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专业知识与能力复习点汇总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专业知识与能力复习点汇总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专业知识与能力复习点汇总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专业知识与能力复习点汇总

模块二:课程知识

第一章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第一节: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

1、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手段。它体现了郭嘉从数学教育与教学的角度,对初中阶段学生实现最终培养目标的整体规划。

2、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一、数学学科内涵:(1)数学科学本身的内涵(数学的知识、方法和意义等)

(2)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学科的内涵(理解数学的整体性特征,领悟

相关的数学思想,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社会发展现状:(1)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人文精神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与素养等

(2)生活变化对数学的影响等

(3)社会发展对公民基本数学素养的需求。三、学生心理特征。初中数学课程是针对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而设置的,因此学生的心理特征必然会影响着具体的课程内容、

(1)适合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

(2)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环境背景

第二节、初中数学课程性质

一、基础性(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应当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用到的。

(2)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3)由于数学学科是其他科学的基础,因此数学课程内容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因此,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普及性(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当在适龄少年中得到普及,即每一个适龄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学习它

(2)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应当能够为所有适龄学生在具备相应学习条件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掌握

三、发展性

第三节: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表现五个方面

一:课程内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3)应促使学生自主地发展

二:课程内容:

(1)本身要反应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

(2)构成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3)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现实,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

(4)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5)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三: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同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四: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五、技术与数学课程

(1)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辅助性工具,包括在探究学习对象的性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等活动中。

(2)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从事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辅助工具。

(3)将计算机等技术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辅助性工具。

第四节:数学课程核心概念(10个)(背)

一:符号意识(代数符号、几何符号)

符号意识主要表现在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方面,具体含义包括:理解由数学符号表示的对象、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图形特征等;能够使用符号进行运算、推理,表达数学关系等。

二: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通常是个体认知、处理或使用数学对象的一种思维状态,具体表现在“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而这里的问题常常又不是几何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洁、形象,有助于整体把握数学对象,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并预测结果。

三: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是个体自觉使用数据分析结果对事物做分析、预测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它主要包括:知道数据中蕴含着信息;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再通过对数据做必要的分析才能够给出合理判断,也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而且经过正确的数据分析所得到的结果虽然合理,但也可能是错误的。

四、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无疑是一种典型的数学能力。

《课标》给出的界定是: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在提高运算能力的价值上,有明确的落脚点: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五: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也是一种典型的数学能力,由于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所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是数学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课标》指出: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

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

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

六: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是实现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

《课标》: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它表明:模型思想的建立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的重要要点。

七:应用意识

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用数学。

《课标》:(1)要有意识得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2)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要求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需要从两个方面予以落实

(1)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实施“从情境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而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2)在理解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用数学”的环节——让学生有意识地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相应的问题。

八:创新意识

个体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初中阶段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创新意识的核心在于“独特”、“新颖”、“个性化”

《课标》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这表明:“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归纳—猜想—验证”等活动方式是创新意识形成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学实施的主要关注点。

九、数感

十、空间观念

第二章初中数学课程目标

1、具体内容: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这三个目标通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体现。

2、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可分为:

一:总体目标

1、知识技能:(1)过程性目标

①经历代数抽象与建模过程

②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

③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

(2)结果性目标

掌握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节本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2、数学思考:目标:(1)建立符号意识

(2)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

(3)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4)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5)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表达地自己的想法

(6)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3、问题解决(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4)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5)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4)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二:学段目标

1、知识技能

2、数学思考

3、问题解决

4、情感态度

3、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关系:

总体目标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终极目标,

学段目标是总体目标的细化和学段化

4、总体目标由“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体现只有这四个方面目标的整体实现,才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

第三章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

数学各部分内容的重难点提示,四部分:

第一节:数与代数

第二节:图形与几何

第三节:统计与概率

第四节:实践与综合

实践与综合课程领域与其他三个领域有着明显的不同:

