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2氧和硫

实验2氧和硫

实验2氧和硫
实验2氧和硫

实验2 氧和硫

实验目的

1.掌握过氧化氢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2.掌握硫代硫酸钠和过二硫酸钾等的性质。

实验内容

一.过氧化氢的性质

1.过氧化氢的酸性

操作:H2O2(3%)+NaOH+乙醇,振荡,冷却。

现象:溶液变为浅黄色, 要室温下很快分解放出无色氧化。反应方程式:

H2O2 + NaOH = NaO2H (浅黄色) + H2O

2H2O2 = 2H2O+ O2

5.过氧化氢的鉴定

6.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

查表知: E(H2O2/H2O)= 1.776 V E(O2/H2O2)= 0.692 V 所以H2O2易发生歧化反应。能催化分解双氧水的物质很多,Cu2+ , Mn2+, Fe3+离子,MnO4-离子,生物酶等等

二.硫化氢和二氧化硫

2.二氧化硫的制备和性质

制备反应:Na2SO3 + 2H2SO4 = 2NaHSO4 + SO2↑+ H2O

制备操作在通风橱中进行(公用)尾气用碱吸收(硫酸盐)

二氧化硫性质实验

三.硫代硫酸钠的制备和性质 1.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制备反应:S + Na 2SO 3 =====煮沸

Na 2S 2O 3 (1)

2Na 2S + 4Na 2SO 3 + 3H 2O = 3Na 2S 2O 3 + 6NaOH (2)

反应(1)制备硫程:S(2g) + Na 2SO 3(4g) + H 2O(30 ml) → 加热煮沸20-25min → 活性炭脱色后过滤 → 滤液浓缩至表面有晶体析出 → 冷却结晶体 → 抽滤 → 乙醇洗涤 → 称重计算产率 → 取2g 配制溶液5ml 备用。(另安排实验做) 反应(2) 制备硫程:

(1) 在一个烧杯中加入5.5 g Na 2SO 3 ,加H 2O 20 ml 溶解; (2) 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Na 2S 1.5g , 加水10 ml 溶解;

(3) 将溶液(1)加热后,逐滴滴入溶液(2),边滴边搅拌,直至全部加完,再加热10分钟。若有沉淀,则过滤分离,若没有沉淀,就直接加热浓缩结晶,抽滤,用乙醇洗涤。抽干称重,计算产率;

(4) 配制溶液 取2g 配制溶液5ml 备用。

五.鉴别

Na2S、Na2SO3、Na2S2O3、NaHSO4、K2S2O8

(1)分别在五支试管中各加入等测盐,少量水溶解,然后加入稀硫酸,有嗅鸡蛋气味的是

Na2S, 有黄色沉淀(或白色)生成,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的是Na2S2O3,只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的是Na2SO3;

(2)在无变化的两支试管中加入MnSO4和一滴AgNO3, 生成紫红色溶液的是K2S2O8,无反

应现象的是NaHSO4。

思考题

1.长时间放置H2S、Na2S和Na2S2O3溶液会发生什么变化?如何判断溶液是否失效?

答:上述溶液均是还原性较强的溶液,长时间放置空气容易将其氧化析出硫,或形成多硫化物,所以溶液会产生混浊或出现黄色到红色变化。可用氧化剂碘水与其反应,若碘水能褪色,说明试剂可用,若不褪色说明试剂已失效。

2.Na2S2O3溶液和AgNO3溶液反应,试剂的用量不同产物有什么不同?

答:当AgNO3过量时,生成的白色沉淀很快会发生颜色变化,最终为黑色沉淀,当Na2S2O3过量时,生成无色配合物溶液。

3.用H2O2作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产物是什么?用电极电势解释MnO2和Fe3+对H2O2分解反应的影响及酸性溶液H2O2也不能氧化Mn2+生成MnO4-的原因。

答:H2O2作氧化剂时的产物是水,作还原剂时的产物是氧气。

查表求各电对的电极电势如下表:

E

从电极电势中可以看出,H22422

可以氧化H2O2为O2,而被还原为Mn2+,由于电子在MnO2-H2O2-Mn2+间的转移作用要比H2O2-H2O2间的转移作用快,所以MnO2具有催化作用。同理,电子在Fe3+ -H2O2-Fe2+间的转移作用也使Fe3+或Fe2+离子具有催化作用。

4.实验室为什么时候经常用固体过二硫酸盐而不配成溶液?

答:过硫酸盐的电极电势很高(2.05V),因此在溶液中它会慢慢分解水而失效,所以使用时常用固体试剂而不配成溶液。

5.过二硫酸盐在酸性介质中将Mn2+氧化为MnO4-的反应条件是什么?

答:过二硫酸盐的氧化能力很强,但动力学上反应很慢,通常用Ag+离子作催化剂使其反应速度加快。上述反应的催化剂是AgNO3。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改进

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改进的探究 南宁市邕宁区那楼中学玉小艳 一、实验目的 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是氧气重要性质的实验之一。但是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是污染物,课本上的教师演示实验是需要在通风橱内进行的。我们农村学校没有见过通风橱,为了减少演示实验时二氧化硫的污染,特别是在空气中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所以才对这个实验进行了微改进。 网络上已经有很多对该实验的改进,有的改进为密闭容器中进行,但是装置变得复杂,操作也不简便,成功率很低。所以我本次改进试着从实验的微型化入手,以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利用身边的废物进行再利用。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1.实验仪器 集气瓶、橡胶塞、废旧饮用水瓶、燃烧匙、酒精灯、火柴、滤纸、大烧杯、药匙。 2.实验药品 硫粉、NaOH溶液、氧气、水。 三、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 1.仪器装置图(见附图) 2. 组装说明 先将废旧的1.555升的饮用纯净水瓶按比例从瓶口下部分剪开(瓶口到裁剪处要比集气瓶高出2-3厘米)。找出一个合适该瓶口的橡胶塞,打孔,插入燃烧匙。调整高度(滤纸要放置在集气瓶口),再拿出燃烧匙在燃烧匙杆上插入3-5层的厚滤纸(滤纸先按瓶子大小裁剪好)。最后把燃烧匙组装在已经剪好的废旧瓶口上。为了方便加入药品,可在燃烧匙药勺处剪开塑料瓶,等加入药品后再封上。 四、实验操作部分(教学过程) 1.收集一瓶氧气,注意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1/8)。 2、在大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同时把收集好氧气的集气瓶放在大烧杯中。往滤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要加入足够的氢氧化钠溶液,使之能更好的吸收二氧化硫) 3、将塑料瓶剪开处打开,加入药品,封好。点燃酒精灯加热药品,等硫燃烧后观察现象。再慢慢的伸入氧气瓶中,观察现象并与氧气中现象相比较。 4、最后液封起来,防止二氧化硫泄露污染空气。 五、装置改进的意义 装置简单,并且实验中现象明显,并用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使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尽可能的被吸收。最后液封起来更完全吸收二氧化硫,杜绝了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改进之后使得二氧化硫燃烧的性质实验微型化、绿色化。同时用生活中废旧塑料瓶,变废为宝,使物品再利用,从经济角度上也更符合我们农村学校。

