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研究

中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研究

中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研究
中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研究

中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研究

吕风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北京100732)

要:在对大样本民营企业治理特征和治理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企

业绩效的关系,结果发现,非家族企业的企业绩效较高,古典家族企业次之,其他类型家族企业的绩效较低。因此,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不断进行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合理选择企业治理模式,对民营企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治理结构;治理模式;治理绩效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11)04-0059-07

收稿日期:2011-05-2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与政策”(09BJY045);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度重大项目“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新论”

作者简介:吕风勇(1975-),男,山东定陶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民营经济、房地产经济与城市商业地产。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意义

企业治理的核心在于建立一系列制度安排,以提高企业决策的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绩效。这种制度安排可分为基于代理理论、产权理论的公司内部治理和以市场、竞争为核心的外部治理。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文化和制度等因素的差异,以及企业自身的生产规模、市场环境和融资环境的不同,故企业采用的治理模式也相差甚远,大体可分为股权分散型、股权集中型和家族控制型等几类,而不同治理模式对企业绩效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研究企业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就成为合理选择企业治理模式的首要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有关企业治理结构、

激励约束制度安排和各类企业治理模式等因素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深刻认识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以及促进企业治理结构模式转换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Jaskiewicz 和Klein [1]对55篇(其中14篇的样本是非上市家族企业,41篇的样本是公开上市的家族企业)关于家族企业绩效的研究文献的分析表明,其中46%的研究认为家族企业绩效高于非家族企业,20%的研究认为非家族企业绩效高于家族企业,只有8%的研究认为两者之间的绩效没有差别,另有26%的研究认为是外部因素决定了企业绩效。已有文献主要是基于家族所有权、管理权和控制权这一视角来分析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这些文献分别根据代理理论、资源基础观和管家理论等,提出家族企业的某些因素能够降低代理成本并成为家族企业特有的优势资源,而同时也有一些因素会增加代理成本,损害企业绩效。何云和刘斌

[2]

通过对2006-2007年沪深A 股454家民营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具备完善的监事

第4期总第114期2011年7月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No.4Vol.114

Jul 2011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1年

机制、建立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以高年薪的方式聘用具有专业能力的职业经理人、四委会及各专门委员会设立和运转完善的有效制约的内部治理结构的民营企业绩效也越高。于健南和石本仁[3]以2006年沪深两市115家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回归分析法研究了上市家族企业公司治理与绩效的关系,发现家族控制力、高管薪酬、总经理控制力与上市家族公司业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不存在最优的家族持股比例。陈凌和鲁莉劼[4]利用浙江省制造业民营企业调研数据,对非上市的中小型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绩效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家族企业的绩效高于非家族企业,而在家族企业中,裙带关系对绩效有显著的损害,并且一把手的受教育水平与绩效正相关。杨龙志和朱世平[5]根据对浙江地区家族企业的抽样调查实证研究,得出一系列结论:家族企业融入外部资本和管理资源都存在一个追求短期销售绩效的倾向;非上市中小家族企业并不存在“一股独大”问题,而是具有“一股独大”优势;家族企业股权分割清晰能显著提高企业绩效;家族企业外部顾问的“公正性效率”的提高显著大于“适用性效率”的降低,家族企业的治理效率将得到改善。汤小华[6]的研究则表明,家族企业中契约治理强度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治理强度与公司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公司规模与经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家族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但不显著。

新阶段研究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对于民营企业合理选择治理模式仍然具有必要性。尽管国内许多研究者基于中国现实研究了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但是仍然存在着民营企业样本较小、覆盖范围较窄和企业治理模式分类不清的情况,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首先在大样本情况下根据民营企业治理特点对企业模式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类型民营企业治理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期为民营企业合理选择治理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模式分类与特征

为了深入分析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状况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选择使用《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民营企业竞争力竞争调查数据库》中的597家民营企业调查数据作为深度分析的依据,这597家民营企业分别分布在浙江省(185家)、江苏省(75家)、北京市(62家)、广东省(58家)、河北省(51家)、辽宁省(46家)、福建省(35家)、上海市(31家)、云南省(25家)、湖北省(20家)、山东省(7家)、江西省(1家)和四川省(1家)等13个省市。

(一)样本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模式分类

根据样本民营企业不同的治理特征可以对其治理模式进行分类。依据有关企业治理理论,以及有关治理特征情况,我们主要选择民营企业家族股权状况和现任执行总经理(总裁)身份作为治理模式分类的依据,即根据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布情况,将民营企业的治理模式分为三大类,即古典家族企业、现代家族企业和非家族企业。古典家族企业是指家族股权比重超过或等于50%,并且现行执行总经理(总裁)由企业控股股东或其直系亲属担任的民营企业,现代家族企业则又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家族股权比重超过或等于50%,但现行执行总经理(总裁)不由企业控股股东或其直系亲属担任的民营企业,第二类是家族股权比重低于50%,而现行执行总经理(总裁)由企业控股股东或其直系亲属担任的民营企业,分别记为现代家族企业(1)和现代家族企业(2),非家族企业则是指家族股权比重低于50%,并且现行执行总经理(总裁)不由企业控股股东或其直系亲属担任的民营企业。古典家族企业、现代家族企业(1)和现代家族企业(2)都是属于家族企业治理模式。

表1描述了根据上述标准对样本民营企业治理模式进行分类的情况。在597家样本企业中,古典家族企业有354家,占样本总数的59.3%,现代家族企业(1)有91家,占样本总数的15.2%,现代家族企业(2)有77

家,占样本总数的12.9%,非家族企业有75家,占样本总数12.6%。不难看出,家族企业仍然是民营企业的主体,占到87.4%,其中大部分又是古典家族企业,占到家族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二强,这表明中国民营企业的治理模式家族化特征仍然十分明显。

表1民营企业按治理模式分类状况

民营企业类型

企业治理特征

家族股权比重(%)现任执行总经理(总裁)身份

数量(家)比重(%)

古典家族企业≥50企业控股大股东或其直系亲属35459.3现代家族企业(1)≥50非企业控股大股东或其直系亲属9115.2现代家族企业(2)<50企业控股大股东或其直系亲属7712.9非家族企业<50非企业控股大股东或其直系亲属7512.6

