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十六_遗传与进化重难点及课后复习题答案[1]

十六_遗传与进化重难点及课后复习题答案[1]

十六_遗传与进化重难点及课后复习题答案[1]
十六_遗传与进化重难点及课后复习题答案[1]

第十六章遗传与进化

本章要求

1.了解物种进化方式;

2.掌握物种的概念及其形成方式;

3.了解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和原理;

第一节遗传多态性

一个群体中各种变异类型的比数可以长期保持不变,呈现所谓平衡型(或稳定)多态现象;也可以是一种类型在取代另一种类型的过程中所呈现的多态现象,这里各种变异类型的比数逐渐发生变化,因此称为过渡型(不稳定)多态现象。

一、研究遗传多态性的途径

近交衰退(inbreeding depression):有亲缘关系的亲本进行交配,可使原本是杂交繁殖的生物增加纯合性,从而提高基因的稳定性,但往往伴同出现后代减少、后代弱小或后代不育的现象。

等位基因酶(allozyme):如果某个座位的两个等位基因只使蛋白质的凝胶电泳特性发生轻微变化,且仍能执行相同功能,我们就把这两个等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称为等位基因酶。

染色体物质的排列往往因染色体结构变异如倒位,以为等表现出多态性:

倒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一种。染色体上两个断裂点间的断片,倒转180o后又重新连接。倒位降低了群体中遗传变异的频率,此外,倒位还降低了杂合体适合度,因为倒位杂合体产生的一部分不具活力的交换配子。

异位: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片段断裂后错误链接;以为也降低群体中遗传变异的频率,因为异位杂合体是半不育的,产生的配子中有50%无生活力。

二、群体保持遗传多态性的方式

等位基因酶的分析表明,在一个异交得动物或植物群体中存在高比例等位基因杂合性。群体可能通过3种基本途径产生并保持这种多态性,既过度多态性(transient polymorphism),平衡多态性(balanced polymorphism)和中性突变随机漂变(neutral mutation random drift)。

这里主要阐述中性突变—遗传漂变:这一理论,基于两种假设既①规定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能够产生所谓选择中性突变(selectively neutral mutation);②中性基因在基因库中随机漂变。这一理论追早由S.Wright提出,后来又得到日本群体遗传学家M.Kimura的发展。

三、适应规范(adaptive norm)

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对齐所处的自然环境是有一定的适应性的,而这类均有适应性的表型都是由各种个

体的基因型所决定的。所以一个群体中所包含的各种基因型就是该物种进化史的体现。群体中这一系列基因型就称为适应规范。

第二节物种的形成

一、物种的概念

1、物种(Species)的概念:

物种: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生物繁殖和进化中的基本环节。

⑴.达尔文:认为物种就是比较显著的变种。

物种之间一般有明显的界限,但这个界限不是绝对的,所以物种和变种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⑵.现代科学:认为物种是比较显著的变种。

①.可杂交性是区别物种的主要标准:

* 能够相互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种群或个体属于同一物种;

* 不能相互杂交、或者能够杂交但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种群或个体属于不同的物种。

遗传学:遗传差异、染色体变异。

分子生物学:DNA序列的变异、物种指纹图谱。

②.应同时考虑形态结构上和生物地理上的差异:

目前分类学上仍以形态上的区别为分类的标准,但应注意生物地理的分布区域。

∵每一物种在空间上有着一定的地理分布范围,超过这一范围就不能存在,或是产生新的特性和特征而转变为另一个物种。

2.引起物种间差异的原因:

(1)不同的物种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

* 一般涉及一系列差异基因;

* 涉及到染色体数目和结构上的差别。

(2)它们之间不能相互杂交或其杂种不能进行正常减数分裂产生不育性和生殖隔离,不能产生后代。

例如:两个果蝇物种(Drosophila pseudoobscura和D.miranda)在一些染色体的结构上有许多部分是相似的,但有一些则产生倒位或易位它们之间就出现不育性、彼此不能杂交成为两个不同的物种。

在不同的个体或群体之间,由于遗传差异逐渐增大生殖隔离(reproductive isolation)。

生殖隔离机制是防止不同物种的个体相互杂交的环境、行为、机械和生理的障碍。

生殖隔离达到阻止群体间基因交换之目的。

生殖隔离分为两大类:

①. 合子前生殖隔离:阻止不同群体成员间交配或产生合子;

②. 合子后生殖隔离:降低杂种生活力或生殖力的一种隔离。

生殖隔离机制的分类:

《1》合子前生殖隔离:

①.生态隔离:群体占据同一地区,但生活在不同的栖息地;

②.时间隔离:群体占据同一地区,但交配期或开花期不同;

③.行为隔离:动物群体雌雄间不存在性吸引力;

④.机械隔离:生殖结构的不同阻止了交配或受精。

《2》合子后生殖隔离

①.杂种无生活力:F1杂种不能存活或不能达到性成熟;

②.杂种不育:杂种不能产生有功能的配子;

③.杂种衰败:F1杂种有活力并可育,但F2世代表现活力减弱或不育。

二、物种形成的方式

物种的形成:量变质变。主要有两种不同方式:

1.渐变式:

在一个长时间内旧的物种逐渐演变成为新的物种,这是物种形成的主要形式。

渐变式的形成方式:

亚种逐渐累积变异成为新种。

渐变式又可分为二种方式:继承式和分化式。

⑴. 继承式:指一个物种可通过逐渐累积变异的方式,经历悠久的地质年代,由一系列的中间类型过渡到新种。

例如马等动物的进化历史。

⑵.分化式:指同一物种不同群体,由于地理隔离或生态隔离逐渐分化成不同新种。由少数种变为多数种。

特点:地理隔离(如海洋、大片陆地、高山和沙漠等)许多生物不能自由迁移、相互之间不能自由交配、不同基因间不能彼此交流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变种或亚种进一步分化生殖隔离新种。

