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产品中试管理流程

产品中试管理流程

产品中试管理流程
产品中试管理流程

新产品测试流程图

新产品内部测试工作程序 1 目的 内部测试是公司为分析、评价、验证新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其作用是通过对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对产品的性能指标、环境适应性以及产品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找出其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原则上未经测试课测试的产品和程序不能出厂。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新产品的内部测试工作。 3 职责 新产品内部测试工作由测试课承担并负责实施。 4 工作程序 内部测试工作流程图见附图 4.1提出测试任务 测试申请由产品经理或研发提出,需填写《产品内部测试申请表》(见表1)。测试课按测试申请表完成测试任务,测试申请表勾选的技术资料需一并提供。 4.2 提供测试项目 产品经理或研发提供测试项目和测试要求及指标,研发需提供自测报告。 4.3 测试方案设计 根据产品开发目标、目的和指标,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企业产品标准(技术条件)及其他有关背景资料,进行测试方案设计,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大项: a) 明确测试目的 b)确定测试项目及要求 c) 安排测试顺序 d) 确定测试条件 e)确定测试方法及参数测试方法 f)确定测试设备和试验测试仪器 g) 确定数据处理方法

4.4实施测试 按测试计划进行测试,若与计划项目有变化则在报告中说明。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应详细做好测试记录。 4.5 测试数据的分析处理 测试完成后,测试人员应给出测试结论。 4.6测试结论试验报告的编写 按测试报告模板编写测试报告。 4.6.1 测试结论 测试结论是将样机内部测试数据与测试规格对照后所得出的合格与否结论,测试结论应明确地表明样机各项指标达标项和未达标项并将指标不合格项逐条列出。包括: a) 反映产品外观、结构等质量状况的测试结果 b) 反映产品性能指标等内在质量测试结果 c) 产品在极限的情况下的适应性和自我保护性能 4.7测试报告审批 测试报告需经测试课人员确认,测试课课长审核,然后给到产品经理审批,依据样机内部测试情况,做出样机是否通过内部测试决定,并发布测试报告。 4.8注意事项 4.8.1 以验证产品的设计质量为目标,从公司现有条件及经济性、实用性考虑选取测试项目。 4.8.2 采用的测试条件尽可能模拟现场使用条件,现场试验可以是用户使用的实际情况反映,也可以在生产装配现场进行。 4.8.3 选择的测试数量要得到保证。 4.8.4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对测试方案和计划作周密而实际的安排,对测试工具与测试仪器也应有一定的精确度要求。 4.8.5可靠性试验原则上选择功能试验和环境试验合格后的产品进行,样机进行可靠性试验后,应对失效或接近失效的元器件进行更换,并经检验才能对样机处理。 4.8.6 测试课在测试过程中缺少测试仪器和资料的由测试申请人提供。 附图内部测试工作流程图

新产品测试流程

新产品部测试工作程序 1 目的 部测试是公司为分析、评价、验证新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其作用是通过对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对产品的性能指标、环境适应性以及产品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找出其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原则上未经测试课测试的产品和程序不能出厂。 2 适用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新产品的部测试工作。 3 职责 新产品部测试工作由测试课承担并负责实施。 4 工作程序 部测试工作流程图见附图 4.1提出测试任务 测试申请由产品经理或研发提出,需填写《产品部测试申请表》(见表1)。测试课按测试申请表完成测试任务,测试申请表勾选的技术资料需一并提供。 4.2 提供测试项目 产品经理或研发提供测试项目和测试要求及指标,研发需提供自测报告。 4.3 测试方案设计 根据产品开发目标、目的和指标,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企业产品标准(技术条件)及其他有关背景资料,进行测试方案设计,其主要容应包括以下几大项: a) 明确测试目的 b)确定测试项目及要求 c) 安排测试顺序 d) 确定测试条件 e)确定测试方法及参数测试方法 f)确定测试设备和试验测试仪器 g) 确定数据处理方法

4.4实施测试 按测试计划进行测试,若与计划项目有变化则在报告中说明。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应详细做好测试记录。 4.5 测试数据的分析处理 测试完成后,测试人员应给出测试结论。 4.6测试结论试验报告的编写 按测试报告模板编写测试报告。 4.6.1 测试结论 测试结论是将样机部测试数据与测试规格对照后所得出的合格与否结论,测试结论应明确地表明样机各项指标达标项和未达标项并将指标不合格项逐条列出。包括: a) 反映产品外观、结构等质量状况的测试结果 b) 反映产品性能指标等在质量测试结果 c) 产品在极限的情况下的适应性和自我保护性能 4.7测试报告审批 测试报告需经测试课人员确认,测试课课长审核,然后给到产品经理审批,依据样机部测试情况,做出样机是否通过部测试决定,并发布测试报告。 4.8注意事项 4.8.1 以验证产品的设计质量为目标,从公司现有条件及经济性、实用性考虑选取测试项目。 4.8.2 采用的测试条件尽可能模拟现场使用条件,现场试验可以是用户使用的实际情况反映,也可以在生产装配现场进行。 4.8.3 选择的测试数量要得到保证。 4.8.4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对测试方案和计划作周密而实际的安排,对测试工具与测试仪器也应有一定的精确度要求。 4.8.5可靠性试验原则上选择功能试验和环境试验合格后的产品进行,样机进行可靠性试验后,应对失效或接近失效的元器件进行更换,并经检验才能对样机处理。 4.8.6 测试课在测试过程中缺少测试仪器和资料的由测试申请人提供。 附图部测试工作流程图

