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学生)

2018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学生)

2018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学生)
2018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学生)

2018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学生)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8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

编写:任建宏审核:赵卫国使用日期:

(一)主观题部分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1、A.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部、部、部、部和工部。

B.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已死的父亲为,已死的母亲为,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

2, A.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官员到职工作叫;授予官职叫;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

B.古人表示年龄都有专门的代称:二十岁叫,三十岁叫,四十岁叫,六十岁

叫。

3. A.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___ __ 和_____ __ 。

B.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1995年是农历 _______年,1996年是农历丙子年,1997年是农历_____________ 年。

4. A. 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来称呼人。

B. 古代兄弟之间用“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表示排行。“_______ ”表示最大,“_______ ”表示最小。

5. A.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陕西省的华阴位于之北。

B. 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为最尊,其次是,再次是,最下位

是。

6. A. “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悌”指善事。

B.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四种: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7. A.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有_______ _______两种形式,“举孝廉,父别居。”是讽刺______形式。

B. 童生院试合格后取得_____资格;乡试第一名叫______;会试第一名叫_______;殿试第一名称______。

8. A. 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_______。多由皇帝点定,俗称_______。考中进士就称_______。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_______.

B. 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叫_______ ,地方所设的学校称_______.

9. A. 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称_______;国子监的学生称_______。

B. 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统称_______;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称_______。

10.下列节日有哪些习俗,各写两种。

元旦_______ _______ 元宵_______ _______ 清明_______ _______

端午_______ _______ 中秋_______ _______ 重阳_______ _______

11.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愚见大人执事敢烦拙笔足下不佞老脸不谷

麾下鄙意节下垂询不肖贤家仁兄丈人

谦辞有

敬辞有

12.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_______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

“_______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_______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

“_______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_______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_______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_______ ”。

13.A.嬴政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意思是他的_______可以和_______ 相提并论,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俗称皇上。驸马最早只是一个_______,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称号,简称为驸马。

B.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宰是_______的意思,相是_______的意思。学士在古代学士不是指学位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_______。御史本为史官,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

_______ 诸事。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_______ 。

14.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①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②拜为上卿③予左迁九江郡司马④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⑤是夕始觉有迁谪意⑥所居之官,则积年不徙⑦再迁为太史令

⑧滕于京谪守巴陵郡⑨屈原既黜⑩上书乞骸骨

表示授予官职:表示调动官职:

表示提升官职:表示降低官职:

表示罢免官职:表示辞去官职:

15. A.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来定月,用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俗称。

B.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

16. A. 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_____ ”,十五叫“_____ ”,月末一天叫“_____ ”

B. 天子死叫_____,诸侯死叫_____ ,大夫死叫_____,士死叫_____ ,庶人死叫 _____,未成年而死叫_____ ,自然地终结生命叫_____ 。

17、在古诗文中,下列词语各指代什么?

①“汗青”代②“须眉”代

③“巾帼”代④“桑梓”代

⑤“轩辕”代⑥“三尺”代

(二)客观题部分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也叫禅让制,,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任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泛指边关。

D.文中“谥忠介”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评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

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 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

8、(原创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即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的人,举进士,指参加进士科考试。

B. 谏议大夫,秦代置谏议大夫之官,专掌议论。隋唐仍置谏议大夫,分属门下省与中书省,另设补阙和拾遗。唐代的谏官有权力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

C. 庙号是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唯一名号,如高祖、明宗、太宗。

D.字指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学校。太学博士是学校里学位最高、学问最渊博的人。B.忧,又称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居丧,期间不准为官。

C.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中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D.拜,本是一种礼仪,后来引申为接受官职或封赐,受职者不拜表示不接受封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B.“迁”指升官,但也有作一般调动讲的,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C.古代表示任命,授予官职的词语有“拜、除、授、赏、封”等等。“除”是去旧职授新职。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C.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

