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朝鲜名将传略之四姜健

北朝鲜名将传略之四姜健

北朝鲜名将传略之四姜健
北朝鲜名将传略之四姜健

北朝鲜名将传略之四:姜健(1)

-- 作者:海镜清

一、初试啼声

姜健,原名姜信泰,于1918年6月23日出生于朝鲜庆尚北道(今属韩国)尚州邑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尚州是以盛产美酒、丝绸和柿子而出名的鱼米之乡,但是在日本殖民者的统治和压榨之下,朝鲜农民难以为继。到了1928年,因为家境实在困难,除了做童养媳的姐姐外,全家迁居中国东北宁安县八道河子。但这里也并非乐土,依然受到中国军阀当局和地主豪绅的欺压,好在朝鲜移民很多,大家互相扶持,倒也比国内过得好些。姜健后来进入当地一家朝鲜独立人士办的私立学校学习。

当时,担任姜健语文老师的正是以教师身份为掩护进行地下革命活动的金策。姜健头脑清晰,聪明过人,是出类拔萃的高才生,金策对他十分喜爱,经常对他讲授朝鲜的独立运动和共产主义的革命理论,使得年幼的姜健逐渐成为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他14岁就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同盟,15岁加入农民赤卫队,16岁担任八道河子农民赤卫队队长,这位能把《三国演义》背得滚瓜烂熟的朝鲜少年,从此就在异国走上了抗日武装斗争的道路。

1934年2月16日,救国军留守处主任周保中(1902—1964,白族,云南大理人)在宁安县平日坡召开各反日部队负责人会议,讨论制定了《一致抗日纲领》。时年仅16岁的姜健作为中共宁安县委公开武装的代表也参加了这个会议。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曾经巧夺东京(宁安县南部的重镇,为古渤海国故都,故名)、三打宁安、极富传奇色彩的“周大麻子”以及平南洋(李荆璞)、柴世荣(1894—1943,山东胶县人)等抗日名将,年青的心中波澜起伏。这时他绝对不会想到自己将与这些他心目中的英雄一起战斗十年之久,而他自己最终也将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

会议决定在八道河子成立反日同盟军办事处(全称“宁安东南乡救国军第一游击区同盟军办事处”,3月1日改称“绥宁反日同盟军联合办事处”),周保中任办事处主任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姜健和他的农民赤卫队担负办事处的警卫任务。4月7日,反日同盟军柴世荣旅,在八道河子沟口伏击由日本警备队和伪警察队联合组成的“讨伐队”,毙伤敌七人,缴获步枪二支、子弹200发,柴旅伤亡二人。姜健也率领赤卫队参加了这次小战斗,这是他参加的第一次真正的战斗。8月初,由于宁安游击队遭到敌人重创,只剩下七、八人。县委让姜健带领部分赤卫队员加入游击队,重新组织了游击队(队长马连山),姜健担任了分队长。不久,宁安工农义务队又发生叛变事件,副大队长、党支部书记于洪仁(1908—1934,满族,宁

安人)被杀害,大队长李荆璞等11名党团员被绑架。他们在押送途中逃脱,到了八道河子,被姜健保护起来,并拨给他们8支步枪,护送他们到周保中住处。

1934年9月—1935年一月,敌人集中六个师团的日军和伪靖安军、警备旅等三万人,对通化、哈东、东满和绥宁地区进行大“讨伐”。日本人在以宁安为中心的绥宁地区实行于以往单纯军事围剿不同的策略:烧毁山区农民房屋,强迫其搬家,制造无人区,实行十家连坐、归屯并户,以断绝抗日武装和人民的联系;进行欺骗宣传,提出“专打平南洋和游击队,招安山林队”的口号,以破坏各种抗日武装的联合。战术上实行分割包围与游击战相结合的战术,并多次引诱我与其进行阵地战,以便发挥自己的优势。

姜健按照上级指示,在敌人包围进攻时,把游击分队化整为零,转入敌后,进行扰乱活动,选择敌人薄弱之处打击敌人,作战多次,给敌人以很大打击的同时又保存了自己的实力,其中比较漂亮的一仗是1934年12月末在大岔沟伏击伪靖安军的战斗。伪靖安军是以日本军官+满族贵介子弟而成的一支中日混合部队,成员都能说比较流利的中日双语,宗旨是以游击战对付游击战,因为袖子上有一红条和其他伪满部队相区别,又称“红袖队”,又被称为“满洲国的皇军”,是与由蒙古骑兵组成的伪兴安军齐名的战斗力较强的伪军。但正因为如此,该部队也比较骄横,不怎么把抗日武装看在眼里。姜健利用这一点,率领十八名游击队员,在沟口设下埋伏,当这支四十余人的“讨伐队”进入伏击圈后,突然袭击,击毙日本人队长和伪军共八人,俘虏三人(经教育后释放),缴获步枪五支、机枪备用枪管和弹匣、子弹千余发、皮大衣十二件;游击队仅轻伤一名。

大岔沟伏击战虽然规模很小,但却表现了姜健的指挥潜力。一个从没有接触过任何军事理论,年仅十六岁的少年,敢于进攻在数量、火力、素质上占有绝对优势的顽敌并能够运用正确的战术、以最小的代价战胜之,确实是非常了不起。

就这样,宁安反日游击队(六十多人)运用灵活的游击战术,毙伤日伪军警一百五十多名(游击队未亡一人),其中日本中队长、靖安军中队长、警察大队长各一名,打破了敌人的“讨伐”。姜健也在战斗中成长为初级军事指挥员。

二、百炼成钢

1935年2月10日,绥宁反日同盟军改编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周保中任军长,根据地设在八道河子,姜健被任命为军部警卫连指导员,从此追随周保中转战南北。周保中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又身经百

战,具有极高的军事素养,也善于培养和发掘部属的才能。如果说金策是姜健走上革命道路的领路人的话,那周保中则是他培养他成为一个优秀指挥员的良师。

这年冬天,周保中直接指挥五军一师和东北人民革命军二军的两个连,转战宁安、额穆、敦化一带,经过官地—通沟岗子战斗(12月7日,消灭官地伪警察中队和自卫团及驻通沟岗子的日军小林守备队)、额穆索—黑石屯战斗(1936年1月7—8日,消灭额穆县伪警察大队两个中队及黑石屯镇自卫团)等,冲破了敌人对这些地区的大讨伐计划。姜健在指挥作战时,特别注意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如在通沟岗子战斗时,姜健带领警卫连一部,把日本驻军引诱到野外的伏击圈消灭,保护了屯子里老百姓的安全。

1936年2月,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姜健继续担任军部警卫连指导员。6月,他刚满18岁,获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七·七事变”爆发后,东北各地群众反日情绪高涨。伪军、警发生动摇的情况很多。7月12日,三道河子森林警察队一百五十人,在大队长李文彬率领下,打死八名日本指导官,起义反正,被改编为五军警卫旅。10月,改编为五军三师,下辖八、九两个团,姜健任第九团政治委员。

这支部队虽然广泛具有爱国心,但毕竟脱胎于旧军队,许多官兵都有赌、嫖、抽等恶习,不能适应残酷的敌后斗争的需要,为此姜健做了许多工作。他和团长蒋继昌(1938年6月19日牺牲)亲密合作,在部队里建立了严格的纪律,特别是向官兵们灌输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概念。经过艰苦的努力,九团成为一支组织性、纪律性很强的部队,即使在环境最困难的时候,这支队伍也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战斗力。而群众也非常喜欢这支部队,争先恐后地把子女送到“姜政委的队伍”里去。

从1937年下半年开始,日寇为了扼杀抗日武装,制定了更加残酷的计划,保甲制、连坐法、经济封锁、生活必需品“配给制”、不定期大检举和大拘捕。到1938年,地下党组织和抗日救国会几乎全部遭破坏,抗联部队和人民群众被隔绝开来,生活异常艰苦,断粮是常事。越是冬季大雪天,日寇封锁得越厉害,因此生活也就越艰难,许多战士因冻、饿、病、伤而牺牲,五军在这方面的损失有一半以上。

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命令三师长李文彬率九团从宝清县出发到虎林县北部,与七军三师组成联合部队,配合行动。6月17日,两军会合,由于敌情不明,决定让蒋继昌、姜健率领九团二连进行侦察,了解地理环境,同时解决给养,不料在双鸭子煤矿被二百多名伪兴安军包围。经过三个小时的激战,将敌人击退,但蒋团长在战斗中牺牲,二连连长戴克正接任团长。完成侦察任务后,返回宝清。李文彬根据侦察结果,率五、七军联合部队夜袭星河镇警察署,击毙日本指导官,将伪警察全部俘虏,获

枪支三十支。8月13日,由于在小团子山的临时看守所地势选择不当,暴露了目标,遭到飞机支援的日军二百多人进攻,团长戴克正以下十一人牺牲,犯人全部逃跑。姜健由于去搞给养未在,事后,他收容了生还的三名战士,转移到双鸭子与主力会合。

经过几次战斗,五、七军联合部队,感到在双鸭子一带活动给养有困难,决定主力去富锦、同江,与七军第九、十团会合,解决服装、给养问题。姜健率领三连仍留在双鸭子一带,和七军三师补充团一起坚持虎林地区抗日活动。因为粮食困难,这两支部队于1939年春,在虎林土顶子、马鞍山一带深山老林里开垦几十块荒地,种了二、三十亩粮食和蔬菜。但到秋季时,大部分被搜山敌人毁掉,部分残存的庄稼为这年冬季给养奇缺时解决了燃眉之急。

1939年8月,联合部队了解到敌人从这年下半年起,从关内招募二千多名劳工到虎林黑嘴子一带修筑军火库和兵营。由于环境恶劣,不少劳工累死、病死,试图反抗的都被敌人扔进狼狗圈而丧命。于是姜健和补充团团长兼政委李一平(1910—1939,朝鲜洪源郡人)开会研究,决定攻打敌军用工地。他们事先多次派人侦察,得知黑嘴子西北边清水嘴军用仓库工地防御比较薄弱,遂从补充团和九团挑选三十余名精悍的战士组成小部队,由九团长刘学悦和姜健率领,于8月4日晚上潜伏到工地附近的农田里隐蔽待机,李团长于次日率两个连前来接应。8月5日零点40分,潜伏小分队袭击清水醉工地,迅速消灭敌守备队,李团长率队当即接应出一百八十多名劳工,并让他们每人扛一袋仓库里的面粉随军撤离。在进山前要越过北大连泡的草甸子,由于无法隐蔽,被敌人发现,派出飞机轰炸扫射,虎林守备队古田少尉也率领七十五名日军追来。经过激战,甩掉了敌人,只是劳工们在战斗中失散了一部分。此战击毙日军守卫三十余人、伪警察十八人,前来追击的日守备队也被击毙十余人,解救劳工一百一十余人。

