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印发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

印发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

印发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
印发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

印发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

供稿:经济贸易处供稿时间:2010-01-21

粤府[2009]168 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发展改革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09年12月25日

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物流业发展,对于促进流通产业现代化,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推动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充分发挥物流业的作用,更好地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 一2020年)》精神,特编制《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本规划是一个既立足于保持我省物流业稳定发展,又抓住机遇做大做强我省物流业的行动方案,重点考虑2009一2011年的工作安排。

一、产业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省物流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1 .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到2008 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8.3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823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1883公里;港口通过能力约9.3亿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已成为全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由公路、铁路、海港、空港所构成的物流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2 .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8 年,我省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957.9

3 亿元,比200

4 年增长73.9 % ,年均增长14.8% ;货物运输总量达到176279 万吨,比2000 年增长47 . 9 %。

3 .物流园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各级政府积极规划,推动建设了一批物流园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促进了各种物流功能和要素的集成整合。

4 .物流企业迅速发展。马士基、UPS 、TNT 、联邦快递等国际著名物流企业先后进入我省,多种所有制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目前我省共有 A 级物流企业56 家,占全国近11 % ,名列全国前茅。

5 .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建设了一批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信息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物流管理效率,推动了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但应当看到,我省物流业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规划不够协调,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二是物流业的质量和效益不理想,粗放型经营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我省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近18 % ,远高于发达

国家10 %的水平。三是第三方物流发展总体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四是物流企业总体上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效率低,难以满足物流社会化的需要。五是物流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较快,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水平不高。六是体制尚未完善,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和流通体制严重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

(二)面临形势当前,我省物流业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省物流业发展面临严重困难:一是业务量明显下降,服务价格回落;二是发展资金不足,流动资金周转困难;三是由于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以及资金紧张,企业和社会对物流行业的投资下降;四是受部分制造企业、出口企业、零售企业关闭或破产的影响,物流企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

另一方面,我省物流业也面临着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必将推动我国经济平的稳较快发展,为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二是我省是经济大省,同时也是世界制造业基地,物流市场需求大;三是国际金融危机促使物流市场自动洗牌,为我省整合现有资源,调整物流企业结构,做大做强物流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对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全面分析形势,抢抓机遇,积极应对,化危机为契机,努力保持我省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

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部署,以市场为导向,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以整合资源降低成本为手段,努力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为推动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物流体系保障。

(二)基本原则。

1 .立足当前形势,着眼长远发展。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当前物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注重保先进生产力、保重点骨干企业,促进产业平稳发展。同时,从产业长远发展着眼,着力解决制约物流产业振兴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瓶颈,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

2 .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既要重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又要重视建立完善物流政策法规体系,扶持重要的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改革现行物流业管理体制,打破部门间和地区间的分割和封锁,为物流业发展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3 .加强统筹规划,促进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物流业发展布局,协调和衔接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整合现有物流设施,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效率,做大做强物流企业。

4 .注重标准建设,提高物流效率。坚持技术标准先行,加快物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和推广应用,综合集成仓储、运输、货代、包装、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推进物流一体化运作。

5 .创新服务方式,促进科学发展。努力拓展物流业功能,不断创新物流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绿色物流,实现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目标。

通过实施规划,力争到2011 年,基本建成高效便捷、有效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物流业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 %以上;区域物流布局逐步完善,初步建立起分工合理的物流节点体系,建设一批枢纽型的现代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明显提高,物流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四、主要任务

(一)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

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促进企业释放物流需求,为物流产业发展培育市场需求基础。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整合功能和延伸服务,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支持珠三角地区依托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物流服务社会化示范工程。培育第三方物流市场。制定鼓励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相关政策,组织实施一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有机融合、联动发展。支持粤东、粤西地区大力发展能源、矿产、生产资料及相关产品的第三方物流,鼓励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力发展汽车、电子、家电、医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第三方物流。鼓励发展第四方物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二)优化物流业发展区域布局。

中心城市。广州、深圳作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要以世界一流物流中心为目标,建设空港、海港、公路、铁路、邮政复合型现代物流集聚高端基地。要充分发挥广州、深圳枢纽港口和白云、宝安国际机场的物流功能,利用好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政策优势,加快发展制造业物流、空港物流、国际物流和商贸物流,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率先建设成为全国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示范区和世界一流的物流中心。

珠江三角洲地区。要适应规模化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要求,积极发挥港口、公路、铁路、航空物流基础设施优势,合理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专业性或综合性的电子信息、家电、家具、服装、装备制造、玩具、陶瓷和金属加工等区域物流中心,进一步建设成为我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努力打造成为联合国采购基地。加快石油、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区域石油、天然气枢纽和交易中心。建设南方物流信息交换中枢,确立珠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地位。

东西两翼地区。以汕头、湛江枢纽港为依托,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和铁路,增强对外辐射能力,努力建成华南东部与西南沿海大型物流中心。适应建设沿海重化产业带的需要,大力发展石化、钢铁、能源等专业物流基地,积极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培育发展地方特色物流产业。

