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学生思政教育

中学生思政教育

中学生思政教育
中学生思政教育

浅析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面临着三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受到转型期复杂社会环境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健全,缺乏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存在学校忽视、老师厌教、学生逆反等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始终坚持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两大战略,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念并加以中国化的创新。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的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也由此显得十分重要。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发展与深化,我国建立了一批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发展时期。各个中学都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在看到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转型期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健全、教育过程偏误等诸多的问题。

一、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面临着转型期复杂社会环境的挑战

我国转型期社会环境的变化在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创造

良好社会条件与环境的同时,也因为社会变革涉及范围和程度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复杂性,将不可避免地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

1.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冲击着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们的社会尚具有不成熟性、不定型性。经济政治的转型也促进着社会文化的转型,社会存在多变性的特点,与之相联系的社会的主体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出现了多元化的特点。

2. 消极的社会现象与思想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成熟,造成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特殊情况都衍生了各种社会腐败和消极现象。这些社会消极现象和极端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价值观极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使他们的人生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所有这些都在侵蚀着尚未成熟的青年中学生的思想,并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这可能也是困扰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高问题的症结所在。

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健全,教育缺乏人文关怀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人为中心,以疏导人的思想、

转变人的观念、塑造人的灵魂为目的,以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完善人、发展人为宗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文关怀,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不健全,长期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社会本位、集体本位,忽视了对中学生个人思想动机的尊重和精神需求的满足,从而缺乏人文关怀。

1.教育目标定位不当

当前我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往往忽视个性差异,企图用统一的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学生,对于中学生说来,一些政治术语和德育要求过于高深和抽象,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更别说内化为其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行为动机了;为应付检查和考试,他们甚至养成了说空话、假话的习惯。对于教育者来说,由于自身认识不够和思想上并不认同,虽然口头上一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中学教育的首要地位,但实际上却将其置于首而不要的境地;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他们往往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取得思想政治课的高分,追求升学率和分数至上,这使得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其本来存在的意义,而沦为可有可无的陪衬。

2.教育内容编排不合理

当前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相对滞后性。首先,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

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这些内容往往理论深刻、高度抽象、缺乏具体化和灵活性的实例,这使得中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以理解和接受,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也难见实效;其次,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这就严重滞后于社会现实的发展,其理论内容难以解释日趋多变而复杂的社会现象,从而与实际脱节。

3.教育方式缺乏互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应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互动的过程,其主体不仅包括教育者,也包括被教育者。但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只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由教育者进行单向的灌输与说教,偏重认知、注重说理、忽视践行[2];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大大降低。

4.教育评价方法片面

长期以来,分数至上的价值观始终再教育体系评价中位于主导地位,对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评价亦是如此。只要学生考的分数高,就会认为学生具备了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德育发展目标;学生考的分数低,就会认为学生不符合要求,这种评价方法忽视了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极具片面性。

三、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存在学校忽视、教师厌教、学生逆反的问题

1.学校的重视不够

由于中学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所以学校更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取得高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表现在:(1)总量上看,思想政治课的总课时量不够;(2)时间安排上,不是在34节,就是在下午,有时还被一些所谓的主干课程占用;(3)在师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课缺乏专业的教师教学;即使有专业教师,由于待遇职称评定、进修和培训等得不到保证,教师无心钻研此课程的教学。

2.教师认识上的偏误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影响到思想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在市场经济尚不成熟的转型期社会,普遍的实用主义论和转型期社会中的种种不良现象,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使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对于社会主义的道德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讲得不理直气壮;或是底气不足,对一些实际问题也难以作答。这都与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对思想教育认识的不足有很大关系。

3.学生的逆反心理

由于自身心智尚不成熟,以及易受家庭、同龄人、大众传播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一些中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存在逆反心理。主要变现在:反感思想政治课,认为其假大空;在犯错受教育时,不能虚心面对;崇拜西方思想,认为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已经过时等等。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教育环境不稳定、制度不健全和教育过程失当等诸多问题。因此,要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进一步发挥它育人的重要作用,就必须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找出对策,努力促进中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网络思政教育自我教育的启发

