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福建东山二中2019高三上第一次抽考试题-语文

福建东山二中2019高三上第一次抽考试题-语文

福建东山二中2019高三上第一次抽考试题-语文
福建东山二中2019高三上第一次抽考试题-语文

福建东山二中2019高三上第一次抽考试题-语文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

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

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注: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值1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2分〕

1.补写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伏清白以死直兮,。〔屈原《离骚》〕

〔2〕暧暧远人村,。〔陶渊明《归园田居》〕

〔3〕,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弦弦掩抑声声思,。〔白居易《琵琶行》〕

〔5〕,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6〕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

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

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

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

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

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

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假设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

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

廷也。”真宗善其言。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

2.对以下句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部:率领

B.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纵:放归

C.凡民所失,悉奏除之除:改变

D.假设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贷:宽恕

3.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薛奎刚直敢谏的一组是〔2分〕〔〕

①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②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③凡民所失,悉奏除之④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

⑤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⑥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4.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薛奎断案明察。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他自知百口莫辩,只好招认,但薛奎却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避免了冤狱。

B.薛奎体察百姓疾苦。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民伕,请求上司停运。上司起

初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民伕赔偿损失。

C.薛奎深得百姓爱戴。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为民谋利。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

D.薛奎为政恩威并用。对于因贫穷无力赡养母亲而被告不孝的儿子,他以财相赠,

耐心劝说;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果断下令严处,杀一儆百。

5.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2〕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

〔三〕古代诗歌阅读〔5分〕

6.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以下问题。〔5分〕

蚕妇吟〔宋〕谢枋得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蚕妇吟〔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注】稠:多而密。

〔1〕这两首诗使用了什么相同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2分〕

〔2〕这两首诗所反应的思想情感有什么异同点?请简要分析。〔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20分〕

7.以下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达不正确的两项是〔10分〕〔〕〔〕

A、婉儿在鸣凤死了之后被迫嫁给冯乐山做了姨太太,在这吃人的社会里,她的心

已死,因而她关照倩儿给鸣凤烧纸钱的时候也给她烧些。〔《家》〕

B、宝钗、黛玉一先一后夜访怡红院,黛玉叩门,晴雯正生气,借故说宝玉吩咐的,

不给开门。黛玉气得哭了半夜,次日见了宝玉也不理睬。〔《红楼梦》〕

C、吴少奶奶林佩瑶正失落地独自坐着,她现在的恋人雷鸣突然来访。他赠给林佩

瑶一本破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一朵枯萎的红玫瑰。〔《子夜》〕

D、爱斯梅拉达在众人的哄笑声中取出水葫芦喂卡西莫多喝水,使他冰冷的心第一

次感到人世间的温暖,干枯的眼睛里第一次流出了泪水。〔《巴黎圣母院》〕

E、在狱中,聂赫留朵夫第一次见到了玛丝洛娃,要求她宽恕他,并把自己想要和

她结婚的决定告诉她。玛丝洛娃挣扎后饶恕他的过去。〔《复活》〕

8.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以下问题。〔选做一题〕〔10分〕

〔1〕吕布大叫:“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忽一人大叫曰:“吕布匹夫!死那么死耳,何惧之有!”

吕布口中的“大耳儿”是谁?“辕门射戟”是怎么回事?大叫“吕布匹夫!死那么

死耳,何惧之有!”的人是谁?

〔2〕云长急回马,双手举刀猛喝曰:“我且饶你性命!快换马来厮杀!”

“你”是谁?请简述“我且饶你性命”这一英雄惺惺相惜情节的来龙去脉。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以下有关《论语》的文段,回答以下问题。〔6分〕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那么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那么以

为谤己也。”

子夏的话说明什么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1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题。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历史积淀的精华,是一个民族、国家、地区、

城市、社会共同生活人群的“集体记忆”,其中物质文化遗产既包含了器物、典籍、文

书、服饰。艺术品等“可移动文物”,又包括了古迹、古建、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记忆、文化传统以及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紧密相连,包括了生活方

式、居住形式、饮食文化、民间工艺、节庆习俗等等,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如果说

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静态”,与历史考古、民族事件紧密相连,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属

于“活态”,它与民族思想信仰、民众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它们共同组成文化遗产的整

体记忆,在民族、民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深深扎根。

中华文化遗产蕴涵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价值、特有的思维方式、丰富的想象力,

表达着东方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既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与历史的见证,又是人类文明

共同的财富瑰宝。祖先传承下的文化永远历久弥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诸如“和

而不同”观、“天下为公”观、“义先利后”观等等,都对当代世界具有启发意义。而忧

国忧民的民族情操,修身养性的人格追求,坚韧不拔的民族特质等等,已经是民族的凝

聚力和人文素养基本意识,人类正是从这些文化遗产与文明成果中丰富和完善自己。一

个民族文化遗产的活态部分已经渗进了民众的心灵,直接参与或者间接影响着人们的现

代生活,终生相伴温润历史,这就是遗产深层的传统,表达着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积

淀和生生不息的精神。

不同的地域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底蕴,我们的文化遗产就是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

形态,它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明,也坚持了自己的多样性,互相促进与交融,推动了人