北部山区。要适应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要求,以大宗特色农产品主产区为依托,培育壮大有规模、上档次、多功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与物流业的结合,建设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支持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升级和改造,促进开展农产品加工、包装、配送等增值服务,努力促进农民增收。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及省级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物流业,以物流业带动山区经济的发展。

(三)着力培育物流龙头企业。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主、重点培育、动态管理”的原则,逐步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物流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和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引导物流企业结合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端物流业。鼓励龙头物流企业拓展物流增值服务和延伸服务领域,开拓省外、海外物流市场,提升综合物流服务水平,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物流业跨国公司。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服务市场,积极引进国内外物流企业特别是总部型物流企业。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业务融合和流程再造,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重点培育广东邮政物流公司、广东林安物流公司、广东欧浦钢铁物流公司、广州宝供物流公司、深圳宝鼎威物流公司、惠州金泽国际物流公司等物流龙头企业。

(四)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

发展城市物流。结合城市规模和发展目标,发展城市物流配送网络。鼓励珠三角地区和其他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建设规模合理、运作规范的现代化城市配送中心。重点推进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城市配送中心项目。

发展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大力推进粮食、棉花、食糖等重要大宗商品储备库及物流设施建设,重点支持省储备粮东莞和汕头直属库、中央储备棉广州直属库和华南棉花交易市场、湛江食糖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鼓励和支持重点销区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安全检验检测水平,鼓励产区建设和改造一批与农业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相配套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农贸市场,大力发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支持发展农资和农村消费品经营网络及物流配送中心。发挥邮政网络优势,大力发展农村邮政物流。

加强石油、煤炭、天然气、重要矿产品及相关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石油、煤炭、天然气、重要矿产品物流体系。重点在佛山等地发展钢铁等金属交易中心,在茂名建设广东粤电博贺海外煤炭配送基地等项目,支持发展成品油、天然气管道运输物流。大力发展医药物流、汽车及零配件物流、邮政物流、快件物流,重点支持广州国际医药港、中山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广州风神汽车物流、广州原尚汽车物流、广州及东莞汽车滚装船、珠三角快件处理中心等项目建设。鼓励发展工业品废弃物物流、化学危险品物流,大力倡导发展绿色物流,重点推进惠州再生资源物流中心、肇庆市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确保应急物资供给。

(五)统筹物流园区规划建设。

坚持省级统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资源整合的原则,按照市场需求、目标定位、功能配置等规划要求,统筹全省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

科学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充分利用并整合现有的交易中心、运输站场、仓储墓地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批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大型物流园区。重点建设广州黄埔、南沙、白云空港国际物流园区和深圳前海湾保税物流园、珠海高栏港保税港区、汕头广澳港国际物流园、佛山南海三山(国际)物流港区、惠州港港口物流园、湛江保税港区等项目。积极做好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引导分散的中小企业和商户入园经营。鼓励在产业转移园、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内,规划建设、扩建配套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加强与国际物流园区的功能对接。积极谋划和建设30 个省级物流园示范区,其中条件成熟的争取申报列为国家级物流园示范区。

强化物流园区目标定位。各地要根据各自的产业特点、发展水平、设施状况、市场需求等情况,科学谋划建设工业物流、商贸物流、国际物流、综合性物流园区。鼓励在紧靠港口、机场和陆路口岸及海关监管通道的大型转运枢纽建设国际型物流园区,在多种运输方式骨干线网交汇的中转枢纽建设全国枢纽型物流园区,在跨区域长途运输和城际配送的转换枢纽建设区域转运型物流园区。

拓展物流园区功能。积极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充分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政策优势。加快建设“电子口岸”,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加快发展适应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业务要求的国际物流。鼓励物流园区拓展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信息交易、电子商务、物流金融业务创新等功能,促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向园区集聚。

(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加强进出省通道建设。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交通一体化,加快建设和完善珠江三角洲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连接的运输通道。加强内河航运、沿海港口和机场建设,积极发展管道运输,基本形成以公路为基础,铁路为骨干,水运、航空、管道运输协调发展的高效便捷、有机衔接的运输网络,打造综合物流运输体系。

加强各类物流运输设施的衔接。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实现铁路、港口、机场及公路运输的“无缝对接”。提高物流设施的系统性、兼容性,减少物流空载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加强新建铁路、港口、公路和机场转运设施的统一规划,完善中转联运设施。重点在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 5 个主枢纽港发展水铁、江海联运,在高等级内河航道港口发展江海联运,支持粤东的潮州、汕尾和粤西的茂名、阳江建设港口物流基础设施。

(七)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加强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南方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中心,促进物流环节和行业区域物流信息交换和共享,率先发展“物联网”。加快建设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及面向中小企业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完善、强化信息系统的信息采集和处理、数据交换、信息发布、会员服务、电子商务和智能配送等功能。支持广州宝供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国药广州公司第三方药品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佛山欧浦钢网、惠州金泽国际物流园“够快物流网”、江门现代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支持发展物流信息服务企业,大力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进物流企业管理信息化。