网络思政教育自我教育的启发作者:董伟杨露单位: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兴起与蓬勃发展,人类正迈入一个新的时代———“网络时代”,作为对时代的回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相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诸多变化。但变化的核心是网络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更强的主观能动性,自我教育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内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是指个体作为教育主体,在自我意识支配下,把自我作为教育对象,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中介,发挥主体的能动性,主动学习社会要求、自我需要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网络素养的教育活动。任何事物总是历史的具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的直接特性在于,它是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中介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表现为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形态。讨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的特点,就要从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互联网三个维度出发,才能把握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关键特点。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特点 (一)自我教育者的自主性空前增强任何自我教育都是一种主客体合一、张扬自主性的教育,但是由于网络的发展,网络的虚拟性、共享性、交互性、丰富性等特性使自我教育者的自主性在现实中得到空前增强。“网络存在方式对人的主体性的扩展,赋予了受教育者在

教育活动中自主权与主导权,表现为教育参与者的自由权、信息选择的自觉权、价值认同的自主权、信息反馈的主动权等”[1]。传统的自我教育者,也能自主地选择教育信息,但是自我教育者选择的内容和条件要受到主客观条件极大的制约,而网络上的自我教育者在网络中主动地寻找信息、选择信息、接受信息,大大减少了受到的限制。自我教育者的自主性空前增强主要表现在:其一,自我教育者选择信息的自主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选择什么网站、点击浏览什么信息、关注什么信息、发表与不发表言论等等的权利掌握在个体的手中。其二,自我教育者能掌握极大的信息资源。网络提供了丰富而便捷的信息资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信息权威地位不复存在,自我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掌握更多的国内国际信息,获得了更大的话语权。其三,自我教育者的个性得到了更大的张扬。在现实的社会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利益需求和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目标,网络虚拟空间为满足不同的个人发展需求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博客、微博等等个性化的网络载体可以让个人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能。追求个性成了网络时代的潮流。 (二)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与自我教育的自主性之间的矛盾深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点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决定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一元指导思想,实现正确的思想理论导向、理想信念导向、行为方式导向、制度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等导向功能,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很注重进行灌输教

浅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不足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12647138.html, 浅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不足与对策 作者:邓璨 来源:《商情》2016年第18期 【摘要】高校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基地,其教育质量决定着人才的质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纷纷在网上“晒”出自己的生活,发表自己的观点,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积极正面的表达情感,解决他们的负面情绪和烦恼,是高校思政工作者们面临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而对未来如何正确引导开展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晒”文化网络思政教育问题引导 1、大学生网络“晒”文化的形成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最新的资讯可以通过网站、微博、微信、论坛等媒介迅速传播,网民关注网络的热情也十分高涨,特别是对于网上的热点话题和事件,通过网民的评论和转发,其影响范围便会得到扩大。大学生作为网民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网络获取必要资讯的同时,也愿意通过各类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晒”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点滴。这样的行为在大学生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晒”的文化,其中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负面消极的一面。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晒”出正能量显得十分的重要。 2、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缺乏对网络思政教育的全面认识。不少高校的思政工作者都认为网络思政教育不实际,他们更偏重于现实中思政教育面对面交流的模式。但现在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离开网络再来谈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是非常片面的。所以,针对现在95 后的大学生,必须要努力的学习与网络相关的知识,正确把握网络思政教育的真正内涵,学会正确运用网络手段进行思政教育,主动与大学生接触,从线上线下两方面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当中,仔细观察他们的网络行为,认真分析其背后的思想动态与原因,在不断地实践中去探索网络思政教育的方法。 其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不明显。网络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各类网络平台的普及,使得大学生能更加便捷的接触网络,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情感和行为都深深受到网络资源和舆论的影响,这就使得思政教育者不再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但在面对大学生对于网络资讯错误认知或网络行为有失规范的情况,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往往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采取传统的批评教育、说服说教的方式开展工作,这样的工作具有不可避免的滞后性,大多数都是针对紧急事件采取的应急之举,没有常态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其教育往往不太理想。

