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管理案例分析与讨论

教学管理案例分析与讨论

教学管理案例分析与讨论
教学管理案例分析与讨论

教学管理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分析1:教案风波

一所学校的领导决定用展览教案的方式来检查教学质量, 却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风波:两位年轻老师的教案做得非常标准,规范,但教学却一般.而两位老教师的教学水平很高,颇受学生欢迎,但教案却很不规范,连标点符号都没有.这就给校长出了难题.究竟用什么标准去评价呢?

问题:

1、用展览教案的方式检查教学质量可行吗?为什么?

2、展览教案体现了哪些教学管理理念?

3、你认为校长下一步应该采取哪些方法完善教学质量评价?

案例分析2:教育教学管理中该如何引进竞争机制?

某所学校的一位刚上任的校长,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校内的大会小会上大力提倡竞争。该校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教育、教学、管理、奖惩等制度23个。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同等条件下,好事优先。对提高学历层次,参加进修的教师,学校要予以优惠条件。对一小部分教师提出上课的最基本的要求,拉动进步。适时调换岗位,调岗有的意味着否定,有的意味着肯定。召开表彰大会,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在竞争意识的催化下,学校里的王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争占学生时间,其他老师都不愿意与王老师同班。

问题:

1、你认为该校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管理是否合适?为什么?

2、你认为过分竞争会有哪些弊端?又如何克服这种机制的弊端?

案例分析2:如何看待满勤奖制度

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张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陈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自由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差,学生反映大,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两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有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

问题:

1、你认为“满勤给奖”是否应该给予激励?为什么?

2、针对张老师的情况该如何处理?针对陈老师和赵老师的

情况,又该如何处理?

3、你认为该校应怎样完善全勤奖的设置?还应该采取哪些

管理理念与方法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案例3:备课的风波

某农村中学去年暑假从外校调来一位本科学历年轻语文教师张某。奇怪的是,平日从不见他书写备课笔记,上课竟然只带两支粉笔、一本教科书,而且对老教师的认真备课也不以为然:“抄教学参考书算什么事!”“抄别人的教案有什么水平!”于是,其他教师议论纷纷:“自己不认真备课,还说三道四!”“不认真备课怎能保证教学质量!”“大本生有什么稀奇!”这件事传到分管教学工作的马校长耳朵里……

问题:

1、你怎么看待张老师的备课行为?是赞成还是反对?理由是什么?

2、你认为校长该怎样对待学校里面的传言?

3、如若马校长认为张老师行为不妥,请问马校长该如何教育管理张老师?

案例分析4、推门听课为什么遭到教师的反感?

一天课前,我告诉一位已有两年教龄的新教师去听她的课。她却红着脸说:“方校长,不好意思,这节课我安排了单元测试。”我说:“那没关系,我下次再听好了。”

本以为这很正常,也没多想。不巧的是,当我因事路过这位教师上课的教室时,却意外的发现她竟然没有进行单元测试,而是堂而皇之在上新课。我惊呆了,为什么一个任教才两年的新教师,敢向领导挑战?这是我所始料不及的。她似乎也看到了我,为了不影响她正常上课,我赶紧离开。

下课后,我强压住心中的怒火,打电话叫她来。

过了一会儿,她红着脸、小心翼翼的走进了我的办公室,低着头像做错事的学生一样站在我的面前。为了缓和一下气氛,我给她沏了一杯茶,请她坐下来,先聊一会儿家常,然后问刚才是怎么回事。

她低着头、轻轻地说:“我就是不想让你们领导来听课。”她的回答竟又令我吃惊。

我尽量平静地问:“为什么?”

她说:“我对随堂听课很反感,甚至可以说厌恶。由于没有心理准备就会非常紧张,这是上不出好课的。作为新教师,对没有教过的新课,总是没有把握的;而领导听课后,就会打下烙印,据此对他的教学能力做出判断,那岂不是冤枉。

我们新教师很希望把随堂听课改作领导预约或教师邀请听课,这样就能把自己的最好水平发挥出来,充分展示自我。”

问题:

1、你怎么看待推门听课这一制度?赞

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2、你怎么看待那位新教师?

3、你认为方校长对那位新教师会有怎

样的处理?

4、对于听课制度设计,你有哪些更好

的方法和建议?

案例分析5:公开课由谁上

某校教研组长,教学业务精湛,曾获市教学比赛一等奖,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由于经常听到赞扬声,渐渐滋长了傲气。久而久之,与同事关系偶尔会有些问题。学校为推出教学新秀,决定举办一次教学展示活动。第一次通知规定35岁以下青年教师必须参加,但测算后感到有些教研组青年教师太多,如果人人参加,怕时间不容许,故第二次增加一条补充规定,在市区比赛中获一等奖者可不参加。

某天教研组开会,按第一次规定,符合条件的只有两人,教研组长和另一位青年教师王某。如再按补充规定,则教研组长被排除在外了。而那位青年教师由于在读本科,正逢考试,压力很大,对活动很抵触,再加上组长不注意方式方法,说什么:“学校又有新规定,展示活动就非你莫属了。”这一下该青年教师当即跳了起来,声称绝不开课。教研组闹得不欢而散。

这时,一外市团队来校学习要求各科做一节展示课。教导主任就暗地给组长做工作,让他先主动承担展示任务,让该青年教师知道组长不怕上展示课,上次的决定不是组长有意为之,而是学校统一规定。然后,教导主任又与组长多次沟通,让他发挥教学上的

特长,把青年教师要上展示课的教材先构思一份教案,再在组内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让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共同帮助青年教师。由于教研组长以诚相待,感动了青年教师。青年教师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最终,青年教师不仅圆满地完成了展示课的任务,而且还获得了一等奖。

问题:

1、你怎么看待该校公开课制度的规定?

2、你觉得案例中教研组长面对王某拒绝上

公开课的时候,该如何处理?

3、你怎么看待教研组长第二次上公开课事

情?为什么带来正面效应?请认为管理

原理进行解释。

4、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和策略来确定上公

开课人选?