(八)加强物流标准和技术的开发与推广。

积极参与物流业国家标准体系的研究制定和实施推广,并争取在我省先行先试。对照国家标准,尽快制订适应我省物流业发展需要、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促进各种物流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标准协调一致。鼓励企业加快对现有仓储、转运设施和运输工具的标准化改造,推广应用标准化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实施物流标准化服务示范工程,开展大型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标准化试点工作。重点推进虎门港物流服务业等标准化试点,鼓励珠海格力电器公司、惠州速必达物流公司等企业开展行业标准研制。

支持物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物流装备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积极培育物流高新技术企业,支持物流企业对国际先进物流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力推广自动识别、标识技术及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等现代物流管理技术。鼓励企业采用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分拣包装、条码印刷等专用物流技术装备。依托现有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五、政策措施

(一)创新物流管理体制。

深化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建立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物流综合管理体系。强化市场机制作用,坚决打破行业垄断,消除区域封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物流服务市场。加强监管,维护物流市场的正常秩序。加大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选择 2 至 3 个市开展物流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加强物流业政策法规研究,及时清理影响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立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推动物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抓紧解决影响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土地、税收、价格、收费、融资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营造适合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

坚持以企业投资为主,政府财政支持为辅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园区的建设和物流装备及技术的开发。鼓励金融机构对列入本规划的重大物流建设项目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支持物流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增资扩股、企业兼并、中外合资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省财政设立的现代服务业引导发展专项资金和现代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重大物流建设项目。有条件的地方要通过贷款贴息、项目建设补助、重点项目奖励等方式,加大对重大物流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物流园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重点领域物流、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及技术标准等五大类工程项目。

(四)深化跨区域物流交流与合作。紧紧抓住实施CEPA 的有利时机,推动建立粤港澳三地物流发展协调机制,加快粤港澳物流合作与一体化建设进程。认真落实“泛珠三角区域现代物流发展合作协议”,构建统一、规范、开放、高效的泛珠三角区域现代物流体系,打造中国南部物流大通道。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推进与东南亚物流业的融通和结合,推动与东盟的战略合作向纵深发展。

(五)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

大力培育和发展物流行业协会、商会,引导物流行业协会、商会正确履行行业服务、自律、协调的职能。建立各物流行业协会、商会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发挥其在物流规划编制、政策研究、规范市场行为、标准制定、统计与信息、技术合作、人才培训、行业考核、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中介服务作用,使其成为政府与企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共同促进我省物流业的发展。

六、组织实施

建立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有关部门参加的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研究提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组织制订落实本规划配套的专项规划,重点制订物流园区、现代粮食物流、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等专项规划。省有关部门要按照本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加强沟通协调,尽快制定和完善专项规划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实现我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目标。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订实施本规划的具体工作方案。省发展改革委要适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告省政府。

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

《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 2014-05-07 09:01:35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作者:邢云鹏王建伟 4月11日,山西省政府发布《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全省国土空间细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并赋予其不同的发展功能定位。计划到2020年前,在全省着力构建四大战略格局。 重点开发区域占省域面积20.15%,未来功能定位为:支撑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提升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区,引领科技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全省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占全省面积的28.65%,未来规划为:着力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分为水土保持型、水源涵养型、防风固沙型和生物多样型四种类型,占全省面积的50%以上。 禁止开发区域主要包括各级自然保护区、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湿地(湿地公园)、重要水源地等,占全省国土面积14.2%。 “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发展条件好的河谷盆地相对集中,加快发展太原都市区和都市圈,培育壮大晋北、晋南、晋东南城镇群。六大河谷盆地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战略格局,将构建汾河平原综合性农业发展区域,桑干河河谷盆地、滹沱河河谷盆地优质杂粮和肉乳产品为主的农业发展区域。“一带三屏”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将建设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区为主体的生态治理带。“点状开发”的生态友好型能矿资源开发格局,将在煤炭、煤层气分布面积广的地区,突出“小点上开发、大区域保护”,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并重。

印发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

印发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 供稿:经济贸易处供稿时间:2010-01-21 粤府[2009]168 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发展改革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09年12月25日 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物流业发展,对于促进流通产业现代化,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推动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充分发挥物流业的作用,更好地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 一2020年)》精神,特编制《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本规划是一个既立足于保持我省物流业稳定发展,又抓住机遇做大做强我省物流业的行动方案,重点考虑2009一2011年的工作安排。 一、产业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省物流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1 .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到2008 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8.3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823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1883公里;港口通过能力约9.3亿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已成为全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由公路、铁路、海港、空港所构成的物流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2 .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8 年,我省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957.9 3 亿元,比200 4 年增长73.9 % ,年均增长14.8% ;货物运输总量达到176279 万吨,比2000 年增长47 . 9 %。 3 .物流园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各级政府积极规划,推动建设了一批物流园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促进了各种物流功能和要素的集成整合。 4 .物流企业迅速发展。马士基、UPS 、TNT 、联邦快递等国际著名物流企业先后进入我省,多种所有制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目前我省共有 A 级物流企业56 家,占全国近11 % ,名列全国前茅。 5 .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建设了一批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信息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物流管理效率,推动了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但应当看到,我省物流业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规划不够协调,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二是物流业的质量和效益不理想,粗放型经营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我省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近18 % ,远高于发达

