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archlinux新手指南及pacman的使用方法

archlinux新手指南及pacman的使用方法

archlinux新手指南及pacman的使用方法
archlinux新手指南及pacman的使用方法

Contents

[hide]

? 1 前言

? 2 安装Arch Linux

o 2.1 下载系统安装光盘镜像

? 2.1.1 光盘系统安装包

? 2.1.2 U盘安装方式

o 2.2 启动Arch Linux系统安装程序

? 2.2.1 更换键盘映射表

? 2.2.2 相关文档

o 2.3 三、开始安装

? 2.3.1 1、选择安装来源

? 2.3.2 2、设置时间

? 2.3.3 3、硬盘分区配置

? 2.3.3.1 分区信息

? 2.3.3.2 交换分区swap

? 2.3.3.3 规划分区

? 2.3.3.4 开始创建分区cfdisk

? 2.3.3.5 IDE设备,为什么看起来它们和SCSI设备

一样?

? 2.3.3.6 设置文件系统挂载点

? 2.3.4 4、选择软件包

? 2.3.5 5、安装软件包

? 2.3.6 6、配置系统

? 2.3.6.1 系统配置主文件/etc/rc.conf

? 2.3.6.2 关于守护进程

? 2.3.6.3 磁盘和分区配置文件:/etc/fstab

? 2.3.6.4 mkinitcpio.conf、modprobe.conf和

kernel26-fallback.conf

? 2.3.6.5 (对于静态IP)网络配置文件:

/etc/resolv.conf

? 2.3.6.6 /etc/hosts

? 2.3.6.7 /etc/hosts.deny和/etc/hosts.allow

? 2.3.6.8 /etc/locale.gen

? 2.3.6.9 Root密码

? 2.3.6.10 Pacman镜像

? 2.3.7 7、安装启动加载器

? 2.3.8 8、系统重启

? 3 系统装好之后

o 3.1 确保网络连接正常

o 3.2 更新系统

o 3.3 添加用户

? 4 第三部分:安装声音和图形界面

o 4.1 一、配置声卡:使用alsamixer

? 4.1.1 测试声音

? 4.1.2 保存声音配置

o 4.2 二、安装图形界面

? 4.2.1 2、安装显卡驱动

? 4.2.2 nVIDIA图形显示卡

? 4.2.3 ATI图形显示卡

? 4.2.4 3、安装输入设备驱动软件包

o 4.3 三、配置X:创建并修改/etc/X11/xorg.conf(如有需要)? 4.3.1 配置文件xorg.conf介绍

? 4.3.2 1、创建 /etc/X11/xorg.conf(可选)

? 4.3.3 更多的创建/etc/X11/xorg.conf的办法

? 4.3.4 2、Input设备热插拔问题:请在测试X前阅读

? 4.3.5 3、测试 X

? 4.3.6 对xorg.conf除错

? 4.3.7 调整键盘布局

? 4.3.7.1 如果开启了input热插拔

? 4.3.7.2 如果关闭了input热插拔

o 4.4 简单的命令行界面X测试(如果需要)

? 4.4.1 准备工作:配置~/.xinitrc

? 4.4.2 开始执行测试

? 5 第四部分:安装并配置桌面环境

o 5.1 一、安装字体

o 5.2 二、选择默认启动的桌面环境 ~/.xinitrc

o 5.3 三、选择安装一个桌面环境

? 5.3.1 GNOME

? 5.3.1.1 关于GNOME

? 5.3.1.2 安装

? 5.3.1.3 对GNOME有用的守护进程

? 5.3.1.4 美化

? 5.3.2 KDE

? 5.3.2.1 关于KDE

? 5.3.2.2 安装

? 5.3.2.3 有用的KDE守护进程

? 5.3.3 Xfce

? 5.3.3.1 关于Xfce

? 5.3.3.2 安装

? 5.3.4 *box

? 5.3.4.1 Fluxbox

? 5.3.4.2 Openbox

? 5.3.5 fvwm2

o 5.4 四、优化和收尾

? 5.4.1 HAL

? 5.4.2 启动时让守护进程在后台执行

? 5.4.3 美化液晶显示器(LCD)下的字体

? 5.4.4 让所有的鼠标按键生效

? 5.4.5 笔记本电脑可能遇到的问题

? 5.4.6 设置CPU频率

? 6 第五部分:常用的应用程序

?7 附录

o7.1 问题答疑

o7.2 术语

o7.3 接下来还有什么?

前言

ArchLinux是一个简洁、高可定制性的Linux发行版:

?类Unix设计哲学

?针对有一定经验的Linux用户

?允许用户从底层开始定制

?BSD风格启动脚本

?集中管理的配置文件

?软件管理程序Pacman,小巧灵活

?ABS(Arch Build System),能让您非常方便地从源代码开始构建您自己的可安装Arch包文件,便于您与AUR社区分享

?AUR(Arch User Repository),它提供了数以千计的构建脚本来帮助安装Arch用户们所提供的软件包

深入了解更多:

?Arch Linux Wiki

?Arch Linux Forum,Arch Linux官方论坛

?Arch 之道,Arch Linux发行版背后的哲学思想。

安装Arch Linux

下载系统安装光盘镜像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最新版Arch Linux的下载信息,推荐使用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的镜像,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的镜像或者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的镜像

安装包分为两种:

?netinstall镜像比core镜像更小,本身不提供软件包,安装所需文件通过网络下载

?core镜像包含一个Arch Linux的基本系统,可以直接从CD安装,也可以像netinstall那样从网络下载最新版的程序。不包含任何图形界面

光盘系统安装包

把下载的.iso映像文件刻录到CD上。开机时用CD启动,出现界面,跳到二、启动Arch Linux系统安装程序

U盘安装方式

在BIOS里设置从U盘启动

Warning: 这样做会把U盘里面原有的数据格式化。

UNIX 方式:

插入U盘,找到其路径,用/bin/dd命令把.img映像文件写入USB(Linux下):

dd if=archlinux-2010.05-{core|netinstall}-{i686|x86_64|dual}.iso

of=/dev/sd x

if= 后面是.img镜像文件的路径,of= 是你的U盘设备文件的路径. 注意要使

用/dev/sd x而不是/dev/sd x1(就是要使用整个分区而不是第一分区). 你

的usb设备需要有足够大的空间用于写入ISO镜像, 目前镜像文件大小是

381MB.

检查镜像的完整性md5sum (可选):

记下读入和写出的记录区数目,然后执行以下命令进行检查:

dd if=/dev/sd x count=记录区数目 status=noxfer | md5sum

md5sum命令返回的值(这是你检查U盘上文件得到的)要与你下载的archlinux 镜像文件的md5sum校验值相同;它们都应该和镜像站点的md5sum文件列表里相应的值相同。一个典型的操作过程如下:

$ [sudo] dd if=archlinux-2010.05-core-i686.iso of=/dev/sdc

744973+0 records in

744973+0 records out

381426176 bytes (381 MB) copied, 106.611 s, 3.6 MB/s

$ [sudo] dd if=/dev/sdc count=744973 status=noxfer | md5sum

4850d533ddd343b80507543536258229 -

744973+0 records in

744973+0 records out

Windows方式:

从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win32-image-writer/+download下载Disk Imager。插入U盘,启动Disk Imager并选择映像文件,再选择U盘相应的磁盘驱动号,点击"write"即可。

继续第二部分:完成基本系统并升级

启动Arch Linux系统安装程序

插入刻录好的光盘CD或者USB盘,然后用它启动电脑。可能需要在BIOS里(通常是启动后在加电自检过程中按DEL、F1、F2、F11或者F12)改变一下启动顺序使得CD或者USB先被启动。

Note: 内存需求:

?Core : 160 MB RAM x86_64/i686 (选择所有软件包,开启交换分区)?Netinstall : 160 MB RAM x86_64/i686 (选择所有软件包,开启交换分区)

成功引导光盘后应该可以看到主菜单,用上下箭头高亮菜单,按下回车键进行选择。

通常,推荐选择第一项菜单。不过如果使用libata/PATA出现问题或者没有SATA (Serial ATA)驱动器,你也可以选择Boot Archlive [legacy IDE] 。

如果你需要改变启动参数,可以按e键来编辑启动行内容。许多用户可能希望改变framebuffer分辨率以得到更好的终端显示。将

vga=773

加到kernel一行的后面,然后按,就可以得到1024x768的framebuffer。设置完毕后按b则使用相应的选择项进行启动。

系统将会启动并提示登录,这时可以用'root'进行登录(不要加上单引号)。

如果你的机器从live CD启动时发生错误或者一些其它硬件hardware错误,请参看Installation Troubleshooting。

更换键盘映射表

如果你使用非US键盘布局,可以用命令选择相应的键盘映射表。

# km

或者是是用loadkeys命令

# loadkeys layout

(把layout替换成你需要的,比如 "fr" 或者 "be-latin1")

