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B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的平均值相等

C .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D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解析: 当时间非常小时,物体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在这段很小时间内的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故A 正确;平均速度是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比值,而不是各时刻瞬时速度大小的平均值,故B 错误;根据定义,平均速度的大小不是平均速率,故C 错误;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率是路程跟时间的比值,故D 错误.

答案: A

2.在下列各种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A .赛车飞跃某栏杆时的速度为80 m/s

B .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 km/h 的速度行驶时为慢车,快车的速度可达100 km/h

C .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度为2 000 m/s

D .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度为 m/s

解析: 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赛车飞跃某栏杆时的速度为80 m/s ,对应的是某一时刻的速度不是平均速度;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 km/h 的速度行驶时为慢车,快车的速度可达100 km/h ,对应的是一段时间,因此是平均速度;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度为2 000 m/s ,对应的是某一时刻的速度不是平均速度;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度为 m/s ,对应的是一段时间,因此是平均速度.

答案: BD

3.对速度的定义式v =x t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 与运动的位移x 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 成反比

B .速度v 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x 和时间t 都无关

C .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D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解析: v =x t

是计算速度的公式,适用于任何运动,此式只说明计算速度可用位移x 除以时间t 来获得,并不是说v 与x 成正比,与t 成反比.

答案: BCD

4.列车沿平直铁路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列车的位移越大,其速度也越大

B .列车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越大,其速度必越大

C .列车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保持不变

D .列车在任何10 s 内的位移一定等于任何1 s 内位移的10倍

解析: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相等的. 答案: BCD

5.对于平均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与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率

B .平均速度的大小一定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

C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D .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认为等于瞬时速度

解析: 要抓住平均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与速率的定义进行比较、理解.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位移的大小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而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只有速度均匀变化时才满足这种关系.

答案: CD

6.如右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x-t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x0

B.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t1

D.甲、乙两物体向同方向运动

解析:由图可知,甲从距原点x0处出发,乙由原点出发,故两物体出发点相距x0,A 对;两图线都是倾斜直线,即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对;甲开始计时就出发,乙在计时后t1才出发,故甲比乙早出发时间t1,C对;甲、乙图线的斜率分别为负值和正值,表明甲向负方向运动,乙向正方向运动,甲、乙运动方向相反,D错.

答案:ABC

7.甲、乙两车从A地出发经历不同的时间后都到达B地,甲运动的时间较长,则( ) A.甲的平均速率一定比乙小

B.甲的平均速度一定比乙小

C.甲的瞬时速度一定比乙小

D.甲、乙通过的位移一定相等

解析:甲、乙两车的位移相等,因甲车运动时间较长,由v=x

t

知,甲的平均速度一

定比乙小.但其路程不一定相同,即甲的平均速率不一定比乙小,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不一定比乙小.

答案:BD

8.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级强烈地震,道路、桥梁全部毁坏,车辆无法通行.为迅速赶往汶川县城实施救援,武警战士徒步越过重重障碍,沿着崎岖的山路行军60 km,用了5小时到达汶川县城,随即展开紧急救援,以下关于武警战士行军的速度和速率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是 m/s

B.各时刻的速度均为 m/s

C.平均速率是 m/s

D.各时刻的速率均为 m/s

答案:C

9.2009年7月16日,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16日从浙江舟山某军港启航,于7月30日抵达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如下图所示,此次护航从舟山启航经东海、台湾海峡、南海、马六甲海峡,穿越印度洋到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关于此次护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研究护航舰艇的运行轨迹时,可以将其看做质点

B.“四千五百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位移

C.“四千五百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

D.根据图中数据我们可以求得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

解析:将护航舰艇看做质点可较方便的研究其运行轨迹,故A对;由题图可知,“四千五百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而不是位移,故B错,C对;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故D错.

答案:AC

10.下图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

A.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 m

B.在0~10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C.在10~25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

D.两物体在10 s时相距最远,在25 s时相遇

解析:由图象可知,乙在10 s时刚开始运动,此时两物体间的距离已超过20 m.在0~10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纵坐标的差值逐渐增大,说明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在10~25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纵坐标的差值逐渐减小,说明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因此,

两物体在10 s 时相距最远.在25 s 时,两图线相交,两物体纵坐标相等,说明它们到达同一位置而相遇.

