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综合实践是课程综合的体现(文本)

综合实践是课程综合的体现(文本)

综合实践是课程综合的体现(文本)
综合实践是课程综合的体现(文本)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综合的体现

——试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感悟

时下,在《决定》与《钢要》的倡导下,“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科”课程,正在逐步地向前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已付诸实施,成效喜人。“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科”,使课程设置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观。出现了“基于学科的课程开发”和“基于综合的课程开发”的双轨制运行体系。使得“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并驾齐趋,相得益障。

课程综合化带来了课程设置的新革命。有力地促进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弥补,完善与整合,创设了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的多维度课程发展模式。使生活、学科、体验、创新与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师生合作、共同发展、能力培养、素质完善的最佳实践领域。

由此看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作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属,而是具有自己功能和价值取向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性。

其一,具有综合的整体性特性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它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健全发展。在初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的服装”一课的活动中,足以证明上述观点。首先对这一课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对课程资源进行挖掘。请同学们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

式来进行探究式学习。同时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充分依赖学生的己有经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自身价值的存在,用引导、启发、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使其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中,促成积极的探究热情和兴趣,并十分投入地自拟或自选探究范围,确定探究题目,自愿结成合作对象,商讨探究方案,确定探究方法,预测可能结果等。使学生在对教材、自身、社会、自然资源的发掘中,满足自己的表现需求及成就荣誉感。体验到对服饰进行多维探究的乐趣、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合作学习的效果。感悟到服饰与生活、人类、社会、自然等的关系,并对其进行科学性、艺术性、道德性等多元评价,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达到了有机整合。

其二,具有综合的实践性特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打破了单一学科的知识体系框架结构,而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中体味、在观察中思考、在实践中创新、在探索中发现。并在此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体验和感受的学习生活中,发展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生们在“服饰探究展示与创造表演”一课中,充分证实了这一特性。他们将其“静态”的对服饰的理性探究成果,转变成“动态”的服饰创造表演。将自己从服饰探究展示活动中提升到了服饰创造表演的活动中来,使课程形式不断转化与生成,课程内容不断建构与提升。这是质的变化,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意向与行为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而这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创新的活动过程,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阶段性、连续性、广博性、纵深性、转化性与生成性或悬念性。由此可知,这一过程正是由已知向未知的探索过程,是已有经验向未来经验的建构过程,是现实生活向可能生活的发展过程,是学生自我感悟和自我创造的实践过程。

其三,具有综合的开放性特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

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面向学生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生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结果具有开放性。是一种民主吸纳、个性生成、合作创造的具体体现。具有一种内容开放、形式开放、环境开放、人员组合开放、时间开放、活动方法开放等特性。如:《亲近你周边环境》一课中,学生的探究主题呈现多样化的开放性。他们对自然景物中的森林、河流、建筑、土地、动物、空气等任何事物都可定项探究,极具自主性与开放性。而这种开放性洽洽是学生兴趣爱好,创造发展的良性生成空间。在这一广阔的空间里给了学生们亲近的权力、选择的权力、交流的权力、批评的权力、赞颂的权力、憧憬的权力……通过与不同行业的人的接触,对不同事物的观察研究,有了自己对自然、环境、事物的认识,并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与意见,有些已被有关单位采纳。具有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科学生存、创建美好的责任与意识。同时这种开放特性还体现在对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地理、历史、艺术、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可在各学科中拓展加深,也可与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在“服饰探究展示与创造表演”一课中,同学们就是将信息技术、历史、地理、美术、数学、音乐等融为一起的。他们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服饰,又从地理风土人情中探寻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民族的服饰特征,并结合对服饰的艺术审美及制作工艺、方法等来自我设计服饰参加表演。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学科领域的综合开放性,又具有创造性与发展性。

其四,具有综合的生成性特性

这是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的意向转变所决定的,任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班级、学校、老师,都应在课程起始期,有明确完整的实施规划,并对每一项既定内容或校本内容都有周密安排与明确设计,但,规划和设计是具有弹性的,它是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