相关文档

在 live CD 里面,已经包含了官方安装指南.在安装的时候可以边安装边查看,按组合键+F2 切换到控制台vc/2(alt+f3,alt+f4……分别可以切换到对应的控制台vc/3,vc/4……以此类推),然后输入:

# less /arch/docs/official_installation_guide_en

使用less是因为它的翻页功能使得查看文档更方。按组合键+F1回到控制台vc/1,继续安装系统。

整个系统安装过程中, 你随时都可以切换 vc/2 查看安装向导

less 是个文本查看程序,位于/usr/bin/less

Tip: 请注意,官方指南仅涵盖基本系统的安装和配置过程。一旦安装完毕,强烈建议回到本wiki浏览更多安装后续已经相关问题。

三、开始安装

键入

/arch/setup

1、选择安装来源

接着会出现一个选择安装来源的提示。如果你用core ISO的话请选择CD,如果使用FTP ISO的话则选择FTP。

?如果选择 CORE installer,可以直接看下面的硬盘分区配置。

?FTP/HTTP only: 选择这个需要预先加载网络驱动以便联网安装. 使用Udev来加载这些模块非常有效.

按组合键ALT+F3切换到控制台vc/3,确认一下看其是否生效 invoking ifconfig -a . (Select OK to continue.) ——把后面的网络配置提前看

2、设置时间

有两个选择:

?UTC - 如果使用unix系统包括Linux, Freebsd等, 建议使用UTC

?local - 如果和Windows共享多引导系统, 建议使用local

3、硬盘分区配置

选择第一个菜单项"Prepare Hard Drive"。请注意,"Auto-Prepare"(自动分区)并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它只分配了最基本的三个区( /,/home,swap)在这里我们用手工进行硬盘分区。选择"2. Partition Hard Drives",接着选要分区的硬盘(比如:/dev/sdx),然后按你需要编辑分区表。

Arch Linux安装程序使用cfdisk公用程序来对硬盘进行分区。

接下来,熟悉GNU/Linux的用户可以跳过这段内容直接到下面选择软件包。

分区信息

对磁盘进行分区是指在磁盘上定义若干区域(分区),每个都象是一个独立的磁盘,可以在其上创建(格式化)一个文件系统。分区的类型分为主分区(Primary)、扩展分区(Extended)和逻辑分区(Logical)三类。

主分区可以被启动,一个物理磁盘最多能有4个主分区。要使用超过4个的话,只能使用一个包含了逻辑分区的扩展分区。(译者注:为避免误解,较易懂的解释应该是:一个磁盘不算逻辑分区最多只能有4个分区,这4个要么全是主分区,要么就是3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当然你将整个磁盘划为1个主分区也是没问题的,只要不超过4个分区即可)

扩展分区通常不会被直接使用,它是作为逻辑分区的“容器”存在。一个硬盘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可以在里面继续再划分逻辑分区。

当对一个磁盘进行分区时,是按这种数字顺序命名:主分区为sda1-3,跟着是扩展分区sda4(译者注:在/dev和fdisk -l里是看不到这个sda4的),在扩展分区中划分出来的逻辑分区分别是sda5、sda6,如此类推。

交换分区swap

交换分区Swap是虚拟内存在硬盘上驻留的地方,内核可以用它来储存在物理内存中放不下的数据。

过去,常用的规则是将交换分区大小设置为物理内存的两倍。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现在的计算机已经有更大的内存容量,这条规则已经不适用了。通常,512MB 内存的计算机,两倍(1G)的还是够用的。而1G内存的计算机,一倍的也够用了。如果你有更大的内存(比如超过1GB),也许可以完全把交换分区忘了,不推荐这样做!

如果你打算使用休眠到磁盘的电源方案,你必须要有不小于内存容量大小的交换分区,有些用户甚至会推荐大于物理内存容量15%的大小。

规划分区

磁盘分区的规划是十分个人的设置。每位用户的决策都会根据自己计算机的情况和需求而不同。至少需要有一个包含了根文件系统 ( / )的主分区和一个交换分区。你还可以选择给/boot(主要用来存放内核文件)、/usr、/var和/home(用来存放用户个人数据)划出独立分区。一个较好的做法是给 / 和 /home都划分独立分区。这样的话,当你因为某些原因重装Arch Linux(或者其它发行版),你还可以保留你的个人数据例如音乐、图片、桌面环境配置等。

在本案例中,我们划分一个分区给 /,一个给/home,另外还有一个交换分区。

开始创建分区cfdisk

让我们开始创建一个包含root(/)文件系统的主分区。

选择N ew -> Primary,然后输入你希望的分区大小(对一个完整的Linux系统,4到8G是个不错的选择)。分区要位于磁盘的开头部分。选择刚新建的分区,接着选择B ootable将它置为可启动。

同时选择分区文件系统类型T ype,指定为'83 Linux'.。

给你的/home目录创建另一个分区。选择另外一个主分区设成你想要的容量大小,这取决于你的用户会在他们的home目录里储存多少文件,其大小可能从几百M办公文档到上百G音频视频,所以这里我无法给出一个建议。如果你要使用磁盘所有的剩余空间,记得保给交换分区留一部分(例如1GB或 1024MB)。

同样的,选择T ype为'83 Linux'。

最后,我们给交换分区创建一个分区。选择一个介于512MB到1GB之间的大小并将T ype改为82 (Linux swap / Solaris)。

现在的分区规划看起来应该象这样(基于你的选择大小也许会有所不同):

Name Flags Part Type FS Type [Label] Size (MB) -------------------------------------------------------------------------

sda1 Boot Primary Linux (4096 - 8192)

sda2 Primary Linux (> 100)

sda3 Primary Linux swap / Solaris (512 - 1024)

选择W rite并输入'yes'。要注意如果你删除了分区的话,这个操作会破坏你磁盘上的数据。选择Q uit退出分区程序。选择Done离开此菜单,接着选择"Set Filesystem Mountpoints"。

IDE设备,为什么看起来它们和SCSI设备一样?

最新开发的Linux内核里包含了libata和PATA模块,所有的IDE、SATA和SCSI 都采用sd x这种命名方式。这十分正常,无需担心。

设置文件系统挂载点

Arch Linux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文件系统供选择,这里我们推荐使用ext4,了解更多关于文件系统的知识

4、选择软件包

现在我们要选择安装哪些软件包到系统中。选择CD作为来源,如果你不止一个光驱的话还需要选择使用哪个的光驱。

软件包选择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要选择软件包分类,然后出现所选分类中软件包的详细列表供你微调。使用空格键进行选择和取消。

*BASE:包含最小的软件包集合,仅够构建一个可运行的系统骨架。*SUPPORT:

供网络和文件系统用的额外软件包,例如gpm、fuse、dnsutils、无线驱动、ndiswrapper、ntfs-3g诸如此类。*DEVEL:软件创建工具,如GCC、autoconf、automake和make等等。*LIB:大量的库文件,如gmp、lebelf、libevent等等。

2008.06 版的软件包选择,只有一个: BASE ,选择之后进入其详细列表. 在这里,我们对'Select all packages by default'选择'yes'。

接下来屏幕将显示你所选的软件包。对于新手,较安全的做法是不修改它,而有经验的用户可能希望裁减掉一些不需要的软件包。(例如,不需要的文件系统类型公用程序,不需要的驱动等等。)

5、安装软件包

接着,选择'Install Packages'。你会被询问是否希望保留pacman缓冲里的软件包。如果你选'yes',日后你还可以选择对某些软件包进行降级,因此推荐保留(日后你还是可以清除这些缓存的)。安装脚本跟着就会安装所选软件包到你的系统中。这些软件包是二进制的、针对i686优化的,总共仅100MB,因此

安装是相当便捷的。

6、配置系统

系统接着会询问你是否要选择hwdetect来收集配置所需信息。新手应该选择是('yes')。

如果是相当熟悉自己的硬件、所需模块,有能力从零开始手动配置

/etc/mkinitcpio和/etc/fstab 的高级用户,可以选择否'no'。(当然,此选项是非常复杂的,已经超过本指南的范围,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了。)

接下来,系统会询问你是否需要支持从USB设备、FireWire设备、PCMCIA设备、NFS共享、软RAID阵列、LVM2卷和加密卷上启动。如果需要则选'yes',在本案例中以上都不选。

