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一、减数分裂

1、定义: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细胞。

(2)时期:原始生殖细胞(特殊的体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3)特点: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4)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

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细胞的形成过程:(在睾丸中)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

细胞(变形为精子)

Ⅰ、间期(精原细胞)

DNA复制、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成为初级精母细胞(与有丝分裂间

期相同)

Ⅱ、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初级精母细胞)

①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交换部分片段。(又称四分体时期)

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下两侧。

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④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Ⅲ、减数第二次分裂期(次级精母细胞)

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

②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③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④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四个精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异同点:

①相同点:形成过程与精子基本相同,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形成卵细胞。

②精子的形成场所在睾丸,卵细胞的形成场所在卵巢。

③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细胞叫做次级卵母细胞,小的细胞叫做极体;次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

的大的细胞叫做卵细胞,小的细胞叫做极体;而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也分裂成两个极体。

④精子的形成细胞质均等分裂;卵细胞的形成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⑤精子形成需要变形,卵细胞形成不需要变形。

⑥减数分裂的结果:1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1个卵原细胞产生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

3、减数分裂相关的概念认识

(1)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缠绕并交换片段。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2)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故称为四分体。

4、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的辨认:

(1)同源染色体特点: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一般形态大小相同,

能发生联会。

(注:男性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但形态大小不同)

(2)判断是否是同源染色体:

①看形态大小:→不同:非同源染色体

②看染色体行为:→不能联会:非同源染色体

→能联会:同源染色体

(3)判断是否是姐妹染色单体:是否连接在同一个着丝点上,若是则是姐妹染色单体

(4)右上图中:①A和B; C和D是同源染色体

②1和2; 3和4; 5和6; 7和8是姐妹染色单体

③例如A和C或D是非同源染色体

④例如1和3或4或5或6或7或8是非姐妹染色单体

(5)注意: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形成的两个染色体虽然形态大小相同但不是同

源染色体。

(6)数量关系:

1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2条染色体=4

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1)染色体: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进入两个细

胞,染色体数量减半(2n→n);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开,染色体数

目增倍(n→2n)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进入两个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2n→n)(2)DNA(核DNA)

①间期DNA复制,数目加倍(2n→4n)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进入两个细胞,DNA数量

减半(4n→2n);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进入两个细胞,DNA数目减半(2n→n)(3)染色单体(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同时连在同

一着丝点上才存在染色单体)

①间期DNA复制,染色单体出现(0→4n)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进入两个细胞,

染色单体数量减半(4n→2n);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开,染色单体消失(2n→0)

④如果在直方图中出现了数量为0则一定是染色单体

6、正常情况下产生配子的种类分析(以YyRr个体为例)

(1)注意是分析一个个体还是一个性原细胞。

(2)一个精原细胞:可能产生4种精子,实际能产生2种精子(YR、yr或Yr、yR)

(3)一个卵原细胞:可能产生4种卵细胞,实际能产生1种卵细胞(YR或yr或Yr或yR)

(4)一个雄性个体:可能产生4种精子,实际能产生4种精子(YR、yr、Yr、yR)

(5)一个雌性个体:可能产生4种卵细胞,实际能产生4种卵细胞(YR、yr、Yr、yR)

7、发生在细胞分裂时的变异:

(1)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基因突变

(2)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复制——基因突变

(3)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基因重组

(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基因重组(5)染色体变异:①出现多倍体:有丝分裂后期没有形成纺锤丝牵

引形成两个子细胞

②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一般出现在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的时期

(6)对于个体(AaBb)配子异常情况

①若产生AaB或Aab或ABb或aBb配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②若产生AAB或aaB或AAb或aab或ABB或aBB或Abb或abb配子: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8、配子多样性的原因: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二、受精作用

1、定义: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实质: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

3、特点:

①受精卵的染色体(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质遗传物质(叶绿体、线粒体中的DNA)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②仅能有一个精子和卵细胞结合,通常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生理变化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详见选修三)③未受精时卵细胞的呼吸和物质合成进行缓慢;受精后受精卵迅速进行细胞分裂、分化(主要是有丝分裂)。

三、基因在染色体上

1、萨顿的假说:

(1)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

(2)核心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

(3)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平行关系

(4)平行关系的具体表现:

①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②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也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

③在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④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2、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1)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果蝇容易饲养,繁殖快

②产生后代多

③相对性状多而明显

(3)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

(2)实验过程:

(3)实验结论:控制果蝇

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上。

(4)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成线性排列

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1)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

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五、伴性遗传

1、定义: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

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XY染色体的组成:

(1)同源区段:存在等位基因,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相似,但有在性别表现上的区别。

(2)非同源区段:不存在等位基因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类型:

类型XY型ZW型

性别雌性雄性雌性雄性

2A+XX 2A+XY 2A+ZW 2A+ZZ 体细胞染色体

组成

性细胞染色体

A+X A+X或A+Y A+Z或A+W A+Z 组成

实例人等大部分动物鸡等鸟类、鳞翅目昆虫(4)注意:

①性染色体决定性别只出现在雌雄异体的生物中,雌雄同体的生物不存在性别决定问题

②性别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③性别决定后的分化发育过程受环境的影响

④存在:染色体倍数决定性别(如蜜蜂等)、环境因子(如温度等)决定性别

3、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

注:交叉遗传:男性患者的患病基因只能从母亲那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叫做交叉遗传

4、红绿色盲的相关分析

5、分析遗传图谱:

两病

患病

率:

7、区别

率(1-m)×(1-n)】

“男

(女)孩患病”和“患病男(女)孩”的不同计算方法

(1)若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①男孩患病概率=女孩患病概率=后代患病的概率

②生出患病男孩概率=生出患病女孩概率=后代患病的概率×1/2 (2)若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①若问:生出患病的男(女)孩的概率→

Ⅰ在所有后代中找出患病的患病的男(女)孩所

占的比例

Ⅱ在所有后代中找出患病的后代所占的比例,再

×1/2

②若问:生出的男(女)孩中患病的概率→

在所有的男(女)孩中找出患病的男(女)孩所占的比例

8、致死情况:(见右图)

(1)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使雄配子致死

(2)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使雄性个体致死

9、基因定位的遗传实验设计与分析

(1)判断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

①若相对性状未知且亲本均为纯合子:正交和反交

若雌雄表现型相同→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雌雄表现型不同→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相对性状已知:隐性雌性个体×显性纯合雄性个体

若子代中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位于X染色体上

否则→位于常染色体上

(2)判断是在X染色体还是XY同源区段上(已知显隐性以及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①隐性雌性个体×显性纯合雄性个体

若子代中所有雄性都为显性性状→位于XY同源区段上

若子代中所有雄性都为隐性性状→位于X染色体上

②杂合显性雌性个体×纯合显性雄性个体

若子代中所有个体都为显性性状→位于XY同源区段上

若子代中所有雄性出现隐性性状→位于X染色体上

(3)判断是位于XY同源区段遗传还是常染色体上

隐性雌性个体×显性纯合雄性个体,F1自交得到F2

若F2中雌雄个体中都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出现→位于常染色体上若F2中雄性个体都为显性性状,雌性个体中有显性和隐性性状出现→位于XY同源区段上

六、人类遗传病

1、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1)按目的分调查方式:

①发病率:广大人群中调查

②遗传方式:家族中调查

(2)调查中最好选取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等

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

(3)公式: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

100

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

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遗传咨询

(2)产前诊断:①羊水检查②B超检查③孕妇血细胞检查④基因诊断

(3)禁止近亲结婚

(4)适龄生育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教材分析 从学科知识体系看,初中生物课已经涉及了有关DNA、基因、染色体核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对基因是什么以及基因能够决定生物性状有简单的介绍,但没有涉及基因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和必修2前三章知识已指出: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主要执行者。但没有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详细过程进行讲解。本节知识就是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的。 从教材编排的特点看,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前三章以遗传学的发展史为主要线索,逐步阐明了基因的本质,本章基于对基因本质的认识,进一步阐明基因在生物体内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前三章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在教材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的开篇,是本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所在。同时,本节内容也为后面中心法则、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工程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基因的本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难点: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比较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三者的不同点; (2)理解遗传信息与“密码子”的概念; (3)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能力目标 (1)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协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蛋白质合成过程的活动模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中心法则的修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三者关系的确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科学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2)认同人类探索基因表达的奥秘的过程仍未终结,激发学生探知未知世界的欲望。 四、教学过程 第2课时

