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语(繁简体、英文对照),学而第一

论语(繁简体、英文对照),学而第一

论语(繁简体、英文对照),学而第一
论语(繁简体、英文对照),学而第一

論語

论语

CONFUCIAN ANALECTS.

學而第一

学而第一

BOOK I. HSIO R.

【第一章】【一节】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二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三节】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第一章】【一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二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HAPTER I. 1. The Master said, 'Is it not pleasant to learn with a constant perseverance and application? 2. 'Is it no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 3. 'Is he not a man of complete virtue, 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though men may take no note of him?'

【第二章】【一节】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二节】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第二章】【一节】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二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CHAP. II. 1. The philosopher Yu said, 'They are few who, being filial and fraternal, are fond of offending against their superiors. There have been none, who, not liking to offend against their superiors, have been fond of stirring up confusion. 2. 'The superior man bends his attention to what is radical. That being established, all practical courses naturally grow up. Filial piety and fraternal submission!-- are they not the root of all benevolent actions?'

【第三章】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第三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CHAP. III. The Master said, 'Fine words and an insinuating appearance are seldom associated with

true virtue.'

【第四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第四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CHAP. IV. The philosopher Tsang said, 'I daily examine myself on three points:-- whether, in transacting business for others, I may have been not faithful;-- whether, in intercourse with friends, I may have been not sincere;-- whether I may have not mastered and practised the instructions of my teacher.'

【第五章】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节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第五章】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CHAP. V. The Master said, To rule a country of a thousand chariots, there must be reverent attention to business, and sincerity; economy in expenditure, and love for men; and the employment of the people at the proper seasons.'

【第六章】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凡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第六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CHAP. VI. The Master said, 'A youth, when at home, should be filial, and, abroad, respectful to his elders. He should be earnest and truthful. He should overflow in love to all, and cultivate the friendship of the good. When he has time and opportunity, aft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things, he should employ them in polite studies.'

【第七章】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第七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CHAP. VII. Tsze-hsia said, 'If a man withdraws his mind from the love of beauty, and applies it as sincerely to the love of the virtuous; if, in serving his parents, he can exert his utmost strength; if, in serving his prince, he can devote his life; if, in his intercourse with his friends, his words are sincere:-- although men say that he has not learned, I will certainly say that he has.'

【第八章】【一节】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二节】主忠信。【三节】無友不如己者。【四节】過則勿憚改。

【第八章】【一节】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二节】主忠信。【三节】无友不如己者。【四节】过则勿惮改。

CHAP. VIII. 1. The Master said, 'If the scholar be not grave, he will not call forth any veneration, and his learning will not be solid. 2. 'Hold faithfulness and sincerity as first principles. 3. 'Have no friends not equal to yourself. 4. 'When you have faults, do not fear to abandon them.'

【第九章】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第九章】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CHAP. IX. The philosopher Tsang said, 'Let there be a careful attention to perform the funeral rites to parents, and let them be followed when long gone with the ceremonies of sacrifice;-- then the virtue of the people will resume its proper excellence.'

【第十章】【一节】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二节】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第十章】【一节】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二节】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CHAP. X. 1. Tsze-ch'in asked Tsze-kung, saying, 'When our master comes to any country, he does not fail to learn all about its government. Does he ask his information? or is it given to him?' 2. Tsze-kung said, 'Our master is benign, upright, courteous, temperate, and complaisant, and thus he gets his information. The master's mode of asking information!-- is it not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ther men?'

【十一章】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十一章】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CHAP. XI. The Master said, 'While a man's father is alive, look at the bent of his will; when his father is dead, look at his conduct. If for three years he does not alter from the way of his father, he may be called filial.'

【十二章】【一节】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二节】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节之、亦不可行也。

【十二章】【一节】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二节】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CHAP. XII. 1. The philosopher Yu said, 'In practising the rules of propriety, a natural ease is to be prized. In the ways prescribed by the ancient kings, this is the excellent quality, and in things small and great we follow them. 2. 'Yet it is not to be observed in all cases. If one, knowing how such ease should be prized, manifests it, without regulating it by the rules of propriety, this likewise is not to be done.'