数据来源:《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民营企业竞争力竞争调查数据库》。

(二)不同治理模式民营企业的资产特征

表2表述了不同类型民营企业资产特征状况。就企业平均资产规模而言,非家族企业最大,达到50102.6万元,其次是现代家族企业(2)和古典家族企业,而现代家族企业(1)则最小,只有18577.1万元;而就平均人均资产而言,非家族企业最大,为65.1万元,其次是古典家族企业和现代家族企业(1),现代家族企业(2)则最小,为34.5万元,不过,不同类型家族企业间平均人均资产差距并不大,而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间的平均人均资产则差别相当大。不同类型民营企业特别是古典家族企业间这种资产特征的差别和企业发展规模及劳动密集程度相关。表2显示,古典家族企业中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数目达到139家,占古典家族企业数的39.3%,而现代家族企业(1)、现代家族企业(2)、非家族企业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家数依次减少,而且比重也依次降低,分别为36.3%、29.9%和28.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非家族民营企业一般规模相当大,而且资本密集型特征更为突出,而现代家族企业(2)也有相当规模,技术密集型特征相对明显,古典家族企业与现代家族企业(1)由于股权单一,规模相对较小,但由于劳动密集型特征较为显著,平均人均资产又略微高于现代家族企业(2)。现代家族企业(1)平均资产规模小于古典家族企业,或许说明对于股权高度集中的企业,采取古典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或许更好,因为可以增加管理者的企业关怀度,否则委托代理关系的复杂性可能会制约企业发展。

表2不同治理模式民营企业资产特征比较

民营企业类型

平均资产劳动密集型企业

平均资产规模(万)平均人均资产(万)数目(家)比重(%)

古典家族企业24153.835.613939.3现代家族企业(1)18577.135.03336.3现代家族企业(2)32658.234.52329.9非家族企业50102.665.12128.0

注:汽车摩托及汽配、通讯及软件和旅游餐饮业在这里没有计入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劳动密集型企业只包括农林牧渔、建筑业和房地产、食品饮料、轻纺服装、五金制品、日杂、造纸印刷和家电行业等。

数据来源:《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民营企业竞争力竞争调查数据库》。

三、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一)不同治理模式民营企业绩效的比较

我们主要考察不同治理模式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益。从表3不难看出,非家族民营企业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益都比较强,除了运营效益的平均资产周转率一项指标略低于现代家族企业(2)之外,其他4项第4期吕风勇:中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研究

指标都排在第一位,而且远远高于其他治理模式的民营企业,平均资产利税率、平均销售利税率、平均劳动生产率和平均工资利税率分别达到25.10%、16.54%、98.76万元和9.11倍,平均资产周转率为1.62倍。现代家族企业(2)的表现仅次于非家族民营企业,各项指标都优于古典家族企业和现代家族企业(1),平均资产利税率、平均销售利税率、平均资产周转率、平均劳动生产率和平均工资利税率分别为14.57%、8.99%、1.62倍、55.97万元和2.81倍。古典家族企业和现代家族企业(1)各项指标相差不多,总体古典家族企业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益要优于现代家族企业(1),除了平均资产周转率略为低于现代家族企业(1)外,其他各项指标都要略优于现代家族企业(1),古典家族企业平均资产利税率、平均销售利税率、平均资产周转率、平均劳动生产率和平均工资利税率分别为10.61%、7.67%、1.38倍、49.28万元和2.52倍,而现代家族企业(1)分别为10.41%、7.46%、1.40倍、49.28万元和2.19倍。

表3不同治理模式民营企业绩效比较

民营企业类型

盈利能力运营效益

平均资产利税率

(%)

平均销售利税率

(%)

平均资产周转率

(%)

平均劳动生产率

(万元)

平均工资利税率

(比率)

古典家族企业10.617.671.3849.282.52现代家族企业(1)10.417.461.4048.872.19现代家族企业(2)14.578.991.6255.972.81非家族企业25.1016.541.5298.769.11

数据来源:《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民营企业竞争力竞争调查数据库》。

尽管数据表明非家族民营企业绩效总体要明显好于家族企业,但是这并不代表家族企业就一定要选择非家族经营模式,因为这些非家族民营企业有可能是因为发展规模和阶段比较适合非家族民营企业而已,而大多数家族企业规模较小,有可能并不适合非家族经营模式。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在各类型民营企业中选择资产总规模相似的企业,再对其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益进行比较。表4描述了不同治理模式民营企业总资产规模在5亿以上的企业的绩效对比情况。对比表3和表4,我们不难发现,除了古典家族企业平均资产利税率由高于现代家族企业(1)变为略低于现代家族企业(1)外,其他各项指标的大小次序关系并没有变化,甚至差距大小本身变化无多,非家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益总体仍然远远高于其他治理模式企业,现代家族企业(2)次之,古典家族企业总体也仍然略强于现代家族企业(1)。从表4得到的这些结论仍然和表3得到的结论相一致,这说明资产规模状况并不是影响不同治理模式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

表4资产规模相当的不同治理模式民营企业绩效比较

民营企业类型

盈利能力运营效益

平均资产利税率

(%)

平均销售利税率

(%)

平均资产周转率

(比率)

平均劳动生产率

(万元)

平均工资利税率

(比率)

古典家族企业10.847.911.3768.363.25现代家族企业(1)11.247.001.6164.992.42现代家族企业(2)15.269.041.6971.243.39非家族企业28.9817.461.66148.2410.89

数据来源:《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民营企业竞争力竞争调查数据库》。

(二)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回归分析

为了深入探讨民营企业不同治理特征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我们试图通过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回归模型对二者关系进行回归分析。这里进行两类回归模型分析,一类分析主要考察总样本中各治理特征变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另一类分析主要考察不同治理类型民营企业治理特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总体分析—总体样本民营企业治理特征与企业绩效

我们选取企业销售额的对数为表示企业绩效的被解释变量,企业资产总额对数和企业员工数对数为解释变量,股权结构、组织机构设置、董事会成员构成、员工持股、现任执行总经理身份、家族成员担任高级管理人员情况分别表示企业不同的治理特征,并相应设定为虚拟变量。根据这些设定,回归模型可以采取以下形式: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1年

LOGGS=C+β

1LOGGA+β

2

LOGGE+δ

1

D

1

2

D

2

3

D

3

4

D

4

5

D

5

6

D

6

+ε(1)

其中,LOGGS是企业销售额的对数,LOGGA是企业资产总额的对数,LOGGE是企业员工数的对数。D1、D2、D3、D4、D5和D6是表示企业治理特征的虚拟变量。D1表示股权结构,如果企业主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拥有的股权大于50%,则为1,否则为0;D2表示组织结构设置状况,如果同时设有董事会和监事会,则为1,否则为0;D3表示董事会构成状况,如果董事会有独立董事、主要经营者或职工代表的,则为1,否则为0;D4表示员工持股状况,如果实行员工持股,则为

1,否则为0;D

5表示现任执行总经理(总裁)

表5不同治理特征企业绩效OLS分析结果(全部样本)

变量系数标准误差t统计量伴随概率

C1.2200.1697.2230.000

LOGGA0.4430.0567.8590.000

LOGGE0.3060.0664.6310.000

D

1

0.0620.0720.8620.389

D

2

0.0230.0620.3690.712

D

3

0.1170.0621.9740.056

D

4

0.1660.0762.1720.030

D

5

0.0490.0690.7130.476

D

6

-0.1390.063-2.1930.029

样本决定系数R20.374赤池信息量2.167

修正的样本决定系数0.366施密茨信息量2.234

D.W统计量1.748F统计值43.776

身份,如果现任执行总经理(总裁)是控股股东或其直系亲属,则为1,否则为0;D6表示家族成员担任高管的情况,如果家族成员担任高管的比例大于30%,则为1,否则为0。

