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论文航空业论文

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论文航空业论文

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论文航空业论文
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论文航空业论文

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论文航空业论文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论文航空业论文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论文航空业论文

中国航空业纳入欧盟排放交易系统的影响

摘要:在世界范围内,co2的排放对气候的影响已经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主要话题。欧盟为了控制co2的排放,建立了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由于航空业碳排放量的快速增长,2008年7月,欧洲议会通过了一项指令,将航空业纳入欧盟排放交易系统。文章通过对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的分析,讨论了将航空业纳入欧盟排放交易系统对中国航空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航空业;低碳经济

一、引言

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

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此前预测,到21世纪末,随着二氧化碳的成

倍增加,全球气温将升高1.5℃-4.5℃。co2的排放对气候的影响

已经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主要话题,人类势在必行的碳减排行动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诞生。

起初的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覆盖了27个成员国12000多个高耗

能的工业设施,但并不包含航空业。1990-2004年,来自欧盟国家的国际航空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85%,并且可能在2020年达到1990年的3倍。此外,飞机排放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和水蒸气也正在影响着气候的变化。与此同时,其他行业的碳排放量已然下降。尽管使用了积极的燃料效率改进措施,航空温室气体排放量预

计在2050年仍较2005年的指标高3倍-7倍。

欧盟2008年7月决定,从2012年起,航空业(包括所有国内和国际航班)将正式被纳入欧盟的碳排放交易机制。这意味着,所有在欧盟境内飞行的航空公司其碳排放量都将受限,。因此,我们应该尽快采取相应措施来面对这场国际航空业的变化,应对该条令对中国航空业产生的影响。

二、航空业纳入欧盟ets介绍

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emission trading scheme,简称ets)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交易系统,也是第一个跨越国家边界的交易系统。于2005年1月1日起生效,是欧洲目前的气候变化政策的核心。自欧盟碳排放市场开始交易以来,交易量和成交金额一直居世界首位,并稳步上升。据统计,2005年交易量为3.21亿吨二氧化碳,交易额为79.71亿元;2009年,欧盟碳市场交易量已达63.26亿吨,碳交易金额为1185亿美元。世界银行发布的《2011年碳市场交易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碳交易总额1419亿美元,欧洲排放权交易占到了1198亿美元。作为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先行者,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在环保技术、融资途径,交易规模和制度创新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将航空业纳入碳排放交易系统这一举措也将最终推动全球航空业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建立。

2006年12月,欧共体发布了包括航空业在欧盟的ets

(2003/87/ec修订条令,2006年)的建议。2008年7月9日,欧

洲议会上对航空业纳入欧盟ets进行了最后表决。欧共体的指令(2008/101/ec条令)包括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元素:

一是从2012年开始,所有欧盟范围内的航线都将作为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的交易实体,其中包括与欧盟有飞行业务的非欧盟航空运营商。

二是欧盟现行的碳排放交易系统85%的排放总量为免费分配,其余15%则通过拍卖进行分配。

三是配额分配采用的是“祖父原则”,2012年分配给航空公司的碳排放配额数量等于其在2004-2006年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均值的97%,2013年开始配额总量要减少至历史航空排放的95%。

四是航空业可以与欧盟ets所涵盖的所有其他部门进行交易。根据欧盟ets的航空公司发出的津贴不在“京都议定书”的范围内,也不包括在“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指标内。因此,唯一的限制是航空公司不能向其他贸易部门出售其碳配额。

五是欧盟为新加入者和快速成长的航空公司预留了免费的碳配额,占航空业补贴的3%。这是针对新进入欧盟碳交易系统与快速增长公司而言另外的一个碳配额储备。

欧盟指令中还规定了豁免条款,如果起飞国在航空业减排方面采取了与euets相类似的减排措施,欧盟委员会可通过修正案使该国豁免。同时,若航空公司所在国的碳市场包含航空业,则航班的碳排放额度也可以通过在国内市场购买配额抵消。

三、对中国航空业的影响

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国外经验借鉴

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国外经验借鉴 一、导言 目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由于无节制的排放而带来的危害,气候问题越来越严重,各国都开始重视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国际社会合作探索寻求规制该问题的方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体制度设计的《京都议定书》成为两个最重要的治理温室气体排放的公约,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其他排放。议定书规定国家间可以进行碳排放交易,也就是说难以完成减排任务的国家可以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配额,来用于本国的发展。 在不同的国家碳排放交易有不同的形式,各国都在积极寻找适合本国的交易形式,因此建立完善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碳排放及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概念 (一)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概念 根据王陟昀博士对碳排放的定义,碳排放权的概念是源自于排污权。排污权交易起源于美国,是指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条件下,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用市场机制,实现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目的。碳排放交易是排污权交易的一种形式。碳排放