探究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

探究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 发表时间:2020-04-03T10:47:35.4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9期作者:范哲[导读] 互联网背景下,庞杂的信息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造成极大的影响,为此对其进行思政教育对其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意义。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庞杂的信息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造成极大的影响,为此对其进行思政教育对其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意义。本研究对互联网对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展开了深入地分析,同时对高校如何加强思政教育的措施展开详细地论述,旨在为相关的教师提高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关键词:思政教学;价值观;大学生大学生是一个走在时代最前沿的群体之一,互联网不断地融入到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因此,互联网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也极为巨大。而大学生刚从严酷的高中生活进入到相对而言较为松散的大学生活,其心理与思想上还处在一个过渡的阶段,在这个过渡的阶段受到互联网上一些不健康以及错误的价值观等的影响,会给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成长过程带来较为严峻的影响。由于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也为思政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而为了培育出具备良好心理素质与思想品德的高素质人才,对其做好思政课程的教学有着迫切的需求。在互联网这样的大环境下,就要求高校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的目标,对学生的进行合理有效地引导,帮助其能够不断建立正确的三观。 1.互联网背景下对各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影响1.1 互联网背景下对各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机遇 随着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与发展,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之中也得到了更深更广泛的应用。该种技术的普及,对于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以及提高教师进行思政教学的效率。这些优点体现在,互联网的发展可以让高校的教师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得更多更广泛的实例,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引用,不仅开阔了老师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学生可以对事实展开深入地剖析。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思政教师打破时间与空间上的束缚,例如目前不断拓宽渠道的网络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使教师在任何地点进行课程的教学等,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等,实现教育学的和谐与统一。 1.2 互联网背景下对各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 虽然互联网为思政教育带来了机遇,但其也为课程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互联网具有极其强大的包容性,其间包含了巨大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在搜索时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学生在互联网使用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健康不正确的价值观等的影响,而由于大学生其生活轨迹的限制,其生活经验不足,其自身的是非观念还未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足,很容易受到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进而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此外,由于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虚拟游戏等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很多大学生容易受到游戏地吸引,长时间地玩游戏,破坏其身体的健康。而这些心理与身体上的影响,为思政教育的落实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2. 互联网背景下有效地落实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对策2.1 将大学生放在思政教育的主体地位上 随着社会观念及学生自身意识水平的改变,教师在进行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完成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观念的转变,将学生放在资政教学课程的主体,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充分地调动,促进学生能够不断地吸收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并且加强其在生活中对该部分知识进行不断地消化与吸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其真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例如多对课堂内容进行延伸与提问,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能够发表自身的看法,充分地调动起思维与自主学习思考的积极性。 2.2 加强对学生互联网道德的教育 由于互联网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具有虚拟性,因此,很多人在网络上匿名进行虚假信息的传播,甚至有些人利用这一特性,对现实生活中的人进行人生攻击,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这种思想道德水平的偏差,也会对学生的思想造成影响。因此,为了维护互联网的和谐,教师应该对互联网道德的引导教学进行高度的重视。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互联网,让其明白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加强其对法律法规常识的普及,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成为一个文明向上的,具备较高道德水平的当代大学生。 2.3 增强对高校思政教师的人才队伍建设 互联网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对思政教学的落实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完成高效对思政教育的落实,推动学生思想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高效应该对其人才队伍的提高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高效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不断引进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对教学团队的结构进行完善,例如引进具备法律知识的高水平人才,增强学生对互联网使用法律形成更直观的认知等。此外就剩不断地对教师自身的能力展开培训,定期地对在校的教师展开教学研讨会,促进教师之间进行深入地交流,并制定出更合理有效地教学法案,促进教学不断学习与接收最前沿的知识,不断完善与充实自身的知识水平与教学的能力,为市政课程能够更好地得到落实做出贡献。 2.4 不断地改进与学习新的教学方法 互联网技术地不断普及与发展,为高校教师开展思政课程提供了便利的教学平台,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学习,充分地利用还互联网的教学平台,达到促进与引导大学生对思政课程进行深入的学习。例如,在实际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部分教学概念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的播放与自身的课堂讲解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生对该部分学习内容的理解。或者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画的插入与音乐背景地增强,使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之间引发共情的效应,促使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此外,在场地受到限制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搭建的教学平台,通过远程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思政的相关知识。结语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的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包含的不良信息也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巨大的冲击,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影响。因此,各高校要正确地认识到在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同时明确互联网对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促进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加强其对互联网的正确认知,为我国培育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高校新生思政教育