案例分析6:公开课招投标制引发的思考最近,我们学校接受了全区姐妹校及专家来校观摩半日的重要任务。按以往做法,由校长指定个别骨干教师承担,其他老师则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个别教师还会发发牢骚:“校长眼里没有咱!”随着改革的深入,校长认识到:只依靠个别教师“撑门面”是不行的,要激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才能不断开创新局面。于是校长决定借此机会,在学校开展一次“公开课自愿报名招投标”活动。校长首先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进行动员,讲明活动的目的、意义,并宣布:“招”到并完成任务者记功,同时给予一定的奖励。

很快,有三分之二以上教师自荐。经筛选审核推选出两位青年教师徐某和李某承担任务。校长要求:全体教师要树立集体观念,由骨干教师把关,用集体智慧支持她们完成任务。接待日来临,两位青年教师组织的两个班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丰富、生动、新颖,活动得到专家及领导的一致称赞。

问题:

1、投标制度主要是应用在哪些领

域?体现了哪些管理理念和特点?

2、

3、你认为在公开课中运用投标制度

是否可行?为什么?

4、该案例中投标制度对公开课带来

正面作用,你怎么看?

4、你觉得该如何该如何改革和完善公开课制度?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专科起点)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管理原理的理解,掌握管理案例分析的方法,具备分析和管理企业组织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计划为54学时,3学分,主要在本科学习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管理案例分析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教学仿真效果显著,十分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运用经济管理知识理解、研究并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而且,其教学模式的示范意义也十分重大。通过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经济管理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系统管理理论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为学生毕业后成功地走上社会参加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打下基础。为达到上述目标、适应电大开放教育远程教学的需要,管理案例分析教材应立足把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流程、技术和方法及其框架体系介绍清楚,同时也适当反映当前世界各国尤其是我国在分类领域和综合的管理案例分析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或经验总结,多种媒体教材力争做到视野开阔、资料丰富、论述精辟、语言简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基本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企业管理发展需要的,从事社会组织工作者、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各类专业管理人才。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 管理案例分析属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方法论课程。其先修相关课程有:现代管理原理、组织行为学、管理思想史、现代管理专题、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成本管理、流通概论、公司概论、小企业管理、国际企业管理等课程。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完整word版)学校教育管理案例分析

立德润物圆成材梦 惠民县辛店镇胡营学区小学王金堂 一、案例背景: 后进生问题一直是同行们热议的话题。后进生的转化问题是师德和学生品德升华的一个集中体现。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有比较严重的缺点,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后进生的形成,固然与家庭、社会和学生等因素有关,但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方法更有直接的关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事实上,后进生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教师不应该舍弃,更应满怀热情去做好每一个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二、案例叙述: 小学六年级的男生张锐,是班里的一名后进生。在五年级时就听班主任讲过有关他的故事。接手了这个班以后确实领教了。他整天闹的同学讨厌,老师也烦心。上课时不是和周围的同学大声讲话,就是下位去把这个同学拉一下,那个扯一下,老师发现了马上回座位,老师刚转身他又闹起来,要不然就是趴在桌上打磕睡,作业时,别人都能认真完成,他就是空作业本交来,要不就是胡乱应付一下。总之,就是不爱学习,调皮捣蛋。 有一次我在上数学课《稍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一课辅导过程中,我发现他又趴在桌上睡觉,我走过去,轻轻地推醒他,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做作业?”“不会”,他看也不看我,回答道。“那你为什么?”“什么也不会”,他摇摇头,“数学跟我没缘!”听到这里我当时真的火冒三丈,但是一种理性又让我平静了下来。我忽然做了一个决定,“你来当我们班的数学课代表吧!”当我做出这个决定后,全班同学都愕然了,他也痴呆呆的愣了很长时间,最终怀疑的答应了。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不交作业,成绩逐步提高,最后也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并且每到过节时还总是问候一下他的这位启蒙老师。我的心里美极了。 三、案例分析: 1、这样的学生并不是只他一个,学校有这类问题的学生也不少,这是一种长期养成地惰性习惯。 2、来自家庭的关爱过剩,成为他们的保护伞,我们叫做溺爱,早期不会发觉有什么,一段时间以后父母再怎么严厉也已经晚了。 3 、家长、学校的老师,学生从没有夸奖过他,有的就是批评,久了,让他自己都以为自已无药可救了,对自己完全丧失了上进的信心。 4 、越玩学习成绩也就越差,也就越不想学。 转化后进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首先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后进生丧失了自信心,成绩长期跟不上,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爱与帮助,自暴自弃,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自信心是

教学管理案例分析讨论

教学管理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分析1:教案风波 一所学校的领导决定用展览教案的方式来检查教学质量, 却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风波:两位年轻老师的教案做得非常标准,规范,但教学却一般.而两位老教师的教学水平很高,颇受学生欢迎,但教案却很不规范,连标点符号都没有.这就给校长出了难题.究竟用什么标准去评价呢? 问题: 1、用展览教案的方式检查教学质量可行吗?为什么? 2、展览教案体现了哪些教学管理理念? 3、你认为校长下一步应该采取哪些方法完善教学质量评价?

案例分析2:教育教学管理中该如何引进竞争机制? 某所学校的一位刚上任的校长,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校内的大会小会上大力提倡竞争。该校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教育、教学、管理、奖惩等制度23个。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同等条件下,好事优先。对提高学历层次,参加进修的教师,学校要予以优惠条件。对一小部分教师提出上课的最基本的要求,拉动进步。适时调换岗位,调岗有的意味着否定,有的意味着肯定。召开表彰大会,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在竞争意识的催化下,学校里的王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争占学生时间,其他老师都不愿意与王老师同班。 问题: 1、你认为该校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管理是否合适?为什么? 2、你认为过分竞争会有哪些弊端?又如何克服这种机制的弊端?

