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口腔实践技能考试基本技术

口腔实践技能考试基本技术

实践技能考试采用三站式考试的方式。

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总分为100分,60分合格。

第一考站:

(1)考试内容:无菌操作、一般检查、职业素质以及特殊检查。

(2)考试方法:现场操作并如实填写口腔检查表。

第二考站:

(1)考试内容:口腔基本操作技能和临床基本急救技术。

(2)考试方法:口腔基本操作技能考试方法由考生在口腔专用模型、自带的离体磨牙上现场操作,或主考官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基本急救技术考试方法由考生对模拟人操作或2名考生互相操作。

第三考站:

(1)考试内容:病史采集、病例分析、医德医风和辅助检查结果的判读(牙髓测验、X线检查、实验室检验)。

(2)考试方法: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考试方法采用计算机阅题,口述作答。医德医风和辅助检查结果判读的考试方法采用多媒体考试,考生在计算机上根据试题要求进行作答。辅助检查结果判读的考试方法采用多媒体考试,考生在计算机上根据试题要求进行作答。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基本操作技能: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是外科术中用于避免手术伤口感染的一种预防措施。口腔颌面部存在的腔窦是细菌寄生和繁殖的温床,术后发生感染的机会较多。

故口腔颌面外科的手术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彻底的消毒和灭菌,以防术后感染和交叉感染,保证手术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

(一)洗手

卫生洗手

步骤:

1.取下手上的饰物及手表,打开水龙头,弄湿双手。

2.接取抗菌洗手液或肥皂。

3.采用"6步法"洗手,每步至少洗5次,充分搓洗15秒钟以上。

4.流动水冲洗,用消毒纸巾彻底擦干。

“6步法”具体为:

第一步是掌心檫掌心。

第二步是手指交错,掌心檫掌心。

第三步是手指交错,掌心檫掌心,两手互换。

第四步是两手互握,互檫指背。

第五步是指尖摩擦掌心,两手互换。

第六步是拇指在掌心转动,两手互换。

外科手消毒

步骤:

1.取下手上的饰物及手表,打开水龙头,弄湿双手及手臂。

2.用无菌毛刷蘸消毒好的肥皂水刷洗双手和前臂,常用三段刷洗法:一段是从指尖到腕关节,二段是从腕关节到肘关节,三段是从肘关节到肘上10cm.

两侧向上逐段交替刷洗,手部为重点,注意刷洗甲缘、甲沟、指蹼等处。每次刷完后,手指朝上肘关节朝下,用流动的清水冲净肥皂水。反复刷洗三遍,共10分钟。刷洗第二遍时,应更换消毒刷。

3.洗毕,取两块无菌毛巾擦干双手,然后取其中一块从手腕开始擦至肘上部,再用另一块无菌毛巾以同样的方法擦干对侧手臂。擦过肘部的毛巾不可再擦手部。如果用1:1000新洁尔灭溶液代替70%酒精,则刷手时间可减为5分钟。浸泡时,用桶内小毛巾轻擦洗5分钟取出,待其处自干。

4.将双手和双前臂浸泡于70%酒精桶内5分钟,浸泡范围应超过肘上6cm.

5.泡毕提起双手臂,保持双手向上屈肘,在胸前呈拱手姿势,不可接触任何未经消毒的物品。否则即应重新洗手。

(二)戴手套

戴无菌手套的原则是未戴手套的手,只允许接触手套的里面,已经戴手套的手只能接触手套的外面。用左手提起右侧手套的翻折部,戴在右手上;再用已

戴手套的右手插入左手套的翻折部内,戴在左手上。将手套翻折部翻盖住手术衣的袖口。洗净手套外面的滑石粉。

(三)口腔黏膜消毒

1.术前准备

病员在术前应行理发、沐浴和备皮。与口腔相通的大手术,特别是需植骨、植皮者,应先作口腔洁治、龋齿充填和残根拔除,并用1:5000高锰酸钾或1:1000洗必泰含漱。

2.手术区常用消毒药物

(1)碘酊用以口腔内消毒其浓度为1%,颌面部为2%,头皮部为3%。使用后应予脱碘,碘过敏者禁用。

(2)洗必泰液为广谱消毒剂,刺激性小,故使用广泛。用于皮肤消毒时,其浓度为0.5%,以0.5%洗必泰酒精(70%酒精)消毒效果更佳。口腔内及创口消毒浓度为0.1%。