2015年下半年广东省咨询工程师《工程咨询概论》试题

2015年下半年省咨询工程师《工程咨询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十二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并重。 A:进口和出口 B: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 C:出口和对外投资 D: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2、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的是。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政策性银行 D:金融监管机构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3、区域规划是以跨行政区的特定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在特定区域的细化和落实。 A:产业规划 B:总体规划 C:专项规划 D:地区规划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4、”十二五”时期,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重点是。 A:发展研发设计业 B:信息服务 C:高技术的延伸服务和支持科技创新的专业化服务 D: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5、医疗、教育、环境、生态、基础设施等领域对社会的一种承诺,是规划的指标。 A:预期性 B:速度 C:约束性 D:产量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区域开放格局特点的是。 A:优势互补 B:分工协作 C:均衡协调 D:主体功能定位清晰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7、”十二五”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的目标均为以上。 A:7% B:7.5% C:8% D:8.5%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8、”十二五”时期,国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目标为。 A:7% B:7.5% C:8% D:8.5%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9、”十二五”时期,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万套。 A:3500 B:3600 C:3700 D:3800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10、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是。 A:水利 B:交通 C:绿化 D:产业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11、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法定程序由立法机关审议批准,具有。 A:法令性 B:指令性 C:指导性 D:强制性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12、作为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证券公司的主要职责在于。 A:帮助政府和企业筹集资金 B:促进债券和股票在投资者之间的转移 C:接受投资者委托,代理买卖有价证券 D:进行证券投资咨询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13、在“十二五”规划要求中,需要提高4个百分点的项目是。 A:服务业增加值占国生产总值比重 B: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C: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D: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总人数 E: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 14、下列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初始作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进展规划 现代物流产业是西安着力培育和进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进展现代物流业,关于西安实现“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奋斗目标、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安物流业进展现状 目前,西安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进展时期,总体规模较小,进展水平较低,但进展潜力巨大。据统计,交通运输、仓储和批零商业,对西安经济的贡献(物流增加值)从1993年的16.1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1 亿元。物流业占GDP的比重也从1993年的 7.98 %提高到2002年的13.5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物流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和迫使企业探究降低经营成本、开发新的利润源的途径,。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和商业批发零售企业都对原有的购、销网络进行改造和完善,提升和强化了服务社会的功能;特不是新兴商业业态(如连锁业、大型综合超市、货运代理企业等)发挥其信息传递快、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利

用建立配送中心拓展了服务范围。西安石油公司、西安十九粮贸公司、陕西邦家食品营销公司还被列为“全国进展物流配送重点企业”。中储等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改造差不多开始启动现代物流的营运。现代物流产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进展动力差不多形成;建立以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区域性物流服务体系的时机差不多成熟。 目前,西安也存在一些制约现代物流业进展的因素,诸如: 1、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传统的行业治理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规模进展。受长期打算经济的阻碍,物流被分割成多个部门治理,物流体系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分割,造成了物流资源重组和整合困难,物流设施社会服务水平不高。 2、观念陈旧、自我封闭,造成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部分企业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愿将物流业务托付给专业性企业完成,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第三方大型龙头物流专业企业难以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实力无法增强。