案例分析2:如何看待满勤奖制度 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张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陈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自由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差,学生反映大,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两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有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 问题: 1、你认为“满勤给奖”是否应该给予激励?为什么? 2、针对张老师的情况该如何处理?针对陈老师和赵老师的 情况,又该如何处理? 3、你认为该校应怎样完善全勤奖的设置?还应该采取哪些 管理理念与方法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教育管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张老师,女,今年四十五岁,大专学历,平时工作踏实认真,从不迟到、早退。班主任工作也一丝不苟,且在我校已连续当班主任至今达十年,十年如一日每天在校时间达十小时以上,所带班级在同年级总是名列前茅。但由于一直专心于教学工作,没有时间参加学历进修,在职称的晋升上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看到其他年龄比她小得多的、工作成绩不如她的教师一个个都评上了高级,就感到难于接受,产生了想调离学校的念头,在工作上也有所松懈。 学校察觉到这一情况后及时采取行动,利用节假日去拜访,平时主动关心她,并提拔她担任教研组副组长,并许诺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争取帮其解决职称问题。经过学校到位的思想工作,她终于放下了思想包袱,重新焕发了原来的工作热情。 静态详例:对物质需要的朴实性,对发展需要的稳定性以及对自尊需要的迫切性、对成就需要的强烈性。张老师毕业于师范学校,工作二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动摇过做一名默默无闻的教师的信念,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很一般,平时生活很简单,而把整个的精力都方在了教学工作上,但对自己的付出与现实的差距不无感叹。由于前些年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忽视了教师的学历进修,因此自认为错过了学习的年龄。随着年纪的增大,智力的下降,对学历的不足,唯有无奈的叹息。然而作为一名教师,她还是在默默的寻找着自己的价值,每当学生取得优秀的成绩时,家长的赞扬时,得到学校的肯定时,都会显出自豪和满足的神态。在科研上她很不在行,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论文,但她说,教师的水平应主要体现在学生取得的成绩上,她甚至看不起那些只会写些夸夸其谈文章的、不务实的教师。当然,她的观点很片面。在教育改革还不够深入的今天,应试教学还在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她的观点还不无市场。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广,毫无疑问,我们的教育需要的是学者型的教师,以科研来推动教育的改革,以科研来促进教学工作,没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显然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的。 动态详例: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需要的冲突:自卑与自尊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 四十五岁年龄的女同志,家庭负担较重,儿子读高中花费很大,加上又有年迈的父母,丈夫单位又不景气,经济收入不堪负重。看着别人买别墅、买小车,心里难以平衡。论发展,自己除了上课,什么能耐也没有。论成就,除了学生那些微不足道的成绩,无从谈起。论尊重,连合格的学历都没有,不转岗就不错了。于是她在寻找自己的价值所在,从事起家教业。从几个学生到数十个学生,到应接不暇,生意越做越红火。她现在买起了高级公寓,进出小汽车,着实风光。有人对她家教有意见,她说,这是眼红,这是他们的价值不如她。在应试教学仍然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尽管这是一种价值的贬值,不过还是体现出了一种实用主义的价值观。然而,当在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同时,她心中又充满了矛盾。当人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的时候,她感到了一种极度的虚弱和空虚,她感受到了自己最终会被教育改革的浪潮所冲垮。于是,她向领导提出了辞呈。学校领导立刻招集中层干部以上会议,一致认为:张老师是一位对学校贡献很大的老师,无论如何也要把她留下来。接着,校长当晚亲自登门家访,做通思想工作。一周后,学校宣布张老师为教研组副组长,学期末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校优秀班主任,并被推荐为局教育先进工作者(需要的代偿)。在这些难以想象的荣誉面前,她感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充实(主导需要)。 此案例分析:这一案例主要反映了教育管理学中教师人事行政的相关问题。 人事就是用人治事,协调和统一人与事、人与人之间关系,根据“人”与“事”的特质,通过相应的途径,使人尽其才即人的内在潜能获致最高的发挥与利用。教师人事行政是开发教师人才资源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教师这一丰富而宝贵的人才资源,日益为人们所关注。但也由于教师所处社会环境的变化,形成了对教育改革的挑战,加之人事管理改革滞后,使教师流失、浪费等问题突出。

教育教学管理案例

教育教学管理案例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教研组是学校中各学科教师发挥集体智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的教学研究组织,是学校教学指挥系统的重要部门,是同一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讨的重要阵地。教研组建设水平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学校的教学水平,一个学科教研组的建设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本校该学科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我校教研组的建设与管理为抓手,努力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以促进教师业务和教研水平以及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加强教研组的组织建设 为了使教研组成员搭配合理,形成最佳组织结构,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研组的整体功能,我校采取了“结合——互补——竞争”的组合方式,即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合,骨干教师与非骨干教师结合;他们的性格、脾气、作风能互补,在教学上能展开讨论,在事业上能相互竞争。这样组合起来的教研组,老教师、骨干教师有用武之地,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青年教师有练武之地,可及时得到具体指导。另外,组内教师心情舒畅,精力用在教研上:组长有依靠的对象、帮助的目标,便于打开工作局面。 教学管理的人本原理认为,人是管理中起决定作用的作用。教研组长是教研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实践者。是教研组工作的带头人,是教导处和学校工作的中心纽带,为此我校选出了有良好职业道德勇于开拓进取,教育理念新、责任心强、服务意识强的老师来担任教研组长。同时做好教研组长的培训工作。 首先,规定组长学习制度。每月固定教研组长学习的时间,学习的内容是教育教学理论、教育丛书、先进经验、优秀论文、各科大纲、组长岗位职责及先进教研组条件等。通过学习,组长们明确了教学指导思想、学科重难点、教学研究的方向、组织专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组长的职责和任务。其次,为组长们提供提高与展示的舞台。学校尽可能创设机会让他们在区开展教研活动时做专题讲座,参加市区教科研工作培训,在市区上观摩课或研究课。总之,为他们争取各种各样的提高机会,借助外部力量,使这些组长开阔眼界,及时吸收教改信息,不断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再次,指导组长开展工作。学校的每一位行政都被安排到各教研组指导教研组活动,他们经常向组长全面分析学校的教学状况,引导他们既看到教学上的优势,又明确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同时经常询问教研组的情况,碰到问题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亲自参加组内活动;还帮助各组总结教改经验,巩固研究成果,激励教师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 以上做法,不仅提高了组长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而且满足他们实现自我的心理需求。教研组长们的工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校对教师在业务方面的管理就建立了畅通的组织指挥系统。 二、加强对教研组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小学生教育管理案例反思

