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1-绪论

01-绪论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理论与实践学时:40

讲解:李建伟lijw@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6340652.html, 工业催化与反应器研究室

综合楼A座531

电话64436787

化学反应动力学建立与应用的引入◆

过程工程科学的核心理论三传一反(热量、质量、动量传递,反应)◆过程工程问题解决的基础条件※方向、限度(物理化学、热力学)

※速率(热质传递、化学反应等)

◆化学反应动力学通式(过程源、汇项的解决)

(吸附项)位能项动力学项q q j n j j n i

i A c K c RT E k r j i )()1()1()/exp(0?=+-∏-=-∑β工业反应器※动力学※混合/传递两者的协同

q q j n j j n i i A j i c K c RT E k r (吸附项)

位能项动力学项?=+-∏-=-∑)()1()1()/exp(0β 化学反应动力学如何获得?

对于化学反应:A+B →C

B A A c c RT E k r )/exp(0-=-※基元反应

幂律型方程A 、B 和C 竞争吸附双曲型方程2

310)1()/exp(∑=+-=-j j j B A A c K c c RT E k r ※非基元反应

幂律型方程B A n B n A A c c RT E k r )/exp(0-=-A 、B 和C 竞争吸附双曲型方程2

310)

1()/exp(∑=+-=-j n j j n B n A A j B

A c K c c RT E k r ※动力学参数k 、E 、n 、n 、K 如何确定??

涉及/解决的问题

◆多相催化的含义

◆动力学的概念,化学反应动力学内涵

◆化学反应动力学建立过程、实施方案

※反应过程热力学分析(平衡、网络结构)

※催化剂性能考察(本体性能、附加性能)

※反应过程动力学特性分析

※动力学实验设计、实施

※动力学模型选取、建立及其模型参数估计◆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适定性、可信性检验

◆多相催化的含义

均相催化、多相催化(催化剂、反应物系与催化剂或反应物系间非同一物相。气-固、气-液、液-固、气-液-固)。

◆催化剂制备与应用

粉体制备→成型(催化剂工程设计)→装填反应器◆反应器分析与设计

◆课程目的

掌握建立工程实用的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方程(模型)的原理和方法(建模)(动力学模型建立、数据获取和模型识别等)。

◆课程意义

为催化剂性能改进、工艺过程开发和反应器优化设计与操作提供重要的基础应用工具。

◆课程特点

系统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和工程实用性。实用性(技巧性)很强(以工业应用为目的),对数学、基本催化作用原理和计算机编程均有较高的要求。

◆课程学习方法

超大型作业和倒叙的方式—如何建立实用的动力学方程?

◆课程安排(40学时)

Chap1绪论(4小时)

Chap2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基础理论(8小时)

Chap3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10小时)

Chap4数据处理和动力学模型识别(6小时)

Chap5非定态反应动力学(3小时)

Chap6多相催化宏观反应动力学及其描述(3小时)Chap7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实例分析(4小时)结课测验(2小时)

◆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70%,课程论文30%

参考书

1Berty J M.Experiments in catalytic reaction

engineering.Elesiver,1999

2Smith J M.Chemical engineering kinetics

(3th),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81

3张继炎等译,贝伦斯M,霍夫曼H,林肯A著,化

学反应工程学,中国石化出版社.1994

4李绍芬.化学与催化反应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4

5朱炳辰.化学反应工程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6陈甘堂.化学反应工程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981

7李成岳译.马特路斯著.催化反应器中的非定态过程,科学出版社.1994

1 绪论

1.1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概念

动力学含义:研究在一定推动力作用下,某个或数个具有特定物理含义的变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传递动力学(石头击水水波纹传递过程描述)气体动力学(飞机风洞实验)

流体流动动力学

摩擦动力学

化学反应动力学等

化学反应动力学

※定义:定量描述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实际为有可能定量地描述化学反应随时间的变化对过程条件的依赖关系。

※影响因素:温度、压力、组分浓度、催化剂种类与浓度、传递过程(流动、扩散等)。※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aA + bB cC + dD

C

C C C B B A A

D D C C B B A A r r r r dt

dn V r dt dn V r dt dn V r dt dn V r αααα==-=-?=?=?=-?=- 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 ; 1111

反应程度的概念:dt d V r m i n n i i i ξαξ?=?=-=1)~1(0

多相催化中常见的化学反应速率表达式:

dt

d S r dt d m r dt d V r cat cat cat ξξξ?=?=?=111; ; 误区说明:化学反应速度(矢量)和化学反应速率

(标量)?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分类:本征动力学(微观动力学、化学动力学)、宏观动力学

