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磁共振模板

磁共振模板

磁共振模板
磁共振模板

头颅垂体内听道颈椎腰椎鼻咽部腮腺

肝脏脂肪肝肝硬化肾脏MRU

女性盆腔男性盆腔前列腺

膝关节肩关节踝关节肘关节

头颅血管颈动脉肾动脉双下肢动脉

头颅Ⅰ度损伤Ⅱ度损伤ⅢⅣ度损伤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FLAIR

DWI示侧脑室旁见小片状异常高信号影。

双侧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可见多发小斑点状、小片状异常信号灶,病灶T1WI 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显等、低信号;T2WI示脑室旁白质见对称性高信号。双侧桥小脑角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中线结构无移位,脑室系统扩大,脑沟、脑裂及蛛网膜下腔稍增宽。双侧乳突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双侧副鼻窦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1.双侧基底节区、半卵圆区多发腔梗,较陈旧。

2.老年脑,脑白质变性。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各层面大脑实质形态、结构及信号如常。双侧桥小脑角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脑室系统对称性扩大,T2WI示脑室旁白质见对称性高信号,中线结构无移位。脑沟、脑裂及蛛网膜下腔增宽。

老年脑改变。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各层面大脑实质形态、结构及信号如常。双侧桥小脑角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诸脑室系统大小、形态和信号未见明显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脑沟、脑池及蛛网膜下腔未见明显异常。双侧乳突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双侧副鼻窦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头部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垂体

冠状面T1WI, T2W FLAIR,矢状面T1WI /动态增强

内听道

双侧内听道、耳蜗及半规管显示清楚,半规管未见明显中断改变,耳蜗及半规管在T2WI上呈高信号,双侧位听神经呈等信号。右侧内听道较左侧略宽大。双侧岩骨及乳突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右侧内听道较左侧略宽大。

平扫示声门裂后方软组织增厚,T2WI上呈均匀略高信号,增强扫描示未见明显强化。双侧颈动脉鞘周围见多个小淋巴结影。气管形态、大小及信号未见异常,双侧甲状腺未见明显异常。

1.门裂后方软组织增厚,请结合临床。

2.双侧颈动脉鞘周围多个小淋巴结影。

颈椎椎旁软组织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颈椎生理性曲度变直, 部分椎体边缘呈唇样增生, 诸椎间盘呈短T2信号改变,C3-4、C4-5、C5-6及C6-7椎间盘不同程度地向后突出, 以C4-5椎间盘尤为显著,硬脊膜囊受压,相应椎管前后径变窄,黄韧带未见增厚。颈髓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1. C3-4、C4-5、C5-6及C6-7椎间盘变性、后突/膨出。

2. 颈椎退行性改变。

正常

颈椎序列及生理性曲度正常,椎间隙未见明显狭窄。诸椎间盘信号正常,未见明显膨出、突出征象,黄韧带无增厚,椎旁软组织信号未见明显异常。颈髓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颈椎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压缩骨折

颈椎序列居中,生理性曲度变直,C6椎体形态呈楔形改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相应椎管前后径略变窄。颈椎余椎体形态及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诸椎间盘信号未见明显异常。颈髓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C6椎体急性期压缩骨折。

胸椎

胸椎生理性曲度变直, 部分椎体边缘呈唇样增生, 诸椎间盘呈短T2信号改变,T6-7、T7-8及T8-9椎间盘不同程度地向后突出,硬脊膜囊受压,相应椎管前后径变窄,黄韧带未见增厚。胸髓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1. T6-7、T7-8及T8-9椎间盘变性、后突/膨出。

2. 胸椎退行性改变。

胸椎序列及生理性曲度正常,椎间隙未见明显狭窄。诸椎间盘信号正常,未见明显膨出、突出征象,黄韧带无增厚,相应椎管前后径变窄。胸髓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胸椎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压缩骨折

胸椎序列居中,生理性曲度变直,T6、T7椎体形态呈楔形改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相应椎管前后径略变窄。胸椎余椎体形态及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诸椎间盘信号未见明显异常。胸髓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T6、T7椎体急性期压缩骨折。

腰椎

腰椎生理性曲度变直,部分椎体边缘呈唇样增生,诸椎间盘于T2WI信号降低,L2-3、L3-4、L4-5、L5-S1椎间盘不同程度膨出,硬膜囊受压,L4-5、L5-S1椎间盘向右后方突出,致其右侧侧隐窝狭窄,相应椎管前后径变窄,黄韧带未见明显增厚。腰髓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1. L3-4、L4-5、L5-S1椎间盘变性、膨出/后突。

2. 腰椎退行性变。

腰椎生理性曲度变直, 部分椎体边缘呈唇样增生, 诸椎间盘呈短T2信号改变,L3-4、L4-5、L5-S1椎间盘轻度膨出,硬膜囊受压,L4-5、L5-S1椎间盘分别向右后突出,致其右侧侧隐窝狭窄,相应椎管前后径变窄,黄韧带未见明显增厚。腰髓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S2水平骶管内见一个囊状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清晰,大小约×㎝。

1.腰椎退行性改变。

2.L3-4椎间盘变性并轻度膨出,L4-5、L5-S1椎间盘变性并向右后方突出。

3.骶管囊肿。

腰椎序列及生理性曲度正常,椎间隙未见明显狭窄。椎间盘T2WI信号正常,椎间盘无明显膨出、突出征象,黄韧带未见明显增厚,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信号。腰髓信号无异常。

腰椎未见明显异常

腰椎序列居中,生理性曲度变直,L2椎体形态呈楔形改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相应椎管未见明显变窄。腰椎余椎体形态及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诸椎间盘信号未见明显异常。腰髓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L2椎体急性期压缩骨折。

肝脏

肝脏各叶比例如常,肝左内叶可见一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边界光整锐利,大小约×㎝。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胆总管管径约1.1cm,胆总管下段腔内见一结节状低信号,大小约×㎝。门脉管径无增粗,胆囊形态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腔内见多个结节状低信号,大者约×㎝。脾脏无肿大,实质信号如常。胰腺形态、实质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胰管无扩张。所示双肾上腺未见明显异常。左肾内见多个类圆形影,边界光整锐利,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大者约×㎝。腹膜后区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

1.慢性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

2.胆总管下段结石伴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

3.双肾多发小囊肿。

肝脏各叶比例如常,肝脏形态不大,肝实质内未见到明显异常信号,肝内、外胆管形态、信号未见异常。胆囊形态不大,腔内未见异常信号。脾脏无肿大,实质信号如常,胰腺形态、实质信号无异常, 胰管无扩张,所示双肾脏、肾上腺未见明显异常。腹膜后结构如常。

上腹部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肝脂肪浸润

层厚8mm,层距0.8mm 平扫:横断面T1WI OP,T2WI SPAIR,

肝脏各叶比例如常,T2WI SPAIR示肝实质信号,肝内、外胆管形态其信号未见异常改变.于T1WI上呈中高,于T2WI上呈中低号无异常,T1WI OP示肝实质信号略不均匀,呈等低混杂信信号.胆囊、脾脏实质、胰腺实质信号无异常,腹膜后结构如常。

肝脂肪浸润。

肝硬化

平扫:横断面T1WI,T2WI SPAIR,冠状面T2WI SPAIR,MRCP 动态增强:T1WI SPAIR

肝脏各叶比例失衡,肝裂增宽,肝表面呈波浪状改变, T1WI示肝脏实质信号不均,T2WI SPAIR示肝脏实质未见明显异常信号。肝内外胆管未见异常扩张,胆囊形态不大,腔内未见异常信号。门脉主干增粗,食管下段壁增厚,其内见多条侧支血管影。脾脏增大,脾实质未见明显异常信号。胰腺形态如常,实质未见异常信号。腹腔内见大量液体信号。

1.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侧支循环开放、脾肿大伴中等量腹水。

2.