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在科学评价和准确把握全市国土空间状况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全市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合理划分和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第一节国土空间状况我市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东经105度11′-110度11′,北纬28度10′-32度13′,东西宽470公里,南北长450公里,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华莹山--巴岳山以西2是方山丘陵区,华莹山至方斗山之间为平行岭谷区,东北部为大巴山区,东南部和南部为武陵山和大娄山区。 地形地貌较为复杂。一是地势起伏大,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势高,西部地势低,最高处大巴山川鄂岭,海拔2796.8m,最低处巫山长江水面,海拔73.1m;专栏1:国土空间与主体功能区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范围内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水域、领海、领空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物质空间,具有三重含义:一是以地理环境为基础,由水、土、空气等自然要素组成,具有自然属性。二是以人为主体,由各种人文要素组成,具有社会属性。三是国土空间有开发利用价值,也是一种资源,具有经济属性。 主体功能区:一定范围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功能居于主要地位、发挥主要作用,这个功能就是主体功能。主体功能区是基于不同国土空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从大规模高强度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角度,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划分主体功能区主要考虑水土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状况、环境容量、区位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聚状况、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以及军事、历史、民族等因素。按照国家相关划分标准,主体功能区可以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等几大类型。 3二是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有中山、低山、高丘陵、中丘陵、低丘陵、缓丘陵、台地和平坝等8大类典型地貌;三是地貌分布的地区差异明显,西北部为方山丘陵,中部为低山丘陵,东北部、东南部和南部为山区;四是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在市域的东北、东南部有典型的石林、峰林、洼地、残丘、落水洞、溶洞、暗河、峡谷以及槽谷等喀斯特景观分图1:全市地形与高程图布,分布区域占幅员面积近40%。 总体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是热量充足,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夏季高温,七、八两月最热,平均气温27~29℃,冬季阴冷,一月最冷,平均气温6~8℃;二是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1000~1400mm,东北部和东南部多,西部少,5~10月降水占全年的70%以上;三是雾日多,属全国低日照地区,年日照时数在921~1570小时之间,万州以东七区县(自治县)在1300小时以上,中西部平行岭谷区在1100~1300小时之间,东南部、南部与主城区均在1180小时以下。 植被覆盖良好。全市林地面积32731km2,占幅员面积的39.68%,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等常4绿乔木为主,分自然植被和栽培植被两类。自然植被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灌草丛等,其中针叶林面积15254km2,占比最大,主要包括松林、杉木林、柏木林等,以马尾松林和柏木林为主,多为天然次生林或半人工林;阔叶林植被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竹林等,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南部及东南部的大娄山、巫山和大巴山区和平行岭谷丘陵区;灌草和灌草丛植被包括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常绿草叶灌丛等植被类型。栽培植被主要为水田和旱地作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蔬菜等农田作物植被和果、茶、桑等园地植被。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 (内政发〔2009〕103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落实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决策部署,促进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精神,结合自治区实际,提出我区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年)》的实施意见。 一、物流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2009年至2011年我区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以先进技术和信息化为支撑,以生产性物流和农村牧区物流为重点,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为目标,积极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一批重点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品牌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业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努力实现物流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促进。 按照初步建立起以物流企业为主体,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和基本实现物流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总体目标要求,到2011年,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力争物流业年均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第三方物流的比重有所增加;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型物流企业集团和物流服务品牌,营业额超过5亿元的物流企业达到20户以上,4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20户以上。 二、物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大力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 加大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扶持力度,缓解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鼓励大型骨干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大力引进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打造物流知名服务品牌,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到2011年,全区重点培育发展2 0户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物流品牌企业。 (二)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 加强煤炭运输通道建设,在煤炭生产基地和交通枢纽建设一批大型煤炭物流园区,通过洗选、加工、混配、集散,提高煤炭的附加值和综合利用率。改进煤炭交易方式,积极筹建鄂尔多斯、通辽两大煤炭交易中心。加快发展化工、冶金、建材物流,大力整合资源,推进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新乡市现代物流业进展规划(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第一节规划总则 (1) 一、规划目的 (2) 二、规划期限 (2) 三、规划范围 (2) 四、规划依据 (2) 第二节现代物流业进展现状 (4) 第三节现代物流业面临的形势 (5) 一、面临的机遇 (5) 二、面临的挑战 (7) 第二章进展目标和任务 (9) 第一节指导思想 (9) 第二节战略定位 (9) 第三节进展原则 (10) 第四节要紧任务 (11) 第五节战略布局 (12) 第六节进展目标 (13) 一、总量进展目标 (13) 二、结构优化目标 (14)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14) 四、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目标 (14) 第三章构建主导服务产业体系 (15)

第一节主导服务产业 (15) 一、产业筛选原则 (15) 二、制造产业筛选 (16) 三、商贸产业筛选 (18) 四、主导服务产业 (20) 第二节大力进展汽车物流 (21) 一、进展重点 (21) 二、要紧任务 (21) 三、进展目标 (23) 第三节加速进展医药物流 (25) 一、进展重点 (25) 二、要紧任务 (25) 三、进展目标 (26) 第四节做大做强家电物流 (26) 一、进展重点 (26) 二、要紧任务 (27) 三、进展目标 (30) 第五节积极进展钢铁物流 (30) 一、进展重点 (30) 二、要紧任务 (30) 三、进展目标 (32) 第六节重点培育冷链物流 (32) 一、进展重点 (32) 二、要紧任务 (33)

三、进展目标 (33) 第七节强力开发煤炭物流 (35) 一、进展重点 (35) 二、要紧任务 (35) 三、进展目标 (35) 第八节全面推动粮食物流 (36) 一、进展重点 (36) 二、要紧任务 (36) 三、进展目标 (37) 第九节稳步进展化肥物流 (38) 一、进展重点 (38) 二、要紧任务 (39) 三、进展目标 (39) 第四章打造核心物流功能组团 (40) 第一节全力打造新乡国际物流区 (40) 一、明确国际物流区功能定位 (40) 二、加快专业物流园项目建设 (40) 三、推进新乡货运东站扩能升级 (42) 四、加快地点铁路专用线建设 (43) 五、积极助推综合保税仓建设 (43) 六、全力打造内陆无水港项目 (43) 七、努力拓展国际物流业务 (44) 第二节重点建设平原新区物流高地 (45) 一、明确平原新区物流区功能 (45)

主体功能区规划名词解释

附件5 主体功能区规划名词解释 1. 开发:原意指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所进行的劳动,以达到利用目的的活动。在现实生活当中,开发的含义已大大扩展,一切改变原始状态、自然景观的活动都称为开发。人才的发现、新技术的发明也称为开发。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开发中的开发,特指以陆地国土空间为对象,以集聚人口和经济为目的,大规模、高强度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活动过程。 2. 主体功能:一定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功能居于主要地位,发挥主要作用,这个功能就是主体功能。就一定的空间单元提供产品的类别而言,要么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要么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要么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主体功能并不排斥其他功能。 3. 主体功能区:指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主体功能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从开发方式上,可以定义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从开发内容上,可以定义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化地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农产品主产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生 态功能区。从层级上,可以分为国家级层面和省级层面

