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宁波海神信仰

浅谈宁波海神信仰

浅谈宁波海神信仰
浅谈宁波海神信仰

浅谈宁波海神信仰

王进

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助理馆员

徐建成

宁波市文广局文博处副处长

内容提要:

本文以粗浅的资料考证,自唐代三江口建城和对外开放港口以来,宁波(古称明州)民间的海神信仰主要人物有鲍盖、黄晟、罗清宗、观音、妈祖、姜毛二神、如意娘娘等,到了清道光、咸丰年间才达到了崇拜妈祖的信念共识;并且从唐宋时期来往于中日韩的“明州商团”、福建商帮对于明州港发展的重要影响、“甬东天后宫”庆安会馆的建设对于宁波帮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妈祖信仰对于宁波港历史地位的作用和影响等几个方面,分析宁波信奉海神的主要情结和历史文脉,提出新的认知观点。

关键词:宁波海神信仰主要情结历史文脉重新认知

自古以来,宁波老百姓既亲近大海又惧怕大海。之所以亲近大海,是因为大海有盐、有渔、有贸易往来。之所以惧怕大海,是因为大海中有不可预测的风暴海浪,甚至有追到城里岸上来的台风和海侵。宁波人既通过提高造船术来勇敢迈向大海,又通过

海神信仰来获取征服大海、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不过,自唐代三江口建城和对外开放港口以来,宁波(古称明州)民间的海神信仰不止妈祖一个,只是到了清道光、咸丰年间才达到了崇拜妈祖的信念共识。个中原因,值得研究。本文以粗浅的资料考证,提出一些观点,抛砖引玉,以求学者专家指正。

一、宁波民间信仰的主要海神人物

(一)鲍盖。古代,宁波城内15座庙宇中供奉的神是鲍盖菩萨,如灵应庙、显济庙、灵威庙、祥应庙、灵显庙等。鄞县邱隘、五乡、宝幢、东钱湖、下应以及大嵩、云龙一带50座庙宇中供奉的神也是鲍盖菩萨;鲍盖为什么被受宁波百姓如此敬重?他是何许人也?

鲍盖(267-316),后汉鄮邑人,永兴三年(306),任鄮县县吏,居高钱青山村(今鄞州东钱湖镇梅湖村)。鲍盖为官清正,两袖清风,除暴安良,保境安宁,深受老百姓爱戴。建兴四年(316),天闹灾荒,百姓流离失所,食树皮度日。正当危难之时,适逢鲍盖押粮船队在海上遇风浪,驶入鹿江暂避(今高钱),见途饿殍遍野,群众跪地求救。见此情景,鲍盖悲感交织,泪水纵横,毅然将所押粮食赈济灾民,由于难向官府交差,自己投江自尽,卒后百姓将其从鹿江上捞起来,葬于高钱下王鹿山。附近百姓为感其恩德,表彰英灵,鄞东鄞西一带纷纷立庙祀之。

相传,梁大通年间(527—529),有一个五台山和尚叫(释)昙鸾,雁门人,当时他听说江南有个居士陶弘景,胸怀广博,知

识宏赡,被受全国各地人的敬重与宗仰,天下方术之士为到他的门下求学而感到荣幸。昙鸾决心到陶弘景那里求学,于是他到了梁,通报了自己姓名,说:“北国虏僧昙鸾,前来礼谒。”并把来梁求学之事予以禀报。昙鸾得以应允后,后在陶弘景舍下学习。学成后返回途中行至鄮县浃江江边,正值江面风涌浪大,无法渡江。听江边上人说,往江边的鲍盖神庙礼拜祈祷,可平此风浪。否则要持续7天,7天后才能止息。昙鸾无奈,便祈告庙神,说:“归途心切,如若我所请求的能实现,我将为你重造庙宇。”他在庙内席地而卧时,朦胧中庙神鲍郎子现了形,告知昙鸾说:“如果你想渡江,明日早晨就行。”在第二天一早昙鸾醒来,走到江边,江面上还是浪涛汹涌,但当昙鸾上了渡船,江面上一下子就平静下来了。

《四明谈助》卷二十二中记载:“鲍盖薨后30年后为神,仍以匡时济世爱民为怀。”南朝梁大通间(527—529),有奴贼名益,倡诱群盗,号“奴抄兵”,寇郡邑,官兵战而不胜。越州刺史萧诋得鲍盖之助,将“奴抄”歼灭于余姚,舟胶于江,众陷于淖,溃溃如醉,官军悉缚之。萧诋奏请梁武帝赐赠大祠宇。《乾道图经》记载,唐圣历二年(699),(鄞)县令柳惠古迁祠于县,建明州鲍君永泰王庙。宋崇宁二年(1103),工部尚书丰稷奏:明州鲍君永泰王庙额,犯哲宗皇帝陵名,乞改名“灵应”,俗称大庙(今海曙区镇明路郁家巷口)。《延佑志》记载,宋以后,鲍盖封“忠嘉神圣惠济广灵王”。明正统年间,郡守郑珞重

新修缮大庙。“岁以九月十五日郡邑致祭”。

(二)黄晟。《四明谈助》卷四十二有一则《周生溺海蒙神佑》记载。该“神佑”就是唐代明州刺史黄晟。相传,清乾隆年间,宁波城内盐仓门附近周守备(周兆云)家里有一个儿子,叫周崇仁,精通医术。中年时跟随官方海舶,访问台湾。中途遇到飓风,海舶飘至吕宋。吕宋国为清朝政府友好邻邦,接待了海舶上的人员衣食和居住。周崇仁便在那里为吕宋国老百姓医治疾病。当时正好遇到国王染上怪病,周崇仁以自己的医术治愈了国王的病。国王于是更加敬重、款待船舶人员一行。过了不久,终于等来了来自中国的商船,周崇仁等人便搭乘商船归国,在经历了一次海难之后,以为得以大难重生。不料,商船遇到了礁石,船破进水。此时周崇仁正在船中酣睡,朦胧中听见船上的慌乱声,被惊醒,此时水已经没过他的胫骨,急忙登爬礁石逃生。一个巨浪迎面拍打礁石,周崇仁随浪卷入海中。周自感叹:我命休矣!这时候,见神人立于海面,舆车护卫整齐排列,旗臶高扬,气势盛大,旗臶上绣写着“江夏侯”三个大字。神呼舆卒从海中救起周崇仁,同舟落水的其他人员也被救起。周崇仁恍惚中见江夏侯旗臶冉冉入云而远去,感恩不已。回到宁波以后,就去他们家附近的佽飞庙还愿、叩首。要知道,佽飞庙里,供奉的便是江夏侯黄晟。此事件一传出,宁波城里老百姓也更加信奉黄晟神灵保佑救苦救难。

黄晟,鄞人。生于唐宣宗己卯年八月初六(859),自幼勤

奋好学,爱习武,相传,在三江口潜有一蛟龙,出没无常,掀风作浪,危害黎民百姓。年年端午前,百姓要用童男童女、家禽猪羊等投入江中,以乞平安。为解黎民之疾苦,黄晟手持长剑,奋身跃入三江口,在三江中与蛟龙搏斗三昼夜,血染江面。从此,三江口再无恶蛟之危害。有对联为证:“乘骥显鸿犹四海中星辉云烂;斩蛟传骏烈千秋下浪静波澄。”唐僖宗年间,明州大乱,盗贼蜂起,民不聊生,黄晟集结群豪,守护乡井。县令闻于郡守羊僎,授以鄞塘镇遏使,后又迁奉化都护防遏兼佽飞都副兵马使、左散骑常侍、浙东道东南副指挥使。羊僎死后,钟季文占据明州。钟季文死后,众人拥戴黄晟摄守明州,并上表朝廷加授明州刺史。黄晟担任明州刺史十八年之久,建罗城、造浮桥,造福于民,功绩卓著,死后屡受历朝追封。在宋开宝八年(975)被朝廷追封为开府议同三司上柱国太子太傅江夏侯。淳佑八年(1248)继被追封忠济侯。

