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2课教案

第12课教案

第12课教案
第12课教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港口初中汪传魁

【教学目标】

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重点】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教学难点】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汉武大帝》片头视频。

2.教师导入:视频中他是谁?为什么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为什么说他给一个族群傲立千秋的自信?他做了哪些事情使得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下面请同学们依据导读提纲预习课本。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

1.“推恩令”实施的原因,具体内容和影响各是什么?

2.汉武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具体内容和影响各是什么?

4.汉武帝实施盐铁专卖的目的、具体措施和影响各是什么?

二、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推恩令”的实施

1.学生依据课本回答,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阅读材料思考:汉武帝有何烦恼呢?下面请大家为汉武帝排忧解难,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发言后,看课本,看汉武帝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3.学生依据课本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

课件展示

(1)原因: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措施:颁布“推恩令”。

(3)具体内容: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

(4)影响: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5)刺史制度: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相关链接

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年),即刘彻。汉武帝即位后,于公元前140年定年号为“建元”,始有年号。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主父偃计,行“推恩令”;派遣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令张骞通西域;铸五铢钱,规定盐铁官营。在他统治时期,西汉王朝达到了鼎盛。汉武帝是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政治家,在他统治期间,以华夏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中国开始以一个高度文明和富强的国家闻名于世。

识图时要注意将汉武帝像和秦始皇像对比记忆。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西汉初年,诸子百家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阅读材料思考:汉武帝又为何而烦恼呢?

2.在我们学习过的诸子百家的学说中,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向来受到统治者的青睐。我们来看一下这三家的治国策略。

3.学生发言后,看课本,看汉武帝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4.学生依据课本回答,教师总结归纳。

课件展示

(1)原因: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2)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3)影响:儒学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5.完成第57页课后活动2,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

6.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

课件展示

秦始皇——焚书坑儒,对儒家严厉打击;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家积极推崇;

二者对儒家的态度不同,但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注意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但“独尊儒术”实际上是思想文化专制的一种表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三)、盐铁专卖

1.学生阅读课文第55~56页内容,思考: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的原因、目的、具体措施和影响各是什么?

2.学生依据课本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

课件展示

(1)原因:那时候,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垄断了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这些富豪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2)目的: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3)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影响: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3.汉武帝创造了西汉大一统的盛世局面,那么什么叫大一统?教师明确:中央加强在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这就是“大一统”。大一统不仅仅是指领土的统一,还指的是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领域的统一。

三、思维拓展

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1)二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

(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

(3)“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四、巩固练习

1.班固《汉书》中“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记载的是汉武帝巩固统治的哪一措施?(B)

A.颁布“推恩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派张骞出使西域D.统一文字

2.下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汉武帝为消除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B)

A.实行“削藩”

B.颁布“推恩令”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五、课堂小结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六、课后作业

《基础训练》

七、板书设计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推恩令”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盐铁专卖

八、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十二课教案

Lesson 12 Goodbye and good luck New Expressions: 1 luck [l?k] n.运气,幸运 2 captain ['k?pt?n] n.船长 3 sail [seil] v.航行 4 harbour ['ha:b?] n.港口 5 proud [praud] a.自豪 6 important [im'p?:t?nt] a.重要的 Notes: 1. luck: 运气,幸运 bad [hard, ill, tough] luck 不幸, 倒霉 good luck 幸运 We wish you luck. 祝你好运。 Good luck to you! 祝你成功! He came to Beijing to try his luck. 他来到北京,想碰碰运气。 You never know your luck. 你也许会走运的。 联想:(1) lucky: 幸运的,运气好的 a lucky dog 幸运儿 a lucky day 吉日 He is a lucky dog. 他是个幸运的家伙。 You are lucky to be alive after being in that accident. 你真幸运,经过那场车祸还能生还。 (2) unlucky: 不幸的 Friday is believed to be an unlucky day. 星期五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日子。 You were just unlucky. 你只是运气不好。 She was unlucky to catch a cold on the first day of her holiday. 她太倒霉了,休假第一天就感冒了。 It's considered unlucky to walk under a ladder. 从梯子下面走过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2. sail: 航行 Can you sail a boat? 你会驾驶船只吗? The ship sails for Shanghai tomorrow. 这船明天开往上海。 This ship sails for New York on Monday. 这船将于星期一开往纽约。 The fleecy clouds sailed across the sky. 白云飘过天空。 The duchess sailed into the room. 公爵夫人轻盈地走进了房间。 He sailed through his exams. 他顺利地通过了考试。 3. harbour: 港口 This harbour is a natural harbour. 这个港口是天然港。 They brought the boat into the harbour and dropped (the) anchor. 他们把船开进海港下锚