女性盆腔

横断面T1WI, T2WI SPAIR,矢状面T2WI SPAIR增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T1WI 横断面T1WI, T2WI SPIR,矢状面T2WI SPIR/增强

膀胱充盈良好,壁厚薄均匀,其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双侧卵巢及子宫体、宫颈未见异常信号。所见肠壁未见明显异常增厚,直肠周围间隙清楚。盆腔内及腹股沟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直肠子宫陷凹内未见异常信号影。所见骨质及邻近软组织信号未见明显异常。增强后盆腔区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

盆腔MRI未见明显异常。

膀胱充盈良好,壁厚薄均匀,其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子宫后方偏左侧见9.0cm ×6.0cm×5.0cm囊性占位,呈长T1长T2信号,灶内信号均匀,囊壁光整均匀,未见明显附壁结节或异常增厚影,增强后囊壁均匀强化,该病灶右侧见一类圆形小囊样病灶,直径约3.0cm,信号与强化特点与其相似。子宫体、宫颈未见异常信号。所见肠壁未见明显异常增厚,直肠周围间隙清楚。盆腔内及腹股沟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直肠子宫陷凹内未见异常信号影。所见骨质及邻近软组织信号未见明显异常。增强后盆腔区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

盆腔囊性占位,考虑来自于左侧附件的浆液性囊性瘤可能。

男性盆腔

T1WI:横断面 T2WI SPAIR:横断面矢状面增强T1WI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膀胱充盈良好,壁厚薄均匀,其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前列腺不大,形态及信号正常。双侧精囊腺形态、大小正常,信号尚均匀。所见肠壁未见明显异常增厚,直肠周围间隙清楚。盆腔内及腹股沟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所见骨质及邻近软组

织信号未见明显异常。增强后盆腔区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

盆腔MRI未见明显异常。

膀胱充盈良好,壁厚薄均匀,其中未见异常病灶;前列腺不大,形态及信号正常。双侧精囊腺形态、大小正常,信号尚均匀。所见肠壁无增厚,直肠周围间隙清楚。盆腔内及腹股沟淋巴结无明显肿大。骨盆诸骨信号正常。软组织信号未见明显异常。增强后盆腔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

盆腔MRI未见异常。

前列腺

横断面T1WI, T2WI,SPAIR,矢状面T2WI、DWI,增强:横断位T1WI

前列腺形态饱满,体积轻度增大,两外围叶显示清晰,T2WI SPIR示左侧外围叶内见结节状局部信号减低影,余前列腺各叶信号混杂,双侧不对称性增大,增强后前列腺实质明显不均匀强化。两侧精囊腺如常,精囊三角存在。膀胱底部受压,膀胱壁均匀增厚,坐骨直肠窝未见异常。盆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1.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左外侧带占位,恶性可能大。

2.慢性膀胱炎。

横断面T1WI, T2WI,SPAIR,矢状面T2WI、DWI,增强:横断位T1WI

膀胱充盈良好,壁厚薄均匀,其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前列腺体积增大,以右侧中央叶为主,在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影,双侧外围叶呈均匀高信号,其内未见明显异常低信号影,周边脂肪信号带连续。双侧精囊腺形态、大小正常,信号尚均匀。所见肠壁未见明显异常增厚,直肠周围间隙清楚。盆腔内及腹股沟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所见骨质及邻近软组织信号未见明显异常。增强后盆腔区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

前列腺增大,考虑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左侧外围叶波谱分析示(Cho+Cr)/Cit(h)为1.57,明显比正常值高。

肾脏MRU

平扫:横断面T1WI、T2WI SPIR,冠状位T2WI,MRU(水成像).

双肾大小、形态及肾轴未见异常改变,双肾盂、盏形态及数目如常,左侧肾盂未见畸形改变,左肾皮质见圆形长T1、长T2信号,边界光整锐利,双侧输尿管无扩张,肾周筋膜无增厚。

1.左肾小囊肿。

2.右肾MRI检查未见异常。

鼻咽部

横断位T1WI、T2WI,矢状位T2WI,冠状位T2WI SPIR

鼻咽癌放疗后随访复查:咽后壁粘膜增厚,左侧咽隐窝变钝,咽鼓管咽口显示不清,右侧咽隐窝、咽鼓管咽口未见明显异常。双侧咽旁间隙清晰,未见异常信号。双侧副鼻窦、乳突腔内见较多异常信号,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双侧鼻甲肥大。

1.鼻咽癌放疗后随访复查。

2.双侧副鼻窦炎、乳突炎、慢性鼻炎。

横断位T1WI、T2WI,矢状位、冠状位T2WI SPIR

鼻咽后壁粘膜增厚,左侧咽隐窝变钝,咽鼓管咽口显示不清,右侧咽隐窝、咽鼓管咽口未见明显异常。双侧咽旁间隙清晰,未见异常信号。双侧副鼻窦、乳突腔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

左侧鼻咽粘膜增厚,考虑鼻咽癌可能,建议活检。

膝关节

矢状面T1WI, T2WI SPAIR ,冠状面T2WI SPAIR,横断面PDWI

膝关节间隙未见狭窄,髌股关系未见异常,膝关节腔及髌上囊内见少量液体信号。,股骨、胫骨及髌骨膝关节面缘呈唇样增生,关节软骨未见异常,关节面下区见多个小片状稍长T1长T2信号影。内外侧半月板前、后角内见线条状长T2信号影,达关节囊缘。诸韧带连续,形态未见增粗,其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关节囊滑膜无增厚。膝关节周围软组织信号无异常。

1.膝关节退变,并膝关节腔及髌上囊内少量积液。

2.内、外侧半月板前、后角Ⅱ度损伤。ⅢⅣ度损伤。

膝关节间隙未见狭窄,髌股关系未见异常,膝关节腔及髌上囊内见少量液体信号。,股骨、胫骨及髌骨膝关节面缘呈唇样增生,关节软骨未见异常,关节面下区见多个小片状稍长T1长T2信号影。内外侧半月板前、后角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诸韧带连续,形态未见增粗,其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关节囊滑膜无增厚。膝关节周围软组织信号无异常。

膝关节退行性变,膝关节腔内及髌上囊积液。

肩关节

矢状面T2WI SPAIR, 冠状面T1WI、T2WI SPAIR,横断面3D WIATSC

肩关节解剖关系未见明显异常。肩关节诸骨形态正常,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冈上肌、大圆肌、小圆肌、冈下肌、肩胛下肌、三角肌信号未见异常,肩袖各肌腱信号如常。关节盂信号如常,关节囊内未见液体信号。

肩关节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肩关节解剖关系未见明显异常。肩关节诸骨形态正常,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冈上肌肌腱边界模糊,其内见条片状状长T2信号影,大圆肌、小圆肌、冈下肌、肩胛下肌、三角肌信号未见异常。关节盂前、后唇信号如常,关节囊内见少量液体信号。

1.肩袖损伤。

2.肩关节少量积液。

踝关节

矢状面T1WI, T2WI SPAIR ,横断位T2WI SPAIR,冠状面PDWI SPAIR

右踝关节诸骨骨质信号如常,关节软骨未见异常,胫腓前韧带、胫内侧韧带信

号未见异常,腓距前韧带连续,韧带旁见少许高信号,关节囊滑膜无增厚, 跟腱连续,关节周围软组织信号无异常,关节腔内未见异常液体信号。

矢状面T1WI, T2WI,T2WI SPAIR 冠状面T2WI SPAIR

右踝关节间隙未见狭窄,其组成骨骨质信号未见异常。踝关节诸韧带信号无异常,跟腱信号无异常。关节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信号。关节腔内见少量液体信号影。

肘关节

矢状面T1WI, T2WI SPAIR ,横断位T2WI SPAIR,冠状面PDWI SPAIR

左肘关节诸骨骨质信号如常,关节软骨未见异常,关节腔内少量异常液体信号影。桡侧、尺侧副韧带及桡骨环状韧带信号未见异常,关节周围软组织信号无异常。

左肘关节腔内少量积液。

双下肢动脉

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及髂内、外动脉分支、双侧股动脉及股深浅动脉分支、腘动脉、双侧胫前后动脉及腓动脉显示清晰,血流信号未见减弱或消失,余未见异常。

肾动脉

3D CE-MRA,MIP

所示腹主动脉管壁呈波浪状改变,管腔粗细不均,腔内信号如常。肠系膜上动脉及肝总动脉管壁欠光整,信号减弱,右侧肾动脉变细,起始部狭窄,血流信号减弱,左侧肾动脉近端血流信号部分缺失,远端未见异常,右肾体积较左侧变小。