(三)罗清宗。宁波城区内咸塘街原本有一座海神庙。所供奉的海神姓罗,名清宗,好修黄白(炼丹术),羽化成仙。职统海中诸龙神,每每百姓求祈祷雨,他都必应允。海神庙原初在宁波城东渡门内,元至正间(1341—1368),迁至咸塘街,所迁址乃宋代“威果全捷营”基地。

《四明谈助》卷十四记载,古代曾经有洋商到庙内演剧,自言:路上遇到暴风,船被打坏。黑夜中忽见有“罗府”神灯保护,免得遇难。于是询问明州城内“罗府”何在?百姓告诉他海神庙

所在位臵。这位洋商便去答愿。此类事不胜枚举。清康熙年间,甬上学人李邺嗣曾在海神庙题写一副对联:灌门定柱,巨壑安澜,统一千里水伯波侯,频占风雨;朱幄晨开,灵旗夜出,历三百年华樽素豆,重肃威仪。

(四)观音。据元大德《昌国州图志》记载,位于定海北门外的普慈寺,东晋时就已经出现了专供观音的小庵院。相传唐代慧锷大师带来的那尊观音像不一定是普陀山最早的观音像。古代,宁波(包括舟山群岛)渔民出海捕鱼,最惧怕的莫过于遇上海难,而能“令诸众生,大风不漂,水不能溺”的海上保护神观世音菩萨,自然会成为他们供奉的对象。许多海商及入唐求学修行的外国船只,常到普陀山躲避风浪、烧香拜菩萨,祈祷航程平安。这些因素,为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宋代,普陀山成为中国与高丽、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交通枢纽,据统计,两宋时期高丽遣使达57次,宋使往高丽达30次,去高丽经商达5000余人。各国商舶停靠普陀山,除候风候潮,另一重要目的是,出航前都要登山做佛事,商贾们惧怕海难,船上供有神像,路过普陀忘不了祈祷观音。宋宝庆《四明志》说“寺以观音著灵,使高丽者必祷焉。”

相传,宋代王百娘,明州人,年少时丧父,嫁人没多久就守寡了。于是王百娘跟着她的舅舅舍人(掌管诏告或侍从的官员)陈安行出使,在一次海难中,成为唯一的生还者。王百娘后来供奉观音神像,感念搭救之恩。据元盛熙明《补陀洛迦山传》记载:

“海东诸夷,如三韩、日本、扶桑、占城、渤海,数百国雄商巨舶,由此取道放洋,凡遇风波寇盗,望山归命,即得消散”。船上皆有观音神像,不断地祈祷神灵保佑航路安全。

(五)妈祖。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相传妈祖俗姓林,出生于宋朝福建省兴化军莆田县湄洲岛,一出生则不哭不闹,因而取名为默,小名默娘,因此又称林默娘。妈祖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农历),因救助海难于宋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农历)逝世。后人敬仰她,便在湄洲岛上建祠立庙纪念她,并相信她能在海上奔波,扶危助困,济世救人。北宋宣和五年(1123),给事中路允迪等乘定海(今镇海)打造的神舟,从明州(宁波)奉使高丽,途中突遇狂风巨浪。船翻人溺,在这危急时刻路允迪等求祷于妈祖,后得以济使顺归。回国后宋徽宗闻此事大悦,钦赐“顺济”庙额。从此妈祖信仰得到朝廷的认可,并且借助明州传播各地,妈祖则成为中华民族的航海保护神。后来历代朝廷也对她屡次褒封,并将妈祖祭典列入国家祀典。随着时间的推移,妈祖信仰不断扩大,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全球有妈祖信众近2亿人,妈祖庙近5000座,遍布美国、日本、新加坡和台湾、香港、澳门等20多个国家与地区。

(六)姜毛二神。据清代雍正《象山县志》载:“南市中二神,姜姓、毛姓,古传为唐进士,弃官隐此,施药济人,卒而有灵,乃立庙祀焉。”民国《象山县志》记载,“至今渡海者,或

遇风涛,号神望救,即浪静波平,获济无恙,里境有祭。”

姜毛庙,俗称“姜殿庙”,位于现今象山丹城街道十字街西南,占地两亩,是县城内唯一幸存的具有清代早期风格的古庙。姜毛庙始建于元,明嘉靖二十八年扩修,初具规模。清嘉庆十八年大修,殿宇恢宏,现存大殿即是此期间重修的。清同治五年前部遭火焚,十三年重建到座楼、两厢楼及戏台。民国九年建后殿。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度辟为戏院,后亦作丹城镇公所和小学。

(七)如意娘娘。相传,南宋时期,象山的渔山岛常有福建兴化人来捕鱼,也常有台州、黄岩人到岛上铲淡菜(岩生海产贝类)。有一天,有采贝人坠崖身亡,随后其女从家中赶到,问旁人其父身在何处?当得知坠崖人落海处后,女子二话不说,纵身跃入海中殉葬。众人大惊之余,有人下海营救,但遍寻不着尸身,只在女子落海处拾得木板一块。当地人感念女子孝行,将浮木拾回后雕成少女塑像,在渔山岛建庙纪念,后被称为“如意娘娘庙”。“如意娘娘”成为宁波、台州、温州沿海一带典型的渔民祈求平安的精神寄托。50多年前,国民党军队从舟山群岛退踞台湾时,将当时石浦镇渔山岛的男女老幼共487人集体迁居依山傍海、地理环境与宁波象山石浦极为相似的台湾台东县,建起小石浦村,又称富岗新村。当时,渔山岛人也“请”走了保佑他们的“如意娘娘”,在小石浦村建海神庙供奉。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400多人的小石浦村现已发展成为1500余人的大村,但村民们依旧说着象山石浦方言,延续着石浦的乡风民俗。大陆象山石浦

——台湾台东小石浦两岸共同朝拜“如意娘娘”的习俗也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上述神化人物之外,在宁波,尤其是象山、奉化等地,还有诸多渔业神信仰,如杨甫老大。说的是定海岑港白老龙,化为一渔翁帮福建寡妇捕鱼夺丰收的故事。他是船神亦是渔师公。杨甫神有个很大的信仰圈,几乎覆盖整个江浙沿海,包括闽南。而对其来历,各地又说法不一。如在奉化渔村,把“杨甫”写作“洋夫”,说“洋夫”是渔民的始祖。此外,燕寓老相公、海囡、绢珠娘娘、渔师公、渔师娘娘等也是信仰体系的重要神化人物。

二、宁波信奉海神的主要情结和历史文脉分析

(一)通过海神信仰,重新认识和研究唐宋时期来往于中日韩的“明州商团”。

唐宋以前明州人对于海洋的征服能力和勇气,今后有待于对句章故城及句章港的考古发掘和研究。笔者以为,明州人对于鲍盖、黄晟的信仰,充其量是对江神崇拜、水上遇难获助的延伸。唐代明州港有大商人李邻德、李延孝、张友信(一说张支信)、李达和李处人等往返于日本、韩国与宁波之间。近年来,众多学者对于这些商人进行了考证研究,基本上都不是明州人。其中,李延孝为渤海国(新罗)商人(?—877)、李邻德、李达的籍贯为赵郡(今河北省赵县)人,后为婺州(永康)商人。张友信是否为唐人也值得商榷。这些人以往一直被认定为“明州商团”,

应该是错误的,只是他们的商贸行为是通过明州港实现罢了。他们对海神的信仰和依赖主要是观音。

(二)通过妈祖信仰,重新认知福建商帮对于明州港发展的重要影响。

北宋时期,明州的发展乃今日之深圳。明州成为国家重要的造船基地。众多考证表明,主要原因在于明州有着手工技艺较好的造船工匠。但是众多船只归属的主人却是福建商人。从事中日贸易商船中的水手也多是福建人。所以说,福建人商贸开发于宁波,如同近代宁波商人开发于上海。当时,众多福建船只来往于中日贸易,福建商人、包括福建渔民也多迁居于慈溪、镇海、舟山、象山等地。福建商帮在明州港的发展,将妈祖信仰带入了明州民间。这也是北宋宣和年间,妈祖信仰得到朝廷的认可,并且借助明州传播各地的原因。事实上,咸塘街“海神庙”神主“罗清宗”是不是福建海神主——光济王庙“罗仙子”,有待研究考证。此外,“如意娘娘”以及宁波其他渔业神信仰的传说也皆与福建人有关。

