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A1包、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

A1包、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

A1包、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
A1包、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

A1包、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

一、供应商资格要求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

2、供应商的资质要求:无

二、技术要求

一.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为实现农业“十三五”规划目标,山东省农业厅规划在现有信息化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和提升改造,构建山东省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建成山东省农业厅“农业云”的基本框架,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精准化、数字化、智能化。

1.2.项目目标

整合种植业、经管、畜牧、农机、农村“三资”管理等信息资源和业务数据,建设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全省农业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构筑集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应用集成、多维度数据分析于一体的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各业务信息系统通过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

二.建设原则

1.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对农业厅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梳理,建立农业数据资

源库和接口规范;建立统一平台框架,现有系统和将来新建的系统可以通

过接口实现单点登录、统一用户管理、数据共享等功能。

2.统筹规划,逐步实施。从农业发展和农业工作实际出发,先期完成农业综

合管理平台的整体架构建设、整合及应用建设,后期随着业务的开展和平

台的运行再继续建设其它相关应用系统建设。

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重点加强农业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关联分析等方面

工作。

三.建设内容

3.1.总体要求

3.1.1.总体框架

山东省农业厅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依托山东省政务云平台提供的云资源环境,以“一个平台、四个系统、十项标准、十二个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为总体建设框架。

1、一个平台

实现全省农业相关数据在农业信息数据管理服务交换平台上进行数据融合、计算分析

和应用服务,本期项目重点建设数据交换平台和交换系统以及数据库的数字化处理和整合工作。

2、四个系统

按照整合、提升、协同、共享的原则,在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平台架构上加载山东省农产品质量监管系统、山东省农业生产指挥调度系统、山东省农产品贸易监测预警分析系统、山东省农业专家系统。

3、十项标准

本次标准制定是在梳理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相关标准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国家和地方标准缺失或标准内容不能满足山东省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实际需求的领域,围绕山东省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建设中的信息资源、数据、系统应用等方面基础、共性问题,采用并制定一批相应的标准规范,新建标准10项。

4、十二个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

进一步完善数据采集、存储、统计、分析、应用功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产业链上,建立覆盖整个山东省的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并针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有针对性、科学高效的农业信息服务。

3.1.2.总体技术要求

1.合理性。采用基于组件的架构方法和策略进行系统设计,基于B/S 架

构,综合采用J2EE、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等成熟的技术进行

开发。

2.实用性和易用性。简洁、统一的用户操作界面,提供完整规范的开发接

口,满足主流平台和跨平台快速应用开发的需求。

3.兼容性和通用性。支持目前通用的操作系统环境,客户端兼容主流浏览

器。

4.安全性。提供完善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统一认证等具体安全功能,

采用包括加密、签名等手段在内的多种安全措施。

5.数据标准化。增强平台持续数据扩展与整合能力,建立符合有关农业业

务和应用规范的数据接口标准,以便于将来集成农业厅内部其他业务

系统及实现与其他政务、企业系统的数据交换。

6.二次开发能力。具备二次开发能力,适应因农业厅业务需求发展带来的

变化,如申报报表和多维分析报表的多样性需求变化。

7.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具备数据分析能力,提供数据的可视化展示。

3.1.3.采购清单

3.2.山东省农业信息数据管理服务交换平台

3.2.1.农业厅目录管理体系建设

3.2.1.1.业务事项梳理

业务事项的梳理工作以业务导向为主、技术导向为辅的方式进行。以各部门的三定方案、行政审批事项、权力责任清单进行梳理,明确职责,整理和挖掘数据资源、规范数据表示,摸清各部门信息资源,为信息资源目录梳理打好基础。

协助采购人制定信息资源目录准备工作计划,明确建设目标,确定参与调查的职能部门,及需要调查的业务及数据。

投标文件中列明农业厅信息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不少于四种的梳理方法。

3.2.1.2.目录梳理

资源目录管理部门制定调研表,供应商应安排至少2名工程师与采购人各部门对接,现场调研指导各个部门进行共享信息资源目录的梳理,理清各个部门间供需关系。

按照DB37/T 2884—2016、DB37/T 2885—2016、DB37/T 2886—2016等现行标准的要求,编制农业厅信息资源目录,包括信息资源标识符、信息资源名称、信息资源摘要所属业务事项、共享类型、社会公开类型、资源格式、管理方式、更新频率等。投标人投标方案提供包括各部门信息资源目录、共享目录、主题目录的农业厅信息资源目录初稿。

3.2.1.3.目录管理系统建设

农业厅信息资源目录梳理系统提供目录内容注册、目录审核与管理、目录内容发布、自动化编目、目录审计等功能,建立和维护公共的共享信息资源目录,实现信息资源的发现和定位。

主要功能如下:

1.目录内容注册

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共享信息资源目录内容,需要注册到农业厅目录管理系统中,实现

统一管理、发布及目录内容的自动注册。

2.目录审核与管理

资源目录管理系统对各部门注册的共享信息资源目录内容进行审核和管理,并提供目录内容的统计分析等。其中审核功能包括自动审核和人工审核两种方式,自动审核标准可配置。

3.目录内容发布

注册的目录内容支持目录管理者统一发布。发布的目录内容,包括公共资源核心元数据和交换服务资源核心元数据。

4.目录编码

参照国家目录体系相关标准、山东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管理办法以及《农业厅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制定农业厅信息资源目录编码体系,提取农业厅共享信息资源的特征,并进行分类、赋码等信息化处理。

5.目录审计

提供对农业厅共享信息资源目录的审计及日志功能,提供目录审计结果分析功能。

3.2.2.数据共享交换采集系统建设

3.2.2.1.数据采集

支持手工上传、ETL抽取、接口采集等3种及以上采集方式。

涵盖个人工作台、元数据管理、业务分类管理、表单管理、报表管理、业务管理等功能。

涉及业务包括农机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机购置补贴、畜牧兽医综合监管、推广目录申报、农机科技、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农技推广、农机化统计、农牧渔业丰收奖、12316短彩信、舆情分析、全省农民创业培训视频、物联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农村经济、农村集体“三资”、现代化智慧农业、农民负担监管、农业地理信息、农业产业体系等。