我们根据上述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式(1)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5。

从回归结果中我们不难看到,常数项C、变量LOGGA和变量LOGGE系数估计值的t统计值的绝对值较大,都可以通过1%显著度上的临界值检验。虚拟变量中,D3、D4、和D6系数估计值的t统计绝对值也较大,可以在5%的显著度上通过检验,但D1、D2、和D5系数估计值的t统计值绝对值较小,检验结果不显著。表的下半部分给出了相关的一些统计信息。F统计值表明方程线性回归显著,只是方程拟合优度不够好,这可以从较低的样本决定系数(0.374)和修正样本决定系数(0.366)看出。尽管如此,基于我们的研究目的,回归结果基本能够表明企业治理特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情况。由于D3表示董事会构成状况,D4表示员工持股状况,其系数都为正,而且检验结果具有统计意义,这表明董事会有独立董事、主要经营者或职工代表的企业具有较高的企业绩效,实行员工持股的企业也具有较高的企业绩效。D6表示家族成员占高管比例,其系数为负,而且检验结果具有统计意义,这表明家族成员在高管中的比例超过30%的民营企业具有较低的企业绩效。而其他虚拟变量系数估计值不具有统计意义,表明了企业股权结构、同时设有董事会和监事会与否、以及现任执行总经理(总裁)身份对企业绩效没有明显影响。

企业股权结构只是所有权的分配问题,如果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经营管理权力的某种合理配置,其本身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明显。至于监事会的设立,仿佛对于企业发展来说也不是非常必要,董事会的设置与构成对于企业才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这也使得同时设有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企业尽管形式上治理结构较为完善,但对于企业绩效并没有明显的提高。

2.分类分析—不同民营企业治理模式与企业绩效

我们依然选取企业销售额的对数为表示企业绩效的被解释变量,企业资产总额对数和企业员工数对数为解释变量,并将民营企业治理模式设定为虚拟变量。根据这些设定,回归模型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LOGGS=C+β

1LOGGA+β

2

LOGGE+δ

1

E

1

2

E

2

3

E

3

+ε(2)

其中,LOGGS、LOGGA和LOGGE意义同(1)式。Ei是表示企业治理模式的虚拟变量,如果企业是古典家族企业,则E1为1,否则为0;如果企业是现代家族企业(1),则E2为1,否则为0;如果企业是现代家族企业(2),则E

3

为1,否则为0。我们根据上述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式(2)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6。

从回归结果中我们不难看到,常数项C、变量LOGGA和变量LOGGE系数估计值的t统计值的绝对值较大,都可以通过1%显著度上的临界值检验。虚拟变量E2和E3系数估计值的t统计绝对值也较大,可以在第4期吕风勇:中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研究

5%的显著度上通过检验,但E

1

系数估计值的t统计值绝对值较小,只在10%的显著度上通过检验。表的下半部分给出了相关的一些统计信息。F统计值表明方程线性回归显著,不过方程拟合优度不够好,样本决定系数只有0.373,修正样本决定系数只有0.368。不过同理,基于我们的研究目的,回归结果也基本能够表明企业治理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情况。

由于表示古典家族企业、现代家族企业(1)和现代家族企业(2)的虚拟变量系数都为负,表明相对于非家族企业而言,家族企业对应着较低的企业绩效,其中,现代家族企业(2)系数估计值绝对额较大,因此,对应着更低的企业绩效,其次是现代家族企业(1),古典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显著度也较低,表明古典家族企业治理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要小于两类现代家族企业治理模式。

表6不同治理模式企业绩效OLS分析结果

变量系数标准误差t统计量伴随概率

C1.4010.1688.3470.000 LOGGA0.4660.0558.4110.000

LOGGE0.3280.0664.9800.000

E

1

-0.1430.090-1.5880.113

E

2

-0.3510.111-3.1630.002

E

3

-0.3650.115-3.1660.002样本决定系数R20.373赤池信息量2.158修正的样本决定系数0.368施密茨信息量2.203 D.W统计量1.816F统计值70.232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回归分析结论表面上和表3中的结论不尽一致。非家族企业对应着较高的企业绩效,这一结论没有改变,但是表3还表明现代家族企业(1)对应着较低的企业平均绩效,古典家族企业次之,现代家族企业(2)对应着较前两种家族企业更高的企业平均绩效,但回归分析中古典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却小于两类现代家族企业治理模式,而且现代家族企业(1)治理模式的负面影响也小于现代家族企业(2)治理模式。出现这一现象有两种原因,一是统计上的原因,表3中企业绩效是各类企业中所属企业的平均值,容易受到若干企业数值过大或过小的影响,回归分析则克服了这一问题,能够较好地表明企业治理模式和企业绩效的关系;另一个原因是表3中企业绩效主要使用资产利税率和销售利税率率来表示,而使用回归分析中采用了企业销售收入(使用资产利税率或销售利税率表示企业绩效作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统计上不很显著),这表明尽管现代家族企业(2)对应着较低的销售收入,但是由于其技术密集型程度较高,仍然可能获得较高的资产利税率或销售利税率较高。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非家族企业的企业绩效仍然高于家族企业,这与人们的实践预期是一致的,毕竟家族企业作为较初级的治理模式,虽然在发展初期能够较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但毕竟存在着很多治理上的问题,非正式关系治理在企业治理中的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加强信任、减少机会成本方面的好处会被随意性和排他性所抵消,从而在企业绩效方面不如非家族企业的绩效高。

3.关于回归分析结果的分析

我们通过对不同治理特征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分析,得到这样的结论,即企业股权结构、同时设有董事会和监事会与否、以及现任执行总经理(总裁)身份对企业绩效没有明显影响,家族成员在高管中的比例过高对企业绩效有负面影响,董事会有独立董事、主要经营者或职工代表,以及实行员工持股对企业绩效有较正面的影响;同时我们通过对不同治理模式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分析,又得到这样的结论,即非家族企业对应着较高的企业绩效,古典家族企业次之,现代家族企业(1)再次之,现代家族企业(2)则对应着较低的企业绩效。从这些结论可以推断,尽管企业股权结构和现任执行总经理(总裁)身份对企业绩效没有明显的影响,但二者某种形式的结合仍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总体而言,古典家族企业仍然比其他类型的家族企业对应着较好的企业绩效。不过,这些结论并不具有普适性,对于技术密集型的家族企业而言,采取现代家族企业(2)的治理模式或许会更好些,尽管销售收入规模较小,但却可能获得较高的资产利税率和销售利税率。从这些结论中我们可以得出,非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企业绩效仍然最好,古典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次之,现代家族企业(2)的治理模式则较为适合技术密集型企业,现代家族企业(1)治理模式则较差。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1年

