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学精神与创新

科学精神与创新

科学精神与创新
科学精神与创新

科学精神与创新

科学技术在当代的威力以及对社会的巨大效用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在推进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经济活动中居主导地位,为人类提供越来越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还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认知方式及思想观念,具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价值。

科学呼唤科学精神

英国哲人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被迄今为止300多年人类历史的进程所充分证实。培根所言的知识为今天的人们所诠释,无疑主要是指科学知识,即在观察、实验基础上按理性逻辑建立起来的,由概念、定理、定律、原理构成的理论知识体系。恰如美国后现代主义者大卫·格里芬(D.Griffin)所言:科学一词的含义是知识;“科学”所不予承认的东西在我们的文化中便不被认为是知识。科学等同于知识这一认识愈演愈烈,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广泛的共识。提起科学,似乎除了科学知识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技能、方法就别无它物。其实这是~个片面的认识,很容易产生认识与实践上的误导,包括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完整理解和贯彻。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固然重要,但千万不应忘记还有科学精神。贯穿于科学实践活动中的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精髓和灵魂,只有贯彻和弘扬科学精神,我们的科学、教育事业才会有真正的起色,我们的创新工程才能持续地发展。

科学,就本质而言是人类探求真理的一种精神活动。对科学家而言,科学的目的是探寻自然的本质关系与规律。怀特海(F.N.Whitehead)说:科学的进步在于注意到内在联系……弄清楚什么是特殊寓于其中的一般,瞬息寓于其中的永恒,这是科学研究的目的。本世纪不少著名的科学家如彭加勒(H.Poincarè)、爱因斯坦、霍金等,都认为宇宙中存在着秩序,科学家的任务就是要揭示和理解这种秩序。霍金说:基于这样的信念,即宇宙由秩序所制约,我们现在能部分地,而且在不太远的将来能完全地理解这种秩序。也许这种希望只不过是海市蜃楼;也许根本就没有终极理论,而且即便有我们也找不到。但是努力寻求完整的理解,总比对人类精神的绝望要好得多。显然,科学家们坚持不懈醉心于科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基于这种执着的信念,它体现了乐观的、充满进取心的、追索真理的科学精神。

科学家为科学而科学(几乎很少带功利目的)的追索真理的精神,是科学事业蓬勃发展的源头。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正是来自于这种执着的求真,伟大的科学理论的创建又导致了重大的技术革新与应用。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与技术开始联姻并且与机器大生产结合。此后,科技与生产活动日趋紧密地结合,科技的开发、应用其功利目的也日益明显,因而人们往往只看到科技的实际效用及带给社会的巨大变化,忘记或忽视了其背后科学理论的重大作用,以及纯粹求真等精神力量的影响。原子理论的创立导致了原子能的广泛开发和利用,量子理论诱发了超导与激光技术,电磁场理论使雷达技术成为现实,基因理论使生物技术崭露头角……所有这些重大成就无不说明了这一事实。

科学的发展不单纯是理论的演变、技术的更新、方法的探讨和成果的展示,更重要的是通过所有这些进步体现与表达了人类难能可贵的科学文化精神。正是这种科学文化精神,才使科学活动与产品得以常变常新。人们从事科学史的研究,其宗旨不是仅仅罗列一系列的史实、事件,而是要揭示科学精神的发展,阐述与诠释人类对真理探索的历史——真理被逐步发现,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怎样从黑暗和偏见中摆脱禁烟渐渐获得解放与纠正的历史。科学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部思想解放的历史。科学史家萨顿(Sarton)强调:历史学家不应只是描述转瞬即逝的发现,而应在科学中发现那些永恒的内容。发现只是昙花一现,因为它不久会被更好的发现所取代,而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则是永恒的。惟有创新的科学精神才会孕育出不尽的新理论、新方法。

在科学史上还有这样的情形,某些科学理论与创新,其潜在的具有重大深远意义的价值和作用,有时不仅为当时一般的科学工作者无法察觉,就是科学理论的创造者本身,也未必完全明了和予以足够的估量,因此这种理论的出现,突然中断了科学发展的连续性而使人们无法理解、无所适从。经过了相当的时日,人们才能回过头来认清其真正的内涵与价值。这表明,科学探索活动中往往潜隐着重要的创新功能,其内在的价值尤其是精神上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科学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内涵丰富,择要而言有如下几方面。

穷根究底、换而不舍的求真精神

科学活动是人类追求真理本性的集中体现。人类面对自然界,不仅要知其然,还想知其所以然。事物的

本质关系不是裸露直呈的,需要科学家们对事物主动积极地观察、实验、分析、比较,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求真要尊重客观事实,要从事实出发,从现象之间或现象背后找出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每门学科各有自己的研究对象,而其对象又可从不同角度、侧面、层次去研究,所以学科又可细分为许多分支;各具体的研究对象之间又发生着直接间接的联系,互为制约与影响,因此学科之间又交叉、渗透、结合,趋向综合。整个自然界广至宏宇,深达粒子,不断地运动与变化,人类认识其真实面貌、探索真理的过程也将随之不断地发展;现实变动不居,科学求真必定要穷追不舍、上下探索。正是历代科学家们楔而不舍探索无穷变化的客观世界内在奥秘的科学实践活动,使得人类逐渐认识了大千世界的本来面目,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成果,同时也铸就了人类楔而不舍追求真理的坚韧品格与精神。

独立不羁的自由思想精神

要获得真理,就必须有独立不羁的自由思想之精神。这种精神表现有二:一是不为权威、经典所束缚,不迷信,不盲从。古人云:读书贵能疑。要以怀疑的眼光寻求反映事物本质的问题,从同中求异,从异中求同,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广泛探求,上下追索。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且。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已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其二是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绝不人云亦云。既可在前人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以批判的精神去芜取精,融入自己的创见,也可另辟溪径,以自己独特的见识去开辟新的生长点。

勇于进取、忘我献身的精神

马克思曾指出:在科学事业上犹如在地狱的人口处,必须去除任何犹豫、怯懦,抱有勇敢进取、义无反顾的精神。为了追求真理,为了科学事业,科学家们不仅可以舍弃个人的闲暇娱乐、家庭生活情趣与众多利益,必要时甚至还会牺牲个人的身家性命。科学史上这类故事不胜枚举:阿基米德刀架脖子还在进行科学演算,布鲁诺坚持自己的学说被烧死在鲜花广场,哥白尼提出日;已说遭受到长期迫害……

爱因斯坦在分析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时认为,除了某些人抱有急功近利的目的,多数科学家是出于探寻真理的兴趣与爱好,其中有些人甚至还带有摆脱世俗生活的羁绊、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的意愿。这些科学家面对艰苦的科学探索,非但不以为苦,还会产生深层的愉悦与美感。在科学事业上,这种以苦为乐、忘我献身的科学精神是发现真理的必由之路。

