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课题:第一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我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我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3.我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2—3页,回答下面问题。

1.列式计算

2年造地多少平方千米?()

3年造地多少平方千米?()

4年造地多少平方千米?()

5年造地多少平方千米?()

2.比较上面几个算式,我发现()相同,()不相同。根据这个特点,我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年数的造地面积()。

3.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通常用字母t表示(),t年造地的面积表示为(),可以写作()或()。

4. a×6可以写成()或();

8×b可以写成()或();

a×c可以写成()或()。

二、合作探究

1.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

2.当t=8时,黄河三角洲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

三、班级展示

1、各小组选代表汇报小组内的读法。

2、汇报时,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

(温馨提示: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注意提出不同意见或进行补充。)

四、梳理拓展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五、达标检测

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①7×m =②a×6=

③a×m =④t×10=

2.下列各式中的符号可以省略吗?如果能省略可以怎样写?

①4×a ②65×12

③h×a ④4〃f

3.买一本故事书需要M元,买3本共需()元,买N本共需()元,100元可以买()本书。

4.四年级(1)班共有56名学生,其中女生有y人,男生有多少人?

5.一辆汽车从A地出发到B地,每小时行驶a千米,10小时到达。

①汽车3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②汽车行驶200千米需要几小时?

③10a表示什么?

6.12与x的5倍的和是多少?当x=2时,和是多少?

课题:第一单元《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会用字母表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及周长公式。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

(1)省略乘号写出下列各式。

7×m=a×6=

a×m =t×10=

(2)判断。

①a×5可以写成a5。()

②a+a+a+a+a可以写成5a。()

③比3大a的数表示为3+a。()

④5a+3等于8a 。()

(3)一种花布每米13元,买x米这样的花布应付()元。

2.我会预习

阅读课本第8—9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完成下表。

(2)通过上面的计算,我知道了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是()。通常我们用字母()表示路程,字母()表示速度,字母()表示时间,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为()。

(3)我还知道面积可以用字母()表示,周长用字母()表示。

长方形的长用字母()表示,宽用字母()表示,所以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正方形的边长用字母()表示,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二、合作探究

1.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用字母表示为s=vt。那么:

①如何用字母式表示“速度”?

②如何用字母式表示“时间”?

2.a2表示什么意思?2a又表示什么意思?

三、班级展示

1.各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2.汇报时,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

(温馨提示: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提出不同意见。)

四、梳理拓展

说一说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五、达标检测

1.公共汽车上有52人,在青少年宫站有5人上车,又有x人下车,现在车上还有乘客多少人?

2.用a表示商品的单价,x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

(1)c=()

(2)a=()

(3)x=()

(4)如果每袋方便面2元,6元可以买几袋?

3.一个正方形边长为a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面积呢?

4.一辆货车和一辆客车分别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货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客车每小时行驶y千米,3小时相遇。

①3x表示()。

②3y表示()。

③3x+3y表示()。

④x+y表示()。

⑤3(x+y)表示()。

课题:第一单元《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我能从计算过程中发现并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把它们表示出来。

2.我会利用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我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1)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2)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4)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3)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2.认真阅读课本13—15页,完成下列问题。

34+2=65+27=52+31=

2+34=27+65=31+52=

观察每组算式,我得出了规律:()。这条规律用字母表示为:()

二、合作探究

黄河流域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

(1)我可以先算中上游流域面积,再算黄河流域的总面积。

列式计算:()

(2)我还可以先算中下游流域面积,再算黄河流域的总面积。

列式计算:()

(3)比较两种计算方法我发现:()用字母表示为:()

三、班级展示

1.小组长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

2.同时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

(温馨提示: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提出不同意见。)

四、梳理拓展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2.算一算,想一想。

50-20-10○50-(20+10)60-24-16○60-(24+16)

500-100-300○500-(100+300)1000-450-350○1000-(450+350)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五、达标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a+( ) =45+( )

24+c=( ) +( )

(33 +16 )+84 =33 +(16 +)

(25 +)+72 =( ) +(28 +72 )

d+64+36=( ) +( +)

180+( +b )=( +20 )+( )

2.选择。

(1)下面算式符合加法结合律的是( ) 。

①19+8+12=19+(8+12)②35+16=16+35 ③43+18+57=43+57+18 (2)(56+89)+11=56+(89+11),运用了加法()。

①交换律②结合律③交换律和结合律

(3)下面算式中,既用了加法交换律,又用了加法结合律的是()。

① 61+66+34=61+(66+34)

② a+b+c=(a+b)+c=a+(b+c)

③ 72+36+28+64=(72+28)+(36+64)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5+88)+12 75+(48+25)

724+435+565+1076 11+13+15+17+19

369-142-58 721-303

课题:第二单元《乘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难点)。

2.能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重点)。

3.在探索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观察课本第19页情境图,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

提出的问题:

2.解决“中巴车周一至周五共运送旅客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说一说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比较一下,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方法一:方法二:

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二、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20页,什么是乘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什么是乘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小组讨论)

(1)乘法结合律

用语言描述:

用字母表示:

(2)乘法交换律

用语言描述:

用字母表示:

3、我来验证:

这是不是一条普遍规律呢,我来验证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班级展示

1.组内交流并展示,总结出乘法运算有什么规律?