约定:只要未特别说明,均指本征动力学

1.2 多相催化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1.2.1 化学反应速率定量关系的建立

考察多相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规律,建立多相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C、P、T等)之间的经验(半经验或理论关系)关系,给出定量的函数关系式。

1.2.2 化学反应图式或反应机理的印证

动力学对机理的提出具有否定性判据效果,但无肯定性效果

表观动力学方程—工程动力学

1.2.3 化学反应动力学特征参数与热力学性质

和物质结构特征的关系

利用动力学的研究结果和物质结构理论,分析化合物结构与其反应能力之间的关系;建立多相催化反应体系的动力学特征参数与其热力学性质和物质结构特征之间的经验或半经验关系。

1.2.4 基元反应速率常数的理论计算

从理论上(即从量子化学及统计物理)计算基元反应速率常数,并对复杂反应给以定量描述。

1.2.1~1.2.3已进行,1.2.4内容仅处于初级阶段

1.3 常见的动力学型式

1.3.1 幂律型

aA + bB cC + dD

)1()/exp(0β-∏-=-i n i

i A C RT E k r 1.3.2 双曲型

(吸附项)

位能项动力学项?=+-∏-=-∑C K C RT E k r q q j n j j n i i

A j i )()

1()1()/exp(0β

cC + dD

aA + bB

1.3.3 分段型

1.3.4 机理型

朗格谬尔(Langmuir)吸附机理模型

焦姆金(TemkИN -E a、E d~θA)

弗朗得里希(Freundlich-E a、E d~lnθA)

由于缺乏对催化过程的足够认识,多数动力学方程都是半经验型的(如级数n i=0.784),是对实验数据的合理拟合。因此,外推能力很差,且同种催化剂、同种反应过程,因不同人、不同方式和不同时域获得的动力学方程会有相当大的差异。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动力学方程的测试条件。现今多相催化动力学是一个实验性特强的工作!

1.4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应用

◆反应条件选取:选择性(平行、连串)◆催化剂改进方向

◆催化剂设计

◆催化剂工程设计

◆反应过程分析与优化

1.5 非均相催化反应动力学涉及学科

◆催化剂制备与应用

原料预处理→原粉制备→焙烧→成型

→预活化→销售与使用

◆以金属催化剂为例

※催化剂合成(制备):固体状态化学、表面胶

体化学、无机化学、有机金属化学※催化剂表征:结构、性质、光谱、衍射

※非均相催化动力学:反应动力学(宏观水平)

反应机理(微观水平)

1.6 建立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步骤

1.6.1 对反应过程的认识

热力学分析、热力学图式(方向、限度、可逆性),可能的反应产物(往往工艺开发分析中已经解决)

1.6.2 基本物料衡算关系

化学反应计量学—化学计量独立反应(独立反应数和计量独立反应的选取)

关键组分(加合性原则)

相态变化(恒容、变容、相态)

1.6.3 实验装置和分析方法

预备实验、计量标定等

1.6.4 动力学图式的确定

动力学独立数和动力学独立反应

1.6.5 反应条件的确定

考察的目的

内外扩散检验

第1章 绪论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 试述下列各组概念: ⑴数据、数据元素、数据项 ⑵数据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 ⑶数据类型、数据操作 ⑷算法、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参考答案: 略 2.试述数据结构研究的3个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 数据结构研究的3个方面分别是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操作)。 3.试述集合、线性结构、树型结构和图型结构四种常用数据结构的特性。 参考答案: 集合结构:集合中数据元素之间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的特性外,数据元素之间无其它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松散性的。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即若结构非空,则它有且仅有一个开始结点和终端结点,开始结点没有前趋但有一个后继,终端结点没有后继但有一个前趋,其余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前驱和一个后继。 树形结构:树形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即若结构非空,则它有一个称为根的结点,此结点无前驱结点,其余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前驱,所有结点都可以有多个后继。 图形结构:图形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关系。即若结构非空,则在这种数据结构中任何结点都可能有多个前驱和后继。 4.设有数据的逻辑结构的二元组定义形式为B=(D,R),其中D={a1,a2,…,a n}, R={| i=1,2,…,n-1},请画出此逻辑结构对应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的示意图。 参考答案: 顺序存储结构示意图如下:

0 1 2 … n-2 n-1 链式存储结构示意图如下: … 5.设一个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如图所示,请写出它的二元组定义形式。 图第5题的逻辑结构图 参考答案: 它的二元组定义形式为B=(D,R),其中D={k1,k2,k3,k4,k5,k6,k7,k8,k9}, R=,,,,,,,,, }。 6.设有函数f (n)=3n2-n+4,请证明f (n)=O(n2)。 证明:因为存在c=6,N=1,对所有的n≥N ,0 ≤3n2-n+4≤6×n2都是恒成立的,所以由书P16的定义可得f (n)=O(n2)。 7.请比较下列函数的增长率,并按增长率递增的顺序排列下列函数: (1) 2100 (2) (3/2)n (3) (4/3)n (4) n n (5) n2/3 (6) n3/2 (7) n! (8)n (9) n (10) log2n (11) 1/log2n (12)log2(log2n) (13)nlog2n (14) n log2n 参考答案: 按增长率递增的排列顺序是: 1/log2n< 2100

01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人体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 A.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 B.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 C.人体细胞的功能 D.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规律 E.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可兴奋细胞包括 A.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 B.神经细胞、腺细胞、骨细胞 C.神经细胞、肌细胞、软骨细胞 D.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E.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 3.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指标是 A.静息电位 B.局部电位 C.阈电位 D.阈强度 E.动作电位 4.组织兴奋性降低时,组织的 A.静息电位减小 B.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C.阈强度减小 D.阈强度增大 E.反应性增大 5.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 B.低于正常 C.高于正常 D.等于正常 E.无法测出 6.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血液 B.细胞内液 C.组织液 D.血浆 E.细胞外液 7.生物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细胞外液理化因素保持不变 B.细胞内液理化因素不变 C.细胞外液理化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D.细胞内液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 E.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兴奋 D.正反馈 E.负反馈 9.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A.感受器 B.效应器 C.神经中枢 D.反射弧 E.突触 10.关于反射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B.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D.反射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 E.反射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 11.下列生理活动不属于反射的是 A.风沙入眼引起眼泪 B.闻到食物香味引起唾液分泌 C.天气炎热引起出汗 D.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引起心跳加快 E.膀胱贮尿过多引起排尿 12.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A.食物入口引起唾液分泌 B.伤害性刺激引起肢体屈曲 C.疼痛引起心跳加快 D.看到酸梅引起唾液分泌 E.膀胱贮尿过多,引起排尿 13.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A.强光照射引起瞳孔缩小 B.叩击股四头肌引起小腿伸直 C.情绪紧张引起心跳加快 D.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稳定E.垂体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 14.维持人体体温相对稳定有赖于 A.条件反射 B.反射 C.自身调节 D.负反馈调节 E.正反馈调节 15.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 A.自身调节

01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习题与答案 1. 填空题 (1)计算智能是 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是受到 的启发而设计出的一类算法的 。 (2)计算智能中的优化算法是已知 ,依据一定的判 定规则,通常称为 ,或者称为 ,在某种搜索机制的引导下在解空间寻找 的过程。 解释: 本题考查计算智能的基础知识。 具体内容请参考课堂视频“第1章绪论”及其课件。 答案: (1)人工智能,大自然智慧和人类智慧,统称 (2)所有解(解空间),适应度函数,目标函数,最优解 2. 如何理解最优化问题? 解释: 本题考查最优化问题的形式和实质。 具体内容请参考课堂视频“第1章绪论”及其课件。 答案: 最优化问题就是在一个给定的变量空间内,依据一定的判定条件,在多个已知解中选择最优解的问题。 最优化问题的一般数学形式为:12min ()[(),(),,()] ()0,0,1,,s.t.()0,0,1,,n m i j F f f f g i p h j q ∈==???==??X R X X X X X X ≤,其中 ()12......m f f f X ,是目标函数,()i g X 和()j h X 是不等式约束条件和等式约束条件。

