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温庭筠的七绝诗词《咸阳值雨》阅读

温庭筠的七绝诗词《咸阳值雨》阅读

温庭筠的七绝诗词《咸阳值雨》阅读
温庭筠的七绝诗词《咸阳值雨》阅读

温庭筠的七绝诗词《咸阳值雨》阅读

《咸阳值雨》

唐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赏析】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两句点题,描写咸阳桥雨景。咸阳桥,即西渭桥,在长安北门外的渭水之上。在唐代,西渭桥

也是送客惜别的地方,如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

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描写的就是渭城

送别的情景。既然是送别之地,定目睹了古往今来许多次的离合悲欢,多少带些哀伤,不过诗人此番雨中徜徉,并无悲伤之情,反而充满闲

适悠然。咸阳桥上的雨在作者笔下是“如悬”的,好像是千万条细丝

从空中垂下来的一样。这个“悬”字,将雨足绵延如虚悬空际的帘箔

之质感,形象生动地传出,令人神往。下一句,紧承上句,把视角从

桥头推向远处的水面,从更为开阔的角度来写这茫茫雨色。“万点”

言雨丝之密集;“空蒙”二字渲染出云行雨施、水气迷离的特别景象,点出这场春雨为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这种烟雨霏霏的景象类似江

南水乡的天气,是诗人着力刻画的意境。“钓船”是实景描写,烟雨

钓船本来就是一幅唯美的水墨画,诗人还用一个“隔”字,更把水墨

的那种隐约梦幻感进一步强化。

这两句一起一承,围绕眼前景物生发,后两句转入虚境,从咸阳

的雨景,转到了洞庭的春色,描绘出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来。作者描写洞庭湖之景,目的在于用它来烘托咸阳的雨景,使之更

为突出。

扩展阅读:温庭筠的简介

温庭筠(本名岐,又名温八叉,约812年-约866年),字飞卿,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其工诗,与李商隐合称“温李”,在词,也与韦庄并称“温韦”,被

尊为“花间词派”鼻祖。

其多次考进士均落榜,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

不过他放荡不羁,讽刺权贵,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其约卒于咸通末,年六十左右。

温庭筠,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裔孙。《新唐书》云:“彦博裔

孙廷筠。”唐宪宗元和七年(812),生于太原。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温庭筠朋友李远登进士。温庭筠集中

有《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二首》《寄李员外远》。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有诗《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六月温造卒,七十岁。温造是温庭筠

族亲,官至兵部侍郎、礼部尚书。旧唐书本传记温造晚年敛财而且悭吝。温庭筠集中没有提到过温造、温璋父子。

扩展阅读:温庭筠的诗词成就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

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语言

工练,清俊明快,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被称为花间鼻祖。他与李

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三人都排名十六,故称“三十六体”。现存

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

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

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温庭筠诗词俱佳。温庭筠诗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

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

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

悱不能自言之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己揭响入云,可谓

极两者之能事。”又载张惠言语云:“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

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针缕之密,南宋

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

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刘熙载《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温庭筠在词的地位,确是非常重要的。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

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

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

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

影响。

温庭筠词风

温庭筠词风 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由于庭筠才思艳丽,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温庭筠词风一 一,善于用暗示的手法,造成含蓄效果。《更漏子》其一:“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写思妇梦回初醒之际听雨声产生的错觉,把雨声当成漏声。在她想象中,远近的惊飞了,连画屏上的金鹧鸪也飞起来了。这些惊飞的鸟暗示着思妇不安心情。画屏华丽,心境凄凉。 《菩萨蛮》其六:“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用柳丝暗示季节,暗示离别,用春的无力暗示女主人的失情失绪。 二,意象跳跃,意象之间脉络隐伏,需读者去想象补充。 《菩萨蛮》其二: 水晶帘里破黎枕,暖香惹梦鸳鸯枕。奖赏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翦。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女子。 上阕写女子生活的环境。首二句写其女子居室明净,温馨,华丽,引人入梦,是女子生活的小环境;后二句写室外,由近景拉开成远景,疏淡,是女子生活的大环境。

