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程问卷_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

课程问卷_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

课程问卷_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

课程评估

8月8日-青浦12班-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问卷调查结果整理:

主要意见:

1.希望可以有一个大体的总结归纳

2.注意把握上下课和课间休息时间

总体评价:

老师讲授方式生动形象,授课过程中经常辅以案例进行讲解,较为具体,且设置了小组讨论环节,与学员有较好的互动,但在课程时长把握上略有瑕疵。

树立法治思维,推进依法行政

树立法治思维推进依法行政发言提纲 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员干部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执政骨干,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贯彻者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者,也是依法行政的主体,理应成为自觉树立法治思维、主动运用法治思维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者,成为坚持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的表率和模范。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做学法、用法、遵法、守法的模范。 一、加强法律教育,充实法治知识储备 一是在学习内容上,要注重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法律素养的提高和法律知识的储备。首先要认真学习宪法和宪法性法律,理解国家制度的基本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和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则,特别要重视对法律基本原则的学习。其次要熟练掌握业务工作中涉及的基本法律法规、各种法律关系及法律程序,成为熟悉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再次要加强法律基础理论、法律逻辑、反腐倡廉、平安中国、综治维稳等社会法治知识的学习和更新。 二是在学习方式上,要注重加强多元化和有效性。不断创新

法治教育培训方法,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建立健全学法用法长效机制。要通过初任培训、中心组学习、法治讲座、专题交流、学习考试等多种形式,使法律知识、法治意识、法治精神融入身心,内化为领导干部的自觉意识和精神修养,外化为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二、树立法治理念,形成法治思维定势 领导干部一要充分认识加强法治建设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全面理解法治建设与经济建设、法治思维与权力行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权的关系,不断增强法治建设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二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公平正义,以人为本、以法为尊、保护人权、依法治权等法治理念,不断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价值。三要自觉用法治理念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自觉而坚定地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形成运用法治思维的定势,就是让选择法治思维成为领导干部自发的一种心理需求和思维选择,养成依法履职、依规办事的良好习惯。 三、提升法律运用,丰富法治实践途径 养成法治思维不是简单的学习法律知识,而是要注重优化领导干部知识结构的同时,提高其依法思考、依法决策、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一是领导干部在法治实践中,要善于发挥法治的引导、规范、保障、惩戒作用,切实做到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依法预防打击犯罪、依法规范社会秩序、依法维护社会稳定、依

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王勇

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 王勇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的主题是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围绕这一个主题,在正式进入主要内容之前,我们先看这一段话的描述:“一个人早上醒来后,政府就开始影响他一天的生活,如唤醒他的报时收音机,受到许多制造与销售条例的制约;收音机里的音乐是电台播送的,而电台只有领到政府的执照才能营业;洗漱用的水受到政府的控制,牙膏生产须经政府批准,毛巾也得符合政府制定的标准;吃的早餐受粮食和药物管理局的管理……尔后,他要在属于政府的道路上驾车行驶,通过政府垄断的邮政企业同他人书信往来,读政府发布的有关经济形势的情况和数字。”这一段话是美国一个学者罗伯特?林格在上个世纪80年代里的一本书《重建美国人的梦想》当中的一段话,我之所以先把这段话介绍给大家,是因为我们看这段话,体现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意义,政府无时无刻不在,政府的权力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从早晨到晚上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的权力也会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很多方面。 但同时,孟德斯鸠曾说过一段话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所以,政府这种权力是靠人去运作来发挥作用的,而这种用权力的人容易滥用权力,怎么办呢?围绕这个问题,我们今天讲三个大方面的问题。一是依法行政及其历史发展;第二个,怎样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第三个,我们简单谈谈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一、依法行政及其历史发展 (一)依法行政的内涵 我们先看第一个大问题,依法行政及其历史发展。依法行政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先看这个问题当中的第一个问题,关于依法行政的内涵。简单地说,依法行政是依据法律来行使政府的权力,具体来说,政府的行政权力的运行要依照法律,按照法律的程序并接受法律的监督,如果出现问题的话还要承担法律责任,这个综合在一块儿可以称为依法行政。所以我们理解依法行政,单独的一句法律去行使政权这一点还远远不过的,它涉及到怎么行使政权的问题,涉及到行使政权的过程当中还要去监督你行使,一旦出现问题,还要对行政相对人提供行政救济,