T 12(,,,)n n x x x =∈X R 为已知解, 12,,......,n x x x 为设计变量。 例如:123 12123min ()x +x 20x ,x ,x 2f X x x x =++≤????≤≤??,1230x x x ===时,即X =(0,0,0),()f X =0为最小值。 X =(0,0,0)为最优解,()f X =0为最优函数值。 3. 简要叙述最优化问题的分类及依据。 解释: 本题考查最优化问题的分类。 具体内容请参考课堂视频“第1章绪论”及其课件。 答案: 依据最优化问题要素的不同特点,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对最优化问题进行分类。(1)根据目标的数量,最优化问题可分为单目标优化问题和多目标优化问题,多目标优化问题又可分为二、三维多目标优化问题和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2) 根据设计变量是否连续,最优化问题可分为连续变量优化问题和离散变量优化问题;(3)根据是否约束条件,最优化问题可分为无约束优化问题和约束优化问题。 4. 简要介绍传统优化方法与计算智能方法的各自特点。 解释: 本题考查传统优化方法与计算智能方法的特点。 具体内容人工请参考课堂视频“第1章绪论”及其课件。 答案: 传统优化方法具有计算简单、优化效率高、可靠性强等优点。然而,传统优化方法通常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局限性。 (1)单点计算方式大大限制了计算效率的提升。传统优化算法是从一个初始解出发,每次迭代只对一个点进行计算,这种方式难以发挥现代计算机高速计算的性能。

[整理]01绪论和骨学.

第一章绪论和骨学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人体九大系统: A.消化系统 B.脉管系统 C.免疫系统 D.内分泌系统 E.感觉器 2.关于解剖学姿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A.身体直立 B.两眼平视正前方 C.两上肢下垂 D.手掌贴于躯干两侧 E.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3.关于轴和面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冠状轴自前向后,与地平面平行 B.矢状轴自上而下,与地平面垂直 C.矢状面在前后方向,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 D.冠状面与地平面平行,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 E.横切面在左右方向,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 4.关于方位术语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人体直立时,近腹者为上 B.近正中矢状面者为近侧 C.远正中矢状面者为外 D.近内腔者为内 E.远头顶者为远侧 5.下列骨中属于长骨的是: A.肋骨B.胸骨C.肩胛骨D.指骨E.下颌骨 6.骨膜: A.覆盖于骨的全部表面 B.由纤维结缔组织组成C.不含血管神经 D.仅分布在髓腔内面 E.仅分布在骨松质间隙内 7.具有修复功能的骨结构是:

A.骨密质 B.骨松质 C.红骨髓 D.黄骨髓 E.骨膜 8.有关骨髓腔正确的是: A.位于骨骺内 B.位于长骨的骨干内 C. 位于骨松质的间隙内 D.成人骨髓腔内含红骨髓 E.小儿骨髓腔内含黄骨髓 9.黄骨髓可能出现的部位是: A.长骨骨髓腔内 B.椎骨骨松质 C.髂骨骨松质 D.肋骨骨松质 E.胸骨骨松质10.关于骨的理化性质,正确的是: A.无机质形成骨的支架 B.有机质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 C.壮年人骨的有机质约占2/3 D.幼儿骨的无机质大约占2/3 E.老年人骨折多为青枝折 11.构成人体中轴的骨包括: A.椎骨、尾骨、骶骨 B.椎骨、肋骨、胸骨 C.椎骨、胸骨、十二对肋 D.胸骨、肋骨、肩胛骨 E.椎骨、颅骨、胸骨 12.椎骨: A.属于短骨 B.由椎体和椎弓组成C.椎体与椎弓围成椎间孔 D.椎弓在前,椎体在后E.成年后一般为24块 13.有关各部椎骨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胸椎体的横断面呈肾形 B.颈椎体的横断面呈心形 C.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D.腰椎体的横断面呈椭圆形 E.胸椎横突有孔 14.有关颈椎叙述正确的是: A.均有椎体及椎弓 B.1~2颈椎无横突孔 C.棘突末端都分叉

第01章绪论

多媒体原理与应用设计 黄东军著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6-03-01

第一章绪论 欢迎来到“多媒体原理与应用设计”课堂。多媒体技术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随着数字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多媒体技术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教程是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的多媒体技术专业性教程。这一定位使得本教程重点强调技术原理的学习与研究,它以揭示技术内幕为基本出发点。同时,本教程也十分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通过程序设计和系统开发,引导读者深化对原理与技术的理解,并将它们付诸应用。本章首先介绍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概念,描述其应用场景,分析多媒体技术的系统构成,从而为后续学习与研究提供概念基础。 1.1 基本概念 1.1.1 媒体及其分类 (1)媒体 多媒体领域的第一个概念无疑是媒体。媒体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在当今社会,强大的媒体系统对社会生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语义上看,媒体(Media)就是指信息的载体,其本质是信息传播的技术和手段。人们每天都在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阅读报刊杂志,获取各种时政消息、财经报道、娱乐新闻等等,因此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是非常典型的媒体。不过,这三类媒体已经伴随人类很长时间了,所以,人们常常把这三种媒体称为传统媒体(如图1-1所示)。 图1-1 传统媒体:广播、电视和报刊杂志 然而,随着计算机、通信和数字技术的兴起,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PC、移动终端等手段获取信息。基于互联网、PC和移动终端技术的数字媒体技术被称为新媒体,如图文网站、博客、微博、微信、智能手机App、移动电视、网络视频等等。