【十三章】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十三章】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CHAP. XIII. The philosopher Yu said, 'When agreements are made according to what is right, what is spoken can be made good. When respect is shown according to what is proper, one keeps far from shame and disgrace. When the parties upon whom a man leans are proper persons to be intimate with, he can make them his guides and masters.'

【十四章】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十四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CHAP. XIV. The Master said, 'He who aims to be a man of complete virtue in his food does not seek to gratify his appetite, nor in his dwelling place does he seek the appliances of ease; he is earnest in what he is doing, and careful in his speech; he frequents the company of men of principle that he may be rectified:-- such a person may be said indeed to love to learn.'

【十五章】【一节】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二节】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三节】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十五章】【一节】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二节】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三节】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CHAP. XV. 1. Tsze-kung said, 'What do you pronounce concerning the poor man who yet does not flatter, and the rich man who is not proud?' The Master replied, 'They will do; but they are not equal to him, who, though poor, is yet cheerful, and to him, who, though rich, loves the rules of propriety.' 2. Tsze-kung replied, 'It is said in the Book of Poetry, "As you cut and then file, as you carve and then polish."-- The meaning is the same, I apprehend, as that which you have just expressed.' 3. The Master said, 'With one like Ts'ze, I can begin to talk about the odes. I told him one point, and he knew its proper sequence.'

【十六章】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十六章】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CHAP. XVI. The Master said, 'I will not be afflicted at men's not knowing me; I will be afflicted that I do not know men.'

学而篇第一

学而篇第一 共十六章 1.1子曰:“学而时习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火,不也是君子吗?” 【注释】 ①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在适当的时候”。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把它解为“时常”。“习”,一般解为“温习”;古书中,它还有“实习”“演习”的意义。孔子所讲的功课,一般都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结合。比如礼乐射御。所以这个“习”理解为实习比较好。 1.2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tì),而好犯上者,鲜(xiǎ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③生。孝弟(tì)也者,其为仁④之本与(yú)!” 【译文】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好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啊!” 【注释】 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一般称字,独曾参和有若称“子”。 ②弟:读音和意义跟“悌”相同,tì,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③道:道理,法则,制度。 ④仁:一种很高的道德规范,具有丰富的内涵,诸如爱人、忠恕、克己复礼、谨言、慎行等。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xiǎn)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1.4 曾子①曰:“吾日三省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②(chuán)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学生,名参(音sēn),字子舆。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②传:动词作名词用,老师的传授。 1.5 子曰:“道/千乘(shèng)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译文】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对待工作,诚实无欺,节约费用,爱护官员,役使百姓要按照农时。” 1.6子曰:“弟子入①则孝,出①则悌(t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篇》(我的学习资料)

论语 学而篇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

论语卷一 学而第一

论语卷一学而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1.10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篇第一——公冶长篇第五)

论语(学而篇第一——公冶长篇第五) 注:常见的名句要知道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第二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学而篇原文和翻译优选稿

论语学而篇原文和翻译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 子曰:“道千乘之国(2),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

论语学而篇第一章心得 论语学而篇第一章个人心得体会

论语学而篇第一章心得论语学而篇第一章个人心得体会【--个人述职报告】 《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共包括16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从学习到道德修养,从孝悌到忠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得感受。以下是分享的论语学而篇第一章心得的文章,欢迎阅读! 《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共包括16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从学习到道德修养,从孝悌到忠信,从君子到君主其实讲的全部是做人的道理。虽为学而,但并不仅局限于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在孔子看来,知识在于其次,最重要的在于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我,但我并不怨恨、恼怒。因为别人的不了解而愤愤不平,争吵不休,实际是缺乏气度与自信的表现。别人不理解我而出言讽刺,我不与之争,也不怨恨之,只是淡然一笑,你有你的理解,我有我的坚持,如此而已。要做到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正需要这样的超然与坚持。人不知而不愠,不仅是一种大度,更是一种对自身所坚持之道的自信与坚守。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

