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4节物质的比热同步测试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4节物质的比热同步测试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4节物质的比热同步测试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4节物质的比热同步测试新版浙教版

第4节物质的比热 £V 知识1S 理

i f ■-

1热量 (1)概念:物体 —吸收—或__放出__热的多少。

⑵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与 —物体的质量 _、_温度的变化量 —和—物质的种类 — 有关。

2?比热容,简 称__比热__,是物质的一种__特性__。不同的物质比热__不同—。质量相同 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__吸收 __(或__放出 __)热量比较多的,比热较__大—

【夯实基础】

1 ?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他们具有相等的 (D )

A. 密度B .比热 C.燃烧值D .温度

2?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D )

3. 炎热的盛夏,人站在水中时感觉凉爽,而当人站在沙土上时却感到烫脚,这主要是因为 水和沙具有不同的(C ) A. 热量B .质量 C.比热容D .密度

4.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只要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B. 温度较低的物质比热容较小

C.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大小

D. 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小的物体比热容就小 5.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 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剂,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小

A 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 B. 质量相等的两块钢温度分别升高 C. 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 D. 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 10C ,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5C 和10C ,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10C ,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10C ,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C. 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D. 物体的比热容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6?水的比热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

特性无关的是(D )

A. 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B. 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C. 日本福岛核电站受损后灌注海水降温

D. 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7.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是—焦(J)_。

&将一杯水倒掉一半,余下的水?的比热容将—不变—这杯水结冰后,比热容将「减小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9. [2015 ?长沙]水稻是喜温植物,春季育秧时,农民通常在傍晚向秧田灌水,早晨再将水

放出,以防霜冻,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_—较大。

10. 现有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铝块、铁块和铜块,其比热c铝>c铁〉c铜,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末温最高的是.铜块,末温最低的是铝块。

11. 小华同学在学习做饭的过程中,经常加热油和水。她猜想油的比热容比水小,为了验证

猜想,她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1)向两个同样的烧杯里分别倒入—质量—相同的水和油,并测量它们的初始温度,两温度计示数相同,如图4—4 —1所示,它们的初始温度为20 C;

图4—4 —1

⑵在同样条件下分别给水和油加热,可以在加热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温度升高的

多少来比较它们比热容的大小。

【能力提升】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 —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B. 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 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多

D. 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

13. 在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奇特现象,而沿海地区是“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这表明水对气温有显著影响,这是因为(B )

A. 水的透明度高,容易吸收太阳能

B. 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C. 水的密度较小

D. 水的流动性较好

14 ?小明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并结合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

是(D )

A. 寒冬季节盛有水的水缸放在室外不可能破裂

B. 冰和水的比热相同

C. 体积相等的铁球和铝球,如果它们的质量相

等,铁球可能是实心的

D. 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和实心铝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较多

15?阅读短文,将问题答案的序号填写到对应的横线上。

A. 小华和小明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

B. 小华和小明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凉很多。

C. 小华对小明说,为什么海水会比沙子凉很多?

D. 小明说,可能是海水的温度比沙子低。

E. 傍晚他们又来到海边,仔细测试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发现沙子比海水凉。

F. 小明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G. 小华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

H. 小华和小明取同样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记下相同时

间内海水和沙子分别升高的温度值;移去酒精灯,再记下相同时间内降低的温度值。

I ?小华和小明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

短文的叙述中:

(1)属于事实的有__ABE__

⑵属于提出问题的有_CF__;

⑶属于假设的有__DG__

(4) 属于描述实验过程的有__H__

(5) 属于结论的有__\__。

16.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

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的实验数据记录:

请根据表中的实验记录回答:

(1)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的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大的吸收的热

⑵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温度多的吸收热量多__;

⑶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__;

(4) 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_物质种类、质量多少、升高温度多少__

有关。

(5) 该同学在本次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__。

【拓展创新】

17?为了比较水和空气对牛奶的冷却效果,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将一盒

牛奶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瓶中,甲瓶放在水中,乙瓶放在空气中,其他条件均相同,如图4—4—2所示。实验时,他们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插在甲、乙两瓶牛奶中的温度计示数,

如下表所示:

// \\

图4—4 —2

(1) —相同一—;

