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常 用 溶 剂 的 挥发 速 率

常 用 溶 剂 的 挥发 速 率

常 用 溶 剂 的 挥发 速 率

常用溶剂的挥发速率(甲苯 100 )

常用溶剂的挥发速率(乙酸丁酯 100 )

稀释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稀释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稀释剂 二、成分/组成信息 混合物 主要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No 甲基异丁基酮 0--5 108-10-1 甲苯0--10 108-88-3 醋酸乙酯0—15 141-78-6 醋酸丁酯15--40 123-86-4 二甲苯20--50 1330-20-7 丙二醇甲醚醋酸酯0--40 697-82-5 三、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易燃、有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有刺激性气味,长期接触其高浓度蒸气可引起头昏、头晕,对皮肤、黏膜有剌激、致敏作用。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有泄漏时应特别注意不得排入下水道。 燃爆危险:易燃。遇明火、高热有燃烧爆炸危险。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五、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包装容器若遇高热,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CO、CO2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可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扑救。 灭火注意事项:用水灭火无效。 六、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切断火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地带,尽可能切断污染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 消除方法:将泄漏液体回收至密闭容器内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用砂土等惰性材料吸收清理现场残液。 七、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戴防护用品。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通风系统和设备。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容器损坏。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八、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TJ36-79)mg/m3

溶剂挥发速度

塑料凹印油墨的溶剂选择 在塑料凹印油墨中,溶剂不仅能溶解各种成膜聚合物,调整黏度及流变性,而且对成膜质量有重要影响。在塑料凹印油墨配方中,关键技术之一就是选择合适的溶剂,以下对常用溶剂的特性及如何选择其用量进行详细阐述。 常用溶剂分类 塑料凹印油墨用溶剂分为醇、酯、苯、酮4类。1.醇类 常用的醇类溶剂有乙醇(酒精)、异丙醇、正丁醇等。乙醇和正丁醇多作为助溶剂使用,乙醇对某些树脂的溶解性极好,尤其是对于染料;乙醇吸潮性极高,其溶解力会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其挥发极快,用量不宜过多。异丙醇能与水、乙醇、甲苯混溶。

2.酯类 常用酯类溶剂有醋酸乙酯(乙酸乙酯)、醋酸丁酯(乙酸丁酯),酯类溶剂溶解力强,具有强烈的水果气味,但价格偏高,常用于溶剂塑料凹印油墨中。 3.苯类 常用的苯类溶剂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等。苯挥发快,价格便宜,但毒性大;甲苯在稀释比和挥发速度方面较理想,是塑料凹印油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品种之一。二甲苯挥发速度较甲苯慢,也是塑料凹印油墨中最常用的溶剂之一。4.酮类 常用酮类溶剂主要有丁酮(甲乙酮、MEK)、环己酮等。酮类溶解力很强,特别适用于高固体组分的塑料凹印油墨,有助于改善高固体组分的塑

料凹印油墨的流动性和流平性,但气味较难闻。溶剂的性质 1.溶解力 溶剂对树脂的实际溶解能力,是其能否便于使用的首要条件。溶解力可用溶解参数δ衡量,δ定义为液体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 δ=(△E/Vm)1/2 式中:△E,内聚能,指液体或固体的汽化热(J),Vm为摩尔体积(cm3)。 混合溶剂的溶解参数公式为: δ混合=(X1V1δ1+X2V2δ2+X3V3δ3+……XiVi δi)(X1V1+X2V2+X3V3+……XiVi) 式中,Xi、Vi分别是混合溶剂的摩尔分数和摩尔体积。溶解参数为理解溶剂与树脂、颜料、溶剂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修正和改

常用溶剂的挥发速度分析精编版

常用溶剂的挥发速度分析时间:2007-03-06 15:01 来源:阿里巴巴化工频道文字选择:大中小 名称-----------沸点℃------- 比挥发速度 二氯甲烷--------- 40--------- 2750 四氯化碳-------- 76.8--------- 1280 醋酸甲酯--------- 57.2--------- 1180 丙酮------------- 56.2--------- 1120 正己烷--------- 65~69 --------- 1000 二氯乙烷--------- 84----------- 750 环已烷--------- 80.8------------ 720 醋酸乙酯-------- 77.1 --------- 615 丁酮------------ 79.6---------- 572 四氢呋喃--------- 66---------- 501 苯---------------80 ---------- 500 正庚烷--------- 98.0---------- 386 甲醇----------- 64.5----------- 370 甲苯---------- 111.0--------- 240 异丙醇--------- 82.5--------- 205 乙醇----------- 78.1--------- 203 醋酸丁酯--------26.5 --------- 100 二甲苯---------135~145-------- 68 甲基溶纤剂------ 124.5--------- 55 丁醇------------ 117.1--------- 45 环已酮--------- 155~156 ------- 25 三氯乙烯--------- 86~88--------- 快 二氧六环--------- 101~102------- 中 二甲基甲酰胺----153------------- 慢 醋酸戊酯--------- 130~150 -------慢