2.我们的验证过程。

3.讨论并交流使用运算律的好处。

四、梳理拓展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温馨提示:可以从知识性的收获、学习方法的收获、学习习惯、个人反思等几方面谈。)

2.算一算,想一想。

90÷3÷2 90÷(3×2)420÷6÷5 420÷(6×5)750÷5÷2 750÷(5×2)360÷8÷5 360÷(8×5)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试着用字母表示出来。

五、达标检测

第一关:基础达标

1、在□里天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25×□=a×25 24×(□×b)=(□×18)×□

2、简便计算

58×8×125 25×7×28

=(×)×()=(×)×(×)第二关:能力提升

1、自主练习第4题

2、自主练习第5题

课题:第二单元《乘法分配律》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在探索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重点、难点)。

2.培养自己总结、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直接写得数。

10×3+10×7=60×9+60×1=

2.笔算下面各题。

25×72×4

我是根据()和()进行计算的。

二、合作探究

1.观察情境图(课本24页)。

我们可以用两种办法来计算济青高速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方法一:方法二:

观察上面的两种计算方法,我们发现两道算式的计算结果是()的。两道算式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观察上面等号两边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按照这样的算式特点,还能写出几组相等的算式吗?让我们举例试一试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不是一条普遍规律呢,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4.小结:两个数的()与第三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相乘,再把两个乘积(),这种运算定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为:(a +b)×c =________________

三、班级展示

1.各小组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组长分好工,可以讲解、演示、板书等)。

2.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质疑、补充或评价。

四、梳理拓展

算一算,想一想。

32×(30-2)○32×30-32×2 (40-4)×25○40×25-4×25

五、达标检测

课本26页自主练习1——3题

课题:第二单元《乘法分配律》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这一条规律。

2.我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重难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乘法分配律规律:

(1)用语言描述:两个数的()与第三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相乘,再把两个乘积();这种运算定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2)用字母表示为:(a +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a×c +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36=25×4×9=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根据()和()进行简算的。小结:应用乘法()和()可以使计算简便。

二、合作探究

运用乘法分配律能使运算简便吗?

1. 12×105 135×6+65×6

温馨提示:先观察题目特点,然后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完成所有疑难问题的解答。(不能解答的用红笔圈出)

三、班级展示

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先介绍题目的特点,再讲解做题方法。)

四、梳理拓展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温馨提示:可以从知识性的收获、学习方法的收获、学习习惯、个人反思等几方面谈。)

五、达标检测

1.填一填。

(20+9)×6=()×6+()×6

8×(125+10)=8×()+8×()

7×48+7×52=()×(+)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80 +4)×25 125×25×32 99×35

3、课本27页

4、

5、6题。

课题:第三单元《繁忙的工地——角的认识》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挖掘机铲斗臂等身边事物的角,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学会分类。

2.在动手操作活动角的过程中,清楚地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特点。

3.在学习的过程中,使自己养成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我记得二年级时学过关于角的知识:

(1)角有个顶点条边。

(2)角的大小与有关,与无关。

2.仔细观察课本第32页情境图。

(1)我发现挖掘机铲斗臂上的角。

我想提一个问题:。

(2)在我们身边物体的面上有很多角,、、上都有角。

(3)我能用活动角旋转出几种大小不同的角,并沿着活动角的边画下来。

二、合作探究

1.用活动角旋转出下面这些角。

①②③④

2.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和这些角比一比,我们发现:

②号两条边,是。

①号比直角,是。

④号两条边在,我们叫它。

③号比直角,比平角,是。

⑤号一条边旋转一周后,两边再次,我们叫它。

3.为了区别角,我们通常用符号表示。如图①,我们就记作,读作。

三、班级展示

1.各小组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组长分好工,可以讲解、演示、板书等)。

2.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质疑、补充或评价。

四、梳理拓展

1.仔细观察这5种角,我发现:

,就组成一个角。

2.通过学习我知道,根据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为5类,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为:、、、、。

五、达标检测

1.我会连。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小于90°的角是锐角。()

(2)小于180°的角是钝角。()

(3)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4)周角也是一条射线。()

