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危重病皮质类固醇使用指南(全文)

危重病皮质类固醇使用指南(全文)

危重病皮质类固醇使用指南(全文)
危重病皮质类固醇使用指南(全文)

危重病皮质类固醇使用指南(全文)

一、脓毒症

1.成人脓毒症住院患者无休克时是否应使用皮质内固醇?

推荐意见:不建议在没有休克的成人脓毒症住院患者中使用皮质类固醇(条件性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2.脓毒性休克住院患者是否应使用皮质类固醇?

推荐意见:脓毒性休克患者对液体复苏无反应及其使用中至高剂量血管加压药时,建议使用皮质类固醇(条件性推荐,低质量证据)。

3.成人脓毒性休克住院患者若使用皮质类固醇进行治疗,其推荐剂量与治疗时间是多少?

推荐意见:如果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脓毒性休克,建议使用长疗程和低剂量:氢化可的松iv<400mg/d,疗程≥3d,而不是短疗程和高剂量(条件性推荐,低质量证据)。

原理:促炎细胞因子或通过抑制皮质醇对ACTH的反应,或与细胞内糖皮质激素功能相竞争从而导致脓毒症相关的CIRCI,后者反过来引起器官衰竭,并使血管加压药治无反应。因此,皮质类固醇治疗脓毒症的潜在获益在几十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中得到了验证。

对纳入3176例伴或不伴休克的脓毒症患者的27项随机临床试验的分析显示,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患者28d死亡率为29.3%,安慰剂组患者死亡率为31.8%,相对危险度0.87(95%CI :0.76-1.0)。由于结果的不一致和不严密,证据质量是低的。

对纳入826例伴或不伴休克的脓毒症患者的6项随机临床试验的分析显示,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患者28d死亡率为33.8%,安慰剂组患者死亡率为30.6%,相对危险度1.11(95%CI:0.91-1.34)。

最近,HYPRESS多中心试验对190例脓毒症患者(不包括休克患者)接受连续注射200mg氢化可的松5d,然后逐渐减量直到第11d,另190例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主要观察终点是在14d内发生的脓毒性休克,结果显示与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氢化可的松治疗的患者在14d 内进展为脓毒性休克的比例没有差异(差异1.8%;95%CI:10.7-7.2%,p = 0.70)。此外,在氢化可的松组和安慰剂组之间,使用机械通气(53.2和59.9%),28d死亡率(8.8 vs . 8.2%),180d死亡率(26.8vs22.2%),ICU 住院时间[中位数(四分位间距)] 8(5 -15)vs 9(6 -17)天),或医院住院

时间[中位数(四分位范围)] 26(16 -46)vs 25(16 -40) 均没有明显差异。氢化可的松组对比安慰剂组,出现二重感染为21.5%vs16.9%,机械通气脱机失败为8.6%vs8.5%,发生肌无力为30.7%vs23.8%,发生高血糖为90.9%vs81.5%。综上,不伴休克的脓毒症患者不能从皮质激素治疗中获益。

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成人ARDS住院患者是否应使用皮质类固醇?

推荐意见:建议中~重度成人ARDS住院患者(PaO2/FiO2<200且发病后14d内)早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有条件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原理:ARDS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在治疗方面取得进展,ARDS病死率仍高(35-45%)。此外,ARDS增加住院治疗费用、发病及资源利用。ARDS患者长期机械通气也增加了1年内致残和死亡风险。

9项试验研究了ARDS长时间皮质类固醇治疗。其中一项试验是因社区获得性肺炎所致ARDS患者,另一项是脓毒性休克初始皮质类固醇试验的亚组分析。这些试验一致发现皮质类固醇治疗与全身炎症标志物(炎性细胞因子和/或C反应蛋白水平)的显著降低有关,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减

少约7d,并且中重度ARDS患者住院死亡率降低7--11%(中等确定)。除了两项试验之外,所有研究都对在ARDS早期治疗进行了调查。与晚期(≥7d)开始治疗相比,早期(<72h)开始甲强龙治疗与更快的疾病缓解相关(如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缩短)。

最新基于4项大型试验的个体患者数据(n = 322)分析发现在ARDS 早期和后期(发病后7d及以上)延长甲强龙治疗与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及生存率提高有关。

除了高糖血症(主要是在初次推注后36h内),延长皮质类固醇治疗与神经肌肉衰弱,胃肠道出血或院内感染的风险增加无关。高血糖与发病率增加无关。两项试验报告显示,发生休克的风险明显降低。

鉴于少量结局事件存在严重的不严密风险与可信区间提示无影响,皮质类固醇对死亡率的影响证据的质量为中等。一些纳入的试验采用了盲法,两项试验未设盲法,四项试验少于60例。

总之,建议早期(发病7d内,PaO2/FiO2<200)使用甲强龙,剂量为1mg/kg/d;后期(发病后6d及以上)的ARDS患者使用剂量为2 mg/kg/d,然后在超过13d的时间里逐渐减量。建议使用甲强龙是因为其肺组织内穿透力更强和有效浓度保留时间更长。此外,甲强龙应缓慢停用(6-14d),而不是快速停药(2-4d)或突然停药,这是因为可能因

为停药导致炎症反应再次产生并导致病情恶化。最后,皮质类固醇会减弱发热反应,因此,建议进行感染监测,以确保及时识别和治疗医院获得性感染。

三、严重创伤

成人严重创伤住院患者是否应使用皮质类固醇?