交易是以《京都议定书》为基本依据的,在市场交易的基础上,以总量控制与减排目标位约束条件,以此来对二氧化碳进行管制的一种手段。碳排放交易的主要特点是对单个排放主体下发排放配额,各单个排放主体只能在约束的排放目标下进行碳排放,排放需求低于配额的主体可通过市场交易将排放配额有偿转让给排放需求超过配额的主体。依据笔者的理解,笔者认为以上解释能比较全面的概括碳排放交易的概念。 碳排放权是一种可以投入到市场中进行交易和获得利润的稀缺资源。这样的交易模式一方面可以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污染治理并通过技术创新减少碳排放来节约碳排放权指标,既可以为未来发展而进行储备,也可以投入市场获利;另一方面,若企业为实现减排目标需承担较大的成本,可以通过向碳市场交易购买碳排放权来降低企业减排成本。由于这种碳排放模式是建立在供求关系的基础上,所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由此而形成。 (二)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内容 碳排放交易体系包括很多方面,王文军对碳排放交易体系内容的介绍,该作者把碳交易体系的范围界定与总量目标的确定,分配机制问题,碳抵消制度以及监测、报告和核查四个方面作为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主要方面的内容。笔者较赞同将碳排放交易体系划定为三个方面的内容,确定碳排放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特征、绩效与启示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特征、绩效与启示 中国人大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617530279.html,日期: 2010-01-28浏览字号: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一、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基本特征 《京都议定书》要求,从2008年到2012年,欧盟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年平均排放量要比1990年的排放量低8%。为了帮助其成员国履行减排承诺,获取运用总量交易机制减排温室气体的经验,欧盟制定了排放交易体系,并于2005年初试运行,2008年初开始正式运行。 (一)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属于总量交易(cap-trade) 总量交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或逐年降低的前提下,内部各排放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放量,实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具体做法是,欧盟各成员国根据欧盟委员会颁布的规则,为本国设置一个排放量的上限,确定纳入排放交易体系的产业和企业,并向这些企业分配一定数量的排放许可权——欧洲排放单位(EUA)。如果企业能够使其实际排放量小于分配到的排放许可量,那么它就可以将剩余的排放权放到排放市场上出售,获取利润;反之,它就必须到市场上购买排放权,否则,将会受到重罚。欧盟委员会规定,在试运行阶段,企业每超额排放1吨二氧化碳,将被处罚40欧元,在正式运行阶段,罚款额提高至每吨100欧元,并且还要从次年的企业排放许可权中将该超额拍放量扣除。由此,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创造出一种激励机制,它激发私人部门最大可能地追求以成本最低方法实现减排。欧盟试图通过这种市场化机制,确保以最经济的方式履行《京都议定书》,把温室气体排放限制在社会所希望的水平上。 (二)欧盟排放交易体系采用分权化治理模式 分权化治理模式指该体系所覆盖的成员国在排放交易体系中拥有相当大的自主决策权,这是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与其他总量交易体系的最大区别。其他总量交易体系,如美国的二氧化硫排放交易体系都是集中决策的治理模式。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覆盖27个主权国家(欧盟排放交易体系2005年开始实施时,覆盖25个国家,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于2007年加入该体系),它们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体制制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采用分权化治理模式,欧盟可以在总体上实现减排计划的同时,兼顾各成员国差异性,有效地平衡了各成员国和欧盟的利益。 分权化治理模式体现在排放总量的设置、分配、排放权交易的登记等各个方面。如在排放量的确定方面,欧盟并不预先确定排放总量,而是由各成员国先决定自己的排放量,然后汇总形成欧盟排放总量。只是各成员国提出的排放量要符合欧盟排放交易指令的标准,并需要通过欧盟委员会审批,尤其是所设置的正式运行阶段的排放量要达到《京都议定书》的减排目标。在排放权的分配上,虽然各成员国所遵守的原则是一致的,但是各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主决定排放权在产业间分配的比例。此外,排放权的交易、实施流程的监督和实际

√未来中国交通运输部门能源发展与碳排放情景分析

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12期产业经济 未来中国交通运输部门能源发展 与碳排放情景分析X 朱跃中 内容提要 中国交通运输部门未来能源的需求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采用情 景分析的方法对这些因素作合理的假定,可以对中国未来20年该部门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进行详细的预测。 关键词 交通运输部门 能源发展 碳排放量 情景分析 一、方法论介绍 近十多年来,国际上一些机构开始采取情景分析的方法,对所要预测的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所谓情景,它既不是预言,也不是预测,它只是展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在进行情景设定1之前,人们需要对过去的历史进行回顾分析,然后对未来的趋势进行一系列合理的(Plausible)、可认可的(Recognizable)、大胆的(Challenging)、自圆其说(Internal Consistently)的假定,或者说确立某些未来希望达到的目标,然后再来分析达到这一目标的种种可行性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对中国的交通运输部门而言,未来能源需求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采取何种交通运输模式、未来交通运输格局如何、交通工具的能效水平状况、未来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的发展关系、人均GDP 增长与交通需求的取向等等。也就是说,中国交通运输部门在未来十多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其交通部门的系统结构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变数,因而采用情景分析法预测我国未来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需求,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摆脱传统分析模式的束缚,进行国内外横向对比,充分反映科技进步对未来中国交通运输系统的作用,对未来交通部门的能源需求及能效水平进行更客观和深入的分析,反映未来我国交通部门能源效率水平提高趋势。 我们也认识到,情景分析方法只是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个平台,拓宽和理顺我们的研究思路,使我们能够充分考虑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该研究对象的作用和影响,对未来可能的不确定影响因素进行分类、组合,设计出该领域发展最可能的情景。此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适合的定量分析工具,帮助我们对一些指标进行量化,借助模型工 具得出不同情景下的发展状况,然后对这些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应的措施建议。在本研究项目中,课题组采用了LEAP 模型预测分析了在未来不同情景下的中国交通运输系统的能源需求及其碳排放。LEAP 模型是由斯德哥尔摩环境协会与美国波士顿大学(SEI — 30—X 1此处的情景设定主要是对一些定性分析指标的量化过程。 本论文引用了《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与碳排放情景分析研究》分课题《中国未来交通部门能源发展与碳排放情景分析研究》的部分成果,该项目是由能源基金会和壳牌基金会共同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全球碳交易体系概览-InternationalCarbonActionPartnership