(三)重新认知“甬东天后宫”庆安会馆建设对于宁波帮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宋绍熙二年(1191),福建船主沈法询在今宁波江厦街建立第一座妈祖庙。通过信奉妈祖,把福建船商联合起来,这是宁波港商业船帮集会场所最早出现的雏形。宁波(明州)自南宋以来,南北商号的逐渐形成,主要依赖于福建商人、浙江商人和安徽商

人三部分。但是浙江商人中宁波人的份额与温州、台州以及湖州人从商一样,并不占据优势。这一观点,在明史经济研究今后会日益清晰起来。所以,宁波城区内所建的天妃宫、天后宫,多属于福建、新安人的会馆场所。清道光六年(1826),宁波南号商帮在江东建南号会馆,取名“安澜”,意在“仰赖神佑,安定波澜”之义。此时,北号所拥有的商家和船只,在数量上虽不及南号多,但经营的规模和能力却十分可观。于是,慈溪籍、镇海籍和鄞县籍9家北号舶商不甘示弱,冯公一(冯云祥)、董大生(董秉愚)、费敦大、费复大(费纶金、费纶鋕、费辅泩)、盛惇记(盛炳澄)、童甡记(童祥隆)、葛大成、苏祥和、苏恒久(苏庆和)等,费缗钱十万有奇,于道光三十年(1850)始建,咸丰三年(1853)落成了北号会馆,取名“庆安”,寓“海不扬波庆兮安澜”之意。除船捐户捐外,又集资一万六千九百千文,陆续臵买房产三十一所,作为会馆公产,每年租息所入,以供祀事、修理、修膳等需,有余分存殷实钱庄,以备续增房产。会馆声势大大盖过福建会馆和南号会馆。此举气势的形成正是日后宁波帮开辟上海滩天地的前征。

(四)重新认知妈祖信仰对于宁波港历史地位的作用和影响。笔者研究中一个最强烈的质疑,就是为什么妈祖神救护海上遇难时,身穿朱衣。众多学者解释为妈祖原本是未出嫁女子,属于“女儿红”。此外,红色代表着生命,在海难发生时出现,意味着获救重生。宁波民间诸多海神传说故事也说明了这一点。其他海神,

如黄晟、姜毛二神也是身穿朱衣救助海难百姓的。

2002年,庆安会馆推出《妈祖与中国红》蜡像陈列和《明州与妈祖》连环半景画陈列,给了笔者新的启示。自古海难多发生于暴雨风浪和船触暗礁。事实上,在海上航行除了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发生船沉人亡的惨剧之外,船员们能否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了航海的主要问题,船上的自然与人为的火灾是发生船毁人亡的最多海难。北宋宣和年间,妈祖信仰得到朝廷的认可,并且借助明州传播各地,成为中华民族的航海女神。其根本的意义在于植根于民众朴素的情感之中,更借助于女性与生俱来拥有母性温柔之伟大与和睦(和谐)相处之力量,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征和较高的文明进步价值,而由此形成的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则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财富。从这一点来说,明州对妈祖信仰传播的历史贡献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1、《四明谈助》,(清)徐兆昺著,宁波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2、《象山县志》,陈汉章著,方志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3、《从妈祖的早期文献看造神过程——兼论妈祖与宁波的关系》,俞信芳撰,《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一期;

4、《宁波与妈祖信仰渊源关系辨析》,董贻安撰,《妈祖文化论文集》,蔡长奎主编,香港凌天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关于信仰的力量演讲稿3篇

关于信仰的力量演讲稿3篇 信仰的力量演讲稿(1)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信仰下的人生》。 我总是在回望自己过去的时候想起关于人生的一切,多少个夜晚难以入睡。苦苦的冥想中所得到的结果是我对人生的恐惧。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想,当我们把一个人的生命作60岁计算的话,而现今的我们有的刚好过了20岁,有的刚好20岁,有的离20岁多不远,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命已经刚好过了三分之一,那么在这三分之一的生命里,我们对自己的亲人,对自己的朋友,甚至整个社会付出了多少呢,对于我们余下的三分之二生命又将如何去过呢? 记得幼时我常常在长江边上奔跑,咆哮的水流从震颤的大地上翻滚而过,耳边是迅疾的风声,我突然感到脚下有一股无形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竟然一直支持着我,融进了我的血液。多少年后,我才明白过来,那种力量竟是由于我感化于长江磅礴的气势而根植于内心深处的信仰,那是对人生一种蓬勃发展的渴求,对于强大生命力的一种真实向往。 我一直在探求人生与信仰的纽带,如同一种精神图腾的回归。信仰所赋予人类无穷的力量,去创造和发掘属于人生内部的神秘感应。信仰是华夏文明与世间真、善、美最有力的证明。人们的敬畏化成它所能代表的一切高尚品质和超越自我的一个又一个神话!

信仰,对于我最早的接触是徐志摩的诗集,徐志摩穷尽其一生追求单纯的信仰:爱、自由、美。而今天在这里,我要沿着志摩先生未走完的路,将其信仰进一步地深化:是博爱,是自由,是完美。博爱即爱于亲人,爱于朋友,爱于社会;自由即物质上、思想上永恒的自由;完美即从知识上、从能力上、从思想上、从道德上完美自我,并在自我完美的同时,去影响他人,让别人也变得更加完美! 人生是无法脱离信仰的保证,因为人生的起伏所带来的巨大的伤害,惟有信仰才能根治,才能给世间所有奋斗中的灵魂带来最大的精神安慰! 信仰,是和平年代一个必要的补充。而人于战争年代所迷失的人性也是需要靠信仰来维护的!我们也应该坚信:信仰就是我们美丽的人性,是人类朴实无华的感动获取开启我们成功的曙光! 最后,在演讲结束之时,让我们相信信仰之力量,走完青春之道路,共建和谐之校园 信仰的力量演讲稿(2) 向日葵永远望着蓝天,和煦的阳光是它的信仰藤蔓不懈向上攀爬,粗壮的树干是它的信仰溪流淌过雪地平原,大海是它的信仰。信仰让我们执着,让我们勇敢,让我们体会奋斗,懂得追求。执着着,勇敢着奋斗着――为了我们的信仰。――题记 午后的阳光懒散地洒落在无人的公园中,只有花儿在那炫耀娇容。红的花热情,黄的花活泼,白的花纯洁,紫的花

信仰的力量演讲稿

信仰的力量演讲稿 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下面是由应届毕业生网PQ小编推荐的信仰的力量演讲稿欢迎大家阅读 信仰的力量演讲稿(1) 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什么是信仰?人为什么有信仰我想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尽相同什么是辅导员的信仰?辅导员为什么有信仰?更是我们全体辅导员共同追问自己的职业课题?穿过历史的长河我们不难发现第一个涌向理想彼岸的无论是潮涌还是浪花都离不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遥望广阔的星空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照耀人间的是日月而不是短暂的流星因为片刻的辉煌不代表永恒的理想坚定不移的信念才是持之以恒的力量因为人有了“信仰”人才会有力量、人有了“信仰”人生才会闪耀光芒人有了信仰人活得才坦荡人有了信仰人生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有人说:医生的信仰是医治病痛、救死扶伤有人说:运动员的信仰是超越自我超越梦想还有人说:农民的信仰是播下种子收获希望而我说我的信仰一个平凡地、普通地高校辅导员的信仰就是:“沐浴党伟大的光芒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栋梁”这不在是印在辅导员工作手册上简单的文章而是铭刻在我心中的“一种责任、一份担当和一个理想” 青春有信仰从此不一样信仰助青春人生有方向我在辅导员的岗位上经历了六个春夏秋冬六个寒来暑往六年前当我接到留校工作成