优秀教案(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从容说课 本节内容包括了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3个教学知识点。在人类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探索过程中,萨顿和摩尔根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活动、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领悟科学家独到的研究方法、缜密的思考、严谨的推理,进行探究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由于本节从上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引过来,所以在教学安排上思路如下:(1)通过回忆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观察哺乳动物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引导学生联想等位基因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学生的这种疑惑源于头脑中的认知冲突,由认知冲突产生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接着引导学生把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重读分离定律,画含一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有一对等位基因)和含两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让学生强烈意识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落实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生物学观点的认同程度。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并介绍萨顿的假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教师采取问题串的形式、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逐步揭开遗传的奥秘,最终证实基因的确位于染色体上。通过介绍多种生物的染色体和基因的数量关系,让学生理解到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许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另外,还简要介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因定位上的应用,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时代感,体现教材内容的先进性。 (4)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染色体和基因水平上阐明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让学生不仅在观念上逐渐认同,在知识结构上也获得了科学知识。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有关基因与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2)参与类比推理的过程,提出与萨顿假说相似的观点,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021年生物必修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练习题之欧阳学文创编

万鹏网络辅导资料生物7:基因 在染色体上 欧阳光明(2021.03.07) 知识梳理 1、萨顿的假说 (1)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的分离极为相似; (2)推论:基因位于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a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性和_______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________。 b在体细胞中基因__________存在,染色体也是________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___________,同样,也只有成 对的染色体中的___________。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一个来自。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___________的。 (3)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摩尔根及实验材料: 果蝇的优点是: (2)实验及结果分析:观察课本29页图2—8 思考:(1)从果蝇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来看,其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吗? (2)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3)摩尔根的假设:观察课本29页图2—9 常染色体 a 染色体XX(同型的):雌性果蝇中 性染色体: XY(异型的):雄性果蝇中 b假设: 控制白眼的基因(用表示)在染色体上,而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c观察课本29页图2—10,写出遗传图解: (4)测交实验验证(写出遗传图解):

(5)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对遗传因子就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就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 A.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B.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叙述中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平行行为的是()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B.形成配子时,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分开,同源染色体也分开,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C.形成配子时,细胞中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是自由组合 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例 2.下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 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染色体情况上看,该果蝇只能形成一种配子 B.基因e控制的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相等 C.形成配子时基因A、a与B、b间自由组合 D.只考虑3、4与7、8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能形成四种配子,并且配子数量相等 例3.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A、只有一对等位基因 B、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 C、可能有多对等位基因 D、最多一对等位基因 例 4.果绳的红眼为伴性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强化训练 1.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实验都设计了F1自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4.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同步练习(含答案),推荐文档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DNA 和RNA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 和RNA 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B.DNA 和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一样的 C.AGCTGA 既可能是DNA 的碱基序列,也可能是RNA 的碱基序列 D.mRNA 的碱基序列,取决于DNA 的碱基序列,同时又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序列解析:DNA 和RNA 是两类不同的核酸,A 错误;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B 错误;T 为DNA 的特有碱基,所以含有T 的核苷酸序列只能是DNA,不可能是RNA,C 错误;DNA 上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转移到mRNA 上,mRNA 通过翻译指导蛋白质的合成,D 正确。 答案: D 2.下列关于图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正在进行的过程是转录 B.从化学成分上看,图中的2 和5 相同 C.若已知a 链上形成e 链的功能段中碱基比例为A∶T∶G∶C=1∶2∶3∶4,则e 链的碱基比例是U∶A∶C∶G=1∶2∶3∶4 D.通过该过程,遗传信息由a 传递到了e 上 解析:图中过程是转录,a 链是DNA 分子的一条链,e 链是转录形成的RNA 链,2 和5 分别是碱基U、T,所以化学成分不一样。a 链与e 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a 链碱基比例为A∶T∶G∶C=1∶2∶3∶4,则e 链的碱基比例是U∶A∶C∶G=1∶2∶3∶4。 答案: B 3.下图为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图说明少量的mRNA 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B.该过程的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 C.②③④⑤的最终结构各不相同

