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物理 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同步练习 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 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同步练习 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 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同步练习 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 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同步练习 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检测题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52分)

1、以下的器材中,没有应用磁性材料的是()

A.VCD光碟 B.银行储蓄卡

C.食堂饭卡 D.电冰箱门上的密封条

2、用钢条的一端去接近小磁针, 如果小磁针被吸过来, 这说明( )

A.钢条肯定有磁性 B.钢条肯定没有磁性

C.钢条可能有磁性, 也可能没有 D.上述几种说法都不正确

3、为了判断一根钢棒是否具有磁性,小明进行了如下几组小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让钢棒靠近铁屑,铁屑被吸引,则钢棒具有磁性

B.用细线将钢棒吊起来,使它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静止时总是指南北方向,则钢棒具有磁性

C.让小磁针靠近钢棒,若钢棒与小磁针相互排斥,则钢棒具有磁性

D.让小磁针靠近钢棒,若钢棒与小磁针相互吸引,则钢棒具有磁性

4、如图1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一磁体,沿水平方向从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的A端移到

B端的过程中,能表示测力计示数与水平位置关系的是图中的()

5、做研究磁铁的磁场实验时,小群不慎将铁屑撒在实验桌上,为了收集铁屑,小群想用磁

铁直接吸收铁屑,同组的小华建议用塑料袋或白纸包裹住磁铁后去吸收铁屑,比

较这两种方法,你认为()

A.两人的方法都可行,但小华的方法好些

B.两人的方法都可行,但小群的方法好些

C.小群的方法可行,小华的方法不可行

D.小华的方法可行,小群的方法不可行

6、下列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磁铁周围有磁场。 B.磁感线是由铁屑形成的。

C.磁感线是客观存在的闭合曲线。 D.越靠近磁极的地方磁感线越密。

7、如图2所示,一条形磁铁周围放着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甲、乙、丙、丁,这四根小磁针

静止时N极指向画错的是(磁针涂黑的一端代表N极)

A.磁针甲 B.磁针乙

C.磁针丙 D.磁针丁

8、鼠标下面有个小球,为使鼠标使用更灵活,市场上出售

了“磁性鼠标垫”。由此,我们可以判断鼠标里的小球()图2

A.小球一定是铁做的,因为磁铁只能吸引铁

B.小球是铝做的,磁铁也可能吸引铝等金属

C.可能是磁铁的磁性太强,磁性越强,能吸引的物质种类越多

D.小球中有磁性材料被磁化了

9、如图3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磁体旁小磁针静止时所指方向的示意图(小磁针黑色一端是

N极),其中正确的是( )

图3

10、通电螺线管两端的磁极性质决定于( )

A.电流方向 B.螺线管线圈匝数 C.螺线管内有无铁芯 D.电流大小

11、如图4所示的四个通电螺线管中,能正确表示通电螺线管磁极极性的是()

图4

12、操场上挂着的扬声器是一种把电信号转化成声信号的装置,其

结构如图5所示。当线圈中通过电流时,它就会在永久磁体的

作用下运动,由于通过线圈的电流方向是不断变化的,线圈就

会来回振动,带动锥形纸盆也来回振动发出声音。你认为与扬

声器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 .电磁起重机

B .电动机

C .电铃

D .小灯泡

13、电动机是一种高效率、低污染的动力设备,下图6的四幅实验装置图中,与电动机原理

相同的是

图6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4、一条形磁铁摔在地上后变为两段,其中每段有 个磁极。

15、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___________,异名磁极互相___________。

16、我国第一列磁悬浮列车于2002年12月在上海通车,它设计的最大速度为430km/h ,磁

悬浮列车是利用同名磁极 的原理使列车与导轨脱离接触,目的是为了 ,从而提高车速。

17、通电螺旋管外部的磁场跟___________相似,通电螺旋管的两端相当于条形磁铁的____________,它们的极性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

18、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__________的作用,利用这一现象制成了_________,它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图7所示的装置为电磁选矿机的示意图,其中M 为矿石,D 为电磁铁,落入A 中的是____________,落入B 中的是______________。

图 4

图5

图7 图8

20、图8所示是检验磁场对通电导体作用力的实验装置。当导线ab中有某方向电流通过时,

它受到磁场的作用力向上。

(1)如果仅将两磁极对调位置,导线ab受力向;

(2)如果磁极位置不变仅改变导线ab中的电流方向,导线ab受力向;