(2) 本次实验中,小王发现__水__的冷却效果更好;

(3) 通过分析,小王又发现,甲瓶中牛奶冷却快慢前后不一致,变化规律是越来越—慢

浙教版七年级物质的比热_教案

《物质的比热》教学设计 沈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量的初步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知道物体吸放热量对温度的影响 2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的影响因素。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物质的特性----比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式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证据,交流和总结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通过对比热容的定性应用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质的比热容”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 难点: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运用比热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学习方式] 学生用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寻求新知,进一步掌握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烧杯、温度计。 教学过程: 引入:渐入深秋,天气转冷,人们常用搓手的动作来取暖,让学生通过此活动来重温对热的体会。学生分组实验,体会热传递的过程 让学生边做边思考:1,两烧杯的水温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在热传递中,那杯水发热,那杯水吸热? 热传递过程 : 高温物体 (放热) 降温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热 等温 升温 低温物体 (吸热)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热量(Q)单位:焦耳(J) kJ

1 kJ=1000J 师: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用电水壶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时间一样多吗? (2)用电水壶烧水时, 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时间一样多吗? 生:………温度升高多少(温差) 老师总结(板书):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影响因素物体质量 牛刀小试:学生思考与讨论(ppt),让学生加深对温差和质量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理解。 师:当你漫步在正午沙滩上,你会感觉沙子很热而海水很凉快,在同一个时刻,为什么两者的温度会有所不同呢?? 生:……… 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进行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表格设计 进行实验(视频) 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砂石和水加热相同时间,砂石比水升高温度快,升高相同温度时砂石加热时间,砂石比水吸收的热量少。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降低相同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这种特性叫做比热容 温度升高多少(温差)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板书):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影响因素物体质量 大 物质种类比热容 小 解释;烈日下河边上砂石和河水温度不同。 应用:水稻育秧。 作业:作业本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4节-物质的比热教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 秋季 最新2020-2021学年秋季 七年级科学上册 物质的比热 学情分析 《物质的比热》一课,现安排在七年级第四章第四节。本节内容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相对来说较为困难,其难度主要在两个一方面:一、学生对热量和比热的概念不清晰,当前的学生基础只能通过温度来反映热量传递,学生也容易对温度和热量产生混淆。二、学生在分析能力上尚不能很好地掌握变量控制的方法,而影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的有三个因素,学生很容易将三个变量混淆。在学生当前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上,可以说学习比热是有一定难度的。 不过此前的学习,也已经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小学时热传递概念的学习,第一章中温度的相关内容学习,都为学生学习热量铺垫了基础。而第三节质量的测量的学习,也为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理解多个变量对同一物理量影响打下了能力基础。 综合分析,此课的学习应该是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的范围,需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适当的引导。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 2、明确影响热量多少的三个因素:物体质量、温度的变化量、物质种类 3、理解比热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培养科学实验的能力 2、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逐步掌握控制变量法,体会转化法的应用 3、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培养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热量单位的了解,培养对科学工作的尊重和热爱 2、通过建立假设、得出结论等过程,树立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3、在生活实例分析中,体会科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3教学策略 在热量概念方面,采用生活实例讨论和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明确温度变化和热量传递之间的关系。 为了帮助学生在树立比热概念时能明确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明确比热与物体质量和物体升高的温度无关,将三个影响因素(即物体质量、物体升高的温度、物质种类)结合,放在一个问题下进行讨论。并通过第一个实验方案设计,明确提出控制变量法,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大小与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无关。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对物质种类影响热量多少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并在实验中体会比较比热大小的方法。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实验假设和实验结论,进一步培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规范学生的表述。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情景引入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4节物质的比热教案(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4节物质的比热教案(新版) 浙教版 学情分析: 《物质的比热》一课,现安排在七年级第四章第四节。本节内容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相对来说较为困难,其难度主要在两个方面:一、学生对热量和比热的概念不清晰,学生容易对温度和热量产生混淆。二、学生尚不能很好地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而影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的三个因素中,学生很容易将三个变量混淆。在学生当前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可以说学习比热是有一定难度的。 不过,此前的学习也已经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小学时对热传递概念的学习,第一章中与温度有关的内容的学习,都为学生学习热量铺垫了基础。而第三节中对质量测量的学习,也为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理解多个变量对同一物理量的影响打下了能力基础。综合分析,此课的学习应该是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的范围,需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适当的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 2.明确影响热量多少的三个因素:物体质量、温度的变化量、物质种类。 3.理解比热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2.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逐步掌握控制变量法,体会转化法的应用。 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培养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热量单位的了解,培养对科学工作的尊重和热爱。 2.通过建立假设、得出结论等过程,树立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3.在生活实例分析中,体会科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策略: 在热量概念方面,采用生活实例讨论和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明确温度变化和热量传递之间的关系。