1939年初秋,周保中派二路军总部政务主任黄玉清到虎林巡视,时值日伪军大“讨伐”,李文彬、姜健带两个连找到了黄玉清,护送他返回宝清。9月12日下午三时,遭到伪满军三十五团和警察队的追击包围,激战中,李文彬以下七人牺牲,行李、马匹全部损失。姜健护卫黄玉清突围后,仍和团长刘学悦一起指挥所部在依东、富锦、宝清等地,不断打击敌人。经过两年来的艰苦战斗,队伍受到不少损失,兵源几乎断绝,人员有减无增,但是剩下的,都是百炼成钢的勇士。他们严格遵守周保中“坚持到最后”的指示,即使在1939年到1940年的严寒季节里,也没有停止过战斗。从10月开始直到次年1月,姜健带领九团指战员,袭击了凉水泉子伪警察署和武装自卫团团部;将王福岗警察所缴械;袭击了西沟驻敌和尖山子木营;在桦川县七星砬子伏击日本“讨伐队”,击毙穆棱县警察大队长崔景寿以下二十多人,缴获步枪六十支、机关枪两挺、手枪两支、伪币一千多元和其他大批物资。

九团和其他抗联部队的积极活动,给了敌人很大打击,也引起了敌人的更大注意。1940年3月,日伪当局由密山调来日军骑兵三百多,由各地调来伪军两千多人,向依兰、富锦、宝清、桦甸、勃利各县山边和森林地带,进行严厉的搜索进攻。铁路沿线到处设卡,步步为营,铁甲车、压道车不断地来往巡逻,控制严密,随时攻击。在数十倍敌人进攻面前,抗联的后方基地几乎全被破坏,五军三师也几乎完全被敌人击溃。九团最后剩下的九十多人,包括团长刘学悦在内,百分之四十以上的战士在战斗中牺牲了;十人被俘后遭杀害;四人当了逃兵;九人被打散后越境入苏。姜健率领其余二十多人,突出重围,找到周保中,被编入二路军总指挥部警卫大队。姜健任警卫大队代理政委,护卫总指挥部,在勃利西部地区继续打游击。

三、黎明前的黑暗

从1940年春起,敌人集中一切力量包围山区,象以前那样采取大部队运动作战的方式已经不适用;而与此同时,由于主力集中在山区,敌人把城市和集团部落交给警察和自卫团守备,后方比较薄弱。于是抗联领导层决定采取分散活动,进入半山区,打击敌后,扰乱和分散敌人力量的战术来击破敌人“讨伐”。按照指示,总部和警卫大队也分成数支小部队,寻找机会打击敌人。虽然人数少了,但可以自由独立地发挥自身的潜力,所谓厚积薄发,小部队活动时期是姜健的游击军事才能表现得最突出的时期。

5月1日,姜健带领的小部队袭击宝清县南部日本军垦队,毙敌十人,缴获十支步枪、六百发子弹;7月2日,姜健小部队在富锦以南李金围子附近,袭击敌军50多人的运输车队,毙敌七人,缴获军车四辆、马三十匹和大批军用物资;7月25日,在弥荣火车站南方,炸毁一座桥梁和一列货车,击毙日军十八名;7月28日,姜健会合了朴洛权(1917—1946,朝鲜咸镜北道人)率领的警卫大队一部,夜袭富锦县兴隆镇附近杨甲长集团部落,缴获步枪二十六支、马四十匹、粮食一千二百斤;9月29日,姜、朴部队在(安)图佳(木斯)线孟家岗附近伏击敌军用特别列车,全部炸毁七节车厢,毙日伪军四百多人。

1940年10月16日,周保中派姜健小部队赴宝清东部侦察敌情,并解决一些军需物资。姜健于26日到达指定地点,但因敌人戒备森严,工作很不顺利,也没能和总部取得联系。周保中等得急了,在日记里写道:“24日,大雪纷飞,姜政委未归,供养断绝,敌情不明,气候骤变,陷于束手坐围之境,万分焦急”,“26日,姜政委仍未归”。周保中当机立断,给姜健留下联络暗号,率队转移。姜健将弄到的粮食和其他军需物资储藏起来,只带些给养返回,发现暗号,就一路寻找而来。

敌人发现了抗联的行迹,急调大部队,兵分七路跟踪追击。姜健部队护卫周保中等总部人员,经勃利向东急速转移,甩掉追敌,到达乌苏里江;总部另一支队伍也在找到姜健储存的粮食和物资后,甩掉追敌,赶来和周保中会合。由于敌军连夜用汽车载运两个大队赶到乌苏里江,意图将这支两百余人的抗联部队全

歼,于是周率部队渡过乌苏里江,于11月3日到达苏联远东地区的伯力(苏联称哈巴罗夫斯克,苏联远东军司令部所在地)以北75公里处、苏军为抗联部队设立的北野营(相对于海参崴以北26公里处的南野营而言)。

12月18日,北野营的二路军警卫队、第二支队(原七军)、第三路军一部召开党的干部联席会议,选举了北野营中共临时委员会,姜健任书记。1941年4月10日,二支队进行整顿,姜健任支队政委。由于姜健的努力,周保中满意地赞扬营房管理有秩序,清洁卫生状况良好,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都有良好成绩。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当时苏联得到的情报是:日军已经完成了进攻苏联远东地区的全部军事部署,为策应德国,日苏战争将在1941年冬天爆发。这个消息让野营的抗联部队十分振奋,因为一旦日军大力进攻苏联,东北就会兵力空虚,一个在敌后开展大规模游击战争的机会就要到来。而苏方也希望利用抗联对东北的熟悉,为他们提供情报。于是野营部队派遣了许多小分队,回东北活动,姜健也和支队长王效明(1909-1991,辽宁昌图人,1955年授海军少将)一起率领三十多名战士返回虎林、饶河地区,与一直坚持在那里的副支队长刘雁来(1902—1967,山东平阴人)会合,侦察敌情和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

入境后不久,王效明在战斗中负伤,姜健留下一部电台,自己带十余名战士和另一部电台,到二道河子铁路沿线侦察敌情,并随时将情报电告野营抗联小部队活动指挥部。姜健小分队在宝清、富锦、桦川一带坚持活动。由于日本侵略者实行的归屯并户、坚壁清野的政策,隔绝了抗联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给小分队的活动加重了困难。特别是寒冬来临后,处境更加恶化,只得以野菜、树皮充饥,偶尔找到一点儿蘑菇,也都分给伤病员,由于长期无粮,甚至有三名战士不幸饿死。经过多方努力,小分队终于和部分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重建了部分联络网,摸清了敌人在佳木斯、宝清、富锦、勃利一带的兵力部署。1941年底,姜健小分队在牡(丹江)佳(木斯)线的新家店附近袭击了敌人的军用列车,炸毁了满载装甲车和汽车的平板货车和载有日本军官的客车。1942年春,姜健率小分队出击林(口)佳(木斯)线以东、林(口)虎(林)线以北地区,炸毁铁路桥数处,给敌人造成重大损失。经过一年半的活动,由于“获得了可贵的成果,向指挥部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情报”,受到了小部队活动指挥部的表扬。

1943年3月,王、姜根据中共东北委员会的指示,再次越境入苏。这时,北、南野营的抗联部队已经在1942年7月26日改编为以苏联远东方面军第88步兵旅为公开面貌的抗联野营教导旅。回到野营后不久,姜健接替年初被苏联内务部以日本间谍罪秘密逮捕的原抗联五军军长柴世荣(苏联人对教导旅称柴得了重病,已经去就医,实际上是送到了西伯利亚劳动营审查,柴在此抑郁病亡)担任第四营大尉营长。在

和苏联军官的接触中,姜健很快学会了俄语,能跟苏联人用俄语对话,也能阅读苏联军事规范等俄文书籍,成了会汉、日、朝、俄四种语言的军事政治干部,有时候还客串来访苏军将领的翻译。这段时期可算是姜健接触现代化军事理论、进行系统军事学习的关键时期,他一面进一步完善在长期战斗中总结的游击战法,一面研究多兵种合成作战体系。由于掌握了语言,他可以比其他不通晓俄语的抗联干部更加主动地学习,也更能深入理解、融会贯通。两年多艰苦的训练学习,为姜健以后担任更高级的指挥员职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因为都是朝鲜人,姜健在这里与朝鲜营(即教导旅第一营)的指战员特别是营长金日成接触得很多,正如金日成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的那样:“我和姜健的关系,在国际联军时期更加发展成热烈的同志友爱关系”。这对他今后在朝鲜的仕途至关重要。

随着世界战争形势的发展,抗联指战员对提高军事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夜以继日地进行军事训练。苏联远东方面军司令部也高度重视教导旅的训练,其提出的训练提纲越来越趋向从实战需要出发,如进行军队集结演练、战术对抗演习等,以提高抗联部队进行大规模现代化进攻作战的指挥能力。1945年,教导旅又调进不少从苏德战场上指挥过作战的军官,并着重训练抗联同远东军在反攻东北的作战中互相配合与协作。苏军攻克柏林后不久,抗联开始东调,出发到东北执行小部队活动任务的人员越来越多,伙食标准也提高了。旅内的苏军官告诉抗联指战员,现在部队已经实行战争第二线部队的伙食标准,这意味着远东已经被确定为新的战场了。同时,远东军炮兵、坦克等兵种军官经常到教导旅,与抗联指战员核对东北地图,询问道路、桥梁、地形情况。抗联指战员非常愉快地把这些都看成是战争即将爆发的迹象,而实际上,教导旅协同苏军进攻东北的作战计划,早在5月就已经传达给抗联领导层了。

在战争准备期间,中共东北党委员会决定进行改组。因为东北抗日联军实际是中朝人民联合军,“九一八”事变后,原在东北境内活动的朝鲜共产主义者和抗日武装,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斗序列,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军。现在,朝鲜同志将要配合苏军反攻朝鲜,完成光复祖国大业,并组建朝鲜党组织,因而不能继续担任中共东北党委员会的职务。金日成、崔庸健、金策等六十人组成朝鲜工作团,随苏军反攻朝鲜,在朝鲜建立党组织后朝鲜工作团脱离中共,自行撤消。而姜健、金光侠等人由于本来属于中共,所以没有编入朝鲜工作团,仍被选举为新的中共东北党委员会(也称辽吉黑临时党委员会)的委员。委员会下设12个地区委员会,姜健任延边地区工作委员会书记。

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9日教导旅举行动员大会,12日正要登上军舰渡河时,突然接到斯大林从莫斯科打来的电话,要求“待命”。此间,姜健担任进攻朝鲜北部的苏军司令的翻译,参加了苏军在朝鲜东海岸的登陆作战。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姜健奉命返回教导旅驻地。17日,周保中召开军事会议,宣布抗联指战员分为五十七个战斗组和接收组,配合苏军占领东北各地。姜健被任命为东北抗联延边