碳排放权交易在全球呈现快速发展 全球首个主要的碳排放权交易系统 (ETS) 于2005年投入运营——即欧盟排放交易系统 (EU ETS) 。至2015年的短短十年时间,已经有遍布四大洲的17个碳交易系统相继出现,所覆盖的地区GDP总量已占全球GDP的40%。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府考虑采纳碳市场作为节能减排的政策工具,碳交易已逐渐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工具。 碳排放权交易系统 (ETS) 是一个基于市场的节能减排政策工具,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遵循“总量控制与交易”原则,政府对一个或多个行业的碳排放实施总量控制。纳入碳交易体系的公司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就需要有一个单位的碳排放配额。它们可以获取或购买这些配额,也可以和其他公司进行配额交易。 International Carbon Action Partnership 碳市场简报 #3 2015年10月 全球碳交易体系概览 每个碳交易系统都是独一无二的 筑、航空等(详见图表)。 占全球 GDP的40% 全球每五个人中就有两人所在的国家或地区已经或计划开 展碳交易体系 个国家个城市 个省或州除RGGI外所有 除日本埼玉 日本东京 和瑞士 外所有 中国北京 韩国 日本埼玉 括号中的国家/地区代表其碳市场涵盖的是上游行业 中国上海 中国深圳 日本东京 中国北京 美国加利福尼亚 加拿大魁北克 新西兰 韩国 中国上海 新西兰 韩国 新西兰 韩国 新西兰

碳市场简报 #3 2015年10月 全球碳交易体系概览 关于国际碳行动合作组织 (ICAP):ICAP是一个面向全球各个地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平台,旨在探讨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最佳实践,推动相关交流合作。 它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技术对话,知识共享和能力建设。更多信息请关注 ICAP 网站,点击 ICAP 的全球碳市场地图 获取更多信息,或关注我们的推特账号 @icapsecretariat . 现存碳交易系统正愈趋完善,并相互联接 第一代碳交易系统汲取这些年来的经验教训,正在不断改进设计。区域温室气体行动计划 (RGGI) 由美国东北部及大西洋中部的九个州合作开展,在2012年,它们成功推行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改革,并由此被认为是美国最新推行的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政策(清洁电力法案)的最佳执行工具之一。在欧洲,欧盟碳交易体系(EU ETS) 的结构性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改革的第一步是引入市场稳定储备机制,帮助碳市场应对外部因素如科技变革或经济波动的影响。目前,新西兰正准备对其碳交易系统进行第二轮政策回顾和调整。 另外一个主要的趋势是碳交易系统的相互联接。两个或以上的地区共享其市场,允许跨系统的碳配额买卖。在201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加拿大魁北克省成功联接系统。2015年,运输燃料行业被囊括进该联合系统,两地碳市场总份额由此翻一番;如今系统已覆盖两地85%的社会总排放量。加拿大安大略省宣布了建立碳交易并将其联接入加利福尼亚—魁北克碳交易市场的意向。东京作为全球第一个城市级别的碳交易系统,最近成功与琦玉市(Saitama) 的碳交易系统联接。除此之外,经过多年谈判,欧盟如与瑞士碳市场联接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预计将很快实现联接。 新兴碳交易体系正在涌现 如今,亚洲正在成为发展新兴碳交易系统的热点地区。2015年,韩国成为继哈萨克斯坦后又一推行全国碳市场的亚洲国家。韩国碳市场是目前仅次于欧盟碳市场的全球第二大碳交易系统。与此同时,中国正在七个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积累经验,为2017年初全国范围内的碳市场建设做准备。届时中国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体系。另外,自清洁电力法案开展以来,美国各州对碳排放交易的兴趣与日俱增, 建立新的碳市场或在已有碳市场的联结都有新的可能性。 圆圈的大小显示了所对应的碳市场大小的粗略估计。 覆盖范围指的是碳市场在其对应的经济体总排放中的占比。 覆盖范围% (2016)

我国国内航运业碳排放市场发展分析研究报告

航运业碳排放与管理政策 碳排放现状与预测 管理政策现状及动向 航运业碳减排技术与潜力 船舶运行基本原理 海上运输节能减排措施 减排措施潜力与成本预估 航运行业碳管理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目录 2 5 1 3 16 2 3 5 6 11