论新形势下如何推进依法行政

论新形势下如何推进依法行政 当前行政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行政执法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政府法治建设最主要的内容和环节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把“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重要内容后,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全面的规范,有力的推动了我国行政执法工作,基本建立了执法有依据,行为有规范、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督、违法有追究的行政执法制度体系。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对依法行政、依法执法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要求也日益强烈,这些新的形势都对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有鉴于此,当前形势下依法行政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口号,它既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整个社会对政府的要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正视并顺应这种新形势、新变化。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和遵守“全

面协调可持续”这一基本要求,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能,促进社会和谐,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执法保障,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关键环节,也是政府法制工作在当前形势下需要下功夫解决的难点问题。 一、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当前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更多的人习惯于从直观的角度分析,把目光限定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消极执法、违法不究等方面。上述几点对于评价现阶段行政执法的整体现状来说固然重要,但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要透过这些现象,正确认识和把握行政执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 (一)趋利执法问题 行政执法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应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近年来行政机关的权力与利益仍没有完全脱钩,一些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把执法权当成机关、个人谋取利益的手段,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执法利益部门化。作为公共权力的异化,个别执法部门以行政执法的名义,乱收费、乱罚款、乱审批、乱摊派,搞变相创收,形成利益集团进行权力寻租。二是行政执法利益私人化。有的行政执法部门甚至给执法人员定指标,并将收费、罚款完成情况与个人奖金挂钩。三是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给予了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较大的执法选择空间和余地,使部分

依法行政是实现党依法执政的核心

依法行政是实现党依法执政的核心 时间:2010-9-15 9:30:21作者:封丽霞 依法行政,是现代民主、法治和有限政府的真正内涵。其基本要求是,政府的行为必须有法律的明文授权,从行政权力的来源到行使都应当有法律依据。换言之,政府必须在法律框架下或者说是在法治轨道中行使权力。凡是有行政权力运用的地方都需要有法律对行政权力进行规范和制约 依法执政是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实行依法执政,既是党自身情况变化所提出的要求,也是顺应时代背景变化而引发的现实需要。正如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革命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执政党;二是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由此,如何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就成为党在新形势下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依法执政理念的提出,正是党为实现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这一历史性任务而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依法执政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点环节与根本要求。在依法治国的条件下,依法执政是党的基本执政方式。所谓依法执政,就是指执政党依照宪法和法律确定的国家权力运行方式来掌握国家政权的执政方式。它要求党执政所依据的主要是国家宪法和法律,而不只是党的政策;要求党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去实现自己的政治路线、方针、纲领和政策,而不能也不必直接代表和行使公共权力;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人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执政权力,而不能法外执政、法外用权。简言之,要“依法执政”而不是“依权执政”,更不是“依人执政”。 依法执政为依法行政奠定基础 依法行政,是现代民主、法治和有限政府的真正内涵。其基本要求是,政府的行为必须有法律的明文授权,从行政权力的来源到行使都应当有法律依据。换言之,政府必须在法律框架下或者说是在法治轨道中行使权力。凡是有行政权力运用的地方都需要有法律对行政权力进行规范和制约。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过程中,必须依照严格的法定程序进行。 “执政”与“行政”是两个看上去相似但却存在重大差异的概念。执政,一般是相对于参政、在野等概念而言,而行政通常被理解为与立法、司法相对的公共权力或行政管理行为。二者在主体、内容、实现方式、责任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但是,执政与行政之间还有着相当的关联性和共同性。具体到我国,党的执政与各级政府的行政在本质、指导思想、法律依据、目标等方面是一致的。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政党只有掌握了国家行政权力,才能成为执政党。现代国家的政府也都是由政党执掌的政府。执政党之“执政”,必须体现为对国家行政权力的控制。执政党进入国家政权系统、影响和控制政治过程,将直接和主要表现为影响、掌握行政权力。在执政党的政治实践当中,只有掌握了行政权,才能有效地控制公共权力的运作和实现本党的执政意图。在这个意义上,执政党的执政与政府行政权力的行使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我国,党依法执政与政府依法行政的内在关联,主要体现为:党依法执政,为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创造了前提条件和政治保证。反之,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又是实现党依法执政的核心内容与关键环节。 依法执政,主要通过立法机关依法立法、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司法三种形式表现出来。其中,政府机关的依法行政对实现党的依法执政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依法行政不仅是依法执政的当然构成要素,而且是实现依法执政的核心与关键。党要实现依法执政就必须坚持和落实政府的依法行政。讲依法执政就不得不讲依法行政,政府的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行政行为与法制行政—依法行政)