01绪论

1 绪论 ?代谢(metabolism)是维持生命各种活动(如生长、繁殖和运动等)过程中化学变化(包括物质合成、转化和分解)的总称 1.1 植物次生代谢及其产物的概念 ?按性质分——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按方向分——同化或合成;异化或分解(catabolism) 1.1 植物次生代谢及其产物的概念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 ?初生代谢(primary metabolism),指维持基本生命活动(如生长、繁殖和运动等)所必需的各种物质的代谢过程 ?这些物质称为初生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te),如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脂类、DNA、RNA等 ?几乎在所有的生物体中,这些物质都存在,而且代谢途径都是相同的 ?次生代谢(secondary metabolism)是相对于初生代谢而言的,这个概念最早是由K?ssel于1891年明确提出的 ?植物次生代谢是指那些由植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主要代谢途径(初生代谢)衍生而来,最终合成一些具有种、属特异性的有机化合物的代谢过程。这些化合物称为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界中不是普遍存在的 ?次生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也称次生产物(secondary products)、次生物质(secondary substances),早期是指植物中一大类对于细胞生命活动或植物生长发育正常进行并非必需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最初发现时甚至认为是“废物” ?次生代谢产物不直接参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特征性地存在于植物界少数类群中,影响植物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天然产物(natural product) 一般是指那些为某一种生物特有或少数几种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所共有的、天然来源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指植物包括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少部分是动物的次生代谢产物。 ?植保素(phytoalexin) 一些植物在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后,产生并积累小分子抗生物质,用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这样的次生代谢产物称为植保素。很多萜类、生物碱和异黄酮成分都是植保素。 ?化感物质(allelochemical ) 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某些化学物质而实现与同种或他种植物之间的化学相互作用,这种作用称为化感作用,这些化学物质称化感物质。化感物质都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但并非所有次生代谢产物都是化感物质。很多萜类、酚酸、氰苷都是化感物质。 1.2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类 ?已知的次生代谢产物在十万种以上,而且每年至少有4000个新的产物被报道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非常繁多: 酚类、醌类、黄酮类、香豆素、木质素、环氧化物、生物碱、喹啉、糖甙、吲哚、大环内脂、萘、核苷、吩嗪、吡咯、萜类、甾类、皂甙、多肽类、多烯类、多炔类、有机酸等 ?根据结构特征和生理作用也可将次生代谢产物分为抗生素、植保素、激素、维生素、色素、毒素等不同类型?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差异很大,一般可归为萜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三大类 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 ?萜类或类萜在植物界中广泛存在,由异戊二烯组成,有链状的,也有环状的,一般不溶于水 ?萜类种类依异戊二烯数目而定,有单萜、倍半萜、双萜、三萜、四萜和多萜之分 酚类化合物(phenol)

01第一章 绪论-习题与解答

1-1 什么是电力系统,电力网?电力系统运行有那些特点? 1-2 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3 电能质量指标主要指哪三个?各自允许的波动范围是多少? 1-4 根据电力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一般将符合分成那三类?怎样保证供电? 1-5 变电所有那些类型?其作用是什么? 1-6 举例说明为什么在同一电压等级下,各种电器设备的额定电压不一样? 1-7 根据电压高低电力网分为哪几种类型?配电网又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1-8 试标出图1-17中发电机和变压器的额定电压。 1-9 为什么要采用高压输电?输电电压的确定要考虑那些因素? 1-10什么是接地保护,工作接地? 1-11电力系统中性点有哪集中运行方式?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何? 1-1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消护线圈对容性电流的补偿方式有哪几种?一般采用哪一种?为什么? 1-13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是为什么能继续运行,能否长期运行?