(3)碘伏含有效碘0.5%的碘伏水溶液用于皮肤和手的消毒,同样也可用于口腔黏膜的术前消毒,其作用优于碘酊。具有消毒彻底,刺激性小,着色浅的优点。

(4)75%酒精最常应用,其消毒力较弱,故常与碘酊先后使用,起脱碘作用。

3.消毒方法及范围

(1)消毒方法消毒前先用干棉球擦干术区。一般应从术区中心开始,逐步向四周环绕涂布,但感染创口相反,应从清洁的四周向感染伤口涂擦。口腔内手术先消毒口内,再消毒口外面颈部。

(2)消毒范围头颈部手术应消毒至术区外lOcm,以保证有足够的安全范围为原则。

4.注意事项

在作口腔黏膜活组织检查时,不宜采用碘及其他有色药物消毒,以防影响组织染色,可以采用70%酒精消毒。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本操作技能:口腔检查口腔检查既要关注局部情况,也应关注与疾病有关的全身情况,有些口腔疾病实际上是全身疾患在口腔的表征,故口腔检查时应对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不要忽视相关的全身情况。

口腔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和特殊检查。

(一)一般检查

口腔一般检查应按先口外、后口内的顺序进行,以免遗漏。方法上主要分为视诊、探诊、扪诊、叩诊、咬诊和嗅诊。

1.口外检查内容

(1)观察面部是否对称,有无肿物、肿胀。如有则应注意肿物、肿胀的准确部位、周围解剖界限、直径大小、色泽、性质等,必要时可画图表示。对两侧不对称者,应注意区别是一侧肿大、膨隆,还是另一侧萎缩、缺损。颌面部扪诊时,应检查眼框、颧骨、上颌骨、鼻骨、下颌支、下颌角及下颌体。检查其对称性,有无膨隆、缺陷、压痛。

(2)颌面有无畸形或缺损,如有畸形或缺损,除文字描述外,最好绘图补充说明。

(3)有无瘢痕、窦道,皮肤颜色及光滑度。

(4)检查面部肌肉。当患者做咬颌运动,以手指触摸咀嚼肌对比两侧肌力。当患者闭眼后,用手指将上下睑分开,对比两侧肌力。

对疑为面神经损伤者,应观察双眼是否能闭合及吹口哨时双侧唇部运动状况。

(5)淋巴结有无肿大检查时应按一定顺序,由浅人深,滑动触诊。面颈部淋巴结检查时,患者取坐姿,医生位于患者的右前方或右后方。患者头低向前方偏检查侧,肌肉尽量放松。检查先从枕后开始,再是耳后、耳前、腮腺、面颈部、颌下、颏下,再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及后缘,按各解剖区检查颈部淋巴结。仔细检查颈深、浅淋巴结,颈部淋巴结的所在部位和引流方向。淋巴结如有肿

大,应注明部位、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或波动感及与皮肤或基底部有无粘连等。

(6)颞下颌关节运动有无异常,如双侧运动是否协调、有无杂音、杂音性质及其与开口运动的关系,最后检查髁突附近组织情况,如髁突前后方、乙状切迹及各组肌群的肌肉等部位。

常用方法:

耳屏前扪诊法,双手食指分置与双侧耳屏前髁状突外侧面,嘱患者做开闭口运动。判断髁状突的活动度感觉,有无弹响和摩擦感

外耳道指诊法,双手小指置于患者双侧外耳道内,对比双侧髁状突动度和压痛

(7)咀嚼肌检查:

依顺序扪压颞肌,嚼肌等有无压痛。

①口内扪诊:嘱患者小张口,医生用食指或小指扪诊。颞肌触诊点在下颌升支前缘向上。

翼外肌下头触诊点在上颌结节后上方,翼内肌下部触诊点在下颌磨牙舌侧的后下方

②下颌运动检查:通过让患者做开闭口,下颌前伸,及侧方运动来检查颞下颌关节是否正常

③颌关系检查:主要检查颌曲线及补偿曲线。颌面有无磨损,是否有创伤颌,深覆颌及锁颌等情况存在。还应注意后牙缺失情况,缺失时间以及和关节病发生的情况等。

2.口内检查内容

(1)张口度临床上张口受限可分为4度(以切牙的切缘间距为标准)轻度张口受限:切牙距在3cm以内、2cm以上者;

中度张口受限:切牙距在1—2cm者;

重度张口受限:切牙距在1cm以内者;

完全性张口受限(即牙关紧闭):完全不能张口。

(2)病变部位的描述病变的准确部位、周界、大小(以em直径计)、性质等。对于唇、颊、舌、口底、颌下的病变,可双手口内外合诊检查,以便准确地了解病变的范围和性质。

做唇舌部的双颌诊时,以一手的拇、食指分别置于病变的两侧进行扪诊。以了解病变的范围和性质等。口底部的双颌诊用双手合诊。根尖部扪诊,用手指扪压牙龈。检查龈沟内有无炎性渗出,根尖部有无波动感和压痛。

(3)咬合关系检查

检查时,医生位于患者右前方,观察前牙,后牙咬合关系以及中线关系、正中颌时磨牙咬合关系:

①中性关系——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在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

②轻度远中错颌关系——上下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相对

③完全远中错颌关系——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与下第一恒磨牙第二双尖牙之间

④轻度近中错颌关系——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与下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相对

⑤完全近中错颌关系——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与下第一,二恒磨牙之间

正中颌时前牙咬合关系:

覆盖:是指上前牙切缘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其距离在3mm以内为正常,超过者为深覆盖

Ⅰ度深覆盖:上前牙切缘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在3——5mm之间者

Ⅱ度深覆盖:上前牙切缘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在5——7mm之间者

Ⅲ度深覆盖:上前牙切缘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大于7mm者

覆颌:是指上前牙切缘覆盖下前牙唇面的垂直距离

Ⅰ度深覆颌:上前牙切缘覆盖下前牙唇面在1/3——1/2之间者

Ⅱ度深覆颌:上前牙切缘覆盖下前牙唇面在1/2——2/3之间者

Ⅲ度深覆颌:上前牙切缘覆盖下前牙唇面大于2/3之间者,下前牙咬在上前牙龈组织上

中线关系:

正常时两侧上下切牙之间连线与面部中线一致。当上下中切牙中线偏移时,可以用mm记录上下中切牙中线与面部中线距离,以反映中线偏移程度。此外应注意患者是否反颌,锁颌,牙列拥挤以及牙间隙等。

(4)牙周情况有无牙龈红肿、萎缩、牙周袋、牙周溢脓、牙松动等。

<1>牙周探诊牙周探诊是牙周炎诊断中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主要目的是了解有无牙周袋或附着丧失,并探测其深度和附着水平。

牙周探诊内容:深度,附着水平,探诊出血,根面牙石

全口检查时,应按一定顺序进行。一般从右上后牙开始,顺象限顺序完成。应用钝头有刻度的牙周探针。用改良握笔法握持探针,用中指做支点或中指和无名指共同做支点,支靠在邻近牙的颌面,切缘或唇面。探诊时,探针应沿着

牙齿长轴分别在颊、舌侧的远中、中央、近中进行测量,探针必须与牙体长轴平行,探针尖端应始终紧贴牙面,沿着牙周袋底的宽广度提插式行走测量。每个牙要记录6个位点的探诊深度。

探诊时,支点要放稳,用力不可过大,以20~25g为好,做到既探测到实际深度,又不致使患者疼痛和损伤。训练方法是,将探针插入指甲内,轻轻压迫显示指盖发白且不造成疼痛和不舒服的感觉为适宜力量。探诊的方法是将CPI 探针插入到龈沟底或袋底沿沟底作上牙向上下牙向下探诊,如自第二磨牙远中颊沟探到近中沟,再对舌(腭)侧龈沟作探诊。一个区段的指数牙检查完后再观察有无出血情况,因出血情况有时出现在探诊后10~30秒钟。如果在一个区段内第一次探诊就发现牙周袋深度5.5毫米以上(计分4),则该区段不需作第二次探诊。指数牙探诊后最深牙周袋深度在3.5毫米以上,5.5毫米以下者计分为“3”;如果没有牙周袋,只发觉有牙结石及牙龈出血,则计分为“2”;若只有牙龈出血则计分为“1”;总之每个区段是按最重情况计分。