坚持真理、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

科学的根本目的是求得真理,所以一切以真理为准绳,以经得住实践反复检验并在逻辑上自洽的理论为依据。只要是真理,不管是否违逆经典、学术权威与机构的评判,一概都可置之不理。反之,如果事实反复证明你的理论见解难以成立,即使已花费了极大的心血,也要敢于否定自己。科学就是在不断证实与证伪的辩证过程中进步的。马克思说:“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科学就具有这种批判与革命的精神。

总之,科学精神的目的归根结底是寻求、揭示真理,推陈出新,不断进步。因此,科学精神的内核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创新。发现真理、提出创见的过程,也就是创新的过程。试想,没有创新,楔而不舍岂不徒劳无益?没有创新,自由思想有何意义?没有创新,忘我献身价值何在?没有创新,真理性的认识就可能在变化的条件下转化为谬误。可见,惟有创新,才能不断揭示真理,科学才得以进步,科学活动才会有生命力。

几对矛盾

在科学精神的理解上,可能还要注意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几个易混淆的观念。

自信与谦逊的统一

科学精神中的自信集中表现为独立思考,有主见,坚持真理而不轻易附和权威与经典。这种自信出自对真理追求的宏愿,坚信能获得真理的信念,同时也凭依科学家自身深厚的知识、能力,以及勇于进取、敢于承受风险的品格。科学工作者特别是年轻科学工作者的自信,有时会被人误解为“狂妄”、‘项傲”,其实真正贯彻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他有自信的一面,必定还有虚怀若谷的另一面。因为他的研究越深入,就越会发现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越感到自身力量的局限。牛顿在晚年就有深刻的体会:他自己好比是一个在真理大海边玩耍的孩子,只是幸运地捡到几颗光滑的石子、几只美丽的贝壳而已,面对浩瀚的真理的海洋自己还是知之甚少。正因为有“学而后知困。求而后知不足”这样的认识,科学家才会更加奋发努力地汲取各种精神养料,并以更坚定的信心去探索浩瀚无际的真理海洋。可见,自信与谦逊在科学精神L是内在地统一的。

个人独立自主与团队协作的统一

有人认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其难度与规模已远胜往昔,因而许多科研课题与项目需要依靠集体的智慧

和协作才能完成。这种被称为“团队精神”的说法是有道理的,但这并不妨碍个人在研究中独立自主地探索,也不意味着创新只有在团队的协作中才能产生。团队协作活动通常要有明确的研究任务和需攻克的目标,其中各人有特定的分工,是宏大的系统工程。协作应该还有一层含义,就是人们相互竞争、交流与启发,在智慧火花的碰撞、激荡中引发创新的思想和成果。无论是哪一种协作,归根结底离不开各人相对独立的自由创造,因为创造只能出自自由的心灵。在一定意义上,个人的独立自主更体现科学精神的内在本质,只有在各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且不受任何扼杀自由思想的环境与氛围的任桔,才可能产生创造性的奇迹,才可能集群体之智慧做出重大的创造性成就。由此可以说,个人的独立自主与团队的协作在科学精神L也是一致的。

怀疑精神的绝对和相对统一

马克思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是“怀疑一切”。在科学L,“怀疑一切”是科学精神极其重要的内涵。这里的“怀疑一切”是指对以往所有的理论知识,依据已变化的客观现实都可作必要的重新审视。科学家绝不应该只会躺在现成知识上重复咀嚼他人的理论。“怀疑一切”是科学思维与创新的根本,没有怀疑的精神就不可能有理论上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就不可能对科学证伪使之前进。如果爱因斯坦信奉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不敢有一丝的怀疑,就不会有相对论的创立;如果维尔穆特对已高度分化的哺乳类体细胞不可能再回复到个体发育的起始状态这一生物学理论奉若神明,就不会有克隆多利羊的奇迹发生。就此而言,怀疑精神是绝对的。

但是,“怀疑一切”的精神不能滥用,它不是不作任何艰苦的探索与思考,便不负责任地否定一切既定的理论知识。正如彭加勒所说:怀疑一切和信仰一切同样是方便的答案,每一个都使我们不用思考。怀疑的目的是要寻求突破曰,把科学理论推向前进,而不是推倒一切,什么都不干。怀疑、提出问题,只能在以往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即使是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也是把以往合理的理论成分包容在内,而不是完全摒弃。在这个意义L,科学的怀疑精神又是有条件的,它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弘扬科学精神有利于创新

创新的内涵,是指人类在深化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基础上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因此,要创新就必须研究、探索、思考、不断突破,永不止步。具体而言,创新可以有理论的创新、技术的创新、方法的创新、工程的创新等等,但从本质上而言,所有这些一以贯之的是创新意识和观念,是创新精神。创新是推动任一事物发展的原动力,除旧布新才会有生命力。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实际上也是科学技术的生命力。

科学知识的创新通常是一个累积渐进的过程,因此,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样,科学技能、方法的创新一般也要以已往的技能与各种方法为基础,但掌握了理论知识、技能、方法不等于就是创新,也不意味着必定能创新。关键是在掌握知识、技能、方法的过程中是否具备以创新为内核的科学精神。当然,我们也不可贸然下结论说,只要具备或贯彻了科学精神,必定会有创新成就,不过可以断言,若缺乏科学精神,必定不会有创新。科学精神的有与无,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创新的可能与不可能;科学精神的强与弱,在某种程度L决定了创新成就的大与小。所以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宣传、弘扬科学精神。

而在这方面,无论是从学校教育还是整个社会的教育层面来看,都还与形势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学校教育以往注重的是科学知识的教育,技能、方法的教育略次,而科学精神的倡导与教育往往被忽略。最典型的就是应试教育: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教学、考试方法单一,学生个性被扼杀,思维不活跃,没有自由想象的时间与空间,浅尝辄上,急功近利等等。

从整个社会层面看,因所受文化教育的制约,许多人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即使是科学工作者,也有不少人困于既定的科学知识、科学范式与思维定势,缺乏打破现状的眼光与胆略,因而在科学理论的重大建树,在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等创新上举步维艰。另一方面,科学往往有其特定的语言、知识结构、范式,不易为常人理解,虽然人们经常受益于科技的成果,因而会感受到科学对社会的普适性与亲和性,但人们对科学精神却不甚了了。就是一些科学家,也如萨顿所言:只了解科学的物质成就,而忽视了它的精神。因此,大力普及科学知识,营造浓厚的科学氛围,宣传、弘扬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以通俗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科学启蒙,当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就教育而言,宣传、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应与培育青少年的创造性品格结合起来。创造性品格一般由创造性的认知品质和创造性的人格组成。前者指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收放自如的发散和收敛性思维能力,以及深达事物本质的直觉能力;后者一般指充分的自信心,鲜明的独立性,富有变革精神,有强烈的探求真理的欲望与好奇。乙,有明确的自觉性与坚定的意志力,此外还要有强烈的艺术审美感等等。