中药药剂学:片剂的赋形剂——润滑剂

片剂的赋形剂[润滑剂(Lubricants)]药物颗(或粉)粒在压片前必须加入一定量的具有润滑作用的物料,以增加颗(或粉)粒的流动性,减少颗(或粉)粒与冲模之间的摩擦力,以利于将片剂推出模孔,使片剂的剂量准确,片面光洁美观,此类物料一般称为润滑剂。润滑剂应具有或兼有以下作用:①润滑性,系指能降低颗(或粉)粒或片剂与模孔壁之间的摩擦力,可使压片力分布及片剂密度分布均匀,使压成之片由模孔中推出时所需的力减少,同时减低冲模的磨损。②抗粘附性,系指能防止压片原料粘着在冲头表面或模孔壁上,使片剂表面光洁美观。③助流性,系指能减少颗(或粉)粒间的摩擦力,增加颗(或粉)粒流动性。使能顺利流入模孔,片重差异合格。生产中常用的润滑剂如下:┌硬脂酸镁│┌水不溶性润滑剂┤滑石粉│││└硬脂酸、高熔点蜡、玉米淀粉│└水溶性润滑剂水溶性润滑剂由于疏水性润滑剂对片剂的崩解及药物的溶出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为了满足制备水溶性片剂如口含片、泡腾片等的要求,需选用水溶性或亲水性的润滑剂。常用的水溶性润滑剂及其用量,见下表: 润滑剂 用量(%) 润滑剂 用量(%) 硼酸 1 氯化钠 5 苯甲酸钠 5 醋酸钠 5 油酸钠 5 月桂醇硫酸钠 O.5~2.5 聚乙二醇4000

1~4 月桂醇硫酸镁 1~3 聚乙二醇6000 1~4 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 1~3 实验证明硼酸和氯化钠减低摩擦力的作用不好;硼酸不宜用于内服;有的润滑剂价贵不宜推广。近年研究证明,月桂醇硫酸镁有较好的润滑作用,虽不及硬脂酸镁,但较滑石粉、聚乙二醇及月桂醇硫酸钠等好。本品对片剂硬度的不良影响小于硬脂酸镁。润滑剂的作用与表面积有关,粉状润滑剂,其粉末愈细,则润滑作用愈强,故用前常须通过五号筛后,再与颗粒均匀混合压片。 硬脂酸镁本品为白色细腻轻松粉末,比容大(硬脂酸镁1g的容积为10~15ml),有良好的附着性,与颗粒混合后分布均匀而不易分离,为最常用的润滑剂。本品润滑性强,抗粘附性好,助流性差,若与其他润滑剂混合应用,润滑性更佳。-般用量为0.25%~1%。硬脂酸镁为疏水物,用量过多能影响片剂的崩解时间或产生裂片,应用这种疏水性润滑剂时,可同时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以克服之。由于本品含有微量碱性杂质,故遇碱容易起变化的药物(如颠茄类生物碱、阿斯匹林等)不宜使用。 滑石粉 本品为白色至灰白色结晶性粉末,以白色者佳。密度大,抗粘附性及助流性好,但附着性及润滑性较差。一般用量为3%~6%。生产中有时与硬脂酸镁合用,但有人实验证明滑石粉对硬脂酸镁的润滑作用有干扰,所以最好不要同用。滑石粉为亲水性物质,不妨碍片剂崩解。本品亦有微量碱性杂质,在用前先用酸处理以克服之。 硬脂酸、高熔点蜡、玉米淀粉 1.硬脂酸本品常用浓度为l%~5%,润滑性好,抗粘附性不好,无助流性。 2.高熔点蜡本品常用浓度为3%~5%,润滑性很好,抗粘附性不好,无助流性。 3.玉米淀粉本品常用浓度为3%~10%,助流性、抗粘附性好,润滑性不好。

溶剂相对挥发速率表

溶剂名称相对挥发速率正已烷7.8 丙酮 5.7 四氢呋 喃 4.8 醋酸乙酯( 85% ) 4.1 醋酸乙酯( 95% ) 4 醋酸乙酯( 97% ) 4 甲乙酮 3.8 苯 3.5 醋酸异丙酯( 95% ) 3.5 甲基异丙基酮 2.9 甲基正丙基酮 2.4 二乙酮 2.3 醋酸正丙酯 2.1 甲苯 2 醋酸仲丁酯 1.8 甲基异丁基酮 1.7 乙醇( 100% ) 1.7 正辛烷 1.6 醋酸异丁酯 1.5 异丙醇 1.5 乙醇( 95% ) 1.4 醋酸正丁酯( 90% ) 1 醋酸正丁酯( 99% ) 1 甲基正丁基酮0.98 叔戊醇0.93 正丙醇0.89 亚异丙基丙 酮0.88 仲丁醇0.83 乙苯0.82 二甲苯0.77 丙二醇甲 醚 0.7 醋酸戊醋( 85%-88% )0.68 异丁醇0.64 乙二醇甲醚0.53 丙二醇乙醚0.5 甲基异或基酮0.46 正丁醇0.44 一缩丙二醇甲醚0.4 醋酸混合醋( 95% )0.39 乙二醇乙醚0.39 水0.36 甲基正戊基酮0.34 环已酮0.3 丙二醇丙醚0.2 混合戊醇0.2 乙二醇丙醚0.2 乙二醇乙醚醋酸酯 0.19 (99%) 乳酸乙酯0.18 乙二醇乙醚醋酸酯 0.17 (95%) 丙二醇甲醚醋酸 0.14 酯 二丙酮醇0.12 丙二醇丁醚0.08 乙二醇丁醚0.07 水(相对湿度 65% )0.06 乳酸丁酯0.03 乙二醇丁醚醋酸酯0.03 丙二醇苯醚0.02 一缩乙二醇甲醚0.02 一缩乙二醇乙醚0.02 一缩乙二醇丙 醚0.01 一缩乙二醇丁醚0.01 一缩乙二醇乙醚醋酸 酯0.008 一缩丙二醇丁醚0.005 一缩乙二醇丁醚醋酸 酯0.002 以上排序整理过,以下下载与网上原件