<2>附着丧失的测量牙周袋是指龈缘至袋底的距离;附着水平是指釉牙骨质界至袋底的距离。附着丧失的计算如下:

牙龈增生者:附着丧失=袋深—釉牙骨质界至龈缘的距离;

牙龈退缩者:附着丧失=袋深+釉牙骨质界至龈缘的距离。

<3>牙的松动度检查方法:前牙用镊尖夹住切缘,作唇舌向摇动拾面窝摇动。检查结果临床常分三度记录:

I度:大于生理动度,但松动幅度在1mm以内。

Ⅱ度:牙松动幅度在1—2mm间。

Ⅲ度:牙松动幅度大于2mm.

后牙则闭合镊尖抵住

(5)牙体情况有无缺损、龋坏,龋坏程度、冷热反应、探痛、叩痛等,必要时应记录牙髓活力测试结果。

采用改良握笔式握持探针,用中指或无名指支靠在邻近牙上,先对主诉牙与可疑牙进行检查,然后按一定的顺序检查。检查时先探颌面再探邻面,然后探颊舌面。探诊时用力要轻柔,切不可用暴力。探针小弯可以检查牙齿邻面有无龋坏。

叩诊应选择有一定重量的平头器械,如金属口镜柄,不能使用一次性器械。

叩诊方法:用口镜柄端垂直轻叩牙齿切缘及颌面或从侧方叩打牙齿唇面和舌面。叩诊时先叩对照牙再叩患牙,每个牙叩击两到三次。叩诊力量不能超过正常牙的耐受程度。

根据患者对叩诊的反应以(+-)号表示检查结果:

(-)无疼痛

(±)感觉不明确或酸痛

(+)轻度疼痛

(++)疼痛介于+——+++之间

(+++)轻叩即疼痛或统统剧烈

(6)黏膜情况应记录全口黏膜(包括唇、颊、舌、腭及口底、牙龈)检查结果,必要时还应检查咽部黏膜。注意有无颜色异常、瘘管、溃疡、新生物或缺损畸形,以及舌、唇、颊系带情况。

(7)涎腺情况各导管口有无红肿、脓液分泌,有无结石等。

(8)口腔卫生情况主要检查牙面菌斑、软垢、结石等沉积情况。

(9)口内已有修复体或充填物的情况。

(10)其他。

(二)特殊检查

牙髓活力检查

(1)原理

正常牙髓对20℃—50℃之间的温度刺激无明显反应,但病变牙髓的温度耐受阈发生变化,即遇突然、明显的温度变化时(低于10℃的冷刺激和高于60℃的热刺激),不同状态的牙髓会诱发不同的反应:或敏感、或疼痛、或迟钝、或无反应。因此,可根据牙髓对温度的不同反应来判断牙髓是否患病,病变的发展阶段,以及牙髓的活力是否存在。

(2)方法

牙髓温度测试包括冷测法和热测法。

冷测法选用冷水、小冰棒、氯乙烷、二氧化碳或雪等作为冷刺激源,在患牙唇、颊面颈1/3处进行测试。

热测法选用热水、热牙胶棒、慢速旋转的橡皮轮或热蜡刀作为热刺激源,在患牙唇、颊顾1/3处进行测试。

(3)牙髓活力测试结果判读

患牙在温度测验时的不同反应,对判断牙髓状态有重要意义。

出现短暂的轻、中度感觉或不适反应(与对照牙一样),表示牙髓活力正常。

出现疼痛或酸痛反应,但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刻消失,表示牙髓敏感,多为可复性牙髓炎的反应。