4. 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空间规划。一是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背景下,对国土空间开发进行的战略性谋划。二是今后各类涉及空间开发规划的基础性规划,是衔接协调各类相关规划的基本依据。三是具有约束性的规划,既要约束市场主体的开发行为,也要约束政府的行为。四是一种综合性空间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等空间规划相比,范围更广、更原则。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设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 5. 开发强度:指一个区域建设空间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建设空间包括城镇建成区、独立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设施、其他建设用地空间。开发强度是优化、调整国土空间结构最重要指标,各类主体功能区都必须严格控制开发强度。 6. 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水域、内水、领海、领空等。国土空间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是一种稀缺资源。 7. 空间结构:是指不同类型空间的构成及其在不同空间的分布,如城市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的比例,城市空间中城市建设空间与工矿建设空间的比例等。空间结构一旦形成后很难改变,特别是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等变成工业和城市空间后,调整和恢复的难度和代价很大。 8. 城市空间:包括城市建设空间、工矿建设空间。城市建设空间包括城市和建制镇居民点空间。工矿建设空间是指城镇居民点以外的

物流业振兴发展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________ 物流业振兴发展工作计划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21 页

物流业振兴发展工作计划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货代和信息等行业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结合的新型服务业,其核心是突出系统整合的理念,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进行有机整合一体化运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促进物流业、商贸业平稳较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近几年来,*省现代物流业得到较快发展,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提高,物流业已经进入了整合、推进、提升的新阶段。全省社会物流总额63950.9亿元。从事物流业的企业50多家,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各种服务模式构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其中有22家企业先后进入全国物流1强企业,39家企业列为全国物流税收试点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还有10个物流品牌被评为“*服务名牌”。重点工业在不同环节、不同层次采用物流管理方式的企业占78.02%,运输、仓储等实施外包的占54.9%,可降低物流成本10%以上。信息管理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信息扫描及RFID(射频识别技术)等现代管理技术在物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物流现代化装备利用率不断提高。商贸连锁企业476家,连锁店2.3万家,涉 第 2 页共 21 页

大庆市现代物流业年度发展规划报告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2003--2020年) 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供销服务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随着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经济运行规模的逐步扩大,货运量不断增加,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改善全社会物流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大力促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所谓物流,是指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到消费地之

间,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移动与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目前,我市现代物流处于快速增长的起步阶段,物流基础设施具备一定规模,综合运输网络初步建成,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业仍居主要地位,代表现代物流组织形式的第三方物流正在兴起。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应对国外宏观环境的新变化,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完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产品覆盖全国各地。2002年全市实现国生产总值1030.7亿元,全社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42.5亿元(不含中石油销售分公司销售收入),交通运输货运量2605万吨,货物周转量33亿吨公里。全市巨大的物流量决定了对现代物流有着强大需求,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为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虽然地处东北陆,“不沿海、不靠边”,但距离省会较近,距离俄罗斯不远,肇源松花江大桥建成后又可与省直接相连,且铁路、公路运输发达,完全可以成为东承接、西辐射省西部、南连接吉辽、北呼应俄罗斯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几年,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区之间道路畅通,境铁路总长度305公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二〇一二年七月 目录 序言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规划基础 第二节发展形势和要求 第二章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和功能分区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规划目标 第三节功能分区 第三章四类功能区域 第一节首都功能核心区 第二节城市功能拓展区 第三节城市发展新区 第四节生态涵养发展区 第四章禁止开发区域 第一节基本情况 第二节管制原则 第三节发展任务 第五章政策机制

第一节政策措施 第二节保障机制 第六章规划实施 第一节部门职责 第二节区县职责 附件1:北京市禁止开发区域名录表 表1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表 表2 自然保护区表 表3 风景名胜区表 表4 森林公园表 表5 地质公园表 表6 重要水源区 附件2: 图1 北京市禁止开发区域分布图 图2 重要水源区分布图 序言 自2005年起,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行了区县功能定位,分类指导区域发展,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以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北京市确定为国家优化开发区域,要求进一步优化北京市主体功能区发展。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落实了国家对北京市整体优化开发的定位,深化了各功能区域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发展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北京市科学推进功能区域建设、丰富发展内涵、更好发挥首都职能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参考《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城市总

