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管理科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剖析_郭菊娥

我国管理科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剖析_郭菊娥

我国管理科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剖析_郭菊娥
我国管理科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剖析_郭菊娥

我国管理科学研究的

重点问题剖析

郭菊娥,席酉民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摘要:基于知识、信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分析国内外管理科学研究热点领域及其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管理科学研究的重点问题,给出了管理科学研究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管理科学;重点问题;热点领域

中图分类号:C9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334(2004)04-0002-05

Study on Key Problem of Management Science Research in China

GU O Ju -e ,XI You -min

(Schoo l of M anagement ,X i c an Jiaotong U niv ersity ,Xi c an 710049,China )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information and network technolog y,thi s paper w ill point out the key pr oblem o f management science r esearch in China based on analyzing the focus field and focus quest ion of management science research both at ho me and abro ad,and put for ward the countermeasure of management science research.

Keywords:M anagement science;K ey problem;Focus field

收稿日期:2004-05-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121001)

作者简介:郭菊娥(1961-),女,陕西临潼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1 引言回顾我国管理科学发展的进程,在仿苏初创阶段(1949年~1977年),主要是全面系统地学习和引进

前苏联的工业管理制度和方法,实行计划管理;在重建发展阶段(1978年~1993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始比较系统地学习和借鉴西方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使我国进入科学管理时期;

[1]

在发展繁荣阶段(1994年至今),随着我国市场

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家加大了对管理科学研究资助的力度,给管理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机遇,使我国管理科学研究进入丛林阶段。管理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研究必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因而管理科学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基础上。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将遇到社会转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资源有限等现实问题,同时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管理者的智慧、才能、经验、洞察力、应变力和创新能力等,因此我国管理科学的研究应重点选择制约我国

第17卷第4期2004年8月 管 理 科 学MA NAG EM ENT SCIENCES I N CHI NA

V ol.17No.4

August,2004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重大难题中的深层次科学问题进行理论研究,选择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技能以及宏观管理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力争取得重大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本文将就一般管理理论与方法技术、微观管理和宏观管理三个领域分别提出我国管理科学研究的重点问题。

2一般管理理论与方法技术领域的问题

一般管理理论主要探索的是管理活动普遍存在的规律、原理和知识体系,它为微观管理、宏观管理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支撑,是整个管理科学研究的基础,它的研究水平和层次代表我国管理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在这一领域研究的重点应瞄准新世纪世界管理科学发展的特点、趋势和热点问题,选择在我国具有较好研究基础(研究特色和研究优势)或具有应用前景的重大管理前沿领域的问题,开展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的方法与技术研究,推动我国管理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2.1一般管理理论

网络组织与虚拟组织引起的组织结构变革和组织行为应变机理的变化为组织理论的创新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组织理论一直是国内外管理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其热点问题包括团队管理、网络组织、虚拟组织结构与组织行为等问题。[2]环境多变既需要组织灵活应变,又要求组织具有较大的抗风险能力,虚拟组织就是适应上述要求的产物,它的最大特征是组织的网络状态和运行的合作化趋势,但在管理中进行优化协调比较难;网络组织形态不再是网络组织和层级组织简单的相互替代或互补,而是一个多种矛盾现象的对立统一体;知识、信息不对等使组织中个体的素质和行为及其相互影响关系与组织内外环境的相互依赖程度的评价变得越来越难,有许多未知因素难以进行描述和精确预测,导致报酬分配和激励更难。知识和信息不仅是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强相关要素,而且有许多未知的特征需要进一步研究挖掘,当前国外管理科学形成的热点且具有进一步发展态势的问题是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方法论,因此一般管理理论的重点研究问题是:管理哲学;管理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知识管理;虚拟组织和网络组织结构;组织效率;从众行为与强势群体行为的扩散过程;团队管理与组织创新等。

2.2信息技术与管理系统工程

管理系统的核心是通过系统关联综合达到创新,实现系统的总体目标,其机理在于系统因关联综合而体现整体的和谐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工业工程和管理系统工程一直是国外管理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3]其中国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是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神经网络、电子商务管理技术和系统模拟技术,供应链和物流配送问题偏重于针对具体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我国研究的热点问题是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敏捷制造、质量管理、技术创新和系统建模技术以及电子商务技术,侧重国外技术综述和一些构想的探索性研究,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研究不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也促进企业理论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导致信息系统的研究朝着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个性化和实效化的方向发展,其重点研究的问题是:知识挖掘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技术;基于物流配送与供应链的管理系统集成;业务流程重组和过程再造;敏捷制造与并行工程;认知工效与人因工程;系统分析与系统建模方法技术等。2.3复杂性问题

复杂性问题是国外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研究热点,[4]混沌和量子理论[5]为研究复杂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市场经济表现出某种混沌,问题在于究竟是经济系统内在自发产生的/热平衡式混沌0,还是环境干扰而发生的/非平衡湍流式混沌0。前者是宏观有序而微观上完全杂乱无章,只能由统计平均值来描述,并通过非线性的初值敏感性的引发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后者是宏观无序而微观上系统开始新的自组织,只能由非线性相互作用来描述,并通过吸引子解释从混沌向新的有序过程演化的机理,这样系统的行为可以借助复杂性整体结构的非线性关系去考察,把众多的学科联系起来,揭示以往作为随机干扰无法解释而实际是隐含于某些经济混沌中的新有序问题。非线性科学的发展,使管理科学侧重从整体综合论、透视论、自组织性的角度去研究组织系统动态变化的复杂关系,其研究方法从严格决定论转向统计性、模糊性、随意性、可行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可逆性和混沌现象等的非严格决定论,其重点研究的问题是:复杂系统的特征、演化规律及其模拟技术;经济系统的宏观行为与微观行为间的互动关系;复杂系统中的传导动力机制及其进入壁垒机理和企业管理系统的复杂性等。[6]

2.4运筹与管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运筹与管理一直是国内外管理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其热点问题是决策博弈建模分析、随机服务系统的多目标优化建模及其求解算法、非线性动态优化问题及其求解技术、线性规划的研究及其应用等,我国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础比较好,有些研究成果的水平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新世纪信息、知识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决策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不确定,不仅使决策风险越来越大,而且还有很多问题很难用数学模型进行精确的刻画和求解,[7]迫使人们必须借助数据挖掘、知

3

第4期我国管理科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剖析

识挖掘和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等技术来处理或支持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其重点研究的问题是:不确定性决策问题的建模求解技术;决策风险度量、预警和监测问题;网络环境下决策支持系统问题;网络环境下博弈决策分析模拟技术;随机博弈多目标决策建模分析技术以及群体决策过程研究;不确定性环境下的优化建模及其仿真模拟算法;网络环境下系统优化分解、集成的方法技术;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优化设计与集成的方法技术;基于物流配送与供应链的优化设计及其建模问题;面向顾客的多目标随机服务优化建模及其模拟仿真等。

