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的社会工作介入初探

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的社会工作介入初探

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的

社会工作介入初探

●高中建刘超李冲

摘要:青少年成长话题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但是,针对单亲家庭青少年、尤其是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开展的研究稍显不够,从社会工作专业层面对这一主题进行的研究更是几近空白。本研究着重从社会工作视角分析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建构社会工作介入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解决的模型,并探讨社会工作解决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的路径,以期通过这种努力,引导单亲家庭青少年理性应对困境,促进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社会工作介入

中图分类号:D669;D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80(2011)01-0065-05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的家庭出现新的裂变与整合,这一现象的直接产物是家庭样态的多元性。伴随多元家庭结构的出现,生活在这些家庭中的青少年开始面对各种复杂的生存样态,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烦恼,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本研究中,单亲家庭指的是因父母离异或其他因素导致的只有父亲或母亲一方作为其监护人的家庭。单亲家庭青少年即在单亲家庭中生活的青少年个体。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是指在单亲家庭环境中生活的青少年完成其青少年阶段发展任务过程中所面临的障碍性因素。

社会工作关注工作对象的现实境遇,相信他们的潜能,并引导他们理解和适应环境,推动其走上正常的生活轨道。本研究重点关注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状况及其解决。笔者认为,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不仅包括促进性因素的发掘和推动,也包括困境性因素的发现和分解,但针对后者的研究更能够体现社会工作的价值关怀,也是缓解单亲家庭青少年困境的现实要求所在。因此,本研究将从专业角度出发,以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为切入点,尝试建构缓解困境的模型,并提出可供参考的介入过程。

一、社会工作视域内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的揭示

综观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的状况,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模式。上述环境因素在功能上的缺失或错位,往往就会导致单亲家庭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陷入困境。

(一)心理支持缺失导致的自我认同困境

自我认同就是对自我身份的确认,是一种价值观,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自我认同的建立只有在个体实践中自觉的、持续不断的“认同”中方可达成。然而对于单亲家庭青少年来讲,自我认同的建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多数单亲家庭由于其特殊环境通常不能给这些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提供很好的支持,以至于他们在建构自我认同的实践中遭受挑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项目编号:2008004)。作者简介:高中建,河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问题;

刘超,河南师范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06级本科学生;

李冲,河南师范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社会保障专业2006级本科学生。

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孤独引致的逆反。由于父母离异,这些青少年失去了往日的心理依靠,特别是重组家庭之后,某些青少年的孤独感、不融洽感会进一步加剧,以至于他们不能够认同自我,在思想和行为上呈现逆反现象。

2.自卑引致的自闭。由于家庭的不健全,造成了部分单亲青少年心理上的欠缺,他们常常感到不如别人,感到让人瞧不起。甚至他们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认为命运对他们不公平,致使他们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形成自闭的状态。

3.心理偏位引致的放任对抗。由于家庭的缺损,部分单亲青少年在家庭里往往得不到足够的爱和关怀,引致心理偏位。这些青少年在父母不能给予自己精神满足的情况下,往往自己通过一些放任甚至对抗的方式寻求快乐。典型表现为:他们经常到网吧、录相厅、歌舞厅等家庭以外的场所去寻求慰藉;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早退、旷课、打架,等等。

(二)社会文化压力导致的人际交往困境

由于传统观念的制约,人们对单亲家庭的接纳程度还有待提高,对待单亲家庭青少年往往不是十分的客观公正。在交往中,很多在正常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往往受其父母言谈的片面影响而对单亲青少年抱有成见,以至于后者在生活中往往会受到周围同伴的耻笑甚至侮辱。这样的文化形态压迫了单亲家庭青少年正常交往的需要,他们会害怕与人交往,在与同辈群体的共同生活中一般表现较为消极,沉默寡言,敏感多疑。

再者,单亲家庭的青少年要客观地和父母单方生活在一起。而社会文化则对人的性别角色有一定的要求,这给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男孩子或是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女孩子带来了人际交往上的挑战。男孩子如果长期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缺少了具有阳刚之气的父亲的榜样,不能获得男性应有的特质,对其社会适应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女孩子如果长期与父亲生活在一起,无形中形成男性的一些特质,这与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不符,如果再不能正确对待处理,可能会导致人际交往上的焦虑与困惑。