要求投标人具体分析每类系统情况,为每类业务系统制定适用的采集策略,规划农业厅共享交换体系数据流转。

3.2.2.2.数据共享

提供包括查询、比对、接口对接等数据共享方式。

数据共享管理包括以下环节:

需求申请:查询共享目录、填写数据共享申请单,提交给信息资源管理员审核。

主管部门需求审核:支持修正、补充、退回及自动处理申请。

部门需求审核反馈:支持直接上传多种格式数据文件。

需求部门查看反馈意见:支持重新调整申请内容,提交新的共享请求。

主管部门进行催办:支持设定办理时限,实现自动催办。

3.2.2.3.数据审计管理

1.系统管理

模块管理:可以扩展功能菜单和系统模块。

授权管理:包括对模块的整体授权、对模块的按钮或操作菜单进行授权。

部门联系人管理:记录各部门的业务负责人和信息管理员的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

绿色通道:管理员可以模拟用户权限登录系统,测试用户的授权和功能。

日志管理:支持对登录日志、查询日志、操作日志、故障日志、接口调用日志等进行查询。

角色管理:支持角色查询、添加及删除等修改操作。

2.监控和日志

对交换系统(关键服务、交换接口、交换任务)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支持故障通知。

3.审计分析

提供数据存量情况、数据共享数据量、共享接口调用数据量、流程申请等工作环节的统计。对统计功能需要用直观的图形方式进行体现。

1)存量数据统计

统计每个库的资源数据量、数据表数量、各部门提供的数据量。

对各部门的问题数据和修正情况进行统计。

2)数据共享统计

按时间对各部门数据的提供量和使用量进行统计。

对部门数据超期未更新的次数进行统计。

3)接口调用统计

按时间、部门对各接口服务的调用情况进行汇总统计。

4)数据申请情况统计

对各部门共享数据使用需求和审批情况进行统计。

对部门未及时响应的共享申请进行统计。

3.2.2.

4.数据质量管理

1.数据转换。对不同信息系统的数据和通过互联网抓取的信息进行数据转换,完成格式和字段合并与拆分、数据翻译、数据匹配、数据聚合以及其他复杂计算等。

2.数据比对。对进入农业数据资源中心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数据进行校准,并对相关的重合数据项进行数据的比对,制定存取规则,使数据在含义上保持一致性。

3.信息报送及校对。采集各地市、县相关统计数据,实现农业厅与其他政务单位以及市、县农业业务数据的报送及校对。

4.数据质量管理。对采集的农业厅内外部信息的相关数据进行质量评价,基于数据质量的规则和指标进行分析。

3.2.3.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

3.2.3.1.数据资源中心建设

包括农业信息资源目录库、农业基础库、农业主题库。

农业信息资源目录库:存储目录管理系统生成的信息资源目录数据。

农业基础库:存储来自农业厅已建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库,包括但不限于山东省农业信息网、农业厅政务内网、农业应急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固定点调查体系、山东省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山东省农技推广信息化应用示范平台、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管理平台、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山东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系统、山东省农产品贸易监测预警分析、山东农民合作社信息网、农业产业化信息系统、12316短彩信平台、12316农业呼叫中心建设、微信公共号、新媒体资源管理系统、农业系统视频会议、山东省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分析系统等系统,以及从外部其他单位共享过来的政务信息资源,按照相应的农业主题进行组织。

农业基础库对以上业务系统入库数据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按照农产品、农技、专家、组织机构(行业)、标准等规划建设农业主题库。

3.2.3.2.综合管理平台门户

实现基于统一的门户系统将各业务系统的展现集成,集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授权和统一认证组件实现用户的单点登录,门户的展现通过门户工具开发的窗口部件,数据来源一方面通过数据共享和交换将业务数据存储在门户数据库中供门户使用,另一方面通过基于服务总线提供的数据服务来开发门户展现。门户访问支持手机、PC、PAD 等多种终端设备。业务系统数据和功能集成的展现通过服务的方式通过门户开发工具制作成展现窗口,由综合门户统一管理并根据权限对外提供展现;综合门户统一的数据展现基于门户数据库进行统一开发提供展现,门户数据库根据业务需求进行设计和实施,并通过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抽取数据。功能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配置管理

实现为不同角色的用户制定不同功能权限的PORTAL 页面。能够按照关注热点,在规定的权限下定制页面和内容。

2.单点登录

实现对数据和应用功能的安全集成,从门户系统登录一次可以访问其它应用系统和数据库。支持包括用户名/密码、数字证书认证等在内的至少两种用户认证方式。

3.权限管理

统一集中管理各业务系统的用户;支持组织结构、用户基本信息、角色、权限和用户群组等信息的设置管理;实现用户基本信息、登录密码等用户身份信息自助管理;提供统一可视化用户管理功能操作界面。为统一用户认证管理平台提供独立的用户机构库、权限库分别来管理组织机构、用户、权限信息。能够实现目录服务器和数据库间的用户、机构数据的相互备份。

3.2.3.3.数据资源流向管理

数据资源流向管理,实现对数据资源中心的数据流转、调用以及使用流向进行监控管理,并实现数据流向的可视化展示。

3.2.

4.农业综合决策分析系统建设

3.2.