从学习对象而言:没有引入新的内容,但是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应用性,注意数学的现实背景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从学习目标而言:较少关注最终获得的具体结果,而更强调关注过程;

从学习方式而言:追求一种基于个人思考的“合作交流”

实践与综合的课程内容:

探究的能力与方法——能够有效使用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探究一个现象(对象)中存在的数学规律或结论,能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

抽象的能力——能够分析不同背景问题情境中蕴含的数学本质特征,并且用适当的数学符号、模型表达相应的数学关系、数学规律

合作交流的能力——能够了解他人对问题的想法、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能够与他人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一些已知现象(包括数学的、非数学的)、数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活动过程中发现进一步的问题。实践与综合的课程实施要点:

1、突出重点

2、强调“综合应用”

3、以探索为主线

实践与综合课程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要求:(1)要求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并且在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得应用已知的信息,而是对信息进行加工,重新组

织若干已知的规则(或条件),形成新的高级规则,用以达到目标、(2)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包括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等,以利于其创新意识的发展,同时,更为关注对学生数学思维方法、数学能力的培养。

第四章: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建议

第一节《课标》中的数学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这样的发展不仅在于帮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更应当促进他们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整体协调发展。二: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的主题地位

(1)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

(2)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

(3)学生的发展史教师制定教学活动计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实施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

(4)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处理好学生和教师间的位置关系

三: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1)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

(2)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能够按照程序实行操作,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的道理。

(3)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5)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

第二节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一: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二:“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三: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义务教育要注重学生思考的条理性)

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第五章初中数学课程评价建议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二: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的评价(课堂观察、活动记录、课后访谈)

四: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整体发是数学学习评价的核心)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六:恰当得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

七: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

模块三:教学知识

第一章数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在教学原则指导下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教学方法不同于教学工具或手段,它是教法与学法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双边性。

第一节初中数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讲解系统、概括、重点突出、富有逻辑性与启发性,而学生以观察、思考、聆听、记笔记等手段进行接收式学习。

谈话法:特点:师生互动,师生通过谈话进行教学活动。

讨论法:四个优点:

(1)彰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3)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与言必有据的良好习惯

不足:容易使讨论陷于松散,不易控制讨论的话题与讨论的结果,时间也不容易把握

自学辅助法: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和独立性。发现法(布鲁纳):

优势:(1)能够提高学生的智慧潜力

(2)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在向内在转移

(3)使学生学会发现的探究方法

(4)有助于学生记忆知识

不足:时间不容易把握,运用不好会影响教学质量

第二节: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初中阶段的课程目标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考虑教学条件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考虑教学方法的特点,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章数学概念的教学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思维形式

第一节:重要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外延,熟悉概念的表达

2、使学生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能够正确地运用概念

3、使学生了解概念间的关系,会对概念进行分类,从而形成概念体系

第二节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

概念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四个环节:引入、明确、巩固与运用

1、概念的引入(1)以学生的感性认知为基础引入概念

(2)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入概念

(3)从现实生活、生产的需要引入概念

2、明确概念(1)明确概念的内涵,准确地给概念下定义

(2)明确概念的外延,正确地给概念分类

(3)明确概念的表达以及限制条件

3、巩固概念(1)当堂巩固

(2)及时复习,整理所学概念,将概念纳入概念体系中

4、灵活运用概念

第三章数学命题的教学

第一节重要命题教学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命题

2、使学生了解命题的来龙去脉,能够灵活运用命题解决问题

3、使学生了解相关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命题的系统

第二节:命题教学的一般过程

一、公理的教学(引入、明确、巩固和运用)

公理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公理引入的必要性和其真实

二、命题的教学过程

1、引入命题(1)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并总结出猜想(2)组织学生演算和推理,然后归纳出猜想

(3)组织学生画直观图形,分析图形结构的出猜想

(4)组织学生回顾概念的定义,用简单推理获得猜想

(5)组织学生回顾命题,对其推广或限制获得猜想

2、证明命题

3、明确命题

4、巩固命题(1)当堂巩固

(2)及时复习,整理所学命题,建立命题间的广泛联系5、灵活运用命题

第四章数学教学过程与数学学习方式

第一节数学教学过程

一、概述:1、备课(三备:备数学课程标准、备数学教材、备学生)