产品测试流程

产品质量控制测试 测试主要职责 测试的目标是: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总结经验,起到保证软、硬件设计达到设计要 求的作用。 测试组负责根据硬件开发组提供的硬件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法文档完成样品测试。 根据软件开发组提供的软件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法文档完成整个平台系统测试工作。交付相关 软、硬件平台测试文档资料。 当产品最终完成但还没有引入市场时,实施产品测试可以识别竞争对手的实力和弱势,同时 还可以确定产品在目标市场中的位置。一旦产品推出上市,进行产品测试通常有两目的。首 先,作为质量控制手段,维持产品生命;其次,如果产品有做进一步改进的潜力的话,应该对改进产品进行测试。产品测试是成功营销不可或缺的部分。来源于最终顾客的产品测试数 据能够增加市场成功的可能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定义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这就是说,质量控制是为了通 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 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在企业领域,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现场管理,它与有否合同无关,是指为达到和保持质量而进 行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动。质量检验从属于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 要活动。 控制要点 (1) 质量控制范围包括对专业作业技术过程和质量管理过程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在质量形成的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所进行的一系列专业技术作业过程和质量管理过程的控制。对硬件类产品来说,专业技术过程是指产品实现所需的设计、工艺、制 造、检验等;质量管理过程是指管理职责、资源、测量分析、改进以及各种评审活动等。对服务类产 品而言,专业技术作业过程是指具体的服务过程。 (2) 质量控制的关键是使所有质量过程和活动始终处于完全受控状态 事先应对受控状态作出安排,并在实施中进行监视和测量,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恢复 受控状态,把过程输出的波动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3) 质量控制的基础是过程控制无论制造过程还是管理过程,都需要严格按照程序和规范进行。控制 好每个过程, 特别是关键过程是达到质量要求的保障。 产品测试包括实际生产产品以及让消费者使用它,是最终用户或目标市场对产品 (或服

典型的新产品开发流程

典型的新产品开发流程 综合Stage-Gate以及PACE的新产品开发流程来看,发现它们基本上是一致的。本文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深入探讨。 下面是对每个阶段的描述: Discovery阶段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深入探讨。 这个阶段主要是寻求产品构思,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把这个阶段作为流程的正式阶段,但是,它却是产品创新过程的一个必经的阶段,因为,任何一个可产品化的构思都是从无数多个构思中筛选而来的,这个阶段的过程管理往往是非常开放的,它们可以来自于客户/合作伙伴/售后/市场/制造以及研发内部,这些来自各个渠道的信息就构成了产品的最原始概念。本文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这个阶段的焦点应放在分析市场机会和战略可行性上,主要通过快速收集一些市场和技术信息,使用较低的成本和较短的时间对技术/市场/财务/制造/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且评估市场的规模、市场的潜力、和可能的市场接受度,并开始塑造产品概念。这个阶段一般只有少数几个人参与项目,通常包括一个项目发

起人和其他几个助手,正常情况下,这个阶段在4-8周的时间内完成。 这个阶段是产品开发工作的基础阶段,它的主要目的是新产品定义,包括目标市场的定义、产品构思的定义、产品定位战略以及竞争优势的说明,需要明确产品的功能规格以及产品价值的描述等方面内容,决定产品的开发可行性,对Scoping阶段的估计进行严格的调研,并完成后续阶段的计划制定,当然,这个阶段并不需要详细的产品设计,一旦这个阶段结束,需要对这一产品的资源、时间表和资金作出估算。这一阶段涉及的活动比前一阶段要多很多,并且要求多方面的资源和信息投入,这一阶段最好是由一个跨职能的团队来处理,也就是最终项目团队的核心成员。 Development阶段

产品研发管理流程

产品研发管理流程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产品研发管理流程 1.概述 本流程目的 描述公司产品研发的管理流程。通过本流程的实施,确保研发方向正确,阶段目标清晰,项目过程可控,从而确保按照预期计划完成产品研发和上市销售,为公司战略的实现提供支持。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产品:指公司研发的、在市场上可以单独销售的系统。我公司的产品, 主要是以ASP方式运营的软件系统和服务。 2、产品生命周期:从产品创意开始,到产品退出市场的全部过程。 3、产品项目:为研发产品的某个版本,有一定的进度、资源、质量要求所 作的暂时性的努力; 4、产品项目生命周期:从项目策划开始、到项目结项为止的时间周期。产 品项目生命周期一般是产品生命周期的部分阶段; 角色和职责 1、产品经理:负责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和组织协调。与产品 项目相关的主要职责包括: 1)负责产品定义,找到市场需求、目标客户和销售卖点; 2)进行产品各版本的规划,下达产品项目的研发任务; 3)在产品项目过程中,负责需求管理和总体进度控制,确保产品按时 发布; 4)在产品项目研发的同时,产品经理组织完成“产品包装与销售支 持”工作。 2、产品项目经理:负责产品项目生命周期的统筹安排、任务跟踪和 组织协调。在产品项目生命周期中,向产品经理负责。主要职责包括: 1)接受产品项目的研发任务,组建项目团队,进行项目工作的统筹安 排; 2)组织产品实现,确保产品满足规划; 3)负责产品项目的任务跟踪和组织协调。对于进度、需求或设计的变 更,提出变更申请;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跨部门沟通,并组织、 协调资源解决。 3、产品项目组成:一般包括如下角色 1)产品项目经理:负责产品项目组的统筹管理; 2)需求分析工程师:负责需求分析; 3)UI设计工程师:负责页面设计; 4)架构设计师:负责产品的总体架构设计; 5)系统集成工程师:设计产品的系统部署方案,搭建系统部署环境; 6)开发工程师:负责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编码,配合系统的技术发 布;