4.1.基础决策分析系统

形成面向各个业务主题的专业统计分析,能对不同数据粒度,实现业务数据多层展现和跨年度、跨区域、跨行业的多维度在线快速统计分析,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在线展示和下载。

各专题应用可直接在本平台上来开发建设。具有扩展平台功能。

支持通过拖拽或点击的方式实现数据加载、并快速完成任意组合的查询,查询结果以报表和多种图表的形式导出。

1)支持在线和离线的分布式计算。

2)支持数据预警。

3)支持界面及报表定制。

4)支持钻取、切片、旋转、排名、排序、过滤等多种分析手段。

5)支持条件过滤,支持多个图的联动分析。

6)支持文本框、表格、柱图、饼图、曲线图、雷达图、地图等多种数据自由组合。

7)支持平台权限和功能模块配置。要求能够将权限至少控制到主题级别,不同权限人员可以看到不同的分析主题甚至是指标数据。

3.2.

4.2.农业数据一张图

展示的内容至少包主题库所涉及的各种原始数据和有关文字、图表等资料。功能要求如下:

跨屏展示:自适应主流分辨率屏幕,能够在电脑、大屏等设备上展示。

支持电子地图:支持天地图提供电子地图服务,能够提供基于可视化电子地图的农业数据浏览、查询、统计功能。

专题配图;提供多种专题渲染方式,支持以地图渲染、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电子地图等多种方式展示。

空间数据查询统计:实现包括属性、范围等多种方式的查询,查询结果可在图上定位。

3.2.

4.3.农业生产资料分析

以农业生产资料库为依托,对全省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使用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支持表格、图形、地图等多种展现方式,并且实现地区、农产品品类、农业生产资料等多维度查询功能。

3.2.

4.4.农业价格行情分析

基于农业价格行情数据库,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按照时间、地域、经济、品种等因素对农产品的价格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相关价格走势图表。

3.2.

4.

5.农情预警分析

以农情预警数据库为基础,对气象、苗情、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产品价格、生产经营情况等多维信息的搜集、整合、分析,对网络和农业部门相关业务系统中产生的涉农社会舆情信息进行监测、分析。

3.2.

4.6.物联网数据统计分析

对全省的农业物联网示范点所采集的农业生产经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地域、季节、生长环境、生长周期等因素,统计分析农作物的各类生长参数,形成农作物生长周期环境变化曲线。

3.3.业务应用系统加载

3.3.1.基础支撑平台建设

具有二次开发功能,新建业务应用系统在平台上能够进行加载扩展。

3.3.2.应用系统加载

基于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的农业数据资源中心和农业共享交换体系,加载的业务系统包括:山东省农产品质量监管系统、山东省农业生产指挥调度系统、山东省农产品贸易监测预警分析系统、山东省农业专家系统。

3.3.3.与其他政务平台对接

★提供内外部数据共享交换接口平台,能够实现采购人内部各单位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交换,并能够实现与山东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的数据共享交换(接口均免费开放)。投标文件中提供数据共享交换方案。数据接口方式至少包括数据交换接口、基本信息比对接口。

3.4.平台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制定农业厅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建设、使用安全规范制度。

3.5.标准规范建设

完成地方标准建设和申报,农业厅信息资源标准及系统规范包括但不限于:

《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非结构化数据表示规范》、《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大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数据元目录》、《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代码集》、《山东省农产品质量监管系统数据规范》、《山东省农业生产指挥调度系统数据规范》、《山东省农资监管信息系统数据规范》、《山东省农业专家系统数据规范》、《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应用服务描述规范》、《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应用接口技术规范》等。

四.服务要求

1.培训计划。提供不少于60人/天的现场培训,培训方案、培训资料等由

供应商负责。

2.提供7*24小时服务,接到系统故障报修通知后,30分钟内响应,2小时

到达现场,3小时内修复,提供至少2人的驻场技术支持。

3.报价明细表要求依据采购清单内容进行逐项报价。

五.其他要求

1.保证系统能够在云平台上稳定运行,报价文件中需要对系统所需的云服

务进行测算,分析云服务需求。

2.供应商应在系统建设完成后,提供全套系统使用说明书(含系统架构设

计文档、数据设计文档、管理员使用手册、用户使用手册)电子文档、纸质文档

各一份。

3.所有文档采用简体中文编写,文档要保持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文

档内容应满足GB8567-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和GB/T 11457-2006《软件工程术语》。

4.演示要求:

对系统功能进行原型演示(不接受PPT和静态页面方式),时间不超过8分钟。

演示主要内容:

(1)目录管理系统:目录内容注册、目录审核与管理、目录内容发布、自动化编目、目录审计等功能。

(2)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单点登录及权限管理。

(3)农业综合决策分析系统:通过拖拽或点击的方式实现数据加载、完成任意组合的查询,查询结果以报表和多种图表的形式导出。

注:以上加“_________”部分为★条款内容,如不满足,按无效投标处理。

三、投标保证金

1、投标保证金数额:人民币柒万零贰佰圆整(¥70200.00)。

2、投标保证金交纳采用下列形式之一:银行本票、银行汇票、担保函。投标保证金为电汇形式的,汇款单上须注明采购项目编号、包号。若交款人名称与投标人名称不一致,投标人须出具加盖公章的书面材料,退款时,款项退至投标人帐户。

收款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采购中心

开户银行:建行济南市高新支行黄金时代分理处

银行帐号:37001618819059099999

大额联行号:105451001046

农业信息化技术试题样本

当代农业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注:所有答案都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农业信息技术》(李军主编)一书上,请自己看书总结。 一、名词解释 1.信息技术:是指获取、解决、传递、存储、使用信息技术,是可以扩展人们信息功能技术。 2.信息采集技术:信息采集技术指能有效地扩展人类感觉器官感知域、敏捷度、辨别力和作用范畴技术,涉及传感、测量、辨认和遥感遥测技术等,但当前广泛使用重要是传感技术、遥测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等。 3.信息传递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也称通信技术,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延伸,涉及数字程控互换技术,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光纤通讯、数字移动通信、卫星通讯、信息高速公路等,用于迅速、精确、有效地传递信息。 4.信息解决技术:信息解决技术就是应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字传播网,对信息进行文字、图形、特性辨认,信息与互换码之间转换,信息整顿、加工、生成,以及运用数据库、知识库实现信息存储和积累技术。 5.信息控制技术:信息控制技术功能是依照输入指令信息(决策信息)对外部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实行干预,是效应器官功能扩展延伸。重要涉及显现技术、人机接口技术、遥控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等。 6.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贮、传递、解决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征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技术总称。 7.农田气候:农田气候普通指距农田地面几米内空间气候,是各种动物、植物和微 生物赖以生存空间气候。 8.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指在采用各种材料建成、具备一定温度和其他环境因子调控设施半封闭式空间里进行农业生产办法,分为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两大类。

