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Doing Business in Japan

Doing Business in Japan

Doing Business in Japan
Doing Business in Japan

Doing Business in Japan

These days we are more talking about Japan because of its earthquake,I’m sorry to here that,but I have to appreciate and respect for their spirits and abilities in the disaster, so today my parterners and I will show you some culture of Japan. (这是我写的一段开场白,你可以改一下,由你来讲)

Women in Business in Japan(姜怡姝)

The average annual income for women in Japan stands at around 50% of the male level — which is a powerful statistic. Although women have reached a largely equal footing with men in terms of legal rights, there remains a strong unspoken discrimination towards women in the workplace. Women are largely expected to perform lower grade tasks and to leave employment upon marriage or the birth of children.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a slight shift in this trend over recent years, the changes are negligible.

Dress Code(姜怡姝)

Appearance is vitally important in Japan and people are often judged on the way they are dressed.

The business convention of dark suit, shirt and tie is very much the norm in Japanese mainstream business and although other colours are seen more often nowadays than in the past, it is probably safest to maintain a conservative approach.

For women, business dress should be restrained and formal – women do not commonly wear trousers in business in Japan. Accessories should be upmarket but not ostentatious.

Bear in mind that the climate in Japan is very varied through the seasons, so take appropriate wear for the season – overcoats/raincoats may be needed in the winter.

Japanese Meetings (彭德义)

Punctuality is important — it shows respect for the attendees. However, due to the consensus nature of decision making in Japan, it can very often be difficult to determine a finish time. Always allow slightly more time than you think might be necessary to achieve your goals.

Meetings are often preceded by long, non-business polite conversation which could cover such topics as mutual contacts, the merits of your company, Japanese food etc. Do not become exasperated by this use of your time, as it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the relationship-building process. Show your impatience at your peril.

Japanese Teams (彭德义)

The Japanese do not really undertake training sessions on teambuilding — they are naturally group-oriented which underlies the need for a truly consensus approach to issues. The consensus-building process determines that agreement is sought before a formal meeting in order to avoid any direct confrontation. Thus arriving at a meeting expecting issues to be thrashed out in a direct and forthright manner will almost always lead to disappointment.

It is also important that group members maintain 'face' in front of other group members, which amongst other things means that people must be seen to be modest and humble. Self-promotion in the western sense is seen as childish and embarrassing behaviour.

Gift Giving(金炼)

Gift giving is an endemic part of Japanese business life and should not be confused with notions of bribery and corruption. Gifts should not be too lavish but should always be good quality. It is important to take a number of small gifts to Japan to distribute to new and existing contacts.

Gifts should always be wrapped. Avoid giving gifts in quantities of four or nine as these are unlucky numbers. Anything sharp could signify the desire to end a relationship.

Alcohol, especially good single malt whiskey, is always an appreciated gift. Successful Entertaining in Japan(金炼)

Business meals form an integral part of commercial life in Japan and should be seen as an important facet of the all-important relationship building process. Therefore, if you are invited out for lunch or dinner (rarely breakfast), it is important to accept. The person who invites will invariably pick up the bill. Do not offend by offering to pay if you have been invited by them.

If you invite a Japanese guest for dinner, take them to a restaurant which reflects your own culinary heritage and you can then explain your own culture and customs to them. (量可能有点多,你可以选择性的删去一些)

高中地理 东亚日本教案

《东亚之日本》教学设计 【区域地理中《国家地理》的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4)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5)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6)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7)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8)用实例说明一个国家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9)举例说出某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日本的国情以及根据其国情说出日本经济发展的策略。 2.能运用地图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分布原因。 3.能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字和分析图表数据以及小组讨论、交流看法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的分析,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 2.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方式,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所理解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 2.以日本为例,说出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教学过程】 ①创设情景东亚各国概况 引出日本——我们的紧邻,一个经济大国,不管你对它有这样和那样的看法,都不容忽视,它是我们永远的对手。 ②教学流程 自然特征: 【活动一】 1)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2)概括日本地形特征。3)根据九州岛气候统计,分析该岛气候特征,并指出气候类型。

中国近现代史 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 程 论 文 学号: 2015年11月25日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 中国和日本都地处亚洲东部;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巨大,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日本为中国之东邻,隔海相望,有史以来,日本即以吸取中华文化作为自己生长的活力,从而使自己不断向前发展。因而中日两国的交往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中日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事件开始,距今已有2000多年。 在中日关系史上,既有2000多年的中日两国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友好交往史,也有70年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付出沉重代价的不幸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2年日本独立,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成为两国正式开始平等交往的新起点。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日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蕴含着两国关系错综复杂的根源和两国关系巨大发展潜力的源泉漫长的中日关系史从古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可以划分为3个历史时期:一