2.5评估技术

信息、知识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资本、劳动和物质的发展有很大的不同,导致知识生产与管理比物质资源的生产与管理更难以把握,技术创新活动更加复杂,无法准确描述和精确的估计预测,有时还会出现混沌现象,给管理和科学决策带来许多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评估技术一直是国外管理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其热点问题多半集中在知识、技术与绩效评估的方法研究;我国研究的热点问题多半集中在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层次分析和DEA 评估技术的运用。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必须以评估考核为依据,这就要求评估结果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和科学,但知识、技术、信息、业绩和人行为的准确评估比较难。知识与技术的评估涉及知识与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它不仅涉及技术的选择、开发、推广、应用、转移、扩散诸环节以及有关的组织、措施、政策、法规等,而且还涉及知识创造、获取、编码、分类、交流和收益等环节,使知识和技术评估内容高度综合。其重点研究的问题是:技术与知识的评估、预测和标准化管理问题;[8]技术市场、技术创新和技术贸易的有效运行模式研究;知识创造、获取、编码、分类、交流和收益的模式比较研究;知识、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的评估方法技术体系;基于知识、信息和技术的项目可行性等。

3微观管理领域的问题

微观管理是借助管理科学的一般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技术,研究那些直接涉及到个体行为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和操作问题以及微观主体的行为特征与规律,它既包括盈利性组织管理,也包括非盈利性组织管理,对它的研究要求实践性很强。网络技术能够提供世界范围的信息、智能资本和获利机会,使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达到信息共享,财富可以在虚拟过程中产生,资本可以在虚拟过程中管理,引发各种互有联系的管理职能进行综合集成,使管理工作的活动范围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导致企业管理方式从价格转向客户、从数量转向质量、从生产转向服务、从零和竞争博弈转向合作利润共享、从金融资本循环转向智能资本循环、从有效稳定转向不断适应变化、从等级制度转向联合制度和从垂直集成转向网络化等,[9]这其中有很多重大的现实问题急需研究。

3.1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

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国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是企业核心能力、虚拟企业管理、智能资本以及员工培训、潜能开发与有效利用问题等,其重点强调战略的柔性,但由于企业战略是企业的机密不能公开发表论文,所以国外企业战略管理的论文相对偏少;我国研究的热点问题是战略联盟、柔性战略、战略规划、公司治理、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估等问题,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论文数量是其它热点领域论文数量的50多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经营战略管理强调利用团队的知识、经验、技巧、能力、才干和抱负,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通过虚拟组织、动态团队和信息互联网,在协同与合作中共同创造财富和未来,并要求组织的员工和管理者要有合作、协调的观念;管理者必须有能力适应客观环境快速的、不确定的变化,必须具有感情智力,会控制员工的情绪,引导他们去迎接挑战,[10]并从过去的主人变成现在组织和员工事业成功的服务员。重视人力资本管理,依赖组织的主动性和能动的反应以及组织成员的高素质和积极主动精神,提高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应变力,营造用少变应万变的氛围,建立以学习性组织、柔性组织来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新机制,使微观管理研究按照问题导向、环境依赖和技术支撑的原则,进行理论与方法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创新,并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其重点研究的问题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分析及其增强机制;企业重组与组织结构动态演进;企业间竞争-合作的对策问题;企业投融资决策与战略风险管理;网络环境下企业运营战略与跨国经营战略问题;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与有效保证体系;员工绩效评估、领导业绩考核与监督激励机制;人力资源定价、开发应用的有效运作机制等。

3.2会计与财务管理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金融创新的兴起和金融工程师的问世,各种新型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蓬勃发展,给会计和财务管理实践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推动了财务管理研究的发展。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智能资本越来越重要,它将成为财务报告补充信息的重点,人们应重视智能资本在各种财务报表中的运用和深层次分析研究。其重点研究的问题是:智能资本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技术;[9]企业财务风险和信用机理;企业资产负债表评价预报和现金流量表的有效编制方法;企业资产组合与

4管理科学2004年8月

资本运营业绩评价;新型投融资技术与方法;我国会计工程化等。

3.3非营利组织管理

尽管非营利组织管理与营利组织管理有差异,但它们都属于微观管理的范畴。目前借鉴国外非营利机构管理的成功经验,研究我国非营利机构管理问题,有助于推动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促进社会团体的健康发展和有效管理,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非营利机构的管理模式。其重点研究的问题是:金融机构内部的监管与自律;医院医疗管理;高校教育管理;政府内部管理与廉政;非营利机构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理;非营利组织管理社会化、知识化和服务化等。

4宏观管理领域的问题

宏观管理是借助管理科学的一般管理理论和方法技术,研究那些涉及到总体行为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和操作问题。随着我国加入WT O,在宏观社会经济运行中以承认WT O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在社会事务方面我国政府将不断拓宽开放的领域,放松某些管制,充分地融入国际市场和发展贸易的自由化,为企业发展提供新契机和良好的创新环境。政府将重视信息、知识与活动和人的联系,在管理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信息与知识的共享来实现公共组织的智慧创新,并从日常管理中解放出来(把很大一部分政府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由其他社会组织来承担),专心致力于重大政策的制定及监督执行,有效地避免公共组织的权力真空和职责真空。政府管理的职能需要全面创新,并使创新活动的行为和过程显现出新颖性、灵活性、随机性、开拓性和风险性,这其中有很多重大的现实问题急需研究。

4.1宏观战略管理

宏观战略管理是指一个国家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而进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宏观调控与干预。在国外管理科学研究的杂志中,对宏观管理的研究不仅不热,反而比较冷,说明国外对管理科学的理解范畴比我国小。我国宏观战略管理在管理科学的研究中一直是热点领域,近10年来的热点问题是社会保障、创新、区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11]这与我国宏观管理长期实行计划经济、采用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紧密相关。其重点研究的问题是:区域发展与城镇化管理;人口、资源、产业转型的复合生态管理;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与社会保障体系;公共管理社会化、知识化和公共政策化发展问题;新经济时代政治与行政的关系;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网络信息时代政府职能创新;微观主体与政府关系等。

4.2金融与财政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始终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近10年来分税制、增值税、资本市场、风险投资、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等问题是我国金融与财政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大多数研究未与中国实际国情结合起来进行实证检验,导致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不多。其重点研究的问题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体制安排与协同效应关系;资本市场发展与风险投资管理;国债发行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国家税收政策的宏观效应;我国金融市场运行的效率与监管机制;货币政策调控模式与运行机理;金融风险预警、监测、调控系统;网络银行的安全运行与监管模式等。

4.3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外科技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软件开发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以及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等。我国科技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是技术创新体制安排、安全问题和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等。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的制定,一方面要与本国的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另一方面要遵循国际科技管理惯例。其重点研究的问题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优化与制度设计;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轨迹与管理模式;我国科学研究体系的整体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技术战略与科技安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的运行机制;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的规律和调控等。

4.4资源与环境管理

资源与环境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2]近10年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兴起,带动了环保产业、污染治理、国土资源和资源管理研究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引起国人的关注,怎样有效地保护资源和环境、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其重点研究的问题是:土地资源在不同产业配置的比较分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的定价及其应用;国内外灾害应急管理问题比较研究;我国灾害管理政策及其实施措施;灾害预防管理模式;我国水资源合理利用规划;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及管理模式研究等。