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孔子的儒家思想重视人的实际行动,尤其强调人应该言行一致。但是,当今社会,情况却往往不是这样,巧言令色、长袖善舞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一种浮夸的表现方式,渐渐将中华民族传统的踏实、质朴的精神抛诸脑后,“仁心”则更不必说。在我们夸夸其谈的背后,藏着的究竟是难填的欲壑还是真心诚意?撕下我们挂在脸上的面具,摘掉强作的笑颜,一张张疲惫而冷漠的面孔背后,还有一颗空洞的心。我们在今天读《论语》就应该抛开尘世烦扰,摒弃花言巧语,寻找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我们所渐渐丧失的“仁心”。 “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 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且不说要我们以竭心尽力、诚实可信、学而时习之来要求自己,当今的我们,又有几人能够每天沉心静气,思考自己一天的作为?忙碌似乎是没有时间反思自己的最好借口,我们看似每天在为理想奋斗,但其实却有很多人在不知所谓的忙碌中虚掷了青春。我们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忙的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做的?是不是顺应内心的?今天,我们也许真的做不到曾子的要求,但我们至少应该在脚步匆匆之际,抽出片刻,反省一下自我,调整一下 __方向,让自己的目标更明确。

论语学而篇练习

2014—2015学年福州格致中学高一第一学段 语文(学科)日期:2014/10 完成时间:45分钟 班级座号姓名成绩 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第1章) 1.下列各项是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 B.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的主张。 C.“有朋自远方来”之所以“乐”,是因为会友既有益于切磋学问,又有益于健康。 D.孔子认为,君子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只有君子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2.结合上面的选段,你认为这几段都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学而》第16章)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宪问》第30章)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卫灵公》第1章) 答: 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①,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第2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第4章) 【注释】①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i )相同,即弟弟对兄长的正确态度。 1.下列各项是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悌。孝、悌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 B.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君子应该专心致力于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C.孔子认为忠是以孝悌为前提,孝悌以忠为目的。有了孝悌,那么人人就都能为统治者尽忠了。 D.孔子要求弟子自觉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的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的各种错误。 2.儒家非常重视孝、弟、忠、信这四种品德,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答: 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第5章) 1.下列各项是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敬事而信”,即要求执政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物,信任老百姓。 B. “节用而爱人”,就是执政者要节约用度,爱护下属人民。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

论语第一篇学而篇读后感

论语第一篇学而篇读后感 以下是整理分享的论语第一篇学而篇读后感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论语第一篇学而篇读后感篇一《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共包括16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从学习到道德修养,从孝悌到忠信,从君子到君主其实讲的全部是做人的道理。 虽为学而,但并不仅局限于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 在孔子看来,知识在于其次,最重要的在于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我,但我并不怨恨、恼怒。 因为别人的不了解而愤愤不平,争吵不休,实际是缺乏气度与自信的表现。 别人不理解我而出言讽刺,我不与之争,也不怨恨之,只是淡然一笑,你有你的理解,我有我的坚持,如此而已。 要做到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正需要这样的超然与坚持。 人不知而不愠,不仅是一种大度,更是一种对自身所坚持之道的自信与坚守。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

孔子的儒家思想重视人的实际行动,尤其强调人应该言行一致。 但是,当今社会,情况却往往不是这样,巧言令色、长袖善舞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一种浮夸的表现方式,渐渐将中华民族传统的踏实、质朴的精神抛诸脑后,“仁心则更不必说。 在我们夸夸其谈的背后,藏着的究竟是难填的欲壑还是真心诚意?撕下我们挂在脸上的面具,摘掉强作的笑颜,一张张疲惫而冷漠的面孔背后,还有一颗空洞的心。 我们在今天读《论语》就应该抛开尘世烦扰,摒弃花言巧语,寻找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我们所渐渐丧失的“仁心。 论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则,莫过于“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第一则说孔子想住九夷那蛮荒之地去,大家觉得奇怪,就去问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却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此话又说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环境的好坏,毕竟自身内心的清净重要于外界环境的清净。 二是人改变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人,有一则小故事说把胡萝卜放到开水里,胡萝卜变软了,把鸡蛋放水里,蛋清蛋黄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开水里,水就成咖啡了,这足以说明三种对于外界环境的态度,是“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论语(繁简体、英文对照),学而第一