下阕写女子生活景况。从下阕可以看出,一个正剪彩制“人胜”的女子,穿藕丝色衣服,双鬓被绯红的面庞隔开,插在头上的玉钗象春风吹来一样。 写环境只是把室内室外两种富有对比性的景况并列地摆在一起,意象之间好像是跳跃的,中间留出一片空白,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补充。脉络神理俨然自在,写得自然融合。 温庭筠词风二 年轻时, 初读温庭筠词, 觉其天光云影, 清丽可爱, 然思其脉络, 则有不知其踪迹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读叶嘉莹先生《温庭筠词概说》一文, 深感其文笔优美, 分析细腻。遂复取温词及诸家评说读之, 则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其疑难之处仍未贯通。二零零六年秋冬之际, 闲暇偶尔思及温庭筠词作, 恍然悟之。盖温词之所以难解者, 实因温词构思之法与常人相异。千年以来, 其词因之一直被人视为晦涩难懂。要之, 温庭筠词的构思之独特处有二: 曰组合意象。曰词中有画。 一、组合意象 一般诗词作品的阅读, 作者先按一定的时空线索为情造文, 读者阅读时则按一定的时空线索被文以入情, 故所作诗文, 不难理解, 这是一般为文的常例, 温庭筠的词作却不同, 他在词中常隐去一般的时空写作线索, 按照画面形象的要求, 直接组合不同时空的意象, 构置成词境。这是温词构思的一贯特色, 也是温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贡献。

一剪梅古诗赏析李清照

一剪梅古诗赏析李清照 李清照 的一剪梅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下面一起来赏析下!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 ④,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心头。 注释 ①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兰舟:用木兰木造的舟,诗词 中多只泛用作舟的美称。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 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 的美称。 ④雁字: 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 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 雁。 译文 荷已残, 香已消, 冷滑如玉的竹席, 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 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 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 心头。 鉴赏
1/7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 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 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 《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 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 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 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 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 1981 年人民文学 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 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见 1981 年上海古 籍出版社出版的 《李清照诗词选注》 、 1982 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 《唐宋词选注》 )。 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一说为胜。首先,《琅嬛记》的记述本不可靠,如 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1979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适 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 实。”何况《琅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不足为据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应就词句本身来寻绎它的内容、推断它的写作背景。从上阕开 头三句看, 决不像柳永 《雨霖铃》 词所写的“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咽”那样一个分别时的场面, 而是写词人已与赵明诚分离, 在孤独中感 物伤秋、 泛舟遣怀的情状。 次句中的“罗裳”, 固明指妇女服装;第三句中的“独 上”,也只能是词人自述。至于以下各句,更非“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而是 实写别后的眼前景、心中事。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领起全篇。 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 雪、 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 《两般秋雨庵随笔》 ), 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 廷焯 《白雨斋词话》 )。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 下半句“玉簟秋” 写室内之物, 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 《已 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 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 肤间触觉, 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 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 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 所触之 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 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 后的悬念。 词人独上兰舟, 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 偏起怀远之思。 这一句, 钩连上下。 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 写的是舟中所望、 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 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 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 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
2/7

温庭筠诗词鉴赏

温庭筠诗词鉴赏 学习辅助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d10591203.html, 温庭筠诗词鉴赏 《碧磵驿晓思》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鉴賞】诗中所写的,全是清晨梦醒以后瞬间的情思和感受。首句写旅宿者清晨刚醒时恍忽迷离的情景。乍醒时,思绪还停留在刚刚消逝的梦境中,仿佛还在继续着昨夜的残梦。在恍忽迷离中,看到孤灯荧荧,明灭不定,更增添了这种恍在梦中的感觉。"残梦",正点题内"晓"字,并且透出一种迷惘的意绪。不用"孤灯"而用"香灯"这种绮丽的字面,固然和诗人的喜作绮语有关,但在这里,似有暗示梦境的内容性质的意味,且与全诗柔婉的格调取得统一。"香灯"与"残梦"之间,着一"伴"字,不仅透露出旅宿者的孤孑无伴,而且将夜梦时间无形中延长了,使读者从"伴残梦"的瞬间自然联想到整个梦魂萦绕、孤灯相伴的长夜。 《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鉴賞】这首诗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梦江南?千万恨》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鉴賞】此首叙飘泊之苦,开口即说出作意。"山月"以下三句,

