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针灸学练习题

针灸学练习题

针灸学练习题
针灸学练习题

针灸学练习题--1

总分:200.00 及格分:120.00

一、单选题(共200题,每题1.00分)

1.耳穴屏尖位于( )

A.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B.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

C.耳郭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D.耳屏游离缘上部尖端E.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2.散刺法又称( )

A.点剌B.豹纹刺

C.循经刺D.毛刺E.半刺

3.根据骨度分寸法,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 )

A.4寸B.5寸

C.6寸D.7寸E.8寸

4.冲脉在腹部并何经而行( )

A.任脉B.胃经

C.肾经D.脾经E.以上都不是

5.两眉头的中间是( )

A.攒竹B.印堂

C.鱼腰D.太冲E.球后

6.手阳明经的输穴是( )

A.三间B.后溪

C.中渚D.陷谷E.束骨

7.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的穴位是( )

A.印堂B.太阳

C.球后D.丝竹空E.上明

8.下列穴位中所属经脉属土,穴性属水的是( )

A.冲阳B.解溪

C.太白D.大都E.阴陵泉

9.既是八会穴又是合穴的是( )

A.委中B.委阳

C.阳陵泉D.足三里E.太渊

10.针灸治疗便秘的正确取穴方法是取( )

A.大肠经俞、募穴及下合穴为主B.三焦经以宣通三焦气机

C.肝经荥穴以疏肝解郁D.脾俞胃俞以扶助中气E.温通下焦阳气为主

11.归来向会阴部斜向透刺,治疗什么病( )

A.顽固性遗尿B.顽固性头痛

C.顽固性腹胀D.顽固性呕吐E.顽固性痛经

12.《难经》全书共有( )

A.七十八难B.八十一难

C.六十九难D.七十二难E.八十八难

13.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理论强调了( )

A.人体四肢与头身的密切联系B.上肢与下肢的密切联系

C.前胸与后背的密切联系D.脏腑与五官的密切联系E.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密切联系14.牙痛取“大肠”的选穴原则是( )

A.按相应部位取穴B.按临床经验取穴

C.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D.按经络辨证取穴E.按脏腑辨证取穴

15.属于中风脱证的症状是( )

A.神志昏迷B.鼻鼾息微

C.牙关紧闭D.二便不通E.脉弦滑数

16.在八脉交会穴中,通冲脉的是( )

A.列缺B.公孙

C.内关D.商丘E.后溪

17.治疗丹毒所取主穴属( )

A.手阳明、足阳明经穴B.手阳明、足太阴经穴

C.手阳明、足太阳经穴D.足阳明,手太阳经穴E.手太阳、足太阳经穴

18.足三阳经的原穴是( )

A.解溪、丘墟、昆仑B.冲阳、足临泣、光明

C.丘墟、冲阳、京骨D.解溪、足临泣、京骨E.陷谷、阳辅、束骨

19.临床上治疗胎位不正,常选( )

A.气海B.关元

C.足三里D.至阴E.百会

20.扁平疣多见于( )

A.胸部部B.腹

C.手背和颜面D.颜面和背部E.颈背部

21.艾绒有粗、细之分,粗绒不可用于( )

A.间接灸B.艾条灸

C.隔姜灸D.温和灸E.直接灸

22.盘法主要用于( )

A.四肢穴B.颈部穴

C.头部穴D.胸部穴E.腹部穴

23.治疗肾虚肝亢型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

A.足三里、解溪B.合谷、曲池

C.肾俞、行间D.风池、外关E.关元、中极

24.阴黄的针刺治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以清利湿热为治则B.针灸并用

C.泻法D.平补平泻E.用温针灸

25.下列情况中除哪一点外均属于不宜拔罐的情况( )

A.皮肤过敏、溃疡B.皮肤上有疮疡化脓

C.大血管部位D.高热抽搐者E.孕妇的腹部、腰骶

26.癫病见有神志呆钝,胸闷泛恶,喜叹息,忧虑多疑,苔腻,脉滑者分型多为( ) A.痰气郁结型B.气虚痰结型

C.心脾两虚型D.阴虚火旺型E.气滞血瘀型

27.按俞募配穴法,胃病应取( )

A.梁门、胃俞B.中脘、胃俞

C.中脘、脾俞D.胃仓、中脘E.以上都不是

28.治疗痰湿凝滞型痤疮,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

A.尺泽B.风门

C.血海D.丰隆E.攒竹

29.关于气秘的针灸治疗正确的是( )

A.只针不灸,补法B.只灸不针,补法

C.只针不灸,泻法D.只灸不针,泻法E.针灸并用,补泻兼施

30.阳蹻脉的郄穴是( )

A.悬钟B.申脉

C.丰隆D.跗阳E.昆仑

31.痿证以肢体逐渐痿软无力,下肢为重,微肿而麻木不仁,或足胫热感,小便赤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主症,针灸治疗选穴在基本选穴的基础上,再配( )

A.脾俞、胃俞、章门、中脘B.肝俞、肾俞、太冲、太溪

C.阴陵泉、中极D.大椎、尺泽、肺俞、二间E.内关、合谷、脾俞、胃俞

32.治疗风湿头痛,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加用( )

A.丰隆B.内庭

C.风府D.足三里E.三阴交

33.下列各项中除……外,都是针灸治疗痴呆的基本处方用穴( )

A.足三里B.大钟

C.悬钟D.太溪E.中脘

34.针灸治疗肘劳下臂旋前受限者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加( )

A.下廉B.少海

C.尺泽D.天井E.阿是穴

35.针灸并用、补法适用于( )

A.肺气上逆证B.胃气上逆证

C.肝气上逆证D.肾不纳气证E.都不对

36.阳维脉的郄穴是( )

A.阳交B.跗阳

C.飞扬D.阳辅E.养老

37.治疗神经性皮炎的基本处方中,……既可疏风清热,又能清血分之郁热( ) A.风池B.大椎

C.曲池D.委中E.膈俞

38.按异经子母补泻法,大肠虚证应取( )

A.曲池B.二间

C.三阴交D.足三里E.上巨虚

39.针灸治疗肾阳不足型男性不育症,可在基本处方上再加( )

A.太溪B.神阙

C.脾俞D.胃俞E.阴陵泉

40.环跳位于( )

A.侧卧屈股,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B.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

C.侧卧屈股,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外1/3处D.侧卧屈股,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内1/3处E.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

41.治疗风阳上扰型眩晕,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

A.行间、太冲、太溪B.内关、中脘、丰隆

C.气海、血海、足三里D.肝俞、肾俞、太溪E.合谷、曲池、太阳

42.治疗中暑头晕头痛,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A.足三里B.太白

C.太阳D.三阴交E.气海

43.下列各项中除……外,都能温阳救逆( )

A.下关B.关元

C.命门D.百会E.气海

44.针灸治疗扁平疣脾湿痰瘀型,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

A.曲池B.尺泽

C.阴陵泉D.太冲E.内庭

45.火盛伤阴型狂病治疗可在基本处方上加( )

A.三阴交、大钟B.合谷、太冲

C.血海、膈俞D.中脘、神门E.合谷、血海

46.位于胸剑结合部下1寸的穴位是( )

A.巨阙B.鸠尾

C.中庭D.上脘E.建里

47.具有预防感冒作用的穴位是( )

A.关元B.列缺

C.鱼际D.合谷E.足三里

48.下列各项中除……外,都能治疗胆绞痛( )

A.太冲B.阴陵泉

C.气海D.日月E.中脘

49.下列各项中除……外,都能治疗心绞痛( )

A.内关B.郄门

C.阴郄D.命门E.巨阙

50.治疗扁平疣的基本方中,合谷配……称为“四关”,可调和气血、疏肝理气( ) A.少冲B.太冲

C.少泽D.中冲E.关冲

51.三阴交、阴陵泉可治疗下列哪一型胆绞痛( )

A.肝胆湿热型B.肝胆气滞型

C.饮食积滞型D.蛔虫妄动型E.肝血不足型

52.足太阴脾经的络穴是( )

A.太白B.公孙

C.商丘D.中封E.三阴交

53.下列经脉中与阴维脉循行最为密切的是( )

A.足太阴脾经B.足阳明胃经

C.足少阴肾经D.足厥阴肝经E.任脉

54.取足少阳胆经阳白穴,应两目正视,位于瞳孔直上,眉上( )

A.0.5寸处B.1寸处

C.1.5寸处D.2寸处E.入发际处

55.针刺治疗失眠的最佳时间是在( )

A.上午B.下午

C.傍晚D.临睡前E.早晨

56.八脉交会穴中,后溪通( )

A.任脉B.督脉

C.阳维脉D.阳蹻脉E.都不对

57.治疗晕厥的针灸处方是( )