5我国管理科学研究的应对策略

我国管理科学研究不能满足于亦步亦趋地模仿和学习,而应引进西方管理科学的最新成果,结合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特征和多元化结构格局的管理问题进行创新研究。[13]只有重视我国经济的多元结构和转型社会经济特色,才能创造出适应未来发展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研究成果。目前东西方学者都在用动态的、调适的观点积极探索东西方管理思想有效整合的视角与方式,关注组织系统与外部

5

第4期我国管理科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剖析

环境的适应性及其整体协调的重要性,但仍未能解决在复杂的系统内外部互动过程中,组织系统怎样才能适应环境并形成整体的协调性问题。新形势下管理研究如何满足发展的需要,甚至超前和指导管理的实践,这里给出管理科学研究的基本策略。

5.1管理科学研究的方法要树立问题导向和适应性

的技术观

管理科学在研究方法上要树立问题导向、环境依赖和多种研究方法的相互印证。面对复杂多变的管理世界,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针对某种现象进行的一种管理技术研究或者是研究解决某个具体的管理问题,有创造性的管理研究必须面对实际现象和问题,坚持从问题中来到解决问题中去,不能脱离研究具体问题所处的环境,要将问题与环境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分析和有效融合研究,使得到的理论、方法、技术能有效地解决问题,防止管理研究与管理实践脱节。也就是说,管理的理论研究在抽象时也要有很强的针对现实现象和问题的意识。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和管理问题与环境的紧密依存性导致管理研究的正确性难以像自然科学那样准确的给予论证,使管理研究要善于从不同的视角、不同假设、不同环境和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印证,特别要重视实证研究、规范研究与思辨研究的相互印证,加大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的力度。

管理科学在研究结果上要追求预见性和可操作性。管理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研究目的不只是对管理现象进行描述和阐释,更重要的是对管理现象有预见性,对管理问题的解决有指导作用或提供操作过程、方法和技术等。无论研究结果是思想、观念,还是理论、方法,或者是操作规程和技术,都要特别重视其预见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5.2管理科学研究的思维要树立总体论与满意求解

管理科学在研究哲学上要树立总体论和动态协调的优化观。西方哲学强调分析,其优点是严谨、科学、思路清晰,在整体分解的基础上对具体问题有具体的解决方法;东方哲学强调的是整体,重视人的情感、信念、价值准则、行为标准等/软0的因素。管理问题或现象大都具有不可分性,因此需要结合中西方哲学各自的优点,把强调数理公式描述、定量分析和重视实证研究的西方科学传统同强调整体的协调与协作/关系0的中国传统哲学结合起来,以达到一种新的综合和创新,并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的基础理论研究。管理现象和问题的复杂性使得人们永远无法完全预知其最终状态,加上人类认识的有限理性,我们永远不会在当前状态下确定未来的最优决策,只能追求/当前状态下可预期内的满意0决策,这实际上是一个随着事态的发展不断调整的动态优化过程。

管理科学在研究境界上要追求在研究问题的环境下满意地解决问题。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有跨时空的可比性,对其研究越深入,人类应付自然越容易;管理科学除了高度抽象的基础性理论和一些具体技术外,许多管理研究不具备跨时空的可比性,在一国好的理论或技术到另一国就难以有效地使用,导致对其研究越深入、人类能动反应越灵敏而进行管理的难度越大。管理科学研究不仅与人有关,而且与环境有关,很难追求世界领先等标准,因此大量应用性管理研究(纯科学的理论、方法除外)的最高境界应是追求/在研究问题的环境下满意地解决问题0。

管理科学在研究问题的选择上要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不同文化和制度下的管理问题具有不同的特点,人们的价值观和偏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导致许多通过/试点0、/解剖麻雀0得到的经验到实际应用时就会不适宜或变形。因此,管理研究要有跨文化、跨制度的感悟力和理解力,要善于事先感知新现象、新问题、新事物,要事先考虑到管理措施、方法会引起的反应,注重管理科学研究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紧密结合,按照管理研究为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的原则,选择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课题,结合实际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性研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相关支持的知识资源,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研究风格。

6结论

我国对管理科学的理解是广义范畴。在微观管理、宏观管理与政策领域的研究多数采用思辨研究,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将新知识建立在个人经验、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引进和基础知识的综合集结上,忽视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缺乏用真实案例与实际数据资料证实研究者的观点和结论,使研究热点与管理实际需求存在脱节问题;在一般管理理论与方法技术领域的研究多数模仿跟踪国外,其研究热点一方面来自国外已经形成的热点,另一方面来自国家需要由政府资助扶持形成的热点,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不多。面对新世纪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复杂变化,我国管理科学研究将围绕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围绕我国管理科学基础研究的优势瞄准世界管理前沿的问题、围绕管理科学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管理问题、围绕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普遍适用的交叉学科问题等展开理论、方法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研究,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体系0的发展思路,促进管理科学各学科分支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6管理科学2004年8月

收稿日期:2004-04-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70232020)

作者简介:齐寅峰(1938-),男,河北人,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公司财务学。同时,我国管理科学研究不能满足于亦步亦趋地模仿和学习,而是需要结合我国管理实际现象和问题

展开创新研究。参考文献:

[1]管理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组.自然科学学科

发展战略调研报告)))管理科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2]佘丛国,席酉民.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

点的比较分析[J ].科学学研究,2002,(4):406-410.

[3]金碧辉.国内外管理科学的热点问题研究比较[J ].管理科学文摘,2000,(7):14.

[4]Sharon novak ,Steven D.Epping er .Sourcing by De -sign :Product Complex ity and the Supply Chain [J ].

M anagement Science ,2001,(1):189-191.

[5]Overman E.Sam.T he N ew Science of M anagement :

Chaos and Quantum T heory and M ethod [J].Journal

of Public A dministration Research &T heory ,2001,(1):51-58.

[6]成思危.复杂科学与管理[J ].南昌大学学报(人

文社会科学版),2000,(3):1-6.

[7]Pug an Sean M .Should Y ou I mplement a Project

M anagement Solution [J ].Into World ,2000,22(5):72.

[8]成思危.中国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与发展重点选择[J ].管理科学学报,2000,(3):1-6.

[9]George B.Weatheersby.M anag ement Rev iew ,1999.1~1999.12;2000.1~2000.12.

[10]席酉民.21世纪的管理与管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1997,(12):111-119.

[11]佘丛国,郭菊娥,席酉民.国内外宏观管理与政

策研究热点的比较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2,(5):506-509.