是在2000多年中占主流地位的中日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时期;二是近代日本侵华70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三是20世纪50年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和平行来时期。 (一)古代中日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 古代的中国文明不仅仅是东亚的文明中心,在近代西方文明兴起之前,也是世界上最先进且具有影响力的文明。作为近邻,日本曾经不断接受中国文明的洗礼。很早以前就有徐福东渡的古老传说,据考古发现,远在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中日两国已有交往的关系,这都说明中日两国人民交往历史的悠久。 在约2000年间,日本需将学习中国的政治与文化列为国家事业。尤其隋、唐时代。中日往来比较频繁,日本不断向中国派“遗隋使”“迢唐使”、学问僧等到中国学习,从中国吸收、引进了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甚至中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一些制度、规章,亦被日本照搬、借用或参考、借鉴。此后,宋、明时代,中日两国的通商往来也比较频繁。在这一历史时期,中日两国互相借鉴,共同进步,截至现代西方文明进军亚洲前,日本一方面从属于中国的文明圈,另一方面,又作为岛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二)近代时期日本的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发生在中国的鸦片战争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标志着两国的历史进入以发展资本主义为内容的近代史时期。近代发端,中日两国有着几乎相同的命运。但是由于西方帝国主义侵略重点不同,由于中日两国的当政者面对西方侵略的措施有异,两国的发展道路却截然相反,中日两国的关系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 (1)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 (2)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列强的重要成员之一,妄图灭亡并独吞中国。 (3)抗战胜利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闰,中日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 (三)20世纪50年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和平往来 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并逐渐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后,进行了历史性的民主改革,特别是制定了和平宪法,保证了日本的和平发展。中国的变化亦翻天覆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宣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与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复习的一般 思路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内容大体分成三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区域地理实际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理论在区域中的实际运用。区域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如下: 一、把握区域特征: 主要是掌握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一个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复习时一般可这样分析区域: 1、自然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⑴位置特征: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等)例如美国本土位于西经75———西经123之间,北纬30——北纬49度之间西接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接墨西哥湾和墨西哥高原,北与加拿大接壤 ⑵地形特征:包括地势特征、地形类型、分布、起伏大小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等 例如美国地特征为: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东部为古老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为年轻、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等),山脉间有宽广盆地,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 ⑶气候特征:包括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 例如美国气候特征为: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地形对气候影响显著、易受寒潮、飓风威胁等 ⑷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如太平洋水系等)、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度)、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间关系)、流域面积、水系排列形式等。 ②水文特征:主要是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流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2、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人口、居民、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 ⑴居民:主要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 ⑵农业:农业结构、地域类型、区位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分析 ⑶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⑷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中国和日本的比较

中 国 和 日 本 的 比 较 经济121班 1223150101 蒙娜

中国和日本的比较 一、社会制度的区别 (一)、总体社会制度区别 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日本:资本主义 (二)、政治制度差异 中国:我国现代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日本:日本实行以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天皇为国家象征,无权参与国政。国会是最高权力和唯一立法机关,分众、参两院。内阁为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首相(亦称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选举产生,天皇任命。 (三)、政治文化的差异 中国: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国际主义思想。国际主义体现在外交上,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日本:日本主义作为日本政治文化中的重要特征,与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国际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日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实质是强调大和民族的优越性,主张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国际秩序,不仅排外,且为了本国利益不惜侵略他国。 二、经济体制的区别 中国:从经济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私人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 从政治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由政府有力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从奋斗目标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 日本:第一,政府通过规制对经济实行干预是日本战后经济体制的一个突出特点。第二,政府在工业部门的规制逐渐被弱化。第三,金融系统作为资源集中动员的工具,服务于赶超战略。 三、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别 (一)、发展模式差异 中国: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2.从传统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和新成本优势。3.在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巨大压力下形成环境友好型与节约型社会。 日本:日本经济增长的动力: (1)技术进步:吸收和创新使得日本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2)劳动力 (3)企业家精神:日本的企业家除了盈利之外,还积极承担部分社会责任,这使得日本的经济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 (4)政策与制度:日本政府扶植私人企业。

中国媒体上的日本和中日关系

中国媒体上的日本和中日关系 ------冷战结束前后《人民日报》日本报道分析 新闻媒体在政治生活和国际关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新闻媒体,国际事务尤其如此,因为很多东西不是普通人所能亲历的。人们生活的“世界”,除了自己所在地之外,相当一大部分都在报纸上、广播电视里、互联网中。新闻报道不仅具有信息功能,还具有舆论功能。新闻舆论态度鲜明或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舆论,所以媒体的国际报道又影响受众心目中他国的形象。同时,媒体也反映所在国公众的情绪。此外,新闻报道往往产生“设定议程“的作用------新闻话题很快成为公众舆论乃至政府决策者关注的重点。最后,经验表明,媒体既能够对决策的过程施加压力,也常常被官员们用来试探风向、释放烟幕、诱导舆论。总之,新闻媒体是信息的提供者、舆论的制造者、议程的设定者和政策的参与者。虽然受到政治体制、新闻观念、文化背景的影响,各国媒体的运作存在差异,但上述功能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得以表现。 本文试图对《人民日报》的日本报道进行分析。《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中国政治新闻报道最严肃、最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报纸,并且对其它媒体具有引导作用。本文假设,在中国的政治和新闻体制下,媒体国际报道的取向从整体上和《人民日报》具有一致性。这是本文选取《人民日报》的理由。作者在此将选取《人民日报》2001年1-6月的有关报道作为分析对象,这些报道可以被认为反映了本世纪初中国对日本的关注点和态度。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的,本文会对比同时期《人民日报》对其它两个与中国有着重要关系的国家---美国和俄罗斯---的报道,还会对比1996年、1991年、1986年同期《人民日报》的日本报道,希望以此找出横向和纵向的异同。1996、1991和1986年分别是以5年为间隔期确定的;1996年可以代表90年代中期,1991年可以代表冷战刚刚结束的年代,1986年则可以代表80年代中期;而且它们避开了特殊的年份(即中日战争爆发和结束的重大纪念年份)。本文的资料全部来源于《人民日报索引》和《人民日报缩印本》。 《人民日报》的国际报道按照其索引中的分类,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类是中国外交/对外关系中,有中国-日本、中国-美国、中国-俄罗斯等,主要报道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另一类是国别与地区,主要报道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外交等各方面,并发表评论、感想等。本文的统计就是按照这些分类进行的。由于新闻报道具有较大的事件引导性,所以本文的分析最能适用于报道所产生的时段,尽管它们对于其他时段的报道可能也具有启发意义。