新手还应该选择让/etc/mkinitcpio/kernel26-fallback.conf使用hwdetect的结果,这将确保你的硬盘控制器相容次序。

现在系统会询问你使用哪个文本编辑器;如果你不熟悉vi/vim的话可以选择nano。然后就会出现一个包含系统中大部分重要配置文件的菜单。如果你打算查找/etc/rc.conf中可用的选项,只需按Alt+F2切换到另外一个虚拟控制台进行查找,然后用Alt+F1切换回安装程序。

系统配置主文件/etc/rc.conf

Arch Linux继承FreeBSD的传统,使用/etc/rc.conf作为系统配置的主要文件。这个文件包含了广泛的配置信息,主要用于系统的启动。正如名字中所包含的意思,它还包含了供/etc/rc*文件使用的配置。/etc/rc.conf提供了一个Arch用户可以轻易访问到的,简洁而又范围广泛的精简系统资源配置方案。

LOCALIZATION部分

o LOCALE=: 系统场所(locale)设置,被所有国际化(i18n-aware)的应用程序使用。从命令行上运行locale可以列出可用的locale

设置。此设置缺省是适合英文(US English)用户使用的

en_US.utf8。(此处locale的设置必须与/etc/locale.gen一致,

详见下文。)中文一般是zh_CN.UTF-8,如果使用之后乱码,先换

回en_US.utf8,等进图形界面后再换回来。

o HARDWARECLOCK=: 指示开关机时进行同步的硬件时钟,是UTC时间(协调世界时(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过去曾用格林威

治平均时(GMT)来表示)还是localtime(本地时间)。通常UTC

较为好,因为它大大简化了时区和日光节约时间(中国过去称为夏

时制)的变更。而当你同时还有其它操作系统如windows进行双启

动,就必须使用localtime(本地时间),它只把本地时间保存到

硬件时钟里。

o TIMEZONE=: 时区(TIMEZONE)。(所有可用的时区可在

/usr/share/zoneinfo/里找到。)

o KEYMAP=: 可用的键盘映射表可在/usr/share/kbd/keymaps里找到。请注意此设定仅在TTY中有效,在所有图形窗口管理器或者X

中都不使用此设置!

o CONSOLEFONT=: 如果你一定要修改此设置,可在

/usr/share/kbd/consolefonts/中找到可用的字体。

o CONSOLEMAP=: 定义了启动时setfont程序加载的控制台映射表。

有需要的话,可在/usr/share/kbd/consoletrans里找到可用的映

射表。

o USECOLOR=: 如果你使用彩色显示器的话请选"yes"。

LOCALE="zh_CN.UTF-8"

HARDWARECLOCK="localtime"

TIMEZONE="Asia/Shanghai"

KEYMAP="us"

CONSOLEFONT=

CONSOLEMAP=

USECOLOR="yes"

?HARDWARE部分

o MOD_AUTOLOAD=: 如果你使用udev在启动时探测硬件并加载相应模块。请设置为"yes",(适合缺省模块化的内核)。设置为"no"

就得靠用户自己指定所需的有关信息。

o MOD_BLACKLIST=: 模块黑名单。在下面的例子中,IPv6模块和pcspeaker都被列入黑名单而不被加载。

o MODULES=: 指示了其它模块,如果你知道缺少哪个重要的模块可以加在里面。(hwdetect应该已经填写了最重要的模块):

# Scan hardware and load required modules at bootup

MOD_AUTOLOAD="yes"

# Module Blacklist - modules in this list will never be loaded by udev MOD_BLACKLIST=(net-pf-10 pcspkr)

#

MODULES=(e100 eepro100 mii slhc snd-ac97-codec snd-intel8x0 soundcore) ?NETWORKING部分

o HOSTNAME=:设置为你喜欢的主机名(HOSTNAME)。

o lo=: 不修改此行。

o eth0=: 如果使用静态IP的话请调整网络接口的IP地址、掩码和广播地址。如果使用DHCP的话则设为eth0="dhcp"。

o INTERFACES=: 指定使用哪些网络接口。如果你不使用DHCP来配置设备,而是通过命令行用ifconfig手动配置设备的话,这里的变

量值(名字必须等于打算进行配置的设备名一样)必须和ifconfig

里加入的内容一样。

o gateway=: 如果你使用静态IP,将网关(gateway)地址设为路由器的IP。如果使用DHCP,则将此行用'#'注释掉。

o ROUTES=: 如果你使用静态IP,则将'gateway'前面的'!'去掉。如果使用DHCP的话则不需要修改此行。

例如,当使用DHCP:

HOSTNAME="arch"

lo="lo 127.0.0.1"

#eth0="eth0 192.168.0.2 netmask 255.255.255.0 broadcast 192.168.0.255" eth0="dhcp"

INTERFACES=(lo eth0)

#gateway="default gw 192.168.0.1"

ROUTES=(!gateway)

?DAEMONS部分

这个序列罗列了位于/etc/rc.d/里需要在启动过程中启动的脚本名字。

?如果脚本名字前有惊叹号(!),表示它不被执行。

?如果脚本名字前有符号(@),则表示它会在后台被执行,启动序列不会等待此脚本成功执行完毕,而是继续执行下一个守护进程脚本。

?daemon列表是有顺序的,系统根据先后执行相应的处理,所以不能随便放置,比如networkmanager就不能放在hal的前面。

Note: 这种'BSD风格'的初始化就是Arch的处理办法,而其它发行版则是在一

个init.d目录里使用一大堆符号链接(一个简单的文件 vs 一整个目录)

关于守护进程

虽然此时你不需修改daemons行,不过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是守护进程,因为过一会儿在指南里我们会需要它。

和Windows服务(service)类似,守护进程(daemon)是一个运行于后台的程序,等待事件发生并提供服务。一个较好的例子是webserver等待请求以发送页面,还有SSH服务等待用户登录。这些都是全功能的程序,还有些守护进程工作起来并不是那么明显的。例如向日志文件里写信息的守护进程(如syslog、metalog),当系统空闲时降低CPU频率的守护进程(如cpufreq),以及提供

图形化登录的守护进程(如 gdm、kdm)。所有这些程序都可以被加入到daemons 行中,在系统启动时被执行。本指南会对一些较有用的守护进程进行介绍。按Ctrl+X退出nano编辑器。

磁盘和分区配置文件:/etc/fstab

fstab (f ile s ystems tab le的缩写) 是系统配置的一部分,该文件列出所有可用的磁盘和分区,并指明它们初始化的方式或整合至全局文件系统的方式。

/etc/fstab文件一般被mount命令读取,以决定某一特定设备被挂载时所采用的选项。

这是一个/etc/fstab的例子:

#

# /etc/fstab: static file system information

#

#

none /dev/pts devpts defaults 0 0

none /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

#/dev/cdrom /mnt/cdrom iso9660 ro,user,noauto,unhide 0 0

#/dev/dvd /mnt/dvd udf ro,user,noauto,unhide 0 0

#/dev/fd0 /mnt/fd0 vfat user,noauto 0 0

/dev/sda1 / jfs

defaults,noatime,nodiratime 0 1

/dev/sda2 /home jfs

defaults,noatime,nodiratime 0 2

/dev/sda3 swap swap defaults 0 0

Hwdetect应该已经有效地配置了一个可用的fstab,但最好还是简要地检查一

下。

如果你打算用hal来自动挂载DVD之类的媒体,为了给即将安装的hal 做准备,你可能要注释掉cdrom和dvd条目。

在笔记本电脑和桌面系统上,可以给 / 和 /home加上'noatime'和

'nodiratime'选项来提高速度、性能,同时还能省电。无论你采用何种文件系统,

这样做都应该是安全的。

更多信息请参照Fstab

mkinitcpio.conf、modprobe.conf和kernel26-fallback.conf

此时我们无须去修改这些配置文件。mkinitcpio.conf负责配置ramdisk(例如

从RAID、加密卷启动),modprobe.conf可以用来设置内核模块的的某些配置

选项,而kernel26-fallback.conf则是initramfs后备配置。

(对于静态IP)网络配置文件:/etc/resolv.conf

如果你使用DHCP,完全可以忽略此文件,缺省情况下dhcpd守护进程会自动创建和销毁此文件。

如果你使用静态IP,则可在/etc/resolv.conf里设置你的DNS服务器。每行的格式为nameserver ,如果有多个DNS服务器则可以填入多行。

如果你使用路由器,也许会希望由你的路由器本身指定DNS服务器,而在resolv.conf里只是写入你的路由器的IP(同时也是/etc/rc.conf里的网关),例如:

nameserver 192.168.1.1

可选的,逐个加入你的DNS服务器,例如:

nameserver 4.2.2.1

nameserver 4.2.2.2

如果使用DHCP,你也可以在你的路由器里指定你的DNS服务器,或者如果你的ISP支持的话由ISP自动指定。

/etc/hosts

可以在此文件中加入你想要的hostname,必须和/etc/rc.conf里的设置一致,因此它应该象这样:

127.0.0.1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 yourhostname

为了程序的兼容性,必须严格遵照这个格式,包括'localhost' 这项!错误的句法可能会导致网络性能低下和/或某些程序运行缓慢甚至无法运行。这对新手来说是十分普遍的错误。

对于大部分用户,只要把yourhostname加入到行末就就可以了,不过有些用户推荐以下句法:

127.0.0.1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 yourhostname

如果你使用静态IP,可以用这种句法加入新行: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 hostname,例如:

192.168.1.100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 yourhostname

/etc/hosts.deny和/etc/hosts.allow

如果你打算使用ssh的话,请根据自己的需要修改此配置。缺省设置是拒绝所有进入的连接,而不只是ssh连接。编辑/etc/hosts.allow 文件加入:

?允许所有进入的ssh连接。

sshd:all

?允许特定IP地址进入ssh连接。

sshd: 192.168.0.1

?允许你指定的网段 (地址从 192.168.0.0 到 192.168.0.255)

sshd: 192.168.0.