分遣队队长、苏联红军驻延吉警备司令部副司令。9月5日,他们一行三十人奉命出发,乘汽车路经牡丹江开往延边。

四、重整河山

抗日胜利后的延边,虽然有苏联红军和抗联先遣队维持社会秩序,但还很不安定。一方面,地主土豪和日伪残余力量组织国民党,标榜为“正统”,挂出了“国民党部”的牌子、组织土匪武装、制造民族对立、企图乱中取栗。另一方面,抗联先遣队把群众组织起来,砸开日伪军用仓库,获取粮食和军械军装,收缴日伪残兵武器,处决汉奸,与反动势力展开了斗争。

在这种情况下,姜健、朴洛权、崔明锡(崔光,1918—1997,1995年授朝鲜元帅)等延边工作委员会干部,于9月18日到达延吉。姜健利用红军警备副司令的身份开展工作,任命金万益(?—1950,朝鲜人民军团长)为延吉警备大队长,派崔明锡去汪清、朴洛权去龙井、崔时英去和龙、肖茹去珲春,建立各县临时政府、人民武装和党的组织。

姜健留在延吉,进行秘密建党工作。他吸收池喜谦(1903—1983,朝鲜族)、姜东柱、马兴洙、池章勋、李柱弼、崔文镐等入党;又到龙井吸收全允弼、朴根植、林启学、俞日焕、金承浩入党。接到周保中要求公开建立党的领导机构的指示后,姜健以抗联延边分遣队二十多名党员和新发展的党员为基础力量,于10月20日成立了中共延边委员会,姜健任书记兼军事部长,姜东柱任组织委员,池喜谦任宣传委员全允弼、朴根植任委员。当日,姜健召开第一次委员会议,制定了三项工作任务。

一、吸收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二、巩固并扩充延边警备部队,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延边警备区司令部;

三、将各地的工、农、青、妇等群众革命组织改组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延边人民民主大同盟。

姜健在开辟延边工作中,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实行了一手抓建党,一手抓建军的工作方针。早在8月26日,全允弼、朴根植、严君燮等,在龙井组织了延边第一支人民武装——龙井别动队。姜健将别动队扩编为延吉县警备大队,还制定了五个团的建军计划,指令金万益在延吉、朴洛权在龙井、朴根植在和龙、南昌洙在朝阳川、崔明锡在汪清,各组建一个团。到10月底,编成三个团,第一团团长朴洛权,第二团团长崔明锡,第三团团长朴根植,兵力达七千多人,有五千多支步枪、两百挺机关枪。同时,由于参加革命的人中有原来早已参加过革命而有变节行为的人,姜健进行了整顿,处理了一些人,纯洁了队伍。

后来,来自延安担任中共延边地方委员会第一任书记的雍文涛回忆道:“姜信泰(这是姜健的本名)在朝鲜族群众中威信很高。当时我们一没有钱,二没有棉衣,三没有枪支,发展队伍困难不少。在克服这些困难方面,姜信泰和民主大同盟起了很好的作用。动员朝鲜族群众参加部队时,很多人自带棉衣和武器,前来参加我们的队伍。在延边,抗联的影响很大。姜信泰等抗联同志回来后,亲自做群众工作,建立了武装,建立群众团体,积极支持我们的政权和军队建设,都起了很好的作用。应当说,延边的工作基础是姜信泰等抗联同志打下的”。

1945年11月初,中共中央派到东北来的干部团到达长春,中共吉林省工作委员会根据东北局决定,派雍文涛等三十三名干部和警卫人员到延边。雍文涛一行于11月6日由长春启程,12日到达朝阳川车站,用站台的电话与姜健接上了关系,姜健乘军用大卡车赶来,把雍文涛一行接到延吉,并详细地汇报了延边的工作情况。15日,雍文涛召开党的会议,传达指示,宣布撤消中共延边委员会,建立中共延边地方委员会,由雍文涛、姜信泰(即姜健)、朴一禹等七人组成,雍文涛任书记。23日,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延边军分区,姜健任司令员,雍文涛任政治委员,统一组织领导延边的建军工作和剿匪斗争。当时土匪横行,因此雍文涛和姜健以建军剿匪为第一要务,根据当地朝鲜人聚居的情况,重点发展了朝鲜人武装。由于延边有悠久的革命传统和抗联的影响,群众参军热情很高,很快组成了军分区警备旅,辖六个警备团,共一万一千多人。

队伍开始组建不久,在敦化县就发生了由当地反动势力主导的王一知被扣事件。王一知是周保中的夫人,是东北人民自治军无线电营的教导员,是受省军区委托来延边找姜健,研究通讯联络问题,同时送一批文件资料和货币。同行的还有姜健的夫人张静淑以及警卫人员共七人。她们不知道,敦化县临时政府县长刘化一,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收买,策反了县保安司令部下属八个大队中的七个半大队叛变,并杀害了抗联干部李文章。因此,王一知等乘坐的火车一到敦化,就被刘化一匪帮扣押。当时敦化并不属于延边管辖,而且延边的队伍还在组建中,尚未形成战斗力,姜健也担心声势太大会威胁王的安全,就带领一卡车战士,飞奔敦化,直闯刘化一老巢,把手枪对准了刘化一的胸口,逼他交出了王一知一行。但是由于势单力薄,只是警告了刘化一以后就迅速离开。

1946年初,原在太行山一带抗日的朝鲜义勇军第五支队,奉命进军延边。适值寒冬腊月,义勇军衣衫单薄,脚穿布鞋,走到黄泥河,许多指战员都被冻伤,无法再走。姜健得知后,就带着军用卡车满载防寒服装赶到黄泥河,接伤病员到朝阳川安置,并向五支队讲述了刘化一匪帮的情况,希望五支队能前往剿匪。于是,五支队赶到敦化境内,会合了敦化保安队,打进敦化县城,活捉了刘匪,解除了他手下的敦化公安队的武装,然后才赶往延边。姜健根据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指示,与朝鲜义勇军第五支队的指挥员朴

一禹、李益星协商,将五支队和延边警备第一团合编为第十五团和第十六团,投入到延边地区的剿匪斗争中。

1946年春节刚过不久,姜健亲自率领部队去汪清县,攻打天桥岭和阿米达的两支土匪武装。姜健针对李茂庆和马喜山两个匪首既勾结又争斗的情况,采取了“打击马喜山,争取李茂庆”的战斗方案。他一方面部署兵力,造成南北夹击态势;另一方面派遣参谋长李平野去李茂庆的巢穴谈判,迫使其投降。然后,各队伍分进合击,打垮了马喜山匪帮和安振有匪帮,取得了汪清县剿匪斗争的胜利。

到1946年3月初,通往南满地区的山地要道安图县城松江镇还没有解放。3月7日,姜健召开东北民主联军延边军分区军事会议,制定了如何配合辽南部队消灭土匪武装,解放安图的战斗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副司令员邱会魁率领两个团兵力,从3月15日起接连攻下五道杨岔、大甸子,与辽南的杨靖宇支队配合攻克二道白河,消灭了单秉均匪帮,于3月19日解放了松江镇。

到3月下旬为止,延边军分区部队已经肃清了平岗、和龙、汪清、敦化、安图的土匪,缴获轻重机关枪数十挺、大小火炮数十门,俘虏土匪二千多人。保障了(安)图佳(木斯)的正常通行。

19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将延边军分区改为吉东军区(三级军区),姜健任司令员。这时,吉东各县的大股土匪已经全部被消灭,吉东军区着眼于跟踪追击、消灭残匪。6月,国民党撕毁了停战协定,越过老爷岭,进攻连接东满、南满、北满的交通要地新站、拉法一带,扬言:“一周内要打到图们江畔,收复全东北”。姜健派兵加强蛟河前线的防卫,在哈尔巴岭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并动员当地青年参军。仅在1946年夏季的一次招兵中,延边就有三千六百五十九人参军。

1946年7月,由于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的请求,姜健奉命回国,从此,离开了东北这块生活和战斗了十八年的黑土地,返回魂牵梦萦的故国。

北朝鲜名将传略之四:姜健(2)

-- 作者:海镜清

五、挥戈南征

虽然回到了祖国,但是祖国尚未统一,姜健的家乡仍然在人为分隔开

的三八线的另一头,无法团聚。由于南北双方在政治理念上的巨大分

歧,更加由于冷战的阴影笼罩,使朝鲜和平统一的前景是那么的暗淡。虽然北方并没有完全放弃和平统一的希望,但面对现实,不管是为了武力统一,还是为了自保,都必须加强军事力量。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除了已经在长春战役中牺牲的朴洛权外,姜健、崔明锡、金万益等延边工作委员会成员都相继被召回到朝鲜。

姜健回国后,任刚建立的保安干部训练所二所所长,负责培育未来的人民军队的军官和士官。由于在东北的时候,一直废寝忘食地工作,以致于患了严重的胃病。回到朝鲜后,建军的工作更加繁重,姜健从来没有按时吃过饭,所以胃病越来越严重。正是因为包括姜健在内的广大干部的忘我工作,到1946年12月中旬,北朝鲜建立起了对外称为保安队的两个师。一个在罗南建立,一个在价川建立,其中罗南师被命名为第一师(人民军建制仿效日军,称为师团),姜健任师长。不过这支部队还很不完善,仅仅是由训练所培训出来的各级军官加上应招而来的青壮年平民组成,武器是从苏联红军那里接收的日式装备,还不能称之为正规军。

姜健和他手下那些经历过战争考验的团长、营长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到1947年3月,这个师已经象个军队的样子了,它进行了第一次作战演习,金日成、金策、武亭等军政首脑都亲临现场,并对部队在演习中表现出来的素质表示赞赏。1948年2月8日,朝鲜人民军正式宣布诞生。姜健担任这支新生武装的总参谋长,被授予中将军衔。同时,他也兼任民族保卫省的副相(国防部副部长)。

姜健担任总参谋长之后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考虑如何用武力统一祖国。这个任务在当时看来是比较艰巨的,新生的人民军严重缺乏有经验的军官和先进的装备。姜健意识到自己必须依靠苏联,于是,他说服了独立意识超强的金日成允许苏联红军撤退时留下庞大的军事顾问团;让人民军使用翻译的苏军条令;他自己也利用娴熟的俄语,经常和苏联顾问们打成一片,当朝鲜军官和苏联顾问之间由于在军事上的见解不同而发生冲突时,他就是最佳的调解人。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建设出一支能够统一国家的军队。由于姜健认为苏联红军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现代化正规军,因此模仿他们显然是最省力的措施,而且,由于在语言和生活习惯上的巨大差异,他并不害怕苏联人会控制住朝鲜人民军。

除了建设军队以外,还需要拟订一个切实可行的作战计划,姜健把这个任务交给总参谋部的作战局长金光侠少将。金光侠是咸镜北道人,是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也出身于东北抗日联军。根据中国解放战争的经验,假设了美军不会介入的前提,从而制订了一个在2周~3周内解放南朝鲜的计划。计划特点就是一部兵力正面进攻汉城,将南朝鲜军队主力吸引到这里,另一部则突破春川正面,进至汉城东南方地区切断南