日本 区域地理知识总结精华

二、日本(oneP82、twoP104) 1、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我国东面的岛国,东临太平洋, 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 北滨鄂霍次克海。 经纬度注意:135°E和140°E35°N和40°N穿过(2)范围:其领土是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四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3)地形:①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3/4以上是山地和丘陵,只在沿海一带才分布着狭小的平原。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为其最高峰 ②日本太平岩沿岸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神户、横滨是著名的海港。 ③日本多火山、地震,堪称“世界火山博物馆” 和“地震国”,富士山便是一座活火山。 (4)气候:日本位于温带,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类型。表现为海洋性的季风气候。 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5)资源:日本多山,森林资源丰富 降水多,山间河流短小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 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北海道渔场) 矿产资源贫乏,需从国外进口 石油:中东、东南亚 铁矿石:澳大利亚、印度、巴西 煤炭:中国、澳大利亚 棉花:中国、美国 木材:俄罗斯、巴西、东南亚、北美 2、经济特征 (1)工业(加工贸易型经济) 原因:对资源和市场的对外依赖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亚洲、西欧 日本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神户、横滨 日本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不利:①矿产资源缺乏,②国内市场狭小 有利条件:①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②较高的科技水平, ③以及岛国多深水良港等有利条件

主要工业部门:家用电器、电子、造船、汽车、机械、 化学、钢铁、纺织、电力 主要工业区有:京滨工业区(工业中心是东京和横滨) 名古屋工业区(名古屋) 阪神工业区(大阪和神户) 濑户内海沿岸、 北九州工业区(北九州)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 (2)农业 ①海洋渔业发达:最大渔场为北海道渔场,日本的捕鱼量常 居世界首位。鱼产品是日本人习惯的肉食品。 ②种植业单产高:日本耕地面积少,地块小,多采用小型农业 机械,发展水利。实行集约化生产,科技 含量高,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 水稻是日本主要的粮食作物。 稻米、蔬菜、畜产为日本农业三大部门。 3、主要城市和贸易 ①日本首都东京,位于关东平原的南部,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海陆空交通的枢纽。 ②筑波为新兴的科学城。 ③京都和奈良为著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 ④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神户和横滨是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4、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为主 (2)服饰:和服与“洋”服并存 (3)建筑:和屋与“洋”房并存 5、发达的交通

论中国与日本未来的发展趋势

论中国与日本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要:公元57年(光武帝中元2年),日本和中国即开始交往,光武帝赐以印绶。隋朝,日本派遣“遣隋使”来隋朝的首都长安学习。后来唐朝建立,日本又派遣大量的“遣唐使”,意味学习中国文化。但是在唐朝经历了两国第一次战争“白江之战”后,两国关系就开始有了变化,在后来发生了元日战争(1274年和1281年)、万历朝鲜战争、甲午战争(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和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到20世纪30年代。中日关系 已经你死我活,不共戴天。但在建国初期经历了一段蜜月期,之后中日关系就如同现在一样,摩擦不断。 关键词:中日邻国摩擦主权和平 从古代来思考中日 中日交流,在汉代就有,只是那时候的日本尚未完成统一。在公元三世纪,日本兴起了一个以大和为中心的大国,史称大和国。当时时值我国南北朝时期,大和国兴起以后,曾先后13次向东晋,宋梁等国遣使朝贡,请求册封,应该说在这个时候,中日就已经形成朝贡关系。 统一后的日本,在隋朝,日本就派遣“隋使”来隋朝的首都长安学习,,后来唐朝建立,日本又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唐朝时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密切的原因就是,日本为了学习唐王朝先进的政治模式、经济文化、生产技术等。邦交最高最密切的时期是隋唐时期。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的交往源远流长.公元7世纪至9世纪的隋唐时期,以日本官方派出20余次遣隋唐使为表征,两国的交往出现一个高潮.日 本派出"遣隋唐使"的动机不排除学习隋唐先进文化的因素,但从理性的角度深层 次地分析思考,日本"遣隋唐使"是岛国心态的日本为了打破封闭和孤寂,发展本土 文化、扩展生存空间和加强对外联系方面需要的物化表现形式. 明朝时期,双方交流更为频繁,设计面更光。出科学文化外,还有民间交流和经济交流。 中日战争,在公元659年,中日因为朝鲜半岛三个国家的主权问题,爆发了第一次战争,之后虽然唐朝始终与当时的倭国保持联系,但密切程度已经低于圣德太子起至孝德天皇这段期间与中国隋唐两朝的关系。日本方面担心唐朝对日用兵,未能主动发起大规模的与唐朝密切联系。本天武天皇登基后派遣规模更遣唐使,中日两国历史上最友好和文化交流最密切的时期终于开启。公元16世纪末,日本由丰臣秀吉统一,统一后他妄自尊大,竟要求朝鲜臣服(朝鲜一直为中国藩国)。于是中日在朝鲜展开了一系列会战。后来德川幕府建立后,中日又重现开始建交,而由于中国闭关锁国的关系,中日交往逐渐中断。 到了后来,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而中国仍然在封建主义踏步,日本开始了侵略中国的道路。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农历甲午年),包括后来的抗日战争,中日的关系已经是你死我活。而中日关系也是有如万年玄冰,万年不化。 中日的发展心态 在中日两国两千多年的交往史中,既有密切的现实联系,又有历史的恩怨,两国关系中的曲折变迁对各自国运兴衰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也都证明了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首先我们应正视中日关系。自古

