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年级科学下册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教学反思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教学反思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教学反思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教学反思 教科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五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在经历了《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学过程后,自己对本课教材理解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也不断改进。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趣味性。

学生对显微镜的兴趣是非常浓厚,但是实验操作对小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认识显微镜的过程中,兴趣也会有所降低。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需要体现趣味性,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巩固对显微镜的认识和使用方法上,采取小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实现对显微镜知识的巩固。进一步激发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究发现微小世界的乐趣。

2.实验指导体现实用性。

尽管学生对显微镜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但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步骤相对比较复杂。在试教后,发现学生对于实验方法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因此在实验操作正确规范的前提下,适当地降低难度,将实际要用的步骤对学生进行规范指导,并用概括性的词汇表述实验步骤:“取镜——对光——放片——观察——放镜”,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使用显微镜。

3.调整实验仪器,减少干扰因素实验中,学生的注意往往会受到实验材料的影响。

实验使用的显微镜一般都配有高倍镜和低倍镜两个物镜,在试教中,尽管强调学生使用低倍镜进行观察,可还是有部分学生在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产生光线不够亮,找不到物体等问题,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因此,在试教后,对显微镜进行调整,取下高倍镜,减少对实验观察的干扰。同时,对在教学的环节中存在的其他干扰因素进行调控,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4.显微镜教学活动中“中小衔接的体会”

①教学力量上的衔接首先在技术支持上得到了兴华中学的老师的大力支持,为我们提供了显微镜和相关的玻片标本,并且对于显微镜的使用相互交流。使我们在小学课堂上,能让学生亲手使用“显微镜”这样的“精准”科学仪器。同时,提供的标本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②科学知识上的衔接显微镜作为中学阶段是一种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的仪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

生而言,没有硬性的规定要求使用,但对玻片标本使用有准确的要求。基于“中小衔接活动”的有利条件,让学生早一步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的名称,及其使用方法,能使学生的学习科学的热情更浓厚,同时对玻片标本的使用也会“水到渠成”。对于显微镜的认识上,降低了要求,只让学生认识到“目镜、低倍镜、反光镜、粗、细准焦螺旋”,并在实际操作中能使用。

③科学技能上的衔接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显微镜的认识作了降低难度的调整,同样在显微镜的使用上,也做了一定的调整:1、只要求使用低倍镜。2、对于两只眼睛同时使用,左眼看,右眼画图,让学生清楚的知道,逐步使用中养成。对于其他如如何放玻片标本,如何调焦等技能上的要求都按照显微镜的使用。对学生技能要求是“科学、准确”。

相信学生通过本次学习能对显微镜这样的科学仪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玻片标本的使用增加了实际体验,对探究微小世界有更强烈的学习动力,为他们进入中学,更好学习科学作了铺垫。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配套练习答案

1-1、放大镜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 1、放大镜是一种常用的观察工具,也叫凸透镜。 2、用放大镜可以看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3、哪些工作要经常用到放大镜用放大镜做什么工作(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正确的使用方法: ⑴眼、物不动而镜动。⑵眼、镜不动而物动。 2、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⑴书上的图像是由彩色点组成的。 ] ⑵电视机和显示器上的图像是由红、绿、蓝的色点组成。 ⑶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三、放大镜的特点。 1、特点:透明;中间厚,周围薄。 2、名词:直径、凸度、焦点、焦距、放大倍数、视野 4、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中间越厚,周围越薄;透明球体的放大倍数最大。) ⑴放大倍数=明视距离/焦距 ⑵怎样测量:a测焦距b比较放大前后的字数 c 比较放大的格数d比凸度 ⑶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的作用 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一、放大镜下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 1、昆虫的耳朵:蟋蟀的“耳朵”在足内侧,蝉的在腹部,雄蚊、蚂蚁的在触角上、蟑螂的在