A.人中、中冲、涌泉、足三里B.素髎、少商、合谷、丰隆

C.风池、大椎、神门、中冲D.内关、印堂、风池、太冲E.劳宫、外关、内关、水沟58.流行性腮腺炎一般多流行于( )

A.冬季B.夏季

C.冬、春季D.秋、冬季E.夏、秋季

59.治疗风热头痛,可在基本处方上加用( )

A.风池B.曲池

C.三阴交D.膈俞E.足三里

60.以下属三焦经的穴位是( )

A.阳溪B.阳谷

C.阳池D.率谷E.中都

61.治疗热病、风疹、高血压常选的穴位是( )

A.二间B.偏历

C.温溜D.肩偶E.曲池

62.治疗咽喉肿痛实热证,根据实则泻其子之意,泻肺经实热,可选( )

A.少商B.尺泽

C.鱼际D.经渠E.太渊

63.惊悸、怔忡针刺治疗的主方是( )

A.神门、三阴交、心俞、脾俞B.肝俞、心俞、太溪、神门

C.郄门、神门、心俞、巨阙D.太溪、太冲、心俞、肝俞E.内关、尺泽、心俞、神门64.属足少阳胆经的穴位是( )

A.飞扬B.承山

C.风池D.风府E.冲阳

65.治疗疔疮的处方是( )

A.曲池、合谷、血海、委中、膈俞、天井B.大椎、曲池、合谷、委中、膈俞

C.身柱、灵台、合谷、委中D.大椎、合谷、灵台、天井E.身柱、灵台、大椎、曲池66.脏躁的主要症状表现为( )

A.精神失常B.神志失常

C.情志异常D.性情急躁E.沉默寡言

67.治疗痿证首选的经穴应是( )

A.阳明经穴B.太阴经穴

C.厥阴经穴D.少阳经穴E.太阳经穴

68.取养老穴宜用的揣穴法是( )

A.指切B.旋转

C.分拨D.滚摇E.按压

69.远红外线波长为( )

A.0.76μm至100μm B.0.76μm至1.5μm

C.0.76μm至400μm D.1.5μm至1000μm E.0.76μm至50μm

70.足厥阴肝经的经穴一侧数目为( )

A.19个B.25个

C.23个D.11个E.14个

71.下列何书有专用“井穴”治疗多种病的记载( )

A.《灵枢·根结》B.《针灸大成》

C.《针灸聚英》D.《针灸甲乙经》E.《标幽赋》

72.鼻流浊涕,色黄腥秽,鼻塞不闻香臭,宜选的针灸处方是( )

A.合谷、太冲、睛明、太阳B.风池、听会、翳风、合谷、头维、曲池

C.列缺、合谷、迎香、鼻通、印堂、风池D.翳风、听会、侠溪、中渚E.列缺、曲池、迎香、鼻通

73.手太阴肺经在臑内行于( )

A.少阴心主之前B.少阴心主之间

C.少阴心主之后D.少阴心主之内E.少阴心主之外

74.疟疾是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传染病,其多发季节为( )

A.春夏季节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D.冬春季节E.春秋季节

75.在运用头针时,针与头皮所构成的夹角应为( )

A.0°B.15°

C.30°D.45°E.60°

76.阳经经脉五输穴中输穴的五行属性为( )

A.木B.火

C.水D.金E.土

77.下列各项中除……外,都能治疗肾绞痛( )

A.肾俞B.膀胱俞

C.三阴交D.梁丘E.京门

78.下列腧穴中治疗鼻病的要穴是( )

A.印堂B.迎香

C.水沟D.上星E.合谷

79.低血压患者宜常年灸( )

A.百会B.关元

C.气海D.足三里E.命门

80.按辨位归经,偏头痛属于( )

A.阳明头痛B.太阳头痛

C.少阳头痛D.厥阴头痛E.少阴头痛

81.治疗心绞痛痰湿闭阻型,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A.肾俞、脾俞B.丰隆、中脘

C.风府、风门D.劳宫、涌泉E.气海、关元

82.下列腧穴中……不是郄穴( )

A.阴郄B.大都

C.阳交D.交信E.孔最

83.阴经经脉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起始排列的五行属性顺序正确的是( )

A.木火土金水B.金水木火土

C.金木水火土D.木火金水土E.土木金火水

84.下列属随症选穴的是( )

A.肝阳上亢取太冲B.发热针曲池

C.心肾不交灸神门D.五更泄灸命门E.脾虚腹泻针足三里

85.针灸治疗滞产气滞血瘀型,宜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

A.太冲B.气冲

C.内关D.气海E.足三里

86.脏躁的主要症状表现为( )

A.精神失常B.神志失常

C.情志异常D.性情急躁E.沉默寡言

87.针刺治疗痄腮的主穴是( )

A.颊车、地仓、支沟、侠溪B.翳风、颊车、关冲、外关、合谷

C.听宫、下关、合谷D.翳明、风池、睛明、承泣、合谷E.风池、内关、神门、太阳88.恶露不绝气虚失摄证宜在基本方基础上再加( )

A.膻中B.足三里

C.百会D.太冲E.地机

89.治疗腰痛的基本处方为( )

A.委中、阿是穴、大肠俞、肾俞、腰阳关B.阳陵泉、肾俞、委中

C.照海、委中、阿是穴D.秩边、环跳、委中、阿是穴E.大椎、环跳、委中、阿是穴90.位于脐上5寸的穴位是( )

A.下脘B.水分

C.建里D.中脘E.上脘

91.取太渊、太溪二穴治疗哮喘虚证的机理是( )

A.补益肺肾真原之气B.宣肺理气

C.滋阴降火D.化痰止咳E.调理三焦之气

92.廉泉、通里、照海组成的针灸处方适宜治疗( )

A.阴虚牙痛B.阴虚型咽喉肿痛

C.肾虚型耳鸣耳聋D.阴虚型聍耳E.阴虚火旺型口疮

93.位于舌骨体上缘凹陷处的穴位是( )

A.紫宫B.华盖

C.璇玑D.天突E.廉泉

94.痰湿中阻型眩晕正确的针刺手法应是( )

A.补法B.泻法

C.平补平泻法D.刺络法E.拔罐法

95.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针灸处方是( )

A.百会、大椎、四神聪、悬钟、足三里、合谷B.百会、大椎、四神聪、足三里、关元、太冲

C.百会、大椎、神门、关元、悬钟、三阴交D.百会、气海、四神聪、关元、悬钟、合谷E.百会、气海、四神聪、悬钟、足三里、合谷

96.足少阳胆经的起始穴位是( )

A.耳和髂B.角孙

C.足临泣D.足窍阴E.瞳子髂

97.在针灸治疗方法中,对于脱肛、子宫脱垂等证最好用( )

A.平补平泻针法B.针用泻法

C.灸用泻法D.只针不灸E.针用补法并灸

98.以疏风清热,泻肝养阴为治则的病证是( )

A.风疹B.蛇丹

C.扁平疣D.神经性皮炎E.痤疮

99.额角发际上0.5寸的穴是( )

A.神庭B.上星

C.头维D.天柱E.风府

100.斑秃伴头晕,除选主方外,还宜加用( )

A.内关B.神门

C.上星D.大椎E.太冲

101.用艾条矫正胎位,成功率最高的妊娠月份是( )

A.8个月B.7个月

C.6个月D.5个月E.4个月

102.中风中经络所致的口角歪斜初起时可( )

A.刺病侧B.刺患侧

C.左右均刺D.刺四肢E.刺头面

103.耳穴内生殖器位于( )

A.三角窝前1/3的上部B.三角窝前1/3的下部

C.三角窝中1/3处D.三角窝后1/3的上部E.三角窝后1/3的下部

104.下关穴沿皮向地仓、颊车方向透刺,用以治疗( )

A.三叉神经痛B.面瘫

C.下颌关节炎D.头痛E.中风

105.三叉神经痛(第一支)宜取穴( )

A.足三里、合谷B.攒竹、阳白

C.四白、颧髎D.夹承浆、下关E.青灵、小海

106.以下哪个穴不能用皮内针( )

A.耳穴内分泌B.外关

C.太阳D.膝眼E.行间

107.煮沸消毒法可将器具用纱布包扎后,放入盛有清水的消毒煮锅内,进行煮沸。一般在( )

A.水沸后即可B.水沸后再煮10分钟

C.水沸后再煮15~20分钟D.水沸后再煮5分钟E.水沸后再煮5~10分钟

108.腧穴敷贴如需换药,刺激性小的药物而不需溶剂调和,可( )

A.每隔1~3天换药1次B.每隔5~7天换药1次

C.每隔10天换药1次D.每隔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换药1次E.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敷药时间

109.循经感传的速度较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

A.慢得多B.时快时慢

C.快得多D.相一致E.快慢不一

110.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的穴位是( )