为一名光荣的辅导员的通知时我的心中怀揣着一份不安和对未来辅导员事业的无限向往从那时起我就不断的思考如何能让辅导员的工作乘风破浪扬帆起航正是有了这种思量我才逐步的认识到体会到也寻找到了什么是辅导员的信仰?辅导员为什么要有信仰? 什么是辅导员的信仰?是一件件一桩桩为学生们办理的小事是每天穿梭于各个教室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是炎炎夏日里为学生找工作而忙碌是皑皑白雪中行走于家访的道路上 什么是辅导员的信仰?是每一次与学生促膝长谈是每一次对学生谆谆教导是每一次检查学生宿舍的安全隐患是每一次主持的团会班会是学生军训中与学生共同出现在炎热的操场上 什么是辅导员的信仰?是认真做好每一次贫困生助学工作是操行评语上一字字一句句真诚的希望是在学生在各项比赛活动中获奖的无比自豪是四届辅导员技能大赛中的不断成长 什么是辅导员的信仰?是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奉献青春和力量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奋斗终身的期望这就是辅导员的信仰这就是辅导员简单平凡的信仰这就是辅导员光荣而伟大的信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也许我们的一生朴实无华、平凡无奇也许在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美好的青春岁月离我们远去也许我们已经白发苍苍日近夕阳到那时我们要问自己这一生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一生中做了最对的一件事那就是选择了阳光下最高尚的事业——辅导员事业我们得到是人生中最宝

浅谈党员的信仰

浅谈党员的信仰 浏览量:2659回复数:33 只看楼主 复制链接 分享到:qq 人人新浪小米推客 浅谈党员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历经90年的风雨,为了庆祝建党90周年,全党响应胡总书记“常怀忧党之心,恪守兴党之责”的号召,开展了学习新高潮。我们社区党员课堂正是这时候开学的。在2011年8月9日的党员课堂上,学习的主题是“如何抓好党员管理教育”,而党员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当今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稳步提高,但是信仰却多样化或者说缺少主导信仰甚至是信仰缺失和信仰危机。信仰,是指人们对宗教、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信仰属于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有人说,有了信仰,石头在水上也能漂流,这话似乎不符常理,但却道出了信仰的神奇力量。 一、从历史和现实中感悟信仰的力量 1921年,13位先驱者冒着生命危险低沉而饱满地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从那一刻起,信仰两个字就写进每位共产党员的心里。共产党打天下,参加革命的并不全都是穷人,豪门富家的有之,位高禄厚的有之。这些人脱下了皮鞋穿上了草鞋;甩去了优裕,选择了艰辛,竟然是那样的义无反顾。坐牢,他们“愿把这牢底坐穿”;杀头,他们笑傲刑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是何等的豪迈!何等的坚毅!革命战争时期,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前赴后继,风风雨雨,一路走来,不变的是坚定的信仰。 在和平年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还要不要信仰?信仰还有没有力量?回答应当是肯定的。毛泽东同志讲,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从哪里来?就源于信仰。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这些党员默默无闻地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凭着对党的赤胆忠心,对群众的深情厚谊,对人民的满腔热情,牢记宗旨,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勇创一流,他们用实际行动报答党组织的培养和关心,他们都有着坚定信仰的共产党员。 二、目前部分党员信仰中存在的问题 “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是一句很有份量的忠告,这是党中央看清这个问题并深感忧虑而提出这一要求的。在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背景下,市场经济的主体多元化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及以组织形式、生活就业方式的多元化,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变得格外活跃,许多负效应也给一些党员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冲击,从而导致了部分党员信念 弱化、动摇乃至缺失。 三、怎样坚定我们的信仰 就像马克思说的,我们的事业不会显赫一时,但会永远存在,在我们的墓碑前,高尚的人们会洒下热泪。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开始时工作很不错并且很有成绩的干部,后来却堕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根子就是在信仰上出了问题。没有信仰,就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人活得就欠高尚。那么,如何坚定我们的信仰?

浅谈宁波海神信仰

浅谈宁波海神信仰 王进 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助理馆员 徐建成 宁波市文广局文博处副处长 内容提要: 本文以粗浅的资料考证,自唐代三江口建城和对外开放港口以来,宁波(古称明州)民间的海神信仰主要人物有鲍盖、黄晟、罗清宗、观音、妈祖、姜毛二神、如意娘娘等,到了清道光、咸丰年间才达到了崇拜妈祖的信念共识;并且从唐宋时期来往于中日韩的“明州商团”、福建商帮对于明州港发展的重要影响、“甬东天后宫”庆安会馆的建设对于宁波帮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妈祖信仰对于宁波港历史地位的作用和影响等几个方面,分析宁波信奉海神的主要情结和历史文脉,提出新的认知观点。 关键词:宁波海神信仰主要情结历史文脉重新认知 自古以来,宁波老百姓既亲近大海又惧怕大海。之所以亲近大海,是因为大海有盐、有渔、有贸易往来。之所以惧怕大海,是因为大海中有不可预测的风暴海浪,甚至有追到城里岸上来的台风和海侵。宁波人既通过提高造船术来勇敢迈向大海,又通过

海神信仰来获取征服大海、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不过,自唐代三江口建城和对外开放港口以来,宁波(古称明州)民间的海神信仰不止妈祖一个,只是到了清道光、咸丰年间才达到了崇拜妈祖的信念共识。个中原因,值得研究。本文以粗浅的资料考证,提出一些观点,抛砖引玉,以求学者专家指正。 一、宁波民间信仰的主要海神人物 (一)鲍盖。古代,宁波城内15座庙宇中供奉的神是鲍盖菩萨,如灵应庙、显济庙、灵威庙、祥应庙、灵显庙等。鄞县邱隘、五乡、宝幢、东钱湖、下应以及大嵩、云龙一带50座庙宇中供奉的神也是鲍盖菩萨;鲍盖为什么被受宁波百姓如此敬重?他是何许人也? 鲍盖(267-316),后汉鄮邑人,永兴三年(306),任鄮县县吏,居高钱青山村(今鄞州东钱湖镇梅湖村)。鲍盖为官清正,两袖清风,除暴安良,保境安宁,深受老百姓爱戴。建兴四年(316),天闹灾荒,百姓流离失所,食树皮度日。正当危难之时,适逢鲍盖押粮船队在海上遇风浪,驶入鹿江暂避(今高钱),见途饿殍遍野,群众跪地求救。见此情景,鲍盖悲感交织,泪水纵横,毅然将所押粮食赈济灾民,由于难向官府交差,自己投江自尽,卒后百姓将其从鹿江上捞起来,葬于高钱下王鹿山。附近百姓为感其恩德,表彰英灵,鄞东鄞西一带纷纷立庙祀之。 相传,梁大通年间(527—529),有一个五台山和尚叫(释)昙鸾,雁门人,当时他听说江南有个居士陶弘景,胸怀广博,知

浅谈法律信仰

浅谈法律信仰 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自晚清沈家本修律,历经民国“六法”体系,至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一甲子之际,在中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系完备的法律制度。但我们必须承认,在当代中国法律不仅没有被普遍认同,反而成为了社会公众的嘲弄的对象,甚至走向对立。西北政法大学图书馆前的雕塑被拆除,源于公众对雕塑原意的曲解,或者说,在我们心中都有这个疑问,在当代中国法律有多大的作用? 一、什么是法律信仰 冯天策在所著的《信仰导论》一书中,为信仰的内涵做了如下解释:它是人类意识对客观世界及自身生命过程的反映,是人类精神宇宙存在全面沟通与融合的愿望与努力。它既包括由意识所形成的带有价值参数的有关宇宙、社会和自身存在的一系列观念和知识,以及由这些观念的偶像所构成的信仰对象,又包括人的信仰情感、信仰态度和信仰行为。具体到法律信仰,似乎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一种特殊的主观把握方式,是社会主体在对社会法的现象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油然而生一种神圣体验,是对法的一种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感情和意识等各种心理因素的有机的综合体,是法的理性和激情的升华,是主体关于法的主观心理状