答案: BCD

11.飞机起飞离地时的速度为150 m/s ,这是指________速度;火车从上海到南京运行速度为70 km/h ,这里指________速度;瞬时速度为2 m/s 就是指物体在接下来的1 s 内可走过2 m ,此话对不对?

解析: 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对应的是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飞机起飞离地时对应的是一个时刻,所以飞机起飞离地时的速度为150 m/s ,这是指瞬时速度;火车从上海到南京运行速度为70 km/h ,对应的是一段时间,所以火车从上海到南京运行速度为70 km/h ,这是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为2 m/s 就是指物体在接下来的1 s 内可走过2 m 这句话不对,在接下来的1 s 内,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走过的路程一定是2 m ,如果物体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路程可能大于或者小于2 m.

答案: 瞬时 平均 不对,在接下来的1 s 内,只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走过的路程才是2 m

12.有一辆汽车沿笔直公路行驶,第1 s 内通过5 m 的距离,第2 s 内和第3 s 内各通过20 m 的距离,第4 s 内通过15 m 的距离,第5 s 内反向通过10 m 的距离,求这5 s 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及后2 s 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解析: 在5 s 内的位移为

Δx 1=5 m +20 m +20 m +15 m -10 m =50 m

平均速度为v 1=Δx 1t 1=505

m/s =10 m/s 在5 s 内的路程为

l 1=5 m +20 m +20 m +15 m +10 m =70 m

平均速率为v ′1=l 1t 1=705

m/s =14 m/s. 在后2 s 内的位移及路程分别为

Δx 2=15 m -10 m =5 m ,l 2=15 m +10 m =25 m

在后2 s 内的平均速度及平均速率为

v 2= Δx 2t 2=52

m/s = m/s v ′2=l 2t 2=252

m/s = m/s. 答案: 10 m/s 14 m/s m/s m/s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教案(1)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 4.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4.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领会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 5.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4.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1. 什么是矢量?什么是标量? 2.什么是位移?表达式是怎样的? 3.怎么确定位移的方向?位移的正负表示什么意义? 答案:1 ,矢量是指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标量2,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置的变化称为位移;表达式△x=x2 - x1 3 ,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为正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为负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新课导入 一,速度 师:上节课学习了位移这一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那对于位置变化的快慢我们该怎么描述呢?今天我们将学习这一物理量,那就是速度 师: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看多媒体上面的图表。 思考: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得出常用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常用方法: 1,相同位移——比较时间 ,2,相同时间——比较位移 师:如果两运动物体位移与时间都不相同,其运动快慢又如何比较? 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先看教科书第11页上半部分,互相讨论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速度?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B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的平均值相等 C .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D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解析: 当时间非常小时,物体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在这段很小时间内的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故A 正确;平均速度是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比值,而不是各时刻瞬时速度大小的平均值,故B 错误;根据定义,平均速度的大小不是平均速率,故C 错误;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率是路程跟时间的比值,故D 错误. 答案: A 2.在下列各种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A .赛车飞跃某栏杆时的速度为80 m/s B .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 km/h 的速度行驶时为慢车,快车的速度可达100 km/h C .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度为2 000 m/s D .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度为 m/s 解析: 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赛车飞跃某栏杆时的速度为80 m/s ,对应的是某一时刻的速度不是平均速度;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 km/h 的速度行驶时为慢车,快车的速度可达100 km/h ,对应的是一段时间,因此是平均速度;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度为2 000 m/s ,对应的是某一时刻的速度不是平均速度;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度为 m/s ,对应的是一段时间,因此是平均速度. 答案: BD 3.对速度的定义式v =x t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 与运动的位移x 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 成反比 B .速度v 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x 和时间t 都无关 C .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D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解析: v =x t 是计算速度的公式,适用于任何运动,此式只说明计算速度可用位移x 除以时间t 来获得,并不是说v 与x 成正比,与t 成反比. 答案: BCD 4.列车沿平直铁路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列车的位移越大,其速度也越大 B .列车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越大,其速度必越大 C .列车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保持不变 D .列车在任何10 s 内的位移一定等于任何1 s 内位移的10倍 解析: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相等的. 答案: BCD 5.对于平均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与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率 B .平均速度的大小一定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 C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D .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认为等于瞬时速度 解析: 要抓住平均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与速率的定义进行比较、理解.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位移的大小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而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只有速度均匀变化时才满足这种关系. 答案: CD

