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样品中六种抗凝血鼠药的测定

生物样品中六种抗凝血鼠药的测定

生物样品中六种抗凝血鼠药的测定
生物样品中六种抗凝血鼠药的测定

常用抗凝剂的配制和使用

常用抗凝剂的配制及用法 在医学实验中常需动物的全身抗凝,采出的全血或血浆有的也需加入适当的抗凝剂抗凝。对抗凝剂的要求是:用量少、溶解度大、不带进干扰实验的杂质。 一、肝素 (1)肝素抗凝作用原理 肝素的抗凝作用很强,作死亡复苏等实验时,常用它作动物全身抗凝剂,肝素的抗凝作用主要是抑制凝血致活酶的活力,阻止血小板凝聚以及抑制抗凝血酶等作用,从而使血液不发生凝固。 注意事项:做全血DNA提取的时候抗凝剂不能采用肝素!因为肝素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抑制剂! (2)配制和用量 纯的肝素10mg能抗凝65~125 ml血液(按lmg等于125U,10~20U能抗1 ml血液计)。但由于肝素制剂的纯度高低以及其保存时间长短不等,因而其抗凝效果也不相同。一般可配成1%肝素生理盐溶液,用时取0.1毫升于试管内,100℃烘干,每管能抗凝5~10ml血液。也可将抽血注射器用配好肝素湿润一下管壁,直接抽血至注射器内而使血液不凝。在动物实验作全身抗凝时,一般剂量为:大白鼠2.5~3.0mg/200~300g体质量,兔10mg/kg体质量,狗5~10mg/kg体质量。肝素可改变蛋白质等电点,因此当用盐析法分离蛋白质作蛋白质各部分的测定时,不可采用肝素。市售的肝素钠溶液每毫升含肝素12500U,相当于100mg。 二、草酸盐合剂 (1)原理 草酸胺能使血细胞略为膨大,而草酸钾能使血细胞微缩小,因此草酸铵与草酸钾按3:2比例配臵,可使血细胞体积保持不变;加福尔马林则能防止微生物在血中繁殖。此抗凝剂最适于作红细胞比积测定。 (2)配制方法及用量 草酸铵1.2g、草酸钾0.8g、福尔马林1.0ml、蒸馏水加至100ml每毫升血加草酸盐合剂0.1ml(即相当草酸铵1.2mg,草酸钾0.8mg)。根据取血量将计算好的草酸盐剂量加入玻璃容器内烤干备用。如取0.5ml于试管,烘干后每管可使5ml血不凝固。 (3)注意事项 草酸的作用在于能够沉淀血凝过程中所必需的钙离子,而达到抗凝目的。用时注意加的量应适中,不能过多,以免妨碍去蛋白质血滤液的制取。不适用于血液内钙或钾的测定,也不能用于血液非蛋白氮测定。 三、枸櫞酸钠 常配成3~5%水溶液。也可直接加粉剂,每毫升血加3~5mg,即可达到抗凝目的。 枸櫞酸钠可使钙失去活性,防止凝血。但其抗凝作用较差,碱性较强,不宜作化学检验之用。仅可用于红细胞沉降速度测定。急性血压测定实验所用枸櫞酸钠为5~6%溶液。 四、草酸钾 (一)原理和注意事项 草酸钾为最常用的抗凝剂。其与血液混合后可迅速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解的草酸钙,使血液不凝固。常用于非蛋白氮测定,但不适用于测定钾和钙。草酸盐能抑制乳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和淀粉酶的活性,故应注意。

2021年微生物无菌取样方法

微生物无菌取样方法 欧阳光明(2021.03.07) 在讨论无菌取样的原因和采集方法之前,必须要理解“无菌的”的这一术语,“无菌”一般用于取样中,意味着取样过程中,避免操作引起污染。一个无菌样品的采集,应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即:在收集过程中,本身应避免污染,然后放入消毒容器中。 一、包装无菌取样的工具: 拥有正确的采取产品或加工过程的无菌取样器械工具是至关重要的的。除非使用合适的采集工具,否则样品的完整性会被怀疑,甚至样品毫无意义。为了避免没有合适的取样工具,建议建立一个无菌取样的分析清单,来收集取样工具。如果可能盛样品的容器在最初进入加工区之前应当被预先标识,像样品号、取样日期、取样人等。这样可以使在不同的工厂条件下的样品取样更为方便一些。附加样品号码一般在样品采集中被正式确定下来,因此不用预先标明。 人员的工具设施,像工作服、发网或消毒处理过的清洁的鞋靴必须具备有助于证明采集者没有污染到食物产品或样品。 二、采样前准备 1.干冰或冰袋:如果使样品在贮运过程中保持冷却,一些种类的制冷剂是必 需的。检查观看干冰袋子是否有接触,如果泄漏可能污染样品,你也可以用

湿冰,湿冰可以由工厂提供,然而取样前必须清楚这一点,如果想保持样品冷冻,干冰应在检验前获得。 2.灭菌容器及器具:无菌采样袋,袋子必须购买灭菌的,使用时只需撕掉封 头,用提供的地方法张开袋子,将样品放入,然后将袋子顶端卷起,并封口;必要时,取样用镊子,剪子等要灭菌处理。 3.无菌手套:灭菌手套在采样中并非必须启用,如果一个产品在样品收集过 程中必须被接触,那么最好让工人来做(加工处理产品的工人),将样品放入收集容器中,既然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处理接触产品,那么我们就不能认为他们对产品又有附加的污染。当用手套时必须用一种避免污染的方式戴上,手套的大小必须适合工作的需要。 4.75%酒精棉球以及75%酒精喷壶,一次性帽子,口罩以及白大褂。 当采集无菌样品时,一条最重要的规则是:千万别污染样品。 三、采样 抽样必须遵循无菌操作程序,抽样工具如整套不锈钢勺子、镊子、剪刀等应当高压灭菌,防止一切可能的外来污染。容器必需清洁、干燥、防漏、广口、灭菌,大小适合盛放检样。抽样全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食品中固有微生物的数量和生长能力发生变化。确定检验批,应注意产品的均质性和来源,确保检样的代表性。常见的抽样方法有: 1.直接食用的小包装食品: 尽可能取原包装,直到检验前不要开封,以防污染。