第十三章依法行政[视频讲解] 13.1 本章要点 ■依法行政的理论基础 ■依法行政的历史变迁 ■依法行政的制度机制 ■我国依法行政的思考 13.2 重难点导学 一、依法行政的历史变迁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依法行政大致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依法行政的缘起 [1]代表国家:英国 马克思:“资本主义最初的过程总是发生在英国;英国是资产阶级世界的缔造者”。 [2]根本原因 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 [3]历程 资本原始积累——产业革命——克伦威尔护国主政权——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

荣革命——《权利法案》虚君制度。 [4]洛克的三权分立 每个国家都有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三种权力。但三权并不是平等并列的,立法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行政权和联盟权同属立法权,处于隶属和辅助的地位,因为立法权经过公众的选举、受公众的委托,因而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即使如此,立法权未经本人的同意,也不能取去任何人的财产的任何部分。 [5]依法行政的释义内涵狭小 一切政府公共行政行为,都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其基本的思想是,要对以国王为主导的政府及其行为实施严格的限制,以防止专制重来、自由受限、财产受损。 2.依法行政的形成 [1]范围 美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形成了相对稳固的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国家体系。 [2]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完全控制国家权力之后保障自身政治经济利益的需求。 [3]三权分立 资产阶级此时有两个方面并存的目标:第一,在整体上保障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为此,国家政权机关必须法统原则明确、统一,实践坚强有力、极具效率,同时具有公正的社会形象;第二,在局部上保护财产私有者的特殊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为此,必须分权并实行权力间的平衡,且冠之以全民的名义。 这样,维持三权分立的政治权力格局以保护不同的特殊利益,同时在三权格局中重心转移,变议会至上为适当突出行政权力成为合理的选择。[美国是典型案例]

论依法行政原则的实践意义

论依法行政原则的实践意义

论依法行政原则的实践意义 打开就读的“中国行政法基础理论”的教材,文中所阐述的行政法基本原则明确地告诉我们:“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就是贯穿在行政法中指导和统帅行政法具体规范的最稳定的基本精神,是要求所有行政法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行政法基本原则决定着行政法的根本性质、发展方向和社会效果。”教材还进一步将行政法原则分解成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程序公正原则和权力制约原则等若干子原则。这些精辟的概述不仅表明行政法基本原则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同时也揭示了行政法原则在实践活动中的深刻意义。 在细读这些理论学说的时候,使我连连想起了近年来我国社会出现的一系列令人深思的许多问题。 一、法不授权,政府无权。 近几年,央视“焦点访谈”和各类媒体曾不断披露不少的地区和企业为了“形象工程”和“首长项目”的及时顺利竣工,动用了上百万、数千万甚至几亿的资财和无数人力,最终,由于这些工程根本不切合实际,结果给国家和百姓带来了无尽的损害,实际变成“祸国工程”、“殃民项目”。这些当官者、首长们为了体现自己的所谓“政绩”,甚至从一己利益出发,不顾国计民生,不经过科学的论证,轻率地制造“工程”、“项目”,其实质是无视党纪国法的行径。我们知道不管是地区还是企业,有关重大的事项,特别是那些涉及地区、企业长远发展和生死攸关的决策,都应当依法按法定程序通过“人大”和“董