1.3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通州区永乐店中学关正兵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先播放田径比赛录像,引出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引出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接着,通过比较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得出平均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通过计算运动员在不同路段或时间段的平均速度,让学生体会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指出是哪一段位移或时间所对应的平均速度.然后问学生,要想精确描述运动员的运动快慢,该怎么办?引导学生分析,通过极限思想,引出瞬时速度的概念.之后用气垫导轨、光电门模拟利用极限思想寻找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联系.最后通过播放录像——汽车速度计的指针所指示的数值随着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体会瞬时速度. 学习者分析: 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有关速度的知识,在生活中对于速度也有较多的感性知识,在高中重新学习应该困难不大.但用比值来定义速度是第一次,通过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用比值法定义速度,并引导学生了解现在的定义与初中的定义有什么不同,用位移定义速度有什么好处等.这是本节内容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叙述速度的定义,写出速度的公式、符号和单位. 2.阐述速度的特点,区分速度和速率. 3.列举具体实例,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4.通过速度、平均速度的计算,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分析,采用比值法定义速度这一物理量. 2.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渗透等效的方法. 3.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的兴趣. 2.体验民族自豪感. 3.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解释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教学准备: 教学录像、图片、气垫导轨、光电门、滑块. 教学过程:

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一.复习 .我们怎样对物体运动进行描述? .物体运动时涉及到位置和时刻地问题,怎样表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正确理解速度地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地物理量,知道速度地定义; 、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地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某些直线运动地速度大小数据; 、理解平均速度地概念 ()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地快慢地物理量 ()理解平均速度地定义,知道在不同地时间内或不同地位移上地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地()会用平均速度地公式解答有关地问题 、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地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合作、探究和评价地科学过程; 、经历从感性到理性地上升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地能力; 、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地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二、设计思路 物体地运动是在时间和空间内发生地一个连续地过程,对运动地描述离不开时间和空间.这就需要使学生建立正确地时空观,即建立正确地时间、时刻,位移、位置地概念.同时在初中学习地运动速率地基础上,建立正确地速度地概念.能区别速度与速率,明确速度地矢量性.为此,仍是要注重学生地学习体验.通过大量实例,使学生在体验中形成正确地物理概念,即形成时间、时刻、平均速度等概念.还要能初步建立时空之间地对应关系,为以后地运用运动示意图分析问题奠定基础.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速度地定义,平均速度地理解 教学难点:速度地比值定义法 四、教学资源: 数码投影仪,笔记本电脑 五、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播放录像】:车水马龙地街道上,汽车按规定行驶,非机动车道上有自行车在运动,人行道上还有行人在步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提问】:物体在不同地运动过程中,快慢程度往往并不相同,那如何来比较运动地快慢呢? 二、课程进行: 【播放录像】: 年地雅典奥运会,刘翔以秒地成绩获得田径男子米栏奥运冠军. 【提问】:怎样比较哪位运动员跑得快呢?有几种方法判断呢?试举例说明.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回答: 有两种方法可行: 第一种方法:同样地位移,比较所用地时间地长短,时间短地,运动地快.例如奥运会上地栏比赛,就是通过到达终点时所用时间地长短来比较运动员地成绩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 4.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 4.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领会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 5.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4.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新授课(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还记得是哪几个概念? 生: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