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联系细胞学和遗传的相关知识的枢纽,在整个高中生物学必修内容的知识体系中属于一个可以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深刻地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物质基础、结构基础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内容的选用和编排也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基础知识。 2、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能力目标 1、尝试总结归纳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知识,培养比较、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对科学的热爱,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在大胆质疑的同时必须小心求证,培养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 1、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提出有遗传因子(基因)的存在,此时学生的心中会有一些疑问:遗传因子(基因)是什么?遗传因子(基因)在哪里?接着在第2章的第1节又学习了减数分裂,知道了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对于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所用到的假说—演绎法,此时再次提出起到了有效巩固知识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请同学们回忆模块1所学习的关于细胞结构中与生物的遗传有关的部分。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的本质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三、四章试卷 姓名班级座位号 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叙述中属于该实验不能证实的是() A.DNA能进行自我复制 B.DNA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C.DNA能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遗传 D.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以下不能作为遗传物质的特点的是() A.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C.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D.能直接表现或反映出生物体的各种性状 3.下列关于染色体与DNA关系的叙述,确切的是() A.染色体、DNA都是遗传物质 B.DNA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C.不同生物中,染色体上具有的DNA数量不同 D.DNA在细胞中全部存在于染色体上 4.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形成子代噬菌体时,用来作模板物质的是 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B.细菌内的蛋白质 C.噬菌体的DNA分子 D.细菌内的DNA分子

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是() A.吸附→注入→组装→合成→释放 B.注入→吸附→组装→合成→释放 C.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D.注入→吸附→合成→组装→释放 6.最能说明染色体是DNA的载体的事实是() A.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B.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的一级结构 D.染色体的遗传动态引起DNA数量变化 7.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做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入细菌体内的成分中() A.含35S B.含32P C.含35S和32P D.不含35S和32P 8.DNA完全水解(彻底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四种脱氧核苷酸 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D.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9.有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已查明它的结构中有一个腺嘌呤,则它的其他组成应是() A.三个磷酸、三个脱氧核糖、一个胸腺嘧啶 B.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一个胞嘧啶 C.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一个胸腺嘧啶 D.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一个尿嘧啶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A4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必修2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备课时间]:2012年3月12日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能力目标: 1.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情感目标: 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学关键] 理解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教学方法] 导学案教学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插图 [课型] 新课 [课时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指导学生预习,初步了解萨顿的假说,初步把握类比推理法,并尝试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预习内容 1、萨顿的假说 (1)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 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 (2)推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完整__性和___独立___性。 a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 b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 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 合的。 (3)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摩尔根及实验材料: 果蝇的优点是: 容易饲养,繁殖周期智短,有许多相对性状 (2)实验及结果分析:观察图2—8

【同步检测】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2.2基因在染色体上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2.2基因在染色 体上 1、下列叙述,能说明二倍体真核生物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A.染色体随基因突变而发生结构改变 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D.等位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如此 2、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 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⑤ 3、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萨顿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B.萨顿发现了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C.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萨顿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研究方法是类比推理法 4、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全部在染色体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5、下列各项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A.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二者都是成单存在 B.体细胞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C.非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基因和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变异 6、下图是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经过努力,绘制出的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部分),关于这条染色体上基因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上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B.控制棒眼的基因和短硬毛的基因减数分裂时自由组合 C.若控制白眼的基因也在该染色体上则雄果蝇不可能有该染色体 D.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的是一对等位基因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课本知识点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的假说 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牛中的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类比推理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萨顿的推理是类比推理。他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惊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应当注意的是,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材料选对了,就等于实验成功了一半。 从1909年开始,摩尔根开始潜心研究果蝇的遗传行为。一天,他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他做了下面的实验 从上述实验不难发现,就果蝇红眼与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来看,F1全为红眼,F2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是3:1,这样的遗传表现符合分离定律,表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所不同的是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20世纪初期,一些生物学家已经在一些昆虫的细胞里发现了性染 色体。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一色体,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 色体。 在雌果蝇中,这对性染色体是同型的,用XX表示;在雄果蝇中, 这对性染色体是异型的,用XY表示。 由于白眼的遗传和性别相联系,而且与X染色体的遗传相似,于是, 摩尔根及其同事设想,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用w表示)在X染色体上, 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上述遗传现象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从上图可以看出,摩尔根等人的设想可以合理地解释实验现象。后来他们又通过测交等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这些解释。他们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从此,摩尔根成了孟德尔理论的坚定支持者。 每种生物的基因数量,都要远远多于这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孟德尔所说的一对遗传因子就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就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A4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导学案

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初步了解萨顿的假说,初步把握类比推理法,并尝试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预习内容 1、萨顿的假说 (1)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的分离极为相似; (2)推论:基因位于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性。 a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 b在体细胞中基因__________存在,染色体也是________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___________,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___________。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一个来自。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___________的。 (3)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摩尔根及实验材料: 果蝇的优点是: (2)实验及结果分析:观察图2—8 (3)摩尔根的假设:观察图2—9 a假设: 控制白眼的基因(用表示)在染色体上,而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b观察图2—10,写出遗传图解:

(完整版)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二章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孟德尔(1845)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约翰逊(1909)把遗传因子改为基因提出等位基因概念 一、萨顿的假说 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一种科学思维方式,光有折射和反射,声音也有,光可能具和声音一样的特性:是一种波) 萨顿用蝗虫细胞作为材料,通过显微镜精巢和卵巢切片,发现蝗虫体细胞24天染色体,在生殖细胞只有12条,这24条按形态分为12对。并通过一下观察和推论发现: 通过类比推理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结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充秦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基因在染色体上。 二、性别决定和性染色体 在雌雄异体的生物 中,生物的性别有多种决定方式1、染色体决定 2、环境温度决定 认识人类染色体图 数字:染色体编号,形态相同的共享一个编号 A 女 B 男 人体每个细胞内有_____对染色体。其中_____对染色体在男女上一样,与性别决定无关,叫____染色体,男女不同的染色体,可以决定性别,叫______染色体。性染色体是指雌雄异体动物和某些高等植物中与______决定直接有关的染色体。 1、性染色体 如图C XY 染色体形态____,但他们是同源染色体,两个能联会,但他们有各自的特有区段和特有基因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精元细胞中MI 前期X 与___联会形成四分体 ,在___时期, 同源染色体__和__彼此发生分离,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有_____常染色体和________或22条常染色体和_______。最后男性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组成为22条常染色体和________或22条常染色体和_______;女性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组成为22条常染色体和________。 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受精卵重新组成配对成同源,其中中性染色体组成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概率各是___、___ 因此,理论分析,人类社会男女比例接近于1:1 3、性别决定类型: XY 型 XX 女 XY 男 哺乳类,果蝇 ,蝗虫 ZW 型 ZZ 雄 ZW 雌性 鸟类(鸡鸭等) 练习:写出下列生物性染色体 (右边图为果蝇染色体雌性、雄性) 项目 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 减数分裂(染色体) 特 点 发生于形成配子过程中,体细胞中成对存在,杂交时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发生于形成配子过程中,体细胞中成对存在,配子形成和受精时相对稳定 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成单存在 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成单存在 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进入配子中 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进入配子中 体细胞中,成对的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体细胞中,成对的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二随堂练习:第2章2.2基因在染色体上

2.2基因在染色体上 1、摩尔根成功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下列叙述与他当时的研究过程不符的是( ) A.以果蝇作为实验材料 B.引用荧光标记这一新技术对基因进行定位 C.他敢于怀疑,勤奋实践 D.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进行研究 2、下列关于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A基因属于等位基因 B.A、a与B、b属于非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若A、a与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自交后代性状可能有三种 D.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II后期 3、如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染色体情况上看,该果蝇只能形成一种配子 B.e基因既可能来自父方,也可能来自母方 C.形成配子时基因A、a与B、b间自由组合 D.只考虑3、4与7、8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能形成4 种配子,并且配子数量相等 4、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 B.在果蝇的所有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C.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5、下图是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经过努力,绘制出的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部分),关于这条染色体上基因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上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B.控制棒眼的基因和短硬毛的基因减数分裂时自由组合 C.若控制白眼的基因也在该染色体上则雄果蝇不可能有该染色体 D.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的是一对等位基因 6、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时,经历了若干过程,其中: ①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②控制白眼的是隐性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③对F1红眼雌果蝇进行测交。上面三个叙述中( ) A.①为假说,②为推论,③为实验 B.①为观察,②为假说,③为推论 C.①为问题,②为假说,③为实验 D.①为推论,②为假说,③为实验 7、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及探究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易区分的性状 B.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中,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 C.孟德尔实验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是互相独立的 D.测交属于孟德尔实验设计中所作的假设 8、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 ) ①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②仅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另一条染色体上无其等位基因;③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④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基因;⑤细菌和蓝藻拟核DNA上的基因;⑥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A.②③④⑥ B. ①②⑤⑥ C. 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⑥ 9、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基本概念: 1、减数分裂—— 2、受精作用—— 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1、部位: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 2、精子的形成: 3、卵细胞的形成 1个精原细胞(2n)1个卵原细胞(2n) ↓间期:染色体复制↓间期: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2n)1个初级卵母细胞(2n) ↓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前期:联会、四分体…(2n)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中期:(2n)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2个次级精母细胞(n)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前期:(n)↓前期:(n) 中期:(n)中期:(n) 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2n)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末期:(n) 4个精细胞:(n)1个卵细胞:(n)+3个极体(n)↓变形 4个精子(n) 精子的形成过程 注:N表示染色体的数目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注:N表示染色体的数目 4 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 部位