创造性品格的形成与许多因素相关,如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卓有成效的教育,当然还与遗传及个体

主观因素等有关。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有的放矢的创造性教育应该是主导性的,营造浓厚的科学氛围,并将科学精神渗透于教育的各个环节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进一步而言,在倡导科学精神的同时还应十分注意人文精神的弘扬。尽管两者的内涵不尽相同,但从本质L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共通的。从科学的起源及进程看,最初科学是以自然哲学的形态出现,在哲学思想的观照下发展,并受艺术甚至神话等启迪。即使近代科学与哲学相揖分手,但其崇尚自然主义、关注人类的世俗生活,以及倡导理性自由的思考等,依然受到哲学以及人文学科的影响。科学理论通常是从公理、原理出发,而公理、原理作为人类无数次实践经验的结晶,通过直觉自然积淀、形成为清晰自明的精神产物,这与人文精神活动中的直觉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科学精神的求真、创新是符合人的本真天性的。在求真、创新中表达的执着、坚韧、自由不羁、进取、献身等精神,也是人文精神所要表达的内涵。

人文精神以人为本,追求终极关怀,其中同样寓有求真的精神。人文精神倡导知情意、真善美统一的人格与精神境界,在科学精神中同样可以听到看到类似的应答与反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主张充分张扬个性,培养特立独行的品格、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总而言之,倡导科学精神有利于创新,有利于科技的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精神的清洁剂,它同人文精神一样,还有利于人类精神境界的纯化与提升。因此,它不仅具有物质文明建设举足轻重的功能,还具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价值。

科技与创新作文字

科技与创新作文字 导读:【第一篇】 科技,顾名思义,就是科学技术的意思。对于科技大家应该不陌生,因为它就运用和服务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切相连。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还跟给我们带来了身体上的舒适。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科技代表了一种精神,也代表了一种力量;代表了一种创新,也代表了一种文明。它是估计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不管在什么领域,科技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科技的运用很广泛,军事、生物以及航天都运用到了科技。科技已融入了生活,也丰富了生活。在街道、在家中、在教室、在商店,科技都给人们带来了便捷。可以说,是人类造就了科技,也是科技造就了人类,人类和科技是相互依存的。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科技。下面我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奇妙的科技生活中看看。 人靠衣装,每个人都需要用衣服来装扮自己。仔细看看我们穿的衣服,晴纶的、丝绸的、纯棉的……瘦身的、保暖的、健体的……多不胜数,它们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舒适,健康和快乐。而这些衣服的制作都离不开科技,就说保暖衣吧,它可以使你感到温暖,在寒冷的冬季,我们可以不用穿上肥大的厚羽绒服、粗重的毛衣,只靠一件轻薄细软的保暖衣就可以让我们倍感温暖。瞧,这不是科技带给我们的便捷吗? 再来看看我们吃的,现在,我们吃的东西都要讲究一点,那就是

健康!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大家对食品的观念也改变了,不单单只追求味道好,还要求食品健康营养。现在很多人吃的都是科技食品,比如:蛋白质粉、钙片、膳食纤维等,它们都是经过科技人员的研究而来的。 今天,我们来说说一样科技食品:蔬菜汁饮料。蔬菜是人体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它是生命健康的保证,在营养保健方面,蔬菜能提供全面的营养,预防甚至治疗营养的缺乏。但由于蔬菜的味道还不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所以,科技人员们将蔬菜进行了改善,制作出了味道可口的蔬菜汁饮料,成为了理想的未来饮料。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用来修筑家居中最常见的材料——水泥。水泥是由石灰石和黏土等加工而成的一种棕色的灰粉末,使用时与水拌后变得坚硬异常。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功能型的水泥也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品种很多,如:玻璃水泥、轻型水泥、橡胶水泥、加糖水泥、变色水泥……等十几种高科技的水泥,它们各有特色,都是科技的结晶。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种很神奇的水泥:变色水泥。这种水泥不但是理想的建筑材料,而且还可以用于预报天气,也有“气象水泥”之称,在天气干燥时,它呈蓝色;一旦变潮湿,即成紫色;如果下雨,则在吸收水分后变作明亮的玫瑰色。它之所以会变色,是因为在水泥中加入了二氧化钴。瞧,是不是很神奇呢?其实这也是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和便捷。

创新思维与领导决策(试题)

单选题 正确 1.创新思维与领导决策的基本矛盾包括: 1. A 放与收的矛盾 2. B 决与策的矛盾 3. C 科学化和民主化的矛盾 4.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 2.在决策的过程中,领导人要考虑哪些方面: 1. A 战略 2. B 全局 3. C 方向 4.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 3.房地产价格经过长达2年的打压仍居高不下,根本原因在于: 1. A 房地产商同行同地哄抬物价 2. B 地方与中央政府在发展房地产开发方面的讨价还价,相互博弈 3. C 房地产商与地方和中央政府讨价还价 4.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 4.化繁为简难还是把简单的问题弄复杂了难: 1. A 化繁为简难 2. B 把简单的问题弄复杂了难 3. C 不多不少,两者是同样的困难 4.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 5.毛泽东认为农民运动是: 1. A 痞子运动 2. B 革命运动 3. C 以上都不对 4.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 6.看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能力倾向与类型,包括: 1. A 感觉型 2. B 直觉型 3. C 以上都包括 4.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

1. A 最突出的前景 2. B 深度的背景 3. C 以上都包括 4.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 8.1960年西蒙明确指出领导决策中至关重要的匮乏的因素是: 1. A 信息 2. B 意见 3. C 领导人的注意力的集中 4. D 数据 正确 9.领导人的注意力的集中有哪些基本环节: 1. A 对自身多方面兴趣的自觉节制 2. B 转移、投入到战略性、全局性问题 3. C 对战略性全局性问题钻进去、有办法 4.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 10.矛盾有主有次,抓住问题要分两个方面,包括:

科学精神与创新

科学精神与创新 科学技术在当代的威力以及对社会的巨大效用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在推进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经济活动中居主导地位,为人类提供越来越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还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认知方式及思想观念,具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价值。 科学呼唤科学精神 英国哲人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被迄今为止300多年人类历史的进程所充分证实。培根所言的知识为今天的人们所诠释,无疑主要是指科学知识,即在观察、实验基础上按理性逻辑建立起来的,由概念、定理、定律、原理构成的理论知识体系。恰如美国后现代主义者大卫·格里芬(D.Griffin)所言:科学一词的含义是知识;“科学”所不予承认的东西在我们的文化中便不被认为是知识。科学等同于知识这一认识愈演愈烈,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广泛的共识。提起科学,似乎除了科学知识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技能、方法就别无它物。其实这是~个片面的认识,很容易产生认识与实践上的误导,包括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完整理解和贯彻。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固然重要,但千万不应忘记还有科学精神。贯穿于科学实践活动中的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精髓和灵魂,只有贯彻和弘扬科学精神,我们的科学、教育事业才会有真正的起色,我们的创新工程才能持续地发展。 科学,就本质而言是人类探求真理的一种精神活动。对科学家而言,科学的目的是探寻自然的本质关系与规律。怀特海(F.N.Whitehead)说:科学的进步在于注意到内在联系……弄清楚什么是特殊寓于其中的一般,瞬息寓于其中的永恒,这是科学研究的目的。本世纪不少著名的科学家如彭加勒(H.Poincarè)、爱因斯坦、霍金等,都认为宇宙中存在着秩序,科学家的任务就是要揭示和理解这种秩序。霍金说:基于这样的信念,即宇宙由秩序所制约,我们现在能部分地,而且在不太远的将来能完全地理解这种秩序。也许这种希望只不过是海市蜃楼;也许根本就没有终极理论,而且即便有我们也找不到。但是努力寻求完整的理解,总比对人类精神的绝望要好得多。显然,科学家们坚持不懈醉心于科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基于这种执着的信念,它体现了乐观的、充满进取心的、追索真理的科学精神。 科学家为科学而科学(几乎很少带功利目的)的追索真理的精神,是科学事业蓬勃发展的源头。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正是来自于这种执着的求真,伟大的科学理论的创建又导致了重大的技术革新与应用。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与技术开始联姻并且与机器大生产结合。此后,科技与生产活动日趋紧密地结合,科技的开发、应用其功利目的也日益明显,因而人们往往只看到科技的实际效用及带给社会的巨大变化,忘记或忽视了其背后科学理论的重大作用,以及纯粹求真等精神力量的影响。原子理论的创立导致了原子能的广泛开发和利用,量子理论诱发了超导与激光技术,电磁场理论使雷达技术成为现实,基因理论使生物技术崭露头角……所有这些重大成就无不说明了这一事实。 科学的发展不单纯是理论的演变、技术的更新、方法的探讨和成果的展示,更重要的是通过所有这些进步体现与表达了人类难能可贵的科学文化精神。正是这种科学文化精神,才使科学活动与产品得以常变常新。人们从事科学史的研究,其宗旨不是仅仅罗列一系列的史实、事件,而是要揭示科学精神的发展,阐述与诠释人类对真理探索的历史——真理被逐步发现,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怎样从黑暗和偏见中摆脱禁烟渐渐获得解放与纠正的历史。科学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部思想解放的历史。科学史家萨顿(Sarton)强调:历史学家不应只是描述转瞬即逝的发现,而应在科学中发现那些永恒的内容。发现只是昙花一现,因为它不久会被更好的发现所取代,而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则是永恒的。惟有创新的科学精神才会孕育出不尽的新理论、新方法。 在科学史上还有这样的情形,某些科学理论与创新,其潜在的具有重大深远意义的价值和作用,有时不仅为当时一般的科学工作者无法察觉,就是科学理论的创造者本身,也未必完全明了和予以足够的估量,因此这种理论的出现,突然中断了科学发展的连续性而使人们无法理解、无所适从。经过了相当的时日,人们才能回过头来认清其真正的内涵与价值。这表明,科学探索活动中往往潜隐着重要的创新功能,其内在的价值尤其是精神上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科学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内涵丰富,择要而言有如下几方面。 穷根究底、换而不舍的求真精神 科学活动是人类追求真理本性的集中体现。人类面对自然界,不仅要知其然,还想知其所以然。事物的

科研诚信与创新之道2020考试答案

科研诚信与创新之道 1.科技工作者在进入科学殿堂的第一天起,就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10.0分) A.专利权 B.署名权 C.自由权 D.隐私权 我的答案:B√答对 2.()是良好科研行为的基础。(10.0分) A.科学实验 B.善待动物 C.科学方法 D.科研诚信 我的答案:D√答对 3.在评议评价他人贡献时,必须坚持()标准,避免主观随意。(10.0分) A.社会 B.个人 C.客观 D.公平 我的答案:C√答对 4.科学是追求()的伟大事业。(10.0分) A.客观知识 B.自然科学 C.技术创新 D.论文发表

我的答案:A√答对 1.科研诚信要求科研工作者从事科研活动时必须做到()。(10.0分)) A.实事求是 B.不弄虚作假 C.恪守科学价值和行为规范 D.仔细观察 我的答案:ABC√答对 2.科研不端行为的主要特征是()。(10.0分)) A.违反科学界通用的道德标准,或严重背离相关研究领域的行为规范 B.具有主观故意性,明知故犯或肆无忌惮 C.诚实的错误或观点分歧 D.不重视试验验证 我的答案:ABD×答错 1.2018 年 7 月 3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强调“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2.韩春雨提供的实验方法(技术)和结果无法重复,有“不端行为”的嫌疑。(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科研不端行为包括诚实的错误或观点分歧。(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创新思维与决策艺术考试答案

百度文库 公务员创新思维与决策艺术考试答案 1?责任分散在集体研讨中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分别是()和集体冒险。(分) A.旁观心理 B.推脱心理C从众心理D.依赖心理 我的答案:D答对 2?克服责任分散效应,要清晰了解个体思维的长处和局限性。这种克 服责任分散的方法的优势不包括()。(分)\ A.应对简单 B.结构良好C方案多样化D.边界清晰的问题有效 我的答案:C答对 3?对于影响团队创新思维的主要障碍,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分)A.主体:思维方式同质化 B氛围:过于自由和开放沟通 C观念:从众行为与群体压力 D.班长:鼓励参与意识较低 我的答案:B答对 4?知觉局限是影响个体思维创新的主要障碍之一。个体依据其需要、 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知觉局限是()(分) A.选择性知觉 B.晕轮效应C投射作用D刻板印象 我的答案:C答对 5?在政策过程中是通过思维创新来促进机制和体制创新的,从创新思

