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汉英动物隐喻翻译策略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汉英动物隐喻翻译策略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汉英动物隐喻翻译策略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汉英动物隐喻翻译策略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美的遗失与幻灭——论托妮莫里森小说《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世界

2 约翰?欧内斯特?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整体主义观

3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ilence in Conversations

4 王尔德童话对传统童话的颠覆

5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艺术道德观

6 年代美国梦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折射

7 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扮演的角色

8 从《嘉莉妹妹》看美国梦与道德观

9 Love and Death in The Awakening

10 中美体育报道的比较

11 论《奥兰多》中双性同体观

12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3 关于英语口语纠错的研究与建议

14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及翻译策略

15 《太阳照常升起》中科恩屡遭排斥的根源分析

16 英语中易混的修辞手法之区别

17 论商标翻译的原则及策略

18 浅析短篇小说《我不再爱你》的荒诞性

19 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看中西文化差异

20 浅析《红字》中的象征意义

21 增译法在《水晶宫》英译汉翻译中的应用

22 林黛玉和简.爱不同命运的对比

23 The Analysis of Daisy in The Great Gatsby

24 论《可爱的骨头》中的多重象征

25 解析《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必然性

26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

27 广告翻译中的功能对等

28 浅谈来自《圣经》的英语习语

29 A Discussion of the Gothic Style as Applied in “A Rose for Emily”(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30 A Summary of Symbols of The Scarlet Letter

31 认识、寻找和实现自我价值——剖析《飘》中的人生价值

32 英汉味觉隐喻的对比研究

33 论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34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其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

35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英语专业八级翻译考试中的应用

36 以目的论为指导的化妆品商标翻译

37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语音差异研究

38 论田纳西威廉斯《欲望号街车》中的逃遁主义

39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Society

4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41 Text Cohesion in English Business Contracts

42 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

43 A Study on Developing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44 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论劳伦斯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45 死亡,马丁?伊登的解脱---对伊登自杀必然性的探究

46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47 从“俄狄浦斯情结”的角度解析《儿子与情人》

48 从叙事结构分析电影《撞车》中对种族歧视问题的诠释

4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50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51 论圣经诗篇的修辞特点

52 文化交际视野下的语用失误分析

53 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54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阶级面面观

55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

56 O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Polite Expressions from Politeness Principle

57 英文电影名称汉译原则和方法的研究

58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概念隐喻分析

59 探析英语新闻报道中的委婉语

60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61 探索在小说《道雷格林画像》中奥斯卡王尔德的自我画像

62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破产姐妹》的字幕翻译

63 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

64 性格决定命运----浅谈《老人与海》桑提亚哥性格特点

65 论中美文化差异对其商务谈判的影响及策略

66 人性的扭曲,堕落与回归——希刺克厉夫的人性简析

67 对《璃琅三部曲》中爱尔兰人的人性分析

68 理智的动人诗篇——《马语者》

69 论中西方交际方式的差异

70 论尤金奥尼尔后期独幕剧《休伊》中的荒诞主题

71 Situational Approach to Grammar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English Classes

72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海狼》两个译本

73 《傲慢与偏见》中的微观反讽言语行为

74 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自然主义观

75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76 隐喻在英语委婉语中的应用

77 从关联翻译理论看《圣经》汉译过程中的关联缺失

78 论《动物庄园》的反讽艺术

79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for Dea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80 哥伦布和郑和航海的对比研究——两次航海所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81 试析商务英语的修辞特征及其汉译

82 On the Use of Satire and Humor in Pygmalion

83 文化差异对中西方商务谈判的影响

84 探析《奥赛罗》的三大悲剧起因

85 《道连葛雷的画像》叙事艺术的分析

86 分析女性语言特点在英语委婉语中的体现——以《绝望主妇》为例

87 从精神分析法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成长

88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的生死观

89 英语词汇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0 诗歌《飞鸟集》的意象评析

91 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

92 《彼得潘》中彼得潘形象分析

93 从女性主义解读《芒果街上的小屋》

94 浅析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95 消费文化理论视角下的《嘉莉妹妹》

96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Title

97 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98 中美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分析