小学教育管理案例分析及反思 —赏识教育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转化问题学生中的作用一、学生基本情况: 姬某某是我们班上的一个学习较好的学生,各科学习都很均衡,可是本学期开学到现在,不知道为什么,上课时不注意听讲、思想总是抛锚,回家作业也不完成,甚至放学也不按时回家,成绩直线下滑,我在想,这样一个好学生怎么会变成这样呢?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比较内向,遇到事不愿与同学、老师沟通,也不相信任何人,总是一个人发呆,下课也不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导致她的性格越来越孤僻,越来越不爱学习,成绩一直下滑。 2、家庭原因 经过多方了解这段时间姬某某的家庭出现了问题,因为某些原因她的父母离异了,姬某某被判给了她的父亲,由于家庭的变故她的父亲整天喝酒,不管不问孩子的学习,再者姬某某平时的学习都是她母亲辅导,现在根本没有人管教他。更重要的是孩子承受不住家庭变故带来的打击,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心里压力越来越重,孩子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就随之而来,在学习方面得不到帮助。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由于老师不了解姬某某的家庭变故情况,认为姬某某是贪玩或其他原因学习才退步的,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的评价越来越低,就觉得她已经不是一个好学生了。从而姬某某心理更加有了一种失落感,心想,“在

老师那儿我得不到表扬和赞美,家里又这样了,破罐子破摔吧!”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任何人。 三、辅导策略: 家庭的失衡及老师无意间的不关注使她的思想畸形化,孤僻的性格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自强自信,正确的评价自己呢? 1、赏识教育,树立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要求进步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没有一个孩子是教不好的。为了改变姬某某家庭变故带来的倔强、孤僻的个性,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找她聊天,让她感到老师对她的关爱,上课时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还经常跟同学们说:“看,姬某某同学这节课听得多认真,大家应该向她学习”“姬XX同学的作业完成得真好!”“姬某某同学这次测验得了90分,大家鼓掌祝贺她”等等……渐渐的,姬某某开始慢慢和我接近了、性格变得开朗起来了。以后每次看见她,她也开始主动向我打招呼了。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以后我经常与她的父亲联系,在同她父亲交谈的过程中慢慢开导其父同时也和其父谈谈孩子学习的重要性,虽然没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但是希望给孩子创设一个好的环境,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例如:家长让孩子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她进步的地方,并给予表扬,利用合适的时机,把她在家中得到的表扬告诉老师,老

学校教学管理案例分析

如何化解教师不愿承担某些课程教学任务的困境 一青年教师承担了某系小学教育方面的课程两年后,觉得该课程难教,与教学法和班队活动之类的课程内容重复,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认为这门课学生毕业后在小学教学中用处不大,所以提出不再担任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建议系里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取消这门课程。系领导在听取任课老师的意见后,没有马上做出决定,而是到实习基地的小学进行实地调研,请教专家。得出的结论与该教师的结论完全相反:该课程在小学教学中很重要,从小学三年级直到初三,每周至少有两节,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校创品牌、显特色的重要课程,市区的多所小学去年招聘能承担该课程的教师还招不到。了解情况后,系领导决定开展“校校合作”,邀请一位在该领域颇有研究心得的小学教师作为该系的兼职教师,让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来主讲该门课程,将其出版的教研成果专著作为该课程的教材,并将该课程作为学院精品建设课程立项。同时安排原来承担该课程的本系青年教师作为校外专家的助教,跟着校外专家听课,辅导学生,并协助专家进行精品课程建设。 点评: 1、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和反映的问题,系领导没有急于下结论,也没有以不 服从安排的帽子强压任务给教师,而是首先想到调查研究,深入小学教学 一线,了解实际情况,请教专家。 2、及时调整思路,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聘请具有一线教学经历、有丰富 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来上该门课程,既保证教学工作的良性运转,又在开 展校校合作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3、对原任课教师的工作做出相应调整,既让其知道自己的不足,又给其学习 和提高的机会。通过听校外专家的课和协助校外专家进行网络课程建设, 使其对该课程的知识有更系统完整的认识和学习,为其今后再从事该课程 教学作好准备。 附件 二级学院院长的改革为什么失败 某大学一个二级学院领导班子不团结,工作在全校排名靠后,师生意见较大。该大学对这个学院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来自另一个学院的年轻教授周锋脱颖而出,提拔到该二级学院担任院长兼分党委书记。 到任后,周院长首先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两周后召开全院大会,找出前任领导班子的十大不足,提出了他要进行改革的十大举措。上任后第20天,他首先将宣布将行政人员减少一半,富余出的人员从事创收工作。其次,周院长狠抓劳动纪律,每个行政人员和任课教师必须签到,对迟到早退者扣除一定数量的奖金。同时,他给行政人员和教师办相关学习班,学习结束后进行考试,考试不合格的补考,再不合格的除扣除奖金外,行政人员重新安排工作,教师暂时停课。

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

案例及案例分析要点 《管理学》专升本 (一)案例 案例1:管理者干什么 案例2:该由谁骑这头驴 案例3:美而雅纺织品公司 案例4:成本为什么会大幅度超支 案例5:实施有效领导 案例6:上岗后的第一招棋 案例7:提拔错了吗 (二)案例及案例分析要点 案例1:管理者干什么? 华是某新华书店邮购部经理。该邮购部每天要处理大量的邮购业务,在一般情况下,登记订单、按单备货、发送货物等都是由部门中的业务人员承担的。但在前一段时间里,接连发生了多起A要的书发给了B,B要的书却发给了A之类的事,引起了顾客极大的不满。今天又有一大批书要发送,华不想让这种事情再次发生。 问题:他应该亲自核对这批书,还是仍由业务员们来处理? 分析要点:华应做好协调控制工作 1、前馈控制。制定纠偏的措施,设立监督员。 ①华应负责召集业务员,共同找出失误的原因,制定纠偏的措施, 并设立监督员。