所示腹主动脉管壁呈波浪状改变,管腔粗细不均,腔内信号如常。腹腔干、肝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管径、形态、走行未见异常,血管内未见异常低信号。双肾显影良好。

腹部MRA示双肾动脉未见异常。

3D CE-MRA,MIP

所示腹主动脉管壁呈波浪状改变,管腔粗细不均,腔内信号如常。左肾动脉较右肾动脉略细,双侧肾动脉未见明显狭窄,血管内未见异常低信号。左肾形态较小。颈动脉

3D CE-MRA,MIP 横断位T2WI SPAIR

双侧颈动脉显示良好,双侧颈总、颈外动脉未见狭窄,管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双侧颈内动脉各段未见明显狭窄或异常信号。双侧椎动脉各段形态及结构如常,血管走行自然,未见局限性狭窄或变细。

颈部CE-MRA未见异常。

双侧颈动脉显示良好,左侧颈总动脉远端血管壁不均匀增厚,局部管腔狭窄约30%,左颈内动脉起始部血管壁环形增厚,局部管腔狭窄约80%,左颈外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右侧颈总、颈内、外动脉未见狭窄,管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双侧椎动脉形态及结构如常,血管走行自然,未见局限性狭窄或变细。

左侧颈总动脉远端狭窄,局部管腔狭窄约30%,左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局部管腔狭窄约80%。

头颅血管

3D-TOF MRA

基底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各段,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其分支形态结构正常,血管无明显变细、狭窄,局部未见明显隆起或扩张。脑实质区域未见异常染色影。

头颅MRA未见明显血管异常。

腮腺

平扫:横断位T1WI、T2WI 冠状位T1WI、T2WI SPAIR 增强:横断位、冠状位T1WI 左侧腮腺下极内侧见一类圆形信号信号影,病灶边界较光整,直径约1.3cm,在T1WI、T2WI上分别为等、高信号,增强后病灶见强化,病灶周围见肿大淋巴结影,周围脂肪结构信号如常。右侧腮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鼻咽部形态正常,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双侧咽旁间隙清晰。所见颈部肌肉信号正常。双侧颈血管鞘周围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所见脑实质、脊髓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双侧乳突信号正常。

脑功能

MRS-PRESS

左侧海马频谱(1HMRS)分析显示:在2.01ppm处NAA(N-乙酰天门冬氨酸)和3.03ppm处Cr(肌酸)水平降低。3.20ppm处Cho(胆碱)水平无明显增高;Cho/NAA 无增加。1.33ppm处Lac(乳酸)峰可疑出现。

左侧基底节(1HMRS)分析显示:在2.01ppm处NAA(N-乙酰天门冬氨酸)和3.03ppm处Cr(肌酸)水平无降低。3.20ppm处Cho(胆碱)水平无明显增高;Cho/NAA无增加。1.33ppm处Lac(乳酸)峰未出现。

左侧海马可疑缺氧

乳腺

平扫:横断面T1W,T2W SPAIR,增强:横断面T1W动态增强。

肘关节

冠状面PDWI, 矢状面T1WI、T2WI SPAIR,横断面3D WIATSC

心肌灌注成像

MRI-cine, 3D TFE+Gd-DTPA 20ml

心脏轮廓不大,各房、室结构清晰。心室无明显扩张,心肌无明显变薄。注射Gd-DTPA后延迟扫描未见心肌异常强化影。电影序列显示室壁心肌无明显运动减弱或反向运动,心肌增厚率一致。

心肌灌注成像未见明显心肌异常。

冠状动脉显影良好,呈右冠优势型。左冠状动脉发自左冠状窦,左冠状动脉主干形态及结构正常,未见管壁增厚及斑块影。左前降支近、中、远段形态及结构清晰,血管通畅,未见明显狭窄;对角支形态及结构清晰,未见斑块及狭窄影。左旋支近、远段管腔如常,未

见狭窄及斑块影;钝缘支管腔通畅无狭窄及斑块。右冠状动脉发自右冠状动脉窦,右冠状动脉近、中、远段形态及结构正常,未见局部血管狭窄或斑块形成,后降支无狭窄及斑块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

双乳腺体致密腺体型。双侧乳腺腺体呈多发类结节状及团块状;未见确切肿块显示。双侧乳腺小点状钙化灶。双侧乳头、皮肤及皮下脂肪层未见确切异常。双腋下未见明显异常肿大的淋巴结。

双侧乳腺致密腺体型腺体改变伴小点状钙化灶,考虑为良性,建议定期超声复查;BI-RADS2。

双乳腺体中等量腺体型。双侧乳腺腺体呈多发类结节状及片絮状;双侧乳腺内未见明显异常的钙化灶。双侧乳头、皮肤及皮下脂肪层未见确切异常。双腋下未见明显异常肿大的淋巴结。

双侧腺腺体改变,考虑为良性,建议定期复查;BI-RADS2。

双侧乳腺大量腺体型。双侧乳腺腺体呈多发结节状及团片状改变,右乳外上象限内可见一环形钙化。双侧乳房皮肤及乳头对称,未见明显异常。所见双侧腋下未见明显异常肿大的淋巴结。

双侧腺腺体改变及右乳环形钙化,考虑为良性病变,建议定期复查;BI-RADS3。

右侧腺腺体改变,考虑为良性,建议定期复查;BI-RADS 2。

左侧腺腺体改变,考虑为良性,建议定期复查;BI-RADS 1。

双侧颈动脉显示良好,双侧颈总、颈外动脉未见狭窄,管腔内未见异常信号。双侧颈内动脉各段未见明显狭窄或异常信号。双侧椎动脉各

段形态及结构如常,血管走行自然,未见局限性狭窄或变细。

颈部CE-MRA未见异常。

基底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各段,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壁欠光整,血管腔粗细不均,局部未见明显隆起或扩张。脑实质区域未见异常染色影。

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硬化。

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及髂内、外动脉分支、双侧股动脉及股深浅动脉分支、腘动脉、双侧胫前后动脉及腓动脉显示清晰,血流信号未见减弱或消失,余未见异常。

双下肢动脉未见异常

核磁共振模板解读教材

【进阶篇】磁共振报告模版 头颅 颅内未见明显异常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信号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矢状面扫描示垂体大小形态正常。 脑部MRA未见明显异常。 颅脑MRA示脑基底动脉环完整,双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走行正常,无明显局灶性增粗或变细。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垂体腺瘤 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示垂体窝扩大,鞍内及鞍上可见实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cm,边界清楚,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有轻中度强化,信号均匀,病灶呈"花生米"状,在鞍隔平面受阻变窄,垂体柄受压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第三脑室及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积水。 垂体内小信号异常,符合垂体微腺瘤。 垂体冠状及矢状面示垂体上下径为cm,上缘膨隆,垂体信号欠均匀,于垂体左/右侧/底部见一T1WI小低信号异常影,直径约为cm,垂体柄向左/右侧偏移,动态增强扫描示正常垂体明显均匀强化,垂体内病灶呈低信号,鞍底骨质下陷,鞍旁及鞍上其它结构未见异常。 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脑转移瘤。 于脑内双侧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中央有坏死,显示更长T1及更长T2信号,病灶周围大

片状水肿,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颅咽管瘤。 矢状及冠状面扫描示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 T1WI 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水抑制序列仍呈高信号,肿块边界清楚, 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三脑室前下部受压,三脑室后部及侧脑室扩张积水,垂体受压变扁位于肿块下方。 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Ⅰ-Ⅱ级星形细胞瘤。 平扫示左/右侧额/颞/顶/枕叶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形状规则/不规则,边界清楚/欠清楚,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略不均匀,周围无水肿/水肿较轻,Gd-DTPA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无强化,水肿不强化。中线结构居中无偏移/偏向左侧/偏向右侧,邻近脑沟变浅。 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Ⅲ-Ⅳ级星形细胞瘤。 平扫示左/右侧额/颞/顶/枕叶见一形状不规则的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边缘不清楚,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周围脑组织呈指状水肿,Gd-DTPA增强扫描后肿瘤呈不规则斑片状强化/不规则环形强化,周围水肿不强化。中线结构明显右/左移,左/右侧侧脑室变形移位,局部脑沟变浅。 脑干(桥/延/中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胶质瘤。梗阻性脑积水。 矢状面及横断面扫描示脑干体积增大,以桥脑为明显,可见大小约为X X cm 信号异常,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水抑制序列仍呈高信号,周围