?允许某个IP地址范围

sshd: 10.0.0.0/255.255.255.0

如果你不打算使用ssh,为安全起见请保持此文件的缺省设置(为空)。

/etc/locale.gen

locale-gen命令从/etc/locale.gen读取信息设定系统的locales. 这些设置稍后会被glibc和其他一些支持本地化的程序或者库用于自动翻译输出各种语言的"独特" 文本, 并且合适的显示地域、货币、时区以及日期格式,字符排列方式和其他一些本地化的特殊标准。设置默认本地化的功能是类UNIX操作系统的一大特质

默认情况下 /etc/locale.gen 是一个仅包含注释文档的空文件.编辑后,这个文件将不会get touched again. 每次glibc更新之后locale-gen就会运行一次,以在/etc/locale.gen重新生成所有的本地化设置.

选定你需要的本地化类型(移除前面的#即可), 比如:

en_US ISO-8859-1

en_US.UTF-8

(你这里的设置必须和上文中提到的/etc/rc.conf 的设置一致哦.)

现在,安装程序将运行locale-gen 脚本, 以生成你设定的locales。你以后可以通过修改文件/etc/locale.gen变更你的locale,然后使用根用户(root)运行'locale-gen'脚本使之生效。

Note 如果你选择并设置了locale, 他将提示你 "The current locale is invalid..." 错误。可能是因为大多数新Arch用户都会犯的普遍的错误,也是在论坛中问得最多的问题。

Root密码

最后,设置一个root密码并确定你已牢记它。返回主菜单然后接着安装启动加载器。

Pacman镜像

为pacman选择一个软件仓库镜像站。记住主站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 是有流量限制的,下载速度限于50KB/s.。

在列表中仔细查看, 一般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 是中国镜像, xxx.au 是澳大利亚, 等等...

?如果你不熟悉现有的镜像和它们所处的位置,那就随便选一个。稍后你可以编辑 "/etc/pacman.d/mirrorlist", 或运行本指南后面提到的

rankmirrors脚本,它将自动配置最接近你的镜像。

返回主菜单。

7、安装启动加载器

因为本案例中没有第二个操作系统,因此我们需要安装一个启动加载器。推荐选择GNU GRUB作为启动加载器。另外一种选择是LILO。缺省的GRUB配置

(/boot/grub/menu.lst)应该足够了。唯一你可能想修改的是控制台的分辨率。将vga=加入到第一个kernel行。(menu.lst中已列出一张分辨率和数字的对应表格可供查找。)

title Arch Linux (Main)

root (hd0,0)

kernel /boot/vmlinuz26 root=/dev/sda1 ro vga=773

initrd /boot/kernel26.img

参数"vga=773"表示1024x768分辨率、256色的framebuffer。

将GRUB启动加载器安装到主引导区(本例中为sda)。

8、系统重启

退出安装程序。

?建议:为了方便接下来更进一步的安装配置,可以把光盘里的新手指南复制一份到电脑里,这样后面的安装就能查看相应的向导了

cp /arch/beginnersguide.txt /mnt/home/beginnersguide.txt

系统重启之后,进入控制台,可以使用下面命令查看这新手指南

less /home/beginnersguide.txt

所有安装完毕之后,可以删了这指南

rm /home/beginnersguide.txt

输入命令下面命令,重启:

reboot

一个新Arch Linux系统就会启动并进入登录提示符(你可能需要在BIOS将启动顺序改为优先从硬盘启动)。

祝贺你,一个崭新的Arch Linux基础系统闪亮登场了!

系统装好之后

你的新Arch Linux基础系统现在已是一个功能完整的GNU/Linux环境了,随时可以进行定制。从现在开始,你可以按自己的意图和需求改造它。由于arch是滚动发布的,所以安装包不一定是最新的系统,所以我们在安装完成之后,需要立即更新系统。

确保网络连接正常

用下面的命令检查网络是否可以正常使用:

ping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

如果返回信息不是类似下面这样,你需要手动配置网络

PING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 (60.217.241.144) 56(84) bytes of data.

64 bytes from 60.217.241.144: icmp_seq=1 ttl=54 time=44.5 ms

64 bytes from 60.217.241.144: icmp_seq=2 ttl=54 time=44.4 ms

更新系统

这里我们需要用到Arch Linux的软件包管理器pacman,了解更多pacman的用法

更新可安装软件的信息

pacman -Sy

升级已安装程序到最新版

pacman -Su

此时你可能会被提示先升级pacman自身。回答'yes',再执行上面两个命令,也可以用下面这个命令将上面两个命令合二为一

pacman -Syu

以后只需要执行pacman -Syu,就可以将系统里安装的软件全部更新到最新版

添加用户

出于安全考虑,root用户不适合日常使用。这里我们需要sudo程序,sudo程序用来让普通用户可以以root权限执行命令。了解更多关于sudo程序

pacman -S sudo

创建普通用户账号,输入下列命令按照提示操作即可:

adduser

将用户加入几个常用用户组,了解更多关于用户组的东西

gpasswd -a 你的用户名

users,audio,lp,optical,storage,video,wheel,power

第三部分:安装声音和图形界面

一、配置声卡:使用alsamixer

高级Linux声音架构(Advanced Linux Sound Architecture,简称ALSA)是一个Linux内核组件。它替换了原有的开放声音系统(OSS),为声卡提供了设备驱动。除了声音设备驱动以外,ALSA还给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用户空间库,可使更高级的API无需直接与内核驱动打交道就能使用驱动功能。

Note: Alsa已经包含进最新的内核kernel,udev 将在系统启动时自动检测硬件,并自动根据声卡加载相应的内核模块。虽然声卡已经在工作,但电脑的声音默认是静音。

Note: OSS4.1已经放出,相对于老的版本,这是一个显著的提升的版本,如果使用ALSA有问题, 或者是想尝试新的功能,可以使用 OSS4.1。相关说明可见:OSS

Alsa-utils软件包里的alsamixer让我们可以从命令行来配置声音设备。(你也可以稍后在X环境中使用alsamixer。)默认情况下,内核加载模块snd_pcsp,

这是一个alsa pc speaker模块。 snd_pcsp通常先于"你实际的"声卡模块加载。大部分情况下,这模块最后加载更好,因为可以让alsamixer正确控制需要的声卡。

在/etc/modprobe.d/modprobe.conf中加入这行,可以使得snd_pcsp最后加载:

options snd-pcsp index=2

当然,如果你不想让snd_pcsp加载,可以把它放入黑名单,或者是在

/etc/rc.conf的Modules里禁止它:

MODULES=(... !snd_pcsp)

Note: 想要生效,需要释放并重新加载所有声音模块,当然,系统重启就可以简单解决这问题。

?安装alsa-utils软件包:

pacman -S alsa-utils

?为了解决Alsa声卡独占问题,可以安装alsa-oss:

# pacman -S alsa-oss

?把你的普通用户账号加入到audio用户组中:以root身份,运行/usr/bin/gpasswd程序:

gpasswd -a yourusername audio

?以普通用户身份运行:

alsamixer

用左右光标键移动到Master和PCM声道上,按M取消掉静音。用向上键增加音量。(70-90的音量是较合适的范围)按ESC键离开alsamixer。有Speaker 的,需要同时取消静音并调整之.