1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寺,中央司法机构。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司狱定刑,长官为大理寺卿,文中的周三畏和薛仁辅都曾担任大理寺卿一职。岳飞和岳云被捕后都关押在大理寺的监狱中。B.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习惯上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称为“河”,把注入内湖或内海的称为“江”。文中所提到的“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域。C.宋代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文官地位比武将要高,宰相的权力比较大。文中的秦桧,为了控制诸将,特意把岳飞、韩世忠、刘錡等人的军职罢免,转为文官。

D.雅歌投壶,是古代秦汉以后贵族内部的吟诗与游戏活动,雅歌谓歌《雅诗》,投壶就是将箭矢投入到装有小豆的小口壶中,能够投中者即获胜。后常用以指武将之儒雅行为。15.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有名有字。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所取,以便和人交往时用来自称。

B.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转而称呼他殿前阶下的人,以此表示尊重。

C.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自称为“臣”,后来用作臣下对君的自称。D.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 行伍,我国古代兵制,十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D.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授予官职。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脱掉粗布衣服,指做官。

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1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19、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从材料看,在我国这一传统节日里,人们主要是祈盼()

A. 婚姻美满

B. 合家团圆

C. 健康长寿

D. 子嗣兴旺

20、如果要从《史记》中查阅有关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陈胜的相关历史资料,应查阅该书中的()

A. 本纪

B. 世家

C. 列传

D. 书

21、中国历史上纪年方式多种多样,直到中华民国时期才统一使用公历纪年。《梅花岭记》中写道“顺治二年乙酉四月(1645年2月),江都围急。”此处采用的纪年方式是()

A.天干地支纪年法

B.帝王年号纪年法

C.王公年次纪年法

D.年号和干支兼用

22、农历每月的十五,按照特定称谓纪日法叫做()

A.朔 B.望 C.既望() D.晦

23、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一大发明。2009年1月26日我国进入农历己丑年,也即进入了牛年。有位先生与新中国同龄,他的生肖应是()

A.鼠或牛

B.牛或虎

C.虎或马

D.上述说法都不对

24、《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是参加了()

A.乡试

B.会试

C.院试

D.殿试

25、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在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称黄甲、金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出现于()

A.隋朝、北宋、南宋

B. 唐朝、唐朝、北宋

C.隋朝、唐朝、明朝

D.隋朝、唐朝、北宋

26、先秦和秦汉文学中常出现“关”和“山”,如“关中”、“山东”等。请问“关”和“山”分别指哪那道关和哪座山()

A.山海关和泰山 B.雁门关和太行山 C.玉门关和贺兰山 D.函谷关和崤山

27、下列作品中不是以谥号来命名的是()

A.《聊斋志异》 B.《王文公文集》 C.《欧阳文忠公文集》 D.《范文正公文集》

28、好汉宋江、林冲所受的刑罚是()

A.黥刑

B.膑刑

C.宫刑

D.劓刑

29、“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在拜礼中,礼节最重的是()

A.空手 B.顿首 C.稽首 D.肃拜

30、五岳中“东岳”指的是()

A.华山 B.泰山 C.嵩山 D.衡山

31、下列关于古代音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

B.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被称为“雅乐”。

C.《阳春》、《白雪》都是古代秦国的歌曲名。

D.《六幺》是唐朝有名的古筝曲名。

3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闾左”。

B.古时座次、坐向规定严格,一般坐北朝南为“尊位”。

C.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主要分国讳、家讳两类。

D.古人讳言死:天子死曰崩,大夫曰薨,庶人曰死。

33、指出内容有错误的一项()

A.古人常用某些词语作为年纪的别称或解释,如“垂髫(tiao)”指童年,“不惑”指四十岁,“黄发”指老年。(长寿老人)

B.《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人定初”指二更刚开始。

C.古代“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帝王所居,左宗庙,右社稷,以时祭祀,十分看重,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古代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为“监生”。

3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三纲”是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后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教义。

B.在古代,“亲戚”中的“亲”主要指(族)内亲,“戚”指外亲。

C.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簸箕的坐姿叫做“长跪”,挺直上身而跪叫做“箕踞”。

D.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叫做“封禅”。

35、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36、“豆蔻年华”和“弱冠之年”分别指女子和男子的岁数是()

A.13、18 B.15、20 C.15、18 D.13、20

37.古代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位卑处下位。而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因此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

A 坐东面西

B 坐西面东 C坐南面北 D 坐北面南

38、在称呼上,古人常常把几种特征杂在一起来称呼,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请说一说前两人的称呼依次是用其什么。

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39、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下面列出来的哪一个不属于九州?