磁共振模板

头颅垂体内听道颈椎腰椎鼻咽部腮腺 肝脏脂肪肝肝硬化肾脏MRU 女性盆腔男性盆腔前列腺 膝关节肩关节踝关节肘关节 头颅血管颈动脉肾动脉双下肢动脉 头颅Ⅰ度损伤Ⅱ度损伤ⅢⅣ度损伤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FLAIR DWI示侧脑室旁见小片状异常高信号影。 双侧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可见多发小斑点状、小片状异常信号灶,病灶T1WI 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显等、低信号;T2WI示脑室旁白质见对称性高信号。双侧桥小脑角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中线结构无移位,脑室系统扩大,脑沟、脑裂及蛛网膜下腔稍增宽。双侧乳突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双侧副鼻窦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1.双侧基底节区、半卵圆区多发腔梗,较陈旧。 2.老年脑,脑白质变性。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各层面大脑实质形态、结构及信号如常。双侧桥小脑角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脑室系统对称性扩大,T2WI示脑室旁白质见对称性高信号,中线结构无移位。脑沟、脑裂及蛛网膜下腔增宽。 老年脑改变。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各层面大脑实质形态、结构及信号如常。双侧桥小脑角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诸脑室系统大小、形态和信号未见明显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脑沟、脑池及蛛网膜下腔未见明显异常。双侧乳突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双侧副鼻窦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头部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垂体 冠状面T1WI, T2W FLAIR,矢状面T1WI /动态增强 内听道 双侧内听道、耳蜗及半规管显示清楚,半规管未见明显中断改变,耳蜗及半规管在T2WI上呈高信号,双侧位听神经呈等信号。右侧内听道较左侧略宽大。双侧岩骨及乳突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右侧内听道较左侧略宽大。

磁共振波谱分析MRS

磁共振波谱分析MRS MRS 为目前唯一能无创性观察活体组织代谢及生化变化的技术。在相同的磁场环境下,处于不同化学环境中的同一种原子核,由于受到原子核周围不同电子云的磁屏蔽作用,而具有不同的共振频率。波谱分析就是利用化学位移研究分子结构,化学位移的程度具有磁场依赖性、环境依赖性。NAA:N-乙酰天门冬氨酸,神经元活动的标志位于: 2.02ppmCreatine:Cr肌酸,脑组织能量代谢的提示物,峰度相对稳定,常作为波谱分析时的参照物,位于: 3.05ppm Choline:Cho胆碱,细胞膜合成的标志位于:3.20ppm Lipid:脂质,细胞坏死提示物位于:0.9-1.3ppm Lactate:乳酸,无氧代谢的标志位于:1.33-1.35ppm Glutamate:Glx谷氨酰氨,脑组织缺血缺氧及肝性脑病时增加位于:2.1-2.4ppmmI:肌醇代表细胞膜稳定性,判断肿瘤级别位于:3.8ppm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 ·正常脑组织1H MRS中的第一大峰,位于 2.02-2.05ppm ·与蛋白质和脂肪合成,维持细胞内阳离子浓度以及钾、钠、钙等阳离子通过细胞和维持神经膜的兴奋性有关·仅存在于神经元内,而不会出现于胶质细胞,是神经元密度和生存的标志·含量多少反映神经元的功能状况,降低的程度反映了其受损的大小

肌酸(Creatine) ·正常脑组织1H MRS中的第二大峰,位于3.03ppm附近,有时在3.94ppm 处可见其附加峰(PCr)·此代谢物是脑细胞能量依赖系统的标志·能量代谢的提示物,在低代谢状态下增加,在高代谢状态下减低·峰值一般较稳定,常作为其它代谢物信号强度的参照物。 胆碱(Choline)·位于3.2 ppm附近,包括磷酸胆碱、磷酯酰胆碱和磷酸甘油胆碱·细胞膜磷脂代谢的成分之一,参与细胞膜的合成和蜕变,从而反映细胞膜的更新·Choline 峰是评价脑肿瘤的重要共振峰之一,快速的细胞分裂导致细胞膜转换和细胞增殖加快,使Cho峰增高·Cho峰在几乎所有的原发和继发性脑肿瘤中都升高·恶性程度高的肿瘤中,Cho/Cr比值显示增高· 同时Cho是髓鞘磷脂崩溃的标志,在急性脱髓鞘疾病,Cho水平显著升 乳酸(Lac)·位于1.32ppm,由两个共振峰组成·TE=144,乳酸双峰向下;TE=288,乳酸双峰向上;·正常情况下,细胞代谢以有氧代谢为主,检测不到Lac峰,或只检测到微量·此峰出现说明细胞内有氧呼吸被抑制,糖酵解过程加强·脑肿瘤中,Lac出现提示恶性程度较高,常见于多形胶质母细胞瘤中·Lac也可以积聚于无代谢的囊肿和坏死区内,脑肿瘤、脓肿及梗塞时会出现乳酸峰。 脂质(Lip)·位于1.3、0.9、1.5和6.0 ppm处,分布代表甲

磁共振报告模板

磁共振报告模板 大学医院放射科 头颅 颅未见明显异常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信号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矢状面扫描示垂体大小形态正常。 脑部MRA未见明显异常。 颅脑MRA示脑基底动脉环完整,双侧大脑中动脉、颈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走行正常,无明显局灶性增粗或变细。 鞍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垂体腺瘤 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示垂体窝扩大,鞍及鞍上可见实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边界清楚,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有轻中度强化,信号均匀,病灶呈"花生米"状,在鞍隔平面受阻变窄,垂体柄受压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第三脑室及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积水。 垂体小信号异常,符合垂体微腺瘤。 垂体冠状及矢状面示垂体上下径为cm,上缘膨隆,垂体信号欠均匀,于垂体左/右侧/底部见一T1WI小低信号异常影,直径约为cm,垂体柄向左/右侧偏移,动态增强扫描示正常垂体明显均匀强化,垂体病灶呈低信号,鞍底骨质下陷,鞍旁及鞍上其它结构未见异常。

颅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脑转移瘤。 于脑双侧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中央有坏死,显示更长T1及更长T2信号,病灶围大片状水肿,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强化,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鞍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颅咽管瘤。 矢状及冠状面扫描示鞍及鞍上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 T1WI呈低信号,T2WI 呈明显高信号,水抑制序列仍呈高信号,肿块边界清楚,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三脑室前下部受压,三脑室后部及侧脑室扩积水,垂体受压变扁位于肿块下。 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Ⅰ-Ⅱ级星形细胞瘤。 平扫示左/右侧额/颞/顶/枕叶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形状规则/不规则,边界清楚/欠清楚,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略不均匀,围无水肿/水肿较轻,Gd-DTPA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无强化,水肿不强化。中线结构居中无偏移/偏向左侧/偏向右侧,邻近脑沟变浅。 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Ⅲ-Ⅳ级星形细胞瘤。 平扫示左/右侧额/颞/顶/枕叶见一形状不规则的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边缘不清楚,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围脑组织呈指状水肿,Gd-DTPA 增强扫描后肿瘤呈不规则斑片状强化/不规则环形强化,围水肿不强化。中线结构明显右/左移,左/右侧侧脑室变形移位,局部脑沟变浅。

磁共振室常用管理制度

磁共振科岗位职责 一、登记室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门诊、住院患者各项常规检查及各种特殊检查的登记、预约、划价、编号和记帐工作。 2、负责向患者说明检查前的准备要求和注意事项及检查前的准备。 3、负责各种报告的登记、报送、归档工作。 4、负责全科医疗工作的统计并按月制成报表。 5、负责影像片的归档保管工作,严格执行影像片借阅制度规定。 二、MRI室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MRI机房内所有设备和各项设施由专人负责,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共同做好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定期校正各种参数,保证MRI机器正常、准确运转。 2、MRI工作人员应相对固定,在保证稳定使用和具有上岗证的人员中定期轮转。 3、MRI诊断医师扫描前应审阅中请单,了解病情提出扫描计划。MRI 扫描人员按既定常规程序操作,在常规以外的各种检查利序列应和诊断医师共同探讨,扫描结束后准确填写各种规定记录参数并签名。诊断医师必须及时阅片、打印,按时发送检查结果。 4、严格掌握MRI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进入扫描室前应除去一切金属物品,”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消除恐惧心理,争取良好合作。 5、机房温度保持在16~22℃,相对湿度在40~60%,对超导MRI机每天检查液氮储存量,低于75%应立即停止使用,每天检查冷水机水压运行状况,并作详细记录。每天工作日志和机器运转情况,定期书面交班并向科主任汇报。