测试声音

以普通用户身份,使用 /usr/bin/aplay程序来测试你的声音配置:

aplay /usr/share/sounds/alsa/Front_Center.wav

你应该会听到一个女性声音说:“Front,center。”

保存声音配置

以root身份运行/usr/sbin/alsactl :

alsactl store

这将创建'/etc/asound.state'文件,用来保存alsamixer的设置。

为了每次启动都可以自动恢复混音器设置,可将守护进程alsa加入到你的

/etc/rc.conf中的DAEMONS列表。

nano /etc/rc.conf

DAEMONS=(syslog-ng network crond alsa)

注意,alsa守护进程在启动过程中仅仅是恢复音量设置。它和alsa音频库(和内核级API)是完全不同的。

更多详情请参看ALSA 安装设置。

二、安装图形界面

pacman -S xorg

2、安装显卡驱动

到这一步,已经有了运行X Server的基本软件包,接下来需要把显卡的驱动安装到电脑里(e.g. xf86-video-). 最简单的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配置方法就是安装正确的驱动包,然后使用自动脚本对 /etc/X11/xorg.conf 进行初始化,比如使用Xorg -configure(arch团队提供hwd工具,但据以前用户的反映,这个现在还老出问题,新手可以使用,以后有能力再配置其他).

如果不知道显卡类型,输入下面命令:

lspci | grep VGA

输入下面命令,查看所有开源驱动:

pacman -Ss xf86-video | less

下面是一个开源的显卡列表和相关说明:

?xf86-video-apm Alliance ProMotion video driver

?xf86-video-ark ark video driver

?xf86-video-ati ati video driver

?xf86-video-chips Chips and Technologies video driver

?xf86-video-cirrus Cirrus Logic video driver

?xf86-video-dummy dummy video driver

CentOS5x_linux安装SAP环境准备新

: 装系统: 一、新装系统 1、新装系统磁盘分区如下 mkdir /sapmnt mkdir oracle 20G mkdir -p /usr/sap 20G mkdir -p /oracle//102_64 mkdir -p /oracle//mirrlogA 2G mkdir -p /oracle//mirrlogB 2G mkdir -p /oracle//oraarch 40G mkdir -p /oracle//origlogA 2G mkdir -p /oracle//origlogB 2G mkdir -p /oracle//saparch mkdir -p /oracle//sapbackup mkdir -p /oracle//sapcheck mkdir -p /oracle//sapdata1 80G mkdir -p /oracle//sapdata2 80G mkdir -p /oracle//sapdata3 80G mkdir -p /oracle//sapdata4 80G 2、安装必要的系统组件 @ GNOME Desktop Environment Desktop Environments @ KDE Desktop Environment Desktop Environments @ Editors Applications @ Engineering and Scientific Applications @ Graphical Internet Applications- @ Text-based Internet Applications @ Authoring and Publishing Applications @ Development Tools Development @ Kernel Development @ X Software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 GNOME Software Development Development-GNOME Software Development @ KDE Software Development Development-KDE Software Development @ Server Configuration Tools Servers @ X Window System Base System-X Window System @ Administration Tools Base System- Administration Tools @ System Tool Base System- System Tool 3、关闭FIREWALL,将SELinux改为Permissive service iptables stop(临时) chkconfig iptables off(永久) vi /etc/selinux/config SELINUX=permissive(disabled) 4、修改hosts文件 主机名必须是一个有效的ip地址,不能是127.0.0.1,否则安装过程中会出错 vi /etc/hosts

archlinux新手指南及pacman的使用方法

Contents [hide] ? 1 前言 ? 2 安装Arch Linux o 2.1 下载系统安装光盘镜像 ? 2.1.1 光盘系统安装包 ? 2.1.2 U盘安装方式 o 2.2 启动Arch Linux系统安装程序 ? 2.2.1 更换键盘映射表 ? 2.2.2 相关文档 o 2.3 三、开始安装 ? 2.3.1 1、选择安装来源 ? 2.3.2 2、设置时间 ? 2.3.3 3、硬盘分区配置 ? 2.3.3.1 分区信息 ? 2.3.3.2 交换分区swap ? 2.3.3.3 规划分区 ? 2.3.3.4 开始创建分区cfdisk ? 2.3.3.5 IDE设备,为什么看起来它们和SCSI设备 一样? ? 2.3.3.6 设置文件系统挂载点 ? 2.3.4 4、选择软件包 ? 2.3.5 5、安装软件包 ? 2.3.6 6、配置系统 ? 2.3.6.1 系统配置主文件/etc/rc.conf ? 2.3.6.2 关于守护进程 ? 2.3.6.3 磁盘和分区配置文件:/etc/fstab ? 2.3.6.4 mkinitcpio.conf、modprobe.conf和 kernel26-fallback.conf ? 2.3.6.5 (对于静态IP)网络配置文件: /etc/resolv.conf ? 2.3.6.6 /etc/hosts ? 2.3.6.7 /etc/hosts.deny和/etc/hosts.allow ? 2.3.6.8 /etc/locale.gen ? 2.3.6.9 Root密码 ? 2.3.6.10 Pacman镜像 ? 2.3.7 7、安装启动加载器 ? 2.3.8 8、系统重启 ? 3 系统装好之后 o 3.1 确保网络连接正常 o 3.2 更新系统

WRF安装手册_SJ

WRF安装手册--给所有挣扎在安装WRF泥淖中的朋友们 作者:SJ modified by Jiangzq 网上有很多指导安装WRF及其组件的文章,也有很多帮助解决安装过程中各种困难的帖子,但大多分散且不系统,下面我就以过来人的身份把我在PC上安装WRF的步骤及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答案放在模式联盟论坛上,希望能帮助那些正在挣扎于安装WRF泥淖中的各位,同时也纪念下我之前所经历的这种痛苦。 1、安装平台fedora8 2、所需的各种组件: 1)PGI 7.15 + netcdf4.0 +NCL(==ncarg) !其实ifort的性能比PGI更好,但是其他的都过了,只在安装WRFDA的过程中一直编译不过去,因此暂不介绍ifort编译WRF的过程。 2)WRFV3.1 + WPSV3.0.1 + WRFDA V3.0.1(if needed) 3)RIP4 3、安装PGI 1)解PGI压缩包 $cd /home/name/Model $mkdir PGI $tar -xvf pgilinux-715.tar.gz -C PGI $cd PGI $./install !出现提示信息 Do you accept these terms? [accept,decline] accept 1,Sinle system install 2,Network install 1 Install the ACML? [y/n] n Installation directory?[/opt/pgi] /home/name/Program/pgi Do you wish to install MPICH1? [y/n] n Do you want the files in the install directory to be read-only?[y/n] n install complete $cp license.dat /home/name/Program/PGI !把与安装版本相适应的license.dat拷贝到你安装的目录下 配置.bashrc里的环境变量 export PGI=/home/name/program/pgi/linux86/7.1-5/ export MANPATH=$MANPATH:$PGI/man export LM_LICENSE_FIEL=/home/name/program/pgi/license.dat export PATH=$PATH:$PGI/bin $source .bashrc 为了试验pgi是否安装成功,可以打如下命令

Archlinux安装手册

Installation guide (简体中文) 翻译状态:本文是英文页面Installation_guide的翻译,最后翻译时间:2015-7-30,点击这里可以查看翻译后英文页面的改动。 本文将引导您从用官方安装镜像启动的Live 系统安装Arch Linux。安装之前请先阅读FAQ (简体中文)。如需更丰富更详细的安装指导,请参考Beginners' guide。Category:Getting and installing Arch (简体中文)包含了更多针对特殊情况的安装指南。 Arch wiki是由社区维护的优秀资源,当您遇到各种问题,这是您的首选参考资料。如需要交互帮助,还可以通过IRC channel频道和论坛。此外,在使用您不熟悉的命令之前,请务必首先阅读该命令对应的 man 文件。查看该文件的方法很简单,通常只需要 man 要查看的命令即可。 Contents [hide] ? 1 下载 ? 2 安装准备 ? 2.1 键盘布局 ? 2.2 建立硬盘分区 ? 2.3 格式化分区 ? 2.4 挂载分区 ? 2.5 连接到因特网 ? 2.6 更新硬件时间 ? 3 安装