A、中州

B、扬州

C、梁州

D、荆州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

2018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 最近几年,网络盛传新高考将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在《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中,也确实印证了这个说法,语文增加了古代文化常识内容的考查。为了减轻大家备战高考的压力,万朋教育给2018届高考生汇总了语文必修一、二、三教材中的文化常识内容。 必修一 《左传》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晋侯、秦伯 分别指晋文公和秦穆公。周朝时期,受分封诸侯的爵位共有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由此可见当时晋国的级别比秦国要高。 子 在文中是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在古汉语中,用作第二人称的敬称代词

主要有“子”“君”“公”“阁下”“卿”“殿下”“足下”等。 寡人 通常用作古代君主的自称,意为“寡德之人”,表示自谦,在春秋战国时期使用较为普遍。 执事 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大夫 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战国策》 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卿 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祖 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徵 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中庶子 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郎中 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箕踞 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东向 在中国古代,君臣议事于朝廷之上,是以向南的座位为尊的。但在宾主之间,一般以向东的座位为尊,其次是向南的座位,再其次是向北的座位,最末位是向西的座位,因此古人常常以请人东向坐来表示对人的尊敬。 望其气 中国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书,望云气以测吉凶征兆。据说,凡是有皇帝命的人,即使在登基之前,周围[JP3]也会有五彩绚丽的天子气出现。文中的“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就是这个意思。 籍 项羽的名,自称名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在古代,名和字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一般在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 亚父 对年长者的尊敬称呼,表示仅次于父亲。 参乘 坐在车右侍卫的人,又叫陪乘。古代乘车之法,尊者居左,驭者居中,陪乘者居右,负责行车安全。 《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

2018高考文化常识检测30题

安徽省皖智1号卷A10联盟2017年高考最后一卷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此为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庙号。 B.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对于世子以外的继承人一般要减等袭爵。具体制度因朝代而异。 C.刺史为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成为地方官职名称,相当于后代的县令。 D.车驾本指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文中即是后一种含意。《汉书·高帝纪》“车驾西都长安”中亦是如此。 答案 11、C 【解析】“相当于后代的县令”错误。地位要高于县令。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测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兵家”指军事学着作,它本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是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B.“再迁”指再次提升官职,“迁”古代称平调官职,“右迁”就是降低官职,“左迁”就是提升官职,汉代贵左贱右的习惯已被后代沿用。

C.“留守”是官职名称,隋唐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为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留守,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 D.“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的“关东”不同。 答案 11、B 【解析】错在“迁古代称平调官职”,“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也指降职,文中指升职。 甘肃省河西五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黜陟”中的“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词语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B.“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 C.“旧典”,“典”有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标准或法则等意思,“旧典”在文中指旧时的典籍,即四书五经等。 D.“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为“留守”。 答案 11、C

高考语文必备文化常识大全文化常识素材

高考必备语文文化常识大全: 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 1 - 靠着信念坚持着,不管有没有未来,都想为青春拼一把,当时我非常喜欢俞敏洪的演讲,特别是那一段“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怜悯你,因为你是一棵草,人们根本就没有看见你。”正是因为憋着这样一种改变命运的一口气,最终我考进了大学,去了那个一直梦想的城市。高考是残酷的,是百万人超越梦想一齐

2014---2019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真题及答案

威宁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第十六次周测卷 命题人:余愿审题人:虎恩雄班级:姓名: (2019年全国卷一)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2019年全国卷二)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 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 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 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2019年全国卷三)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瀣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2018年全国卷一)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2018年全国卷二)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2018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学生)