大一新生刚刚离开家庭来到学校,既有对大学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又有突然来到陌生环境的不适,他们现在正处在人生的转折点,突然来到了为之奋斗很长时间的大学后,会突然松懈下来,在此期间,会产生种种消极的心态,例如迷茫、困惑、自卑等。针对大一新生面临的种种问题,对处在人生转折点的大一新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制定切合实际的、正确的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至关重要。一、大一新生入校后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对所选专业不满意很多新生在进入大学后都面临着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敢兴趣的困惑,造成新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往往凭借对专业的直观印象,觉得自己对这个专业感兴趣就选择这个专业,但是进入大学后,当发现此专业与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时,就会对所学专业不满意,造成逆反心理。2学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受家庭、亲友影响较大。家长以及亲友往往会告诉考生哪一个专业毕业之后好找工作,哪一个专业工作之后工资高,学生在对所有专业没有概念的情况下,往往会参考其它人的意见,但是工资高以及好就业与兴趣并不一样,这也是造成新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的原因。3学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为了进入好的大学而选择分数低的专业。二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完全适应大学生活大一新生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了中学不曾遇到的新状况,中学阶段由于区域所限,同学之间有着相同的语言和相似的习俗,人际关系比较单纯,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交友范围狭窄,社会接触少。三对自己大学生活缺乏良好规划,目标不明确根据对大学生的一些调查,

一般的学生进入大学,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巨大压力,许多学生有一种解压后的过度放松,面对比高中生活更复杂的大学生活,在思想、心理方面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及时树立新的明确的人生目标,没有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很多学生开始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上网、玩网络游戏等方面,耽误甚至荒废了学业,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大一新生在一开始就树立一个良好的目标,对大学生活做一个好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四不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大部分的大学新生由于刚刚从高中升入大学,由于学习和生活的方式不太一样,高中的学习是每天固定在一定的教师里,每天从早到晚都有课程,而且有班主任监督,每天的课程很紧凑和充实,以至于每天都有事可做,非常充实,但是升入大学以后,由于大学的课程设置与高中不太一样,较高中相比课程较少,而且上课方式不太一样,强调自主学习,而且是学生自己去找教室,学生上完课后,就是自由时间,完全受自己支配,所以大部分大一新生不太适应没有人监督的学习,往往会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二、如何进行大一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加强学风建设教育由于大一新生刚刚进入大学,对大学的学习方式不太适应,再加之没有人监管,所以大一新生的学风往往不浓,所以要多开展一些学风建设方面的教育,告诉他们在大学应该怎样学习,可以以讲座的形式统一讲授,也可以请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以自己亲身的经历来告诉他们如何学习,还要通过辅导员的监督,来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二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组织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由于大

