复礼”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

6.《论语》对后人的启发主要在三个方面,即治学、从政、修身养性。

7.解释下列言论中所包含的孔子的思想:

(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孔子不仅是一个仁爱的宣传者,同时也是一个仁爱的实践者。孔子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代表了孔子为政的思想,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表明了孔子举一反三式的启发式教育思想

《大卫科波菲尔》

1.《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查尔斯·狄更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国

籍)小说家

他在二十三岁时发表的长篇小说《匹克维克外传》为他赢得声名,

他一生共创作了 14 部半长篇小说,被认为是唯一能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

2.《大卫科波菲尔》中不少地方都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被人们认为是一部自传体

体小说。

3.请将下列人物名称、形象特征和作品名称对应连线。

匹克威克吝啬鬼

斯克鲁奇儿童教唆犯《奥立弗退斯特》

费金伪君子《马丁瞿述伟》

金格尔骗子《圣诞欢歌》

裴斯匿夫乐善好施《匹克威克外传》

希普乐天知命《大卫科波菲尔》

密考伯阴险小人

4. 《大卫科波菲尔》以大卫的成长作为小说的主线。大卫面对凶残贪婪的继父(人物名),受尽虐待,只有忠心耿耿的女仆佩葛蒂(人物名)无微不至地爱护他,让他体验到人间的温情。

5. 《大卫科波菲尔》中塑造的保姆佩葛蒂、青年渔民佩葛蒂先生(人物名)等劳动人民的正面形象都表现了狄更斯小说创作的道德意图。

6. 《大卫科波菲尔》中密考伯夫妇的形象原型正是狄更斯的父母,他们的精神被称为密考伯主义,其精神内涵是债多不愁,乐天知命。

7. 希普(人物名)是《大卫科波菲尔》中塑造的反面人物典型,他企图占有合伙人维克菲律师的产业和女儿,导致大卫姨婆破产,但其阴谋未能得逞。这一结局体现了狄更斯的道德信念。

8. 《大卫科波菲尔》自始至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这种叙事方式被称为有限视角。

《家》

1.一般认为,《家》和《寒夜》是巴金的代表作品,而他晚年所写的散文

《随想录》则是真诚反思“文革”的作重要的作品之一。

2.巴金的《家》《春》《秋》等三部长篇小说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3. 爱情和婚姻纠葛是《家》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小说写了觉慧、

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全面展示了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这种艺术结构与《红楼梦》类似。

4.《家》中的主人公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他向婢女鸣凤

表示爱情的行为具有受五四新思潮冲击的激进青年的特征。

5.作为家里的长房长孙,觉新(人名)养成了委曲求全顺从懦弱的性格,但另一方面,他也信服个性解放的新理论,于是这个人物具有了人格分裂的悲剧性。

6.《家》中还刻画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的次要人物,如敢于以死抗争的纯洁的丫鬟鸣凤,温顺善良地吞咽着旧礼教苦果的梅芬,善良厚道的瑞珏,专制家长高老太爷,败家子克定,荒淫的假道学冯乐山等等。

7.《家》虽然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青年的生活和情感,但其中体现的那种对理想的追求

,那种使命感,那种青春的热情和奋斗精神正是现代生活所缺少的,这正是巴金小说对当代青年的意义。

《巴黎圣母院》

1.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雨果是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他最

初思想比较保守,后来因为受到法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政治态度开始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他1827年发表的作品《《克伦威尔》序》中。在这部作品中,他提出了美丑对照的审美原则,这种原则集中体

现在《巴黎圣母院》中,比如:爱斯梅拉达(人名)的美貌和卡西莫多

(人名)的丑陋,她的善良和弗罗洛(人名)的狠毒,她的钟情与弗比斯(人名)的轻薄。

2.在十九年的流亡生活期间,雨果创作了诗集《惩罚集》《静观集》,大型史诗《历代传说》以及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等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3.正如作者自己在序言中所说,《巴黎圣母院》是一部叙说人的“命运”的作品。女主人公是作者心目中美和善的化身,但在面对面似庄严却狡诈无比的巴黎圣母院副主教时显得无助,尽管有面貌丑陋却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以及许多代表正义力量的义民的热心帮助,却仍然无法逃脱被绞死的命运。