日本与中国发展的历史关系概要

日本与中国发展的历史关系概要 钓鱼岛事件从去年的九月份发生到现在大半年的时间,这短短的一个时间区间,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的曲曲折折,作为在亚洲一个区域发展的两个国家,未来的发展究竟什么才是它的主题或者说是主流呢?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要对一个事物未来的发展脉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明白事物发展的趋向,就需要了解一个事物发展的来龙及其现在的状态.在这样一个理论建立的前提上,事物是历史的一种联系的关系,现在的决定未来,过去的决定现在,也就是因果论,也就是说,事物发展是在绵延在因因果果之间的横向联系之中.当然,特殊因素的介入,是否会是事物的发展脱离一般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否这样地规律就是正确的,这也同样是一个疑问,可是我们姑且假设认为这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论述有什么价值呢,是不是臆想主义呢?可我相信,有人会明白这样事物存在的价值,当然这是题外话。下面我们进入主题。笔者从中日之间历史探究某种事物存在的联系,为了探究影响中日两国之间关系的因素,也许笔者不会遵循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发生的时间。当然即使这样,你也会发现我们所论述的主线在哪,只是不太明显罢了. 中国经历了战国时期的孕育,终于在公元前221年,由秦统一纷争格局的局面,开启了中国的大一统时代.经过当政者一系列制度和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社会已经初步具备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而同时期的日本处于怎么样的一种社会状态呢?从历史教课书上我们可以看到日本进入封建社会是在大化革新之后,应该是在中国唐玄宗时期,正逢中国社会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 那么我们就推测日本诸岛正处于奴隶社会时期,各地区之间正处于纷乱的战争状态.从中日历史上来看,秦汉时期,由于使用工具的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虽然有,但毕竟不太频繁,因此隔海相望的中日之间发生发生深刻的联系,两个社会群体之间进行深层次的文化,经济甚者是制度上的交流是不现实的,仅仅出现了’徐福东渡扶桑”的传说故事. 也就是说,在政治制度上,中国比日本先进很多,同时也以为着在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上也远远领先于日本.为什么要论述这样的一个问题呢?笔者想要表达的是一个地区政治的组织形式代表着本地区社会生产调整的状态的最佳模式,请大家记住这个观点,后面笔者还会再次论述这样的一个问题.进入唐朝时期的中国,在法律儒家化上达到了技术了思想体系的成熟,并且这样的成熟不仅仅体现在对人们思想道德观念上的影响,而且对人们日常的经济生活的行为方式也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乃至整个国家机器及国家政治组织形式,统治思想也深受其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是生产关系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威力.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社会的力量的变革完全源自于内部力量的发展推动的结果,中国社会是一个内源性的社会.从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孕育,从秦汉封建制度的建立,到隋唐封建制度的全面完善,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政治制度的全面地成熟完善的内源性发展模式,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笔者再次考察基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从荷兰第一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启蒙,到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制度全面建立,或者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全方位推广,也经历了五百年的时间,当然科技的进步导致人类文明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的多元多样化,是在封建社会无法比拟的.笔者再次比较英美的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英国是一个内源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从17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到19世界建立世界霸权,用了也近两百多年的时间.而美国来说,我们从制度起源来说,美国应该是一个外源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不是靠本身地区力量发展成一个全新的政治制度的国家,其实依靠英国的制度移民,参考法国资本主义学家的理论建立的一个国家,它的政治制度的行为模式的开端沿袭了英国的传统,在政治制度的设计上采取了三权分立的学说来设计自己政治模式,所以美国是一个外源性的国家.从英国和美国的发展史来看,外源性和内源型的国家究竟是否会强大,是不是内源性的依靠本土力量发展起来的政治制度就会有越于外源性靠移植它国政治制度的国家呢?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搞明白,因为它在研究中日之间关