温庭筠的七绝诗词《咸阳值雨》阅读

温庭筠的七绝诗词《咸阳值雨》阅读 《咸阳值雨》 唐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赏析】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两句点题,描写咸阳桥雨景。咸阳桥,即西渭桥,在长安北门外的渭水之上。在唐代,西渭桥 也是送客惜别的地方,如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 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描写的就是渭城 送别的情景。既然是送别之地,定目睹了古往今来许多次的离合悲欢,多少带些哀伤,不过诗人此番雨中徜徉,并无悲伤之情,反而充满闲 适悠然。咸阳桥上的雨在作者笔下是“如悬”的,好像是千万条细丝 从空中垂下来的一样。这个“悬”字,将雨足绵延如虚悬空际的帘箔 之质感,形象生动地传出,令人神往。下一句,紧承上句,把视角从 桥头推向远处的水面,从更为开阔的角度来写这茫茫雨色。“万点” 言雨丝之密集;“空蒙”二字渲染出云行雨施、水气迷离的特别景象,点出这场春雨为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这种烟雨霏霏的景象类似江 南水乡的天气,是诗人着力刻画的意境。“钓船”是实景描写,烟雨 钓船本来就是一幅唯美的水墨画,诗人还用一个“隔”字,更把水墨 的那种隐约梦幻感进一步强化。 这两句一起一承,围绕眼前景物生发,后两句转入虚境,从咸阳 的雨景,转到了洞庭的春色,描绘出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来。作者描写洞庭湖之景,目的在于用它来烘托咸阳的雨景,使之更 为突出。 扩展阅读:温庭筠的简介

温庭筠(本名岐,又名温八叉,约812年-约866年),字飞卿,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其工诗,与李商隐合称“温李”,在词,也与韦庄并称“温韦”,被 尊为“花间词派”鼻祖。 其多次考进士均落榜,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 不过他放荡不羁,讽刺权贵,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其约卒于咸通末,年六十左右。 温庭筠,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裔孙。《新唐书》云:“彦博裔 孙廷筠。”唐宪宗元和七年(812),生于太原。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温庭筠朋友李远登进士。温庭筠集中 有《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二首》《寄李员外远》。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有诗《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六月温造卒,七十岁。温造是温庭筠 族亲,官至兵部侍郎、礼部尚书。旧唐书本传记温造晚年敛财而且悭吝。温庭筠集中没有提到过温造、温璋父子。 扩展阅读:温庭筠的诗词成就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 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语言 工练,清俊明快,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被称为花间鼻祖。他与李 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三人都排名十六,故称“三十六体”。现存 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 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 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温庭筠诗词俱佳。温庭筠诗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 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 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赏析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④,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①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兰舟:用木兰木造的舟,诗词中多只泛用作舟的美称。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④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鉴赏】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

《唐宋词选》)。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见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诗词选注》、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注》)。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一说为胜。首先,《琅嬛记》的记述本不可靠,如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何况《琅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不足为据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应就词句本身来寻绎它的内容、推断它的写作背景。从上阕开头三句看,决不像柳永《雨霖铃》词所写的“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那样一个分别时的场面,而是写词人已与赵明诚分离,在孤独中感物伤秋、泛舟遣怀的情状。次句中的“罗裳”,固明指妇女服装;第三句中的“独上”,也只能是词人自述。至于以下各句,更非“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而是实写别后的眼前景、心中事。

温庭筠的诗词全集

温庭筠的诗词全集 温庭筠,是我国古代着名的诗人。他的很多诗都入选了中小学课本。下面小编带你了解一下温庭筠的生平及诗词全集。 1作者简介温庭筠(约812-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唐代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出生 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 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恃才不羁,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监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应。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 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 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1温庭筠的诗词全集《侠客行》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宝剑黯如水,微红湿余血。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碧磵驿晓思》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赠少年》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新添声杨柳枝词》其一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伤温德彝》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 天山。《弹筝人》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钿蝉金雁今零落,一曲

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诗歌原文及翻译

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诗歌原文及翻译 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是小山重叠金明灭,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 所写只是一件事。下面是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诗歌 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了解。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 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 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 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 “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 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 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 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 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香雪腮, 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 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 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