推荐意见:不建议在成人严重创伤住院患者中使用皮质类固醇(条件性推荐,低质量证据)。

原理:严重创伤是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主要原因。组织坏死、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触发炎症级联反应的主要因素。CIRCI 可能在严重创伤患者中是常见的,并且与未控制的炎症、对血管加压素依赖和临床疗效差有关。文献提示已有19项试验(n=12269)研究了皮质类固醇对成人多发伤患者短期死亡率的影响。皮质类固醇治疗组中有1691/6286 (26.9%)例患者死亡,而安慰剂组中则为1401/5983(23.4%)例(RR=1.00, 95%CI 0.89–1.13)。基于皮质类固醇剂量不同(小剂量VS 大剂量)的死亡率的分析没有发现显著的剂量效应(p=0.73)。10项小剂量皮质类固醇试验组中,死亡RR值为1.03(95%CI 0.86–1.22),而9项大剂量试验组中,死亡RR值为0.98(95%CI 0.81–1.18)。皮质类固醇治疗并不增加胃出血(12个实验;RR=1.22, 95%CI 0.90–1.65)

和感染(7 个实验; RR=0.93, 95%CI 0.80–1.08)的风险。两组试验对比了氢化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加氟氢可的松对创伤相关CIRCI的效果,创伤相关CIRCI定义为给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50ug)后60分钟基线皮质醇水平的改变<9 μg/dl。在第一项试验中(多发伤合并CIRCI的患者病例数n=113),氢化可的松预防了28d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比(HR)为0.47,95%CI 0.25–0.86 ],且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时间增加了6d(95%CI 2–11)。在第二项试验中(多发伤合并CIRCI的患者病例数n=267),使用皮质激素和安慰剂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HR值为0.80 (95%CI 0.56–1.14)。在这项试验中,皮质类固醇治疗的反应和CIRCI状态并没有相互影响。

以死亡率结局为主要驱动的大型临床试验存在低风险偏倚,并且分层分析发现不存在剂量效应。虽然患者的类型和皮质类固醇的剂型、剂量和持续时间在这个试验中差异很大,但没有证据表明结果存在显著的不一致性。虽然皮质类固醇对创伤患者的死亡率无影响,但混合结果的不严密性不能得出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是潜在有利的还是有害的可能性的结论。综上,该问题的证据总体质量是低的。鉴于临床上潜在的重要副作用,条件性不推荐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严重创伤,直到出现进一步的数据支持其使用。

四、社区获得性肺炎

住院治疗的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是否应该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

推荐意见:建议对住院的CAP患者使用氢化可的松5-7天,每日剂量<400mg i.v或其它等效的皮质类固醇激素(条件性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原理:下呼吸道感染可能存在持续的全身炎症。共有十三项试验(n = 2005)对CAP住院患者不同皮质类固醇激素日剂量(80-400mg氢化可的松当量;静脉或口服),不同药物(泼尼松,甲基强的松龙,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及不同治疗时间(4-10天,有或没有逐渐降低剂量)进行了研究。还有五项研究正在进行中。12项试验提示皮质类固醇激素降低死亡率,尤其是对重症肺炎患者改善明显,对轻症肺炎患者死亡率改善并不明显,但结果有些不大严密(相对风险(RR)0.67,95%CI 0.45-1.01)。与安慰剂相比,皮质类固醇激素缩短了住院时间(风险差异为2.96,95%CI 5.180.75),减少了对机械通气的需求[RR 0.45,95%CI 0.26-0.79],预防ARDS的发生(RR 0.24,95%CI 0.10-0.56),但增加了高血糖发生的风险(RR 1.49,95%CI 1.01-2.19),没有发现其他并发症。整体结果的证据质量是中等的。鉴于关键结局益处一致,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有益作用超过风险。

五、流感

住院治疗的成人流感患者是否应给予皮质类固醇?

推荐意见:建议不要在住院治疗的成人流感患者中使用皮质类固醇(条件性推荐,极低质量证据)。

原理:流感每年在全球范围内感染数百万人,造成数千人死亡,主要是由于炎症的进程不受控制。来自13项观察性研究(n = 1917例患者)的分析发现,皮质类固醇治疗引起的死亡优势比(OR)达3.06(95%CI 1.58-5.92)。低风险偏倚的四项试验分析显示一致性结果(OR 2.82,95%CI 1.61-4.92),且皮质类固醇增加二重感染的风险。

由于缺乏随机试验,以及有关皮质类固醇的适应证,类型,剂量,持续时间及时间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证据的质量降低到很低。鉴于结果的不确定性,并确认皮质类固醇可能是不安全的,因此条件地建议不要在成人流感住院患者中使用皮质类固醇。

六、脑膜炎

住院治疗的成人细菌性脑膜炎患者是否应该给予皮质类固醇?

推荐意见:建议在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中使用皮质类固醇(强烈推荐,低质量证据)。

原理:细菌性脑膜炎预后仍不乐观,部分归因于细胞因子大量释放到蛛网膜下腔。25项试验(n = 4121例患者,其中2511名儿童)分析发现死亡RR值为0.90(95%CI 0.80–1.01),重度听力丧失RR值为0.67(95%CI 0.51–0.88),神经系统后遗症RR值为0.83 (95%CI 0.69–1.00),结果支持质类固醇的使用,但存在一些异质性:首先,皮质类固醇降低肺炎链球菌脑膜炎者的死亡率(RR 0.84,95%CI 0.72 -0.98);其次,皮质类固醇只在流感嗜血杆菌相关脑膜炎中能够减轻重度的听力丧失(RR 0.34,95%CI 0.20–0.59)。最后,在高收入国家的试验中质类固醇能够减少脑膜炎的发病率,但在低收入国家的试验中却未如此。

尽管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生存获益证据仍不足,听力损失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治疗效果高度相关,强烈建议使用质类固醇治疗成人细菌性脑膜炎。证据质量水平为低是由于致病微生物的不一致,以及世界的地域差别和结果的不严密性,特别是死亡数据。

七、体外循环手术

接受体外循环手术的成人患者是否应该给予皮质类固醇?

推荐意见:建议在接受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中使用皮质类固醇(条件性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原理:体外循环(CPB)可能引起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麻痹休克、急性肺损伤,并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14项试验(n = 13365)结果显示死亡RR值为0.84(95%CI 0.70–1.01),房颤RR值为0.80(95%CI 0.70–9.92),结果支持使用质类固醇。

一项试验中(n = 7507)支持甲泼尼龙(麻醉诱导及CPB开始时250 mg静脉注射)可增加心肌损伤的风险,即CK-MB水平的增加(RR = 1.22;95%CI 1.07–1.38),死亡RR值为0.87(95%CI 0.70–1.07)。在另一项试验(n = 4494)中,死亡RR为0.92(95%CI 0.57–1.49),二重感染RR值为0.64 (95%CI 0.54–0.75),谵妄RR值为0.79(95%CI 0.66–0.94),呼吸衰竭RR值为0.69(95%CI 0.51–0.94),因而支持地塞米松的使用(围手术期1 mg/kg)。