浙教版七年级物质的比热-教案

《物质的比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量的初步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知道物体吸放热量对温度的影响 2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的影响因素。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物质的特性----比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式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证据,交流和总结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通过对比热容的定性应用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质的比热容”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 难点: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运用比热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学习方式] 学生用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寻求新知,进一步掌握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烧杯、温度计。 教学过程: 引入:渐入深秋,天气转冷,人们常用搓手的动作来取暖,让学生通过此活动来重温对热的体会。学生分组实验,体会热传递的过程 让学生边做边思考:1,两烧杯的水温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在热传递中,那杯水发热,那杯水吸热? 热传递过程 : 高温物体 (放热) 降温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热 等温 升温 低温物体 (吸热)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热量(Q)单位:焦耳(J) kJ 1 kJ=1000J

师: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用电水壶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时间一样多吗? (2)用电水壶烧水时, 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时间一样多吗? 生:………温度升高多少(温差) 老师总结(板书):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影响因素物体质量 牛刀小试:学生思考与讨论(ppt),让学生加深对温差和质量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理解。 师:当你漫步在正午沙滩上,你会感觉沙子很热而海水很凉快,在同一个时刻,为什么两者的温度会有所不同呢?? 生:……… 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进行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表格设计 进行实验(视频) 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砂石和水加热相同时间,砂石比水升高温度快,升高相同温度时砂石加热时间,砂石比水吸收的热量少。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降低相同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这种特性叫做比热容 温度升高多少(温差)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板书):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影响因素物体质量 大 物质种类比热容 小 解释;烈日下河边上砂石和河水温度不同。 应用:水稻育秧。 作业:作业本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比热》教案设计

物质的比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热量的初步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知道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对温度的影响。 ·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用节课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对温度的影响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 三、教学过程: 【导入】 现有一杯开水,你能让它快速冷却吗?谈谈你的做法及理由。 【新课】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去尝试一下。我们今天就尝试其中的一种,也就是将装热水的小烧杯放进装冷水的大烧杯中,老师想观察热水和冷水温度的具体变化情况。有哪位同学能来帮我想想办法吗?学生设计实验并完善后设计表格,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根据表中数据思考:1、通过采集到数据,我们发现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总结:1、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2、高温物体放出了热,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了热,温度升高。 师:高温物体的热会不会无限制地传递给低温物体呢?= =热传递的结果是温度相同这也说明了热传递需要怎样的条件呢?= =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3、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Q 表示。介绍热量的单位及单位间转换。 师生一起观察图4-33,明确热量只发生在热传递的过程中,是一种过程量,所以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不可以说“含有”“具有”。 同时通过图片的观察发现,不同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不太一样。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呢?==探究: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 进一步观察活动记录表中的数据: (1) 0~1分钟和0~2分钟,大烧杯里的冷水哪次温度升高的更多?哪次吸收的热量更多? (2) 0~1分钟和0~2分钟,小烧杯里的热水哪次温度降低的更多?哪次放出的热量更多? 结论:等质量的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升高的多少有关。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反之,温度降低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 2.用煤气灶将同温度的半锅冷水和一锅冷水烧开哪个所用时间更长?哪个吸热多? 结论:同种物体升高一定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反之,物体降低一定的温度,质量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 3.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板书) 影响物质吸收的热量的多少的因素:1.物质的质量。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七年级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物质的构成 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第二,固体第三) 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扩散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且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和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4、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 练习 1.一个厚壁钢瓶内盛有油,对油施加高压后,虽然瓶壁没有裂痕,但瓶内的油会 从钢瓶壁渗出。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2.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D.冬天,雪花飘飘 3.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 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 【 4-12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 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 4-12乙。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C.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4.人们发现,长期堆放煤炭的墙角,不但地表和墙的表面会变黑,而且在地面和 > 墙面的里层都会变黑。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质量表示物体所含 物质的多少。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 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 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2、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常用质量 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 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3、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重、难) ①调平。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衡量两端的平衡 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②称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 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③、 ④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练习 1. 酱油的密度要比水的密度大。如图4-29所示是小明妈妈 刚从超市买来的酱油,瓶内酱油的质量__________500 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在钢罐内表 面要压贴一层毫米的铝片。技术人员先把薄薄的铝 膜装在钢罐内与内壁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当水结成冰 ! 后,铝膜就紧紧地贴在钢罐的内壁了。试解释这一技术处理的科学道理。 3. 小强的爸爸用科学方法种植马铃薯喜获丰收。小强想测量一下马铃薯的密度, 他取了一些马铃薯切成小块并测出其质量,所用的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4-30所 示,再将这些马铃薯倒入盛有40毫升水的量筒内,量筒中的水面升到100毫升, 则马铃薯的密度为多大 物质的密度(重、难) 1、密度定义: —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l)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 密度的公式: m =ρ/ v (公式变形:m=ρv v=m/ρ)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七年级初一科学上册 4.4物质的比热-含答案2020