事会”等权力机构来审定,决不允许由个人或长官来拍板。也就是法律所没有授权的事项,政府和行政长官无权作出行政行为。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承认我们市场经济的地位,由于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还处于一个初始时期,市场经济的不完善,导致了许多非市场经济行为的干预,特别还存在着封建社会人治现象的残余,领导人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我就是法”,一切违背长官意志的言行乃至于法律条文都可以让位于当权者,一个小小的行政区长或者几位领导者可以拍板决定,硬把全民企业和集体企业组合在一起,成长一个所谓的有限公司或集团公司,董事长、董事会是他们指派,集体企业的资产可以任由他们支配、分解。这样的违法行为如上所说的“政绩工程”一样,我们随处可见可闻……。市场经济要的是法制社会,这样,市场经济才能有序健康地发展。经过十余年的艰难努力,我们已是世贸组织的一员,我们在融入世界经济这个大家庭里生活的同时,我们有关行政部门在作出经济行为时,就必须遵照国际公认的法则办事。因此,只有当国际、国内法律所允许的情况下,依法行政才有效。 二、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严查不作为。 说实在的,生活在如今的环境,百姓们确实有点后怕。当我们去菜场买菜,或者去超市购物,常常会想起电视中、报刊上忠告市民的画面。如:用硫磺熏制的干红椒,泔脚中提取的油制品,还有什么黑心棉,充水肉等等,五花八门,可以说吃、穿、用都充斥着假冒伪劣商品,百姓们的衣、食、住、行正感到不知所措。一些奸商无所不用其极,用最卑鄙、最龌龊的手段制造一件件、一桩桩骇人听闻的事件,

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2

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 第二部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基本概念及其要点 一、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概念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是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依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执行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对安全生产行政相对人履行权利和义务的情况进行检查,并直接影响其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根据这一概念,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具有以下特征: (一)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主体的特定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活动是一种行使行政权力的活动,是具体的行政行为。这种行为只能由国家授权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行使,而不能由社会其他组织或个人行使。 (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内容的法律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是依法行使职权的活动,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必须以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为依据,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是以实现国家行政管理职能,达到实现社会公共意志、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安全生产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为目的的。因此,执法者必须根据法律,实施法律职能,依法进行执法活动,不能离开法律而任意行动。 (三)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权责的一致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在实施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行为时,其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具有一致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权力,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义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不得自由行使其职权,无论是转让、放弃或是主观随意变动,都将承担失职、渎职、违法或滥用职权的法律责任。 (四)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权力的强制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运用法律、法规、规章的活动。这种活动是依据法律进行,并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为了实现安全生产行政管理的目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运用行政强制力迫使安全生产行政相对人做出或不做出一定的行为,或给安全生产行政相对人以必要的行政处罚。 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主体 (一)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主体的概念。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国家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安全生产行政管理活动,并能独立地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机关或组织。具有如下特征: 1.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主体是一种机关或组织,而不是个人,个人不能成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主体。 2.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组织。能否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反映出它是否享有独立的法律人格。 3.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主体能独立地承担自己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 (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主体的法律地位。在安全生产法规中,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主体既是安全生产法规的执行者,有权对违反安全生产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理,又是安全生产法规关系双方当事人的一方,受安全生产法规的调整。所以,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主体的法律地位具有双重性:

论我国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当前依法行政中存在着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以及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当前学术界和实践工作者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力图通过对我国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视角进行 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几项对策。 关键词:依法行政,依法治国,问题,对策 众所周知,实现法治国家是我们当前的目标,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然而,依法行政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执政为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2004年3 月22日,国务院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明确了今后十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以及主要任务和措施,对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然而要使我国真正走向法治,实现依法行政,就要充分重视目前我国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拟就当前我国依法行政中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此做些探索性思考。 一、依法行政的内涵 什么是依法行政?概括起来讲,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行使行政权力,并对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现代社会,依法行政之“法”不仅包括法律规范,还包括法律的一般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目的。依法行政最早是由资产阶级提出并在资产阶级国家付诸实践的。由于各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法治传统的区别,各国在称谓上有所差别,英国称为“法治”或“依法行政”,美国将依法行政包含在“法治原则”之内。

依法行政与执法公信力试题与答案

依法行政与执法公信力试题与答案 1、(3分)根据行政合法性原则,下列行政事项可以由法规庙宇的是()。 B、行政强制措施。 2、(3分)在行政合法原则中,法律保留原则是指()。 D、行政机关只有在取得法律授权的情况下才能实施相应的行为。 3、(3分)对于依法行政的新动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从“相对主权”走向“绝对主权”。 4\、(3分)随着我国法治化建设的不断完善,“特别权力关系领域”逐走出法治真空,下列关系中不属于特别权力关系的是()。 B、雇员与雇主的关系。 5、(3分)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 D、法律、法规。 6、(3分)按照程序正当原则,在行政管理中不能公开的是()。 C、涉密行政决定。

7、(3分)下列哪种情况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时应当回避。 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 8、(3分)党要关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这个法宝程序就是()的法定程序。 B、人大。 9、(3分)按照民主与法治的基本逻辑,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个人没有同意并授权政府对自已的统治的权利。 10、(3分)行政管理从国家垄断走向行政的社会货柜的表现形式是()。 C、建立丰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 11、(4分)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该符合行政合理原则,根据行政合理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 B、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C、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

12、(4分)下列情形中,需要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的有()。 A、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监督不力,在其职责范围内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事件、案件。 B、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规定,导致用人失察、失误,造成恶劣影响。 C、决策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 D、在行政活动中滥用职权,强令、授意实施违法行政行为,或者不作为,引发群体事件或者其他重大事件。 13、(4分)调整“人与人关系”的行政法领域有()。 A、经济调控、规制。 B、警察、税收、国防。 C、社会福利保障。 14、(4分)根据马克斯·韦伯的合理统治理论,合理统治类型有()。 A、传统型统治 B、法理型统治 C、魅力型统治 15、(4分)民主赤字理论是指表面举行民主的组织或机构在其实践或运作中未能令人满意地实现民主原则,造成民主赤字的原因有()。 A、代表机构的政治地位比较弱。 B、更多的代表是以兼职的身份来履行代表职责。 D、代表不能够表达人民的意愿。

依法行政的基本理念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依法行政的基本理念 篇一:依法行政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 袁曙宏:依法行政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 依法行政不仅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和法治国家所普遍 遵循的一项法治原则,而且是各国据此原则所建立的一整套行政法律制度;不仅是现代政府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更是现代政府管理模式和行政观念的一场深刻革命。为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国务院20xx年3月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系统规划了我国依法行政的实施蓝图,明确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宏伟目标,全面确立了我国未来10年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行动纲领,继往开来,意义重大。面对依法行政的大好形势和艰巨任务,广大公务员迫切需要在认真学习、宣传和实施《纲要》的过程中,更加牢固地树立依法行政观念,更加全面地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坚决按照胡锦涛同志所明确要求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越是工作重要,越是事情紧急,越是矛盾突出,越要