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相关规划编制,是本市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本规划的基准年为2010年,主要目标年为2020年,规划任务是更长远的,实施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修订。规划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国土面积16410.5平方公里。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规划基础 2005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京发〔2005〕6号,以下简称《意见》),率先探索实行了区县功能定位和区域开发建设的分类指导。《意见》实施以来,区域差异化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市、区县两级政府共同谋划、积极推动,全市功能区域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有效保障了首都功能的履行。 ——区域差异化主导功能逐步明晰。四类功能区域差异化的主导功能更加强化,首都功能核心区“四个服务”①和历史文化传承功能得到更好发挥,城市功能拓展区自主创新和外向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发展新区承接人口和产业的能力不断提升,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涵养功能日益增强。 ①四个服务,即为党、政、军首脑机关正常开展工作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服务,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 ——区域调控的政策机制基本确立。制定了促进生态涵养发展区、重点新城、城南地区、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有效实施了一批支撑主导功能的重大项目,逐步建立了差异化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互利共赢的区县结对合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各功能区域差异化发展。 ——特色分工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四类功能区域特色产业更加突出,首都功能核心区总部和金融业集聚发展,一批文化和商贸特色街区成为发展新亮点;城市功能拓展区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发展,国际化商务中心功能得到强化;城市发展新区现代制造业集群化发展,新的产业集聚区逐步形成;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较快,生态环境得到提升。 ——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各功能区域定位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各自特点更加鲜明,南北差距拉大的势头得到遏制,内部互动加强,外部合作深化,特别是南城地区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加速转型,一批新兴产业功能区域初具规模,功能区域间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功能区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功能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提升,2006-2010年,四类功能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0%。经济总量分布格局与区域功能定

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物流业发展,对于促进流通产业现代化,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推动广东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充分发挥物流业的作用,更好地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一2020年)》精神,特编制《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本规划是一个既立足于保持广东省物流业稳定发展,又抓住机遇做大做强广东省物流业的行动方案,重点考虑2009一2011年的工作安排。 一、产业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产业现状。 近年来,广东省物流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1.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到2008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8.3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823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1883公里;港口通过能力约9.3亿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已成为全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由公路、铁路、海港、空港所构成的物流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2.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广东省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957.93亿元,比2004年增长7 3.9%,年均增长1 4.8%;货物运输总量达到176279万吨,比2000年增长47.9%。

3.物流园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各级政府积极规划,推动建设了一批物流园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促进了各种物流功能和要素的集成整合。 4.物流企业迅速发展。马士基、UPS、TNT、联邦快递等国际著名物流企业先后进入广东省,多种所有制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目前广东省共有A级物流企业56家,占全国近11%,名列全国前茅。 5.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建设了一批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信息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物流管理效率,推动了广东省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但应当看到,广东省物流业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规划不够协调,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二是物流业的质量和效益不理想,粗放型经营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广东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近18%,远高于发达国家10%的水平。三是第三方物流发展总体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四是物流企业总体上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效率低,难以满足物流社会化的需要。五是物流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较快,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水平不高。六是体制尚未完善,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和流通体制严重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 (二)面临形势当前,广东省物流业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广东省物流业发展面临严重困难:一是业务量明显下降,服务价格回落;二是发展资金不足,流动资金周转困难;三是由于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以及资金紧张,企业和社会对物流行业的投资下降;四是受部分制造企业、出口企业、零售企业关闭或破产的影响,物流企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

《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课程作业及答案(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2019新版)

1.“三大抓手”是指,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2.“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提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15%,推动形成“十万亿级”的新兴支柱产业。(√) 3.“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中国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 4.“一核”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组成部分。(√) 5.“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以主体功能区为原则进行的一次体制机制创新。(√)6.1950年以后,美国经济基本转向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体。与之相对应,美国GDP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商业服务、金融、科技和教育医疗产业比重大幅增长,而传统农业、制造业、矿产等出现大幅萎缩。(√) 7.2008年,《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并实施。(√) 8.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9.2018年中国全社会R&D支出总量位居全球第一。(X) 10.创新人才的成长根基于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11.从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来看,大多数国家的三次产业结构都会经历从“一二三”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变化。(√) 12.从发达国家来看,技术创新人才主要聚集在政府机关。(X) 13.大型经济体中只有日本和韩国能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14.当前我国市场供求关系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供给的绝对过剩。(X) 15.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首位战略,是核心、是支撑、是引领。(√) 16.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 17.风险投资是一种重要的直接融资方式。(√) 18.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19.高创造力的人都是高智商的人。(X) 20.各国都在加快调整发展模式,重塑产业优势,抢占经济制高点和全球话语权。美国出台了《工业2050战略》,英国出台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X) 2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解决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从而激发经济增长潜力。(√)22.广东对区域的划分是珠三角包括9个地级市,粤东包括4个地级市,粤西包括3个地级市,粤北包括5个地级市。(√) 23.广东省的2002年之前主要以放松政府管制为主、逐步引入市场机制来发展经济。(√)24.广东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25.国家创新体系是以企业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密切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 26.技术模仿可以替代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X) 27.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原则之一。(√) 28.坚持自主开放与对等开放,加强走出去战略谋划,全力实施东部率先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四大战略。(X) 29.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在科技创新。(√) 30.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就是为了扩大出口,赚取外汇。(X) 31.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物流行业发展规划

2017年物流行业发展规划 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遵循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律,在对我县现代物流行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原阳县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落实县委、县政府加快原阳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服务原阳经济发展为中心,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逐步发展”的路子。通过积极培育物流市场,整合各类物流资源,构建技术支撑平台,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规划原则 1、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重点,推进资源的优化重组。 2、企业为主体。企业是物流业务经营主体、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建设和经营要落实到企业,行业管理部门侧重