测试中的测试流程和项目管理流程

测试中的测试流程和项目管理流程 工作多年,一直是做测试。认识了很多人大牛,也接触到很多新人,从他们身上看到 了很多,自己的过去,自己的未来(当然很多是自己达不到的高度)。 做这测试这一行的,很多人都追求技术:自动化+性能,往往忽略测试流程,或者说 是项目管理流程。 流程是要结合团队来看的,换句话来说就是casebycase,没有标准,适合团队/业务 的流程就是好流程; 待过做中国移动项目的传统行业,测试流程一套一套的,需求评审--开发详细设计评 审--用例评审--提测评审--测试执行--报告输出--安排上线--线上验收,很多会议是需要产研测全部参加的,时间投入很大,这原因是因为项目/业务迭代周期是一个月上一次版本,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这些,当测试全流程介入的时候确认能发现很多问题,这里就引入一个词:质量前移,比较好理解,不是在测试执行才发现问题,而是将问题前移,移到需求评审,设计评审,用例评审中去,这一步做的好的就是测试的一个方向:业务专家,看项目/产品的高度达到了产品高度,从全局去考虑测试用例场景,对业务非常熟悉,提升影响力,开发/产品会来咨询你业务知识; 回想起唯品会的流程,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唯品会的流程,核心是火车发布制,项目安排是每个星期发布一个版本,也就是每个 星期只有一趟车,项目想上线的话,就需要在指定时间上车,意思就是在规定时间开发测 试打包完毕。整个项目的流程就是按照这个火车开车时间来排期规划。(当然你要问到很 多线上问题怎么办?紧急项目怎么办?春运不是也有临时车次这个说法吗?)在互联网行业的话,迭代速度明显加快,都是你追我赶的节奏,但很多流程也是必须 有的。 需求评审会根据需求大小来看是否开展的,小需求的话,就直接是一份文档查阅就完 事了的。 在唯品会的时候,所在团队有点做的比较好,就是提测环节,我们要求开发提测有输出,要求他们整理功能点:新增/修改了哪些功能,改动了哪些文件,自测点,自测结果,静态代码检查,单元测试是否全部通过,这些也是测试的一种职责,项目的保证不单单只 是测试的事情,测试有义务/责任从整个项目流程中去提升质量。 提测过后,测试要经过冒烟测试,这个冒烟首先要检查开发的输出是不是包含了上面 提的那些,测试有权利直接打回这次提测,阻塞主流程的问题也要打回,冒烟不通过。冒 烟不通过的项目代码质量堪忧; 功能测试,测试人手一台测试机器,将项目部署在自己的环境进行功能测试,(这里 讲一句,唯品会这方面确实壕,而开发是整个团队公用一套开发环境,哈哈哈)

产品可靠性测试操作步骤

产品可靠性测试操作规范 为保证产品在各种使用过程、在不同的使用环境、受到不同的环境影响而确保其能正常工作,保证其在较长时间内无故障工作,同时也满足客户的要求。现要求按以下步骤进行可靠性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以《可靠性测试报表》的形式体现。 本试验由品质部进行,产品部协助。 一、来料阶段须进行的可靠性测试项目: 1.附着力测试 目的:提供产品表面涂层(喷油、丝印、移印、电镀)粘附强度及试验标准 适用范围:所有含表面涂层的产品 样品数量:3PCS 试验条件:界刀、3M810胶纸 试验程序:A.用界刀在表面涂层划相距1/16英寸11条平行直线,再划11条与其垂直的平行线(每一条应深至油漆的底层) B.用胶带贴于上面,并用手指压平,保证充分接触90+-30秒,然后以45度角往反方向均匀 迅速拉起 C.同一位置执行上述操作10次 D.测试完毕后检查,涂层脱落面积应小于规定范围 E.将测试结果记录于《可靠性测试报表》 2.耐磨性测试 目的:提供产品表面涂层的耐磨擦性能及试验标准 适用范围:所有含表面涂层的产品 样品数量:3PCS 试验条件:专用橡皮、负载 试验程序:A.用专用的日本砂质橡皮(橡皮型号:LER902K),施加500g的载荷,以40至60次每分钟的速度,以20mm左右的行程,在样品表面来回磨擦100个循环 B.测试完毕后检查,产品表面涂层应不露底 C.将测试结果记录于《可靠性测试报表》 3.耐醇性测试

目的:提供产品表面涂层的耐磨性及抵抗酒精性能及试验标准 适用范围;所有含表面涂层的产品 样品数量:3PCS 试验条件:纯棉布、酒精浓度>99%的酒精、砝码 试验程序:A.用纯棉布蘸满无水酒精,包在专用的500g砝码头上(包上棉布后的砝码测试头面积约为1CM 平方),以40至60次每分钟的速度,20mm左右的行程,在样品表面来回擦试100次 B.测试完毕后检查,产品表面涂层应不露底 C.将测试结果记录于《可靠性测试报表》 4.硬度测试 目的:提供产品表面涂层在正常使用、贮存或运输过程中抵抗外界物品刮伤的试验标准 适用范围:适用于含表面涂层的产品 样品数量:3PCS 试验条件:专用三菱牌2H铅笔、硬度测试仪 试验程序:A. 用2H铅笔(三菱牌),将笔芯削成圆柱形并在400目砂纸上磨平后,装在专用的铅笔硬度测试仪上( 施加在笔尖上的载荷为1Kg,铅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推动铅笔向 前滑动约5mm长,共划5条,再用橡皮擦将铅笔痕擦拭干净。 B.测试完毕后检查,应无划痕 C.将测试结果记录于《可靠性测试报表》 二、半成品阶段须进行的可靠性测试项目: 老化寿命测试: 目的:提供产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能及试验标准 适用范围:半成品 样品数量:20PCS以上 试验条件:常温常湿条件下,连续工作48小时 试验程序:A.于测试前先对产品的外观、功能进行检查并记录 B-1.音乐播放测试: B-1-1. 选取5台进行音乐播放:将样品在开机正常工作状态下,且音量调最大带负载情况下 连续工作48小时