类进步和丰富了人类生活。文化遗产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尤其是20世纪以来考古收获蔚为大观,地下新发现不仅为中华遗产研究带来了新局面,而且新成果引起文化遗产

众多领域的巨大变化,甲骨卜辞、秦汉简牍、敦煌文书等等重见天日。许多原来史书记

载的内容现在有了实物证据,原来的古文物被赋予了新的解释,许多领域的新资料都是以前学者无法见到与想象的,层出不穷的新史料是时代对我们的眷顾。

守住文化遗产的根,就要保持其传统性、本土性和民族性,但同时也要彰显其时代

性、人文性、世界性。我们在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时,有责任将中华优秀遗产

传播出去,让“世界和谐”理念能被人们接受,让各国人民与我们共享中华文明的智慧

创造。

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的标志,关系到每个民族成员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归属感和骄傲感,以及伴随着这种感情而来的文化尊严感。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熏陶,

社会的进步也离不开文化的洗礼。一个国家的领土被敌人侵占可以收复。一个民族的成

员被打散可以凝聚,但一个民族的文化被灭绝了或是自己放弃了那么万劫不复,文化遗

产往往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地缘再远它都有着守土保疆、天然血缘的亲近,所以决不

能随意放弃与淡忘。

〔选自葛承雍《中国文化遗产的历史形态与当代意义》,有删节〕

10、下面有关文化遗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传承性很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文化遗产,

在人们的生活中深深扎根。

B、中华祖先传承下的文化永远历久弥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其中的一

些观点对当代世界具有启发意义。

C、民族文化遗产影响着人们的现代生活,渗入了民众的心灵,表达着民族的

精神。

D、文化遗产涉及的领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考古新发现使文化遗产大大超越

了原来的范围与概念。

11、根据原文内容,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春秋战国基础上崛起的秦文化,汲取了各国的精华,接纳了各样的人才,

终于统一了中国,秦陵兵马俑的艺术造型震惊了世界。这可以说明文化遗产具有吸收、

交融的特点。

B、今年中秋夜,在福州光禄坊公园,身着传统汉服的少女祭月再现传统民俗。

这既表达了节目的个性色彩,又凸现了文化遗产的节庆习俗的内涵。

C、在海外,华裔族群聚族而居的生存方式形成了局域完整的“唐人街”。他们作为华人的精神支柱和文化认同,既是所在国重要的“东方遗产”,也是中华文化遗产

的见证与扩展。

D、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金银器皿、雕塑壁画、锦绣毛毡,屡屡展现着异国情

调,这表达了文化遗产的传统性、本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

12、请结合文本,简述中华文化遗产的内涵。〔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

徐百柯

刘文典〔1889-1958〕,字叔雅,安徽合肥人,民国大学者。

①近来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

②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

念出开场白:“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仙

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

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

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③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

好改在联大教室区的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

④教室内,刘文典时有妙语。他教学生写文章,仅授以“观世音菩萨”五字。诸生

不明所指,他解释说:“观”乃多多观察生活,“世”乃需要明白世故人情,“音”乃讲究音韵,“菩萨”,那么是要有救苦救难、关爱众生的菩萨心肠。诸生恍然大悟。

⑤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上课前,

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

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

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有学生追忆: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

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⑥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刘教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雨僧〔吴宓的字〕兄以为如何?”每当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⑦清华校史研究专家黄延复认为,不论是在抗战前的北大和清华,还是在战争时期

的西南联大校园里,刘文典都是最有学术威望、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由于他性格

耿率,形象生动,学生们易于和他接近,有时还敢跟他开点儿善意的玩笑,因而留下了

许多逸闻或趣话。尽管学生们大多是道听途说而无法举出实证,但这些“段子”却令人

信服地广泛流传着。

⑧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

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先走。这时,只见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

中,便顾不得自己气喘如牛,转身呵斥道:“你跑什么跑?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

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替谁跑?”

⑨刘文典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曾有人向刘氏问起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他大发感慨,口出狂言道:“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

⑩狂那么狂矣,当下不少见,但其背后那股子傲骨嶙峋的气度,却是今人学不来的。

⑾1928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拒绝其到校“训话”。后来,蒋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

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领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一切皆因

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大学不是衙门。”

⑿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之前刘氏曾有豪言:“我刘叔雅并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见面时,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刘文典

指着蒋介石说:“你就是军阀!”蒋介石那么以“治学不严”为由,将刘当场羁押,说要

枪毙。后来多亏蔡元培等人说情,关了一个月才获释。

⒀后人赞曰:“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

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原载《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钩沉》2005年12月21日〕

13.以下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刘文典对《红楼梦》研究颇有心得,个人见解独到,讲课时从容自得,很受学生

欢迎。

B同为守旧人物的吴宓极为推崇刘文典,可刘文典恃才傲物,把他当做上课的笑谈。

C刘文典学有所长,性格耿率,易于接近,因此在学生中流传这许多与他相关的逸

闻趣事。

D刘文典面对当权的蒋介石,坚守学者的尊严,不卑不亢,直言不屈,因此惹上牢

狱之灾。

14.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刘文典其人其事?〔3分〕

15.文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请举出一例并加以分析鉴赏。〔4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4分〕

人生有四种人不曾学会仰望:不辩好坏的愚昧无知者,傲慢自私的骄①〔JīN〕妒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