99 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效果的影响

100 哈金小说《等待》中的女性悲剧分析

101 从女性主义分析《喜福会》中的母亲形象

102 浅析美国牛仔文化及其深远影响

103 《苔丝》与《嘉莉妹妹》中女主角的对比分析

104 从翻译美学角度评析白朗宁夫人“How do I Love Thee?”四种汉译本的得失105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

106 从以目的为导向的翻译原则看委婉语的翻译

107 解读《小镇畸人》中三位畸形女性

108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型活动设计

109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110 从电影《暮光之城》浅析吸血鬼文化的改变

111 试析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112 《小妇人》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113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

114 “黑人会飞”——托妮?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神话研究

115 拟象性对后现代消费文化的影响

116 《看不见的人》主题分析

117 沙博理《水浒传》译本中文化词的翻译

118 科马克?麦卡锡的小说《路》中的象征艺术手法

119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宗教影响

120 性格和命运--《小妇人》中四姐妹分析

121 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福柯式解读

122 《动物农庄》中的象征意义研究

123 从《红字》看十七世纪新英格兰清教主义风尚

124 英语习语的认知分析

125 英国足球对中国足球发展的启示

126 A Comparison between Tess and Hester’s Tragic Destiny

12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28 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129 英语电影的中文名称翻译

130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中英旅游文本的翻译

131 英语广告中的礼貌原则

132 《白噪音》的后现代特色

13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

134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主流审美观对美国黑人的影响

135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136 认知语境与人名隐喻的翻译研究—基于《红楼梦》英译文的个案研究

137 浅析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38 中式菜名的英译

139 《边城》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河流的比较研究

140 达尔文主义视角下的《卡斯特桥市长》

141 爱情的悲歌-《荆棘鸟》悲剧成因探悉

142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143 托马斯哈代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对比研究——以苔丝和顾曼桢为例

144 模糊限制语在求职中的应用研究

145 分析《嘉莉妹妹》中赫斯渥的人物形象

146 Analysis on Requirements for Translation Gradua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ruit Advertisements

147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148 文化语境维度下中餐菜名的英译研究

149 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傲慢与偏见形成原因差异的研究

150 中美服饰的文化差异分析

151 从广告分析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152 析乔治艾略特在《织工马南》中的语言特色

153 关于数字在英语商务合同中的应用的讨论

154 汉语习语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155 浅析法律英语的词汇特点及其翻译

156 论《弗兰肯斯坦》中怪物悲剧的必然性

157 英文歌曲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方面的作用

158 浅谈毕业生求职面试技巧

159 On Symbolism in D.H. Lawrence’s The Rainbow

160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Heroin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and Injustice to Dou E 161 杰克的悲剧与海明威的世界观

162 关联理论在英语广告语中的应用

163 从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164 中西礼仪对比

165 从跨文化角度论谚语中的比喻与翻译

166 男女生英语学习差异比较研究

167 探析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主题

168 全球商务中基于文化差异的品牌名称翻译

169 相似的母爱,不同的表达——对比研究《黑孩子》和《宠儿》中的母亲形象

170 《推销员之死》中主角威利的性格分析

171 《达?芬奇密码》中的女性主义

172 对《儿子与情人》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的研究

173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避免方法

174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和《嘉莉妹妹》美国梦的对比研究

175 On Hardy’s Meliorism: An Analysis of Tess of the d’Urbe rvilles

176 An Analysis of the Fatalism and Pessimistic View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77 安妮?普鲁《断背山》:同性恋的存在与否定

178 The Strategies in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ly-loaded Words

179 分析《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人物形象和悲剧意义

180 英语政治新闻中委婉语的形式及语用功能研究

181 从数字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182 The Interpretation of A Rose for Emi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183 从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看《红楼梦》中诗词的汉译英

184 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中的生态主义解析

185 归化、异化翻译策略比较研究:以《简?爱》两个汉译本为例

186 哈利波特的情感分析

187 初中英语写作课堂中的教师书面反馈:教师自我评估与学生感知

188 英汉味觉隐喻的对比研究

189 女性社会价值的深情呼唤—小说《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和莉丽人物形象的对比研究190 《喜福会》中母爱主题的文化阐释

