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届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核心知识整理

2020届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核心知识整理

2020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新课本)

一、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生活)

1. 文化的社会作用

(1)总说: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建设: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既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又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

A.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

A. 潜移默化;

B. 深远持久;

(4)文化塑造人生:

A.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文化多样性

1.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三、文化传播

1. 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贸易;

(2)人口迁徙;

(3)教育;

2.大众传媒: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 使者: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四、传统文化

1. 传统文化的内容及其地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 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继承性;

3. 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

4.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5. 文化继承与发展: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6.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科学技术;

(3)思想运动;

(4)教育;

7. 文化创新:

(1)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作用:

A.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B.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5)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6)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7)在时代的新起点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五、中华文化

1. 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

(1)中华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4)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

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3)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六、民族精神

1.地位: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内容: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伟大民族精神;

3.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原因: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4. 弘扬民族精神的措施: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6)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人人都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2.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3. 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4.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5.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7. 文化自信

(1)重要性: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2)文化自信的来源: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3)文化自信的表现:

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4)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8. 如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1)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2)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

(3)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

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0.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1)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

1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2)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3)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4)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