朝鲜军队主力的退路。计划在美国军队不介入的前提下(当然,也许考虑了美国军队的介入,只是没想到会那么快)看起来一切都是完美的,但是执行起来却并非那么完美。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在金日成“在美国侵略者把自己的大批兵力投入朝鲜战场以前,以迅速行动,连续打击李伪军,解放南半部全境”的指令下,人民军第一军团的主力从涟川、铁原地区向议政府和汉城方向展开主攻,在东豆川和抱川一带消灭了顽强抵抗的敌人,继续从东北方、北方和西北方进攻通向汉城的要道议政府;在西部战线右翼的第六师团解放了瓮津和延安半岛、开城、长湍等地区后,强渡汉江,在金浦半岛登陆;从玉溪登陆的海军陆战队,插进敌后从南方威胁江陵;惟独担任战略包围任务的中部战线第二军团主力,因为第二师在春川意外受挫,在加平、春川北部地区和三巨里地区停滞不前,而军团长金光侠又犯了更大的错误,召回了正在按照计划顺利进军的部队来支援第二师,致使对汉城的战略包围未能按时形成,而金光侠也因此被降职。

在这种情况下,姜健采取了应急措施,除了催促春川地区的部队要加快进攻速度外,临时赋予在西线向金浦、永登浦方面进攻的第六师进行对汉城进行侧面包围的任务。没想到由于韩国军队总参谋部的惊慌,炸掉汉江桥,自断后路,导致汉城正面的韩军主力发生了大崩溃。结果人民军第一军团在6月28日11时30分,就完全解放了汉城,而这时,不论是金浦的第六师,还是春川的部队,都还没有来得及到达指定的合围位置,于是只能坐视韩军的残余部队于28日下午退却到汉江南岸,逃出了被合围的危机。

虽然朝鲜军民因为迅速解放汉城而欢欣鼓舞,但姜健等少数将领却忧心忡忡:美国远东空军已经在6月26日参加了战斗,美国海军也在29日炮轰了江陵——三陟之间的海岸公路,这一切都表明,美国并不打算象在中国内战中那样作壁上观,而是准备赤膊上阵,大打出手了。这样的强敌还不是年轻的朝鲜军队有把握战胜的。

六、血染故土

7月初,鉴于美军地面部队已经投入了战斗,人民军最高司令部组织了前线司令部,负责第一、第二军团的作战指挥。任命金策为前线司令官、金一为军事委员、姜健为参谋长。为了不给美军和韩国军队以占据锦江——小白山脉防线的时间,司令部决定迅速突破锦江和小白山脉一线,在大田地区和小白山脉一线围歼敌人的基本主力,以解放全州、论山、闻庆地区和蔚珍以南地区。

7月13日,行使驻朝鲜美军指挥权的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克中将,企图确保锦江至小白山脉一线,阻止朝鲜军队南进。在此期间集结转入进攻所需的兵力,因而命令美第24师防御锦江一线、美第25师支援在小白山脉战斗的韩国军队的同时,紧急派遣在东京周围做好出动准备的美第1骑兵师来援。

与沃克将军的预想相反,锦江防线在3天之内就被突破;沃克只得退而求其次,企图以美第24师确保大田,并将在其掩护下将7月18日在浦项登陆的第1骑兵师展开在大田正面,但大田于20日被朝鲜人民军2个师围攻而陷落了。美第24师累计损失30%的人员和60%的装备,师长迪安少将也去向不明,丧失了防御能力。

姜健知道,如果不能在美国本土部队来援前夺取釜山,胜利的机会就遥远了。另外,也了解美第8集团军西侧面(从永同到朝鲜东海岸120公里只有韩国军队的残部)没有部署美军。因此,在姜健的建议下,他的启蒙恩师、人民军前线总指挥官金策大将,将预备队的3个师增加到前线奋力进攻第8集团军正面并以2个最精锐的师突向没有美军的西侧面。

正面推进的人民军很快占领了小白山脉南麓的要冲闻庆、丰基,而迂回美军西侧面的部队虽然未能完成断敌后路的战略目标,却也迫使敌人全部撤到洛东江一带。前线司令部从汉城前移到忠州南侧的水安堡,此地已离姜健的家乡不远,虽然战事前途未卜,但思乡的情绪仍让姜健兴奋不已。所以,当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到前线司令部视察时,姜健对金日成说,再过几天就有可能回到故乡和姐姐见面了。

8月初,人民军焦急地向釜山突进。然而,在联合国空军控制制空权的情况下,经过一个多月的远距离作战,第一线接连不断地消耗和疲劳,所以其进攻冲击力显著下降。不过接连不断的胜利让部队士气高昂,包括姜健在内的大部分朝鲜将领都产生了轻敌情绪,他们认为美军的海空军很厉害,但陆军的战斗力还不如韩国军队。这样的情绪直接导致当人民军发起对釜山防御圈的进攻时,竟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计划,完全是一次追击中发起的不预期的进攻。所以,在已经站稳了脚跟、充分发挥其火力优势的美军面前,人民军不再象以往那样无坚不摧了。

乘追击余势的人民军的八月攻势,被没有预料到的美第8集团军的不撤退线抵挡住了。是人民军先夺取釜山还是美国从本土增援先到这一“同时间的战斗”,好像是联军取得了胜利。然而,这只是第8集团军以“险峰”来阻挡了人民军的怒涛,但还没有决定胜败。8月的后半月,人民军想再进一步向前推进,并准

备了九月攻势。但客观地看,战争形势发生了逆转,人民军的力量已经到了不宜发动攻势的限度,除侥幸之外是不能期待胜利的。

此时,姜健的故乡尚州已经被解放,但严峻的军事形势使他无法前往,他不得不专心地考虑新攻势的战术。从八月攻势的经验来看,如果人民军在局部突破正面,机动能力和兵力占优势的联军就会立即在其正面集中优势兵力挑起决战。因此,姜健决定由南线的第一军团在8月31日发起进攻,把联军的主力吸引过来;而东线的第二军团则在9月2日发起进攻,直捣联军亢虚。同时接受以往因天明后的炮击和轰炸而受到很大损失的经验教训,此后多在日落后立即开始进攻,天明时就在敌前100—150米处构筑阵地,以便使敌人飞机难于识别敌我而进行轰炸。

新计划最初的执行效果不错,南线的猛烈攻势使得沃克将军终于下定了使用总预备队海军陆战旅,或者在不允许使用海军陆战旅时就以美第24师为主体向灵山正面实施反击的决心。但是第十三师十九团作战主任金成俊少校却投降了,向联军透露了人民军第二军团总攻计划的全部情况。这使得东线进攻未能达到其突然性,双方陷入了消耗战,而兵力、火力都占绝对劣势的人民军是消耗不起的;更致命的是,准备在仁川登陆的美国军队已经从日本起航,以切断人民军那已经极度脆弱的后勤补给线。

不过,这个悲惨的结局,姜健再也看不到了。9月8日,他在一次空袭中阵亡,牺牲时才三十二岁。

朝鲜政府追授他共和国英雄称号,并将第一中央军官学校命名为姜健军官学校,以此永远传颂他的业绩。1968年又在沙里院市立了姜健的铜像。

笔者评论:

姜健是一位在实战中成长起来的将领,不过他并不仅仅崇尚自己在游击队时期获得的经验,而是很有远见地学习盟国的现代化战争理论。由他参与创建的朝鲜人民军,综合了苏、日、中各国军队的一些长处,很有战斗力。南征的失败主要是因为作为对手的美国人过于强大的原因。

图注:

姜1:左起姜健、周保中、金光侠

高丽和朝鲜韩国的真实关系 高句丽与高丽的区别

高丽和朝鲜韩国的真实关系高句丽与高丽的区别高句丽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朝鲜半岛没有像样的政权,战国的燕长城是穿过鸭绿江,箕子朝鲜是周朝的地方诸侯,进入汉代之后为卫氏朝鲜取代,但依然是汉朝的藩属。 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汉灭卫氏朝鲜设置乐浪等四郡,在包括朝鲜半岛中部以北地区实行了和中原地区相同的统治方式。 高句丽是中国古代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由扶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国,后建都于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五女山城)。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同时筑尉那岩城(均在今吉林省集安境内),至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迁都平壤。公元668年,高句丽政权被唐与朝鲜半岛的新罗联军所灭。此时整个北朝鲜和韩国西部是唐朝的,为安东护府,此时的吉林和黑龙江为靺羯部落,新罗土地仅仅为韩国的东部。 高丽 唐朝东北一带,自高句丽、百济灭亡后,新罗亦渐衰。唐末,复分为高丽、后百济及新罗三国,新罗末年,朝政腐败,土地兼并盛行,农民起义连绵不断。892年梁吉领导的江原道起义,规模较大。901年,新罗王族出身的弓裔篡夺起义军领导权称王,国号摩寰,后改泰封。918年,弓裔部将王建杀裔称王,定都开城(松岳),改国号高丽,建立高丽王朝(918—1392年)。936年,重新统一朝鲜半岛。 高句丽与高丽的区别 公元918年,在朝鲜半岛出现了一个名为“高丽”的政权,因其统治者姓王,故学界以“王氏高丽”称之。尽管王氏高丽袭用了高句丽的称号,但二者没有直接继承关系。

首先是两个政权建立的时间悬殊、历史发展归属不同。高句丽建立于公元前37年,最初为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管辖,后逐渐强盛,但并没有断绝和中央王朝的臣属关系。进入隋唐时期,高句丽奉行扩张政策,并阻塞朝鲜半岛其他政权入贡中原王朝的道路,导致了隋唐两朝的征讨。公元668年,高句丽终于为唐朝统一。高句丽的辖境最初完全由唐朝安东都护府(治所最早在今平壤)管辖,几十年后有一部分辖境为我国历史上的另一个地方政权渤海占据,一部分划归了兴起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政权,一部分仍然由安东都护府管辖。高句丽族则绝大部分被唐朝迁徙到了内地,后与汉族融合,小部分融入周围各族之中,后其王族也绝嗣,立国7个世纪之久的高句丽最终消失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王氏高丽立国于高句丽灭亡250多年之后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了朝鲜半岛的另一个政权新罗,翌年又灭亡了后百济国,统一了半岛中南部大部地区。至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并在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国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学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或简称李朝。此即我国明清时期的朝鲜国。 其次是辖境内居民构成不同。高句丽辖境内的居民以高句丽族为主。高句丽族的族源是我国上古时期古老民族秽貊人东迁后的夫余、高夷、沃沮、小水貊、东秽等,后又融合了卫氏朝鲜遗民的后裔、汉人、鲜卑人等。这些来自于不同民族的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一体,史书和学界一般以高句丽族称之。王氏高丽辖境内的居民以新罗人为主。王氏高丽兼并新罗和后百济之后,新罗人和百济人成为了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新罗人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的辰韩和弁韩人,高句丽灭亡后虽然有一部分高句丽人加入其中,但不是新罗人的主源。百济则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人。 也就是说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以来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人为主,大量的史书记载也表明,王氏高丽人和我国古人是把王氏高丽看作“三韩之旧”的。在王氏高丽数百年