产品测试管理的四个阶段

产品测试管理的四个阶段 研发资深顾问杨学明 近几年,在国内开展了多场产品测试管理公开课和内训,发现很多的公司虽然有测试团队和测试流程,但对于产品测试过程中的阶段仍然很模糊,例如开发测试和生产测试有什么区别,功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分别在什么阶段进行,测试人员如果介入到前期需求…..虽然测试管理方法和手段在国内依然不成熟,但我们应该尽可能使用好的测试方法和过程,使产品质量的风险降到最低。换句话说,测试工作要在测试质量、测试进度、测试成本之间取得平衡。根据作者以前在华为公司从事产品测试管理的经验,结合近几年为多家企业提供了测试培训与咨询服务的案例,推荐采用IBT(Incremental Build and Test,渐增构建及测试)方法,它是一种很好的测试方法和过程,能够做到以下两点: 1)对产品进行全方位测试,以提高测试工作的效果和质量,任何产品都是由零部件和子系统构成的,如果零部件和子系统未经测试,就好比地基不牢的高楼大厦,必定存在隐患。IBT方法将产品测试工作分为若干个步骤,分别对产品设计单元、子系统或模块、整机进行自底向上的全方位测试。 2)测试工作跟随设计工作进展,实现了产品开发流程与测试工作流程的并行化,缩短了总的开发周期。 渐增构建及测试IBT的方法分为4个步骤: 构建模块功能确认BBFV( Building Block Functional Validation),构建模块是指设计单元,例如一个单元电路,一个软件函数,一个结构零件等等。BBFV通常是以设计人员为主,测试人员参加。 系统设计验证SDV(System Design Verification):子系统或模块级测试,包括基本功能、性能的常规测试、以及各种可靠性类测试,例如针对电子产品的容错/容限测试、EMC测试、安全测试、噪声测试、热测试、环境可靠性测试等等。若是机械结构类产品或部件,SDV应增加

产品部工作规范及流程图

产品部工作规及工作流程 一、 产品团队组成 二、 产品周期流程 三、 产品设计流程 3.1 产品立项 产品小组开会讨论产品立项: 3.1.1 讨论产品需求并分析产品主要功能点。 3.1.2 讨论并拟定产品交互体验与产品视觉体验。 3.1.3 工作周期计划。 3.2 产品设计 使用Axure RP 对产品实现高保真的原型设计。 产品界面、功能不出现遗漏。 产品 立项 原型设计 原型确认 UI 设计 UI 确认 前端开发 前端确认 设计 周期 开发周期 测试周期 PRD 编写 产品经理 前端开发 UI 设计 测试 产品上线 阶段跟踪

原型交互体验应满足贴近真实产品90%的效果。 3.3 产品原型确认 3.3.1产品原型是否满足需求功能。 3.3.2产品原型交互体验评测。 3.3.3产品原型交互体验改进措施。 3.3.4讨论对产品UI设计。 3.4 产品UI设计与确认 3.4.1UI与产品原型是否相符 3.4.2视觉效果是否满意 3.5 产品前端设计与确认 3.5.1前端与原型保持一致性。。 3.5.2前端与UI保持一致性。 3.5.3前端不足改进措施。 3.6 产品PRD编写 通过产品原型图例对产品进行功能性描述。 四、产品开发进度跟踪流程 4.1产品开发沟通会议 4.1.1讲演产品:使用产品原型与PRD文档对产品进行讲演。 4.1.2需求沟通:对需求进行讨论。 4.2提交资料准备开发 产品部与技术部开完产品开发沟通会后,将前端文件(HTML),原型(Axure RP),开发需求文档(PRD)等文件提交到技术部。 4.3产品开发追踪 五、产品测试流程(参照产品测试规) 5.1产品测试 根据产品PRD文档与产品测试用例对产品进行功能点测试。 使用压力测试、兼容性测试等手段对产品进行性能测试。 5.2产品验收 产品通过功能测试及性能测试,测试人员给出总结报告,对该产品能否