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第12课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

《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 第12课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 学习目标) 1.了解理想、信念与意志的关系: 2.加强自身修养,磨炼坚强意志,坚定理想信念,承担社会责任。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在第21届冬奥会上,我国花样滑冰老将申雪、赵宏博夺得金牌,20多年的执着追求终于如愿以偿,这启示我们()。 A.只要执着追求,任何理想都能实现 B.理想的实现是一个一一帆风顺的过程 C. 理想的实现需要踏实肯干、坚忍不拔 D.理想是一成不变的,要终身为之奋斗 2.杭州司机吴斌驾车行驶途中被异物击中身负重伤。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将公交大巴车靠边停稳,拉住手刹,亮起双闪,打开车门,甚至还叮嘱乘客“别乱跑”。英雄的壮举主要源自他( ) 。 A.稳定的心理索质 B.本能的习惯动作 C.强烈的责任意识 D.职业的条件反射 3.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人生远大目标是美好的,但人生目标不能自动实现,必须做到( A.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B.不断调整人生目标 C.逐步确立坚定的信念 D.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格言表明( ) A.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因此难以实现 B.理想一旦确定,就一定能够转化为现实 C.坚强的意志是实现理想必须的主观条件

D.只要艰苦奋斗,理想就定能够转化为现实 5.中职生小康在校学习期间,多次与志愿者一起走进农村,在清理垃圾的同时,向村民宣传环保的理念。作为中职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为了( )。 A.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 B.得到别人的赞许 C.获得更多的荣誉 D.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6.屈原被放逐而作《离骚》,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欧阳修两岁丧父笃学而成才。这些事例说明了( )。 A.经历挫折后,肯定会成功 B.挫折会让人失去信心 C.挫折对人的意志是考验也是磨炼 D.要想成为名人就要经受住挫折 7.街子说:“德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 )。 A.遇事有主见 B.成功需要坚强的意志 C.善于抓住机会 D.善于约束自己 8.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 A.对自身而言,只有付出,没有收获 B.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C.对社会有益,对已无利 D.给别人带来幸福,给自己带来不便 9.现实生活中,如何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强意志( )。 ①坚定的意志、信念对人生成长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坚定的意志、信念是天生俱有的,不是自发形成的 ③坚定的信念、意志是部分优秀人物天生的 ④坚定的信念、意志,需要有恒心、从小事做起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1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诗表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B.理想能转化为现实 C.理想转化为现实必须具备主客观条件 D.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是理想转化为现实的主观条件 二、是非题(以下各题中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2课《多彩的窗户》教案人教版

第12课多彩的窗户 一、教材分析: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其风格特点往往反映了这个城市独有的气质与形象。窗户是表现楼宇建筑外立面视觉效果的重要部分,可以说就是建筑的“眼睛”,是建筑极富灵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教科书展示了风格迥异的世界各国建筑中的窗户,体现了不同地域的设计文化和理念,成为学生了解各国不同文化的窗口和途径。这些富有个性和创意的窗户图片包括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八月之家、泰国曼谷的佛教寺庙、中国古典的中式窗格等,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图片中的世界各国独具特色的建筑,了解不同风格的窗户的造型特点,感受不同的文化特色和内涵。教师引导学生巧用各种合适的材料,通过画、剪、刻、粘等技法,制作立体或半立体的窗户作品,表现其造型美、色彩美,从而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意表现能力。学生通过欣赏、探究和实践的学习活动,学习窗户的制作方法,充分感受不同风格建筑中窗户设计的特殊语言,并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创作的乐趣,表达个性与创意。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会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世界各地不同风格的建筑的窗户图片,感受窗户的造型美、色彩美,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 2、学习运用各种技法,巧用材料设计并制作造型奇特的窗户,提高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 3、学生在创作中感受美、创造美,体验亲自动手进行设计制作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提高审美意识,激发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和掌握设计、制作窗户的方法。 难点:学生如何巧用材料制作出奇特的窗户造型。 五、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多种材料制作的造型奇特的窗户作品; 学生:彩笔、剪刀、胶水、各种纸材、橡皮泥等。 六、教学活动: (一)引导阶段 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月光从此入屋来,两手推开空气鲜。虽在墙上不是门,好比眼睛赛心灵。” (谜底:窗户) 2、窗户的作用是什么? 3、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为引出课题,我用谜语导入,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的天性,创设情境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发展阶段 1、说一说:你见过什么样的窗户?(材质、造型、色彩、装饰等) 2、用什么基本形可以概括这些窗户的外形特征?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说自己见过的窗户,并进行总结归类,调动学生的记忆、思维,让学生在接下来的观察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为解决本课的重点“学习和掌握设计、制作窗户的