第4期吕风勇:中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研究

四、结论

根据我们上文的分析,所考察的六个治理变量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企业绩效存在一定关系:董事会具有独立董事、主要经营者和职工代表、实行员工持股的民营企业绩效相对较高,家族成员占高管比例过高的民营企业绩效相对较低,股权结构、现任执行总经理(总裁)身份虽然与企业绩效没有明显关系,但是二者某种组合却与企业绩效存在较为明显的关系,突出表现是非家族企业绩效相对较高,家族企业绩效相对较低,特别是现代家族企业(1)绩效较低,是否同时设有董事会与监事会与企业绩效关系不明显,但由于董事会中具有独立董事、主要经营者和职工代表的企业绩效相对较高,在一个方面也表明了董事会对企业绩效的正面影响,因此董事会的设立仍是必要的,但设立监事会的必要性不明显。

我们从这些结论中可以得到如下启迪:第一,非家族企业具有相对完善和现代化的治理结构,绩效仍然相对较高,因此家族企业发展的方向仍然是非家族企业,家族企业治理模式仍需向非家族企业治理模式转变;第二,古典家族企业治理模式仍然是有效的,那种第一大股东占据绝对控股地位的企业似乎没有太大的必要将总经理职位让与非家族成员,但是家族成员在高管中的比重却不能过高;第三,现代家族企业(2)的治理模式家族性特征较弱,股权有了一定程度的分散,但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股权相对分散导致其他股东对企业关注程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导致管理效率损失,对企业销售收入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这种关注却有利于成本费用的节约,资产利税率和销售利税率反而较高。

参考文献:

[1]JASKIEWICZ P,KLEIN S,SCHIERECK D.Family Influence and Performance-Theoretical Concepts and Empirical Results,Working Paper[R].European Business School,2005.

[2]何云,刘斌.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6):32-35.

[3]于健南,石本仁.上市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绩效研究—基于因子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0):82-87.

[4]陈凌,鲁莉劼.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来自于浙江省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03-212.

[5]杨龙志,朱世平.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非上市中小家族企业的调查数据[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0):17-21.

[6]汤小华.家族企业治理模式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1-85.

A Study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in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s

LV Feng-yong

(Institute of Finance&Trade,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100732,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and mod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s,the relation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is discussed.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non-family enterprises is better,followed by classical enterprises,and then other family enterprises.Therefor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to constantly reform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to choose the right governance mode.

Key words: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corporate governance mode;corporate performance

(责任编辑刘小平)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与完善研究(精)

摘要: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与完善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问题。我国公司的治理结构模式采取的是大陆法系的“内部监控模式”,即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关,股东会产生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对股东会负责。但现阶段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却出现了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失衡、经理人市场不完善以及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欠缺等问题。这就需要采取健全股权结构、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发展经理人市场与维护利益相关者权益等措施来加以解决。 关键词:公司治理;现状;完善 一、公司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 (一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的概念于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学者贝里和米恩斯在1937年发表的《现代股份公司和私有财产》中提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扩张加剧,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催化下,各行各业的公司规模不断扩大,迫切需要职业化、统一化的经营者来加强对公司的控制和管理,单一的所有者或人数众多的股东都无法满足这一要求。而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又导致所有者与经营者、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在分权与制衡的过程中分歧不断,公司治理的问题就这样产生了。 (二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制度表现,它是指基于公司章程的规定,促使公司各组织机构相互分工合作,相互监督制衡,维持公司良好运营,在最大限度地维护所有者利益的同时,实现公司各方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和职工的利益平衡的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结构不仅强调公司的管理机构应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来贯彻公司经营目标,还要求不仅要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也要兼顾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它应包括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等内容。 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

中小企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研究

中小企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研究 1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是所有制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这一基本制度使中国民营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日益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的主体,它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中小型企业、民营大企业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是一个具有特殊表征的新兴群体。一个已经被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未来的整体竞争力。 一、民营中小企业的特征 ■(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特征一:普遍以家族企业形态出现。美国企业史学家钱德勒在系统考察了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工业变革后,在<看得见的手>中为”现代企业”下了这样的定义:”由一组支薪的中、高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即可适当地称为现代企业”,这一定义至今仍被奉为经典。参照钱德勤的研究思路,王宣喻等人的研究显示,中国86%的中小私 2

营企业股权掌握在企业主手中,而实际控制权几乎100%掌握在企业主及其家族手中。以控制权的演变为核心,中国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与19世纪70年代美国企业的演变大致相同(见表1),区别在于美国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的工作基本上是消极性的,而中国家族企业的家族成员不但控制着高层职位,还控制着很大一部分中层经理职位;企业的实际控制、决策权由家族牢牢控制,外来经理人员很难独立做出决策。 表1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 ┌──────────────────────────────────────┐ │企业形态企业控制权管理岗位│ ├──────────────────────────────────────┤ │业主制或合伙制业主或合伙人业主或合伙人│ 3

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及改善措施

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及改善措施 摘要 在全球经济化浪潮的推动下,公司治理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公司治理问题已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如何借鉴并建立适合我国公司的治理模式,无疑是今后完善我国公司治理制度的重点内容。然而任何制度的建立与创新,无不受制于更为宏观的社会背景。囿于整体环境与制度条件的差异,西方盛行的治理之法于国内企业也不当然适用,更不可随便直接套用,而需有所更张。本文分析探讨了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内部控制 一、公司治理概念阐述 公司治理是指一系列清楚界定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主要参与者——大小股东、董事、监事和经理人之间权责分配和制度及监控激励措施的设计,以令受委托的董事及经理人能制定和达到组织目标,使股东和其他内外参与者利益最大化,并减低他们之间的可能冲突。 公司治理的概念早于20世纪80年代就在美国出现。1999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发布了一套“公司治理守则”,达成了一些共同原则与环球共识,成为全球各国采用的参考范本。自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及2002年国际间发生的一连串轰动性的企业丑闻,如安然、世界电讯、欧亚农业等事件,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对股市集资的信心,各国政府收紧监管法规,公司治理也因此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二、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作为世界性理论和实践的前沿问题,公司治理在我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来自企业制度转换中有效的内外部治理机制的缺失;另一方面来自经济全球化下企业治理国际化的压力。由此,我国各类企业在近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公司治理制度的需求。