(三)家庭环境局限导致的社会认知困境

认知理论认为,青少年年龄段属于社会认知正式运作期。在此阶段,他们应该已经学会用思想考虑任何事情,并进行推理、分析、回想等,在此基础上作出许多假设,并会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思考。

然而,单亲家庭青少年缺乏完整的爱的教育,使得他们在认知上有着天然的局限。单亲家庭青少年生活的家庭突然没有了父亲或母亲,原有的家庭生活格局发生改变,单亲青少年必须要去适应一套新的、大人强加的生活方式,在前后两种环境的变迁中,他们的适应显得很困难,在认知上自然陷入困顿。加之有些父(母)自身心理和生活都面临压力而缺乏对孩子的照料,很少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甚至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沟通,这就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传授社会认知的经验教训。

另一种情形是,部分家长的教育失当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单亲青少年理性认知的发展。有的单亲家长受个人情绪、兴趣、偏好影响,对子女的教育简单粗暴,以自己的心情好坏为转移,甚至把子女当出气筒,打骂不断,使单亲子女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以致单亲青少年社会认知发展方面受到严重制约。

(四)资源供给短缺导致的现实生活困境

困境的缓解有赖于资源供给的相对充足,单亲青少年的现实生活显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需要包括物质、舆论支持、政策倾斜在内的资源性因素的注入。根据对佛山市19,751户单亲家庭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单亲家庭存在经济困难,收入来源缺乏保障,单亲家庭年均收入3,999元,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占61.92%,不拥有自己住房的占63.61%。在调查的近半的单亲家庭中,主要靠低保与打零散工所得收入艰难地维持生活,这些家庭省吃俭用,也只能勉强过日子。这显然给单亲青少年带来了现实生活困境。

舆论偏颇也是造成单亲家庭青少年现实生活困境的原因之一。社会舆论缺乏对单亲青少年足够好的接纳和宽容,在精神层面给单亲青少年贴上了标签,这给单亲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带来了精神困扰。

以上两点也从侧面反映了政府和社会组织缺乏对单亲青少年生活困境的关注和足够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没能够很好地帮助单亲青少年解决现实生活困境。

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的社会工作介入初探

二、社会工作介入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解决的逻辑脉络

毫无疑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遭遇这样那样的困境,但同时人们往往能够从他们自己、他人和他们周围的世界获得帮助。人们获益于其反复尝试,即便是那些施加伤害的东西。人们不但获益于成功经验,而且获益于困难和失望经验,这些经验往往成为后来处理类似情况的指南。单亲家庭青少年在面对困境时,表现出来的特质同样非常宝贵,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他们在此过程中自己赋权自己,实现经验的积累和潜能的发挥。

(一)单亲青少年自我潜能的发掘

自我认同的确立,最终依赖于自我概念的逐步建立和自我潜能的渐次发掘。笔者和部分单亲家庭青少年接触发现,生活在现实的单亲环境中,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但又显然缺乏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勇气和必要的辅导,从而不能很好地确立自我概念、实现自我认同。基于此,我们认为引导他们自己正视自己的过去、理性认知自己的优势将是一个不错的方式。这一逻辑脉络可称为“潜能—发掘—自我认同”模式。

这一模式重在尊重单亲青少年的独特性,重视其实现自我诉求的潜能,引导他们理性看待由单亲环境所导致的不可抗拒性变迁,并能够保持自我认知的延续和发展。社会工作者应充当使能者的角色,对单亲青少年的遭遇表示同感,能够在和他们的接触过程中了解其自我认同的状况,引导其客观认知生活环境的变迁,并激发其合理自我认同的潜能。举例说明:单亲青少年在看待事物时往往会倾向于不信任自己的想法,觉得自己总是不如别人,甚至在周围人的眼里,往往也会认为单亲青少年有某方面的缺陷,从而不能顺利地完成社会或家庭赋予他们的责任。工作者要能够理解和尊重其现实境遇,引导其发现自我的潜能性因素,比如独立的品格、悲天悯人的情怀等,实现自我的塑造。