4.在小说中,卡西莫多的愚昧心灵被爱斯梅拉达的仁慈所感化,显示了作者雨果所宣扬的

人道主义的精神力量。

《红楼梦》

1.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其祖父曹玺、父亲曹頫世袭江宁织造,极受康熙赏识,是当时财势熏天的“百年望族”。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极盛而衰的过程,很多人认为这种人生经历与《红楼梦》中贾府的盛衰非常相似。

2.现在人们说起《红楼梦》,往往指的就是曹雪芹的前80回和高鹗的后40回续书的总称。续写的部分并不完全符合曹雪芹的创作意图,但高鹗所写出的宝黛悲剧结局却被广大读者所接受。

3.对于《红楼梦》的创作意图,小说开篇作了说明,即追悔已往人生,纪念当日“行至见识皆出我之上”的女性。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中,

是作者悲悼的主要内容,也是小说的主线。

4.请指出下列语言各出自《红楼梦》中的哪些人物之口并简要概括其性格特征。

(1)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人物:贾宝玉

性格特征:追求随心所欲、率性自然的生活。

(2)至于你我,只该做些针线纺绩的事才是,偏又认得几个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些正经书看也罢了,最怕见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人物:薛宝钗

性格特征:世故,冷峻,识时务

(3)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人物:王熙凤

性格特征: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五辣俱全”,即香辣、麻辣、泼辣、酸辣、毒辣

(4)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望容谅。

人物:林黛玉

性格特征:敏感细心、自尊自爱、多愁善感

《高老头》

1. 《高老头》的作者是法国(国籍)现实主义(流派)文学大师巴尔扎克。

该流派的作品的主要特点是以描写、质询当代社会生活和以人为主题。

2.《人间喜剧》大致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大部分。金钱和物欲膨胀带来的人性的异化和种种社会问题是它的中心主题。

《高老头》是

《人间喜剧》的序幕。

3.高老头为了能成为贵族的座上客,花了70万法郎的陪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雷斯多伯爵(人名),导致自己穷苦不堪。穷大学生

拉斯蒂涅(人名)为了跻身上流社会结识了贵妇鲍赛昂夫人(人名),并在其设计下勾引了高老头的另一个女儿但斐纳(人名)。为了负担情人的花销,他跟江洋大盗(人名)谋划杀人,但最终计划落空。高老头奄奄一息时,两个女儿都不理他,临死前他仍然认为自己这种结局都是

因为没有钱。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最大的变动,就是金钱取代门第,成为主宰一切关系的“上帝”。

莎士比亚戏剧

1.莎士比亚主要以38部无韵体诗剧名垂青史。其早期作品多为历史剧和喜剧,其中历史剧被认为是伊丽莎白时代英国人对世界戏剧的独特贡献,莎士比亚则是这一剧种的创始人。

2.莎士比亚悲剧主要在17世纪初问世。莎士比亚创作悲剧基于他步入中年后,对理想与现实间的鸿沟,对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弱点的深刻认识,其作品主要关注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内心深处的种种冲突。

3.哈姆莱特的故事最早见于《丹麦史》,在莎士比亚笔下,哈姆莱特被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剧作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企图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年轻理想主义者的迷惘、痛苦和悲怆。

4.莎士比亚创作戏剧讲求反映“自然”和真实,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

,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而不拘泥于要求行动、时间、地点一致的“三一律”,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