第12课教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港口初中汪传魁 【教学目标】 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重点】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教学难点】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汉武大帝》片头视频。 2.教师导入:视频中他是谁?为什么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为什么说他给一个族群傲立千秋的自信?他做了哪些事情使得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下面请同学们依据导读提纲预习课本。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 1.“推恩令”实施的原因,具体内容和影响各是什么? 2.汉武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具体内容和影响各是什么? 4.汉武帝实施盐铁专卖的目的、具体措施和影响各是什么? 二、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推恩令”的实施 1.学生依据课本回答,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阅读材料思考:汉武帝有何烦恼呢?下面请大家为汉武帝排忧解难,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发言后,看课本,看汉武帝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3.学生依据课本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 课件展示 (1)原因: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措施:颁布“推恩令”。 (3)具体内容: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 (4)影响: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5)刺史制度: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相关链接 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年),即刘彻。汉武帝即位后,于公元前140年定年号为“建元”,始有年号。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主父偃计,行“推恩令”;派遣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令张骞通西域;铸五铢钱,规定盐铁官营。在他统治时期,西汉王朝达到了鼎盛。汉武帝是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政治家,在他统治期间,以华夏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中国开始以一个高度文明和富强的国家闻名于世。

哲学与人生 教案设计 中专 中职 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

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 2.情感态度观念: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3.运用: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1.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2.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导入。提问: 1. 你现在有什么理想吗? 2. 你觉得青年人是否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讨论,回答。 青年学生应该从小树立远想,正确处理好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新课讲授〉 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大家说的理想涉及了各个方面,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不是幻想和空想,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实条件,经过奋斗最终是可以实现

的。而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根本无法实现,幻想有一定客观基础但是达不到现实的条件。 请同学分析一下,刚才同学们阐述的理想是否具有以上特征。(学生分析) 展示的理想与袁世凯的理想相比较。 (学生比较) 教师分析归纳:理想按性质来划分——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分。判断标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理想按容来划分——生活理想:攒钱买房;职业理想:成名成家;道德理想:见贤思齐;社会理想:改天换地。社会理想是一个人所有理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理想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 社会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 3.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一方面,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的。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理想来源于现实,又会成为新的现实。 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理想脱离现实、用现实否认理想。 投影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请学生分析它们的含义: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

设置页面边框 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12课制作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设置页面边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比性的示例,了解什么是页面边框。 技能目标:通过自学教材p85—86,学会设置页面边框、统计文章字数 的方法。 发展目标: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出美观新颖、表现力丰富的 电子作品。 任务要求:结合本节内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为文档设置漂亮的艺术型页 面边框,并统计出该文档共有几个字。 教学重点:设置页面边框 教学难点:恰当地选择和设置页面边框 课前准备: 1、调试好学生机及网络教室,确保教学正常进行。 2、《调查报告》、《小铭作文》、《附加题》三个文档发送到每一台学生机 桌面。 3、已做好的对比示例文档。 教学过程 一、分享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家长开放日到了,学校要做一个展板,把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展示给各