新产品试产流程

一、目的: 规范新产品的研发、试产过程,确保新产品在研发、试产阶段可正确、顺利地进行,并顺利地投入量产。 二、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新产品的研发、试产。 三、权责部门: 统筹计划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物品控制及成品出货的管制。 生产部:负责产品的插件、补焊、测试、组装及包装等。 研发部一部:主要负责试产的组织、具体包括: 1、负责召开试产新产品发布会。 2、负责产品的研发,解决试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3、相关文件的制作、核对、发行。 4、负责试产的整个过程的跟踪。为生产线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5、负责召集相关部门开试产总结会,与质量与卓越运营部共产同决定试产是否成功, 可否进行批量生产 研发部一部(PIE):主要负责SOP制作、具体包括: 1、员工培训等工作 2、制作工装夹具、老化、测试工装 3、试产问题的统计及处理 4、追踪试产问题点各相关部门完成情况。 5、VSM制作 质 运营 :参与产品验证,根据BOM、样品及特殊要求检验来料或外发加工料, 全程跟踪试流过程,及时发现反馈制程问题,并记录做长期追踪处理结果。参加相关会议, 试产过程的中的质量检测等。与研发一部共产同决定试产是否成功,可否进行批量生产 四、内容: 1、公司对新产品进行立项,将新产品研发任务表下达至研发一部。 2、研发一部进行产品开发,开发完成后,应具备以下资料及工装: (1)、BOM清单(开发版)。 (2)、原理图。 (3)、零件位置图。

(4)、爆炸图。 (5)、开发样品。 (6)、产品说明书。 (7)、产品规格书(开发版)。 (8)、元器件承认书 (9)、产品可靠性测试报告 (10)、生产VSM及生产SOP (11)、生产工装及夹具 (12)、测试工装及测试SOP。 3、研发完成后,由研发一部与质 运营 一起对新产品进行验证,由质 运营 填写《设计& 开发验证报告》。然后研发一部召集研发一部(PIE)、质 运营 、生产部开新产品评审会议,并根据会议讨论结果填写《设计&开发评审报告》。验证和评审在两个工作日内完成。 4、研发一部应在评审会议后的二个工作日内将新产品的相关资料编写、审核、签发。 (1)、BOM清单审核、发行。(经由文件中心发行至统筹计划、研发一部(PIE)、质 运营部、供应链、物流部)。 (2)、原理图审核、发行。(经由文件中心发行至研发一部(PIE) (3)、零件位置图审核、发行。(经由文件中心发行至研发一部(PIE)、质 运营部、供应链、生产部)。 (4)、爆炸图审核、发行。(经由文件中心发行至统筹计划、研发一部(PIE)、质 运营部、供应链、生产部)。 (5)、产品说明书审核、发行。(经由文件中心发行至研发一部(PIE)、质 运营部、生产部)。(6)、产品规格书审核、发行。(经由文件中心发行至研发一部(PIE)、质 运营部、生产部)。 (7)、元器件承认书审核、发行。(经由文件中心发行至质 运营部、供应链)。 (8)、样机制作、发行。(经由文件中心发行至研发一部(PIE)、质 运营部、生产部)。 以上资料应齐全、完整。 5、研发一部(PIE)收到研发一部的资料后,应在两个工作日内基本完成对相关资料的编写、核对。 主要包括: (1)、BOM清单核对。 (2)、原理图核对。

管理流程与流程再造测试题答案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86.67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在传统的理解中,流程就是:√ A工作的“目标” B工作的“关键” C工作的“任务” D工作的“程序” 正确答案: D 2. 市场的特征包括:√ A市场趋势 B竞争者资料 C客户要求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D 3. 客户信息的来源于:× A内部和外部的资料 B聆听站 C研究方法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D 4. 关键客户要求是:√ A从市场趋势出发,找到关键客户问题,从而确定客户要求的过程

B从客户心声出发,找到关键客户问题,从而确定客户要求的过程C从竞争对手出发,找到关键客户问题,从而确定客户要求的过程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B 5. 差异能够指出:√ A行业需要什么变革以减少到客户处的误差 B政府需要什么变革以减少到客户处的误差 C市场需要什么变革以减少到客户处的误差 D企业需要什么变革以减少到客户处的误差 正确答案: D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找差异的来源包括因果图、解因图两种办法 B通过流程分析减少误差则是由交付时间频率和交付时间共同来确定C因果图有助于达成对问题的共识并揭示出问题的潜在驱动因素D流程产出指标不包括质量关键点和流程关键点 正确答案: D 7. 属于业务流程特点的是:√ A公司战略、重大问题及投资流程 B资源配置流程 C企业外部业务流程 D集团对个级分子公司的管控流程 正确答案: C 8. 对公司的战略意图起决定性作用的流程是:√ A主营业务流程

B日常业务流程 C管控发展流程 D核心业务流程 正确答案: D 9. 属于支持流程的是:× A生产作业流程 B质量控制流程 C市场拓展流程 D售后服务流程 正确答案: B 10. 冰山原理指:√ A推式流程的设计理念 B明显可见部分远小于影藏部分的一种现象 C拉式流程的设计理念 D看板控制理念 正确答案: B 11. 确认公司内外部流程的顾客价值点是:√ A准备期应作的工作 B计划评估期应作的工作 C流程实施与改善应作的工作 D流程评估与改造应作的工作 正确答案: D 12. 流程变革流程的阶段中做市场及客户需求分析是:√ A计划评估期应作的工作

新产品测试流程

新产品测试流程 目的:为了规范新产品的生产运作流程,加强工艺指导和量产时基准资料的完善,使产品投产后,所有问题点都能得到提前预防和控制,把缺失扼杀在萌芽。 范围:适用于公司新产品和客户来样新产品正式投产前的打样运作 责任部门:设计、业务、生产、品质、采购,物料 程序说明: 一、设计部负责产品的开发,样品的确定和工程图的绘制 二、设计负责样品测试,打样异常改善跟踪,产品前期失效模式的预测分析,预防规范,样品 加工方案的规范。加工要求基准资料的制订,工艺流程的完善制订,各项生产治具的制作指令和说明及各改善资料的存档及管理,图纸及基准资料的收发管事。 三、业务:接到客户订单(限第1批次)开具生产通知单给设计,要求准备相关基准资料和生 产前相关准备动作。 四、生产,负责对产品打样运作的配合和安排动作,及样品生产通知单的开具。 五、品质,负责对产品打样时品质的配合和跟踪,及产品打样中各项改善动作的了解和确认。 (和工艺一起进行了解,共同参与) 六、采购:负责对新产品打样物料的采购。 七、物料,负责对打样物料的发放和配合动作。