抗凝血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心血管外科中的应用

第17卷第5期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Vol.17,No.5 2001年9月POLYMER MAT 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pt.2001 抗凝血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 在心血管外科中的应用 许海燕,孔 桦,杨子彬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05) 摘要:着重介绍了近几年来,通过接枝和共混的方法,用磷酸酯聚合物、聚乙二醇、肝素等大分子对聚氨酯表面改性的新进展和它们在心血管外科领域的应用。同时介绍了新一代聚氨酯材料聚碳酸酯聚氨酯的特性及其在长期植入材料如全人工心脏方面的应用前景,此外,还介绍了具有活性端基的聚乙二醇以及它们在人体器官表面建立分子屏障、抑制血栓形成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抗凝血高分子材料;聚氨酯;应用;心血管外科 中图分类号:T B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55(2000)05-0167-05 抗凝血高分子材料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疗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是制造心室辅助循环系统、全植入式人工心脏、介入性气囊导管等与血液直接接触式器械的关键医用材料,它的研究与开发一直是生物材料领域的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血液与生物材料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材料的表面结构、化学组成、血浆蛋白和血细胞与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以及血流动力学等等多种因素。迄今为止,虽然人们对这一作用过程的了解和认识在逐步深入,但仍有许多问题没有搞清。己经得到比较统一共识的几个过程包括[1]: (1)当异物表面暴露在血液环境中时,血浆中的蛋白质在几秒钟内就会吸附沉积在材料表面,形成厚度大约20nm的蛋白质吸附层。吸附层中蛋白质的类型和数量对后续的凝血过程和程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血液中的血小板通过特殊的位点粘附在蛋白吸附层中的纤维蛋白原分子上并被激活,进而聚集发生凝血,最终导致血栓形成。 在蛋白吸附层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和白蛋白是三种主要的吸附蛋白。一般来说,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的吸附会增加血小板的粘附、活化,促进血栓的形成;白蛋白的吸附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材料表面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如何控制和修饰高分子材料的表面化学组成、微观结构,搞清材料组成和微观结构与血浆蛋白、血小板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成为抗凝血高分子材料研究与开发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抗凝血高分子材料的一些研究进展以及它们在心血管外科中的应用前景。 1 聚氨酯材料的表面化学修饰 聚醚型聚氨酯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相对良好的血液相容性,是一种重要的医用高分子材料,主要用于与血液直接接触的场合。自聚醚型聚氨酯问世己来,人们一直持续不断地对它进行修饰和改性来进一步提高它的血液相容性和在体内生理环境下的稳定性。这些修饰改性方法主要有: a.在聚醚型聚氨酯分子中引入烷基链,增加白蛋白在聚氨酯表面的吸附,改善材料的血液相容性[2]; b.在聚醚型聚氨酯分子中引人亲水性侧 收稿日期:2000-01-03;修订日期:2000-03-13  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82007) 作者简介:许海燕(1962-),女,硕士,副研究员.

PMAE抗凝血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PMAE抗凝血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摘要】聚甲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PMEA)类抗凝血涂层是一类重要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因其结构中的PEG长链结构可以减少了蛋白质变性及血小板黏附,最终减缓了血栓的形成。近年来,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证明其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在国外此类产品已经逐渐普及,但在国内尚很少使用。 【关键词】聚甲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抗凝血涂层;生物相容性 0前言 对抗凝血材料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由于心血管手术的发展,需要大量与血液接触装置如:体外装置、血管移植物以及导管等。但随后发现,这些高分子材料植入体内与血液接触后,会引起蛋白质分子在材料表面的吸附,进而诱发血液的凝固以致形成血栓[4、5] 。因此,血液接触的生物医用材料表面的抗凝血处理就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要解决血液相容性问题首先要了解材料的凝血过程及机理。 1血液在材料表面的凝血机理 当普通的生物医用材料与血液接触时,在1到2分钟内就会在材料表面产生凝血现象。一般认为:血液的凝血分为两个过程。[1-3]首先,血浆在几秒钟内蛋白吸附在材料表面,形成厚度大约20nm的蛋白质吸附层。这一过程对血栓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而且与材料的表面性质密切相关。其次,吸附在材料表面的蛋白质变性,在Ca2+存在的条件下,将引起血小板的粘附、聚集、释放反应,结果导致血小板血栓的形成。与此同时,血液中的凝血酶原通过级联反应的方式被快速激活,生成凝血酶。凝血酶催化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自发地聚合形成纤维网,加上被吸附积淀下来的血小板,使血液的流动性下降,最后凝结成块状物即形成血栓。 在形成血栓的整个过程中,蛋白质的吸附和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及释放反应还有促凝酶的产生,协同作用,相互促进,不断加速血栓的形成。因此其中最核心的过程是蛋白质吸附层的存在导致血小板粘附而出现的凝血[3-9]。 2PMEA结构与抗凝血性能的关系 聚甲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PMEA)类抗凝血涂层是聚2-甲氧基丙烯酯和其他丙烯酸酯类的共聚而成的涂层,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机械强度和加工成型性能。[4-7]PMEA的结构决定了它同时具有亲水和疏水的双重特性。它的疏水部分牢固地附着在材料的接触面上,而亲水部分与血液接触。而且其表面的分子结构必须能维持与其相接触的血蛋白(血细胞)的正常构象。 一般来说,材料表面致使或血细胞构象变化的力主要有3种:材料-血液界