维的角度来看,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包括()。(分) A.决策过程透明化 B.民众参与制度C政策手段科学化D.政策效果隐性化 我的答案:D答对 6?我国是()主导的国家,这是由我国的体制决定的。(分) B行政 我的答案:B答对 7?自己有正确的判断,但看多数人的意见与自己不一致,从而怀疑自 己以至放弃自己的判断,这种行为属于()。(分) C从众行为 我的答案:C答对 8?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创新思维的主要特点的是()。(分) A.及时性 B.求异性C创新性D有效性 我的答案:A答对 9.创新思维是以()为导向,把新理念、新方法与新工具用于解决问题过程,破除思维障碍,突破思维定势,最终实现问题创造性解决的过 \ / 程。(分) B问题 我的答案:B答对 10?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西方国家解决群体性事件的理论的是()。(分)A.社会结构失衡B.市场经济危机C制度供给不足D心理失衡 我的答案:B答对

自然辩证法与创新精神

自然辩证法与创新精神 摘要:创新精神是自然辩证法的题中之义,自然辩证法是创新的产物且处于不断创新之中;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表现在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目的、方法论功能所蕴含的创新机理以及它曾经和正在引导科学家的创新等方面。因此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研究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联系密切,应当突出自然辩证法的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功能和以创新机理为核心的方法论功能,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创新;培养 随着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自然辩证法的范式正在进行一次新的转变,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哲学的新范式。从自然辩证法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创新精神是其题中之义,因为它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创新的结晶,而且正处在不断的创新之中;从自然辩证法的功能来看,它既包含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功能,又包含以创新机理为核心的方法论功能。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创新精神也是自然辩证法之显著特征和突出功能的充分显现。因此,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对于加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自然辩证法呈现出科学技术哲学的新范式 自然辩证法(德文Dialektik der Natur,英文dialectics of nature),原本是19世纪中叶由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学术界一般认为自然辩证法由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三部分组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自然科学的高度分化与综合的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交融,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经验材料和理论思想,使当代自然辩证法被拓展为包括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哲学的新范式。这一范式的转变可以从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内容和性质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加以考察。 1.当代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

谈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谈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摘要】科学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全面全方位去发展学生的个性的根本的途径。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创新发现 如今,创新精神对于学生来说,显得十分重要。我们知道,鱼离不开水,瓜离不开藤,人类离不开美丽的大自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的职责,让孩子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自然现象的探究员,做科技创新的小主人,使科学教学一举多得,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全面全方位去发展学生的个性的根本的途径。 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之中,我是这样做的: 1.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的目标 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都处于萌芽的状态,怎样才能在学习活动之中,使学生领悟新的道理、发现新的问题,创造新的内容等一系列探究性的思维的培养,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根本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之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1 有趣去做。在教学之中,我努力去创设大自然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亲切与爱好之情,引导学生充分去发掘生活的资源,趁势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兴

趣研究身边显而易见的自然现象,从中受到启发。使学生做到能从身边的平常事物之中发现问题,并能积极地去研究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有了,其他的就都好做了。 1.2 敢于去做。创设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的欲望,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使学生被自然的魅力所吸引,孜孜不倦,探索不已。鼓励学生积极动手,不怕失败,多次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1.3 尝试去做。创设试验情景,启发学生试着用自然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从中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反复试验,相互交流,学会反思学习的过程,自觉去调控学习的思路及创造的激情。鼓励学生积极去尝试,积极去实践。 1.4 做中去悟。创设参与情境,尽量使一些陌生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操作、分析,而豁然去领悟。能说明,评价试验的结果,对于一些不懂的问题,积极进行思考,力争得到一些初步的结论。 1.5 悟中去疑。创设生疑情境,自然的秘密不是一眼就可以识破的,引导学生由直观感知事物的现象,发掘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敢于进行质疑,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要鼓励学生时时保持这样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2.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途径 2.1 抚育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观察自然,萌发创新

创新思维与决策艺术

创新思维与决策艺术 单选题 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西方国家解决群体性事件的理论的是(市场经济危机)。 2.责任分散在集体研讨中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分别是(依赖心理)和集体冒险。 3.克服责任分散效应,要清晰了解个体思维的长处和局限性。这种克服责任分散的方法的优势不包括(方案多样化)。 4.我国是(行政)主导的国家,这是由我国的体制决定的。 5.创新思维是以(问题)为导向,把新理念、新方法与新工具用于解决问题过程,破除思维障碍,突破思维定势,最终实现问题创造性解决的过程。 6.自己有正确的判断,但看多数人的意见与自己不一致,从而怀疑自己以至放弃自己的判断,这种行为属于(从众行为)。 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创新思维的主要特点的是(及时性)。 8.知觉局限是影响个体思维创新的主要障碍之一。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知觉局限是(投射作用)。 9.在政策过程中是通过思维创新来促进机制和体制创新的,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来看,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包括(政策效果隐性化)。 10.对于影响团队创新思维的主要障碍,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氛围:过于自由和开放沟通)。多选题 1.从利益和习俗层面看,影响个体思维创新的主要障碍包括(利益和偏好影响、知识和阅历局限、制度或习俗制约)。 2.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坚持创新思维,政策过程包括(政策目标的设定、政策方案的制定、做政策分析,进行选择)。 3.对于经济、社会、政治和技术变革对公共决策越来越高的要求,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BCD)。 4.公共决策的问题实际是作为决策中心的政府官员在思维上受(经验定势、权威定势、政府中心定势)影响的结果。 5.现在公务员决策越来越难的原因是(社会处于深刻的变迁之中,对这种变革和变迁缺乏深刻的研究、公民的主体意识空前的提高,空前的强化、公共部门的公信力近10年来大幅度流失)。 6.克服偏见的做法包括(目标聚焦、增加备选方案、平衡逻辑决策与直觉决策)。 7.制定一个好的决策,其步骤包括(ABCD)。 8.从本质上说,创新思维是引发出创新性设想的思维形式,包括(ABCD)。 9.克服影响个体思维创新的障碍的方法包括(ABCD)。 10.当前公共决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过程封闭,主要在公共部门之间运作、经验主导,引入科学理论不足、路径依赖,习惯使用行政手段)。 判断题 1.激烈情绪会降低领导者智商,政策分析过程中要防范非理性干扰及路径依赖,避免智障现象。(正确) 2.要实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实践创新和政策创新,首先必须思维创新、观念创新。(正确) 3.风险评估要善于借助理论假设,来规避决策陷阱。(正确) 4.克服责任分散现象,要坚信集体智慧通常高于个体智慧,集体思维的好处是:信息量大、备选方案多、各种体验丰富、具有互相激发效应、有更高的决策可接受性。(正确) 5.政府是公共政策制定的核心力量,也是唯一力量。(错误) 6.要做“大领导”自身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性格比较外向,和气,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对各