程序图: 1、产品开发 2、样品确定(客户采样来图的确认) 3、绘制工程图纸 1、审图 a 、简单加工要求(详询附带流程说明) b 、复杂工艺、工序预测加工难度 2、先期失效模式的预测分析和各部门技术人员讨论预防方案,最终确定失效预 防,出资料发放各相关部门进行生产先期预防(失效模试与预防报告) 3、由工艺部确定打样方案(包括产品加工顺序、打样数量、方式、要求、流通 规范、包装方式)(打样指令单) 4、相关治具的制作说明和指令要求。(治具指令单) 5、发放打样图纸和相关资料给生产进行打样动作 6、对打样物料外购料的采购申请(采购申请单) 1、正式打样生产时开具生产通知单给工艺部进行跟踪动作(生产通知单) 2、配合工艺进行打样动作,根据打样指令进行生产 1、依样品指令单由设计部进行跟踪测试并出示报告或依据客人(costco ,ALDI )要 求新产品送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测试并由第三方通知测试结果。 2、生产中发现的缺失评估、改善及改善后追塑量产时由品质跟踪(异常改善及 品质追朔报告) 3、打样制程异常总结(技术人员参与讨论解决方案) 4、新产品异常评估、改善存档,并分发各部门进行后续预防和了解(异常评估改 善档案) 1、产品打样时的品质参与,以了解过程,便于生产时的后续控制 2、对打样时的异常进行生产后的跟踪,由工艺提供异常改善内容 1、保存打样样品,装配样品,由工艺主持作产品介绍。 2、制订工艺指导书,内容包括(加工要求、流通要求、装配及性能要求、包装方 式(新产品工艺指导书) 3、图纸的纠正完善和工艺流程的确定 4、产品结构件清单的制订(产品配件表) 5、各基准资料及图纸的发放(基准资料收发记录表) 1、客户来单时,开具生产通知单给工艺,要求准备生产前相关基准资料 1、第一批次首板由品质、工艺共确认,开具生产通知单给工艺(生产通知单) 2、生产品质制程发现图纸异常及时反馈到工艺

华为 测试流程

华为公司产品测试流程的演变 在研发项目管理中,成本、进度、质量是项目控制的铁三角,其中研发项目质量的控制包括产品测试、评审、质量保证(QA),如果涉及到硬件,还得包括FMEA和新物料认证,产品测试是目前国内很多公司研发部门头疼的环节,如何通过测试保证产品质量,如何通过测试降低产品发布的风险,如何通过测试降低因设计而造成的维护成本…..这些问题都在困扰着大部分的中国研发管理者, 如何通过有效的测试手段在较短的时间里找出所有了产品缺陷,是许多企业负责人或研发总监面临的困惑。 那么,面临这种情况,究竟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问题?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如是说: 7万多人的研发队伍,还能有序地开展工作,这是我们1998年跟IBM开始的产品开发变革的贡献,我们叫IPD(集成产品开发)。我们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不断在优化研发流程,不断在优化组织,不断在提升研发能力,从来没有停过。……从一个创意到走向产品,整个的管理体系、流程、工具、能力提升,这个过程华为没有停止过。现在不管有多少人,别说7万人,再加7万人,我们管理也没有问题,能够有序地运作,确保把产品做出来,而丐做出来的产品是稳定的、达到质量要求,这是我们这么多年管理体系和研发流程优化的结果。 测试是产品开发过程中必不少的环节,在华为的研发人员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员是测试人员,华为的测试体系在国内算是起步较早,大概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1) 青铜器时代: 手工作坊式测试 1996年研发测试团队成立 手工作坊方式的研发过程和测试 2) 铁器时代:IPD和CMM阶段 1998年华为与IBM合作,开始引进IPD流程 1999年左右引入CMM理念

软件测试流程管理体系

测试体系建设与软件测试流程 (初稿)

目录 1.目的3 2.范围3 3.测试过程描述4 3.1 测试流程图4 3.2 活动说明5 3.2.1 需求评审5 3.2.2 编写测试计划6 3.2.3测试用例设计8 3.2.4 测试用例执行9 3.2.5发布版本回归测试12 3.2.6版本迭代回归测试13 3.2.7 文档测试16 3.2.8 测试报告18 4.软件缺陷管理系统—禅道19 4.1 概述19 4.1.1 编写目的19

4.1.2 适用范围19 4.1.3 角色和职责19 4.1.4 禅道简介19 4.2 缺陷状态关系示意图20 4.3 缺陷流转的过程及处理20 4.3.1 基于禅道的项目/测试/Bug管理21 4.4 禅道项目管理流程图21 5.配置管理21 1.目的 本文是对项目软件测试的指导性文件,对软件测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测试理论、测试类型、测试方法、测试标准、测试流程及测试过程中涉及到的角色职责进行总体规范,以有效保证软件质量。 2.范围 本文适用于所有软件测试人员。