2018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学生)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8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 编写:任建宏审核:赵卫国使用日期: (一)主观题部分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1、A.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部、部、部、部和工部。 B.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已死的父亲为,已死的母亲为,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 2, A.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官员到职工作叫;授予官职叫;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 B.古人表示年龄都有专门的代称:二十岁叫,三十岁叫,四十岁叫,六十岁 叫。 3. A.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___ __ 和_____ __ 。 B.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1995年是农历 _______年,1996年是农历丙子年,1997年是农历_____________ 年。 4. A. 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来称呼人。 B. 古代兄弟之间用“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表示排行。“_______ ”表示最大,“_______ ”表示最小。 5. A.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陕西省的华阴位于之北。 B. 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为最尊,其次是,再次是,最下位 是。 6. A. “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悌”指善事。 B.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四种: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7. A.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有_______ _______两种形式,“举孝廉,父别居。”是讽刺______形式。 B. 童生院试合格后取得_____资格;乡试第一名叫______;会试第一名叫_______;殿试第一名称______。 8. A. 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_______。多由皇帝点定,俗称_______。考中进士就称_______。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_______. B. 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叫_______ ,地方所设的学校称_______. 9. A. 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称_______;国子监的学生称_______。 B. 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统称_______;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称_______。 10.下列节日有哪些习俗,各写两种。 元旦_______ _______ 元宵_______ _______ 清明_______ _______ 端午_______ _______ 中秋_______ _______ 重阳_______ _______ 11.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愚见大人执事敢烦拙笔足下不佞老脸不谷 麾下鄙意节下垂询不肖贤家仁兄丈人 谦辞有

近五年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常识高考真题汇总

近五年高考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常识真题汇总 2018年全国卷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祚”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2018年全国卷Ⅱ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2018年全国卷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幕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2018年天津卷 4.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C )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

基础专项练1文化常识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诸子散文中,后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称“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 B.“九拜”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C.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 D.“会试”是明清两代每四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2.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②豆蔻梢头二月初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⑤行行向 不惑,淹留遂无成 A.③①②④⑤B.③②①⑤④ C.②④③①⑤D.②①③⑤④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庙号的一种,多用于开国帝王。如顺治、康熙都是庙号。 B.世职:世代承袭的职位。封建统治者为了奖励手下,按血缘关系让某个家族一代继承一代地连续担任某个爵位或职位。 C.部议:旧时指中央各部内的决定。从隋唐开始,中央行政机构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中央各种事务。 D.乞休:自请辞去官职。中国古代官员可以因为年老、疾病等原因请求辞去官职,亦称告老、乞身、乞骸骨等。 4.清代《四库全书》分古书为经、史、子、集四部,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以鲁史为中心,编年记事,故列于史部。 B.屈原作品收录于《楚辞》,故《渔父》须查集部。 C.《道德经》为道家最重要的经典,可在经部查阅。 D.孟子为先秦诸子之一,故《孟子》一书列于子部。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笄礼,古代女子到了成年时举行的盘发插笄的礼仪。举行笄礼的年龄一般为15岁。 B.敕,指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的文书,由西汉的戒书发展而来。 C.手诏,指帝王亲自宣读的诏令,为了以示郑重而由皇帝亲自颁发。 D.禊,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修禊事也”中的“禊”就是此意。

高考语文文化知识判断题专题练习

高考语文文化知识判断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古代官制 (一)官职制度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 [点评]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 5.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 [点评] “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

2019年高考文化常识试题汇编(附答案)

高考最新文化常识试题汇编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B.“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C.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 D.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和人世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刺史,原是奉皇命检核地方官的职务,后成为掌一州军政大权的要职。 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是编纂历史书籍的重要根据。 C.嫡嗣,此处指皇位承继人,即太子。嫡,宗法制度下妻或妾生的长子。 D.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其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和荣誉称号。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指《周易》,是中国一部古老的占卜之书,约成书于尧舜时期。春秋时期,有人依附于它的卦爻形式,借以发挥哲学思想。 B.兵部尚书,别称为大司马,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明代为正二品。兵部主要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事务。 C.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指皇帝外出时,由太子等重要人物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D.驿,指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如“驿站”“驿馆”等;也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文中指由朝廷专门指派的车马。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司,古代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仪同三司”非官职,仅指与三公同等待遇。B.出,古时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也指“出仕”,即出来做官。文中是前一种意思。C.别都就是“陪都”,指首都以外另设的副都,中国最早的陪都出现在炎黄时期。D.薨,古代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高等级的妃嫔或者封王贵族的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垂髫,相当于七岁的年龄阶段,女孩称为髫年,男孩称为韶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中的“总角”还要比垂髫之年小上几岁,“总角、孩提”是幼年的泛称,而“垂髫、始龀”