这首 《菩萨蛮》 , 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 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 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 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 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 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 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 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 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 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 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 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此由(1)不知全词脉络,误以首句与 下无内在联系; (2) 不知“小山”为眉样专词, 误以为此乃“小山屏”之简化。 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然“小山屏”者,译为 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屏风”也,故“山屏”即为“屏山”,为连词,而“小” 为状词; “小”可省减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 既以“小山”为屏, 又以“金明灭”为日光照映不定之状, 不但“屏”“日”全无着落, 章法脉络亦 不可寻矣。 重,在诗词 韵语中,往往读平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此处 声平而义去,方为识音。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 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 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 待起, 其眉蹙锁, 而鬓已散乱, 其披拂之发缕, 掩于面际, 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 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云 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情景也。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虽曰 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而起也。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 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 “弄妆”再点题, 而“梳洗”二字又正承鬓之腮 雪而来。其双管并下,脉络最清。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与“懒”相为呼 应,近与“弄”字互为注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迟”字,多 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 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

(热点专题)李清照描写思念的古诗词《一剪梅_红藕香残玉簟秋》阅读

李清照描写思念的古诗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阅读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红藕香残玉簟 秋。 西 楼。 花自飘零水自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流。 心 头。 荷已残,香已消, 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 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 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一一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 心 头。 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 d):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 a n):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 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 美 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 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 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

温庭筠古诗送人东归赏析

温庭筠古诗送人东归赏析 【诗句 】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 【出处】唐·温庭筠《送人东归》。 【意思】大意是说:就要分别了,什么时候能再见面呢?请饮一杯酒作为离 别的安慰。作者温庭筠(812~866),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人。每人 试,押官韵,凡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 【鉴赏】 此后我和你何时才能够再相见呢? 到那时候我要拿一杯酒,慰藉 你别后的容颜。 【全诗】 《送人东归》 [唐]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 【注释】 ①荒戍:荒废的古营垒。落黄叶:点明秋天季节。②此句用《孟子·公孙丑 下》“予然后浩然有归志”句意,写友人浩浩然有远志而离开故关东归。故关: 故塞,即上句的“荒戍”。③二句写归途景色。东归当先经郢门山,然后到汉阳 渡,因声律需要而倒装。高风:高爽的秋风。汉阳:今属湖北省。初日:旭日, 初升起的太阳。郢门山:即荆门山,见李白 《渡荆门送别》 注。 ④二句意谓你从天涯乘孤舟回去, 家乡还有几个故人? 江 上:泛指长江下游的家乡。孤棹(zhao):孤舟,棹为船边划水的桨,此处代舟。 ⑤二句写难以预期的重聚。何当:何时。尊(樽)酒:杯酒。离颜:离别后忧愁的 面容。 【全诗鉴赏】 尾联写当此远行之际,开怀畅饮,不禁生出 “何当重相见” 之感叹,惜别 之情力透纸背。 全诗写秋而不悲秋,送别而不伤别。诗人只在开笔稍事点染苍凉气氛,便笔 锋一转,绘出一幅山高水远,扬帆万里的雄壮图画,以回应首联的 “浩然”, 结尾又以日后重逢的遐想,一虚一实,可谓珠联璧合,浑然天成。

温庭筠《猎骑辞》原文及注释

温庭筠《猎骑辞》原文及注释 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品介绍《猎骑辞》的作者是温庭筠,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77卷。 原文 早辞平扆殿,夕奉湘南宴。 香兔抱微烟,重鳞叠轻扇。 蚕饥使君马,雁避将军箭。 宝柱惜离弦,流黄悲赤县。 理钗低舞鬓,换袖回歌面。 晚柳未如丝,春花已如霰。 所嗟故里曲,不及青楼宴。 注释 ①平扆殿:朝觐之宫殿。《礼记·明堂位》:“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扆)南向而立。”扆,户牖间画有斧形之屏风。《论衡·书虚》:“户牖之间曰扆,南面之坐位也。” ②湘南:县名。汉属长沙国,南朝齐属衡阳郡。故城在今湖南湘潭县境。 ③仿龙鳞形状之扇。 ④汉乐府《陌上桑》:“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使君从南

来,五马立踯躅。”蚕:全诗校:“一作仆。” ⑤流黄:绢。乐府《相逢行):“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赤县:唐代县的等级之一。京都所理曰赤县,京之旁邑称畿县。 ⑥霰:雪珠,雨点下降遇冷凝成的微小冰粒。 ⑦宴:全诗校:“一作燕。” 作者介绍 温庭筠(约812年-866年),是唐代诗人,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其成就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不如李商隐。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可是,到了温庭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同时与段成式两家颇睦,互通诗文,辑为《汉上题襟集》,温庭筠遂将女儿嫁给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繁体对照 《獵騎辭》溫庭筠