(3)如果同时对调磁极位置和改变电流方向,导线ab受力向。

21、电动机跟热机比较的优点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22、24题各2分,23题4分,25、26题各6分,27题10分,共

30分)

22、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如图9所示,图中标出了地磁场的N极和S极,请在图中标明地球

表面的磁感线的方向,画出放在a、b两点处的小磁针并标出小磁针的南北极。

23、19世纪初,很多人认为电现象和磁现象彼此无关,而丹麦物理学家

却相信其间一定存在着某些联系。1820年他做了如图10所示实验。

请你分析比较甲和乙可得出的结论是;

请你分析比较乙和丙可得出的结论是。

图9 图10

24、请在图11中标明通电螺线管的N、S以及磁感线的方向。

图11 图12 图13

25、根据图12所示的通电螺线管磁感线方向判断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 极,电源a 端为 极,小磁针的c 端为 极。

26、小丽同学自己用漆包线在铁钉上绕成匝数足够多的电磁铁,来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如图13所示。

(1)利用图13所示的装置,小丽无法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原因是 ,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她还应选择一个 。

(2)为了比较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她还应选取适量的 。

A 、小铁钉

B 、铝钉

C 、细铜屑

27、如图14所示,小宇将条形磁铁的N 极、S

极固定放置,ab 、cd 是两根金属滑轨,闭

合开关,金属杆PQ 就会向左滑动。

(1)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宇在实验中发现金属杆PQ 较重,不 易起动。为使实验效果更理想他在实

验室中找到了外形相同的其他材料进行实验,其中不可采用的是( )

A .细薄塑料管

B .细薄铜管

C .细薄铝管

D .用锡箔纸圈在铅笔上卷成细管状,再抽出铅笔,形成锡箔细管

(3)当PQ 运动到最左端时,小宇想利用电和磁的知识让它实现往复运动,进行的操作应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实验现象在生产中的重要应用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图14

二、填空题:

14、两 15、排斥吸引 16、相互排斥减小摩擦 17、条形磁铁两个磁极电流的方向 18、力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9、石块铁矿石 20、(1)下(2)下(3)上 21、(1)效率高;(2)清洁、无污染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

22、答案如图 23、奥斯特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导体的磁场方向与导体中的电流方向有关 24、答案如图 25、S 正 N

第22题图第24题图

26、(1)无法改变电流的大小滑动变阻器(2)A 27、(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2)A (3)①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方向②改变磁场的方向(4)用来制成电动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沪科版)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一.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三.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四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2017-2018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7.2电流的磁场同步测试 (新版)沪科版

17.2电流的磁场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如图所示,把螺线管沿东西方向水平悬挂起来,然后给导线通上如图所示的电流,请你想一想会发生的现象是() A. 通电螺线管仍保持静止不 动 B. 通电螺线管能在任意位置静止 C. 通电螺线管转动,直至A端指向南,B端指向北 D. 通电螺线管转动,直至B端指向南,A 端指向北 2.如图所示,小磁针静止在螺线管附近,闭合开关S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通电螺线管外A点的磁场方向向右 B. 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S极 C. 小磁针一直保持静 止 D. 小磁针N极向左转动

3.法国科学家阿尔贝和德国科学家彼得由于发现了巨磁电阻(GMR)效应,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如图是研究巨磁电阻特性的原理示意图.实验发现,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增强而减小.当闭合开关S1, S2,使滑片P向左滑动过程中,关于指示灯亮度的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逐渐变暗 B. 逐渐变 亮 C. 亮度不 变 D. 无法判断 4.如图所示是教材中关于电磁联系的四幅图片,关于这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若将小磁针移开,导线周围的磁场也随之消失 B. 乙图中,若同时改变电源正负极的接线和磁体的N、S极同时对调,导体棒ab将向相反方向运动 C. 丙图的实验可以说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D. 丁图中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线圈中除了因接入电源而产生的电流外,还会产生感应电流 5.如图是拍摄机动车闯红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光控开关接收到红灯发出的光会自动闭合,压力开关受到机动车的压力会闭合,摄像系统在电路接通时可自动拍摄违规车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光控开关接收到红光,摄像系统就会自动拍摄 B. 机动车只要驶过埋有压力开关的路口,摄像系统就会自动拍摄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文档

2020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文 档 Contract Template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报告一般是指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按性质的不同,报告可划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行 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体会指的是接触 一件事、一篇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之后,对你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 法和自己的理解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