(二)单亲青少年同辈环境的培育

本文假设,单亲家庭青少年同辈环境是指由单亲家庭青少年所组成的小团体。一般来说,该团体是由三人以上的单亲家庭青少年组成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由于社会文化对单亲青少年缺乏必要的接纳和宽容,导致他们担忧于人际交往的压力,甚至恐惧。这种压力集中体现在单亲青少年不敢在面对交往对象(通常是同辈群体)时正视自己,担心自己会给同辈伙伴带来不好的印象或者加深同伴对自己的误解等。事实上,同辈群体是个动态的过程,同辈内部的互动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日渐加深,单亲青少年显然忽略了这一点,他们内心总是被排斥感和歧视感占据而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同辈群体的成长过程当中。我们还发现,他们由于各种限制性因素(主要是家庭因素及由家庭带来的影响)的制约而缺乏适宜的同辈群体交往环境,而同辈群体的交往对于普通青少年来说是非常容易的,他们不需要考虑自己各种言语行为的限定条件以及由此引发的后果。最重要的是,单亲青少年有着和普通青少年一样的人际交往需求,有时会表现得更加强烈,由于单亲家庭青少年有着类似的家庭背景,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使得把他们组织成为一个个小团体,在团体内实现互相鼓励和支持,从而使得实现人际交往畅通的构想成为可能。而现实的问题是他们并不能很好地表达这种诉求,这恰是他们人际交往潜能的所在。因此,应积极培育同辈环境,以帮助单亲青少年正视压力性挑战,使得单亲青少年能够在团体中实现自己的发展和进步。这一逻辑脉络可称为“环境—成长”模式。

(三)泛社区活力的释放

毫无疑问,单亲青少年生活的家庭、学校、社区是他们形成社会认知的主要场景,而家庭环境的变迁却在实际上成为影响他们社会认知的主要因素,但同时又由于单亲家庭环境并不能给予单亲青少年完整的、方式恰当的爱和关怀,就要求学校、社区参与其中,释放活力,协助单亲青少年习得正常的社会认知经验。

学校、社区以及其他单亲青少年生活空间范围是具备规范的社会认知体系的,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会主动释放那些积极的经验,这就需要单亲青少年和其生活空间实现良好的互动。工作者可以帮助单亲青少年认知其生活空间里的有利因素,营造积极的参与环境,推动进行认知经验的交流,促进实践操作的尝

青年现象与问题研究

《青年探索》2011年第1期·总第163期

试,以保障单亲青少年社会认知经验的习得。这一逻辑脉络可称为“参与—习得—社会认知”模式。

(四)有效资源的整合

资源充足对于生活困境缓解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这里我们重点探讨单亲青少年可整合资源及其合理性。首先,必要的物质救助对于单亲青少年意义重大。单亲青少年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物质支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生存的需要是人类最基础的需求,而这种需求的满足在同等诉求条件下对单亲青少年来讲更为迫切。因此,在确定单亲青少年确实陷入了物质匮乏的境况时,应该首先考虑物质支持。

其次,接纳式的舆论氛围也是单亲青少年所需要的。单亲青少年生活困境的最大因素是精神层面的困扰,由于标签性的社会文化指向非常态化的单亲现象,偏颇的社会舆论便随之而来。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有违传统价值关怀的。因此,无论是在学校、社区,还是在同辈群体间,接纳和尊重应该成为主流价值导向。

再次,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参与也很必要。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扮演的是裁判员的角色,如何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方式和社会舆论的正确方向是政府首先考虑的问题。当然,政府和社会组织对单亲家庭的物质支持也是必须的。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如何把握好对单亲家庭青少年帮助的度,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三、社会工作介入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解决的专业过程

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在社会工作介入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解决的具体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针对单亲青少年个体可以采用个案介入的方式,针对单亲青少年群体可以采用小组介入的方式,针对单亲青少年生活环境可以采用社区介入的方式,针对单亲青少年资源困境可以采用行政介入的方式。

(一)个案工作介入单亲青少年自我潜能的发掘

个案工作介入自我潜能的发掘是以单亲家庭青少年个体和家庭为服务对象,通过对单亲青少年需求的把握,帮助其调整心理情绪状态,激发潜能,实现自我认同。

工作者与接受服务的单亲家庭青少年是彼此信任合作的和谐关系,工作者要遵从尊重和同感的原则,充分调动单亲家庭青少年本身的潜能和积极性,共同探讨其自身的问题,帮助理清其家庭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并协调包括单亲家庭在内的一切可调用资源,增进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作者应该扮演好忠实倾听者的角色,引导单亲青少年尽情吐露心声,并能够启发他们诉说自己真实的想法,减轻心理负担;工作者要扮演好使能者的角色,要积极参与单亲青少年自我认同困境的解析,对他们给予适宜的肯定和鼓励,认可他们的自我价值,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认知方式;同时,工作者还要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单亲青少年很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样子,工作者要及时纠正他们过于偏颇的想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心态。