手、设备表面微生物取样方法

手、设备表面微生物取样方法 一、携带物品: 酒精灯、75%酒精棉球若干、不锈钢剪、镊子、棉签、10ml生理盐水、一次性手套。 备注:不锈钢剪、镊子、棉签、10ml生理盐水须经高温蒸汽灭菌;10ml生理盐水根据实际所需准备多支;一次性手套需经辐照灭菌; 二、操作方法: 1、手取样 点燃酒精灯,取样人员戴上一次性手套,用棉签蘸取少许无菌生理盐水涂抹车间人员手正背面,反复两次,在涂抹时要转动棉签,使各部位能均匀。完成后用不锈钢剪剪去取样人员手持部段,然后将棉签投入10ml生理盐水中,盖上试管盖。 2、设备表面取样 点燃酒精灯,取样人员戴上一次性手套,用棉签蘸取少许无菌生理盐水涂抹设备平滑表面(面积自己预先估计一个大概数值,25、50或100cm2等),反复涂抹两次,在涂抹时要转动棉签,使各部位能均匀。完成后用不锈钢剪剪去取样人员手持部段,然后将棉签投入10ml生理盐水中,盖上试管盖。 三、细菌及大肠菌群的培养(具体操作时以GB4789.2-2010和GB4789.3-2003为准) 样液稀释:将放有棉棒的试管充分振摇。配成1:10样液。根据污染情况,进行十倍递增稀释,吸取1ml 的1:10样液加9ml无菌生理盐水中,混匀,此液为1:100稀释液,以此类推。 细菌总数: 1、以无菌操作,选择1~2个稀释度各取1ml样液分别注入到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及时将冷却至46℃左右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倾注平皿,每皿约15-20ml,转动平皿使其充分混合均匀。 2、待琼脂凝固后,将平皿翻转,置36℃±1℃培养48 h后计数。 3、结果报告:报告每25、50或100cm2数食品接触面或每只手的菌落数。 大肠菌群: 1、以无菌操作,选择3个稀释度各取1ml样液分别接种到乳糖胆盐发酵管内,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 2、将乳糖胆盐发酵管置于36℃±1℃培养24±2h。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不,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根据标准做证实实验。 3、结果报告:按乳糖胆盐发酵管产气管数,查MPN表报告每25、50或100cm2食品接触面或每只手的大肠菌群数值。

肝素类抗凝血药物

肝素类抗凝血药物 摘要:肝素类药物是目前使用最广泛一类的抗凝血药物,并具有较好的抗血栓的疗效。低分子肝素和合成肝素是现在最常用的一类肝素药物[1]。但肝素类药物会有血小板减少症和出血的副作用。如何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是目前肝素类药物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 Abstract:Heparin drugs is currently the most widely used class of anti-clotting drugs, and has good antithrombotic efficacy.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synthetic heparin is now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ype of heparin drugs.But heparin drugs has thrombocytopenia and bleeding side effects,How to reduce side effects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eparin drugs. 关键词:肝素;抗凝血;抗血栓;血小板减少症; Keywords: heparin; anticoagulant; anti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一.肝素的结构 肝素是硫酸化的糖胺聚糖,由糖醛酸和葡萄糖胺以1→4 键连接起来的重复二糖单位组成的多糖链的混合物[2]。含10—30 个二糖单位不等,分子量3000—30000, 平均分子量12000.整个结构变得异常复杂因其与硫酸和羧酸共价结合,故为强酸带有很强负电荷,每个糖单位之间可产生排斥力,使肝素分子链不易卷曲和交叉连接,因此呈线形结构,称为线形阴离子聚电解质体[3]。 [4] 只有部分肝素分子(约三分之一)含核心五糖[5]。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及微生物检验报告的解读 一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 1.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思路和原则 确保标本可靠((分析前质量) 保证检验质量 全面了解机体的正常菌群 快速准确提供信息 微生物学的定性、定量和定位分析 结合病情,与临床联系 2.微生物结果的影响因素 2.1针对性的检验申请、病人准备、标本的采集、标本的运输标本的保存和处理(46~68.2%);标本检验( 4-15% );结果审核和批准、危急值报告(18.5-47%) 2.2正确采集、转运与保存微生物标本直接关系到致病微生物培养的正确性与阳性率,是从临床微生物检验获得正确结果的最关键一步。 2.3Garbage-In- Garbage-Out 不合格的标本-不正确的检验结果-错误的诊断-错误的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病人费用增加、耐药菌株增加 2.4成功治疗感染症的重要前提:正确的微生物学检验始自标本采取。否则工作人员水平再高也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临床医师、护士及检验人员都必须通晓其要领 3.标本采集前临床医师及护士要考虑的问题 3.1是否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还是病毒、寄生虫感染? 3.2何时采集样本? 3.3采集什么样的标本?怎样采集?样本是否足量? 3.4采用哪种无菌容器或运送培养基采集标本? 3.5如何完善的填写标本申请单?针对某些特殊致病菌的排查要求应怎样写?(申请单信息越详尽,越有助于实验室出具符合临床情况的结果报告,如疑似诊断、准确的取材部位、甚至取样时用抗菌药物。) 3.6关键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标本采集是否规范;标本保存、运送是否规范?;无菌体液培养重视与否? 4.微生物检查的样本收集原则: 4.1收集样本时应使用严格的无菌技术,将污染情形降至最低。