改进硼化合物焰色反应的实验研究

改进硼化合物焰色反应的实验研究 摘要研究了分别利用蒸发皿和粉笔进行硼化合物焰色反应的实验效果,重点研究了以粉笔作载体时,硼化合物用量、乙醇纯度和用量、浓硫酸用量等因素对硼化合物焰色反应的火焰高度、燃烧时间等的影响,并得出最佳实验条件。 关键词硼化合物焰色反应粉笔乙醇浓硫酸无机化学实验 1 问题的提出 焰色反应是硼化合物的重要性质之一,常用于硼化合物的定性检验。 现行高校无机化学实验教材中[1~3],硼化合物的焰色反应传统方法都是用蒸发皿或瓷坩埚作为反应容器,这种实验方法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第一,实验现象不明显。蒸发皿属敞口容器,乙醇在其中燃烧时燃烧面扩大,由于乙醇的大量蒸发,造成火焰形状分散、飘移不定,同时外焰的特征绿色不明显;第二,未明确规定试剂用量或用量较大(如乙醇用量多至10 mL[4]),造成试剂用量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偶然性,浪费现象严重;另外,还存在实验耗时较多、产生含酸废液等缺点。 粉笔是一种最常用的教学用品,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钙和碳酸钙,因而具有性质稳定、耐高温、耐腐蚀、吸湿性强、质地疏软、价廉易得、易于加工等特点,是一种很好的用作反应物载体的实验材料[5],如可用粉笔代替镍铬丝做碱金属离子的焰色反应[4],也可用作趣味性实验[6~8]。笔者利用粉笔作载体对硼化合物焰色反应进行改进,实验效果非常明显(见图1),火焰呈现明亮的绿色,且燃烧时间较长,燃烧稳定。 图1 粉笔上的焰色反应 2 实验 2.1 实验原理 硼酸和乙醇(或甲醇)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挥发性的硼酸酯,其燃烧时产生特有的绿色火焰,称为硼化合物的焰色反应,反应原理是[9]: H 3BO 3+3C 2H 5OH浓H 2SO 4点燃B(OC 2H 5) 3+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第一节 土的组成与结构 一、 土的组成 天然状态下的土的组成(一般分为三相) ⑴ 固相:土颗粒—构成土的骨架决定 土的性质—大小 、形状、 成分、组成、排列 ⑵ 液相:水和溶解于水中物质 ⑶ 气相:空气及其他气体 (1)干土=固体+气体(二相) (2)湿土=固体+液体+气体(三相) (3)饱和土=固体+液体(二相) 二、土的固相 (一)、土的矿物成分和土中的有机质。 土粒的矿物成分不同、粗细不同、形状不同、土的性质也不同 矿物成分取决于(1)成土母岩的成分 (2)所经受的风化作用①物理风化——原生矿物(化学成分无变化) ②化学风化——次生胯矿物(化学成分变化) 次生矿物(1)三大黏土矿物①高岭石(土) ②伊利石(土) ③蒙脱石(土) (2)水溶盐①难溶:CaCO 3 ②中溶:石膏 CaSO4.2H2O ③易溶:NaCl kcl CaCl2 K Na 的 SoO42- CO 3 2- 2.各粒组中所含的主要矿物成分 土颗粒据粒组范围划分不同的粒组名称 石英、长石——砾石、砂的主要矿物成分——性质稳定、强度高 云母——薄片状——强度低、压缩性大、易变形 粘土矿物——亲水性、粘聚性、可塑性、膨胀性、收缩性 (1) 蒙脱石——透水性小多个晶体层——结构不稳定、颗粒最小、亲水性 (2) 伊利石——介于两者之间,较接近蒙脱石 (3) 高岭石——颗粒相对较大——亲水性较弱晶体结构较稳定 ρd 粘土中的水溶盐 3.土中的有机质——亲水性强,压缩性大,强度低 (二)土的粒组划分 (三)土的颗粒级配 1. 颗粒大小分析试验——颗分试验 方法(1)筛分法:适用60—0.075mm 的粗粒土 (2)密度计法:适用小于0.075mm 的细粒土 2. 颗粒级配曲线——半对数坐标系 3. 级配良好与否的判别 (一) 定性判别(1)坡度渐变——大小连续——连续级配 (级配曲线)(2)水平段(台阶)——缺乏某些粒径——不连续级配 (4) 曲线形状平缓——粒径变化范围大——不均匀——良好 (5) 曲线形状较陡——变化范围小——均匀——不良 (二) 定量判别 (1)不均匀系数 10 60d d C u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及答案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一、思考题 1、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建筑地基土分哪几类?各类土的工程性质如何? 3、土的颗粒级配是通过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测定的,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判断土的级配情况? 4、土的试验指标有几个?它们是如何测定的?其他指标如何换算? 5、粘性土的含水率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很大,为什么?如何确定粘性土的状态? 6、无粘性土的密实度对其工程性质有重要影响,反映无粘性土密实度的指标有哪些? 二、选择题 1、土的三项基本物理性质指标是() A、孔隙比、天然含水率和饱和度 B、孔隙比、相对密度和密度 C、天然重度、天然含水率和相对密度 D、相对密度、饱和度和密度 2、砂土和碎石土的主要结构形式是() A、单粒结构 B、蜂窝结构 C、絮状结构 D、层状结构 3、对粘性土性质影响最大的是土中的( ) A、强结合水 B、弱结合水 C、自由水 D、毛细水 4、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实度愈小,土愈() A、密实 B、松散 C、居中 D、难确定 5、土的不均匀系数C u 越大,表示土的级配() A、土粒大小不均匀,级配不良 B、土粒大小均匀,级配良好 C、土粒大小不均匀,级配良好 6、若某砂土的天然孔隙比与其能达到的最大孔隙比相等,则该土() A、处于最疏松状态 B、处于中等密实状态 C、处于最密实状态 D、无法确定其状态 7、无粘性土的分类是按() A、颗粒级配 B、矿物成分 C、液性指数 D、塑性指数 8、下列哪个物理性质指标可直接通过土工试验测定() A、孔隙比 e B、孔隙率 n C、饱和度S r D、土粒比重 d s 9、在击实试验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土的干密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 B、土的干密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 C、土的干密度在某一含水率下达到最大值,其它含水率对应干密度都较小 10、土粒级配曲线越平缓,说明()