{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21世纪是社会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经济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实施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农业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大举措。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实现生产力质的飞跃,必须充分大力发展信息技术这壹管理和传播手段。 第壹节什么是农业信息技术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从那时起到今天的二百多年的时间里,人类共经过了三次产业革命。和此相对应的三个历史时代被称为蒸气时代、电气时代和电子时代。今天,我们正进入壹个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电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融合为特点的信息时代,也就是说人类正面临第四次产业革命。 于信息时代里,信息作为壹种新颖的资源于社会生产的经济发展中起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将逐渐减少同以物质资源为代表的自然打交道,而更多的和信息资源打交道。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成为这个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农业信息化实质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全面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营销以及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合理利用,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运营决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进程。农业信息技术就是实现农业各种信息采集、处理、传播、贮存等方面的技术。 第二节农业信息技术的作用

农业信息技术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它渗透到农业的各个领域当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实现农业自动化生产; ②实现对自然环境的实时监测,指导农业生产、管理,最大限度的避免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 ③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决策水平,实现科学化管理; ④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增加农副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⑤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⑥加快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和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第三节主要农业信息技术介绍 根据信息技术于农业应用领域的不同主要分为气象遥感技术、卫星位技术、农业专家系统、农业自动化技术等。 壹、气象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就是通过遥感卫星或飞行器对地面、海洋、空气等进行监测的壹项新技术。我国从80年代就开始研究用遥感手段监测和评估洪涝灾害。从最开始时用诺阿气象卫星的AV I RR数据,发展到用陆地卫星的T M影像,用全天候的机载和星载侧视合成孔径雷达(S A R)来监测洪水。于遥感数据传输方面,也于“八五”期间研制成功了实时传输机载S A R图像的“机-星-地”系统。此外,

农业信息技术知识点

农业信息技术知识点 第一章: 农业信息技术概述 1、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助能的技术。 2、信息技术包括哪四部分? 分别对应人体信息器官的哪些功能? 信息采集技术: 感觉器官对外界环境信息的感知功能 信息传递技术: 传导神经网络对信息的传递功能 信息处理技术: 思维器官对信息识别、转换、加工、储存、再生的功能 信息控制技术: 效应器官对外部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实施干预的功能 3、什么是智慧地球? 简单地讲,智慧地球就是把互联网和物联网结合起来,具体来讲,智慧地球是把各类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家用电器等各种物品中,并且被普遍连接而形成“物联 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来处理所有网络数据,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治,实时管理和控制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以更加智慧、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4、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ifcation,

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有两层含义: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5、什么是云计算?其特点是什么? 云计算(loud computin)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方法和商业计算模型,也是一种IT 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是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用户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 特点: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及其廉价 5、什么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农业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或agricltural information echnology,AIT) 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它是信息技术和农业技术发展相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分支,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途径。 作用:农业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科学推广和技术推广提供了新的思

信息技术在农业应用

姓名:祖孝岩班级:计算机1班学号:201020721242 论述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促进农业的信息化 一、农业生产管理呼唤信息技术 ??? 1.作物栽培技术是发展农业信息技术的基础 ??? 建国以来,作物栽培技术发展较快。20世纪50年代注重研究影响作物生育的各种环境因子及其变化规律,形成经验,示范和推广。60年代至70年代初,主要研究作物的外部形态指标,重点研究作物的株高、分蘖、叶面积等数量性状同栽培措施的关系,探讨群体的合理结构,全国出现了研究作物群体结构热。70年代至80年代末,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指标化栽培、高产数学模型以及模式化栽培,90年代以高产群体质量指标体系及其优化调控理论研究为主,突出质量型栽培,使研究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明显提高。这些理论和技术基本定量了各种环境因子对作物生育的影响;明确了作物某些基本生理过程及其相互影响,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之间的关系;定性描述了一些农艺措施如施肥、灌溉等对作物生育的影响;制订了一系列定量或定性描述作物系统行为的指标。这些成果为建立数据库、专家系统和作物生长模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依据。 ??? 2.信息技术提供新的研究手段 ??? 农业生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因子系统,受气象、土壤、作物及栽培管理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综合考虑这些多因子的互相作用、预测和分析作物生长趋势等方面,信息技术有其它工具不可替代的优势。数据库能储存多年、多种作物的生产和生育资料,便于查询;专家系统能模仿专家的思维,解决生产问题;作物模拟模型能快速决策农艺措施的效应和进行目前在大田无法实施的试验研究,如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等。??? 3.发展市场农业和调整农业结构需要信息技术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灵活组织和安排农业生产,不断调整经营方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因此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高效性,必须有充分、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依据国家政策、经济发展目标、社会需求和当地资源优势加以调整,调整农民种植作物的种类,生产丰富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各个层次的需求,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作物种类的增多,迫切需要相关的栽培、加工、储藏等新技术和营销新信息,农业信息技术能可推进市场农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和农业结构的调整。 ??? 4.信息技术是农业新技术的高度浓缩与传播载体 ??? 我国农业的发展,最终必须依靠科技。因此,如何使科学技术在广大农业区得以迅速推广,关系到农业的长远发展。而我国目前还缺少一种合适的途径,来实现农业科技的快速传播和推广。技术传播过程分为技术需求、革新、确认、销售、应用和评价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频繁的信息交流,都有可能因为信息不畅而延缓下一阶段的到来,从而减慢技术传播进程。信息技术在这里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比如将一些科技成果、高产经验总结归纳形成软件,制作成光盘,推广和普及,既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保证了推广的质量,又能根据不同条件灵活运用而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 二、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兴未艾 ??? 农业信息技术是收集、存贮、传递、处理、分析和利用与农业有关的信息的技术,运用农业信息技术可建成农业信息数据库、农业生产管理系统、专家决策系统,可进行不同方式的模拟和预测,目前应用得比较多的有数据库技术、专家系统技术、作物生长模拟、多媒体