②对业务员进行培训,由业务员处理邮购业务,监督员进行过程控 制,以免出现差错。 2、现场控制。华亲临现场进行监督和指导。 监督:是按照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作,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指导:根据自己的经验,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指导下属 改进工作,或与下属共同商讨制定矫正偏差的措施,以便 使工作人员能正确的完成所规定的任务。 案例2:该由谁骑这头驴 一位农民和他的子到离村12里地的城镇去赶集。开始时老农骑着驴,子跟在驴后面走。没走多远,就碰到一位年青的母亲,她指责农夫虐待他的子。农夫不好意思地下了驴,让给子骑。走了一公里,他们遇到一位老和尚,老和尚见年青人骑着驴,而让老者走路,就骂年青人不孝顺。子马上跳下驴,看着他爷爷。两人决定谁也不骑。两人又走了四里地,碰到一学者,学者见两人放着驴不骑,走得气喘吁吁的,就笑话他们放着驴不骑,自找苦吃。农夫听学者这么说,就把子托上驴,自己也翻身上驴。两人一起骑着驴又走了三里地,碰到了一位外国人,这位外国人见他们两人合骑一头驴,就指责他们虐待牲口! 问题:你若是那位老农,你会怎么做? 分析要点: 资源---驴;目的---赶集;决策者---爷爷子 1、科学决策,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领导者,要有主见。作为决策者的农夫,以上四人的观点对他来说都是外部信息,仅供参考,他应根据老农自家的具体情况作出正确决策,并实施决策。

教育管理案例分析答案

北京科技大学拒绝给田永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的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法律剖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 行政诉讼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 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提起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行政诉讼法》第25 条第4 款的“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 本案的被告北京科技大学是授权行政主体。根据上述法条的规定,授权行政主体的行为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的时候,它可以成为行政诉讼被告。具体而言,在我国某些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虽然不具有行政机关的资格,但是法律赋予它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职权。这些单位、团体与管理相对人之间不存在平等的民事关系,而是特殊的行政管理关系。他们之间因管理行为而发生的争议,不是民事诉讼,而是行政诉讼。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所指的被告是行政机关,但是为了维护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监督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法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管理职权,将其列为行政诉讼的被告,适用行政诉讼法来解决它们与管理相对人之间的行政争议,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八条规定:“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本案被告北京科技大学是从事高等教育事业的法人,原告田永诉请其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正是由于其代表国家行使对受教育者颁发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行政权力时引起的行政争议,可以适用行政诉讼法予以解决。 案例二:应管与不应管 校长是市教育学会的理事长,又是区政协委员。他经常参加校外社交活动,不可能每天都在校,但学校工作搞得井然有序。 在校时,他经常到办公室同教师谈这谈那,也不拘形式地与学生接触,问这问那。交流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具体的要求。例如,物理教研组长提出,实验器材不足,要求学校解决;一个班主任反映,学生课外作业负担过重,望学校采取措施;会计谈到学校基建中的矛盾,请求仲裁。对这些,李校长总是说:“我知道了,这个问题副校长在管,你去问他,让他决定。”“我同教务处谈谈,让他们处理。”“我给总务主任说一下,让他解决。” 一次教职工大会上,李校长念了一份给他的条子:“你是校长,为什么遇到问题不表态,是权不在手,还是处理不了?”念完条子,李校长先感谢写条子的老师对他的关心,然后明确表示:“我是有职有权的。学校里重大事情的决定,都是由我主持作出的,这就是权嘛!至于执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细节的处理,领导成员有明确分工。因此,我不能随意表态。”李校长的解释,一些教职工仍不赞同,他们认为,领导成员多,应是校长说了算。若两位领导对一个问题表态不同,应该听校长的。由于有这样一些议论,李校长不在校时,个别领导成员把一些能处理的事也搁了下来。 面对这些情况,李校长除了在领导班子统一认识外,又在教职工中通过各种方式,谈了他的看法:校长负责制,不是按校长个人的意志办事。不按章办事,校长说的也不能算数。有的事无章可循,特别是有关改革的事,更不能由校长一人决定。学校中大大小小的事,都由校长决定,都要通过校长,这不叫有职有权,而是个人专权。集体决定的事,校长随意变更,或者对那些有人分管的事,校长出面表态处理,不但不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主动性,发挥才干,而且会养成一些同志的依赖性。 李校长的看法得到领导成员的赞同,但有的教职工还向他提出问题:“这样说,校长不是‘无为而治’了吗?”他回答说:“校长应该为他所应管,而不为他所不应管。样样抓在自己手

教育管理案例分析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管理案例分析》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我国中小学现在重点推行的一种学校管理制度是( C )。 A.校长责任制 B.校务委员会制 C.校长负责制 D.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下列属于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是( A )。 A.每个班级确定班训和座右铭B.健全学生奖励制度 C.设计富于哲理的主题雕塑 D.开办公益讲座,树立学校的公众形象 3.衡量学校整个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C )。 A.教师管理工作的好坏和成败 B.教学管理工作的好坏和成败 C.学生管理工作的好坏和成败 D.学生德育管理的好坏和成败 4.下列关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认识错误的是( D )。 A.学校与社区关系是一种互动的过程。 B.学校与社区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C.学校与社区加强沟通合作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D.学校与社区沟通合作对社区没有影响。 5.下列关于校长负责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校长负责制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 B.校长负责制是指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 C.校长负责制党的学校基层组织保证监督。 D.校长负责制是教职工、学生及家长、社区组织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的学校领导体制。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学校的教学管理任务包括( ABCD )。 A.确保教学工作的方向。B.提高教师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C.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D.提高教育质量。 2.教育科研人员的培训方式有( ABCD )。 A.脱产进修 B.业余轮训 C.自学 D.在基层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学习3.下列关于教师素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CD )。 A.教师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B.教师的交往素质只要为了加强与家长和社区的沟通合作。 C.教师的研究素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是教师多种素质综合发挥作用的产物。 D.教师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自我改善心理环境是指教师的道德素质。 4.下列哪项不属于校长应履行的行政负责人的职责( ABC )。