子细胞的数量 细胞是否均等分裂 是否有变形期 三、受精作用及其意义: 1、受精作用—— 2、受精作用的意义: 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多样性及精卵结合的随机性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恒定有重要意义。 四、细胞分裂相的鉴别: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 均等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现象——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分裂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侧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一侧无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假说:基因由染色体携带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摩尔根果蝇眼色的实验:(A—红眼基因a—白眼基因X、Y——果蝇的性染色体) P:红眼(雌)×白眼(雄)P:X A X A×X a Y ↓↓ F1:红眼F1 :X A X a×X A Y ↓F1雌雄交配↓ F2:红眼(雌雄)白眼(雄)F2:X A X A X A X a X A Y X a Y 第三节、伴性遗传 概念:伴性遗传——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类型: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 X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Y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 一、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我以新课标为依据,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重组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本节的主干知识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这是一个微观的分子水平上的过程,学生缺乏直观经验,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动画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这一过程,使这一内容直观化;侧枝内容是RNA的种类及遗传密码的概念、种类、特点等。不仅内容抽象复杂,而且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所以教学难度大。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开篇,是本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用2课时。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这是本章学习要解决的中心问题。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也可以说是执行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包括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的合成来实现的。本节集中讲述的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内容,可以说是本章的重点。课程标准中与本节教学相对应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概述”是理解水平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能够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和扩展等。因此,本节教学不应局限于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单纯描述,而应当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的物质结构基础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要达到理解层次的目标,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观点思考和讨论相关的问题,比如“为什么RNA适于作DNA的信使呢?”需要运用有关DNA和RNA结构的知识,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进行分析;“为什么是三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呢?”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插图多而且复杂。插图包括结构示意图、化学组成区别图、转录过程流程图、翻译过程流程图和一个mRNA分子上的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示意图等。能否处理好教材中的插图,是本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基因的本质》后,已经对基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探知有关基因的其他问题,学习的欲望强烈。但具以往的经验,学生往往会陷入学习时明白,学完了就糊涂的困惑中。同时还有课时紧,任务重的矛盾。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教学难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表达测试题及答案

第 4 章基因的表达 一、选择题 1.DNA 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分别形成() A . DNA、RNA、蛋白质 B . DNA、RNA、氨基酸 C. DNA、RNA、核糖体 D .核苷酸、RNA、蛋白质 2.对于中心法则,经科学家深入研究后,发现生物中还存在着逆转录现象,它是指遗传信息的传递从() A .蛋白质T RNA B . RNA DNA C. DNA T RNA D . DNA T DNA 3.遗传密码是指() A.DNA 分子决定蛋白质合成的有意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 B .转运RNA分子一端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碱基排列顺序 C.信使RNA上的碱基排列顺序 D ?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4.决定信使RNA 中核苷酸顺序的是() A .转运RNA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B ?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C.核糖体RNA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 D.DNA 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5. 在翻译过程中,不属于信使RNA与转运 RNA的碱基配对的一组是() A .U-A B .A-U C .G-C D .A-T 6.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体现在() A . DNA的复制过程中 B .转录过程中 C.翻译过程中 D .以上各种过程中 7.—个转运RNA的一端三个碱基是CGA,此转运RNA转运的氨基酸是( ) A .精氨酸(密码子CGA) B .丙氨酸(密码子GCU) C.酪氨酸(密码子UAU) D .谷氨酸(密码子GAG)