况的上乘境界。 二、为什么培养法律信仰 1、从历史角度看,培养法律信仰具有应然性和重要性。 法律信仰的产生并非是现代才兴起的产物,早在古希腊罗马的时期,就有了这一概念的雏形,随后经历了西方的各种宏扬法的正义的精神文化建设将其定形,如十二世纪中叶的罗马法复兴运动以及后来的人文主义者、自然法学派和启蒙思想家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罗马法基本精神的运动。应该说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不管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法学家们,还是西方人文主义者、自然法学家和启蒙思想家,都是致力于培养社会公众对法律的崇高情感,即重视“信仰”的权威。然而,培养对法律的信仰有何重要性呢?对此,笔者将结合历史作如下的阐述:第一,在古希腊罗马的时期,思维敏捷的法学家把法律提到伦理性的高度加以赞扬,认为“法律是善和衡平的艺术”;同时,他们十分重视从社会文化伦理角度解读法的精神本质,将其看成是深藏在实定法之后的最高价值主体,从而确立法律的至高天上的地位,并有利地保护了当时城邦自由民从事商品经济的活动。不容置疑,法学家们对法律的崇高追求并达到适应当时经济状况的需要,很大程度激发了当时城邦人民对法律的崇高情感,即对法律的信仰之理念。而这种信仰的产生,无疑促成了当时城邦社会法治精神的形成,加快了罗马城邦国家告别原始共同体的人治模式,进入依法而治的法治化的历史进程之中。 第二,在西方的罗马法复兴运动到后来的人文主义者、自然法学派和启蒙思想家所发起的许多运动中,以各种形式来(绝大多数是以法律

信仰的力量演讲稿作文5篇

信仰的力量演讲稿作文5篇 信仰的力量演讲稿作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什么是信仰?人为什么有信仰。我想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尽相同。什么是辅导员的信仰?辅导员为什么有信仰?更是我们全体辅导员共同追问自己的职业课题?穿过历史的长河我们不难发现,第一个涌向理想彼岸的无论是潮涌还是浪花,都离不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遥望广阔的星空,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照耀人间的是日月而不是短暂的流星,因为片刻的辉煌不代表永恒的理想,坚定不移的信念才是持之以恒的力量。因为人有了“信仰”人才会有力量、人有了“信仰”人生才会闪耀光芒。 人有了信仰人活得才坦荡。人有了信仰,人生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有人说:医生的信仰是医治病痛、救死扶伤。有人说:运动员的信仰是超越自我,超越梦想。还有人说:农民的信仰是播下种子,收获希望。而我说,我的信仰,一个平凡地、普通地高校辅导员的信仰就是:“沐浴党伟大的光芒,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栋梁”。这不在是印在辅导员工作手册上简单的文章。而是铭刻在我心中的“一种责任、一份担当和一个理想”。 青春有信仰,从此不一样。信仰助青春,人生有方向。我在辅导员的岗位上,经历了六个春夏秋冬,六个寒来暑往。六年前,当我接到留校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辅导员的通知时,我的心中怀揣着一份

不安和对未来辅导员事业的无限向往。从那时起,我就不断的思考如何能让辅导员的工作乘风破浪,扬帆起航。正是有了这种思量,我才逐步的认识到,体会到,也寻找到了什么是辅导员的信仰?辅导员为什么要有信仰? 什么是辅导员的信仰?是一件件,一桩桩为学生们办理的小事。是每天穿梭于各个教室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是炎炎夏日里,为学生找工作而忙碌。是皑皑白雪中,行走于家访的道路上。 什么是辅导员的信仰?是每一次与学生促膝长谈。是每一次对学生谆谆教导,是每一次检查学生宿舍的安全隐患,是每一次主持的团会班会。是学生军训中与学生共同出现在炎热的操场上。 什么是辅导员的信仰?是认真做好每一次贫困生助学工作。是操行评语上,一字字,一句句真诚的希望。是在学生在各项比赛活动中获奖的无比自豪,是四届辅导员技能大赛中的不断成长。 什么是辅导员的信仰?是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奉献青春和力量,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奋斗终身的期望。这就是辅导员的信仰,这就是辅导员简单平凡的信仰,这就是辅导员光荣而伟大的信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也许,我们的一生朴实无华、平凡无奇。也许,在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美好的青春岁月离我们远去。也许我们已经白发苍苍,日近夕阳。到那时,我们要问自己这一生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一生中做了最对的一件事,那就是选择了阳光下最高尚的事业——辅导员事

浅谈信仰与当代大学生

信仰与当代大学生 一、信仰的概念: 百度对于“信仰”的解释是: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由此可见信仰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和作用是极其巨大的。信仰价值的关键在于它的“支柱”作用。信仰支柱体现着人生价值的可靠落实,其最根本的意义就是能够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这种精神可以说是人生价值的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决不能离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信仰支柱的基础之上的。 二、信仰与当代大学生 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信仰的价值作用是不一样的,在所有类型的社会群体中,大学生应该是一个特殊的部分了。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大学生正处在一个远离社会又即将进入社会的阶段。对于我自身而言,因为我本身的角色就是一名大学生,身处这样一个“当事人”的角色,所以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特性,心里,价值观等等是有一个大概的体会和认知的。大学生面临的问题,以及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也间接决定了整个社会即将出现和面临的种种问题。 有人评价我们这群人,说“这一代年轻人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躁。”的确,我们是躁动的一代,我们的生活处在一个飞速更新换代信息时代。这样一个时代的特征就是:快速、简单、方便、时尚。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大大的提高。可是大学生心中那填补不了的空洞却在日益扩大。大学生们从之前强迫式的学习环境中解放出来之后,以为自己总算找到一片属于自己任意发挥的空间。现在不是流行一句宣言“我的地盘我做主”吗!这样一种自我的思想形态在大学生们心里根生蒂固。 (配合情景表演) 三、大学生信仰缺失的原因: 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各种思潮的涌入,各种新观念、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加上 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处于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状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在崇物的多元化上。在大学校园里,各种理论都可能占有一席之地。 2、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社会中存在一些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正常的。但是,一部分学生对此不加以理性的思考。他们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当我们的共产主义运动受到挫折时,他们便开始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和不信任,认为马克思主义不灵了;当我们打开国门,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时,他们又认为资本主义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 3、由于过去我们在开展信仰教育中的悬空化,导致部分学生厌恶信仰教育,只重视个人物质生活利益的追求,他们不谈理想,不要信仰,更谈不上为祖国献身,他们奉行事不关