初中管理案例一个教学管理案例分析

初中管理案例一个教学管理案例分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这个案例是一个月前发生在我校的一个真实的事情。当时学校召开了一次全校教师大会目的是为了表彰上一届初三年级组在今年中考中取得的成绩,对教学业绩突出、学科成绩超过市平均的教师给予表彰。但就在会后,我们教研组里有一位老师在qq群里发布了多条信息表达了对此次评奖的强烈不满,他说:为什么我们组里就他和另一个老师没评到质量奖,这是在将老师分类,而且是把他分在教学质量不行的一类。他认为自己平时也很努力,经常是利用下班休息时间在家在备课,成绩没超市平均是因为自己教的班级本身底子不好,但至少没有让差班拖后腿,这次没评到质量奖是对他的一种否定,甚至扩大到是对全校所有没评到奖的老师的一种重大的

否定,通过文字能够感受到当时他的态度是非常顶真和气愤的。之后,通过多次沟通才让他的情绪稳定下来。 我想:这件事情的发生有其偶然性,但偶然之中必定存在必然的原因。这位老师因为性格原因把自己的感受以比较激烈的方式和盘托出,而那些没有获奖也没有发声的老师他们是否就认可了这次评奖,或者他们的内心也是失落的、气愤的,只是不计较而已。又或许某些老师就因为这次评奖使自己感受到了不公平而就此失去了工作的动力。类似问题或许是我们平时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冰山一角,但确实这个事情给我们的工作敲响了警钟,从中我有两个方面的体会: 1、教学管理工作必须要接“地气” 学校召开中考表彰大会的初衷和目的都是好的,也很有意义,教职员工对于召开此次会议的态度也是积极的。而问题主要在于怎样确定表彰方案?为什么要表彰学科成绩超过市平均的教师?为什么不表彰学科成绩没有超过市平均

教育教学管理案例分析-参考模板

教育教学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 某所学校的一位刚上任的校长,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校内的大会小会上大力提倡竞争。该校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教育、教学、管理、奖惩等制度23个。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同等条件下,好事优先。。对提高学历层次,参加进修的教师,学校要予以优惠条件。对一小部分教师提出上课的最基本的要求,拉动进步。适时调换岗位,调岗有的意味着否定,有的意味着肯定。召开表彰大会,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在竞争意识的催化下,学校里的王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争占学生时间,其他老师都不愿意与王老师同班。 【问题】针对这种学校管理方式,你觉得合适吗? 【分析】 看完该案例,我首先被该校长这种竞争意识所震撼:他上任后,大张旗鼓地强调竞争。他说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学校就不能前进。事实也证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竞争已充斥着社会的角角落落,成为现代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不管你承不承认,喜不喜欢,竞争总是无形地在人们的身上发生作用。同样,一所学校要发展,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需要竞争。如今,学校之间的竞争,教师之间的竞争,学生之间的竞争已日渐升温,尤其是教师间的竞争成为竞争的焦点,弥散着浓重的硝烟味。从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间的竞争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着消极的影响。 下面先谈谈教师竞争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1)积极作用。①竞争作为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活动,在活动中,个人为了取得好成绩与他人展开较量。教师之间有了竞争,就能激发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位教师为了在竞争中胜出,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会不断地努力,对自己的工作投入更多的情感和精力,促使自己不断提高、不断完善。②在竞争中很多的优秀教师会脱颖而出,学校也可以从中发现所需人才,选拔骨干教师,着力培养,打造名师工程,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③在竞争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更多的教师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于是自我反思,自我完善,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使得学校更富有生气,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2)消极影响。在教师的竞争中必然会表现出“利己”与“排他”。这也是导致不恰当竞争或恶性竞争的罪魁祸首。而今,每位教师都越发地感受到各种竞争带给自己的恐慌与焦虑,失败者往往要承受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付出物质代价。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教师必然由一种教学常态衍生为恶性竞争,形成各自为政的“围城式”教学。优秀教师的智慧和经验不愿与他人分享,成果得不到推广;年青教师由于求师无门,不得不“闭门”摸索,教育观念和视野不可避免地陷入狭隘和单一,阻碍了专业成长;整所学校处于封闭、保守的教学氛围。于是,直接导致了教师人际关系的紧张,影响了教师之间的交往,也影响了与学生的交往,甚至如案例中“为争先进,扯皮揭短”那样,把别人的成绩看作一种威胁,出现怨恨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64087