南朝鲜和韩国有什么区别

南朝鲜和韩国有什么区别 朝鲜分为北朝鲜和韩国,为什么韩国不叫南朝鲜呢?南朝鲜和韩国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是分享的南朝鲜和韩国有什么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南朝鲜和韩国的区别朝鲜半岛有两个国家,北部朝鲜半岛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部朝鲜半岛是大韩民国。在汉字文化圈的国家里,就存在“朝鲜”和“韩国”这两个称呼的区分,而在英语国家以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则没有这样的区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公元918年,泰封国大将王建推翻国王弓裔,自立为王,改国号为高丽,并定都于开京(今朝鲜开城),后来高丽国统一了朝鲜半岛,高丽成为朝鲜半岛新王朝的称呼,阿拉伯商人当时往返于东西方之间,遂把“高丽”这一称呼带向了欧洲国家,于是欧洲国家便称呼朝鲜半岛为高丽,高丽既是地名,也是国名。 (高丽十道图) 公元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废黜高丽恭让王,自立为王,李成桂选了两个国号,一个是“朝鲜”,一个“和宁”,上书明太祖,要求明廷裁定,朱元璋认为朝鲜这个国号比较好,于是李成桂新建立的政权就正式称为朝鲜国。 (朝鲜八道地图) 明清时期,中国的官方文书,一直称呼李氏朝鲜为朝鲜国,民间

在非正式的场合有时候也称朝鲜半岛为高丽。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国家则一直称呼朝鲜半岛为高丽,并延续到今天。 既然西方国家的语言中称朝鲜为“高丽”,那么自然而然,南北朝鲜分治以后,朝鲜就被称为“北高丽”,韩国就被称为“南高丽”,比如英语中朝鲜就是“North Korea”,直译就是北高丽;韩国就是“South Korea”,直译为南高丽。反正用的都是“高丽”,既没有用“韩”这个国号,也没有用“朝鲜”这个国号,那么就不存在南朝鲜还是北朝鲜,南韩还是北韩的区分。 (朝韩军事分界线) 在汉字文化圈内的国家,是存在“朝鲜”和“韩国”这两个国号的区分的,在日语中称朝鲜为“北朝鲜”,韩国则称为“韩国”。 中国在1992年中韩建交以前,是不承认韩国的,一直认为朝鲜是朝鲜半岛唯一的合法政权,于是就称朝鲜为“朝鲜”,韩国为“南朝鲜”。 (韩国地形图) 现在我们称朝鲜为“朝鲜”,韩国为“韩国”,实际上是按朝鲜和韩国各自的自称直译的,这体现了对双方的尊重。韩国自认为自己是朝鲜半岛唯一的合法政权,自称“韩国”,而将朝鲜称之为“北韩”(??),民间有一部人称之为“金氏朝鲜”,甚至蔑称为“北傀”,傀就是傀儡的意思。 那么自然而然,朝鲜也自认为自己是朝鲜半岛唯一的合法政权,自称“朝鲜”,而将韩国称之为“南朝鲜”,甚至蔑称韩国为“南朝鲜

南北朝鲜分开的原因是什么

南北朝鲜分开的原因是什么 朝鲜被分为北朝鲜和韩国,为什么朝鲜会被分裂成两个地域呢?下面是本人分享的南北朝鲜分开的原因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南北朝鲜分开的原因 1945年8月,正当日本为无条件投降作准备时,两位美军、后来成为肯尼迪总统的国务卿腊斯克(Dean Rusk)和帮尼斯迪尔(Charles H.Bonesteel)接受命令,确定朝鲜半岛分开的位置。30分钟之后,他们确定了三八线作为分界线,接受日本部队投降的苏联部队将向南行动到三八线与向北行动美国部队相遇。谁也没有想到三八线竟然成了永久性边界。苏联帮助北朝鲜金日成在平壤建立了斯大林式的政权。 与此同时,美国帮助李承晚(Syngman Rhee)在南朝鲜建立了民主国家。日本长达35年的殖民主义残酷统治彻底破坏了朝鲜民政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事实上,美国当时放弃了没有希望的朝鲜恢复工作。1949年,美国撤走了全部军队。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Acheson)和军事领导人在其公开和私下的声明中建议,美国放弃对朝鲜的影响,任凭苏联在朝鲜施加影响。 但北朝鲜发动的内战,试图统一整个朝鲜,结果造成美国一百万部队和联合国成员国其他19个国家的军队参战,损失严重。对于朝鲜战争的后果金日成当然没有考虑到,苏联独裁者斯大林也没有考虑到,当时他比较犹豫地同意了金日成的战争计划。 导致冲突的原因,美国人认为(也可能是错误的)1950年6月25日发动的侵略,是共产主义霸权计划的一部分,涉

及到共产主义中国的最终扩张和苏联转向西欧的计划。当时的杜鲁门总统没有认真考虑战争的后果,立即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以此阻止中国共产党攻击台湾,结束中国内战的计划。当时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从大陆逃跑到台湾。这样以来就导致了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冲突。 当苏联代表团愚蠢的抵制联合国安理会会议时,杜鲁门总统在得到联合国安理会同意之后,也派遣军队进驻朝鲜。驻扎日本、缺乏经验的战士被空投在釜山,从那里形成史密斯突击力量(Task Force Smith),然后向北出发,阻止北朝鲜南侵。这些部队无法抵挡纪律严明、装备精良的北朝鲜部队,不得已便忙乱撤退,有时丢盔弃甲。 然而,史密斯突击力量(Task Force Smith)造成了北朝鲜南侵速度的放慢,为美国赢得了关键的几天时间,使得美国军队有时间调运给养和装备通过釜山。在城市周围部署的防御工势抵挡了北朝鲜部队的数次进攻。9月15日,总司令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在汉城附近的仁川发动了一次危险的、但技术上确实出色的反击,使得形势发生了好转。仁川海浪高达30英尺,似乎不可能在此大规模登陆。从军事观点来看,在仁川登陆否确有必要,至今历史学家对此意见不一。但是美国在切断北朝鲜给养和退却路线方面取得了成功。 这是麦克阿瑟的最后一次胜利。过分自信的总司令把部队派往三八线以北、接近中国边境的地方。虽然中国发出警告,美国完全不理睬,大举进攻朝鲜北方。麦克阿瑟从战术上犯了严重错误,结果他的部队被朝鲜主要山脉切断。中国人民志愿军10月底越过中朝边界,在11月份发动大反攻以前,把部队直插朝鲜中部地区,迫使美国部队再次溃不成军,忙乱撤退,人员与装备损失惨重。这是美国战争历史上撤退距离最长

南北朝鲜是怎么划分的

南北朝鲜是怎么划分的 朝鲜分为南韩和北朝鲜,你知道这两个不同政权是怎么划分的吗?下面是分享的AA,一起来看看吧。 这条长约190英里的分界线斜穿朝鲜。它根本役有考虑政治上的界限和地理上的特点以及水路与陆路贸易需要。“三八线’截断了75条小溪和12条河流,以不同的角度越过了高高的山脉,穿过181条小路、104条多村土路、15条道际垒天候公路、8条高级公路和6条南北铁路线。事实上,这是一条不顾实际情况臆造出来的分界线。 “三八线”以南的美国区域面积为3.7万平方英l,约有2100万人口。“三八线4以北的苏联区域共有4.8万平方英里•约900万人口。在朝鲜20个主要城市中,12个位于美国区域,其中包括最大的城市汉城,它有近200万人口。美国区域包括朝鲜垒部13个道的6Al,其中有两个道的大部分和一个道的小部分在南朝鲜。 朝鲜南北两个地区在工农业上相辅相成。南朝鲜咀农此为主,2/3的人日从事耕作。它的可灌溉稻田面积是北方的三倍,它向北方提供食品。而北朝鲜则向南方的稻田提供化肥,兴南拥有远东最大的氮肥厂。北方农作物的产量虽然也很高,但它却缺少许多种农作物。这样的分界翁双方都带来十分不利的后果。 1940年,南朝鲜生产整个朝鲜74“的消费品耜加工品,其工

qk是由几个大型T厂和许多小工厂组成,生产纺织、橡胶、五金和陶器制品。许多工厂是加工从北朝鲜米的原料。 北朝鲜大部分是多山地区,拥有大量有价值的矿藏,持别是煤矿尤为丰富。在日本统治的最后10年中建造的一些大型水电站,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因为其丰富的动力资源,所以北朝鲜拥有几乎垒部的朝鲜重工业。包括几个轧钢厂和一个设备先进的化工厂。l940年,北朝鲜生产的重工业产品占整个朝鲜的86%。在在北方,则有大型农场,很多归土地所有者。“三八线”则使这种差别更突出了。 朝鲜半岛历史朝鲜半岛(朝鲜语:조선반도),韩国称其为韩半岛(한반도),是位于东北亚的一个半岛,三面环海。朝鲜半岛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隔着鸭绿江、图们江与中国相接,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朝鲜半岛是由朝鲜半岛和周围3300个大小岛屿组成,半岛占全境总面积的97%。 1945年2月,二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安排,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由苏联势力范围的“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及处于美国势力范围内的“韩国(大韩民国)”。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因苏联等共产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了联合国军支援南韩。联合国军支援的南韩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的朝鲜最终在1953年签署停火协议,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

朝鲜半岛历史与文化

朝鲜半岛历史与文化 一、朝鲜半岛大事记: 1945年8月15日,朝鲜人民从日本殖民统治下获得解放,同时苏美两国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北半部、南半部。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1948年8月15日,半岛南半部宣布成立大韩民国。 1948年9月9日,半岛北半部宣布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1953年7月27日,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朝鲜半岛以军事分界线(三八线)为界继续处于分裂状态。 1971年8月6日,朝鲜内阁首相金日成表示,愿意在任何时候同包括南方的民主共和党在内的所有政党、社会团体和个别人士进行接触。8月20日,朝鲜和韩国红十字会人员在板门店举行了首次会晤,商讨离散家属团聚问题。 1972年7月4日,朝韩双方发表《南北联合声明》,确认了祖国统一的三项原则。 1980年1月12日,朝鲜总理李钟玉致函韩国总理申铉石高,建议举行北南总理会谈。24日,申铉石高复信同意举行双方总理会谈。其后,双方就总理会谈举行了多次预备会谈,但未达成协议。 1984年9月29日-10月4日,朝鲜红十字会通过板门店、仁川港和北平港向韩国红十字会运送了救济物资。 1984年11月15日,朝韩双方举行了首次经济会谈。 1990年9月5-7日,朝鲜总理延亨默与韩国总理姜英勋在汉城举行第一次总理会谈。 1991年12月11日—13日,第5次总理会谈在汉城举行,朝鲜总理延享默和韩国总理郑元植签署了《北南和解互不侵略和合作交流协议书》。1991年12月31日,朝韩双方代表在板门店草签《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 1994年6月28日,双方代表在板门店接触,确定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和韩国总统金泳三于当年7月25日至27日在平壤会晤。 1994年7月8日,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逝世,朝韩首脑会晤因此未能举行。 1998年2月25日,韩国总统金大中宣誓就职。金大中建议南北方互派特使和举行南北首脑会晤。 2000年4月10日,朝韩双方同时宣布,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和韩国总统金大中将于6月12日至14日在平壤会晤。后因技术原因,会晤推迟一天举行。 2006年6月15日,朝鲜、韩国以及海外民间代表团在平壤举行朝韩首脑会晤5周年的纪念活动,宣布将6月15日定为“民族之日”,并呼吁开展广泛的统一爱国运动,消除战争危险。 2007年8月8日,朝鲜和韩国同时宣布,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和韩国总统卢武铉将于8月28日至30日在平壤举行首脑会晤。后因朝鲜遭受严重洪灾,首脑会晤推迟至10月2日至4日举行。 2008年2月,李明博政府上台后推行“对朝政策三原则”,将朝鲜弃核和实行改革开放作为韩国向朝鲜提供经济援助和发展南北关系的前提,放弃了前两任总统的“阳光政策”,从而导致朝韩关系不断恶化。朝鲜方面不仅停止了双方红十字会的联系和离散家属会面,还从2008年12月1日起采取包括驱逐朝鲜开城工业园区和金刚山旅游区的部分韩方人士、中