A.曲垣B.天髎

C.肩井D.秉风E.巨骨

111.主阳动阴静,司下肢运动和寤寐的是( )

A.带脉B.任脉

C.冲脉D.阴阳维脉E.阴阳蹻脉

112.人体共有郄穴多少个( )

A.14个B.15个

C.17个D.16个E.12个

113.肺经的原穴为( )

A.中府B.太渊

C.鱼际D.少商E.列缺

114.督脉起于( )

A.胞中B.会阴

C.长强D.龈交E.水沟

115.针灸治疗腰痛在处方“肾俞、腰眼、委中”基础上,血瘀者配( )

A.水沟B.命门

C.三阴交D.腰阳关E.志室

116.以下有关阳陵泉穴在归属上的错误是( )

A.八会穴B.五输穴

C.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D.下合穴E.回阳九针穴之一

117.下列经外奇穴中,位于督脉经循行线路上的是( )

A.印堂B.太阳

C.耳尖D.子宫穴E.内迎香

118.手阳明经的病候是( )

A.目黄B.小便数而欠

C.风寒汗出中风D.少气不足以息E.溺色变

119.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此为( )

A.行痹B.着痹

C.痛痹D.热痹E.皮痹

120.任脉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

A.通调冲、任B.调节任、督

C.调节阴经经气D.总调奇经八脉E.总调冲、任、督、带

121.在胸部,距前正中线旁开4寸的经脉是( )

A.足太阴脾经B.足少阴肾经

C.足阳明胃经D.足厥阴肝经E.足太阳膀胱经

122.四神聪穴主要用于治疗( )

A.健忘B.目赤肿痛

C.鼻塞D.牙痛E.耳鸣

123.听宫位于( )

A.面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B.面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闭口呈凹陷处

C.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D.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闭口呈凹陷处E.面部,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124.针灸治疗小儿急惊风口噤者,最宜选用( )

A.水沟、印堂、十宣、合谷、太冲、列缺、丰隆B.水沟、印堂、大椎、十宣、合谷、太冲、曲池

C.水沟、印堂、十宣、太冲、合谷、颊车D.水沟、印堂、大椎、合谷、曲池、列缺E.水沟、印堂、合谷、太冲、十宣、大椎

1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衔接于上齿中B.手少阴心经与足太阴脾经衔接于心中C.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衔接于足心D.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衔接于肺E.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衔接于目

126.对心律、心率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穴位是( )

A.郄门B.素髎

C.人中D.膻中E.内关

127.足厥阴之标在( )

A.舌本B.舌下两脉

C.耳中D.背俞E.命门

128.“经外奇穴”是指( )

A.经脉以外的穴位B.经穴以外的穴位

C.十二经穴以外有定名、定位的穴位D.十四经穴以外的穴位E.经穴以外有定名、定位的穴位

129.额旁2线位于( )

A.自百会穴至前顶穴B.神庭穴起,向下刺1寸

C.眉冲穴起,向下刺1寸D.头临泣穴起,向下刺1寸E.前神聪穴起至悬厘穴的连线130.胸椎棘突下穴位的操作是( )

A.直刺B.斜刺

C.向上斜刺D.向下斜刺E.平刺

131.三棱针由哪一种古代九针发展而来( )

A.铍针B.毫针

C.锋针D.圆针E.鍉针

132.血海上1寸是( )

A.梁丘B.百虫窝

C.膝眼D.环中E.鹤顶

133.气舍穴是哪个经的穴位( )

A.脾经B.胃经

C.肾经D.任脉E.胆经

134.循法的临床作用主要是( )

A.守气B.行气

C.候气D.调气E.补泻

135.氦-氖激光仪可发射激光,其波长为( )

A.106000埃B.6000埃

C.6328埃D.3280埃E.6228埃

136.治疗痄腮的主穴是( )

A.颊车、地仓、支沟、侠溪B.翳风、颊车、关冲、外关、合谷

C.听宫、下关、合谷D.翳明、风池、睛明、承泣、合谷E.风池、内关、神门、太阳137.针刺治疗肠痈所取主穴属( )

A.手阳明经穴B.足阳明经穴

C.手足阳明经穴D.手少阳经穴E.足少阳经穴

138.有的腰痛不属针灸治疗范围,引起这类腰痛的原因是( )

A.腰部软组织损伤B.腰椎间盘突出综合征

C.脊椎结核D.肌肉寒湿E.肾气虚惫

139.以下哪一条不是针灸的特点( )

A.适应证广B.疗效明显

C.手法柔和D.操作方便E.经济安全

140.对于虚寒带下,艾条灸常选用( )

A.命门、神阙、中极、隐白、三阴交B.太溪、气海、命门、足三里、三阴交

C.太溪、太冲、命门、隐白、三阴交D.命门、太冲、中极、隐白、足三里E.太溪、太冲、中极、隐白、三阴交

141.任督两脉腧穴主治病证相同的是( )

A.热病B.头面病

C.背腰病D.脏腑病E.咽喉病

142.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穴位是( )

A.胃脘下俞B.定喘

C.痞根D.百劳E.结核穴

143.用以下何种溶剂调和敷贴药物,可行气、通络、消肿( )

A.酒B.油

C.醋D.水E.姜汁

144.芒针应用( )

A.持针身法B.双手持针法

C.四指持针法D.两指持针法E.三指持针法

145.以下治眼病的穴位中位于目内眦的是( )

A.瞳子髎B.攒竹

C.承泣D.丝竹空E.睛明

146.腱鞘囊肿好发于( )

A.腕背部B.足背部

C.腕背和足背部D.手掌E.脚趾

147.养血祛风、活血化瘀所针对的病证是( )

A.痤疮B.扁平疣

C.神经性皮炎D.疔疮E.斑秃

148.治疗寒湿带下病,除用主穴外,还应加用( )

A.阴陵泉、行间B.中极、三阴交

C.关元、足三里D.肾俞、三阴交E.阴陵泉、中极

149.芒针的持针采用( )

A.三指持针法B.两指持针法

C.双手持针法D.四指持针法E.持针身法

150.《难经》提出的补泻法是( )

A.烧山火B.呼吸补泻

C.徐疾补泻D.开阖补泻E.营卫补泻

151.颞后线是( )

A.自百会穴至前顶穴的连线B.百会穴起至曲鬓穴的连线

C.强间穴起至脑户穴的连线D.颔厌穴至悬厘穴的连线E.率谷穴起至曲鬓穴的连线152.按压经脉以养脉气的针是( )

A.锋针B.毫针

C.鍉针D.铍针E.长针

153.小儿应用何种进针法( )

A.爪切进针法B.夹持进针法

C.舒张进针法D.提捏进针法E.管针进针法

154.二氧化碳激光仪可发射激光,其波长为( )

A.106000埃B.6000埃

C.6328埃D.3280埃E.6228埃

155.以下有关处理皮下血肿的方法错误的是( )

A.微量出血及针孔局部小块青紫一般不必处理B.局部血肿增长迅速,应立即予以热敷,促使血肿消散

C.出血停止后,可以局部轻轻按揉D.血肿过大,在出血停止后,可用注射器抽吸瘀血E.出血初期可用冷敷,血止后改用热敷

156.上5位置在( )

A.腕掌侧面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B.腕背中央,即外关穴处

C.桡动脉与桡骨缘之间D.拇指侧的桡骨内外缘之间E.小指侧的尺骨缘与尺侧腕屈肌腱之间

157.阴挺治疗处方中,所取经穴所属经脉是( )

A.任脉B.督脉

C.任、督脉D.足少阴E.足少阳

158.用三棱针治疗陈旧性软组织损伤,选取局部阿是穴,可采用( )

A.挑刺法B.点刺穴位法

C.浅刺血络法D.深刺血络法E.散刺法

159.将氦-氖激光导入穴位深处的光导纤维,直径为( )

A.50~125μn B.50~125mm

C.10~25μm D.10~50μm E.10~25mm

160.鍉针在临床上可用于( )

A.病在脉,气实当泻之者B.病在脉,气少当补之者

C.病在脉,结络坚紧者D.病在脉,菀陈则除之者E.以上均不是

161.提插补法是( )

A.重提轻插,急提慢按B.重提轻插,慢提急按

C.重插轻提,急提慢按D.重插轻提,慢提慢按E.重插轻提,慢提急按

162.阴跷脉的郄穴是( )

A.阴交B.跗阳

C.外丘D.交信E.三阴交

163.治疗乳痈的经验穴是( )

A.足三里B.梁丘

C.期门D.内关E.肩井

164.使用电针时,当电针器的输出电压在40V以上时,其最大输出电流应控制在( ) A.0.5mA以上B.1mA以内

C.1.5mA以内D.2mA以内E.10mA以内

165.痄腮一般多流行于( )