191 《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类所造成的毁灭

192 浅析委婉语的构造方式及功能

193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爱情悲剧

194 传统教法与交际法结合的英语教学探讨

195 简析《卡斯特桥市长》中亨查德的悲剧命运

196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

197 The Heroine’s Love Tragedy in Wuthering Heights

198 女性主义视角下《大地》的解读

199 浅析新闻英语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200 《麦琪的礼物》中环境语的分析

浅谈隐喻及其翻译策略

浅谈隐喻及其翻译策略 隐喻在英语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形式,在英语翻译中对隐喻有更好的理解就会达到一个很好的翻译效果。文中对隐喻进行了解读,同时对隐喻的翻译技巧进行了分析,使我们能够尽可能地避免翻译失真的情况发生。 标签:隐喻;翻译;策略 隐喻是比喻的一种形式,在西方人们很早地对其进行了研究,它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文化交流中,它具有很强的语言感染力,使文章更加生动。同时,隐喻的翻译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要想忠于原文的思想和风格,又能让人很好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讲究一定的策略。隐喻的翻译无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要深刻理解原文当中的隐喻手法,又要恰当美妙地在译文中体现,这样才能忠实地表达原文作者的风格和思想,同时又能让读者觉得浅显易懂。 1. 隐喻的定义 牛津字典对隐喻定义为: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点,把某事物或名称恰当地转嫁到另一事物或名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修辞法》中给隐喻的实质就是一种借代。理查兹认为,隐喻是人们借助一种事物思考和感受另一种事物的过程,是一种认知模式。 2. 隐喻的分类 2.1 修辞隐喻。 如果从修辞角度来定义隐喻,那么隐喻只是一种修辞工具,主要用于文学作品中,并强调其在诗歌中的作用。这种传统的修辞隐喻理论虽然有不足和缺陷之处,但是却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之前隐喻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为一种研究隐喻现象的重要视角,它也为后来新的隱喻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和参照物。 2.2 认知隐喻。 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件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件事物。人类的概念系统主要是隐喻性的,人们日常的语言、思维和行动所依据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都是隐喻性的。他们将隐喻看作是人类体验世界、思维和生活的一种方式。认知隐喻引入了一个相对较新的视角来研究认识世界。 2.3 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这一概念由Haliday提出,他指出隐喻现象并不仅限于词汇层面,而且常常发生在语法层面,这便是语法隐喻。语法隐喻也是一种相互转换,是用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隐喻研究中以关联理论(RelevanceTheory)、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MetaphorTheory)为代表的隐喻学派以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为基点开展研究,提出了很多隐喻新观点。国内许多语言学者近年来热衷于介绍和研究西方隐喻理论,却大多忽视将其用于汉英隐喻比较,使引进的隐喻理论未发挥出潜在的价值。本论文尝试把隐喻的思维观和隐喻的文化关联理论用于汉英隐喻分析,把隐喻与思维的关系同隐喻翻译与思维的关系相结合,开展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由此提升隐喻翻译的理论层次。本论文比较汉英隐喻的文化相互关联性和文化缺失性,分析隐喻翻译的主要困难、问题和前人的尝试,提出隐喻是思维方式可拓展到隐喻汉英翻译也是思维方式上,隐喻源于思维,思维决定隐喻的寓意;没有思维就没有隐喻,也没有隐喻的正确理解,同样,没有认真思维就无法实现恰当的隐喻汉英翻译。本论文用从西方隐喻研究理论新观点中得到的隐喻翻译新认识,剖析隐喻汉英翻译中比较典型的翻译缺陷问题,完成了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翻译方法论和与译文衡量标准等方面的基本研究,具体成果有四项:1.提出了隐喻汉英翻译的三原则与内涵:(1)保持隐喻特征;(2)接通汉英隐喻的关联文化内涵:(3)根据语境弥补文化喻体缺失。该原则总要求是:隐喻翻译完成后,汉语者思维中的喻体意象能够在英语译文读者的思维中“映射”;2.提出了保持隐喻特征,实现汉英隐喻的喻体意象转换的两条衡量标准:(1)泽文与原文喻源域的映射意象