大型国有集团公司治理效率指标的选择与构造

大型国有集团公司治理效率指标的选择与构造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大型国有集团公司治理效率指标的选择与构造 [摘要]国有集团公司特别是大型国有集团公司其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评价标准的特殊性,本文试图从经济学中关于效率定义的本源出发,重新探讨有关公司治理效率的评价问题,我们认为公司治理效率应该包括公司治理收益与公司治理成本两方面内容,即公司治理效率的“好”与“差”应该体现于公司治理收益与公司治理成本之差,基于此,本文选取了两大类9种指标作为衡量大型国有集团公司治理效率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国有集团公司,治理收益,治理成本,治理效率 以往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问题的考核通常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国家对公司内部具体组织机构的特别规定为依据,采用上市公司的考核办法或者对该办法进行一定的调整之后来对大型国有集团公司进行考核。这就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方法本身的局限性限制了其在考核大型国有集团公司治理时的应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们考察企业所依据的理论与法律基础均是建立在西方较为完善的成文法与现代企业理论所形成的适合于私有制前提下的西方企业,其理论与方法经过直接或者改良后都将产生部分失效的现象;二是大型国有集团公司与其他类型大型集团公司具有不同的本质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大型国有集团公司的治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将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企业集团,利用上述方法所筛选的指标对大型国有集团公司进行考核时,可能导致无法产生较为准确的结果。因此,考虑到大型国有集团公司的特殊性有必要制定或者设计一套适合于大型国有集团公司治理效率的考核指标体系。 一、公司治理效率核心内容的演变及其含义的界定 1.公司治理效率内涵的演变 早期对公司治理的研究认为解决两权分离所出现的公司治理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如何能更加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这构成了最初的公司治理

企业文化 私营企业的治理结构特征

私营企业的治理结构特征 由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组成的《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实施了第七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837份。基于该问卷的数据,本文对私营企业治理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 一、私营企业是一个异质的企业群体 按照规模不同,我们将私营企业分为“普通企业”和“典型企业”。从本次调查所得的3837个样本数据中,选取“xx年所有者权益”、“xx 企业销售额”、“xx年企业税后净利润”、“xx年企业雇工”等四项基本指标,通过聚类,将样本企业分为“普通企业”(2131户,总样本55.5%)和“典型企业”(15户,总样本0.4%)两大类。所有者权益中位数在1亿元以下的“普通企业”在户数上占主体,具体为所有者权益中位数210万元,销售额中位数765万元,雇工中位数53人。表明私营企业主体是中小企业。 所有者权益中位数在1亿元以上的“典型企业”户数虽然不多,但属于大型私营企业。这类企业销售额中位数14亿元,雇工中位数2560人。“典型企业”呈现数量少、规模巨大的特征。分析表明,“典型企业”与“普通企业”规模差异很大。“典型企业”中有50%是从国有企业改制、收购过来的,他们中2户已上市、1户已进入上市辅导期、5户有上市打算。 与“普通企业”相比,“典型企业”还具有超强的银行融资能力。从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贷款金额的平

均数显示,“典型企业”分别为12667万元、4238万元、5956万元;而“普通企业”三项依次是353万元、34万元、117万元,可见差异十分显著。 二、私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分析 私营企业还处于成长时期,本次抽样调查的私营企业,平均登记时间是xx年,距今不到xx年时间。通过分析,私营企业治理结构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私营企业所有者权益结构中主的所有者权益占主体地位,而且这种主体地位并未随企业成长而出现明显的改变。 将xx年私营企业投资者人数和资本结构同开办私营企业时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投资者人数看,私营企业自然人投资者无明显变化企业(中位数为2),法人投资者开始有增多的趋势(但显示的中位数都为1):从资本结构看,企业主所有者权益仍是主体(中位数为70%),企业主所有者权益比例、其他集体企业所有者权益比例、其他私营企业所有者权益比例、外资所有者权益比例、各级政府所有者权益比例等五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而其它个人所有者权益比例和其他国有企业所有者权益比例两项指标有差异。可见,企业自身的成长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并不明显。 将“典型企业”与“普通企业”、“改制企业”与“非改制企业”两两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典型企业”和“改制企业”企业主所有者权益比例小、而其它个人所有者权益比例较大,交叉分析结果都是显著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私营企业资本结构具有“路径依赖”的基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分析与对策 雷士照明案例分析

从雷士照明管理控制权之争反思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 一、案例背景 中国最大照明品牌之一的雷士照明,再次陷入了内斗的狗血剧。 8月8日,雷士发布公告称ceo吴长江因为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被董事会罢免,公司董事长兼大股东德豪润达负责人王冬雷任临时ceo;同时下课的还有其他3名吴系高管。 当天下午,王冬雷带领数十人员到吴长江办公室发生打斗事件。8月11日下午,吴长江和王冬雷分别坐镇重庆和北京,分别召开“雷士照明媒体见面会”,隔空叫阵,相互指责。 这一系列风波将雷士内乱再次曝光。对雷士而言,这不是吴长江与资本方的第一次争斗。事实上,自引入资本以来,如何处理股东之间、创始人之间、创始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之争,一直困扰着雷士,它亦因此堪称近年来少有的公司治理典型教案。 二、影响与评析 雷士风波,表面上看是一场创始人与投资人的内部之争,其本质是公司治理结构求取平衡,主要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1、职业经理人角色错位 在公司治理中, 股东与职业经理人是一种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但职业

经理人和股东之间本身不可能有完全一致的利益和目标,由于信息不对称, 使委托人无法掌握代理人的所有行动, 职业经理人就可能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顾股东利益,从而与大股东产生严重分歧和矛盾。 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委托代理关系上移现象 2、权力制衡机制不足 从王冬雷反映吴长江被罢免CEO主要原因是在未告知董事会成员情况下,将雷士照明品牌权利私自授予给了另外三家与吴长江有深度关联企业一案来看,内部的制衡机制形同虚设。 三、启发与思考 反思雷士照明的公司治理问题,对完善中国的公司治理有益。 1、创始人地位是否承认? 要承认创始企业家的独特地位。在建立企业的过程中,创始人留下了自己的深刻烙印,联想、华为等优秀企业莫不如此。吴长江最大的筹码,如同当年娃哈哈的宗庆后,是公司独立而庞大的经销商网络。 2、董事会究竟应该如何监控管理层? 1)每年要对CEO进行正式的评估。2)要有CEO的继任计划。3)对于管理层自身发展的问题,每年CEO都应向董事会递交一份关于公司管理层发展项目的报告。 四、解决方案

简析民营企业绩效考核(一)