内源性凝血

内源性凝血 (1) 若凝血过程由于血管内膜损伤,因子Ⅻ被激活所启动,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在血浆中者,称内源性凝血。 (2) 凝血步骤: ①内源性凝血从因子Ⅻ的激活开始。当血管内膜损伤,因子Ⅻ与内膜下组织,特别是胶原纤维接触时,便被激活为因子Ⅻa。 ②由于形成的因子Ⅻa可激活前激肽释放酶使之成为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反过来又能激活因子Ⅻ,这一正反馈作用可使因子Ⅻa大量生成。 ③因子Ⅻa生成后,转而催化因子Ⅺ变为因子Ⅺa。形成的因子Ⅺa在因子Ⅳ参与下,激活因子Ⅸ生成因子Ⅸa。 ④在因子Ⅳ和PF3共同存在的条件下,因子Ⅸa与血浆中的因于Ⅷ结合,形成“因子Ⅷ复合物”。此复合物能激活因子Ⅹ,使之成为因子Ⅹa。 ⑤PF3可能是血小板膜上的磷脂,其作用主要是提供一个磷脂吸附表面,因子Ⅸa和因子Ⅹ分别通过因子Ⅳ同时连接于此磷脂表面上。这样,因子Ⅸa即可使因子Ⅹ发生有限水解而激活为因子Ⅹa。 ⑥因子Ⅷ本身不是蛋白酶,不能激活因子Ⅹ,但它能使该反应过程加速几百倍。因此,因子Ⅷ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辅助因子,缺乏时将会发生血友病,此时血凝过程缓慢,甚至微小创伤也会引起出血不止。 ⑦因子Ⅹa是凝血酶原激活物的重要成分,它在因子Ⅳ和PF3共同存在的条件下,与因子Ⅴ结合,形成另一复合物,此复合物即为凝血酶原激活物。因子Ⅴ也是辅助因子,虽不能趋化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但可使因子Ⅹa的作用增快几十倍。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后便能激活因子Ⅱ变为因子Ⅱa,进而使因子Ⅰ变为纤维蛋白。 (3) 值得注意的是当凝血酶一旦形成,便能立即通过正反馈作用,使因子Ⅷ、因子Ⅴ充分发挥辅助因子作用,从而明显加速凝血过程。 外源性凝血 (1) 如凝血由于组织损伤释放因子Ⅲ启动才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者,称外源性凝血。 (2) 凝血步骤: ①外源性凝血由组织损伤释放因子Ⅲ而开始。因子Ⅲ和因子Ⅶ组成复合物,在Ca2+存在的条件下,激活因子Ⅹ成为因子Ⅹa。 ②因子Ⅲ是一种磷脂蛋白质,广泛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尤以脑、肺和胎盘组织特别丰富。Ca2+的作用是将因子Ⅶ和因子Ⅹ都结合在因子Ⅲ所提供的磷脂上,以便因子Ⅶ催化因子Ⅹ,使其激活为因子Ⅹa。 ③因子Ⅹa形成后,外源性凝血与内源性凝血的过程便一致了。 一般而言,外源性凝血过程较简单,速度较快;内源性凝血过程较复杂,速度较慢。但实际上,外源性凝血与内源性凝血过程密切联系,同时存在于机体的凝血过程中。 (3) 因子Ⅷ的作用:因子Ⅷ在血浆中原来不具活性,需经过因子Ⅱa的作用才转变为因子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 1.目的 规范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保证实验检测前标本质量。 2.范围 微生物检验标本。 3.职责 3.1 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负责指导病人如何正确留取标本。 3.2 门诊抽血人员和病房护理人员负责临床标本的采集,特殊标本由临床医师采集。 3.3 标本运送人员负责及时送到检验科细菌室,急诊检验标本和值班采集的标本由临床科室相关人员直接送到细菌室(备注:周一至周五8:00AM~5:30PM、节假日8:00AM-12:00AM 送细菌室,余下时间送门诊检验室)。 4.程序 4.1 采集标本前,采样人员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确认采样计划并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包括核对医嘱,打印条形码,选择合适的标本容器,粘贴条形码及指导病人做好采样前的准备工作等。 4.2 认真核对病人、标本容器和检验申请是否一致,严防差错。 4.3 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采用适当的技术和设备来采集标本,注意避免自身正常菌群的污染,各标本采集技术、设备和方法参见微生物标本采集指南。 4.4 采集厌氧菌培养标本时一般情况下不要使用拭子,最好选择活检或抽吸物;厌氧菌培养标本的运输应避免接触空气,立即送检,切不可冷藏;厌氧标本采集与需氧标本采集均参见微生物标本采集指南。 4.5 收集足够量的标本,量少可能导致假期阴性结果。 4.6 在每份标本容器上贴上条形码标识,标识中包含有病人基本信息与检验项目,有时还需标明标本来源、采集部位、采集时间。 4.7 将标本放置于合适的密封容器中。 4.8 采集样品所用材料需按照废弃物处理程序处置,参见《废弃物处理程序》)。 4.9 采集标本后,运送人员及时送到检验科细菌室。 4.10 标本运送人员收集标本时,需核对标本数,用硬质、密闭防泄漏的二级容器将标本安全送抵细菌室,参见微生物标本采集指南。

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精编WORD版

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一、内源性凝血 (1) 若凝血过程由于血管内膜损伤,因子Ⅻ被激活所启动,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在血浆中者,称内源性凝血。 (2) 凝血步骤: ①内源性凝血从因子Ⅻ的激活开始。当血管内膜损伤,因子Ⅻ与内膜下组织,特别是胶原纤维接触时,便被激活为因子Ⅻa。 ②由于形成的因子Ⅻa可激活前激肽释放酶使之成为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反过来又能激活因子Ⅻ,这一正反馈作用可使因子Ⅻa大量生成。 ③因子Ⅻa生成后,转而催化因子Ⅺ变为因子Ⅺa。形成的因子Ⅺa在因子Ⅳ参与下,激活因子Ⅸ生成因子Ⅸa。 ④在因子Ⅳ和PF3共同存在的条件下,因子Ⅸa与血浆中的因于Ⅷ结合,形成“因子Ⅷ复合物”。此复合物能激活因子Ⅹ,使之成为因子Ⅹa。 ⑤ PF3可能是血小板膜上的磷脂,其作用主要是提供一个磷脂吸附表面,因子Ⅸa和因子Ⅹ分别通过因子Ⅳ同时连接于此磷脂表面上。这样,因子Ⅸa即可使因子Ⅹ发生有限水解而激活为因子Ⅹa。 ⑥因子Ⅷ本身不是蛋白酶,不能激活因子Ⅹ,但它能使该反应过程加速几百倍。因此,因子Ⅷ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辅助因子,缺乏时将会发生血友病,此时血凝过程缓慢,甚至微小创伤也会引起出血不止。