位家长和同学们观赏,这里有3个作品,你们认为哪一个作品更适合展出给 大家看。 出示题为1、2、3的作品(2设置了艺术型页面边框,3设置了线型页面 边框) 生:2 师:说说为什么? 生:…… 师:对,2号的页面周围有漂亮的边框,这叫做页面边框。(引出概念)在 word中,我们可以设置各种图标样式的艺术型页面边框,如2号作品,和普 通的线型页面边框,如3号作品,恰当的页面边框可以使我们的作品更富有 表现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设置页面边框。 出示学习目标和任务: 学习目标:我们将学会设置页面边框的方法和统计字数的方法。(与学生分享 学习目标,使之目的明确) 具体任务: 自学教材p85-86,完成以下任务: 1、为《调查报告》首页设置恰当的页面边框。 2、统计《调查报告》共有字。 如果在操作中遇到困难,你可以用以下方式求助(广播求助方式),老 师提倡大家用前2种。 1、仔细研读教材,在教材上寻找帮助;(向书本学)

第12课教案

12、“番茄太阳” 【教学内容】:“番茄太阳课时:1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标出自然节序号。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番茄太阳”》,请大家跟我一起板书。(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揭示学习目标(PPT) 师: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出示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3个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请大家齐读,目标都清楚了,你有信心达到吗?(生:有)声音真响亮。这节课我们要进行4场比赛,首先比谁文中字音读得准。 三、比会认字(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 师:接下来,我们来进行第二次的比赛:比谁最先把生字读准、记牢。(二)读一读,议一议。 1、出示加音节的词语。 qiémáng máng lùwū

番茄盲童忙碌小屋 shūqi cuìjuān xiàn 蔬菜亲戚清脆捐献móyízhàng 眼角膜阿姨拐杖 (1)指名读 (2)其他学生更正 2、出示去掉音节后的词语。 番茄盲童忙碌小屋 蔬菜亲戚清脆捐献 眼角膜阿姨拐杖 (1)指名读 (2)其他学生更正 四、比会读课文(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PPT) 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五分钟后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课文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请某某同学读课文(后进生,)要读准字音,听的同学比谁能发现读错的字,并纠正。 (二)1、一人读一点,见错就停。随时板书读错的字(板书)。 2、请其他同学更正。(教读时,一个学生读两句,有错即停,如不错,也换人)

第12课《倾力奉献社会》教案

第一站个人命运紧系国家 教师给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命运决定个人命运,社会理想指引个人理想,我们只有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我们应以满腔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之中,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 1、理解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 2、知道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3、体会理想的确立必须立足于社会的需要,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学习重、难点: 1、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 2、在服务社会中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搜集处理材料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能行) 1.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总是与国家的和联系在一起。 2.只有在服务社会中才能实现我们的。 3.个人利益的实现,不能以和的利益为前提。我们应以 的利益为重,不能目光短浅,只看到。 4.在我国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 [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自主学习: 1、有人说:“个人的前途是自己奋斗的结果,与祖国的命运没有什么关系。”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 2、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3、什么是共同理想? 4、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5、谈谈你对奉献的理解 合作探究:(比一比,看哪组完的又快又好) 展示讲解:(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巩固提升 单选题: 1.人生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2.“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一句谚语告诉我们() a.大河怕没水,小河不怕没水 b.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d.我们不应该考虑个人利益 3.某记者对即将出国留学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听到这样一些谚语:“中国太穷了,留在国内没有前途。”“中国的学习、工作条件太差,个人的发展机会少。”这些言语() ①是缺乏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②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③只强调无法实现的个人理想④违背了担负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 4.热心公益事业、服务社会是() 5.少年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终于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这表明() a.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的共同理想之中,是实现个人理想的重要保证 b.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是相矛盾的

生活与哲学第12课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 一、【探究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2)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4)如何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5)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 ◇理解:(1) 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2)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3)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4)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5)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6) 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运用:(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和人的价值的不同,分析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2)结合史实,分析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分析说明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3)联系实例,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是最高的价值标准(4)分析说明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 (1)使学生初步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人生的能力,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使学生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初步具有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3)初步具有进行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能力以及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重点难点】 (1)人在劳动中创造价值(2)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价值(3)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4)人民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三、【合作初探】: 第一学时本课学习内容自主探究(一) 第一框题价值与价值观 (一)、人的价值 ◇课堂探究1:什么是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探究提示:(1)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的关系。 所谓哲学上的价值就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东西具有不同的价值。粮食、水果等食物具有满足人们营养需要的属性;衣物、房屋等具有满足人们穿、住需要的属性;书籍、艺术等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属性。可见,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而这些具体的价值又可以概括为几个领域,即经济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等,这是具体事物、具体领域的价值。而哲学世界观领域的价值,是在具体价值的基础上概括和抽象出来的,它比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更广泛、更抽象。这些具体领域的事物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这些领域的事物的属性能够满足人的需要,这一点是共同点。 (2)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三年级 上册语文第12课教案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黄叶从