渐变式的物种形成方式,在地球历史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可通过突变、选择和隔离等过程形成若干地理族或亚族然后因生殖隔离而形成新种。

2.爆发式:不一定需要悠久的演变历史,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形成新种。

一般不经过亚种阶段通过远缘杂交、染色体加倍、染色体变异或突变等方法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新种。

远缘杂交结合多倍化主要见于显花植物。

栽培植物中多倍体比例> 野生植物。

生物进化的概述:

生命在地球上起源于35亿年前。

(上图下载于网络)

∴原始地球首先合成氨基酸等有机分子整合成蛋白质、核苷酸和脂肪酸等生命分子产生古细菌等生物有机体蓝藻等原核生物(25~34亿年前, 可进行光合作用)原始真核生物(22亿年前)植物、动物。

进化论认为形成一个新种需在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隔离等因素作用下,从一个旧物种逐渐形成。

物种在自然界进化的途径认识有机界在系统发育中的遗传和变异的规律人工创造和综合新物种和新品种。

尽管地理物种形成的理论很精辟,但根据这种理论难以直接观察物种形成的过程,因为隔离群体的多样化是经过数十万年乃至上百万年慢长的历史过程而逐步形成的。此外,与遗传趋异性平行的地理变迁又相当复杂,完全难以预测。因此,物种形成是严重历史事件,所以研究中的形成过程必须依据现在的种族(race),亚种(subspecies)和同胞种(sibling species)的分布来推算进化过程的各个阶段,因此,研究物种形成过程必须首先探明种族形成的各个阶段。

物种形成相关理论

(一)快速物种形成

在进化过程中,某些进化因子可能会突然出现,促使新物种形成。这种物种形成方式称为随机物种形成(stochastic speciation)活灾变物种形成(catastrophic speciation),也称为量子物种形成(quantum speciation)。(二)点段平衡与快速物种形成

根据对化石记载的研究,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有时不是渐变的和连续变化的,物种喜欢吃有可能是一种突然出现的事件,这种物种形成的机制称为点段平衡说(punctuated equilibrium)。

(三)建立者物种形成

卡尔逊(H.Carson)根据对夏威夷果蝇进化的研究,认为一个个体可以形成若干个群体,甚至一个物种,这种理论称为建立者物种形成(founder speciation)。

根据这一理论,遗传变异来自两方面:第一,通过个别或少数个体建立的最初群体的基因频率有别于其祖先群体的基因频率;第二,在群体迅速扩展期间,选择具有明显作用,如果建立者的后代能够侵入某种生态的小环境中,群体就可能迅速扩展。

其支持证据:①夏威夷群岛上果蝇种群分布研究;②实验室模拟实验

(四)染色体畸变与快速物种形成

由怀特(M.White,1978)提出的、由于染色体畸变而快速形成新物种。

(五)植物多倍体形成

通过多倍体途径形成新物种在动物中是少见的,但在植物中则是一种重要的进化因子。

第三节分子水平的进化

进化(evolution)是一种变异发生的过程,他是从地球上原已存在的生命形式产生想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类型的过程。子分子水平上,这一过程涉及DNA复制中发生插入、缺失、核苷酸替换等变异。

进化分子钟:

利用古生物学资料在研究现存各种生物的祖先发生进化分歧的时间,就会发现这些生物在整个进化期间均以一种有规律的速率对某种蛋白质就行代换。当这种有规律的蛋白质代换发生是源于某个共同祖先的两个物种之间在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上的差异就可以用作一种进化的分子钟(molecular clock),确定两个物种发生进化分歧的时间。因此,我们就克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同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活其DNA序列,推测分子变异的代换速度,确定物种分歧的大致时间。

氨基酸序列与系统发育:

通过比较各种生物都共有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也可以测量不同生物间的进化关系或进化分歧。两个种之间决定所有氨基酸差异的所代换的核苷酸总数称为最小突变距离(minimal mytational distance),所有最小突变距离值大于相应的氨基酸数。

最小突变距离除了用来估算不同生物进化的分歧外,还可以用来推算不同物种起源于共同祖先的顺序。一次根据不同生物的同一种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就可以绘制出系统树。通过测定各种物种之间最小突变距离和利用计算机程序就看确定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而且还可以确定各种亲缘关系中某种现已灭绝的祖先序列在进化分歧点上的年代。

核苷酸序列与系统发育:

在研究不同物种间DNA序列的多样性是,必对其中一个物种的DNA就行放射性标记,使其具放射

性,并且还须将拷贝部分既在多倍体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的序列分离出来。在将这些具放射性的单拷贝序列加热,是其解离成当链,接着,一方面是祺与本中的单链DNA杂交既所谓的同源反应(homologous reaction),另一方面也使其与其他的单拷贝单链DNA杂交既所谓异源反应(heterologous reaction)。最后,测定同源和异源双链DNA分子的热稳定性,二者的热稳定性差异就是两个物种的核苷酸序列的分歧。

基因组的进化:

在自由生活的生物中,细胞内DNA含量也与进化过程存在密切关系。不同生物按细胞DNA含量不同,可归为四大重叠类群:

第一类:0.003~0.01pg之间,如细菌

第二类:不足0.1pg,如真菌

第三类:0.1~10pg,包括大多数动物和某些植物

第四类:大于10pg,包括蝾螈、某些鱼和许多植物

从细菌到真菌、到动物、到植物依次有大量增加的趋势。

第四节进化的特殊领域——动植物的抗药性

抗药性实际上就是生物体对化学药物的一种进化反应。

影响抗药性的因素:

1、群体中必须存在新的,具有遗传先进性的变异题或变异类型;

2、一些抗药性基因位于胞质DNA中,通过母体遗传方式在群体中扩展;