⑦因子Ⅹa是凝血酶原激活物的重要成分,它在因子Ⅳ和PF3共同存在的条件下,与因子Ⅴ结合,形成另一复合物,此复合物即为凝血酶原激活物。因子Ⅴ也是辅助因子,虽不能趋化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但可使因子Ⅹa的作用增快几十倍。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后便能激活因子Ⅱ变为因子Ⅱa,进而使因子Ⅰ变为纤维蛋白。 (3) 值得注意的是当凝血酶一旦形成,便能立即通过正反馈作用,使因子Ⅷ、因子Ⅴ充分发挥辅助因子作用,从而明显加速凝血过程。 二、外源性凝血 (1) 如凝血由于组织损伤释放因子Ⅲ启动才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者,称外源性凝血。 (2) 凝血步骤: ①外源性凝血由组织损伤释放因子Ⅲ而开始。因子Ⅲ和因子Ⅶ组成复合物,在Ca2+存在的条件下,激活因子Ⅹ成为因子Ⅹa。 ②因子Ⅲ是一种磷脂蛋白质,广泛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尤以脑、肺和胎盘组织特别丰富。Ca2+的作用是将因子Ⅶ和因子Ⅹ都结合在因子Ⅲ所提供的磷脂上,以便因子Ⅶ催化因子Ⅹ,使其激活为因子Ⅹa。 ③因子Ⅹa形成后,外源性凝血与内源性凝血的过程便一致了。 一般而言,外源性凝血过程较简单,速度较快;内源性凝血过程较复杂,速度较慢。但实际上,外源性凝血与内源性凝血过程密切联系,同时存在于机体的凝血过程中。 (3) 因子Ⅷ的作用:因子Ⅷ在血浆中原来不具活性,需经过因子Ⅱa的作用才转变为因子

抗凝血用枸橼酸钠溶液

抗凝血用枸橼酸钠溶液 Kangningxueyong Juyuansuanna Rongye Anticoagulant Sodium Citrate Solution 本品为枸橼酸钠灭菌水溶液。含枸橼酸钠(C6H5Na307? 2H20 )应为标示量的95.0 % ?105.0%。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鉴别】本品显钠盐鉴别(1)与枸橼酸盐的鉴别反应(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301)。 【检查】pH值应为6.5~8.5(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631)。 细菌内毒素取本品,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43),每1ml中内毒素的量应小于5.56EU。 其他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102)。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12)测定。 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本品适量,加流动相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枸橼酸钠 (C6H5Na3O7·2H2O)0.2mg的溶液。 对照品溶液取枸橼酸对照品约13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色谱条件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2.3)-甲醇(90: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体积20μl。 系统适用性要求理论板数按枸橼酸峰计算不低于3000。 测定法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并将结果乘以1.5308。 【类别】同枸橼酸钠。 【规格】(1)2.5% (2) 4.0% 【贮藏】密闭保存。 曾用名(1)输血用枸橼酸钠注射液(适应症为仅用于单采原料血浆的体外抗凝血),,涉及企业名单见附件1; (2)枸橼酸钠抗凝剂,涉及企业名单见附件2。

微生物检查中无菌操作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查中无菌操作注意事项 一、关于采用酒精棉球消毒的注意事项 1.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包括手掌、手背,尤其是手指,更换一个酒精棉球擦拭酒精灯附近(约10cm)桌面。 2.点燃酒精灯,在酒精灯附近拆器皿包装,并对器皿做相应标记。 3.用酒精棉球再次擦拭双手,开始实验操作。 4.消毒用酒精棉球湿度以不挤压出酒精为宜。 二、关于酒精灯正确使用的注意事项 1.酒精量以大于1/3,小于2/3为正确量。 2.防风罩应小口朝上放置于酒精灯上,反过来放置会导致氧气没有充分燃烧。 3.使用酒精灯前要检查灯芯帽是否盖得太紧,以防酒精不能上升,影响酒精灯燃烧。点燃酒精灯时严禁两个酒精灯对点。 4.熄灭酒精灯方法:先用灯芯帽扣压并熄灭火焰,再揭帽重新扣压一次。这样可防止蒸汽倒吸灯帽,再次使用酒精灯时难以揭开灯帽。 5.做样品稀释及从试管取样实验时,酒精灯应放在操作人员和试管架之间,便于无菌操作。 三、关于吸量管使用的注意事项 1.左手拿洗耳球,右手持吸量管,用右手食指平按住吸量管的顶部。 2.吸取样品后进行定量时,吸量管吸液口应贴附于试管内壁;放样时,吸量管吸液口也应贴附于试管约1/2内壁,不应贴附在管口处放液。吸量管应尽可能垂直放液。 3.用吸量管往空平皿加入1ml溶液时,吸量管应贴附于平皿底部中央位置放液;用吸量管在平板上加入溶液做涂布接种时,吸量管应垂直、悬空放液于平板中央。 4.因吸量管拆封包装后应马上使用,故无须对吸量管吸液口过火焰消毒。 5.整个取样放样的过程应尽可能保证试管口或锥瓶口靠近酒精灯火焰附近。 四、关于样品梯度稀释的注意事项 1.从试管架上取出所需试管于酒精灯火焰附近拔出试管塞,并在火焰外焰处对试