坚持依法办事。” 一、依法行政的涵义和基本要求 (一)依法行政的涵义 在现代社会,行政必须受法律的约束,这是法治的必然要求。尽管各国在其不同的法治发展道路上,形成了关于“依法行政”的不同称谓,但在现代法治国家中,依法行政都实质性地成为行政机关所普遍遵循的一项法治原则,并由此构成了各国建立行政法律制度的基础和根据。 对依法行政内涵的理解,首先源于对法律与行政二者关系的确定。从历史发展来看,法律与行政并无必然关联。在近代法治产生以前,行政领域本质上是由人而非法支配一切的,它所造成的结果是专制和不民主。依法行政的提出,旨在从根本上确立议会制定的法律对行政的支配和控制地位,保证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行使行政权,以防止行政权专横和滥用。在依法行政中,“依”取依据、根据之义,指行政权力的取得和行使必须 “依据法律”,这不仅远比“不违反法律”严格,而且也比“符合法律”要求更高。尽管在现代社会,行政机关享有更宽、更广的自由裁量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不再局限于机械适用法律,而是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有了更积极、更能动的作用;但在有可能侵害公民权利的领域中,始终要求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据法律行事,且即使在其他领域,在行政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题目和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题目和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期末考试1,[多题一 指导思想的统一是人类社会正常稳定发展的普遍要求。答:文化多元化是指现实生活中各种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存在。指导思想的一元论是社会文化规范发展的自觉和必然要求。社会意识的多样化和指导思想的统一。这是一个不同层面的问题D:指导思想的统一是人类社会正常稳定发展的思想基础ACD 2,[多题]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是物化的,劳动是异化的。答:人的价值等于事物的价值乙:人成为机器的一部分劳动创造的财富越多,劳动者获得的财富份额就越少严重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挤压了人类生存的价值[多选题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A: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人口基数大、资源短缺的压力B:就业压力C:扶贫减贫压力 D:解决矛盾的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BCD\\ Abc 4、[多种选择]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生产资料公有制C:计划经济D:按劳分配bd 5,[多种选择1 |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认为 A:经济发展是现代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B: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政治,文化与人c:社会发展必须体现和

服务于人的解放 D:人的解放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和自然等各个方面 6,[多题]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我们必须坚持 A:科学行政和依法行政b:有效行政c:民主行政 D:廉洁行政ac 7,[多话题]如何理解文化 A:文化有多种理解:广义,中义和狭义 1:广义文化指人类通过物质和精神生产实践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9:狭义文化特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D:酒文化和茶文化指狭义文化abcd 8,[多选择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取向包括:A:积极进步B:先进文明C:科学D:和谐BD | 答: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坚持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D: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abcd 10,[多题] 中国当前的多元文化存在