3、细菌还具有一种前适应基因型(preadaptive genotype),使抗生素抗药性在很多细菌中迅速传播。

形成抗药性的基本条件是生物体必须具有丢杀虫剂产生抗性的生理学、解剖学机制或其他机制。

课后复习题及答案

1.简述种族的形成过程,自然选择在这一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答:种族的形成,是物种形成的初级阶段,也是物种形成的过度阶段。种族的形成非常复杂,这里我们可以用M.Wagner的地理物种形成理论初步概括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地理障碍如湖泊、河流、高山等将群体隔离,阻止群体之间进行基因流动。

第二阶段,各个隔离群体独立地进化和演变,形成具有不同生理特征的群体,这些形成的不同群体随机交配几乎对育性没有影响。既形成的种有不同的生理特征而没有产生生殖隔离的不同群体之间相互称之为种族。

此外,种族也可快速形成,即群体在某个阶段受某种理化因素影响而使物种产生生理变异而不影响其育性,由此形成不同的种族。

由上述形成过程可知,自然选择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先变异的种族对其生存环境比较适应是,若可和同一环境中的不同种族之间随机交配,则可能取代原来种族继续进化形成新的物种;若因地理障碍与其他种族不能随机交配,则独立

进化分化形成不同的物种。所以自然选择可指导其种族进化乃至物种形成的方向。

2.什么称为物种?其形成途径有哪些?

答: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物种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相似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位。对于植物而言,二倍体小麦与四倍体小麦之间虽然不能得到可育的后代,但他们属于同一物种中的不同亚种。

物种形成,又称为种化,是演化的一个过程,指生物分类上的物种诞生。自然界的物种形成主要有4种模型。包括异域性物种形成(Allopatric speciation)、同域性物种形成(Sympatric speciation)、边域性物种形成(Peripatric speciation),与临域性物种形成(Parapatric speciation)。异域种化同一物种由于地理隔离,分别演化为不同的物种。同域种化同一物种在相同的环境,由于行为改变或基因突变等原因而演化为不同的物种。边域种化种化过程中,一个小族群由于某种原因和原来的大族群隔离;隔离时,小族群的基因经历剧烈变化;当小族群再跟大族群相遇时,已经形成不同物种。临域种化两个种化中的族群虽然分开,但是相邻;从一极端到另一极端之间的各族群都有些许不同,但彼此相邻的两族群之间仍能互相杂交;不过,在两边最极端的族群已经差异太大而形成不同的种类。

物种形成的主要途径

3.什么称为生殖隔离?造成生殖隔离的机制有哪些?

答:不同群体之间发生隔离之后,由于它们对不同地域条件的适应,就使两个群体在遗传上发生分化,并由于自然选择、随机遗传漂变等因素形成遗传多样性,使等位基因频率改变,或者造成染色体重排。随机群体进一步分化,各个群体之间在遗传上的差异也就越来越大,形成所谓半分化种。如果分化过程继续进行,当两个遗传差异很大的群体间杂交时就会出现生殖隔离,最后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种。一个群体的遗传组成朝多样化发展的过程称为遗传趋异。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在某个时间消除掉阻止两个群体间进行基因流动的因素,由于这两个群体之间能进行杂交,其杂种后代的育性和生活力都不下降。或者,两个群体的基因库进一步分化,直到产生生殖隔离机制。

生殖隔离机制是指各种生物的阻止或降低杂种繁殖的生物学特性或行为特性。

生殖隔离机制

4.根据以下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确定各种生物的最小突变距离,比较人与其它各种生物之间的距离。

人赖氨酸-谷氨酸-谷氨酸-精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

马赖氨酸-苏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

猪赖氨酸-甘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

狗苏氨酸-甘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

鸡赖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

牛蛙赖氨酸-甘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

真菌丙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

答:人与其它各生物之间的距离为:马:17;猪:13;狗:13;鸡:18;牛蛙:17;真菌:56

5.通过核苷酸多样性测得果蝇两个种D.heteroneura和D.sylvestris之间的差别约为1.8%。黑猩猩与人的核苷酸序列几乎相同,但二者在分类学上则属于不同属。这种分类方法是否恰当?为什么?

答:这种分类方法恰当。

依据染色体讲究以及蛋白质和同工酶差异的资料很难准确地解决黑猩猩、大猩猩和人的分类学关系,因为这些物种的亲缘关系很近。采用单拷贝DNA序列杂交的资料并参照化石记录就可以阐明高等灵长动物的进化分歧类型和发生分歧的时间。这种

亲缘关系的度量值称为△T

50H ,与T m值的意义相近。人类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较近,其△T

50H

值为1.9,与人类分歧发生在630

万年~770万年前。所以,按△T

50H

法分类人类与黑猩猩属于不同的属。

6.是比较中性突变理论与选择理论在预测影响遗传变异方面的差别。

答:中性突变-随机漂变理论基于两种主要假设。第一种假设规定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能够产生所谓中性突变,即在蛋白质某个不重要区域以一种酸性氨基酸替换另一种氨基酸,形成的突变蛋白质在所有功能上与原始蛋白质相同。另一种假定是中性基因(不具有选择有利或选择不利的基因)在基因库中随机漂变,但这种遗传漂变对等位基因的作用大于选择的作用。

中性突变与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是有一定矛盾的。再20世纪60年代,一般认为所有生物学性状都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有适应进化产生的,因此在进化过程中生存下来的绝大多数突变包括杂和体、纯合体都应有一定适应性。根据选择理论,蛋白质或酶的多态性与生物体对某些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有关。在这方面生化研究最充分的例子是普通果蝇酒精脱氢酶座位(adh)的变异。adh座位上有两个普通等位基因F和S,二者在255个氨基酸中只有一个氨基酸(第192位)的差别。该位点上F等位基因为苏氨酸,S等位基因则为赖氨酸。由于酒精是腐败的蔬菜或水果的主要成分,果蝇就可通过酒精脱氢酶分解酒精进行生活。有些研究表明,果蝇群体中这两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受酒精的影响,而且其变化速率因酒精类型不同而不同。总的趋势是各种酒精都能提高F基因的频率,也就是说选择压趋向选择F等位基因,因此对这种现象不可能用中性突变-随机遗传漂变理论加以解释。

7.核苷酸代换速率比氨基酸代换速率快还是慢?为什么?