A.冬季B.夏季

C.冬春季D.秋冬季E.夏秋季

166.针刺治疗失眠的主穴是( )

A.三阴交、足三里B.神门、三阴交

C.心俞、肾俞D.太溪、太冲E.心俞、厥阴俞

167.对乳少实证,最宜选用( )

A.针用补法B.针用泻法

C.针用平补平泻法D.灸法E.针上加灸

168.麦粒肿的中医称谓是( )

A.风热眼B.暴风客热

C.天行赤眼D.眼丹E.目翳

169.治疗中风病证,神阙穴隔盐灸用于( )

A.中经络B.中脏腑

C.半身不遂D.闭证E.脱证

170.依据经络学说选穴施术的治疗方法是( )

A.薰洗B.针灸

C.中药D.食疗E.正骨

171.首先提出平补平泻法的医家是( )

A.窦汉卿B.徐凤

C.杨继洲D.汪机E.以上都不是

172.隔姜灸的确切作用是( )

A.清热解毒杀虫B.温肾壮阳

C.温中散寒扶阳固脱D.防病保健E.解表散寒温中

173.下列疾病中除哪种疾病外均可采用拔罐法治疗( )

A.风湿痹痛B.神经麻痹

C.高热抽搐D.痛经E.毒蛇咬伤

174.针灸治疗急性泄泻的治法应当采取( )

A.疏调脾经经气B.温补肾阳

C.健脾益气D.温补脾肾E.疏调胃肠气机

175.翳风、听会、侠溪、中渚诸穴组成的处方,可用于治疗( )

A.耳鸣、耳聋B.聤耳

C.麦粒肿D.目赤肿痛E.近视眼

176.针刺治疗狂证多采用( )

A.泻法B.补泻

C.平补平泻D.先补后泻E.先泻后补

177.具有预防感冒作用的穴位是( )

A.关元B.列缺

C.鱼际D.合谷E.足三里

178.便血的原因为( )

A.肺热、阴虚火旺B.胃火、肝火

C.肺热、胃火、肝火D.心火、阴虚火旺E.大肠热

179.挑治法可治( )

A.鼻渊B.牙痛

C.咽喉痛D.口疮E.鼻塞

180.中风病证采取电针和拔火罐疗法适合治疗( )

A.中风闭证B.中风脱证

C.口眼歪斜D.中风先兆E.半身不遂

181.颞前线是( )

A.自百会穴至前顶穴的连线B.百会穴起至曲鬓穴的连线

C.强间穴起至脑户穴的连线D.颔厌穴至悬厘穴的连线E.前神聪穴起至悬厘穴的连线182.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其中与内脏相应的穴位集中在( ) A.耳垂B.耳舟

C.耳甲艇D.耳甲腔E.耳甲

183.阳踽脉的郄穴是( )

A.跗阳B.阴交

C.交信D.合阳E.飞扬

184.神经性皮炎多见于( )

A.青少年B.成年人

C.老年人D.男性E.女性

185.哮喘虚证的针灸治疗原则是( )

A.补益肝肾B.调补肺肾

C.滋阴潜阳D.健运脾胃E.宣肺化痰

186.“头风”指的是( )

A.神经功能性头痛B.风邪袭络型头痛

C.肝阳上亢型头痛D.气血不足型头痛E.血瘀阻络型头痛

187.催气是( )

A.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D.调整经气方向的具体方法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

188.一般耳穴每穴注射( )

A.2~5ml B.0.5~1ml

C.0.1ml D.0.3~0.5ml E.1~2ml

189.若针刺较深,火针烧灼的程度为( )

A.通红B.白亮

C.微红D.红E.以上均不是

190.摄法主要作用于( )

A.经脉B.针柄

C.腧穴D.针尾E.以上均不是

191.上髎穴进针宜( )

A.不可向上斜刺,应向下斜刺0.5~0.8寸B.缓慢刺入0.2~0.5寸

C.应先直刺0.2~0.3寸,再将针尖转向下方缘缓慢刺入0.5~1寸D.直刺1.5~2寸E.针尖应稍向内下方向进针,针刺深度1~1.5寸

192.芒针的进针应采用( )

A.舒张进针法B.管针进针法

C.爪切进针法D.提捏进针法E.夹持进针法

193.位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处的穴位是( )

A.会阴B.曲骨

C.中极D.关元E.石门

194.下列病证中不适合用埋针法治疗的有( )

A.头痛、胆绞痛B.高血压

C.腰痛、痹证D.小儿急惊风E.痛经、月经不调

195.逼针法是( )

A.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B.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C.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的方法D.调整经络气血的方法E.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

196.毫针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多采取( )

A.平补平泻B.补法

C.泻法D.先补后泻E.先泻后补

197.中风半身不遂应选取的主要经脉是( )

A.手太阴肺经B.足太阴脾经

C.手足阳明经D.手足阴经E.任、督脉

198.治疗胆道蛔虫症的经验穴是( )

A.鸠尾透日月B.迎香透四白

C.中脘透天枢D.足三里透丰隆E.阳陵泉透胆囊穴

199.下列穴位中不适合治疗胁痛实证的是( )

A.期门B.支沟

C.阳陵泉D.肝俞E.太冲

200.下列属直接灸的是( )

A.无瘢痕灸B.温和灸

C.温针灸D.太乙针灸E.雷火针灸

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

1.D

2.B

3.B

4.C

5.B

6.A

7.B

8.E

9.C 10.A 11.A 12.B 13.A 14.D 15.B 16.B 17.B 18.C 19.D 20.C 21.E 22.E 23.C 24.A 25.B 26.A 27.B 28.D 29.C 30.D 31.C 32.E 33.E 34.A 35.D 36.A 37.C 38.D 39.B 40.E 41.A 42.C 43.A 44.C 45.A 46.B 47.E 48.C 49.D 50.B 51.A 52.B 53.A 54.B 55.B 56.B 57.A 58.C 59.B 60.C 61.E 62.B 63.C 64.C 65.C 66.C 67.A 68.B 69.D 70.E 71.B 72.C 73.A 74.B 75.C 76.A 77.D 78.B 79.D 80.C 81.B 82.B 83.A 84.B 85.A 86.C 87.B 88.B 89.A 90.E 91.A 92.E 93.E 94.C 95.A 96.E 97.E 98.C 99.C 100.C 101.B 102.A 103.B 104.B 105.B 106.D 107.C 108.B 109.A 110.C 111.E 112.D 113.B 114.A 115.A 116.E 117.A 118.A 119.D 120.C 121.C 122.A 123.C 124.C 125.B 126.E 127.D 128.E 129.D 130.C 131.C 132.B 133.B 134.B 135.C 136.B 137.C 138.C 139.C 140.A 141.D 142.A 143.A 144.B 145.E 146.C 147.E 148.C 149.C 150.E 151.E 152.C 153.E 154.A 155.B 156.B 157.C 158.E 159.A 160.B 161.E 162.D 163.E 164.B 165.C 166.B 167.C 168.D 169.E 170.B 171.E 172.E 173.C 174.E 175.A 176.A 177.E 178.E 179.D 180.E 181.D 182.E 183.A 184.B 185.B 186.B 187.B 188.C 189.B 190.A 191.E 192.E 193.B 194.D 195.C 196.C 197.C 198.B 199.D 200.A

从针刺人迎穴降压谈针灸学的原始创新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从针刺人迎穴降压谈针灸学的原始创新 作者:石学敏, 申鹏飞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刊名: 上海针灸杂志 英文刊名:SHANGHAI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年,卷(期):2010,29(2) 被引用次数:8次 参考文献(2条) 1.Bisognano JD;de Leeuw P;Bach DS Improved Functional Capacity and Cardiovascular Structure after Baroreflex Activation Therapy(TM)in Resistant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Heart Failure:Results from European and United States Trials of the Rheos (R) System 2009(06) 2.Baroreflex Hypertension Therapy improves cardiac structure and arterial compliance in resistant hypertension:results from European and United States Trials of the Rheos System 2009(0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张玥.王舒人迎穴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0) 2.夏秋芳.XIA Qiu-fang人迎穴考证及现代临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2010,26(6) 3.申鹏飞.卞金玲.孟志宏.石学敏.SHEN Peng-fei.BIAN Jin-ling.MENG Zhi-hong.SHI Xue-min捻转补法针刺人迎穴干预原发性高血压亚急症的效应观察[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 4.迟玉花.葛宝和.CHI Yu-hua.GE Bao-he人迎穴的针刺临床应用[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0) 5.邢瀚.张春红人迎穴临床研究近况[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2010,26(2) 6.郭芳.GUO Fang人迎穴临床应用探要[期刊论文]-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2) 7.李华东.李红.Li Huadong.Li Hong按揉配合针刺新人迎穴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研究[期刊论文]-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0,01(12) 8.刘向东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气血两虚型面瘫48例[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2007,23(7) 9.卫彦.孙忠人.寇吉友.郭莹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病120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2006,22(2) 10.戢杨.吴沅皥.赵锦声赵锦声针刺人迎穴治疗头面部功能障碍医案2则[期刊论文]-新中医2008,40(4) 引证文献(8条) 1.张丽丽.张春红.王舒针刺降压临证举隅[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 2013(6) 2.张春红.邢瀚.乔波石学敏治疗高血压病经验[期刊论文]-中医杂志 2011(20) 3.李会娟.申鹏飞针刺降低血压变异性[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 2011(1) 4.张春红.卞金玲.杜宇征针刺治疗高血压60例[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 2010(8) 5.刘丽伟.杜宇征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伴耳鸣及先天性高脂血症1例[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 2012(1) 6.李美罗.李垠和.吴焕淦.常小荣.刘慧荣.王晓梅灸法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概述[期刊论文]-环球中医药 2012(2) 7.乔波.张春红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病的近代研究概况[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 2011(6) 8.王莹.李阳.郭琳近几年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通览[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 2013(9) 引用本文格式:石学敏.申鹏飞从针刺人迎穴降压谈针灸学的原始创新[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 2010(2)