碳排放现状与预测 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问题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其结论将矛头直指温室气体的排放。根据国际海洋组织的最新报告,航运业在2007年的碳排放近10亿吨,数年间其碳排放量增长了近1倍(如图),约占全球碳排放量的3.3%。 很多研究指出航运业承担了全世界将近90%的运力,其单位碳排放也远远低于其它类型的运输方式(如表)。但国际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CO2排放急剧增加,日益引起了社会舆论及环保组织的不满。3月14日欧洲环境署(EEA)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航运业是“目前最不受管制的空气污染来源之一”。同时,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报告也指出,如果航运业对碳排放不加以控制,将在2050年增长近5倍,占全球总排放的18%(如图)。 不同运输方式下运输每吨货物的碳排放量比较 运输方式CO 2 排放(t/gCO2) 飞机(航空运输)~500 现代货运(卡车、汽车)~60-150 现代货运(火车)~30-100 海运轮船~10-40 数据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0617530279.html,/co2-emissions-shipping-goods. 航运业碳排放与管理政策

管理政策现状及动向 虽然航运业被认为是最具碳效益的运输方式,但国际海事组织和国际环保组织却从没有对由于气候变化而引起的航运业经营风险放松警惕。从国际海事组织建立之初,就一直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努力着。 根据《京都议定书》,国际航空碳减排和航海碳减排分别由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国际海事组织(IMO)来分别进行减排管理。而在EU-ETS设计阶段,欧盟就已经将航空碳税和航海碳税考虑在内。与航空碳税不同的是,目前国际上仍然没有任何一部强制性的法律文件要求航运业践行碳减排。 在欧盟单方面提出的航空碳税被广泛抵制之前,欧盟在国际航运业碳减排方法几乎没有任何的实质性行动或方案,其主要原因是国际海事组织从1973年就开始积极推动全球性的航运业温室气体减排,对基于市场的减排政策工具颇为看重。全球航海碳排放交易体系(METS)在未来有较大的实现可能,甚至也将未来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接轨作为最终的实施方案,这一点基本符合欧盟的预期。但是,欧盟航空碳税的严重受挫,使其如坐针毡。前不久,欧盟发表声明表示将考虑在2013年开启第一步行动,即对海上运输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监测、报告和核实(MRV)。从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文件来看,欧盟国际海运碳减排政策的基本架构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 1. 适用范围:包括全程或者部分是在欧盟成员国港口之间进行的海运活动,只要船舶有航段在欧盟区域内,不管其排放行为是否发生在欧盟区域内,均适用该政策。 2. 适用对象:所有驶入、驶出和途经欧盟成员国港口的船舶。 3. 减排措施: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四项可能采取的具体减排措施。 (1)建立排放补偿基金,由船舶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为排放二氧化碳的船舶缴纳。

中国交通部门碳排放分析

中国交通部门碳排放分析 交通快速机动化进展时期得到来,势必会对稀缺要素得供给保障产生强烈得冲击.不管是从能源得供给保障依然从碳排放得角度看,进展低碳交通已成为中国政府得不二选择.然而在进展低碳交通之前,关于交通碳排放状况进行分析是至关重要得.假如中国交通碳排放现状差 不多处于低碳水平得话,那么就没有进展低碳交通得必要.鉴于此,本文对中国交通部门得碳 排放总量、各种交通方式得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效率等进行了分析,并与发达国家作了横向比较. 一、中国交通部门得碳排放总量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得跨越式增长,中国交通部门得碳排放也呈现出持续增长得趋势.本文依照《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得指导方法,运用排放因子法,测罢了中国交通部门1991-2009年得二氧化碳排放量(见图1).碳排放量只需要在二氧化碳排放量得基础上乘上 其碳含量(12/44).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公式如下: 二氧化碳排放量= ∑ ei × efi (1) 其中e表示燃料消耗量,ef表示燃料得排放因子(见表1),i表示交通燃料得类型. 从图1能够发觉,在整个研究时刻段内,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明显,年均增长率为156%.从碳排放增长率得角度看,能够分为两个时期:1991-2002年碳排放增速较为平稳,从1991年得1516mt提高到2002年得2698mt,年均增长率为65%;2003-2009年碳排放增速加快,从2003年得3357mt提高到2009年得6023mt,年均增长率为113%. 依照ipcc得燃料碳排放因子,能够发觉燃料单位碳排放之间得关系为:煤炭>柴油>煤 油>汽油>天然气.从煤炭—柴油—天然气得变动趋势能够看出,中国交通结构调整趋向“低然而总体上交通部门依然处于高碳排放得状态.交通领域有着明显得存量效应,高碳技碳化”, 术得机动车比例较高,这在非常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交通得高碳排放.随着铁路电气化、水路 高效化、公路清洁化得进展,交通结构有了明显改善. 二、各种交通方式得碳排放量分析 (一)公路碳排放量分析 公路承担着绝大多数得中短途运输,是占交通碳排放比重最大得子部门.随着经济快速进展,公路运输得到了大力进展.1991-2008年公路部门得客运周转量增加了334%,货运周转量增长了859%,与此相伴随得是公路能耗和碳排放量得快速增长,其中以柴油和汽油消耗最为 明显.随着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得相关政策出台,使用电力、天然气、生物燃料等清洁燃料得机 动车比例有所增加. 从全社会交通碳排放角度看,公路碳排放应包括营运性公路运输业得碳排放和非营业性 公路运输业得碳排放.2005年我国营业性载货汽车和载客汽车共消费汽油为017亿吨,柴油为039亿吨,排放二氧化碳分不为5068mt和12213mt,占交通碳排放得119%和286%,单单公路营运性运输得碳排放就占交通碳排放得405%.①随着经济增长,非营运性碳排放所占比例会逐 年增加.按保守得统计数据可能,全社会公路碳排放占交通碳排放得70~80%. (二)铁路碳排放量分析 铁路作为现时期重要得交通方式,承担着中长途得客货运任务.铁路部门通过电气化结构 调整,差不多上实现了铁路进展与碳排放得相对脱钩.到“十一五”末,铁路电气化率达到了45%左右,在铁路总运输量大幅度增长得情况下,总能耗和碳排放没有大幅增长.通过1990-2005年中国铁路企业得碳排放量比较(见表2),能够发觉铁路企业得碳排放逐年落低,2003以后一直维持在30mt左右. 由于没有考虑电力因素,碳排放测算量无法完全反映出电气化结构调整得实际贡献.何吉成和吴文化指出,33年来电气化铁路使得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得直截了当减碳量为4267万吨,