答:通过比较各种生物都共有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也可以测量不同生物之间的计划关系和进化分歧。细胞色素c是讲究得较多的一种蛋白质,他是真核细胞中线粒体内一种与呼吸有关的色素。由于细胞色素c是进化很慢的蛋白质,所以不适于用来测定关系很密切的生物之间的进化变异。对于亲缘关系近的物种,则应采用进化速率比细胞色素c快的蛋白质。如长1145个氨基酸的carbonic anhydrase就可用来较精确地测定人与其他灵长目动物的关系。

在研究不同物种间DNA序列的多样性是,必对其中一个物种的DNA就行放射性标记,使其具放射性,并且还须将拷贝部分既在多倍体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的序列分离出来。在将这些具放射性的单拷贝序列加热,是其解离成当链,接着,一方面是祺与本中的单链DNA杂交既所谓的同源反应(homologous reaction),另一方面也使其与其他的单拷贝单链DNA杂交既所谓异源反应(heterologous reaction)。最后,测定同源和异源双链DNA分子的热稳定性,二者的热稳定性差异就是两个物种的核苷酸序列的分歧。

8.以下是鸟类的4个近缘种(a、b、c、d)之间的最小突变距离

(1)哪两种的亲缘关系最近?

(2)哪一个种与其他各个种的亲缘关系最近?

(1)答:a和c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2)答:a与其他各个种的亲缘关系最近

9.利用表16-7的相对适合度计算抗杀鼠灵等位基因的平衡频率。但是某些群体不具有这种抗性等位基因,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抗药性的机制非常复杂,现以几种生物的抗药性为例丢抗药性的遗传基础加以讨论。褐鼠是世界上一种分布广泛的、对农业和居家有害的动物,在美国利用抗凝血剂杀鼠灵灭鼠15年,后来发现褐鼠对这种化学农药的抗药性进化非常快,而且在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都发现了这种抗药性褐鼠。根据遗传学研究知道,抗药性受常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等位基因R控制。大多数抗药性动物都是这一等位基因的杂合体Rr,野生型既药物敏感型个体则是隐性纯合体rr,而显性纯合体RR的生存能力则又相当低。RR纯合体生存率降低的原因是其对维生素K的高度依赖性所致。

由于杂合体的净生存先进性总体水平较高,所以用灭鼠灵就使群体保持了稳定的原创遗传多态性。根据对抗药性等位基因频率连续数年的保持稳定的群体分析,基因型杂合体的数目很高,不符合依据遗传平衡定律推算的结果,3中基因型的相对适合度分别为0.68、1.0和0.37,表现了很强的杂合体先进性。在另一个群体中,当停止施用杀鼠灵后,其抗性等位基因的频率又迅速下降。

解分式方程及增根-无解的典型问题含答案

解分式方程及增根-无解的典型问题含答案 优博辅导中心 当堂检测 1. 解方程 1x?2?1?x2?x?3 答案:x?2是增根原方程无解。 2. 关于x的方程a1?2x?4?1?x4?x有增根,则a=-------答案:7 3. 解关于x 的方程 mx?5?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方程的解为x?m?5 B.当m??5时,方程的解 为正数 C.当m??5时,方程的解为负数 D.无法确定 4.若分式方程 x?ax?1?a无解,则a的值为-----------答案:1或-1 5. 若 分式方程 m?xx?1=1有增根,则m的值为-------------答案:-1 6.分 式方程1x?2?mx?1有增根,则增根为------------答案:2或-1 7. 关于x的方程1x?2?1?kx?2有增根,则k的值为-----------答 案:1 8. 若分式方程x?aa?a无解,则a的值是----------答 案:0 9.若分式方程2m?m?x1x?1?0无解,则m的取值是------答案:-1或-2 10. 若关于x的方程 m(x?1)?52x?1?m?3无解,则m的值为-------答案:6,10 11. 若关于x的方程

x?mx?1?3x?1无解,求m的值为-------答案: 12.解方程1162-x?x?2??x3x?12答案x??627 13.解方程 2x-1?4x2?1?0 14. 解方程 2x2x?5?22x?5?1 15. 解方程x?22x2x?3?3??13x2?9 x?1m216. 关于x的方程x?3?2x?6有增根,则m的值-----答案:m=2或-2 17.当a为何值时,关于x的分式方程 x?ax?1?3x?1无解。答案:-2或1 1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DD×Dd 或DD×dd

解分式方程及增根_无解的典型问题含答案

分式方程 1. 解分式方程的思路是: (1) 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 (2) 解这个整式方程。 (3) 把整式方程的根带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为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 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4) 写出原方程的根。 “一化二解三检验四总结” 例1:解方程 214111x x x +-=-- 例2:解关于x 的方程223242 ax x x x +=--+有增根,则常数a 的值。 解:化整式方程的(1)10a x -=-由题意知增根2,x =或2x =-是整式方程的根,把2,x =代入得2210a -=-,解得4a =-,把2x =-代入得-2a+2=-10,解得6a = 所以4a =-或6a =时,原方程产生增根。 方法总结:1.化为整式方程。 2.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求出字母的值。 例3:解关于x 的方程223242 ax x x x +=--+无解,则常数a 的值。 解:化整式方程的(1)10a x -=- 当10a -=时,整式方程无解。解得1a =原分式方程无解。 当10a -≠时,整式方程有解。当它的解为增根时原分式方程无解。 把增根2,x =或2x =-代入整式方程解得4a =-或6a =。 综上所述:当1a =或4a =-或6a =时原分式方程无解。 方法总结:1.化为整式方程。 2.把整式方程分为两种情况讨论,整式方程无解和整式方程的解为增根。 例4:若分式方程212 x a x +=--的解是正数,求a 的取值范围。 解:解方程的23a x -=且2x ≠,由题意得不等式组:2-a 032-a 23 >≠解得2a <且4a ≠- 思考:1.若此方程解为非正数呢?答案是多少? 2.若此方程无解a 的值是多少? 方程总结:1. 化为整式方程求根,但是不能是增根。 2.根据题意列不等式组。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整理人:陆保宗)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一、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相关概念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如:DD×DD Dd×Dd等 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如:Dd×dd 三、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DD×Dd 或DD×dd 四、分离定律其实质 ..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