人们常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意味着有一所好学校。这就是说,校长是学校管理的中心人物。学校管理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把一所学校管理好主要靠校长所带领的工作团队,我认为校长应该做到以下方面。 一、管理宏观调控 学校管理千头万绪,校长不可能面面俱到,事必躬亲,要集中精力做大事,出思路、作决策、谋发展,不要在细枝末节上耽误工夫。要学会放权,让别人去做事,应当相信90%以上的事情别人比自己做得更好。授权的同时不忘授责,要量事授权,权责相当。校长的作用就是宏观调控,运筹帷幄,而不是抓权不放,主次不分。 二、视野高瞻远瞩 校长视界要高,立意要远,不为眼前薄雾所迷惑,看清楚目标,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高度领导学校,而不是拼时间、拼分数、拼健康。着手要低,就要脚踏实地,用心用力,把目标转化为行动,做好做实每一件小事,通过不断优化学校品质,实现从普通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的演变。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学校管理必须基于这个文化背景。校长的使命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校文化,继承优秀的、发扬成功的、创新领先的。 三、决求同存异 任何决策、管理和改革,既需要赞同的声音,也需要批评的意见。赞同的声音可以给我们以信心和力量,反对的意见却会使我们更加理性和清醒。允许存在不同的声音,能够听进不同的声音,从不同的声音中提取智慧,形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兼容并包、和衷共济的气象,才是我们追求的管理境界。真正的学校管理,不在于制订了多少规章制度,也不在于制度的复杂化、精细化程度。制度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的发展提供支持、保障和服务,不是追求程式、控制和繁琐。繁琐的东西,往往令人生厌,简单明了的,常常更有效。崇尚科学、人文、简洁,把制度规范变成自觉操守,应当成为建设制度文化的价值取向。 四、用人扬长避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既有长处又有短处,既有优势又有劣势。要学会正确地识人、用人、评价人。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举贤荐能,用人之长,人才搭配,扬长补短,才是管理之精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学校便会人才辈出,因而具有了强劲的发展力。无容才之德,无识才之明,无用才之道,则天下无才,学校亦无发展可言。 五、待人嘘寒问暖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校长不要两只眼睛只盯着教师工作,把工作关系看作维系管理的唯一链条,没有感情的管理只能是冷血管理,其效果肯定好不到哪里去。以人为本,就要时刻亲近教师、培养教师、服务教师,把教师冷暖记在心上,把教师业绩讲在面上,把教师需求落在实处,和教师同心协力、超越困难、共担责任、分享成功,则人心思上,学校昌盛。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怀也是一种生产力。 六、对己严格自律 宽以待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因为自己是主要负责人,有责任率先垂范;自己能做到的,不一定要求别人必须做到,因为自己是校长,要努力做一个最优秀的人。要宽人、谅人、尊重人,而不是靠权力压制人、折腾人。胸怀坦荡,公道正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风清气正,政令畅通,一呼百应。

学校教学管理案例分析

学校教学管理案例分析 篇一:学校教学管理案例分析 如何化解教师不愿承担某些课程教学任务的困境 一青年教师承担了某系小学教育方面的课程两年后,觉得该课程难教,与教学法和班队活动之类的课程内容重复,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认为这门课学生毕业后在小学教学中用处不大,所以提出不再担任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建议系里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取消这门课程。系领导在听取任课老师的意见后,没有马上做出决定,而是到实习基地的小学进行实地调研,请教专家。得出的结论与该教师的结论完全相反:该课程在小学教学中很重要,从小学三年级直到初三,每周至少有两节,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校创品牌、显特色的重要课程,市区的多所小学去年招聘能承担该课程的教师还招不到。了解情况后,系领导决定开展“校校合作”,邀请一位在该领域颇有研究心得的小学教师作为该系的兼职教师,让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来主讲该门课程,将其出版的教研成果专著作为该课程的教材,并将该课程作为学院精品建设课程立项。同时安排原来承担该课程的本系青年教师作为校外专家的助教,跟着校外专家听课,辅导学生,并协助专家进行精品课程建设。 点评: 1、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和反映的问题,系领导没有急于下结论,也没有以不 服从安排的帽子强压任务给教师,而是首先想到调查研究,深入小学教学一线,了解实际情况,请教专家。 2、及时调整思路,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聘请具有一线教学经历、有丰富 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来上该门课程,既保证教学工作的良性运转,又在开展校校合作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3、对原任课教师的工作做出相应调整,既让其知道自己的不足,又给其学习

和提高的机会。通过听校外专家的课和协助校外专家进行网络课程建设,使其对该课程的知识有更系统完整的认识和学习,为其今后再从事该课程教学作好准备。 附件 二级学院院长的改革为什么失败 某大学一个二级学院领导班子不团结,工作在全校排名靠后,师生意见较大。该大学对这个学院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来自另一个学院的年轻教授周锋脱颖而出,提拔到该二级学院担任院长兼分党委书记。 到任后,周院长首先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两周后召开全院大会,找出前任领导班子的十大不足,提出了他要进行改革的十大 举措。上任后第20天,他首先将宣布将行政人员减少一半,富余出的人员从事创收工作。其次,周院长狠抓劳动纪律,每个行政人员和任课教师必须签到,对迟到早退者扣除一定数量的奖金。同时,他给行政人员和教师办相关学习班,学习结束后进行考试,考试不合格的补考,再不合格的除扣除奖金外,行政人员重新安排工作,教师暂时停课。 周院长马上成为全院矛盾的焦点,一些教授向学校领导反映:现在学院只有周院长一个好人,我们都是坏人。一时间,周院长成为全院的焦点。在内部,他提出的措施也遇到了抵制,推行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上任仅一个学期的周锋就提出了辞职,他感慨地说:“为什么我当老师的时候,我的付出能够得到大家的好评。可自从当了领导,我的付出比当教师的时候多得多,却没有好的效果,我百思不得其解。” 点评: (1)新任领导往往有一股“虎气”,周锋教授作为刚走上中层领导岗位的新干部,担负着组织的重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期望,确实需要有一种新的思路、能力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张老师,女,今年四十五岁,大专学历,平时工作踏实认真,从不迟到、早退。班主任工作也一丝不苟,且在我校已连续当班主任至今达十年,十年如一日每天在校时间达十小时以上,所带班级在同年级总是名列前茅。但由于一直专心于教学工作,没有时间参加学历进修,在职称的晋升上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看到其他年龄比她小得多的、工作成绩不如她的教师一个个都评上了高级,就感到难于接受,产生了想调离学校的念头,在工作上也有所松懈。学校察觉到这一情况后及时采取行动,利用节假日去拜访,平时主动关心她,并提拔她担任教研组副组长,并许诺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争取帮其解决职称问题。经过学校到位的思想工作,她终于放下了思想包袱,重新焕发了原来的工作热情。 案例分析: 1、张老师属于大专生毕业,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工作数年如一日,从来都是兢兢业业做一名默默无闻的教师,并且对工作十分认真负责,从案例中看出来张老师还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很一般,平时生活很简单,能够把整个的精力都方在了教学工作上,所带班级的成绩还十分出色。由于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忽视了教师的学历进修,因此自认为错过了学习的年龄。随着年纪的增大,学习的心力不足,而且自己的学历也不高,所以唯有无奈的叹息。然而作为一名教师,她还是吧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很好,学生能够取得优秀的成绩时,这也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她曾经也对这种情况是比较满意的神态。但是如今却在教师评级以及学术论文等科研上她很不在行,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论文,但从她的班级的成绩看来她的教育教学能力很是不错的,无论怎么说教师的水平应主要体现在学生取得的成绩上。像这样的老师也很是被学校需要的并且挽留的主要对象。从社会发展的主流看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广,毫无疑问,我们的教育同样也很需要学者型的教师,以科研来推动教育的改革,以科研来促进教学工作,没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显然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的。张老师面对这一情况,有无力感,长辞职的想法,发生在年龄大又有一定教育教学能力的张老师身上来说是合理的。 2、学校对张老师的做法是合理的。对于老师的离开首先采取关注以及挽留。四十五岁年龄的女同志,家庭负担较重,儿子读高中花费很大,加上又有年迈的父母,丈夫单位又不景气,经济收入不堪负重。看着别人买别墅、买小车,心里难以平衡。这也是人之常情的事。在应试教学仍然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尽管这是一种价值的贬值,不过还是体现出了一种实用主义的价值观。然而,当在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同时,她心中又充满了矛盾。当人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的时候,她感到了一种极度的虚弱和空虚,她感受到了自己最终会被教育改革的浪潮所冲垮。于是,她向领导提出了辞呈。这是张老师根据自身需要做出的决顶,是合情理的,但学校领导从大局出发挽留是对的,对于老师的离职,学校立刻招集中层干部以上会议,一致认为:张老师是一位对学校贡献很大的老师,无论如何也要把她留下来。接着,校长当晚亲自登门家访,做通思想工作。一周后,学校宣布张老师为教研组副组长,学期末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校优秀班主任,并被推荐为局教育先进工作者。在这些难以想象的荣誉面前,她感