2、数学课堂教学(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五段教学法:(1)引入(提出问题、说明目的)

(2)讲解(讲解新课程、教材)

(3)联系(比较)

(4)总结

(5)应用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教学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2)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能力发展的关系,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数学能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3)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数学观形成的关系

(4)数学认知活动与非认知因素的关系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外部条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使学生迅速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的内在因素: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3、数学作业批改与考试

4、数学课外活动

5、数学教学评价

二、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三个:数学教师、学生和数学教学中介

第二节:数学学习的概念

概述:(1)学习内容是严谨、高度抽象和广泛应用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思想方

法、数学是抽象概念的、判断相互联系的科学认识的统一体

(2)除学习基本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外,更为重要的学习如何进行数学

思维,思维能力发展是数学学习的根本性目标,即学会如何思维。

第三节中学数学学习方式

1、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

2、合作学习(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自主学习

4、示例学习(例中学和例中做的统称)

模块四教学技能

第一章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节教学目标的阐明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路标,主要有三大功能:

(1)学生学习的目标;

(2)教师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和教学媒体等)的指导;

(3)评价的依据

1、界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堂教学目标应根据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即课程教学目标、学生特征和学习内容的分析结果来确定)

(1)从课程目标切入(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考虑)

(2)从学生特征切入(一般特征、初始能力和学习风格)

(3)从学习内容切入

2、描述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1)具体(2)多元(3)层次(4)可行(5)发展

3、阐述教学目标的ABCD法

四个要素:教学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

第二节教学内容的确定

1、学习内容分析

(1)整体分析学习内容

(2)深入剖析学习内容

中学数学教材在编排上有两条主线:一是数学基础知识;二是数学思想方法

(3)精心编选典型题目

(4)准确把握教学重点

(5)正确估计教学难点

对中学数学整体而言,有五大难关

①用字母表示数带来的抽象性以及由代数方法代替算术方法的思路改向

②由代数到几何的过渡,研究对象由数到形的转变,

研究方法由计算为主到推理论证为主的转变

③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过渡,辩证因素的引入

④由有限到无限的过渡,辩证思维有了更高的要求

⑤由必然到或然的过渡,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的改变

(就中学数学内容的局部而言,新概念、新方法一般都为难点)2、教学内容的确定

第三节教学策略的确定

1、教学方法的选用

2、教学媒体的运用

3、教学程序的安排

(1)按数学课类型确定教学程序

①概念学习应遵循学生认知心理规律的四个发展层次:

感觉——知觉——观念(表象)——概念

概念新授课一般程序:

引入概念、感知概念、建立概念、巩固概念、归纳小结、布置作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传递生产经验收报告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批学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第四,关于教学内容:他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他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马特教育思想: 第一,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第二,他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学科知识点总结材料

第二部分语言教学知识与能力外语教学主要流派:

学习策略 简答题: 一.简述高中英语课程基本理念 1.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2.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3.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 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简述教师如何提高专业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1)转变教学观念,不仅看学习,整体素质也发展,把全面发展作为教学基本出发点 2)改变教学角色,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还是(学习)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合作者。 3)能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教学。 4)开放的工作方式,教师间合作研究,共同反思,相互支持,提高素质。 5)终身学习 语音教学