溶剂相对挥发速率表

丙二醇乙醚0.5 相对挥发速率溶剂名称 0.46 甲基异或基酮7.8 正已烷0.44 正丁醇5.7 丙酮0.4 一缩丙二醇甲醚四氢呋4.8 0.39 )醋酸混合醋(95%喃0.39 乙二醇乙醚4.1 )醋酸乙酯(85%0.36 水 4 )醋酸乙酯(95%0.34 甲基正戊基酮4 )醋酸乙酯(97%0.3 环已酮3.8 甲乙酮0.2 丙二醇丙醚3.5 苯0.2 混合戊醇 3.5 95%醋酸异丙酯()0.2 乙二醇丙醚 2.9 甲基异丙基酮 乙二醇乙醚醋酸酯2.4 甲基正丙基酮0.19 99%()2.3 二乙酮0.18 乳酸乙酯2.1 醋酸正丙酯乙二醇乙醚醋酸酯2 甲苯0.17 (95%)1.8 醋酸仲丁酯 丙二醇甲醚醋酸1.7 甲基异丁基酮0.14 酯1.7 乙醇()100%0.12 二丙酮醇1.6 正辛烷0.08 丙二醇丁醚1.5 醋酸异丁酯0.07 乙二醇丁醚 1.5 异丙醇 0.06 )水(相对湿度65%1.4 )乙醇(95%0.03 乳酸丁酯1 90%醋酸正丁酯()0.03 乙二醇丁醚醋酸酯1 )醋酸正丁酯(99%0.02 丙二醇苯醚0.98 甲基正丁基酮0.02 一缩乙二醇甲醚0.93 叔戊醇 0.02 一缩乙二醇乙醚0.89 正丙醇一缩乙二醇丙亚异丙基丙0.01 醚0.88 酮0.01 一缩乙二醇丁醚0.83 仲丁醇一缩乙二醇乙醚醋酸0.82 乙苯0.008 酯0.77 二甲苯丙二醇甲0.7 0.005 一缩丙二醇丁醚醚一缩乙二醇丁醚醋酸0.68 醋酸戊醋()85%-88% 0.002 酯0.64 异丁醇0.53 乙二醇甲醚 以上排序整理过,以下下载与网上原件 1 / 4 表一相对挥发速乙苯0.82 溶剂名称率 2.4 甲基正丙基酮5.7 丙酮正辛烷 1.6 醋酸戊醋(85%-88%)0.68 3.5 醋酸异丙酯(95%)醋酸混合醋(95%)0.39 亚异丙基丙0.88 0.2 混合戊醇酮 叔戊醇0.93 甲乙酮3.8 0.46 乙二醇乙醚醋酸酯(95%)0.17 甲基异或基酮甲基异丁基酮乙二醇乙醚醋酸酯(99%)1.7 0.19 2.9 乙二醇甲醚0.53 甲基异丙基酮 0.34 甲基正戊基酮乳酸乙酯0.18 0.98 7.8 甲基正丁基酮正已烷 丙二醇甲醚醋酸酯0.14 3.5 苯 0.005 1.5 一缩丙二醇丁醚醋酸异丁酯一缩乙二醇乙醚醋酸1 醋酸正丁酯(90%)0.008 酯醋酸正丁酯(99%)1 一缩乙二醇丁醚醋酸醋酸仲丁酯1.8 0.002 酯异丁醇0.64 醋酸正丙酯2.1 正丁醇0.44 乙二醇丙醚0.2 仲丁醇0.83 0.2 丙二醇丙醚乙二醇丁醚0.07 0.08 丙二醇丁醚乙二醇丁醚醋酸酯0.03 一缩乙二醇丙乙二醇乙醚0.39 0.01 醚乳酸丁酯0.03 1.5 异丙醇 0.3 环已酮0.89 正丙醇

稀释剂msds[最新]

稀释剂msds[最新] 稀释剂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 1,,,,,化学品化学品中文名称:,,,,,稀释剂 化学品英文名称:103,,,,,thinner 2,,,,,组分信息纯品,,,,,混合物,,,,,? 主要组份,,,,,CAS,,,,,RN,,,,,含量% 二甲苯,,,,,1330-20-7,,,,,60,80 丁醇,,,,,71-36-3,,,,,20,40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 侵入途径:吸入、皮肤、眼、误服 健康危害: 眼接触:可引起眼睛刺激、发红、流泪、视力模糊。吸入:吸入蒸气可引起鼻和呼吸道刺激、头昏、虚弱、疲倦、恶心、头痛,严重者意识丧失。 皮肤:可引起皮肤刺激、皮炎、持续接触可引起皮肤皲裂和脱脂。 误服:可引起胃肠道刺激、恶心、呕吐、腹泻。 4,,,,,急救措施眼睛接触: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如仍感刺激,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和肥皂水或专用洗涤剂冲洗。 误服: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5,,,,,消防措施燃烧性:易燃。