地方海神信仰及其习俗

地方海神信仰及其习俗 地方海神信仰及其习俗 除了海龙王、观音、天后等海神外,东海诸岛还有各具特色、区域性很强的地方神。这是海神体系中又一类型。这种类型与上述不甚相同。这是因为天后、观音和东海龙王,为东海渔民一致公认和共同信仰的东海大神,而地方性的海神信仰,在区域上有很大的限定性。如陈十四娘娘,浙南海岛信仰盛行,但在浙北海岛却无影响。如羊山大帝,信仰仅局限于浙北海岛。其次,地方海神信仰的形成有个明显特征,且口他们的身世和灵迹不仅与特定的岛屿有着历史上的联系,而其信仰的流传区域即为神灵的诞生地。他们的职责主要在海上,或传言在风急浪险之夜为渔民保驾护航,或是在风暴突袭之时救渔民于危难之中,其功能类似渔民的护岛神或护海神。 虽说,东海诸岛从南到北,纵横千里,海域广阔,岛屿林立,地方海神种类繁多,但梳理一下,大致归纳为四种。一种是圣人神。即为有确切历史记载的清官、名吏等死后成神的,如羊山大帝。一种是英雄神,如戚继光、杨府神。一种是传说神,如陈靖姑、海宁公、氽来菩萨。另外一种是渔民神,如青滨庙子湖的龙裤菩萨。现择其地位显要者作一简述: (一)羊山大帝。作为地方海神,羊山大帝在嵊泗列岛和江苏沿海渔民中颇有威望。昔日小洋岛上建有羊山大帝庙,“气象巍峨,为各岛冠”。所谓“规模宏大,甲于江南”①,“香火鼎盛,四时不绝”。大帝的神像为一木刻漕官像。殿中匾额除“羊山大帝”外,另有“山海庆安”、“忠武侯王” 两块,为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恭所题。 至于羊山大帝的来历,据庙中匾记所叙云:“大帝李讳,名江南。崇明人(又说江阴人)。进士出身,历任梁陈两朝粮官,官至运粮正史。生于梁大同十一年(545)六月廿九。卒于陈祯明二年(588),终年四十三岁。” 关于李讳为什么成为羊山大帝,自有一番缘由。据传,陈末隋初,运河未开,南方漕米经海路运至陈都建康(今南京),小洋岛是必经之路。“陈祯明二年,小洋闹饥荒,刚巧漕官李讳运粮避风至此,值山民食罄,尽发粮赈之”②。但私动皇粮有杀头之罪。大风过后,漕船难以回去复命。“李讳恐归受责,投海自尽。”③直至唐朝贞观年间,东南沿海五省渔民联名上表,奏禀李公为民舍身之德。康太宗命尉迟恭亲临海岛督造大庙,并追封李讳为羊山大帝,忠武侯王。尔后,岛民传言:“大帝忠烈,投海为神。漕船巡海,护岛庇民。”大帝信仰尤甚。 据《小洋乡志·传说篇》中所叙:“民国初年,有一江苏渔船在小洋海面捕鱼遇风,十分危险。祈求大帝,稍即风弱,后安全返港,记忆中似有一黑脸神官前来护航,知是李讳所救。”又日:“清嘉庆年间,海匪作乱。某日有海盗数百人来犯大小洋山岛。忽而大雾罩海,岛上金鼓齐鸣,大帝率漕船列阵而出,旌旗似海,神兵如云,海盗惊恐而退。”无疑,这些异灵传说的记载和流布,更进一步强化了羊山大帝的信仰和神威。为此,岛上习俗,除了南宋发端的春秋二祀和诞辰、忌日外,还从明朝始,增加四汛开捕祭和庙会活动。大庙的前门除举办重大庆典和贵客进香外,终年加锁,不开正门,以显示羊山大帝神灵之尊。

浅谈中国文化危机与当代大学生之责任

浅谈中国文化危机与当代大学生之责任 国危矣!中国人不知怎么了,经常忘记了自己是炎黄子孙,经常把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抛之脑后,去追逐那些西方所谓的“先进”。如今的中国人早已忘记了什么是做人的准则什么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国人早已抛弃我们自古以来所遵循的礼义廉耻,现在的年轻人目无尊长、崇洋媚外,他们除了黑发黄皮肤说汉语外再也没有能够表明自己是中国人的地方了。 当代中国已经被西方文化所腐蚀。其一中国人丧失了自己的根。自清末以来,中国的大门被洋人的坚船利炮打开之后,西方基督教以及西方的文化借着帝国主义的扩张而传播到中国,中国人不自觉的对自身的文化产生了怀疑。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都是在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改革开放后,中国走上了发展经济的道路,中国文化早已被西化。谈论到中国人,我们大都是彬彬有礼的,但看看现在,各种不文明,各种违背道德的行为不断在我们的身边上演。我们哈韩哈日,我们过着情人节,什么玫瑰、蛋糕、烛光晚宴。七夕,还有多少人记得,还有多少痴男怨女在七夕一诉衷情? 现代中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中国,现在的社会上人人迷茫,人们为什么那么执着于工作、学习以及旅游?空虚,没错,就是这个答案。为何现代人热衷于微博微信,为何现代人热衷于各类肥皂剧以及娱乐活动?空虚,寂寞,冷。这不是在调侃,也不是在刷时髦。这是现代中国人内心的真实写照。古人为何有悠闲自在的生活?他们有信仰。有人说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但是我要说,中国人的信仰一直未曾中

断过。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学术氛围浓厚,从而奠定了中国人骨子里的信仰。我们不敬鬼神,我们敬畏天地,我们没有教规教条,我们有因果循环,有仁义礼智信,我们没有人际关系学,我们有三纲五常,我们没有自由的政治追求,但我们有逍遥的生活态度。现代中国人早已经失去中国人所需要坚守的文化底线。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面对如此颓废混乱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应当做些什么?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我们有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我们要坚守我们的道德观念。遵守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然而面对拜金化的社会,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讲孝,我们的父母对我们而言是最大的恩人,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我们怎么能为了物质的利益抛弃父母,我们怎么能为了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金钱闹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为了功名利禄,我们劳心、劳神、劳力。为了功名利禄,我们计划、忙碌、奔波。为了功名利禄,我们怀疑、欺诈、争斗。为了功名利禄,我们玩阴谋、耍诡计、溜须拍马。为了功名利禄,我们如履薄冰、患得患失。我们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们要加强自身的精神修养。当代中国物质发展已经达到世界第二,我们的精神建设却还在一百年前,我们该如何呢?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有理想,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我们要强国,我们要复兴中华民族文化,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天的言谈举止,从每一天生活细节做起。

信仰的力量演讲稿3篇

信仰的力量演讲稿3篇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的内容和形式。以下是由为大家收集整理出来的信仰的力量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信仰的力量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什么是信仰?人为什么有信仰。我想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尽相同。什么是辅导员的信仰?辅导员为什么有信仰?更是我们全体辅导员共同追问自己的职业课题?穿过历史的长河我们不难发现,第一个涌向理想彼岸的无论是潮涌还是浪花,都离不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遥望广阔的星空,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照耀人间的是日月而不是短暂的流星,因为片刻的辉煌不代表永恒的理想,坚定不移的信念才是持之以恒的力量。因为人有了“信仰”人才会有力量、人有了“信仰”人生才会闪耀光芒。人有了信仰人活得才坦荡。人有了信仰,人生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有人说:医生的信仰是医治病痛、救死扶伤。有人说:运动员的信仰是超越自我,超越梦想。还有人说:农民的信仰是播下种子,收获希望。而我说,我的信仰,一个平凡地、普通地高校辅导员的信仰就是:“沐浴党伟大的光芒,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栋梁”。这不在是印在

辅导员工作手册上简单的文章。而是铭刻在我心中的“一种责任、一份担当和一个理想”。 青春有信仰,从此不一样。信仰助青春,人生有方向。我在辅导员的岗位上,经历了六个春夏秋冬,六个寒来暑往。六年前,当我接到留校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辅导员的通知时,我的心中怀揣着一份不安和对未来辅导员事业的无限向往。从那时起,我就不断的思考如何能让辅导员的工作乘风破浪,扬帆起航。正是有了这种思量,我才逐步的认识到,体会到,也寻找到了什么是辅导员的信仰?辅导员为什么要有信仰? 什么是辅导员的信仰?是一件件,一桩桩为学生们办理的小事。是每天穿梭于各个教室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是炎炎夏日里,为学生找工作而忙碌。是皑皑白雪中,行走于家访的道路上。 什么是辅导员的信仰?是每一次与学生促膝长谈。是每一次对学生谆谆教导,是每一次检查学生宿舍的安全隐患,是每一次主持的团会班会。是学生军训中与学生共同出现在炎热的操场上。 什么是辅导员的信仰?是认真做好每一次贫困生助学工作。是操行评语上,一字字,一句句真诚的希望。是在学生在各项比赛活动中获奖的无比自豪,是四届辅导员技能大赛中的不断成长。

信仰的力量 演讲稿(1)