(二)小组工作介入单亲青少年同辈环境的培育

小组工作介入单亲青少年同辈环境培育的核心是承认单亲青少年人际交往诉求的合理性,认知他们人际交往的压力性因素,并能够从同辈环境的培育入手,积极推动单亲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常态化。

在实践中,可以采用自愿报名、为组员保密的原则,工作者引导单亲青少年组成和谐的团体,大家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倾听与自己家庭相似的同伴的经历,从而引起共鸣,使这个团体实现内在的凝聚;工作者引导他们讲述各自是如何处理自己的人际交往困境,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得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并鼓励大家学习借鉴;社工可以通过集体和个人绘画、情景剧、人体画、歌唱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全面疏导,推动他们摆脱人际交往困境。

需要指出的是单亲青少年同辈群体的培育需要工作者有足够的勇气和丰富的想象力,要能够识别单亲青少年行为习惯的特殊性并区别于普通青少年。在实践中,当单亲青少年行为模式或者文化心态上出现冲突时,要恰当地进行控制。

(三)社区工作介入泛社区参与活力的释放

社区工作介入泛社区参与活力的释放应以调动包括单亲家庭青少年在内的家庭成员、学校师生、社

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的社会工作介入初探

区居民参与为重点,释放社区关怀和照顾优势,以营造社区内单亲家庭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和引导单亲家庭青少年与社会形成互动为工作目标,动员社区资源,服务于单亲家庭青少年,促进其社会认知经验的习得。

社区工作介入泛社区参与活力的释放,要重视单亲家庭青少年社区工作介入技巧的运用,这将关乎整个服务工作的成败。可借鉴的介入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从直接的物质性服务介入社区,为贫困单亲家庭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避免该家庭中的青少年因贫困而失去在校学习的机会;从非物质的、教育性的服务介入社区,可采取多种方式对单亲家庭所在社区或村镇进行适宜的宣传,以调动社区内比较热心的居民或有爱心有时间的老年人积极参与为重点,鼓励他们带动大家向单亲家庭青少年传授社会认知经验。

社区工作介入泛社区参与活力的释放要注意适用范围的界定,由于单亲青少年生活环境的偏狭,社会认知的发展缺乏完整的环境支持,因而需要工作者在泛社区介入中有选择地开展工作。

(四)社会行政介入有效资源的整合

社会行政应十分重视对单亲家庭青少年环境中可得到的资源和阻塞资源的整合,社会工作者要根据需要,积极地整合各类资源,尽力使单亲青少年在物质上免受匮乏的威胁,心理上能够得到舆论的正面回应,以促进单亲家庭青少年社会功能的改善与提提高。在此过程中,工作者也应重视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政府和社会组织有救助和扶持这些青少年的义务,对因家庭变故而成为单亲家庭的青少年予以适当的生活补助。工作者所要做的是提供必要的支援对象资料和咨询建议,并提醒政府和社会组织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不可角色越轨而成为单亲青少年心中的永久性依赖对象。

四、结语

为了提高单亲家庭青少年的社会福祉,推动青少年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本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的结合,加强对单亲家庭青少年困境解决模式的探究,构建一个更加合理的、由单亲家庭青少年为主体的、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的、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扶持的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解决体系,以全面推动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的缓解。

注释:

①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09.

②颜农秋.珠三角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及社会对策[J].人口研究,2004(06),28.

—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李亚文,杜立婕,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

③Dennis Sleebey.优势视角——

版社:72.

参考文献:

[1]刘鸿雁.单亲家庭研究综述[J].人口研究,1998(02).

[2]陈秀丽.我国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1993(01).

[3]王世军.单亲家庭及其对子女成长的影响[J].学海,2002(04).

[4]颜农秋.珠三角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及社会对策[J].人口研究,2004(6).

[5]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高中建.当代青少年问题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7]陆士桢,王玥.青少年社会工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洪守义.青年行为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9]许莉亚.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0]周振想.青少年犯罪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吴小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