8.下列对DNA 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人白细胞的DNA 上含有人的全部遗传信息 ②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③ 同种个体间的 DNA 是完全相同的 ④ 一个DNA 分子可以控制许多性状 ⑤ 翻译是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④ D .②③ 9. 人的促黑色素细胞激素是一个 22肽化合 物,它的合成过程中需要的转运 RNA 最多 有多少种( ) A . 60 种 B . 22 种 C . 4 种 D . 64 种 10. 在细胞核内从 DNA 中的 …… A — T — G — C …… 转录成RNA 中的 …… U — A — C — G 这一具体过程中共有核苷酸( ) A . 2种 B . 4种 C . 5种 D . 8种 11. 一个DNA 分子片段有碱基2 400个,它指导合成的肽链最多有氨基酸( ) A . 200 个 B . 400 个 C . 600 个 D . 800 个 12 . 一种RNA 病毒引起艾滋病,被称为 HIV 病毒。HIV 病毒的RNA 在宿主细胞内的 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能转录为 DNA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 感染了 HIV 病毒的细胞中,有逆转录的 DNA 合成 ② 感染了 HIV 病毒的细胞中,有病毒的 RNA 合成 ③ 逆转录形成的DNA 被转录、翻译为病毒的蛋白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13 . 一条多肽链中有1 500个氨基酸,那么在合成过程中,所用模板和信使 RNA 的分 子组成依次至少需要核苷酸( ) 14 .下表中决定丝氨酸的密码子是( B . CCG C . AGC D . UGC A . 4 500 个,9 000 个 C . 4 500 个,4 500 个 B . 3 000 个,1 500 个 D . 9 000 个,4 500 个 A .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系谱图专题讲课稿

遗传系谱图专题训练 1.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 子 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 子 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2.分析下面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 是 A.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Ⅲ8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C.Ⅲ10肯定有一个致病基因是由I1传来的 D.Ⅲ8和Ⅲ9婚配,后代子女发病率为1/4 3.右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5号和11号为男性患者。下列 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B.若7号不带有致病基因,则11号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2号 C.若7号带有致病基因,10号产生的配子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 /3 D.若3号不带致病基因,7号带致病基因,9号和10号婚配,后代 男性患病的概率是l/18 4.下图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叙述正确的是 A.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率是1/4 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 C.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D.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 5.右图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 病基因。 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不可能是X隐性遗传病 B.乙病是X显性遗传病 C.患乙病的男性多于女性 D.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6.右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 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 的是 A.甲病为色盲症,乙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B.Ⅱ7和Ⅱ8生一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1/9 C.Ⅱ6的基因型为DdX E X e D.若Ⅲ11和Ⅲ12婚配,则生出病孩的概率高达100% 7.有两种罕见的家族遗传病,它们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一种先天代谢病称为黑尿病(A,a),病人的尿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变黑。另一种因缺少珐琅质而牙齿为棕色(B,b)。如图为一家族遗传图谱。 (1)棕色牙齿是__________染色体、________性遗传病。 (2)写出3号个体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7号个体基因型可能有______种。 (3)若10号个体和14号个体结婚,生育一个棕色牙齿的女儿概率是___。(4)假设某地区人群中每10000人当中有1个黑尿病患者,每1000个男性中有3个棕色牙齿。若10号个体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棕色牙齿有黑尿病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 8.下图是一个家庭的遗传谱系(色觉正常为B,肤色正常为A),请回答: (1)1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2)若11号和12号婚配,后代中患色盲的概率为_________。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 (3)若11号和12号婚配,生育子女中有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只患白化病(不含既色盲又白化的患者)的概率为___________。 9.下图的甲为某家族遗传性肾炎(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a)和苯丙酮尿症(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b)遗传系谱图;乙表示家族中一些个体体内细胞分裂时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对为性染色体)形态及遗传性肾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试分析回答: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二)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科学思维) 2.掌握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科学探究) 3.说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生命 观念)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社会责任) 一、萨顿的假说 1.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在染色体上。 2.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3.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 4. 项目基因染色体 生殖过程中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 立性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有相对稳定 的形态结构 存在体细胞成对成对配子单个单条 体细胞中来源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1.实验者: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 2.实验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 3.实验材料:果蝇。 4.实验过程 (1)实验现象 现象分析 P红眼(♀)×白眼(♂) ↓ F1红眼(♀、♂) ↓雌雄交配F2红眼(♀、♂)∶白眼(♂) =3∶1 ①红眼为显性性状; ②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③F2中白眼果蝇只有雄性 (2)实验假说 ①内容: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②遗传图解 (3)实验验证:通过测交的方法进行验证。 (4)实验结论:控制白眼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即基因在染色体上。 5.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1)数量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 (2)位置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 (1)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知识点一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分析 性别雌性雄性 图示 同源染色体4对4对 常染色体Ⅱ、Ⅲ、ⅣⅡ、Ⅲ、Ⅳ 性染色体X、X X、Y 染色体组成6+XX(同型) 6+XY(异型) 2.果蝇测交实验的分析 (1)实验一:用白眼雄果蝇与杂合红眼雌果蝇交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