炭,铁,磷,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及现象12146教学提纲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一.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一.实验操作 ①用记号将集气瓶中的水面上方的容积分为5等分; ②点燃燃烧匙中过量的红磷,迅速插入到集气瓶中,塞好胶塞; ③冷却至室温后,松开弹簧夹。 二.实验现象 ①红磷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水流入集气瓶且流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原空气体积的三.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同时也得出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四.集气瓶中水的作用 ①防止生产物溅落而炸裂瓶底 ②为了吸收生成的白烟 ③吸收热量,有助于装置冷却

五.实验误差分析 因数影响 测定结果小于装置漏气反应后外界空气进入 红磷量不足氧气未被完全消耗 未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 夹 温度较高,气体膨胀,剩余气体占 了较大的体积 测定结果大于点燃红磷插入到瓶中后未立即塞 上胶塞 空气受热膨胀,部分逸出最初弹簧夹未夹紧空气受热膨胀,部分逸出 六.注意 实验过程中不可以硫粉,炭粉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是因为红磷燃烧后产生的是固体,而硫,炭粉燃烧后产生的是气体,会占用一定的气体空间,但是如果在能将生成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吸收掉的话就可以了,选用的试剂可以是氢氧化钠 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一.实验现象 ①在空气中加热铁丝只能烧到发红,不燃烧 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产黑色固体 二.实验操作 ①为了达到铁丝燃烧的温度而采取的两个主要措施是: a.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b.系一根火柴棍(目的:引燃火柴给铁丝预热) ②等火柴快要燃尽时再将铁丝放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a.充分给铁丝预热 b.减少未燃尽的火柴对瓶内氧气的消耗 ③使铁丝与氧气充分反应,操作方法是:把铁丝由上而下缓慢插入集气瓶 ④底部放水或砂石的目的: a.防止铁丝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⑤注意:铁丝不能用生锈的,若用生锈的铁丝,使用前需要打磨 三.硫在氧气中燃烧

焰色反应说课

焰色反应说课 青海格尔木市西格办中学李庆 人教版必修一 一、实验用品: 铁丝、酒精灯、盐酸、蓝色钴玻璃、多种金属盐溶液,喷雾瓶,蒸发皿,三脚架,泥三角,火柴 二、实验改进要点: 1、把酒精灯改为蒸发皿直接燃烧酒精,避免了酒精灯本身颜色对实验的干扰 2、将铁丝改为喷雾瓶,焰色反应持续时间增长,火焰大,现象更明显;不用透过蓝色钴玻璃也能观察到钾的焰色;操作更简单,缩短了演示实验的时间;将铂丝改成喷壶,降低了实验成本;将生活中的一些废品作为实验替代品,变废为宝;实验药品和仪器都处于密封状态,便于携带 三、实验原理: 金属元素的原子在接受火焰提供的能量时,其外层电子将会被激发到能量较高的激发态.但不稳定,又要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基态.就会产生不同的波长的电磁波,如果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就可观察各种颜色而出现焰色反应.

焰色反应说课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李庆,来自西格办中学,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为“焰色反应”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1、说教材:本课题《焰色反应》选自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化学演示实验。 它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当代化学教育中的作用已毋庸置疑,它是一个有趣而引人入胜的演示实验,学生可以通过焰色反应的学习领悟化学现象的美。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说学生: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且思维活跃,喜欢挖掘问题本质。对于一些现象不够明显的实验,有探究的欲望。激发老师去改进次实验。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什么是焰色反应及常见的几种焰色反应等焰色反应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创新实验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工原理氧解吸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氧解吸实验报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北京化工大学 化原实验报告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姓名:娄铮 学号: 45 班级:环工1302 同组人员:郑豪,刘定坤,邵鑫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名称:氧解吸实验 实验日期: 2014-4-15 实验名称:氧解吸实验 报告摘要:本实验首先利用气体分别通过干填料层、湿填料层,测流体流动引起的填料层压降与空塔气速的关系,利用双对数坐标画出关 系。其次做传质实验求取传质单元高度,利用

K x a =G A /(V p △x m )]) ()(ln[) ()x -x (112221e22m e e e x x x x x x ----= ?X G A =L (x 2-x 1)求出 HOL= Ω a K L X 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 熟悉填料塔的构造与操作。 2) 观察填料塔流体力学状况,测定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 掌握液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x a 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影响因素。 学习气液连续接触式填料塔,利用传质速率方程处理传质问题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本装置先用吸收柱使水吸收纯氧形成富氧水后,送入解吸塔顶再用空气进行解吸,实验需要测定不同液量和气量下的解吸液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 x a ,并进行关联,得到K x a=AL a V b 关联式,同时对四种不同填料的传质效果及流体力学性能进行比较。 1、 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 气体通过干填料层时,流体流动引起的压降和湍流流动引起的压降规律相一致。填料层压降—空塔气速关系示意图如下,在双对数坐标系中,此压降对气速作图可得一斜率为~2的直线(图中aa ’)。当有喷淋量时,在低气速下(c 点以前)压降正比于气速的~2次幂,但大于相同气速下干填料的压降(图中bc 段)。随气速的增加,出现载点(图中c 点),持液量开始