1-1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机、变压器、输配电线路和电力用户的电气装置连接而成的整体,它完成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的任务。 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压的变电所及输配电线路组成的统一体,称为电力网。 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 1. 电能生产、输送与使用的同时性; 2. 与生产及人们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3. 过渡过程的瞬时性。 1-2 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 1. 满足用电需求; 2. 安全可靠地供电; 3. 保证电能质量; 4. 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1-3 电能的质量指标主要是电压、频率和波形。 电压容许变化范围为额定电压的%5±; 频率的允许偏差为Hz )5.0~2.0(50±; 波形应为正弦波,畸变率要十分小。 1-4 将负荷按重要程度分为三类:一类负荷、二类负荷、三类负荷。 一类负荷——要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电源供电,电源间应能自动切换,以便在任一电源发生故障时,对这类用户的供电不致中断。 二类负荷——需双回线路供电。但当双回线路供电有困难时,允许由一回专用线路供电。 三类负荷——对供电无特殊要求,允许较长时间停电,可用单回线路供电,但也不能随意停电。 1-5 变电所类型及其作用: 一、按在电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划分: 1. 升压变电所:将发电机电压变化成35KV 以上各级电压利用高压输电线路把电能送到需要地点,向用户供电。 2. 降压变电所:将输电线路的高电压降低,通过各级配电线路把电能分配给用户。 (1) 枢纽变电所 (2) 中间变电所 (3) 地区变电所 (4) 终端变电所 二、按电压高低划分: 1. 大型变电所 2. 中型变电所 3. 小型变电所 按变电所的结构型式划分: 1. 屋外式变电所 2. 屋内式变电所 3. 地下式变电所 4. 箱式(变电所) 1-6 如图所示,设发电机在而定电压下工作,给电力网AB 供电。由于线路电压损失,所

01绪论练习答案

绪论 围生医学: 针对妊娠26周(或28周)到产后1个月(或1周)的产妇、胎儿和新生儿的医学; 生物医学模式:在立足于生物科学的基础上,认为每一种疾病都必须也能够在器官、细胞和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可测量的形态和/或化学变化,都可以确定出生物的和/或理化的特定原因,都应能找到相应的治疗手段的医学模式:。 医学工程技术: 从广义上讲,泛指医学领域中使用的一切仪器设备、人工脏器等的开发、研制技术;狭义上指有关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学应用研究的工程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学: 是用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探索生命奥秘,并用于疾病诊治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成为生命科学与工程学相结合的独立学科。 1、临床医学的学科按治疗手段分为:内科学、外科学、理疗学、放射治疗学、核医学、营养治疗学和心理治疗学等。 2、按治疗对象分为:妇产科学、儿科学、老年病学、围生医学、危重病医学、职业病学、男性病学等。 3、按人体的系统或解剖部位分为:口腔科学、皮肤病学、眼科学、神经病学、耳鼻喉科学、内分泌学等。 4、按病种分为:结核病学、肿瘤学、精神病学等。 5、按诊断手段分为:临床病理学、医学检验学、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目前已提出将影像诊断技术(X线、CT、MRI、超声、同位素等)统一成立医 学影像学,有利于各种诊断技术革新间的协调、补充、融合,从而提高诊断水平。 1、生物医学模式的主要论点? 答:这一模式在立足于生物科学的基础上,认为每一种疾病都必须也能够在器官、细胞和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可测量的形态和/或化学变化,都可以确定出生物的和/或理化的特定原因,都应能找到相应的治疗手段。特别是近年来,生物医学以分子生物学为带头学科,已形成一个有五十多个门类数百个分支的庞大学科体系,在阐明疾病机制和创新治疗技术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成就,大大地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

第1章绪论

第1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算法的计算量的大小称为计算的()。 A.效率 B. 复杂性 C. 现实性 D. 难度 2.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 A.问题的规模 B. 待处理数据的初态 C. A和B 3.计算机算法指的是(1),它必须具备(2)这三个特性。 (1) A.计算方法 B. 排序方法 C. 解决问题的步骤序列 D. 调度方法 (2) A.可行性、可移植性、可扩充性 B. 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 C. 确定性、有穷性、稳定性 D. 易读性、稳定性、安全性 4.一个算法应该是()。 A.程序 B.问题求解步骤的描述 C.要满足五个基本特性 D.A和C. 5. 下面关于算法说法错误的是() A.算法最终必须由计算机程序实现 B.为解决某问题的算法同为该问题编写的程序含义是相同的 C. 算法的可行性是指指令不能有二义性 D. 以上几个都是错误的 6.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1)算法原地工作的含义是指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辅助空间 (2)在相同的规模n下,复杂度O(n)的算法在时间上总是优于复杂度O(2n)的算法 (3)所谓时间复杂度是指最坏情况下,估算算法执行时间的一个上界 (4)同一个算法,实现语言的级别越高,执行效率就越低 A.(1) B.(1),(2) C.(1),(4) D.(3) 7.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两大类。 A.动态结构、静态结构 B.顺序结构、链式结构 C.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 D.初等结构、构造型结构 8.以下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的术语是()。 A.循环队列 B. 链表 C. 哈希表 D. 栈