生成性所决定。这就意味着每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一成不变的过程。而是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目标在不断出现,原主题在不断更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会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会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生成性的集中体现。那么,是不是说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就是没用了呢?不是的。规划和设计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使其生成性更具有方向性与成效性。还拿“服饰探究展示与创造表演”一课为例证。一年五班学生,在民主讨论中,确定了对“冬”的主题进行探究与创造,但,随着探究过程深入,将“冬”的主题改为了“冬日阳光”,后又随着活动过程的进一步拓展,又将“冬日阳光”的主题改为了“现代风姿”,这种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体的过程,即是生成性过程。还有一年六班朱海博同学,在对班级“春”的主题的探究中,突发奇想,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自制一套铠甲服饰(包括头盔)。当问及为何有此创意和设计时,他说:“春是万物生成的季节,青苗破土而生,铠甲是土地,我的四肢是秧苗呀!”真为之赞许和感叹。李洋同学看到这独具匠心的设计,便征求道:“我也设计一套这样的服装可以吗?”“当然可以了”两人一拍即合,并商量好用格斗的方式参加表演,另一位同学很快就设计好服饰图样,并在朱海博同学所设计的服装基础上有了新的创意,结果在表演中效果轰动,掀起了创造表演的高潮。由此课例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始于课堂的民主创设和经验互惠,同时又在由狭小空间步入社会的广阔空间中发展。他们在搜集、加工整理信息和创造设计的过程中,会发掘出很多有意义的新发现,撞击出很多新的智慧火花。这就出现了对原探究主题的重新审视与修正,或重新选题与创意设计等,从而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引燃学生创新的火种。

其五,具有综合的自主性特性

综合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多种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及实践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方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

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工作。在刚结束的“服饰探究与创造表演”的综合课中,各班的探究成果展台布置的就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各班的不同个性与风格特点。在创造表演中,更是独具个人风彩,表演形式各有不同。打破了传统的模特步表演形式,创生出了舞蹈、格斗、青春律动等表演形式。在音乐选择上、解说词编配上、上场方式上、评委的评价选项上都由学生自我完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研究者、创造者、表演者、评价者、组织者,教师只是启发者、指导者、合作者和学习者。充分彰显了学生的自主性。

其六,具有综合性课程功能及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改变课程繁、难、窄、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改变评价机制及课程管理模式的单一等具有积极的作用,能使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发生根本的转变。

除以上各种综合性特性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具有内容的综合性。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团队活动、传统活动、心理健康活动等。所以,其还有特定领域与非领域的综合性。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科学、人与未来的最完美的交互作用中,培养能力、磨炼意志、陶冶性情、完善人格与品德。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综合的体现,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塑造学生完满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为价值取向,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中最为关注的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为基本内容的非学科性的综合课程。

大庆市第四十四中学崔玉慧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综合的体现——试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感悟

大庆市第四十四中学崔玉慧

综合实践试题及答案

综合实践试题及答案 (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专业知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家居环境污染因素有:() A、装修污染、家电污染、厨房污染 B、人的排泄物 C、不文明行为; D、病毒传染; 2、在“指向性”的学习中,师生共同借助了下列哪种器材?() A、司sī南、条形磁体B、司南 C、实验室中的小磁针D、生活中的指南针 3、教学中教师介绍的显微镜有:() A、光学显微镜和位相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和暗视野显微镜 D、光学显微镜和倒置式显微镜 4、头脑风暴法基本程序有:() A、六项; B、五项; C、十项; D、三项; 5、理想的家居环境要素有:() A 、地点环境良好; B、房屋结构坚固; C、清纯的空气; D、宁静而优美家居设计。 6、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的表现是:( ) A、放手让学生做实验 B、经常提醒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