引发疼痛或加剧原有疼痛,刺激去除后仍持续一段时间,为不可复性牙髓炎的反应。

出现快速、剧烈疼痛——为急性牙髓炎的反应。

出现迟缓且不严重的疼痛——为慢性牙髓炎的反应。

热诊加重,冷诊缓解——为急性化脓性牙髓炎的反应。

无反应,表示牙髓坏死。

(4)影响牙髓活力测试结果判读的因素

1.导致假阳性的因素

冷测法使用冷水时,未按规定顺序进行,出现干扰。或使用小冰棒时,融化的冰水与牙龈接触。

热测法使用热水时,未按规定顺序进行,出现干扰。或使用热牙胶时,热牙胶与牙龈接触。

患者精神高度紧张。

2.导致假阴性的因素

患牙牙髓过度钙化,或根尖未形成,或为外伤牙。

患者事先服用过镇静剂、麻醉剂或酒精饮料等。

3.个体差异患者间的个体差异也会导致同一温度测试出现不同的反应。临床上为防止个体差异的干扰,故要求牙髓活力测试时,先测对照牙(对侧同名牙或邻牙),再测可疑牙,以便排除个体差异,取得对比标准。

临床对牙髓活力测试结果判读时,应排除以上各种影响因素,以利得出正确的结果判断。

牙髓活力电测验

(一)原理

采用数字显示的牙髓活力检测仪,通过电测验器来检测牙髓神经成分对电刺激的反应。牙髓活力电测器可干扰心脏起搏器的工作,故禁用于心脏安装有起搏器的患者。

(二)方法

牙髓电测验器种类较多,操作步骤见说明书。一般操作步骤如下:

1.测试前先向患者说明测试目的,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配合。

2.隔湿、干燥测试牙,在探头上涂一层牙膏作为电流导体。

3.将探头放在被测试牙唇或颊面的颈1/3处进行测试。

4.调节电流刻度旋钮,从“0”开始,顺时针缓慢增大,直到患者出现反应为止,同时移开探头,记录反应值。

5.测试时,应注意先测健康对照牙,再测患牙。

(三)牙髓活力电测试结果判读

1.受试牙与对照牙一样——表示牙髓正常。

2.受试牙反应值较大——表示牙髓反应迟钝,多为牙髓变性。

3.受试牙反应值较小——表示牙髓敏感。

4.受试牙无反应——表示牙髓已坏死。

(四)影响牙髓活力测试结果判读的因素

1.导致假阳性的因素

(1)探头或电极接触到大面积的金属修复体或牙龈,电流流向牙周组织。

(2)未充分隔湿或干燥受试牙,电流泄漏至牙周组织。

(3)液化性坏死的牙髓有可能传导电流至根尖周组织会有反应。

4)患者精神高度紧张。

2.导致假阴性的因素

(1)探头或电极未能有效地接触釉质。

(2)患者事先用过镇静剂、麻醉剂或酒精饮料等。当电流调至最大刻度时,患牙可能

(3)根尖未发育完全的新萌出牙,其牙髓对电刺激无反应。

(4)根管内过度钙化的牙,其牙髓对电流刺激常无反应。

(5)刚受过伤的患牙,可对电刺激无反应。

3.个体差异患者间的个体差异也会导致电测试出现不同的反应。因此,为防止个体差异的干扰,牙髓活力电测试时,也须先测对照牙,再测可疑牙,以便排除个体差异,取得对比标准。

一般认为,牙髓活力电测验器在判断牙髓是死髓还是活髓时,较为可靠。但对每个病例,应结合病史和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并排除以上各种影响因素,以利得出正确的诊断。

涎腺分泌功能检查

包括唾液分泌的定性、定量检查及唾液成分分析。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基本急救技术:血压

(一)血压测量方法

动脉血压的测量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1.直接测量方法是将特制导管经穿刺周围动脉,放入主动脉,测量主动脉内压力。此法优点是测得的血压数值准确。缺点是需专用设备,技术要求高,很不方便,且有一定创伤,故仅适用于危重和大手术病人。

2.间接测量法这是目前广泛采用的袖带加压法,一般采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此法优点是简便易行、无创,适用于任何病人。