信仰的力量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工程技术学院.............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信仰的力量,说到信仰,相信这个词对于大家而言并不陌生,那么,敢问在座的各位,你的信仰是什么? 英国有句谚语:One should eat to live,not live to eat. 翻译成中文就是人为生而食,不为食而生。如果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是一味追求衣食住行,满足了最根本的生活需求,但是在个人精神层面却不加修缮进取,那么试问,这与行尸走肉又有何异? 独行者穿梭于浩然大地,忍受着恶劣环境和时空距离对其体力和毅力的双重考验,也许放弃这样的念头也在脑海里飞速闪过,但望见,路还在脚下,焦点还在远方,行走就是他终生的信仰,所以,即便是脚下的路布满荆棘,也依然选择坚定的去行走,去一步步靠近,滋生出信仰的那个远方。上帝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是希望的信仰;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爱情的信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是忠义的信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善良无私的信仰。于这,便是信仰的力量。 今天我们坐在这里齐聚一堂,是缘分,让五湖四海的人来到这里,但是,也是因为信仰,让我们将那一粒呵护了十几载的梦想的种子,连同我们曾许给自己郑重的承诺,一起打包,来到了这里。说信仰,我们共同的体会应该就是高考那年,1000个人,就有1000种高考,我想那是每个人生命中最深刻的记忆之一,那是青春里凌厉的一个转弯,也是成长里最沉痛却也最畅快的节点。在那时刻将神经紧绷的特殊阶段里,我们可以每天六点半起床,匆匆赶到教室气宇轩昂的读给自己长达几分钟的宣誓词,然后开始一天繁忙的学习,我们可以每天和书本打交道,可以为了一道数学题争论不休然后反复思索,我们也可以在每次考试失利后心底里暗自神伤,却心有不甘的学习到深夜,那个时候,我们像复读机一样,我们倔强,我们坚强,我们相信。每天重复着一个频道,一个动作,咀嚼着这个过程里的反反复复的酸甜苦辣。累吗?累,苦吗?也挺苦,但是为什么又苦又累,我们却依然可以坚持下来,有的是一年,有的是两年,甚至更多。 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抽不出时间去迷茫,我们只有笃定的一份信仰—高考成功!虽然这个成功的标准因人而异,但无论这份信仰它带你走向了何方,至少,你没有辜负那段美丽的时光,最重要的是,你因为这份信仰完成了最精彩的成长。我们应该为那个忠奉信仰而忍耐坚持的自己鼓掌。 再后来,带着十八岁的梦想走进了大学,我们像离弦的箭,突然间的自由让我们在形形色色的大学里开始迷茫,开始失去方向,在白无聊赖坐下来静静思考的时候,想想几年前的自己在如何的往前走,对比现在的自己,会逃本就不多的专业课,会经常通宵打游戏,会面不改色心不跳向父母伸手要生活费...,诸如此类的行为还有很多,阔别了曾经那份简单而笃定的心境,回过神来,你会不会觉得这样的自己很陌生,陌生到让自己有些发怵,十八岁的梦想,我们把它遗失在了哪个岔路口?你曾那样坚定守护的信仰,又在哪里,与年轻的你,做了平静的告别? 因为信仰,爱迪生在历经无数次的失败后最终获取了研制电灯实验的伟大成功;因为信仰,史铁生在不惑之年带着残废的双腿,将轮椅驶进了它精神的归所

[涂尔干,社会]浅谈涂尔干的社会信仰说

浅谈涂尔干的社会信仰说 信仰源自何处? 信仰如何传承? 对此学者们作出了不同的解释。泰勒认为信仰源于万物有灵,原始人天生具有一种理性的推演能力。弗雷泽认为宇宙经由象征表现自身,语言和符号是信仰传承的方式。鲁道夫奥托把所有的宗教体验都描绘成一种超自然的神秘。涂尔干则指出,我们绝不能从我们的偏见、情绪和积习出发寻求我们必须掌握的宗教定义的要素,相反,我们应该从实在本身出发定义宗教。涂尔干认为泛灵论是梦的幻觉带来的变形,自然崇拜是通过词语引发出来的一群辉煌而又空洞的意象带来的变形,这两种学说都必然将宗教当成谵妄的想象的产物。在对原始信仰祛魅的同时涂尔干提出了与之迥然不同的社会信仰观: 感觉和意象总是依赖于某个确定的客体,表达某个特定意识的瞬间状况; 本质而言它是个体的和主观的; 神秘观念并不具有原始的起源,也不是人类天生就有的,正是人类本身亲手缔造了神秘的观念以及与此相反的观念。构成宗教经验的各种自成一类的感觉的绝对而永恒的客观原因,其实就是社会是社会把人提升起来,使他超越了自身; 甚言之,是社会造就了人。因为造就了人的乃是由智力财产的总体所构成的文明,而文明则是社会的产品。在他看来,社会是所有信仰体系和膜拜体系的基础,社会生活之中孕育着某些恒久的、具有人性色彩的客观要素,这些要素是共有的价值体系和集体意识。 一、共同体: 信仰产生的社会根基 人类社会自古至今,群体生活是最普遍的社会现象,集体是共同信仰产生的基础。涂尔干在对氏族制度研究后指出,一个氏族成员并不仅仅是靠共同的习惯或者共同的血缘才联合在一起的,应该还存在着另一种更基本、更原始的膜拜,即图腾崇拜; 氏族的统一性在于他们拥有同一个名字和同一标记,他们相信他们和同一个事物范畴具有同样的关系,他们遵行同样的仪式; 或者简而言之,由于他们共同参与对同一种图腾的膜拜。涂尔干认为真正的图腾既不针对某个确定的动物或植物,甚至也不针对某个动物或植物的特种,而是针对遍布于这些事物之中的混沌力量。这些力既是化育作物、产生日光的力量,又是令人敬畏的道德力。它来自于一种近乎于神的本原的观念,而且这种本原内在于某些范畴的人和物之中,并被人们以动物或植物的形式加以设想。在他看来,宗教应该是集体的产物,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与仪轨将所有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真正的宗教信仰总是某个特定集体的共同信仰。每个集体成员都能够感到,他们有着共同的信念,他们可以借助这个信念团结起来,在涂尔干那里信仰就是一种社会存在。 二、情感: 社会信仰的本质力量 内心情感生活是神圣感发生的源泉。涂尔干认为,每个个体都拥有佑护自身的祖先,或者个体的图腾,这些意象关联着自己的内心生活,关照着自己的命运,它们是个体道德良知的神圣先在。此外,社会关系的形式经过不断的凝聚和脱俗,就会发展成为一种宗教观念世界; 或者说是给宗教观念世界注入了新的因素,即个体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情感内容,并将之转换到个体与某种超验观念之间的关系当中。这样一来,内在道德良知与社会情感在特殊的情境之中就能够激发出尊崇的集体情感,这种情感是温暖,是生命,是热情,是整个精神生活的迸发,它使得个体从凡俗的感触中超脱出来,具有了某种神圣感。而构成这些情感的,正是社会的作用在人们内心中所引起的慰藉和依赖的印象。恰如 JackC. Lyons 所言,一个知觉的对象必定有其内涵从而使之能够成为信仰的自证。也就是说,某种事物之所以神

浅谈信仰与法律

浅谈信仰与法律 [摘要]信仰与法律的关系问题是法治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法律应当被信仰,信仰法律不是信仰法律条文而是信仰法治精神。把法律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认识到其神圣性和终极意义,进而在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法律,为权利也为法律的完善而斗争就是信仰法律的最好方式。 [关键词]信仰;法律;法治精神 伯尔曼在《法律与宗教》一书中深入的分析了西方历史上宗教与法律的演变关系,指出宗教与法律密不可分,法律信仰更与宗教信仰无法分割。我国没有像西方宗教那样培育和促成法律观念的形成。我国也没有法治观念的历史传统。“它们(各种法律制度)也代表了一种精神价值,一种在久远历史中逐渐形成的传统。问题在于,这恰好不是我们的传统。这里不但没有融入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经验,反而倒与我们‘固有’的价值相悖。”①那在我国现在的情境下我们是否有必要信仰法律?法律是否能被信仰?如果能,我们又如何的去信仰法律呢? 一、信仰法律的必要性 (一)信仰法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西方社会拥有法律成长的土壤,法治思想也伴随着西方文明一起发展。罗尔斯·庞德说:“文明是人类力量不断地更加完善的发展,是人们对外在的或物质自然界和对人类目前能加以控制的内在的或人类本性的最大限度的控制。”②然而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道德、宗教和法律。纵观西方社会法律的发展史,不难发现法律早期的发展中往往与宗教关系密切,甚至教规就是法律规范,法律借助宗教实施,宗教对法律有重大影响,同时宗教对法律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教会曾经是法律思想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天堂。尤其在中世纪,宗教与法律的关系最为密切,神权思想统一着一切。可是,经过启蒙运动对神权和专制的批判,宪政的观念日渐形成,法律已经成了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法律体现着现代社会发展所必备的正义和法治秩序。法律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现代社会发展所必须的能量。 (二)信仰法律是法律获得生命力的有效途径 如果不将法律当成生活的目的,而只是单一的将法律视为统治社会的一种工具,那法律最终也只是法律本身而已,那法律也真的就形同虚设了。西方人信仰上帝,于是上帝便“活”在了人们的心中。如果西方人对于上帝这信仰转而投注于法律,那也就赋予了法律以生命——虽然现在西方法律信仰也出现了危机。但西方人依然在拯救法律的生命。他们也充分地认识到:唯有信仰法律才是法律得以重生的最有效途径。 (三)信仰法律是当下中国社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信仰的力量演讲稿3篇