一致,(2)译文与原文的“喻体共知性”一致。该衡量标准可判断译文与汉语喻体内涵上是否一致,文化意象转换是否适当;3.提出了接通汉英隐喻关联文化内涵的三个翻译方法与内涵:(1)转换喻体,(2)扩展隐喻,补出寓意,(3)直译喻体,增加释义;为译文喻体在内涵上与不同的汉语文化喻体“一脉相承”确立翻译方法;4.创立了为实施“根据语境弥补文化喻体缺失”翻译原则的一个新译法:“文化喻体直译+内涵“解”译”。该新译法是从汉语歇后语的构成引发的思维创新,能够基本保障“根据语境弥补文化喻体缺失”这一原则,保全汉语隐喻的文化喻体及其寓意在译文中显现。本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本章探讨了西方隐喻理论和隐喻翻译理论可以给隐喻汉英翻译研究提供的四点新认识、隐喻的本质与研究价值、隐喻的可译性与隐喻翻译研究的必然性、国内外隐喻与隐喻翻译研究现状、隐喻翻译的研究意义与目标、研究方法等问题。第二章西方隐喻学研究发展历程与对隐喻汉英翻译的启示本章简要回顾并解读了Lakoff前后的西方隐喻研究成果,联系汉语隐喻实际阐述西方隐喻观点对隐喻汉英翻译研究的思维启示:智力正常的语言者可成为隐喻能力的强者;同理,优秀译者必须先做隐喻翻译的强者。本章提出了隐喻汉英翻译衡量标准的思路,认为汉英概念隐喻具有较强的对比基础。第三章隐喻的认知与隐喻翻译的探索本章认为西方“隐喻”概念非常宽泛,能够涵盖汉语“明喻”之外的许多比喻,而汉语的“隐喻”则是比喻中的一支,或曰“隐喻”,或曰“暗喻”,提出把“喻体共知性”作为隐喻翻译喻体转换的衡量标准之一,用具体的汉英隐喻译例验证了该标准的适用性。本章提出隐喻汉英翻译原则要保障隐喻译

浅论英汉隐喻的比较与翻译

学号:127142008112606015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西安翻译学院 高职高专毕业论文 题目:浅论英汉隐喻的比较与翻译 作者:朱悦 指导教师 _____刘莹____ 专业班级 08级商务英语6班 院系 ___外国语学院___ 完成日期 __2010年11月__

浅论英汉隐喻的比较与翻译 朱悦 外国语学院08级商务英语6班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 710105) On th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Metaphor in Chinese and English Zhu Y ue Business English,Class 6,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Xi’an Fanyi University,Xi’an 710105) 摘要:隐喻,它既是语言现象,又是文化现象。基于各自民族特点所产生的联想差异,使得英汉隐喻成了英语学习、交流的一大障碍,因此有必要研究英汉隐喻的民族 特点,弄清各自的文化内涵,这对英语学习,以及交流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本 文从英汉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现象、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隐喻对英汉隐喻作对比 分析,并通过对比得出其中的差异。进而,浅要探讨了英汉隐喻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隐喻;特点;翻译 Abstract:Metaphors are both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phenomena. Ow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associations resulting from the respectiv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languages, English and Chinese metaphors have become a great barrier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daily communication. For this reason,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national features of