其具体方法:病人安静环境休息5—10分钟后,测量仰卧位或坐位上肢(一般为右上肢)血压,测量时肘部应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臂伸直并轻度外展,袖带下缘应距肘弯横纹上2~3cm.检查者先于肘窝处触知肱动脉搏动,再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肘窝处肱动脉上,但不可塞在袖带下。然后,向袖带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将汞柱升高20—30mmHg后,开始缓慢放气,当听到第一次声响时的汞柱数值为收缩压,声音消失时汞柱数值为舒张压。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为脉压。正常人两上肢的血压可有5—10mmHg的差别。(二)血压标准及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

1.正常血压临床上测量血压一般以肱动脉的血压为准。在安静状态下,正常成人的血压比较稳定,其正常范围为:90mmHg≤收缩压≤139mmHg,60mmHg≤舒张压≤89mmHg,脉压为30—40mmHg.

2.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但很难在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划一条明确的分界线,目前基本上采用1999年2月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的高血压定义: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表2-3-1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WHO/ISH)

高血压主要见于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亦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肾脏疾病、肾上腺皮质和髓质肿瘤、肢端肥大症、甲状腺功能亢进、颅内压增高等),称继发性高血压。

3.低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时,称为低血压,常见于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包填塞、肺梗死、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也可见于极度衰弱者。

血压是重要的生命体征,在急救及手术过程中,应随时监测血压变化,维持血压平稳。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基本急救技术:吸氧术氧气吸人疗法可用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低氧状态,促进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命活动,是一项基本抢救和治疗技术。(一)适应证

1.通气不足见于药物和某些疾病引起的呼吸抑制,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2.肺内气体弥散功能障碍如间质性肺纤维化、间质性肺水肿等。

3.通气/灌注比例失调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肺大面积炎症性实变、肺不张等。

4.其他原因引起的缺氧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休克、昏迷及一氧化碳中毒等所致的呼吸困难。

(二)氧疗的种类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是评价通气状态的指标,是决定以何种方式给氧的重要依据。临床上根据吸入氧浓度将氧疗分为低浓度、中等浓度、高浓度、高压四类。

氧浓度和氧流量的关系为:

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1.低浓度氧疗又称控制性氧疗,吸氧浓度低于40%。应用于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呼吸衰竭,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增高的反应很弱,呼吸的维持主要依靠缺氧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2.中等浓度氧疗吸氧浓度为40%-60%。主要用于有明显通气/灌注比例失调或显著弥散障碍的患者,特别是血红蛋白浓度很低或心输出量不足者,如肺水肿、心肌梗死、休克等。

3.高浓度氧疗吸氧浓度在60%以上。应用于单纯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如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肺复苏后的生命支持阶段。

4.高压氧疗指在特殊的加压舱内,以2—3kg/cm2的压力给予100%的氧吸入。主要适用于一氧化碳中毒、气性坏疽等。

(三)方法

1.鼻导管、鼻塞给氧最为常用,适于任何缺氧的病人。

其步骤如下:

(1)首先装好氧气流量表,连接湿化瓶(内含适量湿化液)及鼻导管或鼻塞。

(2)先用湿棉签擦净患者鼻腔,然后打开出氧开关,将鼻导管或鼻塞放入水中,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再将经石蜡油润滑的鼻导管,插入鼻孔约5em深,或用鼻塞塞入一侧鼻孔。

(3)用胶布固定鼻导管外露端在病人鼻梁或适当位置上。

(4)为避免一个孔道阻塞致给氧无效,可在鼻导管前端于不同平面上剪1—3个小孔,既可分散氧流,又可以减轻病人不适之感。

2.面罩吸氧通过呼吸面罩吸氧,简便可靠。氧浓度为60%—90%,氧流量≤6L/min,适用于短期内需给予高浓度吸氧者。

3.氧气枕吸氧适于转运病人途中或家庭病床给氧。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基本急救技术: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针对呼吸骤停所采取的现场抢救措施,它是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以抢救病人的生命。是现场心肺复苏的重要技术。

人工呼吸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需借助器械或设备的徒手人工呼吸法;另一类是利用器械或特制的呼吸器以求得最佳的人工呼吸,主要用于后期复苏和复苏后处理,须由专业人员使用。其中以口对口(鼻)徒手人工呼吸最适于现场复苏。

其步骤如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