师: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描述物体位移的? 生:用坐标系.在坐标系中,与某一时刻t1对应的点x 1表示t l时刻物体的位置,与另一时刻t1对应的点x2表示时刻t2物体的位置,则△x=x2一x l,就表示从t1到t2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师:我们已经知道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 学生讨论后回答,不能.因为物体的运动快慢与运动的时间有关. 师: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哪些概念(物理量)?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板书)§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新课教学]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部分. [讨论与交流] 以百米赛跑为例,你参加赛跑的跑道是笔直的,你能说明“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坐标用来表示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比如,我在起点的位置、我在终点的位置或我在全程中点的位置(50 m处)等,都可以在建立坐标系后用坐标上的点来表示,而在我从起点跑到终点的这段过程中,我的位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间的坐标变化量来表示. 课件投影图1—3—l,让学生观察,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思考与讨论] 1.图1—3—l中汽车(质点)在向哪个方向运动? 2.如果汽车沿x轴向另外一个方向运动,位移Δx是正值还是负值?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教师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生:汽车在沿x轴正方向运动,图示汽车从坐标x1=10 m,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到达坐标x2=30 m 处,则Δx =x2-x1=30m一10m=20m,位移Δx >0,表示位移的方向沿x轴正方向.师:我们的这种数学表述是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相一致的,比如,汽车沿笔直的公路向东行驶,我们可以规定向东作为x轴的正方向,来讨论汽车的位置和位移. [课堂训练] 教师用课件投影出示题目,并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 绿妹在遥控一玩具小汽车,她让小汽车沿一条东西方向的笔直路线运动,开始时在某一标记点东2 m 处,第1s末到达该标记点西3m处,第2s末又处在该标记点西1m处.分别求出第1s内和第2s内小车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对应的时刻怎样表示) 答案:小车在第1 s内的位移为5m,方向向西;第2s内的位移为一2m,方向向东.

第一章 3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3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一、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 2.表达式:v =Δx Δt . 3.单位:米每秒,符号是 m /s 或 m·s - 1.1 m/s =3.6 km/h. 4.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5.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 二、平均速度 1.公式:v =Δx Δt . 2.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在Δt 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3.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三、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2.物理意义: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大小:当Δt 非常非常小时,Δx Δt 称为物体在时刻t 的瞬时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称为瞬时 速率,简称速率. 四、速度—时间图像 1.速度—时间图像(v -t 图像):以速度为纵轴,时间为横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中画出的描述速度v 与时间t 关系的图像. 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在速度图像中位移对应边长分别为v 和t 的一块矩形面积. [即学即用]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由公式v =Δx Δt 知,运动物体的位移Δx 越大,速度越大.( ) (2)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 ) (3)物体的平均速度为零,则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 (4)子弹以速度v 从枪口射出,v 指瞬时速度.( ) 2.某质点沿一直线运动,在第1 s 内通过的位移为2 m ,第2 s 内通过的位移为4 m ,第3 s 内通过的位移为 6 m ,则质点前 2 s 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 /s ,后 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3 s 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 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教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 【教学过程】

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问题:位移和时间都不同,如何比较运动快慢? 一、速度 1.定义: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 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式: 4.单位:国际单位:m /s (或m ·s-1)。 常用单位:km /h (或km ·h-1)、cm /s (或cm ·s-1)。 5.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小组讨论 问题一: △x 越大,v 越大吗? 问题二:两辆汽车从某地沿着一条平直的公路出发,速度的大小都是20m/s ,他们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吗?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问题:百米运动员,10s 时间里跑完100m ,那么他1s 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 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 呢? 答: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运动员在100m 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心其在各x v t ?=?x v t ?=?

高一物理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运动的描述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张成进江苏徐州睢宁魏集中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明确速度的计算公式、符号和单位,理解记忆速度是矢量。 3.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率和速度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瞬时速度,初步了解极限思想。 2.体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物理的过程,逐步爱上物理学的严谨、奇妙。 2.通过“速度”与“现代社会”的阅读,培养自己热爱生活和保护环境的情操 ★教学重点 1.速度的定义。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 1.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 1.多媒体展示。 2.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需要时间的,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变化就是由时间一点点累积起来的,比如:大家十几年长成现在这么高的个子,那一天长多高呢?同样,一拳打在脸上,脸是不是瞬间肿起来?