简析民营企业绩效考核(一) 摘要:民营企业在采用绩效管理体系,以谋求企业长远发展的实际应用中,由于对绩效管理的认识等方面存在不足,而导致绩效管理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本文就从绩效考核的内容、原则、标准和常用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说明;通过罗列法分析了民营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分别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绩效考核问题建议 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于一个企业能否立于同行业之首或立于世界之首起着关键的作用。其最终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最终达到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双赢。 一、企业绩效考核理论与方法 (一)绩效考核的内容 绩效考核也称绩效评价,是指对工作行为的测量过程,即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评定员工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员工的发展情况等等,并且将上述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从内涵上讲,绩效考核就是对人和事的评价,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人及其工作状况进行评价;二是对人的工作结果,即人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或贡献程度进行评价。 绩效考核的内容是指确定不同的被考核对象需要考核的内容,是企业在绩效考核的准备阶段需要考虑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决定企业员工个体的绩效因素可归结为业绩、能力、态度三个方面。工作态度是工作能力向工作业绩过渡的“中介”。 (二)绩效考核的原则 1.内容规范化原则 绩效考核的科学性来自于考核内容的规范性和严密性。 2.公平的原则 考核应该根据明确规定的考核标准,对考核资料进行客观评价,尽量避免掺入主观性和感情色彩。公平是确立和推行考核制度的前提。 3.制度化原则 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是一种连续的管理过程,必须定期化、制度化。 4.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是考评方案的设计要从企业的、职位的、员工的实际出发来设计考核的方案。 5.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绩效考核的标准 标准是衡量员工工作好坏的尺度,体现了企业对员工应达到的业绩要求与期望。 1.工作绩效考核是企业中最客观的考核标准,能够用具体数量或金额来表示其工作成果。如利润、销售收入、产量、质量、成本、费用、市场份额等。 2.工作行为考核是对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的相关行为进行的考核和评价,很难用数字或金额精确表述,常用频率或次数来描述,属于客观性考核指标。如出勤率、事故率、表彰率、违规违纪次数、客户满意度、员工投诉率、合理化建议采纳次数等。 3.工作能力考核是通过一定的标准来考核员工在职务工作中发挥出来的能力。如在工作中判断是否正确、工作效率如何、工作中的协调能力怎样等。 4.工作态度考核员工的工作态度很难用具体数字或金额来描述,常用考核标准有:主动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自主精神、忠诚感、责任感、团队精神、事业心、自信心等等。(四)绩效考核的方法 常用绩效考核方法有360度评定法、关键绩效指标和目标管理法。 二、民营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南昌大学NANCHANG UNIVERSITY 自学考试本科论文 题目: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学院: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准考证号:xxxxxxxxxxxxxx 学生姓名:xxxxx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xxxxxx 起讫时间:2013年8月至2013年10月

摘要 中小企业不仅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活力的增强,而且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消费者的需求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购买力水平的提高,需求由低层次逐步向中高层次转化,趋同性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转变,这对厂家和商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向品种多样化或者产品多样化发展。而中国经济在全球一体化的变化中,中小企业逐步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解决就业的主要力量。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战略管理是起着总体规划的作用。战略的正确选择,是决定着中小企业是否在这场竞争中兴衰成败,而战略管理更是指明了企业在竞争中的发展方向和竞争方式。在这种形势下,中小企业如何在战略上把握契机,顺应形势,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呢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着重研究了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发展方向竞争方式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bstract Strengthen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not on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vitality of the economy of our country, and has made th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for our country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America, Japan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like China, the demand structure of the consumers have changed, people's purchasing power level, the demand from low level to high level of homoplasy in transformation, needs to personalized, diversified demand change, 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he manufacturers and businessmen, prompting them to diversify or product diversification. While the Chinese economy in the change of global integration, SMEs gradually become China's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and the main strength of solving employme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MEs, strategic management is playing the role of overall planning. The correct choice of strategy, is deciding whether SMEs in this competition success or failure, strategic management is that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n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on.

完善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

利益相关者理论表明公司治理问题在任何企业中都存在,该理论的发展为阐释中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完整的公司治理由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部分构成。内部治理即通常所说的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三大机构之间的权力、责任及制衡关系组成。外部治理主要来自市场以及制度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法律、社会舆论以及社会文化等等。 目前,在国际上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公司治理模式,即英美治理模式、德日治理模式。英美模式是典型的市场主导的外部监控型治理模式。其主要特征是:股权结构高度分散,股票流动性高;内部治理结构主要依赖于董事会,不设监事会,外部董事在董事会中居于主导地位;主要依靠资本市场股东的“用脚投票”行为、敌意收购威胁、经理人市场和产品市场竞争以及法律管制措施等外部治理机制发挥作用。德日模式的主要特征包括股权集中度较高,股票流动性较低;存在双层监督机构;银行在公司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员工参与公司治理。 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不同于大型、股份制企业的公司治理,有其特殊性。代理理论认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会产生代理问题。但是在很多中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合一”的,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因此大多数中小企业认为自身不存在公司治理问题,公司治理观念薄弱,也就忽略了公司治理方面的相关工作。然而,利益相关者理论表明公司治理问题在任何企业中都存在,该理论的发展为阐释中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凡能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人或组织都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例如股东、银行、供应商、顾客、员工、政府、社区等等。企业的目标不能局限于股东利润最大化,而应该同时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银行、供应商、顾客、员工等的利益。否则,企业可能会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导致其不合作行为。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主张共同治理,强调在公司治理过程中要兼顾内部和外部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且由于各方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问题不同,为了在重大决策上保证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就必须在企业的权力机构中有利益相关者的代表。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产物。本世纪初诞生的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它造就了职业的管理者阶层和管理者市场,管理学科也因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职业管理者取代业主控制企业的经营又产生了“委托人”与“代理人”问题。为了确保委托人的权益不被侵害和滥用,两者的契约关系需要制度上的相应安排,这就是公司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问题。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产物。本世纪初诞生的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它造就了职业的管理者阶层和管理者市场,管理学科也因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职业管理者取代业主控制企业的经营又产生了“委托人”与“代理人”问题。为了确保委托人的权益不被侵害和滥用,两者的契约关系需要制度上的相应安排,这就是公司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企业制度创新势在必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本文对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进程进行考察,就其理论和实践的几点探索求教于同行。 一、初始状态、约束条件和变迁方式 中国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和实践起步于90年代初。作为一种微观制度安排,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的初始状态和约束条件。首先,它是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从计划体制下的生产经营单位转化为一个公司制的市场竞争中的商业实体。由此,公司治理结构的诞生和发展必然受到客观制度环境和传统计划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其次,它是一个以人为设计和干预为主导的制度创新和突变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伴随现代企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自发演变过程。因而,如何学习、借鉴国际经验,研究、认识中国的实际,把握制度创新的机遇,避免和减少人为设计、干预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至关重要。 二、所有者到位的制度安排 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确保所有者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而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所有者缺位”。从产权上讲国有企业是国家(包括各级政府)所有,这在法律上讲应该是明确的。问题表现在:(1)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安排来体现这个所有权。(2)这个所有权的分割、流动在法律、政策上和实践中都有较大的障碍。对于第一个问题,目前实行的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深圳、上海建立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国有资产控股公司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安排或是尝试。但从整体上讲这仍是一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随着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与企业脱钩,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更加明确了,但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的角色却未能做出相应的安排。在目前的体制下,财政部负责资产和税收;人行、证监会、保监会、外管局等负责监管;企业工委和金融工委负责党的工作、人事、纪检、审计;经贸委、计委负责政策和协调。但企业的发展战略、股权变更、资产处置、收购、兼并活动、上市、清盘这些重大问题已超出经理班子和董事会的职权,应由股东批准、决定。企业在碰到这些问题时找不到股东或所有者的代表机构。在目前这种格局下,国有企业难以

