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运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命支持系统的承载能力)等理

试运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命支持系统的承载能力)等理

试运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命支持系统的承载能力)等理
试运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命支持系统的承载能力)等理

试运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命支持系统的承载能力)等理论论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论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导致许多地区生态承载力下降,威胁人类的未来生存。人类逐渐认识到,生态系统如同有生命有机体一样,有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能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系统完整、资源持续供给和环境长期有容纳量的基础之上,不应超越生态系统的承载限值。生态承载力作为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基础支持系统的方法之一,其理论及研究方法倍受可持续发展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成为生态学、地理学与环境学等研究的交叉前沿领域。

目前只有地球上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而地球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面对数量庞大且与日俱增的人口的事实,人们必然关注人口增长与生态承载力的问题。按一般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又称资源承载力,简单地看作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超过这个人口数,人口就不能正常生存,即偏向于最高人口的涵义。

人口容量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该定义在强调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考虑到技术条件。这个概念包含以下意思:分析人口容量应针对具体的时期,因为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资源、科技水平、生活(包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利用的资源和技术可以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外)资源和技术,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人类是地理环境演化发展的产物,本来也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即人类具有自然属性。人类的生产、生活既要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也要向环境中排放生产、生活的废弃物。故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首先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一个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即是环境承载力(考虑资源的供给能力与环境容纳污染物的能力)。但一个区域自然环境供给资源的能力也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即一个区域的生态承载力也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

对于人来讲,资源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资源的发展变化的动力是人。不同的行为会导致

资源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资源减少、紧缺(以下简称负影响),一个是资源增加(以下简称正影响)。人口数量为这两种影响的大小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人的行为是环境变化的动力之一。不同的行为会导致环境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环境被破坏、污染(以下简称负影响),一个是环境得以改善,更适于人类生存(以下简称正影响)。人口数量为这两种影响的大小提供了可能性。在整个社会中,人对环境的这两个影响是同时并存的,当负影响大于正影响时,环境被破坏、污染,人口对环境表现为压力。当正影响大于负影响时,环境得以改善,人口对环境表现为动力。

综上所述,生态承载力限制着人口的发展,人们对资源的利用与人们和环境的相处都收到了生态承载力的制约,同时生态承载力又服务于人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