C、亲自动手帮学生做实验 D、抄写板书 7、“白色污染”指是什么物质?() A、塑料袋; B、废旧钢铁; C、白色粉尘; D、废旧纸张。 8、白色污染|对地球的毒化是:() A、大地不能长植物; B、塑料袋在土中难以降解、使土壤板结; C、产生病毒; D、动物死亡。 9、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有何关系”活动中() A、没让学生猜想 B、学生设计实验后没有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C、学生实验没有展示汇报数据直接得出结论 D、学生实验展示汇报数据并自主得出结论 10、塑料制品是否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利用?() A、是可以再生利用; B、不可以再生利用; C、一次性用品不是再生资源; D、不知道。 11、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有何关系”活动中,在数据处理这一环 节,教师知道学生采用了几种数据处理方法?() 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 12、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到实地考察是一项重要的学习研究步骤,实 地考察中必须要做到有:() A、考察设计;考察记录; B、考察时间;考察地点;考察人员;考察记录; C、考察时间;考察记录; D、考察记录;考察设计;考察人员。 13、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对某一项目做实验考证,拟定实验方案必须要做到:() A、注意事项;实验结论; B、实验目的;实验所需要准备的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C、实验室;实验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劳动与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

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完整版)(完整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计划中的一种课程类型,提出实施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力求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但是目前一线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都还比较模糊,尤其是对实践这门课程感到无从着手,为此,经过一年多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征求意见稿》,我们整理制定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可以从课程形态和学习方式两个维度来理解:一为狭义的概念是指这门新设的研究型课程。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大自然、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选择、确定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为广义的概念则泛指一种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这里所说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标准主要就是前者的课程而言。 由于长期以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格局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学科教学中受既定认知目标的制约,接受性学习的思维方式、教学行为以根深蒂固,要在各科中自如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方式,还有一定的难度。作这新课程体系中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这门必修课,对第二个维度“研究性学习方式 ”的理论和实践指导。研究型课程是一门通过知识与经验并重的主体性探究活动实现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的生成性课程。它与其他学科相比,研究性学习没有大纲和教材,没有可依赖的“本本”,也没有现成熟悉的套路规范。因此,虽然从设置上来看,化是国家课程中的必修课,可是在课程开发、课程管理等更多的层面上看,它强调因地制宜,开发本土化的课程资源,发挥本校传统优势,成为一种个性化校本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与策略。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注重的是学生的兴趣、知识、思维、技能、能力、态度、情感等全方位的发展,构建一种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方式的转型是研究性课程的背景;学习生命的回归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取向;学习自由的追求是研究性性学习课程的理想境界。 (一)以自主探究为核心-----无论是初中还是小学,都是从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通过个体、小组、班集体亲历亲为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实践探究,体验、表现和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参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才是有效果的。 (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实践活动是研究性学习最基本的表现形态。学生的兴趣是探索活动的起点。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关注学生兴趣爱好和情感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通过课内外、校内外组织广泛、灵活、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形成“课堂教学活动化,课外活动课程化,闲暇活动教育化”的开放式活动课程。 (二)以创新发展为目的------研究学习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量的多少。通过运用概念了解事物的性质;通过学习规则懂得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运用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 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综合实践期末试卷

石狮市灵秀镇华山小学2009-2010年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测试卷班级:姓名:成绩: 一、判断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时会用到访问调查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如果想访问身边会剪纸的人,下列的做法,正确的请打“√”,错误的打“×”。 ①访问时随意想到什么就问什么。() ②访问前先制定一个访问提纲。() 二、下表是某校学生设计的一份“关于家乡水污染的调查”的调查问卷: 1、这个调查问卷还缺少导语,请你帮他写出来。 2、他的问卷内容还不够充实,你能帮他续添几个问题吗?