高职思政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思考

高职思政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一场供给侧改革,努力提高高职思政教师自身素质;加强教学创新,优化教学内容;结合时政热点,配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各部门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充分挖掘网络教育优势,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 标签:高职思政教育;供给侧改革;措施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对我国经济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这场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的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纠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效率,以便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完全可以应用到我们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来。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工作复杂,也需要一场供给侧改革。 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客观来讲,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普通高校学生还是存在着一定差距,许多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他们入学的高职很多专业也存在学习时间短,实习多的特点,这就导致了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许多高职学生只关注本专业领域相关信息,平时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就不太关心,思想政治素养不够。二是部分高职学生入校后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他们缺少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三是当今时代的网络对学生影响很大,智能手机基本普及,学生几乎人人上网,但许多人只是把它当作娱乐休闲的工具,经常用来看电影,聊天甚至购物,利用网络来学习的习惯还未养成。 在这种状况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进行一场“供给侧改革”。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入手,作为教育者,努力拓寬教育渠道,改革教育方法,寻找有效途径,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现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基本是以“两课”课堂为主要阵地,但仅仅守住这一阵地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提供方的职责,要针对高职学生的自身需求,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特点,改革扩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方法。 首先,需要努力提高高职思政教师自身素质。一是要注意平时加强业务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本专业知识储备,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二是要与时俱进,紧跟教育教学改革潮流,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理论创新与平时教学实践进行结合,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吸引力和说服力。面对高职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提高教育实效。 其次,需要不断加强教学创新。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力求贴近专业和生活实际。我们要根据党和国家教育部门的指导精神,紧紧抓住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心得体会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心得体会 一、网络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虽然网络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负面的影响,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很容易对大学生的传统道德规范形成强烈的冲击。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实际上就是一个虚拟的社会,当前国内对网络的监管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且缺乏实效性的监督管理机制,间接的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一种庇护。这种虚拟性大大增加了网络的新奇性与刺激性,也深深吸引着好奇心强的同学们。在网络中人们可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年龄、性别以及身份等。因此,也就造成很多的大学生对自己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及行为不加以约束,长期形成一种不服责任感的态度。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屡见不鲜,更为严重的是当前的网络犯罪现象已经露出了苗头。就国内外关于该问题的统计数据显示,超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黑客”是青少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 (二)网络很容易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产生动摇。网络的世界是一个自由意识的乐园,网络信息量又相当的庞大。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在网络上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传播,而我们又无法对它们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控制。由于网络技术起源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他们在网络领域中起主导地位。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不同意识形态的相互碰撞,大学生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接触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种政治观点。然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学时期正处于一个逐渐形成并趋于成熟的阶段,他们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面对一些西方霸权主义国家刻意传播的反社会主义信息时,如果不能正确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来进行判断分析,容易造成其思想混乱、对本土文化的抛弃与排斥,动摇大学生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三)网络容易引发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网络对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有导致其行为主体冷漠的倾向。由于网络使用的是人机对话方式,对方的言行举止都是主体自身虚拟出来的,而这种人们又很容易被这种陌生的、神秘的感觉所吸引,这样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机会大为减少,容易导致友情淡漠、疏远。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存在,必然会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容易使学生远离人群,不愿面对现实世界,使人产生孤独、压抑、焦虑,甚至消沉、自暴自弃、精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已逐渐从传统的课堂授课式教育向网络多媒体教育进行转变,现阶段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网站栏目设计比较单一、内容不丰富、交互性和服务性不强,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文章提出了加强思政教育网经费投入、创新思政教育网管理模式、优化思政教育网宣传内容、丰富思政教育网布局架构、规范思政教育网规章制度等措施,以期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对策研究,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网络效应和网络凝聚力。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宣传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2012年联合印发了《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文件,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中强调一级、二级评价体系。主要从是否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是否有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是否有完善的校园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机制、是否有校园网站登记和备案制度四个层面对网络思政教育进行考核。高校为了拓展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已逐步开始尝试从传统的课堂授课式教育向网络多媒体式教育进行转变,利用集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服务性和互动性五位一体的网络媒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宣传工作①。 一、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思维吸引、行为感染和精神凝聚的集中映射,是将思政教育教学方式由以往教师灌输为主的封闭式单向学习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开放式互动学习的集中转变,是充分发挥网络载体宣传面广、影响力大、吸引力强、渗透性好等网络宣传优势的集中体现②。为了进一步开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研究,我们以辽宁科技大学“学工在线”的思政教育网站为例,分别从网站内容、栏目设置、内容时效性、内容服务性、网络互动性、网络吸引力、网站更新频率等方面进行调研,探析辽宁科技大学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现状,以期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对策研究,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网络效应和网络凝聚力。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访问学校思政教育网的习惯。在上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今天,网络思政教育宣传却很难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思政教育网站还存在思想误区,认为思政教育网站仅是发布通知、电子公告和电子文件的网站,与自身关系不大。另外,从调查问卷的数据反映,大学生上网对所浏览网站的整体设计、颜色布局、栏目设置等形式建设较为看重,但学校网络却没有及时更新满足学生的需要。“学工在线”思政教育网存在上述问题是由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比如在网站管理和网页更新方面,由于该网站是以学校团委、学工部、宣传部等行政部门为依托开展工作,而相关的管理人员不具备网站代码编写、栏