七年级科学上册4.4物质的比热 基础闯关全练 1.两个物体接触并发生热传递,实质上是热量从( ) A.热量多的物体传给热量少的物体 B.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C.质量大的物体传给质量小的物体 D.体积大的物体传给体积小的物体 2.(2018湖北襄阳中考)张军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得到如下数据: (1)本实验中,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比较_______来反映。 (2)分析1、3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3)分析1、2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______有关。 3.(2018山东淄博中考)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让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 B.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 D.夏天在房间内洒水降温 4.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D.物质的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5.同学们在做“比较水和沙子的吸热能力”实验的场景,他们说该实验有两种探究方法。 (1)实验方法一的设计如图4-4-1所示。 ①在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 ②请你指出该同学的设计思路和实验装置中的错误和不足。 (2)请你设计出第二种实验方法: ①写出该实验方法所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 ②请写出设计思路。

物质的比热 练习(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iu 物质的比热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中午,赤脚走在夏日的沙滩上时,你会感觉到沙子很热,海水却很凉;到了傍晚,发现沙子变凉了而海水却很暖和。 夏天的中午,游泳池边的瓷砖被太阳晒得很热,游泳池边的水却温度适宜;而到了晚上,游泳池边的瓷砖凉了,而游泳池里的水却比较温暖。 提出问题 为什么在同一时刻,海水和沙子,瓷砖和水的温度不一样呢? 猜想与假设 1、可能是中午海水蒸发吸热,所以海水温度低。 2、可能是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白天吸热升温比水快,晚上放热降温比水慢的原因。 设计实验 用酒精灯分别对沙子和水加热,观察哪种物质的温度上升得快。 设计实验的步骤:1、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时间、温度 2、实验仪器温度计、秒表 3、研究方法 (1)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时间 (2)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变化的温度 测量需要收集的数据:时间测量需要设计的表格 质量/kg温度升高20℃所需的时间/s温度升高40℃所需的时间/s 沙 水 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沙子与水的质量要相同 2、加热方式要完全相同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1.一定要在烧杯下垫上石棉网,以便使酒精灯加热时受热均匀,不至于损坏烧杯。 2.在用搅棒搅拌沙子或水的过程中,不能用力过大。以免损伤烧杯或温度计。 分析与结论 1、质量相等的沙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沙比水需要的时间短。 2、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沙吸收的热量少 结论: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在温度升高相同的度数时,吸收的热量不同。(沙子多;水少) 比热容 1、定义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来定义比热容,简称比热。 2、性质 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相同,不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不同,所以比热也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单位