美国的科技创新精神资料

美国的科技创新精神 与世界其它各国相比,美国的最大特征是什么?美国国力强大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是自然资源吗?俄罗斯、中国、巴西、加拿大等,都有可以与美国相比的自然资源。 是民主与法治制度吗?西欧与北欧诸国都有与美国相似的政治体制。 我认为,美国的最大特征,它强大的主要原因,是它的科技创新精神。 这是我自1982年之后,多次来美国的体会。2010年,我来美国探亲,时间是短短几个月,但我依然感到,美国的科技创新精神,至今不减。 本文从若干领域,谈谈美国的科技创新,最后分析一下:美国所以有持续的科技创新精神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基础科学领域. 纯科学(Pure Science 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在中国称为:基础科学。它是科学技术的根本来源。 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主要是授予在基础科学方面作出杰出成就者。 以物理学为例,以下列出自 1999-2008年的十年间的获奖成就与获奖者名单。年份获奖成就获奖名单 1999阐明弱电相互作 用的量子结构H·霍夫特、韦尔特曼(荷兰) 2000发明集成电路杰克·基尔比(美国) 2001在“碱金属原子稀 薄气体的玻色- 爱因斯坦凝聚态” 以及“凝聚态物质 性质早期基本性 质研究”方面取得克特勒(德国)、康奈尔、卡尔·E·维曼(美国)

成就 2002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 先驱性贡雷蒙德·戴维斯、里卡尔多·贾科尼(美国)、小柴昌俊(日本)“ 2003在超导体和超流 体领域中做出的 开创性贡献。” 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安东尼·莱格特(美国)、维塔利·金茨堡(俄罗斯) 2004“对量子场中夸克渐进自 由的发现戴维·格罗斯(美国)、戴维·普利策(美国)和弗兰克·维尔泽克(美国) 2005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 发展作出的贡献。对光学 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罗伊·格劳伯(美国)、约翰·霍尔(美国)和特奥多尔·亨施(德国) 2006发现了黑体形态和宇宙微 波背景辐射的扰动现象。约翰·马瑟(美国)和乔治·斯穆特(美国) 2007发现巨磁电阻效应的贡献艾尔伯·费尔(法国)、 皮特·克和鲁伯格(德 国) 2008提出了对称性破 坏的物理机制, 并成功预言了自 然界至少三类夸 克的存在。日本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小林诚、益川敏英 在这十年中,物理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七年都有美国科学家,居世界各国之首。其他在化学与生理学、医学领域的情况,基本相同。

改进科学教学 培养创新精神

改进科学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需要大批具有高科技素质的人才,随着人类劳动工具的智能化和素质教育的普及,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念,学生记”的科学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改进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科学教学领域中人们积极探索和急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经过多年的科学教学实践,我在改进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方面逐渐摸索到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不成熟的做法。我认为:改进科学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应认真抓好以下几个环节: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是改进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成绩及创造力的发挥,一位有较高素质的教师能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时机,鼓励学生发挥进取心,同时多给学生创造性的机会,允许他们充分发表不同的意见等,这样就可以促成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和创造性发言的机会。如:在二年级的科技活动课上,教师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在卡纸上画出图,让学生剪剪贴贴,做个飞碟模型,看看飞碟能不能飞?顿时,孩子们都认真地制作起模型来。看,飞碟飞起来了,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接着让学生讨论,如果遇到飞碟怎么办?宇宙人来了怎么办?孩子们讨论得非常热烈,他们为参与

了飞碟探索而高兴。 掌握教学策略,跳出传统教学的框框是改进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例如:讲种子萌发的内容时,不直接告诉学生种子萌芽需要的条件,而是安排实验让他们动手去做,通过观察比较、记录、总结,自己得出种子萌芽所需要的温度、湿度、空气、阳光等各项条件,这样,不仅学得牢固,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一位教师在讲有关叶子的知识时,问道:“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同学们回答:“是绿色的”,老师又问道:“树叶是什么形状的?”不少同学回答说:“是椭圆形的。”教师胸有成竹,并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结论,而是把他们带上山去,采集各种树叶标本。采集回来,大家把树叶放在桌上,老师让大家重新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树叶的形状也是千奇百怪,锯齿行的、针状形的、扇形等等,什么样的都有。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一种人生的哲理:世上的事情都不是象“树叶是绿的”那样简单,要认识它,就要到实践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要掌握高超的教学策略,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本技能,还要善于捕捉教育新信息。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改进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必要有益的补充。创造力是一种高级的能力,是一种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领会了课堂内容之后,需要这些知识去指导

科研诚信与创新之道习题

1.科学家的科研行为的()才能赋予科学以诚信和神圣。(10.0分) A.道德化 B.合理化 C.正规化 D.理想化 我的答案:A√答对 2.科技工作者在进入科学殿堂的第一天起,就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10.0分) A.专利权 B.署名权 C.自由权 D.隐私权 我的答案:B√答对 3.科学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享有较高的(),这一点已为科学的空前繁荣做出了贡献。(10.0分) A.依存关系 B.信用水平 C.互动性 D.流动性 我的答案:A×答错

4.()是良好科研行为的基础。(10.0分) A.科学实验 B.善待动物 C.科学方法 D.科研诚信 我的答案:D√答对 1.1942 年,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提出的科学的社会规范包括()。(10.0分)) A.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B.普遍主义 C.共有主义 D.无私利性 我的答案:ABCD√答对 2.查尔斯?李普森在《诚实做学问——从大一到教授》一书将学术诚实归结为()三个简单而有效的原则。(10.0分)) A.当你声称自己做了某些工作,你确实是做了 B.当你做实验时,你必须破除先入之见 C.当你依赖了别人的工作,你要引注它 D.当你要介绍研究资料时,你应该公正而真实地介绍它们 我的答案:ACD√答对

1.每一个科学家都应该致力于科研诚信或学术诚实并对自己的科研行为负责(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2.每一个科研机构都应致力于营造一种提倡科研诚信的环境,奉行优胜、诚信和守法的标准。(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2018 年7 月3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强调“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4.2017 年4 月11 日,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医学学院发布报告《培育科研诚信》指出,在成果发表方面,学术团体和期刊应基于“重大智力贡献”原则,确立清晰的作者身份标准,各学科都应谴责荣誉作者、代笔作者和强制作者现象。(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科技与创新》题目