磁共振病人安全管理制度 (一)禁忌症 1.身体内装有心脏起博器及神经刺激器者严禁扫描。 2.体内存有动脉瘤夹、眼球内金属异物者应禁止扫描。 3.高烧患者应禁止扫描。 4.生命体征不平稳患者严禁扫描。 (二)相对禁忌症 1.如体内的金属异物(假牙、避孕环、金属植入物、术后金 属夹等)位于扫描范围内时,应慎重扫描,以防止金属物运动或产热造成病人损伤,金属物亦可产生伪影而妨碍诊断。如扫描其它部位,亦应注意病人有无不适感。 2.昏迷、躁动、神志不清、精神异常、易发癫痫或心脏骤停 者、严重外伤、幽闭症患者、幼儿及不配合的病人应慎重扫描,要在医生或家属监护下进行。 3.孕妇和婴儿应征得医生同意再行扫描。 (三)扫描注意事项 1.病人必须去除一切金属物品,最好更衣,以免金属物被 吸入磁体而影响磁场均匀度,甚或伤及病人。 2.扫描过程中病人身体(皮肤)不要直接触碰磁体内壁及 各种导线,防止病人灼伤。 3.纹身(纹眉)、化妆品、染发等应事先去掉,因其可能 会引起灼伤。 4.病人应带耳塞,以防听力损伤。 5.准确输入患者体重。 6.使用平面回波成像EPI扫描时,要注意病人有无外周神 经刺激症状,如病人有肢端的刺麻感,肌肉的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停止EPI扫描,而改用其它脉冲序列扫描。 7.用EPI扫描时,病人两手不能交叉放在一起,双手亦不 要与身体其它部位的皮肤直接接触,这样可减少外周神经刺激症状的出现。

磁共振模板

。MRCP+横断位T1WI、T2WI。冠状位:T2WI。MRCP示: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胆总管未见明显扩张,其内可见点状低信号影。胰管未见扩张。 轴位像示:肝脏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不大,壁稍厚,胆汁分层,颈部似见小圆形充盈缺损影。胰腺走行自然,胰管未见扩张,其内未见异常信号。所示脾及双肾大小、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腹膜后未见增大淋巴结,未见腹水征象。 胆囊炎,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不除外,请结合超声检查并随访。 MRU+横断位T1WI、T2WI。右侧输尿管上段于右肾下极层面T2W上其内可见圆形充盈缺损影,直径约0.8cm。其上方右侧输尿管及右肾盂、肾盏明显积水扩张,右侧肾实质菲薄。左侧肾盂靠近输尿管起始部可见椭圆形充盈缺损影,大小约1*1.9cm。左侧肾盂轻度扩张。左侧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膀胱大小形态可,其内信号均匀。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 右侧输尿管上段及左侧肾盂输尿管结合处T2W低信号影,考虑结石,建议行CT平扫。

腹部MR平扫+增强:冠状位T2WI,横断位in-opp-phaseT1WI、压脂T2WI、DWI;增强扫描:静脉注入30mlGd-DTPA之后横断位3D VIBE T1W动态增强扫描。肝脏形态规整,肝门部左右叶交界区、尾叶可见团块状异常信号灶,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混杂信号,边界不清,最大层面大小约5.2*5.7cm,增强扫描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肝内胆管呈软藤样扩张,以左叶为著。胆总管未见明显扩张。胆囊区未见胆囊显示。第二肝门处肝左、中、右静脉起始部显示不清。胰管无明显扩张,胰腺形态、大小正常。脾脏、双肾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肝脾周围可见少量长T1长T2液性信号影。腹膜后腹主动脉前方淋巴结稍肿大。 肝门部左右叶交界区、尾叶肿块伴肝内胆管扩张,以左叶为著,符合胆管细胞癌,并腹膜后淋巴结稍肿大。少量腹腔积液。肝左、中、右静脉起始部受侵可能。 胆囊缺如。 MRCP+横断位T1WI、T2WI,冠状位T2WI。双侧肝内胆管显影清晰,未见明显扩张,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内可见结节状T2W低信号充盈缺损,大小约1.8×2cm。胆总管未见明显扩张,肝内外胆管未见明确结石影。所见胰管未见明显异常。肝脏、脾、胰腺及所见双肾形态、大小及信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1.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是在电磁波的作用下,原子核在外磁场中的磁能级之间的共振跃迁现象。因此,要产生核磁共振,首先原子核必须具有磁性。自旋量子数I=0的原子核没有磁性,自旋量子数I≠0的原子核具有磁性。 I=1/2:1H,13C,15N,19F,31P,77Se,113Cd,119Sn,195Pt. I=3/2:7Li,9Be,11B,23Na,33S,35Cl,37Cl,39K,63Cu,79Br 此外还有I=5/2,7/2,9/2,1,2,3等。 I=1/2的原子核,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核表面,核磁共振的谱线窄,最适合核磁共振检测。1H,13C原子核是最为常见,其次是15N,19F,31P核。 除了原子核具有磁性外,要产生核磁共振,还必须外加一静磁场和一交变磁场。在磁场中,通电线圈产生磁距,与外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线圈受到力矩的作用而发生偏转。同样在磁场中,自旋核的赤道平面也受到力矩作用而发生偏转,其结果是核磁距围绕磁场方向转动,这就是拉莫尔进动。

其进动频率与外加磁场成正比,即:v=(?/2π)*H0。 V—进动频率; H0—外磁场强度; ?—旋磁比。 在相同的外磁场强度作用下,不同的原子核以不同的频率进动。如果在垂直于外磁场方向加一交变磁场H1,其频率v1等于原子核的进动频率v。此时,就产生共振吸收现象。即 使原子核在外磁场中的磁能级之间产生共振跃迁现象,也即核磁共振。 2.核磁共振波普在化学中的应用 2.1 基本原则 从核磁共振波谱得到的信息主要有化学位移、偶合常数、峰面积、弛豫时间等。 化学位移在有机化合物中,各种氢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同(结构中不同位置)共振频率有差异,即引起共振吸收峰的位移,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化学位移的标准:相对标准TMS(四甲基硅烷)位移常数δ =0。与裸露的氢核相比,TMS的化学位移最大,但规定 TMS TMS=0,其他种类氢核的位移为负值,负号不加。采用此标准的原因:(1)12个氢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只产生一个尖峰;(2)屏蔽强烈,位移最大;只在图谱中远离其他大多数待研究峰的高磁场区有一个尖峰;(3)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低,易回收。影响因素:(1)诱导效应:吸电子,电子云降低,屏蔽下降,低场出现,图左侧;(2)共轭效应;(3)磁各相异性效应;(4)范得华效应;(5)氢键去屏蔽效应:电子云密度降低,产生去屏蔽作用,化学位移向低场;(6)溶剂效应。 弛豫过程:大量(而不是单个)原子核的运动规律。高能态原子核通过非辐射形式放出能量而回到低能态的过程叫弛豫过程。 屏蔽效应:核受周围不断运动着的电子影响,使氢核实际受到的外磁场作用减小, 这种对抗外磁场的作用为屏蔽效应,通过屏蔽效应可分析核周围情况。δ小,屏蔽强,σ大,共振需要的磁场强度大,在高场出现,图右侧;δ大,屏蔽弱,σ小,共振需要的磁场强度小,在低场出现,图左侧。 自选耦合和自旋裂分:分峰是由于分子内部邻近氢核自旋的相互干扰引起的,这种邻近氢核自旋之间的相互干扰作用称为自旋偶合,由自旋偶合引起的谱线增多现象称为自旋裂分。 n+1规律:当某基团上的氢有n个相邻氢时,它将裂分为n+1个峰。若这些相邻氢核处于不同的化学环境中,如一种环境为n个,另一种为n’个,则将裂分为(n+1)(n’+1)个峰。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报告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1946年美国科学家布洛赫(Bloch)和珀塞尔(Purcell)两位物理学家分别发现在射频*(无线电波*0.1~100MHZ,106~109μm)的电磁波能与暴露在强磁场中的磁性原子核相互作用,引起磁性原子核在外磁场中发生磁能级的共振跃迁,从而产生吸收信号,他们把这种原子对射频辐射的吸收称为核磁共振(NMR)。NMR 和红外光谱,可见—紫外光谱相同之处是微观粒子吸收电磁波后在不同能级上跃迁。引起核磁共振的电磁波能量很低,不会引起振动或转动能级跃迁,更不会引起电子能级跃迁。.根据核磁共振图谱上吸收峰位置、强度和精细结构可以研究分子的结构。化学家们发现分子的环境会影响磁场中核的吸收,而且此效应与分子 结构密切相关。1950年应用于化学领域,发现CH 3CH 2 OH中三个基团H吸收不同。 从此核磁共振光谱作为一种对物质结构(特别是有机物结构)分析的确良非常有效的手段得到了迅速发展。1966年出现了高分辨核共振仪,七十年代发明了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仪,以及后来的二维核磁共振光谱(2D-NMR),从测量1H 到13C、31P、15N,从常温的1~2.37到超导的5T以上,新技术和这些性能优异的新仪器都核磁共振应用范围大大扩展,从有机物结构分析到化学反应动力学,高分子化学到医学、药学、生物学等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1核磁共振原理 一、原子核自旋现象 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和中子组成,它有自旋现象原子核大都围绕着某个轴作旋转运动,各种不同的原子核,自旋情况不同。原子核的自旋情况在量子力学上用自旋量子数I表示,有三种情况: ①I=0,这种原子核没有自旋现象,不产生共振吸收(质量数为偶数(M),电子数,原子数为偶数(z)为12G,16O,32S) ②I=1、2、3、…、n,有核自旋现象,但共振吸收复杂,不便于研究。 ③I=n/2(n=1、2、3、5、…)有自旋现象,n〉1时,情况复杂,n=1时,I=1/2,