以上证据支持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因此,建议体外循环的成人患者围手术期使用皮质类固醇。但由于死亡结局的不严密性及房颤试验预后的不一致性,证据的总体质量被降为中等。

八、心脏骤停

成人心脏骤停患者是否应该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

推荐意见:建议在心脏骤停时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条件性推荐,极低质量证据)。

原理:ICU中约半数心脏骤停患者出现CIRCI,并可能导致不良结局。从三项试验的结果分析,休克逆转的RR值1.42 (95%CI 0.39–5.24),出院存活RR值1.96 (95%CI 0.68–5.64),出院时具有良好神经功能RR 值1.45 (95%CI 0.41–5.13),支持使用皮质激素。另外一项试验,住院期间心脏骤停的268例成人患者恢复自主循环的OR值为2.98 (95%CI 1.39–6.40),存活至出院并具有良好神经功能的OR值为3.28 (95%CI 1.17–9.20),均支持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复苏过程中)。并且,一项研究中存活至出院且具有良好神经功能的OR值为3.74 (95%CI 1.20–11.62),也支持氢化可的松的使用(用于复苏后休克患者)。

由于皮质类固醇对休克逆转、存活直到出院、良好的神经系统结局所带来的获益,且缺乏并发症的证据,因此心脏骤停患者建议使用质类固醇。证据的质量降到非常低的原因在于试验的不严密性和间接性,在给出的两项试验中,皮质类固醇是心脏骤停治疗束的组成部分。

结论

总之,皮质类固醇被认为可用于治疗许多危重病,临床研究已表明了这种治疗的潜在益处。然而,证据的质量整体较低(完)。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86232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卫生部要求) 患者病情评估讲义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院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8、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9、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10、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要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11、手术前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 12、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3、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 14、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病人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 15、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病情评估制度 一、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表[1]

海晏县危重患者风险评估表 残阳渐逝,血红冲天。 半是夕阳余光,半是狰狞血雨。 是的,血,到处都是冷腥的鲜血。

整个皇宫之内,血流成河,白玉理石全被洗涮成黑红之色,到处是断壁残肢,尸横一片,到处是厮杀后的痕迹。 “为什么?” 百里冰左手紧捂着胸口,瞪大着眼睛看着对面十米敌对方处,挥手点兵之人。 那是她的未婚夫,她倾尽一生所爱之人。 亦是绝杀她百里一族,将她迫入绝境之人。 她不懂,为何倾尽所有的爱,换来的是百里一族的灭顶之灾。 台下之人仍是一身儒雅白衣,清俊的脸上,就连平日里对她宠溺的笑容都没有变过。 冷逸辰就这样含笑相对,却不肯多说只字片语。 权利?利益? 她虽是寒月帝国唯一的继承人,可是她早已与身为寒月帝国帝皇

的外公达成协议,她与冷逸辰成婚后,冷逸辰为帝,她为后,她会做好他的贤内助,她从来不是他成功之路上的绊脚石,他为何要如此对她? 冷逸辰仍是气定神闲的坐在不远处,手中的白羽扇仍旧轻摇着,完全不惧百里冰眼中的怒意,只是仿佛没有听到她的问话般,仍一派温和之笑,却坚定的吐出一个字,“杀!” 百里冰怒上心头。 手中剑气如虹,眼看便要破势而出,却听到远处传来震天动地,撕心裂肺的愤然吼声,“冷逸辰,我百里一族与你不死不休!” “噗!” 百里冰同一时刻,一口鲜血狂喷而出,心脏之处传来剧痛。 她突的单腿倒下。 是皇帝外公的声音。百里冰痛苦的闭上眼睛。 果然,冷逸辰在派人围杀她的同时,也对她的皇帝外公与其他族人动手了,看来百里一族今日恐怕难逃灭族之祸了。

她看着惜日对她呵护倍至的爱人,指甲恨得深入掌心,却感觉不到半丝痛意。 血阳残光,打在百里冰的脸上,映红了她的眼,也血洗了她的心。 “冷逸辰,你借我生辰之名,将我百里一族全部聚此,竟是为了灭我全族。 你可知欺我百里者,杀无赦。”明明落在下风,却仍是气度非凡,那轩昂之姿,百分不输男儿。 百里冰冷面肃目,冷冷怒视着冷逸辰。 天色瞬间黯然,黑云密布,邪风四起,所有天地剑气从四面八方汇集于百里冰身上,她的剑力更胜之前。 冷逸辰前密密麻麻的高手执剑相护,可他仍然感觉到了百里冰身上所散发的凛冽剑气。 他笑容未变,眼神却一沉。 第一高手就是第一高手,她的内功,竟让他觉得有毁天灭地之势,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市一医 吴柏茂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依据国家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要求,特制定患者病情评估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一、目的: 保障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得到医务人员客观科学的病情评估,且据评估结果作出及时科学的诊疗、护理计划。 二、评估范围: 凡接诊患者均应进行病情评估,包括入院时、手术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等内容。 1、门诊患者评估:综合评估门诊患者病情,准确掌握收住院标准,严禁将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安排在门(急)诊观察。若判定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其提出拒绝,必须履行知情告知手续,告知可能面临的风险,且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并由患者或家属签字。 2、对新入院患者进行首次病情评估,主管医师应按照《住院患者风险评估表》的内容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并做出正确的诊断,参

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3、首次上级医师查房应含有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内容,且对住院医师的病情评估、诊疗方案的适宜性进行核准。 4、手术患者术前手术风险、术后病情评估。 5、住院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告病重病危以及实施危重症抢救后。 6、应用新的诊疗技术后诊疗效果评估。 7、住院患者阶段小结时。 8、出院前的病情评估。 9、急诊危重病情判断和评分。 10、专科疾病病情评估。 三、评估时限要求: 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24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ICU患者应在15分钟完成, 手术患者术前手术风险评估在术前一天完成,专科疾病病情评估三天以内完成。 四、评估标准与内容: 1、所有新入院患者使用《住院患者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