論語 论语 CONFUCIAN ANALECTS. 學而第一 学而第一 BOOK I. HSIO R. 【第一章】【一节】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二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三节】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第一章】【一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二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HAPTER I. 1. The Master said, 'Is it not pleasant to learn with a constant perseverance and application? 2. 'Is it no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 3. 'Is he not a man of complete virtue, 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though men may take no note of him?' 【第二章】【一节】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二节】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第二章】【一节】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二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CHAP. II. 1. The philosopher Yu said, 'They are few who, being filial and fraternal, are fond of offending against their superiors. There have been none, who, not liking to offend against their superiors, have been fond of stirring up confusion. 2. 'The superior man bends his attention to what is radical. That being established, all practical courses naturally grow up. Filial piety and fraternal submission!-- are they not the root of all benevolent actions?' 【第三章】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第三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CHAP. III. The Master said, 'Fine words and an insinuating appearance are seldom associated with

第一章 论语学而篇

第一章 论语学而篇 zǐ yuē xué 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子 曰: 学 而 时 习 之,不 亦 悦 乎。有 朋 自 远 方 lái bú 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 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 来,不 亦 乐 乎。人 不 知 而 不 愠,不 亦 君 子 乎。(1) 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 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 有 子 曰:其 为 人 也 孝 悌,而 好 犯 上者,鲜 矣; bù 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 不 好 犯 上,而 好 作 乱 者,未 之 有 也。君 子 务 本, běn lì 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 本 立 而 道 生;孝 悌 也 者,其 为 仁 之 本欤。(2) 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è xiǎn yǐ rén 子 曰:巧 言 令 色,鲜 矣 仁。(3)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ú zhōng hū 曾 子 曰:吾 日 三 省 吾 身:为 人 谋 而 不 忠 乎? yǔ péng yǒu jiāo é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 与 朋 友 交 而 不 信 乎?传 不 习 乎?(4)zǐ yuē dǎo qiān shèng zhī guó jìng shì ér xìn jié yòng ér ài rén 子 曰:道 千 乘 之 国,敬 事 而 信,节 用 而 爱 人, shǐ mín yǐ shí 使 民 以 时。(5)

论语学而篇教案

《论语》学而第一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1——1.4 教学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2、把握《论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学习要点: 1、孔子的思想主张; 2、《论语》的思想内涵; 3、学习孔子的语言、行文、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孔子介绍 二、经典诵读 1.出示原文内容: 1.1子曰(1):“学(2)而时习(3)之(4),不(5)亦说(6)乎?有朋(7)自远方来,不亦乐(8)乎(9)?人不知(10),而不愠(11),不亦君子(12)乎?” 1.2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8)?” 1.3子曰:巧言令色(1),鲜(2)矣仁。” 1.4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2.教读词句。 3.听读音像材料。 4.三最法诵读原文。 三、经典故事 四、经典哲理 1.教师简述孔子本章思想内涵。 2.初知大意。 1.1 【译文】 孔子说:“认真地学并按时练习,这不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共同切磋学问),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如果自已的才能不被别人所了解,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行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1.2 【译文】 有子说:“一个人如果能践行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而喜好触犯上级的,这种人很少。不愿触犯上级,却喜好造反的,这样的人从来没有。领导者治国就是要抓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1.3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1.4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及时的温习了呢?” 5、【评析】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