“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模式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模式研究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育人环境也在网络社会的冲击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以“互联网+”时代为基础形成的全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开展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指明了方向。文章主要是就“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标签:“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速来临,高校育人环境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出现,不仅满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求,同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紧密融合,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高校“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要素 就目前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过程中采取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是由教育主客体、资源集、数据库、分析端等几方面组成。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必须仅仅的围绕将学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时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关的力度,制作并筛选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集,然后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相关资源的传播,达到促进自身综合素质有效提升的目的。分析端通过对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为教育者做出的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就目前而言,各个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主要有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教师以及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咨询师等。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中心,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通过网页、APP或者其他智能终端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教育和学习的内容,而其所有的行为数据最终都会通过智能终端输入和记录,最后在分析端形成可视化、量化的思想状况的报告,为教育者所作出的决策提供参考。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者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平等的交流与互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效率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数据库作为高校“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技术核心,其主要肩负着数据信息的采集、整理、存储、反馈显示等重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在数据库中输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资源,同时还应加强与校内其他信息系统共享关联的力度,用户只需要自主输入和交互输入实时采集的数据信息,确保数据信息的完整、规范,就可以将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轨迹准确的反映出来。分析端是“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运行的关键,由于其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与决策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数据信息采集完成后,必须由分析端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才能将学生

思政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综述文献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研究,熊建生在江汉论坛上发表题目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在属性和本质要求,在文章开头就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地输送给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信息,而刘先进则在兰州学刊发表的试论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中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作用于客体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意识形态体系,它由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组成。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立依据,熊建生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发表的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依据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一个建构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建构受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内在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依据阶级社会对其成员的根本要求、时代条件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继承借鉴和结构要求,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周湘莲在理论与改革发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研究中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的依据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性质,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政治品德发展规律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形势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实际情况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而于健则在辽宁教育研究发表题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管理科学化刍议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选择加工时,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充分体现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内在联系性;第二,切实保证教育目标的整体性;第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对独立性;第四,密切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而王希环在武警工程学院学报发表题为思维过程、思维定理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定的影响中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依据的研究中,也出现一些独特的视角,如有学者认为,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要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还要着眼于人的思维过程、思维定理的要求。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成,张耀灿,郑永廷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著作中提出要素说,而陈万柏,张耀灿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中则提出板块说,许悦联则在黑龙江社会科学中发表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转换规律提出三观说。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是否稳定、科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少学者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其结构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内容确立依据以及内容构成等方面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 近年来,学界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界定上有两种主要代表观点:一是信息论,一是”意 识形态体系论",”信息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地输送给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信息,而”意识形态体系论"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作用于客体的理论化系统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且伟大的战略工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有利于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党中央的统一领导。 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概念界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对社会和社会群体中的大学生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社会成员进行有目的、有组织和有计划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社会所要求的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二)主要面临的问题。1.思政教育队伍结构复杂,素质不均。当前思政教育队伍存在一种行政化的倾向。过于追求思政队伍领导机构的健全,导致高校的思政教育队伍上至总支书记、下至辅导员,人数众多、结构复杂,进而导致职务重叠、权责不明、人浮于事。另一方面,队伍中还存在一种非专业化和非专职化现象。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多不是专业出身,理论研究水平不强,整体素质不高,无法满足新时代下思政教学的要求。2.优秀思政教师流失严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僵化。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导致许多优秀的教师宁愿去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而不愿从事繁琐辛苦的学生思政工作,向干事和领导职务流失。在教学模式上,行政的介入破坏了思政教育队伍的自主性,导致思政教学没

有完全遵循教育规律,不切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另一方面,对学生思政工作成果的衡量标准单一也“纵容”了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模式僵化。3.部分思政教育内容“政治化”,形式主义严重。我国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政治色彩?夂瘢?内容单调,缺乏新颖性,同时思政教师的积极性差,教学效果不佳。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主体性和自我教育功能。这种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和沟通交流,老师只是敷衍交差,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形式主义严重。4.思政教育缺乏实践环节。学校对于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偏重,也必然会影响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地位,导致思想政治课方面的经费相对欠缺,实践教学无法正常开展。 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问题的成因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促进全球范围的信息流通和共享,然而网络信息的杂乱致使分辨能力较弱的大学生容易在大量的负面信息中迷失方向。市场经济体制也导致社会的价值观悄悄发生变化,社会不再崇尚勤俭节约、戒骄戒躁、团结友善等中华优秀传统文明,人们沉浸在以利益旋涡为特征的快节奏社会之中,“走心”越来越成为一种奢求。这些都使大学生无法有效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无法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缺失政治信仰和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被淡化。