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流程图

目录 常见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流程图 (2) 急救通则(First Aid) (3) 第一篇常见急危重症急救诊疗常规 一、休克抢救流程图 (4) 二、过敏性反应流程图 (5) 三、昏迷病人的急救流程图 (6) 四、昏迷原因的判断 (7) 五、眩晕诊断思路及抢救流程图 (8) 六、窒息的一般现场抢救流程图 (9) 七、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流程图 (10) 第二篇常见的非创伤性疾病急救流程图 八、发热的诊断治疗流程图 (11) 九、成人致命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抢救流程图 (12) 十、心动过缓的诊断治疗流程图 (13) 十一、成人致命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抢救流程图 (14) 十二、高血压危象抢救流程图 (15) 十三、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抢救流程图 (17) 十四、致命性哮喘抢救流程图 (18) 十五、大咯血的紧急抢救流程图 (19) 十六、呕血的抢救流程图 (20) 十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流程图 (21)

十八、低血糖症抢救流程 (22) 十九、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状态的紧急抢救流程图 (23) 二十、抽搐急性发作期的抢救流程图 (24) 二十一、中暑的急救流程图 (25) 二十二、淹溺抢救流程图 (26) 二十三、急性中毒急救处理图 (27) 二十四、铅、苯、汞急性中毒诊疗流程图 (28) 二十五、急性药物中毒诊疗流程图 (29) 二十六、急性有机磷中毒抢救流程图 (30) 第三篇创伤性疾病的急救流程图 二十七、批量伤员现场分拣步骤 (31) 二十八、颅脑创伤的急救诊疗流程图 (32) 二十九、胸部、心脏创伤的急救流程图 (33) 三十、腹部损伤的现场急救流程图 (34) 三十一、骨折的现场急救流程图 (35) 三十二、电击伤急救处理流程图 (36) 常见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流程图

常用患者病情评估评分表格模板

急诊危重病情判断和评分 潜在危重病评分系统 ?RAPS -评价院前或住院病人转运风险 ?REMS -预测急诊病人的病死危险性 ?EWS -动态监测病情变化,早期发现潜在危重病人 ?MEWS-对急诊病人去向的分拣和类选治疗 ?SIRS -急危重症初筛方法,早期预测发生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风险 ?SCS -预测急诊病人近期,特别是30天内死亡危险性 ?MEES -动态评价院前急救和急诊复苏的效果和质量 ?PSS -各种急性中毒病人严重程度的评价和预后预测 RAPS和REMS评分表 变量 脉搏 收缩压 ( 呼吸 频率 年龄 SpO2 RAPS ? ? ? ? 呼吸频率(次/min)<9 9-14 15-20 21-29 >30 体温(℃)<35 35.1-36.5 36.6-37.4 >37.5 对声音对疼痛 意识清楚有反应有反应无反应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MEWS) 项目评分 3 2 1 0 1 2 3 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29 ≥130 收缩压(mmHg)≤70 71-80 81-100 101-199 ≥200 呼吸频率(次/min)<9 9-14 15-20 21-29 ≥30 体温(℃)<35 35.0-38.4 ≥38.5 对声音对疼痛 意识清楚有反应有反应无反应EWS >3分:提醒医生或ICU人员进行评估,调整处理方案 MEWS评分5分:是鉴别患者严重程度的最佳临界点

评分<5分,大多数不需住院治疗; 评分≥5分, 病情变化危险增大,有“潜在危重病”危险。住专科病房甚至ICU的危险增大。评分>9分, 死亡危险明显增加,需住ICU接受治疗。

危重病患者的病情评估

危重病患者的病情评估 杜斌 北京协和医院(100073) 对危重病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目的在于:术发现生理异常 =.=确定纠正上述异常的适当措施 丰对基础病因作出诊断 对患者进行评估时,通常包括采集完 整的病史,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但是,对危重病患者进行评估的顺序有所不同,主要取决于患者病情紧急的程度,即是否需要立即开始治疗。当患者病情非常紧急时,开始治疗前可能没有时间采集完整的病史或进行详细的体检。此时仅需了解指导下一步治疗决策所必须的信息,并在根据合理的推测开始紧急的治疗措施,然后再对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必要的补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所得到的信息逐渐完整,此时需要根据这些信息及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反复修正最初的诊断。 对于普通患者而言,可以按先后顺序 进行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但在危重病患者,需要同时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初始的复苏。 最初的病情评估 危重病患者病情评估的第一步为评价病 情的严重程度,即在治疗开始前,究竟有多少时间进行细致的评估与实验室检查。表3列举了提示病情严重的部分临床与实验 室指标。提示病情非常紧迫的临床表现见表1。 最初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气道完整 性、呼吸和循环状况的评价。上述三部分中的任何问题均要求立即进行复苏治疗。对于尚未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 原发病因常伴随一定的代偿反应,通常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因此,评价其病情严重程度时,需要同时对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进行评估,以作为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但是,需要指出,濒临终末期的患者代偿反应可能已被耗竭,可以表现为心率和呼吸频率减慢。 如果患者已经接受了支持治疗,了解

支持治疗的强度也非常重要。例如,两名患者动脉氧饱和度同为92%,与仅需吸氧2 Umin的患者相比,需要吸氧15 Umin的患者病情显然更加危重。 气道 评估气道完整性非常重要。需要通过 视诊、听诊和触诊发现气道梗阻的证据。视诊时还需要注意心动过速、呼吸频数、大汗、辅助呼吸肌肉参与呼吸动作、胸腹矛盾呼吸运动及三凹征等。 听诊时需要注意有无喘鸣音。需要指 出的是,即使发生气道梗阻,也可能没有喘鸣音,特别是在病情极为严重的病例。而且,即使氧饱和度正常,也不能除外气道的问题。 高碳酸血症及其导致的意识恶化往往 提示代偿机制已经耗竭。心动过缓提示即将发生心跳呼吸骤停。 呼吸 无论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呼 吸频数均是病情危重的反映。 紫绀常常难以发现。相反,呼吸频数常 常更为明显,尽管缺乏特异性。与气道的问题相同,对于呼吸窘迫严重程度的评估常常需要根据其代偿反应的表现。脉搏氧饱和度虽然是床旁常用的监测指标,但是,呼吸异常进入晚期时氧饱和度才会明显 降低。如果患者虽有呼吸困难却没有氧合障碍,则应立即寻找非呼吸因素如代谢性酸中毒或全身性感染。 循环’ 对循环状态的初始评估不应仅重视血 压,而更需要重视组织灌注状态。由于代偿机制的影响,低血压往往是心血管功能异常的晚期表现。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包括意识状态恶化,皮肤花斑湿冷,毛细血管再充盈差,少尿及代谢性酸中毒。一旦出现上述表现,即使没有血压下降,仍提示患者病情危重。通过触诊脉搏和外周灌注情况,以及测定颈静脉压,可以对休克种类(心源性,分布性等)作出初步判断。 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的显著恶化往往提示代偿机 制耗竭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无论是上述