关于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建设的探讨

关于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建设的探讨 课程名称:农业信息化导论 姓名: 学号: 所在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信息化建设在促进农业发展,存进农村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下将对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做重点分析探讨。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技术机器视觉技术 农业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农业的生产、供销、管理和相关服务提供高效的信息支持,从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信息运用水平,更好的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管理服务。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实现信息获取、传递、存储、处理、发布等方面的相关技术。以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采集存储检索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都可以在农业中找到相应的应用领域,或者可以与传统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相结合,通过交叉渗透,实现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创新。信息技术广泛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加快串通农业向现代信息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 一、农业信息技术的作用 农业信息技术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它渗透到农业的各个领域当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实现农业自动化生产; ②实现对自然环境的实时监测,指导农业生产、管理,最大限度的避免自然灾 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 ③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决策水平,实现科学化管理; ④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增加农副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⑤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⑥加快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和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目前国际上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结合称之为农业信息技术,主要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包含农业信息网络、农业数据库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专家系统、信息化自动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精细农业、生物信息学、数字化图书馆、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国家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等诸多领域。 二、机器视觉技术 在农业科研与生产的许多方面,大量的工作都是通过对农作物或农产品外观的判断进行的,诸如水果和种子品质的检测、果实成熟度的判别、作物病虫害的 监测、作物生长状态的识别以及杂草辨别等等。这些过去主要依靠人类视觉 进行辨别与判断的工作,可以利用机器视觉技术部分地替代,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生产与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来代替人眼做测量和判断的系统,它通过光学装置和非接触传感器自动获取目标对象的图像,并由图像处理设备根据所得图像的像素分布、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 邓晓栋 The Sand Trend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ization Development Deng Xiaodong 技术正在加快推广和应用。信息化浪潮席卷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our country'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全球,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领域的急剧 the construction of one aspect - to expand 变革和加速发展,农业的信息化改造和应用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analysis, mainly 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升级,成为国际 studied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农业发展的热点之一。自上世纪50年代以 informationization in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来,信息技术农业应用先后经过了计算机科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学计算、数据处理、数据库开发、网络化、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combining with the 精准农业等阶段,农业信息化开始逐步进入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新的发展历程。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世界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 to make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can 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的广 improve as soon as possible, make the 播、电话通讯及计算机科学计算阶段;第二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个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的计算机数据处

【农业信息化技术】

【农业信息化技术】 以有线电视利用为中心的地域农业信息系统,通过有线电视播放、自由播放、村内电话、调频广播等方式传播农业信息,并以计算机和多功能传真等作为补充,传递农户和农协之间的发货和销售信息; 农产品电子商务由企业运作,形式多种多样,有利用大型综合网上交易市场和综合性网上超市的规模、品牌优势销售农产品的,也有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的农产品电子交易所和农产品网上商店。 六韩国韩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信息系统。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数据库为农民和公众提供新的农业技术信息。农业土壤环境信息系统为农民提供详细的原始土壤图的制备、土壤详图数据库、稻田和早地土样分析等信息。农场信息技术系统主要向农场主、农户发布作物生长条件、农场全方位技术、害虫预测信息、农业标准设备的设计规划、特殊地点农户实用技术和农村生活等信息。农场生产环境信息系统提供实时天气预报信息。牲畜出口产品管理系统提供畜产品价格动态分析信息。农民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开发和提供农业管理项目。此外,韩国农业电子商务也极为发达。 第二节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起步、普及、发展和提高阶段。 起步阶段(1979-1985):解决农业领域中的科学计算和数学规划问题。1981年,建立了第一个计算机农业应用研究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中心。 普及阶段(1986-1990):主要以农业数据处理和农业信息管理为主,农业专家系统成为热点,农业模拟研究相继开始。 发展阶段(1991-1995):农业专家系统等农业信息技术列入863计划的重点课题,专家系统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获得应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益。

农业信息化

1. 什么是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现代信息技术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围绕着信息的产生,收集、存储、处理、检索、和传递,形成的一个全新的用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高技术群,包括微电子技术,新型元器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各类软件及系统集成技术,光盘技术,传感技术,机器人技术,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等 2. 什么是物联网?其发展有何意义?未来物联网发展趋势如何?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行业智能化。 3. 什么是云计算?其特点是什么?云计算对互联网发展有何意义?是一种新型的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方法和商业计算模型,也是一种IT基础设施的教父和使用模式,世界爱那个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特点是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极其廉价意义是将所有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企业与个人用户无须投入昂贵的硬件购置成本,只需要通过互联网来购买和租赁计算力。 4. 什么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有何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策略过程中

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查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农业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管理技术,实验手段和传播途径,促进传统经验型农业向现代精确型农业转变。5. 什么是电子鼻?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是什么?电子鼻在农业上有哪些应用?是一种嗅觉模拟技术,也称为人工嗅觉,气味扫描仪或化学传感器阵列技术,由多个性能彼此重叠的气敏传感器和适当的模式分类方法组成的具有识别单一和复杂气体能力的装置。主要有气味取样操作器,气敏传感器阵列和信号处理系统三种功能器件组成。粮食存储和加工中霉变检测6. 什么是电子舌?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是什么?电子舌在农业上有哪些应用?一种利用低选择性,非特异性,交互敏感的多传感阵列检测液体样品的整体特征响应信号,通过信号模式识别处理或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类新型现代化分析仪器。主要由味觉传感器阵列,信号采集器和模式识别系统三部分组成。7.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其开发流程是什么?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数据,应用模型,系统组织管理者构成,开发过程包括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系统技术方案分析,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维护 8. 什么是遥感技术?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如何?从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使用不同的传感器,