焰色反应教学设计说明

钾离子的焰色反应 :晓雪 (学号:1230070152 :309025223qq. :) 一、教学设计思路: 1.本选题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焰色反应来自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它是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钠的重要化合物之下引入的知识,来自实验3-6,能够更加直观地帮助学生了解自然学科的神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金属的认识。 2.学情分析: 要求:不通过蓝色钴玻璃即可观察到钾离子的浅紫色的焰色反应。学生已学习了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和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对于金属和金属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实验现象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单质本身经过灼烧会有什么现象呢?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金属学习体系,知道金属本身灼烧也有一定的颜色。 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一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即使课本中要求钾离子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但是我们也可以找到不透过也可以观察到颜色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要让学生了解权威所做的解释不一定是唯一的方法。通过课前查资料,以及改进实验与原始实验的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改进实验的优点,先观察视频后进行动手操作实验,实验会更顺利更成功,学生的印象更深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焰色反应的概念。 (2)能够说出几种金属的灼烧颜色。 (3)能够做到钾离子不透过蓝色钴玻璃也可以观察到浅紫色。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钾进行灼烧后的颜色。 (2)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等方法,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焰色反应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习化学的使命感。 (2)感受到欣赏烟花美丽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意义。形成远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 (3)体会到学习化学对于生活的意义,深刻反思化学对于环境的破坏。思考如何在做到化

氧吸收解吸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氧吸收/解吸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 2、测定氧解吸塔内空塔气速与液体流量对传质系数的影响; 3、掌握气液吸收过程液膜传质系数的实验测定方法; 4、关联圆盘塔液膜传质系数与液流速率之间的关系; 4、掌握VOC 吸收过程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吸收速率 吸收是气、液相际传质过程,所以吸收速率可用气相内、液相内或两相间传质速率表示。在连续吸收操作中,这三种传质速率表达式计算结果相同。对于低浓度气体混合物单组分物理吸收过程,计算公式如下。 气相内传质的吸收速率: )(i y A y y F k N -= 液相内传质的吸收速率: )(x x F k N i x A -= 气、液相相际传质的吸收速率: )()(**x x F K y y F K N x y A -=-= 式中:y ,y i ——气相主体和气相界面处的溶质摩尔分数; x ,x i ——液相主体和液相界面处的溶质摩尔分数; x *,y *——与x 和y 呈平衡的液相和气相摩尔分数; k x ,K x ——以液相摩尔分数差为推动力的液相分传质系数和总传质系数; k y ,K y ——以气相摩尔分数差为推动力的气相分传质系数和总传质系数; F ——传质面积,m 2。 对于难溶气体的吸收过程,称为液膜控制,常用液相摩尔分数差和液相传质系数表达吸收速率式。 对于易溶气体的吸收过程,称为气膜控制,常用气相摩尔分数差和气相传质系数表达吸收速率式。 本实验为一解吸过程,将空气和富氧水接触,因富氧水中氧浓度高于同空气处于平衡的水中氧浓度,富氧水中的氧向空气中扩散。解吸是吸收的逆过程,传质方向与吸收相反,其 原理和计算方法与吸收类似。但是传质速率方程中的气相推动力要从吸收时的(y -y * )改为 解吸时的(y *-y ),液相推动力要从吸收时的(x *-x )改为解吸时的(x -x * )。 2) 吸收系数和传质单元高度 吸收系数和传质单元高度是反映吸收过程传质动力学特性的参数,是吸收塔设计计算的必需数据。其数值大小主要受物系的性质、操作条件和传质设备结构形式及参数三方面的影响。由于影响因素复杂,至今尚无通用的计算方法,一般都是通过实验测定。 本实验计算填料解吸塔的体积传质系数K x a (kmol/(m 3 ·h))的公式如下:

2020届高考化学之焰色反应重要考点

高中化学之焰色反应重要考点 焰色反应是高考化学选择题中常考知识点,很重要。而目前的高考方向是原理性考核较多,当然,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操作问题,以及结论性问题也是常考点,所以,小编就将焰色反应原理,操作规范,以及常考元素焰色反应现象做个简单讲解,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焰色反应原理 我们知道,每一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电子层排布,同种原子每一层的能量都不一样,由内向外,依次降低,不同原子同一电子层上即便有相同电子数,所在电子层的能量也不相同,它们对应的能层间的能量差也不一样。 处于基态的原子,若吸收足够的能量,最内层电子会从低能级跨越至高能级,但此时的原子是不稳定的,紧跟着,该电子会重新释放能量,发生从高能级向低能级的跃迁,释放出能量值等于发生跃迁的两能级能量差的光子,光子能量不同,形成的光线焰色就不一样,通过前面讲解可知,每种原子相同能层间的能量差值是不同的,比方说,氧原子中电子从M能层跃迁到K能层,和氮原子中电子从它的M能层跃迁到它的K能层,释放出的能量值是不同的,因为这两种原子,这两层间的能量差不一样,而跃迁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值和跃迁的两层间能量差相同,因此,就会释放不同能量的光线(常考的原子发出的光一般是可见光),光线能量不同,所呈现的颜色就不一样。 因此,当将某种物质在火焰上烧时,原子吸收能量后,就会发生电子跃迁,释放出不同能量光子,表现为不同颜色的光线。 二、操作规范 1.材料准备 样本(须为细粉末状)、铂丝 2.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1)铂丝在稀盐酸中蘸洗,目的是除去表层氧化物,反应过程中,产生氯化铂,是一种易挥发物质,容易清除,若选用稀硫酸,则会产生硫酸铂,该物质沸点高,不易挥发,若清除不净,会干扰实验。 2)将上述处理过的铂丝,迅速放在酒精灯火焰中烧,至火焰颜色与原来火焰颜色一致。 3)蘸取被检验溶液,放在火焰上烧,将呈现特征颜色。若是含K物质,须透过蓝色钴玻璃看火焰颜色,原因是现实当中,大部分钾离子溶液中,常含钠离子,而钴玻璃可以过滤钠离子的焰色。 三、常考元素焰色反应中火焰颜色 Na:黄色K:紫色Ca:砖红色Cu:蓝绿色Sr:洋红色Ba:黄绿色Li:紫红色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目录