[12]Chialin Chen.Design for the Environment a Qual-i

ty )))Based on M odel for Green Product Develop -ment [J ].M anagement Science ,2001,(2):251.[13]席酉民.新世纪:中国管理科学界的挑战、机遇

与对策[J ].管理科学学报,2000,3(1):7-14.t

均衡选择与合作组织

齐寅峰,古志辉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天津300071)

摘要:在N 人博弈中存在多重博弈均衡问题,这意味着在非合作博弈中Nash 均衡不惟一。建立模型研究了均衡点数目问题,并将其中的不同局中人看作是不同的合作组织分析均

衡选择对于合作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均衡选择模式将决定合作组织的内部结构和资产配置结构。

关键词:多重均衡;均衡选择;合作组织

中图分类号:F22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334(2004)04-0007-05

第17卷第4期2004年8月 管 理 科 学MA NAG EM ENT SCIENCES I N CHI NA

V ol.17No.4

August,2004

各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各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一科学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W.泰勒 <1>人物简介 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从工人做起,通过不断地努力,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在他的管理生涯中,他不断地在工厂进行实地试验,系统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作业所花费的时间,将这些试验逐步改进发展,成为系统的管理制度,即“泰勒制”。他一生活的专利100多种,1902年获“埃利奥特.克雷森奖章”。1906年,他曾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主席,并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和霍巴特学院的荣誉博士学位。 <2>主要贡献 A科学管理原则 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B 精神革命 科学管理不仅是将科学化、标准化引入管理,更重要的泰勒所

倡导的精神革命是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许多人认为雇主和雇员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而泰勒所提的科学管理却恰恰相反,它相信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对于雇主而言,追求的不仅是利润,更重要的是事业的发展。而正是这事业使雇主和雇员相联系在一起,事业的发展不仅会给雇员带来较丰厚的工资,而且更意味着充分发挥其个人潜质,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雇主和雇员双方互相协作,才会达到较高的绩效水平,这种合作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即“将蛋糕做大,然后大家都能多分一点”。 科学管理是一场重要的精神革命,每个人都要对工作对同事建立起责任观念;每个人都要有很强的敬业心和事业心。 <3>局限性 泰勒单纯从经济人假设出发,认为企业家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工人只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这就忽略了人的动机的多面性。他一机械的模式看待员工,他们把员工看成进行一定生产作业生产工具——活的机器。科学管理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科学管理却是万万不能的。 二组织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 (一)亨利.法约尔 <1>人物简介 法约尔是欧洲一位杰出的经营管理思想家,被称为“一般管理理论之父”。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的局限性主要是由法约尔加以补充的。

最欣赏的管理流派 行为科学学派

我选择的问题是:结合实际谈谈你最欣赏的管理流派是什么?为什么? 1 概述 17世纪——18世纪,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带动了管理思想的早期演变和发展,西方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发展从早期管理、古典管理、中期管理到管理理论丛林,以及现代管理新思潮的出现,可以说管理学的流派一直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在众多的管理流派中,我最欣赏的是行为科学学派。 从我的角度来看,首先管理的本质是通过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而行为科学学派便是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将人的管理提升到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地位,把以人为本作为管理核心。它将原来的监督管理,转变到人性化的管理,在管理的方法上强调满足人的需要和尊重人的个性。在当时,行为科学学派转变了旧的管理方式和管理重点,这一改变非常有突破,至今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我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行为研究者,从幼年开始,我们通过感觉、询问、倾听和阅读等方式观察别人的行为,试图解释我们所看到的一切,解释别人为什么会表现出这些行为,同时,我们也往往试图预测别人在不同情况下的举动。众所周知,人对于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人类可能产生的心理和行为是不可能被完全掌握的,所以行为科学理论的研究充满了挑战,同时也非常有趣。 2 案例 在快乐中赚钱——美国西南航空公司 美国西南航空,创建于1971年,当时只有少量顾客和一小群焦急不安的员工,现在已成为美国第六大航空公司。 1、总裁用爱心管理公司 公司总裁和董事长赫伯.凯勒,是一位传奇色彩的创办人。 当踏进西南航空公司总部大门时,你会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气氛。门厅内展示着公司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事件。墙上布置着数百幅图案,包含着成千上万张员工的照相,有公司主办的晚会和集体活动以及万圣节留念等,还有员工们的一些工

管理学派

管理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 ◎<行为科学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 ◎<信息中心学派> ◎经理角色学派> ◎<政治经济学派> ◎<组织文化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又称数理学派或运筹学派,是二战之后在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学者伯法(E. S. Buffa),其代表作为《现代生产管理》。 管理科学学派主要是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对管理进行定量分析。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决策等几个方面都可以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合乎逻辑的计算和分析,求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主张减少决策的个人艺术成分和主观随意性,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以增加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决策的过程就是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过程。由于计算机在处理大量数据和信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 该学派主张,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即用数学符号和数学关系式表示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通过定量分析,为选择最优方案提供数量上的依据,以达到组织的目标。他们认为,管理科学就是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并将这些模型通过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实践中。 5 ※<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职能学派,是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首先提出的。这一理论是在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孔茨和奥唐奈在仔细研究这些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将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而把协

伯法的管理科学学派(1975)

伯法的管理科学学派(1975) 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是西方管理科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任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研究院,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代表作是《现代生产管理》(1975)。《生产管理基础》是伯法根据《现代生产管理》改写的,简明易懂,曾被《哈佛商业评论》推荐为经理必读书目。 管理科学学派是泰勒管理学派的继续和发展,是近年来在西方管理学界形成的。有时人们把数理学派、决策学派和系统学派统称为管理科学学派。这个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式与程序的系统,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答案,以达到企业的目标。所以,所谓管理科学就是制订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式,并把这种模式通过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管理之中。其主要特点为: 1.力求减少决策的个人艺术成分。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他们将众多方案中的各种变数或因素加以数量化,利用数学工具建立数量模型研究各变数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一个用数量表示的最优化答案。决策的过程就是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过程。 2.各种可行的方案均是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例如成本、总收入和投资利润率等。 3.广泛地使用电子计算机。现代企业管理中影响某一事务的因素错综复杂,建立模型后,计算任务极为繁重,依靠传统的计算方法获得结果往往需要若干年时间,致使计算结果无法用于企业管理。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运算的速度,使数学模型应用于企业和组织成为可能。

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组织的基本看法。他们认为组织是由“经济人”组成的一个追求经济利益的系统,同时又是由物质技术和决策网络组成的系统。2.关于科学管理的目的、应用范围、解决问题的步骤。它们的目的就是通过科学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的各种活动之中。应用范围着重在管理程序中的计划和控制这两项职能。解决问题的步骤分:(1)提出问题;(2)建立数学模型;(3)得出解决方案;(4)对方案进行验证,(5)建立对解决方案的控制;(6)把解决的方案付诸实施。3.关于管理科学应用的科学方法。这主要有线性规划、决策树、计划评审法和关键线路法、模拟、对策论、概念论、排队论。4.管理科学应用的先进工具,这里主要是指计算机。 管理科学学派借助于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研究管理问题,重点研究的是操作方法和作业方面的管理问题。现在管理科学也有向组织更高层次发展的趋势,但目前完全采用管理科学的定量方法来解决复杂环境下的组织问题还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管理科学学派一般只研究生产的物质过程,注意管理中应用的先进工具和科学方法,不够注意管理中人的作用,这是它的不足之处。 伯法在论述中以适宜的方法探讨了生产系统的设计和运转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提出:在一定生产系统中,成功的管理依赖于计划、关于实际情况的信息系统、管理者对需求、库存状况、进度、质量水平、产品和设备革新等方面的变化所作出的决定。因此,管理者需要在决策理论的指导下作出合理的决定,管理科学学派试图建立一个坚定地植根于数学和科学以及现实世界的决策逻辑结构。 生产系统中所产生问题的性质,要求两种主要类型的决策,一种是长期决策,它关系到生产系统的设计,例如产品的选择和设计、设备和生产过程的选择、加工对象的生产设计、作业设计、生产系统的地址选择、设备平面布置等。另一种