灭火剂:二氧化碳、干粉、泡沫。 灭火注意事项:用水喷雾冷却火场中的容器。消防员必须佩带通气式面罩或正压自给式呼吸 器。 有害燃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NOx,,,,,等有毒烟雾。 6,,,,,泄漏应急措施对泄漏区进行通风,排除火种,避免吸入蒸气,大量泄漏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危害。 用砂土或其它类似物质吸收。按环保部门的要求处置。 7,,,,,作业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采用合理的通风,避免眼和皮肤接触。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空容 器禁止动火切割。远离热源、火种,防止阳光直射。避免与强酸、强碱和氧化剂接触。分开 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放,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8,,,,,防护措施作业场所职业接触限值 二甲苯(1330-20-7),,,,,中 国:TWA,,,,,50,,,,,mg/m?,,,,,;STEL,,,,,100,,,,,mg/m? 丁醇(71-36-3),,,,,中国:MAC,,,,,200,,,,,mg/m? 工程控制:全面通风或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通气式面罩或自吸过滤式防毒面 具。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溶剂挥发速率表

. 溶剂名称相对挥发速率 丙酮5. 7 醋酸戊醋(85%-88%)0. 68 醋酸混合醋(95%)0. 39 混合戊醇0. 2 叔戊醇0. 93 乙二醇乙醚醋酸酯(95%)0. 17 乙二醇乙醚醋酸酯(99%)0. 19 乙二醇甲醚0. 53 乳酸乙酯0. 18 正已烷7. 8 苯3. 5 醋酸异丁酯1. 5 醋酸正丁酯(90%)1醋酸正丁酯(99%)1 醋酸仲丁酯1. 8 异丁醇0. 64 正丁醇0. 44 仲丁醇0. 83 乙二醇丁醚0. 07 乙二醇丁醚醋酸酯0. 03

. 乙二醇乙醚0. 39 乳酸丁酯0. 03 环已酮0. 3 一缩乙二醇丁醚0. 01 一缩乙二醇乙醚0. 02 一缩乙二醇甲醚0. 02 二丙酮醇0. 12 二乙酮2. 3 醋酸乙酯(85%)4. 1 醋酸乙酯(95%)4醋酸乙酯(97%)4 乙醇(95%)1. 4 乙醇(100%)1. 7 乙苯0. 82 甲基正丙基酮2. 4 正辛烷1. 6 醋酸异丙酯(95%)3. 5 亚异丙基丙酮0. 88

. 甲乙酮 3.8甲基异或基酮0.46甲基异丁基酮 1.7甲基异丙基酮 2.9甲基正戊基酮0.34甲基正丁基酮0.98丙二醇甲醚醋酸酯0.14一缩丙二醇丁醚0.005一缩乙二醇乙醚醋酸 0.008酯 一缩乙二醇丁醚醋酸 0.002酯 醋酸正丙酯 2.1乙二醇丙醚0.2丙二醇丙醚0.2丙二醇丁醚0.08 一缩乙二醇丙 0.01醚 异丙醇 1.5正丙醇0.89四氢呋喃 4.8甲苯2 二甲苯0.77水0.36水(相对湿度65%)0.06丙二醇甲醚0.7丙二醇乙醚0.5一缩丙二醇甲醚0.4丙二醇苯醚0.02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稀释剂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稀释剂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稀释剂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稀释剂 化学品英文名称:Thinner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稀释剂 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No.: 稀释剂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急性,吸入1000ppm以上会抑制神经系统,严重时会昏厥,100ppm会刺激眼鼻喉,250ppm会催泪。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正常储存下安定,高温下会放热分解及燃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下受污之物并使用肥皂与清水清洗接触部位,若刺激感仍未消除,请快速就医。 眼睛接触:使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并快速就医。 吸入:移至新鲜空气并快速就医。 食入:立即饮用大量开水并快速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消防人员应配戴安全手套、安全护目镜、安全衣物。使用适用之灭火器材,但应严防密闭空间中救火作业人员缺氧。灭火剂:二氧化碳,化学干粉、泡沫。 灭火注意事项:灭火时可能遭遇的特殊危害,氧化剂、火花、雾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个人应配备使用适当防护具,无适当防护具勿碰触外泄物。保持通风,隔离热源、火源及氧化剂,防止氧化物流入下水道或密闭空间。 消除方法:在安全情况下设法阻漏,少量泄漏可用吸收物吸收,再臵容器密闭标示,大量泄漏应通知环保单位及供应商。 第七部分操作处臵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储存容器应于密闭并加标示,应隔绝火源、热源及不相容物-氧化剂。 储存注意事项:适存温度-10~30℃以下,应避免阳光直射储存场所应保持通风。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PGMEA:100ppm(1993~1994)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呼吸系统防护:防有机蒸汽之呼吸防护器 眼睛防护:安全护目镜 身体防护:防渗围裙 手防护:防渗手套 其他防护:污染衣物应清洗再使用或丢弃,使用此物后应彻底洗手,工作场所严禁吸烟及饮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常见溶剂的挥发速度

常用溶剂的挥发速度 名称------沸点℃---- 比挥发速度 二氯甲烷--------- 40--------- 2750 四氯化碳 -------- 76.8--------- 1280 醋酸甲酯--------- 57.2--------- 1180 丙酮------------- 56.2--------- 1120 正己烷 --------- 65~69 --------- 1000 二氯乙烷--------- 84----------- 750 环已烷--------- 80.8------------ 720 醋酸乙酯 -------- 77.1 --------- 615 丁酮 ------------ 79.6---------- 572 四氢呋喃--------- 66---------- 501 苯 ---------------80 ---------- 500 正庚烷 --------- 98.0---------- 386 甲醇----------- 64.5----------- 370 甲苯---------- 111.0--------- 240 异丙醇 --------- 82.5--------- 205 乙醇 ----------- 78.1--------- 203 醋酸丁酯--------26.5 --------- 100 二甲苯 ---------135~145-------- 68 甲基溶纤剂------ 124.5--------- 55 丁醇 ------------ 117.1--------- 45 环已酮 --------- 155~156 ------- 25 三氯乙烯--------- 86~88--------- 快 二氧六环 --------- 101~102------- 中 二甲基甲酰胺 ----153------------- 慢 醋酸戊酯 --------- 130~150 -------慢