磁共振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磁共振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我院的基本情况 我院创建于××××年,经过××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追求中,医院得到快速发展,硬件建设初具规模,服务领域迅速扩展,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医院先后被指定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单位、城镇居民定点医院、××市医疗急救网络单位、××县法医司法鉴定指定单位、多家保险公司定点医院。作为一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担负着全县广大患者的医疗、保健、临床教学和科研的工作,目前医院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全院现有在职在编人员××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副高级××人,中级××人,初级××人。设置科室××个,编制床位××张,实际开放床位××张。医院××年总收入××万元,业务收入××××万元。全年门诊量××××人次,住院病人××××人次,门诊手术××××台次,住院手术××××台次,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天。新建门诊病房综合楼将于××月份投入使用,届时将新增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医院拥有64排128层螺旋CT机、进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胃肠仪、××DR、美国Hologic乳腺X光机、德国蛇牌腹腔镜、德国Stoz膀胱镜及前列腺电切镜、奥林帕斯Q260电子微创镜、体外碎石机、血透机等大型仪器设备×××多台(件)。先进医疗设备,为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提供了硬件保障。 二、我院购置磁共振的必要性 1.适合检查的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内血管病变、脑肿瘤、脊髓各种病变、颅内感染、脑部退行性变、颅脑先天发育畸形、颅脑外伤)、

核磁共振类实验实验报告

核磁共振类实验 实验报告 (一)核磁共振 (二)脉冲核磁共振与核磁共振成像

第一部分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核磁共振 磁共振是指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或原子核在稳恒磁场作用下对电磁辐射能的共振吸收现象。如果共振是由原子核磁矩引起的,则该粒子系统产生的磁共振现象称核磁共振(简写作NMR );如果磁共振是由物质原子中的电子自旋磁矩提供的,则称电子自旋共振(简写ESR ),亦称顺磁共振(写作EPR);而由铁磁物质中的磁畴磁矩所产生的磁共振现象,则称铁磁共振(简写为FMR )。 原子核磁矩与自旋的概念是1924年泡利(Pauli )为研究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而首先提出的。核磁共振现象是原子核磁矩在外加恒定磁场作用下,核磁矩绕此磁场作拉莫尔进动,若在垂直于外磁场的方向上是加一交变电磁场,当此交变频率等于核磁矩绕外场拉莫尔进动频率时,原子核吸收射频场的能量,跃迁到高能级,即发生所谓的谐振现象。 研究核磁共振有两种方法:一是连续波法或称稳态法,使用连续的射频场(即旋转磁场)作用到核系统上,观察到核对频率的感应信号;另一种是脉冲法,用射频脉冲作用在核系统上,观察到核对时间的响应信号。脉冲法有较高的灵敏度,测量速度快,但需要快速傅里叶变换,技术要求较高。以观察信号区分,可观察色散信号或吸收信号。但一般观察吸收信号,因为比较容易分析理解。从信号的检测来分,可分为感应法,平衡法,吸收法。测量共振时,核磁矩吸收射频场能量而在附近线圈中感应到信号,则为感应法;测量由于共振使电桥失去平衡而输出电压的即为平衡法;直接测量共振使射频振荡线圈中负载发生变化的为吸收法。本实验用连续波吸收法来观察核磁共振现象。 2.核磁共振的量子力学描述 核角动量P 由下式描述, (1) 式中, ηρ )1(+=I I P π 2h = η

磁共振安全注意事项示范文本

磁共振安全注意事项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磁共振安全注意事项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病人安全事项 (一)禁忌症 1.身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及神经刺激器者严禁扫描,并 避免进入5 高斯线以内(即磁体间内) 2.体内存有动脉瘤夹,眼球内金属异物者应禁止扫描。 3.高烧患者应禁止扫描 (二)相对禁忌症 1.如体内的金属异物(假牙、避孕环、金属植入物、术 后金属夹等)位于扫描范围内时,应慎重扫描,以防止金 属物运动或产热造成病人损伤,金属物亦可产生伪影二妨 碍诊断。如扫描其他部位,亦应注意病人有无不适感。 2.昏迷、神志不清、精神异常、易发癫痫或心脏骤停

者、严重外伤、幽闭症患者、幼儿及不配合的病人应慎重扫描。腰在医生或家属监护下进行。 3.孕妇和婴儿应征得医生同意再行扫描。 (三)扫描注意事项 1.病人必须去除一切金属物品,最好更衣,以免金属物被吸入磁体而影响磁体均匀度,甚或伤及病人。 2.扫描过程中病人身体(皮肤)不要直接触碰磁体内壁及各种导线,防止病人灼伤。 3.纹身(纹眉)、化妆品、染发等应事先去掉,因其可能会引起灼伤。 4.病人应带耳塞,以防听力损伤。 5.准确输入患者体重。 6.使用平面回波成像EPI 扫描时,应注意病人有无外周神经刺激症状,如病人有肢端的刺麻感,肌肉的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停止EPI 扫描,而改用其他脉冲序列扫描。