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7东亚 日本专项练习含答案

第二部分第七讲东亚——日本 目标达成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读“某半岛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1月份等温线弯曲明显,其影响因素包括() ①海洋②地形③纬度位置④大气环流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④ 解析:图示为朝鲜半岛,中部为山地,地势高,图示1月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气温低,其影响因素一是地势高造成的(即地形),二是海陆热力差异造成陆地气温低于沿海地区(即海洋)。 答案:A 2.若沿ac线作一地形剖面图,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沿线地表起伏的是() 解析:a处位于半岛西部平原,地势低,经中部山脉至c处沿海,且朝鲜半岛东海岸地势陡峻,坡度大,故地形剖面由a至c,地势先升高再降低,坡度西缓东陡。 答案:C 读日本国内运输结构的变化图,回答3~4题。 3.日本国内货运中航运占重要地位,但客运中航运所占比重很小,原因分别是()

①日本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河运发达②航运货运量大,价格低廉③航运客运速度慢④航运受气候条件影响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②③ 解析:航运的优势就在于运量大、价格低,但速度慢,所以适合货运,而不适合客运。 答案:D 4.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客、货运输中,汽车运输所占比重增大较快,原因可能是() ①汽车运输量大、速度快②高速公路快速发展③大吨位汽车出现④汽车运输安全系数高⑤日本汽车工业发达 A.①②B.②③ C.③④⑤D.①④⑤ 解析:日本在客、货运输中,汽车运输所占比重增大较快的原因就在于大吨位汽车出现,保证了其运量较大,同时高速公路快速发展保证了运输时间较短。 答案:B 读“某国家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海域沿岸冬、夏季降水均较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 C.洋流因素D.海陆因素 解析:由图可知,甲海域南、北两侧分布有山地,对冬、夏季风有阻挡作用,位于冬、夏季风的背风坡,故降水较少。 答案:B 6.下列对于该国河流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流速急,水能丰富 B.流量季节变化小 C.河流短而流速缓 D.流量大,航运价值高 解析:日本多山地、丘陵,降水量大,故河流流速急,水能丰富;日本为季风气候,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日本为群岛国家,陆地面积较小,河流短而流速急;因河流落差大,水流急且流量不稳定,不利于航运。 答案:A

高中:世界区域地理专题总结

高中:世界区域地理专题总结 专题一:位置: 一、东亚:80°E-140°E,20°N-50°N; 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朝鲜、国、蒙古、日本等国; 二、东南亚:23°26’N-10°S, 90°E-150°E; 地处亚洲东南部,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围包括中南半岛(中央经线为100oE),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夹在马来群岛和门答腊岛的11个国家: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等); 三、南亚:10°N-30°N,中央经线80°E; 地处亚洲南部,围包括北部三个陆国(尼泊尔、不丹、锡金),中部三个临海国(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南部两个岛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 四、中亚:40°N-50°N,50°E-80°E; 地处亚欧大陆的“心脏”部位,世界岛,围包括五大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基尔斯坦),古代是丝绸之路,现代是第二亚欧大陆桥,战略地位重要; 五、西亚和北非:20°N-40°N,20°E-65°W;

地处“两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亚洲、非洲、欧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是海陆交通要道(伊士运河——埃及,土耳其海峡——土耳其),北回归线横穿南部;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30°N-30°S,20°W-60°E,中央经线:20°W; 地处印度洋,大西洋之间的低纬地区,南回归线,赤道横穿,围包括49个国家; 七、西欧:40°N-70°N,10°W-20°E; 北邻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靠地中海;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东欧西起波罗的海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它的面积占欧洲的一半,7个国家; 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它从乌拉尔山向东延伸到太平洋沿海,北邻北冰洋,南抵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的国界,面积在亚洲地区的1/4; 九、北美:30°N-50°N,中央经线100°W; 地处西半球北部,北美洲的中部和北部; 十、拉丁美洲:30oN-50oS;