? 3.1 选择镜像 ? 3.2 安装基本系统 ? 3.3 配置系统 ? 3.4 安装引导程序 ? 3.5 重启 ? 4 安装后的工作 下载 从Arch Linux download page下载最新的Arch Linux ISO镜像。镜像同时支持i686 和x86_64 平台,根据实际平台和用户选择进行安装。镜像中不包含软件包,安装的软件是通过服务器上的源下载,所以安装的时候必须要有网络连接。 下载后,通过 pacman-key -v .sig 命令验证PGP 签名是否正确,或者比对一下下载页面校验和(e.g. md5sum inst-image.iso)。镜像可以用于刻录CD,以ISO 模式挂载,或者直接写入到U 盘。 安装准备 准备和设置安装环境。 键盘布局 默认键盘布局是US 键盘, 可以通过 loadkeys "keymap_name" 的命令切换键盘布局,键盘映射表请查看 /usr/share/kbd/keymaps/。 建立硬盘分区 详情参见Partitioning (简体中文);可能需要一些特别的分区,详情请参阅在Linux 上创建EFI 系统分区以及GRUB BIOS boot partition(英文);如果需要需要创建多级存储,请参考LVM、LUKS或RAID。

redhat linux 配置yum详解

redhatlinux配置yum详解 修改浏览权限| 删除 首先,rhel5系统安装的时候其实已经有yum了,只是因为如果用官方的网站更新的话除非你是用钱买的rhel5.否则它会提示注册之类的。所以只要把yum的更新地址改成开源的就行了。而限定yum更新地址的文件在/etc/yum.repos.d/里。先把它们改成备份文件,即在后面加.bak。 [root@killgoogle ~]# mv /etc/yum.repos.d/rhel-debuginfo.repo /etc/yum.repos.d/rhel-debuginfo.repo.bak [root@killgoogle ~]# mv /etc/yum.repos.d/rpmforge.repo.rpmnew /etc/yum.repos.d/rpmforge.repo.rpmnew.bak 建立新的配置文件: [root@killgoogle ~]# cd /etc/yum.repos.d [root@killgoogle ~]# touch rhel-debuginfo.repo [root@killgoogle ~]# touch mirrors-rpmforge [root@killgoogle ~]# touchrpmforge.repo 往新的配置文件写东西: [root@killgoogle ~]#virhel-debuginfo.repo [base] name=CentOS-5 - Base #mirrorlist=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release=$releasever5&arch=$basearch& repo=os #baseurl=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centos/$releasever/os/$basearch/ baseurl=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centos/5/os/$basearch/ gpgcheck=1 gpgkey=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centos/RPM-GPG-KEY-centos5 #released updates [update] name=CentOS-5 - Updates #mirrorlist=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release=4&arch=$basearch&repo=updates baseurl=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centos/5/updates/$basearch/ gpgcheck=1 gpgkey=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centos/RPM-GPG-KEY-centos5 #packages used/produced in the build but not released [addons] name=CentOS-5 - Addons #mirrorlist=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release=4&arch=$basearch&repo=addons baseurl=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centos/5/addons/$basearch/ gpgcheck=1 gpgkey=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centos/RPM-GPG-KEY-centos5 #additional packages that may be useful

新手安装Archlinux+GNOME 3.2完整教程

新手安装Archlinux+GNOME 3.2完整教程 原创by--蓝创星空因为痛过,所以写下这篇文章,一方面用于记录,另一方面用来引导一些想使用archlinux但又不知道如何入手的朋友作参考。网上这方面的文章很多,但重点就是用在如何安装图形界面上。而一般让新手朋友望而止步的地方就是分区,我把安装重点放在这里。很早之前就受不了ubuntu、fedora的版本式升级,像archlinux滚动式升级的元发行版给了我很大的定制空间,因为自己也比较熟悉Linux上的软件,所以定制一个符合自己的版本不是很难。但网上很少有archlinux如何分区的。我用了不少时间看了archlinux的wiki,了解了它的特点。先是在虚拟机中模拟安装直接图形界面启动起来为止,让后再转到真机下安装。人有千虑,终有一失,在真机下安装的时候,我犯了个致命的错误:我把整个磁盘删了(即使用整个磁盘安装archlinux),不但删掉了其他的系统,连我的珍贵资料都格式化的一干二净。幸亏我之前为防止笔记本突然坏掉买了块320G的作备份,但最近的文档资料(包括准备用于毕业答辩的程序和论文)等没来得及备份......总之很心痛。 这篇文章意在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开源,了解Linux,推动开源的发展(说的有点夸张)。最近发现gnome 3很好用,越用越舒服(个人见解尽管很多朋友抱怨说用这不习惯),但它在很多方面都是很不错的,比如快捷的多任务界面切换,鼠标一点即可。在写这篇文章的是Linux 内核已升级到3.0了,gnome 3.2也发布了,我们安装就基于archlinux-2011.08.19安装,下载地址可以到各大镜像站点下载,比如163、搜狐: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archlinux/iso/2011.08.19/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archlinux/iso/2011.08.19/ (一)基本系统安装 下面我在archlinux下的KVM虚拟机演示安装,本来把重点放在分区上了,但顺便全部截图下来了。 基本系统安装开始:

was8.5 linux无图形界面集群方案

无界面安装WAS软件(linux) 安装前准备: 需要确认: ●WAS安装光盘就绪或已有WAS安装介质和InstallManager介质 ●已从IBM网站下载对应版本的fixpack补丁包 ●确认操作系统准备完毕,并与WAS版本对应 ●确认所需的JDK版本,java6还是java7,8 ●是否具有root安装权限,和是否使用root运行WAS 参考: InstallManager介质下载(如1.84版本):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support/docview.wss?uid=swg24040291#DNLD fixpack补丁包下载(包括jdk下载):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support/docview.wss?rs=180&uid=swg27006899系统要求: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support/docview.wss?rs=180&uid=swg27006921其他: 确认tmp和安装目录剩余足够空间(至少2GB)

上传所需的介质: root安装 root安装Install Manager:1、安装:

root安装WAS: cd /opt/IBM/InstallationManager/eclipse/tools ./imcl -repositories /tmp/WAS/WAS_ND_V8.5.5/repository.config listAvailablePackages -showProgress 得到返回(例):com.ibm.websphere.ND.v85_8.5.5000.20130514_1044 root安装其他: cd /opt/IBM/InstallationManager/eclipse/tools ./imcl -repositories /tmp/WAS/suppl/repository.config listAvailablePackages 得到返回(例):

虚拟机安装Archlinux(全)

虚拟机安装Archlinux 前言 1.为什么选择Linux 你厌烦了越来越臃肿,拖得越来越慢的Windows了吗? 你想找一个完全受你自己控制,随你喜好的系统吗? 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Computer Fan吗? 现在Linux是你最好的选择! 为什么? 因为Linux是自由的,开放的操作系统。它代表的是开源的世界,是自由的理想。在Linux中,有众多社区开发的开源软件,你也可以参与其中。Linux可以供你非常自主地定制,由你亲手打造你喜欢的系统。另外Linux现在拥有Gnome、KDE、Xfce等多种X-Window 桌面环境,绝对比Windows美观。 2.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态度? 你用Linux要做什么?如果你是厌恶Windows的封闭和昂贵,那么你应该努力为Linux 发展做出贡献,你应该经常使用它(有一些Windows软件在Linux里没有替代品,所以必要时用Windows也是没办法,我们一般做成Linux和Windows双系统);如果你只是想玩玩,那我想你恐怕受不了Linux,因为里面的游戏几乎很少(不过ubuntu——Linux的一个发行版在这方面做得不错)。 3.选择什么方式? 如果你是个计算机爱好者,那你最好在真实硬盘上做一份Linux,当然可以与Windows 共存,不过这个过程比较复杂,需要有耐心,而且操作不当有点危险,因此可以现在虚拟机上测试一下。 如果你只是出于好奇,那就最好用虚拟机软件装一份Linux,喜欢的话再装到硬盘上。你也可以选择ubuntu,这个发行版用一个wubi,可以直接在Windows下安装ubuntu,就像在windows中安装普通软件一样。 4.选择哪个发行版? Linux有许多发行版,其中主流的有Ubuntu,Debian,Fedora,Gentoo,Mandriva,PCLinuxOS,Slackware,openSUSE,ArchLinux,Puppylinux,Mint, CentOS,Red Hat等。 这些发行版特点不同,ubuntu最易用;debian最全;fedora继承redhat有强力公司支持,比较稳定。puppyLinux则是一个轻量级系统,可以装在U盘上。Archlinux(我最欣赏)则是以简洁、优雅、正确和代码最小化为宗旨的。 对于新手来说可以先拿ubuntu练练手,由于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有详细的新手指导,而且网上的教程很多,就不细讲了。 我强力推荐喜欢计算机的同学选择在实体机上安装一份Archlinux,因为它既容易上手,又十分开放,可以让你更了解Linux和你的计算机。可是网络上的Archlinux的教程比较分散,而Archlinux官网上的教程又太老了,也不易理解,因此作者打算结合最近的Archlinux 使用经验做这份Linux使用教程,帮助大家学习和使用Linux。 在整个教程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参考了网上许多文章,作者无法一一列明,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好了,现在我们要正式开始了。 *《操作系统革命(OS Revolution)》视频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programs/view/Hcf6wkHNeD4/