浅析无油润滑剂和水溶性润滑油的区别

浅析无油润滑剂和水溶性润滑油的区别 世界科技在变化,润滑工艺在变化,环保节能在变化,管理使用化学品的法律也在变化。因此,已经使用了多年的金属成型润滑原则也由此而发生变化。受市场需求和各种变化的推动影响,冲压油市场正悄然发生着重大改变,国内外众多厂家推出的水溶性冲压油(亦称作“挥发性冲压油或冲片油”)开始大规模进入市场,以试图取代使用多年的矿物质润滑油。 基于众多网友和用户的关心,本人结合多年的市场调研和应用经验,就无油润滑剂(亦称水基润滑剂)与水溶性冲压油的区别着重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两者的不同性,以供大家参考区别。如下: 一、基本合成工艺 水溶性冲压油:水溶性润滑剂指的是乳化液,油分散在水中称为水包油型,反之称为油包水型,冲压生产中主要采用水包油型,通常是把母液用水稀释后使用,各种润滑剂都已微滴状分散在水中,具有冷却和润滑的双重效果,表面活性剂在乳化液中主要用作乳化剂,使用较多的是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其配置过程为,首先将油溶性的添加剂添加到油中形成油相,再把水溶性的添加剂添加到水中形成水相,然后将两相混合,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充分搅拌,即可形成微乳化剂,以矿物质油作为基材,加入乳化剂、水以及防锈剂等加以合成,同时考虑到工件成型难度的不同,不同型号的产品其矿物油的添加比例也有所不同。由于水溶性冲压油其研发背景的最大特点,就是便于清洗或免清洗,因此,为减少残留产品中还需要添加大量的挥发性物质。所以就其合成机理来说水溶性润滑剂含有的主要成分,除去水分以外,还含有大量油份和表面活性剂。 无油(水基)润滑剂:以水作为基材,添加高分子抗极压聚合物、热敏反应聚合物、防锈因子合成而来,要求不含任何油脂成份和挥发性有毒物质。根据目前的市场调查,国际上目前真正能够掌握并生产无油润滑剂的只有美国IRMCO公司。 二、技术性能 水溶性冲压油: 从水介质的特殊性及其对添加剂结构的要求和性能的影响角度考虑,水溶性润滑添加剂往往存在水解稳定性差,性能不稳定等缺点。很多含活性元素的水溶性润滑剂在水中会发生过度水解反应产生腐蚀性酸, 加剧水基润滑液的腐蚀性。对模具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容易被微生物污染而变质、腐败,影响其使用寿命,保质期一般在3-6个月,比较短,保存过程中需定期添加杀菌剂、防腐剂和防锈剂,定期除屑、净化,防锈性能比较差。 1、存放或使用过程中溶液易出现分层,而且使用过程中对使用液浓度要进行严格管理; 2、可以满足一般工件的成型或拉深要求,但对于重载、高强钢、深冲等难以满足或达要求;长期使用对模具的磨损影响较大; 3、清洗环节需要加入大量的脱脂剂等化学品,清洗水温一般要控制在50-60℃; 无油(水基)润滑剂:

水溶性润滑剂见证中国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水质发展史

水溶性润滑剂见证中国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水质发展史 作者:刘刚建美国鲁沃夫中国培训中心学术部主任 摘要:复用金属器械应使用水溶性润滑剂保养,在关注器械清洗质量以后,清洗干净的器械在干燥后出现的各类斑点也被关注,这些是因为水溶性润滑剂被应用于终末漂洗而引发的关于水质的研究。而这些不同的斑点,也让鲁沃夫润滑防锈剂见证了中国消毒供应中心水处理供应系统的发展,见证了复用器械清洗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水溶性润滑剂水质斑点清洗质量 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用水的水质在2005年前一直没有引起重视。随着清洗不彻底,消毒灭菌就失败的复用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基本原则,逐渐被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者们接受。消毒供应中心对清洗用水也开始重视。 复用金属器械清洗彻底后,需要对其进行润滑防锈的保养,从而保证器械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过程中不被侵蚀和保持其原有功能的完好。 可是每次清洗后,并不能彻底去除器械上的微生物,如果使用非水溶性的润滑防锈剂就会保护这些残余微生物,使高温高压水蒸汽无法穿透润滑剂杀灭残留微生物,导致灭菌失败。据美国AORN组织的推荐,润滑器械应使用可溶于水的润滑剂,鲁沃夫润滑剂是药典级的矿物油,它的工作原理是其能在器械表面形成一层可被高压水蒸汽穿透的保护膜,防止空气中的氧与不锈钢器械的接触,且无油质、非硅胶、无黏性、无毒性,相比而言,传统的润滑剂一石蜡油却不溶于水,