危重病人安全转运

危重病人的安全转运 柯城区人民医院刘海 一、转运目的 CT ,MRI检查,急诊手术,放射介入治疗,急诊胃镜,运送至专科及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二、转运过程中并发症: 并发症包括引流管脱出,气管插管移位(包括插管过深和过浅) 静脉留置针或测压管道滑脱或堵塞定时药物或治疗未能按时给予;心率改变:正负> 20 次/ min,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氧饱和度改变,血压重大改变,以及中断转运有窒息的危险。 转运前权衡与意外评估: 重症病人的转运可能发生神经、呼吸、心血管及胃肠系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以及管道脱开,药物延迟给予等不严重但会对病人有一 定影响的并发症。[2 ]有文献报道高达71 %的转运病人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至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于ICU 病人是否必须转运需要主管医生的认真评估及权衡。作为责任护士也应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能性,如果病人在转运前生命体征不稳定,而诊断性检查或治 疗为必须的话,责任护士应坚持需有主管医生同往并应做好充分准备。 与接收部门的协作 75 %的病人运送至放射科接受检查或治疗,且多数病人需要不同程度的给氧、呼吸机支持、微量泵使用等,因此放射科的协作十分重要。放射部门应设置空气接头以保证呼吸机工作,备有供氧装置,配有足 够的插座,配备抢救车(紧急气管插管物品、急救药物等)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对危重病病人有足够的了解,包括病人的大致病情,检查目的,放射治疗方案,预测可能发生的意外,并应具备应付意外的能力。内窥镜室或其他可能接收危重病病人的科室也应有应急设备。 I 医护人员在转运病人前应与接收部门联系并充分交流,确保接收 部门已获知病情并做好准备,日常工作中病人因未准确估算好时间,致病人在CT 室外等待达20min。转运护士应估计至前往科室的路程和所需的时间,联系好运送的电梯,并熟知运送路程中途经的能提供抢 救设备的科室,以备危重病人运送途中需要就地抢救。 转运前病人的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 ①运病人中有意识清醒者,解释是十分必要的。责任护士应评估 病人的焦虑及疼痛程度,适当应用镇静药物。此外,由主管需转运病人的护士和医生陪同前往可能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焦虑。

常用患者病情评估评分表

常用患者病情评估评分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常用患者病情评估评分表 非特异性疾病病情程度评价和预后预测系统 APACH EⅡ(软件) 是目前临床上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最广泛、最具权威的危重病病情评价系统。也可用于混合病种。临床应用:非特异性疾病病情程度评价和预后预测方法。适用于ICU、急诊。 数据采集应为病人入ICU或抢救开始后24小时内最差值.;评估前,需要检查生命体征,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肾功检查。如果暂时缺如,也可以以正常值替代,以得出分值,先行评估。事后修正。 APACHE Ⅱ、Ⅲ评分,分3部分:急性生理学评分,年龄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临床意义:分值越高,提示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动态分值反应病情演变和治疗效果 预测死亡率准确性:APACHE Ⅲ >Ⅱ>Ⅰ 局限性:急诊获取相关参数比较困难 注明:PaO2、FiO2(mmHg)填入时以小数为准,比如PaO2为75%,填;FiO2为40%,则填。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MEWS) EWS和MEWS 英国诺福克和诺里奇大学医院使用的EWS 项目评分 3 2 1 0 1 2 3 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30 >130 收缩压(mmHg)<70 70-80 81-100 101-199 ≥200 呼吸频率(次/min)<9 9-14 15-20 21-29 >30 体温(℃)<35 > 对声音对疼痛 意识清楚有反应有反应无反应 用途:(EWS -动态监测病情变化,早期发现潜在危重病人)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MEWS) 项目评分 3 2 1 0 1 2 3 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29 ≥130 收缩压(mmHg)≤70 71-80 81-100 101-199 ≥200

急诊科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急诊科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太和医院急诊科高小敏 【关键词】急诊科危重病院内安全转运护理病人准备转运目的 【文摘】急诊科是危重病人的首诊科室,病人经初步抢救、复苏后,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需进行院内转运,因此急诊科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中的护理十分重要,现将我院急诊科在转运危重病人过程中的要求及做法介绍如下。 一、转运目的 进行CT、MRI、X光片检查、B超、急诊手术及运送到专科住院进一步治疗。 二、转运前的准备工作 1、病情评估 危重病人病情复杂、变化快,转运前应评估转运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意识、呼吸、心血管、胃肠系统等变化以及管道脱开、药物延迟给予等不严重但会对病人造成影响的情况,因此对于重症病人是否必须转运,需要主管医师的评估和权衡,作为急诊护士也应评估和考虑转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如转运前病人的生命体征不够稳定而诊断性检查或治疗为必须时,应有主管医师一同前往,并做好应急抢救准备,避免盲目转送。 2、病人的准备 2.1、意识清醒的病人,要做好解释工作,给予心理安慰,护士 应评估病人焦虑及疼痛程度,并适当应用镇静药物。 2.2、昏迷病人应调整好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携带口咽通气管、呼吸气狴等物品,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2.3、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应保持管道位置正确、通畅,防止滑脱。2.4、对颅脑损伤的病人,转运前需去除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包括降颅压药物的应用,转运前应吸净痰液,控制烦躁,妥善给予约束。 2.5、外伤失血病人建立2~3条有效的静脉通路,以保证有效循环,骨折病人妥善固定。 2.6、各种引流管、输液管通畅、衔接处固定牢固、紧密,防止扭曲、折叠,导尿者应清空尿袋。 2.7、监测并准确记录各项生命指征,以便转运前后对照。 3、急救药品和器材的准备 3.1、急救药品:为预防转运途中的病情变化如心律失常、血压改变、呼吸异常等,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备好相应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利多卡因、可拉明、洛贝林等药物。 3.2、供氧装置:危重病人在转运过程中需要不同程度的供氧,因此要根据病情备好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用物、便携式呼吸机、便携式氧气瓶等物品。