论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论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纵观历史,中国与日本的关系既有合作又有摩擦,双方关系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其摆动幅度之大世界少有。近代中国与日本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南京大屠杀,371毒气,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事件使得中国人对日本人恨得是咬牙切齿,但随着事件的推移,中国对日本的关系缓和了不少,不过中国人对日本的仇恨是不可磨灭的。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越来越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维系的底部。 当今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可谓复杂之极,由于历史原因,日本垂涎中国的资源和领土,用他的鼠目寸光发动了侵华战争,犯下了种种罪行,导致了中华民族难以释怀的仇日情节。但是笔者在此认为,事实就是事实,已无法改变,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的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于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虽然说经济上的合作拉近了两国的关系,但理由一还有不小的差距。而且日本在政治对中国的态度是极其强硬的,使得中国人对日本的反感越来越大。近几年中日两国的首脑一直没有实现互访,虽然说距离不是问题,不过这对于两个尽在咫尺的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经济上的往来这只是利益上的需要,政治上的问题才是中日关系的关键。而且政治上的不和睦将会导致以后几十年甚至永远中国和日本是敌对的关系。所以政治上的改革才能给中日关系带来希望。 历史问题迄今已只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日本不能在彻底深刻的反省,总结近代侵华战争的前提下早日面向未来,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大憾事。现在日本的政策决定了他是亲西方的,这也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笔者认为日本不会永远亲西方,因为日本继承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日本骨子里一直流淌着中华的血液,日本的野心是由于日本客观的自然条件决定的,日本面对的民族存亡与中华民族很相似 也许未来日本与中国会爆发战争,笔者认为战争的发动取决于日本,因为中国无意日本狭小的领土和匮乏的资源,而中国的领土和资源也许是日本垂涎若渴的,如果日本的决策层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应该能认识到发动侵华战争是最不明智的选择。但受到损害最大的是日本自己。这成为日本与周边国家建立互信的一条鸿沟,也使日本在成为“普通国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席位,在世界上发挥其与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作用等问题上无法取得中韩等国的由衷支持。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这种逆转对后来中日关系造成的影响 其程度之深,时间之持久,范围之广泛,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为过分。与历史问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国在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日美安保问题等分岐。这一系列原则分歧的存在,再加上今年数起具体事件的发生,如参拜靖国神社问题,钓鱼岛事件等等。 中国和日本在近年来崛起是比较迅速的,两强并起。在亚洲。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都在上升过程中,是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日本迟早要成为政治大国,这与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上面已经提到日本跟中国文化相似,没有被西方所同化,而中国无意与日本为敌,虽然历史造成的痛苦无法抹去。但双方同时向前看才是最重要的,日本的经济和技术可以帮助中国富裕起来。而中国可以促进日本的高技术产品的消费以及基本产品的供应。中日两国告别了“一强一弱”的时代后必须适应相互容忍和接受对方。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习题 亚洲部分

. 世界地理复习题1 读某国樱花开放日期等值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该国平原地形主要分布在 A.东部B.西部C.北部D.南部 2.影响该国樱花开放日期早晚的主要因素有 ①降水②地形③太阳辐射④土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是中南半岛的山河和城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下列有关中南半岛山河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山河南北纵列②山河东西横列③山环水绕④山河相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中南半岛的城市 A.大多沿河流分布B.大多沿海洋分布 C.大多集中分布在南部平原D.大多集中分布在北部山地 5.缅甸首都从仰光迁到内比都的原因可能是为了 A.缓解内比都城市化问题B.加强对内陆地区的管理 C.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合作D.促进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农业开发天然橡胶树喜高温、高湿,根系浅,枝条较脆弱,对风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风寒而降低产胶量,下图为马来西亚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6.图中天然橡胶分布区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①位于低纬地区,热量充足②多台风,带来充沛的雨水 ③终年受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④割胶劳动力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P城是马来西亚的最大港口,下列工业部门不适宜布局在P城的是 A.轮胎制造工业B.煤化工业C.冶金工业D.制糖工业 8.下列有关该国M海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 B.位于中南半岛与加里曼丹岛之间 C.风浪较小,适于航行 D.经济落后,航运船只少 下图是沿20°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精选文本

. 9.下列关于甲、乙两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位于印度洋板块B.地形均以高原为主,地势北部高、南部低C.均为重要的铁矿、锰矿产地D.气候成因均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10.下列关于甲地形区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众多,以黄色人种为主B.水旱灾害少,农业生产稳定C.为佛教的发源地D.经济发达,以发达国家为主读某国部分产业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1.该国东北部海湾附近有一大型工业区,其 形成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海运便利B.资源、能源丰富 C.水源充足D.地形平坦 12.棉纺织工业布局在西部海岸附近的重要原 因在于 A.劳动力数量大、素质高、工资成本低 B.海运便利,易于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的 发展 C接近原料产地,缩短运输距离,降低生产成 本 D.与其他工业区距离较远,避免相互污染 读亚欧铁路大陆桥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精选文本

高中区域地理亚洲部分练习题

区域地理亚洲部分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关于日本的工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和日本海沿岸 B.工业现代化程度高,多优良港湾和丰富的资源C.日本工业对外依赖性强 D.日本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广阔 索契位于黑海沿岸,是俄罗斯冬季最温暖的地方,也是俄罗斯在黑海沿岸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读索契位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2.索契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其原因主要是() ①冬季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削弱了南下的冷空气②冬季受黑海影响,降温慢 ③终年受偏东风控制,冬不冷、夏不热④地处大陆内部,冬季太阳辐射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索契旅游资源丰富,也是冬季室外滑雪比赛的理想场所,其主要成因是() A.依山面海,交通发达 B.冬季降水量大,山地积雪多 C.位于大洲分界线,地理位置优越 D.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增湿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读图,印度棉纺织工业中心最有可能是() A.新德里 B.加尔各答 C.孟买 D.班加罗尔 5.给南亚带来充沛降水的季风是() A.东北季风 B.西南季风 C.西北季风 D.东南季风 6.不属于南亚西北部印度(或塔尔)沙漠形成的原因是() A.离海较远 B.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内 C.西南季风不易吹到 D.古代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下图是日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2016年4月16日凌晨,日本九州熊本县发生7.3级地震,日本 地震多发原因() A.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D.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8.导致日本工业地带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水热条件优越 B.劳动力丰富 C.科学技术发达 D.海运交通便利 9.该国发展核电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利于发展核电 B.核能能量巨大,污染小 C.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 D.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 二、非选择题 10.中亚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段,近年来我国在此参与投资兴建了多条油气管道,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材料一:中亚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 材料二:阿姆河上游某水文站数据 材料三:阿姆、锡尔河流域是著名的农业区,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农药化肥投入也显著增加。上游国家大量兴修水库拦水灌溉、发电,中下游地区用水日显紧张。 (1)本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是,河流多为(内/外流)河,阿姆河上游主要补给方式是。(2)本地区水资源主要集中于东部,试分析其原因。 (3)结合材料三,分析阿姆、锡尔河河口三角洲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变化。