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蟋蟀在唱着“ ”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 ”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人们的心里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 【教案】

12*在天晴了的时候 ?教学目标 1.认识“炫、怯”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悟课文。 3.尝试自己解决不理解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过天晴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1.尝试自己解决不理解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2.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过天晴的景象。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用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主要指导学生读准“曝、晕”等字的读音。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让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现代诗的方法自读自悟。 3.表达运用 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自学,通过讨论、合作学习、诵读等形式,逐层理解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并能尝试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过天晴的景象。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组有关春天的景物图片。

(2)词语联想。 ①师引导:看着这明媚的春光,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②示例:草长莺飞、姹紫嫣红、花红柳绿、繁花似锦。 (3)交流春游经历。 ①师引导:春光明媚,正是我们出去走走的好时候,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②生交流。 示例1:周末我跟小伙伴们一起去郊游,看到公园里绿草如茵。 示例2:雨过天晴,小区树叶上那些俏皮的露珠,如一颗颗闪亮的钻石,十分耀眼。 (4)导入课题。 ①师导入:诗人戴望舒就以《在天晴了的时候》为题写下了一首清新的小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中,感受一下雨后的清新与美丽。 ②板书课题:在天晴了的时候。 ③齐读课题。 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能提高自学能力。同时,学生通过交流,引发自身深度思考。这种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 板块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的音频,注意听清读音和节奏。 2.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3.课件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词语。 (1)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赤、涉”都读翘舌音,不要读成了平舌音,“曝光”的“曝”读“pù”,不要读成了“bào”;“晕皱”的“晕”读第四声“yùn”。 (2)生开火车认读词语;全班齐读。 (3)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词语。 ①课件出示自学方法。 ●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 解词语。

第12课节日文档制作教案

第12课节日文档制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i、根据确定主题和收集整理的节日资料,理解文本框在规划文档版面、合理布局中的功能。 2、复习掌握word文档的新建与重命名。 3、复习并掌握word中文本框的使用,达到使用文本框合理布局版面; 4、插入合适图片,掌握图文混排的技巧,巩固对文本框、文字、图片的 格式设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掌握利用文本框、自选图形以及插入图片等制作文档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制作传统节日介绍的文档,加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增强节日文化 传承意识。 2、在引用资料的过程中注明出处,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学情分析 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得较为理想,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word,掌握了word中的文字图片处理以及页面布局,但是综合应用的技能还欠缺。 因此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熟悉word的整体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规划并制作介绍文档,展示自己的作品 难点:掌握先规划后编辑的制作方法;设定恰当的评价标准,促进作品完善。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课前导入 (播放节日图片),大家猜猜是什么节日? 师:嗯,看来同学们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的还是挺多的。

师:(请大家欣赏一些老师制作的假日小报吧)。看了这么多丰富的小报,大家有没有心动,自己动手来制作一份精美的小报呢?上一节课我们搜集了很多节日的文字、图片资料,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制作做一份节日小报,用于展示我们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讲授】文档构思 师:上节课收集资料的时候我们分别从“起源”、“习俗”饮“食”诗“歌”等几方面入手,分别收集了文字以及图片资料,现在请大家规划一下如何在这份word 里安排这些内容的排布呢? 师:我们可以通过文本框大致划分版面,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文本框,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知识吧?那位同学可以自告奋勇地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呢? 生:学生上台演示操作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文本框实现word 的布局。(教师演示一两个) 生:布局自己的文档,教师巡视。 师:展示几个学生的文档布局,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活动】文档制作 师:布局结束后我们就需要将资料填入文档中。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文本框和图片的插入,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知识吧?那位同学可以自告奋勇地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呢? 生:学生上台演示操作 师:任务二:1、文字资料的输入,校对文字、符并适当润色。进行字体、段落格式修改。 2、设置文本框的格式,设置填充颜色,线条颜色。 3、根据文档内容,插入合适图片。 4、在文档末尾注明引用资料的出处。 生: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将收集的资料填入到文档中以后,为使作品更具特色,可以整体修饰美化文档,如给文档页面加上合适的边框或者页面背景等。 生:学生继续美化操作 【活动】作品展示与评价