在高压蒸汽灭菌时会阻碍蒸汽的穿透而影响灭菌效果【1】。 因此用于复用金属器械最后润滑防锈保养的润滑剂必须是水溶性的。 既然是水溶性的润滑防锈剂,那么水到哪里,润滑防锈剂就会到哪里。因此水质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下面我们描述的均是鲁沃夫润滑防锈剂在清洗消毒器内的应用:在2005年-2006年期间,国内医院开始使用鲁沃夫润滑防锈剂,这时,普遍出现的状况是无法擦除的白斑,但是使用水垢去除剂可以很容易去除。通过鲁沃夫公司技术人员的调查研究,确认该白斑为碳酸钙等水垢,是因为在终末漂洗阶段的清洗用水为未经处理的自来水,水中大量钙镁离子与水中的碳酸根和氢氧根离子结合,在清洗消毒器本身干燥功能不完善的状况下,沉积在器械和清洗消毒器舱内壁表面,形成白色和黄色的水垢[2]。于是,国内各医院逐渐了解了水质对清洗质量的影响,开始购进水处理装置来改善水质。 在2007年-2008年期间,国内医院开始在消毒供应中心配备软水处理系统,通过钠离子交换树脂将自来水中的钙镁离子用钠离子来交换,使进入清洗消毒器中的水不再含会形成水垢的钙镁离子,从而达到改善清洗质量的目的。但是,这时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医院向鲁沃夫公司的技术人员反映,还是有白斑,但是这些白斑是可以擦除的,而且擦除后没有任何痕迹。那么这些白斑又是什么物质呢?它们是氯化钠的结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软化水中氯化钠浓度非常高【3】,因此在干燥不彻底的状况下,非常容易将氯化钠的结晶析出,

_ 我国4种红茶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收稿日期: 2014–07–14 接受日期: 2014–08–3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60228);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4Y089)资助作者简介: 廉明,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茶叶生物化学。E-mail: 183********@https://www.wendangku.net/doc/0714294208.html,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5, 23(3): 301 ~ 309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 我国4种红茶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廉明1, 吕世懂1,2, 吴远双1, 周降生1, 王晨1, 孟庆雄1* (1.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昆明 650500; 2. 昆明市粮油饲料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昆明 650118) 摘要: 为了解我国4种名优红茶挥发性成分的异同,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对滇红、祁红、正山小种和金骏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红茶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90种,滇红茶中主要是芳樟醇、香叶醇、芳樟醇氧化物、水杨酸甲酯、2-戊基呋喃和橙花叔醇,祁红中主要是十六碳酸、植酮、香叶醇、芳樟醇氧化物、β-紫罗酮、植醇和蒽等,正山小种中主要是植酮、香叶醇、β-紫罗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咖啡因和芳樟醇氧化物,而金骏眉中主要是香叶醇、咖啡因、芳樟醇氧化物、β-紫罗酮、苯乙醇、橙花叔醇和植醇;他们共同成分有苯甲醛、苯乙醛、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香叶醇、α-紫罗酮、β-紫罗酮、植醇等。4种红茶在挥发性组成及含量上差异较大,共有成分仅32种;醇类化合物含量均较高,其中滇红茶中醇类化合物含量高达69.08%;而祁红、正山小种和金骏眉中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不同化合物之间比例和阈值的不同,形成了4种红茶各自独特的香气特征。 关键词: 红茶;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5.03.011 Analysis of Volatile Compounds of Four Kinds of Black Tea from China LIAN Ming 1, Lü Shi-dong 1,2, WU Y uan-shuang 1, ZHOU Jiang-sheng 1, W ANG Chen 1, MENG Qing-xiong 1* (1. Faculty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Kunming 650500, China; 2. Kunming Cereal & Oil and Feed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Center , Kunming 650118,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in four kinds of black tea from China, including Dianhong, Qihong, Zhengshanxiaozhong and Jinjunmei, their volatile components were extracted by fully automated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and identifi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tal 90 volatile constituents were identi ? ed from four kinds of black tea. The major volatile components in Dianhong tea were linalool, geraniol, linalool oxides, methyl salicylate, 2-pentylfuran, and nerolidol; which in Qihong tea were hexadecanoic acid, phytone, geraniol, linalool oxides, β-ionone, phytol, and anthracene; phytone, geraniol, β-ionone, dihydroactinidiolide, caffeine, and linalool oxides in Zhengshanxiaozhong black tea; and geraniol, caffeine, linalool oxides, β-ionone, phenethyl alcohol, nerolidol, and phytol in Jinjunmei black tea. The common volatiles included benzaldehyde, phenylacetaldehyde, linalool oxides, linalool, geraniol, α-ionone, β-ionone, phytol, etc. The volatile compositions and contents had great differences among four kinds of black tea, only 32 compounds were common.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alcohol compounds in four black teas was high, counting for 69.08% in Dianhong tea, while that of ketone compounds was high in Qihong, Zhengshanxiaozhong, and Jinjunmei. The differences in volatile compound proportion and threshold

溶剂 相对挥发速率表

溶剂名称 相对挥发速 率 正已烷7.8 丙酮 5.7 四氢呋 喃 4.8 醋酸乙酯(85%)4.1 醋酸乙酯(95%)4 醋酸乙酯(97%)4 甲乙酮 3.8 苯 3.5 醋酸异丙酯 (95%) 3.5 甲基异丙基酮 2.9 甲基正丙基酮 2.4 二乙酮 2.3醋酸正丙 酯 2.1 甲 苯2 醋酸仲丁酯 1.8甲基异丁基酮 1.7乙醇(100%) 1.7正辛 烷 1.6 醋酸异丁酯 1.5异丙醇 1.5乙醇(95%) 1.4醋酸正丁酯 (90%) 1 醋酸正丁酯 (99%) 1 甲基正丁基酮0.98叔戊醇0.93