日本与中国习俗的异同

日本中国习俗的异同 日本人的生活习俗虽与中国的习俗有许多相近之处,但也有不少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到日本后,千万不要按中国的某些习俗去想当然办事,而要事先搞搞清楚,再入乡随俗。否则,将会因不合习俗而造成一些别扭和误会。 日本人爱喝酒,常常也同中国一样无酒不成席。但日本人的敬酒方式却同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是相互碰杯,而且敬酒的一方要先干为敬。日本人则不同,敬酒的一方手持酒瓶,不断地为对方斟满酒,他却不喝。而且为了表示诚意,往往要跪在被敬者面前,低头鞠躬表示敬意,直到对方被他灌醉。 日本人也同中国人一样爱喝茶。但他们饮茶从不直接将茶叶放入茶杯中冲,而是放在一个带过滤网的小茶壶里。斟茶时不像中国那样一次斟满,而是以半杯为敬,并且一般不再续茶。这常使喝惯大碗茶的中国人感到难以解渴。 日文中的梳子的发音与苦死同音,因此日本人对赠梳子有忌讳,在较为豪华的饭店客房里,也很少有摆梳子供客人使用的。如果不是日本人主动要,你千万不要随便将梳子借给他用。 日本人睡觉的朝向是很有讲究的,最忌头朝北睡,因为死人停尸时都是头朝北的。所以,当你住在日本人家中,早晨整理床铺时,一定不要将枕头放在北面,北枕即意味死亡。 日本人吸烟,从来都是各吸各的,不像中国的烟民,喜欢互相敬烟。因为日本人认为每个人喜欢的香烟品牌、品味都不尽相同,不必强迫别人吸自己喜欢的烟。 日本人喜欢中国的书法篆刻,因而中国人常常将一些古朴的篆刻印章做为礼品赠送日本朋友。但要切记,在他们的习俗观念中,不完整的印篆是不吉利的。 日本人也讲黄道吉日,日本的日历上在日期旁常印有大安、友引、先胜、赤口、先负、佛灭的字样,表示吉凶日,称其为六曜。其中大安即为黄道吉日,日本人入学考试、结婚、出门旅行多选此日。而友引却是火葬场休息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火化,死者会将其友一起引到阴间去。先胜意为先到者胜,所以这一天,人们干什么都加快速度。而先负则正相反,这一天干什么都力争慢半拍。日本人常对动作迟缓的人开玩笑说:您的日历今天是先负吧。赤口之日一早一晚为凶,而从上午九时至下午三时为吉。佛灭则为大凶之日,在日本,如无特别紧要之事,一般不要选择佛灭之日办理重要事宜。 日本人的生活习俗虽与中国的习俗有许多相近之处,但也有不少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到日本后,千万不要按中国的某些习俗去想当然办事,而要事先搞搞清楚,再入乡随俗。否则,将会因不合习俗而造成一些别扭和误会。 日本人爱喝酒,常常也同中国一样无酒不成席。但日本人的敬酒方式却同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是相互碰杯,而且敬酒的一方要先干为敬。日本人则不同,敬酒的一方手持酒瓶,不断地为对方斟满酒,他却不喝。而且为了表示诚意,往往要跪在被敬者面前,低头鞠躬表示敬意,直到对方被他灌醉。 日本人也同中国人一样爱喝茶。但他们饮茶从不直接将茶叶放入茶杯中冲,而是放在一个带过滤网的小茶壶里。斟茶时不像中国那样一次斟满,而是以半杯为敬,并且一般不再续茶。这常使喝惯大碗茶的中 国人感到难以解渴。 日文中的梳子的发音与苦死同音,因此日本人对赠梳子有忌讳,在较为豪华的饭店客房里,也很少有摆梳子供客人使用的。如果不是日本人主动要,你千万不要随便将梳子借给他用。 日本人睡觉的朝向是很有讲究的,最忌头朝北睡,因为死人停尸时都是头朝北的。所以,当你住在日本人家中,早晨整理床铺时,一定不要将枕头放在北面,北枕即意味死亡。 日本人吸烟,从来都是各吸各的,不像中国的烟民,喜欢互相敬烟。因为日本人认为每