生:肯定不是的,那需要一定的时间。 师:对!那既然变化是与时间联系起来的,那必然会出现下面一些情况:1、相同的时间产生的变化不一样;2、相同的变化所需的时间不一样。如下面两个简单的例子 1、 甲2天做了10件衣服,乙2 天做了12件衣服。 2、 甲做30件衣服用了6天,乙30件衣服用了5天。 师:1、2甲乙的工作有什么不同? 生:1中甲做得慢,乙做得快;2中还是甲做得慢,乙做得快。 师:那如果甲2天做10件,乙3天做18件,甲乙哪个做得快呢? 生:还是乙快,因为甲2天10件,平均一天5件,乙3天18件,平均一天6件,所以还是乙快。 总结: 师:很好,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既然事物的变化是与时间相联系的,那必然有变化快慢之分,那如何来比较事物变化的快慢呢?从上面的解题过程我们发现,相同的时间比变化或相同的变化比时间是很简单的,那如果时间不同,变化也不同该如何比较呢? 师:其它刚才同学们的解题就已经给了我们方法:那就是用它们的变化量比上它们变化所需要的时间,得到单位1时间内各自的变化量(如做衣服),这样就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样是单位1的时间)比变化就简单了 即: 一、速度 师:前面学过,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有变化必有变化快慢之分。那如何表示位置变化快慢(即运动快慢)?答案同学们都知道了吧? 生:根据 有 师:好不错,为了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引入一个物理量: 速度(V )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时间该量变化量=某量变化快慢时间该量变化量 =某量变化快慢) ()())()(00t 时间s 位移t t t 时间x x x 位置t t =-=?-=?=变化量慢)位置变化快慢(运动快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典型例题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典型例题 [例1]一列火车沿平直轨道运行,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5min,随即改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min,最后在5min内又前进1000m而停止.则该火车在前25min 及整个30min内的平均速度各为多大?它通过最后2000m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分析]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算出所求时间内的位移或通过所求位移需要的时间,即可由平均速度公式算出平均速度. [解答]火车在开始的15min和接着的10min内的位移分别为: s1=v1t1=10×15×60m=9×103m s2=v2t2=15×10×60m=9×103m 所以火车在前25min和整个30min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因火车通过最后2000m的前一半位移以v2=15m/s匀速运动,经历时间为:所以最后2000m内的平均速度为:

[说明]由计算可知,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或不同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都不相等. [例2]某物体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若规定向东为位移的正方向,试求:物体在OA、AB、BC、CD、DE各阶段的速度. [分析]物体在t=0开始从原点出发东行作匀速直线运动,历时2s;接着的第3s~5s内静止;第6s内继续向东作匀速直线运动;第7s~8s匀速反向西行,至第8s末回到出发点;在第9s~ 12s内从原点西行作匀速直线运动.

[解]由s-t图得各阶段的速度如下: AB段:v2=0; [说明]从图中可知,经t=12s后,物体位于原点向西4m处,即在这12s内物体的位移为-4m.而在这12s内物体的路程为(12+12+4)m=28m.由此可见,物体不是作单向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与路程不等. [例3]图1所示为四个运动物体的位移图象,试比较它们的运动情况.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2.5 自由落体运动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明确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3、理解重力加速度概念,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 4、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推理、归纳的科学意识和方法 5、通过对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并感受先辈大师崇尚科学、勇于 探索的人格魅力 【自主学习】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显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只受重力而不受其他任何力,包括空气阻力。 (2)从静止开始下落 实际上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同重力相比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怎样的直线运动呢?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重锤下落的加速度为a=9.8m/s2 自由落体加速度 1、阅读课文 提问:什么是重力加速度?标准值为多少?方向指向哪里?用什么字母表示? 2、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有什么规律? (1)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 (2)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纬度愈高,数值愈大。 (3)在通常的计算中,可以把g取作9.8m/s2,在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把g取作10m/s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v t=gt h=(1/2)gt2 g取9.8m/s2 v t2=2gh

5.一物体从高处A点自由落下,经B点到C点,已知B点速度是C点速度的3/4,BC间距离是7m,求AC间距离。 6.自由落下的物体最后1s内下落的距离是全程的一半,物体是由多高的地方下落的?(g=10m/s2) 7.从一定高度的气球上自由落下两个物体,第一个物体下落1s后,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两物体用长93.1m 的绳连接在一起。问:第二个物体下落多长时间绳被拉紧?(g=9.8m/s2) 8.升降机以10m/s的速度匀速下降,其顶部有一螺钉脱落。若升降机高5m,螺钉经多长时间落到升降机的地板上?(g=10m/s2) 9.一矿井深125m,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从井口下落时,第1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则相邻两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为多大?这时第3个小球与第5个小球相隔多少米?(g=10m/s2) 10.跳伞运动员从350m高空跳离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最初他没有打开降落伞而做自由落体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他打开伞以2m/s2的加速度竖直匀减速下降到达地面,落地时速度为4m/s,求跳伞运动员在距地面多高处打开降落伞。(g=10m/s2) 11.竖直悬挂一根长15m的杆,在杆的正下方距杆下端5m处有一观察点A,让杆自由落下,求杆全部通过A点需多少时间?(g=10m/s2)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练习题