二、访谈法在调查过程中常常会用到,四年级三班的一个小组要对水污染的原因进行调查,他们决定通过采访的方法了解当地水污染情况,于是他们找到了街道办的张大妈了解情况,张大妈对此事也说不太清楚。他们又决定采访环保局的王局长,恰巧王局长工作很忙,只给了他们20分钟的采访时间,但由于他们去得仓促,随便问了几个问题,便草草结束了采访。 1.请对上述案例中研究者的失误处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除上述案例中反映的注意事项外,采访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采访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介绍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个部分,总共配置 23 个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占 15 个学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分别为 2 个和 6 个学分。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重要的内容。作为指导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和意义,把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规范,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各种操作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课程解读】 作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它不是一门学科课程,而是有着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规定性的课程。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如下基本规定。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所谓经验性课程,是指一方面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经验课程的基本规定之一是强调学生经验的发展价值。一般来说,经验课程反对把书本知识作为现存的结论或定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经验获得、经验的重新组合或经验重塑,使学生获得成长的意义。经验课程基本组织方式是“问题中心”,注重学生通过自主的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可以说,在教育史上,经验课程从来都是与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课程相冲突的。经验课程重视的不是系统的知识的获得,而是经验重组与改造过程中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在经验生成与改造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乃至生活方式的变革。 经验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应该说,历史上的各种经验课程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学生是经验者、是经验改造者,是自主发展者。经验课程设计的意义在于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发展环境。如果在经验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和发挥,那么,其课程价值就难以得到实现。 经验课程的设计面对的不是符号系统,而是鲜活的生活世界,面向学生的生活情景,面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领域,并以整合的方式组织经验,是经验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组织生存的能力。日本新课程中的“综合学习时间”的基本活动领域之一就是自主生存。因为学生的发展不应该完全是在预设的课堂教学和学科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实现的,如何面向现实的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批判反思来获得发展,成为经验课程关注的核心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强调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落实规划纲要的精神,基础教育必须发挥实践的育人功能。从总体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克服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局限性的要求。 一、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的挑战 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基础教育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对时代发展需要的应答。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对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的发展提出了哪些基本素质要求?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1.经济全球化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世界东西方冷战格局的打破,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时代面前,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全球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各地区之间相互依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认识到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大的国际环境,都需要融入“全球化”的浪潮。有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10多年的时间内,是国际上成立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各种合作组织最多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国际上成立的各类合作性组织近千个。联合国各组织在国际上在协调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关系、解决各种分歧与冲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种组织每年都要举行各类论坛、会议,讨论的主题都是与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相关的时代主题。各国政府首脑频繁出访,加强对话与沟通。在经济发展上,国家与国家、区域与区域的依存性和互补性越来越强。 “全球化”的世界要求具有全球化意识的“全球人”。经济全球化对每个社会成员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它要求每个国家注重培养公民的全球意识,了解世界经济活动规则,关注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法律政治制度、生活方式,认识国际事务等等方面。它要求每个社会成员不仅具有起码的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和开放的思维方式,而且具备合作、交往等良好的行为品质和行为习惯。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要求人们把握世界发展的走向,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加强国际理解,发展自己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并从国际背景和世界发展的角度思考各种问题、解决各种问题,同时具有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面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都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合作意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学会学习、交往、合作、分享,具有处理社会事务的基本能力。 为了应对21世纪世界发展的挑战,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国际理解教育。1999年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指导纲要》规定,各门课程实施中都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而且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的四大基