近邻的日本与中国的关系

近邻的?异化? 曾经,我们一直用?一衣带水?这样诗意的词语形容中日关系。的确,中日地理距离相近。在近现代历史上,中日交流的历史内容丰富。 然而,?近?未必意味着?亲?。这取决于国家战略的定位。当近代日本以岛国资源基础希望寻求大国地位的时候,已然为两国关系埋下伏笔。 以一点为例。资料显示,日本矿产资源贫乏,除煤、锌有一定储量外,90%以上依赖进口,其中石油完全依靠进口。主要资源依赖进口的程度为:煤95.2%,石油99.7%,天然气96.4%,铁矿石100%,铜99.8%,铝矾土100%,铅矿石94.9%,镍矿石100%,磷矿石100%,锌矿石85.2%。这些资源都是一国发展所必需的。因此,无论陆地资源-如当年占朝鲜、建立伪满洲国,到海洋资源与航路资源-如现在的钓鱼岛,这些已经不仅仅是日本政客对内权术的需要,更是国家战略利益的驱动。 日本,这个中国近邻在国家定位的变化,让地理位臵的相近反而成为两国交恶的根源之一。 危险的现状:日本右转 对于日本这样曾经挑起二战的国家来说,其军力发展虽令人警惕,但未必是重新走向对外扩展最危险信号,整个国

家政治的集体右转,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情。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及两国邦交正常化以后,日本一直存在一种要搅乱中日关系的右翼势力。但最终能够让中日关系进入停滞的,该是现在由日本地方大员、进入国会的议员组成的新右翼。 在国会一直炒作与中国对立的石原慎太郎议员,早已经在十年前离开国会,改在东京都任地方长官,保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阵地。文学家出身的石原,比其他政治家更能够敏锐地感触到了日本民众的失落、沮丧,感觉需要用一种新的反华形式,把日本民众聚集起来。他找到了能让民众共鸣的途径。 这便是钓鱼岛问题。在北面与俄国,西面与韩国的领土争端中,日本不能沾到半点便宜的时候,石原要在日本西南炒作钓鱼岛问题。石原选择在美国宣布动员广大民众捐钱购买钓鱼岛。买岛的捐款不在多少,在于能用这种方式能让?买岛?与?捍卫国家主权?结合起来,通过日本《读卖新闻》等保守媒体添油加醋的报道,让民众具有新的反华目标。 有《读卖新闻》这家发行量超过千万份的大报的竭力宣传,日本民众开始在?买岛?问题上持支持态度。执政三年来一直未能获得民意支持的民主党政权,此时热切地需要利用这个问题,通过自己的对华强硬外交,来巧取民意。而炒

中国传统文化的流逝以及与日本文化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流逝以及与日本文化的关系 摘要:日本是个十分重视也十分善于吸收和输入他国文化的民族,“大化革新”大规模地学习大唐文化,“明治维新”全盘输入西方文化,都对日本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相比较而言,中国在历史上就不太善于吸收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虽然是一种优势,但是如果只注意输出而不重视输入,不重视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吸取营养、不断地发展自己,那么这种优势也会走向反面。 关键词:文化输入与输出模仿继承 在文化上,日本从古至今一直是在学习模仿外来先进文化,继承中国唐文化,明治维新后又受到西方文化的感染,可谓吸收了各种文化的优点又融合了自家文化。 而唐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巅峰,日本文化是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和创新而来的,而中国自己真正的优秀文化却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遭到极大的破坏,从而许多优秀的文化没有流传下来,而日本却积极地保留下来了这些文化。 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七次重大打击(参考:夏童雪《阻碍中国古代文明的七大事件》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15313558.html,/dstopg/blog/item/095eff1fba85b70a314e155b.html),第一件秦始皇的焚书事件;第二件事独尊儒术;第三件事金元入侵;第四件事明朝的统治方针;第五件事明朝的八股文;第六件事明清的海禁和刘大夏的极端愚蠢;第七件事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的失败。其中我认为对我国文化打击最深的是焚书坑儒和元朝的入侵。 秦始皇在加强中央集权时,为了加强对人民思想的控制,将诸子百家的书籍大部分焚毁,摧毁了许多文化书籍,毁灭了诸多宝贵的先秦文化,限制了人民思想发展,不利于创新和发展,对后世造成恶劣的影响,是文化的倒退,知识分子的大摧残,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假使,没有焚书坑儒,相信,中国古代的文化知识很有大的飞跃。不过这个秦朝的时候也有过徐福东渡的事件,把秦朝的一部分文化带给了日本,这就是说日本也继承了部分中国先秦文化。而另一个重大文化打击就是金人的入侵了,中国特色的封建文明达到了最高峰,宋朝的赋税收入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也是最高,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当高所以司马光慨叹:“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有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汴梁一个看城门的士兵。宋代的科学文化也达到了高潮,理学家程頤已经体现出科学研究的思想,沈括等科学家的成就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领先的水准。而当时甚至已经出现了工厂生产等资本主义萌芽,就在这样一个发展的最好时机,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使这个时机被错过,否则中国可能是最先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而这个时机的错过,导致中国再也没有在封建社会时期遇到这样好的发展时机,宋文化良好的继承了唐朝的文化,并发扬光大,虽然成就不如唐朝,但是文化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金人入侵后按游牧民族惯例大肆掠杀,使北方的人口降低很多,其中部分则迁移到南方,金元统治者还在中原实行原始的奴隶制度,在农业区进行放牧,以及民族歧视政策,这些都导致了中华文明的严重倒退。当然当满清的铁蹄又一次踏入中原的时候,他们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例如歧视汉人,满人不从事生产,不读书,不过由于明朝的经济文化并没有唐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