关于信仰的力量演讲稿3篇 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群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以下是由为大家推荐的信仰的力量演讲稿,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信仰的力量演讲稿(1)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信仰下的人生》。 我总是在回望自己过去的时候想起关于人生的一切,多少个夜晚难以入睡。苦苦的冥想中所得到的结果是我对人生的恐惧。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想,当我们把一个人的生命作60岁计算的话,而现今的我们有的刚好过了20岁,有的刚好20岁,有的离20岁多不远,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命已经刚好过了三分之一,那么在这三分之一的生命里,我们对自己的亲人,对自己的朋友,甚至整个社会付出了多少呢,对于我们余下的三分之二生命又将如何去过呢? 记得幼时我常常在长江边上奔跑,咆哮的水流从震颤的大地上翻滚而过,耳边是迅疾的风声,我突然感到脚下有一股无形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竟然一直支持着我,融进了我的血液。多少年后,我才明白过来,那种力量竟是由于我感化于长江磅礴的气势而根植于内心深处的信仰,那是对人生一

种蓬勃发展的渴求,对于强大生命力的一种真实向往。 我一直在探求人生与信仰的纽带,如同一种精神图腾的回归。信仰所赋予人类无穷的力量,去创造和发掘属于人生内部的神秘感应。信仰是华夏文明与世间真、善、美最有力的证明。人们的敬畏化成它所能代表的一切高尚品质和超越自我的一个又一个神话! 信仰,对于我最早的接触是徐志摩的诗集,徐志摩穷尽其一生追求单纯的信仰:爱、自由、美。而今天在这里,我要沿着志摩先生未走完的路,将其信仰进一步地深化:是博爱,是自由,是完美。博爱即爱于亲人,爱于朋友,爱于社会;自由即物质上、思想上永恒的自由;完美即从知识上、从能力上、从思想上、从道德上完美自我,并在自我完美的同时,去影响他人,让别人也变得更加完美! 人生是无法脱离信仰的保证,因为人生的起伏所带来的巨大的伤害,惟有信仰才能根治,才能给世间所有奋斗中的灵魂带来最大的精神安慰! 信仰,是和平年代一个必要的补充。而人于战争年代所迷失的人性也是需要靠信仰来维护的!我们也应该坚信:信仰就是我们美丽的人性,是人类朴实无华的感动获取开启我们成功的曙光! 最后,在演讲结束之时,让我们相信信仰之力量,走完青春之道路,共建和谐之校园

浅谈信仰的力量

浅谈信仰的力量 摘要:在我们当代社会出现了“信仰危机”,究竟信仰是什么、信仰有什么力量以及树立信仰。 关键词:信仰危机、定义、力量。 一、树立信仰 当今社会出现了严重的“信仰危机”,我们大学生又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信仰观念? 儿时你的梦想还在吗?估计已经很多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了,随着利益的驱使,中国人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梦想,中国已经陷入的严重是信仰危机,没有信仰的人们就像失去了航标的小船永远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到不了彼岸。在这些有信仰的时代中国不曾谜茫,所以中国的历史是辉煌的,然而在时代进步思想进步时我们的信仰却失去了,于是抢劫,小偷,诈骗越来越多(虽然这个社会的贫富差距有关,但是跟信仰也不无关系,伊斯兰教的教徒就会饿死也不去偷窃,因为他们他们认为偷窃是罪恶的,而且会被砍掉双手作为惩罚,并且也不会有人同情)我们正经历着一个空前的信仰危机。 二、信仰是什么 源于古希腊,信仰,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特别体现在宗教信仰上。信仰成为一个议题苏格拉底云:"未经审视的生命不值得活。"即为佳例。这是百度百科对信仰下的定义。但是有人说:“信仰是一种精神寄托,在你无助的时候给你力量,在你成功的时候让你骄傲,在你茫然的时候为你指名方向,在你挫败的时候让你坚强的一种思想方式,精神寄托。”下面的回答确是最符合我内心的答案,’怎么说呢?信仰其实是人类精神上的一种寄托!当人贫苦时,需要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帮助,什么是这种力量呢?同样的人类是不可能的,那就只有神,而神是什么,神就是人心中的主宰,是真理,是他创造了人类的信仰,这种信仰给了人类希望,使得人类为此去奋斗,不息一切实现这种信仰所承诺的时代。比如佛教徒、伊斯兰教徒、共产主义……这些都是人类的信仰,而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也同样被神话了。’ 三、信仰的力量 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号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然而仅仅十几年过去,抗战“前方吃紧”,国民党要员却在“后方紧吃”,等到抗战胜利,当年的革命理想,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反观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五十元者革职,五百元的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犯者无情面可袒护优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坚定信仰武装起来的革命队伍,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舍生忘死的紧密追随,让“小米加步枪”生发出战胜“飞机和大炮”的巨大威力。 谭嗣同是清末百日维新著名人物,维新四公子之一,曾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9月21日西太后发动政变,维新变法失败。谭嗣同把自己的书信、文稿交给梁启超,要他东渡日本避难,并慷慨地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日本使馆曾派人与他联系,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并对来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在狱中,意态从容,镇定自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中日韩海洋信仰异同

中日韩海神信仰异同 B09中文1班 091001111 兰樟海 【内容概要】中国、日本和韩国,都处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海岸。三国以 黄海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特定的海洋区域,并且属于东亚文化圈范畴。所以三个国家以各自黄海沿岸的海洋文化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所差异。 【关键词】中日韩海神信仰异同海洋文化 前言 中国、日本和韩国,都处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海岸。三国以黄海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特定的海洋区域,并且属于东亚文化圈范畴。所以三个国家以各自黄海沿岸的海洋文化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所差异。笔者通过文献资料,将三地的海神信仰综合起来,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点。根据这些共同点我们也能了解到在这个共同圈里的海民们所存在的相同的对开发、征服与利用海洋的渴望和海民们的强烈愿望。下面,作者分别以山东半岛等中国沿海地区、韩国的西海岸以及以琉球(今日本冲绳岛)为主的日本西海岸三个部分来论述。 一、中国海神信仰及其演变 众所周知,我国最早的海神见于《山海经》:“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虢。黄帝生禺虢,禺虢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虢处东海,是惟海神。”等中的四海海神。它们的神形特征基本是饵两蛇, 践两蛇, 其中东海海神禺歌, 西海海神算兹, 北海海神禺疆都是人面鸟身, 饵两蛇, 践两蛇, 只有一个例外, 即南海海神不廷胡余是人面, 而非鸟身。我国学者陈子艾认为, 这是古东夷集团文化、炎帝族文化与吴越文化交融的广物。1而且东海及北海海神的先祖是黄帝, 这就说明我国原始海神信仰一开始就和日本、韩国(古朝鲜)一样,与王权相联系。 根据我国学者考证, 原始自然宗教信仰的发展, 其神的形象是由以动物为主的自由物神——半人半动物神——人形的神, 由此推论在更早的远古时代, 应当还有一个以单纯的鸟或蛇以及鱼的海神形象特征阶段。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