做好网络思政教育策略

做好网络思政教育策略 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网络的发展让人们有了地球村的感觉,忽然感觉整个世界都在自己眼前了,想找什么,想问什么都能从互联网上找到答案。 因特网因具有全球性、开放性、及时性、综合性等特点让我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看到丰富多彩的、形象生动的信息。 互联网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当前的大学生可是互联网领域里面的高手,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面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方式。 网络信息泛滥,网络成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网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但是网络信息泛滥,网络上面一个关键词能搜索出来成千上万的信息,里面包括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信息,一而包括负面的、低俗的信息。 所以学会鉴别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网络信息泛滥,大部分人鉴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差,因此不少犯罪分子利用网络行骗,网络犯罪活动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些都给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 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互联网把大量的西方国家的想带到了中国,有好多崇尚时髦的人开始盲目地追风,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西化日韩风等等这些词汇。 还有好多分裂国家的思想传播进来,因此这些都给思想政治工作

带来了难度。 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去进行研究,去主动接受这个挑战。 二、互联网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机遇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的同时也会为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首先,网络知识丰富,说明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都丰富。 这就意味着网络上额度正面信息会越来越丰富,毕竟世界上还是坚持真理的人比较多。 其次,网络化会使人们的观念和思想得到优化。 网络化让人们的视野开阔了,人们的思维和理念也发生了改变。 思想是动力,思维观念的正确才能引导你把事情做成功做漂亮。 眼界开阔了,思想丰富了,才能促进事情的更新。 大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强,这在客观上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第三,网络技术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的普及做得更深入高效提供了新手段。 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网络信息迅速传播。 互联网必须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手段。 我们要学会利用互联网去作为传播思想睁着工作教育的载体。 让我们利用互联网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精选教育文档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青年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寄托于青年一代,未来世界的竞争其实就是青年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思想政治教育担负塑造青年学生灵魂的重任,目前全国各大高校面向本专科生均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且安排了大量的学时,内容也相当丰富、全面。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不断探索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培养大批合格的祖国建设人才做出了有益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正面临着极大挑战,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不能不引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由闭塞走向开放,经济由迟滞走向蒸蒸日上,文化由沉闷走向繁盛,生活方式由单调走向多样,与此同时,新观念悄然而生,新事物不断涌现,社会生活出现贫富距离拉大、道德滑坡、社会矛盾突出等现象,这一切,不断折射到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上,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不得不面对的各种挑战。 1.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信仰动摇 开放的中国拥抱世界,随着国门洞开,各种思潮不断袭来,各种文化在神州大地上相互交流、交融、碰撞。多元文化为青年学生带来更为开阔的视野,但多元文化也必然带来多样的价值观

念。青年学生的思维尚显稚嫩,对价值目标的追求并不明确,对世事万物的理解还很不充分,面对由多元文化带来的内容各异、表现纷繁的多样性选择,他们时常难以把握,难以做出正确选择。同时,在西方“淡薄意识形态”思潮影响下,他们的信仰发生动摇,对未来充满迷茫,内心备受煎熬。 2.新媒体对思政教育的冲击 信息技术的革命化飞跃,使新媒体时代向我们扑面而来。当代大学生已普遍使用和接触手机博客、微信、QQ群、虚拟社区、人人网等,这些新型媒体工具在为青年学生提供即时的新闻资讯、便捷的通信联络手段的同时,也将各类或优或劣、混淆杂乱的东西带入校园学子的视野。大学生们的交流日益社会化,社会稍有“风吹草动”都会在学生们的思想上得到即时反应。学生的控制力较弱,明辨是非能力有限,很容易接受负面影响。 3.学生思想道德出现滑坡 过去30多年,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精神文明建设并没有跟上,社会道德出现滑坡,校园早已不是一块净土,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也深受社会影响。不少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淡化,其行为功利色彩浓厚;一些学生不讲诚信,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一些学生不尚俭朴,消费过度,甚至以奢侈为荣;有的学生利用互联网传播不负责、不健康的内容,甚至涉嫌网络欺诈,不以为是反觉自鸣得意;有的学生效仿社会上的不正常现象,热衷于搞小圈子,拉关系、走后门,对圈内人不讲原则,