通过网络安装Linux(CentOS)系统的方法

无光驱、软驱的一台服务器,想要安装Linux系统。我们需要通过网卡的PXE协议,引导之后安装Linux。流程:机器启动-网卡引导-通过DHCP获得IP地址-通过tftp获得最基础的内核文件,使用该内核文件启动机器-启动之后可以对安装程序配置,选择使用http、ftp、nfs方式远程获得安装所需要的软件包。 显然,网络安装是必须配置服务器端的。我们的服务端需要提供以下服务: DHCP TFTP HTTP(FTP,NFS) 二、服务配置 1.DHCP 配置文件: 1.option domain-name "mydomain"; 2. 3.ddns-update-style none; 4. 5.default-lease-time 600; 6. 7.max-lease-time 7200; 8. 9.server-name "bootserver"; 10. 11.subnet 192.168.123.0 netmask 255.255.255.0 { 12. 13.range 192.168.123.200 192.168.123.201; 14. 15.deny unknown-clients; 16. 17.} 18. 19.host MyP5 { 20. 21.filename "pxelinux.0"; 22. 23.server-name "bootserver"; 24. 25.hardware ethernet ae:32:20:00:b0:02; 26. 27.fixed-address 192.168.123.90;

这是复制来的配置文件,稍微解释一下: filename 后面是tftp目录下的文件,pxelinux.0 则是 syslinux 包内的文件。默认 pxelinux.0 可能在 /usr/lib/syslinux 目录下,必须将其复制到 tftp 目录下。 host MyP5 下出现的: hardware ethernet ae:32:20:00:b0:02; fixed-address 192.168.123.90; 为客户机(需要安装系统的机器)的 MAC 地址和所分配的IP地址。 2.TFTP 由于必须支持TSIZE协议,所以不能安装最原始的TFTP包。我选择使用 tftp-hpa。 编辑文件 /etc/xinetd.d/tftp (若没有,则添加tftp文件)(若不存在xinetd.d,请安装 xinetd 包) 1.# default: off 2. 3.# description: The tftp server serves files using the trivial file transfer \ 4. 5.# protocol. The tftp protocol is often used to boot diskless \ 6. 7.# workstations, download configuration files to network-aware printers, \ 8. 9.# and to start the installation process for some operating systems. 10. 11.service tftp 12. 13.{ 14. 15.disable = no 16. 17.socket_type = dgram 18. 19.protocol = udp 20. 21.wait = yes 22.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er = root 24. 25.server = /usr/sbin/in.tftpd

RedHatLinux下的python安装说明

Linux下的python下安装 一.编译 1.获取源代码Python-2.5.5.tar,拷贝到/users/em s目录下。 2. 解压tar xvf Python-2.5.5.tar,解压到了/users/ems/ Python-2.5.5目录下。 tar xvf Python-2.5.5.tar 3.进入/users/em s/ Python-2.5.5目录,进行编译安装 32位的Linux或unix $ ./configure CFLAGS=-fPIC CPPFLAGS=-fPIC 或者 IBM AIX (python2.7)(参见附录3) $ m ake clean $ m ake $ m ake install 或$ m ake setup.py install (替换原来的python) 注意: (1)configure的参数很多,以上参数在redhat上是必需的。通过设置参数可以编译成动态库。 (2)执行m ake install时,需要root权限。因此首先切换到root用户: $ su root 在Unix下面由于安全级别高,默认的shell中,很多root用户无法找到m ake,提示“m ake :命令没有找到”,此时,root用户可以进入tcsh下执行m ake install. (3) 执行了m ake install后,python的头文件、静态库文件libpython2.5.a和可执行文件python2.5分别被拷贝到 /usr/local/include/python2.5 /usr/local/lib/python2.5/config /usr/local/bin 在AIX上编译时,头文件pyconfig.h要使用编译目录下生成的pyconfig.h

Linux下安装Bugzilla——完整版

Linux下安装Bugzilla——完整版 操作系统:FC5 目录: 1.mysql(FC5系统自带需要安装配置启动) 2.bugilla(安装) 3.apache(FC5系统自带只要配置启动) 4.安装bugzilla要求的perl模块 5.配置apache文件:vi /etc/httpd/conf/httpd.conf(很重要) 6.进入bugzilla目录,修改localconfig 7.进入bugzilla页面(bugzilla安装完成) 8.一些问题的解决 9.sendmail安装配置设置本地域名,以进行本地传递(一下是bugzilla注册新用户所需要的服务) 10.pop安装配置(这里需要先添加用户,之后bugzilla才能注册新用户。这里的用户要相同,即:邮箱地址一致) 11.查看邮件(查看bugzilla注册新用户时给邮箱发的密码) 注:红色字为具体操作,黑色字作为参考! 一、MySQL安装配置 1. 安装MySQL5.0.21 FC5中的mysql的版本为5.0.21,非常容易安装。 使用yum,按如下所示,先安装mysql客户端程序,然后安装mysql服务器程序。 安装mysql客户端程序。 Is this ok [y/N]: y #yum install mysql Loading "installonlyn" plugin Setting up Install Process ...... ======================================== Package Arch Version Repository Size ======================================== Updating: mysql i386 5.0.22-1.FC5.1 updates 3.0 M Transaction Summary

Archlinux安装小记

Archlinux安装小记 版本:archlinux-2016.02.01-dual.iso 硬件:hp 2540p,4G内存,UEFI+EFI 时间:2016.3.3 其实接触Archlinux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之前也装过好多次,玩过也就扔在一旁了。最近又来了兴趣,是因为前阵子在网上突然看到了一个叫Solus Linux的版本,顿时被它的Budgie(网上中文翻译叫“鹦鹉界面”)界面所吸引。花了几天时间温习一遍wik,中间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但都一步步解决了,写这个文档,一是记录下来方便自己日后参考,二是分享出来,让更多的朋友更容易体验Archlinux。 Solus的界面就是这样,看起来很简洁,反应也很迅速,不像Ubuntu的unity那样卡顿。(不黑,只是个人感受) Shell环境 开始安装: 1、由于采用了UEFI+EFI模式,所以一开始先输入命令确认一下当前启动的模式 #ls /sys/firmware/efi/efivars 如果是UEFI启动,那么这个目录一定是存在的,否则就是传统的BIOS方式启动的。 (其实hp2540p本身设置的就是传统的BIOS启动,只是为了尝试下UEFI。如果是普通的BIOS方式,安装方式稍微简单些) 2、官网的wiki上下一步进行的是键盘的设置和安装前的联网设置,但是一般我们不需要可

以跳过。当然了,我用的是有线连接到路由器,如果要用无线,可能要自己根据wiki 手动设置,感觉有点麻烦,不建议新手用无线安装系统(网速也是有线快很多,缩短下载时间)。 3、设置电脑的时钟 #timedatectl set-ntp true 4、确认设备(硬盘) #lsblk 这个命令的结果一般都可以看到如/dev/sda等信息 5、下面开始进行分区 采用GPT分区格式,wiki上推荐的好多分区工具都同时支持GPT和MBR,我采用的是gdisk 1)首先是输入o,建立GPT分区表 2)然后是输入n,依次建立/boot分区,wiki推荐是512M,分区类型ef00;然后是swap 分区,根据内存的大小设定,分区类型8200;,最后是/分区,分区类型8300(剩下的空间全部都给/) 退出分区工具后,可以输入#lsblk /dev/sda看看是否正确 3)格式化分区,挂载分区 /boot分区是efi所在的位置,需要格式化为fat32,命令:#mkfs.fat –F32 /dev/sda1 /分区是ext4类型,命令是#mkfs.ext4 /dev/sda3 /swap对应的命令是#mkswap /dev/sda2

32bit Win7 在VMware中安装64位的RedHat Linux 4.7

32bit Win7 在VMware中安装64位的RedHat Linux 4.7 1、CPU AMD系列的CPU略过 Intel系列的CPU芯片需要支持EM64T和VT技术才行,并且BIOS也要支持才可以。 为了确定你的Intel CPU是否支持VT,到这里查看。 我的笔记本DELL630 CPU是:Intel Mobile Core 2 Duo T7100支持EM64T,如下图 如果BIOS里没有设置支持VT(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会在创建VMWa re后,安装64位Linux时,会报如下错误: This CPU does not support VT. You have configured this virtual machine to use a 64-bit guest operating system. However, this host's CPU is not capable of running 64-bit virtu al machines or this virtual machine has 64-bit support disabled. For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se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info?id=152 然后不能启动,会报如下错误: This kernel requires an x86-64 CPU, but only detected an i686 CPU. Unable to boot - please use a kernel appropriate for your CPU. 更多VMWare硬件要求的信息参见: Hardware and Firmware Requirements for 64-Bit Guest Operating System 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selfservice/viewContent.do?externalId=1901 2、BIOS 设置BIOS,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为enabled 后,保存。 保存好修改后的BIOS后,需要冷启动一下,即:关机,再开机。这样这个设置才生效,要不然仍然无法生效。这个一定要注意,直接通过重启Windows无法达到这个目的的。cold rebooting the machine. 详细: 我的DELL ,F2进入BIOS设置 BIOS Setup Utility Intel(R)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设置为Enabled When enabled, a VMM can utilize the additional hardwar capabilities pro vided by Intel(R)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NOTE ======= After any change in this option, system must be powered off to take eff ect. 3、加载Ubuntu安装介质,顺利启动安装 在安装在72%,会停在“Configuring apt”,“Scanning the mirror”这个地方,此时可以设置VMWare的网络连接方式为Host-only,因为我刚开始是设置为Bri dged方式,所以也卡在这里