尾须上。 2、昆虫的眼睛:分为单眼和复眼,复眼是由一个个小眼组成,不同昆虫小眼的个数不同。每个小眼都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有复眼的昆虫看到的是一个物体的拼图。昆虫的视力有限,但对移动的物体反应十分敏感。 ! 3、昆虫的触角:蝴蝶的棒状,蟋蟀的丝状,蚕蛾的羽状,天牛的鞭状。不同昆虫触角的形状不同(会画蝴蝶、蚕蛾、蝗虫、天牛的触角);昆虫触角的形状和着生点不同是鉴别昆虫种类的重要特征;昆虫依靠触角分辨气味,嗅觉比人的鼻子还要敏锐。 昆虫触角的作用:感触物体,分辨气味,平衡身体。 4、昆虫的翅膀:布满彩色的小鳞片,小鳞片由许多扁平的细毛组成。 5、昆虫的口器:咀嚼式,蜻蜓、蝗虫;刺吸式,蚊子、牛虻;舐吸式,苍蝇;虹吸式,蝶和蛾;嚼吸式,蜜蜂。 6、昆虫的足:步行足,蟑螂;跳跃足,蝗虫;游泳足,龙虱;挖掘足,蝼蛄;携粉足,蜜蜂。 二、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1、会画蚜虫和草蛉。 2、观察蚜虫要在10倍的放大镜下才可以看清。 3、蚜虫的繁殖:春夏季进行孤雌繁殖;冬季雌雄交配后产卵繁殖。 ; 1-3、放大镜下的晶体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用肉眼直接观察这四种物质是什么样的(形状、颗粒大小等) 2、用放大镜观察这四种物质是什么样的 食盐:白色的立方体。白糖:白色的立方体。 味精:白色的柱状体。碱面:白色的细小颗粒。 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3、晶体的特征:有比较规则的几何形状。 ·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 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 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 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 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 【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 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 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 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 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清单 一、微小世界 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 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②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征服病菌,克隆牛羊,生产胰岛素,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处理垃圾和污水,帮助我们生产面包、醋等食物。 二、物质变化

右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基本结构示意图

右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基本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在叶片的结构中,能进行物质生产的部分主要是[______]和[______], 原因是这些细胞中含有大量的______,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叶片才会呈现出鲜艳的绿色.(2)[______]______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因为它能在______的控制下张开或者闭合. (3)被称为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它主要由两种管道(______和______)构成. (4)〔______〕和〔______〕属于保护组织,②、④应属于______组织. 答:(1)叶片中叶肉是叶片最发达、最重要的组织,由含有许多叶绿体的薄壁细胞组成,在有背腹之分的两面叶中、叶肉组织分为栅拦组织和海绵组织.使叶呈现绿色.能旺盛地进行光合作用. (2)我们把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保卫细胞区别于表皮细胞是结构中含有叶绿体,只是体积较小,数目也较少,但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紧接气孔下面有宽的细胞间隙(气室).气孔在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3)叶脉就是生长在叶片上的维管束,它们是茎中维管束的分枝,其中同样包括导管和筛管两种管道.这些维管束经过叶柄分布到叶片的各个部份.位于叶片中央大而明显的脉,称为中脉或主脉.形成叶片内的运输通道.被称为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4)1上表皮与5下表皮中的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它们与2栅栏组织、4海绵组织构成的叶肉(由于含有丰富的叶绿体,是叶片中主要制造有机物的场所,属于营养组织.)及叶脉(支持和输导作用)构成叶片. 故答案为:(1)2;4;叶绿体 (2)6;气孔;保卫细胞 (3)3;叶脉;导管;筛管 (4)1;5;营养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内容分析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

七年级初一科学上册 2. 2.2显微镜的使用 观察细胞-含答案2020

七年级科学上册2. 2.2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基础闯关全练 1.(2019浙江杭州一中期中)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其中属于“对光”环节的是( ) A B C D 2.(2018福建龙岩中考)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根尖不同分裂阶段的细胞后,要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可略微转动( ) A.反光镜B.遮光器 C.细准焦螺旋D.粗准焦螺旋 3.(2018浙江温州中考)用如图所示的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低倍镜正对通光孔,若要改变视野亮度,可调节( ) 图2-2-5 A.物镜转换器B.细准焦螺旋 C.粗准焦螺旋D.反光镜 4.(2018浙江温州四中期中)小科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上”,实际在载玻片上的是( ) A B C D 5.(2018北京中考)关于“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生理盐水 B.碘液染色有利于观察 C.应先用低倍镜进行观察 D.能观察到细胞壁 6.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作了如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央有较大的液泡 ②口腔上皮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③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有叶绿体 ④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⑤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⑥要想看到更多的细胞应换用放大倍数更大的目镜或物镜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 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⑤ 7.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如果把口腔上皮细胞放在______中,细胞会因吸水膨胀而破裂。为了更清晰地看到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应用______染色。