(完整版)管理学派分类

管理学派分类 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又称数理学派或运筹学派,是二战之后在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学者伯法(E. S. Buffa),其代表作为《现代生产管理》。 管理科学学派主要是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对管理进行定量分析。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决策等几个方面都可以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合乎逻辑的计算和分析,求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主张减少决策的个人艺术成分和主观随意性,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以增加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决策的过程就是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过程。由于计算机在处理大量数据和信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 该学派主张,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即用数学符号和数学关系式表示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通过定量分析,为选择最优方案提供数量上的依据,以达到组织的目标。他们认为,管理科学就是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并将这些模型通过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实践中。5 ※<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职能学派,是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首先提出的。这一理论是在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孔茨和奥唐奈在仔细研究这些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将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作为五项职能有效综合运用的结果。孔茨利用这些管理职能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阐述,最终得以建立起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特点是将管理理论同管理人员所执行的管理职能,也就是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组织的性质多么不同,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管理活动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职能逐步展开和实现的过程。因此,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的职能作为研究的对象,他们先把管理的工作划分为若干职能,然后对这些职能进行研究,阐明每项职能的性质、特点和重要性,论述实现这些职能的原则和方法。 该学派对后世影响很大,许多管理学教科书的内容都是按照该学派的理论架构编排的,另外,该学派确定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为训练管理人员提供了基础。 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管理学》是孔茨与奥唐奈合著的一部著名的管理学著作,是西方管理过程学派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也奠定了孔茨作为管理过程学派代表人物的学术地位。. 5 ※<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学派是在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学派研究的内

从科学管理学派到行为科学学派

第七章:从科学管理学派到行为科学学派 第一节:行为科学学派的先驱人物: 一、福莱特(Foggtt,Mary P.1868年一1933年){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将军:三军参 谋长} 福莱特是美国的管理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她开始主要是学哲学的,但她有着广泛的兴趣,对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社会心理学和成人教育等都有兴趣,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她的主要著作有:《新国家》(1920年)。《动态的管理》(1941年)、《自由和协作》(1949年)等。 福莱特的价值和后来的命运。 福莱特学说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四点:①通过利益的结合来减少冲突;②变服从个人权力为邮形势规律;③通过协作和控制来达到目标;④领导的基础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相互影响。在这些问题上,她的观点主要如下。 1、通过利益的结合来减少冲突 社会组织内部总是有冲突存在的。处理冲突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压服的方法。 第二种,妥协的方法。 第三种,利益结合的方法。这就是把冲突双方的利益结合起来, 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解决办法,通常需要引人某些新些新事物,这些新事物可能是一 种启发性的思想或见解,但更经常的是,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利益结合的最大障碍在于人们对它缺乏思想准备和训练。利益结合的解决办法比较困难,需要智慧、识别力和创造力。但必须用这种方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福莱特的“利益结合原则”同泰罗的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相似。有些学者认为它是理想主义的,无法实现。但也有人认为它是有启发性的。如循此思路前进,对于冲突的解决是有帮助的。 2.变服从个人权力为遵循形势规律 为了实现“利益结合原则”,人们必须重新考虑他们对权威和权力的看法。要用“共同的权力”来代替“统治的权力”,用共同行动来代替赞成和压制。福莱特提出的克服办法是,使命令‘非人格化”,变服从个人命令为遵循“形势规律”。形势规律的基本原理是以科学管理的下述论点为基础的:在泰罗的职能管理中,人们服从的是经过研究确定的事实,而不是由某一个人的权责所决定的。如果权威是由职能产生的,那就同等级制度和地位没有关系。 3.通过协作和控制来达到目标 除非在一个特定形势中的全部要素(人和物资)是团结协作的,控制就不可能实现。控制的基础在于自我指挥的各个个人和群众认识到共同的利益,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控制,以便达到这个共同目的。 关于协作的四条基本原则是:①协作是涉及一种形势中全部要素的相互作用的因素; ②协作由全部有关负责人的直接接触形成;③协作要在早期阶段进行;④协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四条原则所达到的结论是:组织就是控制;组织和协调的目的是保证达到可控制的成果;协调达到团结,团结就是控制。 4.领导的基础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相互影响 领导不应以权力为基础,而应以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在形势中的相互影响为基础。 领导者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组织的目标。他要使下属知道,所要实现的不是他个人的目

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数理学派) 背景 管理科学学派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科学管理" 的实质;是反对凭经验、直觉.主观判断进行管理,主张用最好的方法、最少的时间和支出,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和最大的效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解决国防需要产生了"运筹学" ,发展了新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技术,例如:统计判断、线性规划、排队论、博弈论、统筹法、模拟法、系统分析等。这些成果应用于管理工作就产生了"管理科学理论" 代表性人物 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 著作 《生产管理基础》 观点 一、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各项活动都要以经济效益的好坏作为评价标准。 二、组织是由“经济人”组成的追求经济利益的系统,同时又是一个由物质技术和决策网络 组成的系统。要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并通过电子计算机求解,应用于管理,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三、依靠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范围的扩大、决策问题的复杂化、方案选 择的定量化,使得企业管理活动中影响某一事物的因素变得错综复杂。建立模型后,计算任务极其繁重,要求及时处理大量数据并提供准确信息,而这些只有依靠电子计算机才成为可能。 四、强调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如运筹学、系统分析、概率论等。 成就 一、使复杂的、大型的问题有可能分解为较小的部分,更便于诊断、处理; 二、制作与分析模式必须重视细节并遵循逻辑程序,这样就把决策置于系统研究 的基础上,增进决策的科学性; 三、有助于管理人员估价不同的可能选择,如果明确各种方案包含的风险与机会, 便更有可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局限 一、管理科学学派的适用范围有限,并不是所有管理问题都是能够定量的,这就 影响了它的使用范围。例如,有些管理问题往往涉及许多复杂的社会因素,这些因素大都比较微妙,难以定量,当然就难以采用管理科学的方法去解决。 二、实际解决问题中存在许多困难。管理人员与管理科学专家之间容易产生隔阂。 实际的管理人员可能对复杂、精密的数学方法很少理解,无法做出正确评价。而