论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完善与创新

论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完善与创新 公司治理结构,或法人治理结构,不但是一个全球性话题,也是我国构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致力于研究解决的课题。在证券监管领域,如何建立既符合国际标准又兼顾中国国情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也已引起监管当局和业内人士的关注。能否建立起我国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关系到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革能否成功,上市公司能否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中国加入WTO 后国内公司参与国际竞争、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 “公司治理结构”的提出 “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最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美国提出。当时美国学术界部分学者认为大型公众公司的经营管理体制存在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董事会职权弱化,董事未能为股东的利益勤勉尽职,公司的经营管理权集中在高层管理人员手中。1971年,美国学者玛切(Myles L Mace)在一份著名的研究报告中揭示了董事职能减弱的客观事实。比如,董事主要在诸如技术、金融、政府关系等方面提供专业咨询,而在确定公司目标、策略、董事会政策方面无所作为,甚至不对经营管理者提交其批准的方案提出有洞察力的问题;经营管理者操纵了公司,董事会只是为经营管理者的行为盖盖章,或受经营管理者之托去安抚外面的股东;董事会会议的议程由总裁确定并控制,在会议上内部董事为了自身的利益或出于礼貌免使总裁尴尬一般不提出质询。 为此,不少学者倡导改革董事会,将董事有能力行使的职能赋予董事会,且必须使董事不受经营管理者控制。艾森伯格(Melvin AronEisenberg)提出应给予董事会监控的职能,即“挑选、监督和免除主要高层管理人员”,董事会应独立于它所监控的高层管理人员,并应保证有充分、客观的资讯以使董事会行使监控职能。为了抑止大公司滥用权力,解决内部董事不能有效行使职权的问题,独立董事制度被引入公司治理结构中。1974年成立,由大型公司的200 名总裁级人物组成的“企业园桌”组织(Business Roundtable)积极认同独立董事机制,并建议外来董事的人数应足以对董事会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据1989年对《财富》杂志前1000家公司董事会的统计,74%的董事是外部董事,83%的公司中外来董事占多数,这表明独立董事在美国已形成制度。1992年5月,美国法学研究所(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e )颁布《公司治理结构的原则:分析与提案》,该文件规定了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职务与权限,监察委员会等董事委员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控股股东的公正交易义务,代表诉讼等内容。该文件促进了退休基金、投资信托等机构投资者参加公司的经营管理,也影响到世界各国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和讨论。 在美国公司的发展史上,本来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完成了从“股东中心主义”向“董事中心主义”的转移,在公司治理结构未提出之前,经典的公司理论仍然推崇贝利(Adolf A. Berle )和米恩斯(Garcliner C. means)的“经

民营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民营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绩效考核是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民营企业不断加强对绩效考核工作的探索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起步晚,民营企业的绩效考核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对绩效考核的目的认识不清楚、绩效考核中缺乏客观性、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绩效考核标准不科学、绩效考核周期设置不合理、缺乏有效的绩效沟通等等。因此,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提高对绩效考核工作的认识、加强对考核者的培训、制定科学系统的考核指标体系、科学的制定考核标准、合理的设置考核周期、进行有效的绩效沟通与反馈、科学合理的利用考核结果等措施来改善民营企业的绩效考核,同时还应处理好绩效考核与员工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绩效考核在民营企业中的作用,最终提高民营企业的效率。 关键词:民营企业;绩效考核;绩效管理

目录 摘要.................................................................................................................................................... I 目录.................................................................................................................................................. II 一、绪论. (1)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 1.国外研究现状 (1) 2.国内研究现状 (2) 二、民营企业绩效考核相关概念的界定 (3) (一)民营企业的定义及特点 (3) (二)绩效考核的含义 (3) (三)绩效考核的主要方法 (4) 三、民营企业绩效考核现状综述 (5) 四、民营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 (一)管理者自身存在的问题 (5) 1.管理者对绩效考核的目的认识不清楚 (6) 2.管理者在绩效考核中缺乏客观性 (6) 3.民营企业绩效考核随意性大 (7) (二)绩效考核体系和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7) 1.绩效考核缺乏基础 (7)

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现代企业制度体系的思考 【内容提要】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中小企业完善管理的核心所在,也是中小企业管理的一个热点和难点。在梳理与借鉴中西方公司治理理论基础上,探讨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发展变化的结果。从现代公司产生的那一天起,公司治理问题就摆在企业的组织者、参与者面前了。我们认为现代企业的基础管理是以契约为基础;运做是以流程为基础.作为本文公司治理结构重点是研究“契约基础”,即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体系设立。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研究文章很多,研究的方向也是林林总总,而本文重点是针对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加以分析,提出我认为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体系架构。 一、引言 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随着企业制度的变迁,中小企业也致力于构建合理、科学的治理结构以提高治理效率。 本文以作者所经历的中小企业为样本,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期为中小企业改善治理结构、完善治理方式提供一点参考。

论文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 1、理论基础 2、现代企业制度的三级制度体系 3、三级制度体系的建立 4、三级制度体系的实施 5、三级制度体系的监督 一、公司治理结构内涵 现代公司是个法人实体,是广大的股东拿出钱来投资到一起,按照事先约定的公司章程来独立运作的盈利性组织。对于公司法人而言,股东是出资人,但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不直接参与经营,只是依法享有企业经营成果的收益权、剩余财产索取权和重大经营活动知情权。公司的经营活动由职业经理班子来组织进行,并且关于经营活动的细节,经营班子没有向大股东事前征求意见的必要。 没有一个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这回事。不同的公司要根据自己国家的企业文化和人们习惯的行为方式来寻找对其最为有效、也最为划算的治理机制,也就是在特定约束条件下的最优治理机制。放之四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1.1治理结构不规范 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条件,而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是有限责任公司,部分企业是股份有限公司,且股份有限公司中不乏己经成功上市的公司。这说明我国中小企业在组织形式上是适应潮流、迎合发展趋势的,但是在公司内部的治理模式上却因为传统思想和习惯方式大多数还保持着所谓的家族式治理模式。虽然家族式治理模式在其管理上有种种优势,但这种治理模式会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可能会对现代企业继续发展壮大产生不良影响。家族式治理模式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 1.1.1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在中小企业刚起步发展的时候,由于组织规模小、产品样式单一、员工人数少且管理方式略为简单,家族式的治理模式凭借其产权关系的单一性,是可以促进企业的运营效率的。