常用患者病情评估评分表

常用患者病情评估评分表 非特异性疾病病情程度评价和预后预测系统 APACHEⅡ(软件) 是目前临床上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最广泛、最具权威的危重病病情评价系统。也可用于混 合病种。临床应用:非特异性疾病病情程度评价和预后预测方法。适用于ICU、急诊。 数据采集应为病人入ICU或抢救开始后24小时内最差值.;评估前,需要检查生命体征, 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肾功检查。如果暂时缺如,也可以以正常值替代,以得出分值, 先行评估。事后修正。 APACHE Ⅱ、Ⅲ评分,分3部分:急性生理学评分,年龄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临床意义:分值越高,提示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动态分值反应病情演变和治疗效 果 预测死亡率准确性:APACHE Ⅲ >Ⅱ>Ⅰ 局限性:急诊获取相关参数比较困难 注明:PaO2、FiO2(mmHg)填入时以小数为准,比如PaO2为75%,填0.75;FiO2为40%, 则填0.40。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MEWS) EWS和MEWS 英国诺福克和诺里奇大学医院使用的EWS 项目评分 3 2 1 0 1 2 3 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30 >130 收缩压(mmHg)<70 70-80 81-100 101-199 ≥200 呼吸频率(次/min)<9 9-14 15-20 21-29 >30 体温(℃)<35 35.1-36.5 36.6-37.4 >37.5 对声音对疼痛 意识清楚有反应有反应 无反应 用途:(EWS -动态监测病情变化,早期发现潜在危重病人)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MEWS) 项目评分 3 2 1 0 1 2 3 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29 ≥130 收缩压(mmHg)≤70 71-80 81-100 101-199 ≥200 呼吸频率(次/min)<9 9-14 15-20 21-29 ≥30 体温(℃)<35 35.0-38.4 ≥38.5 对声音对疼痛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6.5.docx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为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入院起就能得 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做到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 时能及时修改调整治疗计划,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按照我 院病情评估制度制定以下操作规范及程序: 一、重点范围: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二、 评估包括:住院病人病情评估、出院前评估,入院后病情 明显加重、住院超过30 天或病情有特殊变化的,进行住院病人再次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手术后评估。 三、评估人资质:由本院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 行病情评估。 四、评估标准与内容:《患者病情判断和评分表》。 五、时限要求:普通住院患者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入院病情评估、营养状况评估;急危重症患者入院后立即评估,手术。 六、记录文件格式:住院患者评估,采用专用表格填写,主诊医师完成《住院患者病情评估表病历》《住院患者病情再评估表》后放入住院病历。 评估操作程序: 1、入院病情评估由主诊医师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由主治医师以上 职称人员汇同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主诊医师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

2、住院时间≥ 30 天的患者,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3、对于无创转有创治疗、使用有重大副作用治疗手段、扩大手术范围、破坏性手术的实施等治疗方式的重大改变时,必须由主诊医师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协同进行再次评估,要严格以患者的病情、检 查结果等作为客观依据,同时做好充分的知情告知,经科室主任或负责人同意后实施,必要时上报医务科。 4、麻醉科按照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对患者病情评估,并完善评估表。 5、手术医师对手术病人进行风险判断,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 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手术前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术前主管医 师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 6、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 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附件 1:住院患者病情评估表 附件 2:住院患者病情评估表 附件 1: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为保障医疗质量,使患者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及合理、有效的治疗,特制定本制度,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一、目的: 保障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程诊疗中,能够得到医务人员客观、科学的病情评估,医务人员能够依据评估结果及时做出科学的诊疗和护理计划。 二、评估人资质、评估对象及时限: 对患者进行评估的卫生专业人员应当具备在本院注册的执业资质。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均须进行病情评估,一般患者入院24小时内进行评估,急危重患者立即评估。医师在入院记录、首次病程中记录,护士在患者入院护理评估报中记录。 病情评估是指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等途径,根据疾病的诊疗规范,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经济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全身状况、支持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三、对患者者的评估应当贯穿于整个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患者评估的重点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门诊评估、住院患者评估、手术前评估、手术后评估、麻醉前评估、麻醉后评估、疑难危重病人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病情变化时评估、转运前评估、出院前评估。 四、患者病情评估的操作规程与程序: (-)医师对门诊患者进行评估时,严格按照评估结果拟定全面的诊疗方案,准确掌握收住院标准,严禁将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安排在门诊治疗。假如患者拒绝住院治疗,医师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由患者或其近亲属签字。

㈡入院患者初评估:对于新入院患者,值班或经治医师、护士应对患者病情进行首次准确全面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斯,并依据疾病诊治、护理规范,及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诊疗计划、护理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并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在规定的时展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的书写,新入院患者在首次病程中进行首次病情评估及在入院记录中进行病例分型并记录。人院后首次主治医师查房和72小时内副主任(主任)医师查房时要对病情进行动态评估,并对诊疗方案的适宜性进行核准,将病情评估结果记录于病程记录中。首程书写要求:患者评估的结果需有“病情评估”四个字明确体现,急危重症患者:要有病情评估量化表(重点科 室:ICU、新生儿科、产科)。 ㈢住院患者再评估:对入院后发生病重、病情变化等特殊情况的患者,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与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会诊、病例讨论,再集体评估。对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对应用新的诊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均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确定治疗方案,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住院超过30天的患者,15天或31天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再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住院的原因、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再次手术风险等进行评估。转科病历必须在转出、转入记录记录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转入后上级医师需进行再次评估并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㈣手术前(麻醉科、手术科室)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要求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麻醉前访视记录中体现手术风险评估情况,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共同道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规定的流程。实施再次核对手术类型与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时间等内容,并正确记录。手术前一天由主管医师根器患者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记载在术前小节中。手术后第一日要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在病程记录中完整记录,麻醉前、麻醉后麻醉师均需对病人进行评估,并按要求书写麻醉前访视记录、麻醉后访视记录。 ㈤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病情危重程度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评估,调整治疗方案,组织会诊、抢救等。