三年级上册12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12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12课教案应该怎么设计!教案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所谓多媒体教案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下面给大家带来三年级上册12课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上册12课教案1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写小猴子和空气玩捉迷藏游戏,介绍了空气的作用以及特点。本文采用拟人手法,寓知识于有趣的童话中,生动活泼,知识性强,形象说明了空气特点,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故事中学到科学知识。 设计理念: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处处皆学问。在有趣课堂中学习科学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放手让学生学会疑问,学会从文章中寻找答案,学会合作,学会情景朗读。 设计思路:先放手让学生了解课文,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小猴子在哪里发现了空气,空气有什么样的作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并在交流的基础上填写表格,培养其总结概括能力。紧接着,展开想象,空气还在哪里,拓展学生思维。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同时,大胆放手,让孩子们进行分角色朗读,并鼓励同学们进行评价朗读,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认五个生字。理解茁壮,恍然大悟等词语意思。 过程与方法:自主,通顺朗读课文,学会配合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默读课文,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自主学习、探究,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了解空气在我们身边的各个地方,植物、动物的离不开空气。 教案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 前几课我们学习的都是关于科学的课文,了解了电脑棋手、认识了茅以生,知道了达尔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 2. 板书课题:空气在哪里 齐读课题:注意“哪”字的读音: 板书:那、哪,进行区分。 3.再读课题:注意语气,质疑:什么句?为什么没有标点? 使学生了解文章题目不加标题的常识。 4.那么,空气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随着小猴子一起去

哲学第十二课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阅读漫画《盲目》,回答1~2题。 1、从哲学上看,漫画中错误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坚持了() A、错误的价值观B、错误的政绩观 C、拜金主义D、唯心主义 2、克服上述错误的关键要() ①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和客观规律,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 ③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 ④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做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④ 3、2008年5月12日,一场强烈的地震发生在四川汶川,灾难无情人有情,在大难面前涌现出了许多英雄少年。在生死关头他们不计个人安危,勇救同学和同伴,彰显了人性的无私与伟大。6月26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表彰了林浩等20名“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和马小凤等30名“抗震救灾优秀少年”。为了更好地发挥“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和“抗震救灾优秀少年”的榜样作用,激励广大未成年人奋发向上、健康成长,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27日下发通知,决定在未成年人中开展向“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和“抗震救灾优秀少年”学习活动。这说明()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客观条件 B、为社会作贡献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荣誉 C、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D、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承认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辩证统一的 4、2006年5月29日《人民日报》载文强调,各行各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具有行业特色、职业特点的道德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到生产、经营和管理中。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A、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人类社会的构成是多层次的 C、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D、在阶级社会,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5、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这样强调的原因是() A、实践能决定认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6.马克思说:“我们的生产同样是反映我们本质的镜子。”这句话直接表明()A.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 B.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 C.人的本质力量是在劳动中表现出来的 D.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易卜生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办法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这表明()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②人生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③要实现社会价值最好先实现自我价值④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2课教案说明

Lesson Twelve 听力原稿 A card from Jimmy Read Jimmy’s card to me please, Penny. ‘I have just arrived in Scotland and I’m staying at a Youth Hostel.’Eh? He says he’s just arrived in Scotland. He says he’s staying at a Youth Hostel. You kn ow he’s a member of the Y.H.A. The what? The Y.H.A., Mum. The Youth Hostels Association. What else does he say? ‘I’ll write a letter soon. I hope you are all well.’ What? Speak up, Penny. I’m afraid I can’t hear you.

He says he’ll write a letter so on. He hopes we are all well. ‘Love, Jimmy.’ Is that all? He doesn’t say very much, does he? He can’t write very much on a card, Mum. Part 2 Warm-up ①Mr. Brown has five sons. They are Ted, Tom, Bob, Jack, John. John has no elder brother and he was four years old when his first younger brother was born. Tom is very lucky. The number of his elder brothers is the same as his younger brothers. Jack will be 21 next year, and he is five years older than Bob. Bob is two years younger than Tom. Ted has no younger brother. There is 12 years between him and John. How old are Mr. Brown’s sons? (Ted 12,Tom 17 ,Bob 15,Jack 20,John 24) Ted Tom Bob Jack John ② 2.