脑磁共振波谱分析的临床应用

脑磁共振波谱分析的临床应用 苏州大学附属一院影像中心丁乙 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MRS)是目前唯一能无创伤地探测活体组织化学特性的方法。在许多疾病中,代谢改变先于病理形态改变,而MRS对这种代谢改变的潜在敏感性很高,故能提供信息以早期检测病变。磁共振波谱mRS)研究人体细胞代谢的病理生理改变,而常规MRI则是研究人体器官组织大体形态的病理生理改变,但二者的物理学基础都是核共振现象。 一、MRS的原理 磁共振信号的共振频率由两个因素决定①旋磁比r,即原子的内在特性②核所处位置的磁场强度。 核所受的磁场主要由外在主磁场(B。)来诀定,但是核所受的磁场强度也与核外电子云及邻近原子的原子云有关。电子云的作用会屏蔽主磁场的作用,使着核所受的磁场强度小于外加主磁场。这种由于电子云的作用所产生的磁场差别被称为化学位移。因此,对于给定的外磁场,不同核所处的化学环境不一样,从而产生共振频率的微小差别,导致磁共振谱峰的差别,从而识别不同代谢产物及其浓度。 MRS可检测许多重要化合物的浓度,根据这些代谢物含量的多少可以分析组织代谢的改变,1H-MRS可测定12种脑代谢产物和神经递质的共振峰,N-乙酸门冬氨酸(NAA)、肌酸(Cr)磷酸肌酸(PCr)胆碱(cho)肌醇(MI)谷氨酸胺Gln)谷氨酸盐(Glu)乳酸(Lac)等。生物中,许多生物分子都有31P,这些化合物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和与生物膜有关的磷脂代谢,31P-MRS被广泛用在对脑组织能量代谢及酸碱平衡的分析上,可以检测磷酸肌酸(PCr人无机磷酸盐(PI)α- A TP、β-A TP、γ—ATP的含量和细胞内的PH 值。 二、MRS的临床应用 1.正常人的脑MRS MR波谱变化可反映神经元生长分化,脑能量代谢和髓鞘分化瓦解过程改变。NAA是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化合物,几乎所有的NAA均存在于神经对内,目前将NAA作为反映神经元功能的内标物。正常人有很高的NAA/Cr)值,NAA下降提示神经元的缺失和破坏。Cho和Cr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内均被发现,但细胞研究证明,星形胶质和少突胶质细胞内Cho和Cr含量明显高于神经 元,故Cho和Cr增加提示有神经胶质增生。由于NAA减少或Cho、Cr增加,导致了NAA/(Cho+Cr)上值降低,上值常作为反映神经元功能的指标。此外,1H-MAS发现NAA在人出生后一年内增加近两倍,肌酸信号也相应增加,NAA/Cr。及Giu-n/Cr随年龄增长而上升,MI/Cr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31P-MRS 研究也发现,磷酸一脂(PME)的信号相对于其他代谢产物来说随年龄增加衰减,磷酸肌酸则相反,这说明,通过定量分析脑组织代谢产物的MRS,可了解脑组织的发育成熟度,同时也提示我们在观察病理性波谱时,应考虑到年龄相关性变化。 2.癫痫的MRS 1H-MAS显示癫痫灶侧近中颞叶内NAA峰值降低,减少22% ChO和Cr分别增加25%和15%。NAA 的减少说明癫痛灶内神经元的缺失、受损或功能活动异常。Cr和Cho升高反映胶质细胞的增生,研究倾向于把NAA/Cho+Cr作为定侧或判定异常的标志。正常人NAA/ChO+Cr值的低限为0.72,两侧差值超过0.05或双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均为异常。比值降低说明海马硬化。NAA/Cho+Cr的定侧敏感性为87%,准确率为96%此外1H-MAS还可用于测定与癫痫活动有关的神经递质,r一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n)和谷氨酸盐(GLn). 3.脑肿瘤的MRS 1H-MAS是研究脑肿瘤物质和能量代谢的有效方法,有助于脑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提供其组织分级、术后复发和疗效评价等信息。 肿瘤组织的1H-MAS与正常脑组织有显著差异,其中ChO峰值升高提示膜代谢增加,NAA峰值降低提示神经元受压移位。脑膜瘤、转移瘤的1H-MAS显示NAA信号缺乏,肌酸峰值降低。另外,脑膜瘤的1H-MAS 还常见异常丙氨酸信号。转移瘤可见特征性的成对共振峰,系可流动脂质产生。低度恶性胶质瘤肌酸信号

磁共振报告模板

磁共振报告模板 头颅 颅内未见明显异常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信号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矢状面扫描示垂体大小形态正常。 脑部MRA未见明显异常。 颅脑MRA示脑基底动脉环完整,双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走行正常,无明显局灶性增粗或变细。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垂体腺瘤 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示垂体窝扩大,鞍内及鞍上可见实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边界清楚,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有轻中度强化,信号均匀,病灶呈"花生米"状,在鞍隔平面受阻变窄,垂体柄受压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第三脑室及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积水。 垂体内小信号异常,符合垂体微腺瘤。 垂体冠状及矢状面示垂体上下径为cm,上缘膨隆,垂体信号欠均匀,于垂体左/右侧/底部见一T1WI小低信号异常影,直径约为cm,垂体柄向左/右侧偏 移,动态增强扫描示正常垂体明显均匀强化,垂体内病灶呈低信号,鞍底骨质下陷,鞍旁及鞍上其它结构未见异常。 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脑转移瘤。 于脑内双侧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中央有坏死,显示更长T1及更长T2信号,病灶周围大片状水肿,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颅咽管瘤。

矢状及冠状面扫描示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水抑制序列仍呈高信号,肿块边界清楚,Gd-DTPA 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三脑室前下部受压,三脑室后部及侧脑室扩张积水,垂体受压变扁位于肿块下方。 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Ⅰ-Ⅱ级星形细胞瘤。 平扫示左/右侧额/颞/顶/枕叶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形状规则/不规则,边界清楚/欠清楚,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略不均匀,周围无水肿/水肿较轻,Gd-DTPA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无强化,水肿不强化。中线结构居中无偏移/偏向左侧/偏向右侧,邻近脑沟变浅。 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Ⅲ-Ⅳ级星形细胞瘤。 平扫示左/右侧额/颞/顶/枕叶见一形状不规则的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边缘不清楚,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周围脑组织呈指状水肿,Gd-

核磁共振模板解读

【进阶篇】磁共振报告模版头颅 颅内未见明显异常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信号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矢状面扫描示垂体大小形态正常。 脑部MRA未见明显异常。 颅脑MRA示脑基底动脉环完整,双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走行正常,无明显局灶性增粗或变细。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垂体腺瘤 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示垂体窝扩大,鞍内及鞍上可见实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cm,边界清楚,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有轻中度强化,信号均匀,病灶呈"花生米"状,在鞍隔平面受阻变窄,垂体柄受压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第三脑室及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积水。 垂体内小信号异常,符合垂体微腺瘤。 垂体冠状及矢状面示垂体上下径为 cm,上缘膨隆,垂体信号欠均匀,于垂体左/右侧/底部见一T1WI小低信号异常影,直径约为 cm,垂体柄向左/右侧偏移,动态增强扫描示正常垂体明显均匀强化,垂体内病灶呈低信号,鞍底骨质下陷,鞍旁及鞍上其它结构未见异常。

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脑转移瘤。 于脑内双侧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中央有坏死,显示更长T1及更长T2信号,病灶周围大片状水肿,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颅咽管瘤。 矢状及冠状面扫描示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 cm, 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水抑制序列仍呈高信号,肿块边界清楚,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三脑室前下部受压,三脑室后部及侧脑室扩张积水,垂体受压变扁位于肿块下方。 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Ⅰ-Ⅱ级星形细胞瘤。 平扫示左/右侧额/颞/顶/枕叶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形状规则/不规则,边界清楚/欠清楚,T1WI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信号均匀/略不均匀,周围无水肿/水肿较轻, Gd-DTPA 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无强化,水肿不强化。中线结构居中无偏移/偏向左侧/偏向右侧,邻近脑沟变浅。 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Ⅲ-Ⅳ级星形细胞瘤。 平扫示左/右侧额/颞/顶/枕叶见一形状不规则的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 cm,边缘不清楚,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周围脑组织呈指状水肿,Gd-DTPA增强扫描后肿瘤呈不规则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磁共振报告模板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 影像报告模板 使用说明 1.采用最大化原则,每一条均尽量包括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使用时删 除不符者。 2.因为医院HIS系统之报告系统不好使用,仅将最常用的置入其内,其 它的用PDF文档保存,使用时点书签查看目录,通过目录可快速进入相关词条,采用复制、粘贴方式获取并使用相关内容。电子报告书写方法详见报告相关帮助文件。 3.错误及遗漏在所难免,请大家指正,以便以后修改及加入。 2008年11月整理 陈登明