2014-2018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真题及答案

2014—2018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真题及答案 注:1、文化常识从2014年开始有,2014年仅大纲卷有此题型,新课标卷没有; 2、江苏卷仅2017年考察文化常识;北京、浙江不考察。 (2018年全国卷一)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2018年全国卷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城,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2018年全国卷三)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2018年天津卷)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 B.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再跨一脚为“步”,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C.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蓬瀛,指蓬莱和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 (2017年全国卷一)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2017年高考文化常识过关题及答案(李占清) (9)

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过关测试题(李占清)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 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3、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4、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5、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2012年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文学常识一 1、《雨巷》选自《戴望舒诗全编》。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2、《再别康桥》选自《徐志摩诗全集》。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是著名的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遵循“三美”的诗歌创作原则。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3、《大堰河——我的保姆》选自《艾青诗选》。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4、《逐之武退秦师》选自《左转·僖公三十年》。《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例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5、《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汉代刘向编订,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 6、《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司马迁20岁外出游历,足迹遍南北,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小狗包弟》是选自巴金《随想录》。巴金,生于1904年,原名李尧堂,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他是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翻译家。他主要的作品有:激流三步曲《家》《春》《秋》,爱情三步曲《雾》《雨》《电》,还有,《憩园》、《寒夜》、《忆》,还有晚年的一部最重要的作品《随想录》。 8、《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选自《梁实秋散文选集》。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主要作品:《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作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作品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9、《包身工》选自《夏衍选集》。夏衍,本名沈端先,1900生,浙江杭州人,现代剧作家,曾经留学日本,回国后从事文艺工作,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解放后曾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他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他的代表作品有话剧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改编鲁迅的小说《祝福》和茅盾的小说《林家铺子》为电影剧本。

2019届高考古文化常识100道判断题(含答案)

2019届古文化常识100道判断题 2018年11月28日星期三(一)学校与科举 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山川与地理 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17.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羌)、南蛮(南闽)、北狄,有鄙视之意。() 18.古代的“山东”一般是崤山以东地区,和今天的山东省不是一个概念;古代的“中国”有“中原之国”的意思,和今天的“中国”不是同一个概念。() 19.“路”是宋代时期区域的名称,与今天的省区大致相似,如福建路、广东路。()20.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士大夫的封地称为“家”。() (三)天文与历法 21.古人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如甲子、乙丑等,一个循环下来共有六十种排列组合。() 22.十二天干排第一的是甲,十地支排第一的是子。() 23.古人用十二地支纪时,其中子时是指23点至1点,辰时是指7点至9点,午时是指11点至13点。() 24.古人拿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寅为虎,午为马,戌为狗。() 25.十二生肖排第一的是鼠,排最后的是狗。()

2017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 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转载]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1。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2018高考文化常识专题