八年级上册经典诵读诗词阅读鉴赏题(答案)

八年级上册《经典诵读》重点诗词阅读鉴赏 1.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①这首词运用了的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字。 ②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 ③作者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 2.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①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②本诗的一个主要意象是“月”,诗人通过这个意象寄托了相思之情,古诗中 还有很多类似的,请举出这样的例子。 3 长相思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①最能揭示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最能表现边关之地行军艰辛环境苦寒的句子是哪些?(2分) ②以景写情是这首词最大的特色,“夜深千帐灯”历来被人称道,请写出这句词丰富的意蕴。(4分) 4.比较阅读: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 谢薖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天上。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注]①锦楼:乞巧节时,当时富贵人家在庭中所结的彩楼。 (1)这两首词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的表达方式。(2分) (2)请说明两首词中都用到了什么典故,并分析两位作者用此典故的不同用意。(5分)

唐宋词十七讲之温庭筠

语文教学:唐宋词十七讲之温庭筠 语文教学:唐宋词十七讲之温庭筠 唐宋词十七讲之温庭筠 叶嘉莹 【《唐宋词十七讲》是叶嘉莹多年来辗各地讲课时的录音整理。一般来说,我自己对于讲课本来就是没有准备讲稿的习惯。这倒还不只是因为我的疏懒的习性,而且也因为我原来抱有一种成见,以为在课堂上的即兴发挥才更能体现诗词中的生生不已的生命力,而如果先写下来再去讲,我以为未免要死于句下了。她平生喜欢以无生之觉悟做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境过乐观之生活。 叶嘉莹一直从事中华古典文化研究,创办基金和奖学金用以吸引和培养国内外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普及和研究工作。出生于1924,八十多岁的老人居然上课不用资料,也不爱用资料,尚能信手拈来在唐诗宋词间呼风唤雨。这都出于其对古典文学的酷爱之情。诚如她所言:余虽不敏,然余诚矣。 有人常问学古典文学有什么用处?学古典文学正是因为古典文学里边有一种生生不已的、真正生活在那里的一个感动和感发的生命。在诗歌的美文中形成一个韵律,四个字是最简单而能造成韵律的一个基本形式,如诗经,这是我们本国的语言特色跟我们身体生理的机能结合起来起来所产生的一个的自然的现象。《惠风词话》: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有万不得已者。即更有感动的是人的内心地方。《论语泰伯》篇曾说,子曰:兴于诗。兴是一种兴发,一种感动,跟的见物起兴一样,你读诗,也会引起一种感发的。诗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给你心灵一种感发。古人曾说,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就是在于你的内心有一种活泼敏锐的善于感发的心灵,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根本所在的地方。诗歌最大的作用,是要让你有一颗不死的不僵化的心灵,有一种善感的心灵,要兴起诗。 十七讲中简记: 冯正中,冯延已,有执着的热情。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舞。 晏殊,有圆融的观照。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欧阳修,有遣玩的意兴。自号六一即为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逸文,一位老翁老于此五物之中。笙歌散后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苏东坡: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王国维: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柳永: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辛弃疾;‘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推崇他用生命写诗,用内心的意志理念流露,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沙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苏辛不同之处,辛是英雄豪杰之气,苏是逸怀浩气之怀,是旷达的襟怀。苏: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秦少游,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轻柔叙写,无一重字。】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的词给人的是一种感官印象。先看第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这个形象,在花间集的时代有几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可以指山眉,说女子眉毛的形状象山。在这首词里面,它指的是不是眉呢?我以为不是的。词中说小山重叠,眉毛可以象小山,但如何重叠呢?还有,

《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

《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诗词 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所以一般赏析古诗 词都会伴随一些诗词阅读训练,这样有助于引导和启发,进而再进行赏析。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 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心头。 注释: ①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床的雅称。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 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 的美称。 ④雁字: 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 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 雁。 ⑤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 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译文:
1/6