高中生应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 教学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共同基础--持续的学习动机,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2.鼓励学生选修,加强选修课的指导 1)提供多样化选择,发展个性 2)设计以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为依据,充分调查学生学习兴趣、水平、需求3)教学内容多样性、目的性、拓展性、可行性、地方特色、跨文化特性 3.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形成自主学习 5.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英语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原则: 1)明确目的 2)真实意义 3)涉及接收、处理、传递等过程 4)过程中使用英语 5)通过做事情完成任务 6)任务结束有具体成果 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7.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教学活动类型: 1.调查和采访活动 2.探究活动 3.合作学习 4.即兴发言与讨论 5.反思活动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1.教育的含义 1.1.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孙子. 尽心上》 1.1. 2.概念: 广: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1.2.教育的基本要素 a)教育者(主导) b)受教育者(主体) c)教育影响(桥梁、中介) 1.3.教育的属性 1.3.1.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区别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1.3. 2.社会属性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历史继承性 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 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4.教育功能 1.4.1.作用对象 a)个体发展功能(本体) b)社会发展功能(派生) 1.4. 2.性质 a)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1.4.3.呈现形式 a)显性功能 b)隐性功能 1.5.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5.1.起源 a)神话说--教育是神创造的(最古老的) b)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本能生利 息) c)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心理仿梦露) d)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 一--米丁斯基、凯洛夫--米凯爱劳动 1.5. 2.发展 1.5. 2.1.原始社会 a)无阶级性、公平性 b)教育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c)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1.5. 2.2.古代社会 1.5. 2.2.1.奴隶社会 ●中国 夏、商、西周:庠、序、校( 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春秋:私学兴起--自由 ●外国 古埃及: 文士学校--文字、书写、执政能力--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希腊: 斯巴达--军事体育 雅典--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合集

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基础知识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 liè)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问答法) .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 16.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8.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661723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是从事教师行业所必须具备的执业证书,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都应当具备教师资格。教师资格证书在我国有两种获得形式,一种是参加国家统考,一种是参加地方自主考试,两种形式的考试模式都是:笔试+面试。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加入全国统考。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地方自主考试笔试科目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根据规定,笔试和面试都通过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拼音早教幼儿园升小学基 本韵母 (用excel做的) 因为目前山西每年只在下半年举行教师资格考试,所以还不太了解上半年举行的省市有哪些。正好看到今天河北省是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最后一天报名,不知道大家报上名了没有呢?我2017年已经拿到小学教师资格证,今年1月7日刚参加完初中的面试,还在等待结果。教师证的考试人数真的很多,竞争很大,所以我把我自己备考时候总结的知识点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用。我备考用的是中公教育的教材,教材不同可能知识点略有不同,但是大体一样,重点已经加粗,着重记忆。如果备考的伙伴们觉得对自己有用或者有什么补充和建议,不妨留言给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我已经拿到的教师资格证) 初中综合素质知识要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教师职业道德 1、如何理解道德内涵? 1)、由一定社会的关系决定; 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多选) 4)、调节个人与人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4、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5、教师职业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判断) 6、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本人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判断) 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鲜明的继承性(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严格的标准性。 8、我国在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范教师应: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0、朱熹强调要把修身、接物作为教师道德修养的准绳。 11、明代王守仁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要求教师通过教书育人来启发人的良知。 1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判断) 13、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判断) 1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指导作用、统帅作用、裁决作用。 15、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知识。 16、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7、依法执教的必要性: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18、教师如何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1)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 3)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4)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19、廉洁是教师立身立教的根本。(判断) 20、廉洁从教的具体表现:安贫乐道,无私奉献;坚持操守,为师清廉。 21、教师的欢乐来自于: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师生间美好的情谊;学生长大成才。 22、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公正从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 23、教师礼仪的特点: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影响的深远性。 24、在人与人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的内容包括:举止文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自尊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

教师资格证《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科学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方法和实验技能,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以及环境的相互关系,具备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熟悉《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掌握科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科学课程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制、选择作业。 (三)科学课程教学实施能力 能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征,恰当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适时地根据学生反馈优化教学。 (四)科学课程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科学学科与教学知识 1.科学专业知识 (1)掌握与初中科学课程密切相关的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大学物理中的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和原子与原子核物理知识的基础知识;大学化学中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大学生物学中的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进化论的基础知识;大学自然地理和天文学方面相关的基础知识。