初中综合实践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2、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4、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主题,原本指文艺作品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或泛指文章的中心思想。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是指实践活动的主导价值取向,如主要问题、核心技能、预期的实质性成果等。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5、教师专业成长评价:是指教师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个人成长的评价,从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态度,指导方式与参与过程,指导结果等方面进行。 6、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指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7、典型作品评价法:是指学生在一定标准的要求下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作品的评价。 8、电子档案评价:通过电子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作品及各种学习信息,评价者(教师、同学、参观者)通过信息技术查阅收集到的学习信息,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能全面的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判断。 9、信息技术知识评价:是指对学生认识、理解、应用及综合信息技术知识能力的评价。 10、试卷评价法:是指通过学生对一系列相应试题的问卷、检测和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程度。 二、填空题 1、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结构性)突破,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现代新课程观念)的形成。 3、学生评价的途径主要有(成果展示)、(研讨答辩)、(访谈观察)、(成长记录)等。通过各种途径来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 4、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四个指定性学习领域。 5、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三条线索进行。 6、综合实践活动除四个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环境教育)、(反毒品教育)、(科技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可与其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 7、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8、对学校的评价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安排)、(师资配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评价。 9、对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和规划)、(管理和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实效。 10、对学生的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三、简答题 1、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哪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哪些? 1、查找文献法 2、调查法 3、访谈法 4、课题研究的探究性学习:包括调查、观察、文献检索与搜集、实验、数据统计、撰写研究报告等 5、实际应用的设计学习:根据学生生活需要解决面临的问题。 6、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参观、调查、采访、 7、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包括从事商业活动、手工劳动、工业劳动、农业劳动。 8、自我建构的反思性学习:写活动总结、写体验、写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具有其规定性的课程形态,简单来说就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性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示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示例之一 ——把握教学目标的层次和结构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来说,教学目标的设计一般包括学年(期)计划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主题活动方案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及分课时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个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一个主题活动内容可能被无限地扩展和深化,也可能被浅化和表层化,教师在准备主题活动的教学时,必须弄清楚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学生将获得什么,为什么要这些内容,教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必须先做好教学目标设计的工作。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把握教学目标的结构和层次,才能找到教学目标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定位。 一、理清教学目标的层级 理清教学目标的层次和来源是目标设计的第一步工作。 教学目标层次是指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具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不同层次包括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到小学阶段的目标及不同年段、不同年级的目标;由各学年(期)的目标到某一个主题活动的教学目标,由主题活动的教学目标到分课时目标。 上位目标决定下位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弄清楚它的上位目标是什么,才能准确定位下位目标。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能明确各级目标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整体把握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也是一个围绕总目标不断解析的过程,体现出教学目标的两个用途,即把宽泛的方针和实现它们的特定的教学策略结合;以某种形式表达教学策略,使教学策略对学习者的作用能够被测量。 二、明确教学目标的结构 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可以由三个维度来构成教学目标的结构,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包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等具体类型。每一个具体类型的目标还可以进一步分解,如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可分解为文献搜集的方法与技术、数据的统计、整理与分析,信息发布的方式等具体能力目标。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导纲要》提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课外活动有什么不同?它都有哪些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样的课程?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突出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下几个基本属性: 第一,它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第二,它是跨学科实践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服务、制作、体验中学习,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它可能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但不是某门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也不同于某一门学科中的实践、实验环节。 第三,它是动态开放性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选择并确定活动主题,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实现活动目的。课程实施不以教材为主要载体,不是按照相对固定的内容体系进行教学。在这一点上,与学科课程也有显著差别。 《指导纲要》强调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引导学生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中得到延伸、综合、提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进行深入分析。要防止用学科实践环节取代综合实践活动。 与学生课外活动有什么不同?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生课外活动。《指导纲要》对课程目标做出明确规定,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必须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活动育人效果。

五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试卷及答案

仁怀市城南小学2017—2018学年度 第一学期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测试题 班级:姓名:总分: 一、填空题(共3 0分,每空5分) 1、被称为我国国宝的动物是()。 2、贵州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其次是布依族和土家族。 3、编织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的运动。 4、被称为()工程为中国的探月工程。 5、宫保丁鸡主要食才有()、大葱、花生米、辣椒段等。 6、古人说:“()”每一个家庭 都要经常选购食品。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30分,每题5分) 1、中国结具有中华民族的代表性。 () 2、设计是服装的核心价值。 () 3、埙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吹奏乐器。 () 4、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转。 () 5、居住着众多少数民族的贵州省是全国著名的“歌舞之乡”。