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具体工作计划: 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2、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3、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4、开足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6、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7、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8、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10、做好各类台帐的记录工作。结合采用电子档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 3上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2. 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三、德育目标 1.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 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i寸论法 ?教学用具 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 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大家希望了解什么内容? 二、进入新课 [生甲]什么叫温度? [生乙]我们凭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可靠吗? [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 「师]现在问题提出来了,大家讨论*看能否解决 「牛一甲]我们把物体的冷热軽度叫做湿度 「牛乙[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吋靠的 「牛丙[应该用温度计测显温度 [师]既然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不可靠,我们怎么来验证. [生甲]很冷的冬天,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会觉得很冷,可是从外面走进屋子里的人会觉得比较暖和. [生乙]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得出. [想想做做] [生丙]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 到温水冷、右手感到温水热. [师]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中考知识点复习——九年级上期(沪科版) 第十二章从水之旅谈起 一.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三.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四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练习13.4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word版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3.4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60分) 1. 关于热机的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做功同样多的情况下,热机的效率越高消耗的燃料越多 B. 一般情况下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高 C. 热机的效率越高说明做功越快 D. 热机损失的能量中,废气带走的能量较少,主要是由于机械摩擦损失的 2. 对热学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的比热容是(),表示的水温度升高(降低) 吸收(放出)的热量 B. 热量是指物体具有能量的多少 C.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多 D. 热值大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3. 下列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尽量增大受热面积 B. 选用热值较高的燃料 C. 把煤磨成煤粉,用空气吹进炉膛 D. 烧煤时,加大送风量 4. 下列关于热值和热机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热值 B. 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提高热机效率 C. 柴油机的热机效率通常为 D. 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越大,热值越大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冠状病毒的传播是扩散现象 B. 即使煤炭没有完全燃烧,其热值也不会改变 C. 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一定是它吸收了热量 D. 因为沙石的比热容比水小,所以吸收相同的热量,沙石比水升温快 6. 一杯酒精用掉一半以后,关于剩下的酒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热值和比热容都减半 B. 热值和比热容都不变 C. 热值不变,比热容减半 D. 热值减半,比热容不变

7. 关于热机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蒸汽机的效率高于汽油机的效率 B. 热机所做有用功越多,它的效率就越高 C. 内燃机的效率越高,它消耗的燃料就越少 D. 热机效率越高,它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比例越大 8. 煤炭是一种重要能源。为判断煤炭品质的优劣,最科学的方法是检验煤炭 的 A. 比热容 B. 密度 C. 热值 D. 温度 9. 下列提高炉子效率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 把煤磨成粉,用空气吹进炉膛 B. 把煤粒在炉膛里吹起来燃烧 C. 把炉子密封起来不与空气接触,尽量减小热量损失 D. 用各种方法加大受热面 10. 如果甲热机的效率比乙热机的效率高,则可以说 A. 甲热机的功率比乙热机的大 B. 在单位时间内甲消耗的燃料比乙热机的少 C. 甲热机的转速比乙热机的大 D. 甲热机将燃气产生的内能变成机械能的百分比比乙热机的大 11. 燃烧煤炭易造成环境污染,氢是一种自然界中储量巨大的清洁能源。已知:无烟煤 的热值是,氢的热值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燃烧的无烟煤,放出的热量为 B. 完全燃烧的氢,放出的热量为 的氢和无烟煤均完全燃烧,氢放出的热量为无烟煤的四倍以上 D. 氢和无烟煤均完全燃烧,放出相同的热量,氢的质量为无烟煤的两倍以上 12. 下列关于热值和热机效率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热值 B. 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越大,热值越大 C. 热值和热机效率都是定值,与外界条件无关 D. 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提高热机效率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28人,从上学年考试成绩来看,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较差,物理成绩很不理想,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缺乏灵活应用的能力。二是物理计算能力不强。针对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本期工作的重点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突破,如果能突破这两个问题,那么学生的物理成绩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1)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3)教材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章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第十二章物态变化六种物态变化及其吸放 热、对一些物理现象的解 释 液化和汽化 升华和凝华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比热容;内燃机;热机效 率 比热容和热机效率的 计算 第十四章了解电路电路组成、串联电路和并 联电路、电流 并联电路、电流、电压 第十五章探究电路电阻和变阻器;欧姆定律; 伏安法测电阻;电阻的串 联和并联 变阻器、电阻的串联和 并联 第十六章 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 关;功率;测量电功率 测量电功率 四、教育教学方法与措施 1、科学地布置作业,尽量减少重复作业,提高作业的效益。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采用书面作业与实践操作作业相接合的方式,通过作业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2、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3、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4、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中拥有满足感及兴奋感。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限时训练12小粒子与大宇宙 (时间:20分钟) 1.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A.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 B.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 2.为了揭示微观世界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不是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 B.科学家发现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C.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的原子核高速运动 D.质子、中子、电子就是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 3.(2019·黄石中考)下面的现象与微观解释正确的是D A.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吸引轻小物体,则轻小物体一定带负电 B.摩擦起电创造出正、负电荷 C.固体很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没有间隙 D.腌制鸭蛋,盐分子能进入蛋中,说明盐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A A.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电子 B.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核、分子、电子 C.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核、分子、电子 D.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电子 5.(2019·无锡中考)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B A.液体很难被压缩 B.两个铅块相互压紧后粘在一起 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 D.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6.如图所示的情景,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B ,A) ,B) ,C) ,D) A.天柱山薰衣草落叶归根 B.虹山村油菜花花香阵阵 C.清源山缤纷秋叶色彩梦幻 D.九仙山雾凇玉树琼花 7.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C A.炒菜时盐多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 B.炒菜时青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易进入 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九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沪科版) 第十一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温度与温度计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三.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四.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五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一、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上册物理 7.1 电流 电压—电荷 同步练习(含答案)