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

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内源性凝血 (1) 若凝血过程由于血管内膜损伤,因子Ⅻ被激活所启动,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在血浆中者,称内源性凝血。 (2) 凝血步骤: ①内源性凝血从因子Ⅻ的激活开始。当血管内膜损伤,因子Ⅻ与内膜下组织,特别是胶原纤维接触时,便被激活为因子Ⅻa。 ②由于形成的因子Ⅻa可激活前激肽释放酶使之成为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反过来又能激活因子Ⅻ,这一正反馈作用可使因子Ⅻa大量生成。 ③因子Ⅻa生成后,转而催化因子Ⅺ变为因子Ⅺa。形成的因子Ⅺa在因子Ⅳ参与下,激活因子Ⅸ生成因子Ⅸa。 ④在因子Ⅳ和PF3共同存在的条件下,因子Ⅸa与血浆中的因于Ⅷ结合,形成“因子Ⅷ复合物”。此复合物能激活因子Ⅹ,使之成为因子Ⅹa。 ⑤ PF3可能是血小板膜上的磷脂,其作用主要是提供一个磷脂吸附表面,因子Ⅸa和因子Ⅹ分别通过因子Ⅳ同时连接于此磷脂表面上。这样,因子Ⅸa即可使因子Ⅹ发生有限水解而激活为因子Ⅹa。 ⑥因子Ⅷ本身不是蛋白酶,不能激活因子Ⅹ,但它能使该反应过程加速几百倍。因此,因子Ⅷ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辅助因子,缺乏时将会发生血友病,此时血凝过程缓慢,甚至微小创伤也会引起出血不止。 ⑦因子Ⅹa是凝血酶原激活物的重要成分,它在因子Ⅳ和PF3共同存在的条件下,与因子Ⅴ结合,形成另一复合物,此复合物即为凝血酶原激活物。因子Ⅴ也是辅助因子,虽不能趋化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但可使因子Ⅹa的作用增快几十倍。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后便能激活因子Ⅱ变为因子Ⅱa,进而使因子Ⅰ变为纤维蛋白。

(3) 值得注意的是当凝血酶一旦形成,便能立即通过正反馈作用,使因子Ⅷ、因子Ⅴ充分发挥辅助因子作用,从而明显加速凝血过程。 二、外源性凝血 (1) 如凝血由于组织损伤释放因子Ⅲ启动才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者,称外源性凝血。 (2) 凝血步骤: ①外源性凝血由组织损伤释放因子Ⅲ而开始。因子Ⅲ和因子Ⅶ组成复合物,在Ca2+存在的条件下,激活因子Ⅹ成为因子Ⅹa。 ②因子Ⅲ是一种磷脂蛋白质,广泛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尤以脑、肺和胎盘组织特别丰富。Ca2+的作用是将因子Ⅶ和因子Ⅹ都结合在因子Ⅲ所提供的磷脂上,以便因子Ⅶ催化因子Ⅹ,使其激活为因子Ⅹa。 ③因子Ⅹa形成后,外源性凝血与内源性凝血的过程便一致了。 一般而言,外源性凝血过程较简单,速度较快;内源性凝血过程较复杂,速度较慢。但实际上,外源性凝血与内源性凝血过程密切联系,同时存在于机体的凝血过程中。(3) 因子Ⅷ的作用:因子Ⅷ在血浆中原来不具活性,需经过因子Ⅱa的作用才转变为因子 Ⅷa。当因子Ⅱa使因子Ⅰ水解为纤维蛋白单体,并联结为多聚体时,其结构是不稳定的,只有经过因子Ⅷa的作用,才变为牢固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即生成不溶于水的纤维蛋白,从而形成血凝块。

聚氨酯抗凝血材料探究进展

聚氨酯抗凝血材料的研究进展 摘要: 聚氨酯由于其优良的抗凝血性能和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而成为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的一种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本文就经典聚氨酯材料、接枝型聚氨酯、离子型聚氨酯及其它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聚氨酯抗凝血材料的研究进展作扼要综述[6]。 关键词:抗凝血材料、聚氨酯、聚醚分子量 1 引言 人类使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如丝、棉、麻、毛、胶、漆……等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古代虽然没有现在化学知识,但许多天然高分子利用过程中都涉及到了化学过程,如大漆、桐油、骨胶、发酵等等[3]。上百年前,人们已开始利用硫磺与天然橡胶形成弹性体,到了近代,人们开始利用化学知识进行高分子反应,比如,纤维素改性是典型的高分子化学反应,通过它获得了赛璐璐制作的乒乓球、炸药,以其他改性纤维素制作的织物和胶黏剂等,在特殊条件下的选择性高分子化学降解反应使人类得到甲醇、乙醇……在化学的各个领域中,高分子科学是相对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使人类通过合成化学,获得了社会发展必需的且不可替代的高分子,不仅丰富了化学科学,而且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凝聚态物理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高分子合成化学近年的一些重要进展包括: 可控自由基聚合、树枝状高分子、活性配位聚合、某些芳香化合物可控偶联或缩聚反应、易位( 开环) 聚合、二氧化碳与环氧烷类的交替聚合、点击聚合、动态聚合物等。我国学者在这些领域都取得重要进展。生物医用高分子领域是与人类健康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分支学科。利用合成高分子的特殊性能,研究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工作已广泛受到重视。牙科材料是最早研究并获得应用的医用高分子,其难点依然很多,生物相容性与力学性能仍是主要问题,快速光固化高分子单体或预聚物的研究还要求最好能消除聚合收缩,以避免形成缝隙。从眼科材料来说,用于白内障患者的人工晶体是一种光学性能、生物相容性都很好的高分子材料,最好的是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只需几毫米的创口; 隐形眼镜也是特殊的合成高分子,至于广泛替换玻璃的树脂镜片,更是视力矫正的首选。各种医用高分子植入体的研究与应用对医用高分子研究提出了许多挑战。同时,医疗过程中的用于体外的高分子材料还有许多重要研究需求,如用于血液透析治疗肾病的选择性吸附高分子、血液储存塑料袋、塑料注射器和静脉点滴塑料瓶与管等。在生物工程中所用的高分子材料一般统称为高分子生物材料[11、12]。下面本文将重点介绍高分子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2 血液相容性材料和血液在材料表面的凝血机理 血液相容性材料的研究已持续了几十年。由于很多体内植入材料和半体内应用的材料均和血液相接触, 这方面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大量研究表明, 血液与外界材料相互作用的机理十分复杂,当普通的生物医用材料与血液接触时,在1到2分钟内就会在材料表面产生凝血现象。一般认为:血液的凝血分为两个过程。首先,血浆在几秒钟内蛋白吸附在材料表面,形成厚度大约20nm 的蛋白质吸附层。这一过程对血栓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而且与材料的表面性质密切相关。其次,吸附在材料表面的蛋白质变性,在Ca2+存在的条件下,将引起血小板的粘附、聚集、释放反应,结果导致血小板血栓的形成[1]。与此同时,血液中的凝血酶原通过级联反应的方式被快速激活,生成凝血酶。凝血酶催化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自发地聚合形成纤维网,加上被吸附积淀下来的血小板,使血液的流动