一、判断题: 1、科技创新成为人类一切文明、进步的源泉,成为决定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第一要素。(√) 2、科技是人类在长期社会与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精神财富,它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强大的动力。(知识)ⅹ 3、现代技术可分为实验技术、专业技术、生产技术和应用技术。ⅹ 4、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部分组成。√ 5、高新技术群中的前沿科技是世界科技竞争中的制高点。√ 6、跨国公司和科学共同体是科技国际化的重要动力。(科技全球化)ⅹ 7、知识经济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期)ⅹ 8、生物技术的两个标志性技术是: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9、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正在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10、为实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战略目标,国家为今后15年科技工作确定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11、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是筋骨。√ 12、引领未来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长期的根本任务。√ 13、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错建设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的口号) 14、浙江省作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省份,已经全面具备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条件。(错初步具备) 15、建设创新型省份,能真正实现浙江经济由“浙江创造”向“浙江制造”的战略转变。(错“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 第四讲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教育 16、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具有较高模仿、吸收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在引进先进技术后,对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再创新,提高先进技术成果和产品在全社会的推广应用程度。(对) 17、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自主创新能力优势,谁就能在人才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战略地位(错综合国力) 18、影响我国发展高科技,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瓶颈是缺乏科技人才。(错科技将帅人才) 19、科技将帅人才就是战略科学家。(对) 20、我国将帅人才中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是属于综型科技将帅。(对) 21、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同化原有观点、概念而形成新观点、新概念。(对) 22、科学方法即科学研究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及手段的总称。(对) 23、追求健全人格是创新教育的一大特征。(对) 24、创新教育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一出现就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错美国) 25、创新能力是人的体能、技能和智能三者高度统一的产物。(对) 26、个体创新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和综摄法等。(错集体创新方法) 27、检核表法是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创造发明的对象,用一张一览表列出一系列设问的提纲,然后逐项进行核对和讨论,并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发明的设想。(对) 28、检核表法是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明的。(错奥斯本) 29、5W2H法是以5个W开头的英语单词和2个以H开头的英语单词进行设问并发现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对) 30、5W2H是从10个方面进行思考,设计问题,然后逐项检核,达到解决问题,实现创新的目的。(错 7个) 31、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奥斯本借用一个精神病学术语“brain storming”作为该方法的名

创新思维与领导决策课程(95分)

创新思维与领导决策课程 一、单选 ( 共 16 小题,总分: 40 分) 1. 柯林斯,专门统计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投资收益的情况,区分了大盘股、优秀公司和高瞻远瞩的公司。 A.1960年-1996年 B.1978年-1996年 C.1980年-1996年 D.1990年-1996年 2. 连战、宋楚瑜大陆之行的第一站是()。 A.西安 B.南京 C.沈阳 D.北京 3. ()不仅是要获得形式合法性,主要的是要获得心理合法性,也为执行埋下伏笔。 A.发散思维 B.价值判断 C.走程序 D.事实判断 4. 放,就是创新思维中的()。 A.领导人的思路 B.发散思维 C.收敛思维

D.下决心 5. 弱相互作用宇称非守恒定理是()提出的。 A.西蒙 B.爱因斯坦 C.弗莱明 D.杨振宁 6. ( )发现了青霉素。 A.西蒙 B.杨振宁 C.弗莱明 D.爱因斯坦 7. ()就是关注细节,就是落实。 A.科学化 B.决策 C.执行 D.民主化 8. 深圳市促进和保护改革与创新条例是在()通过的。 A.2005年底 B.2006年底 C.2007年底 D.2008年底

9. ()对认知科学和决策科学的重大贡献之一是揭示出了一般意义上的问题察觉机制的主要环节。 A.西蒙 B.弗莱明 C.杨振宁 D.爱因斯坦 10. ()提出“我们各级领导人一定要学会尊重经济规律,一定要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维方式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少用政治和行政手段,多用经济和法律手段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 A.十六届一中全会 B.十六届二中全会 C.十六届三中全会 D.十六届四中全会 二、多选 ( 共 8 小题,总分: 20 分) 11. “问题”的三个主要的方面有()。 A.思想观念内部的矛盾 B.思想观念与外部事实有矛盾 C.外部观念与思想、事实有矛盾 D.价值立场本身有矛盾 12. 大主意需要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接受()考验。 A.大思路与事实吻合不吻合 B.领导人的大思路、大主意与逻辑、理性、科学吻合不吻合 C.领导人个人的新思路、新主意,与绝大多数人的想法一致不一致

面试热点: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激励青少年

面试热点: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激励青少年【热点背景】 屠呦呦事迹纳入新教材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激励青少年 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的杰出贡献和事迹已被统编三科教材选入,正式走进了中小学生的课堂与生活。2019年秋季学期将开始推广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已确定将屠呦呦2011年的获奖感言及同年发表的论文改编成课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初中历史教材也在《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中,对屠呦呦科研团队先进事迹进行了专题介绍。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骄人祖先灿烂文化”单元中,也对屠呦呦的事迹进行了简述。 【题目预测】 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的杰出贡献和事迹选入小初高的教学教材,正式走进了中小学生的课堂与生活。对此,你怎么看? 【中公解析】 以教材的形式,让屠呦呦及其团队的事迹让更多青少年充分了解,说明国家对科学精神的重视,旨在以高尚的科学精神激烈广大青少年立志高远,不断奋斗,是十分值得肯定的。 我国古代科学独具特色,其中中医药学已有几千年历史。独特的医学理论、诊疗方法和丰富的中草药,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然而,曾几何时,像屠呦呦这样的科学家,几乎淡出了大众视野。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他们也无意走到大众面前。可是,当孩子的视线里长期缺少科学家的身影,会对他们的成长带来非常

负面的影响,会造成年轻科研工作者内心浮躁,学术浮躁,原始创新将无从谈起。 屠呦呦事迹,已成为一种精神符号,其蕴含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作、育人的高尚品格汇聚成科学家精神,引导青少年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鼓励他们继承敢于创新、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和爱国之心,为祖国的文化传承和科技发展努力学习、拼搏奋进。 因此,我们赞成并十分鼓励更多的优秀科研代表,走进学生的教材,走进时代的课堂,用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达济天下之志向去感染更多的人。同时,精神的宣传并不仅限于教材,对于大众媒体来说,要积极承担媒体的社会责任,让更多的“屠呦呦”也拥有巨大的“流量”。

关于科学创新的名言

关于科学创新的名言 1、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2、科学研究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这个是关键。搞科研,应该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应该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科研的本质是创新,如果不尊重权威、不读书,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如果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创新就没有了空间。作者:袁隆平 3、我们的科学史,只写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的,发现此路不通的失败者统统不写,这是很不公平的。作者:爱因斯坦 4、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5、各种科学发现往往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勤奋和创新精神。作者:钱三强 6、科学研究基于同一法则,即一切事物的产生取决于自然规律,这也适用于人们的行动。作者:爱因斯坦 7、在科学研究中,是允许创造任何假说的,而且,如果它说明