() 6、我们祖家一共有56个少数民族。 () 三、把民族和对应的节日连一连。(共40分,连对一对8分) 苗族四月八和六月六 布依族火把节 彝族端节 水族盘古王节 瑶族苗年 仁怀市城南小学2017—2018学年度 第一学期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测试题答案 班级:姓名:总分: 一、填空题(共3 0分,每空5分) 1、被称为我国国宝的动物是(大熊猫) 2、贵州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苗族),其次是布依族和土家族。 3、编织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手指)的运动。 4、被称为(嫦娥)工程为中国的探月工程。 5、宫保丁鸡主要食才有(鸡胸肉)、大葱、花生米、辣椒段等。 6、古人说:“(民以食为天)”每一个家庭都要经常选购食品。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30分,每题5分) 1、中国结具有中华民族的代表性。(√) 2、设计是服装的核心价值。(√) 3、埙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吹奏乐器。(√) 4、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转。(√) 5、居住着众多少数民族的贵州省是全国著名的“歌舞之乡”。 (√) 6、6、我们祖家一共有56个少数民族。 (×) 三、把民族和对应的节日连一连。(共40分,连对一对8分) 苗族四月八和六月六 布依族火把节 彝族端节 水族盘古王节 瑶族苗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教学的现状、反思与对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道通实验学校王崇学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全新课程。它的设计与实施,是以当代课程理论为指导,反映了当代课程发展的理论要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为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现状 1.1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研究内容上,理论的探讨与阐释多,实践操作研究少,尤其是对具体情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的跟踪、跟进研究显得迟滞。 (2)在研究权威主体上,教育专家、专职研究人员居多,地方教研部门和一线教师研究人员较少,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实践层面上专家引领的不足,研究型教师成长缓慢。 (3)在研究对象上,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及教师如何管理课程的研究多,对教研部门如何指导课程实施及学生如何在课程实施中获得发展研究得少。 (4)在研究范围上,对发达地区关注得多,对偏远落后地区留意得少。 (5)在研究成果上,重复研究多,创新作品少。

1.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变成学科拓展活动。由于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任课老师,活动主题的确定很容易变成学科课程的延伸。 (2)用学科教学方式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是两个概念,这两种课程实施的课程目标、过程与手段都应不同。 (3)课程内容窄化倾向。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过程中,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不能受到平等的对待和相同的重视,更多的教师青睐于研究性学习。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活动化倾向。由于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缺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反思 有些学校已经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暴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问题。长期以来,“学生学”更多依赖于“教师教”,要转变这种方式,要求学生走出教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访问、座谈、报告.查阅资料、体验等。 (2)教师问题。长期以来,教师都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接受从主导者转变为辅助者需要一个过程。 (3)学校问题。学校管理者认为实施实践活动会耽误学校理论课程的教学,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活动,往往会给学生家长造成学生在学校不务正业的错误认识,从而影响学校声誉和就业率,因而一些学校对

2021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社会为课堂,在动手动脑中进行体验和探究的综合学习过程。x外语学校依据《x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制定《x外语学校社会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1、社会实践的目的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获得直接感受和问题解决的经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最终指向于学习者个性健全发展。 2、社会实践的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 军训这是一个必修项目,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校内实践活动主要进行日常生活技能竞赛活动、校园规划和校园环境整治活动。 校外实践活动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可以以郊游或远足的形式,观当地田园风光、锦绣山河、人文景观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等;可以抓住社区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或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究性的调查。 社会生产劳动和社区建设活动指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商业性活动、社会公益劳动(例如义务植树等)等,还可以参加社区的政策调研、政策宣传甚至于政策制订,参与企业策划等。 科技性实践活动如进行某项科技设计或制作,参与社区生产、生活设施的设计或改造等。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是学校提供与学生自主选择的结合。学校为学生提供两个、三个或多个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造性地选题和开展实践活动。 3、课程管理组织形式 1) 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工作小组 组长 成员 社会实践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专家小组的指导下实施,在学校德育处、教科室、教务处和总务处的通力合作下完成。德育处负责社会实践课程的规划,教导处、总

2018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018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峡河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 一、指导思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是国家义务教育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 我校将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积极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的有关目标,根据教育局相关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练习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我校地处农村,结合农村亲近大自然的地理优势,开发一系列以农科技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发挥学校和社区资