常见物质比热和密度

常见物质比热、密度 各种物质的比热(25℃) Cal/(g℃) Kcal/(kg℃)(1kcal=1大卡=4.184kJ) 物质 比热 物质 比热 物质 比热 物质 比热氢气 3.41 松节油 0.42 无定形碳0.168 铜 0.092水 1.00 硫酸 0.34 石墨 0.174 银 0.056石蜡 0.77 硬橡胶 0.34 玻璃 0.20 锡 0.0504酒精 0.58 二硫化碳 0.24 水泥 0.19 汞 0.033甘油 0.58 空气 0.24 硫 0.18 铂 0.032乙醚 0.56 岩盐 0.22 炉渣 0.18 铅 0.031煤油 0.51 砖石 0.22 镍 0.106 金 0.031冰 0.50 陶瓷 0.26 钢 0.12 锌 0.0903软木塞 0.49 混凝土 0.21 生铁 0.13 铝 0.215橄榄油 0.47 大理石 0.21 铁 0.118 铬 0.11蓖麻油 0.43 干泥沙 0.20 黄铜 0.090 各种气体和蒸汽的定容定压比热Cal/(g℃) Kcal/(kg℃) 物质 温度 定压比热(Cp) 定容比热(Cv) 氢 16 3.41 2.42 氦 18 1.25 0.75 氨 20 0.51 0.39 水蒸汽 100-300 0.47 0.36 酒精蒸汽 108-220 0.45 0.40 乙醚蒸汽 25-111 0.43 0.40 氮 20 0.25 0.18 一氧化碳 18 0.25 0.18 空气 20-100 0.24 0.17 氧 20 0.22 0.16 二氧化碳 20 0.20 0.15 氯化氢 22-214 0.19 0.13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第4节 物质的比热

第4节 物质的比热 学校 七( )班 姓名 组别 一、课前尝试 1、温度表示物体的 。 2、温度计利用了液体的 性质。 3、课前准备:温度计2支、大烧杯3只、铁架台2个(带铁圈和石棉网)、酒精灯2盏、玻璃棒 二、新知尝试 1、热量 尝试一:教材第139页的活动(物体的吸热和放热) (1)分析表中数据有什么变化特点: (2)分析引起两烧杯中水温变化的原因: 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有 ,高温物体 ,温度 ; 低温物体 ,温度 。热从 物体传向 物体。 我们把物体 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 表示,热量的单位为 ,简称 ,符号 。更大的热量单位是 ,符号 。 (3)阅读并体会:教材139页图4—33 关于热量的一些数值 2、热量与温度的关系 尝试二: (1)如图1中乙杯中的水所含热量较多对吗? (2)如果让它们的温度都升高到50℃,哪杯水吸收热量多?乙中升高到50℃吸收的热量和 降低到10℃放出的热量相同吗? 由此你能得到热量和温度的关系为: 3、热量与质量的关系 尝试三:烧开一壶水和半壶水过程中,水升高的温度是 (填“相同”或“不同”),半壶水所需加热的时间 ,说明半壶水烧开所需吸收的热量 。 由此你能总结热量与质量的关系: 4、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 尝试四:教材第140页的活动(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沙石) 思考玻璃棒的作用: 分析与结论: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沙子比水需要的时间 (长/短)。由此可知,升高相同温度时沙比水吸收的热量 (多/少)。这说明:质量相等的不同图 1