能力提升全练 1.(2018山东滨州中考)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2-2-6 A.对光时,转动①使②对准通光孔 B.视野过暗,应调节③和⑦ C.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④ D.若要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2.(2018四川达州中考)图一至图四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图片。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一 二三四 图2-2-7 A.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a→d→b B.图二中③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 C.若该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三所示的视野,则说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图一中步骤d 操作不当 D.若该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四甲,要从图四甲变成图四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 3.( 2018浙江嵊州期中)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为:①盖上盖玻片;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③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洋葱表皮;④用镊子把洋葱表皮展平,操作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D.④②③① 4.(2019浙江宁波质检二)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稀碘液。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________(填序号)。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 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 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课前准备: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 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课时安排:1课时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 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 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 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 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 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反思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5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习题和答案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填空题。1 ,(1)拿显微镜时,将显微镜向,另一只手托着一只手握住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2)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时,必须把物体制成。 (3)使用显微镜时,我们一般用眼进行观察。 (4)在使用显微镜时,慢慢地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 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 2.填图题。 标出显微镜各个部分的名称并回答问题。 3.排序题。 请将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排序。 ( )上片:将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 ( )安放: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桌面上。 ( )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位置。 ( )调焦:调节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 )对光: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4.判断题。 (1)要想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可以直接将植物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 ) (2)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时,如果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看到的情 况是视野范围变大,细胞变小。 ( ) (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细胞核。 ( ) 4 / 1 5.选择题。 (1)1663年,( )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结构,他将观察到的“小房间”命名为细胞。 A.詹森父子 B.伽利略 C.罗伯特·胡克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的建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之一

B.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但是动物体不具有细胞结构 C.橡树树皮的细胞是长方形的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近似( )的。 A.圆形 B.正方形 C.长方形 6.连线题。 请将制作洋葱表皮切片装置的工具与其用途进行连线。 镊子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滴管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放置切片标本 烧杯吸取多余的水分 裁纸刀盛放液体 吸水纸切割洋葱 7.画图题。 画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并说说与肉眼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 8.【探究题·选择】小金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遇到一些问题,请4 / 2 你帮他回答。 (1)小金发现显微镜内的视野太暗了,此时建议他调节( )以增强视野亮度。 A.物镜 B.目镜 C.反光镜 (2)小金在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时候,为了便于观察标本,应用( )进行染 色。 A.酒精 B.碘酒 C.高锰酸钾溶液 (3)如果小金想在视野内看到更多的细胞数目,用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比较 合适( )。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10×,物镜20× C.目镜10×,物镜4× 9.【实验题·操作】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并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正确的顺序,并用语言描述制作步骤。