农业信息技术 思考题

1.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包括哪四部分?分别对应人体信息器官的哪些功能?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指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功能的技术。它集通信(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和控制(Control)技术于一体,其内容包括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及信息控制技术,其功能对应着人体信息器官的功能,即感觉器官、传导神经网络、思维器官和效应器官。 2.什么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有何作用? 农业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或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AIT)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贮、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它是信息技术和农业技术发展相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分支,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途径。 农业信息技术是传感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在农业上的综合应用,其内容主要包括农业数据库与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农业遥感监测、全球定位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专家系统、作物模拟模型、农业信息网络、农业智能控制技术等。目前在农业中应用得比较广泛的有农业信息数据库、农业专家系统、作物模拟模型及其集成系统精确农业技术体系等。 农业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管理技术、试验手段和传播途径,可应用于农业资源与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农田精细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灾害防治、农业教育与培训等领域,能够促进传统经验型农业向现代精确型农业转变。 3.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在农业领域引进计算机技术起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期。从1990 年开始,我国开展了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系统模拟模型及实用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1995~2000 年期间,国家863 计划306主题在全国相继选择建立了北京、云南、杨凌等20 多个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区。1997 年10 月,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中心建成,开始组建农业信息网络“金农工程”。2001年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ERCITA)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挂牌成立,技术上依托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与此同时,我国一批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相继成立有关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机构,开展农业信息技术的科研与教育、示范与推广工作。 “七五”以来,我国在农业数据库、农业专家系统、作物模拟模型、农业遥感监测、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信息网络、农业自动化控制、精确农业技术等领域开展了研究与应用推广工作。已建成中国农林文献数据库、中国农作物种子资源数据库等100 多个,同时还引进了世界上几个最主要的农业数据库。自80 年代开始,开发了5 个863 品牌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200 多个本地化、农民可直接使用的农业专家系统,如水稻、小麦、棉花等作物栽培管理专家系统。已初步建成的“金农工程”,已经能够与全球的农业科技信息网联网,而且也实现了与国内各农业网络的联网。畜牧生产的自动控制可优化饲料配方,工厂化农业生产如温室栽培,已经得到广泛示范与初步生产应用。我国还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制出耕地变化监测系统,棉花种植面积遥感调查系统,作物产量气候分析预报系统,作物短、中、长期预报模型,小麦、水稻遥感估产信息系统等。 “十五”期间,国家科技部设立863 计划现代农业技术主题“数字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进行数字农业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通过系统集成构建了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初步形成我国数字农业技术框架,初步实现了玉米、水稻株型结构数字化设计,建立了小麦、水稻、玉米、棉花四大作物的气候-土壤-作物综合系统模型,初步形成了畜禽数字化养殖技术平台和数字林业公共技术平台框架。先后在上海浦东、吉林省、黑龙江省、新疆以及北京的小汤山等地建立了设施农业数字化技术、大田作物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农业集成技术综合应用示范基地。 “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部设立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现代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进行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流通过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等的关键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以及农村信息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在数字农业方面,开展了农业生物-环境信息获取与解析技术、农业过程数字模型与系统仿真技术、虚拟农业与数字化设计技术、农业数字化管理技术和农业数字化控制技术研究。在精准农业技术方面,研究开发了精准作业车载土壤信息和作物信息采集的共性技术与产品、精准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模型及农田变量作业处方生成技术、精准作业控制与导航技术、农业机械装备

农业信息化技术试题

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注:所有答案都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农业信息技术》(李军主编)一书上,请自己看书总结。 一、名词解释 1.信息技术: 是指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2.信息采集技术:信息采集技术指能有效地扩展人类感觉器官的感知域、灵敏度、分辨力和作用范围的技术,包括传感、测量、识别和遥感遥测技术等,但目前广泛使用的主要是传感技术、遥测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等。 3.信息传递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也称通信技术,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的延伸,包括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光纤通讯、数字移动通信、卫星通讯、信息高速公路等,用于迅速、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 4.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就是应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字传输网,对信息进行文字、图形、特征识别,信息与交换码之间的转换,信息的整理、加工、生成,以及利用数据库、知识库实现信息存储和积累的技术。 5.信息控制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的功能是根据输入的指令信息(决策信息)对外部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实施干预,是效应器官功能的扩展延伸。主要包括显现技术、人机接口技术、遥控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等。 6.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贮、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 7.农田气候:农田气候一般指距农田地面几米内的空间气候,是各种动物、植物和微 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气候。 8.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指在采用各种材料建成的、具有一定的温度和其它环境因子调控设施的半封闭式空间里进行农业生产的方法,分为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两大类。 9.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获取地球表层各类地物信息、测量与判定目标地物性质或特性的综合性探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与环境调查与监测、军事应用、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 10.遥感图像处理:是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对遥感图像加工的各种技术方法的统称。 11.高光谱遥感:是指将遥感成像技术和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利用几百乃至上千个小于10nm 电磁波波段从地表目标物体获取连续光谱曲线,从而形成图像和光谱合一的高精度遥感方法。 12.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实现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等功能,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 13.地理信息: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实现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等功能,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 14.地理数据: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 15.数字地图:是指与传统的地图相区别的、在GIS 中以数据库形式保存的地理信息。 16.作物生长模型:其全称为作物生长模拟模型(Crop Growth Simulation Model),简称为 作物模型(Crop Model),是指能定量地和动态地描述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过程及