隐喻翻译的难点及策略探讨

本论文为西安科技大学培育基金项目《英语隐喻的认知及翻译策略》(编号:2014064) 【摘要】作者认为对不同文化的认知是隐喻翻译的基础;因此对于隐喻的翻译要考虑不同语言的人群的不同思维与认知。本文以钱钟书与王尔德的翻译作品来描述探讨隐喻在翻译过程中认知问题所带来的翻译难点以及翻译策略,比如:对等策略,转换策略,异化策略,加注策略等。 【关键词】隐喻;认知;翻译策略 隐喻,作为一种极其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法为人们所熟知,从语言本身来讲,隐喻的存在既能填补词汇空缺,又能使语言简练、间接、生动、鲜明、新奇、委婉。但自1980年美国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与马克?约翰逊共同出版《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1]国内外学者对隐喻的内涵与重要性的研究都进入到新纪元,在此书提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饰手段,更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式,是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人们通过隐喻概念实现思考、行动和表达思想的系统方式。这个观点直接将隐喻与人类的思维与认知联系起来,也从而把隐喻从一种修辞手段直接提升到人类认知的高度。 既然隐喻与人类的思维与认知有着如此直接的联系,那么对于隐喻的翻译自然要考虑不同语言的人群的不同思维与认知,如果没有这个认识作为基础,对隐喻的翻译根本无从谈起。此外,我们还应该认识到,隐喻本身就已经是两个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那么对隐喻的翻译不仅涉及两种语言,如果还要顾及隐喻中涉及的不同领域,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就要成倍增加,这不仅要求译者具有良好的双语素质,还要对双语中各种复杂的文化背景、不同领域的认知方式等有极高的认识。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及翻译家纽马克对此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隐喻翻译是一切语言翻译的缩影,因为隐喻翻译给译者呈现出多种选择方式:要么传递其意义,要么重塑其形象,要么对其进行修改,要么对其意义和形象进行完美的结合,林林总总,而这一切又与语境因素、文化因素如此密不可分,与隐喻在文内重要性的联系就更不用说了。” [2] 这段话高度概括了隐喻翻译复杂的特性。那么具体该如何入手呢?笔者认为应该遵从四大策略:1)对等策略;2)转换策略;3)异化策略;4)加注策略(2007)。[3]但理论必须要与实践结合方能更好地指导实践,笔者拟以钱钟书与王尔德的翻译作品来详细描述这四种策略。这两位文学天才的语言风格都是幽默诙谐,语言中充满着妙趣横生的比喻,贴切精辟的评论,因此对他们两人的翻译作品的分析非常具有代表性。 《围城》中的“我宁可他们瞧不起我,骂我饭桶…”[7]这句话涉及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原意指饭量很大的人,而后来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其涵义延伸为只会吃饭,别的什么也不会干的人。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暗喻已经成为人人皆知,因而不需特别说明了,但如果直接翻译成“a rice bucket”,恐怕读者们一头雾水,不知道这和前句有何关联,但如果直译成“useless”,读者倒是能理解了,只是又犯了上述第一个范例的错误,即不能准确传达原文,可是如果采用异化策略,考虑到英译者本身的文化,就会想到英文中有个词“fat-head”,也是英国文化中和“饭桶”一样是长期语言发展而变得而人人皆知的明化的暗喻。如此一来,既不失原文的色彩,也迎合了翻译目标读者的文化,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这正是因为译者考虑到了双方的文化和思维模式的结果。 再以王尔德的作品为例,《温夫人的扇子》中温夫人有一句话“london is too full of fogs and---and serious people…” [8] 余光中对这个“serious people”的处理采用了将暗喻明化的转换策略方式,译为“道貌岸然的人”,这种处理是非常恰当的,将“serious”后面所隐藏的人性坏的一面直接转换成汉语中的成语,而中文的“道貌岸然”本身就是表里不一的代名词,中国的读者一下就能明白作者的意图。 从以上的四个范例可以看出,对不同文化的认知是隐喻翻译的基础;而隐喻翻译的难点涉