7.1 电流电压—电荷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中正确描述原子结构的是() A.B.C.D. 2.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绝缘体的是() A.空气、油、塑料B.玻璃、油、大地 C.陶瓷、湿木材、橡胶D.空气、塑料、人体 3.用手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手上不掉,下列现象与此例实质相同的是()A.用潮湿的手去接触冰块时,手会被“粘”住 B.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被梳子“粘”起 C.将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D.将塑料吸盘挤压“粘”在玻璃上,可挂物体 4.如图所示,轻质小球甲、乙用绝缘细线悬挂,都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都不带电 B.甲不带电,乙带电 C.甲、乙都带电,并带有同种电荷

D.甲、乙都带电,并带有异种电荷 5.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而且会变得蓬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是导体 B.梳子梳头后,梳子带电而头发不带电 C.梳子与头发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D.梳头发变得蓬松是因为带上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6.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不带电验电器A接触如图所示,之后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将A、B验电器的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验电器B最终由于得到正电荷带正电 C.看到的现象是A的张角变为零 D.电流方向由A到B 7.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 A.一定带正电荷 B.一定带负电荷

C.可能带负电荷 D.可能带正电荷 8.有A、B、C、D、四个轻质小球,已知C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捧排斥,A与C相吸引,A与D相排斥,B与D相吸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带负电,D带负电,B一定带正电 B.A带负电,D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 C.A带负电,D带负电,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D.A带正电,D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 9.下列有关电的知识判断,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B.电子带负电,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 C.原子核带负电,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 D.一个氦原子,其核中有2个正电荷,其核外有2个电子 10.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与吸管的A端摩擦使其带电,再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吸管,吸管的A端与橡胶棒互相排斥,B端与橡胶棒互相吸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管的A端带负电,B端不带电 B.吸管的A端带负电,B 端带正电

了解电路全章教案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了解电路全章教案 电是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磨擦起电。 2、知道自然界有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过程与方法: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教育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 【重点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学习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能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验电羽一个、碎屑若干、气球两个、塑料棒一根。 学生实验:塑料梳子一反、直尺、铅笔、圆珠笔、毛皮、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支架两上、验电器。 【教学设计】 目标导入 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电?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图13-1至图13-5,加深学生对电和我们生活的认识。 延伸提问:假设一座城市完全断电,同学们想像一下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 引出课题:既然电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那么什么是电呢?