§1《Fe(OH)2快速转化成Fe(OH)3》的实验(可以转载,但不能故意抹掉或假冒原创作者) 高中化学教材中《Fe(OH) 2转化成Fe(OH) 3 的实验》方法是把新制出的白色Fe(OH) 2 试管 振荡,试管内的物质变成灰绿色,再振荡变成红褐色的Fe(OH) 3 。可是,直至下课了,除了在试管壁上有少量的红褐色痕迹外,试管内的物质仍为灰绿色。究其原因,是氧气在碱性介质 中氧化能力弱,同时Fe(OH) 2与氧气不能充分接触。笔者介绍一种在滤纸上完成Fe(OH) 2 快速 转化成Fe(OH) 3 的实验方法: 1 实验步骤和现象 取一张滤纸,先用水湿润,再滴一些盐酸将滤纸酸化,而 后把试管里的灰绿色物质倒在滤纸上,用玻棒将其摊开,片 刻间灰绿色物质变成红褐色。向学生展示,红褐色在白色滤 纸的衬托下很清晰,可见度很大。 2 原因分析 影响空气里的氧气氧化Fe(OH) 2 的能力因素有两点: ⑴介质的酸碱性根据电极电势可知,介质的酸性越强,氧气的氧化能力越强,介质的酸性越弱,氧气的氧化能力越弱。酸化滤纸的目的是为了降低PH值,增大氧气的氧化能力,从而 加快了Fe(OH) 2转化成Fe(OH) 3 的速度; ⑵氧气的浓度(氧气的分压)把Fe(OH) 2 倒在滤纸上,用玻棒将 其摊开,是为了使Fe(OH) 2 与空气(氧气)充分接触,从而加快了 Fe(OH) 2转化成Fe(OH) 3 的速度。 ▲探究实验设想提示 当今许多化学教学参资料、练习题、甚至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 试卷第33题,都十分肯定地认为:制取白色的Fe(OH) 2 成功关键 是全过程必须避免试剂与空气(氧气)接触,否则新生成的白色 Fe(OH) 2 将被氧气迅速氧化成绿色。于是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法:加热法赶出试剂溶液里溶解的少量氧气,用长滴管把氢氧化钠溶液注入硫酸亚铁溶液底部,为阻断与空气接触在试剂溶液上加植物油、加石蜡油、加苯等,甚至用氢气作保护气,但实验结果常常并不理想。 笔者认为,新生成的白色Fe(OH) 2 变成绿色并非氧化所致,其理由为:

土的三个基本物性指标试验

土的三个基本物性指标试验 第一节土粒比重试验(比重瓶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定土粒比重,为计算土的孔隙比、饱和度以及为土的其他物理力学试验(如颗粒分析的密度计法试验、压缩试验等)提供必要的数据。 二、基本原理 土粒比重是指土在温度100~105oC下烘至恒重时的质量与同体积纯水在4oC时质量的比值。土粒的质量可用精密天秤测得。土粒的体积一般应用排出与土粒同体积之液体的体积方法测得,通常用比重瓶法。此法适用于粒径小于5mm或者含有少量5mm颗粒的土。粒径大于5mm的土,则用虹吸筒法。对于砂土,可用大型的李氏比重瓶法,其原理均与比重瓶法相似。 在用比重瓶法测定土粒体积时,必须注意,所排开的液体体积必须能代表固体颗粒的真实体积。土中含有气体,试验时必须把它排尽,否则影响测试精度。可用煮沸法或抽气法排除土内气体。所用的液体一般为纯水。若土中含有大量的可溶盐类、有机质、胶粒时,则可用中性液体,如煤油、汽油、甲苯和二甲苯,此时必须用抽气法排气。 三、仪器设备 1、比重瓶:容量为100cm3或50cm3, 有短颈式与长颈式两种(图2-1); 2、分析天秤: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01g; 3、恒温水槽;准确度应为±1oC; 4、砂浴:能调节温度; 5、真空抽气设备(图2-2); 6、温度计:测定范围为0~50oC,精确至0.5oC; 7、其它:烘箱、纯水、中性液体、小漏斗、干毛巾、小洗瓶、磁钵及研棒、孔径为2mm 筛等。 图2-1 比重瓶a-短颈式b-长颈式 图2-2 抽气装置示意图 1-压力表2-真空缸3-比重瓶 接真空泵

四、操作步骤 1、土样的制备 取有代表性的风干土样约100g, 充分研散,并全部过2mm 的筛。将过筛风干土及洗净的比重瓶在100~105oC 下烘干;取出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后备用。 2、测定干土的质量 称烘干土15g , 通过漏斗装入已知质量的烘干比重瓶中,然后在分析天平上称得瓶加土的质量(精确至0.001g ),减去瓶的质量即得土粒质量m s 。 3、煮沸(或抽气)排气 (1) 煮沸排气:注纯水于盛有土样的比重瓶中至半满;轻摇比重瓶,使土粒分散;将瓶置于沙浴上煮沸,煮沸时间自悬液沸腾起,砂土不应少于30min ,粘土、粉土不得少于1h ,以排除气体。 (2) 抽气排气:将盛有土样及半满纯水的比重瓶放在真空抽气缸内,如图2-2所示;接上真空泵,真空度应接近一个大气压,直至摇动时无气泡逸出为止,时间一般不少于1h 。 4、测定瓶加水加土的质量 若用煮沸排气法时,煮沸完毕后,取出比重瓶冷却至室温,注纯水于比重瓶中。当用长径比重瓶,应加纯水于刻度处;当用短颈比重瓶时,应注纯水至瓶口,塞上瓶塞,使多余的水自毛细管中溢出;瓶塞塞好后,瓶内不应留有空气,如有,应再加水重新塞好。然后将比重瓶置于恒温水槽内。待温度稳定和瓶内上部悬液澄清后,取出比重瓶。将瓶外水分擦干后称量,得瓶、水和土之质量m bws 。 5、测定瓶加水的质量 倒掉瓶中悬液,洗净比重瓶,灌满纯水加盖,恒温约15min ,使瓶内纯水温度与悬液的温度一致。检查瓶内有无气泡,若有,需排除;然后,擦干瓶外水分称量,得瓶加水的质量m bw 。 五、成果整理 1、计算 按下式计算土粒的比重,准确至0.01 g/cm 3。 wt bws s bw s s G m m m m G ?-+= (2-1) 式中,m s 为土粒的质量,g ;m bws 为瓶加水加土的质量,g ;m bw 为瓶加水的质量,g ;G wt 为t oC 时纯水的比重,可由表2-1查得。 本试验须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其平行测定差值不得大于0.02g/cm 3,取两个测值的平均值。 表2-1 不同温度时水的比重