于引导、推动和扶持。 3、协调发展。物流发展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一致,与城镇总体规划的功能、布局相协调,与产业布局规划相配套,服务于商贸带动和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 4、信息化带动。物流的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重要区别之一。建设好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与社会公共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相连接,做到内部互联、外部互通,信息共享,风险共担,以信息化带动物流业的现代化。 5、物流连锁化。物流发展要立足本地,面向全省,走向全国。积极顺应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潮流,运用好省内物流资源,加快与省内、外物流大公司的合作,提高竞争力。 三、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交通、资源和商贸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尽快构建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公共信息平台,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形成多层次、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物流成本占全县GDP的比重比“十二五”末降低4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县生产总值增长幅度3个百分点,基本形成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市场主体。“十三五”期间,基本建成一个综合物流园区和一个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形成城乡现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美丽富饶的三秦大地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改革开放30多年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未来一段时期仍将持续高速发展,国土开发空间格局正在经历着深刻变化。为了使我们的家园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加宜人的生存发展环境,必须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科学高效利用国土空间。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发展格局。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西部强省目标的战略举措,有利于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引导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有利于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依据,是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是国土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1]。各地各部门必须切实组织实施,加强监测评估,建立奖惩机制,严格贯彻执行。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7〕72号)编制,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范围涵盖全省所有国土空间。本规划推进实现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的时间是2020年,规划任务是更长远的,实施中将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并结合我省实际适时调整修订。 第一章规划背景 构建美好家园,实现科学有序开发,首先要认识我省现有国土空间的基本状况、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趋势。 第一节基本状况 ——区位。陕西地处我国内陆中心腹地,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进入大西北的门户,与晋、蒙、宁、甘、川、渝、鄂、豫等八个省(市、自治区)接壤(见附图1),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

福建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福建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和《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的总体部署,加快发展我省现代物流业,现制定《福建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实施期为2009年~2012年。 一、产业现状 物流总量快速增长。2008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2.33万亿元,增长11.9%;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13.19亿元,增长9.4%;社会物流总费用1963.21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8.1%。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5.73亿吨,增长13.2%;其中,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71亿吨,增长14.8%;港口集装箱吞吐量742.52万标箱,增长8.2%;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99.36亿元,增长12.1%。与此同时,一批物流企业发展壮大。2008年,我省获评“中国物流百强企业”11家,通过国家3A 级及以上物流企业综合评估的物流企业8家(其中5A 级1家),获评“中国物流A级信用企业”3家(其中3A级2家),列入国家物流税收试点企业13家。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规划建设了一批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为我省周边地区及中西部地区提供“公铁水”联运、“无缝衔接”服务的物流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中。厦门市和福州市分别成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以我省为主体的东南沿海物流区域和东部沿海物流通道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九大物流区域和十大物流通道之一,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业的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全省基本形成了以海、空港口为枢纽,以铁路海运为主通道,以公路为网络,以内河为辅助的综合运输体系。福州港、湄洲湾港、厦门港三大港建设步伐加快,厦门港进入我国集装箱干线港口行列,其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第七位;福州港成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目前,全省港口有生产性泊位477个,综合通过能力达2.3亿吨;集装箱专用码头36个,吞吐能力达912万标箱。铁路干线有鹰厦、漳龙、峰福、赣龙、温福等5条出省铁路通道与全国铁路网相连,福厦铁路、龙厦铁路、厦深铁路、向莆铁路福建段等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逐步形成“三纵八横”高速公路网主骨架,现有5个进出省通道。拥有福州长乐、厦门高崎、泉州晋江、南平武夷山、龙岩冠豸山等5个机场。管道输送设施建设步伐加快,LNG和石油输送管道建设已全面展开。 信息化基础建设取得新发展。2008年,全省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1973万门,通信光缆线路总长度23.7万公里,移动交换机容量4629万户,移动分组数据网容量1045万户,移动短信中心容量8108万条,宽带接入端口达407万个。福建电子口岸项目在厦门已实现与口岸通关联检、物流企业等联网,建成覆盖厦门市物流园区的宽带网络和运输作业数据交换联动系统、通关数据支持系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福建交通集团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完成整体规划,目前正按规划逐步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各项功能的开发建设和应用。 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的物流通道正在形成。我省积极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和对台通道作用,大力拓展与周边地区的区域物流合作,出台了《福建省关于鼓励中西部省份从福建省港口进出口货物及投资建设码头泊位的规定》等优惠政策,建立了闽赣海铁联运联席会议制度,并多次赴中西部和周边省份推介对接福建港口,扩大了我省港口的经济腹地,为中西部地区提供了对外开放的出海通道。近年来,中西部省区通过福建进出的货物流量呈上升趋势。 我省物流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但与发达省份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物流企业分布比较散,规模较小,实力偏弱,港口作为运输枢纽、物流节点的大规模集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快速、无缝衔接需进一步完善,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物流业增加值增速较慢,高级物流人才缺乏,物流业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程度还相对较低。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