朝鲜根韩国的区别

朝鲜根韩国的区别 韩国,朝鲜,两国之国土距离之近,相信大家都知道。两者之间的不同在哪里呢?下面就跟着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上,朝鲜半岛上曾有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朝鲜。20世纪初,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20世纪中叶,二战结束后,由于政治的原因,朝鲜被人为地分成两部分: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其间是著名的军事分界线;;“三八线”(北纬38。线)。朝鲜位于亚洲东北朝鲜半岛北部。北部与中国为邻,东北与俄罗斯接壤;韩国则位于亚洲大陆东北、朝鲜半岛的南半部,东濒日本海并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面与中国山东省隔海相望。 朝鲜与韩国部位于朝鲜半岛上。朝鲜半岛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半岛北部和中国大陆相连的部分最宽,东西直线距离约360千米;半岛南北间最长的直线距离达840千米,因而有“三千里锦绣江山”之称。这里的山地是亚洲大陆上的山系从北向南的延伸,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其间比较著名的有朝鲜境内、『立于半岛东部的金刚山,韩国南部的汉拿山等,水利资源也非常丰富,有著名的图们江、鸭绿江等大河,以及众多的湖泊。这里的河流水量大而清澈,水质较好,为水利资源的利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那道有名的“三八线”虽然可以将原本统一的国度一分为二,坦朝鲜半岛的完整是人力无法改变的,也并不能影响朝鲜半岛上山咏的起伏绵延和河流的曲折贯

通,三千里的锦绣江山依然美丽而富饶。 朝鲜和韩国境内的居民绝大多数为朝鲜族人。朝鲜民族是一个相当古老而历史悠久的民族。大约从60万年~40万年前开始,就有原始人类劳动、生息和繁衍在朝鲜半岛的土地上。相传在公元前1世纪中期,在朝鲜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奴隶制国家一一古朝鲜和辰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朝鲜民族逐渐形成了坚忍不拔、刻苦耐劳、能歌善舞、讲究礼貌、热情好客的品德。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朝鲜人民也非常注重礼节,在语言习惯上,同辈之间、对长辈、对晚辈的用语都有严格的区别。而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衣着、缤纷的民族体育活动、可口的风俗饮食、精巧的民间技艺等各个方面的民俗文化,则为这个纯朴而多情的民族添加了数不尽的吸引世人目光的亮点。 朝鲜与韩国的首都分别是平壤与汉城。平壤市依山傍水,地势起伏,气象万千,自古以来就以美丽富饶而著称。平壤是朝鲜最古老的城市,悠久的历史给平壤留下了许多古迹,如3世纪~5世纪修筑的高句丽山城、安鹤宫遗迹、高句丽东明王陵等。平壤是古都,但并没有像古都那样狭窄的街道和杂乱的小巷。宽阔的街道、广场,规划整齐的住宅、公共建筑,以及具有民族风格的雕塑、壁画,加之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使得今日的平壤,处处都充满了现代化大都市的青春风貌。汉城不仅是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同时也是朝鲜半岛上最大的城市。它地势险要,陆运交通枢纽、国际航空站,韩国政府机关及金融、企业、文教事业和宣传机构均云集于此。汉城众多的名性古迹和具有现代化特色的体育设施和公园,具有极大的魅

南韩和北朝鲜的分界线是什么

南韩和北朝鲜的分界线是什么 1945年2月,二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安排,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分别由美苏分区占领。下面是分享的南北朝鲜的划分界限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南北朝鲜的划分界限南北朝鲜的划分界限主要是北纬三八度线。这条长约190英里的分界线斜穿朝鲜。它根本役有考虑政治上的界限和地理上的特点以及水路与陆路贸易需要。“三八线’截断了75条小溪和12条河流,以不同的角度越过了高高的山脉,穿过181条小路、104条多村土路、15条道际垒天候公路、8条高级公路和6条南北铁路线。事实上,这是一条不顾实际情况臆造出来的分界线。 “三八线”以南的美国区域面积为3.7万平方英l,约有2100万人口。“三八线4以北的苏联区域共有4.8万平方英里•约900万人口。在朝鲜20个主要城市中,12个位于美国区域,其中包括最大的城市汉城,它有近200万人口。美国区域包括朝鲜垒部13个道的6Al,其中有两个道的大部分和一个道的小部分在南朝鲜。 朝鲜南北两个地区在工农业上相辅相成。南朝鲜咀农此为主,2/3的人日从事耕作。它的可灌溉稻田面积是北方的三倍,它向北方提供食品。而北朝鲜则向南方的稻田提供化肥,兴南拥有远东最大的氮肥厂。北方农作物的产量虽然也很高,但它却缺少许多种农作物。这样

的分界翁双方都带来十分不利的后果。 1940年,南朝鲜生产整个朝鲜74“的消费品耜加工品,其工qk是由几个大型T厂和许多小工厂组成,生产纺织、橡胶、五金和陶器制品。许多工厂是加工从北朝鲜米的原料。 北朝鲜大部分是多山地区,拥有大量有价值的矿藏,持别是煤矿尤为丰富。在日本统治的最后10年中建造的一些大型水电站,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因为其丰富的动力资源,所以北朝鲜从西点军校毕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很快被擢升为准将,在战斗中表现得十分勇敢。他后来担任过军校校长、陆军奎谍长、菲律宾军事顾问,并在1936年成为菲律宾的嫱军元帅。壹克阿瑟自1937年从美国陆军中退役后,1941年7月叉被新起用担任重要使命,领导丁同盟国军从在西北太平洋上击败了日本人,计划并指挥丁一系列辉煌战役。 麦克阿瑟在一开始,很少得到荧于处理朝鲜问题的指导意见。他指振霍奇指挥的lS24军去朝鲜受降,井为美国的利益占领并统治南朝鲜。1945年8月27日,霍奇成为荑国驻朝部队司令。 正象上面所指出的,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总统和斯大林元帅讨论了四国托管朝鲜Of lbl题,1945年5月,斯大林向霍普盘斯表示同意四国托管朝鲜。6月,中国政府也表示赞同,而gi嘲CkH:f虽然得知托管计划,却未表示意见。 出于对占领朝鲜的计划缺少特别的考虑,使A#J认为只要与英因苏联和中国蒋介石政府密切合作,就会轻而易举地解决朝鲜l甸题。但是华盛顿和远东军在执行美国在南朝鲜的计灿时,都未刷密地研究

浅谈韩国和朝鲜之间的国际私法问题

浅谈韩国和朝鲜之间的国际私法问题 韩国和朝鲜是独立的国家,还是一个国家两个体制,还是互相未征服的两个政府,这个问题实际上不是国际私法的问题(很可能是宪法问题),而且想要用国际法来解决问题也找不到有关资料,但是可以从国家认定问题来推定。从这一角度看,韩国和朝鲜是两个独立的国家,从而因此作为两个国家,自然而然地发生国际私法的问题。1991年9月17日韩朝同时加入了UN,从而不得不互相认同是两个独立的国家。但这仅仅是从国际社会的角度上判断出来的结论,韩国与朝鲜保持着不同的看法。1992年2月18日通过数年的努力韩朝基本合意书终于有了效力。虽然有很多地方还未彻底的解决,但这一合意书在之前的两国的法律规定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下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一下韩国语朝鲜之间的关系: (一)韩国大法院的看法 韩国大法院根据《宪法》第三条规定判定为:”韩国的领土包括韩半岛和附属岛屿,所以朝鲜仅仅是反国家团体。”从这一规定看,韩国不将朝鲜视为国家。但在间谍罪的适用上,韩国将朝鲜视为准国家处理。 韩国和朝鲜之间的国际私法的问题从未被大法院审理过,所以我们只能参考其他领域的判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韩国的《着作权法》的有关规定,该法规定为:”着作权的效力涉及到朝鲜,因此对投靠朝鲜的韩国着作权所有者的着作权应当予以保护......为了借用该着作权,应该得到其继承人的同意。”。 不管是宪法还是其他法令,其效力都及于朝鲜。从此我们可以推定为韩国与朝鲜的司法问题也适用韩国的法率。再进一步说,两国之间没有出现涉外法律关系的余地。 但是,在宪法上,明文规定为韩朝是”一个国家”。因此,韩朝两国之间的关系不等于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一合意书仅仅是两个公法团体之间的特殊概念,从这一个意义上两国之间的关系可以称为特殊关系。韩国的《宪法》列举了需要国会批准同意的条约,其中有”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和”关于制约主权的条约”。基本合意书既是有关领土的条约,也是韩朝两国之间的和谐与不可侵以及交流的条约,所以从前者的角度看这是”关于制约主权的条约”(因为韩国一直不承认朝鲜的国家地位),从后者的角度看”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该条约是通过国会的批注同意才生效的。但是,韩国国会没有批准和同意该

南朝鲜和北朝鲜为什么要开战

南朝鲜和北朝鲜为什么要开战 当年抗美援朝,中朝美三国死伤无数,最后又以两位军官拍定的三八分界而终了。下面是分享的南朝鲜和北朝鲜为什么要开战,一起来看看吧。 开战的原因很简单,统一朝鲜。 在1948下半年,虽然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界成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但双方当时都力图改变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 全日成提出和平统一民主选举的主张,韩总统李承晚坚决反对,因为当时朝鲜发展迅速国力强盛而韩国经济崩溃暴动不断,和平统一意味着他的下台。所以他一再要求美国同意他武力统一朝鲜。同时,金日成也请求苏中帮助武力统一朝鲜。 1949年4月中旬,莫斯科方面从情报中得知,美国准备在5月从朝鲜半岛撤军,而南朝鲜李承晚政权打算在6月对北朝鲜发动大规模进攻,斯大林认为这时不帮助金日成以致丢掉北朝鲜,那么苏联在亚洲将遭受巨大损失。于是斯大林给予北朝鲜军事援助,并建议金日成向中共寻求兵员上的支持。 6月底美军撤出朝鲜。9月份,苏联军事装备运抵北朝鲜,人民军也扩展到近9万人,与南朝鲜不相上下。金日成认为这是实现统一的有利时机。9月3日,金日成向苏联提出了进攻南朝鲜的计划,计