初中数学分式方程的增根与无解专题辅导

分式方程的增根与无解 周奕生 甲:增根是什么? 乙:增根是解分式方程时,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这一变形中,由于去分母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而产生的未知数的值,比如解方程、: 2 x x 222x 3x 1-=-+。① 为了去分母,方程两边乘以()2x x -,得()2x 32x -=+-② 由②解得0x =。 甲:原方程的解是0x =。 乙:可是当0x =时,原方程两边的值相等吗? 甲:这我可没注意,检验一下不就知道了。哟!当0x =时,原方程有的项的分母为0,没有意义,是不是方程变形过程中搞错啦? 乙:求解过程完全正确,没有任何的差错。 甲: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乙:因为原来方程①中未知数x 的取值范围是0x ≠且2x ≠,而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②后,未知数x 的取值范围扩大为全体实数。这样,从方程②解出的未知数的值就有可能不是方程①的解。 甲:如此说来,从方程①变形为方程②,这种变形并不能保证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如何知道从整式方程②解出的未知数的值是或不是原方程①的解呢? 乙:很简单,两个字:检验。可以把方程②解出的未知数的值一一代入去分母时方程两边所乘的那个公分母,看是否使公分母等于0,如果公分母为0,则说明这个值是增根,否则就是原方程的解。 甲:那么,这个题中0x =就是增根了,可原方程的解又是什么呢? 乙:原方程无解。 甲:啊?!为什么会无解呢? 乙:无解时,方程本身就是个矛盾等式,不论未知数取何值,都不能使方程两边的值相等,如上题中,不论x 取何值,都不能使方程①两边的值相等,因此原方程无解,又如对于方程 0x 2=,不论x 取何值也不能使它成立,因此,这个方程也无解。 甲:是不是有增根的分式方程就是无解的,而无解的分式方程就一定有增根呢? 乙:不是!有增根的分式方程不一定无解,无解的分式方程也不一定有增根,你看,方程x 1x x x 21x x 22+=+-+,去分母后化为()()01x 3x =+-,解得3x =或1x -=,此时,1x -=是增根,但原方程并不是无解,而是有一个解3x =,而方程1x 2x =+,去分母后化为2x 0-=?,原方程虽然无解,但原方程也没有增根。 甲:看起来增根并不是什么“好东西”,有没有办法可以避免增根? 乙:有是有,不过解起来比较费劲,有时划不来,还不如解后再检验。比如解方程x 1x x x 21x x 22+=+-+,可先把右边化为0,得0x 1x x x 21x x 22=+-+-+。左边通分计算,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 要点知识梳理 一、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牢记一对等位基因的相关情况,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均可采用拆分法: 1、判断显隐性的方法(P —亲本、F —子代、X —杂交、自交○x 、父本 ♂ 、母本♀) 已知条件 显隐性判断 亲本杂交组合(表现型) 后代表现型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甲性状X 乙性状 只出现甲性状后代 甲 乙 甲性状X 甲性状 出现甲、乙两种性状的后代 甲 乙 甲性状:乙性状=3:1 甲 乙 2、等位基因的情况 正推:已知亲本杂交组合推论各种后代情况 亲本杂交组 合 后代基因型 后代表现型 纯合子概率 杂合子概率 备注 DD X DD DD 全显 1 0 对于不同的表达方式:概率、基因型、比列、表现型均可要分清楚 DD X Dd DD Dd 全显 1/2 1/2 DD X dd Dd 全显 0 1 dd X dd dd 全隐 1 0 Dd X dd Dd dd 显:隐=1:1 1/2 1/2 Dd X Dd DD 2DD dd 显:隐=3:1 1/2 1/2 后代表现型 亲本杂交组合 备注 全显 DDX 亲本中一定有个显性纯合子 全隐 dd X dd 亲本杂交组合唯一 显:隐=1:1 Dd X dd 重点识记 显:隐=3:1 Dd X Dd 3、两对或者两对以上的,均是先拆对,后相乘。如: ①配子类型的问题 例:某生物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 ,这三对基因为独立遗传,则它产生的精子的种类有: Aa Bb cc ↓ ↓ ↓ 2 × 2 × 1 = 4种 ②基因型类型的问题 例:AaBbCc 与AaBBCc 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先将问题分解为分离定律问题: Aa ×Aa → 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 ∶2Aa ∶1aa );Bb ×BB → 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 ∶1Bb );Cc ×Cc → 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 ∶2Cc ∶1cc )。因而后代有3×2×3= 18种基因型。 ③表现型类型的问题 例:AaBbCc 与AabbCc 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表现型?先将问题分解为分离定律问题:

解分式方程及增根 无解的典型问题含答案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当堂检测 1. 解方程 11322x x x -=--- 答案:2x =是增根原方程无解。 2. 关于x 的方程12144a x x x -+=--有增根,则a =-------答案:7 3. 解关于x 的方程15 m 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方程的解为5x m =+ B.当5m >-时,方程的解为正数 C.当5m <-时,方程的解为负数 D.无法确定 4.若分式方程1 x a a x +=-无解,则a 的值为-----------答案:1或-1 5. 若分式方程=11 m x x +-有增根,则m 的值为-------------答案:-1 6.分式方程121 m x x =-+有增根,则增根为------------答案:2或-1 7. 关于x 的方程1122 k x x +=--有增根,则k 的值为-----------答案:1 8. 若分式方程x a a a +=无解,则a 的值是----------答案:0 9.若分式方程201m x m x ++=-无解,则m 的取值是------答案:-1或1-2 10. 若关于x 的方程(1)5321 m x m x +-=-+无解,则m 的值为-------答案:6,10 11. 若关于x 的方程311x m x x --=-无解,求m 的值为-------答案: 12.解方程21162-x 2312x x x -=---答案67 x =- 13.解方程2240x-11 x -=- 14. 解方程2212525x x x -=-+ 15. 解方程222213339 x x x x --=-+- 16. 关于x 的方程2 1326 x m x x -=--有增根,则m 的值-----答案:m=2或-2 17.当a 为何值时,关于x 的分式方程 311x a x x --=-无解。答案:-2或1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一.前人的观点: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 二.孟德尔:19世纪中期,奥地利人,遗传学之父。 三.自交与杂交:自交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也叫自交;杂交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两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异花传粉,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 四.选用豌豆做遗传试验的原因: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也就是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五.孟德尔的实验:先除去未成熟化的全部雄蕊,这叫做去雄,然后套上纸袋,待雄蕊成熟时,采取另一植株的花粉,散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他发现,无论用高茎豌豆做母本(正交),还是做父本(反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总是高茎。之后他用子一代自交,结果在第二代植株中,不仅有高茎,还有矮茎的。孟德尔没有停留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上,而是对子二代中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数量统计,结果发现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1。孟德尔又用杂种子一代高茎豌豆与隐形纯合子矮茎豌豆杂交,后代中性状分离比接近1:1。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的结果验证了它的假说。 六.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七.显隐性状:孟德尔把子一代显示出来的形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形状叫做隐形性状。 八.性状分离:在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九.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特定的性状,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十.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P : × F 1 × 配子 配子 F 1 F 2 十一.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 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DD dd D d Dd Dd Dd D D d d Dd Dd DD dd

解分式方程及增根无解的典型问题含答案

分 式方程 1. 关于x 的方程12144a x x x -+=--有增根,则a =-------答案:7 2. 解关于x 的方程15 m 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方程的解为5x m =+ B.当5m >-时,方程的解为 正数 C.当5m <-时,方程的解为负数 D.无法确定 3.若分式方程 1 x a a x +=-无解,则a 的值为-----------答案:1或-1 4 若分式方程=11 m x x +-有增根,则m 的值为-------------答案:-1 5.分式方程121 m x x =-+有增根,则增根为------------答案:2或-1 6. 关于x 的方程1122k x x +=--有增根,则k 的值为-----------答案:1 7. 若分式方程 x a a a +=无解,则a 的值是----------答案:0 8.若分式方程201m x m x ++=-无解,则m 的取值是------答案:-1或1-2 9. 若关于x 的方程(1)5321mx m x +-=-+无解,则m 的值为-------答案:6,10 10. 若关于x 的方程311x m x x --=-无解,求m 的值为-------答案: 分式方程应用题分类讲解与训练 一、【行程中的应用性问题】 例1 甲、乙两个车站相距96千米,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站开出, 1小时后快车在慢车前12千米,快车比慢车早40分钟到达乙站,快 车和慢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练习、 甲、乙两地相距828km ,一列普通快车与一列直达快车都由

甲地开往乙地,直达快车的平均速度是普通快车平均速度的 1.5倍.直达快车比普通快车晚出发2h,比普通快车早4h到达乙地,求两车的平均速度. 例3 A、B两地相距87千米,甲骑自行车从A地出发向B地驶去,经过30分钟后,乙骑自行车由B地出发,用每小时比甲快4千米的速度向A地驶来,两人在距离B地45千米C处相遇,求甲乙的速度。练习、某客车从甲地到乙地走全长480Km的高速公路,从乙地到甲地走全长600Km的普通公路。又知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比在普通公路上快45Km,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是由普通公路从乙地到甲地所需时间的一半,求该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要的时间。 例4 一队学生去校外参观.他们出发30分钟时,学校要把一个紧急通知传给带队老师,派一名学生骑车从学校出发,按原路追赶队伍.若骑车的速度是队伍行进速度的2倍,这名学生追上队伍时离学校的距离是15千米,问这名学生从学校出发到追上队伍用了多少时间? 练习:农机厂职工到距工厂15千米的生产队检修农机,一部分人骑自行车先走,40分钟后,其余的人乘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3倍,求两车的速度. 二、【工程类应用性问题】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遗传因的发现 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作等位基因。 2.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假说-演绎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测交:F1与隐性纯合 子杂交。 4.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等位基因分开,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中。 5.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6.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作基因型。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7.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 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 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9.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10.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 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都是十分重要的。 11.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四分体 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 1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或者 间期时间很短。 13.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叫交叉遗传。 14.性别决定的类型有XY型(雄性:XY,雌性:XX)和ZW型(雄性:ZZ,雌性:ZW)。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15.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16.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 遗传物质。 17.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没有细胞结 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18.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功能特点是:(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 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 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 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 一定的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 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9.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复习-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作等位基因。 2.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假说-演绎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4.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等位基因分开,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中。 5.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6.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作基因型。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7.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9.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

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10.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11.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 1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染色体不再复制。 13.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叫交叉遗传。 14.性别决定的类型有XY型(雄性:XY,雌性:XX)和ZW型(雄性:ZZ,雌性:ZW)。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15.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16.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7.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18.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功能特点是:(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