【基础达标】 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C.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快慢和变化方向的物理量 D.速度就是速率 2.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B.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平均值大小相等 C.有A、B两个物体,如果A物体的平均速度较大,则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是v A >v B D.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3.(2012·衡阳高一检测)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在出发后10 s末的平均速度是5 m/s B.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内每1 s的位移都是5 m C.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 m/s D.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在这段时间内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之和的一半 4.如图所示,物体沿x轴做直线运动,从A点运动到B点。由图判断A点坐标、B点坐标和物体由A到B的位移。 5.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 m/s的速度运动60 m,又以2 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 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能力提升】 6.下列关于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一章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A.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但不能反映物体运动的方向 B.瞬时速度等于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极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C.某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与各位置的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同 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 7.(2012·德州高一检测)为提高百米竞赛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全过程的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第1 s内的位移为8 m,前7 s内跑了61.6 m,跑到终点共用10 s,则( ) A.运动员在百米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10 m/s B.运动员在第1 s内的平均速度是8 m/s C.运动员在7 s末的瞬时速度是8.8 m/s D.运动员在百米的终点冲刺速度是10 m/s 8.(2012·洛阳高一检测)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1 s内通过5 m的距离,第2 s内和第3 s内各通过20 m的距离,第4 s 内又通过了15 m的距离。求汽车在最初2 s内的平均速度和这4 s内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9.质点做直线运动,从A经过B到C,又返回到B,其中AB=BC,若从A到B的平均速度为2 m/s,从B到C的平均速度为4 m/s,从C返回到B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 m/s,求: (1)质点从A运动到C的平均速度;(2)质点从A到C再返回B的平均速度。 10.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一辆坦克,射击后,经过t1=0.6 s在炮台上看到炮弹爆炸,经过t2=2.1 s才听到爆炸的声音。问坦克离炮台的距离多远,炮弹飞行的速度多大。(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 m/s,空气阻力不计) 11.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求: (1)全程的平均速度; (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同步练习 1.试判断下面的几个速度中哪个是瞬时速度 A .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 ,以790 m/s 的速度击中目标 B .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 C .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 D .小球第3s末的速度是6 m/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等 C .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D .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则此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3.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 B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 C .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 .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4.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01 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A .0.25 m/s B .0.2 m/s C .0.17 m/s D .无法确定 5.短跑运动员在100 m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m/s ,10s 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 m/s ,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A .9 m/s B .9.6 m/s

C .10 m/s D .10.2 m/s 6.一辆汽车以速度v 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以20 km/h 的速度减速,后以36 km/h 的速度返回原点,则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 是A .24 km/h B .0 C .36 km/h D .48 km/h 7.一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以速度v 2匀速运 动,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另一物体也做单向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以速度v 2匀速运动,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8.图示为某物体的s —t 图象,在第1 s内物体的速度是,从第2 s至第3 s内物体的速 度是,物体返回时的速度是,4 s内通过的路程是,位移是,4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9.火车从甲站到乙站的正常行驶速度是60 km/h,有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出,由于迟开了300 s,司机把速度提高到72 km/h ,才刚好正点到达乙站,则甲、乙两站的距离是km. 10.某质点沿半径R =5 m的圆形轨道以恒定的速率运动,经过10 s运动了21 圆周.该物 体做的是________速运动(填“匀”或“变”);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1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质点运动一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 11.相距12 km 的公路两端,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 km/h ,乙的速度 是 3 km/h ,有一小狗以 6 km/h 的速率,在甲、乙出发的同时,由甲处跑向乙,在途中与乙相遇,即返回跑向甲,遇到甲后,又转向乙.如此在甲乙之间往返跑动,直到甲、乙相遇,求在此过程中,小狗跑过的路程和位移.