划夺取翁津半岛和该半岛以东大约到开城附近的部分南朝鲜地区,如果进展顺利,则“可以继续向南方挺进”。但斯大林拒绝了。 同时,南朝鲜的李承晚也不断威胁要进行武力“北伐”。1949年10月,南朝鲜向美军军事顾问团提出了提供193辆M-26型坦克的请求。但顾问团拒绝了,原因是:“你们国家的地形、道路网特别是桥梁不适于使用坦克”。 1950年,朝鲜半岛的战争步伐一下子加快了。6月25日之前,朝鲜南北双方沿着三八线附近的摩擦和交火事件已经持续了一年多。6月25日凌晨1时许,南朝鲜陆军第一师(师长白寅桦准将)部署在翁津半岛的第17团部队发动了闪电进攻,占领了三八线以北5英里的北朝鲜黄海道首府海州市。 6月26日美联社、合众社、以及当日《泰晤士报》、《曼切斯特卫报》、《每日电讯报》、《每日先驱报》、《芝加哥论坛报》均报道了南朝鲜政府军对海州城的占领。 南朝鲜实际并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但是,北朝鲜却已经做好了“南伐”的准备! 北朝鲜声称,“南朝鲜李承晚军队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动突然袭击,这次战争是美帝国主义蓄意发动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来说,是抗美卫国战争”。战争由此全面打响了。 理论上讲,朝鲜半岛目前仍然处于战争状态,因为双方没有签订终战和平条约。但打起来的可能性也很小。朝鲜之所以造核武器,不

南朝鲜人眼中朝鲜战争.

南朝鲜人眼中朝鲜战争 1950年6月25日,“三八线”突然交火。韩国和国际媒体称“朝鲜人民军越过分隔朝韩的北纬38度线”,朝鲜战争爆发。 1950年6月27日,作为“对社会主义阵营越过三八线的反应”,美国的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协防台、澎、金、马,介入国共内战。 1950年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进攻。 韩国Seoul国家战争纪念馆《625战争Inside The DMZ》入口处,把金日成、毛泽东、斯大林当成朝鲜战争战争的根源。 2010年11月21日,韩国Seoul国家战争纪念馆中《625战争Inside The DMZ》展览中模拟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在“喀秋莎”火箭炮掩护T-34坦克直捣汉城。唐师曾摄 Mark IV ISO 6400

1950年6月28日,朝鲜人民军占领了韩国首都汉城,并继续向南进攻,将韩国军压缩至釜山环形防御圈内。 1950年9月15日,联合国军在战线后方仁川登陆(Seoul 西侧),扭转战局,迫使朝鲜人民军北撤。 1950年9月28日,联合国军重占汉城,并越过三八线追击朝鲜军队。 1950年10月19日,联合国军占领朝鲜首都平壤。 1950年10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志愿军,出兵决定。 1950年10月3日,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表示如美军……越过38线,中国将……干预。 1950年10月19日,在苏联允诺帮助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鲜参战,分别在第二次战役和第三次战役中占领平壤和汉城,并迫使联合国军撤退至北纬38度线以南。之后联合国军顶住了志愿军的攻击,并发动夏季和秋季攻势,再度重占汉城,战线重新回到三八线。在此之后,尽管双方不断交战,但阵地基本没有大的变动,一直维持在三八线附近。 原图说明“大韩民国陆军在韩国-满洲边境前进。”

朝鲜和韩国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朝鲜和韩国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朝鲜和韩国的关系怎么样?在历史上这两国本属于一个国家,由于二战原因及历史渊源才分裂成了两个国家。两国都是在1948年建国的,以三八线为界。那如今朝鲜和韩国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朝鲜和韩国的关系朝鲜和韩国以三八线为界,一个在北一个在南,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两国之间的差距天壤地别。韩国早已步入世界经济强国行列,而朝鲜却连温饱都没有解决。两国至今仍未建立外交关系,也相互不承认对方的主权,都宣称对方是自己国家的一部分,两国的地图上也都包含了对方的领土。不仅仅是主权上的对立,双方在边界还摩擦不断,时有擦枪走火的事件发生。 说到朝鲜和韩国的关系,不得不提到两国形成之前的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上,朝鲜(未分立之前统称)本属于清朝的附属国,甲午战争爆发之后,日本取得了对朝鲜的控制权。1897年,朝鲜高宗在俄方的支持下摆脱日本,成立韩国(只是换了国号)。1905年,日本重新控制了韩国,并对韩国实行了殖民政策,全盘日化。不难发现,现在韩国人生活中出现的跪坐、榻榻米、男权主义都是日治的结果。 日本投降后,朝鲜半岛重获自由。但在美苏的干预下,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界,被划分成了意识形态对立的两个政权,三八线以北为朝鲜,以南为韩国。后来还爆发了朝鲜战争,中美都牵扯进来。停战协议签订后,两国此后便再无重大战事,相对和平的走到今天。但朝

鲜和韩国的关系却始终对立不相容,随时都有爆发战争的可能。国际各界都对此非常关注。 朝鲜和韩国什么时候分开的说完了朝鲜和韩国的关系,很多对这段历史不了解的人会问,朝鲜和韩国究竟是什么时候分开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朝鲜和韩国都是在1948年成立的,相差不到一个月。这里需要提到一件决定两国独立命运的历史事件:二战取得胜利后,根据美苏双方之前签订的雅尔塔协议(仅有美英苏参加的雅尔塔会议,被认为是决定世界格局的一场会谈),朝鲜半岛被分成了两个势力,北方由苏联支持,南方由美国支持,最终以三八线为边界成立了两个国家。 朝鲜和韩国的关系的走向至今仍像是如履薄冰,前景非常不明朗。两国建国这么多年来,上空始终弥漫着股一触即发的火药味,但由于双方的极大克制和国际社会的调解,并没有爆发重大冲突。至于未来两国是否有建交或是其他的可能,仍将考验着两国领导人的外交智慧。 南北朝鲜的划分这条长约190英里的分界线斜穿朝鲜。它根本役有考虑政治上的界限和地理上的特点以及水路与陆路贸易需要。“三八线’截断了75条小溪和12条河流,以不同的角度越过了高高的山脉,穿过181条小路、104条多村土路、15条道际垒天候公路、8条高级公路和6条南北铁路线。事实上,这是一条不顾实际情况臆造出来的分界线。 “三八线”以南的美国区域面积为3.7万平方英l,约有2100

朝鲜和韩国什么时候分开的

朝鲜和韩国什么时候分开的 朝鲜和韩国的关系怎么样?在历史上这两国本属于一个国家,由于二战原因及历史渊源才分裂成了两个国家。下面是分享的朝鲜和韩国什么时候分开的,一起来看看吧。 说完了朝鲜和韩国的关系,很多对这段历史不了解的人会问,朝鲜和韩国究竟是什么时候分开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朝鲜和韩国都是在1948年成立的,相差不到一个月。这里需要提到一件决定两国独立命运的历史事件:二战取得胜利后,根据美苏双方之前签订的雅尔塔协议(仅有美英苏参加的雅尔塔会议,被认为是决定世界格局的一场会谈),朝鲜半岛被分成了两个势力,北方由苏联支持,南方由美国支持,最终以三八线为边界成立了两个国家。 朝鲜和韩国的关系的走向至今仍像是如履薄冰,前景非常不明朗。两国建国这么多年来,上空始终弥漫着股一触即发的火药味,但由于双方的极大克制和国际社会的调解,并没有爆发重大冲突。至于未来两国是否有建交或是其他的可能,仍将考验着两国领导人的外交智慧。 朝鲜韩国分开的原因是美苏较量的产物,二战末期苏联按美国的要求向日本宣战,并对日本关东军发动进攻。在苏军凌厉的攻势下,关东军全线溃败。苏军很快进抵中朝边境,并向驻扎在朝鲜半岛的日军发起进攻。这是美军大惊失色,邀请苏联参与对日战争史为了减少

美军在太平洋上正面战场上的压力,减少伤亡。但是现在苏联大有独吞整个朝鲜的架势,美军许多高级将领要求美国政府干预一下,美国至少要在朝鲜半岛上保留一个港口(有将领提出要保留釜山港,这个港在之后的朝鲜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美军将领的战略眼光由此可见一般。)美政府和苏联进行了谈判,并达成协议:美苏两国以北纬38°线为分界线受降,北方由苏联受降,南方由美军受降,这样朝鲜分裂。二战后,南韩李承晚在1948年8月宣布建立大韩民国,9月北朝鲜建立朝鲜民族主义共和国,朝鲜正式分裂。再后来经历朝鲜战争,军事分解线有所变动(是当时双方军队的实际接触线),但是朝鲜分裂就成为了定局,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朝鲜和韩国的关系朝鲜和韩国以三八线为界,一个在北一个在南,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两国之间的差距天壤地别。韩国早已步入世界经济强国行列,而朝鲜却连温饱都没有解决。两国至今仍未建立外交关系,也相互不承认对方的主权,都宣称对方是自己国家的一部分,两国的地图上也都包含了对方的领土。不仅仅是主权上的对立,双方在边界还摩擦不断,时有擦枪走火的事件发生。 说到朝鲜和韩国的关系,不得不提到两国形成之前的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上,朝鲜(未分立之前统称)本属于清朝的附属国,甲午战争爆发之后,日本取得了对朝鲜的控制权。1897年,朝鲜高宗在俄方的支持下摆脱日本,成立韩国(只是换了国号)。1905年,日本重新控制了韩国,并对韩国实行了殖民政策,全盘日化。不难发现,现在韩国人生活中出现的跪坐、榻榻米、男权主义都是日治的结果。