概念隐喻理论在汉英翻译中的探索_以_背影_的两篇译文为例

2010年3月第1期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Educati onal Research on Foreign Languages &A rts Mar .2010No .1  概念隐喻理论在汉英翻译中的探索 ———以《背影》的两篇译文为例 孟 蓓 (洛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摘 要: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对朱自清散文《背影》的两篇英译文进行语法隐喻角度的分析,旨在揭示汉英翻译中语义和意境在两种语码间的转换问题。分析表明,语法隐喻理论在研究汉英翻译过程中确实有一定的说服力和解释力。英译文的难点不仅在于要如实传达汉语原文的语义,更在于形象地再现原文的意境。 关键词:概念隐喻;翻译研究;意境 基金项目:本文为2009年度洛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英文演说类语篇的语言符号意义构建研究》 (项目编号:2009A025)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孟蓓(19802),女,河南洛阳人,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非常适用于对语篇进行各个层面的分析,包括语音、词汇、语义和语篇,黄国文、徐珺、张晓春等已开展诸多方面的语篇分析,其中以中国古代诗歌为最。 [1]-[3] 另外还有学者针对科技语篇、小说、新闻语篇等继续探索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本文主要运用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分析朱自清脍炙人口的散 文《背影》的两篇译文(以第五段为例),试图从语法隐喻的角度对两篇译文作对比分析,探索不同翻译策略的意境传递效果。 一、概念隐喻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一个分层级的意义符号系统,在词汇语法层和语义层之间有 两种体现方式:一致式(congruent f or m )和非一致式(incongruent for m )。前者指为表达某种意义所采取的普遍表达的方式,后者则是非常规的形式,即语法隐喻形式。 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马丁还提出过语篇隐喻。 [4][10][11] 概念隐喻 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及物性隐喻和名词化;人际隐喻则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本篇的探讨仅涉及概念隐喻中的及物性和名词化,不涉及人际隐喻和语篇隐喻。 (一)及物性隐喻 韩礼德将及物性系统分为六个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 [11]-[13] 及物性隐喻就是指各个过程之间 彼此的转化,例如: The fl oods considerably er oded the land . [5] 此句是物质过程,但这句话还可以表达为: There was considerable er osi on of the land fr om the fl oods . 后一句表达了和上句基本相同的意义,但在过程选择上却选择了存在过程,即运用了语法隐喻,前者为一致式,后者为隐喻式。过程的转变引起了其它成分的改变,前者中的动作者“fl oods ”和目标“land ”在后句中转换为环境成分和修饰成分。 (二)名词化 除上述及物性隐喻外,概念隐喻还涉及到名词化。名词化就是把某个过程或特征看作事物,体现在词汇语法层面,即词性的转换。[5] 换句话说,原本由动词和形容词表达的小句过程经过打包,通过级转移将小句过程压缩成名词短语。名词化是创造语法隐喻最有力的手段。 [12](P352) 通过 名词化,大量的信息浓缩在名词或名词词组中,增加了小句的信息量和词汇密度,使语篇更为简洁、正式,同时名词化在语篇衔接上也起着重要的作

隐喻翻译

研究报告 佛罗里达能像下一个佛罗里达吗? 当隐喻比较无法使用 Sam Glucksberg 和Catrinel Haught 普林斯顿大学 --------------------------------------------------------------------- 摘要:我们往往会通过两种方法来理解隐喻:一个是通过比较的加工过程,另一个是通过分类的加工方式。那么是什么决定了使用哪个加工过程呢?根据最近的一个比较理论的变体,新奇隐喻必然是以比较的形式加工的;只有规约隐喻能够以归类的方式加工。 我们认为,加工方式的选择不是由惯例来决定的,而是隐喻本身的语义及指示道具来决定的,比起分类过程,实际上有一种能以比较的方式加工更快的隐喻,我们就将之定义为新奇隐喻。然后我们会形成这类隐喻的变体来加大比较的难度,这时我们会发现这些新的新奇隐喻更如果以分类的方式加工,将会更快被理解,而不是用比较的方式。所以我们便得出结论:隐喻从一开始可能以分类的方式加工,这取决于他们语义及指示道具。 隐喻在谈话中无处不在。Pollio,Barlow,Fine,和Pollio (1977)估计,每周演讲者会创造出3,000个新奇隐喻。而Den Boer (1998)发现,在

内容从诗歌至科普的样本文章中,有19%的单词是隐喻。而在他的科普类文章样本中,整整有25%的单词是带隐喻性的。明显地,对于任何一个语言理解的理论以及来说,明白“隐喻如何被理解”非常重要,当然,对计算模型和机器语言处理系统的发展来说同样如此(cf. Kintsch, 2000)。那么哪种理论是最有用的呢? 隐喻理解的理论分为两大类:比较理论和分类理论。从比较理论来看, 我们是根据他们相应的明喻来理解隐喻的。因此,诸如“我的律师是一个鲨鱼”的隐喻是依照“我的律师像一个鲨鱼”而来的。从分类理论来看,隐喻和明喻都是独立被理解的(“understood in their own right”原文第935页右半,第五行)。隐喻是作为分类的断言(assertion),明喻是作为比拟的断言(Glucksberg, 2001; Glucksberg & Keysar, 1990)。比如说,根据分类理论的观点,在“律师鲨鱼”的隐喻中,隐喻主题“我的律师”是被包括在鲨鱼,即邪恶的攻击性食肉生物的范畴中的。“我的律师”就这样获得了鲨鱼的隐喻性范畴的特点。在明喻的形式中,隐喻主题“我的律师”是被比作字面上的海洋生物——鲨鱼。人们对于隐喻的理解是与这个差异一致的。他们对于隐喻的理解比明喻来得更快,并且对这两者会生成不同的解释,然后会用隐喻生产出比明喻更多的突发特征(emergent feature),比如“残酷”(Bowdle & Gentner, 2005; Glucksberg & Haught, 2006; Utsumi, 2005)。 最近,Bowdle 和Gentner (2005) 综合了这两个观点,在这个框架中,新奇隐喻总是以比较的方式加工,然而久而久之,当隐喻出现在不同的环境中,“在他们规范化时就会有一个从比较到分类的转换。”不理解有问题