03-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 (1)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课后给出的“阅读材料”和“做一做”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思维有很大的好处. 教法建议 在学生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要让学生参与速度的定义过程,通过一些讨论突破瞬时速度这个难点,配合一些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在引入速度概念时,也可采用,给出两个具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让同学体会,介绍一种运动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由此得到速度的定义.讲述平均速度时,最好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

一、速度: 【方案一】 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 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 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 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 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 【方案二】 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 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 (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 (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 (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 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 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平均速度: 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 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课堂教学实录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 4.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 4.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领会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 5.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4.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新授课(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还记得是哪几个概念? 生: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 师: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描述物体位移的? 生:用坐标系.在坐标系中,与某一时刻t1对应的点x 1表示tl时刻物体的位置,与另一时刻t1对应的点x2表示时刻t2物体的位置,则△x=x2一xl,就表示从t1到t2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师:我们已经知道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 学生讨论后回答,不能.因为物体的运动快慢与运动的时间有关. 师: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哪些概念(物理量)?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板书)§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新课教学]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部分. [讨论与交流] 以百米赛跑为例,你参加赛跑的跑道是笔直的,你能说明“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是,加速度和速度与速度变化大小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讨论、分析几个错误的论述,目的是区分速度和加速度概念。然后利用位移与速度的对比,类比的讨论、分析加速度与速度变化大小的区别。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知识产生认同感,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说出来比通过耳朵听进去更容易识记。事实证明,采用先讨论、交流后讲解的教学策略,经过学生认同了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反思二: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速度是贯穿整个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物理量,也新课改下学生们进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个重要矢量。当速度分别和时刻时间对应后,又可以得到两外两个重要的物理量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本节教学内容十分重要。 1、由于引入了坐标系和时间轴,在本节教学中更侧重于数学方法的应用和物理研究方法的渗透。在时间轴上得到了时间间隔然后让两点无限接近又可以得到时刻,在这应该更讲究教学效果,时间与时刻的教学可与数学上的线段和点做对应,以加深理解。 2、由于速度这一概念学生在小学初中已经接触过,在本节还要以已学过的位移矢量为引子,让学生分析得到速度也是矢量的结论,同时明确在对速度进行描述是,必须同时描述其大小和方向。 3、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教学应结合时间与时刻进行教学,或者直接明确瞬时速度与某一个时刻或某个位置相对应,而平均速度与某段时间相联系。

反思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第一点,初高中的速度怎样理解。速度是初中学过,学生熟悉,从来也没怀疑过的物理概念,但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对速度有了新的定义。学生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被骗了?这是速度,那初中学习的是什么?既然不一样,为什么都叫速度?。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疑惑,那么这些疑惑一直萦绕在脑子里,会影响学生的继续学习。所以,如何重新认识和接纳初中速度是个不小的难点。速度就是位移与时间之比。初中学习的速度严格来讲是错的。但是,鉴于初中学习的运动规律都是单向的直线运动,所以,在单向直线运动中的研究范围内,用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并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正确的。 第二点,瞬时速度如何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接受。我认为需要给学生一个体验的过程很重要,让他们知道在怎样的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可近似的认为是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反思 四: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讨论与交流环节让学生在坐标纸上收集数据,并尝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实验与探究环节中让学生在计算出平均速度的基础上结合图象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渐向学生渗透无限逼近的方法和极限的思想。使学生在理解的情况下发生知识的迁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经历这样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思路的建立。

(教案)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共2课时) 授课人: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方向即为物体运动的方向。(重点) 2.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难点) 3.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联系。(重点) 4.应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进行相关计算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过程:(具体见PPT) 1、复习回顾。 2、速度概念的学习。 3、讲解: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 4、针对性练习。 5、第二课时:学习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6、相关练习。 7、课堂小结。 8、布置作业:课时作业3 四、教学内容: (一)复习回顾: ⑴直线运动的位置:用坐标表示。 ⑵直线运动的位移:用坐标变化量表示。 ①坐标变化量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②坐标变化量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二)知识讲解1: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1.A点坐标x1 :表示汽车在t1时刻的位置, B点坐标x2 :表示汽车在t2时刻的位置。 2.坐标的变化量Δx =x2 –x1 (表示汽车的位移) ⑴Δx 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⑵Δx 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3.时间的变化量Δt =t2 –t1 (三)知识讲解2:速度 【思考】位移能够反映位置变化的多少。 不同的运动,位置变化的快慢往往不同,也就是说,运动的快慢不同。那么,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思考: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方法一:时间△t相同,比较位移△x 的大小。 方法二:位移△x相同,比较时间△t 的大小。 问题:位移不同,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快慢?例如:怎样比较汽车与百米赛跑运动员的快慢呢? 【方法】就要找出统一的比较标准!!!!比较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