氧解析-化工原理-吸收-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氧解析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实验学校:化工大学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同组人员:

一、实验摘要 本实验利用吸收柱使水吸收纯氧形成富氧水,送入解析塔顶再用空气进行解析,测定不同液量和气量下的解析液相体积总传质系数,并进行关联,同时对四种不同填料的传质效果及流体力学性能进行比较。 二、实验目的及任务 1、熟悉填料塔的构造与操作。 2、观察填料塔流体力学状况,测定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掌握液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 x a 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影响因素。 4、学习气-液连续接触式填料塔,利用传质速率方程处理传质问题的方法。 三、基本原理 1、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 气体通过干填料层时,流体流动引起的压降和湍流流动引起的压降规律相一致。填料层“压降—空塔气速”关系示意如图1所示。 (1)在双对数坐标系中,此压降对气速作图可得斜率为1.8~2的直线(图中Aa 直线)。 (2)当有喷淋量时,在低气速下(c 点以前)压降正比于气速的1.8~2次方,但大于相同气速下干填料的压降(图中bc 段)。 (3)随气速的增加,出现载点(图中c 点),持液量开始增大,“压降—气速”线向上弯,斜率变陡(图中cd 段)。 (4)到液泛点(图中d 点)后,在几乎不变的气速下,压降急剧上升。 lg u l g △p

2、传质实验 填料塔与板式塔气液两相接触情况不同。在填料塔中,两相传质主要在填料有效湿表面上进行,需要计算完成一定吸收任务所需的填料高度,其计算方法有传质系数、传质单元法和等板高度法。 本实验是对富氧水进行解吸,如图2所示。由于富氧水浓度很低,可以认为气液两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即平衡线为直线,操作线也为直线,因此可以用对数平均浓度差计算填料层传质平均推动力。整理得到相应的传质速率方程为 m p x A X aV K G ?=, 即 m P A x X V G a K ?=/ ])()(ln[) ()(11221122e e e e m x x x x x x x x X -----= ? ()12x x L G A -= Ω=Z V P 相关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式为: OL OL x x e x N H x x dx a K L Z =-Ω=?12 即OL OL N Z H /= m x x e OL x x x x x dx N ?-=-=? 21 1 2 Ω= a K L H X OL 图2 富氧水解吸实验 图1 填料层“压降—空塔气速”关系示意图

焰色反应实验改进教学教材

焰色反应实验改进

焰色反应实验改进 课程名称: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论 小组成员:陈焱焱蔡燕洁李美玲 阙如文高吕彬 指导老师:实验时间:2017年4月28日 焰色反应实验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小节盐。该节根据将蘸有某种金属盐溶液的铂丝在酒精灯外焰燃烧会出现特殊的火焰颜色,并且不同的金属盐溶液燃烧所呈现的火焰颜色不同,由此得出一种新的检验金属元素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按照教材的实验操作很难得到良好的演示效果,主要的问题有: 1.现象观察问题 教材中的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得到明显的现象。一来酒精灯的火焰本身带有黄色,会给实验现象观察带来干扰;二来铂丝上蘸取的金属盐溶液量极少,金属的焰色出现的时间较短,增加现象观察的难度。 2.趣味性问题 教材中的实验采取将蘸有金属盐溶液的铂丝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然后观察现象。实验单调,缺乏趣味性,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3.成本问题

铂丝价格昂贵,实验成本高,不适合资源较为匮乏的学校开展实验。 另外,铂丝也不是该实验中必不可少的,完全可以被其他经济适用的材料或实验方法代替。 二、问题解决设想(思路) 基于以上存在的三方面的问题,我们实验小组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解决现象观察问题 实验中的火焰原色对于焰色的观察造成很大影响而且消除干扰的方式不多。实验中避免使用玻璃仪器可防止其中的微量钠干扰火焰颜色。有实验者使用甲醇作为燃料。甲醇在燃烧时火焰颜色可接近无色,是较乙醇更为理想的焰色反应燃料[1]。然而甲醇易挥发且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一般实验中还是更倾向于使用乙醇作为燃料,甲醇需酌情添加。 此外,铂丝蘸取剂量小,所以燃料与待测金属离子溶液燃烧产生焰色的观察时间十分短。可以使用承装容器承载燃料与待测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用作燃烧。所以像瓷坩埚和蒸发皿这类的大口径容器可以用来承装较多试剂,使燃烧持续时间更长,更好地进行观察。 2.解决趣味性问题 趣味性方面,前辈们曾想过许多方法改进实验的所用仪器和表现方式,使得实验更有趣味性和观赏性。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喷雾瓶包装的产品,它有一定的容量而且可以人工控制喷出液体的剂量。焰色反应中可使用喷雾瓶盛装待测金属离子溶液,向燃烧的火焰喷射。这样产生的有色火焰体积大而且会很明显,利于观察。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能被喷雾产生各色火焰的操作吸引,从而提升了实验趣味性。 在《具有观赏性的焰色反应演示实验》[2]一文中提出用喷壶盛装金属盐的甲醇溶液进行颜色反应的演示实验。当喷向酒精灯火焰时,可产生壮观的彩色火球,在报告厅这种远距离观赏的情况下仍然十分清晰明显。这种极具表演性的改进使得焰色反应趣味性得到提升,而且也强烈吸引观众的注意,具有良好的展示效果和教育作用。不过由于试剂是喷洒出的而且实验中有火焰,实际教学中应当谨慎操作,并且远离可燃易爆物品,与学生们也必须保持安全距离。

化工原理氧解吸实验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 化原实验报告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姓名:娄铮 学号: 2013011345 班级:环工1302 同组人员:郑豪,刘定坤,邵鑫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名称:氧解吸实验 实验日期: 2014-4-15