源,引导学生利用校外基地亲历、探究和体验。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对家乡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分阶段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信息技术、劳动技术、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在实践中,可以以综合主题或项目将几大指定领域进行有机融合,彼此渗透。因此,结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和特色办学的理念,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年级进行目标定位。 二、课程实施 1、课时安排 我校1-2年级,每周1课时;3-6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开设1课时,信息技术教育每周安排1课时,劳动与技术教育平均每周安排1课时。并将课时列入课表,配备专任和兼职教师,班主任协同合作的新格局。当然,各年级可因临时教学需要或师资情况灵活采用弹性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相结合。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期末测试卷

第二学期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期末测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66分) 1.在《进个叶片的电风扇效果好》实验中,需要的材料是:、、、。 2.发电机输送出的电流要通过装置传输到学校、工厂、家庭、商店。 3.在我国,可以利用风能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 4.人们常把荷兰称为:。 5.收藏邮票有两种基本工具:和。 6.所谓邮票的品相是指邮票本身是否、、,等等。 7.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有:、、、。 8.写出三种你认识的农具:、、。 9. 土质疏松还是致密会影响土壤的和,因而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二、判断题(14分) 1、丹麦是世界最大的风车生产国,法国也拥有风力发电机组2000万台以上。()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风能的国家之一。() 3、1896年4月5日,中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套奥运会邮票。() 4、全张邮票四周的纸边叫邮票边纸,一般印有图案、文字、数据、符号、线条、徽志等各种标记。() 5、邮票沾有油渍(如印油)时,可用棉花球蘸汽油或酒精轻轻擦洗,洗净后放在吸水纸上吸干即可。() 6、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等在2000年联合颁发了《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7、油菜花长出叶和花后,被翻埋到土里,能快速腐烂,转化为绿肥。() 三、简答题(20分) 1.南极垃圾处理主要有哪四种方法? 2.请写出四条农事谚语。

试题情境: 亲爱的同学们:每当走进洋溢着书香味的校园,我们会被那迷人的风景所吸引:郁郁葱葱的树木,争奇斗艳的花朵……漫步在校园小路上,微风阵阵、绿意浓浓,真让人心情舒畅。校园的绿色风景,对我们同学是极其有益的。不是吗?课后,我们打开窗,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绿,这温馨的“绿”让我们大饱眼福。课间,我们尽情的欢笑、嬉戏在美丽的校园中。同学们,我们应该行动起来,让校园中的绿色永存!平时就养成不随意践踏草坪,不攀折树木花草,勤于打扫,见到垃圾主动拣起等良好习惯。久而久之,校园必将越来越美! 可是,绿色校园只需要环境“绿”吗?假如同学们的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变得更好,那时的校园不是更“绿”吗?!比如在校园里能随时听到问好声、招呼声;在校园里能减少追逐声、打闹声……一切都以更高的目标来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更全面、更优秀的学生,那时我们的校园里不是显得更“绿”嘛! 1.根据所提供内容,你可以确定要研究的主题是。 2.针对你确立的主题,请写出你打算研究的具体问题(至少三个)。 ①。 ②。 ③。 …… 3.请你针对上面的情况为学校提出合理的建议。 。 4.你常用的网络搜索网址有、等。 5.你将采取哪些获取信息资料的方法研究这些问题?(15点) (1)(2)(3)等。 6.如果要将研究成果展示出来,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 (1)(2)(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体现了其基本理念。我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在以 下三个方面。 1.突出学生主体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综合实践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程,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 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制定活学习动方案。 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在指导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2.面向学生生活 面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活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经验,从学生所处的实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或课题要尽可能由学生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来自主提出,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活动项目要贴近社区和社会现实,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题或项目要克服以往那种以“课文”的形式呈现的方式,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活动项目。不少实验学校的实践表明,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 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高中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示范文本

高中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示 范文本 In the specific time, budget, resource activities pla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effect, specially customized project process and parameters before,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stage, make a system and specific scheme, to guid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ject.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高中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计划资料应用在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里进行的活动计划,内容包含活动范围、质量等。为实现的目标效果、专门定制的项目前中后期的流程和各项参数做成系统而具体的方案,来指导项目的顺利进行。,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 的学习力度,创新学习的形式,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 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 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 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 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 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七、八年级每周2课时,九 年级每周1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