了大量的、独立的各类事实,它就上升到富有根据的学说的等级。 8、生活的完善离不开发现与创新。除去前面提到的各色发明人、科学冢。所有的俄科技发明人都是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他们的创新思路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生活更加充实而美好。纺织工人在工作买践中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爱迪生的电灯点亮了世界。汽车、电脑、手机无数的发明让生活更便捷,而正是不断地发现与创新造就了这一切。 9、科学研究工作,尤其富于创造性的意义,尤其是要依靠自力更生。当然,自力更生并不等于封锁自己。作者:李四光 10、有了精神的实验和观测作为研究的依据,想像力便成为自然科学理论的设计师。作者:廷德尔 11、作为一个科学家,不能迷信权威,迷信书本,也不能因为取得一丁点的成绩就沾沾自喜,居功自傲。科学是没有止境的。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创常新。作者:袁隆平 12、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作者:阿西莫夫 13、光看别人脸色行事,把自己束缚起来的人,就不能突飞猛进,尤其是不可能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里生存下去,就会掉队。作者:本田宗一郎 14、我们还要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要具有创造意识,效率意识,进取精神,科学精神,民主法制观念,劳动观念,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到那时,我们将真正成为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昂首向上的精神状态,

科学研究方法与创新心得体会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科学研究方法与创新 心得体会 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1219001 姓名:缪克松 学号:1121900133 哈尔滨工业大学

课程的学习对我的帮助很大,特别是第一节课讲述科研的动机思索和第五节课讲述论文的写作对我启发很多。我认为,本课程特别适合初入研究生门槛的我们,因为本科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技巧都和研究生阶段有很大的不同,本科教育类似基础教育的衍生,目的是使我们获得大量的专业方向的基础知识,重在学习,而研究生阶段,我们旨在通过使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个实际的科学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查缺补漏,专项强化学习,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精人才。如何实现这两者之间的过渡,对于我们能不能在研究生生涯中有所成就非常重要。 第一步是明确动机,也就是为什么选择研究生生涯,这对于之后的研究生生涯及其重要。因为对于绝大部分的研究者来讲,一个人在研究生生涯中所受到的学术训练的层次和规范程度,决定了这个人的未来能否做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科研是一场漫长的时间与精力的投入,是数十年如一日的追求,如果在一开始没有走到正确的方向上,很难在之后有所成就。而初心是什么就是这个起点。 科学研究是对未知领域的探讨过程,目的在于认知世界,发现新的理论,开拓新的视野。在研究生阶段中,导师除了教授学生知识以外,还将自己和学生的的科研课题引入到自己教学中,通过研究培养人才。建设创新性国家,必须从科学研究开始,因为创新活动总是以研究为基础的,或者说创新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如何做到有效的创新,其也受到诸方面的限制。首先,要培养出创新意识。一个人的创新意识或倾向是非常宝贵的。创新意识是一种思维方法,思维方法很重要是一种求发展、求进取的理念,是一种求变革、求完美的习性。虽然,不能仅有创新愿望,仅有愿望,创新将只停留在动机阶段。但是,如果没有创新愿望,一切创新活动都不可能发生,更不可能产生创新成果。所以,既要有创新愿望,又要有创新行为,并且只有二者都很强烈,才能使创新具有真实性 当选择科学研究的动机不够纯粹的时候,研究生生涯就会过的特别痛苦,因为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精神得不到依托。例如,如果仅仅以学位为导向,很容易在科研工作中陷入困境,甚至“走火入魔”,不踏实通过努力和思考去揭开答案,反而通过修改数据,伪造结果等学术造假的方法妄图抄“捷径”。在整个研究生生涯中,必然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因为我们试图解决的问题是从来没有人解决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准确的答案,甚至对于一些艰深的课题,我们都不知道是不是存在答案。但是同时,我们也能不断的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的同时获得那种知晓答案的愉悦。认识到我们的工作是在一点点推动人类认知的极限,是对社会发展有贡献的,只有真正喜欢这一点的人才能享受研究生生涯。而相反,对这一点不感冒的人很可能就会纠缠在实验失败、数据异常、理论不符合等一系列问题的深渊中筋疲力尽,即使侥幸获得学位后也会对学习敬而远之,白白浪费了前面十几年的学习基础。 其实科研本身和医生、教师、扫地工人一样平等,都是一种职业而已。与其他职业没有分别,真正进入研究生生涯的时候,其实也就是选择了科研这一职业,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也享受响应的权利。相比其他职业,研究生期间需要有更长的工作时间、更高的工作难度、相对较低的收入水平,同时也享受着可以自由安排工作时间和便捷广阔的学习环境。各人志向不同,科研也是选择之一。很多人误以为研究生是学生生涯的延伸,还是学生。其实不完全对,研究生阶段,我们的工作要求是有一定的产出和贡献了,而非普通学生阶段单纯的学习和接收。误解这一点可能会对之后的研究生生活预期产生落差,影响自己未来的发展。 论文的书写是科研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环,很多人觉得应该是在做完实验之后再来写论文,关于这一看法,我也认为是错误的,因为论文应该是整个课题开始之前就“写”好的。

创新思维与决策艺术考试答案1

公务员创新思维与决策艺术考试答案 1.责任分散在集体研讨中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分别是()和集体冒险。(3.0分) A.旁观心理 B.推脱心理 C.从众心理 D.依赖心理 我的答案:D 答对 2.克服责任分散效应,要清晰了解个体思维的长处和局限性。这种克服责任分散的方法的优势不包括()。( 3.0分) A.应对简单 B.结构良好 C.方案多样化 D.边界清晰的问题有效 我的答案:C 答对 3.对于影响团队创新思维的主要障碍,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3.0分) A.主体:思维方式同质化 B.氛围:过于自由和开放沟通 C.观念:从众行为与群体压力 D.班长:鼓励参与意识较低 我的答案:B 答对 4.知觉局限是影响个体思维创新的主要障碍之一。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知觉局限是()。(3.0分) A.选择性知觉 B.晕轮效应 C.投射作用 D.刻板印象 我的答案:C 答对

5.在政策过程中是通过思维创新来促进机制和体制创新的,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来看,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包括()。(3.0分) A.决策过程透明化 B.民众参与制度 C.政策手段科学化 D.政策效果隐性化 我的答案:D 答对 6.我国是()主导的国家,这是由我国的体制决定的。(3.0分) B.行政 我的答案:B 答对 7.自己有正确的判断,但看多数人的意见与自己不一致,从而怀疑自己以至放弃自己的判断,这种行为属于()。(3.0分) C.从众行为 我的答案:C 答对 8.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创新思维的主要特点的是()。(3.0分) A.及时性 B.求异性 C.创新性 D.有效性 我的答案:A 答对 9.创新思维是以( )为导向,把新理念、新方法与新工具用于解决问题过程,破除思维障碍,突破思维定势,最终实现问题创造性解决的过程。(3.0分) B.问题 我的答案:B 答对 10.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西方国家解决群体性事件的理论的是( )。(3.0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