实验名称: 氧 解 吸 实 验 报告摘要:本实验首先利用气体分别通过干填料层、湿填料层,测流体流动引起的填料层压 降与空塔气速的关系,利用双对数坐标画出关系。其次做传质实验求取传质单元高度,利用 K x a =G A /( V p △x m )]) ()(ln[) ()x -x (112221e22m e e e x x x x x x ----=?X G A =L (x 2-x 1)求出 H OL = Ω a K L X 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 熟悉填料塔的构造与操作。 2) 观察填料塔流体力学状况,测定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 掌握液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 x a 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影响因素。 学习气液连续接触式填料塔,利用传质速率方程处理传质问题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本装置先用吸收柱使水吸收纯氧形成富氧水后,送入解吸塔顶再用空气进行解吸,实验需要测定不同液量和气量下的解吸液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 x a ,并进行关联,得到K x a =AL a V b 关联式,同时对四种不同填料的传质效果及流体力学性能进行比较。 1、 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 气体通过干填料层时,流体流动引起的压降和湍流流动引起的压降规律相一致。填料层压降—空塔气速关系示意图如下,在双对数坐标系中,此压降对气速作图可得一斜率为1.8~2的直线(图中aa ’)。当有喷淋量时,在低气速下(c 点以前)压降正比于气速的1.8~2次幂,但大于相同气速下干填料的压降(图中bc 段)。随气速的增加,出现载点(图中c 点),持液量开始增大,压降—气速线向上弯,斜率变陡(图中cd 段)。到液泛点(图中d 点)后,在几乎不变的气速下,压降急剧上升。 2、传质实验 在填料塔中,两相传质主要在填料有效湿表面上进行,需要计算完成一定吸收任务所需的填料高度,其计算方法有传质系数、传质单元法和等板高度法。 本实验是对富氧水进行解吸,如图下所示。由于富氧水浓度很低,可以认为气液两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及平衡线位置线,操作线也是直线,因此可以用对数平均浓 l g △p

化学创新实验:硫在空气或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改进

化学创新实验: 硫在空气或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改进 一、实验名称硫在空气或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改进 二、实验目的 1、认识到“硫在空气或氧气里燃烧的实验非常重要,但生成的二氧化硫是一种典型的有毒气体,污染空气,危害师生健康,危害人类。”需要改进。 2、学会发现九年级(人教版)化学实验中需要改进的问题,学会进行实验改进与创新。 3、教师学会在教学工作中保护学生和自我保健。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一端有突出像平勺状的玻璃棒、双孔橡皮塞、井穴板、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管、小气球、火柴、硫粉、NaOH溶液、空气、氧气 四、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制作、组装和改进说明 图1 图2

图3图4 改进问题的提出和说明 1.如图1装置的缺点: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4页[实验2-3]是硫在空气或氧气里燃烧,书中操作是:在燃烧匙内放少量的硫,加热,直至发生燃烧,观察硫在空气里燃烧时发生的现象。然后把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再观察硫在氧气里燃烧时发生的现象。比较硫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 对于书中的实验方法在演示时存在着一些缺点: ①若用燃烧匙盛药品用量大则污染大,对师生毒害强;若药品用量太少,火苗可能被燃烧匙挡着,台下的学生不易观察现象。若想办法在燃烧匙底部放些如沙土等填充物垫高些再取少量硫进行实验,但到下节课在另一班里马上难以清洗,还有些学生误认为填充物发出的现象。 ②硫在空气中燃烧尽管时间短,但放出二氧化硫多;硫在氧气中燃烧玻璃片与瓶间隙较大,又放出二氧化硫;教师和学生吸入多,对师生毒害强,笔者和个别学生表现为刺激咳嗽、气喘、头痛(九年级化学教师每学年代三个班毒害就更大),笔者咽喉过敏,每次服用药物日久方癒。 ③“比较硫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演示实验,很难达到有效,凭借教师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④教材中瓶内装少量水,目的是吸收反应生成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但水的吸收效果远不如碱溶液,二氧化硫能和碱发生反应,既然是改进装置,液体应是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钾溶液等可溶性碱溶液)。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pdf

§ 29 关于化学实验教师的工作若干问题 1 卤素实验中的若干问题 2 分装液体试剂 4 洗涤试管上铜渍的方法 5 去除锰渍 10 如何打开粘结的试剂瓶塞? 11 实验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地位?

(可以转载,但不能故意抹掉或假冒原创作者 ) 高中化学教材中《 Fe(OH) 转化成 Fe(OH) 的实验》方法是把新制出的白色 Fe(O 振荡,试管内的物质变成灰绿色,再振荡变成红褐色的 。可是,直至下课了,除了在 Fe(OH) 试管壁上有少量的红褐色痕迹外,试管内的物质仍为灰绿色。究其原因,是氧气在碱性介质中氧化能力弱,同时 Fe(OH) Fe(OH 与氧气不能充分接触。笔者介绍一种在滤纸上完成 转化成 Fe(OH) 的实验方法: 1 实验步骤和现象影响空气里的氧气氧化 Fe(OH)⑴介质的酸碱性 根据电极电势可知,介质的酸性越强,氧气的氧化能力越强,介质的酸性越弱,氧气的氧化能力越弱。酸化滤纸的目的是为了降低 P H 值,增大氧气的氧化能力,从 加快了 Fe(OH) 转化成 Fe(OH) 的速度; ⑵氧气的浓度(氧气的分压) 把 Fe(OH) 其摊开,是为了使 Fe(OH) 与空气(氧气)充分接触,从而加快了 Fe(OH) 转化成 Fe(OH) 的速度。2 的能力因素有两点:

1、Fe(OH) 与氧气的反应属多相间的反应, 反应速率必然较慢, 不可能在震荡试管的左右的时间里迅速氧化; 4、根据美术里合色原理可知,白色Fe(OH) 因氧化渐变成红褐色的Fe(OH) 2 3 物质其过渡色只能有三种颜色:①粉红②紫色③橙色,不应经过绿色(或灰绿色)。绿 ,被氧化灰绿色)物质不是被氧化后所生成的中间产物。 红色,证明没有Fe 生成, 说明Fe(OH) 没有被氧化,即白色Fe(OH) 2 2 变成绿色非氧气氧绿色(或灰绿色)物质可能是氢氧化亚铁的某种络合物, 配位体是水分子或者氢氧根离 把不含Fe 的亚铁盐浓溶液与浓热的NaOH溶液混合,就可得到Fe(OH) 白色沉淀,冷的 2