英汉语言中隐喻的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浅谈文化差异对网络新词英译的影响 2 爱默生的自然观--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论自然》 3 The Applic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4 凯特肖邦《觉醒》中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 5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 6 《绝望主妇》人物语言个性化翻译浅析 7 Contrariety of William Blake--Image Analysis of 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 8 扭曲的“美国梦”--简析“鸡蛋的胜利”的主题 9 A Cause Analysis of Tragedies of Three Female Protagonists in Sons and Lovers 10 《老人与海》中的存在主义分析 11 论AIDA模式在大众汽车英文广告中的语言体现 12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3 浅析当代美国跨种族领养的现状 14 称呼语的语用分析—个案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称呼语为例 15 对英语影视片名翻译的研究 16 Principl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Legal English 17 从杨必翻译的《名利场》看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18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 19 An Analysis of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 20 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比较 21 英语高尔夫新闻中隐喻的认知分析 22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反叛精神 23 影响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因素 24 从《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 25 英汉新词理据对比研究 26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27 试析《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畸形的爱情观 28 分析《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人物形象 29 中英广告宣传方式的比较研究 30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31 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爱”的比较及其文化影响初探 32 从苔丝和曼桢的角色分析中西文化下女性的抗争 33 论反语的语用功能 34 论乔治?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婚姻观及其原因 35 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 36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 37 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浅析《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38 Analysis of the Individual Heroism in the American Movies 39 汽车品牌文化内涵 40 从文化差异视角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41 语境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 42 中美幽默的比较

隐喻的翻译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3339069.html, 隐喻的翻译策略研究 作者:齐芷玥 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12期 摘要:《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具有代表性的叙事长诗,其中的隐喻众多,且包含了深厚的汉民族文化内涵。本文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长恨歌》的英译本为例,探讨《长恨歌》中隐喻的翻译策略,总结切实可行的隐喻翻译方法。 关键词:隐喻;《长恨歌》;翻译策略 一、《长恨歌》简介 《长恨歌》是白居易“感伤诗”中的经典之作,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全诗总长120句,属于七言歌行体。该诗故事情节婉转曲折,叙事艺术精巧独特,情致缠绵悱恻。 二、隐喻的翻译策略研究 《长恨歌》中出现了很多经典的隐喻,比如“玉颜”“倾国”“比翼鸟”“连理枝”等。这些隐喻的翻译处理对古诗中隐喻的翻译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直译法 在诗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写唐玄宗和杨贵妃当年在长生殿的誓词。来看一下不同译者对此处的处理: 1.“We swore that in the heaven above, we never would disport One tomb on earth enclose of us,the frail and mortal part” 2.“On high,we’d between lovebirds flying wing to wing; On earth,tow trees with branches twined from spring to spring” 从上面的四个版本的翻译可以看出,Fletcher采用了意译的方式,没有翻译出“比翼鸟”和“连理枝”,而是直接翻译出了两个词的深层含义。虽然在意义表达上没有问题,可是这种翻译忽略了文化层面的含义,失去了诗词的美感和精髓。相比之下,其他的3位译者都采用了直译的方式翻译出了“比翼鸟”和“连理枝”。从中可以看出,有时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直译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这种翻译方法也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特色。 (二)意译法