危重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与安全防范措施

危重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与安全防范措施 一、对危重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危及患者生命的生理异常现象,确定纠正异常现象的适当措施,早期做出诊断。 二、危重病人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神经系统的评估、呼吸系统的评估、心血管系统的评估、营养或代谢系统评估、排泄系统的评估、实验室检查、导管滑脱危险的评估等。 三、每班责任护士均需根据病人病情评估分管病人,密切监测与记录,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并需班班床头交接。 四、病人病情加重时再评估,应由责任护士执行,并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 五、每日病人的评估包括一般情况评估及根据病情选择评估系统。各系统评估内容如下: (一)中枢神经系统评估 1、患者入院时,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心肺复苏前后、中毒、病情变化、使用麻醉镇静类等特殊药物时应随时评估。 2、意识障碍患者应评估患者意识障碍或昏迷程度。 3、发现患者意识改变,应同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眼球运动等有无改变,以评估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 (二)呼吸系统评估 1、自主呼吸情况及呼吸形态。无论患者是否出现呼吸衰竭,呼吸频数改变均提示病情危重。脉搏氧饱和度不能作为单独呼吸判断指标,呼吸异常进入晚期时才会明显降低。如果患者虽有呼吸困难却没有氧合障碍,应立即寻找非呼吸因素,如代谢性酸中毒或全身性感染。

2、观察人工气道的种类、深度、固定情况。有无气道梗阻,通过视诊、触诊、听诊发现气道梗阻的证据。 3、两肺呼吸音。听诊时注意有无喘鸣音。应注意上气道梗阻患者可能没有喘鸣音,特别是病情极重的患者。 4、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深度及部位、引流位置清洁、引力水柱波动情况、密闭系统紧密性稳固、引流物情况。 (三)心血管系统评估 1、心电监护连接情况。 2、心电血压监护结果评估并记录。除血压观察外,应注意有无皮肤湿冷,少尿、代谢性酸中毒,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表现。注意分辨休克的种类。 3、评估和记录压疮分期、部位、面积及处理。 (五)排泄系统评估 1、导尿管在位、固定、紧接于引流袋。 2、液体平衡、特殊化指标等情况。 3、异常排尿观察、记录及处理。 4、异常排便观察、记录及处理。 (六)实验室检查 重点观注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电解质、肾功能、血常规及凝血指标。(七)管道滑脱危险因素评估 六、责任护士每日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评价效果,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护士长督查并签名 1、根据患者病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通过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评估患者病情变化。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流程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流程 危重患者转运是为了进一步检查诊断或为了得到更好有效的救治。然而,转运过程中环境的变化、仪器设备、人员等因素可增加患者的转运风险,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的稳定,导致低血压和低氧血症等不利后果,甚至发生心搏呼吸骤停。为保证危重患者检查转运过程中的安全特制定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流程。 一、转运前的评估: 1、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如意识、血压、脉搏、呼吸等情况,有无休克征象;患者的伤情,如受伤的部位,创伤的性质,有无骨折,伤口止血、包扎、固定的情况;患者的心理反应,有无精神紧张,恐惧等。 2、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及对患者照顾和转运帮助的知识水平。 二、转运前的准备: (1)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转运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检查的目的及必要性、可能的风险、途中转运的实施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在未征得患者和家属充分理解和支持的情况下,不能强行执行转运。 (2)人员组成外出检查时必须由医护人员的陪同,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均应具有丰富的转运临床经验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具有良好的业务和心理素质,随时保持应急状态。 (3)器械准备对高风险的病例,转运时应根据病情需要配备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充电量足)、简易呼吸器或便携式呼吸机(充电

量足)、急救药品、氧气等抢救物品。 (4)与其他科室的配合与检查科室、病房、手术室及电梯房联系并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做到密切配合,缩短转运途中的时间,降低转运风险。 三、转运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转运中,护士全程陪同,始终站在病人头侧,随时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重视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问题,如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途中重点观察瞳孔的变化,同时注意有无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如遇躁动不安的患者除加护栏外应采取保护性约束,以保证病人安全,外伤及骨折出血的患者要注意观察伤口包扎敷料渗出情况,骨折固定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内出血的患者有无休克发生,重点观察病人的皮肤温湿度、神志状况等,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处理。(2)保持呼吸道通畅:转运中应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应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舌后坠者采用通气导管(放置口咽通气道)。 (3)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患者转运是一个连续性的救治过程,要对患者病情连续不断的监测及有效治疗。①保持静脉输液管路通畅,各种药物输入顺利;②各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保持通畅,防止扭曲、受压。③气管插管的病人应妥善固定,随时观察插管位置、刻度并保证足够的氧气。 (4)保暖和安全:转运患者时注意全身保暖,冬天盖棉被防止受凉,

病情评估分级

“绿色通道”病情分级管理制度 为推动急诊科规范化建设、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关于《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卫医管医疗便函〔2011〕148号)意见,特制订本制度。 一、分级适用范围适用于我院急诊医学科及其医务人员。 二、分级依据(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 三、分级原则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 级别标准病情严重程度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 1级 A 濒危病人——多人 2级 B 危重病人——多人 3级 C 急症病人≥2 4级 D 非急症病人 0~1 注: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一)1级:濒危病人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需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二)2级:危重病人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三)3级: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附录A)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四)4级:非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附录B)的病人。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3级。 四、分级流程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国大中城市综合医院急诊医学科现状,拟根据病情危重程度判别及病人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急诊医学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分类。 (一)分区在空间布局上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 1、红区:抢救监护区,适用于1级和2级病人处置,快速评估和初始化稳定。 2、黄区: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3级病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病人应被立即送入红区。 3、绿区,即4级病人诊疗区。

危重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与安全防范措施

危重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与安全防范措施 令狐采学 一、对危重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危及患者生命的生理异常现象,确定纠正异常现象的适当措施,早期做出诊断。 二、危重病人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神经系统的评估、呼吸系统的评估、心血管系统的评估、营养或代谢系统评估、排泄系统的评估、实验室检查、导管滑脱危险的评估等。 三、每班责任护士均需根据病人病情评估分管病人,密切监测与记录,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并需班班床头交接。 四、病人病情加重时再评估,应由责任护士执行,并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 五、每日病人的评估包括一般情况评估及根据病情选择评估系