微生物无菌取样方法 (2)

微生物无菌取样方法 在讨论无菌取样的原因与采集方法之前,必须要理解“无菌的”的这一术语,“无菌”一般用于取样中,意味着取样过程中,避免操作引起污染。一个无菌样品的采集,应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即:在收集过程中,本身应避免污染,然后放入消毒容器中。 一、包装无菌取样的工具: 拥有正确的采取产品或加工过程的无菌取样器械工具就是至关重要的的。除非使用合适的采集工具,否则样品的完整性会被怀疑,甚至样品毫无意义。为了避免没有合适的取样工具,建议建立一个无菌取样的分析清单,来收集取样工具。如果可能盛样品的容器在最初进入加工区之前应当被预先标识,像样品号、取样日期、取样人等。这样可以使在不同的工厂条件下的样品取样更为方便一些。附加样品号码一般在样品采集中被正式确定下来,因此不用预先标明。 人员的工具设施,像工作服、发网或消毒处理过的清洁的鞋靴必须具备有助于证明采集者没有污染到食物产品或样品。 二、采样前准备 1、干冰或冰袋:如果使样品在贮运过程中保持冷却,一些种类的制冷剂就是必需的。检查观瞧 干冰袋子就是否有接触,如果泄漏可能污染样品,您也可以用湿冰,湿冰可以由工厂提供,然而取样前必须清楚这一点,如果想保持样品冷冻,干冰应在检验前获得。 2、灭菌容器及器具:无菌采样袋,袋子必须购买灭菌的,使用时只需撕掉封头,用提供的地方法 张开袋子,将样品放入,然后将袋子顶端卷起,并封口;必要时,取样用镊子,剪子等要灭菌处理。 3、无菌手套:灭菌手套在采样中并非必须启用,如果一个产品在样品收集过程中必须被接触,那么最好让工人来做(加工处理产品的工人),将样品放入收集容器中,既然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处理接触产品,那么我们就不能认为她们对产品又有附加的污染。当用手套时必须用一种避免污染的方式戴上,手套的大小必须适合工作的需要。 4、75%酒精棉球以及75%酒精喷壶,一次性帽子,口罩以及白大褂。 当采集无菌样品时,一条最重要的规则就是:千万别污染样品。 三、采样 抽样必须遵循无菌操作程序,抽样工具如整套不锈钢勺子、镊子、剪刀等应当高压灭菌,防止一切可能的外来污染。容器必需清洁、干燥、防漏、广口、灭菌,大小适合盛放检样。抽样全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食品中固有微生物的数量与生长能力发生变化。确定检验批,应注意产品的均质性与来源,确保检样的代表性。常见的抽样方法有: 1.直接食用的小包装食品: 尽可能取原包装,直到检验前不要开封,以防污染。 2.桶装或大容器包装的液体食品: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正确采集临床微生物标本,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据相关统计:微生物标本的检测误差来源:80%来源于分析前20%来源于分析中和分析后其它检验样本的检测误差来源:45%分析前10%分析中(仪器))45%分析后.检验标本采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前的误差来源所占比例的这个数据是惊人的,在我们的大型医院都存在这个问题,而在我们医院应该不会低于这个数据。 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成功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是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监测医院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为此应正确采集各种细菌学标本。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1、采集方法 (1)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 (2)待皮肤干后,再用2%—2.5%碘酒从穿刺点中心部位开始消毒,范围不应小于5cm (直径),且不能用手指触摸消毒后的皮肤。 (3)皮肤碘酒干后(约1min),穿刺采集血液,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1-5ml。 (4)采血后立即在床旁接种培养瓶,并迅速轻摇,充分混匀防止凝固,但又不可剧震以防溶血。 2、注意事项 (1)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38.5℃)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也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应在抗菌药物浓度最低时采集也即在下次用药前采血。切忌不要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也不能从静脉导管及动脉插管中取血。 (3)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有人主张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培养基与采血量之比可为20:1或大于这个比例。 (4)近年研究表明,将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更换针头反而易导致污染。 (5)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1h,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污染菌。 (6)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病的病人,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除在发热期采血外,并要多次采血(24h 3-4次)和增加采血量(可增加10ml)。 (7)采血后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可置室温,而不能放置冰箱。 (8)如临床表现很似败血症,而血培养多次阴性者,提示考虑厌氧菌和真菌感染的可能。 二、呼吸道 1、痰标本 (1)采集方法 ①清晨起床后用凉开水漱口多次,以除去口腔内大量杂菌,用力咳出肺深部的脓痰,置于清洁干燥容器中或无菌管中送检。 ②痰量极少者可用45℃ 3%-10%的氯化钠溶液约25ml雾化。对于咯痰量少的幼儿,可轻轻压迫胸骨上部的气管,当其咯痰后用无菌棉棒采集标本。

抗凝血药和促凝血药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附片蓟对小鼠促凝血作用的初探 学院动物医学学院 专业临床医学班级053班 姓名莫合塔尔·夏甫开题学号053631334 指导老师米克热木·沙衣布扎提职称副教授 2010年5月10日 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2) 1 材料与方法 (3) 1.1 试验材料 (3) 1.1.1实验仪器 (3) 1.1.2试验动物 (3) 1.1.3试验药物 (3) 1.1.4主要器材 (3) 1.1.5试验试剂 (3) 1.2方法与步骤 (3) 1.2.1动物凝血时间观察及植物催进凝血作用实验 (3) 1.2.2测定纤维蛋白含量实验 (3) 2 结果与分析 (4) 3 讨论 (5) 3.1 (5) 3.2 (5) 3.3 (5) 4 结论 (5) 谢辞 (6) 参考文献 (7)