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知识点

国考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宝典

目录 考前必背知识点 (3) 科目一综合素质(中小学幼儿园) (3) 考点 1:素质教育 (3) 考点 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3) 考点 3:学生观 (3) 考点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二十字方针 (3) 考点 5:学生的权利 (4) 考点 6:教育法律责任 (4) 考点 7: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4) 考点 8:幼儿园教育的特点 (4) 考点 9:幼儿教育中的师幼关系 (4) 考点 10:幼儿全面发展 (5) 科目二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5) 考点 1:儿童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 考点 2:幼儿期的年龄特征(3~6 岁) (6) 考点 3:幼儿认知发展 (6) 考点 4: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 (7) 考点 5:幼儿园环境创设原则 (7) 考点 6: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式方法 (7) 考点 7:幼小衔接 (7) 考点 8:游戏的特点 (8) 考点 9:幼儿园健康教育 (8) 考点 10:幼儿园艺术教育 (8) 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9) 考点 1:班主任工作 (9) 考点 2:人力资本理论 (9) 考点 3:课程的类型 (9) 考点 4:教学方法 (9) 考点 5:教育学相关思想 (10) 考点 6:记忆与遗忘 (10) 考点 7: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0) 考点 8:德育原则 (11) 考点 9:儿童强迫行为 (11) 考点 10:教学目标设计的具体要求 (11) 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11) 考点 1:常考的教育学思想 (11) 考点 2:教育的个体功能 (12) 考点 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2) 考点 4:课程文件的三种表现形式 (12) 考点 5:教学原则 (12) 考点 6:德育方法 (12) 考点 7:注意的品质 (13)

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整理(初中数学口诀)

编号考点摘录答案要点 1 初中数学课程内容(4) (动手课教学)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评价手段 2 确定数学课程内容的主要依据(3) (单元课标知识)数学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具体数学知识点 3 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4) (心理内涵现状)学科内涵、社会发展现状、学生心理特征 4 初中数学课程性质(3) (吉普车展) 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5 “数学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明确了哪些问题(3) (是什么,为什么,得什么) 6 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5) (双内教学评技术) 课程内涵、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技术与数学课程 7 数学课程核心概念(10) (星空感应符合分算模拟) 8 初中数学课程总体目标(4) 四基 (智能验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活动经验 9 初中数学课程学段目标(4) (智能思考问情)(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10 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关系(3) (总学四过结)总体学段目标、总目标四方面、过程与结果目标 11 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4) (数形统合)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12 综合与实践——设置必要性(3) (定义+学生能力+学科联系) 综合与实践——教学特点(5) (综合实践放生自主) 综合、实践、开放、生成、自主性 综合与实践——新课标教学要求(8) (暑假用心刻度河流心域反思问法) 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3) (合作实施发现问题+报告论文总结+探讨关联应用意识) 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4) (合作探究抽象问题) 综合与实践——课程本质及要求(2) (解决问题活动+独思自探+合流)(学生积极主动+教师尊重自主) 综合与实践——课程实施要点(3) (综合探索实践) (突出实践、强调综合、以探索为主线) 综合与实践——课程作用主动、个性、学习方式、探究、情感价值、能力、创新、经验 13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建议(6) (施主标地基验情态) 14 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4) 预设生成、全体个体、合情演绎、现代技术与手段多样 15 初中数学课程评价要点(6) 见后 16 初中数学课程评价形式(8) (口述成长两课三后) 17 初中数学课程评价实施建议(7) 见后 18 教学原则(4) (抽烟公论)抽象具体、严谨量力、理论实际、巩固发展 19 数学教学过程(5) (北外教学评上985)备课、上课、课外、成绩考核、教学评价 20 五段教学法(5) 引入、讲解、联系、总结、应用 21 数学教学方法定义加后 22 初中数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5) (自发讲论坛)自学辅助、发现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23 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需要考虑什么(5) (课目+学生+教学内件法) 24 概念间的逻辑关系(2) (相容:全同\交叉\从属;不相容:对立\矛盾) 25 概念下定义的常见方式(4) (公鼠秒揭)公理性、属加种差、描述性、揭示外延 26 概念教学基本要求(3) (内涵表达+运用+关系分类体系) 27 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4) (引确固用) 引入、明确、巩固、运用 28 命题教学的基本要求(3) (理解运用系统) 29 命题教学的一般过程(5) (引证明雇佣) 1.引入 2.证明 3.明确 4.巩固 5.应用 30 命题教学的策略(5) (被提问生过情) 31 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教学规律)(5) 间直、技能能力、技能与数学观、认知与非认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32 数学问题的设计原则(3) (可行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应用性原则) 33 数学学习概述及特点见后 34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内因(2) 非认知因素+认知因素 35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外因见后