荷已残, 香已消, 冷滑如玉的竹席, 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 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 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 心头。 一剪梅阅读及赏析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赏析】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 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领起全篇, 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 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 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 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 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 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两句, 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 按顺序, 应是月满时, 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 是明月自满, 人却未圆;雁字空回, 锦书无有, 所以有“谁寄”之叹。 说“谁寄”, 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 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 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 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 “独上兰舟”两句相拍 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 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 中”句的补充和引申, 说明尽管天长水远, 锦书未来, 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 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这两句既是分列的, 又是合一的。 合起来看, 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 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 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 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 这里,
2/6

温庭筠

温庭筠 (唐代文学家)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温庭筠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温庭筠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称“三十六体”。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 [1-2] ? 人物关系 ? ? 本名温庭筠 别称温岐、温庭云、温廷筠、温八叉、温八吟 字号字飞卿 所处时代唐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出生时间约812(或说801、824)年

去世时间约866(或说870、882)年 主要作品 《商山早行》《过陈琳墓》《苏武庙》《菩萨蛮》等主要成就诗词创作 目录 1 人物生平 ?年幼失怙 ?才高累身 ?流落而终 2 主要成就 ?诗词创作 ?其他成就 3 个人作品 4 轶事典故 ?科场救人 ?悔读南华 ?拒爱才女 5 历史评价 6 亲属成员 7 史料记载 8 各种争议 ?生卒时间 ?贬谪事由 9 后世研究

温庭筠的五言律诗《题卢处士山居》

温庭筠的五言律诗《题卢处士山居》 《题卢处士山居/处士卢岵山居》 唐?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赏析】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两句,描写雨中山景,是作者远望所见。诗人在雨中遥望山峰,只见山峰林立,重峦叠嶂,在雨的笼罩下,山峦显得十分幽暗,若隐若现,不甚分明。山中有一条小径,它曲曲折折地沿着山通向云烟幽深之处。“千峰”言山峰之多,在这样的大背景上,“一径”则显得十分显眼,对比之下,突出小路的幽深。而这条小径正是通往卢处士居所的,因此,此句又从侧面写出了卢处士远离尘嚣、深藏不露的特点。联系上联,

作者近看参天古木,嶙峋岩石,历历白沙;远眺千峰林立,小径蜿蜒,斜入云烟,写景之中自有一种追求精神,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人翻山越岭,苦苦追寻,最终得见“满山荞麦花”。 结句为全诗增添了明媚之色,象征着作者悟到人生真谛后,心地瞬间变得明朗开阔,寻找到了自己精神的归宿。 扩展阅读:温庭筠的简介 温庭筠(本名岐,又名温八叉,约812年-约866年),字飞卿,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其工诗,与李商隐合称“温李”,在词,也与韦庄并称“温韦”,被尊为“花间词派”鼻祖。 其多次考进士均落榜,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然而他放荡不羁,讽刺权贵,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其约卒于咸通末,年六十左右。 温庭筠,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裔孙。《新唐书》云:“彦博裔孙廷筠。”唐宪宗元和七年(812),生于太原。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温庭筠朋友李远登进士。温庭筠集

温庭筠-菩萨蛮词十四首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注释 ①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②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③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④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⑤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⑥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⑦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⑧罗襦:丝绸短袄。 ⑨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⑩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译文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延伸向脸颊,逐渐清淡,像云影轻度。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地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注释 ①当午:月在中天。 ②帘:疆村本《尊前集》作“门”。 ③麝烟:火燃麝香所散发的香烟。唐人成彦雄《夕》:“台榭沉沉禁漏初。麝烟红烛透虾须。”烟,雪本作“香”。 ④卧时:雪本作“梦魂”。 ⑤薄妆:淡妆。 ⑥锦衾:锦制的被子。《诗经·唐风·葛生》:“角枕粲兮,锦衾烂兮。”[译文 午夜,明月当空,重帘内静寂无声。 深闺里缥缈的烟絮,缭绕着又理还乱的思绪。 她独卧在床上,还留着淡淡的妆红。 当年,多么珍惜花一样的面容,如今怎堪再回首往日欢情。 当花含露泪、残月西逝的时候,陪伴她的,只有那浸透锦被的阵阵寒意(风)。[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txt小时候觉得父亲不简单,后来觉得自己不简单,再后来觉得自己孩子不简单。越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反而记得越清楚。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一】 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词的开头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红藕”,即红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菡萏香销”,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是指秋来荷叶落。但“玉簟秋”,却不同了,又有一层新的意思。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