第12课时 单元整理课 教案

第12课时单元整理课 ——语文园地 一、教学目标 1.完成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认识带“虫”字旁和“鱼”字旁的字。 2.完成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积累ABB式的词语,并再次运用“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写作。 3.用多种方式展示本单元的积累,表达自己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加油识字 1.出示以下词语: 蝌蚪 ..鲤.鱼鲫.鱼鲨.鱼 ..飞蛾.螃蟹 2.自由轻声读词语,注意每一行中的加点字,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 3.交流发现,说说这两个偏旁的字还有哪些。 青蛙蝴蝶蜘蛛蝉鸣蚯蚓蜜蜂蚂蚁蜻蜓蟋蟀螳螂蜈蚣蝙蝠 鲅鱼鲱鱼鲸鱼鳕鱼鱿鱼鲳鱼鲈鱼鱼鳍鳞片鱼鳃 4.多种形式读一读,认识生字。 (二)运用句段 1.自由读词语,读准字音,你有不懂的词语吗? 懒洋洋慢腾腾颤巍巍兴冲冲 静悄悄空荡荡乱糟糟闹哄哄 2.读一读,你觉得后两个字重叠有什么好处? (两字叠加,词语表达的程度更深了。) 3.再读词语,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4.指名读句子。 5.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 亮闪闪黑沉沉金灿灿水汪汪急匆匆

火辣辣皱巴巴毛茸茸傻呵呵光秃秃 雾蒙蒙潮乎乎甜蜜蜜热烘烘白花花 (三)日积月累——《早发白帝城》 1.读一读,背一背。 2.说说理解: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耳边响起猿猴的啼叫声,小船飞速而下,在一片猿声中已驶过万重山。 3.思考:千里江陵为什么能一日还呢? 资料补充:公元759年3月,诗人因受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夔州白帝城时,传来皇帝赦天下的消息,所有的罪人都免罪。诗人欣喜若狂,拨转船头,放舟东下江陵,这首诗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四)积累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学习这一单元的积累,可以是词语展示,古诗背诵、朗诵,景色介绍等多种形式。 1.小组内展示,选择代表进行全班展示,也可以团体展示。 2.全班展示。 (五)布置作业 “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二题,选择一个做开头,写一段话。 三、板书设计 我爱祖国壮美山河 字词句段诗文

【最新】12课教案教学设计

《要好好学字》教案 陈永萍 北海中心小学 2016年10月26日

12.要好好学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书写部分生字。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懂得干革命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小朋友们,老师、爸爸、妈妈都会对你们说要好好学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要好好学字》,这是谁对谁说的话。 2、板书课题,齐读。 3、讨论: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两遍。要求:画出生字词,画出长句子,练习朗读,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练习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抽生读字词,正音。 (3)指名分节读课文。

(4)齐读课文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谁?写关于他们的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 1、引导观察图画: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细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 (2)讨论: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说些什么? 指导: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是我们的革命根据地。 (3)“才”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说说。(只)。用在这里强调了什么? (4)齐读第一段(5)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3、细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用“——”画出写毛主席的句子。 (3)毛主席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4)比较句子: 毛主席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 毛主席写下了“毛泽东”三个字。 (5)指名读句子。

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设计

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南安市毓元中学林金朗 【学情分析】 本文实际上讲的是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材料。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学生掌握中心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以加深学生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文版八下第四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议论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培养演讲稿的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从而进一步弄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2、理解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方法。 3、背诵第二段 4、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讨论:本文围绕主题讲了哪些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张思德的高尚品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文章难点在于如何理解文章第三段"精兵简政"这一事例与本段中心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通过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都应当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 2、概括能力训练,读懂文章,归纳各段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漫步于北京新华门的那段路的时候,你是否注意过那里有一块巨大的影壁,影壁上有一行金色的大字,写的是"为人民服务",那你知道这几个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么?这是毛泽东提出来的。在1944年9月8日,张思德牺牲后三天,在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之后,毛泽东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走近作者 1、毛泽东、张思德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诗人,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