3.测试过程描述 3.1 测试流程图 需求规格说明书 测试用例 测试计划 开发计划 评审Checklist 需求评审会议 评审通过 评审 测试版本发布 执行测试用例部署测试环境提交缺陷报告 修复缺陷 确认缺陷是否 验证缺陷 不通过 测试完成通过 测试报告发布上线

3.2 活动说明 3.2.1需求评审 3.2.1.1目的 从源头把握软件质量,并确保开发结果与实际需求相一致,分析需求实现的可能性,功能细节描述无二义,补充需求细节,确定项目周期和时间。 3.2.1.2角色与职责 测试负责人:《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编写,以及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修正; 评审人员:项目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项目干系人; 评审《需求规格说明书》,从全面性、完整性、正确性、一致性、可靠性方面检查《需求规格说明书》,将需求缺陷Checklist提交给产品需求人员,在评审会议上讨论,确定为缺陷后,跟踪需求缺陷直至需求缺陷验证关闭。 3.2.1.3启动标准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RS》编写完成

测试流程及规范

1目的 侧重测试工作流程及规范的控制,明确产品研发的各阶段测试组应完成的工作。测试技术和策略等问题不在本文档描述范围内。 本规范作为所有测试组成员工作前必须掌握的工作规范,也供给其它部门其它组查阅参考,以便于组间的协调沟通,更好的合作完成产品的研发工作。 2概念与术语 在整个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测试类型按照先后顺序主要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及产品确认,整个过程如下面的W模型所示: 图1 有关的测试类型的概念如下: 1)单元测试:验证产品中的模块,测试依据主要为模块详细设计或模块的需求规格。能使问题及早暴露,也便于问题的定位解决,单元测试属于早期测试,因而错误发现后能明确知道是某一单元产生的,单元测试允许多个被测单元的测试工作同时开展。根据公司研发流程的实际情况,此测试也可由设计研发人员执行。 2)集成测试是验证模块间接口及匹配关系,测试依据主要为概要设计。一般采用自底向上或自顶向下的模块集成方法,逐步集成。在此环节中测试组还负责验收研发人员提供的转测试的材料,如果材料不完备,测试组可以拒绝接收。 3)系统测试是对系统的一系列的整体、有效性、可靠性的测试,测试依据主要为设计规格及产品需求规格。目的是确认产品与设计规格、需求、行业标准及公司标准的符合性,同时还要确认性能和系统的

稳定性,与之前的集成测试应遵循“相同的被测对象不要做两遍相同的测试”的基本原则。 4)除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之外,还应有“产品确认”环节,即在客户环境中或模拟客户环境测试与验证产品,在有限的试用客户中或模拟客户环境中发现产品问题并加以妥善处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确认与实验室内部测试的区别在于:实验室内部测试要尽可能多做,多发现问题;确认要在达到质量目标的情况下尽可能少做;两者要在质量和成本之间权衡、综合考虑。 5)TD:全称Mercury TestDirector,一种测试管理工具。 6)黑盒测试: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它是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测试中,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黑盒测试着眼于程序外部结构,不考虑内部逻辑结构,主要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黑盒测试是以用户的角度,从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的对应关系出发进行测试的。 3职责

产品测试流程

拟制:审核:日期: 批准:审核:日期: 1 目的 本流程旨在有效地规范产品测试过程,提高测试的有效性和文档管理质量,明确测试工作各阶段的任务、步骤、关键评审点和与开发流程的关系及接口,充分体现开发与测试的并行,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开发成本,保证测试过程的规范性和继承性,快速、有效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更好地为产品开发服务。 2 范围 本流程适用于研发系统研究、开发的所有产品,包括单板和产品新版本的开发、产品软/硬件系统升级。开发单板、产品新版本或产品软/硬件系统升级时,根据版本开发的复杂程度和涉及的方面,在制定测试计划时对本程序规定的测试步骤进行选用。 3 流程提要 3.1 测试组根据产品规格与总体技术方案拟制系统测试计划,准备和协调测试资源,安排测试进度,明确测试内容和要求,出具《系统测试计划》,作为软/硬件测试的基础。 3.2 测试组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硬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总体方案》、《硬件总体设计方案》拟制软、硬件测试计划。评审通过后,开始进行系统测试设计,即对《系统测试计划》补充具体、可行的系统测试用例库。 3.3 测试组根据《软件详细设计》的内容和《软件测试计划》的要求,开始软件测试工具的准备、软件单元测试和软件集成测试,并提交相应的测试报告;根据《单板总体设计》的内容和《硬件测试计划》的要求,开始硬件测试工具的开发及单板软/硬件测试、单板综合测试和硬件集成测试,并提交相应的报告。 3.4 软、硬件集成测试完成后,测试组根据系统测试设计后的《系统测试计划(详细)》进行系统测试测试,完成后提交相应的《系统测试报告》。在系统测试过程中,当全部性能指标、主要功能的测试,以及部分兼容性、可靠性的测试完成后,会有产品工程室组织进行内部鉴定,出具《内部鉴定结论报告》,随后由产品研发与行销管理委员会组织,依据《内部鉴定结论报告》和其它相关文件,对产品进行试产决策评审。试产决策评审通过后,系统测试继续进行。 3.5 当系统测试全部结束后,由产品工程师再次组织进行内部鉴定,出具《内部鉴定详细报告》,并对试产准备阶段产生的各类文档进行评审后,决定是否启动试产加工。