5.历史剧《亨利四世》及《亨利五世》精心刻画了一位回头浪子式的理想君主。

不过剧中最出彩的却是新旧社会交替时期产生的典型人物福斯塔夫。

6.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代表着莎士比亚艺术的巅峰。

7.奥赛罗与贵族小姐苔丝狄蒙娜(人名)的爱情和婚姻悲剧的直接起因是小人的挑唆

,更主要的根源则在于奥赛罗本人的轻信、嫉妒而冲动的弱点。莎士比亚还通过很多细节提示我们,奥赛罗的性格悲剧隐含了更深层的丰富社会内容。

8.将下列人名、典型性格(行为)、作品对应连线。

罗瑟琳刚愎专横《皆大欢喜》

麦克白夫人表面老实,实际为了私利不择手段《麦克白》

朱丽叶贪婪、残忍《罗密欧与朱丽叶》

夏洛克聪明伶俐《李尔王》

依阿古对爱情热烈、忠贞《奥赛罗》

李尔王怂恿丈夫弑君篡位《威尼斯商人》

9.莎士比亚在戏剧中广泛采用民间语言,注意吸收外来词汇,还大量运用比喻、隐喻、双关语,可谓集英语之大成。

《谈美》

1.《谈美》的作者朱光潜,晚年是被尊称为“美学老人”。

2.《谈美》全书共15个话题,全部采用书信的形式娓娓道来。

3.朱光潜所谓的“俗”指的是只是求个物质生活的温饱舒服,为物欲所支配,也会完全失去个人的精神空间。

4.朱光潜认为对待同一个事物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即以善为最高目的的实用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的科学的态度和以美最高目的的美感的态度。

5.美感不是普通的感官刺激,它不包含功利目的,它使人暂时忘记自我而专注于欣赏的对象当中。要养成“美感的态度”,就要学会超越和玩味,在审美过程中求得直觉和形象。

6.朱光潜在《谈美》的末篇《慢慢走,欣赏啊》中表达了自己最根本的人生观,即人生本来就是一场较广义的艺术。

《三国演义》

1.《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体体小说之一,它的编撰者为罗贯中。

2.三国故事在史书《三国志》中有完整的记载,在宋代的讲史平话中,就有了“说三分”的类别,元代出现的《三国志平话》已经初步具备了《三国演义》情节的基本轮廓。

3.《三国演义》以时间为顺序,交错叙述蜀国、魏国、吴国三国形成的历史,表现了对建立一个仁德爱民、统一强大的政权的向往。在情感态度上表现出尊刘的倾向,这一思想的历史根源在于为东晋、南宋偏安的汉族王朝争正统,反对入侵的外族统治,现实依据在于元明之际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其实质在于拥美德、反暴政。

4.《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

5.罗贯中在对三国故事的描写时采取了全景式的叙事方式,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反思三国历史,塑造了一系列英雄豪杰的形象。在书中,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反复表明“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思想,表现了一种进步的历史观、社会观。

《堂吉诃德》

1.《堂吉诃德》的作者是西班牙(国籍)作家塞万提斯(人名)。这部作品产生于时期,这种时代背景与作品充满荒诞的喜剧感和能催人“含泪的笑”的喜剧感有一定的关系。

2.《堂吉诃德》叙述了西班牙的一位乡绅堂吉诃德·德·拉·曼恰(人名)因为读骑士小说而将自己幻想成一位骑士,他带上幻想做海岛总督的农夫桑丘·潘莎(人名)开始了一段游侠冒险之旅,直到大学生加尔拉斯(人名)装扮成“白月骑士”与之决斗,才让他停止游侠活动。

3.《堂吉诃德》主人公的经历折射出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的生活画面,展示了

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

4.骑士小说风行于15、16世纪的西班牙文坛,塞万提斯借用这种体裁,最终是要达到

讽刺骑士文化和现实社会的目的。

5.堂吉诃德的悲剧在于目的和方法、主观和客观、愿望和效果的矛盾和对立。

6.人们常把“含泪的笑”看做近代喜剧的审美特征,正是因为喜剧与悲剧、

滑稽与崇高、可笑与可爱存在于同一人物身上,才形成了这种艺术效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