自主学习,讨论互动,展示交流 1、观察课本图,细读图片文字解释,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用准备好的塑料尺在自己或同学头发上摩擦后靠近碎纸屑,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3 ,观察课本图,结合“自主学习”的实验填写实验现象: (1)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梳子能_________轻小物体。 (2)将与毛皮摩过的塑料棒,靠近自来水细水流附近,水流将_____________。 (3)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___________轻小物体。人们说这些__________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__________。 4、阅读课本[信息窗],了解摩擦起电现象。讨论摩擦起电的实质。讨论的结果是: 5、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参照课本图: (1)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他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_的现象。 (2)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发现它之间相互_________的现象。 (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 ___________的现象。 6、上述实验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你们的共同认识是什么? 7、研究发现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人们把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棒上所带的电规定为正电荷,把用__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棒上所带的电规定为负电荷。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为: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_。 8,观察验电器构造,对照课本[讨论与交流]回答:验电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电器是怎样带上电的。 引导拓展 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试一试用验电器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怎样用验电器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怎样用验电器检验带电体的电性? 检测巩固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教版)汇总教学提纲

八年级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 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 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 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1h= 60 min= 3600 s. 第一章声 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

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 21== 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 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 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 强弱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 2.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 3.噪音与乐音的区别:是否为有规律的振动 4.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声源处 减弱;(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 人耳 处减弱 第二章 光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影子、日食、小孔成像、 2-1光的反射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特点: 光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一: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教学目标一、知识 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 计测量温度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 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2.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 理学道理. 2.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 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 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 学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 法教学用具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 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冷和热 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 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 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大家希望了 解什么内容?二、进入新课〔生甲〕什么叫温度?〔生乙〕我们凭 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可靠吗?〔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师〕现在问题提出来了,大家讨论,看能否解决〔生甲〕我 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生乙〕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 不可靠的〔生丙〕应该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师〕既然凭感觉来判断 物体的冷热不可靠,我们怎么来验证. 〔生甲〕很冷的冬天,在没有 暖气的房间里会觉得很冷,可是从外面走进屋子里的人会觉得比较 暖和. 〔生乙〕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得出. 〔想想做做〕〔生丙〕我们 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 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 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到温水冷、右手感 到温水热. 〔师〕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 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 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thermometer).1.温度计〔师〕我们用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点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 (3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熔化是吸热过程。如冰化成水 3.晶体熔化:A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B 特点:(1)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 4.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铁水变成铁棒 5.晶体凝固:A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B特点:①放出热量;②温度不变。 5.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的两种方式: (1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医用酒精消毒时感到手凉)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 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如雾、露水、各种“白气”。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四.升华与凝华 1.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升华是吸热过程。如用久了灯丝变细、卫生球变小、冰 冻衣服变干、干冰升华(舞台白烟、人工降雨)等 2.凝华:①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②凝华是放热过程。如霜、窗边冰花、灯管变黑 五.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一. 物体的内能 1.内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2.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2)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传递实质上是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3.热量: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热量。 二.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单位:J/(Kg。℃)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征,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它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吸收 的热量、温度的变化量无关。 (4)水的比热容是:4.2×103J /(Kg。℃) 物理意义:1kg的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后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2.物质的吸放热计算公式:Q =cm△t

九年级物理全册同步练习(打包57套)(新版)沪科版

12.1 温度与温度计 基础训练 知识点1 水之旅 1. “林都”伊春,一年四季风景如画,下列现象的成因不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的早晨,河面飘荡着的白雾 C.秋天果香扑鼻 D.冬天,飘落的雪花 2.日常生活中水能呈现出三种状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眼睛能够直接观察到的是() A.冰和水 B.水和水蒸气 C.冰和水蒸气 D.水、冰和水蒸气 3.火山喷发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如图4所示。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火山喷发时,大地呈态,岩浆以态形式喷出。 知识点2 温度 4.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5.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知识点3 温度计及其使用 6.关于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的示数为10℃ B.它的最小分度值为1℃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7.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8.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则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 综合训练 9.冬天,长时间放在户外的铁块、木头、砖块,关于它们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块的温度低 B.木头的温度低 C.砖块的温度低 D.三者的温度相同 10.如图所示,温度计显示液体的温度是30 ℃,则温度计玻璃泡里测温液体的温度是() A.28 ℃ B.29 ℃ C.30 ℃ D.31 ℃ 11.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以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K的高温超导材料。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绝对温度100K相当于()A.-173℃ B.-100℃ C.273℃ D.100℃ 12.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实际气温是() A.27℃ B.30℃ C.32℃ D.37℃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复习 班级姓名 第十二章温度与温度计 第一节.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水的熔点是0℃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如对病人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 度为沸点。水的沸点是100℃.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有熔化、汽升、华化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第四节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50℃,最小刻度值为1℃。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5.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③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因此用功或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 6.热量(1)定义: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热量。 (2)单位:焦耳(J) (3)计算公式: A物体的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吸收的热量: B物体的温度由C t?1降低到C t?2时放出的热量: 第二节.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J/(Kg。℃)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