(5)比钝角小的角一定是锐角。()

(6)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有关。()

3.按要求在下图中标出各种角:

用∠1表示锐角,∠2表示直角,∠3表示钝角,∠4表示平角,∠5表示周角(分别标出两个)。

课题:第三单元《繁忙的工地——角的认识》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

2.在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会用量角器画任意度数的角。

4.通过量角与画角,感受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我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比一比下面两个角的大小。

用三角板和活动角比一比,我发现: ∠

1 2

要知道∠2比∠1大多少,可以用

来量。 3.认真阅读教材34页,仔细观察量角器,我知道: (1

(2)角的计量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把半圆平均分成

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

度的角,记作 。

4.我会读角的度数。

( ) ( )

( ) 1

2

)

)

) (

这两个角指着同一个刻度,为什么不一样大呢?

二、合作探究

1.我能试着量出下面角的度数。

通过小组讨论,我们认为:用量角器量角,

一要,

二要,

三。

2.量一量下面各角的度数。

我们发现:

3.我能画一个40°的角。

小组内交流:怎样用量角器画角?

三、班级展示

1.各小组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组长分好工,可以讲解、演示、板书等)。

2.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质疑、补充或评价。

四、梳理拓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达标检测

1.读出每个角的度数。

2.以A为顶点画一个50°的角,以B为顶点画一个40°的角,组成一个三角形。你能量出这个三角形第三个角的度数吗?

3.用一副三角板画出45°、60°、120°、150°的角。你还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

课题:第三单元《三角形的认识和分类》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2.经历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3.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我会预习:

1.观察课本第39页情境图,我发现了许多 。

我想提出一个问题: ? 2.用木条自制一个三角形、一个四边形、一个五边形,分别用手拉一拉,我发现: 四边形 。 五边形 。 三角形 。 我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三角形的这个特征,如:

。 3.仔细观察三角形,我还发现:

(1)由 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我能填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二、合作探究

实践操作: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准备长度分别为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6厘米的小棒各一根。 1.摆一摆,看哪些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2.任选一组围成的三角形,量一量每条边的长度,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我们总结:三角形 。

( )

( )

( )

( )

( )

( ) ( ) ( ) ( )

三、班级展示

1.各小组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组长分好工,可以讲解、演示、板书等)。

2.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质疑、补充或评价。

四、梳理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思考:判断几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是否要把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和第三条线段相比之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简便的方法?

通过交流,我知道了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

五、达标检测

1.小明用同样规格的铁丝做了下面5个框架,最不容易变形的是(),这说明了三角形具有()。

2.下面每组中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A. 1厘米2厘米3厘米

B. 1厘米5厘米3厘米

C. 2厘米3厘米 5 厘米

D. 4厘米3厘米5厘米

我的理由是: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都()第三边。

3.思考题。

(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长5cm和8cm,那么另一条边的长度范围是怎样的?

(2)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如果改围一个等边三角形,那么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4.课本自主练习第10、11题。

课题:第三单元《三角形的认识和分类》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三角形按边和角进行分类的方法。

2.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会正确地画出三角形指定底上的高。

3.通过量、剪、拼、折等方法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会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我会过A 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 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2.观察下面的三角形,试着分分类。

(1)按角分类。

( )号为一类,它们的特点是: ,叫做 。 ( )号为一类,它们的特点是: ,叫做 。 ( )号为一类,它们的特点是: ,叫做 。 (2)按边分类。 ( )号为一类,它们的特点是: ,叫做 。 ( )号为一类,它们的特点是: ,叫做 。 (3

)我能写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 3.我知道:从三角形的一个( )到它的对边作一条( ),( )和( )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 )叫做三角形的底。

4.我能试着画出下面三角形的高,并标出来。

A

二、合作探究

1.分别准备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小组合作,采取量一量或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填写下表。

我们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 三、班级展示

哪个小组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合作探究的成果? 哪个小组有不同意见或补充? 四、梳理拓展

1.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等边三角形每个角的度数是( )。

3.三角板上每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 )、( )、( )。 五、达标检测 1.填空。

(1)三角形按照角可以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钝角,最少有 ( )个锐角。

(2)三角形按边可以分为 ( )三角形和( )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中两条相等的边叫( ),它所对的角叫做( )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 )三角形,也叫( )三角形。

(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43°,它的另一个锐角是( )。

(4)在一个三角形中,已知它的两个内角的度数是45度和65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三角形。

(5)已知等边三角形三边长度之和为33厘米,这个三角形边长都是( )厘米。 2.慧眼识真。(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 ) (2)大于90度的角都是钝角。 ( ) (3)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4)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 ) 3、数一数。

( )个锐角三角形 ( )个直角三角形 ( )个钝角三角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