2018高考文化常识专题 1.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二十四史乃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而“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精华。“前四史”是指() A.《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B.《国语》、《左传》、《战国策》、《史记》 C.《左传》、《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 D.《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衔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赙赠”是指封建时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是明朝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各部最高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B.“员外郎”,我国古代官职之一,员外郎、郎中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员外郎一般是闲职,明朝以后常有商贾士绅捐钱获得此官职。 C.“太子太保”与太子太师、太子太傅都是东宫官职,太子少保与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则是其副职,后来这些只是荣誉称号。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例如,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持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权力次之的有持节、假节。“节”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信物,如《苏武传》中“杖汉节牧羊”。 B.歃血,指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或涂抹于钟鼓之上,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如违约背叛盟友,将遭神的制裁,命如此牲。 C.《周礼》是儒家经典,它与《仪礼》《礼记》合称“三礼”,对礼法、礼义作了权威的记载和解释,是古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历代礼制影响深远。 D.宗室,即国君或皇帝的宗族,中国古代也称大宗的庙为宗室,通常以与皇帝的父系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是否列人宗室之列,历代就此规定不一。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推官,官名,唐朝始置,明代对推官职掌一般都说是“专掌刑名”,或者说“理刑名”。 B.荫子,指子弟承荫,荫,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 C.防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 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尊号,另外也有“称为”的意思,如“身死无名,谥为至愚”。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孺子是徐稚的字。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是相关的,“稚”和“孺子”皆指幼小。 B.陈蕃非常欣赏徐稚,在郡衙特地为他“设一榻”,这就是后来“下榻”一词的由来。 C.文中的“三辅”指京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所以韦著懂“礼义之俗”。 D.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 7.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舍人”始于先秦,战国及汉初指王公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才指官名。 B.“沛公”指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公,对人物的敬辞,尊称男子。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爵位,这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子、男、伯”。 C.“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D.“禁中”,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也说“禁内”。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经》,一般指《易》《诗》《书》、《礼》《春秋》这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其中的《春秋》是孔子编写的鲁国史书。B.翰林院:唐始设立,其后各代无论政治地位高低,都集中了许多知识精英,如李白、王安石、李鸿章都曾是翰林中人。C.剖符:又叫“剖竹”,帝王在建国之后。为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半,作为信守的约证。D.追谥:古人为追念死去的文人,根据其生前行迹给予某种称号,带有褒扬与纪念的意义。如范仲淹被追谥为“文正”。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 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及第者之称。考中进士才有当官进爵的资格。 C.“兵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隋代始置,六部之一。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D.“诏”是皇帝颁发的命令,一般以制式文书的形式发布,称“诏书”或“诏令”。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高考必备:高考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一、中国古代文学 (一)、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 (ch ī尤)、刘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 A、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 《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乐》) B、历史散文。《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国语》(国别 体)“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字聃(d 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季氏》《荷》) ③墨子名翟(d 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 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庖丁解牛》) 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 篇。(《劝学》) ⑦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3、先秦诗歌 A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 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 A 、两汉散文①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垂史册。 B、乐府民歌和赋。 1、乐府民歌: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 飞》

文学常识训练2018

文学常识训练 21、《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是参加了() A.乡试 B.会试 C.院试 D.殿试 22、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在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称黄甲、金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出现于() A.隋朝、北宋、南宋 B. 唐朝、唐朝、北宋 C.隋朝、唐朝、明朝 D.隋朝、唐朝、北宋 23、先秦和秦汉文学中常出现“关”和“山”,如“关中”、“山东”等。请问“关”和“山”分别指哪那道关和哪座山() A.山海关和泰山 B.雁门关和太行山 C.玉门关和贺兰山 D.函谷关和崤山 24、下列作品中不是以谥号来命名的是() A.《聊斋志异》 B.《王文公文集》 C.《欧阳文忠公文集》 D.《范文正公文集》 25、好汉宋江、林冲所受的刑罚是() A.黥刑 B.膑刑 C.宫刑 D.劓刑 26、“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在拜礼中,礼节最重的是()A.空手 B.顿首 C.稽首 D.肃拜 30、五岳中“东岳”指的是() A.华山 B.泰山 C.嵩山 D.衡山 27、下列关于古代音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 B.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被称为“雅乐”。 C.《阳春》、《白雪》都是古代秦国的歌曲名。 D.《六幺》是唐朝有名的古筝曲名。 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闾左”。 B.古时座次、坐向规定严格,一般坐北朝南为“尊位”。 C.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主要分国讳、家讳两类。 D.古人讳言死:天子死曰崩,大夫曰薨,庶人曰死。 29、指出内容有错误的一项() A.古人常用某些词语作为年纪的别称或解释,如“垂髫(tiao)”指童年,“不惑”指四十岁,“黄发”指老年。(长寿老人) B.《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人定初”指二更刚开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