农业信息技术

农业信息技术概念及国内外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一、农业信息技术概念农业信息技术是以传感、通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实现农业生产活动有关的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判译分析、存贮传输和应用为一体的集成农业技术。其目标是将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引入农业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系统中,进行创新,重在应用;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加速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的升级,是现代信息科学迅猛发展和农业产业内部需求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农业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农业信息监测技术、农作物模拟技术、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农业信息网络服务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等。二.国内外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1、发达国家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据统计,工业发达国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60%-80%是靠信息技术。以1979-1989年为例,依靠信息技术使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提高33%,德国提高88%,法国提高90%,日本提高130%。美国、日本等国在农业信息化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农业的生产能力、决策支持与环境控制条件、技术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1 美国美国的农业是集机械化、自动化、遥感遥测、计算机网络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美国的农业信息化工作经验和模式,已为世界许多国

家所借鉴。美国从事信息技术的劳动力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超过60%。自70年代初开始,美国建立了农业技术信息数据库,后来快速出现生物科学情报社、美联邦农业局、美国国家农业数据库和FAO农业情报体系等数据库,这些数据库通过英国的DLALOG、SDC和欧洲的ESA向世界农业提供服务,广泛应用于作物生长管理自动化、病虫害诊断、病虫害预测预报和农业技术资源保护等。美国农业部已形成了庞大、完整和健全的信息体系和制度,建立了手段先进和四通八达的全球电子信息网络。 1.2 法国法国是欧盟第一农业大国,其农业信息技术比较发达,具有集中、准确、高效的农业信息收集、处理、发布系统;具有多元复合的农业信息服务主体和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形式,计算机及互联网使用已有相当好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趋势。法国农业信息由农业部下达农业信息收集任务,大区农业部门负责组织和完成信息采集、汇总和上级任务,省农业部门协助大区农业部门完成信息采集任务。法国农业信息采集面比较宽,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还有林业、食品生产以及农产品流通情况等。法国农业信息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的多样化和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被使用。信息多元化包括国家农业部门、农业商会、研究、教学系

2018农业信息化技术导论答案与解析

2017年农业信息化技术导论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30分) 1.农业信息学的内涵(5分) 农业信息学:是农业科学与信息科学相互交叉融合形成的一门学科。可以定义为:以农业科学为基本理论基础,以农业信息为对象,以信息技术支撑,研究农业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传输及其运动变化规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科学和技术。 2.决策支持系统(5分) 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支持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决策的信息系统,所处理的问题大部分属于半结构化性质。 3.物联网(5分) 物联网:是“实现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内涵包含两方面意思: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4.数字农业(5分) 数字农业:是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自动化、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等数字化技术对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等)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以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等目的,使农业按照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人类需求的目标和方向发展。数字农业包含精准农业、精细农业、精确农作、处方农业、因地制宜农业以及虚拟农业等概念。其中,精准农业是数字农业的核心。 5.大数据(5分) 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如数字、符号等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数据)。

农业信息化技术

农业信息化技术 以有线电视利用为中心的地域农业信息系统,通过有线电视播放、自由播放、村内电话、调频广播等方式传播农业信息,并以计算机和多功能传真等作为补充,传递农户和农协之间的发货和销售信息; 农产品电子商务由企业运作,形式多种多样,有利用大型综合网上交易市场和综合性网上超市的规模、品牌优势销售农产品的,也有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的农产品电子交易所和农产品网上商店。 六韩国韩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信息系统。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数据库为农民和公众提供新的农业技术信息。农业土壤环境信息系统为农民提供详细的原始土壤图的制备、土壤详图数据库、稻田和早地土样分析等信息。农场信息技术系统主要向农场主、农户发布作物生长条件、农场全方位技术、害虫预测信息、农业标准设备的设计规划、特殊地点农户实用技术和农村生活等信息。农场生产环境信息系统提供实时天气预报信息。牲畜出口产品管理系统提供畜产品价格动态分析信息。农民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开发和提供农业管理项目。此外,韩国农业电子商务也极为发达。 第二节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起步、普及、发展和提高阶段。 起步阶段(1979-1985):解决农业领域中的科学计算和数学规划问题。1981年,建立了第一个计算机农业应用研究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中心。 普及阶段(1986-1990):主要以农业数据处理和农业信息管理为主,农业专家系统成为热点,农业模拟研究相继开始。 发展阶段(1991-1995):农业专家系统等农业信息技术列入863计划的重点课题,专家系统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获得应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益。