1.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 EUETS)交易主体是

1.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 EUETS)交易主体是 (A) 欧盟各国的排放实体 (B) 自愿加入的企业会 (C) 附件1 国家之间 (D) 美国西部五个州内企业 2. 201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0]1587号),决定首先在“五省八市”开展低碳省区和城市的试点工作。下面哪个城市不是低碳试点城市?() (A) 上海 (B) 南昌 (C) 贵阳 (D) 保定 1. 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765年第一台()的诞生开始 (A) 蒸汽机 (B) 汽车 (C) 轮船 (D) 火车 2. 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发达国家。 (A) 中国 (B) 日本 (C) 英国 (D) 美国 1. 目前世界上风电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是 (A) 荷兰 (B) 中国 (C) 法国 (D) 比利时 2. 生态文明秉承()、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和价值取向 (A) 征服自然 (B) 尊重自然 (C) 掠夺自然 (D) 1 1. ()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 (A) 低碳经济 (B) 绿色经济 (C) 循环经济 (D) 传统经济

2. 我国电力生产结构以()为主 (A) 水电 (B) 火电 (C) 核电 (D) 风电 1. 在2009年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前夕,中国政府提出要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 (A) 16% (B) 32% (C) 40%~45% (D) 45% 2. 低碳生活是通过转变消费观念和行为方式,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A) 减少 (B) 不变 (C) 增加 (D) 保持 1. 根据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对购买发动机排量1.6L及以下节能型汽车在全国范围内每辆补贴()元。 (A) 1500 (B) 3000 (C) 6000 (D) 10000 2. 低碳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 (A) 中国 (B) 美国 (C) 日本 (D) 英国 1. 德国航空税的税收金额将取决于到最终目的地距离,到目的地距离在2500~6000千米的航班,将对每位乘客征收()欧元的航空税 (A) 8 (B) 25 (C) 45 (D) 60

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现状、特色及启示(无脚注版本))

2001年-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 袁雪娇 (北京城市学院经济管理学部 ) 摘要:外贸依存度是判断一国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和该国或地区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与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从概念本身出发, 通过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方面对有关我国外贸依存度较高原因进行综述。入世十年,外贸依存度呈现蹿升的趋势,仅这十年,中国平均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 53.6%,比入世前翻了近一番。可见,入世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对我国贸易乃至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对外贸易依存度 一、前言 对外依存度是各国广泛采用的一个衡量一国经济对国外依赖程度的指标,是用一国进出口总额除以该国的GDP。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逐年快速提高的现状,引起了国内外很多专家的重视。对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如此之高的状况,有的专家认为这一状况是不真实的,其主要由中国GDP构成因素及其汇率方面的因素影响。在对外贸易刺激和推动下中国经济GDP以近10%的增长率傲视全球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中国外贸依存度水平是否过高的关注和讨论如有人认为中国现阶段的外贸依存度过高担心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和健康发展,有人则认为目前中国外贸依存度水平并不高尚未触及安全线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理性看待入世以来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将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取向乃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二、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建立的背景 (一)新西兰温室气体排放概况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是个岛屿国家,面积26.8万平方公里,人口四百多万,属于发达国家之一。目前,新西兰温室气体排放量只占全球总排量的0.2-0.3%,1990年,新西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59,797.2千吨二氧化碳当量(carbon dioxide equivalence,简写CO2-e),2010年,增加到71,657.2千吨CO2-e,增长了19.8%。1990——2010年间,平均每年增长0.9%。其中二氧化碳是新西兰主要排放温室气体,增长最快,达到34%。新西兰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源是农业和能源部门,具体如表1所示,2010年数据显示,该国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核心制度分析