朝鲜战争爆发前朝韩军力:朝鲜重火力具有压倒性优势

朝鲜战争爆发前朝韩军力:朝鲜重火力具有压倒性优势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鲜半岛大雨滂沱,汉城被雾气笼罩。这是朝鲜半岛梅雨季节里普通的一天。4时,三八线上,连续升起的信号弹划过漆黑的夜空;5时,北朝鲜的数千门炮火轰鸣,朝鲜战争爆发。 斯大林想占领日本 1945年6月25日,《联合国宪章》签订。美苏两国的并肩作战埋葬了法西斯,但意识形态的对抗却使昔日的“盟友”成为冷战下的“仇敌”。1945年8月,苏联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后,前锋部队迅速抵达朝鲜半岛中部的开城附近,而此时美军正在数千公里以外的冲绳与日军激战,无暇顾及朝鲜半岛。战争形势的迅速变化迫使美国人不得不首先考虑朝鲜半岛的势力划分。正当美国人还在地图上寻找一条合适的界限时,此刻苏联人的脚已经踏在朝鲜的土地上了。美国唯恐苏联独占朝鲜,提出以北纬38度线为界接受日军投降,该线以北为苏军对日受降区,该线以南为美军对日受降区。关于三八线划界这个仓促的建议,美国人没想到苏联人真的会同意,因为此时朝鲜半岛上的苏联军队已经越过三八线正沿着公路向汉城运动,即使苏联提出以37度线甚至更南面为界,美国也必须从实际出发接受苏联的修正方案,但斯大林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该方案。 斯大林之所以会同意三八线方案,是因为苏联想要以此作为条件换取苏军部分占领日本。在斯大林眼中北纬38度线应该向东一直延伸至日本列岛,也就说苏联人要以朝鲜半岛三八线以南地区交换日本本土三八线以北地区。苏联放弃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的机会不过是为了表达与美国“交换”地盘的诚意,或者说是如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 三八线的划分,埋下了朝鲜民族长期分裂的种子,而且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两国之间已出现分庭抗礼的趋势,这颗苦种是必定要发芽的。正是朝鲜半岛的分裂使得南北双方的政治势力都各自谋划着以武力统一对方。朝鲜半岛上任何风吹草动都足以牵动遥远的莫斯科和华盛顿的神经。1948年12月,苏联单方面从北朝鲜撤军,此举意在逼迫美国撤军南朝鲜,同时也为防止“擦枪走火”,避免美苏在朝鲜半岛直接发生对抗。 金日成的试探 苏军已经撤出,而美军尚未撤离的形势使北朝鲜政府所受到的压力大增。1948年12月和1949年1月,金日成两度向苏联寻求帮助。然而,苏联在欧洲处境被动,斯大林不想进一步在东亚刺激美国人。更何况,这样做反而授美国人以口实,进一步将美国与南朝鲜的关系同盟化。所以斯大林没有同意与北朝鲜缔结互助条约的请求,而且在军事援助上也加以限制。

如何看待朝鲜与韩国之间的关系

从冰冷到回暖 提起朝韩关系,就不得不提“三八线”,“三八线”对于朝韩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北纬38度线原本是一条自然的和地理的划线,其本身没有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意义。1896年,日俄密谋瓜分朝鲜,日本曾提出以三八线作为分界线。1904日俄战争前夕,沙皇也曾提出俄国控制三八线以北,日本控制三八线以南。甲午战争之后,朝鲜半岛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日本的统治。三八线事实上成为军事利用的分界线也是在二战中对朝鲜的兵力部署进行调整时实现的。日本在二战末期把朝鲜半岛的兵力以三八线为界分为两部分,北部由关东军指挥,南部由大本营指挥。后来,三八线又有一定偶然性地被美苏利用。二战末期的盟国协议以朝鲜半岛上北纬38度线作为美、苏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暂时分界线,北部是苏联受降区,南部是美国受降区。日本战败投降后,美国和苏联分别对“三八线”两侧进行军事占领,便各自按照自己的模式进行统治。 由于三八线把主要集中在朝鲜半岛北方的工业和能源与主要分布于朝鲜半岛南方的粮食分离开,南北方的经济恢复和人民生活出现了极大困难,这就迫使当局对想要恢复南北合作进行协商,但是因为此时南北方分别处于美苏占领之下,而美苏此时已经不再是战时盟友而是对手,这就使得朝鲜半岛南北方合作的希望破灭。1948年,南方成立大韩民国,北方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此,两半岛处于冰冷对立之中。1950年,爆发全面战争。 战争结束后,经过长时间政治对立,军事对峙,经理隔绝的冷战状态后,半岛政府开始谋求和解。两半岛政府分别于2000和2007年发表宣言,并在此期间举行一系列交流活动,朝韩关系开始回暖。 好景不长,2008年韩国调整对朝政策,要求朝鲜无核和开放。朝鲜全面否定韩方,管制南北交通,限制双方往来。2010年,朝韩更是发生军事冲突,双方关系逐步转冷。 2014年开始,双方开始谋求统一,双方高层进行多会谈。2018年,以平常冬奥会为契机,朝韩领导人罕见握手,这是朝韩关系转暖的一大标志。此后,韩朝双方又进行了多次高级别会谈,就许多问题达成共识,关系迅速回暖。 今天,虽然韩朝关系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在我看来,韩朝统一终将是不可改变的趋势。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孤立很难有发展的机会,合作才是王道。如果没有韩国,朝鲜就是孤立的,没有前途可言。同样的,虽说韩国是美国战略前沿,但是如果没有朝鲜,韩国也就丧失了现在的作用地位。所以,在我看来,韩朝统一是历史的趋势更是当今社会的潮流所在。朝韩关系注定越来越好。

古代朝鲜与何现代韩语的区别

从广义上来说,“朝鲜语”和“韩国语”指的是同一门语言。狭义上来说,“朝鲜语”特指朝鲜方 面惯用的表达方式,“韩国语”特指韩国方面惯用的表达方式。“朝鲜语”和“韩国语”在语调、 字母排列顺序、子音字母数目上有较大区别。 在1392年之前,朝鲜语(当时无文字)称为“高丽语”,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之后,该语言称做“朝鲜语”。 1897年,朝鲜高宗李熙称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之后,该语言称为“韩文(??hangeul)”二战后,朝鲜半岛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称之为“朝鲜语”,而朝鲜半岛南部的韩国称之为“韩国语”或“韩语”。 “朝鲜语”与“韩国语”在语调、字母排列、子音字母、词汇、组词方式上均有较大的差异。目前,韩国国立国语研究院把广泛使用的现代首尔(汉城)话当作标准韩国语,而朝鲜社会科学院语学研究所从1966年起把以平壤话为中心制定的“文化语”当作标准朝鲜语。 我国正式称呼以“朝鲜语”作为这种语言的名称。在其他民间领域,“朝鲜语”与“韩文”均可使用。如MS Windows系统既有“朝鲜语”这个语言包,又有“韩文”这种输入法。 中国最著名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其课程专业名称即为“朝鲜语”。但实际所学的语法、习惯词汇等,则多以首尔标准语〔标准韩国语〕为准。 也有其他方式查询表示,无论在大陆、港台、还是海外,“韩语”称呼的实际使用频率要超过“朝鲜语”称呼。 亦有人指出:相对于北朝鲜的地理位置而言,南韩的首都刚好位于首尔(汉城)——自1392年以来的李氏朝鲜时代首都,所以南韩的“标准韩国语”更接近于朝鲜半岛分裂前的官 方标准语言。 虽然由于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有所不同,他们所使用的朝鲜语在词汇、语调等方面的确有所区别,但是其基本结构和基本词汇却是共同的。 历史发展总述 朝鲜人在15世纪以前一直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采用汉字来记录他们的语言。“训民正音”创制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没有代替汉字成为书写朝鲜语的文字。到了20世纪初,由于受到日语的影响,韩文字开始与汉字并书,并且此时的“韩汉混写文”成为了书写朝鲜语的主要方式。朝鲜半岛独立以后,朝鲜和韩国政府基于民族性和朝鲜语字母的科学简洁性先后废除朝鲜语书写文字中的汉字,主张单用朝鲜语文字书写记录朝鲜语(即纯韩文)。朝鲜自1946年即开始限制汉字的使用,到1949年彻底废除了汉字;韩国于1948年规定不得于政府公文中使用汉字,到1968年则进一步明令禁止使用汉字。而中国的朝鲜族社会也于1953年开始废除了汉字,单用朝鲜语文字书写记录朝鲜语。 朝鲜语文字创制前的文字使用状况

为什么不叫韩国为南朝鲜

为什么不叫韩国为南朝鲜 “韩国”这个名称是近代以来启用的,就在中韩建交以来中国还叫他是“南朝鲜”,也就是他之前的名字叫朝鲜。下面是分享的为什么不叫韩国为南朝鲜,一起来看看吧。 称为韩国的原因在韩国的历史上,他的国名曾是“百济、新罗、高句丽、高丽”等等国号,就像中国古代一样曾用“唐朝、宋朝、晋国、明朝”等等,但是每个名称的由来都是有根源的,那么韩国为什么叫“韩国”呢? 作为中国的东北人对朝鲜族了解最多,在历史上最早的记录是中国史籍称古朝鲜人为“东夷”,意即东边的弓箭手。“夷”是指除中原以外的民族,在周朝的时候周人为了记述历史就把中原以东的众部落称为东夷,事实上只有一个部落自称为“夷”,东夷,即东边的夷人。 “夷”,古山东话中音同“人”,原意为“一人负弓”。商周时期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夷实际是尸或者人字,和弓无关。但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夷”字“从大从弓”。据说东夷人最早发明弓箭,擅长射箭。因此,有所谓“东夷”为东边的弓箭手说法。 西周时期的韩国在整个西周时期,东方诸夷都是周王朝的劲敌。西周金文才正式出现了“东夷”的称谓。文献记载周对东方的战争,不同时期出现了东夷、淮夷、南淮夷、南夷等不同称谓,这些称谓,实际上反映了周王朝不同时期对东方劲敌用不同地理方位概括。东

夷,指中国东边的民族。当周朝伐殷时,东夷人逐渐移向满洲和韩半岛,在中国的战国时代,黄海西岸的东夷同周朝人发生冲突。由于战争不断,中原对他们的不断驱赶,而且夷人屡战屡败,这导致他们大部向满洲南部和朝鲜半岛迁移。 金庠基在《韩徙貊移动考》中,根据《诗经;韩奕》篇和王符的《潜夫论》等文献的研究,详细描述了古韩族人的移动,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岐周之西向陕西韩城迁移; 第二个阶段从那里移到河北固城一带;第三个阶段再从那里朝韩半岛一带移动。因此,半岛的韩和中原的韩应该是同源的,关系较大。 东夷族中就有韩族。在朝鲜半岛有他们的土著居民韩族。韩国的国名来源于古代朝鲜半岛南部的辰韩、马韩、弁韩等“三韩”部落。“Han”在古韩语中表示“大”或“一”的意思。从中韩史籍中记载古朝鲜半岛东南部的三韩部落,马韩为原住民,辰韩、弁韩来自中国,弁韩臣属辰韩。 马韩是中国周朝箕子朝鲜南迁的遗民与辰国融合而成。后来逐渐成为土著居民。 辰韩,大量的历史资料说辰韩是秦朝时逃亡过来的中国人,有关辰韩的史籍在韩国《三国遗事》等古籍中有转载:“〈后汉书〉云: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来适韩国,马韩割东界地与之,相呼为徒,有似秦语,故或名之为秦韩。”中国史书《三国志;魏书》和《后汉书;东夷列传》都有这样的记载:“辰韩者,古之辰国也,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国,马韩割东界地与之,其名国为郡,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