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谢赫“六法”谈紫砂艺术之美

从谢赫“六法”谈紫砂艺术之美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617349954.html,

从谢赫“六法”谈紫砂艺术之美

作者:董亚平

来源:《江苏陶瓷》2014年第01期

摘要紫砂作品具有丰富的造型和多样的装饰手法,它突破了实用性的审美趣味,成为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的艺术门类,备受大众百姓、文人雅士的青睐。南齐绘画理论家谢赫提出气韵生动为首的六法论,奠定了中国绘画的理论标准,与紫砂艺术具有互通的美学审美观。本文从谢赫“六法”的角度分析紫砂艺术传承、创新之美。

关键词谢赫六法;紫砂艺术;美学;

考古学和艺术史论告诉我们,审美是人类的天性,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就知道用石珠、兽骨染上不同的矿物质颜料和植物颜料进行装饰,出现了装饰品、绘画、雕塑等艺术品。在中国的美学史上,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论画》、南朝时期宗炳的《画山水序》和宋代画家王微的《叙画》是现存最早品评山水画的著作,中国南朝齐梁间的绘画理论家谢赫的《画品》标准是“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直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成为后世绘画技法、书画艺术最重要的美学品评标准,其影响甚为深远。

紫砂艺术作为众多民间工艺美术的一员,从北宋开始经历了几百年的积淀,成为介于陶器和瓷器的的一个新鲜的生命。用原矿泥料烧制成的紫砂壶具有独特的吸水性和透气性,具有泡茶隔夜不馊的实用性,同时随着明、清文人士大夫参与设计创作,在泥胚上刻字、作画、篆刻和雕塑等多种装饰手法的运用,使得紫砂艺术在中国陶瓷史上谱写独特的一章,并成为现在收藏市场的“文人紫砂热”。紫砂艺术的发展是中国历史文化、民族审美和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的产物。

在清朝中期,以西泠八家之一陈鸿寿(曼生)和“诗书画三绝”之称的瞿应绍(子冶)为代表的文人参与到紫砂作品的创作中,他们大都精通诗词做歌赋、金石考据、书画篆刻之学,紫砂已经不单是一种具有泡茶功能的器物,而成为具有文人气息、艺术美学相融合的产物。因而,我们可以用谢赫的“六法”来阐述紫砂的造型、装饰艺术,并从不同形式紫砂壶艺的审美趣味中提升紫砂艺术的学术气息和理论高度。

1 气韵生动之神器

气韵生动是“六法”首要标准,重中之重,是“六法”中的灵魂。谢赫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在,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作为人物画的创作和品评标准,表现艺术作品的内涵和神韵,陈善所著《扪虱新话》也说:“文章以气韵为主,气韵不足,虽有辞藻,亦非佳作也。”气,是宇宙中的元气和艺术家本身的元气;韵,是指艺术作品的风姿面貌、个性特征,气和韵结合后,艺术作品开始生动起来,鲜活有力。由此可见,无论是文学还是艺术,都把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