解分式方程及增根-无解的典型问题含答案

( 分式方程 1. 解分式方程的思路是: (1) 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 (2) 解这个整式方程。 (3) 把整式方程的根带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为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 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4) 写出原方程的根。 “一化二解三检验四总结” 例1:解方程 214111 x x x +-=-- ) 例2:解关于x 的方程223242 ax x x x +=--+有增根,则常数a 的值。 解:化整式方程的(1)10a x -=-由题意知增根2,x =或2x =-是整式方程的根,把2,x =代入得2210a -=-,解得4a =-,把2x =-代入得-2a+2=-10,解得6a = 所以4a =-或6a =时,原方程产生增根。 方法总结:1.化为整式方程。 2.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求出字母的值。 — 例3:解关于x 的方程223242 ax x x x +=--+无解,则常数a 的值。 解:化整式方程的(1)10a x -=- 当10a -=时,整式方程无解。解得1a =原分式方程无解。 当10a -≠时,整式方程有解。当它的解为增根时原分式方程无解。 把增根2,x =或2x =-代入整式方程解得4a =-或6a =。 综上所述:当1a =或4a =-或6a =时原分式方程无解。 方法总结:1.化为整式方程。 2.把整式方程分为两种情况讨论,整式方程无解和整式方程的解为增根。 . 例4:若分式方程212 x a x +=--的解是正数,求a 的取值范围。 解:解方程的23a x -=且2x ≠,由题意得不等式组:2-a 032-a 23 >≠解得2a <且4a ≠-

【精品】习题:分式方程及增根、无解(含答案)

1 当堂检测 1.解方程1 1322x x x 答案:2x 是增根原方程无解。2.关于x 的方程12144a x x x 有增根,则a =-------答案:7 3.解关于x 的方程15 m 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方程的解为5x m B.当5m 时,方程的解为正数C.当5m 时,方程的解为负数 D.无法确定 4.若分式方程1x a a x 无解,则a 的值为-----------答案:1或-1 5. 若分式方程=11m x x 有增根,则m 的值为-------------答案:-1 6.分式方程121m x x 有增根,则增根为------------答案:2或-1 7. 关于x 的方程1122k x x 有增根,则k 的值为-----------答案:1 8. 若分式方程x a a a 无解,则a 的值是----------答案:0 9.若分式方程201m x m x 无解,则m 的取值是------答案:-1或1 -2 10. 若关于x 的方程(1)5 321m x m x 无解,则m 的值为-------答案:6, 10 11. 若关于x 的方程3 11x m x x 无解,求m 的值为-------答案: 12.解方程21162-x 2312x x x 答案6 7 x 13.解方程224 x-11x 14. 解方程22 1 2525x x x 15. 解方程2 22213 339 x x x x 16. 关于x 的方程2 1326x m x x 有增根,则m 的值-----答案:m=2或-2 17.当a 为何值时,关于x 的分式方程3 11x a x x 无解。答案:-2或1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一.前人的观点: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 二.孟德尔:19世纪中期,奥地利人,遗传学之父。 三.自交与杂交:自交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也叫自交;杂交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两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异花传粉,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 四.选用豌豆做遗传试验的原因: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也就是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五.孟德尔的实验:先除去未成熟化的全部雄蕊,这叫做去雄,然后套上纸袋,待雄蕊成熟时,采取另一植株的花粉,散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他发现,无论用高茎豌豆做母本(正交),还是做父本(反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总是高茎。之后他用子一代自交,结果在第二代植株中,不仅有高茎,还有矮茎的。孟德尔没有停留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上,而是对子二代中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数量统计,结果发现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1。孟德尔又用杂种子一代高茎豌豆与隐形纯合子矮茎豌豆杂交,后代中性状分离比接近1:1。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的结果验证了它的假说。六.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七.显隐性状:孟德尔把子一代显示出来的形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形状叫做隐形性状。 八.性状分离:在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九.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特定的性状,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P:F1 配子 F1 F 十一.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

09分式方程重难点解析

分式方程重难点解析(制作:吴老师) 一、增根问题: 分式方程有增根,指的是解分式方程时,在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变形过程中,方程的两边都乘了一个可能使分母为零的整式,从而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而产生的未知数的值;增根具有下面两点意义: (1)增根是使所给分式方程分母为零的未知数的值。 (2)增根是将所给分式方程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根。 利用(1)可以确定出分式方程的增根,利用(2)可以求出分式方程有增根时的字母系数的值。 1、使关于x 的方程a x x a x 2 2 24222-+-=-产生增根的a 的值是( ) A. 2 B. -2 C. ±2 D. 与a 无关 2、若解分式方程21112x x m x x x x +-++=+产生增根,则m 的值是( ) C. 1或2 D. 1或-2 A. -1或-2 B. -1或2 3、若关于x 的方程 ax x +--=1110有增根,则a 的值为__________。 4、当a 取何值时,解关于x 的方程:()() x x x x x ax x x ---++=+-+12212212无增根? 二、无解问题 分式方程无解则是指不论未知数取何值,都不能使方程两边的值相等.它包含两种情形: (一)原方程化去分母后的整式方程无解;(二)原方程化去分母后的整式方程有解,但这个解却使原方程的分母为0,它是原方程的增根,从而原方程无解. 1、若方程32x x --=2m x -无解,则m =_____________. 2、当a 为何值时,关于x 的方程 223242 ax x x x +=--+无解?