但是随着企业的组织规模越来越大,管理的层次越来越多,家族式治理模式所表现出的产权结构单一性的问题便渐渐地显现出来: (1)很多的高级管理人才因为其产权结构的单一性不愿意到公司任职; (2)家族式的治理模式会让非家族员工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导致员工之间缺乏信任和支持,可能造成较大的人员流动性; (3)家族是模式的两权合一极有可能架空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机制,使企业的管理一片混乱; (4)再者家族式治理模式的两权合一,企业主在手握所有大权的同时也承担了重大的责任和义务。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企业主必然会不堪重负,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必然使企业的管理低效率,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所以,现代公司制度要求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公司资本和股东不断社会化和分散化。只有两权分离,公司才能有适合自己发展的内部治理机制,也才能更好地实现公司的内部控制。 1. 1. 2缺乏权力制衡机制 中小企业的两权合一造成股权高度集中,致使所有者与经营者制衡的机制在中小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 学院: 财经学院指导教师:XX XX 学生姓名刘倍专业会计学班级1025 论文(设计)题目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研究--以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例题目类型工程设计(项目)类□论文类 作品设计(作品)类□其它□一、选题简介、意义与背景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重要的内部管理机制,在保证企业稳定有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涉及利益相关者在权利及责任方面的分配及制衡。公司治理结构直接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也需要依靠内部控制来完成。公司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其实这与公司治理有紧密的关系。实质上,信息披露有内外两种边界,信息披露外部制度(即法律法规)决定外部边界,公司治理结构决定内部边界(田昆儒,2001)。所以,只有有效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才会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让其内部控制发挥更好的作用。 所发生的大量舞弊事件,对其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差是直接原因,公司治理层面出现的问题是其根本原因。与此同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也会影响公司治理。它的高低就像是一面镜子,反映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优劣。可见,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强烈的互动关系。因此,本论文基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深度嵌入互不分离的关系,拟从公司治理行为主体的角度来研究公司治理行为主体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提出合理化建议,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演进,一系列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国内外学者己从多个角度对内部控制进行研究,都表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有强烈的互动关系。本研究从阿里巴巴公司治理行为主体的角度来研究公司治理行为主体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从阿里巴巴公司支付宝业务治理行为主体的角度,研究公司治理行为主体哪些因素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是怎样影响的,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的核心内容,对于民营企业能否立于同行业之首或立于世界之首起着关键的作用。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可以提高员工的热情,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从而达到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民营企业在设计绩效考核机制,以及谋求企业长远发展的实际应用中,对绩效考核机制的认识等方面存在不足,而导致绩效考核机制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本文分析了民营企业绩效考核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分别提出了相应建议,望民营企业管理者有所借鉴。 民营企业为了谋求企业自身的长足发展,同样制定了绩效管理体系。但是华恒智信根据多年从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的工作,认为大多数民营企业对于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足,导致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的效果并不显著。民营企业绩效管理中一般存在以下几种常见性问题。 1.民营企业缺乏绩效考核的基础。 明确员工的岗位职责,对于人工个人素质的展现,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尤为重要。民营企业只有阐明企业各部门以及各部门员工的职责,才能开始有针对性的着手开展工作,才能判断其行为与企业所要求的职责范围之间的差别,并以此作为绩效的衡量标准与考核依据。但很多民营企业的经理根本就没有职位说明书,也没有关于绩效管理职责的界定。 2.民营企业绩效考核标准不科学 (1)绩效考核标准单一,员工的工作大都由多种任务组成,用单一的绩效考核标准衡量员工的工作绩效,其考核结果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如果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实行单一标准,会使员工只重视这一标准而忽视工作中其他方面的任务。 (2)绩效标准模糊不明确,这使得评价者绩效考核时很难把握尺度,因而容易造成考评不公平的现象。 (3)绩效标准要求过高,绩效标准要求过高会使大部分员工的绩效水平过低,容易打击整体员工的积极性。企业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考核标准,只是盲目的照搬同行业或知名大企业的考核标准。当自己的员工不能达到该目标时就打击了员工的信心。 (4)绩效标准要求过低,绩效标准要求过地会造成员工绩效普遍较高,这样会起不到促进员工提高绩效的作用。 3.民营企业缺乏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是持续开放的动态管理过程,而多数企业只在年底进行一年一度的绩效评价,

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田建湘汤帮耀杨慧麟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内涵和意义,阐述了目前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法律法规、股权结构、董事会组织制度、监事会的监督职能、管理层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建设入手,以完善和健全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关键词】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管理 【作者简介】田建湘(1979 ),男,湖南新化人;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讲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生态经济汤帮耀,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杨慧麟,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已占我国企业总量的90%以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它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逐渐暴露出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如中小企业死亡率较高,持续成长能力不强,成长为大企业的比率较低等。究其原因,最根本的问题是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不健全,治理结构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 公司治理结构内涵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有关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的公司治理是关于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决定着公司的目标。公司治理也可以细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内部治理主要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在内的公司内部参与者之间的权力制衡和义务设置的一整套体制。外部治理是内部治理的补充,其作用在于使经营者受到外界影响后实现自我调控,主要包括外部政策、法律环境、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等因素。 二、目前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中小企业法制化建设有待加强。虽然我国已于2003年制定和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以及配套的《暂行规定》,但此项法律法规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譬如界定标准过宽,口径太大;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没有根据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做出调整,也未能反映国民经济的巨大变化,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这些法律法规和制度不能使投资者的利益得到完全保护,不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和规避市场风险等等问题。 (二)中小股东权益受到侵犯,股东利益安全化建设有待夯实。许多中小企业都是由投资人占绝大多数股份,其他中小股东占的比重很小,因此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大股东操纵了公司的一切事务,董事会、监事会由大股东决策控制和指派,公司的监督权形同虚设,股东之间无法形成制约机制;大股东在企业经营和决策上表现出“利我化”现象严重,只考虑自身利益,忽视中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三)董事会职责意识与管理效率低下,董事会管理高效化建设有待提高。在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里,经营管理层占据董事会的大多数席位,使得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股东会与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合一,从而进一步形成决策权、监督权、经营权“三权合一”的内部组织管理结构。董事会由大股东掌握或由内部人控制,比较难以形成独立的董事会来保证健全的经营、决策机制。 (四)监事会形同虚设,监事会去“摆设化”任重道远。监事会成员由股东和职工代表组成,而股东和职工都与公司有直接利益关系,从而妨碍监事进行有效地监督和决策。虽然在法律上监事会与董事会是平行机构,但监事会无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无权任免董事会或高级经理人员,无权参与和否决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决策,在企业内部几乎不能发挥任何有效作用,监事会完全受制于董事会。监事会只是为了应付法律、检查而流于形式的一种附属机构。 (五)公司人员职能界定不清,难以建立科学化激励机制。公司董事会成员既是资本的所有者,又是经营管理者,而且大股东、有一定经营能力的股东往往又兼任公司的管理层,导致了三权合一现象。“三权合一”使得公司的管理层激励与股权激励和控制权激励难以明确区分,公司中大股东侵占和损害小股东利益的情况经常发生,对经营者的激励也很不确定,导致公司管理层激励失效甚至诱发了公司股东、管理层之间的内耗,从而损害公司的利益。 三、改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引导中小企业规范化发展。虽然我国已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保护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缺陷,使投资者不敢投入更多资金进行经营。只有政府建立健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法律制度,完善立法体系,提供法律的可操作性、便捷性和经济性相关的政策和法律,保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中小企业中顺利执行,为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提供政策法规保障。 (二)改良股权结构,维护中小股东的权益。我们可以通过分散股权结构,提高股权的流动性来逐步改变一股独大或几股占绝大多数的局面。研究设计出一种既相对分散、又相 · 64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