产品测试流程

产品质量控制_测试 一、测试主要职责 测试的目标是: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总结经验,起到保证软、硬件设计达到设计要求的作用。 测试组负责根据硬件开发组提供的硬件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法文档完成样品测试。 根据软件开发组提供的软件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法文档完成整个平台系统测试工作。交付相关软、硬件平台测试文档资料。 当产品最终完成但还没有引入市场时,实施产品测试可以识别竞争对手的实力和弱势,同时还可以确定产品在目标市场中的位置。一旦产品推出上市,进行产品测试通常有两目的。首先,作为质量控制手段,维持产品生命;其次,如果产品有做进一步改进的潜力的话,应该对改进产品进行测试。产品测试是成功营销不可或缺的部分。来源于最终顾客的产品测试数据能够增加市场成功的可能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二、定义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这就是说,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在企业领域,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现场管理,它与有否合同无关,是指为达到和保持质量而进行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动。质量检验从属于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活动。 控制要点 (1)质量控制范围包括对专业作业技术过程和质量管理过程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在质量形成的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所进行的一系列专业技术作业过程和质量管理过程的控制。对硬件类产品来说,专业技术过程是指产品实现所需的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等;质量管理过程是指管理职责、资源、测量分析、改进以及各种评审活动等。对服务类产品而言,专业技术作业过程是指具体的服务过程。 (2)质量控制的关键是使所有质量过程和活动始终处于完全受控状态 事先应对受控状态作出安排,并在实施中进行监视和测量,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恢复受控状态,把过程输出的波动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3)质量控制的基础是过程控制

产品测试控制程序

产品实现和测试程序 1 目的 对产品及开发的测试实现过程进行规范,保证产品的设计质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产品,包括开发任务的下达、软件编码、硬件设计、自测、软硬件联调和试生产活动。 3 职责 3.1 项目负责人 ◆按开发计划制定并下达项目任务书。 ◆组织项目组成员进行软、硬件设计、自测。 ◆提交测试部进行整体测试。. 3.2 项目组成员进行软、硬件设计、自测,保证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要求。 3.3 测试部编写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执行联调测试,编写《整体测试报告》、《项目测 试分析报告》。 3.4 当产品包含硬件设计或硬件改动时,总工办负责组织产品试生产、生产工具的测试。 总工办负责提供测试部测试所需的硬件产品。生产管理部执行产品试生产活动。 4 工作流程

5 工作程序 5.1 项目负责人为每个项目开发人员下达“项目任务书”,规定项目的进度和每个开发人员 的任务进度等,任务书以文件的形式下达。 5.2 编写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 测试人员根据产品规范,系统分析报告编写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如果有其他能帮助编写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的文档或工具,也应该提供。 5.3 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的评审 测试人员编写完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后,由评审组人员进行评审,如果评审通过,并且测试所需的其他资源已经准备好,进入联调测试;如果评审没有通过,测试人员修改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直至评审通过。 5.4 软件程序编码、自测 ◆软件开发工程师按任务书的要求实现各模块,并编写“开发者指南”、“文件列 表”。 ◆“开发者指南”——记录程序开发的环境、模块(部件)号、开发中的难点、

应该注意的问题、模块中已知的缺陷等,这些信息是为后续开发者或维护者 提供方便,所以编写者应从这个角度进行编写。 ◆自测——开发人员根据测试部提供的测试用例,编写测试程序,测试程序提 交给项目负责人测试同意后(留下同意记录),开发人员利用测试程序进行 自测;自测发现的BUG开发人员进行修改,修改达到目的后,编写自测报 告,提交给测试部进行联调测试。 ◆“文件列表”——是模块的源代码清单,为配置管理员检查源代码是否完整提 供依据。 ◆项目负责人应组织编写用户使用说明。 对于在测试过程中使用到的测试程序,由测试部进行确认,填写《测试程序确认报告》,确认通过后,才能用来进行测试。 5.5 硬件设计、自测 当产品涉及硬件设计时,由硬件工程师绘制电路原理图,绘制PCB图,测试、选型元器件,外协加工少量样品后,联合调试驱动、硬件电路,对产品硬件进行测试,发现的bug通过bug追踪系统来进行管理。硬件工程师负责为软件模块编程人员提供测试通过的硬件样品。 5.6 生产工具的测试 当开发产品中包含硬件时,项目负责人组织编写生产工具。当编写完生产工具后,项目负责人填写《生产工具测试申请表》连同生产工具及生产工具安装、使用指导(readme文件)提交给总工办,由总工办测试,并留下测试记录,测试通过后,提供给相关部门使用。 5.7 联调测试 ◆在测试人员进行测试之前,由测试部检查开发部进行自测的情况,只有自测达 到要求以后,测试部才开始进行联调测试。 ◆由项目负责人在管理系统中提交测试申请,由测试人员进行整体测试,及时发 现并修改样品或软件模块中的问题。发现的bug提交到bug追踪系统中进行 追踪管理。 ◆软件和软件联调测试,确保软件和硬件之间的正常通讯及软硬件之间的协调工 作。 ◆系统间联调测试,如城管管理系统,bill计费系统和用户端系统之间的联调测 试。 5.8 编写《整体测试报告》、《项目测试分析报告》 测试通过以后,测试人员编写《整体测试报告》、《项目测试分析报告》,评审并提交存档。 5.9 当产品发生较大改动时,及时和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协调,在测试过程中,按照产 品设计对产品提出有益性意见,并对评审后的相关文件及时修改存档。负责跟踪、记录测试样件测试软件及硬件在测试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并形成产品测试分析报告。 5.10 阶段性组织召开产品测试总结会议。 6 相关文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