附片蓟对小鼠促凝血作用的初探 莫合塔尔·夏甫开提 摘要:本文通过灌服天然植物附片蓟四种不同部分5%混悬滤液,分别于0、10、30、60、120测定凝血时间;另外对灌服天然植物附片蓟四种不同部分5%混悬滤液,1小时后断头采血抗凝制备血滤液,用723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滤液中的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表明:叶子,杆子和全草悬滤液都具有一定的促凝血作用。 关键词:附片蓟;纤维蛋白原;凝血时间

前言 血液中存在着凝血和抗凝血两个对立统一的机制。在生理状态下二者保持 平衡,共同维持着血液的正常生理。这两种系统功能紊乱平衡失调时就会出现 血液循环的病理变化。凝血是一些通过加速血液凝固过程或者阻止纤维蛋白溶 解作用而受到止血效果的物质,它们在药物治疗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 血液凝固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存在于血液中的一种对立统一机制。在生 理状态下二者保持平衡,共同维持着血液的正常生理。血液的凝固有内源性和 外源性两条途径,二者的区别在于启动方式和参加凝血因子不完全相同,前者 是指心血管内膜受损或血液流出体外,接触某些异物表面时触发的凝血过程; 后者则是指由于受损组织中释放出组织凝血活素的参与而引起的凝血过程;但 又非各自独立完全。这一过程可概括为以下3个步骤::①在血管或组织损伤后,经一系列凝血因子的递变而形成因子Xa;②在后者与Ca2+、因子V和血小板磷 脂的作用下,是凝血酶原(因子II)变成凝血酶(IIa);③在凝血酶的作用下, 纤维蛋自原(因子I)变成纤维蛋自(I a),产生凝血块而止血。促凝血药主要是 通过该途径增加血小板生成,增强其聚集及黏液合力,促使凝血活性物质释放,缩短凝血时间,或竞争性对抗纤溶酶原激活因了的作用,使纤溶酶原不能转变 成纤溶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达到止血效果[1,2,3,4]。 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称为凝血药。是临床应用范围广泛 的药物之一,在创伤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主要通过增强体内凝血因素或 抑制抗凝血因素,促使凝血,以达到凝血目的。凝血中药具有收敛、凝固、凉 血等作用,用以治疗咯出血症,并用于创伤性出血。目前虽然针对各种类型止 血都具有相应的止血药。本实验所用植物附片蓟具有新疆资源丰富,生命力强 的特点,并且民间广泛用于各种创伤止血,具有开发前景。 本文就植物附片蓟的止血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植物药源开发以及在兽 医临床上推广使用奠定基础[5]。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试验仪器 PL2002电子天平(上海博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TDL-4Z台式自动平衡离 心机(南星科学仪器有限公司);723分光光度计(上海菁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粉碎机(浙江省温岭市大鹏机械有限公司) 1.1.2 试验动物 昆明系小鼠,体重18-22 g(新疆医科大学试验动物中心提供) 1.1.3试验药物 附片蓟(由乌鲁木齐南山水西沟采制) 1.1.4主要器材 注射器,灌胃针头,试管(不同规格),烧杯,天平,酒精灯,铁架,定性滤纸(直径12.5cm),三角瓶,载玻片(95%酒精浸泡准备),大头针,镊子,剪刀,干棉球 1.1.5试验试剂 生理盐水:0.9 g NaCl溶于蒸馏水中,定容至100 ml,于121℃高压灭菌

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碍诊治专家共识(2020)

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碍诊治专家共识(2020) 背景 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碍指血液凝结能力受到急性损害的病理生理状态。出血是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也可仅表现为凝血指标异常而无出血。由于止血机制复杂,某些情况下可同时存在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症、口服抗凝药、脓毒症、急性中毒、肝功能损害、严重创伤等都可以造成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碍,上述疾病常见于急诊和重症监护室(ICU),常导致严重临床后果,需要临床医生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和实施适当的治疗。 一、常见病因和机制 专家意见1 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碍在急诊和ICU较常见,需要及时明确诊断和分析病因。 1.1 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激活形成血小板栓子,是止血过程的启动步骤,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均有可能造成凝血功能障碍。目前把血小板计数< 100×10^9/L定义为血小板减少。造成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包括血液系统原发疾病、药物、毒物、感染、免疫、出血、机械性破坏、分布异常等。当血小板计数< 50××10^9/L时出血风险将明显增加。在急、危重症患者中,血小板减少的现象相当常见,有研究统计入住ICU 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14% ~44% 出现了血小板减少。 1.2 口服抗凝药物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口服抗凝药物是急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随着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率逐渐增高,口服抗凝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项欧洲研究

显示当地9% 的急诊患者使用了口服抗凝药物。常用口服抗凝药物包括维生素K 拮抗剂(vitamin K antagonist, VKA) 和直接口服抗凝药(direct oralanticoagulant, DOAC)。 VKA(如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 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发挥抗凝血作用;DOAC 主要包括Ⅱa因子抑制剂( 如达比加群) 和Ⅹa因子抑制剂( 利伐沙班、阿哌沙班),通过直接抑制对应凝血因子活性发挥抗凝作用。口服抗凝药物存在出血风险,使用华法林预防房颤血栓形成的出血风险大约为1.0~3.8%/人·年,DOAC 治疗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大出血风险约为1.2 ~2.2%/( 人·年)。 1.3 脓毒症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和凝血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炎症和相关凝血系统异常是脓毒症的主要机制。脓毒症患者凝血紊乱可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在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紊乱进展至显性DIC之前即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 延长。研究显示脓毒症患者中大约30%可合并DIC,进而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于2017 年提议使用“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 (sepsis-induced coagulopathy, SIC)”的概念用以描述这种DIC前期的凝血功能改变。其发生的机制可能包括: (1)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的释放:脓毒症可诱导细胞损伤及死亡,从而释放细胞内成分,如组蛋白、染色体DNA、线粒体DNA、核小体、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及热休克蛋白等,激活凝血系统并诱导DIC 发生; (2)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的形成:NETs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