9.以下数据结构中,哪一个是线性结构() A.广义表 B. 二叉树 C. 稀疏矩阵 D. 串 10.以下属于逻辑结构的是()。 A.顺序表 B. 哈希表 C.有序表 D. 单链表 11.在下面的程序段中,对x的赋值语句的时间复杂度为() for(i=1;i<=n;i++) for(j=1;j<=n;j++) x=x+1; A. O(2n) B.O(n) C.O(n2) D.O(log2n) 12.程序段 for(i=n-1;i>=1 ;i--) for(j=1;j<=i;j++) if (a[j]>a[j+1]) A[j]与A[j+1]对换; 其中 n为正整数,则最后一行的语句的时间复杂度在最坏情况下是() A. O(n) B. O(nlogn) C. O(n3) D. O(n2) 13.连续存储设计时,存储单元的地址()。 A.一定连续 B.一定不连续 C.不一定连续 D.部分连续,部分不连续 14.以下数据结构中,()是非线性数据结构 A.树 B.字符串 C.队 D.栈 15. 下列数据中,()是非线性数据结构。 A.栈 B. 队列 C. 完全二叉树 D. 堆 16.数据在计算机存储器内表示时,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相同并且是连续的,称之为()。 A.存储结构B.逻辑结构C.顺序存储结构D.链式存储结构17.非线性结构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 A.一对一关系B.一对多关系C.多对多关系D.B或C 18.除了考虑存储数据结构本身所占用的空间外,实现算法所用的辅助空间的多少称 为算法的()。 A.时间效率B.空间效率C.硬件效率D.软件效率

01绪论

01绪论 第一節、研究动机及意义时至今日,西藏佛教信仰在世界所扮演的角色LJ趋重要,特别是上世纪六时十年代以后,不少僧侣旅居海外,传播藏传佛教教理,信徒LJ多。美国 的佛教学者小罗培兹(Donald S丄opez,Jr)的专著《香格里拉的闪徒:藏传佛教与西方》(/Wsowers 阶对),第7^章就详述了美国藏学研究的情况^他们不单成立佛学中心,还与 各大学合作,培养了不少藏传佛教专家,如美国的就有 J.Hopkins,R/Thurman等人,他们除了薪火相传外,还发表了不少具份量的研究专著,如上举的Hopkins,其博士论文〇? 出版后,几乎是研究生的必读教材[ Donald S丄opez,Jr 办/奶呢^ 价/cWtow a故阶sf Chicago:The Universityof Chicago Press, 1998,p. 156-180.] [ Prisoners of Shangri-La p. 165.]。相对于美国的欧洲,早在200 年前就有传教士从西藏、拉达克等地将藏密的研究带到欧洲,如早的乔玛(Alexander Csoma Korosi),上世纪的图齐(Giuseppe Tucci)、内贝斯基(R^ne de Nebesky-Wojkowitz)、托玛斯(F.W.Thomas)等人,均出版了相当的专书,成为欧洲藏学界的重要力量。千禧以后,欧美藏学研究的发展己非常成熟,既有系统的派系教理研究,也有专门讨论;既有文献学研究,也有图像学专著;既有结合社会心理学研究,也有联