论语学而第一拼音版

论语 学而第一 1.子 z ǐ曰 yu ē:学 xu é而 ér 时 sh í习 x í之 zh ī,不 b ù亦 y ì悦 yu è乎 h ū。有 y ǒu 朋 p éng 自 z ì远 yu ǎn 方 f āng 来 l ái ,不 b ú亦 y ì乐 l è乎 h ū。人 r én 不 b ù 知 zh ī而 ér 不 b ú愠 y ùn ,不 b ú亦 y ì君 j ūn 子 z ǐ乎 h ū 。 2.有 y ǒu 子 z ǐ曰 yu ē:其 q í为 w éi 人 r én 也 y ě孝 xi ào 悌 t ì,而 ér 好 h ào 犯 f àn 上 sh àng 者 zh ě,鲜 xi ǎn 矣 y ǐ; 不 ( b ù ) 好 h ào 犯 f àn 上 sh àng ,而 ér 好 h ào 作 zu ò乱 lu àn 者 zh ě,未 w èi 之 zh ī有 y ǒu 也 y ě 。 君 ( j ūn ) 子 z ǐ务 w ù本 b ěn ,本 b ěn 立 l ì而 ér 道 d ào 生 sh ēng ; 孝 ( xi ào ) 悌 t ì也 y ě者 zh ě,其 q í为 w éi 仁 r én 之 zh ī本 b ěn 欤 y ú 。 3. 子 z ǐ曰 yu ē:巧 qi ǎo 言 y án 令 l ìng 色 s è,鲜 xi ǎn 矣 y ǐ仁 r én 。 4. 曾 z ēng 子 z ǐ曰 yu ē:吾 w ú日 r ì三 s ān 省 x ǐng 吾 w ú身 sh ēn :为 w èi 人 r én 谋 m óu 而 ér 不 b ú忠 zh ōng 乎 h ū,与 y ǔ朋 p éng 友 y ǒu 交 ji āo 而 ér 不 b ú信 x ìn 乎 h ū,传 chu án 不 b ù习 x í乎 h ū 。

《论语_学而篇》原文及译文

论语》学而篇 本文简介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 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经典原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参考译文 1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 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5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论语》学而篇第一之翻译及自我赏析

———————————————————————————————— 【原文】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另译】 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 【自我赏析】 这三句话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宋代著名学者朱熹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对此章评价极高。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贯穿《论语》始终,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部分。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自我赏析】 此章中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是孔子以仁为本的哲学、伦理思想的核心。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这也是孔子当时作为一个纯粹的思想家为了生存而必须提出对统治者有利的思想的无奈体现,从另一方面也提想出了孔子思想的局限性。但是,在当今社会,尤其是我们这一代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的状况下,我们更应该注意孝敬父母,关心长辈,考虑到老人们心灵上的需求。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自我赏析】

《论语》之《学而第一》原文+翻译(分段)(全)

《论语》之《学而第一》原文+翻译(分段)(全)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注释】①习:温习。②说:通“悦”,愉快。③愠:恼怒。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后按时温习并实践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品格高尚的人吗?” 【原文】有子曰:“其①为人也孝悌②,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③本④,本立而道⑤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①其:应该。②孝:孝顺父母,悌:顺从兄长。③务:专心致力于某事。④本:根本、基础。⑤道:规范、秩序。 【译文】有子说:“如果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事务的根本,根本建立了,道德规范、秩序就产生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些,应该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子曰:“巧言令①色,鲜矣仁!” 【注释】①令:美善。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讨好的表情,(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①吾身②:为人谋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不习乎?” 【注释】①省:反省。②身:自身。③忠:尽心竭力。④信:诚实。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呢?” 【原文】子曰:“道①千乘之国,敬②事而信③,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④。” 【注释】①道:治理。②敬:慎重、严肃。③信:守信。④以时:根据时节。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要严谨认真地办事而且(恪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而且爱护官吏,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①而信,泛爱众,而亲②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③。” 【注释】①谨:谨慎。②亲:亲近。③文:文献、知识。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在父母身边,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兄长。(做事)谨慎而且(说话)诚实,广泛地去爱护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译文论语学而

《论语》学而篇 本文简介 《学而》就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就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就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与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经典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就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有子曰:“礼之用,与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与而与,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 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参考译文 1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与练习,不就是很愉快不?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就是很令人高兴的不?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就是一个有德的君子不?” 2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就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就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就是仁的根本啊!” 3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与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就是不就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就是不就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就是不就是复习了呢?” 5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7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瞧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她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她已经学习过了。” 8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