针灸治疗学复习试题2 (1)

针灸治疗学考试题2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八纲证治: 2、近部取穴: 3、配穴方法: 4、痹症: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针灸的治疗作用主要有( )、( )、()三个方面。 2、针灸的治疗原则主要由()、()、()、 ()()五个方面组成。 3、八纲证治中以阴、阳为总纲,其他六纲分别是表、里、()、()、()、()。 4、中暑仅见头晕、头痛、懊憹、呕恶者称();猝然昏倒者称(); 兼见抽搐者称()。 5、针灸常用的配穴方法有()、()、()、()、()。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针灸的治疗作用是() A、标本缓急B、内外兼治 C、补虚泻实 D、疏通经络E.三因制宜 2、下列属于近部取穴的是() A、高热取大椎、曲池 B、气病胸闷取膻中 C、目赤肿痛取行间 D、口喎取地仓、颊车 E、脱肛灸百会 3、下列属于本经取穴的是() A、咳嗽取尺泽、列缺 B、胃病取内关、足三里 C、牙痛取行间、合谷 D、脱肛取百会、长强 E、流涎取合谷、承浆

4、治疗失眠多梦取神门、大陵是哪类取穴法() A、远部取穴 B、对症取穴 C、近部取穴 D、上下取穴 E、左右取穴 5、下列哪个穴位不常用于治疗脱证() A、关元 B、气海 C、人中 D、足三里 E、中冲 6、下列哪个穴位又名血郄,有泄热功效() A、尺泽 B、委中 C、太冲 D、少商 E、膈俞 7、中风脱证选用神阙穴宜采用() A、隔姜灸 B、隔蒜灸 C、隔盐灸 D、隔附子饼灸 E、温针灸 8不属于治疗面瘫主穴的是() A、合谷B、地仓C、颊车D、太阳E、太溪 9、哮喘实证宜用下列哪组穴位() A、膻中、列缺、尺泽、天突 B、膻中、列缺、肺俞、尺泽 C、膻中、尺泽、天突、风门 D、膻中、肺俞、尺泽、天突 E、膻中、天突、风门、肺俞 10、肝气犯胃型胃痛,除用主穴外,还应配合何穴() A、脾俞、胃俞 B、膈俞、血海 C、胃俞、梁门 D、梁门、胆俞 E、脾俞、公孙 四、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 ()1、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都是以疾病的不同阶段为依据来分别选用的治疗方法。 ()2、表里是说明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3、原穴、络穴均为12个,两者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 ()4、选用募穴治疗腑病称为“阴病引阳”。 ()5、近年研究证实,针灸不仅擅治中风后遗症,而且在急性期也有卓效()6、面瘫是由于筋脉失养所致,针灸治疗时均用补法。 ()7、三伏天灸治喘病称为“伏灸”。 ()8、针灸治疗痹症效果好,可以随心所欲,无需辨证。 ()9、治疗小儿疳积应用毫针泻法。 ()10、用至阴穴矫正胎位,可同时针刺三阴交穴,以促使胎位转正。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针灸学基础题库精选文档

针灸学基础题库精选文 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针灸学基础》题库 第一章:针灸学基础概论 一、判断题 1、2、3、4、5、6、7、8、9、10、 二、单项选择 1、C2、B3、D4、E5、C6、A7、C 三、双选题 1、AE2、BC 四、多选题 1、ABCE2、ABCDE3、ACD4、ABE5、ABCE6、ABDE 一、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 1、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石针石针刺的原始工具。() 2、从“针灸”两字的先后顺序可推知,针法的出现早于灸法。() 3、我国针灸传入朝鲜、日本等国的时间是在公元8世纪。()

4、针灸开始传入欧洲的时间是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 5、《灵枢》较完整地论述了经络腧穴理论、刺灸方法和临床治疗等,对针灸医学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6、“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经络、腧穴等,反映了针灸学的早期面貌。() 7、八会穴是由《内经》首先提出的。() 8、《针灸甲乙经》石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着。() 9、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是经络学说形成的依据之一。() 10、经络学说的产生是建立在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研究的基础上。 () 二、单项选择1、C2、B3、D4、E5、C6、A7、C 1、 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着是() A.《灵枢》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E.《足臂十一脉灸经》 2、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D.王焘 E.杨继洲

针灸学重点(1)(1)(1)(1)

名词解释 1.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包括经脉和络脉。 2.经络系统: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 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 3.十二经脉:系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相关: 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八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4.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 跷脉、阳跷脉,共八条。 5.一源三岐: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于 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相关:督脉调节全身阳经脉气。称“阳脉之海”; 任脉调节阴经脉气,称“阴脉之海”;冲脉调节十二经气血,称“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 6.十四经:奇经八脉中的督脉和任脉,各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 7.十五络脉:十二络脉和任督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 8.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人体腔的支脉 9.标本:主要指经脉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对应关系。 10.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 11.四海: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 (髓海位于头部,气海位于胸部,水谷之海位于上腹部,血海位于下腹部) 12.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13.特定穴: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呼的腧穴。(分为五腧穴、 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腧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十类。) 14.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 15.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又称“十二原”。作 用:协助诊断治疗相关脏腑的疾病。 16.络穴: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称之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肘 膝关节下)作用:①治疗本经病证治疗其表里经的病证。③治疗其络脉的病证④原络配穴法 17.郄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穴共 16个。除胃经的梁丘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18.背俞穴: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是脏腑气机活动最活跃的部位。又称为“俞穴”。 (俞穴共12个。足太阳膀胱经第1侧线上,阴病治阳。) 19.募穴: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为“腹募穴”。(穴共12个) 20.下合穴:是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 21.八会穴: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聚会的8个腧穴,称为八会穴。 22.八脉交会穴: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通的8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八脉交会 穴均位于腕踝部的上下。 23.骨度折量定位法: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 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将设定的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等分,每一等分为一寸,10等分为一尺) 24.得气:又称“气至”“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 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 重点提示

针灸学发展历史精编

针灸学发展历史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是中国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抗争中创造出来的极为神奇合理的医疗手段。它的发展是可以折射出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影响力的变化。它发源于中国,现在正向国外流传,当前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作用成部分。 针与灸的起源 针灸术,是由“针”和“灸”两种治法组成的。它是通过针刺和艾灸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针灸这门科学是一门高深的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 据史书记载,针灸学最早见于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一书。原文为“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技术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广为流传,并逐渐传向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上溯至远古时期,那时候的人们偶然间被某些坚硬的物体,如石头、荆棘等触碰了身体的某些部位,会不经意间出现些意想不到的疼痛减轻的现象。古人由此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那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挖刺、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器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山海经》中记载:“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有关针石的最早记载。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至秦汉时期,针石已由石针、骨针、竹针逐渐发展成为金属针。金属针发展到现在,经历了铜、铁、银、合金以及不锈钢针具等阶段。针具的改革,扩大了针刺治疗范围,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了针灸术的发展。 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使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些部位的疼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和解除,继而学会使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熟的石块、沙石进行局部地热熨,逐步发展至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且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草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草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芬芳、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成为了最重要的灸治原料。