测试题1-显微镜结构及使用方法

测试题1-显微镜结构及使用方法 1. 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 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2.用显微镜检查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A.向右上方B.向左上方 C.向右下方D.向左下方 3.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C.是无色透明的D.是活的细胞 4.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以观察到,则异物可能存在于 A.物镜上B.目镜上C.实验材料上D.反光镜上 5.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方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对光时,阳光照在反光镜上,视野越亮越好②进行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的转换时,扳动物镜转动较省力③使用完毕之后,要用干布拭去载物台上的水和脏物④装箱之前,应下降镜筒,使物镜插入通光孔中⑤取、放显微镜时,要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并且要轻拿轻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⑤D.③⑤ 6.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四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起来观察细胞。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装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下列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7.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 (1)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A.2个B.4个C.8个D.16个 (2)若64个细胞排成一行,则换40×物镜后,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A.2个B.4个C.8个D.16个 8. 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六(1)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六(2)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一班积极,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四周较薄)(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等。 8、至少两个以上的(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习题 教科版(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习题 一、判断题 1.向后旋转粗准焦螺旋,镜筒会下降。() 2.把物体直接放到显微镜下,就可以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 3.某显微镜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25×、40×,则其能放大65倍。() 4.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较小叫物镜(距被测物体较近)。对着人眼的透镜焦距较大叫目镜。()5.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像砖墙、像一个个小房间。() 6.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7.最早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罗伯特·胡克。() 8.我们实验室中的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几百万倍。() 9.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10.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11.如果目镜或物镜的镜面比较脏,要用擦镜纸而不能用手直接擦。() 12.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文虎克最早发现了细胞。() 13.如目镜、物镜分别标着“10×、16×”;那么图像将被放大160倍。()14.显微镜放大倍数从大到小排序: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二、填空题 15.凤仙花的身体由__________、茎、__________、___________、果实、种子6部分组成。16.在图中标出相应结构部分: 17.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发现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这是洋葱的 __________。 18.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20.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花岗岩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矿物晶体组成。 21.科学家通常用__________来观察艾滋病病毒。它可以把物体放大到__________倍。22.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__________制成的,可以放大近__________倍。 23.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__________组合在一起就制成了一个简易显微镜。 24.洋葱表皮完整的细胞构造包括__________。 25.如果实验中需要将镜筒下降,那么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__________。(填“物镜”或“目镜”) 26.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7.凤仙花的身体有根、__________、叶、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种子六部分。28.__________用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像一个个长方形小房间的结构叫做 __________。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 29.显微镜下的视野较暗示,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或__________。 30.从目镜往下看,发现里面黑呼轷的什么看不见,原因是__________,应该调整__________,使之从目镜下能看到亮圈。 31.从目镜里只能看到亮圈,不能看到已经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中央的标本玻片,原因是__________,应该调整__________,使之从目镜下能看清标本。 32.在光学显微镜发明后,科学家又相继发明了更先进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33.1663年,英国的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发现了__________。 34.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把物体制成________________,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35.不论动物和植物,其组织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36.调节载物台下的__________,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明亮的__________。 37.拿显微镜时,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__________,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38.生物体都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__是生物体基本的功能单位。 39.物体必须__________,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40.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发现了细胞。 三、选择题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同步练习(含答案)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填空题。 (1)拿显微镜时,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托着,将显微镜向 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2)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时,必须把物体制成。 (3)使用显微镜时,我们一般用眼进行观察。 (4)在使用显微镜时,慢慢地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 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 2.填图题。 标出显微镜各个部分的名称并回答问题。 3.排序题。 请将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排序。 ( )上片:将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 ( )安放: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桌面上。 ( )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位置。 ( )调焦:调节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 )对光: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4.判断题。 (1)要想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可以直接将植物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 ) (2)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时,如果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看到的情 况是视野范围变大,细胞变小。 ( ) (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细胞核。 ( )

5.选择题。 (1)1663年,( )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结构,他将观察到的“小房间”命名为细胞。 A.詹森父子 B.伽利略 C.罗伯特·胡克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的建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之一 B.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但是动物体不具有细胞结构 C.橡树树皮的细胞是长方形的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近似( )的。 A.圆形 B.正方形 C.长方形 6.连线题。 请将制作洋葱表皮切片装置的工具与其用途进行连线。 镊子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滴管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放置切片标本 烧杯吸取多余的水分 裁纸刀盛放液体 吸水纸切割洋葱 7.画图题。 画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并说说与肉眼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 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 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 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到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 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 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 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 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 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 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 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 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一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 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 息).(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的构造:镜片、镜架(包括镜框和镜柄).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 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透过放大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 放大的倍数也越大.视野越少).(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6、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7、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 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8、人的视力最高可以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9、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10、举例说明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 答:(1)公安人员观察现场找到的纤维和指纹等;(2)农业科技人员用来观察植物的花或种子. 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3)珠宝商鉴定珠宝;(4)精密仪器修理工;(5)电子产品检验. 线路板检查用到放大镜.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 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 的细毛). 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触角具有嗅觉、听觉和触觉的功能.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的形状(不同). 3、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4、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草蛉吸食蚜虫的 体液.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 1、(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2、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3、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 体).晶体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等.但 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4、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5、雪花晶体的形状是(六边形). 6、你能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晶体吗? 答:食盐、白糖、碱面、味精.花岗岩中的长石、云母、石英等. 四怎样放得更大 1、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