依法行政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依法行政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依法行政学习心得体会一:依法行政学习心得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要求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按照市、县局安排,我认真学习了《公务员依法行政读本》及相关资料。通过系统地学习培训,我增强了依法行政重要性的认识,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提高了自身的法律意识和理论素养,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 一、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通过学习懂得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战略方针。法律是人民制定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政府受人民的委托,管理国家事务。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就是贯彻人民的意志,履行人民的重托,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为了使政府有效而正确地行使人民所赋予的权力,管理好各项事务,就必须通过正确执法,用法律来规范、保障和制约政府行为。 (二)依法行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经济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恰当地规范政府行为,如何规范好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普通公民之间的关系,如何使政府从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的状态顺利过渡到依法统筹,掌握全局,适当管理,做好服务的轨道上来。政府不仅应按法律、法规做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 (三)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宪法原则在行政领域中的体现。党中央对行政机关提出”依法行政”的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政治体制所决定的。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行政权力来源于人民,依法行政是人民民主国家民主政治的本质体现。所以,迫切要求全面地实行法治,依法规范行政权力。法律至上,一切行政活动都必须受制于法律。因此,依法行政是对行政活动的一种限制和约束,也是广大公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一种手段。 (四)依法行政是行政职责和行政职权相统一的要求。从国家要求依法行政的内涵看,它包含着法律保留、法律优先、职权法定、依据法律行政职责与行政职权相统一等内容。而依据法律职责和职权相统一,则是依法行政的核心。所以,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就是依据法律,保证行政职责和行政职权相统一,体现依法行政的核心所在,不依法行使职权就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二、今后努力方向 (一)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增强依法行政观念。进一步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各类依法行政的学习讲座,参加各级党委、政府组织的集中学习,提高自己的法治观念。同时,加强自学,确保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法律知识,做到依法行政。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加强政治学习和廉政教育,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党纪法规,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名词解释(第1-2章) 1、行政职能:行政职能是指狭义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为维护统治和促进社会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是相关的政治权力主体按照一定规则,经由一定过程,通过多种表达形式实现彼此价值观念和利益关系的契合,从而赋予国家行政机关在广泛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任务的总称。 2、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是西方国家针对政府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财政危机、信任危机以及效率危机开展的一场旨在推行政府管理民营化、效率至上和顾客导向的政府改革运动。 3、公共服务职能公共服务职能是指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而对推动经济发展、调节社会矛盾与利益关系、提高社会公平和文明程度、保持社会稳定起到重要影响作用的政府职能。 4、行政职能转变政府行政职能转变是指政府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履行职责的范围和发挥功能的领域做出适当调整的活动。 5、行政体制行政体制又称行政管理体制,主要指一个国家行政系统中的权力划分、职能配置、组织结构、人事制度、运行方式等制度的总和。 6、行政权力体制行政权力体制是指在一个国家的行政组织体系中,行政权力配置与运用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 7、集权制答:集权制又称中央集权制,是指一切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中央或上级对地方或下级直接指挥,地方政府或下级依据上级命令、指令,在中央或上级授权范围内处理公务的行政体制。 8、分权制答:分权制是指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将行政权力授予地方政府或下级机关,地方政府或下级机关在其权力范围内,有完全的自决权,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除了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督之外,不得随意进行干预的行政体制。 9、行政组织体制答:行政组织体制是指按照行政组织中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划分,来确定其权责范围和工作性质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 10、层级制答:层级制又称分级制、直线制,指的是把行政组织从纵向划分为若干层次,每一层次的工作性质相同,但其权责范围则自上而下的随层次递减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 11、职能制答:职能制又称机能制、分职制,是把行政组织从横向划分为若干部门,各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但其权责范围基本相同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 12、行政领导体制答:行政领导体制是指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权责关系的制度化表现形式,是行政运行机制的关键。 13、首长制答:分权制是指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将行政权力授予地方政府或下级机关,地方政府或下级机关在其权力范围内,有完全的自决权,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除了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督之外,不得随意进行干预的行政体制。 14、委员会制答:委员会制也称合议制,是指在一个行政组织中,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人员组成委员会来共同执掌,对所管辖范围内的行政事务实行集体领导、共同负责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 名词解释(第3-4章) 1、行政组织行政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组织就是一切具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行政功能的组织,它既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政党的具有管理职能的组织系统,也包括国家机关中的立法、司法系统中具有执行性职能的各类单位和国家的整个组织系统。狭义的行政组织是指为执行国家政务所建立的机构系统,即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组建的,体现全体人民意志、行使行政权力、执行行政职能、推行政务、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机关体系。