针灸治疗学儿科妇科试卷1603231433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试卷1603231433 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围:xxxxx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请使用2B铅笔填涂 2.提前5分钟收答题卡 一、单5选1 (本大题共50小题,共50分。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 的一项) 1.产后乳少而浓稠,乳房胀满而痛,伴胃脘胀闷,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气海、血海 B. 足三里、中脘 C. 关、期 门 D. 行间、三阴交 E. 公、关 2.针灸治疗滞产气滞血瘀型,宜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太冲 B. 气 冲 C. 关 D. 气海 E. 足三里 3.针灸治疗急惊风的常用方法为 A. 补法 B. 泻法 C. 可以用补法,也可以用泻法 D. 补法与泻法交替运用 E. 平补平泻 4.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关、合谷 B. 三阴交、太冲 C. 太冲、太 白 D. 脾俞、胃俞 E. 肾俞、关元 5.治疗肾阳亏虚型崩漏,除针刺主穴外可再加 A. 气海、命门 B. 膈俞、中脘 C. 肾俞、 太溪 D. 期门、肝俞 E. 足三里、脾俞 6.治疗子宫脱垂日久伴湿热下注者,可在基本方基础上再加 A. 中极、蠡沟 B. 中脘、足三里 C. 肾俞、 阴陵泉 D. 三阴交、维道 E. 归来、带脉

7.产后乳少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伴神疲食少,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关元、气海 B. 足三里、三阴交 C. 关、期门 D. 太冲、行间 E. 血海、膈俞 8.治疗气血不足型经前期紧综合征,除针刺主穴外,还应加用 A. 脾俞 B. 太 溪 C. 肾俞 D. 丰隆 E. 中脘 9.治疗子宫脱垂初期之脾气虚证,可在基本方基础上再加 A. 中极、蠡沟 B. 中脘、足三里 C. 归来、 足三里 D. 肾俞、阴陵泉 E. 中极、带脉 10.治疗经前期紧综合征的主穴是 A. 神门、百会、太冲、膻中、三阴交 B. 脾俞、太溪、三阴交、足三里、膻中 C. 肾俞、神门、百会、太冲、血海 D. 丰隆、百会、太冲、血海、三阴交 E. 中脘、太溪、三阴交、气海、膻中 11.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心肾不交型在基本处方基础上加心俞外,还应加用 A. 肾俞、肝俞 B. 期门、足三里 C. 太冲、 涌泉 D. 气海、脾俞 E. 神门、关 12.对于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下列各项中除( )外皆为须注意的事项 A. 帮助患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B. 对患儿不良行为要耐心教育 C. 关怀和爱护患儿 D. 打骂、歧视患儿 E. 对学习困难者应予指导、帮助 13.治疗百日咳初咳期,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合谷、外关 B. 天突、孔最 C. 太渊、 太白 D. 脾俞、足三里 E. 关、庭 14.下列各项中除( )外皆为治疗急惊风的常用穴 A. 水沟 B. 中 冲 C. 合谷 D. 太冲 E. 关元 15.治疗疳证如用穴位割治的方法,一般取 A. 外关 B. 八 邪 C. 八风 D. 大鱼际 E. 小鱼际 16.治拧肝肾亏虚型闭经,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中脘、足三里 B. 太溪、肝俞 C. 膈俞、 血海 D. 脾俞、太冲 E. 太冲、期门 17.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治疗气血不足型闭经

针灸学试卷

zhen787546516@https://www.wendangku.net/doc/0a8986616.html, **中医药大学 《针灸学》试卷A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阳经与阳经在(1)部相接,阴经与阴经在(2)部相接。 2、凡属六脏的经脉称为(3)经;凡属六腑的经脉都称为(4)经。 3、十二经脉的命名原则是结合(5)、(6)、脏腑三方面而命名的。 4、奇经八脉中的督脉能调节全身阳经经气,故称为(7)、任脉能调节全身阴经经气,故称为(8)、冲脉称为“(9)”海,又称(10)。 5、《四总穴歌》所载:“肚腹三里留,(11)头项寻列缺,(12)。 6、十四经穴的特点是(13)、(14)及(15)。 7、人体的(16)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17)的施术部位。 8、腧穴的主治作用分为(18)、(19)、(20)。 9、八脉交会穴是指(21)与(22)相通的八个腧穴。 10、手少阴肺经共(23)个穴;足厥阴肝经共(24)个穴。 11、《黄帝内经·灵枢》篇说:“凡用针者,(25),(26),宛陈则除之” 12、入下齿中,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的经脉是(27)。 13、灸法是一种温热刺激,对(28)效果好。 14、(29)是治疗小儿疳疾的有效穴。 15、十二经脉的络穴在临床上具有治疗(30)有关病症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21分) 1、位于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的穴位是() A、中渚 B、鱼际 C、大陵 D、列缺 E、太渊 2、足三阳经行走方向的规律是() A、从手走头 B、从头走足 C、从胸走手 D、从足走腹 E、从足走头 3、入上齿中,回出环绕口唇的经脉是() A、手阳明大肠经 B、足阳明胃经 C、督脉 D、足厥阴肝经 E、足太阳膀胱经 4、在胸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单位经脉是() A、足太阴脾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厥阴肝经 E、足太阳膀胱经 5、关元穴位于() A、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B、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4寸 C、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0寸 D、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E、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6、在八会穴中,血会穴是() A、血海 B、中脘 C、内关 D、膈俞 E、绝骨 7、循行在前臂内侧后缘的经脉是() A、手太阴肺经 B、手厥阴心包经 C、手少阴心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手太阳小肠经 8、在侧头部,额角发际上0.5寸的穴是() A、神庭 B、上星 C、头维 D、天柱 E、风府 9、太阳穴的正确位置是() A、眉梢外1寸处 B、目外眦外1寸处 C、眉梢与目外眦之间 D、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后0.5寸 E、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10、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的穴位是() A、京门 B、期门 C、日月 D、章门 E、大包

针灸学 名词解释

经络:是指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包括经脉和络脉。 奇经八脉:是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任冲带阴阳维跷脉。 一源三歧:是指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故称为“一源三歧”。 血海:由于冲脉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其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 气街:是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乃头、胸、腹、胫。 四海:是指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内经》中又称作节、会、气穴、骨空。 十四经穴: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四经脉系统的腧穴。该类腧穴具有治疗本经和相应脏腑病证的共同作用,又简称“经穴”。 奇穴:是指即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末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脉系统的腧穴。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又称“经外奇穴”。 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局部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 特定穴: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将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10类。 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称为五输穴,简称“五输”。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原穴:是指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止于十二经脉四支部的腧穴,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 郄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阳维跷之经气深聚的部位称为郄穴。郄穴共有16个,除胃经的梁丘穴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背俞穴:脏腑之气输注与背腰部的腧穴,简称“俞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主治脏之虚证。 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腹募穴”。主治腑之实证。 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精气会聚的8个腧穴。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骨会大杼血膈俞,气膻中兮脉太渊 八脉交会穴: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通的8个腧穴。均位于碗踝部上下。 公孙冲脉心胸胃,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蹻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蹻照海隔喉咙。 骨度折量定位法: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经穴定位的方法。 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横指同身寸: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又名“一夫法”。 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使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谓之得气;医者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患者针下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可沿着一定的部位向一定的方向扩散传导。 行针:毫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

针灸学 十二经脉 循行 灵枢 原文 加 彩图 (经典图文并茂)

1、LU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横出腋下,下循臑内前廉,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 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2、LI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颙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隔,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 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合谷(原)、 阳溪(经)、偏历(络)、温溜、 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 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 巨骨、天鼎、扶突、 禾髎、迎香。

3、ST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交遏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外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 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髌中, 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 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 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 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 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 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 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 冲阳、陷谷、内庭、厉兑, 共45穴,左右合90穴。 4、SP足太阴脾经,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隔,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心中。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 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 天溪、胸乡、周荣、大包, 共42穴,左右各21穴。

中医针灸学中级考试总结

中医针灸学中级考试总结 或许针灸是个小专业,各网站关于针灸学的中级考试的资料相当少,本人考完了2009年的考试,愿意发到网站上跟诸位要考针灸的朋友共享考试经验: 中医针灸学中级考试复习要点、考试技巧及各科考试比例 注意:试题完全出自题库,随机抽取,没有所谓重点非重点的区别。所以千万不要押重点。 第一场:总体评价:难度偏难 基础知识:中医基础理论22%、内经3%、伤寒3%、金匮3%、温病3%、中药学33%、方剂学33%。(以上为大概比例) 复发的基本特点: 1. 轻粉的散剂剂量? 2. 连朴饮主治: 3. 三仁汤主治: 4. 三仁汤和甘露消毒丹都含有的药物是: 5. 肺其华在? 6. 五脏的生理特点?考察内经原文 7. 非疠气致病特点的是? 8. 下列药物苦寒有毒的是:选项有甘遂、芫花等 9. 既能祛风湿又能清湿热的药物是: 10. 砂仁、豆蔻的共同功效? 11. 既能利尿清淋又能清肺止咳的是? 12. 温脾汤和黄龙汤都有的药物是? 13. 《脉要精微论》中:胸中之府指的是? 14. 温热类温病阴虚火炽型所选方剂? 15. 血虚之寒疝方剂? 第二场:总体评价:难。相关知识:中医诊断学25~35%、诊断学基础(原名为西医诊断学)25~35%、医古文5~10%、传染病学5~10%、医学心理学5~10%、医学伦理学5~10%、卫生法规5~10%。 诊断学基础 1.发热伴眼结膜充血的是: 2.满月面容见于: 3.面具面容见于: 4.左心功能不全的体位: 5.语颤增强见于:备选有胸腔积液、气胸、压迫性肺不张 6.奥-弗杂音见于: 7.格-斯杂音见于: 8.板状腹见于: 9.轻度脾肿大见于: 10.中度脾肿大见于:选项有败血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疟疾、红斑狼疮、骨髓纤维化 11.白细胞减少见于:

针灸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针灸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针灸学: 2.经络系统 3.十二经脉: 4.砭石: 5.“阳脉之海”: 6.经气: 7.“一源三歧”: 8.十五络脉: 9.经络学说: 10.“六合”: 11.“气街”: 12.五输穴: 13.“肺系”: 14.募穴: 15.“陷下则灸之”: 16.“感觉阈”: 17.隔姜灸: 18.平刺: 19.四总穴” 20.艾炷灸 二、判断题 1.《针灸大成》记载了361个经穴。( ) 2.《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 3.唐代初期,针灸发展成为一门专科,有“针师”、“灸师”等专业称号。( ) 4.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上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

5.经脉循行中与耳有联系的经脉有2条。( ) 6.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 7.下合穴中,三焦下合委中,胆下合穴为阳陵泉。( ) 8.丰隆穴的定位: 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 ) 9.十二经脉皆有“标”部与“本”部。( ) 10.胎位不正首选至阴穴。( ) 11.十二经筋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并深入内脏。( ) 12.肺经的五输穴是少商、太渊、鱼际、经渠和尺泽。( ) 13.八脉交会穴中,公孙通带脉,而内关通阴维脉。( ) 14.火罐法是利用燃烧时火的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将罐吸皮肤上。( ) 15.大肠经的郄穴是手三里。( ) 16.十二经脉中,六阳经均不经过手(足)掌部。( ) 17.拇短、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取阳池。( ) 18.瘀血腰痛的配穴为膈俞、次髎。( ) 19.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故有“阴脉之海”,“血海”之称。( ) 20.中风的中经络型的针灸治法为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主穴选内关、水沟。( ) 三、单项选择题 1.最原始的针刺工具是() A.骨针 B.竹针 C.砭石 D.陶针 E.铜针 2.创子午流注针法的是( ) A.徐凤 B.何若愚 C.窦默 D.李梃 E.高武 3.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 A.14寸 B.15寸 C.12寸 D.9寸 E.13寸

针灸学 重点穴位,特殊穴位总结

督脉 1. 取穴要点 长强---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 腰阳关---第4腰椎棘突下 命门---第2腰椎棘突下 至阳---第7胸椎棘突下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 哑门---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百会---两耳尖直上连线的中点,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水沟---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点 2. 主治 腰阳关---虚证实证皆可 命门---虚证为主 至阳---治疗黄疸、呃逆等 大椎---与手足三阳经交会穴,清热解表,治疗感冒,头项强痛配哑门、风府哑门---暴喑配廉泉,注意操作方法(平天柱) 风府---注意操作方法(平风池) 百会---治疗中气下陷,头痛配头维、神庭、印堂、风池,失眠配四神聪 水沟---急救要穴 印堂---疏风解表配迎香 3. 督脉的经脉循行路线(包括交会穴) 任脉 1. 重点穴位 中极(治疗实证、膀胱募) 关元(治疗虚证、小肠募)补元气虚(比较:气海补气虚) 神阙 下脘 中脘(胃募、腑会)关注:配足三里;配丰隆;配上脘、鸠尾(胸三针) 膻中(心包募、气会)关注“宗气” 天突(主要作用:降气)关注具体针刺操作方法 廉泉(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承浆(流口水)

手太阴肺经 1. 经脉循行(见课件) 2. 重点穴位 中府 尺泽(与太渊比较) 孔最 列缺 太渊 少商 3. 特定穴 五输穴: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原穴:太渊 络穴:列缺 郄穴:孔最 八脉交会穴:列缺(通任脉) 八会穴:太渊(脉会) 募穴:中府(肺) 手阳明大肠经 1. 经脉循行(见课件) 2. 重点穴位 商阳 合谷(与复溜/太冲/风池等配穴使用的病症) 阳溪 手三里 曲池(三种体位的取穴方法,对于血证的治疗,对于热证的治疗)臂臑 肩髃(两种取穴方法) 迎香 3. 特定穴 五输穴: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 原穴:合谷 络穴:偏历 郄穴:温溜

中医学毕业论文:针灸学经典理论的思维特点

针灸学经典理论的思维特点 中医学深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是中医学特色的基础。对《黄帝内经》所构建的针灸经典理论的深入理解,除在临床上实践体验外,尚有赖于思维方式的研究。本文着重分析针灸疗法特有的理论和方法中所蕴涵的主要思维成分,并探讨对部分针灸理法的认识理解。 一、阴阳 阴阳学说作为一种认识方法、思维方式,贯穿于针灸学理论的各个方面,是影响针灸基本理论内容形成的最大因素,也是针灸理论中反映最为明显、充分的认识方法。对经脉关系和作用的理解至关重要。在哲学研究者眼里亦是如此,“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根基。整套中医理论和中医学说史,离不开阴阳二字。” 阴阳学说的根本思想是整体的对立统一,形式是一分为二,活动特点是消长循环。经络的基本理论框架是阴阳,以阴阳划分经脉,不仅仅表示脉的分布区域有别,而且使得经脉之间建立起阴阳对应关系,阴脉阳脉构成经脉的整体。脉行气血,而脉分阴阳,所行之气依其脉的阴阳属性而有阴气阳气之别。脉气周行全身,无处不到,实际已经作为全身之气的代表或总括,阴脉之气和阳脉之气被视为身体整体之阴气和阳气。由此在理论上就解决了针刺经脉腧穴能够调整(机体)阴阳的原理/机制。实际上,对经脉进行阴阳的划分,就已经暗含经脉以阴阳的调整作用为整体自身调节的动力,可以说经脉的阴阳划分是

说明机体自身调整功能的基础。在阴阳理论影响下建立起诸多经脉理论内容,如经脉的作用,经脉与脏腑的联系,十二经脉的连接方式及其循行走向,经别理论,表里关系,经脉数目。 马王堆古脉书中经脉与脏腑的关系尚未完全建立,经脉之间尚不能因脏腑关系形成关联,但由于有阴脉阳脉的划分,阴阳关系就成为经脉关系的基础,即阴阳对应体现为阴脉阳脉的对应,阴脉阳脉代表脉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即体表分布上的表里关系。《黄帝内经》中经脉与脏腑两种理论相互融合,使得经脉间的关系首先体现为脏腑关系,即脏腑的表里关系。经脉的阴阳对应关系也因此常常被视为基于脏腑角度的表里关系。 分析经脉的分布特点,经脉对称分布于肢体内外侧,内外侧的相对区域本身构成一种区域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以阴阳而言就是太阴对应阳明、厥阴对应少阳、少阴对应太阳。实际上,经脉的阴阳划分及命名,就是按照阴与阳的程度对应关系,它反映阴阳两方相反相成的关系,从阴阳经脉名称,就可直接意会肢体内外侧的经脉存在区域对应的关系。 经别理论说明表里关系,本质是阴阳对应关系。但对经别的解释,一般着眼于经别的循行“沟通”了表里两经,并以此“加强”了脏腑联系。然而,经别的循行等具体内容只是一种形式,无非是借以表达:肢体内外侧相对区域具有治疗效应的相关性这样一种规律。这种规律早已简单地体现为经脉的阴阳划分。与此类似的还有阴阳跷脉。《黄帝内经》中有一种仅用于针灸疗法的诊脉法,即人迎寸口脉法,