关于高职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研究

关于高职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研究 h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培养专业应用性人才的重要渠道,对于当下社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使高职思政课与职业素养教育相互融入,也更能适应专业化的岗位需求。本文便从高职教育思政课融入到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并提出具体的方法措施,以期为各位读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思想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研究 职业素养教育是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要求,思政教育课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方式。将高职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互结合,也更加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据此,本文对高职思政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的融合所作出的研究,也具有了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的融合的重要性 将高职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简要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第一,将职业素养教育与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相结合,有利于直接提高教学的质量效果。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政课中虽然有着较为丰富的知识内容,但是同其他具体知识学科相比较而言,思政课则显得较为枯燥与抽象,所以这种课程特点也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难以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思考性、感悟性强的

内容,需要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领悟、探索,而这同样也会给一些同学带来思政课内容太宏观、太空洞的感受,由此造成了学生们在思政课的学习上没有倾入更多的精力,进而使思政课的价值也没能更好地发挥,并且让学生们对于该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所以,将思政教育同职业素养结合在一起,将教育内容与职业素养内容相衔接,才更能够真正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第二,把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相互融合起来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增强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水平与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同普通院校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就业”,以适应市场为导向,这同样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的属性特点所决定的。所以加强职业素养的相关工作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其中,职业素养中所要求的让学生完成自我身份转换,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认同,也应当在此阶段中逐步形成建立起来。另外,在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中的关于职业技能、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锻炼,也都成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必须要学习、掌握的内容。 二、将高职思政教育同职业素养教育相互融合的具体方面 (一)重视思政教育同职业素养相结合的课堂教育。课堂教育作为正式的教育形式,具有集中性强、教学效率高的特点,因而课堂教学也成为长久以来沿用至今的主要教学形式。而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将职业素质教学的内容融入其中,则能够将二者的功效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上,学校可以

大学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经验材料-精品文案范文

大学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经验材料 大学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经验材料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四个好一”工程:开展好一套教育,争做好一项工作,强化好一种服务,建设好一支队伍。 一、开展好一套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诚信教育为重点,反思教育为特色,包括感恩教育、安全教育、廉洁文化教育、国防教育等在内的一整套教育学校长期以来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通过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反思教育等的一整套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构筑当代青年学生精神支柱。 1.抓住各种契机,强化爱国教育。通过组织开展抗震救灾捐款、支持奥运等活动,弘扬时代主旋律,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强化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力度。 2.成立西南大学女子国旗班,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女子国旗班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操,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通过举行升旗仪式等爱国主义活动在校内外产生影响,通过培养高素质队员让其在同学之间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以反思教育为特色,在全校师生范围内开展反思教育活动。学校以“反思我为什么上大学生活”为题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全校、全社会反响强烈,这是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展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帮助学生客观评价学校、教师以及本人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对于低年级学生由各院系、社团组织开展反思教育活动;对于毕业学生则在离校前夕进行德育答辩,以此反思大学四年的生活学习。本科学生在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答辩之后,要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

思政课网络教学模式与实施

思政课网络教学模式与实施 摘要:21 世纪是网络时代,人类活动更依赖于网络,同样教学也离不开网络。先进的网络技术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本文在阐述思政课实施网络教学的优势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我院思政课实现网络教学的方式以及网络教学在思政课中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一、思政课实施网络教学的优势 网络教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新模式。它借助网络平台,把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设想与多媒体技术以及人机交互有机结合,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网络教学的内容更具有吸引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板书、讲解为主要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量小,不能长久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网络教学将多媒体教学素材、网络教学课件、学习工具软件等融入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为一体的海量信息教育环境,把深奥或生硬的理论传授变成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生动讲解,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网络教学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常常受到时间、地点、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局限。而网络的虚拟课堂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既可以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也可以进行虚拟实践活动,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网络教学不再局限于师生间面对面的班级授课,教师借助网络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教学。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向教师咨询,与同学进行思想交流,还可以与素不相识的人讨论,原本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得更为广阔,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三)网络教学的目标更具有针对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不管学生的思想基础、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特征的差异如何,都采取“齐步走”的模式进行教育,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学习需求得不到完全的满足。而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进度,独立地利用计算机进行交互式学习。同时,网络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