系人类学田野考察成果,北京大学李四龙的《欧美佛教学术史》可说是目前国内对欧美佛学研究情况最全面的著作[李四龙,《欧美佛教学术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资料极详细完备,其中第四章藏学传统,涵盖了国外古今藏学研究的脉络,既有详尽的藏学家资料,又有相关机构及出版品[《欧美佛教学术史》,页307-381。]。由此可知国外的藏学研究,可谓活跃纷繁、众声喧哗。至于日本的藏学研究,更是自成体系,著作丰富。由此可见,藏学仍是众多热门研究课题之一。反观我国藏学研究,起步就较国外为慢,自民国初年,吕澄、法尊法师、孙景风、多杰觉拔等大德译出不少藏密宝典开始,才逐渐开启了研习藏学的风气。五十年代以后,中央民族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大学等藏学研究基地相继出现,藏学研究慢慢进入轨道。时至今日,国内己有不少藏学专家,他们孜孜不倦,如王尧、陈庆英、黄明信、柳升祺、胡坦等学人,均写了不少掷地有声的著作,启蒙了国内藏学研究的发展。此外,固定的藏学研究期刊如《中国藏学》、《西藏研究》及各大学学报等,使最新的成果有发表的固定平台。然而,相对于国外丰硕的成果,国内的藏学研究,仍是刻不容缓的。就本研究课题而言,大黑天(梵:MahSkSla,藏文mGon-po)是古今藏传佛教各派重视的护法,他被佛教徒看成是众生的怙主,即保护、护法。他与众多藏传佛教万神殿的本尊护法,甚至某

01--第一章 绪论(多)

第一章绪论 1、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职业”是每个人的特征,“职业”是数量指标 E、某人职业是“教师”,这里的“教师”是标志表现 2、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是()。 A、信息职能 B、咨询职能 C、监督职能 D、决策职能 E、协调职能 3、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出勤人数 D、人口密度 E、合格品率 4、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 A、规模 B、工作总量 C、强度 D、水平 E、密度 5、对某市工业企业状况进行调查,得到以下资料,其中统计指标是()。 A、该市职工人数为400000人 B、某企业职工人数4000人

C、该市设备台数75000台 D、全市产值40亿元 E、某企业产值20万元 6、统计基本概念中的标志()。 A、都只能用数值表示 B、有一部分可用数值表现 C、都只能用文字表现 D、有一部分可用文字表现 E、有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之分 7、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 A、全部成年人口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 E、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 8、下面研究问题中所确定的总体单位有()。 A、研究某地区国有企业的规模时,总体单位是每个国有企业 B、研究某地区粮食收获率时,总体单位是每一亩播种面积 C、研究某种农产品价格,总体单位可以是每一吨农产品 D、研究货币购买力(一定单位的货币购买商品的能力),总体单位应是每元货币 E、确定某商店的销售额,总体单位是每一次销售行为。 9、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全国人口总数是统计总数 B、男性是品质标志表现 C、人的年龄是变量 D、每一户是总体单位 E、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 10、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A、机床台数 B、学生人数 C、耕地面积 D、粮食产量 E、汽车产量 11、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独立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数据结构》习题汇编01第一章绪论试题

《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习题册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计算机的①以及它们之间的②和运 算等的学科。 ①A. 数据元素 B. 计算方法 C. 逻辑存储 D. 数据映象 ②A. 结构 B. 关系 C. 运算 D. 算法 2.数据结构被形式地定义为(K,R),其中K是①的有限集,R是K上的②有限集。 ①A. 算法 B. 数据元素 C. 逻辑结构 D. 数据操作 ②A. 操作 B. 存储 C. 映象 D. 关系 3.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成。 A. 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 B. 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 C. 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D. 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4.数据结构在计算机内存中的表示是指。 A. 数据的存储结构 B. 数据结构 C. 数据的逻辑结构 D. 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5.在数据结构中,与所使用的计算机无关的是数据的结构。 A. 逻辑 B. 存储 C. 逻辑和存储 D. 物理 6.算法分析的目的是①,算法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是②。 ①A. 找出数据结构的合理性 B. 研究算法中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C. 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改进 D. 分析算法的易懂性和文档性 ②A. 空间复杂度和时间复杂度 B. 正确性和简明性 C. 可读性和文档性 D. 数据复杂性和程序复杂性 7.计算机算法指的是①,它必须具备输入、输出和②等5个特性。 ①A. 计算方法 B. 排序方法 C. 解决问题的有限运算序列 D. 调度方法 ②A. 可行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充性 B. 可行性、确定性和有穷性 C. 确定性、有穷性和稳定性 D. 易读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8.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线性表的线性存储结构优于链表存储结构 B. 二维数组是其数据元素为线性表的线性表 C. 栈的操作方式是先进先出 D. 队列的操作方式是先进后出 9.在决定选取何种存储结构时,一般不考虑。 A. 各结点的值如何 B. 结点个数的多少 C. 对数据有哪些运算 D. 所用编程语言实现这种结构是否方便 10.在存储数据时,通常不仅要存储各数据元素的值,而且还要存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