浅析隐喻的英汉翻译

浅析隐喻的英汉翻译 【摘要】说明在翻译实践这一特殊形式的跨文化交际中如何有效地解读隐喻。 【关键词】隐喻理解;翻译 一、引言 隐喻翻译是一项以语言为载体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是将一种语言所承载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主体性交往行为。它以“理解”为核心,语言为基础,融社会批判理论、普通语用学、社会进化理论为统一构架。 二、隐喻的解读 隐喻是一种语言使用现象,在“词典中找不到隐喻”。从现代隐喻学观点来看,隐喻现象应在形式上搭配异常,在语义上类属不同,逻辑错位,从而产生了语义冲突,而当听者对冲突产生回应时,便生成了隐喻的意义,即理解了某一隐喻式言语。对于隐喻的运作机制,有人曾作过这样描述:“隐喻涉及两个不同领域(范畴)的概念,隐喻意义的产生是两个概念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相互作用通过映射的方式进行。在映射过程中,属于某一领域的相关概念和结构被转移到另一领域,最终形成一种经过合成的新的概念结构,即隐喻意义。而这一映射和整合过程的基础是两个领域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这无疑表明对隐喻的理解需要双重划分。 隐喻的理解过程应由两部分组成:隐喻的辨认和隐喻意义的推断。事实上这就是一个由一级理解进人二级理解的过程。举一个人们常提到的例子“The tongue is a fire”来说,从表述层理解(一级理解),”tongue”被美国传统词典这样定义:”the fleshy,movable, muscular organ, attached in most vertebrates to the floor of the mouth, that is principal organ of taste,important organ of speech”。我们可以认为舌头作为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首先具有与绝大多数脊椎动物一样的味觉和辅助咀嚼及吞食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是具有言说能力的人的重要语言器官。以这个基本意义为中心,tongue一词背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意义集合:它可以指形状像舌头的东西,例如tongue of flame(火舌),guiding tongue(铁路导向尖轨),switch tong(开关铜片),而hold one’s tongue (keep silent), lose one’s tongue (lose the capacity to speak, as from shock)中指人的言说行为和言说能力。这一言语行为中的另一个关键词fire,在美国传统词典里可以义;” a rapid, persistent chemical change that releases heat and light and is accompanied与flame”。同样,在它背后的意义集合中可以找到诸如,cooking fire(炊火),forest fire(森林火灾),wild fire(野火)等火的具体形态。也可以发现其它意义,如The boy is full of fire(这男孩非常热情兴奋),He was under fire for mismanagement(因管理不善而受到责难)。 当tongue和fire这两个背负着各自庞大意义集合的词语被嵌入A is B的基

浅谈概念语法隐喻理论下的汉英翻译教学

浅谈概念语法隐喻理论下的汉英翻译教学 摘要:概念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文章试图将该理论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指导分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并希望通过此尝试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及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英互译水平。 关键词:概念语法隐喻;汉英翻译;教学 现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与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口头和书面交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此可见,对于当前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英汉互译能力是衡量非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语言技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以补全句子形式出现的汉译英试题是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而这仅占卷面总成绩5%的5个汉译英句子却成为众多考生的薄弱环节,甚至攸关整场考试的成败。学生之所以在翻译题目上失分,部分原因是由于此题被安排在整套试题的最后,学生对考试时间统筹不合理,导致没有时间去作答;此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即使勉强作答,多数学生的“汉语式英语”现象过于严重,译文很难得到高分。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汉译英水平成为许多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概念语法隐喻理论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分析指导翻译实践,并希望通过此尝试逐步培养中

国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及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英互译水平。 一、语法隐喻概述 1985年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创始人halliday在其著作《功能语法入门》一书中正式提出了“语法隐喻”的理论概念,这一提法超越了传统的词汇隐喻研究。具体来讲,“语法隐喻”不是单纯地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词,而是用一种语法结构去代替另一种语法结构的语言表达形式。而且,这两种语法结构分别展现了同一概念含义的不同表述方式,即一致式(congruent)和隐喻式(metaphorical)。随后,halliday又把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并强调名词化是实现语法隐喻的最有力手段。名词化把小句变成名词或名词词组,使原本表示过程的动词和表示属性的形容词具有了名词特征。 在一致式概念表述里,按照我们的传统表述经验,动词表示动作、过程,名词表示行为参与者,形容词表示特征性质等。这种方式贴近我们的直觉感应,多用于日常英语表达。而在隐喻式表述概念中,人们通常根据语言的实际应用需要,变化原有的语法关系,即动词、形容词常被转化为名词,句子转化为词组等。这种用名词表示动作,或用动词表示某些概念的表述方式,在功能语法中被称为语法隐喻。通过大量的语料比较分析可知:在日常英语里,人们通常较多使用一致式的感性表达方式;而在书面英语或比较正式的文体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