学校教学管理案例分析

学校教学管理案例分析如何化解教师不愿 承担某些课程教学任务的困境 一青年教师承担了某系小学教育方面的课程两年后,觉得该课程难教,与教学法和班队活动之类的课程内容重复,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认为这门课学生毕业后在小学教学中用处不大,所以提出不再担任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建议系里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取消这门课程。系领导在听取任课老师的意见后,没有马上做出决定, 而是到实习基地的小学进行实地调研,请教专家。得出的结论与该教师的结论完全相反:该课程在小学教学中很重要,从小学三年级直到初三,每周至少有两节,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校创品牌、显特色的重要课程,市区的多所小学去年招聘能承担该课程的教师还招不到。了解情况后,系领导决定开展“校校合作”,邀请一位在该领域颇有研究心得的小学教师作为该系的兼职教师,让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来主讲该门课程,将其出版的教研成果专著作为该课程的教材,并将该课程作为学院精品建设课程立项。同时安排原来承担该课程的本系青年教师作为校外专家的助教,跟着校外专家听课,辅导学生,并协助专家进行精品课程建设。 点评: 1、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和反映的问题,系领导没有急于下结论,也没有以不服从安排 的帽子强压任务给教师,而是首先想到调查研究,深入小学教学一线,了解实际情 况,请教专家。 2、及时调整思路,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聘请具有一线教学经历、有丰富实践经验 的校外专家来上该门课程,既保证教学工作的良性运转,又在开展校校合作方面做 出了有益的尝试。 3、对原任课教师的工作做出相应调整,既让其知道自己的不足,又给其学习和提高的 机会。通过听校外专家的课和协助校外专家进行网络课程建设,使其对该课程的知 识有更系统完整的认识和学习,为其今后再从事该课程教学作好准备。 附件 二级学院院长的改革为什么失败

中小学学校管理案例

中小学学校管理案例 分析与研究中小学管理案例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概一、什么是案例教学?述:案例教学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为载体,要求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复杂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案例)是一个描述真实事件和情景或基于真实事件而创作的故事。有必要澄清的几对经常混淆的概念:案例与实例案例与范例案例与习题案例与故事教学案例与科研案例二、案例教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法律教育中的案例教学创立于1870年的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创立于1893年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医(二)医学教育中学院的案例教学(三)工商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1908年创立于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美国新泽西州州立师范学院三、中小学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与原则(一)案例教学过程:专题理论知识讲座、指定书 1、理论准备:目让学生自学、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文献收集和综述。首先是呈现案例;其次是阅 2、阅读分析:读案例;最后是进行初步的案例分析。3、小组讨论4、全班交流形式:专题式交流和漫谈式交流;批判性交流和合作性交流;角色扮演型交流和客观评论型交流;绘画式交流5、总结归纳6、评价反思学员的成绩评定;教师自我评价与反思(二)案例教学的原则以学员为主体强调从做中学侧重能力培养营

造宽松氛围中小学管理案例分析为什么要进行案例分析一、案例分析不仅仅是教学流程中的一个环节,也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可成为学校管理者进行行动研究、反思学校管理实践的重要工具。什么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案例分析呢?就是指学习者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对基于真实事件和情景而创作的学校管理案例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通过模拟决策和判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自身的学校管理体验,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二、案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一)学校不是高度理性的科层组织科层组织的特征:分工和专业化;非人格化倾向;权力等级体系;规章制度;职业导向。学校组织的特点:学校组织中的各种要素和子系统是一种松散的结合,而非紧密地、呈科层形态连接在一起,从而呈现出一种“组织起来的无序状态”。首先,组织的目标不是具体明确的。其次,运用的各种技术是模糊的。再次,参与到学校组织中的人是流动的。(二)学校管理过程的“垃圾箱模式”管理过程: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才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学校的管理过程不同与企业管理的过程,也不总是计划、实行、检查、总结四个环节(戴明环),如此的清晰和富有条理性的。它不总是依照事先做好的计划和预定的目标进行的,它具有非常突出的模糊和非理性倾向。三、案例分析的独特功能(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