一、前言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生活处在对化石能源高度依赖的状态,温室气体排放量骤增,对全球气候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目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手段大致可以分为直接管制、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三种,各有优劣。管制手段简单直接,但实施阻力大,监管困难,管理成本高昂;碳税实施较为简单,但最优税率难以确定,增加税种存在立法障碍;碳排放交易则最大程度上利用了市场机制,为企业减排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持续的激励,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实现社会总体减排目标,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且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地区经济低碳化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是世界上启动最早、覆盖范围最广的跨国性碳排放交易体系,也是欧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最重要政策工具,在欧盟气候政策中占据核心地位。2005年1月1日起正式成功运行实施,将排污权交易制度成功的转化成跨国性的应用实践,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高度关注,具有全球性的研究价值。 二、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核心制度研究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核心是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实施总量控制量控制规定了体系内所涵盖的设施可排放的温室气体最高限度,创造了碳排放配额的稀缺性,从而建立起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总量控制之下,欧盟为所覆盖的市场主体分配碳排放配额,市场主体可以根据需要出售和购买配额。截止目前,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共经历了三个实施阶段,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形成了以监测、报告与核查,总量控制的配额分配,交易机制与市场监管,履约与处罚为核心交易体制。 (一)监测、报告与核查制度 基于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是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核心与关键基础数据的可获取性和质量将直接影响交易的运行效果及减排目标的实现。为了获取精准的基于设施的排放统计数据,欧盟颁布了2003/87/EC号指令明确了实施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的制度,并于2004年1月会发布了第一阶段温室气体排放监测与报告指南,规定了化石燃料燃烧以及炼油、烧焦、矿石缎烧、钢铁、水泥、石灰、玻璃、陶瓷及造纸共9种生产活动的核算方法及报告规则,为欧盟碳排放交易第一阶段的成功实施奠定了数据基础。结合第一阶段的实施效果和运行经验,欧盟委员会对原有排放监测与报告指南进行了修改完善,发布了第二阶段的监测与报告指南。在第二阶段的实施过程中,对其进行了两次修正,分别加人了氮氧化物以及航空排放的监测和报告方法。在第二阶段的实践和探索基础上,欧盟进一步加强对该制度的重视程度,将原先实施的法律依据由指南上升为法规,新法规对数据的等级做出了更清晰的要求,制度所采取的方法更为科学,增加了受监测的温室气体种类,强调了监测计划作为企业核算、报告与第三方核查主要依据的重要性。 从检测、报告与核查流程来看,设施运营者定期提交监测计划和年度排放报告。其中,监测计划涵盖的主要内容有:实体的基本信息、排放的计算方法描述或者测量方法描述、数据源等信息,主管部门负责核准并监测提交的监测计划,确保监测计划如期执行;提交的年度排放报告经过第三方核查机构的核查后进行公开,第三方核查的内容包括活动水平数据、排放因子的选择、计算排放总量的方法、测量方法的选择和实施等,所有信息和数据需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可信度、准确度才能被核准,若报告没有核准,配额将不能用于交易。

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第31卷第2期2014年2月统计研究 Statistical Research Vol.31,No.2Feb.2014 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孙欣 张可蒙 内容提要:本文考虑在对外开放与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结合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等三个途径研究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选择第二产业比重、人均GDP 、能源强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城镇化率等影响因素,根据协整理论分析认为1980-2011年我国碳强度与影响因素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通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并运用卡尔曼滤波对其估计分析,结果验证了前面的结论,并分别得到各因素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动态影响。最后根据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协整理论;状态空间模型;动态影响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565(2014)02-0061-07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in China Sun Xin &Zhang Kemeng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background of external liberaliz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combine with of the scale effect ,technical effect and structural effect of three theoretical researches of Influence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China ,select the proportion of the second industry ,per capita GDP ,energy intensity ,the degree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and urbanization rate of five factor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cointegration theory there is a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s carbon intensity of 1980-2011years and five variables.By constructing the state space model and analysis using Calman filter to estimate ,results prove the above conclusion ,and obtained the dynamic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strength of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conclusions ,it puts forwar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Influencing Factors ;Cointegration Theory ;State Space Model ;Dynamic Influence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节能减排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09CTJ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据统计,目前中国已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会议上,中国提出, 2020年我国单位GDP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即碳排放强度, 以下简称碳强度)将比2005年下降40% 50%。这个约束性指标已纳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系统全面研究碳强度影响因 素,从而通过控制影响因素有效地降低碳强度,对实现碳强度目标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有众多学者对碳强度影响因素进行研 究, 取得一定的成果。国外相关研究常采用指数分解与计量模型方法。使用指数分解方法研究的有:Greening Lorna A 等(1999、2001、2004)以OECD 国家不同部门的碳强度为研究对象,采用AWD (自适 应权重对数指数)方法研究,发现发电燃料构成、能 源强度、 居民服务部门的终端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对碳强度下降的影响各不相同,其碳强度下降主要 原因是生产部门能源强度下降 [1][2][3] ;Obas John Ebohon 等(2006)采用改进的Laspeyres 指数分解模 型,比较研究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产油工业国家和非产油工业国家的碳强度,认为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碳排放系数及经济结构是影响碳强度的主要因素 [4] ;Simone Gingrich 等(2011)通过Kaya 恒等式分解与对数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了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两个国家1830-2000年碳强度数据,认为能源强度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影响碳强度的重要因