统。各系统评估内容如下: (一)中枢神经系统评估 1、患者入院时,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心肺复苏前后、中毒、病情变化、使用麻醉镇静类等特殊药物时应随时评估。 2、意识障碍患者应评估患者意识障碍或昏迷程度。 3、发现患者意识改变,应同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眼球运动等有无改变,以评估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 (二)呼吸系统评估 1、自主呼吸情况及呼吸形态。无论患者是否出现呼吸衰竭,呼吸频数改变均提示病情危重。脉搏氧饱和度不能作为单独呼吸判断指标,呼吸异常进入晚期时才会明显降低。如果患者虽有呼吸困难却没有氧合障碍,应立即寻找非呼吸因素,如代谢性酸中毒或全身性感染。 2、观察人工气道的种类、深度、固定情况。有无气道梗阻,通过视诊、触诊、听诊发现气道梗阻的证据。

3、两肺呼吸音。听诊时注意有无喘鸣音。应注意上气道梗阻患者可能没有喘鸣音,特别是病情极重的患者。 4、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深度及部位、引流位置清洁、引力水柱波动情况、密闭系统紧密性稳固、引流物情况。 (三)心血管系统评估 1、心电监护连接情况。 2、心电血压监护结果评估并记录。除血压观察外,应注意有无皮肤湿冷,少尿、代谢性酸中毒,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表现。注意分辨休克的种类。 3、评估和记录压疮分期、部位、面积及处理。 (五)排泄系统评估 1、导尿管在位、固定、紧接于引流袋。 2、液体平衡、特殊化指标等情况。 3、异常排尿观察、记录及处理。 4、异常排便观察、记录及处理。 (六)实验室检查

危重病人转运

危重病人的安全转运
一、概述: 概述:
?危重患者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进行医院院前、院内、院外的转运,而这种转运需要持续药
物和生命体征的维持,所以危重患者的转运是一件大事。
?对危重患者安全转运关键在于掌握转运的指征及风险评估, 转运人员的组成, 转运的急救器械、
药品的准备,转运前的预防处理,途中的观察与抢救。 二、危重患者的转运 转运指征: (一)转运指征: 1.众多的转运患者中那些属危重患者? (1)有单个或多个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病人,此类病人在病房或转运途中都有可能随时发生病 情恶化。 (2)有循环、呼吸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人,此类病人在搬运过程中有可能随时发生意外, 甚至立即死亡。 2.为何需要转运? (1)院际转运 院前转运:交通事故、院外紧急发病等 向上级医院转运:更多更好的资源 向专科医院转运:特殊的治疗 (2)院内转运 特殊检查:CT、MRI、血管造影等 介入治疗或手术: 专科治疗: 3.禁止转运:心跳、呼吸停止;有紧急插管指征,但未插管;血液动力学极其不稳定者 转运风险评估: (二)转运风险评估: 1.危重病人的转运其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无论是医生的需要还是面对家属,我们都要在转运 前和转运中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来自于医务人员的经验和病人的生理学参数。 2.转运风险: 转运风险较大的科室是急诊科,急诊的病人伤情未知成分多,需要迫切的检查和治疗。 转运风险较小的科室是 ICU, ICU 的病人得到高级监护,病情为医生基本掌握,容易 把握和选择转运时机。 转运风险较大的病人主要涉及呼吸、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 3.温馨提示:危重病人转运需要签同意书,你们准备好了吗? 转运的危险因素: (三)转运的危险因素: 1.转运过程中的并发症: 心率改变(41%) Spo2 改变(31%) 导管脱落(19%) 输液通路堵塞或滑脱(5%) 人工气道移位或滑脱(2%) 窒息(2%) 2.危险因素:
?转运计划不周:路线选择、辅助部门或科室的准备。 ?转运陪送人员组成不合理:低年资护士、护理员、实习生甚至无医务人员。 ?转运设备及基本药品准备不足:尤其是紧急转运或院际转运(路途远、时间长) 。 ?交接不完善:交接病情(包括路途中特殊的病情变化和处理) 、治疗方案、心理状况等。

医院急诊危重患者病情评估表

附件三:常用急诊危重患者病情评估评分表 潜在危重病评分系统 RAPS-评价院前或住院病人转运风险 REMS-预测急诊病人的病死危险性 EWS-动态监测病情变化,早期发现潜在危重病人 MEWS-对急诊病人去向的分拣和类选治疗 SIRS-急危重症初筛方法,早期预测发生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风险SCS-预测急诊病人近期,特别是30天内死亡危险性 MEES-动态评价院前急救和急诊复苏的效果和质量 RAPS和REMS评分表 变量0 1 2 3 4 5 6 脉搏70-109 55-69 40-54 <40 110-139 140-179 >179 收缩压90-129 70-89 (mmHg)130-149 150-179 >179 呼吸 12-24 10-11 6-9 频率 25-34 35-49 >49 GCS >13 11-13 8-10 5-7 <5 年龄<45 45-54 55-64 65-74 >74 SpO2>89 86-89 75-85 <75 RAPS和REMS评分注意事项: ?参数取同一时间点 ?动态评分24小时最差值是指总分的最差值 ?血压最好由同一人反复测量,测量部位固定

测量外周血氧饱和的部位应固定 RAPS和REMS评分与病死危险性对应表 RAPS分值REMS分值病死危险率 ≤7 ≤11 10% 8 16-17 50% ≥14 ≥24 100% EWS评分表 项目评分 3 2 1 0 1 2 3 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30 >130 收缩压(mmHg)<70 70-80 81-100 101-199 ≥200 呼吸频率(次/min)<9 9-14 15-20 21-29 >30 体温(℃)<35 35.1-36.5 36.6-37.4 >37.5 对声音对疼痛 意识清楚有反应有反应无反应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MEWS) 项目评分 3 2 1 0 1 2 3 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29 ≥130 收缩压(mmHg)≤70 71-80 81-100 101-199 ≥200 呼吸频率(次/min)<9 9-14 15-20 21-29 ≥30 体温(℃)<35 35.0-38.4 ≥38.5 对声音对疼痛 意识清楚有反应有反应无反应EWS >3分:提醒医生或ICU人员进行评估,调整处理方案 MEWS评分5分:是鉴别患者严重程度的最佳临界点 评分<5分,大多数不需住院治疗; 评分≥5分,病情变化危险增大,有“潜在危重病”危险。住专科病房甚至ICU的危险增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