MRI T1WI T2WI PdWI 脂肪抑制T1WI 脂肪抑制T2WI FLAIR(T1) FLAIR(T2) SE TSE GE TrueFISP FISP PSIF STIR VIBE 非增强增强动态增强平扫 DWI ADC DTI PWI BOLD MRS MRA MRV MRA V TOF PC 增强后TOF CE-MRA MRH MRU MRM MRCP 左侧右侧双侧 长T1 短T1 等T1 T1低信号T1等信号T1高信号 长T2 短T2 等T2 T2低信号T2等信号T2高信号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颅脑磁共振报告模板 正常颅脑 1.正常颅脑非增强 颅脑MRI非增强T1WI、T2WI显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灰白质界限清楚,脑沟、脑裂、脑池及脑室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颅骨及头皮组织形态、信号无异常。 意见:颅脑非增强MRI未见异常 2.正常颅脑非增强 颅脑MRI非增强T1WI、T2WI、FLAIR(T2)显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灰白质界限清楚,脑沟、脑裂、脑池及脑室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颅骨及头皮组织形态、信号无异常。 意见:颅脑非增强MRI未见异常 3.正常颅脑非增强(婴幼儿) 颅脑MRI非增强T1WI、T2WI、FLAIR(T1)显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灰白质界限清楚,脑沟、脑裂、脑池及脑室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颅骨及头皮组织形态、信号无异常。 意见:颅脑非增强MRI未见异常 4.正常颅脑增强 颅脑MRI非增强T1WI、T2WI及增强后T1WI显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灰白质界限清楚,脑沟、脑裂、脑池及脑室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无移位。颅骨及头皮组织形态、信号无异常。 意见:颅脑增强MRI未见异常 5.正常颅脑MRA 颅脑MRA(TOF法)显示:所示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双侧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以及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其分支均显影好,形态、大小、分布未见异常,未见异常血管及畸形血管影。 意见:颅脑MRA所示各段未见异常 6.正常颅脑MRV 颅脑MRV(TOF法)显示:各脑静脉主干及其属支、上矢状窦、下矢状窦、双侧横窦、直窦、窦汇及双侧乙状窦、颈内静脉上端显示好,未见明显狭窄、中断、充盈缺损征象,未见畸形血管影。 意见:颅脑MRV未见异常 7.正常颅脑MRV 颅脑MRV(增强后TOF法)显示:各脑静脉主干及其属支、上矢状窦、下矢状窦、双侧横窦、直窦、窦汇及双侧乙状窦、颈内静脉上端显示好,未见明显狭窄、中断、充盈缺损征象,未见畸形血管影。 意见:颅脑MRV未见异常 8.正常颅脑MRV 颅脑MRV(PC法)显示:上矢状窦、下矢状窦、双侧横窦、直窦、窦汇及双侧乙状窦、颈内静脉上端显示好,未见明显狭窄、中断、充盈缺损征象。 意见:颅脑MRV未见异常 9.正常颅脑MRA V 颅脑MRA(TOF法)显示:所示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双侧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以及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其分支均显影好,上矢状窦、下矢状窦、双侧横窦、直窦、窦汇及双侧乙状窦、颈内静脉上端显示好,形态、大小、分布未见异常,未见异常血管及畸形血管影。 意见:颅脑MRA V未见异常 10.正常垂体 鞍区MRI非增强T1WI、T2WI及增强后T1WI显示:垂体形态、大小及信号未见异常,增强后强化均匀;高径为2mm,上缘呈凹陷型,垂体柄居中,视交叉无受压移位。蝶鞍大小、形态正常,其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及强化灶。 意见:垂体增强MRI未见异常 11.空泡蝶鞍 鞍区MRI非增强T1WI、T2WI及增强后T1WI显示:蝶鞍及鞍上池内可见一不规则形片状极长T1及极长T2信号灶,垂体受压变薄,垂体柄受压向后下移位。蝶鞍大小、形态正常范围。鞍底无下陷。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鞍内改变:空泡蝶鞍 老年脑、脑萎缩、退变、脑软化灶 12.脑萎缩 颅脑MRI非增强T1WI、T2WI及FLAIR(T2)显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区,灰白质界限清楚,各脑室扩大,脑沟、裂、池増宽,中线结构居中。

磁共振报告模板

磁共振报告模板 南昌大学上饶医院放射科 头颅 颅内未见明显异常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信号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矢状面扫描示垂体大小形态正常。 脑部MRA未见明显异常。 颅脑MRA示脑基底动脉环完整,双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走行正常,无明显局灶性增粗或变细。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垂体腺瘤 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示垂体窝扩大,鞍内及鞍上可见实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边界清楚,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有轻中度强化,信号均匀,病灶呈"花生米"状,在鞍隔平面受阻变窄,垂体柄受压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第三脑室及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积水。 垂体内小信号异常,符合垂体微腺瘤。 垂体冠状及矢状面示垂体上下径为cm,上缘膨隆,垂体信号欠均匀,于垂体左/右侧/底部见一T1WI小低信号异常影,直径约为cm,垂体柄向左/右侧偏移,动态增强扫描示正常垂体明显均匀强化,垂体内病灶呈低信号,鞍底骨质下陷,鞍旁及鞍上其它结构未见异常。 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脑转移瘤。 于脑内双侧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 高信号,中央有坏死,显示更长T1及更长T2信号,病灶周围大片状水肿,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颅咽管瘤。 矢状及冠状面扫描示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 T1WI呈低信号,T2WI 呈明显高信号,水抑制序列仍呈高信号,肿块边界清楚,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三脑室前下部受压,三脑室后部及侧脑室扩张积水,垂体受压变扁位于肿块下方。 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Ⅰ-Ⅱ级星形细胞瘤。 平扫示左/右侧额/颞/顶/枕叶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形状规则/不规则,边界清楚/欠清楚,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略不均匀,周围无水肿/水肿较轻,Gd-DTPA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无强化,水肿不强化。中线结构居中无偏移/偏向左侧/偏向右侧,邻近脑沟变浅。 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Ⅲ-Ⅳ级星形细胞瘤。 平扫示左/右侧额/颞/顶/枕叶见一形状不规则的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边缘不清楚,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周围脑组织呈指状水肿,Gd-DTPA

如何开磁共振申请单

如何开磁共振申请单磁共振申请单如何开?磁共振(MRI)是一项要求条件较高的检查,有一些特殊的注意事项,申请单填写的不规范、疏忽或差错不仅降低工作效率、影响诊断,还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认真、慎重填写MRI 申请单很有必要。实际临床诊疗工作中,不少临床医生MRI 申请单的质量并不理想,现就如何填写MRI申请单简要进行总结,供临床医生参考。1、字迹干净整洁。病人的一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应该没有缺项且准确无误。经常有病人要求更改报告单名字,这些大部分是由于申请单上的字迹潦草,无法辨认,导致登记时出现了差错,纠正起来手续烦琐,给病人、临床医生和MRI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的病人多次检查,名字前后不一致,需和以前的影像资料比较时,电脑中却找不到。2、有MRI检查禁忌的,应特别注意标明。扫描室是一个强磁场,金属及磁性物品进入扫描室可能引起机器、人员及磁性物品的损害。比如:装有心脏起搏器、心脏金属瓣膜、动脉瘤夹闭术的病人严禁进行MRI检查,如果把关不严,给这些病人造成的损害将是致命的,我们医务人员一定要有这方面的安全意识。 3、病人的病史及主诉接诊医生应抓住重点,有的放矢。疾病有关的既往病史应该如实填写,重要体格检查均应反映在申请单上,但要注意简明扼要,切忌大量罗列不相关或

相关性不大的内容。4、如果此前有过其他检查,至少应填写相关的重要结果。每种影像检查都存在优势及不足,各种影像检查技术之间是一种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关系,一种影像技术提供的信息可以为另一种影像诊断提供帮助。因此,在某些情况下,MRI诊断需要参考B超、CT或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有的医生则认为这是MRI医生水平有限或依赖其他诊断,这是一种误解。5、申请单的临床诊断这一项,如果疾病已经确诊,应明确填写,拟诊的,要加上“?”。我们经常会见到申请单上很确切的诊断,如xx肿瘤,而影像上并没有发现肿瘤的蛛丝马迹,询问病人或其家属,根本就没有肿瘤病史或其他检查提示肿瘤存在。6、检查部位这一项,专业性相对较强,应尽量填写准确。不同的检查部位及目的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与技术,比如:头部常规检查只是为显示普通而较多见的颅脑疾病设计的,若要了解垂体情况,就不能简单写作“脑MRI平扫”,而要写成“垂体MRI平扫”,如需进一步增强检查时还应写明增强检查;MRCP主要了解胆道系统的情况,对肝实质提供的信息有限,要了解肝脏、胰腺等实质脏器情况,还要进行腹部MRI平扫。 有些检查部位填写确实有困难的,注明部位与目的就可以了,我们会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并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7、填写患者真实、准确的电话号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