正丙醇0.89亚异丙基丙 酮 0.88 仲丁醇0.83乙苯0.82二甲 苯0.77 丙二醇甲 醚 0.7醋酸戊醋 (85%-88%) 0.68异丁醇0.64乙二醇甲醚0.53丙二醇乙醚0.5甲基异或基酮0.46正丁醇0.44一缩丙二醇甲 醚 0.4醋酸混合醋 (95%) 0.39乙二醇乙醚0.39水0.36甲基正戊基酮0.34环已酮0.3丙二醇丙 醚 0.2 混合戊醇0.2乙二醇丙 醚 0.2

乙二醇乙醚醋 酸酯(99%) 0.19乳酸乙酯0.18乙二醇乙醚醋 酸酯(95%) 0.17丙二醇甲醚醋 酸 酯 0.14 二丙酮醇0.12丙二醇丁 醚 0.08 乙二醇丁醚0.07水(相对湿度 65%)0.06 乳酸丁酯0.03 乙二醇丁醚醋 酸酯 0.03 丙二醇苯醚0.02 一缩乙二醇甲 醚 0.02 一缩乙二醇乙 醚 0.02 一缩乙二醇丙 醚 0.01 一缩乙二醇丁 醚 0.01 一缩乙二醇乙 醚醋酸 酯 0.008

一缩丙二醇丁 醚 0.005 一缩乙二醇丁醚醋酸酯 0.002 以上排序整理过,以下下载与网上原件 表一 相 挥 速 5 醇 醇乙醚醋酸酯(95%) 醇乙醚醋酸酯(99%) 醇甲醚 乙酯 烷

关于水基无油润滑剂和水溶性润滑剂的区别

关于水基无油润滑剂和水溶性润滑剂的区别无油润滑剂(亦称水基润滑剂)与水溶性润滑剂的区别着重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两者的不同性,以供大家参考区别。 一、基本合成工艺 水溶性润滑剂:水溶性润滑剂指的是乳化液,油分散在水中称为水包油型,反之称为油包水型,冲压生产中主要采用水包油型,通常是把母液用水稀释后使用,各种润滑剂都已微滴状分散在水中,具有冷却和润滑的双重效果,表面活性剂在乳化液中主要用作乳化剂,使用较多的是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其配置过程为,首先将油溶性的添加剂添加到油中形成油相,再把水溶性的添加剂添加到水中形成水相,然后将两相混合,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充分搅拌,即可形成微乳化剂,以矿物质油作为基材,加入乳化剂、水以及防锈剂等加以合成,同时考虑到工件成型难度的不同,不同型号的产品其矿物油的添加比例也有所不同。由于水溶性冲压油其研发背景的最大特点,就是便于清洗或免清洗,因此,为减少残留产品中还需要添加大量的挥发性物质。所以就其合成机理来说水溶性润滑剂含有的主要成分,除去水分以外,还含有大量油份和表面活性剂。 无油(水基)润滑剂:以水作为基材,添加高分子抗极压聚合物、热敏反应聚合物、防锈因子合成而来,要求不含任何油脂成份和挥发性有毒物质。根据目前的市场调查,国际上目前真正能够掌握并生产无油润滑剂的只有美国IRMCO公司。 二、技术性能 水溶性润滑剂: 从水介质的特殊性及其对添加剂结构的要求和性能的影响角度考虑,水溶性润滑添加剂往往存在水解稳定性差,性能不稳定等缺点。很多含活性元素的水溶性润滑剂在水中会发生过度水解反应产生腐蚀性酸,加剧水基润滑液的腐蚀性。对模具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容易被微生物污染而变质、腐败,影响其使用寿命,保质期一般在3-6个月,比较短,保存过程中需定期添加杀菌剂、防腐剂和防锈剂,定期除屑、净化,防锈性能比较差。 1、存放或使用过程中溶液易出现分层,而且使用过程中对使用液浓度要进行严格管理; 2、可以满足一般工件的成型或拉深要求,但对于重载、高强钢、深冲等难以满足或达要求;长期使用对模具的磨损影响较大; 3、清洗环节需要加入大量的脱脂剂等化学品,清洗水温一般要控制在50-60℃; 无油(水基)润滑剂: 1、可以与水充分混合,无沉淀和分层; 2、由于不含任何油脂成份,所以清洗过程中20-40℃的常温水就可以完全清洗干净,无需添加任何脱脂剂及相关化学品; 3、冲压过程中,由于润滑剂中不含油脂成份,所以热熔性较低,可以快速形成蒸汽带走热量,降