3、当m 为何值时,关于x 的方程 2111 2x x m x x x ---=+-无实数根? 三、已知分式方程根的符号,求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方法:解分式方程,根据题目要求列出不等式进行求解,注意分母不等于0的情况。 1、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a x +-=-2 1的根大于0,求a 的取值范围. 2、知关于x 的方程3 23-=--x m x x 解为非负数,求m 的取值范围. 3、当a 为何值时, ) 1)(2(21221+-+=+----x x a x x x x x 的解是负数?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综合训练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综合训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CD段表示着丝点 分裂 B.若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图2的AB段表示 DNA复 制 C.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DE段一个细胞内只含有2个染色体组 D.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BC段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0或1条Y染色体 2.图甲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 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乙中,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具有放射性 B.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并增殖而来的 C.图甲中,AB对应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有形成大量抗R型细菌抗体 D.图乙中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裂解后子代噬菌体中少部分具有放射性 3.以下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出四倍体西瓜,再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 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 B.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 C.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产生新的基因 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4.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1所示过程相当子图3的⑥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 B.若图1的①中A占23%、U占25%,则DNA片段中A占24% C.图2所示过程相当于图3的⑨过程,能识别密码子的是tRNA,tRNA共有64种 D.正常情况下,图3中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⑦⑧过程 5. 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考生物高分秘籍《遗传与进化》重点48句

高考生物高分秘籍《遗传与进化》重点48句 第一章遗传因的发现 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作等位基因。 2.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假说-演绎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4.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等位基因分开,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中。 5.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6.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作基因型。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7.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9.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10.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11.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 1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或者间期时间很短。 13.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叫交叉遗传。 14.性别决定的类型有XY型(雄性:XY,雌性:XX)和ZW型(雄性:ZZ,雌性:ZW)。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15.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16.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7.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18.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功能特点是:(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9.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20.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解分式方程(有无解),专项训练试题

试卷第1页,总5页 …………○…………外…………○…………装…………○…………订…………○…………线…………○………… 学校 : ______ ___ _ _姓名:____ __ __ 班级 :__ ___ __ _考号: _ __ ___ __ …… … … ○ … … … … 内… … … … ○ … … … … 装 … … … … ○… … ……订 … …… … ○ … … …… 线 … … … … ○ … … … … 绝密★启用前 八年级数学解分式方程(有无解)专项训练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若分式方程+=有增根,则实数a 的取值是( ) A .0或2 B .4 C .8 D .4或8 2.关于x 的分式方程有增根,则m 的值为( ) A .0 B .﹣5 C .﹣2 D .﹣7 3.若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则m=( ) A .1 B .0 C .﹣4 D .﹣5 4.关于x 的方程+=有增根,则增根是( ) A .1 B .﹣1 C .±1 D .0 5.如果解关于x 的分式方程=5时出现了增根,那么a 的值是( ) A .﹣6 B .﹣3 C .6 D .3 6.若关于x 的方程无解,则m 的值为( ) A .m=1 B .m=﹣1 C .m=2 D .m=﹣2 7.若分式方程=a 无解,则a 的值为( ) A .0 B .﹣1 C .0或﹣1 D .1或﹣1

高中生物必修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必背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 【考点一】单因子杂交实验 1、孟德尔选用豌豆为实验材料的成功理由 ①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授粉时无外来花粉干扰,便于形成纯种 ②豌豆成熟后的豆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③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④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2、在母本(♀)花粉尚未成熟时将花瓣掰开,用镊子除去全部雄蕊(即人工去雄),然后在花朵外套纸袋,以防外来花粉授粉;1—2天后,从父本(♂)的花朵上取下成熟的花粉,放到母本花朵的柱头上进行人工授粉,完毕后套上纸袋。 3、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完全一致的现象,称为完全显性; 4、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的现象,称为不完全显性; 5、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的现象,称为共显性; 6、必须熟练掌握的几种杂交过程及相关比例 【考点二】遗传推断以及比例计算 【例题1】豌豆的茎高度有高茎和矮茎,用A/a表示,现有高茎豌豆自然状态下,F1代中有矮茎豌豆出现,选取F1全部高茎豌豆进行自交,F2代中矮茎豌豆占,亲本豌豆的基因型是;A和a控制的表现类型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方法一: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进行自交,高茎豌豆自交后代矮茎豌豆出现,说明高茎对矮茎为显性,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F1代的基因型有AA、Aa、aa,且

比例为1:2:1,选取其中的AA和Aa进行自交,AA:Aa=1:2,即AA占1/3,其自交后代均为高茎,Aa占2/3,其自交后代中矮茎(aa)占2/3 ×1/4=1/6,其余均为高茎,所以F2代中矮茎豌豆占1/6。不同基因控制不同的性状,其原因在于基因的结构不同,即构成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方法二:图解法 【例题2】果蝇的体色有灰身和黑身(用B、b表示),灰身对黑为显性,现有灰身雄果蝇和黑身雌果蝇交配,F1有雌雄性个体中均有灰身和黑身出现,使F1中的雌蝇和雄蝇相互交配,问:F2中黑身果蝇占,亲本的基因型是。 方法一:根据题意可知,亲代中灰身(A )和黑身(aa)交配,F1中的黑身(aa)出现,说明亲代中的灰身果蝇基因型为Aa,F1代中的雌雄均为果蝇Aa:aa=1:1,即Aa占1/2,aa 占1/2,相互交配时,雌雄配子均为A占1/2×1/2=1/4,a占3/4,雌雄配子相互结合时,只有雌配子a与雄配子a结合为aa为黑身,占3/4×3/4=9/16。 方法二:配子法 【考点三】深刻理解测交实验和分离定律的实质 1、测交的目的是验证某个体的基因型,即将被验证的个体与纯合隐性个体进行杂交,通过杂交产生子代表现型比例,确定某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进一步确定该个体的基因型。 2、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发生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不是发生在受精过程中;必须是等位基因分离(如:A和a的分离)。 【考点四】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 1、雄1(或雌1)中的卡片Y=y,但雄1中的卡片数可以不等于雌1中的卡片数; 2、从雄1信封内随机取出1张卡片,模拟F1雄性个体产生雄配子;从雌1信封内随机取出1张卡片,模拟F1雌性个体产生雌配子;将雄1和雌1中取出的卡片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F1的雌雄配子受精作用,2张卡片的组合类型就是F2的基因型。(注意:记录后将卡片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