依法行政与人大监督

依法行政与人大监督 党的十六大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明确提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依法行政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我们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必须要始终突出依法行政这个重点,牢牢抓住依法行政这个关键,强化人大对依法行政的监督力度,促进依法行政健康发展。 一、当前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 1、依法行政的观念不强。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对依法行政的认识没有完全到位,思想上也不够重视,还没有把这项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认为依法办事束缚手脚,因而仍习惯于用计划经济时期的老办法从事新形势下的行政活动,不善于用法律的手段管理国家事务、文化、经济事业和社会事务,办事随心所欲;有的执法部门、执法人员的执法指导思想不端正,怕挑担子,怕负责任,不敢行使职权,不敢严格执法,甚至敷衍应付,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有的政府部门越权执法,相互掣肘,相互拆台,偏袒一方当事人。 2、执法力度不够。一是执法的随意性比较大。该查的不查,不该查的乱查;该罚的不罚,不该罚的乱罚;有关系的不能办也办,没有关系的能办也不办。这是目前行政执法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二是由于政企不分。。 6、执法环境不理想。一方面,人们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一些当事人无视法律、法规,想方设法逃避法律、法规的追究,甚至暴力抗法。另一方面,少数行政执法人员把手中的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在一些不法分子的拉拢腐蚀下,走上了违法乱纪的道路。 7、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少数行政执法人员思想作风不端正,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甚至充当违法、违规者的“保护伞”。有些行政执法人员不尊重当事人权利,不注重办案效果,工作作风粗暴,办事效率低下。重实体、轻程序,重权力、轻义务,重收费、轻教育的情况比较突出。一些行政执法人员缺乏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业务水平低,工作能力差。 二、严格依法行政必须强化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 1、充分认识人大监督的特点和优势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地方组织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联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理人民群众对上述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申诉和意见;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当的决定和命令。这就清楚地表明,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代表机关,能够对国家的一切重大问题做出决定并监督其实施,其他国家机关都必须接受它的监督。这种地位,是其他任何机关和党组织都不能替代的,是最高层次的监督,具有法定的权威性。 人大监督植根于人民群众和整个社会之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根据选举法的规定,由选民直接或者间接选出的各级人大代表,是受人民委托参与国家管理的光荣使者。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各条战线、各个阶层和不同的地区,其中绝大多数战斗在经济、科技、国防、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工作的最前沿,同人民群众有着最直接、最经常、最密切的联系,能够直接了解、掌握真实的社情民意和各个方面的客观事实,全面听取和征询广大群众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反映、意见和评价,按照人民的意愿对各级国家机关实施监督。 人大监督的主体素质较高,审视位置相对超脱,分析评价事物具有客观的公正性。人大代表作为各级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大都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法律政策水平和参政议政能力,在群众中享有一定的威信,特别是县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曾在党政机关和其他部门担任过领导工作。他们情况熟悉,经验丰富,工作相对超脱,

如何更好地依法行政

如何更好地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现代行政管理和行政法的最重要原则,它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过程,新问题层出不穷。为此,需要调动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宪法学、法理学、行政法学、行政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力量,群策群力,积极探索依法行政理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党的十五大以来,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围绕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民主法制观念和意识不断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取得明显进展。 一、依法行政的现状 不断发展的依法行政实践迫切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新经验,借鉴新成果,作出新概括,提出新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并以此指导新的实践。在依法行政的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些年来,我国依法行政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积累了许多经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全面实施依法行政,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反映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遵循中国先进的文化方向、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法行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依法行政要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服从并服务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三是依法行政要扬行政之长、避行政之短;四是在转型时期,依法行政的推进要与政府职能的转变同步进行;五是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与水平的提高;六是立法、执法和行政监督三者必须齐头并进、协调一致。 二、如何依法行政 第一,对于政府部门来讲,依法行政的第一要求是依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审计制度是我国宪政体系和行政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机关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必须始终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重点加强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强化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二是积极开展效益审计。三是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提高监督实效。坚持原则是审计监督依法履行职责的灵魂。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审计署从去年开始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到2007年,力争做到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所有审计项目的报告全部对社会公告。 第二,行政机关履行职责,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既不能失职不作为,又不能越权乱作为。为了保证审计工作客观公正,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因素可能对审计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使审计工作实现法制化、规范化,审计署近年来先后发布了20多部审计准则和规章,对审计工作各个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今年初,又实施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把审计项目全过程纳入质量控制和监督检查的视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答案(精华版)(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思考题答案 一?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中,由人民选择和决定的发展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4.在新时期,我们应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圭寸 闭 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二?如何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 1?党的十G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它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