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发表时间:2017-11-08T14:47:03.61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4期作者:王传吉 [导读] 本文对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优化建议。 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农技站山东济南 250307 摘要:随着全球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也逐渐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行业系统建设中,以期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工作效率。当前随着农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水平取得了全面突破,开发了多种新的信息化技术,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优化建议,希望为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和技术发展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谁能全面掌握信息谁就能把握市场主动权。作为农业大国,我们国家正逐渐研究和探索现代化农业信息化技术,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目前农业传感器技术、精细农作技术、农业机器人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和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已构成现代农业信息化技术的主要技术,为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技术支持。当然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国外农业信息化技术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只有正确分析、科学应对,才能有效推动技术升级,进而为促进中国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农业经济效益提升提供帮助和支持。 一、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发展和农业生产,“三农”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引导、资金技术支持等方面鼓励开展农业创新,目前农业信息技术取得全面发展,并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农业信息化技术已经开发了一套完整的体系,逐渐形成了包括农业传感器技术、精细农作技术、农业机器人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和农业信息服务技术五大中心技术。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1.农业传感技术分析,主要是针对农作物种植开展的一系列检测、分析技术。目前农业传感器技术主要在两个方面应用较多,一是生命信息传感技术,二是环境信息传感技术。前者主要检测动植物生产过程中的生长情况,通过建立有效的评价指标,对种植作物的生长状态、重要微量元素的含量、化肥和农药等残留情况等进行分析,建立动态的信息化档案,从而反映动植物的生长变化情况;后者主要是对影响动植物生长的环境进行检测,具体内容包括大气、水、土壤等,以此判断是否符合种养殖,预测可能造成的影响等。农业传感技术是信息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信息化建设,从而代替传统的人工检测,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自动化检测水平,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2.精细作业技术和智能装备。主要是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作物栽培管理技术与现代化智能装备进行有机融合,从而更好地指导和服务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生产精细化管理水平。基于对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利用和谋划,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关键影响因素是智能装备的水平,受到国内发展技术的制约,我们国家农业生产智能装备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开发的智能装备应用范围窄、可靠性不强,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现实需求,技术和设备跟不上农业生产发展速度。未来可以在以下技术领域进行开发和探索——机载田间信息采集技术、精细作业导航与控制技术、决策模型与处方生成技术、精细实施技术装备等。因此需要针对当前的发展现状,充分提升技术开发水平,加快研发农业智能装备,从而通过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加强农田管理,形成集信息采集、建立和防控一体化作业技术,保证智能化设备的有效利用,最大化发挥技术融合的价值,促进农业生产整体水平。 3.农业机器人技术。主要是指将先进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进行融合,打造智能化机器人技术,从而代替人工作业,主要根据用途情况进行分类设置种植、畜牧、农作物检测等机器人,从而提高专业机器人作业领域,更好地促进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和建设。二是在农作物作业规划技术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从而提高规划技术和水平,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大大解决农业生产强度和效率问题。 4.农业物联网技术。当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农业物联网技术逐渐形成并应用于农业生产和流通各个环节,通过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利用卫星定位技术获得准确的信息,从而提高智能化控制水平,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对安全等技术处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而更好地为农作物生产、加工、流通等提供帮助。 5.农业信息服务技术。主要是针对农业生产开发的系列服务软件等。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农作物面积、生长情况、产量的全面测评,从而提高农业管理、生产和灾害应急防控水平。另一方面建立农业信息资源系统,开展个性化服务,建立全面动态的数据库和资源共享系统,从而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当然随着云技术的发展,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逐渐与其进行融合,探索更加广阔的发展路径。 二、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1.技术发展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虽然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取得了全面发展和突破,并在农业生产、农业开发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农作物成活质量,减小了人为作业的失误和负担,提高了自动化检测技术和科学化管理水平。但是我们国家信息化技术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技术应用领域比较局限,服务规模也比较小,加上对现代农业信息化技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高,资金投入有限,没有及时引进先进的设备、工艺优化作业流程,加强技术优化和建设创新力度,阻碍了技术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不高。想要进一步提升农业信息化技术,就要同时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当然该方面的技术人才相对匮乏,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相对较低,即使招聘了高学历的人员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和研发,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系统培训,导致推广水平较低、软件与技术研发水平不高,不能全面适应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 三、提高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水平的建议 为了全面促进当前农业信息化技术五大领域功能的有效发挥,就要从以下方面予以改进和优化: 1.提高思想认识,重视技术创新。政府要意识到农业信息化技术建设和开发的重要性,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推广体系,并在云计算、机器人、移动互联网技术融合、智能装备配置等方面加大创新科研力度,才能更好地与国际农业信息化技术进行接轨,从而促进

农业信息化技术试题

结合自己的专业论述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是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功能的技术。它集通信(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和控制(Control)技术于一体,国外又称之为“3C“技术,其内容包括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控制技术,其功能对应着人体信息器官的功能、即感觉器官、传导神经网络、思维器官和效应器官。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所衍生的信息技术。如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专家 系统、农用3S技术、精准农业、设施农业、虚拟农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等。 农业信息化的主要研究领域:数据库与网路、精确农业、虚?农业、″S悀术等。你工作的主要内容 妀何传播信息、推广农业科技技? 搜集客户数据(网络调查、)、分析数据、建立数慮库 成的工作是食品检验人员。信 技术在我相关 作中的应用有很多,比如说: 农产品蔨量追溯信息化示范。 即信息采集在农亷品可追溯系统中的应用 例如 猪肉的屠宰流通过程 祍猪→育¥→峠宰→分割→包装→消贙者。整个过程中澉及的信息服务设备有8养殖场服务?、二维条形扫描枪、RFHD读叞器?一维条码打印机、屠宰场服务器、路由器、中央数据库。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 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的组成

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变目前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建设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必须用新农村建设来统领“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工作,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范围,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市民一样拥有洁净方便的自来水、清洁的燃料、整洁的厨房、舒适方便的卫生条件和平坦的道路。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只有让农民了解建设新农村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使他们认识到建设新农村是关系到他们当前切身利益和未来美好生活的事业,才能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农民的素质放在首位,摆在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技能化、专业化工程,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努力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当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了支持保护农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近年来,在起点较高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农村“六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主义新农村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九亿农民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宽裕。 论述农民信息行为研究的目的、意义要解决的问题 1)信息是重要的资源,也是财富,掌握的信息量越大,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就可获得更多的财富。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2)信息行为与农民的消费行为直接相关。通过研究农民的信息行为,分析农民的信息需求,可有针对性地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农民致富。 论述农业信息传播的意义及作用 1)农业推广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2)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3)促进“三农”工作的开展 4)促进农业现化化建设 5)促进农业科技化建设 通过交流和传播,多种渠道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促进农业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4、论述关联挖掘在你研究领域的作用 关联规则挖掘发现大量数据中项集之间有趣的关联或相关联系。 随着大量数据不停地收集和存储,人们对于从数据库中挖掘关联规则越来越感兴趣。从大量商业事务记录中发现有趣的关联关系,可以帮助许多商务决策的制定,如分类设计、交叉购物和促销分析等。关联规则是发现交易数据库中不同商品(项)之间的联系,这些规则找出顾客购买行为模式。 数据关联是数据库中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可被发现的知识。若两个或多个变量的取值之间存在某种规律性,就称为关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