2019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案例分析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案例分析 一、分析教师 1.教师行为角度: (1)提问:有效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我们考察案例中教师提问是否体现提问技能,提问是否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有效性原则:课堂中有些教师比较热衷于热烈场面提问:“是不是”“对不对”,然而学生齐声回答并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效果,这样的提问往往是无效的。无效的提问表现为:提问目标不明确,问题零碎而不具体,教师提问用语不准、意思不明。 启发性原则:问题具有启发性是对提问的基本要求。然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经常忽略启发的重要性,比如常见的“灌输式”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知识直接讲授给学生,或者提问后学生不假思索的将答案脱口而出,又或者出现课堂冷场,问而不答,启而不发,都是所提问题缺乏启发性的表现。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 (2)评价方面:反馈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违背教学评价原则,在这里主要常见的是激励性原则和反馈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要求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具有鼓励,激励的性质,引导学生更加自信的学习,而不是打击教育。针对这一点常见的错误行为是教师在发现学生有错误的时候,严厉苛责,或者批评其不认真等。对学生的回答要有多样性的评价,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 反馈性原则: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求对学生做出的评价具有适当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针对教师的反馈信息进行新一轮的思考,而不是只说“对”“错”这样的单一的评价。忽略了使同学们通过反馈的方式取得进步的方法。没有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动脑思考。 2.教学内容的处理 教学中是否出现教学内容的错误,例如将所讲授的知识点讲错,这一点通常要求考试也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的能力。 教学策略上是否突出对学习方式的指导,学习水平的提高,学习效果的提升。 3.教师角色的把握 在教学片段中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的地位。教师是否关注主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考点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考点(必背) 考点1 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 (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相同。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较高水平,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 4.差异性 考点2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1. 从简单到复杂。 (1)从不齐全到齐全; (2)从笼统到分化。 2. 从具体到抽象。 3. 从被动到主动。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 从零乱到成体系,对事物的态度由不稳定到稳定。 考点3 认知发展理论 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行为是主体对客体的主动适应,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他们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等历程达成对周围环境的适应,从而获得经验,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智力得到发展。 2.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 岁)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 岁以后) 考点4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改进了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并特别地强调幼儿的发展。学前儿童所涉及的前三个阶段: 1. 信任感对不信任感(零~~一岁或一岁半) 2 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一或一岁半~~三或四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三四岁~~五六岁) 考点5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1. 客观因素 (1)生物因素 ①遗传因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奠定儿童身心发展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②生理成熟: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生理成熟的个体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体差异的生理基础。 (2)社会因素 ①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②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从根本上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2. 主观因素 (1)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考点6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 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2.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 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4.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5.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中考点归纳重点总结

知识点归纳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是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 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在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 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2015年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