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

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权变理论在美国兴起,受到广泛的重视。权变理论的兴起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不安,经济动荡,政治骚动,达到空前的程度,石油危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所处的环境很不确定。但以往的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主要侧重于研究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的管理,而且以往的管理理论大多都在追求普遍适用的、最合理的模式与原则,而这些管理理论在解决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时又显得无能为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再相信管理会有一种最好的行事方式,而是必须随机制宜地处理管理问题,于是形成一种管理取决于所处环境状况的理论,即权变理论,“权变”的意思就是权宜应变。 权变理论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该学派是从系统观点来考察问题的,它的理论核心就是通过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其代表人物有卢桑斯、菲德勒、豪斯等人。 美国学者卢桑斯(F.Luthans)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一书中系统地概括了权变管理理论。他认为: 一、权变理论就是要把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并使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环境是自变量,而管理的观念和技术是因变量。 这就是说,如果存在某种环境条件下,对于更快的达到目标来说,就要采用某种管理原理、方法和技术。比如,如果在经济衰退时期,企业在供过于求的市场中经营,采用集权的组织结构,就更适于达到组织目标;如果在经济繁荣时期,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中经营,那么采用分权的组织结构可能会更好一些。 三、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 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社会、技术、经济和政治、法律等所组成;另一种是由供应者、顾客、竞争者、雇员、股东等组成。内部环境基本上是正式组织系统,它的各个变量与外部环境各变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权变理论学派同经验主义学派有密切的关系,但又有所不同。经验主义学派的研究重点是各个企业的实际管理经验,是个别事例的具体解决办法,然后才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作些概括;而权变理论学派的重点则在通过大量事例的研究和概括,把各种各样的情况归纳为几个基本类型,并给每一类型找出一种模型。所以它强调权变关系是两个或更多可变因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权变管理是一种依据环境自变数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变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来确定的对当时当地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应当肯定地说,权变理论为人们分析和处理各种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十分有用的方法。它要求管理者根据组织的具体条件,及其面临的外部环境,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灵活地处理各项具体管理业务。这样,就使管理者把精力转移到对现实情况的研究上来,并根据对于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从而有可能使其管理活动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有效。所以,管理理论中的权变的或随机制宜的观点无疑是应当肯定的。同时,权变学派首先提出管理的动态性,人们开始意识到管理的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往人们对管理的行为的认识大多从静态的角度来认识,权变学派使人们对管理的动态性有了新的认识。 但权变学派存在一个带有根本性的缺陷,即没有统一的概念和标准。虽然权变学派的管理学者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分析,从中概括出若干基本类型,试图为各种类型确认一种理想的管理模式,但却始终提不出统一的概念和标准。权变理论强调变化,却既

管理学试题解析管理思想史部分修订稿

管理学试题解析管理思 想史部分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在管理的职能中,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是()。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管理的职能。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 2、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管理的职能。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基础和依据。 3、肩负制定具体计划职责的管理者是()。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一线管理者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管理者的分类。中层管理者负责制定具体的计划,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方面负有责任的管理人员。 4、直接关系到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的是()。 A.基层管理者的工作 B.中层管理者的工作 C.高层管理者的工作 D.管理的有效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管理者的分类。基层管理者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 5、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泰勒 B.李嘉图 C.巴贝奇 D.欧文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美国学者泰勒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为其正式形成的标志,泰勒也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6、一般管理理论中,能够链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的管理要素是()。 A.协调

B.指挥 C.控制 D.组织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一般管理理论的要素。协调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的管理要素。 7、法约尔设计了一种把等级制度与横向信息沟通结合起来的跳板,即()。 A.人员稳定 B.法约尔桥 C.集体精神 D.集中与分散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一般管理理论等级链的内容。法约尔设计了一种把等级制度与横向信息沟通结合起来的“跳板”,即“法约尔跳板”,亦称“法约尔桥”。 8、被称为“行政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A.泰勒 B.韦伯 C.法约尔 D.梅奥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行政组织理论。韦伯被人们称为“行政组织理论之父”。 9、韦伯认为运行效率最好的是( C )最差的组织形态是( B )。 A.神秘化组织

个管理学派

十一个管理学派 概述: 管理世界在不断发生变化,每天都有新的管理问题和管理理论出现,对管理的本质的认识会直接决定一个管理者的管理风格并影响其管理效果。哈罗德?孔茨是当代最著名的管理学家之一,他把管理提升到了一个艺术的高度,将管理定义为“通过他人完成任务的机能”。哈罗德?孔茨在1980年5卷2号《管理学会评论》上发表了《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认为此时的管理学主要学派已经达到十一个,即经验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孔茨的这篇文章,和他1961年12月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般被看作对管理学体系较全面的概括。《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是孔茨在完成《管理理论的丛林》的19年后,观察异彩纷呈的管理学派,指出了更加繁荣茂盛的“管理丛林”。细细品味“管理理论的丛林”,慢慢体会名家流派的经典思想,绝对是一种能够带来满足感与成就感的心灵享受。 一、管理过程学派 1、代表人物: ⑴.法约尔。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 ⑵.詹姆斯?穆尼;美国高级管理人员和管理学家。其主要著作是《组织原理》 ⑶.拉尔夫?戴维斯,美国管理学家和一些大公司的顾问。1916年在科内尔大学获机械工程学位。他比较强调管理哲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管理哲学才能为企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其主要著作有《工厂组织和管理原则》《采购和储存》《组织和系统中的一些基本考虑》《企业组织和作业的基本原理》《工业组织和管理原理》《高层管理的基本原理》《工业组织和管理》《管理哲学》等。 ⑷.哈罗德?孔茨;美国管理学家,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早年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以后在美欧各国讲授管理学,并在美国、荷兰、日本等国的大公司中任咨询工作,曾担任美国管理学会会长,以后在美国加利福利亚管理研究院任管理学的名誉教授。 2、发展过程: 法约尔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他认为,管理理论是指有关管理的、得到普遍承认的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检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法约尔认为管理的五大职能并不是企业管理者个人责任,它同企业经营的其它五大活动一样,是一种分配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工作.在法约尔之后,孔茨和奥唐奈里奇在仔细研究这些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将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孔茨利用这些管理职能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阐述,最终得以建立起管理过程学派。孔茨是管理过程学派的集大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第十章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哈洛德·孔茨在1961年12月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19年后又发展《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他对管理流派进行分类,指出管理已由6个学派发展形成了11个学派。《管理思想史》第十章主要讲述了以下八部分内容: 一、关于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为经营管理学派、管理职能学派,是历史悠久并有巨大影响力的一种管理理论。管理学者一般认为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管理过程理论渊源于法约尔的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看作是一个过程,其研究对象就是管理的过程和职能。法约尔提出管理的五种职能,这五种职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诸因素来协调有关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二、关于社会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的形成以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的现代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为标志。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意大利社会学家帕雷托的理论、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和库尔特·科弗卡的心理学理论以及梅奥等人的人际关系学说等。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切斯特·巴纳德由于他在研究组织和管理性质及理论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而曾经得到过7个名誉博士学位。巴纳德使用社会的、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管理问题,后人称他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三、关于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是在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管理决策问题,形成了关于决策和决策方法的完整理论体系。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 1.赫伯特·西蒙 西蒙是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将社会系统理论同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在决策中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使用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提出了目标一手段分析法等决策的辅助工具,被人们认为对经理人员的决策确有帮助,并为今后对人工智能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由于西蒙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被授予1978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在管理方面主要研究的是生产者的行为,特别是当代公司中决策的组织基础和心理依据。西蒙的代表著作主要有1945年发表的《管理行为》等