针灸治疗学考试试卷A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中风脱证选用神阙穴宜采用 A隔姜灸B隔蒜灸C隔盐灸D隔附子饼灸E温针灸 2.下列属于近部取穴的是 A高热取大椎、曲池B气病胸闷取膻中C目赤肿痛取行间 D口喎取地仓、颊车E脱肛灸百会 3.下列属于本经取穴的是 A咳嗽取尺泽、列缺B胃病取内关、足三里C牙痛取行间、合谷 D脱肛取百会、长强E流涎取合谷、承浆 4.治疗失眠多梦取神门、大陵是哪类取穴法 A远部取穴B对症取穴C近部取穴D上下取穴E左右取穴 5.下列哪个穴位不常用于治疗脱证 A关元B气海C人中D足三里E中冲 6.下列各穴,即是脾之募穴,又是脏的会穴的是 A中脘B章门C期门D巨阙E以上都不是 7.八脉交会穴中与任脉跷脉相通的穴位是 A公孙B后溪C照海D足临泣E列缺 8.男患67岁。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脘腹痞满,时有疼痛,纳少,舌苔薄白,脉弦。宜选穴 A支沟,期门,太冲B支沟,天枢,大肠俞,太冲C支沟,气海,上巨虚 D支沟,大横,上巨虚E以上都不是 9.阳经五输穴与其表里经的同名五输穴所属五行属性的关系是 A我生B我克C生我D克我E以上都不是10.小儿遗尿属肾气不足的治疗,除取膀胱俞、中极之外还应加用 A肾俞,命门,肺俞B肾俞,命门,腰俞C肾俞,太溪,三阴交 D肾俞,交信,水道E肾俞,水分,归来 11.对于肝肾亏损的痿证治疗上宜以 A足少阴肾经穴为主B足少阴肾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C足太阴脾经穴为主D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E足太阴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 12.和眩晕的病因病机关系最小的是 A风阳上扰B心神不宁C痰浊上蒙D气血亏虚E肝肾阴虚 13.高热宜选下列哪组穴位最合适 A大椎,曲池,外关,合谷B大椎,风池,内关,神门 C大椎,陶道,神门,合谷D大椎,足三里,复溜,合谷 E印堂,百会,内庭,肩井 14.面瘫的发病是由于

针灸学试题库完整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 A1型题 1.现存最早、较完善的针灸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阴阳十一脉灸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资生经》 E.《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答案:1.C 2.《甲乙经》成书朝代及作者是 A.唐代—孙思邈 B.晋代—葛洪 C.宋代—王执中 D.晋代—皇甫谧 E.宋代—王惟一 答案:2.D 3.《针灸甲乙经》考证了腧穴 A.354个 B.359个 C.361个 D.349个 E.152个 答案:3.D 4.《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者是 A.王执中 B.杨继洲 C.王惟一 D.李时珍 E.滑寿 答案:4.C 5.铸造第一个针灸铜人的朝代是 A.唐代 B.晋代 C.战国 D.元代 E.宋代 答案:5.E 6.《针灸大成》的作者是 A.王焘 B.李学川 C.杨继州 D.高武 E.李时珍 答案:6.C 7.继《内经》、《甲乙经》之 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是 A.《针灸大成》 B.《针灸大全》 C.《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D.《十四经发挥》 E.《奇经八脉考》 答案:7.A 8.《十四经发挥》的作者是 A.滑伯仁 B.李学川 C.杨继洲 D.皇甫谧 E.王惟一 答案:8.A 9.考证了361个经穴的医家 是 A.李时珍 B.李学川 C.杨继洲 D.王惟一 E.滑寿 答案:9.B 10.针灸医学传到欧洲是 A.公元6世纪 B.公元7世纪 C.公元8世纪 D.公元17世纪 E.公元9世纪 答案:10.D 11.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 是 A.阳明、少阳、太阳 B.少阳、太阳、阳明 C.太阳、阳明、少阳 D.少阳、阳明、太阳 E.太阳、少阳、阳明 答案:11.A 12.手三阴经在四肢的排列 是 A.厥阴、少阴、太阴 B.少阴、太阴、厥阴 C.太阴、厥阴、少阴 D.厥阴、太阴、少阴 E.太阴、少阴、厥阴 答案:12.C 13.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 以下部位排列是 A.太阴、少阴、厥阴 B.厥阴、太阴、少阴 C.少阴、太阴、厥阴 D.厥阴、少阴、太阴 E.少阴、厥阴、太阴 答案:13.B 1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错 误的是 A.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B.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C.手三阳经从胸走手 D.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E.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答案:14.C 15.阴经与阳经(指表里经) 交接的部位在 A.头部 B.胸腹部 C.面部 D.手足末端 E.上肢部 答案:15.D 16.阳经与阳经(指同名经) 交接部位在 A.头面部 B.颈项部 C.胸腹部 D.四肢末端 E.胸部 答案:16.A 17.阴经与阴经(指手足三阴 经)交接部位 A.胸腹部 B.胸中 C.腹部 D.四肢部 E.头面部 答案:17.B 18.不属于表里络属关系的 是 A.手少阴—手太阳 B.足厥阴—足少阳 C.手阳明—手太阴 D.手少阳—手少阴 E.足太阳—足少阴 答案:18.D 19.不属于奇经八脉循行的 特点是 A.除带脉横向循行外 B.其余均为纵向循行 C.纵横交错地循行 D.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 E.经与经之间有相互交接规 律 答案:19.E 20.十二经别是指 A.十二正经离、入、出、合 的别行部分 B.十二正经离、合、出、入 的别行部分 C.十二正经离、出、入、合 的别行部分 D.十二正经离、出、合、入 的别行部分 E.十二正经离、入、合、出 的别行部分 答案:20.A 21.不是十二经筋的循行走 向 A.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 B.行于体表 C.不入内脏 D.结聚于关节、骨骼部 E.入走体腔 答案:21.E 22.不是经络的作用 A.运行气血 B.濡养周身 C.抗御外邪 D.保卫机体 E.活血祛瘀 答案:22.E 23.十二经脉中,脾经与心经 的交接部位在 A.心中 B.肺中 C.肝中 D.胃中 E.胸中 word 可编辑..

实验针灸学重点总结

1、实验针灸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主要开展针灸理论、针灸作用规律、针灸作用机制和针灸应用技术等相关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针灸学科一个新的分支;也是研究针灸神经生物学机制的重要基础。 2、得气:是指针刺穴位后产生的经气感应。 3、循经感传现象:是指以针刺、低频脉冲电等方法刺激穴位时,人体出现酸、麻、重、胀等特殊感觉,从被刺激的穴位开始,沿着经脉循行路线传导。 4、经穴-脏腑相关:反映了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的一种双向关系,即脏腑生理或病理改变可通过多种形式反映到体表的相应穴位上;刺激体表穴位又可对相应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5、牵涉痛:是指当某一内脏器官有病变时,患者除感觉患病器官的局部不适或疼痛外,尚可在远离该器官的体表某部皮肤或深部组织发生痛觉过敏。 海氏带:当一些内脏器官患病时,往往在相关部位的皮肤出现痛觉过敏,这种痛觉过敏的皮肤部位即称为海氏带或痛觉过敏带。 6、穴位功能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不同穴位之间在主治和功能作用上所存在的差异。 7、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对穴位进行针灸刺激时,针灸效应的发生、发展呈现一个渐进的时间过程,分为潜伏期、上升期、高峰期和下降期。 时效曲线:用直角坐标图表示针效与时间的关系。 8、针麻诱导期:在实施针麻手术之前,对选定的穴位预先进行一段时间针刺刺激,至镇痛效果达到可以手术这段时间。(一般在25~40min左右) 9、针刺耐受:是指由于长时间针刺或反复多次针刺后,针刺镇痛效应降低的一种现象。 10、针刺后效应:停止针刺后继续存在的针刺效应 11、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它包含痛感觉和痛反应两个成分。 痛阈(或痛反应阈):是指从刺激开始到引起疼痛感觉或运动反应的最小刺激量。 耐痛阈:是指能耐受疼痛的最大刺激量 12、针刺麻醉:是指用针刺止痛方法来预防手术中的疼痛及减轻生理功能紊乱,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施行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 13、吞噬能力:指100个白细胞中吞噬细菌的白细胞所占的比例。 吞噬指数:指100个白细胞中,能够吞噬细菌的白细胞所吞噬细菌的平均个数。 针灸作用:针灸的镇痛作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作用和对失调的脏腑器官功能的调整作用。 第一章针灸作用的基础研究 第一节: 1、穴位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感受刺激、反应病症 2、穴位感受器的特点:(后面要加具体的内容) 1穴位可以感受多种形式的刺激,2穴位对不同形式的刺激有不同的适应性,3穴位对不同形式刺激的感觉阈不同 3、穴位病理反应的表现形式:感觉异常、组织形态改变、生物物理特性改变 5、得气机制:针感的形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通路、脑内通路几个环节。 手下感的实质:穴区肌肉轻微的紧张性收缩。 手下感机制:针刺信息由外周传入神经通路进入中枢,经中枢整合调制后,一方面形成针感,另一方面通过脊髓?-传出系统随躯体神经到达相应支配区穴位下的肌梭,引起梭内肌收缩和肌电发放,以及局部肌纤维收缩,后者经针柄传于施针者指下,从而形成沉紧的手下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