中国碳排放分析

中国碳排放分析 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就此西方国家经常借气候变化“说事儿”,对我国经济发展施加压力。不过,我们也认识到碳减排是迟早的事,我国需及早着手发展低碳经济,从而避免陷入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为此,需要对我国的碳排放现状以及未来趋势有个大致判断。 1、碳排放轨迹 中国统计机构对碳排放没有专门的统计数据,已有的文献数据一般来源于以下四类:一是美国能源部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简称CDIAC)公布的年度数据;二是美国能源情报署(简称EIA)公布的年度数据;三是国际能源总署(简称IEA)公布的数据;四是根据IPCC指导目录和其他方法测算得到的数据。通过对比,不同的数据来源从统计角度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基于此我们采用如下公式对中国碳排放总量进行估算: c=∑m i×δi(1) 式(1)中C为碳排放量;m i为中国一次能源的消费标准量;δi为i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不同机构计算碳排放量时,确定能源消耗过程中的碳排放系数不完全相同,但差别并不大,收集到的不同文献的各类能源碳排放系数(表),然后取简单算术平均值为相应能源种类的碳排放系数,据此可以得出碳排放情况。 表1 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

2、碳排放特征 经济发展一般是随着时间的变动而发生变化,时间体现了阶段性,所以根据碳排放总量及其增长率情况和碳排放强度可以观察我国碳排放变动的阶段性特征。 碳排放总量在1978-1996年为迅速增加阶段,1996-2000年为平稳阶段,2000-2012年为急速增加阶段。1990年以来,碳排放增长率的变化轨迹是,1992年达到高点,增长为14.2%,之后增速出现持续下降,1999年为阶段性低点,增速为7.6%,从2000年起,增速再度回升,到2007年达到高点,为14.1%,之后回落为平稳增长,但2010年出现了反弹。 从碳排放强度(指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带来的碳排放量)看,中国碳排放强度在1980-2011年之间基本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在1980-1996年之间下降趋势较为明显,1997-2012年尽管总体趋势下降,但下降趋势不是非常显著,其中2003年出现了反弹,2003—2007年的水平均高于2002年。

EU ETS欧盟碳市场

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 简介 建立基础—《欧盟2003年87号指令》(2003/87/EC) 运行时间—2005.1.1至今 参与国家—欧盟28个国家 实施阶段—第一阶段2005-2007;第二阶段2008-2012;第三阶段2013—2020。 效果—2010成交1198亿美元,占全球碳交易成交额的84%。 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在世界碳交易市场中具有示范作用。 交易体系 EU-ETS属于限量和交易(Cap-and-Trade)计划。该计划对成员国设置排放限额,各国排放限额之和不超过《议定书》承诺的排量。排放配额的分配综合考虑成员国的历史排放、预测排放和排放标准等因素。 按照欧盟规定,在每一个交易阶段开始之前,每个成员国应当按照 Directive2003/87/EC附件Ⅲ的要求,把本国的排放控制总量及各排放实体分配的排放配额,以国家分配方案(NAP)的形式报给欧盟委员会。 制定国家分配方案考虑的主要原则各国分配总量必须与《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相一致,必须考虑减排的技术潜力,以单位产品排放的平均值为基础;如果欧盟通过了关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法规,必须予以考虑;对不同企业或产业一视同仁,不得歧视;必须包含有对新参加者的规定;必须考虑“提前行动”产业的贡献;“排放标杆”的制定必须采用最佳适用技术,以保障这些产业的权益;必须考虑能效技术的作用;制定分配计划前必须听取公众意见;必须列出所有参与分配的企业名单及其配额;必须包括竞争力变化情况的分析内容。 方案步骤 首先是确定所有可能参加排污权交易的企业名单;其次是确定将排放许可总量分配给所有参与排污权交易的部门;再次是确定各产业部门所分配到的排放许可,分配过程必须透明,且考虑以往的实际排放量;最后是确定各企业可能分配到的排放许可。 欧盟委员会在接到成员国国家分配方案3个月内要完成对分配方案的评估,评价其是否符合ETS指令规定的标准,若不符合将退回并要求全部或部分修改。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通过欧盟独立交易登记系统(The Community Independent Transaction Log,CITL)对每一个排放实体配额的发放、转移、取消、

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617530279.html, 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贺红兵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5期 摘要:中国的碳排放处于快速上涨时期,通过碳排放因素分解分析可以区分不同因素对碳排放起到的作用,还可以找到碳减排在哪些方面还有潜力可挖,为政府制定目标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碳排放;因素分解;能源强度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024-02 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进程中,二氧化碳排放保持快速增长态 势,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形势十分严峻。到底是什么原因促进了中国碳排放持续快速增长,值得探讨。只有找到这些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我们才可能对症下药,做出相应的对策来减缓碳排放日趋严重的趋势。因此,深入分析能源消耗碳排放的相关因素尤为重要。研究中国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变化特征,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量化其贡献率,有助于提高节能减排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一、分解方法 Et表示t期总的能源消费、Pt表示t期总产出、Eit表示i部门t期的能源消费、Pit表示i 部门t期的产出,从上面的定义可以得出: Et=Eit (1) Pit=Pit (2) 这里m表示部门数量。考虑到不同种类的单位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不一样,可以把碳排放 分解为: Ct=Etef j S jt (3) Cit=Eitef j S j it (4) 这里,Ct表示t期总的碳排放量、ef j表示第j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sjt表示t期第j种能源在总的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Cit表示t期第i部门碳排放量、sjit表示t期第j中能源在第i部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F表示化石能源的种类、第i部门t期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强度和 单位产出碳排放强度可以表示为:

欧盟排放交易机制

欧盟排放交易机制(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ETS 发展 发表时间:2010-6-3 17:49:26 该信息被浏览了2051次 气候变化问题,归根到底为经济问题。其义有三:一,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为人类经济活动;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主要障碍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冲突;三,气候变化的有效解决必须依靠经济手段。 许多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归咎于我们生产和消费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错误。[1]―基于市场的方法‖(Market-based instrument),如税收,收费,补贴和可交易许可,在欧洲被广为运用来解决环境问题。 排放交易是通过提供经济激励来达到减排目的,从而控制排放的一种经济政策工具。而排放交易机制则设定一个允许排放的污染物的总额限制,在交易机制下,公司或工业部门被授予一定数额的信用(Credit)或许可(Allowance,亦译为配额),以此作为排放该数额的污染物的权利。分配到各公司或工业部门的许可之和不得超过前述限额。多排者或从少排者购买许可,或面临重罚。因此,多排者为多排放的污染物付出代价,而少排者通过出卖剩余的许可而得到经济激励。此外,机制还能激励排放企业积极主动发展新技术降低排放。如此,社会能以最低的成本达到减排的目的。 排放交易最初是美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创新制度,它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在美国基于1990年《清洁空气法案修正案》在限制二氧化硫排放达到控制酸雨方面的经验。有一点讽刺的是,在1997年当美国在《京都议定书》的谈判中强力推行排放交易制度时,欧盟是强烈反对的。但是小布什上台并决定美国退出[2]这是一个挫败的经验,因为争议并没有给建立一个可实行的气候政策制度带来任何的切实结果,反而在上面浪费了诸多的时间和精力。在1990年代后期,伴随着对美国二氧化硫减排交易的成功的关注的增加和在《京都议定书》的谈判经验的积累,欧盟对―基于市场的方法‖(market-based instrument)的支持逐增。随后―污者买单原则‖和―基于市场的方法‖在官方文件中得到体现和确认,如《环境税——执行和环境效益》(欧洲环境署,1996)[3],《环境税和单个市场的变化:来自欧洲委员会的信息》(欧洲委员会,1997)[4],《环境效益》(欧洲环境署,1996)[5]等。2000年发布的《温室气体绿皮书》(欧洲委员会,2000)正式考虑将二氧化碳排放交易作为欧洲气候政策主要部分。[6] 2001年10月欧洲委员会发布了《排放交易指令》草案,并在2003年正式颁布。但是发布草案到正式颁布之间的2年中,对草案有多次的讨论和修订。2001年草案的发布启动了合作决议的程序,由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会审议、修订和批准(或否决)该指令。欧洲议会在2002年10月对草案进行第一次审议,审议结果是欧洲委员会2002年11月再提出一个修订草案。2003年3月,欧洲理事会同样要去欧洲委员会再提出一个修订草案。随后,在2003年7月22日议会和理事会达成协议并最终采纳理事会的建议草案,并在2003年10月13日正式颁布,即Directive 2003/87/EC。 欧盟排放交易经历了一个从追随者到领导者的转变。很明显,欧洲一开始是紧密追随和学习美国的减排交易计划。在欧盟排放交易机制开始运作之前,欧洲有四个非常重要的减排交易项目,它们为欧盟排放交易机制提供了许多经验。第一个是英国减排交易机制(UK-ETS),它在2002年启动,英国政府和本国排放工业之间达成《气候变化协议》,为了增加《协议》的弹性,

李布:借鉴欧盟碳排放交易经验 构建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李布:借鉴欧盟碳排放交易经验构建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上) 2010-3-10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2009年11月26日,我国政府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不仅是为了应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上向我国施加巨大的压力,而且也是切实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是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框架支柱。该体系试验阶段(2005年~2007年)的运行为欧盟履行《京都议定书》,运用总量交易机制促进温室气体减排,以及寻求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我国应借鉴欧盟制定交易体系的基本理念和实施经验,转变我国碳排放的治理思路,加强市场机制在配置环境资源中的作用。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基本特征 《京都议定书》要求,从2008年到2012年,欧盟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年平均排放量要比1990年的排放量低8%。为了帮助其成员国履行减排承诺,获取运用总量交易机制减排温室气体的经验,欧盟制定了排放交易体系,并于2005年初试运行,2008年初开始正式运行。 (一)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属于总量交易(cap-trade) 总量交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或逐年降低的前提下,内部各排放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放量,实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具体做法是,欧盟各成员国根据欧盟委员会颁布的规则,为本国设置一个排放量的上限,确定纳入排放交易体系的产业和企业,并向这些企业分配一定数量的排放许可权——欧洲排放单位(EUA)。如果企业能够使其实际排放量小于分配到的排放许可量,那么它就可以将剩余的排放权放到排放市场上出售,获取利润;反之,它就必须到市场上购买排放权,否则,将会受到重罚。欧盟委员会规定,在试运行阶段,企业每超额排放1吨二氧化碳,将被处罚40欧元,在正式运行阶段,罚款额提高至每吨100欧元,并且还要从次年的企业排放许可权中将该超额排放量扣除。由此,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创造出一种激励机制,它激发私人部门最大可能地追求以成本最低方法实现减排。欧盟试图通过这种市场化机制,确保以最经济的方式履行《京都议定书》,把温室气体排放限制在社会所希望的水平上。 (二)欧盟排放交易体系采用分权化治理模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