稀释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GHS产品标识符:丙烯酸漆稀释剂 产品类型:液体 推荐用途和限制用途:仅用于专业的车辆油漆。 供应商的详细情况:增城市瀛泽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地址:增城市石滩镇长江岭边 邮编:511330 国家应急电话: 营运时间:24H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质或混合物的分类:易燃液体 - 3 急性毒性: 口服 - 5 急性毒性: 吸入- 4 皮肤腐蚀/刺激 - 2 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 2A 吸入危险– 1 危害水生环境—慢性危险- 3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 2 化学品分类和标记全球协调体系(GHS)标签要素 危险象形标记: 警示词:警告 危险性说明:易燃液体和蒸气。吸入有害。吞咽可能有害。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刺激。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致命。对水生生物有毒。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戴防护手套。戴防护眼镜、防护面罩。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使用防爆电气、通风、照明和所有的物料操作设备。禁止排入环境。 事故响应:如吸入: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如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服。用水冲洗皮肤或淋浴。 贮存:保持阴凉。 废弃处置:不适用 不导致分类的其他危险:无资料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职业暴露限制, 如果有的话, 列在第 8 节中。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注明必要的措施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眼睛,并不时提起上下眼睑。检查和取出任何隐形眼镜。冲洗至少十分钟。寻求医疗救护。 吸入: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如果仍怀疑有烟存在,救助者应当戴适当的面罩或独立的呼吸装置。如没有呼吸,呼吸不规则或呼吸停止,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进行人工呼吸或给氧。如使用嘴对嘴呼吸方法进行救助,可能会对救助者造成危险。如有害的健康影响持续存在或加

溶剂挥发速率表

溶剂名称对挥发速率 丙酮 5. 7醋酸戊醋(85%-88%) 0. 68醋酸混合醋(95%) 0. 39混合戊醇 0. 2叔戊醇 0. 93乙二醇乙醚醋酸酯(95%) 0. 17乙二醇乙醚醋酸酯(99%) 0. 19乙二醇甲醚 0. 53

乳酸乙酯 18 7.正已烷 8 3.苯 5 1.醋酸异丁酯 5醋酸正丁酯(90%)1醋酸正丁酯(99%)1 1.醋酸仲丁酯 8 0.异丁醇 64 0.正丁醇 44 0.仲丁醇 83 0.乙二醇丁醚 07 0.乙二醇丁醚醋酸酯 03

乙二醇乙醚 39 0.乳酸丁酯 03 0.环已酮 3 0.一缩乙二醇丁醚 01 0.一缩乙二醇乙醚 02 0.一缩乙二醇甲醚 02 0.二丙酮醇 12 2.二乙酮 3 4.醋酸乙酯(85%) 1醋酸乙酯(95%)4醋酸乙酯(97%)4 1.乙醇(95%) 4

乙醇(100%) 7 0.乙苯 82 2.甲基正丙基酮 4 1.正辛烷 6 3.醋酸异丙酯(95%) 5亚异丙基丙 酮0. 88 3.甲乙酮 8 0.甲基异或基酮 46 1.甲基异丁基酮 7 2.甲基异丙基酮 9

甲基正戊基酮 34甲基正丁基酮 0. 98 丙二醇甲醚醋酸酯0. 14 一缩丙二醇丁醚0. 00 5 一缩乙二醇乙醚醋酸酯0. 00 8 一缩乙二醇丁醚醋酸酯0. 00 2 醋酸正丙酯 2. 1乙二醇丙醚 0. 2丙二醇丙醚 0. 2丙二醇丁醚0.

一缩乙二醇丙 0.醚 01 1.异丙醇 5 0.正丙醇 89四氢呋 4.喃 8甲苯2 0.二甲苯 77 0.水 36 0.水(相对湿度65%) 06 0.丙二醇甲醚 7 0.丙二醇乙醚 5

常用溶剂挥发速率

常用溶剂挥发速率 (2010-10-13 15:21:24) 转载▼ 分类:涂料 标签: 杂谈 溶剂名称相对挥发速率丙酮 5.7 醋酸戊醋(85%-88%)0.68 醋酸混合醋(95%)0.39 混合戊醇0.2 叔戊醇0.93 乙二醇乙醚醋酸酯(95%)0.17 乙二醇乙醚醋酸酯(99%)0.19 乙二醇甲醚0.53 乳酸乙酯0.18 正已烷7.8 苯 3.5 醋酸异丁酯 1.5 醋酸正丁酯(90%) 1 醋酸正丁酯(99%) 1 醋酸仲丁酯 1 醋酸仲丁酯 1.8 异丁醇0.64 正丁醇0.44 仲丁醇0.83 乙二醇丁醚0.07 乙二醇丁醚醋酸酯0.03 乙二醇乙醚0.39 乳酸丁酯0.03 环已酮0.3 一缩乙二醇丁醚0.01 一缩乙二醇乙醚0.02 一缩乙二醇甲醚0.02 二丙酮醇0.12 二乙酮 2.3 醋酸乙酯(85%) 4.1

醋酸乙酯(95%) 4 醋酸乙酯(97%) 4 乙醇(95%) 1.4 乙醇(100%) 1.7 乙苯0.82 甲基正丙基酮 2.4 正辛烷 1.6 醋酸异丙酯(95%) 3.5 亚异丙基丙酮0.88 甲乙酮 3.8 甲基异或基酮0.46 甲基异丁基酮 1.7 甲基异丙基酮 2.9 甲基正戊基酮0.34 甲基正丁基酮0.98 丙二醇甲醚醋酸酯0.14 一缩丙二醇丁醚0.005 一缩乙二醇乙醚醋酸酯0.008 一缩乙二醇丁醚醋酸酯0.002 醋酸正丙酯 2.1 乙二醇丙醚0.2 丙二醇丙醚0.2 丙二醇丁醚0.08 一缩乙二醇丙醚0.01 异丙醇 1.5 正丙醇0.89 四氢呋喃 4.8 甲苯 2 二甲苯0.77 水0.36 水(相对湿度65%)0.06 丙二醇甲醚0.7 丙二醇乙醚0.5 一缩丙二醇甲醚0.4 丙二醇苯醚0.0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