管理学派

管理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又叫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主要致力于研究和说明“管理人员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好这些工作”,侧重说明管理工作实务。开山鼻祖是法约尔,当代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哈罗德·孔茨。管理过程流派吸收其他管理学家的思想和主张,不断丰富各项管理职能的内容,具有广泛的影响。 代表人物:法约尔·法约尔,詹姆斯·穆尼,拉尔夫·戴维斯,哈罗德·孔茨。 优点:是将管理理论同管理人员所执行的管理职能,也就是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组织的性质多么不同(如经济组织、政府组织、宗教组织和军事组织等),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管理活动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职能逐步展开和实现的过程。因此,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的职能作为研究的对象,他们先把管理的工作划分为若干职能,然后对这些职能进行研究,阐明每项职能的性质、特点和重要性,论述实现这些职能的原则和方法。管理过程学派认为,应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把管理工作的主要方面加以理论概括并有助于建立起系统的管理理论,用以指导管理的实践。 存在的缺陷:一、不能适用所有组织 管理过程学派所归纳出的管理职能不能适用所有的组织。所归纳出的管理职能通用性有限,对静态的、稳定的生产环境较为合适,而对动态多变的生产环境难以应用。只在工会力量不大,或失业率很高、生产线稳定的情况下适用。如果在专业性组织中应用时,这些原则便需要修改,其适用性须视情况而定。 二、不包括所有管理行为 管理过程学派所归纳的职能并不包括所有的管理行为。明茨伯格在其名著《经理工作的性质》中写道:如果我们观察一位工作中的经理,然后尝试着把他的特殊活动同POSDCORB的各种职能联系起来,我们很快就能对此有所感觉。设想一位总经理碰到了一批有意见的职工,他们威胁说,如果某一位高级经理不被解雇,他们就要辞职。这位总经理在以后的一些日子中必须搜集有关资料并找出一个处理这一危机的方法。或者设想一位经理授予某一位退休职工一枚荣誉奖章。或者设想一位总经理给他的下属带来一些外部董事会会议的有用信息。这些活动中的哪一项可以叫作计划呢?又有哪一些可以叫作组织、协调或控制呢?事实上这四个词同经理的各项活动之间有一些什么关系呢?这四个词实际上完全没有描绘出经理的实际工作。它们只不过描绘出了经理工作的某些模糊的目标。 三、日常管理不是先有职能 在管理者日常管理中,一定是先有了目标和组织,然后进行管理,而不是先有一套典型的职能,能够到处运用到不同的组织中去。对此,德鲁克是这样评论的:要知道达到企业的目标需要进行什么活动的问题太显而易见的,似乎用不着特别去提。但是分析这些活动在传统理论中却不曾有过。大多数传统的理论认为,企业有一套“典型的”职能,它们可以到处运用,对一切事物来运用,用不着先作一番分析。制造、销售、工程、会计、采购和人事——这些就是制造业的典型职能。 当然,我们可以指望在制造和销售货物的企业中找到被称之为“制造”、“工程”或“销售”的活动,但是这些

管理的19种定义及管理学的11个流派

定义: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这一定义成为当今被普遍认同的管理定义的基础。 2.管理是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的目标。 3.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6.管理就是使组织在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中,在组织内部构成要素与组织整体的相互作用中,达到生存和发展的复杂过程。 7.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这种观点认为:(1)管理与所有权、地位或权力完全无关;(2)管理是专业性的工作,与其它技术工作一样,有自己专有的技能、方法、工具和技术;(3)管理人员是一个专业的管理阶层;(4)管理的本质和基础是执行任务的责任。 8.管理就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维护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活动过程。 9. 管理就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 10. 用作制定并达到规定目标的协调活动。 11. 管理可被定义为一连串针对组织资源(人力的、财务的、实体的、资讯的)的活动(包含规划、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以有效率且有效用的方式达成组织目标。管理者可视为组织中指挥他人活动的人,他们拥有各种头衔 12. 控制技术实践的过程,包括设计、组织、协调及监督。 13. 管理就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 14. 应用科学的手段安排组织社会活动,使其有序进行。 15. 为保证一个单位全部业务活动而实施的一系列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活动 16. 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和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利,通过一系列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17. 管理是基于人性和人群差异性基础上的民主化、科学化操作,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18. 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期高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19. 确切知道要别人去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20. 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21. 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22.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流派: 一古典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代表人物有:

十一个管理学派概述

一、经验学派。 1.代表人物 彼得?德鲁克,著名管理学家,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出生于维也纳。德鲁克于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同时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主要作品有《管理实践》、《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等。 欧内斯特?戴尔,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验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德国北部的海港城市汉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在英国的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获得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后在耶鲁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伟大的组织者》(1960年)、《组织中的参谋工作》、《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等。在1960年出版的《伟大的组织者》一书中断然反对存在着有关组织和管理的“普遍原则”,主张用比较的方法对大企业的管理经验进行研究。 艾尔福雷德?斯隆,美国高级经理人员、企业家。长期担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和董事长,事业部管理体制的首创人之一。斯隆最大的贡献就是设计出了一种组织模式,使集权和分权在当时的条件下得到较好的平衡。他把通用汽车公司按产品划分为21个事业部、分属4个副总裁领导。有关全公司的大政方针,如财务控制、重要领导人员的任免、长期计划、重要研究项目的决定等,由公司总部掌握;其他具体业务则完全由各事业部负责。 2.主要观点 该流派的成员通常借助案例来分析经验,以此来研究管理。这种观点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即:学生和实践者通过研究那些在不同案例中管理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将会理解管理领域,甚至知道怎样进行有效管理。 1 .管理只同生产商品和提供各种经济服务的工商企业有关。管理学由管理一个工商企业的理论和实际的各种原则组成;管理的技术、能力、经验不能移植并应用到其他机构中去。他说,任何管理工作的基础都不能不是工商管理,因为工商企业是首先出现的现代机构,它是本世纪成功的史实,而工商企业中的管理从一开始就带着普遍牲和连续性。 2.管理是一门科学,或至少能够成为一门学科。管理不仅是一种常识,也不仅是累积起来的经验,它至少蕴藏了一套系统的知识。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有它自己的基本问题、特殊方法、专门技巧和特别关心的领域。同时,德鲁克还强调,管理学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而不是一种纯理论的学科,它同医学、法律学、工程学相比,更侧重于应用。 3.一个机构是为了某种特殊目的和使命,为了某种特殊的社会职能而存在的。在工商企业中,这就意味着经济上的成就,它是工商企业存在的目的。企业的经理人员在他们的每一项决策和行动中,必须始终把经济上的成就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取得经济上的成就,就不能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他们需要的商品或服务;而如果不能提高或至少维持社会支持给它的经济资源的生产能力,这个企业就失败了。这意味着,不论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怎样,作为经济机构的企业,都有提供利润的责任。