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相同/不同)。 5、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的含义: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三、同步尝试 1、早晨,小明起床晚了,想泡方便面吃,又没有热水,于是准备拿热水壶烧水,如果正好有温水,他应该取温水烧还是凉水烧呢?为什么? 2、一滴水和一盆水的比热谁大?把一根铁丝截为长短不同的两段,哪段铁丝的比热大些? 3、在我国西部地区,有这样一句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造成这种现象 的原因是,西部地区多泥土沙石,泥土和沙石的比热,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温度变化比较,所以昼夜温差;而东部沿海地区多水,水的比热,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温度变化比较,所以昼夜温差。 四、综合尝试 4、“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性质的应用。 (1) (2) (3) 五、归纳尝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第4节物质的比热 1、温水,可以更快烧开 2、一样大 3、小,大,大;大,小,小 4、(1)汽车用水作冷却剂(2)暖气管内装流动的热水(3)为放秧苗冻坏,对秧田晚上灌水,白天放水(合理即可)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新教材)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第一节物质的构成 1、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可以是:原子、离子。 2、性质:(1)分子很小。(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4)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不同)。 3、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固体分子之间间隙比较小。 4、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之间有空隙;②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物质扩散也就越快。 (4)用分子观点解释: 若将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混合液的总体积将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毫 升。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隙。 5、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克服其他分子对他的引力,离开液面进入空气的过程,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 沸腾的微观解释:一方面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要离开液体进入空气,另一方面,液体内部气泡壁上的 分子也要离开液体。沸腾比蒸发剧烈得多的汽化现象,同时也认识到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一样)的。 6、物质在发生状态变化时只是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变化了,并没有产生别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注意: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 7、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但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 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第二节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质量是物 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温度、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2、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Kg。其他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6毫克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 成人:50Kg—60Kg,大象6t;一只公鸡2Kg,一个铅球的质量约为4Kg. 3、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 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4、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 分度盘、指针、托盘、横梁标尺、游码、砝码、底座、平衡螺母 5、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①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 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判断天平是否平衡的依据) 当指针偏左时应当如何调节平衡螺母?把左端的平衡螺母或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 ③称量:物品称量值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左物右码(游码以左端刻度线为准,注意每一小格代表多少g) 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用已经调平的天平测量物体时如果称量过程中,指针偏左,说明左盘重,此时要向右盘加砝码或是向右移动游码,如果是指针偏右,则要减砝码。(称量时绝对不可用平衡螺母来调节平衡)

七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比热》教案设计

第一学期 物质的比热 一、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热量的初步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知道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对温度的影响。 ·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用节课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对温度的影响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 三、教学过程: 【导入】 现有一杯开水,你能让它快速冷却吗?谈谈你的做法及理由。 【新课】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去尝试一下。我们今天就尝试其中的一种,也就是将装热水的小烧杯放进装冷水的大烧杯中,老师想观察热水和冷水温度的具体变化情况。有哪位同学能来帮我想想办法吗?学生设计实验并完善后设计表格,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思考:1、通过采集到数据,我们发现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总结:1、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2、高温物体放出了热,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了热,温度升高。 师:高温物体的热会不会无限制地传递给低温物体呢?= =热传递的结果是温度相同 这也说明了热传递需要怎样的条件呢?= =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3、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Q 表示。介绍热量的单位及单位间转换。 师生一起观察图4-33,明确热量只发生在热传递的过程中,是一种过程量,所以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不可以说“含有”“具有”。 同时通过图片的观察发现,不同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不太一样。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呢?==探究: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 进一步观察活动记录表中的数据: (1) 0~1分钟和0~2分钟,大烧杯里的冷水哪次温度升高的更多?哪次吸收的热量更多? (2) 0~1分钟和0~2分钟,小烧杯里的热水哪次温度降低的更多?哪次放出的热量更多? 结论:等质量的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升高的多少有关。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反之,温度降低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 2.用煤气灶将同温度的半锅冷水和一锅冷水烧开哪个所用时间更长?哪个吸热多? 结论:同种物体升高一定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反之,物体降低一定的温度,质量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 3.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板书) 影响物质吸收的热量的多少的因素:1.物质的质量。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七年级科学上册 4.4物质的比热

七年级科学上册 4.4物质的比热 基础闯关全练 1.两个物体接触并发生热传递,实质上是热量从( ) A.热量多的物体传给热量少的物体 B.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C.质量大的物体传给质量小的物体 D.体积大的物体传给体积小的物体 2.(2018湖北襄阳中考)张军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得到如下数据: (1)本实验中,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比较_______来反映。 (2)分析1、3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3)分析1、2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______有关。3.(2018山东淄博中考)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让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 B.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 D.夏天在房间内洒水降温 4.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D.物质的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5.同学们在做“比较水和沙子的吸热能力”实验的场景,他们说该实验有两种探究方法。 (1)实验方法一的设计如图4-4-1所示。 ①在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

②请你指出该同学的设计思路和实验装置中的错误和不足。 (2)请你设计出第二种实验方法: ①写出该实验方法所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 ②请写出设计思路。 能力提升全练 1.将质量相同的三块金属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表面平整的石蜡上。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4-4-2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 ) 图4-4-2 A.甲最大B.乙最大 C.丙最大D.一样大 2.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4-4-3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