ArchlinuxGRUB2配置

ArchlinuxGRUB2 配置
一、准备设备
U 盘、SD 卡、硬盘、移动硬盘均可。不需要重新分区,但是引导部分将被覆 盖。不要用太奇葩的分区格式,Windows 和 Linux 下常见的都行。要有地方装 grub。grub 一般情况是安装在第一个分区前的空闲空间(MBR 分区表)或者 专门准备的一个分区 (GPT 分区表, 参见 ArchWiki) 。 把下回来的镜像文件 (如 archlinux-2014.01.05-dual.iso)扔进去。注意据说 BIOS 只能读取 USB 设备 前 8G 的内容,因此如果是移动硬盘,最好把文件放第一个分区中。
二、安装 grub2 到设备上(如果目标设备已经安装 则跳过)
先挂载镜像所在分区,再执行安装命令。注意:老旧系统可能需要使用 grub2-install 命令。 sudo mount /dev/sdb1 /mnt sudo grub-install /dev/sdb --boot-directory=/mnt
三、配置
默认没有配置文件,我这里给出一个: set UUID=xxxxxxx set ver=2014.01.05 set label=ARCH_201401 set isofile="/archlinux-$ver-dual.iso"

insmod part_gpt insmod part_msdos if [ -s $prefix/grubenv ]; then load_env fi if [ "${next_entry}" ] ; then set default="${next_entry}" set next_entry= save_env next_entry set boot_once=true else set default="0" fi
if [ x"${feature_menuentry_id}" = xy ]; then menuentry_id_option="--id" else menuentry_id_option="" fi
export menuentry_id_option
if [ "${prev_saved_entry}" ]; then set saved_entry="${prev_saved_entry}"

嵌入式Linux内核编译步骤和经验

嵌入式Linux内核编译步骤和经验 5.tar.xz,并且顺利的编译安装成功了,上电重启都OK的。不过,我使用的.config配置文件,是Fedora 13自带内核的配置文件,即/lib/modules/`uname -r`/build/.config d) 如果你是移植Linux到嵌入式系统,则还要再下载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 例如,你的目标单板CPU可能是arm或mips等cpu,则安装相应的交叉编译工具链。安装后,需要将工具链路径添加到PATH环境变量中。例如,你安装的是arm工具链,那么你在shell中执行类似如下的命令,假如有类似的输出,就说明安装好了。 [root@localhost linux-2.6.33.i686]# arm-linux-gcc --version arm-linux-gcc (Buildroot 2010.11) 4.3.5Copyright (C) 2008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Inc.This is free software; see the source for copying conditions. There is NOwarranty; not even for MERCHANTABILITY or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注:arm的工具链,可以从这里下载:回复“ARM”即可查看。 二、设置编译目标 在配置或编译内核之前,首先要确定目标CPU架构,以及编译时采用什么工具链。这是最最基础的信息,首先要确定的。 如果你是为当前使用的PC机编译内核,则无须设置。 否则的话,就要明确设置。 这里以arm为例,来说明。 有两种设置方法(): a) 修改Makefile 打开内核源码根目录下的Makefile,修改如下两个Makefile变量并保存。 ARCH := armCROSS_COMPILE := arm-linux- 注意,这里cross_compile的设置,是假定所用的交叉工具链的gcc程序名称为arm-linux-gcc。如果实际使用的gcc名称是some-thing-else-gcc,则这里照葫芦画瓢填some-thing-else-即可。总之,要省去名称中最后的gcc那3个字母。

Linux服务器搭建

Linux/CentOS各种服务框架的搭建完整流程在2012年的时候,因为要照顾新人对Linux以及相关服务的了解和学习,我特地把当时我们创业项目的所有服务搭建过程写成了一篇文档,可以让他们学习并且有所参照。下面就以这篇文档为底稿,进行一些修改和敏感信息的删除,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益。本文除了Linux帐号、部分安全的基本配置,还有 php/php-fpm/mysql/redis/nginx的安装和配置。 第一部分干净服务器的安装 ======================== 1. 下载CentOS 6.3(当前最新已经是6.5了)64bit的CD1(不是liveDVD或者liveCD),然后按照向导设置,下面是设置的一些注意点: 1) 由光盘启动,安装Centos 6.3 2) 选择默认的英语安装 3) 磁盘选择整个硬盘 4) 时间选择上海,不要选择UTC 5) 设置root密码的时候,要备份这个密码 6) 选择basic server的方式安装 7) 自定义选择包,在语言中选择中文包 2. 网络和系统配置

1) 内部测试机,可以使用静态IP,也可以是动态IP。公网机器一定要使用静态IP,使用setup命令进行设置,也可以直接更改对应的配置文件: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特别是要把ONBOOT的值改为yes,一般改好后最好重启,就能使用网络了 2) 然后执行yum update,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更新,完成之后最好重新启动一次 3) 如果内核升级了,不要删除所有的老内核,至少保留最近一次的老内核,以防新内核有问题 4) 关闭SELinux,通过修改/etc/selinux/config来实现。以后可以通过防火墙来保护服务器 3. 账户的设置和维护 1) 创建管理用户,如useraddrafael 2) 对新创建的用户进行密码设置,如passwdrafael,一般要备份这个密码 4) 把rafael加入到wheel用户组中,在/etc/group中进行配置 5) 把wheel用户组设置为sudo的信任用户组,在/etc/sudoers中进行修改,注意这个文件要先改为可写,修改完后再该回去 6) 禁止root用户远程ssh登录,到/etc/ssh/sshd_config中进行配置,设置PermitRootLogin no,然后重新启动sshd 7) 以后尽量通过ssh远程登录这个机器了

I.MX6核心板 I.MX6开发板Linux环境搭键

I.MX6核心板I.MX6开发板环境搭键 高性能低功耗快速启动通用连接更多支持长生命周期 Linux Android 多核处理器支持触摸屏多媒体支持全球到达

目录 I.MX6核心板I.MX6开发板环境搭键 (1) 目录 (2) 文件准备 (3) 下载官方BSP开发包。 (3) 非虚拟机方式安装Ubuntu10.04 (3) 安装LITB (5) 第一次编译LTIB (9) 配置内核 (23) 配置PCIE (25) 配置SPI (26) 配置CAN (27) 配置GPIO驱动 (28) 解压Uboot源码,并单独编译uboot (31) 打uboot补丁 (33) 打内核补丁 (34) 单独编译Uboot (35) 烧写前文件系统的处理 (42) 附录1. (44) 单独编译u-boot (44) 内核单独编译 (44) 驱动目录 (46) Uboot源码目录 (46) 内核源码目录 (46)

以下操作,都是基于Ubuntu10.04版本,软件版本基于L3.0.35_4.1.0_ER_SOURCE_BSP 针对Ubuntu12.04版本,请参考《i.MX6+Ubuntu12.04上编译LTIB》 文件准备 下载官方BSP开发包。 登陆飞思卡尔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点击右上角Login,然后注册账号。 打开网页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8411502.html,/webapp/sps/site/prod_summary.jsp?code=RDIMX6SABREPLAT&fpsp=1&tab=Design _Tools_Tab 下载如下几个BSP包,版本号如下: 非虚拟机方式安装Ubuntu10.04 针对不喜欢采用虚拟机的客户,可以按照先安装ubuntu10.04 32位版,然后安装下面的库 $ sudo apt-get install rpm $ sudo apt-get install m4 $ sudo apt-get install bison $ sudo apt-get install patch $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 sudo apt-get install zlib1g zlib1g-dev $ sudo apt-get install ncurses-dev $ sudo apt-get install texinfo $ sudo apt-get install texlive $ sudo apt-get install liblzo2-dev $ sudo apt-get install uuid-dev $ sudo apt-get install gettext $ sudo apt-get install libglib2.0-dev 安装完毕之后。在进行下面的步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