管理科学学派的认识

管理科学学派的认识 纺织学院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082班刘黄林 0810140327 摘要 管理科学其实就是管理中的一种数量分析方法。它主要用于解决能以数量表现的管理问题。其作用在于通过管理科学的方法,减少决策中的风险,提高决策的质量,保证投入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要倡导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利益一致。实施科学管理的结果是提高了生产效率,而高效率是雇员和雇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因此,泰勒认为只有用科学化. 标准化的管理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才是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关键词:管理科学学派、优点、局限性、经济效益、科学化、标准化 科学管理理论是泰勒在其工作实践中,针对企业中突出的劳动生产率低下的问题,从研究最基层的动作和时间入手,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调查研究创立的。1911年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标志着科学管理理论思想的形成。由于泰勒对科学管理理论的创立和贡献,被后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工作额 就是要确定一个雇主和工人们都能接受、有科学根据的“合理的工作量”。 2、选择“第一流的工人” 第一流工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该工人的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二是该工人必须愿意做这种工作。即因人制宜,人尽其才的思想 3、实施标准话管理 泰勒认为,为使每个作业人员能确保达到一定的作业标准,就要操作方法到材料、工具、工作环境都实施标准化管理。 4、实施差别计件工资制 差别计件工资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工时分析和研究,制定一个有科学根据的额定标准;二是:根据工人完成工作额定不同,采取不同的计件工资率,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三是:根据工人的实际表现支付工资,可达到鼓励工人积极性的目的。 5、强调工人和雇主合作的“精神革命”

对管理科学学派的分析

对管理科学学派的分析 一.代表人物:E.S伯法(美国) 二.主要内容:这个学派认为,管理工作是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表示,分析的。他们反对凭经验,凭直觉,凭主观判断来进行管理,主张采用科学的方法,探求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或最优的方案,以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支出取得最大的效果。它以现代科学最新的成果进行管理。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运筹学,系统分析,决策科学化。 (一)运筹学:运筹学是管理科学学派的基础。管理科学学派的发展与运筹学分不开,对运筹学的研究出现后又陆续出现对管理科学的研究,运筹学是20世纪3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主要目的是在决策时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依据,是实现有效管理、正确决策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20世纪70年代,运筹学的发展重点转向实际应用,影响更广,效果显著。而由于研究的不同又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运筹学经常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特别是改善或优化现有系统的效率。研究运筹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实分析、矩阵论、随机过程、离散数学和算法基础等。而在应用方面,多与仓储、物流、算法等领域相关。因此运筹学与应用数学、工业工程、计算机科学、经济管理等专业密切相关。 (二)系统分析:系统分析主要是把系统的观点和思想引入管理当中,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咨询方法。其特点是解决问题时要从全局出发,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出正确的决策。兰德公司认为,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方略,它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起因,明确咨询目标,找出各种可行方案,并通过一定标准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问题和环境中做出科学抉择。(三)决策科学化:指要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据,采取严密的逻辑思考方法,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分析和计算,遵循科学程序,做出正确决策。

管理学的流派及构成

管理学的流派及构成 20世纪初诞生的管理学随着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努力,理论与实践均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流派叠出,新理论新思想不断产生,人才辈出。哈罗德?孔茨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年)和《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80年),对1980年前的管理学领域内精彩纷呈的理论、主张等作过一个精辟的归纳与分析。他认为到1980年为上,管理学至少已发展有十几个学派,典型的有:古典学派、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等等。 各流派研究的内容这些流派尽管各有自己对管理的看法,各有自己的理论主张,但从内容上来看不超出三大内容:即组织、管理方式以及经营。 一、古典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原理代表人物泰罗,“科学管理之父”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管理方式或方法,因为人的科学工作和协作及对人的激励与效率关系的研究实为发展出相应的管理方式方法而已。 古典组织理论法约尔,“管理理论之父”,一般管理理论 韦伯,“组织理论之父”,行政组织理论 二、现代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学派代表人物有梅奥(E.Mayo)、马斯洛(A.H.Maslow)、麦格雷戈(D.MeGregor)、卢因(K.Lewin)以及穆顿(J.S.Mouton)等,他们有的研究人际关系,有的研究人的需求与行为关系,也有的探讨人的本性及相应管理的问题,还有的研究正式组织中非正式组织问题以及双因素模式、管理方式方法等。前者可归结为组织的动力学过程,后者可归结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方式的探讨。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C.I.Barnard),其研究成果不过是从经理人员在组织中的作用角度看组织如何有效运作。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H.A Simon)(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认为决策贯彻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组织就是决策,组织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然综观其著作,除上述观点为组织方面的外,其余主要是发展了决策的科学方法体系。 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等等研究内容不过是组织及组织内管理的科学方式方法。经营管理学派是专门研究经营理论及经营中的管理问题。 3、各流派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另一个方面来看,20世纪的管理理论学派尽管派别林立,实际上从分析方法来看,每个学派均有那些代表人物习惯的学科分析方法来对管理进行研究。 行为科学学派是用典型的心理学知识、行为分析方法来研究组织、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系统管理学派用系统理论和观点来考察企业组织,分析组织的构造;

伯法的管理科学学派

伯法的管理科学学派(1975) --------------------------------------------------------- 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是西方管理科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任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研究院,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代表作是《现代生产管理》(1975)。《生产管理基础》是伯法根据《现代生产管理》改写的,简明易懂,曾被《哈佛商业评论》推荐为经理必读书目。 管理科学学派是泰勒管理学派的继续和发展,是近年来在西方管理学界形成的。有时人们把数理学派、决策学派和系统学派统称为管理科学学派。这个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式与程序的系统,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答案,以达到企业的目标。所以,所谓管理科学就是制订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式,并把这种模式通过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管理之中。其主要特点为: 1.力求减少决策的个人艺术成分。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他们将众多方案中的各种变数或因素加以数量化,利用数学工具建立数量模型研究各变数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一个用数量表示的最优化答案。决策的过程就是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过程。 2.各种可行的方案均是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例如成本、总收入和投资利润率等。 3.广泛地使用电子计算机。现代企业管理中影响某一事务的因素错综复杂,建立模型后,计算任务极为繁重,依靠传统的计算方法获得结果往往需要若干年时间,致使计算结果无法用于企业管理。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运算的速度,使数学模型应用于企业和组织成为可能。 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组织的基本看法。他们认为组织是由“经济人”组成的一个追求经济利益的系统,同时又是由物质技术和决策网络组成的系统。2.关于科学管理的目的、应用范围、解决问题的步骤。它们的目的就是通过科学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的各种活动之中。应用范围着重在管理程序中的计划和控制这两项职能。解决问题的步骤分:(1)提出问题;(2)建立数学模型;(3)得出解决方案;(4)对方案进行验证,(5)建立对解决方案的控制;(6)把解决的方案付诸实施。3.关于管理科学应用的科学方法。这主要有线性规划、决策树、计划评审法和关键线路法、模拟、对策论、概念论、排队论。4.管理科学应用的先进工具,这里主要是指计算机。 管理科学学派借助于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研究管理问题,重点研究的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