实验四 FTIR测定硅材料中的碳氧含量(定量分析)实验指导书

实验四 FTIR 测定硅材料中的碳氧含量(定量分析) 一. 实验目的 1、 理解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定量方法的原理; 2、 掌握FTIR-650红外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3、 学会FTIR-650红外光谱仪测试硅材料中碳氧含量的方法; 二. 实验仪器 FTIR-65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标准硅样品,多个测试硅样品等 三. 实验原理 单晶硅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半导体器件等,由于其应用领域的特殊性要求其纯度达到99.9999%甚至更高。在单晶硅生产过程中由原料及方法等因素难以避免的引入了碳、氧等杂质,直接影响了单晶硅的性能,因而需对单晶硅材料中的氧碳含量进行控制。 红外光谱可用于定性分析,获取分子结构、振动能级等相关信息。实际上,红外光谱还可用于定量分析,可以对混合物中各组分进行相对含量的测定,其基本原理就是对比吸收谱带的强度。对处于一定状态的物质和其中的各种组分,所吸收的红外光的频率是固定的,并且存在一个规律,就是吸收率与组分的浓度和光程(红外光在样品内经过的路程)成正比,这就是红外光谱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对于不同频率的红外光,硅片的透过率是不同的,这是因为硅晶格和其中所含杂质种类和浓度不同(如氧和碳等),所以红外光的吸收率是不同的。因此对单晶硅材料中的氧碳含量的测试可以采用红外光谱的定量分析来完成。 红外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是比尔-兰勃特定律,即当红外光源通过样品时,由于样品的共振吸收,使用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这种入射光强度的减弱与可见光的吸收本质是一样的,也可以用光吸收定律表示: Kb e I I -=0 0/I I T = cb K Kb I I T A 00)/lg()/1lg(==== 其中T 为样品对红外光的透过率,A 为样品的吸收率, b 为样品厚度,c 为组分的浓度,K 为待测样品的吸收系数,与待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K 0为物质的吸光系数,有如下关系K=K 0c 。对于不同碳、氧含量的硅片(c 不同),不同区域的红外光的吸收率是不同的。 硅晶体中处于填隙位置的氧原子与临近的两个硅原子形成硅氧键,硅氧键的振动引起红

《加碘盐中碘元素的检验及焰色反应的创新实验》说课稿

《加碘盐中碘元素的检验及焰色反应的创新实验》说课稿 实验仪器: 实验一:烧杯、玻璃棒、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二:酒精灯、小喷壶、大喷壶。 实验改进要点: 实验一:操作简便,无污染。同时引出酸性归中反应,与试题更加贴切。 实验二:用酒精溶液溶解某盐得到混合溶液,然后点燃,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而且避免了杂质离子的干扰。 实验原理: 实验一:IO3- + 5 I - + 6 H+ = 3 I2 + 3 H2O 实验二:金属焰色反应是金属离子定性鉴定方法之一,其生色原理是现代光谱分析的基础。现行的普通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甚至中学化学实验教材中,都有金属焰色反应的内容。使用乙醇燃烧法改进焰色反应不仅实验器材和药品容易获取、操作上简易可行,而且效果明显。但是无水乙醇和饱和盐溶液的配比不同将影响实验效果。当无水乙醇和饱和盐溶液的配比太低时将无法点燃,而比例过高是无水乙醇的燃烧火焰又会对金属焰色产生干扰。因此,在实验开始前,探究无水乙醇和饱和盐溶液的最佳配比将对探究不对呈现方式对火焰效果的影响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最佳配比下,以乙醇燃烧法为基础的焰色反应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如直接在反应容器中点燃、将溶液转化为喷雾的形式点燃或将溶液转移到易燃载体上点燃。不同的呈现反应,火焰的颜色、大小和时间均不相同。因此,本实验将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不同的呈现方式对焰色反应火焰的影响,从而发现一种最佳的呈现方式。 实验教学目标: 实验一: 1、掌握碘元素的检验方法,认识碘元素各种形式间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2、设计并完成实验,体验科学探究、创新的过程; 3、了解碘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养成关注生活中化学问题的习惯,感受化学学习的重 要性,体验探索的乐趣并在探索中有所感悟。 实验二: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氧解析)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氧解析实验 班级:化实1101 学号:2011011499 姓名:张旸 同组人:陈文汉,黄凤磊,杨波 实验日期:2014.04.14

一、 报告摘要 本实验利用气体分别通过干、湿填料层,测流体流动因其的填料层压降与空塔气速的 关系,并利用双对数坐标画出关系。同时,做传质实验求取传质单元高度,利用公式求取H OL 二、实验目的及任务 1、熟悉填料塔的构造与操作。 2、观察填料塔流体力学状况,测定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掌握液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 x a 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影响因素。 4、学习气液连续接触式填料塔,利用传质速率方程处理传质问题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 本装置先用吸收柱使水吸收纯氧形成富氧水后,送入解吸塔顶再用空气进行解吸,实验需要测定不同液量和气量下的解吸液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 x a 并进行关联,得到K x a =AL a V b 关联式,同时对四种不同填料的传质效果及流体力学性能进行比较。 1、 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 气体通过干填料层时,流体流动引起的压降和湍流流动引起的压降规律相一致。填料层压降—空塔气速关系示意图如下,在双对数坐标系中,此压降对气速作图可得一斜率为1.8~2的直线(图中aa’)。当有喷淋量时,在低气速下(c 点以前)压降正比于气速的1.8~2次幂,但大于相同气速下干填料的压降(图中bc 段)。随气速的增加,出现载点(图中c 点),持液量开始增大,压降—气速线向上弯,斜率变陡(图中cd 段)。到液泛点(图中d 点)后,在几乎不变的气速下,压降急剧上升。 2、传质实验 在填料塔中,两相传质主要在填料有效湿表面上进行,需要计算完成一定吸收任务所需的填料高度,其计算方法有传质系数、传质单元法和等板高度法。 本实验是对富氧水进行解吸,如图下所示。由于富氧水浓度很低,可以认为气液两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及平衡线位置线,操作线也是直线,因此可以用对数平均浓度差计算填料层传质平均推动力。整理得到相应的传质速率方程为: G A =K x a V p △x m 即K x a = G A / ( V p △x m ) 其中]) ()(ln[)()x -x (112221e22m e e e x x x x x x ----= ?X lg u a l g △p a’ b c d 填料层压降—空塔气速示意 x 1 y 1 y 2 x 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