2015年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学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时,教师要求学生归纳一下“中外不同作家的‘三部曲”’,以下不合适的是()。 A.巴金“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B.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C.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 D.巴尔扎克“幻灭”三部曲:《两个诗人》《外省大人物在巴黎》《发明家的苦难》 2.教学盛唐时期两大诗歌流派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其代表人物,下列不合适的是()。A.王维 B.孟浩然 C.韦应物 D.高适 3.教学曹禺笔下的陈白露时,教师说她“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新女性’形象”,要求学生列举出其他“新女性”形象,探究她们在女性解放道路上的求生情结,下列不合适的是()。 A.鲁迅笔下的子君 B.丁玲笔下的莎菲 C.茅盾笔下的静女士 D.巴金笔下的瑞钰 4.学习完《木兰辞》后,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认识,以下各位同学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A.《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千里马”喻人才,借“伯乐”喻慧眼识人才的领导。《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借“秋霜”喻白发 B.《出师表》:“臣本布衣”借“布衣”代老百姓。《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借“庙堂”代朝廷,借“江湖”代被贬往的地方 C.《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孟子二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是顶针 D.《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把“愁”比喻成“头发”,“满面尘灰烟火色”用“烟火色”比喻像烟火一样的脸色 5.学习《伤仲永》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中“利”字的用法特点,并从文中找出同类字词用法。几位学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邑人奇之 B.父异焉 C.稍稍宾客其父 D.并自为其名 6.学习完初二下册最后一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实词“通假”现象。下列语句中没有包含“通假字”的是()。 A.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7.学生们学完《威尼斯商人》后,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请教师补充相关知识。教师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教育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整理精品word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 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 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 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 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 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 )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考知识点

选择题必考知识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理论核心:“发生认识论”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内化说”;最近发展区。 (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注意发展特点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 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注意的发展始于无意 注意; 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 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 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 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注意广度接近成人;

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 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记忆发展的特点 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优于抽象材料,图形记忆优于词语; 有意记忆和抽象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理解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 思维发展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 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占主导地位; 辩证逻辑思维循序发展。 语言发展特点 对字词概念的理解逐渐能够把握本质; 对语法结构的掌握逐渐丰富; 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 (三)情绪 情绪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情绪状态分类: 心境: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和长期性。 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情绪理论 詹姆士—兰格理论

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肉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 坎农—巴德学说 情绪并非外界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产生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强调情绪来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 刺激情境—评估—情绪; 大脑皮质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唤醒水平;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强烈、狂暴型与温和、细腻性共存;可变性与固执性并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 高中生情绪特点与发展 情绪的延续性;情绪的丰富性;情绪的特异性;情绪体验的深刻性;情绪体验更加细腻。 良好情绪的标准 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程度的反应;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考试大纲》P4)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述古代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P7)- 答: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强调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3、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 -- 5、简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P10) 答:教育民主化是对言教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6、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著作。(P15) 答:(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美国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苏联凯洛夫《教育学》。 7、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P22) 答:(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P24) 答:(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P26) 答:(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0、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P31) 答:(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11、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P32) 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P33) 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3、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 答:(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14、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P40) 答: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特征:(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

教师资格证核心考点必背

职业理念 1.素质教育观 a)面向全体学生 b)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c)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e)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f)促进学生生动、活波、主动地发展 g)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a)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个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要客观 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的权责 和需求。 b)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顺序性: 循序渐进;阶段性;不均衡性:把握关键期;互补性:扬长 避短;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c)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要看到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因材施教。 3.教师观 a)角色的转变 1)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b)行为的转变 师生关系:尊重和赞赏 教学:帮助和引导 自我:反思 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合作 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生学习 一、教育与人口: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 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 教育对人口的再生产作用 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手段之一

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生产力发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政治功能) 教育培养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通过教育制度可以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进行选拔,延续原有社会政治关系或加速改变旧有的社会政治关系 四、教育与文化: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化功能)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教师资格证考点重点整理

1、孔子: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他提出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2、孟子: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孟子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3、荀子: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4、墨子: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教育思想是兼爱、非攻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 5、朱熹:朱熹重视基础教育,重视思想教育,讲求教育方法。 6、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7、柏拉图:著名思想家。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8、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教育思想家。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9、昆体良: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10、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11、夸美纽斯: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12、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13、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后世的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14、洛克:“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提出了“白板说”“绅士教育”。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他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中。 15、华生:“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